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成本’新闻 45个
-
就业市场遇冷 四成韩企今年无招新计划或尚未制定
随着韩国经济持续低迷不振,企业开始调整招聘计划,今年韩国招聘市场预计将持续遇冷。 近日,韩国就业门户网站Saramin和韩国中坚企业联合会分别发布了针对企业招聘计划的调查报告,揭示了今年韩国企业招聘趋势。 Saramin对511家企业进行调查,并日前发布的结果显示,23.1%的韩国企业没有招聘计划,13.7%尚未搞定招聘计划。只有63.2%的企业有招聘计划。 对于没有招聘计划或尚未制定计划的企业,主要原因包括“人力成本高”(36.2%)和“行业景气下滑”(36.2%)。 此外,韩国中坚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坚企业就业展望调查》显示,40.6%的中坚企业尚未搞定招聘计划,仅59.4%的中坚企业有新招聘计划。其中52.6%的企业表示将维持与去年相同的招聘规模。 在缩减招聘规模的中坚企业中,业绩下滑和业务需求减少(40.7%)、成本控制(30.1%)以及对经济前景的担忧(15.4%)成为主要原因。 中坚企业一致认为,为了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政府需出台积极政策支持,包括扩大就业支持项目(25.7%)、加强税收支持(23.2%)、提高雇佣灵活性(17.5%)以及强化人才培养项目(16.6%)。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2025-01-16 00:43:34 -
韩国美妆巨头掀涨价潮 独立品牌坚守价格博弈市场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与汇率波动导致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韩国主要化妆品企业近期接连上调产品价格。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独立品牌化妆品选择维持目前价格,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据韩国美妆业界10日消息,LG生活健康宣布上调旗下品牌欧蕙(OHUI)、苏秘37°(SU:M37°)、BEYOND等部分产品价格。欧蕙本月已对115款产品价格上调1000至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至25元),下月1日起还计划对Prime Advancer、Miracle Moisture系列4款产品再度上调5000韩元。 苏秘37°品牌也上调主打产品Micro-Active、Water-full等系列价格至多5000韩元,并计划下月作出进一步调整。BEYOND则计划下月提高13款产品价格,涨幅最高达2000韩元,并于5月1日对4款产品再度提价1000韩元。 对此,LG生活健康方面表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导致进口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持续上涨,公司作出价格调整不可避免。 ABLE C&C旗下品牌谜尚(MISSHA)和奥馥(A’pieu)也分别上调部分产品价格。谜尚的三色眼影和唇线笔等11款产品涨价,奥馥则对卸妆液、定妆粉以及化妆棉等7款产品进行调价。 与上述企业不同,爱茉莉太平洋(AMORE PACIFIC)表示,今年暂未计划单独上调雪花秀(Sulwhasoo)产品价格,但主打产品滋阴水乳、弹力面霜等系列会在年中进行升级换代,届时可能会伴随价格调整。 另一方面,独立品牌Rom&nd和朝鲜美女等表示目前暂无价格调整计划。Rom&nd相关人士称,材料价格确实有所上涨,但主力消费群体为年轻一代,价格调整可能会影响市场定位。因此,Rom&nd选择通过产品升级来控制成本,去年11月推出的Juicy Lasting Tint系列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容量从原来的5.5克减少到3.5克。 此外,入驻大创(DAISO)的美妆品牌产品数量和种类持续增长,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化妆品的需求。统计显示,大创美妆品类营收在2021年增长52%,2022年增长50%,2023年大幅增长85%。 业内人士分析称,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品牌忠诚度降低,类似大创和独立品牌的高性价比产品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市场中,价格竞争力已经成为品牌生存的关键因素。这也是许多品牌通过缩减容量或特定渠道定制产品来应对市场压力的原因所在。 6日,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内,顾客正在试用化妆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0 20:07:45 -
韩妆出口突破百亿美元 行业面临高汇率挑战
据韩国美妆业界9日消息,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预测,今年韩妆(K-Beauty)出口额将较去年增长3%至10%。根据产业通商资源部1日发布的《2024年12月及全年进出口动向》报告,韩国化妆品出口额已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尤其是在美国市场,韩国化妆品的受欢迎程度不断上升,成功超越法国,成为美国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化妆品来源国。与此同时,韩国独立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逐步扩大。然而,由于特朗普政府即将开启第二任期,国内局势不稳定以及高汇率持续,化妆品行业正面临诸多挑战。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生产并出口至海外的品牌能够从汇率波动中获益,但那些依赖进口原料并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中小企业,在高汇率持续的情况下,可能不得不提高价格以应对成本上升。 尽管如此,许多企业目前仍在使用已进口的原料,因此尚未明显感受到高汇率带来的影响。