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LCD’新闻 25个
-
中国家电补贴政策影响 韩国电视厂商面临成本上涨压力
为提振经济,中国政府向购买家电的消费者提供补贴,促使国内电视制造商积极扩展销售。尽管需求放缓,但由于中国厂商调整了电视面板产量,面板价格下跌趋势已趋于停滞,这或将加大三星电子、LG电子等韩国电视厂商的成本压力。 市场调研机构奥姆迪亚(Omdia)的数据显示,中国主要电视品牌已将今年第四季度(10月至12月)的电视出货量预期上调了10%至30%。奥姆迪亚分析称:“中国电视制造商正在受益于政府的补贴政策。” 今年3月,中国政府出台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通过向购买家电的消费者提供销售价格15%至20%的补贴,推动家电消费,成为提振经济的重要举措。 市场调研机构DSCC此前预计,今年中国电视市场出货量将下降11%,但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得出货量有望与去年持平,略低于4000万台。 与此同时,电视面板价格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奥姆迪亚数据显示,本月55英寸LCD(液晶显示器)电视面板的平均价格为126美元,较上月持平。今年上半年,电视LCD面板价格持续上涨,但随着需求放缓,价格下行趋势已放缓并趋于稳定。 奥姆迪亚指出:“面板制造商正寻求保持面板价格稳定的途径。预计到11月,面板价格将保持平稳。” 在中国青岛,消费者在家电展区了解以旧换新信息。【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0-23 18:04:03 -
LG显示陷投资困境 8.6代OLED生产线建设前景不明
LG显示正艰难抉择是否投资建设8.6代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生产线,这一生产线被认为能够显著降低面板成本。然而,由于“脱离亏损”是公司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LG显示对新投资保持谨慎态度。业内专家指出,在全球OLED市场中,量产竞争尤为激烈,一旦落后,追赶的难度将非常大,LG显示的决策时间已然紧迫。 据业界18日消息,LG显示尚未就建设8.6代OLED生产线作出最终决定,原因是当前公司面临严峻的资金压力。启动该生产线至少需要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5.7亿元)的投入,主要用于采购蒸镀机等核心设备。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LG显示连续六个季度亏损,今年第一、二季度继续亏损,第三季度亦不容乐观。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负债率已高达282.1%。 自郑哲东社长上任以来,LG显示的经营战略更多地聚焦于紧缩管理与成本控制,以减少亏损。郑哲东明确提出,“实现年度盈利”是公司当前的最大目标,因此,他采取了严格的紧缩措施。 为了改善财务结构,LG显示去年从LG电子借款1万亿韩元,并在年底进行了规模达1.36万亿韩元的增资。此外,将广州液晶显示器(LCD)工厂出售给中国华星光电(CSOT),预计可产生约2.03万亿韩元的收入,这笔资金将用于进一步改善公司财务状况。 尽管财务压力沉重,业内普遍认为,为保持中小型OLED市场的竞争力,LG显示仍需加快8.6代OLED生产线的投资步伐。该技术最初将用于信息技术(IT)面板生产,但未来有望扩展至中小型OLED市场。苹果公司作为LG显示的核心客户,已计划自明年起在其平板电脑产品中采用OLED显示屏,并将在2025年进一步推广至MacBook系列。 业内专家指出,8.6代OLED生产技术在量产效率上被视为“游戏规则改变者”。这一技术使用的玻璃基板尺寸为2290mm×2620mm,比现有6代(1500mm×1850mm)玻璃基板的面积大两倍多。以14.3英寸平板电脑为例,6代生产线年产能为450万台,而8.6代生产线则可提高至1000万台。 在全球OLED市场,LG显示的竞争对手已纷纷抢先布局。三星显示器计划投资4.1万亿韩元,在牙山工厂建立每月1.5万张生产能力的8.6代OLED生产线。而中国的京东方(BOE)、维信诺(Visionox)等企业也确认了类似的投资计划。尽管中国企业的OLED技术水平较韩国企业落后2至3年,但其价格优势显著。目前,三星显示计划每月生产1.5万张8.6代OLED玻璃基板,而BOE与维信诺则计划将产能提升至每月3.2万张。 市场调研机构DSCC预测,中国从2023年到2028年将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远超韩国的2%。到2028年,中国在全球显示器生产能力中的份额预计将从2023年的68%增至74%。 业内人士指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与企业业绩疲软的背景下,单靠企业自身难以承担大规模的未来投资,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目前,韩国政府对国内显示器企业的研发和设施投资提供了一定的税收减免支持。然而,根据《税收特例限制法》,与国家战略技术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将于今年12月到期。业内担忧,如果韩国企业无法获得更多支持,而竞争国家通过政府补贴加速投资,韩国企业将可能像液晶显示器(LCD)领域一样,被中国企业迅速赶超。 【图片来源 LG显示】
2024-10-19 00:28:47 -
中美日斥巨资扶持尖端产业 韩国零补贴恐致竞争力下滑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7日发布《主要国家尖端产业代表企业支援政策比较》报告指出,美国、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安全层面加强对半导体和二次电池的政策支援,但韩国的支援水平相当不足。 韩经协的报告显示,美国、中国和日本都把半导体和二次电池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并投入数十亿美元补贴。美国总统拜登在2022年《芯片法案》签署仪式上强调,国家安全取决于半导体产业。同年10月,美国通过修订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强化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并宣布向英特尔提供85亿美元补贴的计划。中国为提高半导体自给率至70%,从2023年起向代表企业中芯国际(SMIC)提供2.7亿美元补贴。日本政府为复兴半导体产业,向联合半导体企业Rapidus注入63亿美元补贴,并正在考虑额外支援方案。 在二次电池领域,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IRA)保护电动汽车市场。没有二次电池代表企业的美国通过IRA规定,零部件的50%以上在北美地区生产和组装时,才可获得补贴。中国政府根据1990年第八个五年计划,从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宁德时代(CATL)2011年成立时提供支援至今。