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制造业’新闻 44个
-
中国资本加速布局韩国电商市场 资金注入成"救命稻草"
近期,中国资本迅速涌入韩国电子商务领域,从垂直电商平台到大型综合电商,中国企业的投资动作频频。市场传言,中国资本有意注资陷入财务危机的韩国电商平台Tmon和薇美铺(Wemake),显示出其在全球电商市场竞争中的新战略。 业内分析认为,中国企业将韩国视为全球低价竞争力的跳板,主要由于韩国电商平台在市场增长受限后估值大幅下降。对于深陷财务困境的韩国企业而言,中国资本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根据投资银行(IB)业内消息,自2024年10月以来,中国资本加速布局韩国电商市场。阿里巴巴向韩国时尚垂直电商平台Ably投资1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此外,韩国新世界集团旗下的综合电商平台Gmarket和时尚平台MUSINSA也陆续获得中国资金支持。 新世界集团计划与阿里巴巴成立合资公司,整合旗下Gmarket与全球速卖通,双方共出资3000亿韩元,各占50%股权。通过这一布局,新公司计划强化价格竞争力并提升市场占有率。尽管具体业务计划尚未明确,但有观察指出,阿里巴巴或借助Gmarket的韩国卖家资源,摆脱“低价低质”标签,同时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拓展市场。 阿里巴巴此前对Ably的投资目的相似,旨在吸引拥有优质产品力的韩国卖家,通过K时尚和K美容品类增强自身平台竞争力,并收集韩国消费者偏好数据。据悉,阿里巴巴还曾向ZIG ZAG和W CONCEPT等韩国平台提出投资建议,显示出其深耕韩国市场的强烈意图。 韩国电商平台估值下降成为中国资本入场的重要推手。在经济低迷和高利率环境下,许多曾高价投资韩国电商的金融投资者(FI)面临退出难题,而中国资本则为其提供了解决方案。例如,阿里巴巴对Ably的1000亿韩元投资中,仅200亿韩元用于新增股份,其余800亿韩元用于收购FI旧股。类似地,MUSINSA近期吸引的中国资金也主要用于回收FI资金。 不久前,MUSINSA的估值达3万亿韩元,但与2023年7月美国私募股权基金KKR对其3.1万亿韩元的估值相比,市场期待值已有所下降。分析认为,中国资本进入虽然为韩国电商注入了短期资金支持,但也加剧了韩国本土电商企业对外依赖的风险。 中国资本的大规模涌入在带来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多重担忧。一方面,有观点认为,中国通过“丝路电商”政策意图提升本国制造业开工率,其对韩国电商的投资或主要服务于自身利益,可能削弱韩国电商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阿里巴巴曾因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被罚款,引发公众质疑。 随着中国资本对韩国电商市场的持续关注,业内人士透露,韩国多家电商平台已陆续收到类似投资提案文件,这表明中国资本正尝试全方位渗透韩国市场。在此背景下,如何在资本引入与市场主导权之间找到平衡,成为韩国电商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2025-01-09 19:24:49 -
政局动荡汇率上涨 韩国企业心理跌至疫后冰点
受“12·3紧急戒严事态”导致的政局动荡、汇率上涨以及贸易环境恶化影响,韩国企业的体感景气首次降至新冠疫情以后的冰点。 韩国银行(央行)在本月12月11日至18日期间,以全国3524家法人企业(制造业1848家,非制造业1444家)为对象进行12月企业景气调查,并于27日公布结果显示,本月全产业企业心理指数(CBSI)较上月下降4.5个点,降至87.0。这是自2020年9月(83.0)以来的最低值,企业对整体经济的悲观心理创下新高。 12月全产业CBSI下降幅度(-4.5个点)为2023年1月(-5.6个点)以来的最大跌幅。CBSI是反映企业对整体经济认识的指标,高于100,表示企业对经济状况的期待心理较过去(2003至2023年)平均水平更加乐观,低于100则相反。 12月制造业CBSI环比下降3.7个点至86.9。制造业CBSI主要受行业景气(-1.3个点)和资金状况(-1.3个点)恶化影响,创下2022年9月(-5.6个点)以来的最大跌幅。12月非制造业CBSI为87.1,环比下降5个点。降幅达到2023年10月(-7.4个点)以来的最大值,主要原因在于盈利能力(-1.5个点)和资金状况(-1.5个点)恶化。 韩国银行统计调查组分析称,政治不确定性扩大导致汇率急剧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反映在化工和汽车企业的反馈中。此外,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保护主义倾向强化、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引发的需求减少及竞争加剧等也可能带来一定影响。 2025年1月CBSI预测值显示,全产业为82.4,环比下降4.6个点;其中制造业降至85.2,环比下降1.7个点;非制造业为80.3,环比下降6.8个点。非制造业预测值降幅(-10.0个点)创下2020年4月(-23.5个点)以来的最大值。 韩国银行指出,12月初的戒严事态导致政治不确定性加剧,消费萎缩,对非制造业企业的景气心理产生较大影响。此次调查时间内弹劾案在国会通过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因此非制造业的不确定性预计会延续至下个月。 另外,12月BSI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中运动用品、二次电池相关电气设备以及电子影像通信设备行业的表现尤为低迷,原因在于消费萎缩、出口放缓以及通用半导体需求减弱。非制造业中,批发零售业和体育休闲相关服务业的BSI受消费心理恶化影响而大幅下降。 在BSI基础上反映消费者动向指数(CSI)的12月经济信心指数(ESI)环比下降9.6个点,为83.1,创下2020年3月(-21.2个点)以来的最大降幅。排除季节因素后的ESI循环变动指数为89.7,环比下降1.1个点。 23日下午,首尔明洞街头游客寥寥无几。【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8 00:21:58 -
韩国企业景气指数连续34个月低迷 面临多重经济危机
受全球经济长期低迷和政治动荡等多重危机影响,韩国企业的经济前景已连续34个月呈现负面趋势,创下历史最长纪录。月度景气展望指数显示,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全面暴发以来,该指数首次出现近五年来的最大跌幅。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以销售额前600的韩国大型企业为对象,对企业景气指数(BSI)进行调查,并于26日公布的结果显示,明年1月的BSI预期值为84.6,较上月的97.3大幅下跌12.7点。这是自2020年4月因新冠疫情冲击导致指数下跌25.1点以来的最大降幅,时间跨度达4年9个月。 BSI是反映企业对景气状况看法的指标,高于100,表示看好经济景气的企业居多,低于100则相反。自2022年4月以来,BSI预期值已连续34个月低于基准值100,显示出企业业绩恶化的长期化趋势。 从行业分类来看,制造业(84.2)和非制造业(84.9)均对明年1月的经济前景持否定态度。其中,制造业BSI预测值在今年3月曾达到100.5,但自4月(98.4)起已连续10个月低于基准线。在制造业的10个细分行业中,仅电子和通信设备(105.3)表现出积极预期。 非制造业方面,上月刚转为乐观的BSI(105.1)在短短一个月内大幅下跌20.2点。在非制造业的7个细分行业中,仅运输和仓储(103.8)显示出相对较好的前景。 在调查的七大经济指标中,内需(88.6)、投资(89.4)、就业(90)、出口(90.2)、资金状况(92.1)、盈利能力(94)、库存(104.9)均对明年1月景气作出消极预测。尤其是库存BSI超过基准线100,表明库存过剩,对经济构成负面影响。 具体来看,内需预期指数降至2020年9月(88.0)以来的52个月最低水平,出口预期指数降至2020年10月(90.2)以来的51个月最低,而投资预期则降至2022年4月(88.6)以来的21个月最低。 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尚浩(音)指出:“除美国特朗普新政府引发的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外,国内政治不确定性加剧、汇率波动加剧以及内需长期低迷等因素进一步恶化了经济前景。当前应全力稳定汇率,采取措施提振产业活力。” 25日,首尔市一处新建公寓正在进行施工。【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6 19:32:50 -
