主页按记者分类的新闻
崔锦宁记者
choi5tsui@ajunews.com
-
宁德时代比亚迪引领中国电池市场 磷酸铁锂装机量快速攀升
据《Car News China》等媒体20日报道,2024年中国电池市场持续增长,宁德时代(CATL)以45.2%的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地位,而比亚迪(BYD)以25.1%的份额稳居第二。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达到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三元电池装机量为139GWh,占比25.3%,同比增长10.2%。另一方面,磷酸铁锂(LFP)电池装机量为409GWh,占比74.6%,同比大幅增长56.7%。 仅在2024年12月,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75.4GWh,同比大增57%,环比增长12.2%。其中,三元电池装机量为14.3GWh,占比19%,同比下降13.4%。而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为61GWh,占比80.9%,同比激增95.1%。 比亚迪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5%增长到2024年的25%,在第四季度更是达到26%。相比之下,宁德时代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市场份额下降至43%。全年数据显示,宁德时代的总装机量为256.01GWh,而比亚迪为135.02GWh。两家公司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装机量分别超过151.63GWh和134.84GWh。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0 15:51:37 -
比亚迪携ATTO 3进军韩国市场 以"性价比"冲击本土车企
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中国企业比亚迪(BYD)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并以“性价比”作为武器,威胁着韩国本土整车行业。 据业界消息,BYD已经开始销售其首款国内车型——紧凑型电动SUV“ATTO 3”。自2022年推出以来,ATTO 3在全球市场已售出超过100万辆,是BYD的代表车型之一。该车搭载磷酸铁锂(LFP)刀片电池,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在常温综合工况下为321公里。 BYD将在韩国市场推出ATTO 3的标准版和Plus版,售价分别为31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8万元)和3330万韩元,价格仅高于中国大陆地区。相比之下,ATTO 3在日本的售价为4000万韩元,在东南亚的售价则为3000万韩元左右。 由于使用LFP电池,预计ATTO 3在韩国的补贴额度不会太高。尽管如此,由于其本身较低的售价,实际购买价格有望在2000万韩元后半。ATTO 3的补贴方案尚未最终确定,预计将在2月正式交付之前敲定。 ATTO 3瞄准的是电动汽车热潮中的小型SUV市场,尤其是在暂时性需求停滞的背景下。现代汽车的Casper Electric和起亚的EV3在这一市场的表现良好。EV3的售价起步为3995万韩元,Casper Electric的起售价为2740万韩元。 这两款车均使用高能效的NCM(镍钴锰)电池,在性能上较ATTO 3更受好评,但ATTO 3在车辆尺寸和内部空间方面略占优势。考虑到各车型的优缺点,若价格差异超过1000万韩元,偏好“性价比”的消费者可能会倾向选择ATTO 3。 从长远来看,有分析认为,比亚迪的进入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品牌的接受度,并消除相关负面认知。BYD韩国乘用车部门负责人赵仁哲表示:“ATTO 3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年轻且追求合理消费的人群。我们力求为客户提供能够毫无负担地体验的最佳价格。” ATTO 3的上市预计将对KG Mobility、雷诺韩国和韩国通用(GM)等国内整车制造商造成直接冲击。其中,KG Mobility是唯一销售中型电动SUV Torre EVX的公司,售价为4438万韩元,价格比ATTO 3贵出1000万韩元以上。即便考虑到车型级别差异,价格差距仍不容忽视。两款车均使用LFP电池,补贴政策差异预计不会太大。 雷诺韩国和韩国通用计划在今年分别进口并销售“Scenic E-Tech electric”和“Equinox EV”这两款小型SUV,这与ATTO 3的市场竞争重叠,预计售价都将超过4000万韩元。由于这两款车需要进口,并受到高汇率的影响,降价空间有限。 如果BYD能够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偏好性价比的消费者可能会倾向选择比亚迪。长远来看,现代汽车和起亚等韩国本土车企也有可能受到影响。实际上,BYD在进入韩国市场的同时,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展厅和售后服务(AS)网络,并专注于质量管理。此外,BYD还计划在今年推出中型电动轿车“海豹”(SEAL)和中型电动SUV“海狮7”(SEALION 7)等新车型,进一步扩展电动汽车产品线。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2025-01-20 11:09:36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复苏 小米发力韩国市场抢占份额
2023年销量低迷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2024年回暖,同比增长4%。小米凭借快速增长势头跃居第三,并在韩国市场积极布局。 据市场研究机构“对位研究”(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较2023年增长了4%,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的下降趋势。这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及消费者信心回升。三星电子和苹果依然稳居市场第一、第二位,而小米以14%的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三,成为增长最快的品牌,其出货量同比增长15.4%。 小米今年初设立韩国法人,正式进入被誉为“外资手机坟墓”的韩国市场。其策略是推出以性价比见长的中低价智能手机,以吸引韩国消费者。小米还计划通过扩展线下门店、加强售后服务以及提供本地化定制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新发布的小米14T系列智能手机以其与徕卡合作的高端摄影技术和耐用性能为卖点,并搭载了与谷歌联合开发的“圈定即搜”功能和AI助手“Gemini”。 “圈定即搜”是一项允许用户在屏幕上画圈即可直接提供搜索结果的功能,无需切换应用程序。这项功能最早出现在三星Galaxy S24系列中。小米14T系列根据存储容量定价,最低售价约为3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958元),最高64万韩元。小米强调,该产品在欧洲售价约为97万韩元,在韩国则制定了更为合理的价格。而三星去年推出的Galaxy A16 LTE的价格为31万韩元,双方差距并不明显,市场反应仍需观察。 小米智能手机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为14%,排名第三。去年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第一的是三星电子(19%),第二是苹果(18%)。这两家公司都比一年前下降了1个百分点,但小米上升了1个百分点。去年小米的出货量增长了15.4%,在排名靠前的智能手机品牌中增长最快,吸引了众多关注。 目前,韩国智能手机市场由三星(80%)和苹果(19%)主导。小米试图以高性价比及优秀性能切入这一市场,特别是填补了LG电子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然而,能否满足韩国消费者的需求并与本土巨头抗衡,还有待时间验证。 三星电子将于1月23日通过“Galaxy Unpacked”活动发布全新Galaxy S25系列。据悉,该系列将引入新的人工智能功能,并有望推出一款超薄型号“Galaxy S25 Slim”,以满足注重便携性的消费者需求。与此同时,苹果预计将在下半年推出iPhone 17系列,其中包括厚度仅为5毫米的高端型号“iPhone 17 Air”,进一步推动智能手机设计的轻薄化潮流。 小米14T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2025-01-20 10:37:35 -
