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上海’新闻 65个
-
【亚洲人之声】周末"韩流"浓度高 为何韩国年轻人爱来上海旅游?
最近,笔者的社交媒体几乎被韩国游客的上海旅行照片刷屏。无论是夜幕下的外滩,还是街边排队等候的烧烤店,随处可见韩国游客的身影。一位在新天地咖啡店工作的朋友感叹:“现在店里听到的韩语都快比中文多了!”这让笔者不禁开始思考:是什么让韩国年轻人如此热衷于到上海旅游? 自去年11月8日中国对韩国实行免签政策以来,韩国赴华游客数量激增。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年轻人正成为这股潮流的主力军。他们开创了“周五下班去中国”的新趋势,将上海变成了周末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上海的吸引力首先源于便利的交通条件。从首尔直飞上海仅需约两小时,再加上免签政策,让短途周末旅行变得轻松可行。此外,上海独特的文化融合也极具吸引力,外滩的繁华景象、田子坊的文艺气息,以及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的历史氛围,已成为韩国年轻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与此同时,上海的美食体验也成为亮点。从排队三小时只为一顿正宗烤串,到许多火锅店特意为韩国游客配备翻译,这种贴心的服务加上丰富多样的美食品类,迅速俘获了韩国年轻游客的味蕾。 更为重要的是,与韩国相比,上海整体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从餐饮到购物都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游客不仅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美食和服务,还能以相对实惠的价格完成一次充实的旅行体验。 展望未来,如果中韩两国之间能够实现互免签证,或将有更多年轻人通过旅行加深彼此了解。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凭借其多元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韩国游客,而这种跨文化互动也为中韩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笔者相信,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周五下班去首尔”也会成为中国年轻人的新潮流。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旅行不仅拉近了两国间的距离,也悄然改变着两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1-17 23:31:30 -
【亚洲人之声】世界本应如此
随着TikTok面临强制出售的最后期限临近,美国的TikTok用户用脚投票,开启了一场意外的“数字移民”潮——大批自称“TikTok难民”的用户蜂拥至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通过翻译软件、图片分享和幽默互动,他们迅速拉近了中美两国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而与此同时,韩国年轻人掀起了赴上海旅游的新热潮,街头巷尾多了许多韩语对话。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这些跨文化交流都在书写着一幅“世界本该如此”的美好图景。 在“小红书”,美国网友为抗议禁令而来,却意外收获了文化碰撞的乐趣。他们努力用翻译软件与中国网友沟通,学习普通话,分享生活点滴,还在社区中流行起一种叫“交猫税”(cat tax)的互动方式。尽管“猫税”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机智的中国网友玩梗无数,甚至在评论区附上“猫税收取确认书”。这种幽默风趣的交流方式,让跨文化互动更加轻松自如。小红书上的美食、时尚和生活方式,也让美国用户既感到新鲜又倍感亲切。 而在中国的街头,韩国年轻人则在“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随着中国对韩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越来越多韩国游客选择来上海打卡。他们沉醉于武康路的历史风情,迷恋迪士尼的奇幻童话,田子坊的创意潮流更是成为分享热潮的焦点。上海这座城市,用它独特的多元魅力,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交融,不仅展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更散发出街头巷尾的生活烟火气。 无论是线上互动还是线下旅游,这种由普通人推动的交流比任何政策或宣传都更有力量。美国网友通过小红书接触到中国人的日常,韩国游客通过旅游了解中国的真实面貌。这种双向互动不仅消解了误解,更让人们意识到彼此的共通之处: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从“难民”到“移民”,再到“邻居”,这场跨越国界的数字和现实旅行,似乎无意间完成了两国网民之间更深层次的认知破冰。它让我们看到,普通人的好奇心和幽默感远比那些试图制造对立的政策更强大。人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才是最能化解分歧的桥梁。 【图片来源 小红书截图】
2025-01-16 23:29:59 -
起亚携手京东与天猫 强化汽车售后服务
起亚总经理金京铉(左)和京东养车汽车零配件渠道业务总经理刘金云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网络】 起亚汽车正与中国两大电商平台京东(JD.com)和阿里巴巴天猫(Tmall)合作,致力于提升汽车售后服务水平,通过双方的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提供涵盖汽车维修等领域的追踪管理服务。 据业界13日消息,起亚在华合资公司——起亚汽车有限公司(起亚汽车)于本月9日在中国上海分别与京东养车及天猫养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京东养车作为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重要品牌之一,拥有强大的汽车营销、销售及售后服务能力,并在电商渠道表现突出。目前,京东养车在中国线下拥有超过2000家门店。 天猫养车与69个汽车品牌合作,每年通过该平台完成的整车订单高达280万辆,年均用户数量超过2亿人,已成为中国互联网汽车维修领域的领先品牌,其用户评价也位列行业首位。 起亚计划利用这些平台广泛的服务网络,优化汽车售后服务流程并提升服务质量。在覆盖中国全境的服务网络基础上,起亚将从汽车销售到售后服务,构建专业细致的运营体系。 此外,起亚汽车计划将京东和天猫养车旗下的汽车维修门店纳入官方售后服务体系。这些门店将严格遵循起亚标准化的维修和保养流程,并确保使用原厂配件,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的服务保障。 为满足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严格要求,起亚还计划继续与森那美(Sime Darby)、金龙(Jinlong)、联合皇冠(United Crown)、上海悦达智行等大型经销商集团深化合作。同时,通过品牌应用程序(App)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起亚中国地区总经理金京铉表示:“与京东和天猫达成的战略合作,彰显了起亚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的原则,并致力于提供卓越服务。起亚将基于‘中国本地化的全球化’(Global in China)战略,聚焦提升用户体验。” “Global in China”是起亚在中国市场的全球化战略,旨在通过加强本地研发能力,提升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另据数据显示,起亚汽车去年在中国市场共销售了24.8万辆,同比增长49.2%,成为增长率最高的本地合资品牌。这一成绩标志着起亚在中国市场的强势回归,并为其持续扩展奠定了基础。 起亚总经理金京铉(左)和天猫养车总经理蔡永志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1-14 00:48:46 -
中韩旅游之夜暨"你好!中国"入境旅游 政策宣介会在韩成功举办