国际贸易与内政不确定性加剧 韩国经济两大支柱面临挑战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政治环境复杂化的双重压力下,韩国经济的两大支柱——制造业和出口产业,预计将在明年年初迎来严峻挑战。 随着“特朗普第二任期政府”的上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经济复苏步伐放缓,韩国出口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国内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剧,政策领导力削弱的隐忧也让经济界倍感担忧。 ▲半导体出口预警 指标全面下滑 22日,韩国产业研究院、韩国经济人联合会(韩经联)和韩国贸易协会分别发布了关于2025年制造业景气及出口前景的报告,这些分析普遍呈现出对未来形势的高度担忧。 根据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明年1月制造业景气状况预测指数(PSI)为75,较12月的96大幅下降21点。这是自2022年11月(70)以来的最低值,显示出对制造业景气大幅萎缩的预期尤为强烈。尤其是韩国的核心出口产业——半导体行业,其明年1月PSI预测值仅为65,相较于12月的124暴跌59点。 更令人关注的是,半导体行业本月的PSI已经降至82,低于基准值100。这不仅终结了此前连续18个月保持在基准值以上的纪录,更预示着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产业压力。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在当天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出口产业景气展望指数(EBSI)报告”中指出,明年第一季度EBSI为96.1,自今年第四季度的135.2大幅下滑,并跌破基准值100。这一趋势反映出出口条件正在全面恶化。 报告显示,在15大出口品类中,包括半导体、钢铁、医疗器械在内的10个品类指数均低于基准值,预计明年初出口表现将持续低迷。以半导体为例,今年第一至第四季度的EBSI分别为103.4、148.2、125.2和135.2,而明年第一季度预测值骤降至64.4,跌幅尤为显著。其他品类如钢铁及非铁金属制品(64.1)、医疗精密仪器(74.8)、农水产品(77.7)、电气及电子产品(85.3)等均处于低迷状态,出口前景堪忧。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出口环境严峻 韩经联的调查显示,2025年韩国全年出口增长率预计仅为1.4%,低于产业研究院此前预测的2.2%。在调查覆盖的12大出口主力行业中,生物健康(5.3%)、一般机械(2.1%)、石油化工及石油制品(1.8%)、电气电子(1.5%)、船舶(1.3%)等行业预计将实现正增长,但汽车及零部件(-1.4%)、钢铁(-0.3%)等行业可能出现萎缩。 出口前景低迷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要出口对象国经济不振(39.7%)、贸易保护主义加剧(30.2%)、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削弱竞争力(11.1%)等。特别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再次当选,使美中贸易摩擦进一步升温。韩经联调查中,48.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将成为明年最为困难的出口市场,而中国以42.7%的比例紧随其后。 贸易协会分析称,主要国家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可能扩大进口限制措施,这将对韩国出口环境产生直接冲击。 ▲半导体行业压力大 政策支持成关键 作为韩国出口支柱产业的半导体行业,正面临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压力。贸易协会指出,中国DRAM出口的增加,以及下游产业库存的积压,可能进一步削弱韩国企业的出口条件。 对此,韩经联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呼吁:“政府应采取措施稳定外汇市场,为出口企业创造更具竞争力的环境。同时,国会应避免出台可能削弱企业活力的监管法规。” 展望未来,在外部市场挑战持续加剧和国内政策制定面临复杂局面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外部压力与内部支持,将决定韩国制造业和出口产业能否在明年实现稳定发展。 11月29日,釜山神仙台·戡蛮·新戡蛮码头堆积着大量进出口货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2 23:21:46 -
"助力韩企在华寻找新机遇"——专访仁川商会会长朴柱奉
近年来,随着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诸多挑战,纷纷缩减业务或撤出中国市场。这一趋势涉及多个行业,包括汽车、化妆品、智能手机、显示器、电池、石化和钢铁等。专家认为,在中国内需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本土企业竞争力提升、外资企业优惠政策减少、生产成本上升、中国政策等因素影响到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韩国产业研究院、大韩商工会议所北京事务所和中国韩国商会面向217家进军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经营环境实态调查,并于近日发布结果显示,制造业受到当地内需低迷拖累,面临着重重挑战。汽车和化学行业由于疲软和与当地行业竞争激化,而面临较大困难;纺织服装业及电气电子业则受到出口疲软;金属机械等行业受到人力成本问题;零售业则主要受到出口疲软的困扰。 有观点认为,除了内需低迷外,韩国企业在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也是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现代汽车中国法人北京现代继出售北京第一工厂后,去年底以16.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重庆工厂出售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位于仁川市南洞区的仁川商工会议所总部【图片提供 仁川商工会议所】 在此背景下,韩国仁川商工会议所(以下简称仁川商会)通过与中国政府和有关机构合作构建了民间交流渠道,为促进国际经济体系的发展,开展多方位合作。仁川商会所成立于1885年,通过以会员为中心的组织体系和开展保护会员企业权益的活动,获得绝大多数企业的深深信赖。除了为韩国企业进军海外提供支持外,也为外国企业进军韩国市场提供积极支援。近日,仁川商会会长朴柱奉接受了亚洲日报专访,对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支持方案、地方城市交流重要性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亚洲日报》:今年9月24日至27日,访问中国辽宁省和沈阳市。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认为是否获得预期的出差成果? 朴柱奉:为期四天的出差圆满结束。此次访问是为纪念由沈阳市政府邀请并举办的“仁川与沈阳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十周年”及“2024沈阳市韩国周”活动。尽管当前韩中关系略显紧张,代表团仍与辽宁省委书记郝鹏及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成功会面,并与辽宁省和沈阳市贸促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MOU),为双方会员企业的经济交流奠定良好基础。未来,两地将在贸易投资、文化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希望与当地机构进一步深化多领域多层次友好交往、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更好发展。 仁川商工会议所会长朴柱奉【图片提供 仁川商工会议所】 ▲《亚洲日报》:与辽宁省和沈阳市签署的MOU主要涵盖哪些方面?未来有具体计划? 朴柱奉:首先,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双方将促进两地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并将支持经济贸易代表团派遣、展会和论坛举办。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我们将努力解决两地企业的国际贸易纠纷问题。对具体计划来说,在未来5个月内,计划派遣经贸交流团,并计划在展会宣传韩国企业推出的优质产品。 ▲《亚洲日报》:认为韩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在此过程中,仁川商会的作用是什么? 朴柱奉:中国市场正在经历快速的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后,技术竞争力及设计领域迅速提升,本地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对于韩国企业而言,进军中国市场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化妆品卫生许可等政策的频繁变动使韩国中小企业难以应对。 自2017年起,仁川商会与仁川市政府合作实施针对中国市场的专项营销支持项目,内容涵盖贸易代表团派遣、展会参展、买家洽谈会举办等。此外,还帮助企业获取海外认证、提供外语翻译及出口基础设施支持。目前,230家企业通过我们的支持项目,成功进军了中国市场。此次签署的MOU也是仁川商会持续与中国18个国际商会保持交流的成果之一,旨在为仁川地区企业获得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仁川商工会议所会长朴柱奉【图片提供 仁川商工会议所】 ▲《亚洲日报》:在当前韩中企业交流相对低迷的情况下,认为推动地方城市间的经济合作如何影响韩中关系? 朴柱奉:在国际关系形势复杂的环境下,认为地方城市间的合作更显重要。对此,仁川市早在2015年被选为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示范城市,与中国威海市共同设立了代表处,以支持企业进入双方市场。同时,自2016年以来每年举办的“仁川中国论坛”,已成为韩国首屈一指的中国交流与合作平台,聚集了民间、政府、产业及学界,共同探讨韩中政策对话与未来商业合作。 仁川商会将在推动地方城市间建立信任、加强合作方面继续努力。未来,将与中国相关机构合作,构建更加坚固、可持续的关系网络。为两国企业、学界及文化界提供对话平台,我亲自来扮演非正式经济外交渠道的角色,进一步深化韩中地方间合作关系。
2024-12-19 20:30:21 -
新任驻韩大使戴兵即将履新 能否成为重启中韩关系的关键钥匙?
