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岗位’新闻 15个
-
韩国基础年金制度亟待优化 高收入老人"抢占"资源
上月24日,在首尔钟路区爱心助老供餐点,老人们在排队取餐。【图片来源 韩联社】 韩国政府近年来对面向低收入老年群体的基础年金发放标准进行了持续的微调,然而,随着超级老龄化时代的加速到来,用国民税金支付的基础年金领取标准备受争议。有人指出,当前制度下,生活状况相对优越的老年人仍在持续领取基础年金,引发社会对于资源分配公平性的质疑。 保健福利部于7日透露,当前基础年金主要面向65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且其收入需低于整体水平的70%。若家庭月收入及所持财产均低于既定标准,则有资格领取基础年金。政府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收入状况、财产水平、实际生活状态以及物价上涨率等,对领取标准进行年度修订,以确保其合理性与时效性。 韩国老龄化进程加速,每5名人口中就有1名是老年人,人口老龄化态势极为严峻。以去年12月末为基准,韩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高达1024.455万,占全体居民登记人口(5122.1286万人)的20%,意味着韩国已正式迈入超级老龄社会。然而,与上一代不同,“婴儿潮”(1964至1974年)一代在步入老龄社会时,已在一定程度上做好了养老准备,其收入和资产水平相对较高。 随着多数老年人群资产金额的逐年攀升,收入低于70%的水平也随之上涨。以单人家庭为例,2014年,低于70%的老年收入标准为87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390元),即月收入低于或等于此标准的老年人便可领取基础年金。然而,这一标准随后逐年上调,2016年上调至100万韩元、2018年升至131万韩元、2020年148万韩元、2021年169万韩元、2022年180万韩元、2023年202万韩元、2024年升至213万韩元等,呈逐年上涨趋势。今年能够领取基础年金的最低收入标准更是达到了228万韩元,同比增加15万韩元,较11年前上涨2.6倍。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群体平均劳动收入同比上升11.4%,而基础年金领取收入标准涨幅则达到12.5%。 此外,政府为了保障收入低于70%水平的老人基础年金领取率达标,不断放宽月收入计算标准。在计算年金领取收入时,仅将日常劳动收入纳入考量范围,而日用劳动和公共工作岗位(包括老人工作岗位)的收入则全部排除在外,使得部分高收入老年人也能获得基础养老金。以2025年为基准,月收入高达437万韩元的独居老人也可领取基础养老金,引发广泛争议。多数专家指出,鉴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以及低生育率和高龄化的双重压力,现行的基础年金制度在财政上已难以持续维持。他们强调,政府应适时修改基础年金的领取标准和对象规模,并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实际收入状况、生活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制定更加精准和合理的领取标准,以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2025-01-07 23:36:17 -
韩国四成青年感叹下半年就业更难 求职注重"工作与生活平衡"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求职青年每10人中就有4人认为今年下半年就业门槛较上半年更高。青年们在求职过程中更加注重工作与生活平衡,多数偏好年薪在3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6万元)左右的首都地区工作岗位。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面向全国1000名20至34岁待业青年进行《待业青年求职现状调查》,并于27日发布结果显示,对于今年下半年就业环境,43.1%的受访者认为较上半年恶化,认为有所改善的仅占6.7%。对于就业环境恶化的原因(多选),74.7%的受访者认为是经济持续低迷,其次为青年失业加剧导致就业竞争加剧,占比71%。 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多选)方面,69%的受访者表示缺乏与岗位相关的工作经验和职业发展机会。对于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的主要考量因素,54.3%的受访者认为是与岗位相关的工作经验。韩国经营者总协会指出,求职青年已经意识到岗位经验的重要性,但在求职过程中获得与岗位相关经验或职业发展的机会依旧不足。 对于理想工作的判断标准(多选),59.2%的受访者选择工作与生活平衡,其后依次是完善的员工福利制度(54.2%)和公平的薪酬机制(50.1%)。对于理想薪资水平,50.5%的受访者选择年薪3000万至4000万韩元。理想工作地点方面,61.2%的受访者希望在首都地区工作。 此外,42.6%的受访者在求职过程中使用过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其中60.1%主要用于撰写自我介绍书。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就业与社会政策本部长林永泰(音)表示,求职青年希望摆脱职场中的资历导向文化,转向关注绩效的评价和薪酬体系,同时也更加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求职过程中,青年缺乏获得岗位经验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因此需要加强企业主导的职业培训计划,并与就业服务机构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为青年应对就业挑战提供有效支援。 20日,在釜山海云台区BEXCO第二展厅举行的“2024釜山ICT工作岗位博览会”上,求职青年正在接受求职指导。【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28 00:22:26 -
