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悲观’新闻 12个
-
韩国戒严风波:政治动荡下的文化产业
▲戒严令冲击年末文化旺季 年末通常是文化演出的黄金时期,但紧急戒严及其引发的政局动荡,令韩国文化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12月7日,恰逢总统尹锡悦弹劾案投票之日,首尔瑞草区艺术殿堂的韩国国立交响乐团如期演出了《马勒第一交响曲:巨人》。然而,尽管门票早已售罄,现场依然出现了空座。不少观众在中场休息时频频查看手机,关注国会投票直播,显得心神不宁。某业内人士坦言:“12月原本是演出的旺季,但因局势不稳,许多筹备已久的演出恐怕会被淹没在这场动荡中。” ▲大众文化领域陷入停滞 紧急戒严令对大众文化领域的冲击同样显著。音乐会、宣传活动、座谈会等接连被迫取消或延期。一些优兔(YouTube)频道也因局势混乱暂停更新。对此,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柳仁村于6日出席国立大邱博物馆开馆30周年纪念活动时,试图安抚公众情绪。他表示:“文化产业可能会经历短暂冲击,但整体将很快恢复。” 然而,文化界内部的态度普遍较为悲观。许多人认为,持续的动荡不仅影响当前的活动,更可能对韩国文化刚刚在国际舞台上赢得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全球关注与文学界反思 10日,韩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行的晚宴上发表获奖感言。【图片来源 韩联社】 韩国文化近年来通过K-POP、文学和电影逐步向全球扩展,而紧急戒严令的影响已不仅限于国内文化,更波及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12月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文学奖新闻发布会上,韩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主持人开场便提到韩国的政治动荡,而韩江在发言中表达了震惊与遗憾。她说:“为了写《少年来了》,我曾深入研究1979年末的戒严状况,没想到2024年会重现类似的情景。”她呼吁:“不要再回到以武力或强制手段控制社会的过去。” 出版界的批评则更为直接。大韩出版文化协会发表声明,称戒严令是对文化价值的自我摧毁,并指出只要总统继续掌权,民众对类似事态再次发生的担忧将难以消除。与此同时,文化艺术界的反对声浪也在持续高涨。全国5000余名艺术家与200多个艺术团体联合发布声明,呼吁尹锡悦下台。他们表示,戒严令的实施及随后的政治动荡,已对文化自由和创作精神造成严重威胁。 导演奉俊昊、演员文素利和导演张俊焕【图片来源 希杰娱乐】 ▲电影界加入弹劾总统的呼声 电影界迅速响应,与文化艺术界一同加入抗议行列。12月7日,包括奉俊昊、文素利等在内的2518多名电影人发布联合声明,强烈谴责紧急戒严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声明指出:“即便用电影的想象力,也难以理解这种荒谬行为的存在。” 电影人不仅对戒严措施提出批评,还指责尹锡悦政府在电影预算上的不公平分配,认为其独裁行径对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他们呼吁立即停止总统职权,强调只有在自由与公平的环境下,电影及整个文化产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复苏与繁荣。 ▲K-文化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K-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稳固的粉丝基础,但当前的政治动荡可能削弱海外观众对韩国文化的信任与兴趣。电影评论家吴东镇(音)表示:“没有国家会尊重来自戒严独裁政权的文化作品。韩国电影与电视剧或许会在国际舞台上面临5至10年的发展停滞。” 运营K-POP演唱会场地的永宗岛Inspire Arena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目前尚无演出取消或延期,但海外观众减少已成潜在风险。韩国电影发行公司SHOWBOX相关负责人也指出,政治风波虽然尚未直接冲击文化界,但整个行业的工作氛围已变得格外谨慎。部分活动的推进与电影票房可能受到影响。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文化界人士依然对K-文化的韧性抱有信心。中央大学传媒学部教授柳洪植(音)指出:“K-内容的粉丝基础非常强大,不会轻易被动摇。”业内人士认为,这场危机或许是对韩国文化精神的一次严峻考验,只有直面挑战,才能塑造更加坚韧的文化未来。” 毫无疑问,这场政治风波对韩国文化界构成了严峻挑战。尽管短期内可能带来冲击,韩国文化界的创造力或将成为其化危为机的关键。正如作家韩江所言:“无论发生什么,总会有不断被诉说的真相,而这种语言的力量是永恒的。” K-POP演唱会场地的永宗岛Inspire Arena【图片来源 Inspire Arena】
2024-12-13 07:03:52 -