最近,中国还把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日本也决定向丰田提供8.5亿美元的研发补贴,支援二次电池相关研发。 对此韩经协指出,相比之下,韩国政府在半导体和二次电池产业没有提供任何补贴,最终可能导致竞争力下降。韩国二次电池企业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30.2%降至2022年的23.7%,并在2023年进一步降至23.1%,两年间下降7.1个百分点。 韩经协强调,其他国家的战略投资导致韩国在显示器产业上失去竞争力,对此韩国应该引以为戒。自从中国在2012年把显示器产业列为“战略性七大新兴产业”之一并投入大量补贴后,一度主导全球市场的韩国液晶显示器(LCD)产品失去价格竞争力。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领域,韩国也面临中国的大规模补贴和投资威胁。中国政府在2023年向中国LCD和OLED代表企业京东方(BOE)提供4.2亿美元补贴。 韩经协建议,补贴政策在确保尖端产业的价格竞争力和技术实力方面非常有效,韩国也应实行类似美国的直接退税制度。直接退税制度是指企业的税收减免金额超过应缴税款或没有应缴税款时,政府以现金形式向企业返还差额或减免金额全额。此外,韩经协还建议韩国参考美国提升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至部长级,由单一组织推进产业与安全政策,建立统一的经济安全控制中心。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0-07 20:04:06 -
美国拟制裁中国显示屏企业 韩国或借机重夺市场主导权
随着美国政府对中国威胁半导体和电池供应链的企业实施一系列制裁,近日在众议院的推动下,这一制裁范围扩大至显示屏领域。如果制裁最终落实,可能会遏制中国在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市场的扩张。长期来看,美国对中国显示屏企业的制裁有望为韩国相关企业带来间接利好。 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翰·穆伦纳尔致信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敦促将中国的两大显示技术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和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Tianma)——列入美国国防部的中国军事公司清单(即1260H清单),理由是这些企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穆伦纳尔在信中虽未直接提及三星显示和LG显示,但他对中国企业通过政府补贴和低价策略挤压三星和LG等竞争对手的行为提出了批评。他指出:“中国在全球LCD市场的份额从2004年的0%增长到如今的72%”,并强调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低价战略正对其他国家的企业构成严峻挑战。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苹果MacBook所用的LCD面板中,有31%来自京东方;iPad使用的LCD面板中,京东方的供应比例也高达24.7%。这一数据进一步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全球显示屏市场的强劲增长。 韩国显示屏行业曾在2016年以前主导全球LCD市场,但随着中国企业凭借低价策略持续攻势,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减。三星显示于2021年将其位于中国苏州的LCD工厂出售给了中国华星光电(CSOT),而LG显示近期也签署协议,将其在中国广州的大尺寸LCD面板及模组工厂股份出售给了华星光电。 尽管韩国企业目前正集中力量发展OLED技术,但在这一领域同样面临来自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2023年底,三星显示在中小尺寸OLED市场的份额超过50%;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三星的市场份额下降至44%,中国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和天马等企业迅速崛起。 京东方在2023年宣布了一项价值1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78亿元)的第8代OLED投资计划,并开始建设大规模生产线。 业内分析认为,美国对中国显示屏企业的制裁将有可能为韩国企业带来市场机遇。三星显示社长崔周善在9月26日于首尔举行的“第15届显示日纪念仪式”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美国可能实施的制裁对韩国显示屏企业具有一定影响,但当前形势尚不明朗,仍需密切关注后续进展。 BOE(京东方)亮相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0-04 16:25:00 -
华星光电收购LG显示广州工厂 中国面板市场竞争加剧
由于LG显示(乐金显示)将其位于广州的大型液晶显示器(LCD)工厂出售给中国第二大面板企业华星光电(CSOT),预计中国本地面板厂商之间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市场研究机构奥姆迪亚(Omdia)的数据显示,去年电视用LCD市场中,京东方(BOE)以32.3%的面板面积占有率位居第一,华星光电以17.4%紧随其后,LG显示的市场份额则约为11%。随着华星光电吸收LG显示广州工厂的产能,其市场份额预计将增至28.4%,使华星光电与京东方的市场份额差距缩小至约3个百分点。 与京东方不同,华星光电的母公司为TCL集团,业内分析认为,这一背景将为华星光电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提供更多优势。华星光电作为TCL的子公司,已在中国本地建立了稳固的客户基础,这将进一步增强其与京东方在市场上的双强竞争格局。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的分析,LG显示广州工厂的8.5代生产线主要生产电视用LCD面板,预计今年将生产约1400万片,其中55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面板占比将超过一半。收购完成后,华星光电的全球电视面板供应面积将占到四分之一以上。 LG显示于9月26日发布公告,宣布与华星光电签署协议,将其在广州的大型LCD面板及模组工厂的股权出售给华星光电,交易金额为108亿人民币,预计交易将于2025年3月31日完成。 广州大型LCD面板工厂由LG显示控股51%,其中国子公司持股19%,广州开发区与创维分别持有20%和10%的股份。9月13日,LG显示通过以13亿人民币收购创维股份,将其持股比例提高至80%。 LG显示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出售的目的是通过剥离大尺寸LCD资产,优化公司业务结构,进一步聚焦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业务。 据悉,LG显示广州工厂的大部分面板客户为韩国企业,但其中不少与华星光电现有客户重合。集邦咨询指出,虽然华星光电在维持订单量方面可能面临一定挑战,但其未来1到2年内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优化工厂的生产成本。 LG显示广州工厂【图片来源 网络】