戴兵在第78届联大五委常会开幕式上发言【图片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官网】 中国新任驻韩国大使戴兵即将正式履职,这标志着中韩双边关系进入新的阶段。然而,当前韩国国内政治与对外政策交织,韩国总统尹锡悦涉及中国的敏感言论持续发酵,使戴兵的外交任务异常艰巨。 戴兵赴任之际,尹锡悦因“紧急戒严事件”发表的一系列关于中国间谍和制造业的言论,引发了巨大争议。这些言论不仅被解读为转移公众视线,也令中韩关系蒙上阴影。 12日,尹锡悦在对国民讲话中提及“外国间谍”,表示由于在野党的不合作,政府无法惩治这些间谍,不得不宣布戒严。他进一步明确指控这些间谍来自中国,并列举了具体案例:“今年6月,三名中国人因涉用无人机拍停靠釜山美航母而受调查。上个月,一名40多岁的中国人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国家情报院而被捕。” 对此,中国外交部迅速作出回应。发言人毛宁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韩方言论深感意外与不满,反对将内政问题与涉华因素挂钩,抹黑正常经贸合作。这一事态使尹锡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个月于秘鲁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初步形成的积极氛围迅速消散。 当地时间11月1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现代艺术博物馆,韩国总统尹锡悦(第二排右二)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排右)等与会的各国领导人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韩联社】 更令人担忧的是,尹锡悦在讲话中提到“中国制造的太阳能设备”,暗示中国制造业与韩国内环境问题相关联。这一指责可能进一步引发两国经济合作中的潜在矛盾。 戴兵需要在复杂的背景下协调中韩经贸关系。一方面,他需回应韩方关切,避免双边贸易因政治化而受损;另一方面,他需推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化解美国对韩施压与中韩贸易间的潜在冲突。 韩国国内动荡及尹锡悦政府将“中国间谍”作为安全威胁的指控,势必在区域安全合作中制造更多掣肘。戴兵需向韩方传递中方立场,澄清相关争议,并促进双方在半岛和平与朝核问题上的协作。同时,朝鲜与俄罗斯军事合作升级、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也为他的任务增添了复杂性。 12日,尹锡悦在龙山总统办公室发表对国民讲话。【图片来源 韩国总统办公室】 此外,尹锡悦的言论可能加深韩国公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戴兵面临改善中韩民间关系的考验。他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媒体合作等手段,扭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增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相比精通韩语且熟悉朝鲜半岛事务的前任大使邢海明,戴兵以多边外交经验见长,虽缺乏“半岛通”的背景,但他曾在中国驻南非大使馆、驻新加坡大使馆、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等重要部门任职,并常年活跃在联合国多边外交舞台上,具有丰富的多边外交经验。他或可借助新的视角和更广泛的国际经验,重新定义中韩关系中的角色。 尹锡悦的发言为中韩关系增添了新的变数。中韩高层交往能否顺利推进,甚至习近平明年是否访韩,都因这些言论而变得扑朔迷离。戴兵的履职充满挑战。未来,中韩关系能否重新走上正轨,将取决于双方在这一敏感时刻如何妥善应对,尤其是韩国政府是否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修复因尹锡悦言论引发的外交裂痕。
2024-12-14 01:00:16 -
韩国10月"三驾马车"皆乏力 内需低迷拖累增长
韩国内需复苏乏力,建筑行业萎靡不振,导致10月产业生产、消费和投资均出现下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步下滑为近5个月以来的首次。如果内需相关指标无法得到改善,反映当前经济状况的指标或连续8个月难以反弹。 据韩国统计厅29日发布的《10月产业活动动向》报告,10月全体产业生产指数(农林渔业除外)为113.0(2020年为100),较上月下降0.3%。该指数在8月增长1.1%,实现4个月以来的首次反弹,但继9月仅增长0.3%后,截至10月连续两个月呈现下降趋势。 从部门来看,矿工业生产因部分工厂停工和火灾等因素导致汽车生产下降6.3%,但半导体生产增长8.4%,总体与上月持平。制造业生产环比增长0.4%。建筑业生产环比下降4%,目前已连续6个月下滑,是自2008年1月至6月连续6个月下滑后的首次。 服务业生产有所回升,较上月增长0.3%。批发零售业(-1.4%)、餐饮住宿业(-1.9%)等行业表现不佳,但金融保险业(3.1%)和保健与福利(1.8%)有所增加。此前9月服务业生产下降0.8%,10月略现反弹。统计厅对此解释称,批发零售业因持续高温导致防寒用品销量减少,加上9月新产品上市带来的基数效应影响,行业状况不容乐观。 显示商品消费动向的零售销售环比下降0.4%,已连续两个月下滑。服装等准耐用品(4.1%)和食品饮料等非耐用品(0.6%)销售有所增长,但家电产品等耐用品销售下降5.8%。 设备投资环比下降5.8%,达到今年1月(-9%)以来的最大降幅。其中,半导体制造设备等机械设备投资下降5.4%。设备投资在今年8月下滑5.6%,9月又反弹10.1%,10月因基数效应再次出现较大变动。 建筑完工量环比下降4%,其中土木工程下降9.5%,建筑工程下降1.9%,整体已连续6个月下滑。预示未来建筑行业景气的建筑订单受建筑工程(-22.9%)疲软影响,同比减少11.9%。 反映当前经济状况的同步指数循环变动值与上月持平。统计厅指出,建筑完工量等建筑业疲软对此产生一定影响。预示未来经济的先行指数循环变动值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孔美淑表示,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表现坚挺,但零售销售同比依旧为负增长,设备投资发展向好,但建筑业还深陷困境之中。 11日,首尔街头一家服装店门口,市民正在挑选陈列在外的促销商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29 19:36:55 -
韩国ICT出口增长前景放缓 霸权竞争或加剧半导体出口压力
韩国国内信息通信技术(ICT)出口增长趋势预计将逐步放缓,特别是作为ICT出口支柱的半导体出口增幅可能下降,前景不容乐观。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全球范围内的霸权竞争加剧,或将成为影响半导体出口疲软的主要原因。 在14日由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主办的ICT产业展望会议上,韩国信息通信政策研究院(KISDI)相关负责人发表了《外部环境变化与ICT产业前景》报告,指出尽管全球经济出现需求回升和通胀回落加速等积极信号,但同时也面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以及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前景、物价走势和货币政策操作等不确定性因素。 报告认为,如果中东(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进一步升级,可能引发能源和金融市场的混乱,导致通胀下降速度低于预期。此外,通缩速度放缓可能推迟政策利率的下调,暴露金融系统的脆弱性,甚至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放缓。 ▲ICT出口增长放缓 产业整体低迷 KISDI预计,韩国ICT市场的增长将难以跟上全球IT市场的步伐。在ICT生产方面,软件(SW)和信息服务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但ICT设备及通信广播服务市场增长乏力,预计到2029年年均增长率仅为1.4%。明年,受ICT设备市场增速放缓以及ICT服务和软件市场增长停滞的影响,市场规模预计将同比增长3.5%,达到575.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5万亿元)。 与此同时,ICT出口增幅也将逐渐缩小。尽管短期内,AI相关半导体和固态硬盘(SSD)的需求将继续支撑出口,但由于部件价格调整以及液晶显示面板(LCD)全球市场份额下降,预计增幅将较今年明显缩小。预计今年ICT出口较去年增长20.9%,但明年增幅将缩减至7.4%。KISDI指出,这一较大增长幅度主要源于去年基数较低。 ▲中长期前景黯淡 半导体出口增长面临挑战 从中长期来看,预计到2029年,韩国ICT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6%。全球手机、PC、电视等需求的放缓,以及半导体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领域的全球竞争加剧,或将拖累增长,尤其是作为ICT出口引擎的半导体,其增长率预计将停滞不前,给整体产业带来冲击。 KISDI指出,尽管短期内AI半导体的需求占比增加,有望拉动高附加值存储器需求稳定增长,但整体增长速度可能会低于去年水平。即使AI半导体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整体半导体市场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有限。