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债务’新闻 17个
-
政治动荡叠加经济困局 韩国内需企业迎战"寒冬"
戒严事态引发的政治动荡,加上8年来首次在职总统弹劾,使韩国年末消费旺季的内需经济承受巨大压力。尽管总统尹锡悦弹劾案的通过被视为局势恢复的契机,但消费心理低迷与未来经济不确定性加剧,预计将对零售业等内需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今年以来,高通胀和高利率进一步压缩家庭收入,导致消费能力下降。据韩国统计厅数据,今年第三季度零售销售额指数为100.6(2020年=100),同比下降1.9%,已连续10个季度下降,创下1995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长纪录。 由旅游和餐饮等支撑的服务消费仅增长1.0%,为近三年来最低水平。百货店零售销售额指数降至121.6,为2021年第三季度(112.5)以来新低,大型超市连续四个季度低于100,免税店则自去年第一季度以来一直徘徊在70至80之间,甚至未恢复至疫情初期水平。 韩国经济人协会基于620家内需企业的业务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内需企业销售额自2020年以来首次下降。企业与个体经营者担忧,戒严事态与弹劾政局或将进一步削弱消费心理。 2016年10月,前总统朴槿惠弹劾案在国会通过。次年3月宪法法院宣布罢免总统,在此期间的政治动荡中,零售销售额指数从97.0骤降至89.7,消费者心理指数(CCSI)也从102.7降至93.3,直至宪法法院罢免总统后的4月才回升至101.8。 戒严令颁布后,韩元对美元汇率一度突破1440韩元,显著高于年内平均水平(1362韩元)。高汇率迫使零售商调整业务计划,大型超市和电商企业尝试通过多元化进口渠道等应对,但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几乎不可避免。食品和餐饮业也面临强势美元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部分企业考虑涨价,但担忧进一步压缩消费者支出。 内需企业已为明年更加严峻的经济环境做好准备。韩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NICE信用评级在近日发布的明年零售流通展望报告中预测,由于家庭债务负担与消费能力下降,内需低迷将长期化,零售业绩下滑趋势难以扭转。 三一会计法人在明年经济展望报告中也指出,尽管出口复苏或能为内需带来些许改善,但整体强度有限。老龄化、家庭债务等结构性问题将进一步削弱消费增长。 专家预计,戒严事态和弹劾风波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持续至明年第一季度甚至更久。韩国流通学会会长李东日(音)表示,负面影响虽已显现,但其具体规模和持续时间仍难以准确预估。企业需未雨绸缪,制定应对最坏情景的策略。一些企业可能会趁机扩展业务,而另一些则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紧缩措施,以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 3日,市民在首尔瑞草区农协Hanaro超市选购蔬菜。【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15 19:27:58 -
IMF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 结构改革与金融稳定是关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下调韩国明年经济增长率。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特朗普重新上任在即以及国际地缘冲突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导致韩国经济下行风险进一步加大。 据韩国企划财政部近日消息,IMF驻韩国代表团在7日开始进行的为期两周年例协议(Article IV)中提出,明年韩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下调至2%,较此前预测值低0.2个百分点。年例协议是全面检查IMF成员国宏观经济、财政、金融等经济情况的会议。 IMF还把韩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从2.5%下调0.3个百分点至2.2%。IMF认为,韩国内需恢复势头较弱,但半导体出口出现好转,因此可能维持2%左右的增长率。代表团解释称,围绕前景的不确定性较大,下行风险更为显著,韩国需要在全球环境变化中通过制定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来恢复经济韧性。 对于美国特朗普新政府可能对韩国经济产生的影响,IMF表示目前还难以判断。IMF驻韩国代表团团长Rahul Anand称,美国大选结果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目前不确定性较大,需要等待明年1月20日新政府正式上任并明确发表政策后再作评估。 在应对经济挑战方面,IMF建议韩国集中力量提升潜在增长率,包括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贸易模式创新、发展先进技术以及强化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等。同时IMF还指出,韩国应该进一步缓解阻碍生育的经济制约,提升女性劳动参与率,并积极吸引外籍高端人才,激发经济活力。 在财政政策上,IMF认为韩国当前债务水平在可持续范围内,但建议从长远角度预留更多空间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气候变化等未来挑战。在货币政策上,IMF预计韩国今年的通胀率接近央行目标值2%,并建议采取渐进式货币政策正常化,同时强调外汇市场干预应在避免市场无序波动的情况下进行。 IMF还特别提到,韩国需要加强金融系统稳定性,并引导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消费疲软以及房地产市场低迷,韩国经济面临多重压力。在全球经济环境愈发复杂的背景下,推动结构改革和增强政策韧性,是韩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韩国代表团团长Rahul Anand【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22 00:07:12 -
