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投资’新闻 287个
-
李在镕重磅新动作!三星电子收购德国弗莱克特集团
三星电子14日宣布,已与英国私募基金德腾资本(Triton)达成协议,将以15亿欧元的价格(约合人民币116.7亿元)收购德腾资本持有的欧洲最大暖通空调系统(HVAC)公司德国弗莱克特集团(Fläkt Group),正式进军发展迅速的全球暖通空调市场。 这是三星电子继2017年以8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哈曼后,时隔8年再次完成的万亿级韩元收购,将于年内完成收购流程。 弗莱克特集团成立于1918年,是一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老牌制造企业,具备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和定制产品的产品矩阵设计能力。多年来主要向大型数据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机场、客运站、大型医院等对抗菌、恒温恒湿要求严格的场所提供暖通空调设备。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稳定和可信赖的服务支持,近年来实现快速发展,去年还获得有大数据中心领域奥斯卡奖之称的“DSC Awards 2024”,技术实力广泛得到认可,在全球拥有超过60家的顶尖制药、医疗、食品饮料企业等大型客户。 受全球变暖和各国环保能源政策的影响,全球对暖通空调设备的需求逐年增长。尤其是在机场、购物中心、工厂等大型设施中使用的中央空调市场规模有望从去年的61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990亿美元,实现年均8%的增幅。 三星电子计划将快速发展壮大的空调业务作为新的发展动力,积极展开投资。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机器人、自动驾驶、扩展现实(XR)等技术的普及发展,大数据中心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通过此次收购,三星电子将在建筑综合控制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加持弗莱克特的空调控制方案,有望扩大稳定且盈利能力较强的服务与维护业务。 目前三星电子正在以家用与商用系统空调市场为中心,推进无管道(Ductless)空调业务。去年5月,三星电子与美国空调企业雷诺士(Lennox)成立合资法人,将三星电子原有销售渠道与雷诺士进行整合,加强对北美空调市场的攻势。 此前,三星电子还陆续收购了人形机器人制造企业Rainbow Robotics、AI制造企业OST、医疗技术企业Sonio等与未来产业发展相关的企业。 三星电子设备体验(DX)部门代理社长卢泰文表示,三星电子收购弗莱克特,迎合AI与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巨大需求,奠定了向全球综合空调企业跃进的基础,将成为三星电子新的发展动力。 弗莱克特集团CEO特雷弗·杨(Trevor Young)表示,非常高兴成为三星电子的一员,作为一家百年老牌顶级空调制造企业,将借助三星电子的全球业务基础与投资,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2025-05-14 20:43:36 -
LG生活健康押注"中低价"阵容 中国Z世代成增长突破口
随着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增速放缓,LG生活健康正通过强化中低价产品阵容,寻求在华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继通过高端宫廷护肤品牌“后(WHOO)”重塑品牌形象后,公司总裁李正爱开始构建更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体系,聚焦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消费者日益突出的实用性需求。 自2023年上任以来,李正爱坚持以“后”为核心推进高端战略,重点提升中国业务的盈利能力与客户忠诚度。去年,通过焕新“天气丹”系列,公司在高端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LG生活健康中国区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4%,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显示出业务回暖的初步信号。 然而,伴随消费结构日益多元,仅依赖高端品牌已难以支撑整体业务扩张。业界普遍预计,李正爱将在巩固高端定位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低价产品布局,正式启动“高端+实用”双轨战略,拓宽客户基础,提升市场渗透率。 近期与大型零售渠道的合作也验证了这一转向。LG生活健康旗下品牌BEYOND日前携手易买得(E-Mart),推出超低价系列GLOW:UP by BEYOND。该系列共有8款产品,全部定价为4950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涵盖基础护肤、眼部护理与夜间修护等核心品类。公司方面表示,通过简化包装、压缩营销预算,确保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未来还将持续扩展这一类具备合理定价的产品线。 尽管该系列率先在韩国上市,但业内普遍认为,其核心意图在于为中国市场的中低价战略提前布局。韩亚证券预测,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05万亿韩元,同比下滑4%;但2025年第一季度有望同比回升3%。在“性价比”与“功能性”成为消费关键词的背景下,Z世代对实用型韩国美妆(K-Beauty)产品的接受度显著提升。 同时,中国化妆品主力消费人群也正从30至40岁女性逐步转向更年轻的10至20岁用户。麦肯锡报告指出,Z世代目前占中国总人口的17%,并已在线上实用型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以中低价产品提升品牌触达频率,再导流至高端品牌,成为吸引年轻用户的重要策略。 目前,中低价产品在LG生活健康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仍相对有限。据新韩投资证券数据,该类产品销售额占比维持在10%左右。但随着产品线扩展、跨境电商及内容营销持续推进,其增长潜力正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除BEYOND外,LG生活健康还积极通过VDL、希恩派(CNP)、菲诗小铺(The Face Shop)等旗下品牌布局中国天猫、抖音等主要线上平台,强化本地化运营。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多品牌、多价格带战略,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体市场占有率,也能增强品牌在不同消费者群体中的认知度与粘性。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对化妆品安全监管日益趋严,具备原料和品质优势的韩国企业正迎来结构性机遇。自去年12月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实施新版《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通告》,对原料安全性与产品溯源体系提出更高标准。LG生活健康凭借其在广州及北京周边设有生产基地,并配备完善的质量验证体系,在应对相关监管收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韩国投资证券研究员金明珠(音)表示:“中国市场正在释放回暖信号。对于像LG生活健康这样高端产品占比较高的企业而言,市场的全面复苏将成为支撑其中长期估值的关键因素。” 在疫情后不断变化的新消费格局中,LG生活健康正通过更灵活的价格体系与多元化的产品战略,力图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重启增长引擎。由李正爱主导的“高端+实用”双轨布局,能否重新唤起中国消费者的关注,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5-05-14 20:29:37 -
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协议 金价大幅跳水
