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新能源’新闻 28个
-
今年韩国新车登记数量或创11年来新低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韩国新车登记数量或创11年来的新低。据分析,高利率和电动汽车市场暂时性需求停滞期(Chasm)等因素影响,导致汽车消费市场疲软,特别是购买柴油车等传统内燃机车的消费者数量显著下滑。 韩国汽车移动产业协会(KAMA)于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韩国新车登记数量达149.8331万辆,同比(159.6004万辆)减少6.1%。预计全年新车登记数量将近164万辆,创自2013年(154.3565万辆)以来的最低值。 在汽车行业加速向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内燃机车(包括汽油车和柴油车)的登记数量显著减少。然而,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的新登记数量并未相应增加,导致整体登记数量骤降。 以今年1至11月为基准,在新车登记车型中占比最高的汽油车登记数量达62.7835万辆,同比(76.9919万辆)减少18.5%;同期,柴油车从27.4252万辆骤减至11.7931万辆,同比减少57%。相比之下,虽然混合动力车新登记数量达45.5468万辆,创历史新高,但同比(35.3637万辆)仅增加10.2万辆(28.8%)。电动汽车登记数量从14.9857万辆骤减至13.8921万辆,减少7.3%(1.0936万辆)。 经济萧条、高利率以及家庭高负债等多重因素导致消费者购车意愿萎缩,进一步影响内需不振。同时,劳资双方薪资协商分歧导致产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减。韩国新车登记数量在2015年首次超过180万辆大关,2020年增至190.6万辆。但2021年回落至173.5万辆,2022年为168.4万辆,2023年为172万辆,呈持续减少趋势。尽管如此,专家预测,随着消费心理的逐步改善以及混合动力车销量的持续增长,明年韩国新车登记数量有望同比增加1.3%,达到约166万辆。大林大学未来汽车系教授金必洙(音)表示:“高利息负担使众多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持谨慎态度,这导致新车登记数量持续下滑。"
2024-12-17 23:09:28 -
新任驻韩大使戴兵即将履新 能否成为重启中韩关系的关键钥匙?
戴兵在第78届联大五委常会开幕式上发言【图片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官网】 中国新任驻韩国大使戴兵即将正式履职,这标志着中韩双边关系进入新的阶段。然而,当前韩国国内政治与对外政策交织,韩国总统尹锡悦涉及中国的敏感言论持续发酵,使戴兵的外交任务异常艰巨。 戴兵赴任之际,尹锡悦因“紧急戒严事件”发表的一系列关于中国间谍和制造业的言论,引发了巨大争议。这些言论不仅被解读为转移公众视线,也令中韩关系蒙上阴影。 12日,尹锡悦在对国民讲话中提及“外国间谍”,表示由于在野党的不合作,政府无法惩治这些间谍,不得不宣布戒严。他进一步明确指控这些间谍来自中国,并列举了具体案例:“今年6月,三名中国人因涉用无人机拍停靠釜山美航母而受调查。上个月,一名40多岁的中国人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国家情报院而被捕。” 对此,中国外交部迅速作出回应。发言人毛宁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韩方言论深感意外与不满,反对将内政问题与涉华因素挂钩,抹黑正常经贸合作。这一事态使尹锡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个月于秘鲁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初步形成的积极氛围迅速消散。 当地时间11月1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现代艺术博物馆,韩国总统尹锡悦(第二排右二)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排右)等与会的各国领导人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韩联社】 更令人担忧的是,尹锡悦在讲话中提到“中国制造的太阳能设备”,暗示中国制造业与韩国内环境问题相关联。这一指责可能进一步引发两国经济合作中的潜在矛盾。 戴兵需要在复杂的背景下协调中韩经贸关系。一方面,他需回应韩方关切,避免双边贸易因政治化而受损;另一方面,他需推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化解美国对韩施压与中韩贸易间的潜在冲突。 韩国国内动荡及尹锡悦政府将“中国间谍”作为安全威胁的指控,势必在区域安全合作中制造更多掣肘。戴兵需向韩方传递中方立场,澄清相关争议,并促进双方在半岛和平与朝核问题上的协作。同时,朝鲜与俄罗斯军事合作升级、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也为他的任务增添了复杂性。 12日,尹锡悦在龙山总统办公室发表对国民讲话。【图片来源 韩国总统办公室】 此外,尹锡悦的言论可能加深韩国公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戴兵面临改善中韩民间关系的考验。他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媒体合作等手段,扭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增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相比精通韩语且熟悉朝鲜半岛事务的前任大使邢海明,戴兵以多边外交经验见长,虽缺乏“半岛通”的背景,但他曾在中国驻南非大使馆、驻新加坡大使馆、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等重要部门任职,并常年活跃在联合国多边外交舞台上,具有丰富的多边外交经验。他或可借助新的视角和更广泛的国际经验,重新定义中韩关系中的角色。 尹锡悦的发言为中韩关系增添了新的变数。中韩高层交往能否顺利推进,甚至习近平明年是否访韩,都因这些言论而变得扑朔迷离。戴兵的履职充满挑战。未来,中韩关系能否重新走上正轨,将取决于双方在这一敏感时刻如何妥善应对,尤其是韩国政府是否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修复因尹锡悦言论引发的外交裂痕。
2024-12-14 01:00:16 -
宁德时代加速国际化布局 与K-电池竞争升级
