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政府’新闻 519个
-
韩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覆盖面扩大 利用率和可达性双双攀升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与韩国图书馆协会15日联合发布的《2025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统计调查》(以2024年为基准)显示,截至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达1296家,较前一年(1271家)增长2%。受此影响,每馆服务人口由2023年的4.0382万人降至3.9519万人,自2007年开始统计以来,首次跌破3万人区间。 与此同时,图书馆专业人力规模也呈增长趋势。去年全国专职图书管理员人数达6072人,较前一年(5896人)增长3%。相应地,每位管理员所服务的人口从2023年的8705人降至8435人。一般而言,每位图书管理员所服务的人口越少,意味着公共图书馆的覆盖范围更广,民众的可达性水平越高。 公共图书馆的利用率也持续上升。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访问人数达2.242亿人次,较前一年(2.0226亿人次)增长10.8%;每馆平均接待人数为17.3万人次,同比增长8.7%。每馆参与阅读与文化项目的人数达2.2366万人,较前一年的2.128万人增加5.1%;每馆图书借阅量为11.3227万册,同比增长3.3%。 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也在稳步推进。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电子资源总量达约6.2989亿万种,较前一年(6.0772亿万种)增长3.6%;人均可利用电子资源为12.3种,同比增长3.9%。自2020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该项指标已连续五年呈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起公共图书馆首次将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服务情况纳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共为残障人士、老年人、跨国家庭等群体提供了累计501万次服务,相关预算总额超过14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210万元)。然而,图书资料采购经费则出现下滑。去年每馆平均资料采购预算为8766万韩元,同比减少3.7%。受此影响,去年每馆平均藏书量为9.5976万册,连续第五年下降。 文化体育观光部地区文化政策官宋润锡表示:“近年来,韩国公共图书馆不仅在实体空间上实现了扩充,也在数字服务与无障碍服务方面取得进展。政府将持续支持图书馆发展,使其成为惠及全民的生活型文化平台。”
2025-05-15 19:55:09 -
韩中小企业出口连续五季度增长 化妆品与汽车创历史新高
韩国中小风险企业部14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小企业出口额达270亿美元,同比增长0.7%。自去年第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0.1%、成功由负转正以来,韩国中小企业出口已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增长势头。 出口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化妆品、汽车、半导体制造设备等主力品类的强劲表现,以及中国制造业景气恢复所带来的相关产品需求回升。 从月度表现来看,受工作日减少影响,1月出口同比下降10.4%,但2月和3月分别增长7.1%和5.2%,实现连续两个月反弹。同期中小企业出口数量达6.3135万家,同比增加1.6%。 按出口品类来看,化妆品以18.4亿美元的出口额位居首位,汽车则以17.4亿美元紧随其后。两大品类均创下历年第一季度最高纪录。中小风险企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最大出口国美国,化妆品也创下第一季度历史最高业绩。中小企业出口前十大国家中,有8个国家实现两位数增长,显示出口市场正朝多元化发展。” 从出口对象国来看,对中国大陆、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泰国和印尼等六个国家的出口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反之,美国、越南、印度和墨西哥四国的出口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尽管美国仍为韩国中小企业第一大出口国,但本季度出口额同比下降2.5%,为45亿美元。虽然化妆品出口持续增长,但因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二次电池设备需求放缓,其他机械(-47.4%)、电子应用设备(-25.6%)等品类出口明显萎缩。此外,受美国加征钢铁和铝产品关税影响,相关品类出口也分别减少17.8%和7.6%。 对此,中小风险企业部全球增长政策官李顺培(音)表示:“政府将持续关注美方关税措施动向,并将尽快出台面向中小企业的追加关税支援措施,全力稳定出口增长势头。”
2025-05-14 19:17:55 -
联合国报告称韩国反华情绪高涨令人担忧
联合国时隔7年发布报告,称韩国国内的反华情绪已达到令人担忧的水平。近来以保守阶层及部分政客为中心,反华与仇华情绪高涨,有关中国人参与总统弹劾集会、涉嫌介入大选等谣言在网络中快速传播,令联合国罕见发出警告。 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日前发布报告,对近来韩国内针对中国人的仇恨言论增加表示担忧。韩国定期接受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的国家报告审议,本次审议为2018年12月后时隔7年实施。 报告指出,韩国社会在线上和线下对移民、寻求庇护者、难民及华裔群体的种族歧视性仇恨言论持续增加,我们对此表示担忧,建议对相关法律进行修订,开展教育宣传,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联合国称,不仅对中国人,韩国社会对穆斯林、外籍劳工、脱北者等群体的歧视现象也令人担忧。尤其对中国人的仇视已从网络扩大至线下,并举例称近来在建国大学附近中国美食街一带,发生针对中国人的辱骂与肢体冲突。 这将对下届政府对华外交改善产生不小的影响,韩国外交部正在就联合国此次警告研究应对方案。外交部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同有关部门合作,对此进行周密探讨。 眼下韩国正值总统选举拉票期间,主要候选人的对华政策也成为关注焦点。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日前在大邱拉票时再次提及此前涉华言论,李在明曾在去年国会议员选举期间表示:“我们为什么要对中国指手画脚?直接说‘谢谢’就行了。”此番言论引发对华屈辱外交的争议。 李在明当天再次提及此事,他表示:“我对中国说‘谢谢’,对台湾也说‘谢谢’,这难道不对吗?”表明他今后对华外交或奉行实用主义路线。 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则主张,对华外交应建立在互相尊重和遵守规范的基础上,在韩中双边关系上应将国家利益和主权放在首位,对中方的傲慢或单方面霸道态度果断进行应对。
