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自动’新闻 29个
-
Naver全面推进AI战略 打造个性化购物与智能搜索体验
11日,Naver在首尔三成洞COEX举办年度会议“DAN 24”,发布了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AI)的新服务,标志着其自主研发的AI大型语言模型(LLM)“HyperCLOVA X”正式应用于面向普通用户的服务中,并宣告“On-Service AI”战略的正式实施。 Naver首席执行官崔秀妍表示:“Naver的所有生成式AI产品和服务已完成内部测试、非公开测试(CBT)和商业化阶段。我们已深入掌握这项技术,Naver将成为韩国最了解AI、并最擅长应用AI的公司。” 在Naver推出的AI服务中,购物领域尤为引人注目。Naver计划于明年上半年推出一款名为“Naver Plus Store”的新应用,通过AI技术提供高度个性化的购物体验。Naver购物部门总经理李允淑表示:“我们的目标是突破传统购物模式,打造由AI自动为用户推荐所需商品的购物体验。”此外,Naver还计划在明年全面升级物流配送服务。除了提供物流公司推荐外,Naver还将与物流公司直接签约,扩展“即时配送”(下单后1小时内送达)和“凌晨配送”等服务。 Naver还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对搜索引擎进行改版。用户输入关键词后,AI将自动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帮助用户更快速地找到所需内容。Naver发现与探索产品部门总经理崔在浩(音)表示:“这一功能通过对现有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添加最相关的内容,因此AI幻觉现象(将虚假信息当作真实答案)将显著减少,准确性也将更高。” 尽管Naver是韩国首家自主开发并公开提供生成式AI服务的公司,但与海外科技巨头相比,其技术和盈利能力仍显不足。OpenAI、谷歌和Meta等公司凭借巨额投资在AI模型的性能上占据优势。尤其是OpenAI本月初推出的AI搜索服务“ChatGPT Search”,已经支持韩国新闻搜索,成为Naver在国内市场的强劲竞争对手。 面对激烈竞争,Naver认为难以与海外科技巨头正面抗衡,因此选择将AI服务专门化,应用于不同业务领域。Naver Cloud超大规模AI技术总监成乐镐(音)表示:“将AI技术内化于现有的优势业务中,能够实现更高的成本效率。LLM技术已趋于稳定,即使对于科技巨头来说,性能提升也变得愈加困难。最终,核心问题在于如何通过这些技术实现盈利。” 11日,Naver首席执行官崔秀妍在年度会议“DAN 24”上发表演讲。【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12 23:48:26 -
一中国籍男性涉嫌用无人机拍摄国情院被立案调查
据首尔瑞草警察署日前消息,本月9日以涉嫌违反《航空安全法》为由逮捕一名40多岁的中国籍男性,这名男性任职于一家从事国际物流的企业,当天通过仁川国际机场入境韩国后,立即驾驶租来的汽车移动至首尔瑞草区内谷洞献仁陵。 该男性在内谷洞周边用无人机拍摄献仁陵以及附近的国家情报院(国情院)大楼。据警方消息,经调查目前尚未发现这名男性存在间谍行为等疑点,但为进一步进行确认,正在调查其入境后移动路线及犯罪经过等。 9日下午2点10分起,这名男性使用无人机在国情院停车场进行了约半个小时的拍摄,被国情院员工发现后立即进行制止。国情院探测系统自动监测出无人机,并将设施男性移交给警方。韩国国情院是韩国的情报及国家安全机关,主要负责搜集国内外的战略情报,保护管理对国家安危有重大影响的主要资料,协同国家安全和海外反间谍行动。 最新消息称,瑞草警察署已于10日深夜释放了这名男性,警方称将在不逮捕状态下继续对其进行调查。据警方透露,这名男性在调查中陈述,因对世界文化遗产十分感兴趣,因此想拍摄献仁陵,并计划在韩国其他寺院进行拍摄。该男性计划近期回国,但警方对其下达禁止出境令,禁止出境令是适用于外国人的出境限制措施。 国家情报院大楼 【图片来源 网络】
2024-11-11 17:38:03 -
三星显示器加大投资规模独揽1万亿韩元 实现决定性成长飞跃
三星显示器公司大楼【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三星显示器今年在设施建设领域投资5.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88.2亿元),较去年投资规模显著大增。今年第三季度,三星电子总投资额为12.4万亿韩元,显示器板块独揽1万亿韩元投资。 据6日业界消息,三星显示器正积极采取前瞻策略,旨在通过提前布局,强化对中小型显示器新工厂的投资力度,以期优化生产线配置,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进一步增强其市场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尽管明年中小型显示器市场可能因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而面临挑战,三星显示器仍寄望于通过扩大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产能来提升盈利。 三星电子表示,公司将依托OLED技术的革新优势,包括针对AI应用优化的低能耗与高画质特性,持续引领折叠式与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潮流。目前,第8.6代IT OLED项目正稳步推进,目标锁定2026年实现量产,核心设备已悉数到位,为项目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IT市场对高品质、高性能显示器需求的激增,OLED的市场份额正逐步攀升。三星电子强调,凭借在OLED领域的技术积累及较竞争对手的先发优势投资,公司将加速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确保产能利用率,进而驱动销售增长。 三星显示器社长崔周善(音)表示:“面对AI技术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急剧环境变化,折叠式、IT、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正以超乎预期的速度发展。若能顺利跨越这一关键时期,未来十年,我们将迎来决定性的成长飞跃。" 据悉,今年第三季度,三星显示器销售额达8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51万亿韩元。尽管与上一季度相比有所增长,但较去年同期则呈现下滑趋势。业绩的改善部分得益于苹果等主要客户推出新型智能手机产品,而大型显示器部门虽因电视需求稳定而销量提升,但营业利润却有所缩减。
2024-11-06 19:28:48 -
全球6G竞赛加速 中美韩力争主导地位