2024-10-03 19:29:45 -
乐金显示收购广州工厂创维股份 与华星光电加速转让进程
乐金显示(LG Display)在与TCL华星光电的广州液晶显示屏(LCD)工厂转让谈判进入最终阶段的同时,收购中国创维所持有的广州LCD工厂10%股份。分析认为,乐金显示此举旨在简化股权结构,以顺利完成出售程序。 据相关业界20日消息,乐金显示全资子公司乐金显示广州有限责任公司最近与创维集团全资子公司深圳创维-RGB签署一份股权转让协议,收购创维所持有的广州8.5代LCD工厂10%的股份,收购金额为13亿人民币。 目前,乐金显示持有广州工厂70%的股份,广州开发区持有20%,创维持有10%。此次交易完成后,创维出售所持全部股份,乐金显示所持股份达到80%,广州开发区继续持有20%。由于子公司股权收购金额未超过上一财年合并资产的2.5%,因此无需单独公告。 业内人士预测,乐金显示收购创维股份预计会推动与转让优先谈判对象TCL华星光电的交易加速。简化股权结构后,华星光电无需分别接触多个股东,仅需与乐金显示就民营企业持有的80%股份进行谈判。 此次出售的金额预计超过业内原本预测的1.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水平。如果华星光电以与乐金显示相同的价格收购80%的股份,预计交易金额约为1.9448万亿韩元,高于乐金显示广州工厂整体净资产价值的1.7787万亿韩元(截至今年6月)。 乐金显示预计会把出售广州工厂所得资金投资在中小尺寸OLED业务上。目前,三星显示、京东方和维信诺正在投资的8.6代OLED业务也是有力候选之一。业内人士指出,原本作为收购候选方的创维开始清算股份,实际上出售程序已经接近尾声。经过细节协调后,工厂转让交易可能比预期更早完成。 乐金显示广州工厂全景【图片来源 乐金显示】
2024-09-20 20:03:10 -
中国OLED产能蓄势待发 2028年市场份额有望逆袭韩国
三星显示器推出的Flex Note Extendable折叠屏【图片来源 三星显示器】 近年来,中国显示器产业迅猛发展,尤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有观测认为,中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能将于2028年逆袭韩国。中国第一大显示器企业京东方(BOE)正加速追赶,以移动设备为主的中小型OLED产能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超越三星显示器,实现产能逆袭。 据市场调研机构DSCC于10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从2023年至2028年,全球显示器产能预计将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其中,液晶显示器(LCD)年均增长1%,OLED年均增长4.8%。中国在全球显示器产能中的比重将持续上升,预计从2023年的68%增至2028年的74%。反之,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产则将呈下降趋势。 从OLED产能来看,截至2028年,中国企业产能年均增长率预计将达到8%,远超韩国的2%。届时,中国OLED产能有望全面超越韩国。报告指出,目前三星凭借柔性OLED的A2产线领先于京东方,但截至2028年,京东方将通过B16 IT产品用第8.6代OLED生产线超越三星显示器,成为OLED产能的领头羊。同期,中国大陆第一家OLED产品供应商维信诺(Visionox)也将跃居全球柔性OLED产能第三位,市场占有率达14%。 在LCD产能方面,中国的主导地位将更加巩固。预计截至2028年,中国LCD产能将占全球的76%。目前,LCD市场已转向由中国企业主导,因此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激化。目前,京东方在LCD产能上遥遥领先,华星光电(CSOT)紧随其后。预计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差距将分别从2023年的26%和17%缩小至2028年的25%和18%。DSCC分析称,LG显示器已选择TCL旗下显示器公司华星光电作为出售广州液晶显示器生产工厂的首选谈判方,若此次收购成功,华星光电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激增。DSCC预测:“若华星光电成功收购LG显示器广州工厂,华星光电的LCD市场占有率有望在2025年激增至23%。”
2024-09-11 00:20:09 -
三星SDI向中国恒美光电出售偏光薄膜业务
三星SDI出售偏光薄膜业务 【图片提供 三星SDI】 10日,三星SDI发布消息称,为提高电子材料业务竞争力,决定将偏光薄膜业务以1.12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9.3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中国无锡恒美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出售对象包括位于韩国清州和水原的制造销售业务,以及中国无锡法人的全部股份。双方于当天签订交易协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完成交易。 收购三星SDI偏光薄膜业务的无锡恒美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是旗下拥有显示器、智能汽车、半导体等领域40多家相关企业的诺延资本与下属的偏光薄膜制造、销售公司HMO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资公司。 三星SDI就这笔交易表示,今后集团的电子材料业务将集中于半导体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电池材料等,通过持续投资提高竞争力,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与电池业务的协同效应。 偏光薄膜紧贴在LCD面板两侧,通过透射或阻断背光模组中发出的光线,调整像素亮度并再现颜色,是LCD TV、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种显示产品必不可少的核心元件。 以三星SDI为代表的韩国偏光薄膜生产企业近年来在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下风,收益性持续恶化,已有多家企业整合或退出这一市场。 LG化学已将LCD偏光薄膜业务及相关资产以1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杉杉股份,SKC于2022年抛售该业务。可隆化工也计划同私募基金Hahn & Company成立合资企业运营持续亏损的偏光薄膜业务。 无锡恒美光电是中国主要面板生产商之一,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昆山、福州、合肥以及丹阳四大生产基地,规划偏光薄膜年产能达2.2亿平方米,收购三星SDI偏光薄膜业务后,将完成产能目标并掌握OLED用偏光薄膜等新技术开发能力。 三星SDI于2007年斥资654亿韩元收购偏光薄膜生产商ACE DIGITECH后进入这一市场,2013年全球首次成功开发用光学性能优秀的PET胶片替代偏光片材料TAC胶片的技术,并适用于电视机。