全球扩张显成效 韩国食品出口目标今年瞄准140亿美元
去年,韩国食品不仅涵盖传统农食品,还延伸至智能农场等上下游产业,其总出口额突破130亿美元,再创历史纪录。面对农业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韩国政府为2025年设定了140亿美元的出口目标。 根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18日公布的数据,2024年食品出口额达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6.1%,创下新高。其中,农食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0%,接近过去三年的三倍增长率。这是继2021年(13.1%)以来的最大增幅,当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家庭食品消费激增,推动出口大幅增长。 自2015年以来,农食品出口连续9年保持增长,2024年的成果尤为显著。在出口品目中,有14类产品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加工食品表现尤为亮眼。方便面出口额同比增长31.1%,达到12.485亿美元;大米加工食品出口增长38.4%,达2.992亿美元。 随着韩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扩大,美国等市场成为韩国食品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美国一跃成为韩国农食品出口的最大市场,超过此前的中国与日本。 特别是在美国,方便面和大米加工食品的增长率均超过50%。德克萨斯州的大型零售商新设门店推动了70%以上的出口增长;大米加工食品因其“无麸质健康食品”以及“简便一餐”的特性,在美国市场增长了51.0%。 新鲜食品出口同样表现不俗,辛奇在美国和荷兰的出口增长率超过20%,出口额达到1.636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 尽管农食品出口增长强劲,但上下游产业链出口同比下降2.4%。2024年,智能农场、农药和化肥等农资产品的出口增速放缓,主要受2023年中东地区大型订单基数效应的影响。然而,农林畜产食品部指出,目前正在谈判中的1.66亿美元海外订单有望在2025年转化为实际合同,前景依然光明。 另一方面,占上下游产业链出口约40%的农机械出口也出现增长放缓。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人士解释称:“北美是主要出口市场,但疫情期间家用农机械出口量较大,这些设备尚未达到更换周期,影响了新出口需求。” 宠物食品、动物用药品、农药等具有潜力的产品在2024年出口增长显著。农药在南美和东南亚市场表现抢眼,出口额增长61.7%;动物用药品因中东家禽疫苗需求增加,增长9.0%;宠物食品得益于新项目支持,增长7.4%。 展望2025年,农林畜产食品部计划将韩国食品出口目标定为140亿美元,同比增长7.4%。未来,将重点开拓中东、南非等新兴市场,以及美、中、日中小城市的市场潜力。 尽管韩国食品的出口持续增长,但仍面临一些阻碍。农协未来战略研究所在报告中指出,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于美国、中国和日本,产品组合以加工食品为主的结构性问题,可能限制韩国食品的长远发展。同时,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出口带来了风险。 然而,与内需低迷形成对比,韩国食品出口的增长态势预计将在2025年延续,为韩国农业贸易注入持续动力。 8日,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里,市民正在购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9 14:08:33 -
免签带动韩游客访华热潮 旅游业界看好增长趋势
中国政府自去年11月起对韩国公民实施免签入境政策,赴中国旅游的韩国游客数量随之显著增长。中国媒体近日报道了该政策实施后的效果,并指出韩国游客数量大幅增加。 根据韩国模德旅游1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从去年11月1日免签政策宣布至同年11月16日,赴华旅游的预订率同比增长104%。数据显示,去年12月,通过该公司前往中国的游客人数为9913人,较前一年同期的5631人增长了76%。 另一家大型旅行社哈拿多乐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前往中国的游客人数较前一年同期增加近两倍。该旅行社还指出,11月1日至15日期间的预订人数较此前半个月增长30%。教元旅游的统计则显示,去年11月8日至12月31日,通过该公司赴华的游客总数较前一年同期增长了34.4%。 旅游业内人士预测,随着韩国公众对中国的关注和了解不断加深,赴华旅游需求的增长趋势将持续一段时间。 根据多家旅行社统计,张家界是韩国游客最为青睐的中国旅游目的地之一。哈拿多乐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张家界的预订量同比显著增长。此外,从增长率来看,上海增长292%,青岛增长130%,成为热门目的地中的佼佼者。 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近日报道,免签政策实施后,上海因韩国游客的大量到访变得格外繁忙。《环球时报》援引中国在线旅行平台“携程”的统计数据称,从韩国出发的赴华旅游预订量大幅增长。携程数据显示,去年11月8日至12月2日期间,从韩国出发至上海的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180%以上,环比增长15%。 模德旅游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1日至今年1月16日(按预订日期统计),张家界的预订比例占26%,位居首位,其次为青岛(19%)、上海(10%)和长白山(7%)。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节假期临近,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人流量可能会较大,我们将采取措施保障游客安全,并尽量减少等待时间。此外,我们还推出了无需排队即可乘坐的张家界百龙天梯服务。” 教元旅游的数据显示,张家界以29.7%的占比成为最受欢迎的目的地,其次为青岛(19.2%)、大连(18.0%)、上海(17.5%)和太行山(3.3%)。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虽然冬季通常是旅游淡季,但免签政策的实施有效激发了20至30多岁年轻人和中老年游客的出游热情。张家界等风景名胜地因此表现突出。” 目前,中国对包括部分欧洲国家在内的亚洲、大洋洲等38个国家公民实施免签政策,旨在提振内需、推动旅游业发展。然而,这一政策的整体成效仍有待观察。彭博社报道,去年前三季度,来华外国游客总数为2300万人次,未能达到官方预期。报道指出:“尽管免签国家数量有所增加,目前的访华外国游客总数仅为2019年的约66%。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吸引外国游客行动未能实现预期效果,放宽签证要求所带来的消费增长也未达到目标。” 与此同时,韩国是否会推出针对中国游客的免签政策备受关注。今年1月2日发布的《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中,韩国政府表示正在研究实施针对中国团体游客的临时免签试点政策。韩国政府在去年底召开的第九次国家旅游战略会议上也提到,计划通过韩中旅行社合作,招募中国团体游客试点免签政策。 旅游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团体游客免签制度的试点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但要实现大规模增长,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中国内部旅游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在仁川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一架飞机正在起飞。【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9 11:17:44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变局 三星遭遇"三明治困境"