现代汽车东南亚开辟新赛道 斥资35亿元在马来西亚建厂
现代汽车将在东盟第二大汽车市场马来西亚建设汽车组装工厂,构建连接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五国的“新南方生产带”,加速推进集团会长郑义宣在东南亚汽车市场追赶日系车的战略。 据现代汽车集团26日消息,集团将从明年起至2030年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吉打州的居林总投资21.59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35亿元)建设汽车组装工厂,这是现代汽车在马来西亚最大的一笔投资。 工厂将采用全散件组装(Complete Knocked Down,CKD)方式,即把成品进行拆散,以半成品或零部件的方式出口,最后再由进口厂商所在国以自行装配方式完成整车成品并进行销售。现代汽车计划与当地合作伙伴Inokom共同在马来西亚新厂进行7款车型的生产,为提高价格竞争力考虑在当地采购零部件。 年产能从2万辆开始逐渐扩大,车型将包括捷尼赛思中大型SUV和MPV等。生产车辆不仅供应马来西亚内需市场,也将出口至其他东南亚国家。 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就现代汽车投资计划表示,这是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访问韩国期间,同现代汽车集团高层进行非公开会议取得的成果。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扎夫鲁尔·阿齐兹称,现代汽车马来西亚工厂的落成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现代汽车将以马来西亚工厂为立足点,推进在当地的本地化战略,扩大在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以去年第3季度为基准,马来西亚超过泰国,成为继印度尼西亚之后东南亚第二大汽车市场。去年市场规模达到79.9731万辆,同比实现11%的增长,创下历史新高。今年第一季度汽车销量为20.2245万辆,同比增长5%。 去年现代汽车在马来西亚销量为1507辆,同比增长15%,市场份额为0.2%,按照品牌销量排名第21位,与排名第20位的保时捷差距仅为19辆。 现代汽车表示,决定本次投资的原因是考虑到日益扩大的东南亚汽车市场以及发展潜力巨大的马来西亚,期待此次投资为当地增加就业岗位、培养专门人才、地区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 现代起亚汽车总部大楼 【图片提供 现代汽车集团】
2024-11-26 19:26:25 -
韩国青年新增就业岗位创历史新低 经济压力持续加剧
韩国统计厅24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10至20岁青年群体的薪资就业岗位新增数量为145.4万个,较去年同期的159万个减少约13.6万个(-8.6%),创下2018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低纪录。由此可见青年群体找到工作的难度达到过去七年内的新高。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与去年第二季度在岗员工相同的岗位数量在今年第二季度为160.5万个,同比小幅增加约3000个。新增岗位的大幅减少也导致整体薪资就业岗位的减少。今年第二季度20岁以下群体的薪资就业岗位总数为305.9万个,较去年同期的319.2万个减少13.4万个,同样创下统计以来最低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就业岗位是指员工所占据的“就业位置”,与就业人数概念不同。比如,一个人平时在公司上班,周末兼职担任培训机构讲师,则就业人数为1人,但就业岗位为2个。新增岗位是指离职、退休或岗位新设等原因造成统计期间由新聘员工填补的岗位。 从行业来看,与内需相关的批发零售业青年新增岗位数量较新冠疫情期间更少,从去年第二季度的22.1万个减少到20.6万个,创历史新低。此外,“优质岗位”制造业新增岗位数量从去年第二季度的27.8万个减少到今年的25.6万个;建筑业从9.9万个减少到8.9万个;餐饮住宿业从22.7万个减少到21.7万个,呈下降趋势。 新增岗位减少趋势同样出现在30多岁群体中。今年第二季度30多岁群体的薪资就业岗位新增数量为107万个,较去年同期的113.5万个减少6.5万个,但整体岗位数量从438.4万个增至444.3万个。 考虑到人口变化时,青年新增岗位减少幅度依旧显著。今年第二季度15至29岁青年人口为817.4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24.1万人(-2.9%)。经济活动人口和就业人数分别减少12.9万人(-3.1%)和13.7万人(-3.5%)。相比之下,20岁以下群体的薪资就业新增岗位减少幅度达到8.6%,是人口减幅的两倍以上。 20日,在釜山海云台区BEXCO第二展厅举行的“2024釜山ICT工作岗位博览会”上,求职青年正在接受在职青年指导。【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24 23:07:32 -