2025-05-14 18:48:54 -
财政红灯亮起 韩研讨会聚焦"可持续财政对策"
在结构性风险与不确定性持续加剧的背景下,韩国经济亟需兼具短期灵活性与长期可持续性的“财政黄金比例”。韩国财政学会于13日举办“应对经济危机与确保财政可持续性的对策”政策研讨会,韩国开发研究院(KDI)财政与社会政策研究部资深研究员李泰石(音)在会上对当前韩国财政与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李泰石指出,随着劳动力人口持续减少,领取年金和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的群体不断扩大,财政支出压力加剧。而纳税人口也相对减少,财政负担结构发生变化。 进入低增长时代后,政府税收增长乏力,而公共支出需求却日益上升。在此背景下,美国的关税政策转变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不确定因素,对以出口为导向的韩国经济造成了显著冲击。 李泰石表示,当前韩国财政状况已亮起警示红灯。新冠疫情期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正在逐渐固化为常态,国家债务迅速攀升,财政稳定性正急剧恶化。在这种情况下需在“当前应对”与“未来可持续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他指出在经济低迷时期,政府有责任适度扩大支出以刺激经济,但也必须同步考虑下一代的财政负担。为此,韩国应建立一种兼具短期灵活性和长期稳定性的“本土化财政管理制度”。该制度应根据人口结构变化和潜在经济增长率,设定合理的财政支出增速,并在重大经济冲击发生时,引入“临时性灵活条款”予以调节,提升应变能力。 此外,他还建议设立一个独立于政府的财政监管机构,负责对政府财政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估与监督,并定期发布财政透明度报告,从制度上保障财政政策的透明性与可持续性。 李泰石最后强调,在少子化、低增长和高不确定性“三重结构性风险”并存的时代,韩国应尽快构建脱离短期政治考量、以中长期发展为导向的财政管理机制,以寻求“财政黄金比例”,为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提供稳定支持。
2025-05-14 01:37:03 -
首尔市加快推广"首尔Pay+" 年内扩展加盟店至28万家
为进一步激活区域经济,首尔市政府计划在年内将地方货币“首尔Pay+”的加盟店数量扩大至28万家。 首尔市政府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首尔Pay+的加盟店数量达24.8877万家,其中实际发生交易的活跃加盟店为21.607万家,未发生任何交易的非活跃加盟店为3.2212万家,另有595家处于停业状态。 “首尔Pay+”是首尔市于2020年1月推出的一种线上地方货币,旨在振兴首尔区域经济。该支付方式采用与Kakao Pay类似的机制,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应用出示二维码,商家扫码后即可完成从消费者账户到商家账户的转账支付。 为提升使用效率,首尔市计划在年内将加盟商数量提升至28万家,并对现有的非活跃加盟店展开实地调查,查明原因,引导其转为活跃商户。在运营与管理方面,相关工作将由首尔市选拔的工作人员组成的“首尔爱商品券同行团”负责。数据显示,在今年3月开展的宣传活动中,该团队积极向商户介绍加盟优惠政策,带动加盟申请量从日均60件跃升至120件。 与此同时,首尔市还将简化“首尔Pay+”的加盟申请流程。过去申请时需提交营业执照、银行账户和销售额等资料,今后将取消销售额证明的提交要求,以减轻商户负担、提升便利性。 此外,首尔市将对现有的“首尔Pay+”二维码进行更换。部分早期发放的二维码因长期使用出现褪色,影响支付流程,因此首尔市决定进行全面更换,以提高用户和商家的使用体验。 首尔市负责人表示:“我们将通过扩大‘首尔Pay+’适用范围,拓展市民的消费场景,听取加盟商反馈,不断改善使用环境,提升整体便利性。”
2025-05-13 22:07:12 -
韩国专家聚焦中美关税战 应对策略成热议话题
近期,随着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调整关税政策,全球贸易格局与供应链重组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中美之间的贸易政策,已成为影响韩国经济走向的重要变量。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审慎应对。 在此背景下,首尔外国记者俱乐部近日在韩国新闻中心举行新闻简报会,就韩国面临的挑战与课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韩国西江大学教授金容镇(音)和韩中联合会会长、韩国龙仁大学中国学系教授朴胜赞出席了此次活动。 金容镇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核心目的在于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并促进美国制造业复兴,但实际操作并不容易。随着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升,美国可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和投资收缩等风险。关税政策发挥实质效应仍需一段时间,判断特朗普政府最多还有6个月的“窗口期”。中国等主要国家已认知特朗普的时间只有6个月,可能将采取观望战略。 金容镇还指出,中国和美国分别是韩国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因此关税问题对韩国经济影响深远。近期,尽管现代、三星、SK等韩企已承诺将在美投资数十万亿韩元,但美方仍对部分商品征收新关税。 关于韩国应对方向,金容镇表示,韩国政府正在寻找与美国合作空间,如造船、天然气管道等项目上进行投资,但效率有限。韩国应考虑与中日、日本等亚洲国家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加强应对能力。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持续下去,可能会将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拖入衰退,因此需要构建更广泛的全球合作机制。 朴胜赞则表示,中美关税冲突已超越传统贸易争端,更像是一场新冷战的前奏。特朗普政府推行关税政策的另一目的,是遏制中国企业通过第三方市场绕道出口,并倾向于打造一个多边施压的联盟体系,这与拜登政府所倡导的方式明显不同。 他还提到,近期美国将对华遏制策略从关税工具转向金融领域,意图通过推动人民币升值来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进而为美国制造业复苏创造条件。 在韩国应对策略方面,朴胜赞表示,随着局势演变,美国势必将更强烈要求盟国加入遏华联盟。在此形势下,韩国政府必须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自主性与外交平衡,并在清晰认知国际形势和国内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灵活而前瞻的地缘战略布局。
2025-05-13 20:33:25 -
韩国最低时薪再引争议 餐饮行业经营四面楚歌