随着中美两国达成协议,宣布将在未来90天内大幅下调双边关税水平,市场避险情绪迅速降温,黄金价格出现新一轮抛售潮。 当地时间12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中,双方达成协议,同意将在未来90天内大幅降低关税。根据《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内容,美国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45%降至30%, 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25%降至10%,新协议的有效期为90天。 受该消息影响,市场避险需求显著回落,全球股市普遍上涨。与此同时,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黄金则出现大幅下跌。5月12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价格每盎司收于3228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16美元,跌幅达3.46%。现货黄金价格也下跌至每盎司3225.28美元,跌幅约3%。 此前,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金价自年初以来一度上涨近20%,并在上月创下每盎司3500美元的历史新高。然而,随着中美达成协议,市场不确定性缓解,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黄金避险需求明显减弱,导致金价大幅回落。 黄金交易平台BullionVault研究主任Adrian Ash表示:“上月白宫接连释出混乱讯息,引发金价飙升,也让黄金在面对特朗普的反复言行时显得尤为脆弱。但随着整体氛围趋于平稳,若市场对乐观预期再度动摇,黄金或将再次获得上涨动力。” 受中美双方达成协议的影响,韩国股市小幅上涨。本月13日,韩国综合股价(KOSPI)指数盘中一度突破2620点后,报收2608.42点,较前一交易日上升1.09个百分点(0.04%);创业板(KOSDAQ)指数报收731.88点,较前一交易日上升6.48个百分点(0.89%)。
2025-05-14 00:57:57 -
韩国研发投资强劲增长 增幅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强2000企业的总投资额达1.257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万亿元),同比增长7.7%,创下历史新高。 报告显示,在入榜的前20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最多,共681家,占全球研发总投资的42.3%;中国企业为524家,占比17.1%;日本企业为185家,占比8.3%。韩国则有40家企业入榜,以425.5亿欧元的研发投入,占全球总额的3.4%。从增幅来看,韩国的研发投资同比增长23.7%,显著高于G7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和中国台湾等主要经济体。 从具体企业来看,美国科技巨头Alphabet(谷歌母公司)、Meta(Facebook母公司)、苹果和微软包揽前四位,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和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巨头华为分列第五和第六。 在韩国企业中,三星电子继续保持全球第七位,成为唯一跻身前十的韩国企业。三星电子的研发投资额同比增长14.4%,达到198.9亿欧元,占韩国入榜企业研发总投入的46.7%。 SK海力士的表现也颇为亮眼,研发投资同比增长69.3%,达到53.1亿欧元,排名第42位,首次进入全球前50位。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两家企业的合计研发投资额达252亿欧元,占韩国ICT硬件领域研发总投资规模的94.5%。 除上述两家外,进入榜单的韩国企业还包括LG电子(28.1亿欧元,排名第80位)、现代汽车(27.9亿欧元,排名第81位)、LG化学(14.3亿欧元,排名第166位)、LG显示器(13.1亿欧元,排名第180位)等。 从行业分布来看,韩国企业的研发投资主要集中在ICT硬件领域,占比高达62.7%,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其次为汽车及零部件(11.8%)、其他行业(10.3%)和工业品(7.9%)。 然而,在生物医药与ICT软件领域的研发投资占比仅为2.1%和1%,显著低于美国(25.4%、34.2%)、日本(15.3%、9.8%)、中国(6.1%、17.4%)、英国(50.7%、5.4%)等主要国家。
2025-05-13 23:10:05 -
韩国专家聚焦中美关税战 应对策略成热议话题
近期,随着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调整关税政策,全球贸易格局与供应链重组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中美之间的贸易政策,已成为影响韩国经济走向的重要变量。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审慎应对。 在此背景下,首尔外国记者俱乐部近日在韩国新闻中心举行新闻简报会,就韩国面临的挑战与课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韩国西江大学教授金容镇(音)和韩中联合会会长、韩国龙仁大学中国学系教授朴胜赞出席了此次活动。 金容镇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核心目的在于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并促进美国制造业复兴,但实际操作并不容易。随着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升,美国可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和投资收缩等风险。关税政策发挥实质效应仍需一段时间,判断特朗普政府最多还有6个月的“窗口期”。中国等主要国家已认知特朗普的时间只有6个月,可能将采取观望战略。 金容镇还指出,中国和美国分别是韩国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因此关税问题对韩国经济影响深远。近期,尽管现代、三星、SK等韩企已承诺将在美投资数十万亿韩元,但美方仍对部分商品征收新关税。 关于韩国应对方向,金容镇表示,韩国政府正在寻找与美国合作空间,如造船、天然气管道等项目上进行投资,但效率有限。韩国应考虑与中日、日本等亚洲国家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加强应对能力。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持续下去,可能会将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拖入衰退,因此需要构建更广泛的全球合作机制。 朴胜赞则表示,中美关税冲突已超越传统贸易争端,更像是一场新冷战的前奏。特朗普政府推行关税政策的另一目的,是遏制中国企业通过第三方市场绕道出口,并倾向于打造一个多边施压的联盟体系,这与拜登政府所倡导的方式明显不同。 他还提到,近期美国将对华遏制策略从关税工具转向金融领域,意图通过推动人民币升值来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进而为美国制造业复苏创造条件。 在韩国应对策略方面,朴胜赞表示,随着局势演变,美国势必将更强烈要求盟国加入遏华联盟。在此形势下,韩国政府必须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自主性与外交平衡,并在清晰认知国际形势和国内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灵活而前瞻的地缘战略布局。
2025-05-13 20:33:25 -
韩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垫底主要国家 内需疲软成主因
