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高龄’新闻 17个
-
韩国老人耳顺之年勇挑就业大旗 首超50岁成就业主力
一位老人在查看招聘公告【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上月60岁以上高龄就业者的人数首超50多岁就业者,攀升至历史新高位,并在全体就业者中位居首位。 22日,中小风险企业部和统计厅共同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月60岁以上就业者同比增加27.2万人,达674.9万人,创历史新高。自1982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60岁以上就业者首次超过50多岁就业者(672万人)。 以上月为基准,从各年龄段来看,60岁及以上就业者以674.9万人高居榜首, 其次依次为50多岁(672万人)、40多岁(619.1万人)、30多岁(547.3万人)、20多岁(356.9万人)、15至19岁(14.2万人)。 从全体就业者占比来看,50岁以上就业者占比达23.3%,60岁以上达23.4%,超越50岁以上就业者占比,跃居各年龄段首位。60岁以上就业者比重增长态势显著,在2021年5月首次突破20%(20.2%)后,今年5月(23.1%)超过23%,呈稳步上升趋势。其次依次为40多岁(21.5%)、30多岁(19%)、20多岁(12.4%)、15至19岁(0.5%)。开始进行相关统计的1982年7月,60岁以上的就业者比重达6%,仅为20多岁就业者(26.8%)的四分之一;50多岁就业者比重达13.9%,是60多岁就业者的两倍。 高龄层不仅在就业领域,在创业领域上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今年7,韩国创业企业达9.5万家(房地产业除外),同比增长1.5%。其中,60岁以上创业者企业达1.3万家,同比增加14.6%,占全体创业企业的14%,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高龄层就业者和创业者激增,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声日益高涨。近日,行政安全部及其下属机构宣布将员工退休年龄从60岁延长至65岁,预计将有更多的机构和企业陆续延长退休年龄。中小风险企业研究院研究委员卢敏善(音)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市场老龄化进程加快,如何有效利用老一辈人的专业技能与丰富经验,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024-10-22 19:34:26 -
人情往来还是商业交易? 自助终端开启婚丧文化新时代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助终端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初,自助终端主要用于政府或大型机构信息查询,随后逐渐普及至银行自动取款机(ATM)。如今,自助终端不仅出现在快餐店,还成为许多餐厅与公共场所的必备设施。在韩国,自助终端数量已超过45万台,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应用广泛影响深远。 随着自助终端的引入,婚礼和葬礼这类人们表达情感和维持社交关系的传统仪式也正在发生变化。位于首尔新村的延世大学医院葬礼场所已经安装吊唁金自助终端,允许人们使用信用卡支付吊唁金。使用该自助终端最多可以支付30万韩元吊唁金,并且可以分期付款。这不仅为不习惯携带现金的访客提供便利,同时还令葬礼费用结算更加简便。 首尔新村延世大学医院葬礼场所内设置的吊唁金自助终端【图片来源 网络】 婚礼场所的变化更加显著。近来韩国的许多婚礼场所开始配备礼金自助终端,宾客可以通过终端机器支付礼金。操作方法也十分简单,宾客仅需在屏幕上选择自己是属于新郎方还是新娘方,并输入关系和姓名,然后选择礼金金额及所需餐券和停车券数量。礼金支付完成后,机器会自动打印相应的餐券和停车券。这种方法不仅简化礼金的收取流程,还成功改善传统婚礼上礼金管理的诸多问题。 自助终端在传统场合的使用可以为主宾提供许多便利,节省人力资源并提高效率。在传统婚礼中,通常需要亲戚或朋友专门负责收取礼金、管理现金和发放餐券。自助终端的引进成功消除这一需求,令婚礼进行更加顺畅。此外,自助终端还能减少礼金管理风险,尤其是在大型婚礼上,有时会出现偷窃或空信封的情况。自助终端通过自动记录和核算所有礼金,可以极大减少这种风险。 结婚礼金自助终端【图片来源 网络】 与此同时,自助终端的这种使用也引发一系列争议。有意见认为,通过机器支付礼金或吊唁金会导致这些场合变得过于冷漠和商业化。婚礼和葬礼是人们面对面表达情感并给予支持的场合,而自助终端的引进令这一过程变得过于机械化。另有意见认为,礼金和吊唁金不仅是金钱上的支持,更是一种情感表达和社会礼仪。通过机器支付,似乎会淡化这种人情味,让这些重要的社交仪式变得无情和冷淡。 在部分网络社区中,人们对礼金自助终端的看法褒贬不一。支持意见认为,礼金自助终端的防盗效果显著,有效减少宾客在礼金接待处长时间等待的烦恼,提高整体效率。有评论称:“通过自助终端支付礼金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宾客可以更加自由地参加婚礼活动,不必担心礼金管理问题。”也有反对意见指出,“婚礼上宾客与新郎新娘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通过机器支付礼金会减少这种直接互动的机会。” 