KIEP下调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至3.0% 特朗普政策影响深远
韩国国策研究机构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14日发布《2025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0%。由于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增长趋势存在差异,KIEP将此前2024年上半年预测的3.2%下调了0.2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包括美国、欧盟(EU)、英国、中国、印度、东盟、俄罗斯、巴西等主要国家在内的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1%,较此前预测的3.0%上调0.1个百分点。这一上调主要考虑了美国强劲的增长表现,以及印度和东盟国家的良好增长态势。 KIEP国际宏观金融研究室主任郑永植(音)表示,尽管特朗普前总统的关税政策正在推进,全球主要国家也在采取降息措施,但当前利率水平仍较高,对经济形成压力,加之高债务问题依旧存在,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被下调。 ▲特朗普主义加强 全球经济分化趋势显现 KIEP在分析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时,提出“特朗普主义加强、增长差距扩大”的关键议题。报告指出,美国新政府的上台,以及本土优先的保护主义政策深化,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广泛影响。 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比疫情前2015至2019年的平均增速3.4%低0.4个百分点。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出现显著差异,如美国增长0.4%、欧元区增长0.7%、中国增长3.6%、印度增长0.1%、东盟增长0.4%。 KIEP预计,由于美国的相对增长优势持续,欧元区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增长趋势将出现分化。美国2025年经济增长率预计为2.1%,较此前预测提高0.4个百分点。特朗普政府重新执政后可能采取关税上调和税制改革等政策,虽然保护主义政策加剧了不确定性,但假设减税政策快速实施,美国经济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欧元区2025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1.3%,其中德国为0.8%、法国为0.9%、意大利为0.9%、西班牙为2.2%。KIEP认为,主要国家的增长率可能因外部环境变化下调0.1至0.7个百分点。 日本的出口表现和企业业绩预计将有所放缓,但基数效应、次世代产业投资增加以及新内阁经济政策等积极因素,或将使日本经济增速维持在1.0%。 ▲新兴经济体面临多重挑战 经济增长分化加剧 KIEP指出,主要新兴经济体可能因与美国的地缘政治关系,以及全球政策的不确定性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影响,导致各国增长率出现分化。 中国方面,尽管推出了支持内需的经济刺激政策,但在出口依赖较高的情况下,若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加征关税并实施对华制裁,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下降0.4个百分点至4.1%。 印度方面,尽管特朗普政府的反移民和保护主义政策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但供应链重组和油价下降带来的利好因素,预计将支持印度明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KIEP预测,印度2025年经济增速为6.8%,较2024年5月预测的6.5%上调0.3个百分点。 东盟5国预计将在民间消费、政府支出和外国投资的推动下,2025年实现4.7%的经济增长率,但考虑到中美冲突及外部风险,这一预测值可能下调0.1个百分点。 对于俄罗斯和巴西,KIEP预计其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7%和2.0%。俄罗斯因与乌克兰的战争导致劳动力和生产能力下降,经济增长率可能小幅下滑;巴西则因民间购买力增强及新产业政策效果,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全球国债利率波动加剧 但长期或呈下降趋势 KIEP分析称,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的政策实施力度和时机,可能导致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国债利率的波动性上升,但长期来看,国债利率或将逐步下行。 导致国债利率波动性扩大的因素包括特朗普政府的关税上调、非法移民限制以及减税政策引发的通胀压力。如果通胀率上升,降息的幅度和速度可能受到限制。 KIEP预测,美国为应对就业市场和增长放缓,可能进一步降息。美联储预计在2025年降息100个基点(1bp=0.01%),2026年再降50个基点。同时,考虑到欧元区经济低迷和通胀上升速度减缓,欧元区也可能采取降息措施以支撑经济。 【图片来源 AP/韩联社】
2024-11-14 23:50:27 -
特朗普关税冲击卷土重来 中国或较首任时期更好应对