【亚洲人之声】没有终身职业,只有终身学习
世界上,还存在可以做一辈子的终身职业吗? 有些人希望找到一种既能挣钱又能做一辈子的职业。然而,这种职业并不容易找到。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许多上班族都在关注自己是否能够稳定地继续工作。但生活中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旧职业的消失和新职业的出现一直存在。2020年,全球暴发了新冠疫情,导致许多企业面临巨大压力,许多人因此失去了工作,尤其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失业率急剧上升。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新的工作机会也在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在人工智能(AI)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职业变革。随着AI技术的进步,许多传统职业正逐渐消失,而新的工作岗位也在不断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消失的工作岗位数量超过了新出现的工作岗位。世界经济论坛在《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内,新增的工作岗位将达到6900万个,而消失的工作岗位将达到8300万个,相当于净减少了1400万个工作岗位。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也做出了类似的预测,预计到2030年,韩国至少三分之一的工作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其中约1200万人需要转换职业。麦肯锡还预测,办公室助理、上菜员、接待员、货物运输等工作将受到最严重的冲击。 由此可见,真正的“终身职业”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终身学习”。商业环境迅速变化,企业和个人每天都面临新的挑战。未来,极少会有可以做一辈子的工作。因此,每一位职场人员都必须做好随时改变的准备,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4-11-24 21:55:23
-
韩国基础年金制度亟待优化 高收入老人"抢占"资源
上月24日,在首尔钟路区爱心助老供餐点,老人们在排队取餐。【图片来源 韩联社】 韩国政府近年来对面向低收入老年群体的基础年金发放标准进行了持续的微调,然而,随着超级老龄化时代的加速到来,用国民税金支付的基础年金领取标准备受争议。有人指出,当前制度下,生活状况相对优越的老年人仍在持续领取基础年金,引发社会对于资源分配公平性的质疑。 保健福利部于7日透露,当前基础年金主要面向65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且其收入需低于整体水平的70%。若家庭月收入及所持财产均低于既定标准,则有资格领取基础年金。政府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收入状况、财产水平、实际生活状态以及物价上涨率等,对领取标准进行年度修订,以确保其合理性与时效性。 韩国老龄化进程加速,每5名人口中就有1名是老年人,人口老龄化态势极为严峻。以去年12月末为基准,韩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高达1024.455万,占全体居民登记人口(5122.1286万人)的20%,意味着韩国已正式迈入超级老龄社会。然而,与上一代不同,“婴儿潮”(1964至1974年)一代在步入老龄社会时,已在一定程度上做好了养老准备,其收入和资产水平相对较高。 随着多数老年人群资产金额的逐年攀升,收入低于70%的水平也随之上涨。以单人家庭为例,2014年,低于70%的老年收入标准为87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390元),即月收入低于或等于此标准的老年人便可领取基础年金。然而,这一标准随后逐年上调,2016年上调至100万韩元、2018年升至131万韩元、2020年148万韩元、2021年169万韩元、2022年180万韩元、2023年202万韩元、2024年升至213万韩元等,呈逐年上涨趋势。今年能够领取基础年金的最低收入标准更是达到了228万韩元,同比增加15万韩元,较11年前上涨2.6倍。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群体平均劳动收入同比上升11.4%,而基础年金领取收入标准涨幅则达到12.5%。 此外,政府为了保障收入低于70%水平的老人基础年金领取率达标,不断放宽月收入计算标准。在计算年金领取收入时,仅将日常劳动收入纳入考量范围,而日用劳动和公共工作岗位(包括老人工作岗位)的收入则全部排除在外,使得部分高收入老年人也能获得基础养老金。以2025年为基准,月收入高达437万韩元的独居老人也可领取基础养老金,引发广泛争议。多数专家指出,鉴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以及低生育率和高龄化的双重压力,现行的基础年金制度在财政上已难以持续维持。他们强调,政府应适时修改基础年金的领取标准和对象规模,并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实际收入状况、生活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制定更加精准和合理的领取标准,以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2025-01-07 23:36:17 -