韩国银行(央行)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2%。这是继去年第二季度经济环比萎缩0.2%以来,韩国再次出现负增长。 在已公布一季度数据的19个国家(地区)中,韩国经济增长率排名垫底。这19个国家包括18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和1个非成员国。数据显示,爱尔兰以3.219%的增长率位居榜首,中国(1.2%)和印度尼西亚(1.124%)紧随其后。与韩国经济体量相近的西班牙实现0.568%的增长,排名第四。此外,加拿大(0.4%)、意大利(0.26%)、德国(0.211%)和法国(0.127%)等主要经济体也均实现正增长。 然而,日本和英国尚未公布今年一季度的官方数据。根据彭博社的数据,预计日本和英国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1%和0.6%。 韩国经济已连续四个季度增长乏力,基本原地踏步。去年第一季度,韩国经济增长率达1.3%,在全球主要37个国家中排名第六,仅次于中国(1.5%)。但随后在第二季度出现-0.228%的负增长,排名跌至第32位;第三季度虽小幅回升(0.1%),但仍位列全球第26位。受消费和建筑投资疲软,以及去年12月政治动荡等多重因素影响,内需持续低迷,第四季度增长率进一步降至0.066%,排名第29位。 尽管全球37个国家的一季度数据尚未公布,但专家普遍预计,韩国今年第一季度增长率仍可能处于全球低位。专家指出,内需疲软是当前韩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政治不确定性和外部因素如美国关税政策也进一步打击了市场信心。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朴正宇(音)表示,尽管半导体下行周期和美国关税政策等多重因素对韩国出口形成负面压力,但当前韩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国内消费和建筑投资的持续低迷。他还指出,韩国家庭债务水平高企,叠加物价居高不下,抑制了居民消费意愿,导致一季度民间消费环比再次下滑0.1%。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高利率环境也使建筑业自2023年以来始终处于低迷的状态。 釜山港【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11 23:42:16 -
LG电子在华市场"退潮" 加速布局"出海"新引擎
【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LG电子面临严峻的经营挑战。受主要产品需求萎缩、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业绩持续承压。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随着本土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LG电子的市场份额持续缩减。为此,集团正积极调整全球战略布局,逐步将业务重心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转移。 作为集团核心业务板块,LG显示器在过去十余年间重点布局大尺寸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视面板领域。然而,行业分析指出,在中国厂商大举进军LCD和Mini LED电视市场的背景下,OLED电视市场增速明显放缓,未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LG显示器过度集中于电视用OLED面板的投资策略,随着市场增长乏力,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同时,LG Innotek也面临业务结构单一化的挑战。尽管LG Innotek与苹果公司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但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经营模式已显现出结构性问题。证券界分析认为,虽然G Innotek一直在寻求业务多元化突破,但迄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今年整体业绩可能进一步下滑。 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表示,若无法在2025年前有效降低OLED电视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竞争力,该品类年出货量或将长期徘徊在600万至650万台区间。此外,受iPad Pro销售疲软影响,LG显示器为苹果供应的OLED面板产线利用率持续走低,LG电子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 LG电子中国市场复苏前景亦不容乐观。随着本土品牌市场影响力持续增强,外资品牌的市场拓展空间日益受限。为此,LG电子近期已将位于广州的LCD工厂出售给TCL科技集团旗下华星光电,旨在降低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转而推进多元化战略。业界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市场具有独特的本土化特征,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忠诚度持续攀升,这为外资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虽然市场规模庞大,但商业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促使越来越多国际企业调整战略重心。” 进入今年以来,LG电子明显加快了在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布局步伐,特别是在阿联酋迪拜等战略要地。LG电子首席执行官赵周完表示:“自2025年起,我们将在现有战略框架中强化'区域化'发展轴心,重点开拓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特别是将聚焦印度这一重要战略市场,以及中东地区快速发展的IT产业和亚洲新兴市场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凭借在印度市场28年深耕积累的本地化优势,我们有信心将LG打造成为当地消费者首选的国民品牌。” LG电子长期以来致力于印度市场。印度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约14.5亿)及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凭借年轻化的人口结构(40%为25岁以下)和较低的家电普及率,成为LG电子重点布局的高增长市场。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预测,印度家电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10亿美元增长至今年的210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目前,LG电子在印度北方邦诺伊达、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设立生产基地,并在南部安得拉邦斯里城新建第三工厂,以进一步强化本地化生产能力。同时,LG电子正积极筹备印度子公司上市计划,预计估值将达150亿美元。据悉,LG电子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将于未来两个月内启动IPO路演,目标融资10亿至15亿美元,并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赵周完强调,未来将重点拓展需求稳定、客户黏性高的B2B业务,以增强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此外,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正积极调整供应链布局。针对美国可能对墨西哥加征关税的潜在风险,LG电子已做好预案,其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工厂除生产洗衣机和烘干机外,还可迅速转产冰箱、烤箱等产品,以保障北美市场供应稳定。 此外,尽管目前LG电子在俄罗斯的业务暂时性停滞,但仍密切关注局势变化,为未来可能的业务重启做准备。在俄乌冲突爆发前,LG电子在俄罗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在莫斯科州卢杰工厂生产的电视、显示器、洗衣机、冰箱等产品曾稳居市场首位。赵周完表示:“我们将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灵活调整策略,确保在适当时机恢复运营。”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LG电子正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强化B2B业务及优化全球供应链等举措,积极应对挑战。随着印度市场IPO计划的推进、北美供应链的灵活调整以及对新兴市场的持续探索,LG电子正逐步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化经营体系。未来,公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破,仍有待观察。