在决定明年最低时薪的最低薪资委员会启动正式讨论后,韩国餐饮业和劳动者之间的意见分歧逐渐显现。商界主张,上调人力成本将进一步加重小商贩和个体户的经营负担,因此希望维持最低时薪不变或尽量压低涨幅。劳动者则表示,过去两年薪资涨幅较低,而物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增加,有必要大幅上调最低时薪。 最低薪资委员会上月22日召开关于明年最低时薪的首次会议,并计划在5月中旬进行实地调研后,本月27日再次召开全体会议。该委员会由劳动者、雇主和公益委员各9人组成,是一个负责审议和决定最低时薪的劳资政三方社会对话机构。 目前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涨幅上。首次全体会议上,双方立场已明显对立。担任劳动者委员的韩国劳总事务总管柳其涉(音)指出,尹锡悦政府执政两年期间最低时薪涨幅仅为2.5%和1.7%,由此造成的损失最终由低收入弱势群体承担。 最低时薪是否上涨,直接影响到人力成本比重最高的餐饮业的生死存亡,对业界而言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对于营业收入恢复缓慢的小规模个体经营者来说,一旦最低时薪上调成为现实,裁员或缩短营业时间等措施将难以避免。 目前餐饮行业处境艰难。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导致运营费用剧增,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随着餐饮物价攀升,“YONO”(You Only Need One,即只买必需品)消费趋势蔓延,餐饮业的整体需求也在大幅萎缩。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连续5个月内餐饮门店的停业数量超过新开店铺。2025年第一季度餐饮门店停业率达到2.85%,为近六年来最高,开业率为2.49%,创下历史最低值。 经济低迷、消费趋势变化以及政治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叠加,令餐饮行业持续承压,消费者支出意愿减弱。收入锐减的餐饮业正通过停业或人员调整等手段积极应对当前困境。尤其是以维持生计为目的的小本商户,现金流吃紧,经营愈发艰难。部分无力承担高额人力成本的小型业主表示已难以支付最低工资,正在面临违法或被迫停业的两难局面。 一位餐饮业界人士表示:“如果最低时薪真的能发挥其原本的作用当然很好,但对我们这样的小业主来说,它反而成了威胁生存的利刃。现在连这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如果继续上调最低时薪标准,不仅要担心罚款,还可能被举报。” 为应对招工难和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餐饮业正在加快引进自助点餐机和送餐机器人等“餐饮科技”。在最低时薪即将上调、原材料价格也不断上涨、经营条件紧张的背景下,额外雇佣兼职员工也成为沉重负担。 与雇佣人工相比,使用机器人和自助设备的成本明显要低。今年最低时薪为1.00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1元),按每日工作时间8小时计算,日薪则为8.024万韩元,月薪约为209.627万韩元。引入“餐饮科技”不仅能节省人工成本,还能提升工作效率、缩短顾客等待时间,并确保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如果明年最低时薪继续上调,相关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加速。 餐饮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引进自助点餐机主要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但现在更多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他补充说:“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实际上,在后台协助工作的机器人已经悄然成为行业日常。”
2025-05-13 19:32:23 -
时隔六年双城互动 首尔北京共商旅游振兴方案
首尔市与北京市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后时隔六年首次举行会谈,探讨两座城市的旅游振兴方案。 据首尔市政府13日消息,首尔市与北京市前日在首尔举行“首尔-北京旅游政策座谈会”,双方就推动韩中旅游资源交流、吸引游客的实质性合作方案交换意见,首尔市旅游体育局长具钟元(音)与北京市文旅局副局长孙健等出席会议。 首尔市与北京市自2013年签署旅游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定期召开旅游推介会、共同进行营销宣传。但2019年以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官方交流中断,本次是时隔6年首次线下举行会议。 具钟元在会上介绍了首尔打造四季皆宜的“Fun City”目标,以及推出的“慢节奏汉江三重庆典”等一系列配套庆典活动,还就北京中轴线去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向中方表示祝贺。 孙健在会上表示,对首尔的入境旅游成果及海外宣传战略印象深刻,表示北京也希望与首尔展开合作,借鉴优秀经验和战略,将北京打造为中国入境旅游第一城。 据韩国政府统计,去年来韩中国游客总计460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127%,占全体外籍游客总数的28%。赴华韩国游客也达231万人次,同比增长115%,呈现稳定的复苏势头。 去年11月, 中方首次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入境政策,韩国政府也随即采取对等措施,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免签政策。 首尔市计划加强宣传营销,持续吸引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外国游客来访。着力推广“一个人也能安全好玩”的城市旅游形象,同时在中国各地举行旅游路演,进一步提高首尔的知名度。 首尔市为此制定了“3·3·7·7”(全年吸引外籍游客3000万人次、人均支出300万韩元、停留时间7天、回头客70%)的发展愿景。 具钟元成表示,将以北京为起点,多角度加强与海外知名城市的实质性合作,在海外广泛传播首尔的魅力,加速实现“3·3·7·7”目标。
2025-05-13 18:48:20 -
韩国大选"拉票战"正式打响 "1强1中1弱"格局初现