2024-09-10 19:15:37 -
全球电视市场洗牌 三星LG加码高端产品应对中企挑战
受全球电视市场需求疲软及中国企业迅速崛起的双重影响,三星电子和LG电子正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近年来,中国企业凭借以液晶显示屏(LCD)为主的低价产品攻势,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如今,这些企业在被视为高端市场的Mini LED电视领域也在迅速扩展。面对市场挑战,三星电子和LG电子计划通过聚焦高利润的大型高端产品,并通过智能电视平台的广告收入等多元化盈利模式应对。 据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28日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电视出货量为9071.7万台,同比增长仅为0.8%。尽管欧洲市场因202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和巴黎奥运会的需求推动,上半年有所增长,但下半年出货量增速预计放缓,全年电视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9509亿台,同比下降0.2%。 在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通过“薄利多销”策略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市场研究公司奥姆迪亚(Omdia)的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按出货量计算,市场份额排名依次为三星电子(18.3%)、TCL(13.3%)、海信(11.7%)和LG电子(11.4%)。与2020年第一季度相比,三星电子和LG电子的市场份额分别减少了2.4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而TCL和海信则分别增加了2.4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还在不断增加Mini LED电视的产量。Mini LED作为LCD技术的一种,通过微型LED作为面板背光源,与传统LCD相比,在亮度、对比度等方面表现更为出色。三星电子的Neo QLED电视和LG电子的QNED电视都属于Mini LED电视领域的产品。 集邦咨询指出,TCL、海信和小米三家中国品牌的Mini LED电视合计市场份额今年将首次超过50%,并有望超越三星电子。虽然三星目前以2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但较去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集邦咨询警告称,明年三星电子的市场份额可能被TCL超越。 此外,集邦咨询还对LG电子在OLED电视市场的表现发出警示,指出“如果未能优化成本并吸引更多主要品牌,LG电子在OLED市场的出货量可能会停滞在600万至650万台之间”。目前,LG电子在OLED市场的份额为53.3%。 为应对挑战,三星电子和LG电子正在加强对大型高端产品的投入,以最大化盈利。 业内人士表示,以高端产品为核心的战略不仅有助于提升盈利能力,还能展示企业的技术实力。消费者往往对拥有先进技术的高端品牌产生信任,从而对其大众产品也抱有好感。他补充道,那些依靠“薄利多销”策略的品牌若试图以技术实力取胜,通常难以获得同样的信任。 此外,智能电视平台广告收入等也成为核心盈利模式之一。相比受原材料、运输成本等因素影响较大的硬件销售,广告收入更加稳定且利润率更高。 与大多数使用安卓操作系统的电视厂商不同,三星电子和LG电子分别开发了自主操作系统Tizen和webOS。LG电子今年的目标是通过webOS业务实现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3.3亿元)的收入。三星电子则计划将Tizen供应给其他电视制造商,以扩大生态系统并增加广告收入。 【图片来源 LG电子】
2024-08-29 23:37:50 -
中国"双雄"瞄准LCD全球垄断地位 加速布局OLED市场
全球液晶显示器(LCD)市场正在逐渐转向中国企业垄断局面。LG显示正在计划向中国第二大面板公司华星光电(CSOT)出售中国广州工厂,对此分析认为,中国可能会利用LCD市场竞争力进一步追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对韩国企业构成威胁。 市场调研机构Omdia 20日发布“华星光电收购LG显示中国LCD工厂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华星光电在全球LCD面板产能中占有率为17.8%。Omdia预测,如果华星光电在年内完成对LG显示广州LCD工厂的收购,市场份额或大幅增长。今年华星光电市场份额预计较去年增加约2个百分点,达到19.7%,并有望在2028年增至25%。相比之下,LG显示的LCD产能占有率预计从去年的6.2%降至2027年的1.8%。 华星光电最近成为LG显示广州LCD工厂出售的优先谈判对象,华星光电收购意向积极主要是为了巩固在LCD行业中的地位。LG显示广州LCD工厂每月最多可生产21万片8.5代LCD电视面板,如果华星光电收购成功,该工厂将成为其四家8.5代LCD工厂中规模最大的生产设施。这可以弥补华星光电在32、55、65英寸LCD生产能力上的不足,推动其在上述产品领域登上全球第一的位置。 如果华星光电成功收购LG显示工厂,中国在显示器领域的实力则会进一步增强。收购完成后,华星光电与全球LCD第一的京东方(BOE)将共同主导这一市场。假设收购顺利进行,截至2027年两家公司将合计占有52%的市场份额,这一比例几乎与2011年三星显示和LG显示在LCD市场所占的55%相当。 LCD面板领域是显示器行业中最大的市场,预计今年全球LCD面板市场收入达到793亿美元。OLED面板在技术上优于LCD,但因相对较短的耐久性和较高的价格,家电行业对LCD面板的需求预计在短期内仍将持续。 此外,在韩国占据优势的OLED市场上,中国的追赶也已经开始。Omdia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在全球OLED出货量中的占有率为49.7%,首次超过韩国(49%)成为第一。去年第一季度韩国和中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2.3%和36.6%,短短一年内发生逆转。从OLED销售收入来看,韩国企业凭借高端OLED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业界普遍认为,不能低估中国通过低价策略在过去十年内主导LCD市场的强劲势头。 LG显示广州LCD工厂【图片来源 LG显示】
2024-08-21 23:59:19