即将到来的6G时代将带来通信服务的根本性变革。除了数据传输速度的大幅提升,6G还将突破5G未能克服的空间限制,通信行业预期2030年前后6G商用化后将开启“无处不在的通信”新时代。 ▲全球6G竞赛全面展开 据韩国三大通信公司(SK电讯、KT、LG U+)及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4日透露,包括韩国、美国和中国在内的通信强国正积极推动6G标准化进程。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计划在2028年完成5G Advanced标准制定,并在2030年左右批准6G的首个全球标准。各国围绕3GPP的时间表展开激烈竞争,试图推动本国技术成为全球6G标准。 美国自2021年通过《未来网络法案》(FUTURE Networks Act)以来,已正式启动6G标准化工作,并成立“Next G联盟”,成员包括AT&T、Verizon、T-Mobile等美国三大通信公司以及英特尔、高通、微软、思科等科技企业。美国还加强与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盟友的合作,意在抗衡中国在通信行业中的崛起。今年2月在全球通信展会——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该联盟发布了“6G联合声明”,提出了6G技术的开发原则和方向。 中国在5G领域已跻身全球领先国家。市场研究机构奥姆迪亚(Omdia)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通信设备市场份额中,华为占据首位,达到31.3%。尽管美国对华为实施严格的半导体供应限制,并禁止其产品在美国销售,华为依然表现出色。中国政府在今年7月的报告中还指出,中国的5G标准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42%。 华为将5G向6G过渡的阶段称为“5.5G”,并计划在今年率先实现该技术的商用化,数据传输速度高达每秒10Gb,比5G快10倍。此举旨在进一步掌握6G核心技术。 ▲韩国三大通信公司加紧布局 虽然6G主导权之争聚焦于美中之间,但韩国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也在迅速行动。韩国三大通信公司和政府明确表示,继2019年4月全球首个5G商用化后,力争2030年成为全球首个6G商用化国家。2019年4月3日晚11点,韩国三大通信公司成功开通全球首个5G手机服务,比美国Verizon早了2小时。 韩国三大通信公司将6G的特点概括为“超低延迟、超广覆盖、超强连接”。与5G相比,6G的响应速度提升了10倍,单位面积内的连接设备数量也增加了10倍。6G将突破5G在陆地上的通信局限,实现陆海空全覆盖。三大通信公司正与政府密切合作,积极参与3GPP的标准化工作,力争在6G标准化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通信行业预计,虽然5G未能显著改变日常生活,但6G将带来真正的变革。SK电讯在上月发布的《6G白皮书》中指出,5G虽然在技术性能上有所提升,但仍未能脱离3G和4G设定的目标。而6G的出现将有望推动人工智能(AI)、自动驾驶和空中城市交通(UAM)等对大规模计算需求的应用真正落地。 三大通信公司在6G应用领域的关注点略有不同。SK电讯聚焦于通信作为AI基础设施的作用;KT和LG U+则更加关注非地面网络,特别是通过卫星实现的太空通信。KT专注于卫星通信,而LG U+则提出“环境物联网”(Ambient IoT)的概念,与物联网(IoE)理念类似。 政府方面,韩国也在加紧布局频谱和卫星网络,以期在6G时代抢占先机。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在上月发布的《第四次电波振兴基本计划》中提出,未来将推动低轨道卫星通信的研发与技术标准化国际合作,重新分配3G、LTE和5G频谱,并扩展宽带频谱资源。 【图片来源 华为官网】
2024-11-05 19:41:57 -
美国加强对华制裁力度 未来政策不确定性加大
2023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智能网联汽车展会【图片来源 韩联社】 美国政府于本月29日宣布,将对涉及半导体、量子计算、人工智能(AI)等尖端科技领域实施对华投资限制新规,于明年1月2日正式生效。此举不仅标志着美国对华制裁力度进一步加大,更预示着未来美国对华各领域的政策不确定性将显著增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一举措无疑给全球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带来新的挑战与影响。 当天,美国汽车创新联盟(AAI)针对美国政府禁止美国境内智能网联汽车(VCS)和自动驾驶汽车(ADS)使用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关键硬件和软件的制裁措施,建议分阶段采取限制措施。AAI是由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组成的行业联盟,旨在代表其成员与政府和议会进行沟通和协商,该联盟成员包括现代汽车、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大众汽车和丰田汽车等主要汽车制造商。 根据此前美国政府发布的声明,针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和硬件的禁令将分别在2027车型年和2030车型年开始生效,对于没有明确车型年的汽车,禁令将从2029年1月1日起生效。对此,AAI提出延缓1年执行。AAI强调,汽车系统软硬件的研发是一个高度复杂且耗时的过程,涉及广泛的技术集成、严格测试及长期的市场验证。中国作为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电动汽车、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全球汽车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短期内完全替换来自中国的关键软硬件,不仅技术难度巨大,还可能对全球汽车产业的供应链稳定性和创新步伐造成不利影响。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于今年5月在美国参议院年度支出委员会上指出,现在的汽车拥有摄像头和GPS追踪等与互联网相连接的各种技术,对国家安全和美国公民的隐私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免受潜在的监视、远程访问和控制,以安全角度考虑进行制裁措施。 对此,AAI首席执行官约翰·博泽拉在声明中表示:“短期内调整网联汽车供应链难度较大,若影响到现有供应链,有可能导致意外车辆安全问题或生产成本增加等风险。我们呼吁美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采取此类制裁措施时,充分考虑其对行业生态、消费者利益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潜在影响。” 据悉,墨西哥政府也向美国商务部提交意见称,对美国政府提议禁止美国道路上的联网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使用中国开发的软硬件表示担忧。该提案可能会对墨西哥的汽车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从经济角度看,这将增加潜在的贸易壁垒,存在导致供应链中断、生产成本增加及导致就业率下降等潜在风险。墨西哥经济部透露,去年和今年以比亚迪(BYD)为首,广州汽车集团(GAC)、长城(GWM)、吉利(Geely)、江淮汽车集团(JAC)、奇瑞(Chery)、MG名爵等中国汽车企业发表进军墨西哥及扩大基础设施计划。 随着美国释放出对中国网联汽车施加限制的信号,韩国整车业界也表示担忧。韩国政府和业界4月底已向美国政府提交意见表示,理解美方为应对安全威胁而采取的措施,但由于网联汽车供应链调查范围较广,存在诸多潜在不确定性,管制措施实行时间等都将对韩国汽车生产业界造成巨大压力。
2024-10-29 20:19:17 -
韩国电商价格战升级 本土平台全力迎接双十一