随着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版图,与韩国电池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全球最大电池制造商,中国宁德时代(CATL)正在加快布局欧洲,并计划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这一趋势令受到电动车市场需求波动影响、业绩承压的韩国电池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宁德时代于当地时间10日宣布,与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合作,在西班牙建造磷酸铁锂(LFP)电池工厂。双方将按照5:5股权比例,共投资41亿欧元。新工厂规划年产能50GWh,可满足约70万辆电动车的电池需求,预计于2026年底竣工。这将是宁德时代继德国和匈牙利之后在欧洲的第三座工厂。 《金融时报》(FT)指出,尽管欧洲一直努力减少对中国电池的依赖,但因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破产,这一目标受挫。与此同时,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正依靠价格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加速在欧洲等国际市场的扩张。据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统计,今年前10个月,在全球(不含中国)电动车电池市场中,宁德时代以26.4%的市场占有率超越LG新能源(25.9%),位居第一。而韩国三大电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则同比下降了2.7个百分点,仅为45.6%。 为了规避关税壁垒,宁德时代可能在特朗普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加速推进美国本土化生产。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近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我们此前希望在美国投资,但遭到拒绝。希望未来中美投资能有更多合作空间。”尽管中美贸易冲突持续,但特朗普曾多次表示欢迎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建厂,这或为宁德时代在美设厂铺平道路。 此外,由于宁德时代是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或将发挥中美间调解作用。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崔在希(音)在近期报告中指出,特斯拉全球约一半的生产和销售发生在中国,中国企业通过特斯拉供应链进军美国市场的可能性不容忽视,这对韩国电池企业构成潜在威胁。 面对中国企业的扩张,韩国电池企业正加紧巩固在美国市场的布局。LG新能源目前在美国已有7座工厂在运营或建设中,包括位于亚利桑那州的53GWh电池厂。三星SDI则计划本月内启动与斯特兰蒂斯合作的印第安纳州工厂生产线,而SK On已在乔治亚州建厂,并计划明年与福特合作新建工厂。 不过,业内人士对中国电池企业能否顺利落地美国仍持观望态度。LG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金世浩(音)认为,中国电池的主要优势在于价格,但在美国本土生产可能面临人工成本和环境规制等挑战。另有分析指出,电池制造不仅依赖技术,还需强大的生产管理能力,中国企业在美国招募和培训当地员工的过程中可能遇到阻碍。 12月10日,宁德时代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斯特兰蒂斯签约:双方各持股50%组建合资公司。后排左为斯特兰蒂斯董事长约翰·艾尔坎(John Elkann),右为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图片来源 宁德时代】
2024-12-13 18:45:19 -
【파고파자 중국경제】中国电动汽车"三兄弟"之一——蔚来
”蔚小理“三兄弟之一蔚来成立十周年,致力成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先驱,共创可持续和更美好的未来,实现Blue Sky Coming的愿景。蔚来专注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高端智能电动汽车,推动新一代核心技术创新,并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和极致的产品服务脱颖而出。
2024-12-12 00:14:06 -
柴油车加速退出历史舞台 韩国注册比例首次跌至个位数
韩国柴油车在注册比例上曾一度超越汽油车,但在脱碳趋势和环保车型的崛起下,今年柴油车注册比例预计会首次跌破10%。 据Carisyou数据研究所6日发表的统计结果,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在内,今年1至11月韩国市场共注册柴油车13.203万辆,与去年同期的28.8834万辆相比锐减54.3%,在整体注册车辆中仅占比8.8%。今年还剩一个月的时间,但柴油车注册量大幅下滑的趋势已经难以逆转,全年注册比例跌破10%几乎已成定局。 由此可见,柴油车自普及以来注册比例即将首次跌至个位数,即每10名购车人士中不到1人选择柴油车。这一趋势不仅出现在乘用车市场,柴油车占据主导地位的商用车市场也开始逐渐转向其他燃料车型。 从燃料类型来看,今年1至11月汽油车以71.9664万辆的注册量稳居第一,混合动力汽车(35.2307万辆)和液化石油气(LPG)车(14.8556万辆)分列第二和第三,电动汽车以13.9067万辆超过柴油车位列第四,柴油车退至第五。这一排名预计截至年底不会改变,而去年同期柴油车还排名第三,仅次于汽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柴油车在2010年代凭借高效能和高扭矩风靡一时,但随着脱碳进程加速、排放法规日益严格、环保车型迅速普及,柴油车销量逐年下滑。2016年柴油车注册量高达87.3万辆,占比47.9%,此后连续7年下降,2023年仅30.9万辆,占比17.6%。 柴油车注册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在于商用车市场的柴油车需求减少。今年起,《大气环境改善特别法》禁止1吨柴油卡车的注册,幼儿园校车和快递车辆也不再允许使用柴油车。这一政策导致柴油车累计注册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一半。此外,商用车需求从柴油车转向LPG车型的趋势也是原因之一。现代和起亚去年底相继停产1吨柴油卡车Porter 2和Bongo 3车型,全面转向LPG版本。 汽车行业相关人士表示,柴油车的淘汰进程正在加速,随着环保法规进一步收紧,柴油车的生产规模不断缩减,消费者也对柴油车日益感到不便。未来柴油车的减少速度可能更加迅猛。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12-06 23:12:52 -
LG新能源收购通用汽车美国第三工厂 双方携手开辟方形电池新赛道