结婚礼金自助终端【图片来源 网络】 自助终端在婚礼和葬礼中的应用预示传统礼仪文化的转变。这种变化不可避免,但持续引发关于科技在传统场合中角色的广泛讨论。一方面,现代社会追求效率和便利,自助终端正好满足这一需求;另一方面,人们也担心科技的介入会导致传统仪式失去原本的意义。 无论如何,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进一步变化,自助终端类似的技术设备会在更多的场合中得到应用。为了适应这一趋势,高龄者和“科技盲”可能需要对设备使用方法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在追求效率和便利的同时,对于如何保持传统文化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也需要深入思考。
2024-09-19 01:20:32 -
韩国上月就业增长放缓 青壮年就业人数持续萎缩
韩国就业人数增长幅度连续两个月维持在10万人左右。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岗位减少导致整体就业数据承压,上月的异常高温也成为影响因素之一。 韩国统计厅11日发布《8月就业动向》显示,上月15岁以上就业人数共计2880.1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2.3万人。今年5月(8万人)和6月(9.6万人)的就业人数增幅不足10万人,继7月(17.2万人)之后连续两个月保持在10万人以上。与年初30万人以上的增长势头相比,目前的就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从年龄来看,高龄群体支撑整个就业市场,而青年和40多岁的就业人数持续萎缩。60岁以上就业人数增加23.1万人,而40多岁就业人数减少6.8万人,20多岁减少12.4万人。 从行业来看,以信息通讯业(10.1万人)、专业科学技术服务业(9.4万人)以及物流运输业(9.4万人)为首的行业就业人数有所增加,而制造业和建筑业情况低迷。 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3.5万人,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建筑业就业人数同比减少8.4万人,减势已持续四个月,创下2013年10月产业分类变更以来的最大减幅。统计厅社会统计局长徐韵朱解释称,高温天气可能对建筑等户外活动行业产生影响。 上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34.1小时,较去年同期减少1.5小时。临时休假人数为74.2万人,同比增加18.5万人。徐韵朱指出,天气因素可能造成影响,户外作业因高温中断或实行弹性工作制,导致保健福祉及公共行政部门临时休假人数增加。 在放弃求职的非经济活动人口中,没有特定原因而“躺平”的人数为256.7万人,较去年增加24.5万人,达到2003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8月历史最高纪录。其中,20多岁青年群体受就业准备因素影响,而60岁以上群体则受到高温天气影响。 上月15岁以上就业率为63.2%,较去年提高0.1个百分点,是1982年7月开始月度统计以来的8月最高值。上月失业人数为56.4万人,同比减少9000人,失业率也下降0.1个百分点至1.9%。 11日,在首尔一处就业中心内,求职者们正在查看招聘信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09-11 23:45:11 -
韩国老年就业和创业者比重双双创历年新高
在首尔雇佣中心,求职者正在查看就业信息公告栏。【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老年就业者和创业者比重双双创历年新高。但均集中在短期工作岗位和生存型创业。因此,进一步扩增针对中老年人的工作岗位呼声高涨。 26日,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至上月末,60岁以上就业人群月均达639.9万人,占全体就业人群的22.4%。以1月至7月末为基准,60岁以上就业人群比重从2021年的19.5%上升至2022年的20.4%,去年上升至21.6%,今年超过22%,是40年前的1984年同期(5.4%)的4.1倍。60岁以上就业人群数量也创新高,同期,60岁以上就业人群人数从2021年的526.6万人增加至2022年的571.4万人,去年为611.7万人,首超600万人,今年进一步增加至639.9万人。 老龄人群创业情况也别无二致。 今年1至5月,60岁以上人群创业企业(房地产业除外)达6.5万家,占全体的13.6%,创历史最高水平。以1月至5月末为基准,60岁以上人群创业企业比重在2021年和2022年持平,为11.9%,去年增加至12.2%,今年突破13%。从数量上来看,今年同期,全体创业企业达47.6万家,同比减少1.8%,但60岁以上人群创业企业增加9%,是所有年龄段中增加最多的年龄层。具体来看,未满30岁人群创业企业同比减少6.2%,30多岁、40多岁、50多岁分别减少4.2%、4%、0.1%。 据分析,人口老龄化推动了高龄层的就业和创业趋势。上月居民登记人口5126.5万人中60岁以上人口为1424.1万人,占全体的27.8%。意味着每4名人口中就有1名以上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中小风险企业研究院研究委员卢敏善(音)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高龄就业高速增长,为了给中老年人群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收入,政府应积极增设老年人工作岗位,助力中老年人口持续经济活动,加快建设中高龄劳动者友好社会。”