据《纽约时报》11日报道,唐纳德·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后,中国可能比特朗普首任时更有能力应对新一轮的关税政策。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的2018至2019年,美国政府对数千种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开启中美贸易之争。此次大选中,特朗普承诺对中国商品加征超过60%的关税。 普遍观点认为,目前的中国经济比特朗普首任时期更加脆弱,容易受到美国关税压力的影响。中国正在面临房地产市场低迷、银行大规模损失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经济增长放缓,内需萎缩导致对出口依赖增加。《纽约时报》报道不同意见称,中国依旧具备应对特朗普第二任期压力的因素。 中国政府拥有巨大的资源来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并且中国共产党主导体制能够比民主主义国家更快实施政策。实际上,特朗普胜选后的11月8日,中国就已经宣布规模达到10万亿元的经济扶持计划。此外,在实施多年的政府主导制造业扶持政策下,中国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新能源技术方面已经成为全球供应主力,也就是说美国即使加征关税,也难以完全摆脱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依赖。 拜登政府在制裁中国方面对高科技出口进行管制,但这一做法反而促进中国的自给自足进程,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也有所降低。受特朗普首任政府关税政策的影响,中国企业逐渐转向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市场。英国经济研究机构TS Lombard数据显示,过去六年内中国商品在美国总进口中占比从20%降至13%。与此同时,中国通过从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采购大豆等农产品,对美国进行反制。 《纽约时报》指出,中国拥有应对特朗普首任时期关税攻势中积累的经验,因此会更有信心在面对新一轮制裁时采取坚决回应,并预计中国可能会通过控制关键矿产出口来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问题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中国现在比特朗普首任时期掌握更多的筹码,如果中国认为特朗普在推行赤裸裸的经济战,则会进行反制,并对美国经济造成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依旧难免一定的冲击。麦格理集团中国经济研究主管拉里·胡(Larry Hu)分析称,如果特朗普加征关税,此后一年内中国出口预计下降8%,年经济增长率下降2%。如果特朗普切断通过墨西哥等其他国家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中国经济则会面临更大损失。 另有观点认为,中国国有企业官僚主义难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指出,中国民营企业现已占据总出口的约一半,而国有企业仅占9%,中国经济正在发生巨大的结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增强中国的适应能力。 2019年6月29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期间,时任美国总统的唐纳德·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边会晤。【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13 00:07:36 -
特朗普重返白宫恐掀全球经济波澜 韩国出口前景堪忧
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再次入主白宫,可能会对全球宏观经济产生广泛且深远的冲击,市场对此普遍表示担忧。对高度依赖出口的韩国经济而言,这一局势将构成直接压力。 11月10日,尹锡悦政府迎来了执政的中途转折期,而接下来的下半期将与“特朗普第二任期”重合。与前期关注通胀、家庭债务和内需等内部议题不同,未来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特朗普冲击波”中保持“出口大国”的地位。 此次当选的特朗普,其经济政策主要聚焦于提高关税壁垒和实行企业减税。对外,他将矛头指向中国;对内,他希望振兴曾经衰退的“铁锈带”(Rust Belt,即美国五大湖附近的老工业区)。这一政策方向逆转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挑战了自由贸易协定(FTA)和全球供应链带来的降本效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如果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推行强硬的保护主义政策,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2025年下降0.8%,2026年下降1.3%。 特朗普经济政策内在的矛盾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成为全球经济波动的风险因素。减税和财政支出等刺激经济的措施,与可能推高进口价格、削弱消费的普遍关税(10%~20%)相矛盾。此外,预期中的通胀加剧、债券利率上升以及美元走强的“特朗普交易”现象,也与特朗普偏好的弱势美元政策相背离。 美国经济繁荣依赖于廉价的移民劳动力,而特朗普的反移民立场与此相冲突。此外,美联储(Fed)作为美国中央银行,与特朗普之间的分歧也可能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在直接打击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因政策不确定性引发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目前,以“特朗普交易”为核心,债券、股票、外汇市场,以及贵金属和加密资产的价格已出现波动,市场预示未来可能迎来更大的震荡。 对于韩国经济,连锁冲击风险正在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正处于“特朗普风暴”的中心。预计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对中国的打压力度将超过首次执政。特朗普明确表示,将对中国商品征收60%以上的惩罚性关税。 尽管在部分与中国竞争的产品上,韩国产品可能获得市场机会,但总体来看,这对韩国经济构成负面影响。根据韩国银行(央行)在8月发布的《考虑供应链相关性的对华出口评估及启示》报告,如果特朗普如承诺般上调关税,韩国对中国出口相关的生产将下降6%以上。 “出口相关生产”指的是为了在中国最终生产中使用而在韩国生产的各类中间产品。现代经济研究院的分析显示,在不同的关税战情景下,全球贸易量可能减少0.36%至3.60%,而韩国的出口则将减少142.6亿美元至347.4亿美元,经济增长率可能最多下降1.1个百分点。