将搭载于通用电动汽车上的方形电池。【图片提供 通用汽车】 当地时间2日,美国通用发布消息称,将向LG新能源出售其美国密歇根州兰辛市在建中的电池工厂股份。 通用表示,决定向合作伙伴LG新能源出售完工在即的Ultium Cells工厂,双方已就此达成不具约束力的合作框架协议。路透社称,通用预计将通过出售工厂收回约10亿美元的投资,这笔交易预计于明年第一季度完成。 预计LG新能源将开始在即将完工的兰辛工厂内安装设备。通用与LG新能源成立合资法人Ultium Cells后,在兰辛市建设第三工厂,目前Ultium Cells在美国俄亥俄州和田纳西州各拥有一家工厂,正在生产电动汽车电池。 Ultium Cells第三工厂总投资规模26亿美元,2022年动工计划今年下半年竣工,预计明年初开始进行第一阶段量产。由于电动汽车需求陷入停滞,各大汽车厂商调整生产计划,第三工厂的投产日期一再推迟。 LG新能源和通用当天签署方形电池及核心材料共同开发协议,称将进一步扩大14年来的合作关系。通用汽车表示,方形电池技术将为通用未来电动汽车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两家公司称,通过本次协议开发的方形电池将搭载在通用的下一代电动汽车上。这是LG新能源首次正式开发方形电池,也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具备软包、圆柱型、方型等所有电池形态生产能力的企业。 方形电池采用铝合金外壳,可提供电池安全性,有效抵抗外部冲击,模块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因而在市场广受欢迎。与LG新能源的主力产品软包电池相比,工艺制程简单,生产单价较低,有利于批量生产。 韩国电池大厂中,三星SDI主要供应方形电池,近来LG新能源和SK On投入开发方形电池,以应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LG新能源将以此次与通用的共同开发为开端,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打造软包、圆柱型、方型各类别均衡的投资组合。 LG新能源汽车期待,电动汽车产业度过所谓的“深渊”(Chasm)重新进入增长周期后,客户需求将进一步趋于多样化,届时将更有效地进行战略应对。
2024-12-03 19:06:34 -
韩国混合动力车累计登记数量在年内有望突破200万辆大关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韩国混合动力车累计登记数量有望突破200万辆大关。同时,得益于混合动力车的热销,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登记比重首次达到两位数,意味着绿色出行逐渐普及。 国土交通部1日发布的汽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韩国混合动力车累计登记数量达192.5万辆。鉴于今年月均新增登记数量约为4万辆,预计年内将突破200万辆里程碑。 自2008年韩国推出混合动力车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混合动力车累计登记数量在2019年首次突破50万辆后,2022年达到100万辆,2023年增至150万辆,今年有望时隔16年突破200万辆大关。韩国第一款混合动力车是现代汽车于2009年推出的伊兰特混合动力车。 数据显示,混合动力车的年均登记数量近年呈爆发式增长。2019年新登记数量仅为10.4万辆,2022年增至17.3万辆、2021年为18.6万辆、2022年为21.1万辆、2023年为37.2万辆。预计今年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45.8万辆。这一增长主要受脱碳化政策推进和电动汽车Casm(大众化前暂时需求停滞期)等因素影响。自2022年5月混合动力车累计登记数量突破100万辆后,仅不到两年时间即有望突破200万辆,反映出混合动力车市场需求大幅增加。 得益于混合动力车需求强劲,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累计登记比重在今年10月首次达到两位数。截至10月底,韩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登记数量为262.36万辆,其中,混合动力车为192.5001万辆、电动汽车为66.1141万辆、氢燃料汽车为3.7443万辆,在包括内燃机车在内的全体汽车登记数量中所占比重达10%。 新能源汽车累计登记比重突破两位数尚属首次,随着混合动力车需求的持续增加,新能源汽车市场比重预计将继续保持快速上升态势。据悉,新能源汽车累计登记比重从2015年的不足1%(0.9%)快速攀升至2022年的5%。 汽车行业相关人士表示:“混合动力车的热度预计将在未来2至3年内保持,累计登记数量突破300万辆大关有望快速实现。”
2024-12-01 23:19:41 -
中韩(盐城)产业园经贸合作交流会成功举办
【图片提供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 黄海之滨的盐城,是中国江苏与韩国合作最密切、韩资企业最集聚的城市。11月29日上午,中韩(盐城)产业园经贸合作交流会在盐城举办,国内外300余名嘉宾齐聚中韩(盐城)产业园。本次交流会以“携手共奋进、新质向未来”为主题,聚焦开放合作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吸引了众多世界500强、行业20强企业客商参加,期间成功签约一批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链上下游项目。 “近年来,中韩两国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交流愈发频繁。在两国合作交流中,中韩(盐城)产业园被赞为模范典型。”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金英俊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盐城不断完善优良的经济贸易投资环境,促使两国更多企业达成工商合作。去年,韩国与盐城间的贸易额上扬31.8%。韩国与盐城间的客运及货运航班,以及盐城与釜山、仁川、平泽港之间的航线均已恢复运营。 据介绍,中韩(盐城)产业园是国家层面推动中韩合作的创新举措,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对韩合作国家级载体平台。作为产业园产城融合核心区的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落户起亚、SK、摩比斯等韩资企业近400家,建成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区、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一批国家级、省级产业载体。 【图片提供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 韩国SK on株式会社社长李锡熙说,“SK on 在盐城投资打造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不仅是目前我们在全球布局中规模最大的单一工厂,还包含最先进的电池制造及智能工厂技术。”他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SK on为在中国市场确保竞争力,将继续深化与盐城的合作。 近年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还重点发展汽车、晶硅光伏、动力电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主导产业链实现了链式集群发展、体量连续三年超千亿,正在打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光谷”、中国东部沿海“现代汽车城”和全国知名的“锂电池之都”。 据介绍,江苏是中国对韩贸易第一大省、韩国在华投资第一大省。2023年,江苏对韩国进出口721.4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近10%,占中韩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一。今年1—10月,双方进出口贸易额增长11.8%,江苏新增韩资企业168家。 【图片提供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