2024-08-26 23:12:08 -
人口结构变化加业务拓展放缓 韩国大企员工高龄化加剧
企业分析研究所Leaders Index面向韩国500强企业中连续三年(2021至2023年)公开员工年龄构成数据的123家企业进行调查,并于20日公开的结果显示,韩国大型企业高层管理中20多岁员工减少,50岁以上员工增加,员工高龄化趋势明显。 调查对象企业全体员工数量从2021年的137.94万人增至2023年的141.74万人,增加人数3.8万。从年龄段来看,30岁以下员工从2021年的32.26万人(23.4%)减少到2023年的30.67万人(21.6%),减少人数1.58万,减幅为4.9%。 相反,50岁以上员工则从28.41万人(20.8%)增至31.15万人(22%),增加人数2.74万,增幅达9.7%,超过30岁以下员工数量。在企业中起到中坚作用的30至50岁员工从2021年的76.44万人(55.4%)增至2023年的79.7万人(56.2%),增加人数3.26万人,增幅为4.3%。 从行业来看,原本20多岁员工占比较高的行业中,20多岁员工的减少趋势尤为显著。在IT与电气电子行业中,20多岁员工占比从2021年的34.2%下降到2023年的28.9%,而50岁以上员工占比从16.6%上升到19.8%。制药行业中,20多岁员工占比从41%下降到36.5%,50岁以上员工占比则从4.9%略升至5.3%。二次电池行业中,20多岁员工占比从40%下降到34.2%,50岁以上员工占比从6%增至7%。 另外,在原本50岁以上员工比例超过20%的多数行业,50岁以上员工数量进一步增加。食品饮料(24.6%升至28.8%)、造船机械设备(25.6%升至27.3%)、建筑建材(23.6%升至26.2%)、物流运输(22.3%升至24.1%)以及金融(22.1%升至24%)等行业中,50岁以上员工比例均有所增加。 对于这一现象,Leaders Index分析认为,受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影响,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企业的招聘方式也从大规模公开招聘转向主要招聘有经验的员工,此外新业务拓展放缓也是导致招聘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08-20 23:41:40 -
"老司机"屡成"马路杀手" 首尔市拟限制75岁以上老年人开出租
上月1日,首尔市中心市厅站附近交叉路口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9人遇难,另有多人受伤。警方调查认定事故系68岁的肇事司机车某过失所致,引发对于高龄司机驾驶风险的担忧。首尔市拟对现行出租车驾驶执照制度进行改革,规定驾驶员年龄必须在75周岁以下,以此降低潜在的事故风险。 首尔市计划本月中旬向国土交通部提交包含上述内容的《出租车事业发展计划》。截至今年5月,首尔市内出租车司机共计6.8989万人,其中75岁以上为5263人,占比约7.6%。 韩国出租车分为个人出租车(个体经营)和法人出租车(由出租车公司运营),若想取得个人出租车营业执照,须由其他出租车司机进行转让,即购买车牌。首尔市计划在新出台的计划中限制75岁以上的司机购买车牌,已持有车牌的75岁以上司机不受新规限制。法人出租车一般由出租车公司雇佣持有营业执照的司机,65岁以上的司机多采取短期雇佣形式,因此不适用新的年龄限制。 首尔市还出台了鼓励75岁以上出租车司机自愿返还驾照的方案,法人出租车司机可获得23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个人出租车司机可获得2800万韩元的补贴,远低于市面上车牌的交易行情,因此选择自愿返还驾照的司机少之又少。 首尔市计划向国土交通部建议将补贴上调至4000万韩元,基本与法人出租车车牌市面交易价持平。此外还将提高出租车司机的从业门槛,定期实施夜间视力检测、刹车性能检测、识别道路标识等。 道路交通公团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65岁以上高龄司机交通事故肇事量为3.9614万起,创下自2005年实施此项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从2020年起连续三年增长。 上月1日市厅站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30日在仁川市南洞区,两名工人正在维修路面时被一辆货车撞上当场死亡,肇事司机年龄超过70岁。 首尔市负责人称,将高龄司机的年龄标准定在75岁以上在一定程度上达成社会共识,但预计会遭到出租车业界的反对,因此具体执行将遭受不小阻力,将努力倾听社会各界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相关规定。 7月1日,首尔市厅站附近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9人死亡,图为事故发生现场。 【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8-13 23:57:11 -
酷暑高温"超长待机" 韩中两国争相开启"烧烤模式"