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估计,韩国的出口额可能最多减少448亿美元。该研究假设了普遍征收10~20%关税,或对中国额外加征25%关税的情况。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现状也让韩国经济面临更大压力。虽然在8日闭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中国推出了经济刺激方案,但市场反应普遍失望。如果美国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韩国将难以避免受到连锁影响。 关键在于特朗普经济政策的具体实施程度。尽管共和党在国会占据多数,限制特朗普强硬路线的可能性较小,但全面实施高关税政策也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反作用。因此,实际政策可能不会完全落地。 回顾特朗普第一任期,尽管当时他公开表示会采取无差别的高关税政策,但实际政策实施时采取了差别化措施。正因如此,韩国经济在当时表现相对较好。韩国2017年经济增长率为3.4%,2018年为3.2%,接近2016年(3.2%)的水平。2017年和2018年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9%和1.5%,虽高于2016年的1.0%,但仍维持在1%区间。 2016年11月特朗普当选后,韩元兑美元汇率出现波动,但随着其上任,汇率呈下降趋势。2016年末韩元兑美元收盘价为1207.7,2017年末降至1070.5,韩元升值11.4%(美元贬值)。2018年末汇率为1115.7,较前一年上涨4.2%。 韩国出口在2017年增长15.8%,从2016年的-5.9%转为正增长。尽管2018年增幅放缓至5.4%,但2019年因美中贸易战和日本出口限制等因素,出口下降了10.4%。 当地时间11月6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一顶“支持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字样的帽子出现在交易大厅内。【图片来源 路透社/韩联社】
2024-11-10 19:37:56 -
韩国高龄个体户负债累累退而难休 债务高达年收入10倍以上
韩国金融研究院29日发表《高龄个体商户负债现状与启示》报告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65岁以上个体商户的贷款余额平均为4.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2.7万元),年均收入仅为4600万韩元。也就是说,65岁以上个体商户负债与年均收入比例(LTI)达到10.2,即负债为年均收入的10倍以上。 相比之下,30多岁年轻个体商户的平均贷款余额为2.3亿韩元,仅为65岁以上的一半左右。数据显示,个体商户的年龄越高,负债规模越大。30多岁个体商户年均收入为4200万韩元,40至50岁为5300万韩元,60至64岁为4800万韩元,而65岁以上个体商户年均收入低于30多岁以外的其他年龄平均收入。 从行业来看,在老年个体商户中,零售业、餐饮住宿业等行业的负债率较高。报告把农业、零售业、餐饮住宿业、教育业和房地产业列为饱和行业。调查样本中63%的负债个体商户从事饱和行业,其中30多岁和65岁以上人群从业比例较高,分别达到70%和68%。65岁以上从事饱和行业的个体商户平均负债4.6亿韩元,而非饱和行业的负债为4.1亿韩元,行业之间负债差异显著。 此外,生于1949年至1964年的婴儿潮一代逐渐达到退休年龄,老年个体商户随之持续增长。统计厅的经济活动人口调查显示,个体商户总数在减少,但60岁以上个体商户自2011年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2022年8月,60岁以上个体商户达到212.8万,较前一年增加7.3万,占个体商户总数的36.8%。 随着负债老年个体商户数量增长,停业的个体商户数量也在增加。税务厅数据显示,去年停业的自营业者多达91.08万人,较2022年增加13.9%。濒危个体商户的贷款规模和逾期率均有所上升。韩国银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濒危个体商户贷款总额增至121.9万亿韩元,贷款逾期率为10.15%,远高于非濒危个体商户的0.44%。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0-29 23:55:38 -
韩国资产前1%家庭平均房产近五套 价值达1500万元
韩国国会企划财政委员会所属民主党议员林光铉6日从统计厅获取的《住房持有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有房家庭中排名前1%的家庭所持房产价值平均接近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78.53万元)。此外,这些家庭平均持有4.68套住宅,每10人中有7人居住在首尔。 截至2022年,按有房家庭资产价值(2023年1月1日公示价格)计算,排名前1%的家庭住宅资产平均为29.45亿韩元,较2021年的34.5亿韩元减少14.6%。前1%的平均住宅资产价值从2017年的21.3亿韩元稳步上升至2020年的30.89亿韩元。2022年房地产市场受加息影响而萎缩,前1%的住宅资产价值也随之下降。最近房地产价格以首都地区为中心再次上涨,因此预计当前前1%家庭的平均住宅资产价值已有所增加。 2022年排名后10%的家庭住宅资产价值为3000万韩元,与前一年持平。前1%与后10%家庭的房产价值差距达到98.2倍,而前一年这一差距为115倍,因前1%的资产价值下降,差距随之缩小。全体有房家庭的平均房产价值为3.15亿韩元,与前1%的差距为9.3倍。 前1%有房家庭平均持有4.68套住宅,较前一年的4.56套增加0.12套,是全体有房家庭平均持有住宅数量(1.34套)的3.5倍。2017年前1%家庭平均持有5.53套住宅,2019年减至4.93套,但2022年有所回升。从前1%家庭的居住地区来看,72.3%位于首尔,较前一年的71%略有增加。其次是京畿道(16.9%)与釜山(2.9%)。 林光铉议员表示,疫情结束后家庭间的住宅资产差距有所缩小,但在持有住宅数量和首都地区集中现象上的差距尚未缓解。房价截至今年8月还在上涨,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家庭债务负担问题,并努力缩小住宅资产差距。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0-07 23:21:45
