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按记者分类的新闻

傅璐瑶记者
royo0624@ajunews.com
-
报告:全球二手车市场持续扩张 韩国出口结构亟待升级
在全球二手车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背景下,韩国专家呼吁应积极借鉴海外先进经验,提升本国在该领域的出口竞争力。 韩国汽车研究院于30日发布的《二手车出口市场的崛起与战略性应对必要性》报告指出,受益于新兴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二手车贸易规模从2010年的540万辆增长至2022年的1020万辆,12年间增长88.9%。报告预测,未来全球二手车市场将继续呈现扩张态势,韩国在该领域具备广阔的发展潜力。 报告进一步分析称,在美国加征关税等外部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二手车产业不仅具备发展为韩国新兴出口产业的潜力有,还可带动国内新车市场和汽车零部件后市场的活跃。 数据显示,韩国去年二手车出口量为53.3万辆,同比减少3.7%;但出口额达47.4亿美元,同比增长6.7%。其中,利比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分别以12.1万辆和7.2万辆的出口量,占总量的36.2%。按出口金额计算,吉尔吉斯斯坦以14.9亿美元居首,占比达31.4%。 报告指出,韩国二手车出口正逐步朝着高附加值化、品质化方向发展,展现出良好增长势头。为确保出口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借鉴海外成熟经验,进一步完善国内产业结构。报告建议,重点参考日本和中国在建立质量认证体系方面的实践经验。 具体来看,日本通过“日本二手车出口业协同组合”和“日本汽车鉴定协会”等机构,为出口车辆提供性能证明书,2023年二手车出口额突破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0亿元)。中国自2019年放开二手车出口以来,逐步建立起国家级出口质量标准体系,年均增长率高达208%。 报告强调,借助权威机构实施的质量认证,有助于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韩国二手车在新兴国家新车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时,报告建议建设涵盖装船、质量认证等环节的一站式出口综合园区,以提升整体出口效率,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2025-05-30 13:59:36 -
物价高企催生二手时尚热潮 韩国企业抢占循环消费新赛道
在物价高企与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二手时尚正逐步崛起为新兴消费趋势。过去被视为“用过的旧物”的二手商品,如今已演变为兼具实用性与经济性的全新消费文化。随着消费者价值观的转变,韩国时尚业迅速响应,越来越多品牌与平台加快布局二手市场,积极探索差异化商业模式。 据大韩商工会议所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该机构面向全国20至50岁、具有二手交易经验的1000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3%的受访者对二手交易持肯定态度,仅有1.9%表达否定看法。同时,51.8%的受访者表示,相较三年前,对二手商品的心理抵触明显减轻。 调查还指出,消费者选择二手商品的首要原因是“性价比”。67.5%的受访者认为二手商品是“以较低价格购买优质商品的有效方式”,另有68.6%表示“商品使用后仍可转售,具备一定经济回报”。 基于此,大韩商工会议所分析称,在物价高企和消费趋于谨慎的趋势下,二手交易市场持续扩张,其中二手时尚板块增长尤为迅猛。预测数据显示,未来三年全球二手时尚市场规模将增长48.7%,远超同期传统时尚市场8.4%的增幅,增速达到六倍以上。 面对这一趋势,韩国时尚企业积极进军二手交易领域。可隆工业(Kolon Industries)FnC部门自2022年起携手转售解决方案公司Madeleine Memory,运营旗下二手流通平台“OLO Relay Market”。平台商品价格维持在原价五至六折,所有商品均需通过质量检测,卖方还可获得Kolon Mall积分回馈。截至2023年12月,平台会员数达2.3万,累计回收商品超3.5万件,销售件数超2.6万件,库存消化率高达95%。 对此,可隆工业FnC部门负责人表示:“OLO Relay Market是公司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与Kolon Mall实现多渠道整合,打造可持续的循环消费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在线时尚平台Musinsa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推出二手交易服务“Musinsa Used”,强化其在循环时尚领域的市场影响力。该服务无需下载独立应用,用户可直接在现有平台完成服饰转售。Musinsa方面称,将依托多年积累的社区数据与用户偏好分析,构建便捷且可信赖的二手交易环境,推动时尚产业向可持续模式转型。 Musinsa相关负责人指出:“消费者的时尚需求日益多样且快速,Musinsa Used不仅是交易平台,更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一环。” 传统二手交易平台表现同样亮眼。韩国本土平台“Bungaejangter”透露,截至今年2月,月交易笔数突破100万,月交易额达900亿韩元(约合4.7亿元人民币)。2023年全年交易额超过2万亿韩元,其中时尚类交易约占1万亿韩元,约占整体交易额一半。 自去年8月引入“安全支付”系统以来,该平台信任度显著提升,消费者间(C2C)交易活跃度同比接近翻三倍。2024年2月,平台月活跃用户数(MAU)达到680万。平台负责人表示:“支付流程的安全性提升,有效增强了用户交易信心,买卖双方满意度和粘性明显提高。” 业内人士分析称,面对不断攀升的物价与经济压力,消费者对全新商品的执着逐渐减弱。只要质量可靠,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二手商品。品牌与平台也将这一变化视为重要机遇,积极推进多元化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建设。