6日,在素有韩国“火炉”之称的大邱市,市民烈日炎炎下撑伞出行。【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三面环海的韩国具有典型亚热带气候特点,受海洋性季风的影响,韩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极端气候频发,韩国梅雨季缩短,夏季进入“超长待机”模式,酷暑高温成为韩国夏季的关键词。 近日青藏高压(南亚高压)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重高压”袭击韩半岛,高温酷暑天气已连续多日袭击韩国,目前除济州道汉拿山外,全国各地均已下达高温预警。多地气温逼近40摄氏度,京畿道骊州市占东面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大关,创下今年高温记录。这是韩国时隔6年最高气温再次突破40摄氏度,截至目前,韩国共有8次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除1942年8月1日大邱外,其余6日均发生在2018年。 从韩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气象观测的1904年起,最高气温出现在2018年,当年8月1日,江原道洪川最高气温曾冲上41摄氏度,当时气象厅员工为验证这一从未在韩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温度,甚至赶赴现场亲自进行测试。 同样是2018年8月1日,首尔的最高气温达到39.6摄氏度,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2018年“出梅”时间较早,7月11日雨季结束后迎来持续高温天气,当年7月24日第10号台风“安比”生成的强热带风暴袭击韩半岛,加重高温天气。 但由于刚刚进入8月,气象厅预测目前的高温酷暑天气未来至少将持续十天,不排除超过2018年超高温天气的可能性。 据疾病管理厅6日消息,仅上周末(8月3日至4日)韩国高温天气致5人死亡,截至目前韩国今年已有14人死于因极端高温引起的疾病,多为年龄在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 截至本月3日,与高温有关的疾病患者总人数达1546人,较去年增加10人,其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分别为77.9%和22.1%。疾病类型主要有热脱水(824人)、热射病(363人)、热痉挛(206人)、热昏迷(129人),其中近8成发病场所为户外。 截至本月,6日,济州已连续22天遭遇“热带夜”(夜间最低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连续天数已超过百年罕见高温的2018年,甚至出现夜间最低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超热带夜”现象。 首尔的“热带夜”现象已持续半个月,持续时间之长排在1908年之后的第四位。首尔市曾于2018年7月21日至8月15日出现过连续26天的创纪录“热带夜”。气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4日,全国平均“热带夜”达12天,已超过“史上最热”2018年的10.2天。 与2018年的烈日炎炎相比,今年的高温更接近又闷又热的“桑拿天”。2018年7月1日至8月4日期间,首尔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为273.5小时和646.91MJ/㎡,今年同一时间段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仅为121小时和473.78MJ/㎡。从湿度来看,2018年7月和8月1至4日分别为77%和68%,今年则高达83%和79%,这也加重了人体的不适感。 中国今年也开启超长“烧烤模式”,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未来数日中国将呈现“东蒸西烤”的天气格局,中东部地区从华南地区一直到黄淮地区“昼蒸夜煮”,其中,江淮、江汉、江南一带在未来一周内高温持久,尤其是本轮高温的核心区域江浙沪皖一带,部分地方最高气温可能接近或达到40℃,再加上湿度大,体感闷热,犹如蒸桑拿。 中国天气网还贴心制作了一张“全国中暑指数地图”,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湖北、四川和新疆部分地方酷热难耐,属于“极易中暑”。除了被称为“四大火炉”的重庆、武汉、长沙、南昌外,杭州这一“人间天堂”也喜提“火炉”称号。 本报在此提醒读者在高温天气里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或户外运动,户外工作人员应定时休息,每隔15分钟至20分钟喝一杯水,并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症状严重时要即刻就医。 其实,除了中暑和热射病,高温天气还容易引起其他相关病症。“空调病”是高温天气下人在出入室内空调房与室外时因较大的温度差,无法及时调节热量平衡,就会出现感冒、关节酸痛等症状。高温甚至还能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导致情绪“中暑”,使人的精神、情绪产生波动,出现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北京故宫博物院前,大批市民全副武装抵御阳光。【图片提供 新华社】
2024-08-07 00:45:25