-
政治动荡叠加经济困局 韩国内需企业迎战"寒冬"
戒严事态引发的政治动荡,加上8年来首次在职总统弹劾,使韩国年末消费旺季的内需经济承受巨大压力。尽管总统尹锡悦弹劾案的通过被视为局势恢复的契机,但消费心理低迷与未来经济不确定性加剧,预计将对零售业等内需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今年以来,高通胀和高利率进一步压缩家庭收入,导致消费能力下降。据韩国统计厅数据,今年第三季度零售销售额指数为100.6(2020年=100),同比下降1.9%,已连续10个季度下降,创下1995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长纪录。 由旅游和餐饮等支撑的服务消费仅增长1.0%,为近三年来最低水平。百货店零售销售额指数降至121.6,为2021年第三季度(112.5)以来新低,大型超市连续四个季度低于100,免税店则自去年第一季度以来一直徘徊在70至80之间,甚至未恢复至疫情初期水平。 韩国经济人协会基于620家内需企业的业务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内需企业销售额自2020年以来首次下降。企业与个体经营者担忧,戒严事态与弹劾政局或将进一步削弱消费心理。 2016年10月,前总统朴槿惠弹劾案在国会通过。次年3月宪法法院宣布罢免总统,在此期间的政治动荡中,零售销售额指数从97.0骤降至89.7,消费者心理指数(CCSI)也从102.7降至93.3,直至宪法法院罢免总统后的4月才回升至101.8。 戒严令颁布后,韩元对美元汇率一度突破1440韩元,显著高于年内平均水平(1362韩元)。高汇率迫使零售商调整业务计划,大型超市和电商企业尝试通过多元化进口渠道等应对,但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几乎不可避免。食品和餐饮业也面临强势美元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部分企业考虑涨价,但担忧进一步压缩消费者支出。 内需企业已为明年更加严峻的经济环境做好准备。韩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NICE信用评级在近日发布的明年零售流通展望报告中预测,由于家庭债务负担与消费能力下降,内需低迷将长期化,零售业绩下滑趋势难以扭转。 三一会计法人在明年经济展望报告中也指出,尽管出口复苏或能为内需带来些许改善,但整体强度有限。老龄化、家庭债务等结构性问题将进一步削弱消费增长。 专家预计,戒严事态和弹劾风波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持续至明年第一季度甚至更久。韩国流通学会会长李东日(音)表示,负面影响虽已显现,但其具体规模和持续时间仍难以准确预估。企业需未雨绸缪,制定应对最坏情景的策略。一些企业可能会趁机扩展业务,而另一些则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紧缩措施,以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 3日,市民在首尔瑞草区农协Hanaro超市选购蔬菜。【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15 19:27:58 -
IMF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 结构改革与金融稳定是关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下调韩国明年经济增长率。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特朗普重新上任在即以及国际地缘冲突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导致韩国经济下行风险进一步加大。 据韩国企划财政部近日消息,IMF驻韩国代表团在7日开始进行的为期两周年例协议(Article IV)中提出,明年韩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下调至2%,较此前预测值低0.2个百分点。年例协议是全面检查IMF成员国宏观经济、财政、金融等经济情况的会议。 IMF还把韩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从2.5%下调0.3个百分点至2.2%。IMF认为,韩国内需恢复势头较弱,但半导体出口出现好转,因此可能维持2%左右的增长率。代表团解释称,围绕前景的不确定性较大,下行风险更为显著,韩国需要在全球环境变化中通过制定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来恢复经济韧性。 对于美国特朗普新政府可能对韩国经济产生的影响,IMF表示目前还难以判断。IMF驻韩国代表团团长Rahul Anand称,美国大选结果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目前不确定性较大,需要等待明年1月20日新政府正式上任并明确发表政策后再作评估。 在应对经济挑战方面,IMF建议韩国集中力量提升潜在增长率,包括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贸易模式创新、发展先进技术以及强化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等。同时IMF还指出,韩国应该进一步缓解阻碍生育的经济制约,提升女性劳动参与率,并积极吸引外籍高端人才,激发经济活力。 在财政政策上,IMF认为韩国当前债务水平在可持续范围内,但建议从长远角度预留更多空间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气候变化等未来挑战。在货币政策上,IMF预计韩国今年的通胀率接近央行目标值2%,并建议采取渐进式货币政策正常化,同时强调外汇市场干预应在避免市场无序波动的情况下进行。 IMF还特别提到,韩国需要加强金融系统稳定性,并引导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消费疲软以及房地产市场低迷,韩国经济面临多重压力。在全球经济环境愈发复杂的背景下,推动结构改革和增强政策韧性,是韩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韩国代表团团长Rahul Anand【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22 00:07:12 -