10日,由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支持,中国驻首尔旅游办事处和韩中文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的中韩旅游之夜暨“你好!中国”入境旅游政策宣介会在首尔举办。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公使方坤、公参兼总领事钟洪糯、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刘耀鸿,韩国国会议员金峻亨、韩国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金世媛、首尔市旅游协会会长赵泰淑、韩国知名学者教授李旭渊(音)以及中韩旅游机构、行业协会嘉宾,主要航司、旅行社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媒体记者和网红达人约110人参加了活动。 10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公使方坤正在发表致辞。【摄影 记者 李雅贤】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公使方坤在致辞中表示,中韩两国是东亚近邻,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旅游交流与合作是中韩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两国旅游业正加速复苏,互访游客量持续增长。相信随着免签等政策出台,中韩直航航班增加以及更多人员往来便利措施和优质旅游产品的推出,两国旅游业合作交流将更加紧密,旅游市场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新气象。 10日,韩国国会议员金峻亨正在发表致辞。【摄影 记者 李雅贤】 韩国国会议员金峻亨表示,韩中两国长期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是“共创未来的伙伴”。旅游是连接人与文化的重要桥梁。韩国也正在积极考虑对中国团队游客实行免签入境,这一政策将成为推动两国经济与人文交流的重要催化剂。期待旅游产业人士能够通过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合作模式。希望借此机会,加深两国人民间的信任与理解,开启共同繁荣的美好未来。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公参兼总领事钟洪糯作了中国入境便利化政策介绍,详细列举了中国政府近期采取的免签、过境免签等提高入境便利化水平的最新举措,希望中韩两国借助人员往来频繁的东风,各领域合作更加深入、紧密。 10日,中韩旅游之夜暨“你好!中国”入境旅游政策宣介会在首尔举办。【摄影 记者 李雅贤】 宣介会上,中国驻首尔旅游办事处特别邀请韩国人气旅游博主高胜熙(音)结合自己丰富的赴华旅游经历,向在场嘉宾推荐分享了青岛、上海、广州等中国热门旅游城市的精彩和魅力,并生动讲述了在中国旅游的难忘故事和心得感悟。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京畿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河正祐(音)、韩国OTA“Goodchoice”代表朴志训(音)、银联国际韩国分公司总经理李明浩(音)、春秋航空韩国分公司总经理朴兴军和华人通信总经理李博等旅游相关行业领域代表,围绕赴华旅游入境便利化政策具体落地情况、韩国赴华旅游市场潜力与制约问题,以及如何形成合力更好开展赴华旅游推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活动中,中国联通和华人通信还签署了科技助力赴华旅游的相关合作备忘录。中国南航、东航、春秋航空、工商银行和银联国际等提供的首尔往返上海、青岛、哈尔滨、广州等中国热门旅游城市的机票和旅游相关产品,以及青岛和延边提供的热门景区套票等奖品受到了韩国旅行商和旅游达人的追捧。 本次活动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指导开展的“你好!中国”入境旅游推广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推广“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发挥中国对韩免签政策优势,进一步促进韩国赴华游客市场。
2025-01-11 03:49:46 -
2025年新晋热门旅行地出炉 访韩选清州访华爱上海
数字旅游平台安可达(Agoda)近日发布的New Horizons最新排名结果显示,韩国忠清北道清州迅速崛起,成为备受外国游客瞩目的韩国旅行目的地。与此同时,韩国游客最关注的国内旅行目的地为江原道原州,最受欢迎的海外旅行目的地则是中国上海。 安可达每年通过比较过去两年间的住宿预订情况,分析国内外最具增长潜力的旅行目的地并发布排名。在最新排名中,清州跃升16位至第19名,成为访韩外国游客心中的热门旅行地。安可达指出,清州交通便利,是前往首尔、大田、大邱等韩国主要城市的理想起点。此外,清州还是大热韩剧《黑暗荣耀》的拍摄地,因此吸引众多全球韩剧迷的关注。 原州以丰富的户外活动和冒险体验受到韩国国内游客的青睐,排名较此前上升12位至第31名。原州全年都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秋季可以在红叶覆盖的雉岳山登山,冬季可以在橡树谷度假村体验滑雪的乐趣。 在韩国游客最喜欢的海外旅行目的地中,上海排名上升21位跃居第27名,原因在于中国政府自2024年11月起对韩国公民试行免签政策。此外,上海拥有高性价比的五星级酒店、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以及便捷的在线支付系统,为游客提供极大的便利。 综合亚洲游客之间的新兴旅行目的地排名,上海位居榜首,其后依次是韩国济州岛、法国巴黎、越南芽庄,以及日本福冈。 安可达韩国分公司代表李俊焕(音)表示:“今年我们注意到清州和原州等新兴旅行目的地的崛起。安可达会继续为国内外游客推荐热门城市,助力大家开启2025年的精彩旅行体验。” 清州市上党区琅城面楸亭里秋景【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1-07 19:14:14 -
想说分手不容易 韩企期待在华再现高光时刻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中国“脱钩”论在国际范围内重新抬头,与中国市场密不可分的韩国企业也随之调整在华战略。尽管与在华投资的巅峰时期相比,韩企因地缘政治和经济风险而选择撤出中国市场,或缩小在华业务规模。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市场规模庞大且仍具有发展潜力,近来多家韩企在权衡利弊后意识到,与中国“分手”并不像想象中的容易,重新审视中国市场战略,出现“回潮”中国的迹象。 ▲三养食品海外首厂落户嘉兴 好丽友铁心做中国消费者“好朋友” 凭借“火鸡面”风靡全球的三养食品去年12月宣布,将投资201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在浙江省嘉兴市成立生产法人和工厂,这是三养食品首次在海外建厂。 三养食品称,工厂计划于2027年初建成6条生产线。为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三养食品还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在新加坡成立一家子公司,作为海外工厂建设和运营的重要支持平台。 三养食品2012年推出“火鸡面”后,凭借独特的韩式辣味迅速成为“爆款”,尤其在海外市场表现强劲,其中,中国市场功不可没,占整体出口的25%。 本地化战略是三养食品在中国取得成功的法宝,通过对中国消费者喜爱口味进行调研,去年在中国推出限定“泰式咖喱蟹味火鸡面”,作为中韩合作研发的首款产品,巧妙融合了椰香奶味与经典火鸡辣味,上市后收获好评如潮。三养食品还与桂桂茶、乐乐茶、七分甜等新茶饮品牌展开跨界联名,推动三养食品在线上线下的热度进一步提升。 2014年11月,三养食品中国总裁金周泳在第七届进博会上推介产品。【图片提供 三养食品】 三养食品承诺今后将持续加码在华投资,加快本土新品的研发,并精心规划每年推出一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产品,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三养连年扩大规模,去年员工数量较2023年翻倍增长至近3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约20%。 在食品领域,除了三养食品外,被誉为本地化“天花板”的好丽友也于去年12月宣布,“Market Onature O!”格兰诺拉麦片将正式进军中国麦片市场。从去年9月起在高端超市Ole'上架后,11月起扩大至开市客和盒马鲜生,今年上半年起将进驻大润发、山姆会员商店等。 好丽友表示,中国麦片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5000亿韩元增至2021年的1.9万亿韩元,12年间扩大了近4倍,去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3万亿韩元。通过持续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诚意满满的市场营销,不断扩大分销渠道,好丽友正在走出低迷期,市场预测有望于今年恢复至2016年“萨德风波”前在华销售水平。 为纪念巧克力派上市50周年,好丽友在中国推出限量款产品。【图片来源 网络】 ▲“打不过就加入” 现代汽车入华22年持续加码投资 在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背景下,氢能源已成为能源结构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现代汽车集团在2019年就开始在中国市场布局氢能产业,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HTWO广州”,已于2023年6月正式竣工投产。 去年,现代汽车连续第7年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In China, For China, To Global”为主题,现展出包括氢燃料电池轻卡MIGHTY Fuel Cell、氢燃料电池巴士、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乘用车NEXO中国版等氢能最新产品,向中国用户全面展示氢能解决方案。 同时,高性能电动车艾尼氪5N,以及全新Elantra N等现代N品牌明星车型也亮相进博会,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继去年10月在上海成立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后,现代汽车与中国合作伙伴北汽集团随即宣布,将向双方在华合资企业——北京现代投资11亿美元。