-
韩国老人耳顺之年勇挑就业大旗 首超50岁成就业主力
一位老人在查看招聘公告【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上月60岁以上高龄就业者的人数首超50多岁就业者,攀升至历史新高位,并在全体就业者中位居首位。 22日,中小风险企业部和统计厅共同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月60岁以上就业者同比增加27.2万人,达674.9万人,创历史新高。自1982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60岁以上就业者首次超过50多岁就业者(672万人)。 以上月为基准,从各年龄段来看,60岁及以上就业者以674.9万人高居榜首, 其次依次为50多岁(672万人)、40多岁(619.1万人)、30多岁(547.3万人)、20多岁(356.9万人)、15至19岁(14.2万人)。 从全体就业者占比来看,50岁以上就业者占比达23.3%,60岁以上达23.4%,超越50岁以上就业者占比,跃居各年龄段首位。60岁以上就业者比重增长态势显著,在2021年5月首次突破20%(20.2%)后,今年5月(23.1%)超过23%,呈稳步上升趋势。其次依次为40多岁(21.5%)、30多岁(19%)、20多岁(12.4%)、15至19岁(0.5%)。开始进行相关统计的1982年7月,60岁以上的就业者比重达6%,仅为20多岁就业者(26.8%)的四分之一;50多岁就业者比重达13.9%,是60多岁就业者的两倍。 高龄层不仅在就业领域,在创业领域上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今年7,韩国创业企业达9.5万家(房地产业除外),同比增长1.5%。其中,60岁以上创业者企业达1.3万家,同比增加14.6%,占全体创业企业的14%,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高龄层就业者和创业者激增,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声日益高涨。近日,行政安全部及其下属机构宣布将员工退休年龄从60岁延长至65岁,预计将有更多的机构和企业陆续延长退休年龄。中小风险企业研究院研究委员卢敏善(音)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市场老龄化进程加快,如何有效利用老一辈人的专业技能与丰富经验,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024-10-22 19:34:26 -
人情往来还是商业交易? 自助终端开启婚丧文化新时代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助终端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初,自助终端主要用于政府或大型机构信息查询,随后逐渐普及至银行自动取款机(ATM)。如今,自助终端不仅出现在快餐店,还成为许多餐厅与公共场所的必备设施。在韩国,自助终端数量已超过45万台,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应用广泛影响深远。 随着自助终端的引入,婚礼和葬礼这类人们表达情感和维持社交关系的传统仪式也正在发生变化。位于首尔新村的延世大学医院葬礼场所已经安装吊唁金自助终端,允许人们使用信用卡支付吊唁金。使用该自助终端最多可以支付30万韩元吊唁金,并且可以分期付款。这不仅为不习惯携带现金的访客提供便利,同时还令葬礼费用结算更加简便。 首尔新村延世大学医院葬礼场所内设置的吊唁金自助终端【图片来源 网络】 婚礼场所的变化更加显著。近来韩国的许多婚礼场所开始配备礼金自助终端,宾客可以通过终端机器支付礼金。操作方法也十分简单,宾客仅需在屏幕上选择自己是属于新郎方还是新娘方,并输入关系和姓名,然后选择礼金金额及所需餐券和停车券数量。礼金支付完成后,机器会自动打印相应的餐券和停车券。这种方法不仅简化礼金的收取流程,还成功改善传统婚礼上礼金管理的诸多问题。 自助终端在传统场合的使用可以为主宾提供许多便利,节省人力资源并提高效率。在传统婚礼中,通常需要亲戚或朋友专门负责收取礼金、管理现金和发放餐券。自助终端的引进成功消除这一需求,令婚礼进行更加顺畅。此外,自助终端还能减少礼金管理风险,尤其是在大型婚礼上,有时会出现偷窃或空信封的情况。自助终端通过自动记录和核算所有礼金,可以极大减少这种风险。 结婚礼金自助终端【图片来源 网络】 与此同时,自助终端的这种使用也引发一系列争议。有意见认为,通过机器支付礼金或吊唁金会导致这些场合变得过于冷漠和商业化。婚礼和葬礼是人们面对面表达情感并给予支持的场合,而自助终端的引进令这一过程变得过于机械化。另有意见认为,礼金和吊唁金不仅是金钱上的支持,更是一种情感表达和社会礼仪。通过机器支付,似乎会淡化这种人情味,让这些重要的社交仪式变得无情和冷淡。 在部分网络社区中,人们对礼金自助终端的看法褒贬不一。支持意见认为,礼金自助终端的防盗效果显著,有效减少宾客在礼金接待处长时间等待的烦恼,提高整体效率。有评论称:“通过自助终端支付礼金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宾客可以更加自由地参加婚礼活动,不必担心礼金管理问题。”也有反对意见指出,“婚礼上宾客与新郎新娘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通过机器支付礼金会减少这种直接互动的机会。” 结婚礼金自助终端【图片来源 网络】 自助终端在婚礼和葬礼中的应用预示传统礼仪文化的转变。这种变化不可避免,但持续引发关于科技在传统场合中角色的广泛讨论。一方面,现代社会追求效率和便利,自助终端正好满足这一需求;另一方面,人们也担心科技的介入会导致传统仪式失去原本的意义。 无论如何,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进一步变化,自助终端类似的技术设备会在更多的场合中得到应用。为了适应这一趋势,高龄者和“科技盲”可能需要对设备使用方法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在追求效率和便利的同时,对于如何保持传统文化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也需要深入思考。