下个月,韩国即将迎来一年中最大的购物季,国内外主要在线购物平台将掀起激烈的“价格战”。Gmarket和11街等本土企业正全力提升价格竞争力,而中国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则预告将针对“双十一”推出大规模促销活动。 据韩国电商业界20日消息,新世界集团旗下电商平台Gmarket对11月1日至10日举行的年度大促活动“Big Smile Day”进行了重大改革,目标是实现“线上最低价”。此次活动不再采用以往的卖家申请模式,而是主动邀请价格竞争力强的卖家参与,确保只有符合特定价格标准的商品才能入选。为此,Gmarket开发了价格验证算法筛选商品,并宣布独自承担折扣优惠券费用,以减轻卖家的成本负担。 此外,Gmarket还将推出人工智能(AI)个性化技术,自动应用顾客拥有的最高折扣优惠券,确保显示最低购买价格。这些措施旨在消除价格虚高现象,让顾客真正享受最低价购物体验。Gmarket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7年‘Big Smile Day’活动开始以来,这是首次如此大规模地调整运营方式。我们致力于同时提高价格竞争力和增强顾客信任。” 11街也在为下个月的年度最大活动“Grand 11.11”做准备,同样聚焦价格竞争,推出多种高性价比商品,并增加多款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2元)以下的超低价商品。针对数码和大型家电品类,11街提前与制造商协商,以折扣价格确保了充足货量,并加强对展示商品的价格管理。 此外,11街还推出了“Money Back”促销活动,奖励为其他顾客购买做出贡献的推荐人,并引入了新会员服务“Family Plus”,进一步提升购物福利。11街相关人士表示:“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力求今年的Grand 11.11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吸引力。” 面对本土企业的价格攻势,全球速卖通也采取了“以火攻火”的策略。该公司计划在“双十一”期间推出自进入韩国市场以来规模最大的促销活动,并预告将提供比去年更为优惠的折扣。去年“双十一”期间,全球速卖通的“幸运盒子”活动在不到3小时内售罄,成为热门话题。 业界相关人士指出:“随着Coupang和Naver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断巩固,韩国国内电商市场第三名的位置竞争日趋激烈。11月的大促销活动或许会成为这场竞争的开端。” Gmarket年度大促活动“Big Smile Day”宣传图【图片来源 Gmarket】
2024-10-20 22:51:16 -
全球奢侈品业拥抱AI革命 四成品牌将其列为核心业务
全球奢侈品行业正加速拥抱人工智能(AI),以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这个传统上较为保守的行业正通过AI技术来预测销量、优化供应链,并在产品设计等领域中应用新技术,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根据AI行业17日消息,全球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在最新发布的《奢侈品与技术:AI的静默革命》报告中揭示了奢侈品行业在AI应用上的现状。该报告基于与法国精品行业联合会(Comité Colbert)的合作调查,涵盖了包括香奈儿、爱马仕、路易威登在内的90多个全球顶级奢侈品牌。 调查结果显示,38%的会员品牌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AI列为十大重点业务之一,其中3%将AI视为三大核心业务之一。这意味着约四成的奢侈品牌已将AI视为未来发展的关键任务。此外,44%的品牌已将AI作为主要业务推进,而16%的品牌则认为AI暂不是其重点发展方向。 报告中特别指出,在年销售额超过4.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9.2亿元)的大型奢侈品牌中,AI的重要性更加显著。78%的大型品牌已将AI视为重点业务,且平均每个品牌正在进行超过五个AI相关项目。 在具体应用方面,“销量预测工具”最受欢迎,60%的品牌正在引入或测试这项技术。其次是用于提升员工能力的“基于AI的内部知识管理”,有53%的品牌在使用。其他热门应用还包括“营销内容自动生成”和“库存分配”(各占50%),以及“销售人员与客户间的个性化沟通”(46%)。 报告指出,奢侈品行业的AI应用存在“技术倾斜”现象。目前广泛应用的销量预测和库存分配工具主要基于2010年的大数据技术,经过市场验证后已被广泛采用。而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在该行业的应用仍然有限,主要用于少数营销内容制作,这与奢侈品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密切相关。 尽管如此,报告预测AI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的应用将逐步增加,例如利用AI进行原型可视化。贝恩公司表示,就像十多年前电商推动了奢侈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样,AI技术有望为该行业带来新一轮的根本性变革。 奢侈品行业与AI技术融合【图片来源 ChatGPT】
2024-10-17 23:50:01 -
全球汽车巨头加速结盟 应对中国未来汽车技术崛起
随着未来汽车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大车企间的联盟正在迅速推进。业内分析指出,促成企业联盟背后的一大共识是必须应对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崛起。 据汽车行业14日消息,现代汽车与美国自动驾驶公司Waymo本月4日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现代汽车和Waymo计划把Waymo第六代全自动驾驶技术Waymo Driver应用于现代汽车艾尼氪(IONIQ)5,并投入该车至Waymo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Waymo One中。这一合作成为专注增强软件定义汽车(SDV)能力的整车厂商与美国科技巨头合作的标志,因此备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Waymo此前计划把第六代自动驾驶系统安装在中国吉利旗下的极氪(ZEEKR)电动汽车上,后来改为现代汽车艾尼氪5。外界高度关注这一动向,认为此次合作或成为对抗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迅猛发展的一个代表性案例。 中国一直依托本国的电动汽车和信息技术(IT)企业,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今年中国批准包括比亚迪(BYD)在内的9家中国企业进行L3和L4级别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在率先成为自动驾驶试点城市的武汉市,L4级别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开始在街道上行驶。 此外,现代汽车与Waymo的合作还因与美国政府的网联汽车相关政策契合而备受瞩目。美国政府禁止在自动驾驶和通信功能中使用中国制造的软件与零部件,类似原因推动全球各大整车厂商之间的合作逐渐增加。 上月现代汽车与美国通用汽车(GM)签署涵盖广泛合作的谅解备忘录(MOU),双方在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共同开发与生产,以及包括氢能在内的环保能源领域达成合作。作为全球销量排名第三和第六的整车厂商,两者的合作在业内极为罕见,但在电动化转型时代,整车厂商需要同时投资内燃机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因此这一合作也是为了生存的战略联盟。 与此类似,日本丰田汽车与德国宝马也在9月宣布在包括燃料电池汽车(FCV)在内的未来出行领域展开合作,丰田负责供应氢气罐等核心部件,宝马则计划在数年内推出量产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未来出行工具之一,能够利用大气中的氢气和氧气生产电力,预计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贡献不亚于电动汽车。 分析认为,整车厂商的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全球汽车市场面临的危机正在加剧,如果不提前应对,企业可能会在瞬间遭到淘汰,这种联盟在推动技术进步与加速电动化转型进程上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艾尼氪(IONIQ)5【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