2025-05-30 13:24:46 -
统计:外国人在韩持房产首次突破10万套 中国人持有数超一半
据韩国国土交通部3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去年12月,外籍人员在韩持有房产总量达到10.0216万套,较6个月前增加5158户,增幅为5.4%。这是韩国首次出现外籍人员在韩持有房产总量突破10万套的情况。按全国房产总量计算,外籍人员所持房产占比为0.52%。拥有韩国住房的外籍人员共计9.8581万人。 从国籍来看,中国人持有的房产数量最多,共计5.6301万套,占比56.2%。仅在去年下半年,中国人新增购入住宅3503套,占同期外国人新增总量的约68%。中国人在外籍购房者中的占比也持续上升,从去年6月底的55%增至12月底的55.5%。其次为美国人,持有2.2031万套(22%),加拿大人则为6315套(6.3%)。 在住宅类型方面,公寓占绝大多数,为9.1518万套,占比91.3%;独立住宅为8698套。从地区分布来看,首都圈区域(首尔、京畿道、仁川)占比达72.7%。其中,京畿道为最多,为3.9144万套(39.1%),其次是首尔2.3741万套(23.7%)和仁川9983套(10%)。 从市郡区层面来看,京畿道富川市是外籍人员在韩持有房产最多的地区,共计5203套,其后依次为安山市5033套、水原市3429套、平泽市2984套。在持有数量方面,93.4%的外籍人员仅持有一套房产,持有两套的占5.3%(5182人),三套为640人,四套为209人,持有五套及以上者为461人。 另一方面,截至去年底,外籍人员在韩持有的土地总面积为2.67905亿平方米,同比增加1.2%,占韩国国土总面积的0.27%。以公告地价计算,总额达33.489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51亿元),同比增长1.4%。 按土地持有面积计算,美国籍持有者占比最高,达53.5%,其后依次为中国籍(7.9%)、欧洲籍(7.1%)及日本籍(6.1%)。其中,美国人和中国人所持土地面积较前一年分别增长1.5%和2%。从地区来看,外籍人员持有土地面积最多的地区为京畿道,占比18.5%,其次为全罗南道(14.7%)和庆尚北道(13.6%)。
2025-05-30 11:11:25 -
韩国男士美容市场迎高速增长 个性化护理需求持续攀升
随着“自我管理”逐渐从个人选择演变为生活必需,美容早已不再是女性的专属。越来越多的男性将美容视为展现清爽形象、塑造个性的关键手段,带动男士美容市场以空前速度扩张。 市场调研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于本月29日发布的报告指出,2023年至2030年间,全球男士美容市场有望以年均8%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一趋势不仅反映出男士对外貌管理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也凸显出相关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 希杰(CJ)集团旗下健康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去年面向会员开展的调查显示,受访男士中有九成表示“有必要进行自我管理”。数据显示,男士消费者每月在外貌管理方面的平均支出达2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98元),其中约31%用于护肤和彩妆等美容产品。 在此背景下,强调自然修饰效果的遮瑕膏、润唇膏及造型工具等产品销售持续走高。以欧利芙洋去年第三季度推出的男士专用修颜乳为例,该产品上市一年内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80%,迅速跃升为代表性男士美容单品。公司相关人士表示:“随着男士对自我管理的关注日益增强,专属产品线也在不断扩展,这一趋势有望持续深化。” 线上平台也成为反映市场动向的窗口。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近日发布的“4月月度排行榜”显示,男士美容类产品的前三位均为香水,显示出男性消费者对个性化香氛产品的偏好。 化妆品龙头企业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也加快布局年轻男士入门级美容市场。本月26日,公司正式推出男士基础美容品牌Prep by B.READY,并同步登陆全国大创(DAISO)门店及线上平台。Prep by B.READY是旗下男士彩妆品牌“B.READY”的延伸产品线。据悉,“B.READY”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30%,其中融合护肤、防晒与修饰功能的“True Tone乳液”市场反响积极,助力品牌进一步拓展产品矩阵。 业界指出,近年来男士在选购美容产品时,已不再单纯关注功能性,产品设计、香氛等感官体验正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核心考量。随着消费理念的升级,男士美容市场的边界正持续被拓宽,相关产业也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2025-05-29 14:08:19 -
中国电商强势"围攻" 11街多措并举实现业绩回暖