2024-09-19 01:20:32 -
韩国上月就业增长放缓 青壮年就业人数持续萎缩
韩国就业人数增长幅度连续两个月维持在10万人左右。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岗位减少导致整体就业数据承压,上月的异常高温也成为影响因素之一。 韩国统计厅11日发布《8月就业动向》显示,上月15岁以上就业人数共计2880.1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2.3万人。今年5月(8万人)和6月(9.6万人)的就业人数增幅不足10万人,继7月(17.2万人)之后连续两个月保持在10万人以上。与年初30万人以上的增长势头相比,目前的就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从年龄来看,高龄群体支撑整个就业市场,而青年和40多岁的就业人数持续萎缩。60岁以上就业人数增加23.1万人,而40多岁就业人数减少6.8万人,20多岁减少12.4万人。 从行业来看,以信息通讯业(10.1万人)、专业科学技术服务业(9.4万人)以及物流运输业(9.4万人)为首的行业就业人数有所增加,而制造业和建筑业情况低迷。 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3.5万人,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建筑业就业人数同比减少8.4万人,减势已持续四个月,创下2013年10月产业分类变更以来的最大减幅。统计厅社会统计局长徐韵朱解释称,高温天气可能对建筑等户外活动行业产生影响。 上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34.1小时,较去年同期减少1.5小时。临时休假人数为74.2万人,同比增加18.5万人。徐韵朱指出,天气因素可能造成影响,户外作业因高温中断或实行弹性工作制,导致保健福祉及公共行政部门临时休假人数增加。 在放弃求职的非经济活动人口中,没有特定原因而“躺平”的人数为256.7万人,较去年增加24.5万人,达到2003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8月历史最高纪录。其中,20多岁青年群体受就业准备因素影响,而60岁以上群体则受到高温天气影响。 上月15岁以上就业率为63.2%,较去年提高0.1个百分点,是1982年7月开始月度统计以来的8月最高值。上月失业人数为56.4万人,同比减少9000人,失业率也下降0.1个百分点至1.9%。 11日,在首尔一处就业中心内,求职者们正在查看招聘信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09-11 23:45:11 -
韩国老年就业和创业者比重双双创历年新高
在首尔雇佣中心,求职者正在查看就业信息公告栏。【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老年就业者和创业者比重双双创历年新高。但均集中在短期工作岗位和生存型创业。因此,进一步扩增针对中老年人的工作岗位呼声高涨。 26日,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至上月末,60岁以上就业人群月均达639.9万人,占全体就业人群的22.4%。以1月至7月末为基准,60岁以上就业人群比重从2021年的19.5%上升至2022年的20.4%,去年上升至21.6%,今年超过22%,是40年前的1984年同期(5.4%)的4.1倍。60岁以上就业人群数量也创新高,同期,60岁以上就业人群人数从2021年的526.6万人增加至2022年的571.4万人,去年为611.7万人,首超600万人,今年进一步增加至639.9万人。 老龄人群创业情况也别无二致。 今年1至5月,60岁以上人群创业企业(房地产业除外)达6.5万家,占全体的13.6%,创历史最高水平。以1月至5月末为基准,60岁以上人群创业企业比重在2021年和2022年持平,为11.9%,去年增加至12.2%,今年突破13%。从数量上来看,今年同期,全体创业企业达47.6万家,同比减少1.8%,但60岁以上人群创业企业增加9%,是所有年龄段中增加最多的年龄层。具体来看,未满30岁人群创业企业同比减少6.2%,30多岁、40多岁、50多岁分别减少4.2%、4%、0.1%。 据分析,人口老龄化推动了高龄层的就业和创业趋势。上月居民登记人口5126.5万人中60岁以上人口为1424.1万人,占全体的27.8%。意味着每4名人口中就有1名以上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中小风险企业研究院研究委员卢敏善(音)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高龄就业高速增长,为了给中老年人群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收入,政府应积极增设老年人工作岗位,助力中老年人口持续经济活动,加快建设中高龄劳动者友好社会。”