2024-10-15 00:46:50 -
郑义宣执掌四年 现代汽车集团全球汽车制造业跻身前三
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将于14日迎来他执掌集团的第四个年头。自上任以来,他带领现代汽车集团稳居全球汽车制造商前三甲,尽管面对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需求停滞”,集团在新能源车型销售上仍取得显著成绩。 今年上半年,现代汽车和起亚的合并营业利润率达到10.7%,在全球五大整车制造商中名列前茅。合并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分别达139.459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295亿元)和14.0959万亿韩元,创下半年度新高。今年一季度,集团合并营业利润甚至超越了德国大众集团。 捷尼赛思与起亚在提升集团盈利能力方面功不可没。郑义宣主导了捷尼赛思品牌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任集团会长之前,他曾出任起亚首席执行官,期间他精简产品线,淘汰不受市场青睐的车型,重新聚焦休闲车(RV)市场需求。 今年上半年,现代汽车整体销量中,RV和捷尼赛思车型占比超过60%;起亚在美国市场的RV销售占比更是达到78%。 此外,现代汽车集团今年获得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普(S&P)、穆迪(Moody's)和惠誉(Fitch)一致授予的A级评级。全球范围内,仅有奔驰、丰田和本田也曾达成这一“信用评级三冠王”成就。 尽管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长放缓,现代汽车集团在美国表现依然强劲。今年上半年,集团在美国电动车销量达到6.1883万辆,同比增长60.9%,在市场份额上仅次于特斯拉,位居第二。 在混合动力车领域,今年上半年集团全球销量约49万辆,同比增长15.6%,创下半年度历史新高。集团计划到2028年,现代汽车和起亚的混合动力车年销售目标分别为133万辆和80万辆,并将扩展至14款和9款主要车型。 电动车产品线也在稳步扩展。到2030年,现代汽车计划推出21款电动车车型,起亚则计划到2027年推出15款。 在氢燃料电动车领域,现代汽车集团今年上半年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集团计划在2024年推出Nexo的后续车型。郑义宣还将目光投向氢能、机器人技术、自动驾驶、软件定义汽车(SDV)、目的导向移动出行(PBV)和未来空中交通(AAM)等新兴领域,积极推动集团向未来移动出行领域进军。 当地时间9月19日,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左二)考察捷克工厂【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集团】
2024-10-13 23:49:57 -
中美领跑全球汽车软件竞赛 日韩车企面临挑战
据《金融时报》和《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23日(当地时间)报道,美国IT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近日发布的《2024年汽车企业数字化能力排名》显示,韩国和日本汽车企业在软件能力方面落后于中美企业。现代汽车和起亚在22家企业中排名第15,尽管其得分从28.9上升至34.3,但由于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排名与去年持平。全球销量第一的丰田排名从去年的第17位下降至第20位,得分也从28.7降至26.8。日本汽车企业中,排名最高的是本田,位居第16位。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紧随排名第一的特斯拉,表现亮眼。蔚来排名第2,小鹏紧随其后排名第3。此外,吉利和比亚迪等四家中国企业也跻身前十,导致奔驰(第11位)和全球销量第二的大众(第13位)未能进入前十。 尽管特斯拉在数字技术领域依旧保持领先,但其得分从去年的80.1分下降到76.9分。高德纳分析指出,大型企业未能有效将资源转化为软件能力,管理层对这一过程的投入不足也是其中一个关键原因。 在电动车市场,日本汽车企业正努力追赶。自2020年日本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约18%的峰值后,逐步下滑。为应对此趋势,本田、日产和三菱减少了在中国的生产。韩国汽车研究院产业分析室室长李昊(音)表示:“中国市场正在迅速向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转型,而日本汽车企业未能跟上这一变化。” 为应对这一挑战,日本企业选择了“电动车联盟”作为应对策略。今年3月,本田与日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提升电动车及软件能力。上个月,日产持有34%股份的三菱也加入联盟,三方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MOU),计划共同研发下一代软件定义车辆(SDV),统一电池规格,并共享电动车电机及充电服务等资源。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日本企业在SDV合作方面取得成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要追赶已经主导全球汽车软件市场的中美企业仍然面临挑战。由于日本车企长期以传统燃油车为主,年产量达800万辆,他们在软件人才的争夺战中处于劣势。李昊指出:“在当前情况下,日本车企很难吸引到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 除了技术和人才,汽车企业的组织文化创新也是重要课题。吉利集团旗下沃尔沃汽车的首席工程与技术官安德斯·贝尔斯(Anders Bells)本月初在新车发布会上表示:“提升软件能力不仅是技术转型,更是心态转变的艰难过程。” 现代汽车集团同样面临类似挑战,他们需要通过强化软件能力,转型为智能移动解决方案公司。为此,现代汽车上月在“CEO投资者日”上发布了自动驾驶平台、信息娱乐中心显示屏开发、以及自动驾驶车辆感知-判断-控制功能建设等计划,并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展示以自动驾驶为核心功能的SDV样车。起亚则计划于2026年在日本推出下一代电动汽车“目的导向型移动工具”(PBV)。现代汽车先进汽车平台(AVP)负责人宋昌贤(音)表示:“现代汽车集团正在顺利推进自主操作系统(OS)的开发,以支持SDV的运行。” 9月10日,华为鸿蒙智行全系升级HUAWEI ADS3.0。【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09-25 19:55:01