化妆品业界人士表示:“我们仍有大量进口原料库存,当前尚未对经营造成压力。”此外,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以海外市场为主的品牌,美元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反而可能被视为利好消息。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提醒,仍需密切关注未来汇率变化。另一位韩国化妆品原始设计制造(ODM)业界专家表示:“由于政局的不稳定,短期内难以预测汇率走势。如果高汇率长期持续,化妆品价格上涨几乎不可避免,哪怕是轻微的价格调整,也可能给消费者留下‘贵’的印象。” 近年来,韩妆独立品牌在美国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上的数量增长了1.4倍,截至去年已增至230个。据亚马逊统计,过去一年韩妆品牌在全球商店的销量增长超过75%。化妆品业内人士表示:“不仅是亚马逊,近年来面向海外市场的美妆平台也在增加。如果汇率损失加剧,品牌可通过多元化出口渠道提升海外销售额。” 6日,一位市民在首尔某家大型超市挑选化妆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0 00:29:13 -
务安机场事故引发航空业震荡 济州航空计划减少航班应对市场下滑
由于务安机场客机坠毁事故的影响,韩国旅游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大量预订被取消,旅游需求急剧下降,尤其是低成本航空公司(LCC)领域,业界对排名第一的济州航空的流动性危机产生了担忧。有人建议,应比计划提前引入新飞机,以确保有足够的维修时间并提高准点率。 根据航空和旅游行业日前消息,自上月29日客机坠毁事故发生以来,旅行社的预订取消率比往年增加了30%至40%。例如,A旅行社在12月30日一天的预订取消量是平时的2.5倍,超过4500件。由于年末年初被指定为国家哀悼期,许多旅游业者也停止了春节假期的促销活动。旅行社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年终特惠的结束,预计今年第一季度旅游需求减少不可避免。” 济州航空作为韩国排名第一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计划在3月前减少约1900个航班,约占其所有航班的10%至15%。自事故发生以来,济州航空已开始减少国内航班,并计划从本月第三周起减少国际航班。主要受影响的国际航线为日本、东南亚的主要航线。济州航空的冬季国际航线总数为66条,其中日本航线占17条,大中华区9条,中国航线10条,东南亚26条,大洋洲3条,东北亚1条。日本航线占比约26%,是其核心航线,短期内的航班减少可能导致收益性下降。 根据数据,从上月29日到30日下午1点,仅两天内取消的预订数量就达6.8万件,涉及金额为260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13亿元),这加剧了业界对于资金外流的担忧。 根据济州航空去年第三季度末的财报,该公司现金资产为1822亿韩元。虽然通过借款和增资等方式进行支援是可行的,但由于事故影响,金融界的贷款可能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信用评级下调,该公司在发行公司债时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从而增加资本成本,进一步恶化收益性。此外,信用评级下降还可能引发股价下跌,形成负面循环。 为应对这一局面,有人建议,济州航空应考虑提前引入已支付预付款的新飞机,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收益性,还能保障航空安全。世宗大学教授黄龙植表示:“这是为了走得更远而不得不暂时回退。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商业模式通常是以最低成本、少量飞机进行尽可能多的运营,但这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应提前引入新飞机,确保有足够的维修时间,专注于确保准点起飞。” 济州航空客机坠毁事故发生十天后的7日,务安国际机场的事故现场正在下雪。【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20:01:37 -
成本"压力山大" 韩国化妆品行业掀起新年涨价潮
据美妆业界2日消息,韩国化妆品“路边店”品牌自新年起纷纷上调产品价格和配送费。这一调整主要受到原材料、物流和人工成本上涨,以及高汇率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 韩国化妆品集团ABLE C&C在新年首日将旗下品牌谜尚(MISSHA)和奥普(A'PIEU)的部分产品价格分别上调最高2000韩元(约合人民币10元)。其中,谜尚共对11个品项的价格进行了调整,幅度在500韩元至1000韩元不等;奥普则将7款产品的价格提高了500韩元至2000韩元。 伊蒂之屋(ETUDE HOUSE)将单色眼影的价格从5000韩元上调至6000韩元。伊思(IT'S SKIN)则提高了官方商城的配送费,从2500韩元上涨至3000韩元。这些涨价措施不仅影响了产品定价,还反映出企业在应对成本压力方面的挑战。 不仅是化妆品“路边店”,韩国大型美妆企业也掀起了涨价潮。LG生活健康旗下品牌欧蕙(OHUI)对多个主要产品线的价格进行了上调,幅度在1000韩元至5000韩元不等。此外,LG生活健康还宣布,将于1月至2月调整旗下品牌苏秘37°(SU:M37°)和BEYOND的主要产品线价格,以应对持续上升的生产成本压力。 业界分析认为,化妆品价格集体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物流和人工成本的大幅增加。尤其是化妆品企业高度依赖进口的棕榈油、甘油等关键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推高了生产成本。此外,近期韩元兑美元汇率的剧烈波动也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 美妆业界人士指出:“受成本上涨、内需疲软以及高汇率等多重因素影响,韩国美妆市场正面临新的挑战。各企业预计将通过调整产品价格等方式,积极寻求应对方案,以维持市场竞争力。” 首尔市内某家化妆品卖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2 22:00:16 -