2025-05-11 16:00:00 -
韩国影院行业"洗牌"在即 乐天影院与Megabox拟设合资公司
在韩国影院行业持续低迷之际,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影院品牌——乐天影院(Lotte Cinema)与Megabox正推进合并进程。业界普遍认为,此举意在打破长期萎缩的市场格局,或将成为激活电影产业的关键契机。 据业界9日消息,乐天集团与中央集团于8日签署谅解备忘录(MOU),计划整合旗下负责影院运营与电影投资发行的乐天文化产业有限公司(Lotte Cultureworks)与Megabox中央。合并完成后,双方将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实现共同经营,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影院平台。 目前,乐天百货持有乐天文化产业86.37%的股份,中央集团旗下Contentree中央则持有Megabox中央95.98%的股份。双方计划以相同比例出资持股,但考虑到引入新投资者的可能性,股权结构仍存在调整空间。 在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前,乐天影院与Megabox将维持各自独立运营。两家公司表示,计划优先引入新投资方,并将接受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的企业合并审查,以确保合并程序符合法规,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就此次合并背景,中央集团方面表示,旨在打造差异化的观影体验、稳定电影市场的投资环境、并建立可持续的影院运营结构。乐天集团也指出,合并是应对影院行业结构性低迷的战略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合并意向公开的当天,Megabox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营业亏损达10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335万元),亏损幅度为去年同期(14亿韩元)的七倍以上。 受新片数量锐减、观众大幅流失与资本投入持续缩减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韩国电影市场已陷入长期低迷。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亟需通过资源整合、削减无效竞争,重建产业良性循环。 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影院总销售额为1.1945万亿韩元,同比下降5.3%,仅为2017年至2019年疫情前平均水平的65.3%。观众人数方面,自2019年达到2.2668亿人次的高点后,2020年骤降至5952万人次,去年虽回升至1.2313亿人次,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的六成,仅为54.32%。 与此同时,消费环境和观影习惯的持续变化正重塑市场格局。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迅速扩张,“家庭影院”文化日益普及,传统影院在吸引力和盈利模式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趋势不仅对票房造成直接冲击,也进一步压缩了影片制作与资本投入空间,加剧了产业的结构性困境。 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多厅影院银幕总数同比减少2.2%,全年座位数量减少2.596万个,降幅达5.6%。相较之下,以奈飞(Netflix)为代表的OTT平台则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去年韩国的OTT付费使用率已接近60%,远超影院增长速度。 一位电影发行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的电影投资市场几近停滞。制作成本较十年前上涨至2.5倍,但观众规模却大幅缩水,整个产业已濒临崩溃边缘。” 业界普遍认为,唯有重启优质内容生产、重建观众信心,才有可能带动影院行业走出低谷。然而,在投资长期低迷与商业模式滞后的双重夹击下,电影产业的可持续性正面临严峻考验。 位于首尔的一家Megabox【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9 23:16:13 -
韩国3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91.4亿美元 连续23个月维持盈余
韩国银行(央行)9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显示,韩国3月经常项目顺差为91.4亿美元,较2月(71.8亿美元)增加约20亿美元,同比增加约22亿美元。这标志着韩国经常项目已连续23个月保持顺差。 受此带动,今年1季度(1至3月)累计经常项目顺差达192.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164.8亿美元)增长27.8亿美元。 从各分项来看,商品收支顺差为84.9亿美元,较上月(81.8亿美元)和去年同期(83.9亿美元)均小幅增长。出口总额为593.1亿美元,同比增加2.2%,主要受益于半导体出口在时隔一个月后重现增长势头,以及电脑等IT产品出口的上扬。 从具体品类来看,电脑周边设备(31.7%)、医药品(17.6%)、半导体(11.6%)、乘用车(2%)等出口增长,而石油制品(-28.2%)、钢铁制品(-4.9%)等传统制造品项出口下滑。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南亚(11%)和欧盟(9.8%)市场表现亮眼,成为主要拉动力,而对中国出口则同比下滑4.2%。 进口方面,3月进口总额为508.2亿美元,同比增长2.3%。受国际能源价格回落影响,煤炭(-34.6%)、石油制品(-15.1%)、原油(-9%)等原材料进口减少7.5%。然而,资本品进口则增长14.1%,其中半导体制造设备(85.1%)和半导体(10.6%)增幅显著,显示出制造业投资活力回升。与此同时,乘用车(8.8%)、非耐用消费品(3.8%)等消费品进口也增长7.1%。 服务收支方面,3月逆差为22.1亿美元,规模较上月(-32.1亿美元)和去年同期(-27.4亿美元)有所缩小。其中,旅行收支逆差为7.2亿美元。随着海外旅行旺季结束及春季外国人访韩高峰开启,逆差较2月(-14.5亿美元)有所收窄。 本源所得收支顺差为32.3亿美元,高于2月(26.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带来的分红收入显著上升,从上月的16.8亿美元增至26亿美元,成为顺差扩大主要动力。 金融账户方面,3月净资产(资产减去负债)增加8.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方面,韩国居民对外投资增加47.5亿美元,外国人对韩投资也增加7.6亿美元。 证券投资方面,韩国居民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股票领域,增幅达121.3亿美元,外国人对韩投资则以债券为主,增加45亿美元。 4月30日,釜山港神仙台码头堆满了集装箱。【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9 19:20:38 -
报告:俄乌战争后俄罗斯汽车市场结构巨变 韩企恐难收复失地