KIEP下调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至3.0% 特朗普政策影响深远
韩国国策研究机构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14日发布《2025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0%。由于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增长趋势存在差异,KIEP将此前2024年上半年预测的3.2%下调了0.2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包括美国、欧盟(EU)、英国、中国、印度、东盟、俄罗斯、巴西等主要国家在内的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1%,较此前预测的3.0%上调0.1个百分点。这一上调主要考虑了美国强劲的增长表现,以及印度和东盟国家的良好增长态势。 KIEP国际宏观金融研究室主任郑永植(音)表示,尽管特朗普前总统的关税政策正在推进,全球主要国家也在采取降息措施,但当前利率水平仍较高,对经济形成压力,加之高债务问题依旧存在,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被下调。 ▲特朗普主义加强 全球经济分化趋势显现 KIEP在分析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时,提出“特朗普主义加强、增长差距扩大”的关键议题。报告指出,美国新政府的上台,以及本土优先的保护主义政策深化,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广泛影响。 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比疫情前2015至2019年的平均增速3.4%低0.4个百分点。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出现显著差异,如美国增长0.4%、欧元区增长0.7%、中国增长3.6%、印度增长0.1%、东盟增长0.4%。 KIEP预计,由于美国的相对增长优势持续,欧元区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增长趋势将出现分化。美国2025年经济增长率预计为2.1%,较此前预测提高0.4个百分点。特朗普政府重新执政后可能采取关税上调和税制改革等政策,虽然保护主义政策加剧了不确定性,但假设减税政策快速实施,美国经济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欧元区2025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1.3%,其中德国为0.8%、法国为0.9%、意大利为0.9%、西班牙为2.2%。KIEP认为,主要国家的增长率可能因外部环境变化下调0.1至0.7个百分点。 日本的出口表现和企业业绩预计将有所放缓,但基数效应、次世代产业投资增加以及新内阁经济政策等积极因素,或将使日本经济增速维持在1.0%。 ▲新兴经济体面临多重挑战 经济增长分化加剧 KIEP指出,主要新兴经济体可能因与美国的地缘政治关系,以及全球政策的不确定性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影响,导致各国增长率出现分化。 中国方面,尽管推出了支持内需的经济刺激政策,但在出口依赖较高的情况下,若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加征关税并实施对华制裁,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下降0.4个百分点至4.1%。 印度方面,尽管特朗普政府的反移民和保护主义政策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但供应链重组和油价下降带来的利好因素,预计将支持印度明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KIEP预测,印度2025年经济增速为6.8%,较2024年5月预测的6.5%上调0.3个百分点。 东盟5国预计将在民间消费、政府支出和外国投资的推动下,2025年实现4.7%的经济增长率,但考虑到中美冲突及外部风险,这一预测值可能下调0.1个百分点。 对于俄罗斯和巴西,KIEP预计其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7%和2.0%。俄罗斯因与乌克兰的战争导致劳动力和生产能力下降,经济增长率可能小幅下滑;巴西则因民间购买力增强及新产业政策效果,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全球国债利率波动加剧 但长期或呈下降趋势 KIEP分析称,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的政策实施力度和时机,可能导致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国债利率的波动性上升,但长期来看,国债利率或将逐步下行。 导致国债利率波动性扩大的因素包括特朗普政府的关税上调、非法移民限制以及减税政策引发的通胀压力。如果通胀率上升,降息的幅度和速度可能受到限制。 KIEP预测,美国为应对就业市场和增长放缓,可能进一步降息。美联储预计在2025年降息100个基点(1bp=0.01%),2026年再降50个基点。同时,考虑到欧元区经济低迷和通胀上升速度减缓,欧元区也可能采取降息措施以支撑经济。 【图片来源 AP/韩联社】
2024-11-14 23:50:27 -
特朗普关税冲击卷土重来 中国或较首任时期更好应对