政局动荡和高汇率双重夹击 韩国奢侈品市场陷入"寒冬"
在政局动荡与高汇率的双重冲击下,韩国美妆、时尚等奢侈品进口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据韩国银行(央行)统计,2024年第四季度韩元兑美元平均汇率达到1398.75韩元,创下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15年9个月的最高值。尤其是在2024年12月27日韩国国会全体会议通过弹劾代行总统职权的国务总理韩德洙议案后,汇率一度突破1480韩元。韩国发展研究院(KDI)及证券界预测,韩元兑美元汇率可能进一步升至1500韩元。 汇率飙升导致美国总部的奢侈品化妆品品牌面临显著提价压力。大多数国际品牌以基准货币制定全球定价策略,因此汇率上升直接推动售价上涨。例如,美国雅诗兰黛集团在韩国运营包括雅诗兰黛(Estée Lauder)、魅可(MAC)、海蓝之谜(La Mer)、芭比波朗(Bobbi Brown)等12个以上品牌,已于2024年8月将其主要品牌的免税店价格平均上调约2%。 与此同时,韩元兑欧元汇率也在2024年突破1500韩元,创下11年来的新高。法国奢侈品牌在韩国市场占据最大份额,汇率压力导致价格连涨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以香奈儿(Chanel)为例,该品牌维持相对欧元约10%的价格策略,且已将部分化妆品价格提高至多10%。同期,迪奥(Dior)和梵诗柯香(Maison Francis Kurkdjian)等品牌也紧随其后上调价格。 全球最大化妆品企业欧莱雅集团同样受到影响。其旗下品牌兰蔻(Lancôme)、圣罗兰(Saint Laurent)、科颜氏(Kiehl’s)等免税店及韩国国内门店价格已于2024年初上调,涨幅最高达4%。 此外,奢侈品电商平台的财务压力进一步加剧。高物价与汇率飙升推高进口及销售成本,而疫情后消费者回归实体店,导致电商平台的竞争力下降。例如,奢侈品电商平台BALAAN自2020年以来累计亏损超过7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目前资本总额为-77亿韩元。同类平台MUSTIT和Trenbe在2023年分别亏损79亿韩元和32亿韩元。 某奢侈品进口行业人士表示:“若汇率持续上涨,奢侈品平台可能面临比总代理进口商更严峻的挑战,未来的压力将难以避免。” 首尔市内某家奢侈品店门前【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2 19:28:41 -
今年第四季度平均韩元对美元汇率逼近1400韩元
近期,韩元对美元汇率继续走低,逼近1500韩元关口。今年第四季度平均汇率也跌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值。 韩国银行(央行)经济统计系统(ECOS)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四季度,以每日收盘价为准韩元对美元汇率平均值为1398.75韩元。这是自金融危机时期的2008年第一季度(1418.3韩元)以来,时隔15年9个月的最低水平。 从季度平均汇率来看,今年第一季度韩元对美元汇率达到1329.4韩元;第二季度为1371.24韩元;第三季度为1358.35韩元;第四季度逼近1400韩元。今年周收盘价为1472.5韩元,是自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韩元贬值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成本。对于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韩元贬值意味着用更多的韩元购买同样数量的外币,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这会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对盈利能力造成压力。尤其是,原材料进口占比较高的钢铁或建筑行业,可能因汇率下跌而承受成本压力,从而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30日,首尔明洞换钱所显示外币汇率。【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2-31 22:37:14 -
政局混乱叠加经济动荡 韩国企业面临多重挑战
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韩国总统尹锡悦弹劾案引发的经济动荡持续蔓延,企业担忧明年可能面临更多挑战。据韩国财界29日消息,国内企业正在经历经济衰退和特朗普第二任期带来的不确定性。 三星、SK、现代汽车、LG等主要企业正密切关注政局变化,评估其对经济形势及明年业务可能带来的影响。 当前,各大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韩元兑美元汇率的剧烈波动。受政局长期不确定性影响,韩元兑美元汇率首次突破1480韩元,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受到显著冲击。 此前以约1400韩元汇率制定业务计划的企业,如今需在更高汇率水平下进行调整。尽管韩元贬值可能短期内对以美元结算的出口型企业带来部分利好,但此优势通常因汇率波动导致的成本增加及其他不利因素而大幅减弱。 例如,在汽车行业,海外生产比例已超一半,强势美元对其影响有限。而零部件、原材料及海外运营成本的上升,进一步抵消了汇率优势。此外,近年来在美国大幅投资生产基地的半导体、电池等行业,如果强势美元持续,投资成本可能大幅增加。例如,三星电子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投资170亿美元建设晶圆代工厂,汇率从1300韩元升至1480韩元,使得以韩元计算的投资成本增加约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8.8亿元)。 与此同时,钢铁、炼油、石化及食品行业因依赖进口原材料,同样面临巨大压力。主要以美元结算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进一步加重了成本负担。此外,特朗普政府承诺对进口商品普遍征收10%至20%的关税,这对以出口为导向的韩国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在政局动荡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企业的活动空间受到严重限制。