2024-11-30 08:20:41 -
中国汽车逆袭势不可挡 全球市场面临全面洗牌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全球市场占有率,吸引业界广泛关注。以电动汽车销量全球第一的比亚迪(BYD)为代表,中国汽车厂商凭借高性价比和技术实力,通过积极的市场营销,成功摆脱“廉价车”标签,展示出强大的增长潜力。这一趋势令德国、日本和韩国等传统汽车强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汽车行业近日消息,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8%,成为全球整车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其中,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料汽车)出口120万辆,同比大增78%,表现尤为突出,成为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比亚迪在去年第四季度单季销量达到52.6万辆,稳坐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头把交椅。专家指出,中国车企的性价比策略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比亚迪每辆车平均生产成本仅为1.74万美元,为业内最低,而现代、起亚和丰田的平均生产成本在1.97万至2.59万美元之间。此外,比亚迪通过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成功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进一步展现技术实力。 除了技术和价格优势,中国车企还通过对欧洲和新兴市场的投资,推动销量快速增长。比亚迪计划截至2026年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分别建成年产20万辆和15万辆的工厂,并在东南亚泰国设立年产15万辆以上的生产基地。 其他中国企业中,零跑汽车也已在波兰投产,奇瑞汽车则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兴建工厂。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车企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工厂,结合高性价比策略产出的汽车极具竞争力,品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传统汽车强国的行业格局受到严峻挑战。去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为442万辆,同比增长16%,不敌中国。德国则在更早的2022年已被中国超越,去年出口量仅为311万辆。面对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德国老牌车企大众被迫考虑关闭三家工厂,并削减员工工资10%。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的销量表现也不尽人意。 韩国汽车行业同样受到中国车企的威胁。去年韩国汽车全球出口量为276万辆,仅为中国的一半。比亚迪计划明年正式进军韩国市场,预计会对韩国当地车企造成更大的竞争压力。 现代汽车集团全球经营研究所预测,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或突破620万辆。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汽车质量不高,对市场威胁有限,但近年来的市场表现证明,中国车企的增长势头不容小觑,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无法忽视的一股力量。 在深圳港口等待出口至荷兰和德国的比亚迪(BYD)汽车【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28 19:35:33 -
韩国金融市场亮红灯!KOSPI市值跌破2000万亿韩元
美国总统大选对韩国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仍在持续,韩元兑美元汇率冲上1410韩元高位,综合股指(KOSPI)在外国投资者的抽离下,打响2400点保卫战。专家认为,这一系列冲击暴露出韩国出口中对华出口占比过高,以及过度依赖半导体等部分行业的致命弱点。 13日,KOSPI指数连续13天下挫,以2417.08点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64%,创下自去年11月13日(2403.76点)后一年来的新低。KOSPI总市值规模为1970.663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1万亿元),自今年8月“黑色星期一”后首次跌破2000万亿韩元大关。 首尔外汇市场中,韩元兑美元汇率一度飙至1410.6韩元,创下自2022年11月7日(1413.5韩元)后的最高水平。是继1997年和2007年两次金融危机,以及2022年美联储多次加息后的历史第四高位,1400韩元也被视为汇率马其诺防线。 在美国大选举行前夕的本月5日,韩元兑美元汇率还维持在1370韩元上下,在特朗普胜选后连日飙涨。反映出投资者对特朗普政府成立后,或兑现他在竞选时做出的上调关税、驱逐移民等政策的忧虑。 头号龙头股三星电子股价以5.06万韩元收盘,较前一交易日暴跌4.53%,SK海力士、LG新能源、现代汽车、起亚、赛尔群、KB金融、浦项控股、现代摩比斯、LG化学等均一致下跌。 专家分析指出,韩国经济过于依赖出口和特定行业的致命弱点正在暴露无遗。LG经营研究院研究员曹永茂(音)称,根据关税政策波动的美国经济,几乎同步对韩元汇率及韩国证券市场造成影响。对半导体、汽车、化学等三大出口产品的整体出口依赖度持续提高,内需难以抵消出口低迷的意见占上风。 国际金融中心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指出,韩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应积极关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和贸易保护主义等负面影响。 相对较高的对华贸易比重也令韩国经济承压,今年前10个月,韩国对华贸易比重为23.3%,接近美国与欧洲的总和(25.3%)。特朗普政府成立后,若加大对华施压力度,韩国将面临相应风险。 祸不单行,市值占韩国证券市场比重超过15%的三星电子近来业绩乏善可陈,也是市场波动的原因之一。野村证券分析师朴正宇(音)表示,外国投资者认为三星电子竞争力受挫,由于中国半导体大厂的飞速发展,韩国半导体产业的领先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2024-11-14 01:01:46