据《纽约时报》11日报道,唐纳德·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后,中国可能比特朗普首任时更有能力应对新一轮的关税政策。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的2018至2019年,美国政府对数千种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开启中美贸易之争。此次大选中,特朗普承诺对中国商品加征超过60%的关税。 普遍观点认为,目前的中国经济比特朗普首任时期更加脆弱,容易受到美国关税压力的影响。中国正在面临房地产市场低迷、银行大规模损失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经济增长放缓,内需萎缩导致对出口依赖增加。《纽约时报》报道不同意见称,中国依旧具备应对特朗普第二任期压力的因素。 中国政府拥有巨大的资源来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并且中国共产党主导体制能够比民主主义国家更快实施政策。实际上,特朗普胜选后的11月8日,中国就已经宣布规模达到10万亿元的经济扶持计划。此外,在实施多年的政府主导制造业扶持政策下,中国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新能源技术方面已经成为全球供应主力,也就是说美国即使加征关税,也难以完全摆脱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依赖。 拜登政府在制裁中国方面对高科技出口进行管制,但这一做法反而促进中国的自给自足进程,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也有所降低。受特朗普首任政府关税政策的影响,中国企业逐渐转向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市场。英国经济研究机构TS Lombard数据显示,过去六年内中国商品在美国总进口中占比从20%降至13%。与此同时,中国通过从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采购大豆等农产品,对美国进行反制。 《纽约时报》指出,中国拥有应对特朗普首任时期关税攻势中积累的经验,因此会更有信心在面对新一轮制裁时采取坚决回应,并预计中国可能会通过控制关键矿产出口来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问题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中国现在比特朗普首任时期掌握更多的筹码,如果中国认为特朗普在推行赤裸裸的经济战,则会进行反制,并对美国经济造成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依旧难免一定的冲击。麦格理集团中国经济研究主管拉里·胡(Larry Hu)分析称,如果特朗普加征关税,此后一年内中国出口预计下降8%,年经济增长率下降2%。如果特朗普切断通过墨西哥等其他国家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中国经济则会面临更大损失。 另有观点认为,中国国有企业官僚主义难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指出,中国民营企业现已占据总出口的约一半,而国有企业仅占9%,中国经济正在发生巨大的结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增强中国的适应能力。 2019年6月29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期间,时任美国总统的唐纳德·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边会晤。【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13 00:07:36 -
特朗普重返白宫恐掀全球经济波澜 韩国出口前景堪忧
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再次入主白宫,可能会对全球宏观经济产生广泛且深远的冲击,市场对此普遍表示担忧。对高度依赖出口的韩国经济而言,这一局势将构成直接压力。 11月10日,尹锡悦政府迎来了执政的中途转折期,而接下来的下半期将与“特朗普第二任期”重合。与前期关注通胀、家庭债务和内需等内部议题不同,未来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特朗普冲击波”中保持“出口大国”的地位。 此次当选的特朗普,其经济政策主要聚焦于提高关税壁垒和实行企业减税。对外,他将矛头指向中国;对内,他希望振兴曾经衰退的“铁锈带”(Rust Belt,即美国五大湖附近的老工业区)。这一政策方向逆转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挑战了自由贸易协定(FTA)和全球供应链带来的降本效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如果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推行强硬的保护主义政策,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2025年下降0.8%,2026年下降1.3%。 特朗普经济政策内在的矛盾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成为全球经济波动的风险因素。减税和财政支出等刺激经济的措施,与可能推高进口价格、削弱消费的普遍关税(10%~20%)相矛盾。此外,预期中的通胀加剧、债券利率上升以及美元走强的“特朗普交易”现象,也与特朗普偏好的弱势美元政策相背离。 美国经济繁荣依赖于廉价的移民劳动力,而特朗普的反移民立场与此相冲突。此外,美联储(Fed)作为美国中央银行,与特朗普之间的分歧也可能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在直接打击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因政策不确定性引发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目前,以“特朗普交易”为核心,债券、股票、外汇市场,以及贵金属和加密资产的价格已出现波动,市场预示未来可能迎来更大的震荡。 对于韩国经济,连锁冲击风险正在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正处于“特朗普风暴”的中心。预计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对中国的打压力度将超过首次执政。特朗普明确表示,将对中国商品征收60%以上的惩罚性关税。 尽管在部分与中国竞争的产品上,韩国产品可能获得市场机会,但总体来看,这对韩国经济构成负面影响。根据韩国银行(央行)在8月发布的《考虑供应链相关性的对华出口评估及启示》报告,如果特朗普如承诺般上调关税,韩国对中国出口相关的生产将下降6%以上。 “出口相关生产”指的是为了在中国最终生产中使用而在韩国生产的各类中间产品。现代经济研究院的分析显示,在不同的关税战情景下,全球贸易量可能减少0.36%至3.60%,而韩国的出口则将减少142.6亿美元至347.4亿美元,经济增长率可能最多下降1.1个百分点。