在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Temu等中国电商平台强势进军韩国市场的背景下,SK Square旗下电商平台“11街”展现出逆势突围的态势。公司通过实施超低价促销、强化配送和会员服务等差异化策略,成功吸引大量新客户,同时将资源聚焦于竞争力突出的开放市场业务,显著缩小亏损幅度。 据流通业界29日消息,11街今年第一季度初步实现销售额113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亿元),营业亏损为97亿韩元。尽管销售额同比下降约30%,但亏损规模较去年同期减少逾半,显示经营体质显著改善。值得关注的是,在开放市场业务方面,11街自去年3月至今年4月已连续14个月实现营业利润转正。 11街方面表示,销售额下滑主要由于营运结构调整所致。相关负责人指出:“通过大幅缩减长期亏损的采购业务比重,尽管销售额有所减少,但盈利结构明显优化,整体经营效率持续提升。” 随着Coupang一家独大的局面日益稳固,自2023年起,全球速卖通和Temu等中国电商平台以低价策略加快布局韩国市场,给本土电商平台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数据显示,包括11街在内的Gmarket、Auction、Lotte ON等主要平台月活跃用户数(MAU)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部分平台已被中国电商反超。 面对激烈竞争,11街积极推进多元化战略以稳固用户基础。去年9月启动的“10分钟抢购”活动,固定于每日10点限时10分钟,推出商品企划师精选商品,以优惠价格激发消费者抢购热情。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4月,该活动月均销量较前期增长约93%,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付费会员服务“11街Plus”也受到市场广泛关注。该服务提供超市最高5%积分返还、每月逾百款美妆产品25%折扣券,以及面向学生的数码产品特价等多项福利。在本月7日至17日举行的“Grand 11.11”活动期间,新增会员达到11万名,累计会员总数突破82万,逼近百万大关。 物流配送方面,11街持续完善服务体系。自今年2月起,“闪电配送”服务延伸至周末,构建起每周7天配送体系,显著提升订单处理效率和顾客满意度。 在多项战略协同发力下,11街的MAU呈现明显回升。根据市场调查机构WiseApp·Retail发布的数据,11街今年4月MAU达到893万,超越全球速卖通(880万)和Temu(847万),位列本土电商平台第二,仅次于Coupang。今年1月,11街MAU为779万,三个月内实现超100万的增长,展现出稳健的增长势头。
2025-05-29 10:45:29 -
韩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出口锐减七成 产业复苏面临挑战
自今年以来,韩国氢燃料电池汽车(FCEV)在内销与出口两大领域同步遇冷,乘用车与商用车销量齐跌。业界指出,在全球氢能出行产业竞争加剧背景下,韩国需尽快出台系统性扶持政策,以稳固其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 据韩国汽车移动产业协会(KAMA)28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至4月,氢燃料电池汽车(包括乘用车与商用车)累计出口量仅为18辆,较去年同期的60辆骤减七成。在当前趋势延续的情况下,全年出口量或将难以突破百辆,创下历史新低。同期国内市场同样低迷。今年前四个月,韩国本土共销售氢燃料电池汽车965辆,全年销量恐难达到3000辆的预期目标。 氢燃料电池车曾是韩国环保汽车战略的核心,依托现代汽车推出的NEXO乘用车与XCIENT商用卡车,曾在全球市场保持领先。然而,受制于充电基础设施不足、氢气价格高企以及产品线单一等结构性问题,市场扩张势头近年持续放缓。 从出口趋势来看,自2018年NEXO上市后,韩国氢燃料电池车出口量迅速增长,2019年升至788辆,2020年随着Xcient上市首次突破千辆,2021年达历史峰值1121辆。但自2022年起呈逐年下滑态势,2022年降至400辆,2023年为296辆,去年更跌至101辆。 国内市场方面,2022年曾创下年销售1.03万辆的历史纪录,随后两年接连下滑,2023年为4707辆,去年则降至3787辆。进入2024年,销售继续疲软,市场回暖迹象尚未显现。 与此同时,全球氢燃料汽车市场格局亦在发生变化。尤其是中国市场份额快速上升,引发韩国业界高度关注。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氢燃料电池车销量达1197辆,占据全球市场总量的56.5%。 目前,韩国氢能汽车产业由现代汽车集团主导。该集团正通过旗下氢能品牌HTWO构建涵盖氢气生产、流通、加氢基础设施及氢能出行的完整价值链。集团副会长张在勋还担任全球氢能产业合作组织氢能委员会共同主席,在国际合作网络中发挥关键作用。 尽管企业仍在持续推动氢能产业布局,但业界普遍认为,单靠企业自身难以突破当前所面临的结构性瓶颈。专家呼吁,韩国政府应尽快出台系统性扶持政策,以巩固其在全球氢能产业中的战略地位。大林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金必秀(音)指出:“当前氢燃料电池车市场规模虽仍有限,但其中长期发展潜力不容忽视。应将其视为面向下一代的重要投资,从氢能价值链整体出发,给予系统性、战略性支持。”
2025-05-28 11:35:11 -
韩国企业景气指数连升三月 外部利好提振短期信心
受美国对华关税延期等外部利好因素提振,韩国企业对整体经济环境的景气感受有所回升。 韩国银行(央行)于本月13日至20日期间,以全国3524家法人企业(制造业1845家,非制造业1447家)为对象进行5月企业景气调查,并于28日公布结果显示,本月全产业企业心理指数(CBSI)较上月上升2.8点,达到90.7,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势头。 CBSI是反映企业对整体经济认识的指标,基准值为100,高于100代表企业对经济持乐观态度,低于100则为悲观。尽管本月指数为自去年11月(91.8)以来最高,但仍处于长期平均线之下,显示企业信心尚未完全恢复。 央行经济心理调查组组长李惠英(音)表示:“虽然CBSI连续三个月上扬,但目前仍低于长期平均水平,难以视为企业景气已全面好转。”她表示,制造业虽因美国对华关税延期出现短期利好,但除半导体与船舶产业外,其余出口表现依旧疲软,未来能否维持改善趋势仍需关注。 从产业分类来看,制造业CBSI为94.7,较4月上升1.6点,主要得益于企业对资金状况与整体景气的改善评价。该指数自去年12月降至87.1后已连续五个月回升,并创下去年7月(96.0)以来新高。非制造业CBSI则为88.1,环比上升3.6点,涨幅为2023年5月以来最大。受资金状况与盈利能力回升带动,非制造业整体景气感受有所增强。 展望6月,全产业CBSI预期值为89.5,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分别为93.1和87.1,均较本月预测值有所上升,显示企业对短期前景仍抱持谨慎乐观态度。 从具体行业来看,制造业中石油精炼、焦炭、化学品与非金属矿物等表现较为活跃,主要受国际油价下跌带动的利润回升及建筑工程季节性需求增长影响。但调查组也指出,建筑业虽短期有所改善,整体景气状况依旧不容乐观。非制造业方面,房地产、运输仓储、专业科学技术服务等领域的景气感受亦出现回升。 与此同时,反映企业与消费者综合信心的经济心理指数(ESI)为92.2,环比上升4.7点。然而,剔除季节因素后的ESI循环变动值降至88.1,较上月下滑0.2点,为2020年11月(87.6)以来最低水平,显示内外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2025-05-28 09:55:54 -