-
中国家电补贴政策影响 韩国电视厂商面临成本上涨压力
为提振经济,中国政府向购买家电的消费者提供补贴,促使国内电视制造商积极扩展销售。尽管需求放缓,但由于中国厂商调整了电视面板产量,面板价格下跌趋势已趋于停滞,这或将加大三星电子、LG电子等韩国电视厂商的成本压力。 市场调研机构奥姆迪亚(Omdia)的数据显示,中国主要电视品牌已将今年第四季度(10月至12月)的电视出货量预期上调了10%至30%。奥姆迪亚分析称:“中国电视制造商正在受益于政府的补贴政策。” 今年3月,中国政府出台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通过向购买家电的消费者提供销售价格15%至20%的补贴,推动家电消费,成为提振经济的重要举措。 市场调研机构DSCC此前预计,今年中国电视市场出货量将下降11%,但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得出货量有望与去年持平,略低于4000万台。 与此同时,电视面板价格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奥姆迪亚数据显示,本月55英寸LCD(液晶显示器)电视面板的平均价格为126美元,较上月持平。今年上半年,电视LCD面板价格持续上涨,但随着需求放缓,价格下行趋势已放缓并趋于稳定。 奥姆迪亚指出:“面板制造商正寻求保持面板价格稳定的途径。预计到11月,面板价格将保持平稳。” 在中国青岛,消费者在家电展区了解以旧换新信息。【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0-23 18:04:03 -
LG显示陷投资困境 8.6代OLED生产线建设前景不明
LG显示正艰难抉择是否投资建设8.6代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生产线,这一生产线被认为能够显著降低面板成本。然而,由于“脱离亏损”是公司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LG显示对新投资保持谨慎态度。业内专家指出,在全球OLED市场中,量产竞争尤为激烈,一旦落后,追赶的难度将非常大,LG显示的决策时间已然紧迫。 据业界18日消息,LG显示尚未就建设8.6代OLED生产线作出最终决定,原因是当前公司面临严峻的资金压力。启动该生产线至少需要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5.7亿元)的投入,主要用于采购蒸镀机等核心设备。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LG显示连续六个季度亏损,今年第一、二季度继续亏损,第三季度亦不容乐观。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负债率已高达282.1%。 自郑哲东社长上任以来,LG显示的经营战略更多地聚焦于紧缩管理与成本控制,以减少亏损。郑哲东明确提出,“实现年度盈利”是公司当前的最大目标,因此,他采取了严格的紧缩措施。 为了改善财务结构,LG显示去年从LG电子借款1万亿韩元,并在年底进行了规模达1.36万亿韩元的增资。此外,将广州液晶显示器(LCD)工厂出售给中国华星光电(CSOT),预计可产生约2.03万亿韩元的收入,这笔资金将用于进一步改善公司财务状况。 尽管财务压力沉重,业内普遍认为,为保持中小型OLED市场的竞争力,LG显示仍需加快8.6代OLED生产线的投资步伐。该技术最初将用于信息技术(IT)面板生产,但未来有望扩展至中小型OLED市场。苹果公司作为LG显示的核心客户,已计划自明年起在其平板电脑产品中采用OLED显示屏,并将在2025年进一步推广至MacBook系列。 业内专家指出,8.6代OLED生产技术在量产效率上被视为“游戏规则改变者”。这一技术使用的玻璃基板尺寸为2290mm×2620mm,比现有6代(1500mm×1850mm)玻璃基板的面积大两倍多。以14.3英寸平板电脑为例,6代生产线年产能为450万台,而8.6代生产线则可提高至1000万台。 在全球OLED市场,LG显示的竞争对手已纷纷抢先布局。三星显示器计划投资4.1万亿韩元,在牙山工厂建立每月1.5万张生产能力的8.6代OLED生产线。而中国的京东方(BOE)、维信诺(Visionox)等企业也确认了类似的投资计划。尽管中国企业的OLED技术水平较韩国企业落后2至3年,但其价格优势显著。目前,三星显示计划每月生产1.5万张8.6代OLED玻璃基板,而BOE与维信诺则计划将产能提升至每月3.2万张。 市场调研机构DSCC预测,中国从2023年到2028年将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远超韩国的2%。到2028年,中国在全球显示器生产能力中的份额预计将从2023年的68%增至74%。 业内人士指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与企业业绩疲软的背景下,单靠企业自身难以承担大规模的未来投资,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目前,韩国政府对国内显示器企业的研发和设施投资提供了一定的税收减免支持。然而,根据《税收特例限制法》,与国家战略技术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将于今年12月到期。业内担忧,如果韩国企业无法获得更多支持,而竞争国家通过政府补贴加速投资,韩国企业将可能像液晶显示器(LCD)领域一样,被中国企业迅速赶超。 【图片来源 LG显示】
2024-10-19 00:28:47 -
中美日斥巨资扶持尖端产业 韩国零补贴恐致竞争力下滑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7日发布《主要国家尖端产业代表企业支援政策比较》报告指出,美国、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安全层面加强对半导体和二次电池的政策支援,但韩国的支援水平相当不足。 韩经协的报告显示,美国、中国和日本都把半导体和二次电池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并投入数十亿美元补贴。美国总统拜登在2022年《芯片法案》签署仪式上强调,国家安全取决于半导体产业。同年10月,美国通过修订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强化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并宣布向英特尔提供85亿美元补贴的计划。中国为提高半导体自给率至70%,从2023年起向代表企业中芯国际(SMIC)提供2.7亿美元补贴。日本政府为复兴半导体产业,向联合半导体企业Rapidus注入63亿美元补贴,并正在考虑额外支援方案。 在二次电池领域,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IRA)保护电动汽车市场。没有二次电池代表企业的美国通过IRA规定,零部件的50%以上在北美地区生产和组装时,才可获得补贴。中国政府根据1990年第八个五年计划,从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宁德时代(CATL)2011年成立时提供支援至今。最近,中国还把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日本也决定向丰田提供8.5亿美元的研发补贴,支援二次电池相关研发。 