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于12日正式启动拉票活动。包括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在内的7位候选人,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为期22天的竞选行程,直至正式投票前一天的6月2日。 政界普遍分析认为,本届大选初期格局已呈现出“1强1中1弱”的态势。根据近期多项民调结果,李在明支持率稳定领先,优势已超出误差范围。拥有传统保守阵营基础的金文洙则正力图实现逆转。 主打“中道保守”路线的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虽支持率仍处于个位数,但因国民力量党强行更换总统候选人引发的政治风波,其存在感有所上升。泛保守阵营曾试图推动金文洙与李俊锡的候选人整合,但李俊锡已多次公开表态,拒绝合并方案,并明确表示将坚持独立参选直至选举结束。 李在明于当天上午在首尔光化门举行出征仪式,正式宣告竞选启动。他将光化门视为象征“光之革命”的政治地标,借此强调以“结束内乱”为主轴推进政权更替。李在明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大选是对“摧毁国家秩序与民生的巨大既得利益集团”的决战,也是拯救国家与国民于危机的关键战役,自称是一位“有准备的总统”。 他还提及,上届大选的失利导致尹锡悦政府执政,使国家陷入危机,“为了不再重蹈覆辙,我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据悉,李在明将前往京畿道城南板桥、华城东滩、大田等地,围绕其“韩国倡议(K-Initiative)”竞选纲领展开行程,主打半导体与科技议题,强化增长与复苏路线,争取中间层与泛保守阵营选民的支持。 金文洙则以“民生”为核心议题,开启首日竞选行程。当日凌晨从首尔松坡区可乐市场出发,傍晚将在大邱西门市场结束全天拉票活动,强调将成为“市场总统”。他计划用两天时间完成“京釜线游说”,依次走访首尔、大田、大邱、蔚山、釜山,聚焦经济政策与基层民意,力求巩固保守阵营支持基础。 由于整合问题,国民力量党在候选人登记前爆发内讧,目前正全力修复支持基础,力图稳住铁杆支持者与摇摆选民。非常对策委员会委员长提名人金龙泰表示,将呈现令国民耳目一新的变化。该党还通过“反明大帐篷”等方式,力图在选举初期形成攻势。金文洙当天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总统选举充满变数,但民主最终会带来胜利。” 李俊锡首日行程突出“年轻保守”形象,前往共同民主党传统优势地区湖南展开攻势。在凌晨造访全南丽水国家产业园区后,他在国会召开记者会,强调“绝不接受近乎欺骗国民的整合秀”,再次明确拒绝与国民力量党合并。 李俊锡表示:“作为一名拥有理工背景、具备全球视野的候选人,这里是我展现决心的最佳平台。”下午,他将前往西大门区延世大学,与学生们在食堂共进午餐,开展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聚焦青年与未来政策。
2025-05-13 01:34:30 -
全球贸易秩序重整 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成焦点
全球自由贸易旗手美国开始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后,全球贸易秩序出现剧烈动荡。长期以来由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导的自由贸易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自由贸易协定(FTA)原本旨在消除关税壁垒、赋予贸易特惠,但当下的影响力也逐渐减弱。 FTA是指缔约国之间相互取消商品和服务贸易关税,降低贸易壁垒的协议。此前多以欧盟(EU)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等区域协定为主,称为区域贸易协定(RTA)。韩国并非EU或NAFTA成员,但通过与59个国家签署22项FTA协议,成功拓展经济版图。与韩国缔约的59个国家GDP之和占全球总量的85%,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2日在白宫宣布大幅提高关税壁垒,并签署行政命令,对韩国等多国启动对等关税政策,试图通过重新谈判降低美国贸易赤字。目前美国对韩国设关税25%,欧盟20%、日本24%、中国台湾32%、越南高达46%。部分国家获得临时关税豁免,但中美之间超过100%的报复性关税战却硝烟弥漫。 为应对美方保护主义,各国纷纷寻求通过谈判降低关税,或考虑实施对等措施。专家指出,即使当前紧张局势最终缓解,多数国家对美出口恐难再享受零关税待遇。长期依赖双边FTA、缺乏区域经济整合支撑的韩国则可能首当其冲。 FTA按经济整合程度可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及完全经济整合五个阶段。相比已经实现第五阶段整合的欧盟,韩国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大多处于最初阶段,全球保护主义氛围高涨无疑削弱韩国的对外贸易优势。 在美国削弱WTO作用并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全球自由贸易结构开始裂解。特朗普政府重提对等关税,成为对FTA制度的沉重打击。当前WTO几乎丧失实质争端解决能力,如果FTA失效,韩国企业出口环境可能更加恶化。 此外,美国主导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多边协定也在单边主义下面临功能弱化风险。专家指出,APEC为非约束性机制,但如果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则会破坏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 在此背景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开始受到关注。RCEP涵盖中国、韩国、日本、澳洲及东盟十国,在全球人口总数中约占23亿,GDP与贸易规模约占30%。 韩国尚未加入CPTPP,目前正在推进加入进程来分散出口风险。RCEP标准则相对宽松,缺乏高附加值领域的严格规则,部分专家认为仅可作为补充战略。此外,中国作为RCEP主导国,也可能限制韩国在其中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中日韩三国间自由贸易协定重启谈判的呼声渐涨。三国经贸部长3月30日时隔六年在首尔会面,达成恢复自由贸易秩序、加强三边合作的共同意愿,并在联合声明中支持基于规则、开放、包容、透明和没有歧视的多边贸易体系。 目前中日韩三国间尚无共同经济合作机制,仅有中韩FTA正在运行。三国自2012年起进行16轮FTA谈判,2019年中断。2020年新冠疫情叠加中美关系恶化,协商陷入停滞。直至2024年,三国才再度确认重启意愿。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此前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的会谈中,主张尽快恢复中日韩FTA谈判,并推动中韩FTA第二阶段深化,强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如果中日韩三国达成FTA,则会形成一个GDP总额高达24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甚至超过欧盟,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依旧存在诸多挑战。三国均为制造大国,产业重合度高,贸易自由化易触发产业矛盾。此外,政治纷争也难以忽视。韩日在慰安妇赔偿、独岛主权等历史问题下多次出现摩擦,中韩则在“萨德”风波后曾一度陷入文化封锁与外交僵局。 近期,在美方持续强化保护主义的背景下,韩国政府也对中日韩FTA展现出积极态度。安德根强调,面对国际贸易体系不确定性,三国有必要加强经济合作,同时也坦言,合作内容和领域尚存分歧,需要协调。 在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争中,中日韩开始探索新的合作路径。三国部长的握手,不仅象征东亚经济合作重启,同时也是全球保护主义浪潮中东亚三国对自由贸易承诺的一次重要宣示。如果三国能在互信基础上化解分歧、达成共识,不仅可以为地区创造更稳定的贸易环境,也可能在动荡的全球贸易体系中,为自由贸易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2025-05-13 01:00:48