由于折叠屏手机表现不佳,三星电子正面临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将世界第一宝座拱手让给苹果的危机。同时,原本主打中低价位的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正大举进军高端市场,给三星带来了更多挑战。 根据业界19日消息,三星电子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宝座正受到威胁。市场调研机构“对位研究”(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三星以19%的市场份额勉强领先苹果的18%,继续保持第一。然而,IDC的调查则显示苹果以微弱优势占据市场份额第一。这表明,三星与苹果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和苹果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均在下降。2024年,三星出货量为2.234亿部,同比下降1.4%;苹果为2.321亿部,同比下降0.9%。与此同时,性价比突出的中国品牌逐渐填补了市场空白。对位研究和IDC的报告均显示,小米、OPPO和vivo等中国品牌的崛起尤其引人注目。其中,IDC数据显示,小米的出货量增长了15.4%,在前五大品牌中增速最快。 在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不包括中国),2023年苹果的市场份额高达75%,是三星(20%)的3.5倍。与此同时,中国品牌不仅在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在高端市场也不断发起冲击。例如,小米发布的搭载高通骁龙8 Elite芯片的“小米15”销量突破100万部。这款芯片还将被应用于下月发布的三星Galaxy S25以及vivo和OPPO的旗舰机型。 高端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未来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将主要依赖旗舰机型。随着消费者更换智能手机的周期延长,更多用户倾向于选择搭载最新技术的高端型号,而非中低价位产品。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升级销售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对位研究总监塔伦·帕塔克(Tarun Pathak)表示:“去年,售价在1000美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销售增速最快。预计到2025年,高端化趋势将推动收入增长超越出货量增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三星电子将全力发展旗舰机型销售。在去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发布会上,三星表示:“我们将继续推动AI智能手机的稳健销售,争取实现年度两位数以上的旗舰销售收入增长。” 三星Galaxy S24系列手机【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1-19 10:52:41 -
【亚洲人之声】世界本应如此
随着TikTok面临强制出售的最后期限临近,美国的TikTok用户用脚投票,开启了一场意外的“数字移民”潮——大批自称“TikTok难民”的用户蜂拥至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通过翻译软件、图片分享和幽默互动,他们迅速拉近了中美两国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而与此同时,韩国年轻人掀起了赴上海旅游的新热潮,街头巷尾多了许多韩语对话。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这些跨文化交流都在书写着一幅“世界本该如此”的美好图景。 在“小红书”,美国网友为抗议禁令而来,却意外收获了文化碰撞的乐趣。他们努力用翻译软件与中国网友沟通,学习普通话,分享生活点滴,还在社区中流行起一种叫“交猫税”(cat tax)的互动方式。尽管“猫税”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机智的中国网友玩梗无数,甚至在评论区附上“猫税收取确认书”。这种幽默风趣的交流方式,让跨文化互动更加轻松自如。小红书上的美食、时尚和生活方式,也让美国用户既感到新鲜又倍感亲切。 而在中国的街头,韩国年轻人则在“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随着中国对韩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越来越多韩国游客选择来上海打卡。他们沉醉于武康路的历史风情,迷恋迪士尼的奇幻童话,田子坊的创意潮流更是成为分享热潮的焦点。上海这座城市,用它独特的多元魅力,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交融,不仅展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更散发出街头巷尾的生活烟火气。 无论是线上互动还是线下旅游,这种由普通人推动的交流比任何政策或宣传都更有力量。美国网友通过小红书接触到中国人的日常,韩国游客通过旅游了解中国的真实面貌。这种双向互动不仅消解了误解,更让人们意识到彼此的共通之处: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从“难民”到“移民”,再到“邻居”,这场跨越国界的数字和现实旅行,似乎无意间完成了两国网民之间更深层次的认知破冰。它让我们看到,普通人的好奇心和幽默感远比那些试图制造对立的政策更强大。人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才是最能化解分歧的桥梁。 【图片来源 小红书截图】
2025-01-16 14:29:59 -
比亚迪"三箭齐发"亮相仁川 全面进军韩国电动车市场
16日上午,比亚迪(BYD)在韩国仁川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发布会上,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乘坐比亚迪高性能纯电超跑仰望U9亮相,向在场媒体介绍了比亚迪在韩国的业务战略以及新车型的推出计划。 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全球新能源领导者登陆韩国市场 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比亚迪目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涵盖汽车、轻轨、可再生能源及电子四大核心业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的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比亚迪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427万辆,连续三年蝉联全球销量冠军。 比亚迪早在2016年便进入韩国市场,但当时以商用车为主,包括电动叉车、电动巴士和电动卡车等,同时提供相关零部件及服务。如今,借助全球领先的技术积累,比亚迪决定进一步拓展至韩国乘用车市场。 ▲三款电动车型抢滩韩国市场 比亚迪韩国乘用车事业部负责人赵仁哲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今年将在韩国市场推出的三款电动车型:紧凑型电动SUV“ATTO 3”、中型轿车“海豹”(SEAL) 和中型SUV“海狮7”(SEALION 7)。 