现代汽车圣彼得堡工厂生产车间。【图片来源 网络】 韩国汽车研究院9日发布《俄乌战争后俄罗斯市场变化与展望》报告,称近来有关俄乌战争停火的讨论持续,俄罗斯或重新对车企开放市场,有建议指出需考虑市场风险,制定周密的市场战略。 报告称,俄乌战争后,俄罗斯汽车市场以中国品牌为中心完成新一轮洗牌,韩国企业市场份额恐难恢复至战前水平。 俄乌战争爆发前的2021年,现代汽车以24.4%的市场份额居俄罗斯新车销量首位,俄罗斯品牌拉达(22.4%)和大众汽车(13.3%)排名第二和第三位。但去年销量排名发生显著变化,拉达(27.8%)居首,奇瑞(20.4%)、长城(14.2%)、吉利(12.3%)、长安(7%)等中国车企包揽第二至第五位。 俄罗斯汽车产业分析机构Autostat面向1000名俄罗斯消费者实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5.3%的中国汽车车主表示满意。 报告称,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即使全球车企重新进军当地市场,想恢复至以前的市场份额也非易事。 但报告同时指出,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偏好度尚显不足。Autostat面向5600名消费者实施调查结果显示,27.6%的受访者称不考虑购买中国企业,27.5%的受访者称若无其他选择会被动购买中国汽车。排斥中国汽车的理由主要为价格过高(17.8%)、品质一般(15.3%)、信任度不足(9.4%)、零部件供应不畅(9.6%)等。 俄罗斯政府对跨国车企开出严苛准入条件,令市场不确定性上升。今年2月,俄罗斯对国外汽车制造商提出的重新准入条件包括必须由俄方主导合资模式、达到严苛的当地化水平、总部所在国解除对俄制裁等。 报告称,俄罗斯产业结构可能因战局走向、政策突变及西方制裁松绑等而剧烈震荡,属于高风险市场。企业重新俄罗斯的时间和方式将对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需制定多元化战略。 分析称,受俄罗斯对进口车的限制政策影响,中国车企也面临在当地构筑生产和分销网络的压力,但市场风险导致投资意愿低迷。报告建议,应在考虑高成本、高强度监管环境的前提下,通过细化与俄罗斯企业的合作范围,积极探寻合资、代工等模式降低风险。
2025-05-09 18:58:30
-
李在镕重磅新动作!三星电子收购德国弗莱克特集团
三星电子14日宣布,已与英国私募基金德腾资本(Triton)达成协议,将以15亿欧元的价格(约合人民币116.7亿元)收购德腾资本持有的欧洲最大暖通空调系统(HVAC)公司德国弗莱克特集团(Fläkt Group),正式进军发展迅速的全球暖通空调市场。 这是三星电子继2017年以8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哈曼后,时隔8年再次完成的万亿级韩元收购,将于年内完成收购流程。 弗莱克特集团成立于1918年,是一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老牌制造企业,具备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和定制产品的产品矩阵设计能力。多年来主要向大型数据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机场、客运站、大型医院等对抗菌、恒温恒湿要求严格的场所提供暖通空调设备。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稳定和可信赖的服务支持,近年来实现快速发展,去年还获得有大数据中心领域奥斯卡奖之称的“DSC Awards 2024”,技术实力广泛得到认可,在全球拥有超过60家的顶尖制药、医疗、食品饮料企业等大型客户。 受全球变暖和各国环保能源政策的影响,全球对暖通空调设备的需求逐年增长。尤其是在机场、购物中心、工厂等大型设施中使用的中央空调市场规模有望从去年的61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990亿美元,实现年均8%的增幅。 三星电子计划将快速发展壮大的空调业务作为新的发展动力,积极展开投资。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机器人、自动驾驶、扩展现实(XR)等技术的普及发展,大数据中心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通过此次收购,三星电子将在建筑综合控制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加持弗莱克特的空调控制方案,有望扩大稳定且盈利能力较强的服务与维护业务。 目前三星电子正在以家用与商用系统空调市场为中心,推进无管道(Ductless)空调业务。去年5月,三星电子与美国空调企业雷诺士(Lennox)成立合资法人,将三星电子原有销售渠道与雷诺士进行整合,加强对北美空调市场的攻势。 此前,三星电子还陆续收购了人形机器人制造企业Rainbow Robotics、AI制造企业OST、医疗技术企业Sonio等与未来产业发展相关的企业。 三星电子设备体验(DX)部门代理社长卢泰文表示,三星电子收购弗莱克特,迎合AI与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巨大需求,奠定了向全球综合空调企业跃进的基础,将成为三星电子新的发展动力。 弗莱克特集团CEO特雷弗·杨(Trevor Young)表示,非常高兴成为三星电子的一员,作为一家百年老牌顶级空调制造企业,将借助三星电子的全球业务基础与投资,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2025-05-14 20:43:36 -
LG生活健康押注"中低价"阵容 中国Z世代成增长突破口
随着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增速放缓,LG生活健康正通过强化中低价产品阵容,寻求在华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继通过高端宫廷护肤品牌“后(WHOO)”重塑品牌形象后,公司总裁李正爱开始构建更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体系,聚焦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消费者日益突出的实用性需求。 自2023年上任以来,李正爱坚持以“后”为核心推进高端战略,重点提升中国业务的盈利能力与客户忠诚度。去年,通过焕新“天气丹”系列,公司在高端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LG生活健康中国区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4%,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显示出业务回暖的初步信号。 然而,伴随消费结构日益多元,仅依赖高端品牌已难以支撑整体业务扩张。业界普遍预计,李正爱将在巩固高端定位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低价产品布局,正式启动“高端+实用”双轨战略,拓宽客户基础,提升市场渗透率。 近期与大型零售渠道的合作也验证了这一转向。LG生活健康旗下品牌BEYOND日前携手易买得(E-Mart),推出超低价系列GLOW:UP by BEYOND。该系列共有8款产品,全部定价为4950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涵盖基础护肤、眼部护理与夜间修护等核心品类。公司方面表示,通过简化包装、压缩营销预算,确保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未来还将持续扩展这一类具备合理定价的产品线。 尽管该系列率先在韩国上市,但业内普遍认为,其核心意图在于为中国市场的中低价战略提前布局。韩亚证券预测,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05万亿韩元,同比下滑4%;但2025年第一季度有望同比回升3%。在“性价比”与“功能性”成为消费关键词的背景下,Z世代对实用型韩国美妆(K-Beauty)产品的接受度显著提升。 同时,中国化妆品主力消费人群也正从30至40岁女性逐步转向更年轻的10至20岁用户。麦肯锡报告指出,Z世代目前占中国总人口的17%,并已在线上实用型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以中低价产品提升品牌触达频率,再导流至高端品牌,成为吸引年轻用户的重要策略。 目前,中低价产品在LG生活健康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仍相对有限。据新韩投资证券数据,该类产品销售额占比维持在10%左右。但随着产品线扩展、跨境电商及内容营销持续推进,其增长潜力正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除BEYOND外,LG生活健康还积极通过VDL、希恩派(CNP)、菲诗小铺(The Face Shop)等旗下品牌布局中国天猫、抖音等主要线上平台,强化本地化运营。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多品牌、多价格带战略,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体市场占有率,也能增强品牌在不同消费者群体中的认知度与粘性。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对化妆品安全监管日益趋严,具备原料和品质优势的韩国企业正迎来结构性机遇。自去年12月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实施新版《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通告》,对原料安全性与产品溯源体系提出更高标准。LG生活健康凭借其在广州及北京周边设有生产基地,并配备完善的质量验证体系,在应对相关监管收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韩国投资证券研究员金明珠(音)表示:“中国市场正在释放回暖信号。对于像LG生活健康这样高端产品占比较高的企业而言,市场的全面复苏将成为支撑其中长期估值的关键因素。” 在疫情后不断变化的新消费格局中,LG生活健康正通过更灵活的价格体系与多元化的产品战略,力图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重启增长引擎。由李正爱主导的“高端+实用”双轨布局,能否重新唤起中国消费者的关注,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5-05-14 20:29:37 -