-
韩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覆盖面扩大 利用率和可达性双双攀升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与韩国图书馆协会15日联合发布的《2025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统计调查》(以2024年为基准)显示,截至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达1296家,较前一年(1271家)增长2%。受此影响,每馆服务人口由2023年的4.0382万人降至3.9519万人,自2007年开始统计以来,首次跌破3万人区间。 与此同时,图书馆专业人力规模也呈增长趋势。去年全国专职图书管理员人数达6072人,较前一年(5896人)增长3%。相应地,每位管理员所服务的人口从2023年的8705人降至8435人。一般而言,每位图书管理员所服务的人口越少,意味着公共图书馆的覆盖范围更广,民众的可达性水平越高。 公共图书馆的利用率也持续上升。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访问人数达2.242亿人次,较前一年(2.0226亿人次)增长10.8%;每馆平均接待人数为17.3万人次,同比增长8.7%。每馆参与阅读与文化项目的人数达2.2366万人,较前一年的2.128万人增加5.1%;每馆图书借阅量为11.3227万册,同比增长3.3%。 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也在稳步推进。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电子资源总量达约6.2989亿万种,较前一年(6.0772亿万种)增长3.6%;人均可利用电子资源为12.3种,同比增长3.9%。自2020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该项指标已连续五年呈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起公共图书馆首次将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服务情况纳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共为残障人士、老年人、跨国家庭等群体提供了累计501万次服务,相关预算总额超过14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210万元)。然而,图书资料采购经费则出现下滑。去年每馆平均资料采购预算为8766万韩元,同比减少3.7%。受此影响,去年每馆平均藏书量为9.5976万册,连续第五年下降。 文化体育观光部地区文化政策官宋润锡表示:“近年来,韩国公共图书馆不仅在实体空间上实现了扩充,也在数字服务与无障碍服务方面取得进展。政府将持续支持图书馆发展,使其成为惠及全民的生活型文化平台。”
2025-05-15 19:55:09 -
韩中小企业出口连续五季度增长 化妆品与汽车创历史新高
韩国中小风险企业部14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小企业出口额达270亿美元,同比增长0.7%。自去年第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0.1%、成功由负转正以来,韩国中小企业出口已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增长势头。 出口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化妆品、汽车、半导体制造设备等主力品类的强劲表现,以及中国制造业景气恢复所带来的相关产品需求回升。 从月度表现来看,受工作日减少影响,1月出口同比下降10.4%,但2月和3月分别增长7.1%和5.2%,实现连续两个月反弹。同期中小企业出口数量达6.3135万家,同比增加1.6%。 按出口品类来看,化妆品以18.4亿美元的出口额位居首位,汽车则以17.4亿美元紧随其后。两大品类均创下历年第一季度最高纪录。中小风险企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最大出口国美国,化妆品也创下第一季度历史最高业绩。中小企业出口前十大国家中,有8个国家实现两位数增长,显示出口市场正朝多元化发展。” 从出口对象国来看,对中国大陆、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泰国和印尼等六个国家的出口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反之,美国、越南、印度和墨西哥四国的出口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尽管美国仍为韩国中小企业第一大出口国,但本季度出口额同比下降2.5%,为45亿美元。虽然化妆品出口持续增长,但因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二次电池设备需求放缓,其他机械(-47.4%)、电子应用设备(-25.6%)等品类出口明显萎缩。此外,受美国加征钢铁和铝产品关税影响,相关品类出口也分别减少17.8%和7.6%。 对此,中小风险企业部全球增长政策官李顺培(音)表示:“政府将持续关注美方关税措施动向,并将尽快出台面向中小企业的追加关税支援措施,全力稳定出口增长势头。”
2025-05-14 19:17:55 -
联合国报告称韩国反华情绪高涨令人担忧
联合国时隔7年发布报告,称韩国国内的反华情绪已达到令人担忧的水平。近来以保守阶层及部分政客为中心,反华与仇华情绪高涨,有关中国人参与总统弹劾集会、涉嫌介入大选等谣言在网络中快速传播,令联合国罕见发出警告。 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日前发布报告,对近来韩国内针对中国人的仇恨言论增加表示担忧。韩国定期接受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的国家报告审议,本次审议为2018年12月后时隔7年实施。 报告指出,韩国社会在线上和线下对移民、寻求庇护者、难民及华裔群体的种族歧视性仇恨言论持续增加,我们对此表示担忧,建议对相关法律进行修订,开展教育宣传,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联合国称,不仅对中国人,韩国社会对穆斯林、外籍劳工、脱北者等群体的歧视现象也令人担忧。尤其对中国人的仇视已从网络扩大至线下,并举例称近来在建国大学附近中国美食街一带,发生针对中国人的辱骂与肢体冲突。 这将对下届政府对华外交改善产生不小的影响,韩国外交部正在就联合国此次警告研究应对方案。外交部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同有关部门合作,对此进行周密探讨。 眼下韩国正值总统选举拉票期间,主要候选人的对华政策也成为关注焦点。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日前在大邱拉票时再次提及此前涉华言论,李在明曾在去年国会议员选举期间表示:“我们为什么要对中国指手画脚?直接说‘谢谢’就行了。”此番言论引发对华屈辱外交的争议。 李在明当天再次提及此事,他表示:“我对中国说‘谢谢’,对台湾也说‘谢谢’,这难道不对吗?”表明他今后对华外交或奉行实用主义路线。 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则主张,对华外交应建立在互相尊重和遵守规范的基础上,在韩中双边关系上应将国家利益和主权放在首位,对中方的傲慢或单方面霸道态度果断进行应对。