韩国七成大企业尚未敲定明年投资计划 投资态度趋于保守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每10家大企业中,有7家尚未确定或不打算进行明年投资。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于上月13至25日对销售额前500强企业进行《2025年投资规划与展望》调查,并于3日发布的结果显示,韩国大企业对未来一年的投资态度趋于谨慎,122家受访企业中,56.6%的企业回答“计划未定”,同比增加6.9个百分点;11.4%的企业回答“没有投资计划”,同比增加6.1个百分点。反之,回答“已制定明确投资计划”的企业仅占32%,同比减少13个百分点,显示出投资动力明显减弱。 对于投资计划未定的原因,组织结构调整与人事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37.7%)、对国内外风险的审慎评估(27.5%)以及明年国内外经济前景不明朗(20.3%)等回答最多。表示已制定明确投资计划的企业(39家)中,计划缩小投资规模的企业(28.2%)明显多于扩大投资规模的企业(12.8%)。此外,59%的企业表示投资规模将与今年持平。在去年的调查中,表示扩大投资(28.8%)的企业多于缩小投资(10.2%)的企业,但仅一年就出现逆转,在今年调查中,企业在投资规模上均持保守态度。企业减少投资或未定计划,主要归因于“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33.3%)、“国内外投资环境恶化”(20%)以及“内需市场萎缩”等因素。 在设备投资方面,77.8%的受访企业表示将维持现有设备投资水平,以维修和使用现有设备为主。仅18.9%的企业表示将积极扩张设备投资。 关于明年企业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全球经济放缓”(42.9%)居首位,大部分企业对全球经济形势普遍持消极态度。“高汇率及物价上涨压力”(23%)、“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蔓延”(13.7%)等回答紧随其后。 关于阻碍投资的因素方面,设备及研究开发(R&D)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足(37.4%)、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相关制度限制(21.3%)、设备投资扩建相关制度限制(15%)等成为阻碍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 关于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扩大金融资金支持(21%)、加大税制支持力度(16.9%)、放宽支配结构及投资相关制度限制(15.3%)等成为企业最期待的政策方向,认为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投资信心,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针对当前的投资形势,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尚浩(音)表示:“企业投资是应对经济困境的重要支柱。然而,近年来由于企业经营承压,不确定性加剧,企业扩大投资的意愿显著减弱。政府有必要对限制企业投资的制度进行审视和调整,消除阻碍企业投资的政策障碍。同时,通过金融支持、税制优惠等措施,积极吸引企业投资,助力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12-03 19:46:20
-
韩国戒严风波:政治动荡下的文化产业
▲戒严令冲击年末文化旺季 年末通常是文化演出的黄金时期,但紧急戒严及其引发的政局动荡,令韩国文化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12月7日,恰逢总统尹锡悦弹劾案投票之日,首尔瑞草区艺术殿堂的韩国国立交响乐团如期演出了《马勒第一交响曲:巨人》。然而,尽管门票早已售罄,现场依然出现了空座。不少观众在中场休息时频频查看手机,关注国会投票直播,显得心神不宁。某业内人士坦言:“12月原本是演出的旺季,但因局势不稳,许多筹备已久的演出恐怕会被淹没在这场动荡中。” ▲大众文化领域陷入停滞 紧急戒严令对大众文化领域的冲击同样显著。音乐会、宣传活动、座谈会等接连被迫取消或延期。一些优兔(YouTube)频道也因局势混乱暂停更新。对此,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柳仁村于6日出席国立大邱博物馆开馆30周年纪念活动时,试图安抚公众情绪。他表示:“文化产业可能会经历短暂冲击,但整体将很快恢复。” 然而,文化界内部的态度普遍较为悲观。许多人认为,持续的动荡不仅影响当前的活动,更可能对韩国文化刚刚在国际舞台上赢得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全球关注与文学界反思 10日,韩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行的晚宴上发表获奖感言。【图片来源 韩联社】 韩国文化近年来通过K-POP、文学和电影逐步向全球扩展,而紧急戒严令的影响已不仅限于国内文化,更波及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12月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文学奖新闻发布会上,韩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主持人开场便提到韩国的政治动荡,而韩江在发言中表达了震惊与遗憾。她说:“为了写《少年来了》,我曾深入研究1979年末的戒严状况,没想到2024年会重现类似的情景。”她呼吁:“不要再回到以武力或强制手段控制社会的过去。” 出版界的批评则更为直接。大韩出版文化协会发表声明,称戒严令是对文化价值的自我摧毁,并指出只要总统继续掌权,民众对类似事态再次发生的担忧将难以消除。与此同时,文化艺术界的反对声浪也在持续高涨。全国5000余名艺术家与200多个艺术团体联合发布声明,呼吁尹锡悦下台。他们表示,戒严令的实施及随后的政治动荡,已对文化自由和创作精神造成严重威胁。 导演奉俊昊、演员文素利和导演张俊焕【图片来源 希杰娱乐】 ▲电影界加入弹劾总统的呼声 电影界迅速响应,与文化艺术界一同加入抗议行列。12月7日,包括奉俊昊、文素利等在内的2518多名电影人发布联合声明,强烈谴责紧急戒严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声明指出:“即便用电影的想象力,也难以理解这种荒谬行为的存在。” 