韩国在服务器、PC、物联网(IoT)和汽车领域的AI半导体竞争力不足,加上中国企业在存储半导体领域的快速崛起,以及代工制造(Foundry)领域与台积电(TSMC)的差距扩大,整体半导体市场的增长率预计将进入停滞期。 报告认为,半导体设计、制造和供应链领域的影响力至关重要,然而韩国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相对较弱,或将成为制约未来增长的主要障碍。预计明年韩国半导体出口将同比增长11.4%,但到2029年年均出口增幅或将降至1.2%。 ▲显示器出口前景低迷 KISDI预计,显示器领域的出口也不容乐观。液晶显示面板(LCD)产量减少,加上OLED市场全球份额下降,限制了出口增长。明年出口预计将同比减少5.1%,到2029年年均增长率仅为0.8%。 ▲AI技术引领ICT变革 出口前景受全球经济影响 KISDI预测,随着AI技术的发展,ICT产业将迎来深刻变革。超大规模AI的出现预计将带动高性能计算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动高性能存储半导体市场扩张。随着以图形处理器(GPU)为核心的半导体市场重组,高带宽存储器(HBM)和SSD的需求也将增加。 KISDI表示,AI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引领ICT产业变革,AI服务器和PC的需求增加,可能引发半导体市场的新一轮变动。此外,随着生成式AI服务的扩展,信息服务和软件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变化,云市场将持续扩大,AI应用软件、AI平台和IT服务将进一步发展。 尽管AI需求扩散可能有助于全球制造业经济复苏,但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从中长期来看,ICT出口前景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KISDI警告说,通胀减速放缓、金融部门的不确定性等全球经济风险依然存在。此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全球保护主义抬头以及中国内需市场的不确定性,或将进一步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KISDI指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再次当选可能对地缘政治分裂和全球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这将成为影响未来出口的变数。KISDI呼吁,韩国应减少对特定国家的依赖,积极开拓具有投资潜力的新兴市场。 【图片来源 网络】
2024-11-15 18:53:40 -
今年上半年韩国内需企业销售额时隔4年出现负增长
一项调查显示,随着经济萧条的持续,今年上半年韩国内需企业遭遇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首次销售额同比下滑。尽管出口企业销售额增长强劲,同比攀升超过10%,但内需企业销售额显著放缓。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对814家非金融业法人企业进行分析并于13日发布的结果显示,受访企业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同比增加6.7%。但事实上,出口企业(194家)销售额增加13.6%,而内需企业(620家)销售额则同比减少1.9%。这是自2020年(-4.2%)以后,销售额时隔4年再次同比减少。 韩经协根据韩国银行(央行)的标准,将出口占比超过50%的企业界定为出口企业,其余则归为内需企业。按行业维度分类,内需企业中销售额下滑最为严重的依次为控股公司(-17.6%)、批发与零售业(-6.5%)、电力、燃气、蒸汽及空调供应业(-5.5%)、以及制造业(-1.1%)。韩经协分析称,控股公司销售额下滑主要归因于子公司经营不善导致的分红缩减,而批发与零售业的萎缩则直接受到消费市场疲软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出口企业的销售额同比增加13.6%,但若剔除行业巨头三星电子的贡献,其增长率仅为5.9%。韩经协分析认为,出口企业销售额的大幅增长部分归因于去年(-7.3%)基数较低所产生的统计效应。 此外,企业投资领域亦传来警钟,今年上半年企业投资自202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8.3%)。全体企业投资增长率从2020年的16.9%下降至2022年的9.5%,去年短暂回升至15.7%后,今年再次大幅减少。对此,韩经协担忧称,经济整体的增长动力或将萎缩。 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强调:“在当前内需持续疲软,全球经济放缓,以及半导体等核心产业步入淡季的多重挑战下,出口业绩是否已达顶峰的危机感日益加剧。因此,政府亟需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支持力度、放宽市场限制等综合措施,以全面激活经济复苏进程。”
2024-11-13 22:51:01 -
特朗普关税冲击卷土重来 中国或较首任时期更好应对
据《纽约时报》11日报道,唐纳德·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后,中国可能比特朗普首任时更有能力应对新一轮的关税政策。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的2018至2019年,美国政府对数千种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开启中美贸易之争。此次大选中,特朗普承诺对中国商品加征超过60%的关税。 普遍观点认为,目前的中国经济比特朗普首任时期更加脆弱,容易受到美国关税压力的影响。中国正在面临房地产市场低迷、银行大规模损失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经济增长放缓,内需萎缩导致对出口依赖增加。《纽约时报》报道不同意见称,中国依旧具备应对特朗普第二任期压力的因素。 中国政府拥有巨大的资源来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并且中国共产党主导体制能够比民主主义国家更快实施政策。实际上,特朗普胜选后的11月8日,中国就已经宣布规模达到10万亿元的经济扶持计划。此外,在实施多年的政府主导制造业扶持政策下,中国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新能源技术方面已经成为全球供应主力,也就是说美国即使加征关税,也难以完全摆脱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依赖。 拜登政府在制裁中国方面对高科技出口进行管制,但这一做法反而促进中国的自给自足进程,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也有所降低。受特朗普首任政府关税政策的影响,中国企业逐渐转向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市场。英国经济研究机构TS Lombard数据显示,过去六年内中国商品在美国总进口中占比从20%降至13%。与此同时,中国通过从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采购大豆等农产品,对美国进行反制。 《纽约时报》指出,中国拥有应对特朗普首任时期关税攻势中积累的经验,因此会更有信心在面对新一轮制裁时采取坚决回应,并预计中国可能会通过控制关键矿产出口来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问题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中国现在比特朗普首任时期掌握更多的筹码,如果中国认为特朗普在推行赤裸裸的经济战,则会进行反制,并对美国经济造成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依旧难免一定的冲击。麦格理集团中国经济研究主管拉里·胡(Larry Hu)分析称,如果特朗普加征关税,此后一年内中国出口预计下降8%,年经济增长率下降2%。如果特朗普切断通过墨西哥等其他国家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中国经济则会面临更大损失。 另有观点认为,中国国有企业官僚主义难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指出,中国民营企业现已占据总出口的约一半,而国有企业仅占9%,中国经济正在发生巨大的结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增强中国的适应能力。 2019年6月29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期间,时任美国总统的唐纳德·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边会晤。【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13 00:07:36
-
中国资本加速布局韩国电商市场 资金注入成"救命稻草"