2025-05-14 18:48:54 -
财政红灯亮起 韩研讨会聚焦"可持续财政对策"
在结构性风险与不确定性持续加剧的背景下,韩国经济亟需兼具短期灵活性与长期可持续性的“财政黄金比例”。韩国财政学会于13日举办“应对经济危机与确保财政可持续性的对策”政策研讨会,韩国开发研究院(KDI)财政与社会政策研究部资深研究员李泰石(音)在会上对当前韩国财政与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李泰石指出,随着劳动力人口持续减少,领取年金和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的群体不断扩大,财政支出压力加剧。而纳税人口也相对减少,财政负担结构发生变化。 进入低增长时代后,政府税收增长乏力,而公共支出需求却日益上升。在此背景下,美国的关税政策转变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不确定因素,对以出口为导向的韩国经济造成了显著冲击。 李泰石表示,当前韩国财政状况已亮起警示红灯。新冠疫情期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正在逐渐固化为常态,国家债务迅速攀升,财政稳定性正急剧恶化。在这种情况下需在“当前应对”与“未来可持续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他指出在经济低迷时期,政府有责任适度扩大支出以刺激经济,但也必须同步考虑下一代的财政负担。为此,韩国应建立一种兼具短期灵活性和长期稳定性的“本土化财政管理制度”。该制度应根据人口结构变化和潜在经济增长率,设定合理的财政支出增速,并在重大经济冲击发生时,引入“临时性灵活条款”予以调节,提升应变能力。 此外,他还建议设立一个独立于政府的财政监管机构,负责对政府财政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估与监督,并定期发布财政透明度报告,从制度上保障财政政策的透明性与可持续性。 李泰石最后强调,在少子化、低增长和高不确定性“三重结构性风险”并存的时代,韩国应尽快构建脱离短期政治考量、以中长期发展为导向的财政管理机制,以寻求“财政黄金比例”,为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提供稳定支持。
2025-05-14 01:37:03 -
首尔市加快推广"首尔Pay+" 年内扩展加盟店至28万家
为进一步激活区域经济,首尔市政府计划在年内将地方货币“首尔Pay+”的加盟店数量扩大至28万家。 首尔市政府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首尔Pay+的加盟店数量达24.8877万家,其中实际发生交易的活跃加盟店为21.607万家,未发生任何交易的非活跃加盟店为3.2212万家,另有595家处于停业状态。 “首尔Pay+”是首尔市于2020年1月推出的一种线上地方货币,旨在振兴首尔区域经济。该支付方式采用与Kakao Pay类似的机制,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应用出示二维码,商家扫码后即可完成从消费者账户到商家账户的转账支付。 为提升使用效率,首尔市计划在年内将加盟商数量提升至28万家,并对现有的非活跃加盟店展开实地调查,查明原因,引导其转为活跃商户。在运营与管理方面,相关工作将由首尔市选拔的工作人员组成的“首尔爱商品券同行团”负责。数据显示,在今年3月开展的宣传活动中,该团队积极向商户介绍加盟优惠政策,带动加盟申请量从日均60件跃升至120件。 与此同时,首尔市还将简化“首尔Pay+”的加盟申请流程。过去申请时需提交营业执照、银行账户和销售额等资料,今后将取消销售额证明的提交要求,以减轻商户负担、提升便利性。 此外,首尔市将对现有的“首尔Pay+”二维码进行更换。部分早期发放的二维码因长期使用出现褪色,影响支付流程,因此首尔市决定进行全面更换,以提高用户和商家的使用体验。 首尔市负责人表示:“我们将通过扩大‘首尔Pay+’适用范围,拓展市民的消费场景,听取加盟商反馈,不断改善使用环境,提升整体便利性。”
2025-05-13 22:07:12 -
韩国专家聚焦中美关税战 应对策略成热议话题
近期,随着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调整关税政策,全球贸易格局与供应链重组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中美之间的贸易政策,已成为影响韩国经济走向的重要变量。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审慎应对。 在此背景下,首尔外国记者俱乐部近日在韩国新闻中心举行新闻简报会,就韩国面临的挑战与课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韩国西江大学教授金容镇(音)和韩中联合会会长、韩国龙仁大学中国学系教授朴胜赞出席了此次活动。 金容镇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核心目的在于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并促进美国制造业复兴,但实际操作并不容易。随着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升,美国可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和投资收缩等风险。关税政策发挥实质效应仍需一段时间,判断特朗普政府最多还有6个月的“窗口期”。中国等主要国家已认知特朗普的时间只有6个月,可能将采取观望战略。 金容镇还指出,中国和美国分别是韩国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因此关税问题对韩国经济影响深远。近期,尽管现代、三星、SK等韩企已承诺将在美投资数十万亿韩元,但美方仍对部分商品征收新关税。 关于韩国应对方向,金容镇表示,韩国政府正在寻找与美国合作空间,如造船、天然气管道等项目上进行投资,但效率有限。韩国应考虑与中日、日本等亚洲国家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加强应对能力。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持续下去,可能会将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拖入衰退,因此需要构建更广泛的全球合作机制。 朴胜赞则表示,中美关税冲突已超越传统贸易争端,更像是一场新冷战的前奏。特朗普政府推行关税政策的另一目的,是遏制中国企业通过第三方市场绕道出口,并倾向于打造一个多边施压的联盟体系,这与拜登政府所倡导的方式明显不同。 他还提到,近期美国将对华遏制策略从关税工具转向金融领域,意图通过推动人民币升值来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进而为美国制造业复苏创造条件。 在韩国应对策略方面,朴胜赞表示,随着局势演变,美国势必将更强烈要求盟国加入遏华联盟。在此形势下,韩国政府必须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自主性与外交平衡,并在清晰认知国际形势和国内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灵活而前瞻的地缘战略布局。
2025-05-13 20:33:25 -
韩国最低时薪再引争议 餐饮行业经营四面楚歌