业界分析称,即使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并被比亚迪等本土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的背景下,现代汽车仍希望加码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根据去年的数据,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已占据中国汽车市场半数以上份额,而现代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却没有一款相关车型在售。这一空白无疑向现代提出了严峻挑战。此次投资被评价为不仅是现代和北汽在中国市场上的一次“续命”之举,更是现代重新审视和调整其全球布局的一步关键尝试。 2024年10月,现代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在上海成立。【图片来源 网络】 ▲2025年韩企在华机遇挑战并存 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区域间合作持续深化,预计在2025年,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活动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尽管投资前景光明,但地缘政治风险仍将是韩国企业的主要挑战之一。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中美关系的变化可能对韩企在中国的部分高科技领域投资产生影响,企业需制定灵活的风险应对策略。 如何充分利用中韩自贸协定(FTA)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广泛的贸易便利和投资机会,在供应链协同和拓展市场方面扩大双边合作范围,成为韩企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5-01-01 19:22:23 -
2025年韩中文化交流展望:新机遇与新挑战
随着中国对韩国实施免签入境政策,韩中关系逐步回暖,两国文化交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5年有望成为两国文化合作的重要节点。近期,多方迹象显示,韩中文化交流正进入新的活跃期。然而,机遇背后也伴随挑战。 ▲艺术交流再添新篇章 近年来,韩中文化交流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视觉艺术正成为韩国文化重返中国市场的先锋力量。 去年12月19日,由驻上海韩国文化院和韩国国立亚洲文化殿堂联合主办的“大家的桃源”媒体艺术展在上海拉开帷幕。展览汇集韩国顶尖艺术家的作品,通过融入自然景观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此前,该展览已在北京成功举办,上海站的推出预计将进一步提升韩国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影响力。 据悉,“大家的桃源”作为韩国经典媒体艺术的延续,曾在韩国吸引超过33万名观众,并在中国文化圈内引发广泛关注。驻上海韩国文化院院长姜勇敏表示,希望借助此次展览深化两国在艺术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彰显韩国媒体艺术的独特价值。 “大家的桃源”媒体艺术展上海场【图片来源 韩国国立亚洲文化殿堂】 ▲韩流音乐重返中国 受“限韩令”影响,韩国流行音乐正以谨慎的步伐重新进入中国市场。韩国独立摇滚乐队“黑裙子”(The Black Skirts)已分别于去年10月18日和12月30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和湖北省武汉市举办了演唱会,并计划于1月1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演出。这标志着自2016年“萨德风波”以来,韩国流行音乐时隔8年重返中国舞台。 由于乐队主唱赵休日持有美国国籍,中方是否会全面开放对韩国国籍歌手的演出仍需进一步观察。然而,“黑裙子”的演出被视为韩流文化逐步回归的重要信号。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方可能通过地方城市作为试点,逐步放宽对韩国歌手的演出限制。 韩国独立摇滚乐队“黑裙子”西安演出现场照片 【图片提供 新浪微博】 相较于“黑裙子”的成功巡演,韩国摇滚乐队Say Sue Me原定于去年7月在北京举办的演唱会却在演出前三周突然取消,这一事件凸显了中国市场的复杂性。然而,与此同时,(G)I-DLE前成员徐穗珍和演员边佑锡分别于去年1月和9月在中国举办的小型粉丝见面会,反映了中国观众对韩流文化的持续关注。 大众文化评论家金宪植(音)指出:“尽管限韩令的全面解除仍需观察,但若能逐步松动,K-POP等韩国文化内容的海外扩展或将更具可行性。然而,韩国文化产业仍需保持警惕,采取稳健策略,以应对潜在风险。” ▲韩国文化内容出口展望 根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文化内容振兴院发布的《2025年韩国内容出口展望》,尽管广播和电视剧出口因制作成本上升面临挑战,音乐和游戏产业的出口仍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尤其是在中华圈、东南亚和日本等主要市场,韩流内容的影响力依然显著。 在韩国内容出口中占比最大的游戏产业,预计明年将维持稳定增长趋势。业内分析指出,中国重新开放外资版号审批,以及韩国游戏《第一狂战士:卡赞》(The First Berserker: Khazan)和《inZOI》等新作陆续进入全球市场,将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然而,由于中国游戏市场快速扩张以及营销成本上升,盈利能力面临压力,出口增幅或难以显著提升。 2023年,“线条小狗”与中国连锁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开展联名活动。【图片来源 THE WORKS COMPANY】 此外,角色形象领域有望在明年实现增长。特别是“露比”(Loopy)和“线条小狗”(Maltese)等韩国原创形象因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预计将在社交媒体(SNS)等平台上进一步扩大影响力。韩国文化内容振兴院代理院长柳贤锡(音)表示:“我们将通过博览会等项目积极推动韩国文化内容出口,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展望2025年:韩中文化交流迎来新转折 从艺术展览到音乐演出,韩中文化交流正逐步恢复并持续深化。专家指出,两国应通过灵活的政策、创新的内容形式以及长远的战略合作,推动文化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然而,限韩令的长期影响和政策不确定性依然是主要挑战。韩国文化产业需保持谨慎,制定智慧策略,以有效降低潜在风险。2025年被视为韩中文化交流的关键转折点,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中找到平衡,将成为两国文化合作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2025-01-01 19:09:49 -
跨境游热度不减 2025年韩国旅游业或将展现新活力
韩国流行文化的热潮在全球范围内持续高涨,韩国逐渐成为国际游客眼中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凭借韩国旅行音乐(K-POP)、电视剧、电影等韩国文化内容的影响力,韩国不仅在全球文化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也为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4年明暗交织却又闪烁着希望之光的一年。为吸引更多外籍游客访韩,韩国政府积极开展了旅游宣传活动,并推出了多项旅游优惠政策。同时,随着出入境人数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旅游业界对未来市场发展充满了期待。 尽管当前国际与国内局势存在不确定性,旅游业仍面临一定挑战,但去年访韩游客数量或仍稳步上升,为韩国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 一位游客正在跨过石桥。图为位于庆尚北道的庆州月精桥全景。【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韩流成新动力 跨境游持续升温 随着韩国流行文化在海外深受欢迎,韩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声誉在过去的几年间大幅蹿升,成为全球游客认可的“引领大众文化”、“时尚富有创意”的热门旅游地。韩国的海外游客数量也呈现增长趋势。根据韩国旅游发展局(韩国观光公社)的统计数据,去年1月至11月访韩游客人数达到1510万人次,同比增长51.1%,恢复至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的94%水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9月访韩游客人数首次恢复到2019年的100%水平,这进一步提振了旅游业的乐观情绪。 近年来,访韩游客增加的主要动力来自K-POP、电视剧、电影等韩国文化内容。沉迷于韩国文化的海外粉丝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将兴趣延伸至韩国旅游。此外,航空业也通过积极开通国际航线,吸引了更多的海外游客。据统计,去年11月份韩国接待外籍游客136万人次,而去年全年访韩游客人数预计达到1700万人次左右。 上海外滩全景【图片提供 路透社/韩联社】 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11月,韩国出境游客人数达到2597万人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98%。