近期,中国资本迅速涌入韩国电子商务领域,从垂直电商平台到大型综合电商,中国企业的投资动作频频。市场传言,中国资本有意注资陷入财务危机的韩国电商平台Tmon和薇美铺(Wemake),显示出其在全球电商市场竞争中的新战略。 业内分析认为,中国企业将韩国视为全球低价竞争力的跳板,主要由于韩国电商平台在市场增长受限后估值大幅下降。对于深陷财务困境的韩国企业而言,中国资本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根据投资银行(IB)业内消息,自2024年10月以来,中国资本加速布局韩国电商市场。阿里巴巴向韩国时尚垂直电商平台Ably投资1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此外,韩国新世界集团旗下的综合电商平台Gmarket和时尚平台MUSINSA也陆续获得中国资金支持。 新世界集团计划与阿里巴巴成立合资公司,整合旗下Gmarket与全球速卖通,双方共出资3000亿韩元,各占50%股权。通过这一布局,新公司计划强化价格竞争力并提升市场占有率。尽管具体业务计划尚未明确,但有观察指出,阿里巴巴或借助Gmarket的韩国卖家资源,摆脱“低价低质”标签,同时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拓展市场。 阿里巴巴此前对Ably的投资目的相似,旨在吸引拥有优质产品力的韩国卖家,通过K时尚和K美容品类增强自身平台竞争力,并收集韩国消费者偏好数据。据悉,阿里巴巴还曾向ZIG ZAG和W CONCEPT等韩国平台提出投资建议,显示出其深耕韩国市场的强烈意图。 韩国电商平台估值下降成为中国资本入场的重要推手。在经济低迷和高利率环境下,许多曾高价投资韩国电商的金融投资者(FI)面临退出难题,而中国资本则为其提供了解决方案。例如,阿里巴巴对Ably的1000亿韩元投资中,仅200亿韩元用于新增股份,其余800亿韩元用于收购FI旧股。类似地,MUSINSA近期吸引的中国资金也主要用于回收FI资金。 不久前,MUSINSA的估值达3万亿韩元,但与2023年7月美国私募股权基金KKR对其3.1万亿韩元的估值相比,市场期待值已有所下降。分析认为,中国资本进入虽然为韩国电商注入了短期资金支持,但也加剧了韩国本土电商企业对外依赖的风险。 中国资本的大规模涌入在带来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多重担忧。一方面,有观点认为,中国通过“丝路电商”政策意图提升本国制造业开工率,其对韩国电商的投资或主要服务于自身利益,可能削弱韩国电商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阿里巴巴曾因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被罚款,引发公众质疑。 随着中国资本对韩国电商市场的持续关注,业内人士透露,韩国多家电商平台已陆续收到类似投资提案文件,这表明中国资本正尝试全方位渗透韩国市场。在此背景下,如何在资本引入与市场主导权之间找到平衡,成为韩国电商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2025-01-09 19:24:49 -
政局动荡汇率上涨 韩国企业心理跌至疫后冰点
受“12·3紧急戒严事态”导致的政局动荡、汇率上涨以及贸易环境恶化影响,韩国企业的体感景气首次降至新冠疫情以后的冰点。 韩国银行(央行)在本月12月11日至18日期间,以全国3524家法人企业(制造业1848家,非制造业1444家)为对象进行12月企业景气调查,并于27日公布结果显示,本月全产业企业心理指数(CBSI)较上月下降4.5个点,降至87.0。这是自2020年9月(83.0)以来的最低值,企业对整体经济的悲观心理创下新高。 12月全产业CBSI下降幅度(-4.5个点)为2023年1月(-5.6个点)以来的最大跌幅。CBSI是反映企业对整体经济认识的指标,高于100,表示企业对经济状况的期待心理较过去(2003至2023年)平均水平更加乐观,低于100则相反。 12月制造业CBSI环比下降3.7个点至86.9。制造业CBSI主要受行业景气(-1.3个点)和资金状况(-1.3个点)恶化影响,创下2022年9月(-5.6个点)以来的最大跌幅。12月非制造业CBSI为87.1,环比下降5个点。降幅达到2023年10月(-7.4个点)以来的最大值,主要原因在于盈利能力(-1.5个点)和资金状况(-1.5个点)恶化。 韩国银行统计调查组分析称,政治不确定性扩大导致汇率急剧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反映在化工和汽车企业的反馈中。此外,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保护主义倾向强化、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引发的需求减少及竞争加剧等也可能带来一定影响。 2025年1月CBSI预测值显示,全产业为82.4,环比下降4.6个点;其中制造业降至85.2,环比下降1.7个点;非制造业为80.3,环比下降6.8个点。非制造业预测值降幅(-10.0个点)创下2020年4月(-23.5个点)以来的最大值。 韩国银行指出,12月初的戒严事态导致政治不确定性加剧,消费萎缩,对非制造业企业的景气心理产生较大影响。此次调查时间内弹劾案在国会通过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因此非制造业的不确定性预计会延续至下个月。 另外,12月BSI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中运动用品、二次电池相关电气设备以及电子影像通信设备行业的表现尤为低迷,原因在于消费萎缩、出口放缓以及通用半导体需求减弱。非制造业中,批发零售业和体育休闲相关服务业的BSI受消费心理恶化影响而大幅下降。 在BSI基础上反映消费者动向指数(CSI)的12月经济信心指数(ESI)环比下降9.6个点,为83.1,创下2020年3月(-21.2个点)以来的最大降幅。排除季节因素后的ESI循环变动指数为89.7,环比下降1.1个点。 23日下午,首尔明洞街头游客寥寥无几。【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8 00:21:58 -
韩国企业景气指数连续34个月低迷 面临多重经济危机
受全球经济长期低迷和政治动荡等多重危机影响,韩国企业的经济前景已连续34个月呈现负面趋势,创下历史最长纪录。月度景气展望指数显示,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全面暴发以来,该指数首次出现近五年来的最大跌幅。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以销售额前600的韩国大型企业为对象,对企业景气指数(BSI)进行调查,并于26日公布的结果显示,明年1月的BSI预期值为84.6,较上月的97.3大幅下跌12.7点。这是自2020年4月因新冠疫情冲击导致指数下跌25.1点以来的最大降幅,时间跨度达4年9个月。 BSI是反映企业对景气状况看法的指标,高于100,表示看好经济景气的企业居多,低于100则相反。自2022年4月以来,BSI预期值已连续34个月低于基准值100,显示出企业业绩恶化的长期化趋势。 从行业分类来看,制造业(84.2)和非制造业(84.9)均对明年1月的经济前景持否定态度。其中,制造业BSI预测值在今年3月曾达到100.5,但自4月(98.4)起已连续10个月低于基准线。在制造业的10个细分行业中,仅电子和通信设备(105.3)表现出积极预期。 非制造业方面,上月刚转为乐观的BSI(105.1)在短短一个月内大幅下跌20.2点。在非制造业的7个细分行业中,仅运输和仓储(103.8)显示出相对较好的前景。 在调查的七大经济指标中,内需(88.6)、投资(89.4)、就业(90)、出口(90.2)、资金状况(92.1)、盈利能力(94)、库存(104.9)均对明年1月景气作出消极预测。尤其是库存BSI超过基准线100,表明库存过剩,对经济构成负面影响。 具体来看,内需预期指数降至2020年9月(88.0)以来的52个月最低水平,出口预期指数降至2020年10月(90.2)以来的51个月最低,而投资预期则降至2022年4月(88.6)以来的21个月最低。 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尚浩(音)指出:“除美国特朗普新政府引发的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外,国内政治不确定性加剧、汇率波动加剧以及内需长期低迷等因素进一步恶化了经济前景。当前应全力稳定汇率,采取措施提振产业活力。” 25日,首尔市一处新建公寓正在进行施工。【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6 19:32:50 -
国际贸易与内政不确定性加剧 韩国经济两大支柱面临挑战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政治环境复杂化的双重压力下,韩国经济的两大支柱——制造业和出口产业,预计将在明年年初迎来严峻挑战。 随着“特朗普第二任期政府”的上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经济复苏步伐放缓,韩国出口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国内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剧,政策领导力削弱的隐忧也让经济界倍感担忧。 ▲半导体出口预警 指标全面下滑 22日,韩国产业研究院、韩国经济人联合会(韩经联)和韩国贸易协会分别发布了关于2025年制造业景气及出口前景的报告,这些分析普遍呈现出对未来形势的高度担忧。 根据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明年1月制造业景气状况预测指数(PSI)为75,较12月的96大幅下降21点。这是自2022年11月(70)以来的最低值,显示出对制造业景气大幅萎缩的预期尤为强烈。尤其是韩国的核心出口产业——半导体行业,其明年1月PSI预测值仅为65,相较于12月的124暴跌59点。 更令人关注的是,半导体行业本月的PSI已经降至82,低于基准值100。