-
今年韩国新车登记数量或创11年来新低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韩国新车登记数量或创11年来的新低。据分析,高利率和电动汽车市场暂时性需求停滞期(Chasm)等因素影响,导致汽车消费市场疲软,特别是购买柴油车等传统内燃机车的消费者数量显著下滑。 韩国汽车移动产业协会(KAMA)于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韩国新车登记数量达149.8331万辆,同比(159.6004万辆)减少6.1%。预计全年新车登记数量将近164万辆,创自2013年(154.3565万辆)以来的最低值。 在汽车行业加速向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内燃机车(包括汽油车和柴油车)的登记数量显著减少。然而,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的新登记数量并未相应增加,导致整体登记数量骤降。 以今年1至11月为基准,在新车登记车型中占比最高的汽油车登记数量达62.7835万辆,同比(76.9919万辆)减少18.5%;同期,柴油车从27.4252万辆骤减至11.7931万辆,同比减少57%。相比之下,虽然混合动力车新登记数量达45.5468万辆,创历史新高,但同比(35.3637万辆)仅增加10.2万辆(28.8%)。电动汽车登记数量从14.9857万辆骤减至13.8921万辆,减少7.3%(1.0936万辆)。 经济萧条、高利率以及家庭高负债等多重因素导致消费者购车意愿萎缩,进一步影响内需不振。同时,劳资双方薪资协商分歧导致产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减。韩国新车登记数量在2015年首次超过180万辆大关,2020年增至190.6万辆。但2021年回落至173.5万辆,2022年为168.4万辆,2023年为172万辆,呈持续减少趋势。尽管如此,专家预测,随着消费心理的逐步改善以及混合动力车销量的持续增长,明年韩国新车登记数量有望同比增加1.3%,达到约166万辆。大林大学未来汽车系教授金必洙(音)表示:“高利息负担使众多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持谨慎态度,这导致新车登记数量持续下滑。"
2024-12-17 23:09:28 -
新任驻韩大使戴兵即将履新 能否成为重启中韩关系的关键钥匙?
戴兵在第78届联大五委常会开幕式上发言【图片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官网】 中国新任驻韩国大使戴兵即将正式履职,这标志着中韩双边关系进入新的阶段。然而,当前韩国国内政治与对外政策交织,韩国总统尹锡悦涉及中国的敏感言论持续发酵,使戴兵的外交任务异常艰巨。 戴兵赴任之际,尹锡悦因“紧急戒严事件”发表的一系列关于中国间谍和制造业的言论,引发了巨大争议。这些言论不仅被解读为转移公众视线,也令中韩关系蒙上阴影。 12日,尹锡悦在对国民讲话中提及“外国间谍”,表示由于在野党的不合作,政府无法惩治这些间谍,不得不宣布戒严。他进一步明确指控这些间谍来自中国,并列举了具体案例:“今年6月,三名中国人因涉用无人机拍停靠釜山美航母而受调查。上个月,一名40多岁的中国人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国家情报院而被捕。” 对此,中国外交部迅速作出回应。发言人毛宁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韩方言论深感意外与不满,反对将内政问题与涉华因素挂钩,抹黑正常经贸合作。这一事态使尹锡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个月于秘鲁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初步形成的积极氛围迅速消散。 当地时间11月1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现代艺术博物馆,韩国总统尹锡悦(第二排右二)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排右)等与会的各国领导人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韩联社】 更令人担忧的是,尹锡悦在讲话中提到“中国制造的太阳能设备”,暗示中国制造业与韩国内环境问题相关联。这一指责可能进一步引发两国经济合作中的潜在矛盾。 戴兵需要在复杂的背景下协调中韩经贸关系。一方面,他需回应韩方关切,避免双边贸易因政治化而受损;另一方面,他需推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化解美国对韩施压与中韩贸易间的潜在冲突。 韩国国内动荡及尹锡悦政府将“中国间谍”作为安全威胁的指控,势必在区域安全合作中制造更多掣肘。戴兵需向韩方传递中方立场,澄清相关争议,并促进双方在半岛和平与朝核问题上的协作。同时,朝鲜与俄罗斯军事合作升级、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也为他的任务增添了复杂性。 12日,尹锡悦在龙山总统办公室发表对国民讲话。【图片来源 韩国总统办公室】 此外,尹锡悦的言论可能加深韩国公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戴兵面临改善中韩民间关系的考验。他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媒体合作等手段,扭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增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相比精通韩语且熟悉朝鲜半岛事务的前任大使邢海明,戴兵以多边外交经验见长,虽缺乏“半岛通”的背景,但他曾在中国驻南非大使馆、驻新加坡大使馆、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等重要部门任职,并常年活跃在联合国多边外交舞台上,具有丰富的多边外交经验。他或可借助新的视角和更广泛的国际经验,重新定义中韩关系中的角色。 尹锡悦的发言为中韩关系增添了新的变数。中韩高层交往能否顺利推进,甚至习近平明年是否访韩,都因这些言论而变得扑朔迷离。戴兵的履职充满挑战。未来,中韩关系能否重新走上正轨,将取决于双方在这一敏感时刻如何妥善应对,尤其是韩国政府是否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修复因尹锡悦言论引发的外交裂痕。
2024-12-14 01:00:16 -
宁德时代加速国际化布局 与K-电池竞争升级