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协议 金价大幅跳水
随着中美两国达成协议,宣布将在未来90天内大幅下调双边关税水平,市场避险情绪迅速降温,黄金价格出现新一轮抛售潮。 当地时间12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中,双方达成协议,同意将在未来90天内大幅降低关税。根据《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内容,美国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45%降至30%, 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25%降至10%,新协议的有效期为90天。 受该消息影响,市场避险需求显著回落,全球股市普遍上涨。与此同时,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黄金则出现大幅下跌。5月12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价格每盎司收于3228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16美元,跌幅达3.46%。现货黄金价格也下跌至每盎司3225.28美元,跌幅约3%。 此前,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金价自年初以来一度上涨近20%,并在上月创下每盎司3500美元的历史新高。然而,随着中美达成协议,市场不确定性缓解,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黄金避险需求明显减弱,导致金价大幅回落。 黄金交易平台BullionVault研究主任Adrian Ash表示:“上月白宫接连释出混乱讯息,引发金价飙升,也让黄金在面对特朗普的反复言行时显得尤为脆弱。但随着整体氛围趋于平稳,若市场对乐观预期再度动摇,黄金或将再次获得上涨动力。” 受中美双方达成协议的影响,韩国股市小幅上涨。本月13日,韩国综合股价(KOSPI)指数盘中一度突破2620点后,报收2608.42点,较前一交易日上升1.09个百分点(0.04%);创业板(KOSDAQ)指数报收731.88点,较前一交易日上升6.48个百分点(0.89%)。
2025-05-14 00:57:57 -
韩国研发投资强劲增长 增幅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强2000企业的总投资额达1.257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万亿元),同比增长7.7%,创下历史新高。 报告显示,在入榜的前20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最多,共681家,占全球研发总投资的42.3%;中国企业为524家,占比17.1%;日本企业为185家,占比8.3%。韩国则有40家企业入榜,以425.5亿欧元的研发投入,占全球总额的3.4%。从增幅来看,韩国的研发投资同比增长23.7%,显著高于G7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和中国台湾等主要经济体。 从具体企业来看,美国科技巨头Alphabet(谷歌母公司)、Meta(Facebook母公司)、苹果和微软包揽前四位,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和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巨头华为分列第五和第六。 在韩国企业中,三星电子继续保持全球第七位,成为唯一跻身前十的韩国企业。三星电子的研发投资额同比增长14.4%,达到198.9亿欧元,占韩国入榜企业研发总投入的46.7%。 SK海力士的表现也颇为亮眼,研发投资同比增长69.3%,达到53.1亿欧元,排名第42位,首次进入全球前50位。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两家企业的合计研发投资额达252亿欧元,占韩国ICT硬件领域研发总投资规模的94.5%。 除上述两家外,进入榜单的韩国企业还包括LG电子(28.1亿欧元,排名第80位)、现代汽车(27.9亿欧元,排名第81位)、LG化学(14.3亿欧元,排名第166位)、LG显示器(13.1亿欧元,排名第180位)等。 从行业分布来看,韩国企业的研发投资主要集中在ICT硬件领域,占比高达62.7%,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其次为汽车及零部件(11.8%)、其他行业(10.3%)和工业品(7.9%)。 然而,在生物医药与ICT软件领域的研发投资占比仅为2.1%和1%,显著低于美国(25.4%、34.2%)、日本(15.3%、9.8%)、中国(6.1%、17.4%)、英国(50.7%、5.4%)等主要国家。
2025-05-13 23:10:05 -
韩国专家聚焦中美关税战 应对策略成热议话题
近期,随着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调整关税政策,全球贸易格局与供应链重组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中美之间的贸易政策,已成为影响韩国经济走向的重要变量。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审慎应对。 在此背景下,首尔外国记者俱乐部近日在韩国新闻中心举行新闻简报会,就韩国面临的挑战与课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韩国西江大学教授金容镇(音)和韩中联合会会长、韩国龙仁大学中国学系教授朴胜赞出席了此次活动。 金容镇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核心目的在于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并促进美国制造业复兴,但实际操作并不容易。随着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升,美国可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和投资收缩等风险。关税政策发挥实质效应仍需一段时间,判断特朗普政府最多还有6个月的“窗口期”。中国等主要国家已认知特朗普的时间只有6个月,可能将采取观望战略。 金容镇还指出,中国和美国分别是韩国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因此关税问题对韩国经济影响深远。近期,尽管现代、三星、SK等韩企已承诺将在美投资数十万亿韩元,但美方仍对部分商品征收新关税。 关于韩国应对方向,金容镇表示,韩国政府正在寻找与美国合作空间,如造船、天然气管道等项目上进行投资,但效率有限。韩国应考虑与中日、日本等亚洲国家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加强应对能力。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持续下去,可能会将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拖入衰退,因此需要构建更广泛的全球合作机制。 朴胜赞则表示,中美关税冲突已超越传统贸易争端,更像是一场新冷战的前奏。特朗普政府推行关税政策的另一目的,是遏制中国企业通过第三方市场绕道出口,并倾向于打造一个多边施压的联盟体系,这与拜登政府所倡导的方式明显不同。 他还提到,近期美国将对华遏制策略从关税工具转向金融领域,意图通过推动人民币升值来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进而为美国制造业复苏创造条件。 在韩国应对策略方面,朴胜赞表示,随着局势演变,美国势必将更强烈要求盟国加入遏华联盟。在此形势下,韩国政府必须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自主性与外交平衡,并在清晰认知国际形势和国内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灵活而前瞻的地缘战略布局。