其中,韩国游客访问最多的旅游目的地是日本。根据日本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截至去年10月,韩国游客访问日本的数量已达720万人次,截至去年11月达到795万人次,这一数字远远超过同期访问越南(366万人次)和中国(186万人次)的韩国游客数量。 韩国游客已成为日本游客新宠。由于日元汇率的下滑促使全球游客纷至沓来,韩国游客也纷纷涌入日本旅游。目前韩元对日元汇率已接近930韩元,这进一步刺激了韩国游客的日本游热潮。尽管中国也正成为韩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但日本的旅游热度依然有增无减。 ▲韩中双向旅游回暖 免签政策助推旅游需求增长 去年以来,韩国游客赴华旅游迎来复苏。自去年11月8日起,中国政府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允许韩国公民因经商、旅游、探亲访友及过境等目的入境中国,最长可停留15天。随后,中国政府进一步优化入境政策,将免签停留期限延长至30天。韩中两国业界预计这一举措将带动韩国游客赴华热潮,对赴华游需求的增长充满期待。 中国对韩试行免签政策,现在又免去办理签证的复杂手续和费用,韩国赴华游需求得以释放。韩国旅游业界开始将中国视为可替代日本或东南亚的旅游目的地。这推动了韩中关系的积极发展,中国游客访韩人数也显现出全面回升态势。 根据数据,截至11月访韩的外籍游客中,中国游客以430万人次居首,其次为日本(297万人次)、中国台湾(136万人次)、美国(122万人次)和中国香港(51万人次)。 为进一步吸引中国游客,韩国政府计划对170个指定韩中旅行社组织的中国团体游客,试行免签试点政策。此外,韩国政府还决定将68个国家(地区)的电子旅行许可制度(K-ETA)豁免措施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同时,对中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印度6个国团体游客的签证手续费减免政策延长至同一天。这一系列举措表明韩中两国在旅游领域的合作逐步深化,为双向旅游回暖注入新的活力。 首尔市一家专营中国旅游的旅行社【图片提供 韩联社】 ▲新目标、新挑战与新政策 “2023至2024韩国访问年”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为扩大韩国旅游市场,吸引更多外籍游客,韩国政府将“韩国访问年”项目从2023年延续至2024年底,并推出适合外籍游客体验的“K-文化及旅游活动100选”、“地方文化庆典100选”等特色活动。该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去年10月,访韩外籍游客人数同比增长了54.7%。 然而,尽管访韩外籍游客数量有所增加,但游客消费却大幅减少。同期,韩国旅游收支逆差达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3%。与此相反,访韩外籍游客人均旅游收入为1006美元,同比减少了29%。 上月27日,中国游客抵达金浦国际机场国际航站楼。【图片提供 韩联社】 过去两年里,赴韩旅游市场逐步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但当前国际与国内局势的不确定性仍令韩国旅游业界对未来发展充满忧虑。 为应对这一挑战,韩国政府设定了今年吸引1850万人次外籍游客的目标。虽然这一目标低于2024年2000万人次的目标,但仍高于2019年创下的1750万人次的历史纪录。同时,政府还提出实现旅游产业营业收入3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92.7亿元)以及国内旅游支出40万亿韩元的目标,以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去年12月26日,当时代行总统职权的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在第九次国家旅游战略会议上宣布,今年上半年将提前执行旅游领域预算,迅速实施金融支援、特别融资、缓解负担等紧急支援对策,以确保韩国旅游业的稳定经营。政府将迅速细化和完善各项对策,并与旅游业界保持密切沟通。他还强调:“希望广大国民、旅游从业者以及地方政府积极关注并协力配合,共同推动旅游市场的稳定与繁荣。” 针对政府的积极表态和一系列措施,韩国旅游业界反响热烈。业内人士表示:“韩中两国都在积极推进互惠政策,我们应更加努力,进一步促进旅游交流的蓬勃发展。”
2025-01-01 18:00:00 -
巴黎贝甜扩张提速 中国市场门店突破350家
巴黎贝甜在中国的“增长版图”再度扩张,包括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在内,其在当地大城市新店开业的步伐持续加快,通过“高端战略”逐步稳固了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6日数据,截至本月13日,巴黎贝甜在中国运营的店铺总数达到350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家。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巴黎贝甜的新开店率(23.2%)显著高于闭店率(15.0%),推动总店铺数稳步增长。自新冠疫情后,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已逐步恢复增长。 受新冠疫情影响,巴黎贝甜曾在2022年经历了开店30家、闭店49家的波动,闭店数一度超过开店数。然而,自2023年以来,其开店数量明显反弹,去年新开店78家、闭店53家;今年则新开店79家、闭店65家。截至目前,其全国门店总数逐年递增:2022年311家、2023年336家、2024年350家。 巴黎贝甜自2004年在上海开设中国首家门店以来,逐步扩展至北京、江苏、河北、辽宁、天津等地。截至本月,其在主要区域的门店分布为:上海108家、北京66家、江苏46家、河北16家、辽宁15家、天津14家。 新店开业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集中、品牌曝光度高的大型商业设施,如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目前,超过一半的门店入驻购物中心等场所,有效提升了品牌的消费者触达率。 2019年,巴黎贝甜在天津建成了烘焙工厂SPC天津工厂,成为其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的重要基地。这座占地2.08万平方米的工厂是在原有北京工厂的基础上迁移并扩建而成,具备生产面包、蛋糕、加工蔬菜及酱类等390多种品目的能力。特别是工厂生产的冷藏面团,可通过控制发酵过程实现长期新鲜保存,成为向中国全境供应高品质原料的核心支撑。 中国烘焙市场的快速扩张为巴黎贝甜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中国市场调研机构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的预测,2025年中国烘焙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518亿元人民币。与2022年的2835亿元人民币的规模相比,3年内增长率预计达到24.09%。消费者对面包的接受度提升及日常面包消费的增加是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餐饮连锁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表示:“巴黎贝甜凭借稳固的品牌认知度,在中国市场具备较强的增长潜力。未来的关键在于通过创新的产品战略和高效的市场营销,加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 【图片来源 网络】
2024-12-26 23:38:18 -
MAKESTAR线下门店落地上海 开启K-POP商品本土化零售新篇章
全球韩流(K-POP)平台MAKESTAR在中国开设了特别门店。据MAKESTAR19日消息,MAKESTAR Space近日在上海开设,销售深受粉丝喜爱的K-POP艺人专辑及周边商品,并通过特别活动为当地粉丝提供丰富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MAKESTAR是首个在中国获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韩国公司。根据中国相关法规,进行出版物(包括图书、杂志、期刊、音乐专辑等)的进口和销售,需要获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该许可证需通过中国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审核才能获得。 MAKESTAR在中国设立了法人MAKESTAR中国,历经多次努力后,最终成功获得许可证,得以在上海开设Makestar Space门店。 MAKESTAR成立于2015年,作为韩国文化创新的代表性娱乐科技公司,已吸引来自全球230多个国家的用户访问,销售覆盖180多个国家。公司每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长率,去年实现销售额95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其中70%以上来自海外,被视为典型的K-POP商业模式。 此外,MAKESTAR近日成功完成了总计300亿韩元的D轮投资,累计投资额达556亿韩元,吸引了国内外知名投资者的关注。本轮投资由Altos Ventures、韩国产业银行、NextG Investment等持续参与,新增投资者包括美国投资公司HRZ、RPS以及Company K等。 MAKESTAR Space上海门店【图片来源 MAKESTAR】
2024-12-20 02:48:57
-
【亚洲人之声】周末"韩流"浓度高 为何韩国年轻人爱来上海旅游?