例如,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半导体特别法”等重要经济法案因政局混乱被推迟,引发对企业活力进一步削弱的担忧。对此,韩国主要经济团体已呼吁通过跨党派合作,加快推动无争议的经济振兴法案,以助企业渡过难关。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多种应对策略。例如,新世界集团与中国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旨在通过整合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市场。此外,部分企业选择剥离非核心业务,以改善财务状况。近期,SK集团出售了其全资子公司85%的股份,筹集资金以增强财务稳健性并投资于人工智能(AI)等未来增长领域。 财界人士表示,当前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叠加政局冲击,使企业运营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更加注重提高运营效率,努力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之道。 27日,市民在首尔站观看对韩国代理总统韩德洙的弹劾案表决直播。【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9 20:25:15 -
三星、LG遇挫 全球巨头难以撼动中国电视市场格局
近年来,全球电视巨头三星电子和LG电子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与其全球市场上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数据显示,在全球电视需求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中国本土电视厂商凭借爱国消费、政策补贴等优势全面占据主导地位,外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却持续萎缩。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洛图科技(Runto Technology)25日公布的数据,今年11月11日中国最大的购物节“光棍节”期间,中国电视市场的品牌成品出货量达到381.5万台,同比增长6.9%。 尽管年初因消费疲软导致销售量下滑,但在中国政府推动高能效家电产品消费补贴政策的带动下,电视市场从第三季度开始反弹。补贴金额高达购买价格的15%至20%,仅面向本土品牌,这使得中国厂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6.5%。 其中,海信以23.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TCL和创维(Skyworth)等三大品牌合计占据58.5%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领军力量。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索尼、三星、夏普和飞利浦等四大海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不足5%。 三星电子虽连续19年蝉联全球电视销售冠军,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仅为1%左右。尽管三星电子早在2021年成立了由代表理事兼副会长韩宗熙主导的中国业务革新小组,但目前市场表现仍未能扭转。LG电子的境况也不容乐观,其按销售额位列全球第二,但在出货量方面已被中国厂商赶超。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韩国厂商不仅面临中国品牌强劲的市场攻势,还因液晶显示屏(LCD)面板价格上涨而承受成本压力。尤其是在中国厂商获得补贴红利的情况下,韩国企业的竞争力受到进一步挤压。 展望未来,中国电视市场可能面临更复杂的局面。一方面,中国本土品牌凭借政策优势和价格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潜在关税影响,也可能为外资品牌带来更多挑战。 研究机构奥姆迪亚(Omdia)预测,明年1月起,电视面板价格将全面上涨,尤其是大尺寸面板的涨幅可能更高。这将进一步加大全球电视厂商的成本压力。 10月31日,顾客在中国杭州富阳晋安家电的收银台办理政府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的申领手续。 【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2-25 19:43:08 -
大韩商会召开经济座谈会 探讨克服韩元贬值引发的经济危机
大韩商工会议所(以下简称大韩商会)于19日在首尔中区商议会馆召开座谈会,邀请8家企业经营经济研究所所长,共同探讨克服韩国经济危机的方案。 在此会议上,各家研究所所长一致认为,近期韩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在于韩元兑美元汇率上升。当天上午9时10分,在首尔外汇市场,韩元兑美元汇率报1452.1韩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下跌16.6韩元。这是韩元兑美元汇率时隔15年9个月首次失守1450韩元关口。 所长们纷纷表示,韩元贬值导致进口物价上涨,从而呈现消费萎缩;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导致投资与就业机会减少,这将国内外的不确定性加剧,内需持续低迷。 他们还指出,在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的背景下,若出口竞争力遭削弱,韩国经济可能陷入长期低迷。同时,政府和国会应尽全力稳定国政运营,以恢复全球对韩国的信任。 此外,所长们还提到,需要通过财政支出来积极刺激经济。大韩商会副会长朴一俊表示:“为了企业能够专注于核心经营活动,政府英全力推进既定的经济政策。国会、政府和财界应齐心协力,恢复韩国的信任。” 19日,在首尔中区大韩商议会馆上,企业经营经济研究所所长合影留念。【图片提供 大韩商工会议所】
2024-12-19 23:12:59