2025-05-13 20:33:25 -
韩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垫底主要国家 内需疲软成主因
韩国银行(央行)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2%。这是继去年第二季度经济环比萎缩0.2%以来,韩国再次出现负增长。 在已公布一季度数据的19个国家(地区)中,韩国经济增长率排名垫底。这19个国家包括18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和1个非成员国。数据显示,爱尔兰以3.219%的增长率位居榜首,中国(1.2%)和印度尼西亚(1.124%)紧随其后。与韩国经济体量相近的西班牙实现0.568%的增长,排名第四。此外,加拿大(0.4%)、意大利(0.26%)、德国(0.211%)和法国(0.127%)等主要经济体也均实现正增长。 然而,日本和英国尚未公布今年一季度的官方数据。根据彭博社的数据,预计日本和英国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1%和0.6%。 韩国经济已连续四个季度增长乏力,基本原地踏步。去年第一季度,韩国经济增长率达1.3%,在全球主要37个国家中排名第六,仅次于中国(1.5%)。但随后在第二季度出现-0.228%的负增长,排名跌至第32位;第三季度虽小幅回升(0.1%),但仍位列全球第26位。受消费和建筑投资疲软,以及去年12月政治动荡等多重因素影响,内需持续低迷,第四季度增长率进一步降至0.066%,排名第29位。 尽管全球37个国家的一季度数据尚未公布,但专家普遍预计,韩国今年第一季度增长率仍可能处于全球低位。专家指出,内需疲软是当前韩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政治不确定性和外部因素如美国关税政策也进一步打击了市场信心。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朴正宇(音)表示,尽管半导体下行周期和美国关税政策等多重因素对韩国出口形成负面压力,但当前韩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国内消费和建筑投资的持续低迷。他还指出,韩国家庭债务水平高企,叠加物价居高不下,抑制了居民消费意愿,导致一季度民间消费环比再次下滑0.1%。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高利率环境也使建筑业自2023年以来始终处于低迷的状态。 釜山港【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11 23:42:16 -
LG电子在华市场"退潮" 加速布局"出海"新引擎
【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LG电子面临严峻的经营挑战。受主要产品需求萎缩、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业绩持续承压。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随着本土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LG电子的市场份额持续缩减。为此,集团正积极调整全球战略布局,逐步将业务重心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转移。 作为集团核心业务板块,LG显示器在过去十余年间重点布局大尺寸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视面板领域。然而,行业分析指出,在中国厂商大举进军LCD和Mini LED电视市场的背景下,OLED电视市场增速明显放缓,未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LG显示器过度集中于电视用OLED面板的投资策略,随着市场增长乏力,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同时,LG Innotek也面临业务结构单一化的挑战。尽管LG Innotek与苹果公司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但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经营模式已显现出结构性问题。证券界分析认为,虽然G Innotek一直在寻求业务多元化突破,但迄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今年整体业绩可能进一步下滑。 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表示,若无法在2025年前有效降低OLED电视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竞争力,该品类年出货量或将长期徘徊在600万至650万台区间。此外,受iPad Pro销售疲软影响,LG显示器为苹果供应的OLED面板产线利用率持续走低,LG电子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 LG电子中国市场复苏前景亦不容乐观。随着本土品牌市场影响力持续增强,外资品牌的市场拓展空间日益受限。为此,LG电子近期已将位于广州的LCD工厂出售给TCL科技集团旗下华星光电,旨在降低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转而推进多元化战略。业界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市场具有独特的本土化特征,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忠诚度持续攀升,这为外资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虽然市场规模庞大,但商业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促使越来越多国际企业调整战略重心。” 进入今年以来,LG电子明显加快了在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布局步伐,特别是在阿联酋迪拜等战略要地。LG电子首席执行官赵周完表示:“自2025年起,我们将在现有战略框架中强化'区域化'发展轴心,重点开拓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特别是将聚焦印度这一重要战略市场,以及中东地区快速发展的IT产业和亚洲新兴市场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凭借在印度市场28年深耕积累的本地化优势,我们有信心将LG打造成为当地消费者首选的国民品牌。” LG电子长期以来致力于印度市场。印度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约14.5亿)及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凭借年轻化的人口结构(40%为25岁以下)和较低的家电普及率,成为LG电子重点布局的高增长市场。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预测,印度家电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10亿美元增长至今年的210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目前,LG电子在印度北方邦诺伊达、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设立生产基地,并在南部安得拉邦斯里城新建第三工厂,以进一步强化本地化生产能力。同时,LG电子正积极筹备印度子公司上市计划,预计估值将达150亿美元。据悉,LG电子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将于未来两个月内启动IPO路演,目标融资10亿至15亿美元,并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赵周完强调,未来将重点拓展需求稳定、客户黏性高的B2B业务,以增强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此外,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正积极调整供应链布局。