韩国四成青年感叹下半年就业更难 求职注重"工作与生活平衡"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求职青年每10人中就有4人认为今年下半年就业门槛较上半年更高。青年们在求职过程中更加注重工作与生活平衡,多数偏好年薪在3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6万元)左右的首都地区工作岗位。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面向全国1000名20至34岁待业青年进行《待业青年求职现状调查》,并于27日发布结果显示,对于今年下半年就业环境,43.1%的受访者认为较上半年恶化,认为有所改善的仅占6.7%。对于就业环境恶化的原因(多选),74.7%的受访者认为是经济持续低迷,其次为青年失业加剧导致就业竞争加剧,占比71%。 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多选)方面,69%的受访者表示缺乏与岗位相关的工作经验和职业发展机会。对于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的主要考量因素,54.3%的受访者认为是与岗位相关的工作经验。韩国经营者总协会指出,求职青年已经意识到岗位经验的重要性,但在求职过程中获得与岗位相关经验或职业发展的机会依旧不足。 对于理想工作的判断标准(多选),59.2%的受访者选择工作与生活平衡,其后依次是完善的员工福利制度(54.2%)和公平的薪酬机制(50.1%)。对于理想薪资水平,50.5%的受访者选择年薪3000万至4000万韩元。理想工作地点方面,61.2%的受访者希望在首都地区工作。 此外,42.6%的受访者在求职过程中使用过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其中60.1%主要用于撰写自我介绍书。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就业与社会政策本部长林永泰(音)表示,求职青年希望摆脱职场中的资历导向文化,转向关注绩效的评价和薪酬体系,同时也更加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求职过程中,青年缺乏获得岗位经验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因此需要加强企业主导的职业培训计划,并与就业服务机构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为青年应对就业挑战提供有效支援。 20日,在釜山海云台区BEXCO第二展厅举行的“2024釜山ICT工作岗位博览会”上,求职青年正在接受求职指导。【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28 00:22:26 -
现代汽车东南亚开辟新赛道 斥资35亿元在马来西亚建厂
现代汽车将在东盟第二大汽车市场马来西亚建设汽车组装工厂,构建连接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五国的“新南方生产带”,加速推进集团会长郑义宣在东南亚汽车市场追赶日系车的战略。 据现代汽车集团26日消息,集团将从明年起至2030年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吉打州的居林总投资21.59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35亿元)建设汽车组装工厂,这是现代汽车在马来西亚最大的一笔投资。 工厂将采用全散件组装(Complete Knocked Down,CKD)方式,即把成品进行拆散,以半成品或零部件的方式出口,最后再由进口厂商所在国以自行装配方式完成整车成品并进行销售。现代汽车计划与当地合作伙伴Inokom共同在马来西亚新厂进行7款车型的生产,为提高价格竞争力考虑在当地采购零部件。 年产能从2万辆开始逐渐扩大,车型将包括捷尼赛思中大型SUV和MPV等。生产车辆不仅供应马来西亚内需市场,也将出口至其他东南亚国家。 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就现代汽车投资计划表示,这是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访问韩国期间,同现代汽车集团高层进行非公开会议取得的成果。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扎夫鲁尔·阿齐兹称,现代汽车马来西亚工厂的落成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现代汽车将以马来西亚工厂为立足点,推进在当地的本地化战略,扩大在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以去年第3季度为基准,马来西亚超过泰国,成为继印度尼西亚之后东南亚第二大汽车市场。去年市场规模达到79.9731万辆,同比实现11%的增长,创下历史新高。今年第一季度汽车销量为20.2245万辆,同比增长5%。 去年现代汽车在马来西亚销量为1507辆,同比增长15%,市场份额为0.2%,按照品牌销量排名第21位,与排名第20位的保时捷差距仅为19辆。 现代汽车表示,决定本次投资的原因是考虑到日益扩大的东南亚汽车市场以及发展潜力巨大的马来西亚,期待此次投资为当地增加就业岗位、培养专门人才、地区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 现代起亚汽车总部大楼 【图片提供 现代汽车集团】