最近,笔者的社交媒体几乎被韩国游客的上海旅行照片刷屏。无论是夜幕下的外滩,还是街边排队等候的烧烤店,随处可见韩国游客的身影。一位在新天地咖啡店工作的朋友感叹:“现在店里听到的韩语都快比中文多了!”这让笔者不禁开始思考:是什么让韩国年轻人如此热衷于到上海旅游? 自去年11月8日中国对韩国实行免签政策以来,韩国赴华游客数量激增。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年轻人正成为这股潮流的主力军。他们开创了“周五下班去中国”的新趋势,将上海变成了周末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上海的吸引力首先源于便利的交通条件。从首尔直飞上海仅需约两小时,再加上免签政策,让短途周末旅行变得轻松可行。此外,上海独特的文化融合也极具吸引力,外滩的繁华景象、田子坊的文艺气息,以及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的历史氛围,已成为韩国年轻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与此同时,上海的美食体验也成为亮点。从排队三小时只为一顿正宗烤串,到许多火锅店特意为韩国游客配备翻译,这种贴心的服务加上丰富多样的美食品类,迅速俘获了韩国年轻游客的味蕾。 更为重要的是,与韩国相比,上海整体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从餐饮到购物都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游客不仅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美食和服务,还能以相对实惠的价格完成一次充实的旅行体验。 展望未来,如果中韩两国之间能够实现互免签证,或将有更多年轻人通过旅行加深彼此了解。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凭借其多元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韩国游客,而这种跨文化互动也为中韩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笔者相信,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周五下班去首尔”也会成为中国年轻人的新潮流。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旅行不仅拉近了两国间的距离,也悄然改变着两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1-17 23:31:30 -
【亚洲人之声】世界本应如此
随着TikTok面临强制出售的最后期限临近,美国的TikTok用户用脚投票,开启了一场意外的“数字移民”潮——大批自称“TikTok难民”的用户蜂拥至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通过翻译软件、图片分享和幽默互动,他们迅速拉近了中美两国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而与此同时,韩国年轻人掀起了赴上海旅游的新热潮,街头巷尾多了许多韩语对话。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这些跨文化交流都在书写着一幅“世界本该如此”的美好图景。 在“小红书”,美国网友为抗议禁令而来,却意外收获了文化碰撞的乐趣。他们努力用翻译软件与中国网友沟通,学习普通话,分享生活点滴,还在社区中流行起一种叫“交猫税”(cat tax)的互动方式。尽管“猫税”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机智的中国网友玩梗无数,甚至在评论区附上“猫税收取确认书”。这种幽默风趣的交流方式,让跨文化互动更加轻松自如。小红书上的美食、时尚和生活方式,也让美国用户既感到新鲜又倍感亲切。 而在中国的街头,韩国年轻人则在“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随着中国对韩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越来越多韩国游客选择来上海打卡。他们沉醉于武康路的历史风情,迷恋迪士尼的奇幻童话,田子坊的创意潮流更是成为分享热潮的焦点。上海这座城市,用它独特的多元魅力,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交融,不仅展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更散发出街头巷尾的生活烟火气。 无论是线上互动还是线下旅游,这种由普通人推动的交流比任何政策或宣传都更有力量。美国网友通过小红书接触到中国人的日常,韩国游客通过旅游了解中国的真实面貌。这种双向互动不仅消解了误解,更让人们意识到彼此的共通之处: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从“难民”到“移民”,再到“邻居”,这场跨越国界的数字和现实旅行,似乎无意间完成了两国网民之间更深层次的认知破冰。它让我们看到,普通人的好奇心和幽默感远比那些试图制造对立的政策更强大。人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才是最能化解分歧的桥梁。 【图片来源 小红书截图】
2025-01-16 23:29:59 -
起亚携手京东与天猫 强化汽车售后服务
起亚总经理金京铉(左)和京东养车汽车零配件渠道业务总经理刘金云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网络】 起亚汽车正与中国两大电商平台京东(JD.com)和阿里巴巴天猫(Tmall)合作,致力于提升汽车售后服务水平,通过双方的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提供涵盖汽车维修等领域的追踪管理服务。 据业界13日消息,起亚在华合资公司——起亚汽车有限公司(起亚汽车)于本月9日在中国上海分别与京东养车及天猫养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京东养车作为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重要品牌之一,拥有强大的汽车营销、销售及售后服务能力,并在电商渠道表现突出。目前,京东养车在中国线下拥有超过2000家门店。 天猫养车与69个汽车品牌合作,每年通过该平台完成的整车订单高达280万辆,年均用户数量超过2亿人,已成为中国互联网汽车维修领域的领先品牌,其用户评价也位列行业首位。 起亚计划利用这些平台广泛的服务网络,优化汽车售后服务流程并提升服务质量。在覆盖中国全境的服务网络基础上,起亚将从汽车销售到售后服务,构建专业细致的运营体系。 此外,起亚汽车计划将京东和天猫养车旗下的汽车维修门店纳入官方售后服务体系。这些门店将严格遵循起亚标准化的维修和保养流程,并确保使用原厂配件,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的服务保障。 为满足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严格要求,起亚还计划继续与森那美(Sime Darby)、金龙(Jinlong)、联合皇冠(United Crown)、上海悦达智行等大型经销商集团深化合作。同时,通过品牌应用程序(App)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起亚中国地区总经理金京铉表示:“与京东和天猫达成的战略合作,彰显了起亚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的原则,并致力于提供卓越服务。起亚将基于‘中国本地化的全球化’(Global in China)战略,聚焦提升用户体验。” “Global in China”是起亚在中国市场的全球化战略,旨在通过加强本地研发能力,提升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另据数据显示,起亚汽车去年在中国市场共销售了24.8万辆,同比增长49.2%,成为增长率最高的本地合资品牌。这一成绩标志着起亚在中国市场的强势回归,并为其持续扩展奠定了基础。 起亚总经理金京铉(左)和天猫养车总经理蔡永志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1-14 00:48:46 -
中韩旅游之夜暨"你好!中国"入境旅游 政策宣介会在韩成功举办