比亚迪韩国乘用车事业部负责人赵仁哲在发布会上介绍紧凑型电动SUV“ATTO 3”。【摄影 记者 崔锦宁】 作为首发车型,ATTO 3搭载了比亚迪领先的磷酸铁锂(LFP)刀片电池,兼具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单次充电的综合续航里程可达321公里。车辆配备全景天窗、V2L对外放电功能等便捷配置,同时通过了欧洲NCAP五星安全认证。为迎合韩国用户的需求,ATTO 3特别集成了T-map导航服务和音乐平台FLO等本地化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自2022年上市以来,ATTO 3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突破100万辆。此车型已经通过韩国环境部认证,并计划于今年2月正式上市。其标准版和Plus版本的售价分别为31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8万元)和3300万韩元。扣除政府与地方补贴后,实际购买价格有望降至2000万韩元出头,为韩国消费者带来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 【图片来源 韩联社】 ▲打造信赖品牌 力破"中国制造"刻板印象 针对中国品牌在韩国市场面临的固有印象挑战,赵仁哲表示,比亚迪将通过“品牌体验最大化”的策略,让韩国消费者全面了解比亚迪。为了消除消费者顾虑,比亚迪韩国在发布会上宣布,将与6家官方经销商(三千里EV、DT NETWORKS、和谐汽车集团、Vision Mobility、G&B Automobile和SSMOTORS)合作,在韩国全境主要城市设立15家展厅及11家服务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品牌体验及全方位服务。赵仁哲强调,未来将以用户满意为核心,通过扩展经销网络及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及市场竞争力。 从市场定位来看,ATTO 3的主要竞争对手将是起亚EV3(起售价3995万韩元)和现代Casper Electric(起售价2740万韩元)。比亚迪还考虑利用8%的关税优惠差价,进一步降低车型售价,巩固价格优势。 面对比亚迪的“强势来袭”,现代汽车集团经营研究院移动产业研究室室长梁振洙(音)在韩国汽车记者协会主办的研讨会上警示称:“不能因既定印象低估比亚迪。其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与韩国消费者的关系建立。”他以中国家电品牌石头科技(Roborock)在韩国市场的成功为例,指出中国品牌已具备在韩国市场突围的潜力,并补充道:“比亚迪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竞争力不可小觑。” ▲日本经验助力 为韩国布局增添信心 比亚迪此次进军韩国市场的信心,部分来自其在日本市场的成功经验。据日本媒体10日报道,比亚迪自2023年进入日本市场以来,通过积极的折扣策略和渠道布局,在短短两年内超越丰田,实现了显著的市场突破。截至年底,比亚迪计划将日本门店数量扩充至100家以上。 《日本经济新闻》分析称:"在本土品牌影响力渐趋减弱的背景下,中韩品牌正成为日本电动车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中中国品牌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数据显示,虽然比亚迪与市场领头羊日产在销量上仍有差距,但其表现已达到进口冠军特斯拉的40%。 韩国消费者以对品牌的忠诚度和品质的严格要求著称。为此,比亚迪以“以质取胜”的策略,推出兼具价格优势与技术实力的产品,努力突破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传统认知,树立科技创新与高性价比并重的品牌形象。 梁振洙建议,韩国汽车产业应积极开展开放式创新,加强与国际企业及国内初创公司的合作。他呼吁政府除提供购车补贴外,还应着力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完善产业生态系统,以应对未来竞争挑战。 从左至右分别为比亚迪中型轿车“海豹”(SEAL) 、紧凑型电动SUV“ATTO 3”和中型SUV“海狮7”(SEALION 7)。【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6 13:24:32 -
比亚迪在韩正式亮相
16日上午,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龙头企业比亚迪在韩国仁川举行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图为中国比亚迪亚太汽车营业事业部总经理(CEO)刘学亮在发布会中进行演讲。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2025-01-16 10:26:56 -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大举扩张 韩电池三巨头以技术创新谋突围
在中国宁德时代(CATL)与比亚迪依靠低价电池快速扩大全球市场份额之际,韩国电池“三巨头”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正通过技术竞争力寻求市场反击。LG新能源将重点开拓中低端电池市场,三星SDI则致力于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以巩固技术优势,SK On则通过正式进军ESS(能源储存系统)领域加速全球市场布局。 据SNE Research于14日公布的数据,2021年1月至11月期间,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从38%增长至53.9%,提升了15.9个百分点。同时,中国企业中创新航(CALB)的市场份额也从2.7%上升至4.6%。中国电池企业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其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持,以及中国整车企业对国产电池的广泛采用,这推动其在亚洲、欧洲和新兴市场的扩张。 相比之下,韩国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三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则从2020年的34.8%降至2023年的23.3%,创下新低。2024年1月至11月期间,三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为19.8%,较前一年下降3.5个百分点。这是韩企电池市场份额首次跌至10%区间。 面对这一局面,韩国电池三巨头纷纷通过技术创新寻求突破。LG新能源重点开发LFP、LMFP及高压中镍NCM(镍钴锰)电池,以增强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力。LG还成为韩国首家与车企签订电动车用LFP电池供应协议的公司,计划向雷诺供应至2030年的LFP电池。 三星SDI则押注全固态电池这一下一代技术,力争实现领先。全固态电池因其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优于传统锂离子电池而被视为革命性技术。三星SDI已完成全固态电池试验生产线建设,并向三家车企提供了样品,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量产。 SK On则将ESS业务作为核心增长动力,加速布局全球市场。公司在2025年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将ESS业务上升至首席执行官直管部门,同时与美国IHI TerraSun Solutions签署合作协议,为进入北美市场奠定基础。此外,SK On完成了方形、圆柱形及软包电池的研发,进一步增强了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供应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韩企凭借技术优势正在积极应对CATL与比亚迪的攻势,随着全球电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韩国电池企业的未来更加备受关注。 【图片来源 Chatgpt生成AI图片】
2025-01-15 14:40:53
-