这不仅终结了此前连续18个月保持在基准值以上的纪录,更预示着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产业压力。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在当天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出口产业景气展望指数(EBSI)报告”中指出,明年第一季度EBSI为96.1,自今年第四季度的135.2大幅下滑,并跌破基准值100。这一趋势反映出出口条件正在全面恶化。 报告显示,在15大出口品类中,包括半导体、钢铁、医疗器械在内的10个品类指数均低于基准值,预计明年初出口表现将持续低迷。以半导体为例,今年第一至第四季度的EBSI分别为103.4、148.2、125.2和135.2,而明年第一季度预测值骤降至64.4,跌幅尤为显著。其他品类如钢铁及非铁金属制品(64.1)、医疗精密仪器(74.8)、农水产品(77.7)、电气及电子产品(85.3)等均处于低迷状态,出口前景堪忧。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出口环境严峻 韩经联的调查显示,2025年韩国全年出口增长率预计仅为1.4%,低于产业研究院此前预测的2.2%。在调查覆盖的12大出口主力行业中,生物健康(5.3%)、一般机械(2.1%)、石油化工及石油制品(1.8%)、电气电子(1.5%)、船舶(1.3%)等行业预计将实现正增长,但汽车及零部件(-1.4%)、钢铁(-0.3%)等行业可能出现萎缩。 出口前景低迷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要出口对象国经济不振(39.7%)、贸易保护主义加剧(30.2%)、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削弱竞争力(11.1%)等。特别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再次当选,使美中贸易摩擦进一步升温。韩经联调查中,48.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将成为明年最为困难的出口市场,而中国以42.7%的比例紧随其后。 贸易协会分析称,主要国家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可能扩大进口限制措施,这将对韩国出口环境产生直接冲击。 ▲半导体行业压力大 政策支持成关键 作为韩国出口支柱产业的半导体行业,正面临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压力。贸易协会指出,中国DRAM出口的增加,以及下游产业库存的积压,可能进一步削弱韩国企业的出口条件。 对此,韩经联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呼吁:“政府应采取措施稳定外汇市场,为出口企业创造更具竞争力的环境。同时,国会应避免出台可能削弱企业活力的监管法规。” 展望未来,在外部市场挑战持续加剧和国内政策制定面临复杂局面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外部压力与内部支持,将决定韩国制造业和出口产业能否在明年实现稳定发展。 11月29日,釜山神仙台·戡蛮·新戡蛮码头堆积着大量进出口货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2 23:21:46 -
"助力韩企在华寻找新机遇"——专访仁川商会会长朴柱奉
近年来,随着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诸多挑战,纷纷缩减业务或撤出中国市场。这一趋势涉及多个行业,包括汽车、化妆品、智能手机、显示器、电池、石化和钢铁等。专家认为,在中国内需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本土企业竞争力提升、外资企业优惠政策减少、生产成本上升、中国政策等因素影响到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韩国产业研究院、大韩商工会议所北京事务所和中国韩国商会面向217家进军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经营环境实态调查,并于近日发布结果显示,制造业受到当地内需低迷拖累,面临着重重挑战。汽车和化学行业由于疲软和与当地行业竞争激化,而面临较大困难;纺织服装业及电气电子业则受到出口疲软;金属机械等行业受到人力成本问题;零售业则主要受到出口疲软的困扰。 有观点认为,除了内需低迷外,韩国企业在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也是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现代汽车中国法人北京现代继出售北京第一工厂后,去年底以16.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重庆工厂出售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位于仁川市南洞区的仁川商工会议所总部【图片提供 仁川商工会议所】 在此背景下,韩国仁川商工会议所(以下简称仁川商会)通过与中国政府和有关机构合作构建了民间交流渠道,为促进国际经济体系的发展,开展多方位合作。仁川商会所成立于1885年,通过以会员为中心的组织体系和开展保护会员企业权益的活动,获得绝大多数企业的深深信赖。除了为韩国企业进军海外提供支持外,也为外国企业进军韩国市场提供积极支援。近日,仁川商会会长朴柱奉接受了亚洲日报专访,对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支持方案、地方城市交流重要性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亚洲日报》:今年9月24日至27日,访问中国辽宁省和沈阳市。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认为是否获得预期的出差成果? 朴柱奉:为期四天的出差圆满结束。此次访问是为纪念由沈阳市政府邀请并举办的“仁川与沈阳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十周年”及“2024沈阳市韩国周”活动。尽管当前韩中关系略显紧张,代表团仍与辽宁省委书记郝鹏及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成功会面,并与辽宁省和沈阳市贸促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MOU),为双方会员企业的经济交流奠定良好基础。未来,两地将在贸易投资、文化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希望与当地机构进一步深化多领域多层次友好交往、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更好发展。 仁川商工会议所会长朴柱奉【图片提供 仁川商工会议所】 ▲《亚洲日报》:与辽宁省和沈阳市签署的MOU主要涵盖哪些方面?未来有具体计划? 朴柱奉:首先,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双方将促进两地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并将支持经济贸易代表团派遣、展会和论坛举办。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我们将努力解决两地企业的国际贸易纠纷问题。对具体计划来说,在未来5个月内,计划派遣经贸交流团,并计划在展会宣传韩国企业推出的优质产品。 ▲《亚洲日报》:认为韩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在此过程中,仁川商会的作用是什么? 朴柱奉:中国市场正在经历快速的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后,技术竞争力及设计领域迅速提升,本地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对于韩国企业而言,进军中国市场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化妆品卫生许可等政策的频繁变动使韩国中小企业难以应对。 自2017年起,仁川商会与仁川市政府合作实施针对中国市场的专项营销支持项目,内容涵盖贸易代表团派遣、展会参展、买家洽谈会举办等。此外,还帮助企业获取海外认证、提供外语翻译及出口基础设施支持。目前,230家企业通过我们的支持项目,成功进军了中国市场。此次签署的MOU也是仁川商会持续与中国18个国际商会保持交流的成果之一,旨在为仁川地区企业获得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仁川商工会议所会长朴柱奉【图片提供 仁川商工会议所】 ▲《亚洲日报》:在当前韩中企业交流相对低迷的情况下,认为推动地方城市间的经济合作如何影响韩中关系? 朴柱奉:在国际关系形势复杂的环境下,认为地方城市间的合作更显重要。对此,仁川市早在2015年被选为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示范城市,与中国威海市共同设立了代表处,以支持企业进入双方市场。同时,自2016年以来每年举办的“仁川中国论坛”,已成为韩国首屈一指的中国交流与合作平台,聚集了民间、政府、产业及学界,共同探讨韩中政策对话与未来商业合作。 仁川商会将在推动地方城市间建立信任、加强合作方面继续努力。未来,将与中国相关机构合作,构建更加坚固、可持续的关系网络。为两国企业、学界及文化界提供对话平台,我亲自来扮演非正式经济外交渠道的角色,进一步深化韩中地方间合作关系。
2024-12-19 20:30:21 -
新任驻韩大使戴兵即将履新 能否成为重启中韩关系的关键钥匙?