在决定明年最低时薪的最低薪资委员会启动正式讨论后,韩国餐饮业和劳动者之间的意见分歧逐渐显现。商界主张,上调人力成本将进一步加重小商贩和个体户的经营负担,因此希望维持最低时薪不变或尽量压低涨幅。劳动者则表示,过去两年薪资涨幅较低,而物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增加,有必要大幅上调最低时薪。 最低薪资委员会上月22日召开关于明年最低时薪的首次会议,并计划在5月中旬进行实地调研后,本月27日再次召开全体会议。该委员会由劳动者、雇主和公益委员各9人组成,是一个负责审议和决定最低时薪的劳资政三方社会对话机构。 目前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涨幅上。首次全体会议上,双方立场已明显对立。担任劳动者委员的韩国劳总事务总管柳其涉(音)指出,尹锡悦政府执政两年期间最低时薪涨幅仅为2.5%和1.7%,由此造成的损失最终由低收入弱势群体承担。 最低时薪是否上涨,直接影响到人力成本比重最高的餐饮业的生死存亡,对业界而言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对于营业收入恢复缓慢的小规模个体经营者来说,一旦最低时薪上调成为现实,裁员或缩短营业时间等措施将难以避免。 目前餐饮行业处境艰难。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导致运营费用剧增,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随着餐饮物价攀升,“YONO”(You Only Need One,即只买必需品)消费趋势蔓延,餐饮业的整体需求也在大幅萎缩。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连续5个月内餐饮门店的停业数量超过新开店铺。2025年第一季度餐饮门店停业率达到2.85%,为近六年来最高,开业率为2.49%,创下历史最低值。 经济低迷、消费趋势变化以及政治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叠加,令餐饮行业持续承压,消费者支出意愿减弱。收入锐减的餐饮业正通过停业或人员调整等手段积极应对当前困境。尤其是以维持生计为目的的小本商户,现金流吃紧,经营愈发艰难。部分无力承担高额人力成本的小型业主表示已难以支付最低工资,正在面临违法或被迫停业的两难局面。 一位餐饮业界人士表示:“如果最低时薪真的能发挥其原本的作用当然很好,但对我们这样的小业主来说,它反而成了威胁生存的利刃。现在连这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如果继续上调最低时薪标准,不仅要担心罚款,还可能被举报。” 为应对招工难和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餐饮业正在加快引进自助点餐机和送餐机器人等“餐饮科技”。在最低时薪即将上调、原材料价格也不断上涨、经营条件紧张的背景下,额外雇佣兼职员工也成为沉重负担。 与雇佣人工相比,使用机器人和自助设备的成本明显要低。今年最低时薪为1.00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1元),按每日工作时间8小时计算,日薪则为8.024万韩元,月薪约为209.627万韩元。引入“餐饮科技”不仅能节省人工成本,还能提升工作效率、缩短顾客等待时间,并确保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如果明年最低时薪继续上调,相关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加速。 餐饮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引进自助点餐机主要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但现在更多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他补充说:“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实际上,在后台协助工作的机器人已经悄然成为行业日常。”
2025-05-13 19:32:23 -
时隔六年双城互动 首尔北京共商旅游振兴方案
首尔市与北京市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后时隔六年首次举行会谈,探讨两座城市的旅游振兴方案。 据首尔市政府13日消息,首尔市与北京市前日在首尔举行“首尔-北京旅游政策座谈会”,双方就推动韩中旅游资源交流、吸引游客的实质性合作方案交换意见,首尔市旅游体育局长具钟元(音)与北京市文旅局副局长孙健等出席会议。 首尔市与北京市自2013年签署旅游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定期召开旅游推介会、共同进行营销宣传。但2019年以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官方交流中断,本次是时隔6年首次线下举行会议。 具钟元在会上介绍了首尔打造四季皆宜的“Fun City”目标,以及推出的“慢节奏汉江三重庆典”等一系列配套庆典活动,还就北京中轴线去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向中方表示祝贺。 孙健在会上表示,对首尔的入境旅游成果及海外宣传战略印象深刻,表示北京也希望与首尔展开合作,借鉴优秀经验和战略,将北京打造为中国入境旅游第一城。 据韩国政府统计,去年来韩中国游客总计460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127%,占全体外籍游客总数的28%。赴华韩国游客也达231万人次,同比增长115%,呈现稳定的复苏势头。 去年11月, 中方首次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入境政策,韩国政府也随即采取对等措施,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免签政策。 首尔市计划加强宣传营销,持续吸引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外国游客来访。着力推广“一个人也能安全好玩”的城市旅游形象,同时在中国各地举行旅游路演,进一步提高首尔的知名度。 首尔市为此制定了“3·3·7·7”(全年吸引外籍游客3000万人次、人均支出300万韩元、停留时间7天、回头客70%)的发展愿景。 具钟元成表示,将以北京为起点,多角度加强与海外知名城市的实质性合作,在海外广泛传播首尔的魅力,加速实现“3·3·7·7”目标。
2025-05-13 18:48:20 -
韩国大选"拉票战"正式打响 "1强1中1弱"格局初现