10日,由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支持,中国驻首尔旅游办事处和韩中文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的中韩旅游之夜暨“你好!中国”入境旅游政策宣介会在首尔举办。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公使方坤、公参兼总领事钟洪糯、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刘耀鸿,韩国国会议员金峻亨、韩国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金世媛、首尔市旅游协会会长赵泰淑、韩国知名学者教授李旭渊(音)以及中韩旅游机构、行业协会嘉宾,主要航司、旅行社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媒体记者和网红达人约110人参加了活动。 10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公使方坤正在发表致辞。【摄影 记者 李雅贤】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公使方坤在致辞中表示,中韩两国是东亚近邻,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旅游交流与合作是中韩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两国旅游业正加速复苏,互访游客量持续增长。相信随着免签等政策出台,中韩直航航班增加以及更多人员往来便利措施和优质旅游产品的推出,两国旅游业合作交流将更加紧密,旅游市场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新气象。 10日,韩国国会议员金峻亨正在发表致辞。【摄影 记者 李雅贤】 韩国国会议员金峻亨表示,韩中两国长期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是“共创未来的伙伴”。旅游是连接人与文化的重要桥梁。韩国也正在积极考虑对中国团队游客实行免签入境,这一政策将成为推动两国经济与人文交流的重要催化剂。期待旅游产业人士能够通过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合作模式。希望借此机会,加深两国人民间的信任与理解,开启共同繁荣的美好未来。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公参兼总领事钟洪糯作了中国入境便利化政策介绍,详细列举了中国政府近期采取的免签、过境免签等提高入境便利化水平的最新举措,希望中韩两国借助人员往来频繁的东风,各领域合作更加深入、紧密。 10日,中韩旅游之夜暨“你好!中国”入境旅游政策宣介会在首尔举办。【摄影 记者 李雅贤】 宣介会上,中国驻首尔旅游办事处特别邀请韩国人气旅游博主高胜熙(音)结合自己丰富的赴华旅游经历,向在场嘉宾推荐分享了青岛、上海、广州等中国热门旅游城市的精彩和魅力,并生动讲述了在中国旅游的难忘故事和心得感悟。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京畿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河正祐(音)、韩国OTA“Goodchoice”代表朴志训(音)、银联国际韩国分公司总经理李明浩(音)、春秋航空韩国分公司总经理朴兴军和华人通信总经理李博等旅游相关行业领域代表,围绕赴华旅游入境便利化政策具体落地情况、韩国赴华旅游市场潜力与制约问题,以及如何形成合力更好开展赴华旅游推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活动中,中国联通和华人通信还签署了科技助力赴华旅游的相关合作备忘录。中国南航、东航、春秋航空、工商银行和银联国际等提供的首尔往返上海、青岛、哈尔滨、广州等中国热门旅游城市的机票和旅游相关产品,以及青岛和延边提供的热门景区套票等奖品受到了韩国旅行商和旅游达人的追捧。 本次活动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指导开展的“你好!中国”入境旅游推广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推广“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发挥中国对韩免签政策优势,进一步促进韩国赴华游客市场。
2025-01-11 03:49:46 -
2025年新晋热门旅行地出炉 访韩选清州访华爱上海
数字旅游平台安可达(Agoda)近日发布的New Horizons最新排名结果显示,韩国忠清北道清州迅速崛起,成为备受外国游客瞩目的韩国旅行目的地。与此同时,韩国游客最关注的国内旅行目的地为江原道原州,最受欢迎的海外旅行目的地则是中国上海。 安可达每年通过比较过去两年间的住宿预订情况,分析国内外最具增长潜力的旅行目的地并发布排名。在最新排名中,清州跃升16位至第19名,成为访韩外国游客心中的热门旅行地。安可达指出,清州交通便利,是前往首尔、大田、大邱等韩国主要城市的理想起点。此外,清州还是大热韩剧《黑暗荣耀》的拍摄地,因此吸引众多全球韩剧迷的关注。 原州以丰富的户外活动和冒险体验受到韩国国内游客的青睐,排名较此前上升12位至第31名。原州全年都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秋季可以在红叶覆盖的雉岳山登山,冬季可以在橡树谷度假村体验滑雪的乐趣。 在韩国游客最喜欢的海外旅行目的地中,上海排名上升21位跃居第27名,原因在于中国政府自2024年11月起对韩国公民试行免签政策。此外,上海拥有高性价比的五星级酒店、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以及便捷的在线支付系统,为游客提供极大的便利。 综合亚洲游客之间的新兴旅行目的地排名,上海位居榜首,其后依次是韩国济州岛、法国巴黎、越南芽庄,以及日本福冈。 安可达韩国分公司代表李俊焕(音)表示:“今年我们注意到清州和原州等新兴旅行目的地的崛起。安可达会继续为国内外游客推荐热门城市,助力大家开启2025年的精彩旅行体验。” 清州市上党区琅城面楸亭里秋景【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1-07 19:14:14 -
想说分手不容易 韩企期待在华再现高光时刻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中国“脱钩”论在国际范围内重新抬头,与中国市场密不可分的韩国企业也随之调整在华战略。尽管与在华投资的巅峰时期相比,韩企因地缘政治和经济风险而选择撤出中国市场,或缩小在华业务规模。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市场规模庞大且仍具有发展潜力,近来多家韩企在权衡利弊后意识到,与中国“分手”并不像想象中的容易,重新审视中国市场战略,出现“回潮”中国的迹象。 ▲三养食品海外首厂落户嘉兴 好丽友铁心做中国消费者“好朋友” 凭借“火鸡面”风靡全球的三养食品去年12月宣布,将投资201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在浙江省嘉兴市成立生产法人和工厂,这是三养食品首次在海外建厂。 三养食品称,工厂计划于2027年初建成6条生产线。为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三养食品还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在新加坡成立一家子公司,作为海外工厂建设和运营的重要支持平台。 三养食品2012年推出“火鸡面”后,凭借独特的韩式辣味迅速成为“爆款”,尤其在海外市场表现强劲,其中,中国市场功不可没,占整体出口的25%。 本地化战略是三养食品在中国取得成功的法宝,通过对中国消费者喜爱口味进行调研,去年在中国推出限定“泰式咖喱蟹味火鸡面”,作为中韩合作研发的首款产品,巧妙融合了椰香奶味与经典火鸡辣味,上市后收获好评如潮。三养食品还与桂桂茶、乐乐茶、七分甜等新茶饮品牌展开跨界联名,推动三养食品在线上线下的热度进一步提升。 2014年11月,三养食品中国总裁金周泳在第七届进博会上推介产品。【图片提供 三养食品】 三养食品承诺今后将持续加码在华投资,加快本土新品的研发,并精心规划每年推出一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产品,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三养连年扩大规模,去年员工数量较2023年翻倍增长至近3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约20%。 在食品领域,除了三养食品外,被誉为本地化“天花板”的好丽友也于去年12月宣布,“Market Onature O!”格兰诺拉麦片将正式进军中国麦片市场。从去年9月起在高端超市Ole'上架后,11月起扩大至开市客和盒马鲜生,今年上半年起将进驻大润发、山姆会员商店等。 好丽友表示,中国麦片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5000亿韩元增至2021年的1.9万亿韩元,12年间扩大了近4倍,去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3万亿韩元。通过持续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诚意满满的市场营销,不断扩大分销渠道,好丽友正在走出低迷期,市场预测有望于今年恢复至2016年“萨德风波”前在华销售水平。 为纪念巧克力派上市50周年,好丽友在中国推出限量款产品。【图片来源 网络】 ▲“打不过就加入” 现代汽车入华22年持续加码投资 在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背景下,氢能源已成为能源结构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现代汽车集团在2019年就开始在中国市场布局氢能产业,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HTWO广州”,已于2023年6月正式竣工投产。 去年,现代汽车连续第7年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In China, For China, To Global”为主题,现展出包括氢燃料电池轻卡MIGHTY Fuel Cell、氢燃料电池巴士、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乘用车NEXO中国版等氢能最新产品,向中国用户全面展示氢能解决方案。 同时,高性能电动车艾尼氪5N,以及全新Elantra N等现代N品牌明星车型也亮相进博会,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继去年10月在上海成立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后,现代汽车与中国合作伙伴北汽集团随即宣布,将向双方在华合资企业——北京现代投资11亿美元。