随着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版图,与韩国电池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全球最大电池制造商,中国宁德时代(CATL)正在加快布局欧洲,并计划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这一趋势令受到电动车市场需求波动影响、业绩承压的韩国电池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宁德时代于当地时间10日宣布,与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合作,在西班牙建造磷酸铁锂(LFP)电池工厂。双方将按照5:5股权比例,共投资41亿欧元。新工厂规划年产能50GWh,可满足约70万辆电动车的电池需求,预计于2026年底竣工。这将是宁德时代继德国和匈牙利之后在欧洲的第三座工厂。 《金融时报》(FT)指出,尽管欧洲一直努力减少对中国电池的依赖,但因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破产,这一目标受挫。与此同时,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正依靠价格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加速在欧洲等国际市场的扩张。据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统计,今年前10个月,在全球(不含中国)电动车电池市场中,宁德时代以26.4%的市场占有率超越LG新能源(25.9%),位居第一。而韩国三大电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则同比下降了2.7个百分点,仅为45.6%。 为了规避关税壁垒,宁德时代可能在特朗普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加速推进美国本土化生产。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近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我们此前希望在美国投资,但遭到拒绝。希望未来中美投资能有更多合作空间。”尽管中美贸易冲突持续,但特朗普曾多次表示欢迎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建厂,这或为宁德时代在美设厂铺平道路。 此外,由于宁德时代是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或将发挥中美间调解作用。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崔在希(音)在近期报告中指出,特斯拉全球约一半的生产和销售发生在中国,中国企业通过特斯拉供应链进军美国市场的可能性不容忽视,这对韩国电池企业构成潜在威胁。 面对中国企业的扩张,韩国电池企业正加紧巩固在美国市场的布局。LG新能源目前在美国已有7座工厂在运营或建设中,包括位于亚利桑那州的53GWh电池厂。三星SDI则计划本月内启动与斯特兰蒂斯合作的印第安纳州工厂生产线,而SK On已在乔治亚州建厂,并计划明年与福特合作新建工厂。 不过,业内人士对中国电池企业能否顺利落地美国仍持观望态度。LG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金世浩(音)认为,中国电池的主要优势在于价格,但在美国本土生产可能面临人工成本和环境规制等挑战。另有分析指出,电池制造不仅依赖技术,还需强大的生产管理能力,中国企业在美国招募和培训当地员工的过程中可能遇到阻碍。 12月10日,宁德时代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斯特兰蒂斯签约:双方各持股50%组建合资公司。后排左为斯特兰蒂斯董事长约翰·艾尔坎(John Elkann),右为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图片来源 宁德时代】
2024-12-13 18:45:19 -
【파고파자 중국경제】中国电动汽车"三兄弟"之一——蔚来
”蔚小理“三兄弟之一蔚来成立十周年,致力成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先驱,共创可持续和更美好的未来,实现Blue Sky Coming的愿景。蔚来专注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高端智能电动汽车,推动新一代核心技术创新,并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和极致的产品服务脱颖而出。
2024-12-12 00:14:06 -
柴油车加速退出历史舞台 韩国注册比例首次跌至个位数
韩国柴油车在注册比例上曾一度超越汽油车,但在脱碳趋势和环保车型的崛起下,今年柴油车注册比例预计会首次跌破10%。 据Carisyou数据研究所6日发表的统计结果,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在内,今年1至11月韩国市场共注册柴油车13.203万辆,与去年同期的28.8834万辆相比锐减54.3%,在整体注册车辆中仅占比8.8%。今年还剩一个月的时间,但柴油车注册量大幅下滑的趋势已经难以逆转,全年注册比例跌破10%几乎已成定局。 由此可见,柴油车自普及以来注册比例即将首次跌至个位数,即每10名购车人士中不到1人选择柴油车。这一趋势不仅出现在乘用车市场,柴油车占据主导地位的商用车市场也开始逐渐转向其他燃料车型。 从燃料类型来看,今年1至11月汽油车以71.9664万辆的注册量稳居第一,混合动力汽车(35.2307万辆)和液化石油气(LPG)车(14.8556万辆)分列第二和第三,电动汽车以13.9067万辆超过柴油车位列第四,柴油车退至第五。这一排名预计截至年底不会改变,而去年同期柴油车还排名第三,仅次于汽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柴油车在2010年代凭借高效能和高扭矩风靡一时,但随着脱碳进程加速、排放法规日益严格、环保车型迅速普及,柴油车销量逐年下滑。2016年柴油车注册量高达87.3万辆,占比47.9%,此后连续7年下降,2023年仅30.9万辆,占比17.6%。 柴油车注册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在于商用车市场的柴油车需求减少。今年起,《大气环境改善特别法》禁止1吨柴油卡车的注册,幼儿园校车和快递车辆也不再允许使用柴油车。这一政策导致柴油车累计注册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一半。此外,商用车需求从柴油车转向LPG车型的趋势也是原因之一。现代和起亚去年底相继停产1吨柴油卡车Porter 2和Bongo 3车型,全面转向LPG版本。 汽车行业相关人士表示,柴油车的淘汰进程正在加速,随着环保法规进一步收紧,柴油车的生产规模不断缩减,消费者也对柴油车日益感到不便。未来柴油车的减少速度可能更加迅猛。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12-06 23:12:52 -
LG新能源收购通用汽车美国第三工厂 双方携手开辟方形电池新赛道