电影人不仅对戒严措施提出批评,还指责尹锡悦政府在电影预算上的不公平分配,认为其独裁行径对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他们呼吁立即停止总统职权,强调只有在自由与公平的环境下,电影及整个文化产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复苏与繁荣。 ▲K-文化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K-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稳固的粉丝基础,但当前的政治动荡可能削弱海外观众对韩国文化的信任与兴趣。电影评论家吴东镇(音)表示:“没有国家会尊重来自戒严独裁政权的文化作品。韩国电影与电视剧或许会在国际舞台上面临5至10年的发展停滞。” 运营K-POP演唱会场地的永宗岛Inspire Arena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目前尚无演出取消或延期,但海外观众减少已成潜在风险。韩国电影发行公司SHOWBOX相关负责人也指出,政治风波虽然尚未直接冲击文化界,但整个行业的工作氛围已变得格外谨慎。部分活动的推进与电影票房可能受到影响。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文化界人士依然对K-文化的韧性抱有信心。中央大学传媒学部教授柳洪植(音)指出:“K-内容的粉丝基础非常强大,不会轻易被动摇。”业内人士认为,这场危机或许是对韩国文化精神的一次严峻考验,只有直面挑战,才能塑造更加坚韧的文化未来。” 毫无疑问,这场政治风波对韩国文化界构成了严峻挑战。尽管短期内可能带来冲击,韩国文化界的创造力或将成为其化危为机的关键。正如作家韩江所言:“无论发生什么,总会有不断被诉说的真相,而这种语言的力量是永恒的。” K-POP演唱会场地的永宗岛Inspire Arena【图片来源 Inspire Arena】
2024-12-13 07:03:52 -
韩国七成大企业尚未敲定明年投资计划 投资态度趋于保守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每10家大企业中,有7家尚未确定或不打算进行明年投资。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于上月13至25日对销售额前500强企业进行《2025年投资规划与展望》调查,并于3日发布的结果显示,韩国大企业对未来一年的投资态度趋于谨慎,122家受访企业中,56.6%的企业回答“计划未定”,同比增加6.9个百分点;11.4%的企业回答“没有投资计划”,同比增加6.1个百分点。反之,回答“已制定明确投资计划”的企业仅占32%,同比减少13个百分点,显示出投资动力明显减弱。 对于投资计划未定的原因,组织结构调整与人事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37.7%)、对国内外风险的审慎评估(27.5%)以及明年国内外经济前景不明朗(20.3%)等回答最多。表示已制定明确投资计划的企业(39家)中,计划缩小投资规模的企业(28.2%)明显多于扩大投资规模的企业(12.8%)。此外,59%的企业表示投资规模将与今年持平。在去年的调查中,表示扩大投资(28.8%)的企业多于缩小投资(10.2%)的企业,但仅一年就出现逆转,在今年调查中,企业在投资规模上均持保守态度。企业减少投资或未定计划,主要归因于“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33.3%)、“国内外投资环境恶化”(20%)以及“内需市场萎缩”等因素。 在设备投资方面,77.8%的受访企业表示将维持现有设备投资水平,以维修和使用现有设备为主。仅18.9%的企业表示将积极扩张设备投资。 关于明年企业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全球经济放缓”(42.9%)居首位,大部分企业对全球经济形势普遍持消极态度。“高汇率及物价上涨压力”(23%)、“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蔓延”(13.7%)等回答紧随其后。 关于阻碍投资的因素方面,设备及研究开发(R&D)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足(37.4%)、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相关制度限制(21.3%)、设备投资扩建相关制度限制(15%)等成为阻碍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 关于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扩大金融资金支持(21%)、加大税制支持力度(16.9%)、放宽支配结构及投资相关制度限制(15.3%)等成为企业最期待的政策方向,认为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投资信心,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针对当前的投资形势,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尚浩(音)表示:“企业投资是应对经济困境的重要支柱。然而,近年来由于企业经营承压,不确定性加剧,企业扩大投资的意愿显著减弱。政府有必要对限制企业投资的制度进行审视和调整,消除阻碍企业投资的政策障碍。同时,通过金融支持、税制优惠等措施,积极吸引企业投资,助力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12-03 19: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