XEXYMIX杭州举办十周年推广活动 加速拓展中国市场版图
韩国运动休闲品牌XEXYMIX于27日表示,为纪念品牌创立十周年,并为即将于6月启动的杭州市场战略预热,已于本月25日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核心地段的小百花越剧场成功举办大型品牌推广活动。 此次活动是XEXYMIX首次在杭州举办的大型线下推广活动,吸引了约200名当地合作伙伴出席。现场集中展示品牌人气产品,并设置试穿与体验区域,强化与消费者的互动,进一步提升品牌认知度。 活动现场划设产品体验区,参观者可亲身试穿“Black Label Signature”等代表性系列。尤其通过视觉化装置呈现该系列产品的高弹性与耐久性,全面展现品牌在面料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 活动当天,小百花越剧场标志性的屋顶空间同步举办日落瑜伽课程,邀请运动领域的博主及普通消费者共同参与。参与者身着品牌畅销产品,进行核心肌群训练,传递品牌“功能性与美感兼备”的设计理念。 XEXYMIX方面表示,此次选址杭州地标性空间举办周年推广活动,不仅展现了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也借助多元化互动方式,进一步拉近与当地消费者的距离。公司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快布局中国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 据了解,XEXYMIX已于今年4月在浙江省台州温岭、5月在上海浦西相继举办活动,并计划于2025年正式进军中国市场。未来,品牌将重点发力中国三、四线城市核心商圈,力争年内实现50家门店落地,持续拓展在华销售网络。
2025-05-27 15:08:39 -
韩国便利店掀起平价美妆风暴 抢占高性价比护肤市场
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价格和便利性的关注日益提升,韩国主要便利店加快布局美妆品类,推出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6元)以下的基础化妆品,以强化竞争力,吸引新消费群体。 根据韩国便利店行业27日消息,7-Eleven近期持续推出小容量、高性价比的基础美妆产品。本月9日,该公司推出售价4900韩元、容量50毫升的物理防晒霜,21日又推出售价3000韩元的一次性棒状防晒霜及毛孔紧致精华。 7-Eleven还将于28日起,与化妆品研发企业韩国科玛(Kolmar)旗下子公司HK inno.N运营的美妆品牌Bewants合作,追加推出4款基础护理产品,其中PDRN撕拉面膜、谷胱甘肽精华和积雪草胶原紧致面霜均售价3000韩元,积雪草胶原舒缓棉片售价4500韩元。 7-Eleven方面表示,公司将美妆品类视为便利店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未来计划依托便利店渠道的便捷性和覆盖优势,在日常基础护肤领域打造价格竞争力。 GS零售旗下便利店GS25也在积极拓展美妆品类。自上月起,GS25与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合作,启动自有彩妆品牌WHIZZY的试销。该品牌于今年2月上线,主打自然清透妆感,主要面向年轻消费群体。 此次上线的产品以唇妆为主,包括5款售价1.3万韩元的水润透亮“Glow Up Tint”,以及3款售价1.4万韩元、兼具唇彩与腮红功能的“Slick Move Lip & Cheek”,共计8款产品。 此外,东国制药旗下护肤品牌Madeca21的新系列“TECA SOSIDE Calming Line”也已同步入驻GS25门店。该系列包括面膜、棉片、安瓶与面霜,共4款产品,单品售价均为3000韩元。 便利店行业相关人士指出:“便利店作为消费者触手可及的零售渠道,非常适合销售日常高频使用的基础化妆品。未来将持续推出价格合理、差异化明显的产品,以稳固并拓展美妆消费群体。”
2025-05-27 14:27:50 -
总统选举日连休催生"旅游黄金周" 日本九州成最热目的地
随着6月3日总统选举日被指定为临时公休日,韩国民众的休假意愿显著上升。若于6月2日请假并提前完成投票,便可实现最长四天连休。受此影响,日本、东南亚等中短程海外旅游目的地人气迅速攀升。 根据韩国旅行社Kyowon Tour于27日发布的数据,在6月初连休假期(5月30日至6月3日)期间出发的旅游产品中,前往日本九州的预订量大幅增长。 在整体海外旅游产品预订中,日本以14.7%的占比位居首位,成为最受青睐目的地。其中,九州地区占日本整体预订量的50.3%,呈现出高度集中趋势。分析指出,得益于三天内即可从首尔轻松往返的地理优势,该地区成为短途假期出行的热门选择。 越南以14.2%的占比紧随其后,芽庄、岘港、富国岛等深受家庭游客喜爱的海滨城市成为带动需求增长的核心力量。 尽管假期时长有限,西欧地区仍以10.9%的预订占比位居第三。其中,受法国旅游需求上升带动,“法国一周游”“巴黎深度游”等产品备受青睐,相关行程占西欧整体预订量的46.1%。 此外,泰国和中国分别以9.7%与8.7%的预订占比位列第四与第五。其中,中国大连在家庭游客群体中人气较高,预订量超过张家界、长白山等传统景区。 国内旅游方面,以济州岛为主的需求也呈现显著增长。5月30日至6月3日出发的济州岛旅游套餐预订量同比增加44.5%。同期,Kyowon集团旗下济州套房酒店的平均客房入住率(OCC)达87%,接近满房。业内分析指出,受高汇率及海外物价上涨影响,部分游客转向选择济州岛等国内目的地。 Kyowon Tour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6月连休期间,日本、东南亚、中国等周边国家的出境游人气显著上升。与此同时,继5月黄金周之后,国内旅游热度仍在延续,预计短期内将继续引领市场趋势。”