业界分析称,即使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并被比亚迪等本土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的背景下,现代汽车仍希望加码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根据去年的数据,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已占据中国汽车市场半数以上份额,而现代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却没有一款相关车型在售。这一空白无疑向现代提出了严峻挑战。此次投资被评价为不仅是现代和北汽在中国市场上的一次“续命”之举,更是现代重新审视和调整其全球布局的一步关键尝试。 2024年10月,现代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在上海成立。【图片来源 网络】 ▲2025年韩企在华机遇挑战并存 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区域间合作持续深化,预计在2025年,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活动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尽管投资前景光明,但地缘政治风险仍将是韩国企业的主要挑战之一。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中美关系的变化可能对韩企在中国的部分高科技领域投资产生影响,企业需制定灵活的风险应对策略。 如何充分利用中韩自贸协定(FTA)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广泛的贸易便利和投资机会,在供应链协同和拓展市场方面扩大双边合作范围,成为韩企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5-01-01 19:22:23 -
2025年韩中文化交流展望:新机遇与新挑战
随着中国对韩国实施免签入境政策,韩中关系逐步回暖,两国文化交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5年有望成为两国文化合作的重要节点。近期,多方迹象显示,韩中文化交流正进入新的活跃期。然而,机遇背后也伴随挑战。 ▲艺术交流再添新篇章 近年来,韩中文化交流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视觉艺术正成为韩国文化重返中国市场的先锋力量。 去年12月19日,由驻上海韩国文化院和韩国国立亚洲文化殿堂联合主办的“大家的桃源”媒体艺术展在上海拉开帷幕。展览汇集韩国顶尖艺术家的作品,通过融入自然景观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此前,该展览已在北京成功举办,上海站的推出预计将进一步提升韩国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影响力。 据悉,“大家的桃源”作为韩国经典媒体艺术的延续,曾在韩国吸引超过33万名观众,并在中国文化圈内引发广泛关注。驻上海韩国文化院院长姜勇敏表示,希望借助此次展览深化两国在艺术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彰显韩国媒体艺术的独特价值。 “大家的桃源”媒体艺术展上海场【图片来源 韩国国立亚洲文化殿堂】 ▲韩流音乐重返中国 受“限韩令”影响,韩国流行音乐正以谨慎的步伐重新进入中国市场。韩国独立摇滚乐队“黑裙子”(The Black Skirts)已分别于去年10月18日和12月30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和湖北省武汉市举办了演唱会,并计划于1月1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演出。这标志着自2016年“萨德风波”以来,韩国流行音乐时隔8年重返中国舞台。 由于乐队主唱赵休日持有美国国籍,中方是否会全面开放对韩国国籍歌手的演出仍需进一步观察。然而,“黑裙子”的演出被视为韩流文化逐步回归的重要信号。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方可能通过地方城市作为试点,逐步放宽对韩国歌手的演出限制。 韩国独立摇滚乐队“黑裙子”西安演出现场照片 【图片提供 新浪微博】 相较于“黑裙子”的成功巡演,韩国摇滚乐队Say Sue Me原定于去年7月在北京举办的演唱会却在演出前三周突然取消,这一事件凸显了中国市场的复杂性。然而,与此同时,(G)I-DLE前成员徐穗珍和演员边佑锡分别于去年1月和9月在中国举办的小型粉丝见面会,反映了中国观众对韩流文化的持续关注。 大众文化评论家金宪植(音)指出:“尽管限韩令的全面解除仍需观察,但若能逐步松动,K-POP等韩国文化内容的海外扩展或将更具可行性。然而,韩国文化产业仍需保持警惕,采取稳健策略,以应对潜在风险。” ▲韩国文化内容出口展望 根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文化内容振兴院发布的《2025年韩国内容出口展望》,尽管广播和电视剧出口因制作成本上升面临挑战,音乐和游戏产业的出口仍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尤其是在中华圈、东南亚和日本等主要市场,韩流内容的影响力依然显著。 在韩国内容出口中占比最大的游戏产业,预计明年将维持稳定增长趋势。业内分析指出,中国重新开放外资版号审批,以及韩国游戏《第一狂战士:卡赞》(The First Berserker: Khazan)和《inZOI》等新作陆续进入全球市场,将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然而,由于中国游戏市场快速扩张以及营销成本上升,盈利能力面临压力,出口增幅或难以显著提升。 2023年,“线条小狗”与中国连锁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开展联名活动。【图片来源 THE WORKS COMPANY】 此外,角色形象领域有望在明年实现增长。特别是“露比”(Loopy)和“线条小狗”(Maltese)等韩国原创形象因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预计将在社交媒体(SNS)等平台上进一步扩大影响力。韩国文化内容振兴院代理院长柳贤锡(音)表示:“我们将通过博览会等项目积极推动韩国文化内容出口,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展望2025年:韩中文化交流迎来新转折 从艺术展览到音乐演出,韩中文化交流正逐步恢复并持续深化。专家指出,两国应通过灵活的政策、创新的内容形式以及长远的战略合作,推动文化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然而,限韩令的长期影响和政策不确定性依然是主要挑战。韩国文化产业需保持谨慎,制定智慧策略,以有效降低潜在风险。2025年被视为韩中文化交流的关键转折点,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中找到平衡,将成为两国文化合作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2025-01-01 19:09:49 -
跨境游热度不减 2025年韩国旅游业或将展现新活力
韩国流行文化的热潮在全球范围内持续高涨,韩国逐渐成为国际游客眼中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凭借韩国旅行音乐(K-POP)、电视剧、电影等韩国文化内容的影响力,韩国不仅在全球文化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也为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4年明暗交织却又闪烁着希望之光的一年。为吸引更多外籍游客访韩,韩国政府积极开展了旅游宣传活动,并推出了多项旅游优惠政策。同时,随着出入境人数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旅游业界对未来市场发展充满了期待。 尽管当前国际与国内局势存在不确定性,旅游业仍面临一定挑战,但去年访韩游客数量或仍稳步上升,为韩国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 一位游客正在跨过石桥。图为位于庆尚北道的庆州月精桥全景。【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韩流成新动力 跨境游持续升温 随着韩国流行文化在海外深受欢迎,韩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声誉在过去的几年间大幅蹿升,成为全球游客认可的“引领大众文化”、“时尚富有创意”的热门旅游地。韩国的海外游客数量也呈现增长趋势。根据韩国旅游发展局(韩国观光公社)的统计数据,去年1月至11月访韩游客人数达到1510万人次,同比增长51.1%,恢复至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的94%水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9月访韩游客人数首次恢复到2019年的100%水平,这进一步提振了旅游业的乐观情绪。 近年来,访韩游客增加的主要动力来自K-POP、电视剧、电影等韩国文化内容。沉迷于韩国文化的海外粉丝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将兴趣延伸至韩国旅游。此外,航空业也通过积极开通国际航线,吸引了更多的海外游客。据统计,去年11月份韩国接待外籍游客136万人次,而去年全年访韩游客人数预计达到1700万人次左右。 上海外滩全景【图片提供 路透社/韩联社】 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11月,韩国出境游客人数达到2597万人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98%。