-
Naver全面推进AI战略 打造个性化购物与智能搜索体验
11日,Naver在首尔三成洞COEX举办年度会议“DAN 24”,发布了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AI)的新服务,标志着其自主研发的AI大型语言模型(LLM)“HyperCLOVA X”正式应用于面向普通用户的服务中,并宣告“On-Service AI”战略的正式实施。 Naver首席执行官崔秀妍表示:“Naver的所有生成式AI产品和服务已完成内部测试、非公开测试(CBT)和商业化阶段。我们已深入掌握这项技术,Naver将成为韩国最了解AI、并最擅长应用AI的公司。” 在Naver推出的AI服务中,购物领域尤为引人注目。Naver计划于明年上半年推出一款名为“Naver Plus Store”的新应用,通过AI技术提供高度个性化的购物体验。Naver购物部门总经理李允淑表示:“我们的目标是突破传统购物模式,打造由AI自动为用户推荐所需商品的购物体验。”此外,Naver还计划在明年全面升级物流配送服务。除了提供物流公司推荐外,Naver还将与物流公司直接签约,扩展“即时配送”(下单后1小时内送达)和“凌晨配送”等服务。 Naver还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对搜索引擎进行改版。用户输入关键词后,AI将自动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帮助用户更快速地找到所需内容。Naver发现与探索产品部门总经理崔在浩(音)表示:“这一功能通过对现有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添加最相关的内容,因此AI幻觉现象(将虚假信息当作真实答案)将显著减少,准确性也将更高。” 尽管Naver是韩国首家自主开发并公开提供生成式AI服务的公司,但与海外科技巨头相比,其技术和盈利能力仍显不足。OpenAI、谷歌和Meta等公司凭借巨额投资在AI模型的性能上占据优势。尤其是OpenAI本月初推出的AI搜索服务“ChatGPT Search”,已经支持韩国新闻搜索,成为Naver在国内市场的强劲竞争对手。 面对激烈竞争,Naver认为难以与海外科技巨头正面抗衡,因此选择将AI服务专门化,应用于不同业务领域。Naver Cloud超大规模AI技术总监成乐镐(音)表示:“将AI技术内化于现有的优势业务中,能够实现更高的成本效率。LLM技术已趋于稳定,即使对于科技巨头来说,性能提升也变得愈加困难。最终,核心问题在于如何通过这些技术实现盈利。” 11日,Naver首席执行官崔秀妍在年度会议“DAN 24”上发表演讲。【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12 23:48:26 -
一中国籍男性涉嫌用无人机拍摄国情院被立案调查
据首尔瑞草警察署日前消息,本月9日以涉嫌违反《航空安全法》为由逮捕一名40多岁的中国籍男性,这名男性任职于一家从事国际物流的企业,当天通过仁川国际机场入境韩国后,立即驾驶租来的汽车移动至首尔瑞草区内谷洞献仁陵。 该男性在内谷洞周边用无人机拍摄献仁陵以及附近的国家情报院(国情院)大楼。据警方消息,经调查目前尚未发现这名男性存在间谍行为等疑点,但为进一步进行确认,正在调查其入境后移动路线及犯罪经过等。 9日下午2点10分起,这名男性使用无人机在国情院停车场进行了约半个小时的拍摄,被国情院员工发现后立即进行制止。国情院探测系统自动监测出无人机,并将设施男性移交给警方。韩国国情院是韩国的情报及国家安全机关,主要负责搜集国内外的战略情报,保护管理对国家安危有重大影响的主要资料,协同国家安全和海外反间谍行动。 最新消息称,瑞草警察署已于10日深夜释放了这名男性,警方称将在不逮捕状态下继续对其进行调查。据警方透露,这名男性在调查中陈述,因对世界文化遗产十分感兴趣,因此想拍摄献仁陵,并计划在韩国其他寺院进行拍摄。该男性计划近期回国,但警方对其下达禁止出境令,禁止出境令是适用于外国人的出境限制措施。 国家情报院大楼 【图片来源 网络】
2024-11-11 17:38:03 -
三星显示器加大投资规模独揽1万亿韩元 实现决定性成长飞跃
三星显示器公司大楼【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三星显示器今年在设施建设领域投资5.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88.2亿元),较去年投资规模显著大增。今年第三季度,三星电子总投资额为12.4万亿韩元,显示器板块独揽1万亿韩元投资。 据6日业界消息,三星显示器正积极采取前瞻策略,旨在通过提前布局,强化对中小型显示器新工厂的投资力度,以期优化生产线配置,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进一步增强其市场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尽管明年中小型显示器市场可能因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而面临挑战,三星显示器仍寄望于通过扩大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产能来提升盈利。 三星电子表示,公司将依托OLED技术的革新优势,包括针对AI应用优化的低能耗与高画质特性,持续引领折叠式与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潮流。目前,第8.6代IT OLED项目正稳步推进,目标锁定2026年实现量产,核心设备已悉数到位,为项目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IT市场对高品质、高性能显示器需求的激增,OLED的市场份额正逐步攀升。三星电子强调,凭借在OLED领域的技术积累及较竞争对手的先发优势投资,公司将加速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确保产能利用率,进而驱动销售增长。 三星显示器社长崔周善(音)表示:“面对AI技术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急剧环境变化,折叠式、IT、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正以超乎预期的速度发展。若能顺利跨越这一关键时期,未来十年,我们将迎来决定性的成长飞跃。" 据悉,今年第三季度,三星显示器销售额达8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51万亿韩元。尽管与上一季度相比有所增长,但较去年同期则呈现下滑趋势。业绩的改善部分得益于苹果等主要客户推出新型智能手机产品,而大型显示器部门虽因电视需求稳定而销量提升,但营业利润却有所缩减。
2024-11-06 19:28:48 -
全球6G竞赛加速 中美韩力争主导地位