2025-05-27 10:56:02
-
报告:全球二手车市场持续扩张 韩国出口结构亟待升级
在全球二手车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背景下,韩国专家呼吁应积极借鉴海外先进经验,提升本国在该领域的出口竞争力。 韩国汽车研究院于30日发布的《二手车出口市场的崛起与战略性应对必要性》报告指出,受益于新兴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二手车贸易规模从2010年的540万辆增长至2022年的1020万辆,12年间增长88.9%。报告预测,未来全球二手车市场将继续呈现扩张态势,韩国在该领域具备广阔的发展潜力。 报告进一步分析称,在美国加征关税等外部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二手车产业不仅具备发展为韩国新兴出口产业的潜力有,还可带动国内新车市场和汽车零部件后市场的活跃。 数据显示,韩国去年二手车出口量为53.3万辆,同比减少3.7%;但出口额达47.4亿美元,同比增长6.7%。其中,利比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分别以12.1万辆和7.2万辆的出口量,占总量的36.2%。按出口金额计算,吉尔吉斯斯坦以14.9亿美元居首,占比达31.4%。 报告指出,韩国二手车出口正逐步朝着高附加值化、品质化方向发展,展现出良好增长势头。为确保出口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借鉴海外成熟经验,进一步完善国内产业结构。报告建议,重点参考日本和中国在建立质量认证体系方面的实践经验。 具体来看,日本通过“日本二手车出口业协同组合”和“日本汽车鉴定协会”等机构,为出口车辆提供性能证明书,2023年二手车出口额突破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0亿元)。中国自2019年放开二手车出口以来,逐步建立起国家级出口质量标准体系,年均增长率高达208%。 报告强调,借助权威机构实施的质量认证,有助于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韩国二手车在新兴国家新车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时,报告建议建设涵盖装船、质量认证等环节的一站式出口综合园区,以提升整体出口效率,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2025-05-30 13:59:36 -
物价高企催生二手时尚热潮 韩国企业抢占循环消费新赛道
在物价高企与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二手时尚正逐步崛起为新兴消费趋势。过去被视为“用过的旧物”的二手商品,如今已演变为兼具实用性与经济性的全新消费文化。随着消费者价值观的转变,韩国时尚业迅速响应,越来越多品牌与平台加快布局二手市场,积极探索差异化商业模式。 据大韩商工会议所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该机构面向全国20至50岁、具有二手交易经验的1000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3%的受访者对二手交易持肯定态度,仅有1.9%表达否定看法。同时,51.8%的受访者表示,相较三年前,对二手商品的心理抵触明显减轻。 调查还指出,消费者选择二手商品的首要原因是“性价比”。67.5%的受访者认为二手商品是“以较低价格购买优质商品的有效方式”,另有68.6%表示“商品使用后仍可转售,具备一定经济回报”。 基于此,大韩商工会议所分析称,在物价高企和消费趋于谨慎的趋势下,二手交易市场持续扩张,其中二手时尚板块增长尤为迅猛。预测数据显示,未来三年全球二手时尚市场规模将增长48.7%,远超同期传统时尚市场8.4%的增幅,增速达到六倍以上。 面对这一趋势,韩国时尚企业积极进军二手交易领域。可隆工业(Kolon Industries)FnC部门自2022年起携手转售解决方案公司Madeleine Memory,运营旗下二手流通平台“OLO Relay Market”。平台商品价格维持在原价五至六折,所有商品均需通过质量检测,卖方还可获得Kolon Mall积分回馈。截至2023年12月,平台会员数达2.3万,累计回收商品超3.5万件,销售件数超2.6万件,库存消化率高达95%。 对此,可隆工业FnC部门负责人表示:“OLO Relay Market是公司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与Kolon Mall实现多渠道整合,打造可持续的循环消费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在线时尚平台Musinsa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推出二手交易服务“Musinsa Used”,强化其在循环时尚领域的市场影响力。该服务无需下载独立应用,用户可直接在现有平台完成服饰转售。Musinsa方面称,将依托多年积累的社区数据与用户偏好分析,构建便捷且可信赖的二手交易环境,推动时尚产业向可持续模式转型。 Musinsa相关负责人指出:“消费者的时尚需求日益多样且快速,Musinsa Used不仅是交易平台,更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一环。” 传统二手交易平台表现同样亮眼。韩国本土平台“Bungaejangter”透露,截至今年2月,月交易笔数突破100万,月交易额达900亿韩元(约合4.7亿元人民币)。2023年全年交易额超过2万亿韩元,其中时尚类交易约占1万亿韩元,约占整体交易额一半。 自去年8月引入“安全支付”系统以来,该平台信任度显著提升,消费者间(C2C)交易活跃度同比接近翻三倍。2024年2月,平台月活跃用户数(MAU)达到680万。平台负责人表示:“支付流程的安全性提升,有效增强了用户交易信心,买卖双方满意度和粘性明显提高。” 业内人士分析称,面对不断攀升的物价与经济压力,消费者对全新商品的执着逐渐减弱。只要质量可靠,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二手商品。品牌与平台也将这一变化视为重要机遇,积极推进多元化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建设。