其中,韩国游客访问最多的旅游目的地是日本。根据日本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截至去年10月,韩国游客访问日本的数量已达720万人次,截至去年11月达到795万人次,这一数字远远超过同期访问越南(366万人次)和中国(186万人次)的韩国游客数量。 韩国游客已成为日本游客新宠。由于日元汇率的下滑促使全球游客纷至沓来,韩国游客也纷纷涌入日本旅游。目前韩元对日元汇率已接近930韩元,这进一步刺激了韩国游客的日本游热潮。尽管中国也正成为韩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但日本的旅游热度依然有增无减。 ▲韩中双向旅游回暖 免签政策助推旅游需求增长 去年以来,韩国游客赴华旅游迎来复苏。自去年11月8日起,中国政府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允许韩国公民因经商、旅游、探亲访友及过境等目的入境中国,最长可停留15天。随后,中国政府进一步优化入境政策,将免签停留期限延长至30天。韩中两国业界预计这一举措将带动韩国游客赴华热潮,对赴华游需求的增长充满期待。 中国对韩试行免签政策,现在又免去办理签证的复杂手续和费用,韩国赴华游需求得以释放。韩国旅游业界开始将中国视为可替代日本或东南亚的旅游目的地。这推动了韩中关系的积极发展,中国游客访韩人数也显现出全面回升态势。 根据数据,截至11月访韩的外籍游客中,中国游客以430万人次居首,其次为日本(297万人次)、中国台湾(136万人次)、美国(122万人次)和中国香港(51万人次)。 为进一步吸引中国游客,韩国政府计划对170个指定韩中旅行社组织的中国团体游客,试行免签试点政策。此外,韩国政府还决定将68个国家(地区)的电子旅行许可制度(K-ETA)豁免措施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同时,对中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印度6个国团体游客的签证手续费减免政策延长至同一天。这一系列举措表明韩中两国在旅游领域的合作逐步深化,为双向旅游回暖注入新的活力。 首尔市一家专营中国旅游的旅行社【图片提供 韩联社】 ▲新目标、新挑战与新政策 “2023至2024韩国访问年”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为扩大韩国旅游市场,吸引更多外籍游客,韩国政府将“韩国访问年”项目从2023年延续至2024年底,并推出适合外籍游客体验的“K-文化及旅游活动100选”、“地方文化庆典100选”等特色活动。该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去年10月,访韩外籍游客人数同比增长了54.7%。 然而,尽管访韩外籍游客数量有所增加,但游客消费却大幅减少。同期,韩国旅游收支逆差达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3%。与此相反,访韩外籍游客人均旅游收入为1006美元,同比减少了29%。 上月27日,中国游客抵达金浦国际机场国际航站楼。【图片提供 韩联社】 过去两年里,赴韩旅游市场逐步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但当前国际与国内局势的不确定性仍令韩国旅游业界对未来发展充满忧虑。 为应对这一挑战,韩国政府设定了今年吸引1850万人次外籍游客的目标。虽然这一目标低于2024年2000万人次的目标,但仍高于2019年创下的1750万人次的历史纪录。同时,政府还提出实现旅游产业营业收入3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92.7亿元)以及国内旅游支出40万亿韩元的目标,以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去年12月26日,当时代行总统职权的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在第九次国家旅游战略会议上宣布,今年上半年将提前执行旅游领域预算,迅速实施金融支援、特别融资、缓解负担等紧急支援对策,以确保韩国旅游业的稳定经营。政府将迅速细化和完善各项对策,并与旅游业界保持密切沟通。他还强调:“希望广大国民、旅游从业者以及地方政府积极关注并协力配合,共同推动旅游市场的稳定与繁荣。” 针对政府的积极表态和一系列措施,韩国旅游业界反响热烈。业内人士表示:“韩中两国都在积极推进互惠政策,我们应更加努力,进一步促进旅游交流的蓬勃发展。”
2025-01-01 18:00:00 -
巴黎贝甜扩张提速 中国市场门店突破350家
巴黎贝甜在中国的“增长版图”再度扩张,包括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在内,其在当地大城市新店开业的步伐持续加快,通过“高端战略”逐步稳固了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6日数据,截至本月13日,巴黎贝甜在中国运营的店铺总数达到350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家。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巴黎贝甜的新开店率(23.2%)显著高于闭店率(15.0%),推动总店铺数稳步增长。自新冠疫情后,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已逐步恢复增长。 受新冠疫情影响,巴黎贝甜曾在2022年经历了开店30家、闭店49家的波动,闭店数一度超过开店数。然而,自2023年以来,其开店数量明显反弹,去年新开店78家、闭店53家;今年则新开店79家、闭店65家。截至目前,其全国门店总数逐年递增:2022年311家、2023年336家、2024年350家。 巴黎贝甜自2004年在上海开设中国首家门店以来,逐步扩展至北京、江苏、河北、辽宁、天津等地。截至本月,其在主要区域的门店分布为:上海108家、北京66家、江苏46家、河北16家、辽宁15家、天津14家。 新店开业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集中、品牌曝光度高的大型商业设施,如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目前,超过一半的门店入驻购物中心等场所,有效提升了品牌的消费者触达率。 2019年,巴黎贝甜在天津建成了烘焙工厂SPC天津工厂,成为其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的重要基地。这座占地2.08万平方米的工厂是在原有北京工厂的基础上迁移并扩建而成,具备生产面包、蛋糕、加工蔬菜及酱类等390多种品目的能力。特别是工厂生产的冷藏面团,可通过控制发酵过程实现长期新鲜保存,成为向中国全境供应高品质原料的核心支撑。 中国烘焙市场的快速扩张为巴黎贝甜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中国市场调研机构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的预测,2025年中国烘焙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518亿元人民币。与2022年的2835亿元人民币的规模相比,3年内增长率预计达到24.09%。消费者对面包的接受度提升及日常面包消费的增加是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餐饮连锁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表示:“巴黎贝甜凭借稳固的品牌认知度,在中国市场具备较强的增长潜力。未来的关键在于通过创新的产品战略和高效的市场营销,加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 【图片来源 网络】
2024-12-26 23:38:18 -
MAKESTAR线下门店落地上海 开启K-POP商品本土化零售新篇章
全球韩流(K-POP)平台MAKESTAR在中国开设了特别门店。据MAKESTAR19日消息,MAKESTAR Space近日在上海开设,销售深受粉丝喜爱的K-POP艺人专辑及周边商品,并通过特别活动为当地粉丝提供丰富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MAKESTAR是首个在中国获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韩国公司。根据中国相关法规,进行出版物(包括图书、杂志、期刊、音乐专辑等)的进口和销售,需要获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该许可证需通过中国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审核才能获得。 MAKESTAR在中国设立了法人MAKESTAR中国,历经多次努力后,最终成功获得许可证,得以在上海开设Makestar Space门店。 MAKESTAR成立于2015年,作为韩国文化创新的代表性娱乐科技公司,已吸引来自全球230多个国家的用户访问,销售覆盖180多个国家。公司每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长率,去年实现销售额95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其中70%以上来自海外,被视为典型的K-POP商业模式。 此外,MAKESTAR近日成功完成了总计300亿韩元的D轮投资,累计投资额达556亿韩元,吸引了国内外知名投资者的关注。本轮投资由Altos Ventures、韩国产业银行、NextG Investment等持续参与,新增投资者包括美国投资公司HRZ、RPS以及Company K等。 MAKESTAR Space上海门店【图片来源 MAKESTAR】
2024-12-20 02: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