即将到来的6G时代将带来通信服务的根本性变革。除了数据传输速度的大幅提升,6G还将突破5G未能克服的空间限制,通信行业预期2030年前后6G商用化后将开启“无处不在的通信”新时代。 ▲全球6G竞赛全面展开 据韩国三大通信公司(SK电讯、KT、LG U+)及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4日透露,包括韩国、美国和中国在内的通信强国正积极推动6G标准化进程。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计划在2028年完成5G Advanced标准制定,并在2030年左右批准6G的首个全球标准。各国围绕3GPP的时间表展开激烈竞争,试图推动本国技术成为全球6G标准。 美国自2021年通过《未来网络法案》(FUTURE Networks Act)以来,已正式启动6G标准化工作,并成立“Next G联盟”,成员包括AT&T、Verizon、T-Mobile等美国三大通信公司以及英特尔、高通、微软、思科等科技企业。美国还加强与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盟友的合作,意在抗衡中国在通信行业中的崛起。今年2月在全球通信展会——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该联盟发布了“6G联合声明”,提出了6G技术的开发原则和方向。 中国在5G领域已跻身全球领先国家。市场研究机构奥姆迪亚(Omdia)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通信设备市场份额中,华为占据首位,达到31.3%。尽管美国对华为实施严格的半导体供应限制,并禁止其产品在美国销售,华为依然表现出色。中国政府在今年7月的报告中还指出,中国的5G标准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42%。 华为将5G向6G过渡的阶段称为“5.5G”,并计划在今年率先实现该技术的商用化,数据传输速度高达每秒10Gb,比5G快10倍。此举旨在进一步掌握6G核心技术。 ▲韩国三大通信公司加紧布局 虽然6G主导权之争聚焦于美中之间,但韩国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也在迅速行动。韩国三大通信公司和政府明确表示,继2019年4月全球首个5G商用化后,力争2030年成为全球首个6G商用化国家。2019年4月3日晚11点,韩国三大通信公司成功开通全球首个5G手机服务,比美国Verizon早了2小时。 韩国三大通信公司将6G的特点概括为“超低延迟、超广覆盖、超强连接”。与5G相比,6G的响应速度提升了10倍,单位面积内的连接设备数量也增加了10倍。6G将突破5G在陆地上的通信局限,实现陆海空全覆盖。三大通信公司正与政府密切合作,积极参与3GPP的标准化工作,力争在6G标准化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通信行业预计,虽然5G未能显著改变日常生活,但6G将带来真正的变革。SK电讯在上月发布的《6G白皮书》中指出,5G虽然在技术性能上有所提升,但仍未能脱离3G和4G设定的目标。而6G的出现将有望推动人工智能(AI)、自动驾驶和空中城市交通(UAM)等对大规模计算需求的应用真正落地。 三大通信公司在6G应用领域的关注点略有不同。SK电讯聚焦于通信作为AI基础设施的作用;KT和LG U+则更加关注非地面网络,特别是通过卫星实现的太空通信。KT专注于卫星通信,而LG U+则提出“环境物联网”(Ambient IoT)的概念,与物联网(IoE)理念类似。 政府方面,韩国也在加紧布局频谱和卫星网络,以期在6G时代抢占先机。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在上月发布的《第四次电波振兴基本计划》中提出,未来将推动低轨道卫星通信的研发与技术标准化国际合作,重新分配3G、LTE和5G频谱,并扩展宽带频谱资源。 【图片来源 华为官网】
2024-11-05 19:41:57 -
美国加强对华制裁力度 未来政策不确定性加大
2023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智能网联汽车展会【图片来源 韩联社】 美国政府于本月29日宣布,将对涉及半导体、量子计算、人工智能(AI)等尖端科技领域实施对华投资限制新规,于明年1月2日正式生效。此举不仅标志着美国对华制裁力度进一步加大,更预示着未来美国对华各领域的政策不确定性将显著增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一举措无疑给全球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带来新的挑战与影响。 当天,美国汽车创新联盟(AAI)针对美国政府禁止美国境内智能网联汽车(VCS)和自动驾驶汽车(ADS)使用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关键硬件和软件的制裁措施,建议分阶段采取限制措施。AAI是由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组成的行业联盟,旨在代表其成员与政府和议会进行沟通和协商,该联盟成员包括现代汽车、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大众汽车和丰田汽车等主要汽车制造商。 根据此前美国政府发布的声明,针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和硬件的禁令将分别在2027车型年和2030车型年开始生效,对于没有明确车型年的汽车,禁令将从2029年1月1日起生效。对此,AAI提出延缓1年执行。AAI强调,汽车系统软硬件的研发是一个高度复杂且耗时的过程,涉及广泛的技术集成、严格测试及长期的市场验证。中国作为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电动汽车、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全球汽车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短期内完全替换来自中国的关键软硬件,不仅技术难度巨大,还可能对全球汽车产业的供应链稳定性和创新步伐造成不利影响。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于今年5月在美国参议院年度支出委员会上指出,现在的汽车拥有摄像头和GPS追踪等与互联网相连接的各种技术,对国家安全和美国公民的隐私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免受潜在的监视、远程访问和控制,以安全角度考虑进行制裁措施。 对此,AAI首席执行官约翰·博泽拉在声明中表示:“短期内调整网联汽车供应链难度较大,若影响到现有供应链,有可能导致意外车辆安全问题或生产成本增加等风险。我们呼吁美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采取此类制裁措施时,充分考虑其对行业生态、消费者利益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潜在影响。” 据悉,墨西哥政府也向美国商务部提交意见称,对美国政府提议禁止美国道路上的联网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使用中国开发的软硬件表示担忧。该提案可能会对墨西哥的汽车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从经济角度看,这将增加潜在的贸易壁垒,存在导致供应链中断、生产成本增加及导致就业率下降等潜在风险。墨西哥经济部透露,去年和今年以比亚迪(BYD)为首,广州汽车集团(GAC)、长城(GWM)、吉利(Geely)、江淮汽车集团(JAC)、奇瑞(Chery)、MG名爵等中国汽车企业发表进军墨西哥及扩大基础设施计划。 随着美国释放出对中国网联汽车施加限制的信号,韩国整车业界也表示担忧。韩国政府和业界4月底已向美国政府提交意见表示,理解美方为应对安全威胁而采取的措施,但由于网联汽车供应链调查范围较广,存在诸多潜在不确定性,管制措施实行时间等都将对韩国汽车生产业界造成巨大压力。
2024-10-29 20:19:17 -
韩国电商价格战升级 本土平台全力迎接双十一