2025-05-30 13:24:46 -
统计:外国人在韩持房产首次突破10万套 中国人持有数超一半
据韩国国土交通部3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去年12月,外籍人员在韩持有房产总量达到10.0216万套,较6个月前增加5158户,增幅为5.4%。这是韩国首次出现外籍人员在韩持有房产总量突破10万套的情况。按全国房产总量计算,外籍人员所持房产占比为0.52%。拥有韩国住房的外籍人员共计9.8581万人。 从国籍来看,中国人持有的房产数量最多,共计5.6301万套,占比56.2%。仅在去年下半年,中国人新增购入住宅3503套,占同期外国人新增总量的约68%。中国人在外籍购房者中的占比也持续上升,从去年6月底的55%增至12月底的55.5%。其次为美国人,持有2.2031万套(22%),加拿大人则为6315套(6.3%)。 在住宅类型方面,公寓占绝大多数,为9.1518万套,占比91.3%;独立住宅为8698套。从地区分布来看,首都圈区域(首尔、京畿道、仁川)占比达72.7%。其中,京畿道为最多,为3.9144万套(39.1%),其次是首尔2.3741万套(23.7%)和仁川9983套(10%)。 从市郡区层面来看,京畿道富川市是外籍人员在韩持有房产最多的地区,共计5203套,其后依次为安山市5033套、水原市3429套、平泽市2984套。在持有数量方面,93.4%的外籍人员仅持有一套房产,持有两套的占5.3%(5182人),三套为640人,四套为209人,持有五套及以上者为461人。 另一方面,截至去年底,外籍人员在韩持有的土地总面积为2.67905亿平方米,同比增加1.2%,占韩国国土总面积的0.27%。以公告地价计算,总额达33.489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51亿元),同比增长1.4%。 按土地持有面积计算,美国籍持有者占比最高,达53.5%,其后依次为中国籍(7.9%)、欧洲籍(7.1%)及日本籍(6.1%)。其中,美国人和中国人所持土地面积较前一年分别增长1.5%和2%。从地区来看,外籍人员持有土地面积最多的地区为京畿道,占比18.5%,其次为全罗南道(14.7%)和庆尚北道(13.6%)。
2025-05-30 11:11:25 -
韩国男士美容市场迎高速增长 个性化护理需求持续攀升
随着“自我管理”逐渐从个人选择演变为生活必需,美容早已不再是女性的专属。越来越多的男性将美容视为展现清爽形象、塑造个性的关键手段,带动男士美容市场以空前速度扩张。 市场调研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于本月29日发布的报告指出,2023年至2030年间,全球男士美容市场有望以年均8%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一趋势不仅反映出男士对外貌管理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也凸显出相关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 希杰(CJ)集团旗下健康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去年面向会员开展的调查显示,受访男士中有九成表示“有必要进行自我管理”。数据显示,男士消费者每月在外貌管理方面的平均支出达2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98元),其中约31%用于护肤和彩妆等美容产品。 在此背景下,强调自然修饰效果的遮瑕膏、润唇膏及造型工具等产品销售持续走高。以欧利芙洋去年第三季度推出的男士专用修颜乳为例,该产品上市一年内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80%,迅速跃升为代表性男士美容单品。公司相关人士表示:“随着男士对自我管理的关注日益增强,专属产品线也在不断扩展,这一趋势有望持续深化。” 线上平台也成为反映市场动向的窗口。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近日发布的“4月月度排行榜”显示,男士美容类产品的前三位均为香水,显示出男性消费者对个性化香氛产品的偏好。 化妆品龙头企业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也加快布局年轻男士入门级美容市场。本月26日,公司正式推出男士基础美容品牌Prep by B.READY,并同步登陆全国大创(DAISO)门店及线上平台。Prep by B.READY是旗下男士彩妆品牌“B.READY”的延伸产品线。据悉,“B.READY”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30%,其中融合护肤、防晒与修饰功能的“True Tone乳液”市场反响积极,助力品牌进一步拓展产品矩阵。 业界指出,近年来男士在选购美容产品时,已不再单纯关注功能性,产品设计、香氛等感官体验正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核心考量。随着消费理念的升级,男士美容市场的边界正持续被拓宽,相关产业也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2025-05-29 14:08:19 -
中国电商强势"围攻" 11街多措并举实现业绩回暖
在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Temu等中国电商平台强势进军韩国市场的背景下,SK Square旗下电商平台“11街”展现出逆势突围的态势。公司通过实施超低价促销、强化配送和会员服务等差异化策略,成功吸引大量新客户,同时将资源聚焦于竞争力突出的开放市场业务,显著缩小亏损幅度。 据流通业界29日消息,11街今年第一季度初步实现销售额113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亿元),营业亏损为97亿韩元。尽管销售额同比下降约30%,但亏损规模较去年同期减少逾半,显示经营体质显著改善。值得关注的是,在开放市场业务方面,11街自去年3月至今年4月已连续14个月实现营业利润转正。 11街方面表示,销售额下滑主要由于营运结构调整所致。相关负责人指出:“通过大幅缩减长期亏损的采购业务比重,尽管销售额有所减少,但盈利结构明显优化,整体经营效率持续提升。” 