-
就业市场遇冷 四成韩企今年无招新计划或尚未制定
随着韩国经济持续低迷不振,企业开始调整招聘计划,今年韩国招聘市场预计将持续遇冷。 近日,韩国就业门户网站Saramin和韩国中坚企业联合会分别发布了针对企业招聘计划的调查报告,揭示了今年韩国企业招聘趋势。 Saramin对511家企业进行调查,并日前发布的结果显示,23.1%的韩国企业没有招聘计划,13.7%尚未搞定招聘计划。只有63.2%的企业有招聘计划。 对于没有招聘计划或尚未制定计划的企业,主要原因包括“人力成本高”(36.2%)和“行业景气下滑”(36.2%)。 此外,韩国中坚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坚企业就业展望调查》显示,40.6%的中坚企业尚未搞定招聘计划,仅59.4%的中坚企业有新招聘计划。其中52.6%的企业表示将维持与去年相同的招聘规模。 在缩减招聘规模的中坚企业中,业绩下滑和业务需求减少(40.7%)、成本控制(30.1%)以及对经济前景的担忧(15.4%)成为主要原因。 中坚企业一致认为,为了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政府需出台积极政策支持,包括扩大就业支持项目(25.7%)、加强税收支持(23.2%)、提高雇佣灵活性(17.5%)以及强化人才培养项目(16.6%)。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2025-01-16 00:43:34 -
韩国美妆巨头掀涨价潮 独立品牌坚守价格博弈市场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与汇率波动导致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韩国主要化妆品企业近期接连上调产品价格。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独立品牌化妆品选择维持目前价格,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据韩国美妆业界10日消息,LG生活健康宣布上调旗下品牌欧蕙(OHUI)、苏秘37°(SU:M37°)、BEYOND等部分产品价格。欧蕙本月已对115款产品价格上调1000至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至25元),下月1日起还计划对Prime Advancer、Miracle Moisture系列4款产品再度上调5000韩元。 苏秘37°品牌也上调主打产品Micro-Active、Water-full等系列价格至多5000韩元,并计划下月作出进一步调整。BEYOND则计划下月提高13款产品价格,涨幅最高达2000韩元,并于5月1日对4款产品再度提价1000韩元。 对此,LG生活健康方面表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导致进口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持续上涨,公司作出价格调整不可避免。 ABLE C&C旗下品牌谜尚(MISSHA)和奥馥(A’pieu)也分别上调部分产品价格。谜尚的三色眼影和唇线笔等11款产品涨价,奥馥则对卸妆液、定妆粉以及化妆棉等7款产品进行调价。 与上述企业不同,爱茉莉太平洋(AMORE PACIFIC)表示,今年暂未计划单独上调雪花秀(Sulwhasoo)产品价格,但主打产品滋阴水乳、弹力面霜等系列会在年中进行升级换代,届时可能会伴随价格调整。 另一方面,独立品牌Rom&nd和朝鲜美女等表示目前暂无价格调整计划。Rom&nd相关人士称,材料价格确实有所上涨,但主力消费群体为年轻一代,价格调整可能会影响市场定位。因此,Rom&nd选择通过产品升级来控制成本,去年11月推出的Juicy Lasting Tint系列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容量从原来的5.5克减少到3.5克。 此外,入驻大创(DAISO)的美妆品牌产品数量和种类持续增长,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化妆品的需求。统计显示,大创美妆品类营收在2021年增长52%,2022年增长50%,2023年大幅增长85%。 业内人士分析称,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品牌忠诚度降低,类似大创和独立品牌的高性价比产品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市场中,价格竞争力已经成为品牌生存的关键因素。这也是许多品牌通过缩减容量或特定渠道定制产品来应对市场压力的原因所在。 6日,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内,顾客正在试用化妆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0 20:07:45 -
韩妆出口突破百亿美元 行业面临高汇率挑战
据韩国美妆业界9日消息,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预测,今年韩妆(K-Beauty)出口额将较去年增长3%至10%。根据产业通商资源部1日发布的《2024年12月及全年进出口动向》报告,韩国化妆品出口额已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尤其是在美国市场,韩国化妆品的受欢迎程度不断上升,成功超越法国,成为美国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化妆品来源国。与此同时,韩国独立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逐步扩大。然而,由于特朗普政府即将开启第二任期,国内局势不稳定以及高汇率持续,化妆品行业正面临诸多挑战。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生产并出口至海外的品牌能够从汇率波动中获益,但那些依赖进口原料并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中小企业,在高汇率持续的情况下,可能不得不提高价格以应对成本上升。 尽管如此,许多企业目前仍在使用已进口的原料,因此尚未明显感受到高汇率带来的影响。化妆品业界人士表示:“我们仍有大量进口原料库存,当前尚未对经营造成压力。”