将搭载于通用电动汽车上的方形电池。【图片提供 通用汽车】 当地时间2日,美国通用发布消息称,将向LG新能源出售其美国密歇根州兰辛市在建中的电池工厂股份。 通用表示,决定向合作伙伴LG新能源出售完工在即的Ultium Cells工厂,双方已就此达成不具约束力的合作框架协议。路透社称,通用预计将通过出售工厂收回约10亿美元的投资,这笔交易预计于明年第一季度完成。 预计LG新能源将开始在即将完工的兰辛工厂内安装设备。通用与LG新能源成立合资法人Ultium Cells后,在兰辛市建设第三工厂,目前Ultium Cells在美国俄亥俄州和田纳西州各拥有一家工厂,正在生产电动汽车电池。 Ultium Cells第三工厂总投资规模26亿美元,2022年动工计划今年下半年竣工,预计明年初开始进行第一阶段量产。由于电动汽车需求陷入停滞,各大汽车厂商调整生产计划,第三工厂的投产日期一再推迟。 LG新能源和通用当天签署方形电池及核心材料共同开发协议,称将进一步扩大14年来的合作关系。通用汽车表示,方形电池技术将为通用未来电动汽车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两家公司称,通过本次协议开发的方形电池将搭载在通用的下一代电动汽车上。这是LG新能源首次正式开发方形电池,也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具备软包、圆柱型、方型等所有电池形态生产能力的企业。 方形电池采用铝合金外壳,可提供电池安全性,有效抵抗外部冲击,模块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因而在市场广受欢迎。与LG新能源的主力产品软包电池相比,工艺制程简单,生产单价较低,有利于批量生产。 韩国电池大厂中,三星SDI主要供应方形电池,近来LG新能源和SK On投入开发方形电池,以应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LG新能源将以此次与通用的共同开发为开端,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打造软包、圆柱型、方型各类别均衡的投资组合。 LG新能源汽车期待,电动汽车产业度过所谓的“深渊”(Chasm)重新进入增长周期后,客户需求将进一步趋于多样化,届时将更有效地进行战略应对。
2024-12-03 19:06:34 -
韩国混合动力车累计登记数量在年内有望突破200万辆大关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韩国混合动力车累计登记数量有望突破200万辆大关。同时,得益于混合动力车的热销,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登记比重首次达到两位数,意味着绿色出行逐渐普及。 国土交通部1日发布的汽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韩国混合动力车累计登记数量达192.5万辆。鉴于今年月均新增登记数量约为4万辆,预计年内将突破200万辆里程碑。 自2008年韩国推出混合动力车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混合动力车累计登记数量在2019年首次突破50万辆后,2022年达到100万辆,2023年增至150万辆,今年有望时隔16年突破200万辆大关。韩国第一款混合动力车是现代汽车于2009年推出的伊兰特混合动力车。 数据显示,混合动力车的年均登记数量近年呈爆发式增长。2019年新登记数量仅为10.4万辆,2022年增至17.3万辆、2021年为18.6万辆、2022年为21.1万辆、2023年为37.2万辆。预计今年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45.8万辆。这一增长主要受脱碳化政策推进和电动汽车Casm(大众化前暂时需求停滞期)等因素影响。自2022年5月混合动力车累计登记数量突破100万辆后,仅不到两年时间即有望突破200万辆,反映出混合动力车市场需求大幅增加。 得益于混合动力车需求强劲,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累计登记比重在今年10月首次达到两位数。截至10月底,韩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登记数量为262.36万辆,其中,混合动力车为192.5001万辆、电动汽车为66.1141万辆、氢燃料汽车为3.7443万辆,在包括内燃机车在内的全体汽车登记数量中所占比重达10%。 新能源汽车累计登记比重突破两位数尚属首次,随着混合动力车需求的持续增加,新能源汽车市场比重预计将继续保持快速上升态势。据悉,新能源汽车累计登记比重从2015年的不足1%(0.9%)快速攀升至2022年的5%。 汽车行业相关人士表示:“混合动力车的热度预计将在未来2至3年内保持,累计登记数量突破300万辆大关有望快速实现。”
2024-12-01 23:19:41 -
中韩(盐城)产业园经贸合作交流会成功举办
【图片提供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 黄海之滨的盐城,是中国江苏与韩国合作最密切、韩资企业最集聚的城市。11月29日上午,中韩(盐城)产业园经贸合作交流会在盐城举办,国内外300余名嘉宾齐聚中韩(盐城)产业园。本次交流会以“携手共奋进、新质向未来”为主题,聚焦开放合作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吸引了众多世界500强、行业20强企业客商参加,期间成功签约一批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链上下游项目。 “近年来,中韩两国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交流愈发频繁。在两国合作交流中,中韩(盐城)产业园被赞为模范典型。”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金英俊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盐城不断完善优良的经济贸易投资环境,促使两国更多企业达成工商合作。去年,韩国与盐城间的贸易额上扬31.8%。韩国与盐城间的客运及货运航班,以及盐城与釜山、仁川、平泽港之间的航线均已恢复运营。 据介绍,中韩(盐城)产业园是国家层面推动中韩合作的创新举措,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对韩合作国家级载体平台。作为产业园产城融合核心区的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落户起亚、SK、摩比斯等韩资企业近400家,建成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区、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一批国家级、省级产业载体。 【图片提供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 韩国SK on株式会社社长李锡熙说,“SK on 在盐城投资打造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不仅是目前我们在全球布局中规模最大的单一工厂,还包含最先进的电池制造及智能工厂技术。”他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SK on为在中国市场确保竞争力,将继续深化与盐城的合作。 近年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还重点发展汽车、晶硅光伏、动力电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主导产业链实现了链式集群发展、体量连续三年超千亿,正在打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光谷”、中国东部沿海“现代汽车城”和全国知名的“锂电池之都”。 据介绍,江苏是中国对韩贸易第一大省、韩国在华投资第一大省。2023年,江苏对韩国进出口721.4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近10%,占中韩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一。今年1—10月,双方进出口贸易额增长11.8%,江苏新增韩资企业168家。 【图片提供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