戴兵在第78届联大五委常会开幕式上发言【图片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官网】 中国新任驻韩国大使戴兵即将正式履职,这标志着中韩双边关系进入新的阶段。然而,当前韩国国内政治与对外政策交织,韩国总统尹锡悦涉及中国的敏感言论持续发酵,使戴兵的外交任务异常艰巨。 戴兵赴任之际,尹锡悦因“紧急戒严事件”发表的一系列关于中国间谍和制造业的言论,引发了巨大争议。这些言论不仅被解读为转移公众视线,也令中韩关系蒙上阴影。 12日,尹锡悦在对国民讲话中提及“外国间谍”,表示由于在野党的不合作,政府无法惩治这些间谍,不得不宣布戒严。他进一步明确指控这些间谍来自中国,并列举了具体案例:“今年6月,三名中国人因涉用无人机拍停靠釜山美航母而受调查。上个月,一名40多岁的中国人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国家情报院而被捕。” 对此,中国外交部迅速作出回应。发言人毛宁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韩方言论深感意外与不满,反对将内政问题与涉华因素挂钩,抹黑正常经贸合作。这一事态使尹锡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个月于秘鲁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初步形成的积极氛围迅速消散。 当地时间11月1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现代艺术博物馆,韩国总统尹锡悦(第二排右二)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排右)等与会的各国领导人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韩联社】 更令人担忧的是,尹锡悦在讲话中提到“中国制造的太阳能设备”,暗示中国制造业与韩国内环境问题相关联。这一指责可能进一步引发两国经济合作中的潜在矛盾。 戴兵需要在复杂的背景下协调中韩经贸关系。一方面,他需回应韩方关切,避免双边贸易因政治化而受损;另一方面,他需推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化解美国对韩施压与中韩贸易间的潜在冲突。 韩国国内动荡及尹锡悦政府将“中国间谍”作为安全威胁的指控,势必在区域安全合作中制造更多掣肘。戴兵需向韩方传递中方立场,澄清相关争议,并促进双方在半岛和平与朝核问题上的协作。同时,朝鲜与俄罗斯军事合作升级、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也为他的任务增添了复杂性。 12日,尹锡悦在龙山总统办公室发表对国民讲话。【图片来源 韩国总统办公室】 此外,尹锡悦的言论可能加深韩国公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戴兵面临改善中韩民间关系的考验。他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媒体合作等手段,扭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增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相比精通韩语且熟悉朝鲜半岛事务的前任大使邢海明,戴兵以多边外交经验见长,虽缺乏“半岛通”的背景,但他曾在中国驻南非大使馆、驻新加坡大使馆、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等重要部门任职,并常年活跃在联合国多边外交舞台上,具有丰富的多边外交经验。他或可借助新的视角和更广泛的国际经验,重新定义中韩关系中的角色。 尹锡悦的发言为中韩关系增添了新的变数。中韩高层交往能否顺利推进,甚至习近平明年是否访韩,都因这些言论而变得扑朔迷离。戴兵的履职充满挑战。未来,中韩关系能否重新走上正轨,将取决于双方在这一敏感时刻如何妥善应对,尤其是韩国政府是否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修复因尹锡悦言论引发的外交裂痕。
2024-12-14 01:00:16 -
韩国10月"三驾马车"皆乏力 内需低迷拖累增长
韩国内需复苏乏力,建筑行业萎靡不振,导致10月产业生产、消费和投资均出现下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步下滑为近5个月以来的首次。如果内需相关指标无法得到改善,反映当前经济状况的指标或连续8个月难以反弹。 据韩国统计厅29日发布的《10月产业活动动向》报告,10月全体产业生产指数(农林渔业除外)为113.0(2020年为100),较上月下降0.3%。该指数在8月增长1.1%,实现4个月以来的首次反弹,但继9月仅增长0.3%后,截至10月连续两个月呈现下降趋势。 从部门来看,矿工业生产因部分工厂停工和火灾等因素导致汽车生产下降6.3%,但半导体生产增长8.4%,总体与上月持平。制造业生产环比增长0.4%。建筑业生产环比下降4%,目前已连续6个月下滑,是自2008年1月至6月连续6个月下滑后的首次。 服务业生产有所回升,较上月增长0.3%。批发零售业(-1.4%)、餐饮住宿业(-1.9%)等行业表现不佳,但金融保险业(3.1%)和保健与福利(1.8%)有所增加。此前9月服务业生产下降0.8%,10月略现反弹。统计厅对此解释称,批发零售业因持续高温导致防寒用品销量减少,加上9月新产品上市带来的基数效应影响,行业状况不容乐观。 显示商品消费动向的零售销售环比下降0.4%,已连续两个月下滑。服装等准耐用品(4.1%)和食品饮料等非耐用品(0.6%)销售有所增长,但家电产品等耐用品销售下降5.8%。 设备投资环比下降5.8%,达到今年1月(-9%)以来的最大降幅。其中,半导体制造设备等机械设备投资下降5.4%。设备投资在今年8月下滑5.6%,9月又反弹10.1%,10月因基数效应再次出现较大变动。 建筑完工量环比下降4%,其中土木工程下降9.5%,建筑工程下降1.9%,整体已连续6个月下滑。预示未来建筑行业景气的建筑订单受建筑工程(-22.9%)疲软影响,同比减少11.9%。 反映当前经济状况的同步指数循环变动值与上月持平。统计厅指出,建筑完工量等建筑业疲软对此产生一定影响。预示未来经济的先行指数循环变动值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孔美淑表示,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表现坚挺,但零售销售同比依旧为负增长,设备投资发展向好,但建筑业还深陷困境之中。 11日,首尔街头一家服装店门口,市民正在挑选陈列在外的促销商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29 19:36:55 -
韩国ICT出口增长前景放缓 霸权竞争或加剧半导体出口压力
韩国国内信息通信技术(ICT)出口增长趋势预计将逐步放缓,特别是作为ICT出口支柱的半导体出口增幅可能下降,前景不容乐观。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全球范围内的霸权竞争加剧,或将成为影响半导体出口疲软的主要原因。 在14日由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主办的ICT产业展望会议上,韩国信息通信政策研究院(KISDI)相关负责人发表了《外部环境变化与ICT产业前景》报告,指出尽管全球经济出现需求回升和通胀回落加速等积极信号,但同时也面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以及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前景、物价走势和货币政策操作等不确定性因素。 报告认为,如果中东(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进一步升级,可能引发能源和金融市场的混乱,导致通胀下降速度低于预期。此外,通缩速度放缓可能推迟政策利率的下调,暴露金融系统的脆弱性,甚至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放缓。 ▲ICT出口增长放缓 产业整体低迷 KISDI预计,韩国ICT市场的增长将难以跟上全球IT市场的步伐。在ICT生产方面,软件(SW)和信息服务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但ICT设备及通信广播服务市场增长乏力,预计到2029年年均增长率仅为1.4%。明年,受ICT设备市场增速放缓以及ICT服务和软件市场增长停滞的影响,市场规模预计将同比增长3.5%,达到575.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5万亿元)。 与此同时,ICT出口增幅也将逐渐缩小。尽管短期内,AI相关半导体和固态硬盘(SSD)的需求将继续支撑出口,但由于部件价格调整以及液晶显示面板(LCD)全球市场份额下降,预计增幅将较今年明显缩小。预计今年ICT出口较去年增长20.9%,但明年增幅将缩减至7.4%。KISDI指出,这一较大增长幅度主要源于去年基数较低。 ▲中长期前景黯淡 半导体出口增长面临挑战 从中长期来看,预计到2029年,韩国ICT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6%。全球手机、PC、电视等需求的放缓,以及半导体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领域的全球竞争加剧,或将拖累增长,尤其是作为ICT出口引擎的半导体,其增长率预计将停滞不前,给整体产业带来冲击。 KISDI指出,尽管短期内AI半导体的需求占比增加,有望拉动高附加值存储器需求稳定增长,但整体增长速度可能会低于去年水平。