此外,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以海外市场为主的品牌,美元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反而可能被视为利好消息。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提醒,仍需密切关注未来汇率变化。另一位韩国化妆品原始设计制造(ODM)业界专家表示:“由于政局的不稳定,短期内难以预测汇率走势。如果高汇率长期持续,化妆品价格上涨几乎不可避免,哪怕是轻微的价格调整,也可能给消费者留下‘贵’的印象。” 近年来,韩妆独立品牌在美国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上的数量增长了1.4倍,截至去年已增至230个。据亚马逊统计,过去一年韩妆品牌在全球商店的销量增长超过75%。化妆品业内人士表示:“不仅是亚马逊,近年来面向海外市场的美妆平台也在增加。如果汇率损失加剧,品牌可通过多元化出口渠道提升海外销售额。” 6日,一位市民在首尔某家大型超市挑选化妆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0 00:29:13 -
务安机场事故引发航空业震荡 济州航空计划减少航班应对市场下滑
由于务安机场客机坠毁事故的影响,韩国旅游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大量预订被取消,旅游需求急剧下降,尤其是低成本航空公司(LCC)领域,业界对排名第一的济州航空的流动性危机产生了担忧。有人建议,应比计划提前引入新飞机,以确保有足够的维修时间并提高准点率。 根据航空和旅游行业日前消息,自上月29日客机坠毁事故发生以来,旅行社的预订取消率比往年增加了30%至40%。例如,A旅行社在12月30日一天的预订取消量是平时的2.5倍,超过4500件。由于年末年初被指定为国家哀悼期,许多旅游业者也停止了春节假期的促销活动。旅行社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年终特惠的结束,预计今年第一季度旅游需求减少不可避免。” 济州航空作为韩国排名第一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计划在3月前减少约1900个航班,约占其所有航班的10%至15%。自事故发生以来,济州航空已开始减少国内航班,并计划从本月第三周起减少国际航班。主要受影响的国际航线为日本、东南亚的主要航线。济州航空的冬季国际航线总数为66条,其中日本航线占17条,大中华区9条,中国航线10条,东南亚26条,大洋洲3条,东北亚1条。日本航线占比约26%,是其核心航线,短期内的航班减少可能导致收益性下降。 根据数据,从上月29日到30日下午1点,仅两天内取消的预订数量就达6.8万件,涉及金额为260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13亿元),这加剧了业界对于资金外流的担忧。 根据济州航空去年第三季度末的财报,该公司现金资产为1822亿韩元。虽然通过借款和增资等方式进行支援是可行的,但由于事故影响,金融界的贷款可能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信用评级下调,该公司在发行公司债时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从而增加资本成本,进一步恶化收益性。此外,信用评级下降还可能引发股价下跌,形成负面循环。 为应对这一局面,有人建议,济州航空应考虑提前引入已支付预付款的新飞机,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收益性,还能保障航空安全。世宗大学教授黄龙植表示:“这是为了走得更远而不得不暂时回退。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商业模式通常是以最低成本、少量飞机进行尽可能多的运营,但这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应提前引入新飞机,确保有足够的维修时间,专注于确保准点起飞。” 济州航空客机坠毁事故发生十天后的7日,务安国际机场的事故现场正在下雪。【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20:01:37 -
成本"压力山大" 韩国化妆品行业掀起新年涨价潮
据美妆业界2日消息,韩国化妆品“路边店”品牌自新年起纷纷上调产品价格和配送费。这一调整主要受到原材料、物流和人工成本上涨,以及高汇率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 韩国化妆品集团ABLE C&C在新年首日将旗下品牌谜尚(MISSHA)和奥普(A'PIEU)的部分产品价格分别上调最高2000韩元(约合人民币10元)。其中,谜尚共对11个品项的价格进行了调整,幅度在500韩元至1000韩元不等;奥普则将7款产品的价格提高了500韩元至2000韩元。 伊蒂之屋(ETUDE HOUSE)将单色眼影的价格从5000韩元上调至6000韩元。伊思(IT'S SKIN)则提高了官方商城的配送费,从2500韩元上涨至3000韩元。这些涨价措施不仅影响了产品定价,还反映出企业在应对成本压力方面的挑战。 不仅是化妆品“路边店”,韩国大型美妆企业也掀起了涨价潮。LG生活健康旗下品牌欧蕙(OHUI)对多个主要产品线的价格进行了上调,幅度在1000韩元至5000韩元不等。此外,LG生活健康还宣布,将于1月至2月调整旗下品牌苏秘37°(SU:M37°)和BEYOND的主要产品线价格,以应对持续上升的生产成本压力。 业界分析认为,化妆品价格集体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物流和人工成本的大幅增加。尤其是化妆品企业高度依赖进口的棕榈油、甘油等关键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推高了生产成本。此外,近期韩元兑美元汇率的剧烈波动也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 美妆业界人士指出:“受成本上涨、内需疲软以及高汇率等多重因素影响,韩国美妆市场正面临新的挑战。各企业预计将通过调整产品价格等方式,积极寻求应对方案,以维持市场竞争力。” 首尔市内某家化妆品卖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2 22:00:16 -
政局动荡和高汇率双重夹击 韩国奢侈品市场陷入"寒冬"