2024-08-26 23:12:08 -
人口结构变化加业务拓展放缓 韩国大企员工高龄化加剧
企业分析研究所Leaders Index面向韩国500强企业中连续三年(2021至2023年)公开员工年龄构成数据的123家企业进行调查,并于20日公开的结果显示,韩国大型企业高层管理中20多岁员工减少,50岁以上员工增加,员工高龄化趋势明显。 调查对象企业全体员工数量从2021年的137.94万人增至2023年的141.74万人,增加人数3.8万。从年龄段来看,30岁以下员工从2021年的32.26万人(23.4%)减少到2023年的30.67万人(21.6%),减少人数1.58万,减幅为4.9%。 相反,50岁以上员工则从28.41万人(20.8%)增至31.15万人(22%),增加人数2.74万,增幅达9.7%,超过30岁以下员工数量。在企业中起到中坚作用的30至50岁员工从2021年的76.44万人(55.4%)增至2023年的79.7万人(56.2%),增加人数3.26万人,增幅为4.3%。 从行业来看,原本20多岁员工占比较高的行业中,20多岁员工的减少趋势尤为显著。在IT与电气电子行业中,20多岁员工占比从2021年的34.2%下降到2023年的28.9%,而50岁以上员工占比从16.6%上升到19.8%。制药行业中,20多岁员工占比从41%下降到36.5%,50岁以上员工占比则从4.9%略升至5.3%。二次电池行业中,20多岁员工占比从40%下降到34.2%,50岁以上员工占比从6%增至7%。 另外,在原本50岁以上员工比例超过20%的多数行业,50岁以上员工数量进一步增加。食品饮料(24.6%升至28.8%)、造船机械设备(25.6%升至27.3%)、建筑建材(23.6%升至26.2%)、物流运输(22.3%升至24.1%)以及金融(22.1%升至24%)等行业中,50岁以上员工比例均有所增加。 对于这一现象,Leaders Index分析认为,受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影响,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企业的招聘方式也从大规模公开招聘转向主要招聘有经验的员工,此外新业务拓展放缓也是导致招聘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08-20 23:41:40 -
"老司机"屡成"马路杀手" 首尔市拟限制75岁以上老年人开出租
上月1日,首尔市中心市厅站附近交叉路口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9人遇难,另有多人受伤。警方调查认定事故系68岁的肇事司机车某过失所致,引发对于高龄司机驾驶风险的担忧。首尔市拟对现行出租车驾驶执照制度进行改革,规定驾驶员年龄必须在75周岁以下,以此降低潜在的事故风险。 首尔市计划本月中旬向国土交通部提交包含上述内容的《出租车事业发展计划》。截至今年5月,首尔市内出租车司机共计6.8989万人,其中75岁以上为5263人,占比约7.6%。 韩国出租车分为个人出租车(个体经营)和法人出租车(由出租车公司运营),若想取得个人出租车营业执照,须由其他出租车司机进行转让,即购买车牌。首尔市计划在新出台的计划中限制75岁以上的司机购买车牌,已持有车牌的75岁以上司机不受新规限制。法人出租车一般由出租车公司雇佣持有营业执照的司机,65岁以上的司机多采取短期雇佣形式,因此不适用新的年龄限制。 首尔市还出台了鼓励75岁以上出租车司机自愿返还驾照的方案,法人出租车司机可获得23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个人出租车司机可获得2800万韩元的补贴,远低于市面上车牌的交易行情,因此选择自愿返还驾照的司机少之又少。 首尔市计划向国土交通部建议将补贴上调至4000万韩元,基本与法人出租车车牌市面交易价持平。此外还将提高出租车司机的从业门槛,定期实施夜间视力检测、刹车性能检测、识别道路标识等。 道路交通公团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65岁以上高龄司机交通事故肇事量为3.9614万起,创下自2005年实施此项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从2020年起连续三年增长。 上月1日市厅站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30日在仁川市南洞区,两名工人正在维修路面时被一辆货车撞上当场死亡,肇事司机年龄超过70岁。 首尔市负责人称,将高龄司机的年龄标准定在75岁以上在一定程度上达成社会共识,但预计会遭到出租车业界的反对,因此具体执行将遭受不小阻力,将努力倾听社会各界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相关规定。 7月1日,首尔市厅站附近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9人死亡,图为事故发生现场。 【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8-13 23:57:11 -
酷暑高温"超长待机" 韩中两国争相开启"烧烤模式"