对此韩经协指出,相比之下,韩国政府在半导体和二次电池产业没有提供任何补贴,最终可能导致竞争力下降。韩国二次电池企业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30.2%降至2022年的23.7%,并在2023年进一步降至23.1%,两年间下降7.1个百分点。 韩经协强调,其他国家的战略投资导致韩国在显示器产业上失去竞争力,对此韩国应该引以为戒。自从中国在2012年把显示器产业列为“战略性七大新兴产业”之一并投入大量补贴后,一度主导全球市场的韩国液晶显示器(LCD)产品失去价格竞争力。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领域,韩国也面临中国的大规模补贴和投资威胁。中国政府在2023年向中国LCD和OLED代表企业京东方(BOE)提供4.2亿美元补贴。 韩经协建议,补贴政策在确保尖端产业的价格竞争力和技术实力方面非常有效,韩国也应实行类似美国的直接退税制度。直接退税制度是指企业的税收减免金额超过应缴税款或没有应缴税款时,政府以现金形式向企业返还差额或减免金额全额。此外,韩经协还建议韩国参考美国提升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至部长级,由单一组织推进产业与安全政策,建立统一的经济安全控制中心。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0-07 20:04:06 -
美国拟制裁中国显示屏企业 韩国或借机重夺市场主导权
随着美国政府对中国威胁半导体和电池供应链的企业实施一系列制裁,近日在众议院的推动下,这一制裁范围扩大至显示屏领域。如果制裁最终落实,可能会遏制中国在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市场的扩张。长期来看,美国对中国显示屏企业的制裁有望为韩国相关企业带来间接利好。 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翰·穆伦纳尔致信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敦促将中国的两大显示技术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和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Tianma)——列入美国国防部的中国军事公司清单(即1260H清单),理由是这些企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穆伦纳尔在信中虽未直接提及三星显示和LG显示,但他对中国企业通过政府补贴和低价策略挤压三星和LG等竞争对手的行为提出了批评。他指出:“中国在全球LCD市场的份额从2004年的0%增长到如今的72%”,并强调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低价战略正对其他国家的企业构成严峻挑战。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苹果MacBook所用的LCD面板中,有31%来自京东方;iPad使用的LCD面板中,京东方的供应比例也高达24.7%。这一数据进一步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全球显示屏市场的强劲增长。 韩国显示屏行业曾在2016年以前主导全球LCD市场,但随着中国企业凭借低价策略持续攻势,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减。三星显示于2021年将其位于中国苏州的LCD工厂出售给了中国华星光电(CSOT),而LG显示近期也签署协议,将其在中国广州的大尺寸LCD面板及模组工厂股份出售给了华星光电。 尽管韩国企业目前正集中力量发展OLED技术,但在这一领域同样面临来自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2023年底,三星显示在中小尺寸OLED市场的份额超过50%;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三星的市场份额下降至44%,中国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和天马等企业迅速崛起。 京东方在2023年宣布了一项价值1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78亿元)的第8代OLED投资计划,并开始建设大规模生产线。 业内分析认为,美国对中国显示屏企业的制裁将有可能为韩国企业带来市场机遇。三星显示社长崔周善在9月26日于首尔举行的“第15届显示日纪念仪式”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美国可能实施的制裁对韩国显示屏企业具有一定影响,但当前形势尚不明朗,仍需密切关注后续进展。 BOE(京东方)亮相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0-04 16:25:00 -
华星光电收购LG显示广州工厂 中国面板市场竞争加剧
由于LG显示(乐金显示)将其位于广州的大型液晶显示器(LCD)工厂出售给中国第二大面板企业华星光电(CSOT),预计中国本地面板厂商之间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市场研究机构奥姆迪亚(Omdia)的数据显示,去年电视用LCD市场中,京东方(BOE)以32.3%的面板面积占有率位居第一,华星光电以17.4%紧随其后,LG显示的市场份额则约为11%。随着华星光电吸收LG显示广州工厂的产能,其市场份额预计将增至28.4%,使华星光电与京东方的市场份额差距缩小至约3个百分点。 与京东方不同,华星光电的母公司为TCL集团,业内分析认为,这一背景将为华星光电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提供更多优势。华星光电作为TCL的子公司,已在中国本地建立了稳固的客户基础,这将进一步增强其与京东方在市场上的双强竞争格局。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的分析,LG显示广州工厂的8.5代生产线主要生产电视用LCD面板,预计今年将生产约1400万片,其中55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面板占比将超过一半。收购完成后,华星光电的全球电视面板供应面积将占到四分之一以上。 LG显示于9月26日发布公告,宣布与华星光电签署协议,将其在广州的大型LCD面板及模组工厂的股权出售给华星光电,交易金额为108亿人民币,预计交易将于2025年3月31日完成。 广州大型LCD面板工厂由LG显示控股51%,其中国子公司持股19%,广州开发区与创维分别持有20%和10%的股份。9月13日,LG显示通过以13亿人民币收购创维股份,将其持股比例提高至80%。 LG显示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出售的目的是通过剥离大尺寸LCD资产,优化公司业务结构,进一步聚焦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业务。 据悉,LG显示广州工厂的大部分面板客户为韩国企业,但其中不少与华星光电现有客户重合。集邦咨询指出,虽然华星光电在维持订单量方面可能面临一定挑战,但其未来1到2年内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优化工厂的生产成本。 LG显示广州工厂【图片来源 网络】