即使AI半导体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整体半导体市场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有限。韩国在服务器、PC、物联网(IoT)和汽车领域的AI半导体竞争力不足,加上中国企业在存储半导体领域的快速崛起,以及代工制造(Foundry)领域与台积电(TSMC)的差距扩大,整体半导体市场的增长率预计将进入停滞期。 报告认为,半导体设计、制造和供应链领域的影响力至关重要,然而韩国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相对较弱,或将成为制约未来增长的主要障碍。预计明年韩国半导体出口将同比增长11.4%,但到2029年年均出口增幅或将降至1.2%。 ▲显示器出口前景低迷 KISDI预计,显示器领域的出口也不容乐观。液晶显示面板(LCD)产量减少,加上OLED市场全球份额下降,限制了出口增长。明年出口预计将同比减少5.1%,到2029年年均增长率仅为0.8%。 ▲AI技术引领ICT变革 出口前景受全球经济影响 KISDI预测,随着AI技术的发展,ICT产业将迎来深刻变革。超大规模AI的出现预计将带动高性能计算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动高性能存储半导体市场扩张。随着以图形处理器(GPU)为核心的半导体市场重组,高带宽存储器(HBM)和SSD的需求也将增加。 KISDI表示,AI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引领ICT产业变革,AI服务器和PC的需求增加,可能引发半导体市场的新一轮变动。此外,随着生成式AI服务的扩展,信息服务和软件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变化,云市场将持续扩大,AI应用软件、AI平台和IT服务将进一步发展。 尽管AI需求扩散可能有助于全球制造业经济复苏,但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从中长期来看,ICT出口前景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KISDI警告说,通胀减速放缓、金融部门的不确定性等全球经济风险依然存在。此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全球保护主义抬头以及中国内需市场的不确定性,或将进一步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KISDI指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再次当选可能对地缘政治分裂和全球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这将成为影响未来出口的变数。KISDI呼吁,韩国应减少对特定国家的依赖,积极开拓具有投资潜力的新兴市场。 【图片来源 网络】
2024-11-15 18:53:40 -
今年上半年韩国内需企业销售额时隔4年出现负增长
一项调查显示,随着经济萧条的持续,今年上半年韩国内需企业遭遇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首次销售额同比下滑。尽管出口企业销售额增长强劲,同比攀升超过10%,但内需企业销售额显著放缓。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对814家非金融业法人企业进行分析并于13日发布的结果显示,受访企业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同比增加6.7%。但事实上,出口企业(194家)销售额增加13.6%,而内需企业(620家)销售额则同比减少1.9%。这是自2020年(-4.2%)以后,销售额时隔4年再次同比减少。 韩经协根据韩国银行(央行)的标准,将出口占比超过50%的企业界定为出口企业,其余则归为内需企业。按行业维度分类,内需企业中销售额下滑最为严重的依次为控股公司(-17.6%)、批发与零售业(-6.5%)、电力、燃气、蒸汽及空调供应业(-5.5%)、以及制造业(-1.1%)。韩经协分析称,控股公司销售额下滑主要归因于子公司经营不善导致的分红缩减,而批发与零售业的萎缩则直接受到消费市场疲软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出口企业的销售额同比增加13.6%,但若剔除行业巨头三星电子的贡献,其增长率仅为5.9%。韩经协分析认为,出口企业销售额的大幅增长部分归因于去年(-7.3%)基数较低所产生的统计效应。 此外,企业投资领域亦传来警钟,今年上半年企业投资自202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8.3%)。全体企业投资增长率从2020年的16.9%下降至2022年的9.5%,去年短暂回升至15.7%后,今年再次大幅减少。对此,韩经协担忧称,经济整体的增长动力或将萎缩。 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强调:“在当前内需持续疲软,全球经济放缓,以及半导体等核心产业步入淡季的多重挑战下,出口业绩是否已达顶峰的危机感日益加剧。因此,政府亟需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支持力度、放宽市场限制等综合措施,以全面激活经济复苏进程。”
2024-11-13 22:51:01 -
特朗普关税冲击卷土重来 中国或较首任时期更好应对
据《纽约时报》11日报道,唐纳德·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后,中国可能比特朗普首任时更有能力应对新一轮的关税政策。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的2018至2019年,美国政府对数千种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开启中美贸易之争。此次大选中,特朗普承诺对中国商品加征超过60%的关税。 普遍观点认为,目前的中国经济比特朗普首任时期更加脆弱,容易受到美国关税压力的影响。中国正在面临房地产市场低迷、银行大规模损失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经济增长放缓,内需萎缩导致对出口依赖增加。《纽约时报》报道不同意见称,中国依旧具备应对特朗普第二任期压力的因素。 中国政府拥有巨大的资源来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并且中国共产党主导体制能够比民主主义国家更快实施政策。实际上,特朗普胜选后的11月8日,中国就已经宣布规模达到10万亿元的经济扶持计划。此外,在实施多年的政府主导制造业扶持政策下,中国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新能源技术方面已经成为全球供应主力,也就是说美国即使加征关税,也难以完全摆脱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依赖。 拜登政府在制裁中国方面对高科技出口进行管制,但这一做法反而促进中国的自给自足进程,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也有所降低。受特朗普首任政府关税政策的影响,中国企业逐渐转向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市场。英国经济研究机构TS Lombard数据显示,过去六年内中国商品在美国总进口中占比从20%降至13%。与此同时,中国通过从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采购大豆等农产品,对美国进行反制。 《纽约时报》指出,中国拥有应对特朗普首任时期关税攻势中积累的经验,因此会更有信心在面对新一轮制裁时采取坚决回应,并预计中国可能会通过控制关键矿产出口来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问题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中国现在比特朗普首任时期掌握更多的筹码,如果中国认为特朗普在推行赤裸裸的经济战,则会进行反制,并对美国经济造成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依旧难免一定的冲击。麦格理集团中国经济研究主管拉里·胡(Larry Hu)分析称,如果特朗普加征关税,此后一年内中国出口预计下降8%,年经济增长率下降2%。如果特朗普切断通过墨西哥等其他国家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中国经济则会面临更大损失。 另有观点认为,中国国有企业官僚主义难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指出,中国民营企业现已占据总出口的约一半,而国有企业仅占9%,中国经济正在发生巨大的结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增强中国的适应能力。 2019年6月29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期间,时任美国总统的唐纳德·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边会晤。【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13 0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