宁德时代比亚迪引领中国电池市场 磷酸铁锂装机量快速攀升
据《Car News China》等媒体20日报道,2024年中国电池市场持续增长,宁德时代(CATL)以45.2%的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地位,而比亚迪(BYD)以25.1%的份额稳居第二。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达到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三元电池装机量为139GWh,占比25.3%,同比增长10.2%。另一方面,磷酸铁锂(LFP)电池装机量为409GWh,占比74.6%,同比大幅增长56.7%。 仅在2024年12月,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75.4GWh,同比大增57%,环比增长12.2%。其中,三元电池装机量为14.3GWh,占比19%,同比下降13.4%。而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为61GWh,占比80.9%,同比激增95.1%。 比亚迪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5%增长到2024年的25%,在第四季度更是达到26%。相比之下,宁德时代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市场份额下降至43%。全年数据显示,宁德时代的总装机量为256.01GWh,而比亚迪为135.02GWh。两家公司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装机量分别超过151.63GWh和134.84GWh。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0 15:51:37 -
比亚迪携ATTO 3进军韩国市场 以"性价比"冲击本土车企
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中国企业比亚迪(BYD)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并以“性价比”作为武器,威胁着韩国本土整车行业。 据业界消息,BYD已经开始销售其首款国内车型——紧凑型电动SUV“ATTO 3”。自2022年推出以来,ATTO 3在全球市场已售出超过100万辆,是BYD的代表车型之一。该车搭载磷酸铁锂(LFP)刀片电池,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在常温综合工况下为321公里。 BYD将在韩国市场推出ATTO 3的标准版和Plus版,售价分别为31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8万元)和3330万韩元,价格仅高于中国大陆地区。相比之下,ATTO 3在日本的售价为4000万韩元,在东南亚的售价则为3000万韩元左右。 由于使用LFP电池,预计ATTO 3在韩国的补贴额度不会太高。尽管如此,由于其本身较低的售价,实际购买价格有望在2000万韩元后半。ATTO 3的补贴方案尚未最终确定,预计将在2月正式交付之前敲定。 ATTO 3瞄准的是电动汽车热潮中的小型SUV市场,尤其是在暂时性需求停滞的背景下。现代汽车的Casper Electric和起亚的EV3在这一市场的表现良好。EV3的售价起步为3995万韩元,Casper Electric的起售价为2740万韩元。 这两款车均使用高能效的NCM(镍钴锰)电池,在性能上较ATTO 3更受好评,但ATTO 3在车辆尺寸和内部空间方面略占优势。考虑到各车型的优缺点,若价格差异超过1000万韩元,偏好“性价比”的消费者可能会倾向选择ATTO 3。 从长远来看,有分析认为,比亚迪的进入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品牌的接受度,并消除相关负面认知。BYD韩国乘用车部门负责人赵仁哲表示:“ATTO 3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年轻且追求合理消费的人群。我们力求为客户提供能够毫无负担地体验的最佳价格。” ATTO 3的上市预计将对KG Mobility、雷诺韩国和韩国通用(GM)等国内整车制造商造成直接冲击。其中,KG Mobility是唯一销售中型电动SUV Torre EVX的公司,售价为4438万韩元,价格比ATTO 3贵出1000万韩元以上。即便考虑到车型级别差异,价格差距仍不容忽视。两款车均使用LFP电池,补贴政策差异预计不会太大。 雷诺韩国和韩国通用计划在今年分别进口并销售“Scenic E-Tech electric”和“Equinox EV”这两款小型SUV,这与ATTO 3的市场竞争重叠,预计售价都将超过4000万韩元。由于这两款车需要进口,并受到高汇率的影响,降价空间有限。 如果BYD能够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偏好性价比的消费者可能会倾向选择比亚迪。长远来看,现代汽车和起亚等韩国本土车企也有可能受到影响。实际上,BYD在进入韩国市场的同时,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展厅和售后服务(AS)网络,并专注于质量管理。此外,BYD还计划在今年推出中型电动轿车“海豹”(SEAL)和中型电动SUV“海狮7”(SEALION 7)等新车型,进一步扩展电动汽车产品线。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2025-01-20 11:09:36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复苏 小米发力韩国市场抢占份额
2023年销量低迷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2024年回暖,同比增长4%。小米凭借快速增长势头跃居第三,并在韩国市场积极布局。 据市场研究机构“对位研究”(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较2023年增长了4%,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的下降趋势。这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及消费者信心回升。三星电子和苹果依然稳居市场第一、第二位,而小米以14%的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三,成为增长最快的品牌,其出货量同比增长15.4%。 小米今年初设立韩国法人,正式进入被誉为“外资手机坟墓”的韩国市场。其策略是推出以性价比见长的中低价智能手机,以吸引韩国消费者。小米还计划通过扩展线下门店、加强售后服务以及提供本地化定制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新发布的小米14T系列智能手机以其与徕卡合作的高端摄影技术和耐用性能为卖点,并搭载了与谷歌联合开发的“圈定即搜”功能和AI助手“Gemini”。 “圈定即搜”是一项允许用户在屏幕上画圈即可直接提供搜索结果的功能,无需切换应用程序。这项功能最早出现在三星Galaxy S24系列中。小米14T系列根据存储容量定价,最低售价约为3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958元),最高64万韩元。小米强调,该产品在欧洲售价约为97万韩元,在韩国则制定了更为合理的价格。而三星去年推出的Galaxy A16 LTE的价格为31万韩元,双方差距并不明显,市场反应仍需观察。 小米智能手机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为14%,排名第三。去年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第一的是三星电子(19%),第二是苹果(18%)。这两家公司都比一年前下降了1个百分点,但小米上升了1个百分点。去年小米的出货量增长了15.4%,在排名靠前的智能手机品牌中增长最快,吸引了众多关注。 目前,韩国智能手机市场由三星(80%)和苹果(19%)主导。小米试图以高性价比及优秀性能切入这一市场,特别是填补了LG电子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然而,能否满足韩国消费者的需求并与本土巨头抗衡,还有待时间验证。 三星电子将于1月23日通过“Galaxy Unpacked”活动发布全新Galaxy S25系列。据悉,该系列将引入新的人工智能功能,并有望推出一款超薄型号“Galaxy S25 Slim”,以满足注重便携性的消费者需求。与此同时,苹果预计将在下半年推出iPhone 17系列,其中包括厚度仅为5毫米的高端型号“iPhone 17 Air”,进一步推动智能手机设计的轻薄化潮流。 小米14T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2025-01-20 10:37:35 -