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估计,韩国的出口额可能最多减少448亿美元。该研究假设了普遍征收10~20%关税,或对中国额外加征25%关税的情况。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现状也让韩国经济面临更大压力。虽然在8日闭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中国推出了经济刺激方案,但市场反应普遍失望。如果美国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韩国将难以避免受到连锁影响。 关键在于特朗普经济政策的具体实施程度。尽管共和党在国会占据多数,限制特朗普强硬路线的可能性较小,但全面实施高关税政策也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反作用。因此,实际政策可能不会完全落地。 回顾特朗普第一任期,尽管当时他公开表示会采取无差别的高关税政策,但实际政策实施时采取了差别化措施。正因如此,韩国经济在当时表现相对较好。韩国2017年经济增长率为3.4%,2018年为3.2%,接近2016年(3.2%)的水平。2017年和2018年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9%和1.5%,虽高于2016年的1.0%,但仍维持在1%区间。 2016年11月特朗普当选后,韩元兑美元汇率出现波动,但随着其上任,汇率呈下降趋势。2016年末韩元兑美元收盘价为1207.7,2017年末降至1070.5,韩元升值11.4%(美元贬值)。2018年末汇率为1115.7,较前一年上涨4.2%。 韩国出口在2017年增长15.8%,从2016年的-5.9%转为正增长。尽管2018年增幅放缓至5.4%,但2019年因美中贸易战和日本出口限制等因素,出口下降了10.4%。 当地时间11月6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一顶“支持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字样的帽子出现在交易大厅内。【图片来源 路透社/韩联社】
2024-11-10 19:37:56 -
韩国高龄个体户负债累累退而难休 债务高达年收入10倍以上
韩国金融研究院29日发表《高龄个体商户负债现状与启示》报告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65岁以上个体商户的贷款余额平均为4.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2.7万元),年均收入仅为4600万韩元。也就是说,65岁以上个体商户负债与年均收入比例(LTI)达到10.2,即负债为年均收入的10倍以上。 相比之下,30多岁年轻个体商户的平均贷款余额为2.3亿韩元,仅为65岁以上的一半左右。数据显示,个体商户的年龄越高,负债规模越大。30多岁个体商户年均收入为4200万韩元,40至50岁为5300万韩元,60至64岁为4800万韩元,而65岁以上个体商户年均收入低于30多岁以外的其他年龄平均收入。 从行业来看,在老年个体商户中,零售业、餐饮住宿业等行业的负债率较高。报告把农业、零售业、餐饮住宿业、教育业和房地产业列为饱和行业。调查样本中63%的负债个体商户从事饱和行业,其中30多岁和65岁以上人群从业比例较高,分别达到70%和68%。65岁以上从事饱和行业的个体商户平均负债4.6亿韩元,而非饱和行业的负债为4.1亿韩元,行业之间负债差异显著。 此外,生于1949年至1964年的婴儿潮一代逐渐达到退休年龄,老年个体商户随之持续增长。统计厅的经济活动人口调查显示,个体商户总数在减少,但60岁以上个体商户自2011年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2022年8月,60岁以上个体商户达到212.8万,较前一年增加7.3万,占个体商户总数的36.8%。 随着负债老年个体商户数量增长,停业的个体商户数量也在增加。税务厅数据显示,去年停业的自营业者多达91.08万人,较2022年增加13.9%。濒危个体商户的贷款规模和逾期率均有所上升。韩国银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濒危个体商户贷款总额增至121.9万亿韩元,贷款逾期率为10.15%,远高于非濒危个体商户的0.44%。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0-29 23:55:38 -
韩国资产前1%家庭平均房产近五套 价值达1500万元
韩国国会企划财政委员会所属民主党议员林光铉6日从统计厅获取的《住房持有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有房家庭中排名前1%的家庭所持房产价值平均接近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78.53万元)。此外,这些家庭平均持有4.68套住宅,每10人中有7人居住在首尔。 截至2022年,按有房家庭资产价值(2023年1月1日公示价格)计算,排名前1%的家庭住宅资产平均为29.45亿韩元,较2021年的34.5亿韩元减少14.6%。前1%的平均住宅资产价值从2017年的21.3亿韩元稳步上升至2020年的30.89亿韩元。2022年房地产市场受加息影响而萎缩,前1%的住宅资产价值也随之下降。最近房地产价格以首都地区为中心再次上涨,因此预计当前前1%家庭的平均住宅资产价值已有所增加。 2022年排名后10%的家庭住宅资产价值为3000万韩元,与前一年持平。前1%与后10%家庭的房产价值差距达到98.2倍,而前一年这一差距为115倍,因前1%的资产价值下降,差距随之缩小。全体有房家庭的平均房产价值为3.15亿韩元,与前1%的差距为9.3倍。 前1%有房家庭平均持有4.68套住宅,较前一年的4.56套增加0.12套,是全体有房家庭平均持有住宅数量(1.34套)的3.5倍。2017年前1%家庭平均持有5.53套住宅,2019年减至4.93套,但2022年有所回升。从前1%家庭的居住地区来看,72.3%位于首尔,较前一年的71%略有增加。其次是京畿道(16.9%)与釜山(2.9%)。 林光铉议员表示,疫情结束后家庭间的住宅资产差距有所缩小,但在持有住宅数量和首都地区集中现象上的差距尚未缓解。房价截至今年8月还在上涨,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家庭债务负担问题,并努力缩小住宅资产差距。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0-07 23: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