2024-11-30 08:20:41 -
中国汽车逆袭势不可挡 全球市场面临全面洗牌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全球市场占有率,吸引业界广泛关注。以电动汽车销量全球第一的比亚迪(BYD)为代表,中国汽车厂商凭借高性价比和技术实力,通过积极的市场营销,成功摆脱“廉价车”标签,展示出强大的增长潜力。这一趋势令德国、日本和韩国等传统汽车强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汽车行业近日消息,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8%,成为全球整车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其中,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料汽车)出口120万辆,同比大增78%,表现尤为突出,成为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比亚迪在去年第四季度单季销量达到52.6万辆,稳坐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头把交椅。专家指出,中国车企的性价比策略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比亚迪每辆车平均生产成本仅为1.74万美元,为业内最低,而现代、起亚和丰田的平均生产成本在1.97万至2.59万美元之间。此外,比亚迪通过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成功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进一步展现技术实力。 除了技术和价格优势,中国车企还通过对欧洲和新兴市场的投资,推动销量快速增长。比亚迪计划截至2026年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分别建成年产20万辆和15万辆的工厂,并在东南亚泰国设立年产15万辆以上的生产基地。 其他中国企业中,零跑汽车也已在波兰投产,奇瑞汽车则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兴建工厂。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车企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工厂,结合高性价比策略产出的汽车极具竞争力,品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传统汽车强国的行业格局受到严峻挑战。去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为442万辆,同比增长16%,不敌中国。德国则在更早的2022年已被中国超越,去年出口量仅为311万辆。面对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德国老牌车企大众被迫考虑关闭三家工厂,并削减员工工资10%。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的销量表现也不尽人意。 韩国汽车行业同样受到中国车企的威胁。去年韩国汽车全球出口量为276万辆,仅为中国的一半。比亚迪计划明年正式进军韩国市场,预计会对韩国当地车企造成更大的竞争压力。 现代汽车集团全球经营研究所预测,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或突破620万辆。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汽车质量不高,对市场威胁有限,但近年来的市场表现证明,中国车企的增长势头不容小觑,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无法忽视的一股力量。 在深圳港口等待出口至荷兰和德国的比亚迪(BYD)汽车【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28 19:35:33 -
韩国金融市场亮红灯!KOSPI市值跌破2000万亿韩元
美国总统大选对韩国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仍在持续,韩元兑美元汇率冲上1410韩元高位,综合股指(KOSPI)在外国投资者的抽离下,打响2400点保卫战。专家认为,这一系列冲击暴露出韩国出口中对华出口占比过高,以及过度依赖半导体等部分行业的致命弱点。 13日,KOSPI指数连续13天下挫,以2417.08点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64%,创下自去年11月13日(2403.76点)后一年来的新低。KOSPI总市值规模为1970.663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1万亿元),自今年8月“黑色星期一”后首次跌破2000万亿韩元大关。 首尔外汇市场中,韩元兑美元汇率一度飙至1410.6韩元,创下自2022年11月7日(1413.5韩元)后的最高水平。是继1997年和2007年两次金融危机,以及2022年美联储多次加息后的历史第四高位,1400韩元也被视为汇率马其诺防线。 在美国大选举行前夕的本月5日,韩元兑美元汇率还维持在1370韩元上下,在特朗普胜选后连日飙涨。反映出投资者对特朗普政府成立后,或兑现他在竞选时做出的上调关税、驱逐移民等政策的忧虑。 头号龙头股三星电子股价以5.06万韩元收盘,较前一交易日暴跌4.53%,SK海力士、LG新能源、现代汽车、起亚、赛尔群、KB金融、浦项控股、现代摩比斯、LG化学等均一致下跌。 专家分析指出,韩国经济过于依赖出口和特定行业的致命弱点正在暴露无遗。LG经营研究院研究员曹永茂(音)称,根据关税政策波动的美国经济,几乎同步对韩元汇率及韩国证券市场造成影响。对半导体、汽车、化学等三大出口产品的整体出口依赖度持续提高,内需难以抵消出口低迷的意见占上风。 国际金融中心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指出,韩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应积极关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和贸易保护主义等负面影响。 相对较高的对华贸易比重也令韩国经济承压,今年前10个月,韩国对华贸易比重为23.3%,接近美国与欧洲的总和(25.3%)。特朗普政府成立后,若加大对华施压力度,韩国将面临相应风险。 祸不单行,市值占韩国证券市场比重超过15%的三星电子近来业绩乏善可陈,也是市场波动的原因之一。野村证券分析师朴正宇(音)表示,外国投资者认为三星电子竞争力受挫,由于中国半导体大厂的飞速发展,韩国半导体产业的领先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2024-11-14 0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