下个月,韩国即将迎来一年中最大的购物季,国内外主要在线购物平台将掀起激烈的“价格战”。Gmarket和11街等本土企业正全力提升价格竞争力,而中国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则预告将针对“双十一”推出大规模促销活动。 据韩国电商业界20日消息,新世界集团旗下电商平台Gmarket对11月1日至10日举行的年度大促活动“Big Smile Day”进行了重大改革,目标是实现“线上最低价”。此次活动不再采用以往的卖家申请模式,而是主动邀请价格竞争力强的卖家参与,确保只有符合特定价格标准的商品才能入选。为此,Gmarket开发了价格验证算法筛选商品,并宣布独自承担折扣优惠券费用,以减轻卖家的成本负担。 此外,Gmarket还将推出人工智能(AI)个性化技术,自动应用顾客拥有的最高折扣优惠券,确保显示最低购买价格。这些措施旨在消除价格虚高现象,让顾客真正享受最低价购物体验。Gmarket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7年‘Big Smile Day’活动开始以来,这是首次如此大规模地调整运营方式。我们致力于同时提高价格竞争力和增强顾客信任。” 11街也在为下个月的年度最大活动“Grand 11.11”做准备,同样聚焦价格竞争,推出多种高性价比商品,并增加多款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2元)以下的超低价商品。针对数码和大型家电品类,11街提前与制造商协商,以折扣价格确保了充足货量,并加强对展示商品的价格管理。 此外,11街还推出了“Money Back”促销活动,奖励为其他顾客购买做出贡献的推荐人,并引入了新会员服务“Family Plus”,进一步提升购物福利。11街相关人士表示:“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力求今年的Grand 11.11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吸引力。” 面对本土企业的价格攻势,全球速卖通也采取了“以火攻火”的策略。该公司计划在“双十一”期间推出自进入韩国市场以来规模最大的促销活动,并预告将提供比去年更为优惠的折扣。去年“双十一”期间,全球速卖通的“幸运盒子”活动在不到3小时内售罄,成为热门话题。 业界相关人士指出:“随着Coupang和Naver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断巩固,韩国国内电商市场第三名的位置竞争日趋激烈。11月的大促销活动或许会成为这场竞争的开端。” Gmarket年度大促活动“Big Smile Day”宣传图【图片来源 Gmarket】
2024-10-20 22:51:16 -
全球奢侈品业拥抱AI革命 四成品牌将其列为核心业务
全球奢侈品行业正加速拥抱人工智能(AI),以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这个传统上较为保守的行业正通过AI技术来预测销量、优化供应链,并在产品设计等领域中应用新技术,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根据AI行业17日消息,全球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在最新发布的《奢侈品与技术:AI的静默革命》报告中揭示了奢侈品行业在AI应用上的现状。该报告基于与法国精品行业联合会(Comité Colbert)的合作调查,涵盖了包括香奈儿、爱马仕、路易威登在内的90多个全球顶级奢侈品牌。 调查结果显示,38%的会员品牌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AI列为十大重点业务之一,其中3%将AI视为三大核心业务之一。这意味着约四成的奢侈品牌已将AI视为未来发展的关键任务。此外,44%的品牌已将AI作为主要业务推进,而16%的品牌则认为AI暂不是其重点发展方向。 报告中特别指出,在年销售额超过4.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9.2亿元)的大型奢侈品牌中,AI的重要性更加显著。78%的大型品牌已将AI视为重点业务,且平均每个品牌正在进行超过五个AI相关项目。 在具体应用方面,“销量预测工具”最受欢迎,60%的品牌正在引入或测试这项技术。其次是用于提升员工能力的“基于AI的内部知识管理”,有53%的品牌在使用。其他热门应用还包括“营销内容自动生成”和“库存分配”(各占50%),以及“销售人员与客户间的个性化沟通”(46%)。 报告指出,奢侈品行业的AI应用存在“技术倾斜”现象。目前广泛应用的销量预测和库存分配工具主要基于2010年的大数据技术,经过市场验证后已被广泛采用。而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在该行业的应用仍然有限,主要用于少数营销内容制作,这与奢侈品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密切相关。 尽管如此,报告预测AI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的应用将逐步增加,例如利用AI进行原型可视化。贝恩公司表示,就像十多年前电商推动了奢侈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样,AI技术有望为该行业带来新一轮的根本性变革。 奢侈品行业与AI技术融合【图片来源 ChatGPT】
2024-10-17 23:50:01 -
全球汽车巨头加速结盟 应对中国未来汽车技术崛起
随着未来汽车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大车企间的联盟正在迅速推进。业内分析指出,促成企业联盟背后的一大共识是必须应对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崛起。 据汽车行业14日消息,现代汽车与美国自动驾驶公司Waymo本月4日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现代汽车和Waymo计划把Waymo第六代全自动驾驶技术Waymo Driver应用于现代汽车艾尼氪(IONIQ)5,并投入该车至Waymo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Waymo One中。这一合作成为专注增强软件定义汽车(SDV)能力的整车厂商与美国科技巨头合作的标志,因此备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Waymo此前计划把第六代自动驾驶系统安装在中国吉利旗下的极氪(ZEEKR)电动汽车上,后来改为现代汽车艾尼氪5。外界高度关注这一动向,认为此次合作或成为对抗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迅猛发展的一个代表性案例。 中国一直依托本国的电动汽车和信息技术(IT)企业,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今年中国批准包括比亚迪(BYD)在内的9家中国企业进行L3和L4级别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在率先成为自动驾驶试点城市的武汉市,L4级别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开始在街道上行驶。 此外,现代汽车与Waymo的合作还因与美国政府的网联汽车相关政策契合而备受瞩目。美国政府禁止在自动驾驶和通信功能中使用中国制造的软件与零部件,类似原因推动全球各大整车厂商之间的合作逐渐增加。 上月现代汽车与美国通用汽车(GM)签署涵盖广泛合作的谅解备忘录(MOU),双方在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共同开发与生产,以及包括氢能在内的环保能源领域达成合作。作为全球销量排名第三和第六的整车厂商,两者的合作在业内极为罕见,但在电动化转型时代,整车厂商需要同时投资内燃机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因此这一合作也是为了生存的战略联盟。 与此类似,日本丰田汽车与德国宝马也在9月宣布在包括燃料电池汽车(FCV)在内的未来出行领域展开合作,丰田负责供应氢气罐等核心部件,宝马则计划在数年内推出量产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未来出行工具之一,能够利用大气中的氢气和氧气生产电力,预计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贡献不亚于电动汽车。 分析认为,整车厂商的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全球汽车市场面临的危机正在加剧,如果不提前应对,企业可能会在瞬间遭到淘汰,这种联盟在推动技术进步与加速电动化转型进程上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艾尼氪(IONIQ)5【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