2024-10-03 19:29:45 -
乐金显示收购广州工厂创维股份 与华星光电加速转让进程
乐金显示(LG Display)在与TCL华星光电的广州液晶显示屏(LCD)工厂转让谈判进入最终阶段的同时,收购中国创维所持有的广州LCD工厂10%股份。分析认为,乐金显示此举旨在简化股权结构,以顺利完成出售程序。 据相关业界20日消息,乐金显示全资子公司乐金显示广州有限责任公司最近与创维集团全资子公司深圳创维-RGB签署一份股权转让协议,收购创维所持有的广州8.5代LCD工厂10%的股份,收购金额为13亿人民币。 目前,乐金显示持有广州工厂70%的股份,广州开发区持有20%,创维持有10%。此次交易完成后,创维出售所持全部股份,乐金显示所持股份达到80%,广州开发区继续持有20%。由于子公司股权收购金额未超过上一财年合并资产的2.5%,因此无需单独公告。 业内人士预测,乐金显示收购创维股份预计会推动与转让优先谈判对象TCL华星光电的交易加速。简化股权结构后,华星光电无需分别接触多个股东,仅需与乐金显示就民营企业持有的80%股份进行谈判。 此次出售的金额预计超过业内原本预测的1.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水平。如果华星光电以与乐金显示相同的价格收购80%的股份,预计交易金额约为1.9448万亿韩元,高于乐金显示广州工厂整体净资产价值的1.7787万亿韩元(截至今年6月)。 乐金显示预计会把出售广州工厂所得资金投资在中小尺寸OLED业务上。目前,三星显示、京东方和维信诺正在投资的8.6代OLED业务也是有力候选之一。业内人士指出,原本作为收购候选方的创维开始清算股份,实际上出售程序已经接近尾声。经过细节协调后,工厂转让交易可能比预期更早完成。 乐金显示广州工厂全景【图片来源 乐金显示】
2024-09-20 20:03:10 -
中国OLED产能蓄势待发 2028年市场份额有望逆袭韩国
三星显示器推出的Flex Note Extendable折叠屏【图片来源 三星显示器】 近年来,中国显示器产业迅猛发展,尤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有观测认为,中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能将于2028年逆袭韩国。中国第一大显示器企业京东方(BOE)正加速追赶,以移动设备为主的中小型OLED产能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超越三星显示器,实现产能逆袭。 据市场调研机构DSCC于10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从2023年至2028年,全球显示器产能预计将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其中,液晶显示器(LCD)年均增长1%,OLED年均增长4.8%。中国在全球显示器产能中的比重将持续上升,预计从2023年的68%增至2028年的74%。反之,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产则将呈下降趋势。 从OLED产能来看,截至2028年,中国企业产能年均增长率预计将达到8%,远超韩国的2%。届时,中国OLED产能有望全面超越韩国。报告指出,目前三星凭借柔性OLED的A2产线领先于京东方,但截至2028年,京东方将通过B16 IT产品用第8.6代OLED生产线超越三星显示器,成为OLED产能的领头羊。同期,中国大陆第一家OLED产品供应商维信诺(Visionox)也将跃居全球柔性OLED产能第三位,市场占有率达14%。 在LCD产能方面,中国的主导地位将更加巩固。预计截至2028年,中国LCD产能将占全球的76%。目前,LCD市场已转向由中国企业主导,因此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激化。目前,京东方在LCD产能上遥遥领先,华星光电(CSOT)紧随其后。预计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差距将分别从2023年的26%和17%缩小至2028年的25%和18%。DSCC分析称,LG显示器已选择TCL旗下显示器公司华星光电作为出售广州液晶显示器生产工厂的首选谈判方,若此次收购成功,华星光电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激增。DSCC预测:“若华星光电成功收购LG显示器广州工厂,华星光电的LCD市场占有率有望在2025年激增至23%。”
2024-09-11 00:20:09 -
三星SDI向中国恒美光电出售偏光薄膜业务
三星SDI出售偏光薄膜业务 【图片提供 三星SDI】 10日,三星SDI发布消息称,为提高电子材料业务竞争力,决定将偏光薄膜业务以1.12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9.3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中国无锡恒美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出售对象包括位于韩国清州和水原的制造销售业务,以及中国无锡法人的全部股份。双方于当天签订交易协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完成交易。 收购三星SDI偏光薄膜业务的无锡恒美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是旗下拥有显示器、智能汽车、半导体等领域40多家相关企业的诺延资本与下属的偏光薄膜制造、销售公司HMO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资公司。 三星SDI就这笔交易表示,今后集团的电子材料业务将集中于半导体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电池材料等,通过持续投资提高竞争力,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与电池业务的协同效应。 偏光薄膜紧贴在LCD面板两侧,通过透射或阻断背光模组中发出的光线,调整像素亮度并再现颜色,是LCD TV、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种显示产品必不可少的核心元件。 以三星SDI为代表的韩国偏光薄膜生产企业近年来在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下风,收益性持续恶化,已有多家企业整合或退出这一市场。 LG化学已将LCD偏光薄膜业务及相关资产以1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杉杉股份,SKC于2022年抛售该业务。可隆化工也计划同私募基金Hahn & Company成立合资企业运营持续亏损的偏光薄膜业务。 无锡恒美光电是中国主要面板生产商之一,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昆山、福州、合肥以及丹阳四大生产基地,规划偏光薄膜年产能达2.2亿平方米,收购三星SDI偏光薄膜业务后,将完成产能目标并掌握OLED用偏光薄膜等新技术开发能力。 三星SDI于2007年斥资654亿韩元收购偏光薄膜生产商ACE DIGITECH后进入这一市场,2013年全球首次成功开发用光学性能优秀的PET胶片替代偏光片材料TAC胶片的技术,并适用于电视机。