全球扩张显成效 韩国食品出口目标今年瞄准140亿美元
去年,韩国食品不仅涵盖传统农食品,还延伸至智能农场等上下游产业,其总出口额突破130亿美元,再创历史纪录。面对农业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韩国政府为2025年设定了140亿美元的出口目标。 根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18日公布的数据,2024年食品出口额达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6.1%,创下新高。其中,农食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0%,接近过去三年的三倍增长率。这是继2021年(13.1%)以来的最大增幅,当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家庭食品消费激增,推动出口大幅增长。 自2015年以来,农食品出口连续9年保持增长,2024年的成果尤为显著。在出口品目中,有14类产品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加工食品表现尤为亮眼。方便面出口额同比增长31.1%,达到12.485亿美元;大米加工食品出口增长38.4%,达2.992亿美元。 随着韩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扩大,美国等市场成为韩国食品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美国一跃成为韩国农食品出口的最大市场,超过此前的中国与日本。 特别是在美国,方便面和大米加工食品的增长率均超过50%。德克萨斯州的大型零售商新设门店推动了70%以上的出口增长;大米加工食品因其“无麸质健康食品”以及“简便一餐”的特性,在美国市场增长了51.0%。 新鲜食品出口同样表现不俗,辛奇在美国和荷兰的出口增长率超过20%,出口额达到1.636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 尽管农食品出口增长强劲,但上下游产业链出口同比下降2.4%。2024年,智能农场、农药和化肥等农资产品的出口增速放缓,主要受2023年中东地区大型订单基数效应的影响。然而,农林畜产食品部指出,目前正在谈判中的1.66亿美元海外订单有望在2025年转化为实际合同,前景依然光明。 另一方面,占上下游产业链出口约40%的农机械出口也出现增长放缓。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人士解释称:“北美是主要出口市场,但疫情期间家用农机械出口量较大,这些设备尚未达到更换周期,影响了新出口需求。” 宠物食品、动物用药品、农药等具有潜力的产品在2024年出口增长显著。农药在南美和东南亚市场表现抢眼,出口额增长61.7%;动物用药品因中东家禽疫苗需求增加,增长9.0%;宠物食品得益于新项目支持,增长7.4%。 展望2025年,农林畜产食品部计划将韩国食品出口目标定为140亿美元,同比增长7.4%。未来,将重点开拓中东、南非等新兴市场,以及美、中、日中小城市的市场潜力。 尽管韩国食品的出口持续增长,但仍面临一些阻碍。农协未来战略研究所在报告中指出,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于美国、中国和日本,产品组合以加工食品为主的结构性问题,可能限制韩国食品的长远发展。同时,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出口带来了风险。 然而,与内需低迷形成对比,韩国食品出口的增长态势预计将在2025年延续,为韩国农业贸易注入持续动力。 8日,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里,市民正在购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9 14:08:33 -
免签带动韩游客访华热潮 旅游业界看好增长趋势
中国政府自去年11月起对韩国公民实施免签入境政策,赴中国旅游的韩国游客数量随之显著增长。中国媒体近日报道了该政策实施后的效果,并指出韩国游客数量大幅增加。 根据韩国模德旅游1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从去年11月1日免签政策宣布至同年11月16日,赴华旅游的预订率同比增长104%。数据显示,去年12月,通过该公司前往中国的游客人数为9913人,较前一年同期的5631人增长了76%。 另一家大型旅行社哈拿多乐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前往中国的游客人数较前一年同期增加近两倍。该旅行社还指出,11月1日至15日期间的预订人数较此前半个月增长30%。教元旅游的统计则显示,去年11月8日至12月31日,通过该公司赴华的游客总数较前一年同期增长了34.4%。 旅游业内人士预测,随着韩国公众对中国的关注和了解不断加深,赴华旅游需求的增长趋势将持续一段时间。 根据多家旅行社统计,张家界是韩国游客最为青睐的中国旅游目的地之一。哈拿多乐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张家界的预订量同比显著增长。此外,从增长率来看,上海增长292%,青岛增长130%,成为热门目的地中的佼佼者。 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近日报道,免签政策实施后,上海因韩国游客的大量到访变得格外繁忙。《环球时报》援引中国在线旅行平台“携程”的统计数据称,从韩国出发的赴华旅游预订量大幅增长。携程数据显示,去年11月8日至12月2日期间,从韩国出发至上海的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180%以上,环比增长15%。 模德旅游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1日至今年1月16日(按预订日期统计),张家界的预订比例占26%,位居首位,其次为青岛(19%)、上海(10%)和长白山(7%)。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节假期临近,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人流量可能会较大,我们将采取措施保障游客安全,并尽量减少等待时间。此外,我们还推出了无需排队即可乘坐的张家界百龙天梯服务。” 教元旅游的数据显示,张家界以29.7%的占比成为最受欢迎的目的地,其次为青岛(19.2%)、大连(18.0%)、上海(17.5%)和太行山(3.3%)。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虽然冬季通常是旅游淡季,但免签政策的实施有效激发了20至30多岁年轻人和中老年游客的出游热情。张家界等风景名胜地因此表现突出。” 目前,中国对包括部分欧洲国家在内的亚洲、大洋洲等38个国家公民实施免签政策,旨在提振内需、推动旅游业发展。然而,这一政策的整体成效仍有待观察。彭博社报道,去年前三季度,来华外国游客总数为2300万人次,未能达到官方预期。报道指出:“尽管免签国家数量有所增加,目前的访华外国游客总数仅为2019年的约66%。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吸引外国游客行动未能实现预期效果,放宽签证要求所带来的消费增长也未达到目标。” 与此同时,韩国是否会推出针对中国游客的免签政策备受关注。今年1月2日发布的《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中,韩国政府表示正在研究实施针对中国团体游客的临时免签试点政策。韩国政府在去年底召开的第九次国家旅游战略会议上也提到,计划通过韩中旅行社合作,招募中国团体游客试点免签政策。 旅游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团体游客免签制度的试点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但要实现大规模增长,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中国内部旅游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在仁川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一架飞机正在起飞。【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9 11:17:44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变局 三星遭遇"三明治困境"