2024-11-26 19:26:25 -
韩国青年新增就业岗位创历史新低 经济压力持续加剧
韩国统计厅24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10至20岁青年群体的薪资就业岗位新增数量为145.4万个,较去年同期的159万个减少约13.6万个(-8.6%),创下2018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低纪录。由此可见青年群体找到工作的难度达到过去七年内的新高。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与去年第二季度在岗员工相同的岗位数量在今年第二季度为160.5万个,同比小幅增加约3000个。新增岗位的大幅减少也导致整体薪资就业岗位的减少。今年第二季度20岁以下群体的薪资就业岗位总数为305.9万个,较去年同期的319.2万个减少13.4万个,同样创下统计以来最低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就业岗位是指员工所占据的“就业位置”,与就业人数概念不同。比如,一个人平时在公司上班,周末兼职担任培训机构讲师,则就业人数为1人,但就业岗位为2个。新增岗位是指离职、退休或岗位新设等原因造成统计期间由新聘员工填补的岗位。 从行业来看,与内需相关的批发零售业青年新增岗位数量较新冠疫情期间更少,从去年第二季度的22.1万个减少到20.6万个,创历史新低。此外,“优质岗位”制造业新增岗位数量从去年第二季度的27.8万个减少到今年的25.6万个;建筑业从9.9万个减少到8.9万个;餐饮住宿业从22.7万个减少到21.7万个,呈下降趋势。 新增岗位减少趋势同样出现在30多岁群体中。今年第二季度30多岁群体的薪资就业岗位新增数量为107万个,较去年同期的113.5万个减少6.5万个,但整体岗位数量从438.4万个增至444.3万个。 考虑到人口变化时,青年新增岗位减少幅度依旧显著。今年第二季度15至29岁青年人口为817.4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24.1万人(-2.9%)。经济活动人口和就业人数分别减少12.9万人(-3.1%)和13.7万人(-3.5%)。相比之下,20岁以下群体的薪资就业新增岗位减少幅度达到8.6%,是人口减幅的两倍以上。 20日,在釜山海云台区BEXCO第二展厅举行的“2024釜山ICT工作岗位博览会”上,求职青年正在接受在职青年指导。【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24 23:07:32 -
【亚洲人之声】没有终身职业,只有终身学习
世界上,还存在可以做一辈子的终身职业吗? 有些人希望找到一种既能挣钱又能做一辈子的职业。然而,这种职业并不容易找到。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许多上班族都在关注自己是否能够稳定地继续工作。但生活中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旧职业的消失和新职业的出现一直存在。2020年,全球暴发了新冠疫情,导致许多企业面临巨大压力,许多人因此失去了工作,尤其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失业率急剧上升。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新的工作机会也在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在人工智能(AI)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职业变革。随着AI技术的进步,许多传统职业正逐渐消失,而新的工作岗位也在不断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消失的工作岗位数量超过了新出现的工作岗位。世界经济论坛在《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内,新增的工作岗位将达到6900万个,而消失的工作岗位将达到8300万个,相当于净减少了1400万个工作岗位。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也做出了类似的预测,预计到2030年,韩国至少三分之一的工作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其中约1200万人需要转换职业。麦肯锡还预测,办公室助理、上菜员、接待员、货物运输等工作将受到最严重的冲击。 由此可见,真正的“终身职业”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终身学习”。商业环境迅速变化,企业和个人每天都面临新的挑战。未来,极少会有可以做一辈子的工作。因此,每一位职场人员都必须做好随时改变的准备,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4-11-24 21: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