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于12日正式启动拉票活动。包括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在内的7位候选人,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为期22天的竞选行程,直至正式投票前一天的6月2日。 政界普遍分析认为,本届大选初期格局已呈现出“1强1中1弱”的态势。根据近期多项民调结果,李在明支持率稳定领先,优势已超出误差范围。拥有传统保守阵营基础的金文洙则正力图实现逆转。 主打“中道保守”路线的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虽支持率仍处于个位数,但因国民力量党强行更换总统候选人引发的政治风波,其存在感有所上升。泛保守阵营曾试图推动金文洙与李俊锡的候选人整合,但李俊锡已多次公开表态,拒绝合并方案,并明确表示将坚持独立参选直至选举结束。 李在明于当天上午在首尔光化门举行出征仪式,正式宣告竞选启动。他将光化门视为象征“光之革命”的政治地标,借此强调以“结束内乱”为主轴推进政权更替。李在明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大选是对“摧毁国家秩序与民生的巨大既得利益集团”的决战,也是拯救国家与国民于危机的关键战役,自称是一位“有准备的总统”。 他还提及,上届大选的失利导致尹锡悦政府执政,使国家陷入危机,“为了不再重蹈覆辙,我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据悉,李在明将前往京畿道城南板桥、华城东滩、大田等地,围绕其“韩国倡议(K-Initiative)”竞选纲领展开行程,主打半导体与科技议题,强化增长与复苏路线,争取中间层与泛保守阵营选民的支持。 金文洙则以“民生”为核心议题,开启首日竞选行程。当日凌晨从首尔松坡区可乐市场出发,傍晚将在大邱西门市场结束全天拉票活动,强调将成为“市场总统”。他计划用两天时间完成“京釜线游说”,依次走访首尔、大田、大邱、蔚山、釜山,聚焦经济政策与基层民意,力求巩固保守阵营支持基础。 由于整合问题,国民力量党在候选人登记前爆发内讧,目前正全力修复支持基础,力图稳住铁杆支持者与摇摆选民。非常对策委员会委员长提名人金龙泰表示,将呈现令国民耳目一新的变化。该党还通过“反明大帐篷”等方式,力图在选举初期形成攻势。金文洙当天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总统选举充满变数,但民主最终会带来胜利。” 李俊锡首日行程突出“年轻保守”形象,前往共同民主党传统优势地区湖南展开攻势。在凌晨造访全南丽水国家产业园区后,他在国会召开记者会,强调“绝不接受近乎欺骗国民的整合秀”,再次明确拒绝与国民力量党合并。 李俊锡表示:“作为一名拥有理工背景、具备全球视野的候选人,这里是我展现决心的最佳平台。”下午,他将前往西大门区延世大学,与学生们在食堂共进午餐,开展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聚焦青年与未来政策。
2025-05-13 01:34:30 -
全球贸易秩序重整 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成焦点
全球自由贸易旗手美国开始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后,全球贸易秩序出现剧烈动荡。长期以来由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导的自由贸易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自由贸易协定(FTA)原本旨在消除关税壁垒、赋予贸易特惠,但当下的影响力也逐渐减弱。 FTA是指缔约国之间相互取消商品和服务贸易关税,降低贸易壁垒的协议。此前多以欧盟(EU)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等区域协定为主,称为区域贸易协定(RTA)。韩国并非EU或NAFTA成员,但通过与59个国家签署22项FTA协议,成功拓展经济版图。与韩国缔约的59个国家GDP之和占全球总量的85%,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2日在白宫宣布大幅提高关税壁垒,并签署行政命令,对韩国等多国启动对等关税政策,试图通过重新谈判降低美国贸易赤字。目前美国对韩国设关税25%,欧盟20%、日本24%、中国台湾32%、越南高达46%。部分国家获得临时关税豁免,但中美之间超过100%的报复性关税战却硝烟弥漫。 为应对美方保护主义,各国纷纷寻求通过谈判降低关税,或考虑实施对等措施。专家指出,即使当前紧张局势最终缓解,多数国家对美出口恐难再享受零关税待遇。长期依赖双边FTA、缺乏区域经济整合支撑的韩国则可能首当其冲。 FTA按经济整合程度可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及完全经济整合五个阶段。相比已经实现第五阶段整合的欧盟,韩国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大多处于最初阶段,全球保护主义氛围高涨无疑削弱韩国的对外贸易优势。 在美国削弱WTO作用并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全球自由贸易结构开始裂解。特朗普政府重提对等关税,成为对FTA制度的沉重打击。当前WTO几乎丧失实质争端解决能力,如果FTA失效,韩国企业出口环境可能更加恶化。 此外,美国主导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多边协定也在单边主义下面临功能弱化风险。专家指出,APEC为非约束性机制,但如果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则会破坏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 在此背景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开始受到关注。RCEP涵盖中国、韩国、日本、澳洲及东盟十国,在全球人口总数中约占23亿,GDP与贸易规模约占30%。 韩国尚未加入CPTPP,目前正在推进加入进程来分散出口风险。RCEP标准则相对宽松,缺乏高附加值领域的严格规则,部分专家认为仅可作为补充战略。此外,中国作为RCEP主导国,也可能限制韩国在其中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中日韩三国间自由贸易协定重启谈判的呼声渐涨。三国经贸部长3月30日时隔六年在首尔会面,达成恢复自由贸易秩序、加强三边合作的共同意愿,并在联合声明中支持基于规则、开放、包容、透明和没有歧视的多边贸易体系。 目前中日韩三国间尚无共同经济合作机制,仅有中韩FTA正在运行。三国自2012年起进行16轮FTA谈判,2019年中断。2020年新冠疫情叠加中美关系恶化,协商陷入停滞。直至2024年,三国才再度确认重启意愿。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此前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的会谈中,主张尽快恢复中日韩FTA谈判,并推动中韩FTA第二阶段深化,强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如果中日韩三国达成FTA,则会形成一个GDP总额高达24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甚至超过欧盟,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依旧存在诸多挑战。三国均为制造大国,产业重合度高,贸易自由化易触发产业矛盾。此外,政治纷争也难以忽视。韩日在慰安妇赔偿、独岛主权等历史问题下多次出现摩擦,中韩则在“萨德”风波后曾一度陷入文化封锁与外交僵局。 近期,在美方持续强化保护主义的背景下,韩国政府也对中日韩FTA展现出积极态度。安德根强调,面对国际贸易体系不确定性,三国有必要加强经济合作,同时也坦言,合作内容和领域尚存分歧,需要协调。 在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争中,中日韩开始探索新的合作路径。三国部长的握手,不仅象征东亚经济合作重启,同时也是全球保护主义浪潮中东亚三国对自由贸易承诺的一次重要宣示。如果三国能在互信基础上化解分歧、达成共识,不仅可以为地区创造更稳定的贸易环境,也可能在动荡的全球贸易体系中,为自由贸易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2025-05-13 0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