由于折叠屏手机表现不佳,三星电子正面临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将世界第一宝座拱手让给苹果的危机。同时,原本主打中低价位的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正大举进军高端市场,给三星带来了更多挑战。 根据业界19日消息,三星电子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宝座正受到威胁。市场调研机构“对位研究”(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三星以19%的市场份额勉强领先苹果的18%,继续保持第一。然而,IDC的调查则显示苹果以微弱优势占据市场份额第一。这表明,三星与苹果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和苹果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均在下降。2024年,三星出货量为2.234亿部,同比下降1.4%;苹果为2.321亿部,同比下降0.9%。与此同时,性价比突出的中国品牌逐渐填补了市场空白。对位研究和IDC的报告均显示,小米、OPPO和vivo等中国品牌的崛起尤其引人注目。其中,IDC数据显示,小米的出货量增长了15.4%,在前五大品牌中增速最快。 在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不包括中国),2023年苹果的市场份额高达75%,是三星(20%)的3.5倍。与此同时,中国品牌不仅在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在高端市场也不断发起冲击。例如,小米发布的搭载高通骁龙8 Elite芯片的“小米15”销量突破100万部。这款芯片还将被应用于下月发布的三星Galaxy S25以及vivo和OPPO的旗舰机型。 高端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未来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将主要依赖旗舰机型。随着消费者更换智能手机的周期延长,更多用户倾向于选择搭载最新技术的高端型号,而非中低价位产品。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升级销售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对位研究总监塔伦·帕塔克(Tarun Pathak)表示:“去年,售价在1000美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销售增速最快。预计到2025年,高端化趋势将推动收入增长超越出货量增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三星电子将全力发展旗舰机型销售。在去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发布会上,三星表示:“我们将继续推动AI智能手机的稳健销售,争取实现年度两位数以上的旗舰销售收入增长。” 三星Galaxy S24系列手机【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1-19 10:52:41 -
【亚洲人之声】世界本应如此
随着TikTok面临强制出售的最后期限临近,美国的TikTok用户用脚投票,开启了一场意外的“数字移民”潮——大批自称“TikTok难民”的用户蜂拥至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通过翻译软件、图片分享和幽默互动,他们迅速拉近了中美两国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而与此同时,韩国年轻人掀起了赴上海旅游的新热潮,街头巷尾多了许多韩语对话。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这些跨文化交流都在书写着一幅“世界本该如此”的美好图景。 在“小红书”,美国网友为抗议禁令而来,却意外收获了文化碰撞的乐趣。他们努力用翻译软件与中国网友沟通,学习普通话,分享生活点滴,还在社区中流行起一种叫“交猫税”(cat tax)的互动方式。尽管“猫税”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机智的中国网友玩梗无数,甚至在评论区附上“猫税收取确认书”。这种幽默风趣的交流方式,让跨文化互动更加轻松自如。小红书上的美食、时尚和生活方式,也让美国用户既感到新鲜又倍感亲切。 而在中国的街头,韩国年轻人则在“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随着中国对韩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越来越多韩国游客选择来上海打卡。他们沉醉于武康路的历史风情,迷恋迪士尼的奇幻童话,田子坊的创意潮流更是成为分享热潮的焦点。上海这座城市,用它独特的多元魅力,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交融,不仅展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更散发出街头巷尾的生活烟火气。 无论是线上互动还是线下旅游,这种由普通人推动的交流比任何政策或宣传都更有力量。美国网友通过小红书接触到中国人的日常,韩国游客通过旅游了解中国的真实面貌。这种双向互动不仅消解了误解,更让人们意识到彼此的共通之处: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从“难民”到“移民”,再到“邻居”,这场跨越国界的数字和现实旅行,似乎无意间完成了两国网民之间更深层次的认知破冰。它让我们看到,普通人的好奇心和幽默感远比那些试图制造对立的政策更强大。人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才是最能化解分歧的桥梁。 【图片来源 小红书截图】
2025-01-16 14:29:59 -
比亚迪"三箭齐发"亮相仁川 全面进军韩国电动车市场
16日上午,比亚迪(BYD)在韩国仁川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发布会上,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乘坐比亚迪高性能纯电超跑仰望U9亮相,向在场媒体介绍了比亚迪在韩国的业务战略以及新车型的推出计划。 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全球新能源领导者登陆韩国市场 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比亚迪目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涵盖汽车、轻轨、可再生能源及电子四大核心业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的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比亚迪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427万辆,连续三年蝉联全球销量冠军。 比亚迪早在2016年便进入韩国市场,但当时以商用车为主,包括电动叉车、电动巴士和电动卡车等,同时提供相关零部件及服务。如今,借助全球领先的技术积累,比亚迪决定进一步拓展至韩国乘用车市场。 ▲三款电动车型抢滩韩国市场 比亚迪韩国乘用车事业部负责人赵仁哲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今年将在韩国市场推出的三款电动车型:紧凑型电动SUV“ATTO 3”、中型轿车“海豹”(SEAL) 和中型SUV“海狮7”(SEALION 7)。 比亚迪韩国乘用车事业部负责人赵仁哲在发布会上介绍紧凑型电动SUV“ATTO 3”。