随着Coupang一家独大的局面日益稳固,自2023年起,全球速卖通和Temu等中国电商平台以低价策略加快布局韩国市场,给本土电商平台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数据显示,包括11街在内的Gmarket、Auction、Lotte ON等主要平台月活跃用户数(MAU)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部分平台已被中国电商反超。 面对激烈竞争,11街积极推进多元化战略以稳固用户基础。去年9月启动的“10分钟抢购”活动,固定于每日10点限时10分钟,推出商品企划师精选商品,以优惠价格激发消费者抢购热情。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4月,该活动月均销量较前期增长约93%,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付费会员服务“11街Plus”也受到市场广泛关注。该服务提供超市最高5%积分返还、每月逾百款美妆产品25%折扣券,以及面向学生的数码产品特价等多项福利。在本月7日至17日举行的“Grand 11.11”活动期间,新增会员达到11万名,累计会员总数突破82万,逼近百万大关。 物流配送方面,11街持续完善服务体系。自今年2月起,“闪电配送”服务延伸至周末,构建起每周7天配送体系,显著提升订单处理效率和顾客满意度。 在多项战略协同发力下,11街的MAU呈现明显回升。根据市场调查机构WiseApp·Retail发布的数据,11街今年4月MAU达到893万,超越全球速卖通(880万)和Temu(847万),位列本土电商平台第二,仅次于Coupang。今年1月,11街MAU为779万,三个月内实现超100万的增长,展现出稳健的增长势头。
2025-05-29 10:45:29 -
韩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出口锐减七成 产业复苏面临挑战
自今年以来,韩国氢燃料电池汽车(FCEV)在内销与出口两大领域同步遇冷,乘用车与商用车销量齐跌。业界指出,在全球氢能出行产业竞争加剧背景下,韩国需尽快出台系统性扶持政策,以稳固其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 据韩国汽车移动产业协会(KAMA)28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至4月,氢燃料电池汽车(包括乘用车与商用车)累计出口量仅为18辆,较去年同期的60辆骤减七成。在当前趋势延续的情况下,全年出口量或将难以突破百辆,创下历史新低。同期国内市场同样低迷。今年前四个月,韩国本土共销售氢燃料电池汽车965辆,全年销量恐难达到3000辆的预期目标。 氢燃料电池车曾是韩国环保汽车战略的核心,依托现代汽车推出的NEXO乘用车与XCIENT商用卡车,曾在全球市场保持领先。然而,受制于充电基础设施不足、氢气价格高企以及产品线单一等结构性问题,市场扩张势头近年持续放缓。 从出口趋势来看,自2018年NEXO上市后,韩国氢燃料电池车出口量迅速增长,2019年升至788辆,2020年随着Xcient上市首次突破千辆,2021年达历史峰值1121辆。但自2022年起呈逐年下滑态势,2022年降至400辆,2023年为296辆,去年更跌至101辆。 国内市场方面,2022年曾创下年销售1.03万辆的历史纪录,随后两年接连下滑,2023年为4707辆,去年则降至3787辆。进入2024年,销售继续疲软,市场回暖迹象尚未显现。 与此同时,全球氢燃料汽车市场格局亦在发生变化。尤其是中国市场份额快速上升,引发韩国业界高度关注。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氢燃料电池车销量达1197辆,占据全球市场总量的56.5%。 目前,韩国氢能汽车产业由现代汽车集团主导。该集团正通过旗下氢能品牌HTWO构建涵盖氢气生产、流通、加氢基础设施及氢能出行的完整价值链。集团副会长张在勋还担任全球氢能产业合作组织氢能委员会共同主席,在国际合作网络中发挥关键作用。 尽管企业仍在持续推动氢能产业布局,但业界普遍认为,单靠企业自身难以突破当前所面临的结构性瓶颈。专家呼吁,韩国政府应尽快出台系统性扶持政策,以巩固其在全球氢能产业中的战略地位。大林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金必秀(音)指出:“当前氢燃料电池车市场规模虽仍有限,但其中长期发展潜力不容忽视。应将其视为面向下一代的重要投资,从氢能价值链整体出发,给予系统性、战略性支持。”
2025-05-28 11:35:11 -
韩国企业景气指数连升三月 外部利好提振短期信心
受美国对华关税延期等外部利好因素提振,韩国企业对整体经济环境的景气感受有所回升。 韩国银行(央行)于本月13日至20日期间,以全国3524家法人企业(制造业1845家,非制造业1447家)为对象进行5月企业景气调查,并于28日公布结果显示,本月全产业企业心理指数(CBSI)较上月上升2.8点,达到90.7,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势头。 CBSI是反映企业对整体经济认识的指标,基准值为100,高于100代表企业对经济持乐观态度,低于100则为悲观。尽管本月指数为自去年11月(91.8)以来最高,但仍处于长期平均线之下,显示企业信心尚未完全恢复。 央行经济心理调查组组长李惠英(音)表示:“虽然CBSI连续三个月上扬,但目前仍低于长期平均水平,难以视为企业景气已全面好转。”她表示,制造业虽因美国对华关税延期出现短期利好,但除半导体与船舶产业外,其余出口表现依旧疲软,未来能否维持改善趋势仍需关注。 从产业分类来看,制造业CBSI为94.7,较4月上升1.6点,主要得益于企业对资金状况与整体景气的改善评价。该指数自去年12月降至87.1后已连续五个月回升,并创下去年7月(96.0)以来新高。非制造业CBSI则为88.1,环比上升3.6点,涨幅为2023年5月以来最大。受资金状况与盈利能力回升带动,非制造业整体景气感受有所增强。 展望6月,全产业CBSI预期值为89.5,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分别为93.1和87.1,均较本月预测值有所上升,显示企业对短期前景仍抱持谨慎乐观态度。 从具体行业来看,制造业中石油精炼、焦炭、化学品与非金属矿物等表现较为活跃,主要受国际油价下跌带动的利润回升及建筑工程季节性需求增长影响。但调查组也指出,建筑业虽短期有所改善,整体景气状况依旧不容乐观。非制造业方面,房地产、运输仓储、专业科学技术服务等领域的景气感受亦出现回升。 与此同时,反映企业与消费者综合信心的经济心理指数(ESI)为92.2,环比上升4.7点。然而,剔除季节因素后的ESI循环变动值降至88.1,较上月下滑0.2点,为2020年11月(87.6)以来最低水平,显示内外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2025-05-28 09:55:54 -