2024-10-15 00:46:50 -
郑义宣执掌四年 现代汽车集团全球汽车制造业跻身前三
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将于14日迎来他执掌集团的第四个年头。自上任以来,他带领现代汽车集团稳居全球汽车制造商前三甲,尽管面对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需求停滞”,集团在新能源车型销售上仍取得显著成绩。 今年上半年,现代汽车和起亚的合并营业利润率达到10.7%,在全球五大整车制造商中名列前茅。合并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分别达139.459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295亿元)和14.0959万亿韩元,创下半年度新高。今年一季度,集团合并营业利润甚至超越了德国大众集团。 捷尼赛思与起亚在提升集团盈利能力方面功不可没。郑义宣主导了捷尼赛思品牌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任集团会长之前,他曾出任起亚首席执行官,期间他精简产品线,淘汰不受市场青睐的车型,重新聚焦休闲车(RV)市场需求。 今年上半年,现代汽车整体销量中,RV和捷尼赛思车型占比超过60%;起亚在美国市场的RV销售占比更是达到78%。 此外,现代汽车集团今年获得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普(S&P)、穆迪(Moody's)和惠誉(Fitch)一致授予的A级评级。全球范围内,仅有奔驰、丰田和本田也曾达成这一“信用评级三冠王”成就。 尽管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长放缓,现代汽车集团在美国表现依然强劲。今年上半年,集团在美国电动车销量达到6.1883万辆,同比增长60.9%,在市场份额上仅次于特斯拉,位居第二。 在混合动力车领域,今年上半年集团全球销量约49万辆,同比增长15.6%,创下半年度历史新高。集团计划到2028年,现代汽车和起亚的混合动力车年销售目标分别为133万辆和80万辆,并将扩展至14款和9款主要车型。 电动车产品线也在稳步扩展。到2030年,现代汽车计划推出21款电动车车型,起亚则计划到2027年推出15款。 在氢燃料电动车领域,现代汽车集团今年上半年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集团计划在2024年推出Nexo的后续车型。郑义宣还将目光投向氢能、机器人技术、自动驾驶、软件定义汽车(SDV)、目的导向移动出行(PBV)和未来空中交通(AAM)等新兴领域,积极推动集团向未来移动出行领域进军。 当地时间9月19日,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左二)考察捷克工厂【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集团】
2024-10-13 23:49:57 -
中美领跑全球汽车软件竞赛 日韩车企面临挑战
据《金融时报》和《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23日(当地时间)报道,美国IT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近日发布的《2024年汽车企业数字化能力排名》显示,韩国和日本汽车企业在软件能力方面落后于中美企业。现代汽车和起亚在22家企业中排名第15,尽管其得分从28.9上升至34.3,但由于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排名与去年持平。全球销量第一的丰田排名从去年的第17位下降至第20位,得分也从28.7降至26.8。日本汽车企业中,排名最高的是本田,位居第16位。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紧随排名第一的特斯拉,表现亮眼。蔚来排名第2,小鹏紧随其后排名第3。此外,吉利和比亚迪等四家中国企业也跻身前十,导致奔驰(第11位)和全球销量第二的大众(第13位)未能进入前十。 尽管特斯拉在数字技术领域依旧保持领先,但其得分从去年的80.1分下降到76.9分。高德纳分析指出,大型企业未能有效将资源转化为软件能力,管理层对这一过程的投入不足也是其中一个关键原因。 在电动车市场,日本汽车企业正努力追赶。自2020年日本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约18%的峰值后,逐步下滑。为应对此趋势,本田、日产和三菱减少了在中国的生产。韩国汽车研究院产业分析室室长李昊(音)表示:“中国市场正在迅速向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转型,而日本汽车企业未能跟上这一变化。” 为应对这一挑战,日本企业选择了“电动车联盟”作为应对策略。今年3月,本田与日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提升电动车及软件能力。上个月,日产持有34%股份的三菱也加入联盟,三方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MOU),计划共同研发下一代软件定义车辆(SDV),统一电池规格,并共享电动车电机及充电服务等资源。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日本企业在SDV合作方面取得成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要追赶已经主导全球汽车软件市场的中美企业仍然面临挑战。由于日本车企长期以传统燃油车为主,年产量达800万辆,他们在软件人才的争夺战中处于劣势。李昊指出:“在当前情况下,日本车企很难吸引到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 除了技术和人才,汽车企业的组织文化创新也是重要课题。吉利集团旗下沃尔沃汽车的首席工程与技术官安德斯·贝尔斯(Anders Bells)本月初在新车发布会上表示:“提升软件能力不仅是技术转型,更是心态转变的艰难过程。” 现代汽车集团同样面临类似挑战,他们需要通过强化软件能力,转型为智能移动解决方案公司。为此,现代汽车上月在“CEO投资者日”上发布了自动驾驶平台、信息娱乐中心显示屏开发、以及自动驾驶车辆感知-判断-控制功能建设等计划,并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展示以自动驾驶为核心功能的SDV样车。起亚则计划于2026年在日本推出下一代电动汽车“目的导向型移动工具”(PBV)。现代汽车先进汽车平台(AVP)负责人宋昌贤(音)表示:“现代汽车集团正在顺利推进自主操作系统(OS)的开发,以支持SDV的运行。” 9月10日,华为鸿蒙智行全系升级HUAWEI ADS3.0。【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09-25 19: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