【摄影 记者 崔锦宁】 作为首发车型,ATTO 3搭载了比亚迪领先的磷酸铁锂(LFP)刀片电池,兼具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单次充电的综合续航里程可达321公里。车辆配备全景天窗、V2L对外放电功能等便捷配置,同时通过了欧洲NCAP五星安全认证。为迎合韩国用户的需求,ATTO 3特别集成了T-map导航服务和音乐平台FLO等本地化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自2022年上市以来,ATTO 3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突破100万辆。此车型已经通过韩国环境部认证,并计划于今年2月正式上市。其标准版和Plus版本的售价分别为31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8万元)和3300万韩元。扣除政府与地方补贴后,实际购买价格有望降至2000万韩元出头,为韩国消费者带来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 【图片来源 韩联社】 ▲打造信赖品牌 力破"中国制造"刻板印象 针对中国品牌在韩国市场面临的固有印象挑战,赵仁哲表示,比亚迪将通过“品牌体验最大化”的策略,让韩国消费者全面了解比亚迪。为了消除消费者顾虑,比亚迪韩国在发布会上宣布,将与6家官方经销商(三千里EV、DT NETWORKS、和谐汽车集团、Vision Mobility、G&B Automobile和SSMOTORS)合作,在韩国全境主要城市设立15家展厅及11家服务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品牌体验及全方位服务。赵仁哲强调,未来将以用户满意为核心,通过扩展经销网络及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及市场竞争力。 从市场定位来看,ATTO 3的主要竞争对手将是起亚EV3(起售价3995万韩元)和现代Casper Electric(起售价2740万韩元)。比亚迪还考虑利用8%的关税优惠差价,进一步降低车型售价,巩固价格优势。 面对比亚迪的“强势来袭”,现代汽车集团经营研究院移动产业研究室室长梁振洙(音)在韩国汽车记者协会主办的研讨会上警示称:“不能因既定印象低估比亚迪。其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与韩国消费者的关系建立。”他以中国家电品牌石头科技(Roborock)在韩国市场的成功为例,指出中国品牌已具备在韩国市场突围的潜力,并补充道:“比亚迪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竞争力不可小觑。” ▲日本经验助力 为韩国布局增添信心 比亚迪此次进军韩国市场的信心,部分来自其在日本市场的成功经验。据日本媒体10日报道,比亚迪自2023年进入日本市场以来,通过积极的折扣策略和渠道布局,在短短两年内超越丰田,实现了显著的市场突破。截至年底,比亚迪计划将日本门店数量扩充至100家以上。 《日本经济新闻》分析称:"在本土品牌影响力渐趋减弱的背景下,中韩品牌正成为日本电动车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中中国品牌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数据显示,虽然比亚迪与市场领头羊日产在销量上仍有差距,但其表现已达到进口冠军特斯拉的40%。 韩国消费者以对品牌的忠诚度和品质的严格要求著称。为此,比亚迪以“以质取胜”的策略,推出兼具价格优势与技术实力的产品,努力突破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传统认知,树立科技创新与高性价比并重的品牌形象。 梁振洙建议,韩国汽车产业应积极开展开放式创新,加强与国际企业及国内初创公司的合作。他呼吁政府除提供购车补贴外,还应着力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完善产业生态系统,以应对未来竞争挑战。 从左至右分别为比亚迪中型轿车“海豹”(SEAL) 、紧凑型电动SUV“ATTO 3”和中型SUV“海狮7”(SEALION 7)。【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6 13:24:32 -
比亚迪在韩正式亮相
16日上午,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龙头企业比亚迪在韩国仁川举行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图为中国比亚迪亚太汽车营业事业部总经理(CEO)刘学亮在发布会中进行演讲。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2025-01-16 10:26:56 -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大举扩张 韩电池三巨头以技术创新谋突围
在中国宁德时代(CATL)与比亚迪依靠低价电池快速扩大全球市场份额之际,韩国电池“三巨头”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正通过技术竞争力寻求市场反击。LG新能源将重点开拓中低端电池市场,三星SDI则致力于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以巩固技术优势,SK On则通过正式进军ESS(能源储存系统)领域加速全球市场布局。 据SNE Research于14日公布的数据,2021年1月至11月期间,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从38%增长至53.9%,提升了15.9个百分点。同时,中国企业中创新航(CALB)的市场份额也从2.7%上升至4.6%。中国电池企业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其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持,以及中国整车企业对国产电池的广泛采用,这推动其在亚洲、欧洲和新兴市场的扩张。 相比之下,韩国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三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则从2020年的34.8%降至2023年的23.3%,创下新低。2024年1月至11月期间,三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为19.8%,较前一年下降3.5个百分点。这是韩企电池市场份额首次跌至10%区间。 面对这一局面,韩国电池三巨头纷纷通过技术创新寻求突破。LG新能源重点开发LFP、LMFP及高压中镍NCM(镍钴锰)电池,以增强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力。LG还成为韩国首家与车企签订电动车用LFP电池供应协议的公司,计划向雷诺供应至2030年的LFP电池。 三星SDI则押注全固态电池这一下一代技术,力争实现领先。全固态电池因其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优于传统锂离子电池而被视为革命性技术。三星SDI已完成全固态电池试验生产线建设,并向三家车企提供了样品,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量产。 SK On则将ESS业务作为核心增长动力,加速布局全球市场。公司在2025年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将ESS业务上升至首席执行官直管部门,同时与美国IHI TerraSun Solutions签署合作协议,为进入北美市场奠定基础。此外,SK On完成了方形、圆柱形及软包电池的研发,进一步增强了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供应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韩企凭借技术优势正在积极应对CATL与比亚迪的攻势,随着全球电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韩国电池企业的未来更加备受关注。 【图片来源 Chatgpt生成AI图片】
2025-01-15 14: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