XEXYMIX杭州举办十周年推广活动 加速拓展中国市场版图
韩国运动休闲品牌XEXYMIX于27日表示,为纪念品牌创立十周年,并为即将于6月启动的杭州市场战略预热,已于本月25日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核心地段的小百花越剧场成功举办大型品牌推广活动。 此次活动是XEXYMIX首次在杭州举办的大型线下推广活动,吸引了约200名当地合作伙伴出席。现场集中展示品牌人气产品,并设置试穿与体验区域,强化与消费者的互动,进一步提升品牌认知度。 活动现场划设产品体验区,参观者可亲身试穿“Black Label Signature”等代表性系列。尤其通过视觉化装置呈现该系列产品的高弹性与耐久性,全面展现品牌在面料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 活动当天,小百花越剧场标志性的屋顶空间同步举办日落瑜伽课程,邀请运动领域的博主及普通消费者共同参与。参与者身着品牌畅销产品,进行核心肌群训练,传递品牌“功能性与美感兼备”的设计理念。 XEXYMIX方面表示,此次选址杭州地标性空间举办周年推广活动,不仅展现了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也借助多元化互动方式,进一步拉近与当地消费者的距离。公司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快布局中国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 据了解,XEXYMIX已于今年4月在浙江省台州温岭、5月在上海浦西相继举办活动,并计划于2025年正式进军中国市场。未来,品牌将重点发力中国三、四线城市核心商圈,力争年内实现50家门店落地,持续拓展在华销售网络。
2025-05-27 15:08:39 -
韩国便利店掀起平价美妆风暴 抢占高性价比护肤市场
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价格和便利性的关注日益提升,韩国主要便利店加快布局美妆品类,推出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6元)以下的基础化妆品,以强化竞争力,吸引新消费群体。 根据韩国便利店行业27日消息,7-Eleven近期持续推出小容量、高性价比的基础美妆产品。本月9日,该公司推出售价4900韩元、容量50毫升的物理防晒霜,21日又推出售价3000韩元的一次性棒状防晒霜及毛孔紧致精华。 7-Eleven还将于28日起,与化妆品研发企业韩国科玛(Kolmar)旗下子公司HK inno.N运营的美妆品牌Bewants合作,追加推出4款基础护理产品,其中PDRN撕拉面膜、谷胱甘肽精华和积雪草胶原紧致面霜均售价3000韩元,积雪草胶原舒缓棉片售价4500韩元。 7-Eleven方面表示,公司将美妆品类视为便利店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未来计划依托便利店渠道的便捷性和覆盖优势,在日常基础护肤领域打造价格竞争力。 GS零售旗下便利店GS25也在积极拓展美妆品类。自上月起,GS25与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合作,启动自有彩妆品牌WHIZZY的试销。该品牌于今年2月上线,主打自然清透妆感,主要面向年轻消费群体。 此次上线的产品以唇妆为主,包括5款售价1.3万韩元的水润透亮“Glow Up Tint”,以及3款售价1.4万韩元、兼具唇彩与腮红功能的“Slick Move Lip & Cheek”,共计8款产品。 此外,东国制药旗下护肤品牌Madeca21的新系列“TECA SOSIDE Calming Line”也已同步入驻GS25门店。该系列包括面膜、棉片、安瓶与面霜,共4款产品,单品售价均为3000韩元。 便利店行业相关人士指出:“便利店作为消费者触手可及的零售渠道,非常适合销售日常高频使用的基础化妆品。未来将持续推出价格合理、差异化明显的产品,以稳固并拓展美妆消费群体。”
2025-05-27 14:27:50 -
总统选举日连休催生"旅游黄金周" 日本九州成最热目的地
随着6月3日总统选举日被指定为临时公休日,韩国民众的休假意愿显著上升。若于6月2日请假并提前完成投票,便可实现最长四天连休。受此影响,日本、东南亚等中短程海外旅游目的地人气迅速攀升。 根据韩国旅行社Kyowon Tour于27日发布的数据,在6月初连休假期(5月30日至6月3日)期间出发的旅游产品中,前往日本九州的预订量大幅增长。 在整体海外旅游产品预订中,日本以14.7%的占比位居首位,成为最受青睐目的地。其中,九州地区占日本整体预订量的50.3%,呈现出高度集中趋势。分析指出,得益于三天内即可从首尔轻松往返的地理优势,该地区成为短途假期出行的热门选择。 越南以14.2%的占比紧随其后,芽庄、岘港、富国岛等深受家庭游客喜爱的海滨城市成为带动需求增长的核心力量。 尽管假期时长有限,西欧地区仍以10.9%的预订占比位居第三。其中,受法国旅游需求上升带动,“法国一周游”“巴黎深度游”等产品备受青睐,相关行程占西欧整体预订量的46.1%。 此外,泰国和中国分别以9.7%与8.7%的预订占比位列第四与第五。其中,中国大连在家庭游客群体中人气较高,预订量超过张家界、长白山等传统景区。 国内旅游方面,以济州岛为主的需求也呈现显著增长。5月30日至6月3日出发的济州岛旅游套餐预订量同比增加44.5%。同期,Kyowon集团旗下济州套房酒店的平均客房入住率(OCC)达87%,接近满房。业内分析指出,受高汇率及海外物价上涨影响,部分游客转向选择济州岛等国内目的地。 Kyowon Tour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6月连休期间,日本、东南亚、中国等周边国家的出境游人气显著上升。与此同时,继5月黄金周之后,国内旅游热度仍在延续,预计短期内将继续引领市场趋势。”
2025-05-27 1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