2024-09-10 19:15:37 -
全球电视市场洗牌 三星LG加码高端产品应对中企挑战
受全球电视市场需求疲软及中国企业迅速崛起的双重影响,三星电子和LG电子正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近年来,中国企业凭借以液晶显示屏(LCD)为主的低价产品攻势,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如今,这些企业在被视为高端市场的Mini LED电视领域也在迅速扩展。面对市场挑战,三星电子和LG电子计划通过聚焦高利润的大型高端产品,并通过智能电视平台的广告收入等多元化盈利模式应对。 据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28日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电视出货量为9071.7万台,同比增长仅为0.8%。尽管欧洲市场因202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和巴黎奥运会的需求推动,上半年有所增长,但下半年出货量增速预计放缓,全年电视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9509亿台,同比下降0.2%。 在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通过“薄利多销”策略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市场研究公司奥姆迪亚(Omdia)的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按出货量计算,市场份额排名依次为三星电子(18.3%)、TCL(13.3%)、海信(11.7%)和LG电子(11.4%)。与2020年第一季度相比,三星电子和LG电子的市场份额分别减少了2.4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而TCL和海信则分别增加了2.4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还在不断增加Mini LED电视的产量。Mini LED作为LCD技术的一种,通过微型LED作为面板背光源,与传统LCD相比,在亮度、对比度等方面表现更为出色。三星电子的Neo QLED电视和LG电子的QNED电视都属于Mini LED电视领域的产品。 集邦咨询指出,TCL、海信和小米三家中国品牌的Mini LED电视合计市场份额今年将首次超过50%,并有望超越三星电子。虽然三星目前以2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但较去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集邦咨询警告称,明年三星电子的市场份额可能被TCL超越。 此外,集邦咨询还对LG电子在OLED电视市场的表现发出警示,指出“如果未能优化成本并吸引更多主要品牌,LG电子在OLED市场的出货量可能会停滞在600万至650万台之间”。目前,LG电子在OLED市场的份额为53.3%。 为应对挑战,三星电子和LG电子正在加强对大型高端产品的投入,以最大化盈利。 业内人士表示,以高端产品为核心的战略不仅有助于提升盈利能力,还能展示企业的技术实力。消费者往往对拥有先进技术的高端品牌产生信任,从而对其大众产品也抱有好感。他补充道,那些依靠“薄利多销”策略的品牌若试图以技术实力取胜,通常难以获得同样的信任。 此外,智能电视平台广告收入等也成为核心盈利模式之一。相比受原材料、运输成本等因素影响较大的硬件销售,广告收入更加稳定且利润率更高。 与大多数使用安卓操作系统的电视厂商不同,三星电子和LG电子分别开发了自主操作系统Tizen和webOS。LG电子今年的目标是通过webOS业务实现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3.3亿元)的收入。三星电子则计划将Tizen供应给其他电视制造商,以扩大生态系统并增加广告收入。 【图片来源 LG电子】
2024-08-29 23:37:50 -
中国"双雄"瞄准LCD全球垄断地位 加速布局OLED市场
全球液晶显示器(LCD)市场正在逐渐转向中国企业垄断局面。LG显示正在计划向中国第二大面板公司华星光电(CSOT)出售中国广州工厂,对此分析认为,中国可能会利用LCD市场竞争力进一步追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对韩国企业构成威胁。 市场调研机构Omdia 20日发布“华星光电收购LG显示中国LCD工厂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华星光电在全球LCD面板产能中占有率为17.8%。Omdia预测,如果华星光电在年内完成对LG显示广州LCD工厂的收购,市场份额或大幅增长。今年华星光电市场份额预计较去年增加约2个百分点,达到19.7%,并有望在2028年增至25%。相比之下,LG显示的LCD产能占有率预计从去年的6.2%降至2027年的1.8%。 华星光电最近成为LG显示广州LCD工厂出售的优先谈判对象,华星光电收购意向积极主要是为了巩固在LCD行业中的地位。LG显示广州LCD工厂每月最多可生产21万片8.5代LCD电视面板,如果华星光电收购成功,该工厂将成为其四家8.5代LCD工厂中规模最大的生产设施。这可以弥补华星光电在32、55、65英寸LCD生产能力上的不足,推动其在上述产品领域登上全球第一的位置。 如果华星光电成功收购LG显示工厂,中国在显示器领域的实力则会进一步增强。收购完成后,华星光电与全球LCD第一的京东方(BOE)将共同主导这一市场。假设收购顺利进行,截至2027年两家公司将合计占有52%的市场份额,这一比例几乎与2011年三星显示和LG显示在LCD市场所占的55%相当。 LCD面板领域是显示器行业中最大的市场,预计今年全球LCD面板市场收入达到793亿美元。OLED面板在技术上优于LCD,但因相对较短的耐久性和较高的价格,家电行业对LCD面板的需求预计在短期内仍将持续。 此外,在韩国占据优势的OLED市场上,中国的追赶也已经开始。Omdia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在全球OLED出货量中的占有率为49.7%,首次超过韩国(49%)成为第一。去年第一季度韩国和中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2.3%和36.6%,短短一年内发生逆转。从OLED销售收入来看,韩国企业凭借高端OLED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业界普遍认为,不能低估中国通过低价策略在过去十年内主导LCD市场的强劲势头。 LG显示广州LCD工厂【图片来源 LG显示】
2024-08-21 23: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