在政局动荡与高汇率的双重冲击下,韩国美妆、时尚等奢侈品进口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据韩国银行(央行)统计,2024年第四季度韩元兑美元平均汇率达到1398.75韩元,创下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15年9个月的最高值。尤其是在2024年12月27日韩国国会全体会议通过弹劾代行总统职权的国务总理韩德洙议案后,汇率一度突破1480韩元。韩国发展研究院(KDI)及证券界预测,韩元兑美元汇率可能进一步升至1500韩元。 汇率飙升导致美国总部的奢侈品化妆品品牌面临显著提价压力。大多数国际品牌以基准货币制定全球定价策略,因此汇率上升直接推动售价上涨。例如,美国雅诗兰黛集团在韩国运营包括雅诗兰黛(Estée Lauder)、魅可(MAC)、海蓝之谜(La Mer)、芭比波朗(Bobbi Brown)等12个以上品牌,已于2024年8月将其主要品牌的免税店价格平均上调约2%。 与此同时,韩元兑欧元汇率也在2024年突破1500韩元,创下11年来的新高。法国奢侈品牌在韩国市场占据最大份额,汇率压力导致价格连涨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以香奈儿(Chanel)为例,该品牌维持相对欧元约10%的价格策略,且已将部分化妆品价格提高至多10%。同期,迪奥(Dior)和梵诗柯香(Maison Francis Kurkdjian)等品牌也紧随其后上调价格。 全球最大化妆品企业欧莱雅集团同样受到影响。其旗下品牌兰蔻(Lancôme)、圣罗兰(Saint Laurent)、科颜氏(Kiehl’s)等免税店及韩国国内门店价格已于2024年初上调,涨幅最高达4%。 此外,奢侈品电商平台的财务压力进一步加剧。高物价与汇率飙升推高进口及销售成本,而疫情后消费者回归实体店,导致电商平台的竞争力下降。例如,奢侈品电商平台BALAAN自2020年以来累计亏损超过7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目前资本总额为-77亿韩元。同类平台MUSTIT和Trenbe在2023年分别亏损79亿韩元和32亿韩元。 某奢侈品进口行业人士表示:“若汇率持续上涨,奢侈品平台可能面临比总代理进口商更严峻的挑战,未来的压力将难以避免。” 首尔市内某家奢侈品店门前【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2 19:28:41 -
今年第四季度平均韩元对美元汇率逼近1400韩元
近期,韩元对美元汇率继续走低,逼近1500韩元关口。今年第四季度平均汇率也跌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值。 韩国银行(央行)经济统计系统(ECOS)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四季度,以每日收盘价为准韩元对美元汇率平均值为1398.75韩元。这是自金融危机时期的2008年第一季度(1418.3韩元)以来,时隔15年9个月的最低水平。 从季度平均汇率来看,今年第一季度韩元对美元汇率达到1329.4韩元;第二季度为1371.24韩元;第三季度为1358.35韩元;第四季度逼近1400韩元。今年周收盘价为1472.5韩元,是自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韩元贬值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成本。对于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韩元贬值意味着用更多的韩元购买同样数量的外币,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这会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对盈利能力造成压力。尤其是,原材料进口占比较高的钢铁或建筑行业,可能因汇率下跌而承受成本压力,从而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30日,首尔明洞换钱所显示外币汇率。【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2-31 22:37:14 -
政局混乱叠加经济动荡 韩国企业面临多重挑战
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韩国总统尹锡悦弹劾案引发的经济动荡持续蔓延,企业担忧明年可能面临更多挑战。据韩国财界29日消息,国内企业正在经历经济衰退和特朗普第二任期带来的不确定性。 三星、SK、现代汽车、LG等主要企业正密切关注政局变化,评估其对经济形势及明年业务可能带来的影响。 当前,各大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韩元兑美元汇率的剧烈波动。受政局长期不确定性影响,韩元兑美元汇率首次突破1480韩元,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受到显著冲击。 此前以约1400韩元汇率制定业务计划的企业,如今需在更高汇率水平下进行调整。尽管韩元贬值可能短期内对以美元结算的出口型企业带来部分利好,但此优势通常因汇率波动导致的成本增加及其他不利因素而大幅减弱。 例如,在汽车行业,海外生产比例已超一半,强势美元对其影响有限。而零部件、原材料及海外运营成本的上升,进一步抵消了汇率优势。此外,近年来在美国大幅投资生产基地的半导体、电池等行业,如果强势美元持续,投资成本可能大幅增加。例如,三星电子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投资170亿美元建设晶圆代工厂,汇率从1300韩元升至1480韩元,使得以韩元计算的投资成本增加约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8.8亿元)。 与此同时,钢铁、炼油、石化及食品行业因依赖进口原材料,同样面临巨大压力。主要以美元结算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进一步加重了成本负担。此外,特朗普政府承诺对进口商品普遍征收10%至20%的关税,这对以出口为导向的韩国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在政局动荡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企业的活动空间受到严重限制。