6日,在素有韩国“火炉”之称的大邱市,市民烈日炎炎下撑伞出行。【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三面环海的韩国具有典型亚热带气候特点,受海洋性季风的影响,韩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极端气候频发,韩国梅雨季缩短,夏季进入“超长待机”模式,酷暑高温成为韩国夏季的关键词。 近日青藏高压(南亚高压)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重高压”袭击韩半岛,高温酷暑天气已连续多日袭击韩国,目前除济州道汉拿山外,全国各地均已下达高温预警。多地气温逼近40摄氏度,京畿道骊州市占东面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大关,创下今年高温记录。这是韩国时隔6年最高气温再次突破40摄氏度,截至目前,韩国共有8次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除1942年8月1日大邱外,其余6日均发生在2018年。 从韩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气象观测的1904年起,最高气温出现在2018年,当年8月1日,江原道洪川最高气温曾冲上41摄氏度,当时气象厅员工为验证这一从未在韩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温度,甚至赶赴现场亲自进行测试。 同样是2018年8月1日,首尔的最高气温达到39.6摄氏度,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2018年“出梅”时间较早,7月11日雨季结束后迎来持续高温天气,当年7月24日第10号台风“安比”生成的强热带风暴袭击韩半岛,加重高温天气。 但由于刚刚进入8月,气象厅预测目前的高温酷暑天气未来至少将持续十天,不排除超过2018年超高温天气的可能性。 据疾病管理厅6日消息,仅上周末(8月3日至4日)韩国高温天气致5人死亡,截至目前韩国今年已有14人死于因极端高温引起的疾病,多为年龄在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 截至本月3日,与高温有关的疾病患者总人数达1546人,较去年增加10人,其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分别为77.9%和22.1%。疾病类型主要有热脱水(824人)、热射病(363人)、热痉挛(206人)、热昏迷(129人),其中近8成发病场所为户外。 截至本月,6日,济州已连续22天遭遇“热带夜”(夜间最低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连续天数已超过百年罕见高温的2018年,甚至出现夜间最低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超热带夜”现象。 首尔的“热带夜”现象已持续半个月,持续时间之长排在1908年之后的第四位。首尔市曾于2018年7月21日至8月15日出现过连续26天的创纪录“热带夜”。气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4日,全国平均“热带夜”达12天,已超过“史上最热”2018年的10.2天。 与2018年的烈日炎炎相比,今年的高温更接近又闷又热的“桑拿天”。2018年7月1日至8月4日期间,首尔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为273.5小时和646.91MJ/㎡,今年同一时间段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仅为121小时和473.78MJ/㎡。从湿度来看,2018年7月和8月1至4日分别为77%和68%,今年则高达83%和79%,这也加重了人体的不适感。 中国今年也开启超长“烧烤模式”,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未来数日中国将呈现“东蒸西烤”的天气格局,中东部地区从华南地区一直到黄淮地区“昼蒸夜煮”,其中,江淮、江汉、江南一带在未来一周内高温持久,尤其是本轮高温的核心区域江浙沪皖一带,部分地方最高气温可能接近或达到40℃,再加上湿度大,体感闷热,犹如蒸桑拿。 中国天气网还贴心制作了一张“全国中暑指数地图”,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湖北、四川和新疆部分地方酷热难耐,属于“极易中暑”。除了被称为“四大火炉”的重庆、武汉、长沙、南昌外,杭州这一“人间天堂”也喜提“火炉”称号。 本报在此提醒读者在高温天气里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或户外运动,户外工作人员应定时休息,每隔15分钟至20分钟喝一杯水,并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症状严重时要即刻就医。 其实,除了中暑和热射病,高温天气还容易引起其他相关病症。“空调病”是高温天气下人在出入室内空调房与室外时因较大的温度差,无法及时调节热量平衡,就会出现感冒、关节酸痛等症状。高温甚至还能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导致情绪“中暑”,使人的精神、情绪产生波动,出现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北京故宫博物院前,大批市民全副武装抵御阳光。【图片提供 新华社】
2024-08-07 00: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