例如,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半导体特别法”等重要经济法案因政局混乱被推迟,引发对企业活力进一步削弱的担忧。对此,韩国主要经济团体已呼吁通过跨党派合作,加快推动无争议的经济振兴法案,以助企业渡过难关。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多种应对策略。例如,新世界集团与中国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旨在通过整合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市场。此外,部分企业选择剥离非核心业务,以改善财务状况。近期,SK集团出售了其全资子公司85%的股份,筹集资金以增强财务稳健性并投资于人工智能(AI)等未来增长领域。 财界人士表示,当前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叠加政局冲击,使企业运营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更加注重提高运营效率,努力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之道。 27日,市民在首尔站观看对韩国代理总统韩德洙的弹劾案表决直播。【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9 20:25:15 -
三星、LG遇挫 全球巨头难以撼动中国电视市场格局
近年来,全球电视巨头三星电子和LG电子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与其全球市场上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数据显示,在全球电视需求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中国本土电视厂商凭借爱国消费、政策补贴等优势全面占据主导地位,外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却持续萎缩。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洛图科技(Runto Technology)25日公布的数据,今年11月11日中国最大的购物节“光棍节”期间,中国电视市场的品牌成品出货量达到381.5万台,同比增长6.9%。 尽管年初因消费疲软导致销售量下滑,但在中国政府推动高能效家电产品消费补贴政策的带动下,电视市场从第三季度开始反弹。补贴金额高达购买价格的15%至20%,仅面向本土品牌,这使得中国厂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6.5%。 其中,海信以23.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TCL和创维(Skyworth)等三大品牌合计占据58.5%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领军力量。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索尼、三星、夏普和飞利浦等四大海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不足5%。 三星电子虽连续19年蝉联全球电视销售冠军,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仅为1%左右。尽管三星电子早在2021年成立了由代表理事兼副会长韩宗熙主导的中国业务革新小组,但目前市场表现仍未能扭转。LG电子的境况也不容乐观,其按销售额位列全球第二,但在出货量方面已被中国厂商赶超。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韩国厂商不仅面临中国品牌强劲的市场攻势,还因液晶显示屏(LCD)面板价格上涨而承受成本压力。尤其是在中国厂商获得补贴红利的情况下,韩国企业的竞争力受到进一步挤压。 展望未来,中国电视市场可能面临更复杂的局面。一方面,中国本土品牌凭借政策优势和价格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潜在关税影响,也可能为外资品牌带来更多挑战。 研究机构奥姆迪亚(Omdia)预测,明年1月起,电视面板价格将全面上涨,尤其是大尺寸面板的涨幅可能更高。这将进一步加大全球电视厂商的成本压力。 10月31日,顾客在中国杭州富阳晋安家电的收银台办理政府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的申领手续。 【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2-25 19:43:08 -
大韩商会召开经济座谈会 探讨克服韩元贬值引发的经济危机
大韩商工会议所(以下简称大韩商会)于19日在首尔中区商议会馆召开座谈会,邀请8家企业经营经济研究所所长,共同探讨克服韩国经济危机的方案。 在此会议上,各家研究所所长一致认为,近期韩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在于韩元兑美元汇率上升。当天上午9时10分,在首尔外汇市场,韩元兑美元汇率报1452.1韩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下跌16.6韩元。这是韩元兑美元汇率时隔15年9个月首次失守1450韩元关口。 所长们纷纷表示,韩元贬值导致进口物价上涨,从而呈现消费萎缩;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导致投资与就业机会减少,这将国内外的不确定性加剧,内需持续低迷。 他们还指出,在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的背景下,若出口竞争力遭削弱,韩国经济可能陷入长期低迷。同时,政府和国会应尽全力稳定国政运营,以恢复全球对韩国的信任。 此外,所长们还提到,需要通过财政支出来积极刺激经济。大韩商会副会长朴一俊表示:“为了企业能够专注于核心经营活动,政府英全力推进既定的经济政策。国会、政府和财界应齐心协力,恢复韩国的信任。” 19日,在首尔中区大韩商议会馆上,企业经营经济研究所所长合影留念。【图片提供 大韩商工会议所】
2024-12-19 23: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