针对美国可能对墨西哥加征关税的潜在风险,LG电子已做好预案,其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工厂除生产洗衣机和烘干机外,还可迅速转产冰箱、烤箱等产品,以保障北美市场供应稳定。 此外,尽管目前LG电子在俄罗斯的业务暂时性停滞,但仍密切关注局势变化,为未来可能的业务重启做准备。在俄乌冲突爆发前,LG电子在俄罗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在莫斯科州卢杰工厂生产的电视、显示器、洗衣机、冰箱等产品曾稳居市场首位。赵周完表示:“我们将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灵活调整策略,确保在适当时机恢复运营。”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LG电子正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强化B2B业务及优化全球供应链等举措,积极应对挑战。随着印度市场IPO计划的推进、北美供应链的灵活调整以及对新兴市场的持续探索,LG电子正逐步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化经营体系。未来,公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破,仍有待观察。
2025-05-11 16:00:00 -
韩国影院行业"洗牌"在即 乐天影院与Megabox拟设合资公司
在韩国影院行业持续低迷之际,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影院品牌——乐天影院(Lotte Cinema)与Megabox正推进合并进程。业界普遍认为,此举意在打破长期萎缩的市场格局,或将成为激活电影产业的关键契机。 据业界9日消息,乐天集团与中央集团于8日签署谅解备忘录(MOU),计划整合旗下负责影院运营与电影投资发行的乐天文化产业有限公司(Lotte Cultureworks)与Megabox中央。合并完成后,双方将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实现共同经营,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影院平台。 目前,乐天百货持有乐天文化产业86.37%的股份,中央集团旗下Contentree中央则持有Megabox中央95.98%的股份。双方计划以相同比例出资持股,但考虑到引入新投资者的可能性,股权结构仍存在调整空间。 在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前,乐天影院与Megabox将维持各自独立运营。两家公司表示,计划优先引入新投资方,并将接受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的企业合并审查,以确保合并程序符合法规,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就此次合并背景,中央集团方面表示,旨在打造差异化的观影体验、稳定电影市场的投资环境、并建立可持续的影院运营结构。乐天集团也指出,合并是应对影院行业结构性低迷的战略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合并意向公开的当天,Megabox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营业亏损达10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335万元),亏损幅度为去年同期(14亿韩元)的七倍以上。 受新片数量锐减、观众大幅流失与资本投入持续缩减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韩国电影市场已陷入长期低迷。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亟需通过资源整合、削减无效竞争,重建产业良性循环。 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影院总销售额为1.1945万亿韩元,同比下降5.3%,仅为2017年至2019年疫情前平均水平的65.3%。观众人数方面,自2019年达到2.2668亿人次的高点后,2020年骤降至5952万人次,去年虽回升至1.2313亿人次,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的六成,仅为54.32%。 与此同时,消费环境和观影习惯的持续变化正重塑市场格局。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迅速扩张,“家庭影院”文化日益普及,传统影院在吸引力和盈利模式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趋势不仅对票房造成直接冲击,也进一步压缩了影片制作与资本投入空间,加剧了产业的结构性困境。 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多厅影院银幕总数同比减少2.2%,全年座位数量减少2.596万个,降幅达5.6%。相较之下,以奈飞(Netflix)为代表的OTT平台则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去年韩国的OTT付费使用率已接近60%,远超影院增长速度。 一位电影发行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的电影投资市场几近停滞。制作成本较十年前上涨至2.5倍,但观众规模却大幅缩水,整个产业已濒临崩溃边缘。” 业界普遍认为,唯有重启优质内容生产、重建观众信心,才有可能带动影院行业走出低谷。然而,在投资长期低迷与商业模式滞后的双重夹击下,电影产业的可持续性正面临严峻考验。 位于首尔的一家Megabox【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9 23:16:13 -
韩国3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91.4亿美元 连续23个月维持盈余
韩国银行(央行)9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显示,韩国3月经常项目顺差为91.4亿美元,较2月(71.8亿美元)增加约20亿美元,同比增加约22亿美元。这标志着韩国经常项目已连续23个月保持顺差。 受此带动,今年1季度(1至3月)累计经常项目顺差达192.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164.8亿美元)增长27.8亿美元。 从各分项来看,商品收支顺差为84.9亿美元,较上月(81.8亿美元)和去年同期(83.9亿美元)均小幅增长。出口总额为593.1亿美元,同比增加2.2%,主要受益于半导体出口在时隔一个月后重现增长势头,以及电脑等IT产品出口的上扬。 从具体品类来看,电脑周边设备(31.7%)、医药品(17.6%)、半导体(11.6%)、乘用车(2%)等出口增长,而石油制品(-28.2%)、钢铁制品(-4.9%)等传统制造品项出口下滑。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南亚(11%)和欧盟(9.8%)市场表现亮眼,成为主要拉动力,而对中国出口则同比下滑4.2%。 进口方面,3月进口总额为508.2亿美元,同比增长2.3%。受国际能源价格回落影响,煤炭(-34.6%)、石油制品(-15.1%)、原油(-9%)等原材料进口减少7.5%。然而,资本品进口则增长14.1%,其中半导体制造设备(85.1%)和半导体(10.6%)增幅显著,显示出制造业投资活力回升。与此同时,乘用车(8.8%)、非耐用消费品(3.8%)等消费品进口也增长7.1%。 服务收支方面,3月逆差为22.1亿美元,规模较上月(-32.1亿美元)和去年同期(-27.4亿美元)有所缩小。其中,旅行收支逆差为7.2亿美元。随着海外旅行旺季结束及春季外国人访韩高峰开启,逆差较2月(-14.5亿美元)有所收窄。 本源所得收支顺差为32.3亿美元,高于2月(26.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带来的分红收入显著上升,从上月的16.8亿美元增至26亿美元,成为顺差扩大主要动力。 金融账户方面,3月净资产(资产减去负债)增加8.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方面,韩国居民对外投资增加47.5亿美元,外国人对韩投资也增加7.6亿美元。 证券投资方面,韩国居民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股票领域,增幅达121.3亿美元,外国人对韩投资则以债券为主,增加45亿美元。 4月30日,釜山港神仙台码头堆满了集装箱。【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9 19:20:38 -
报告:俄乌战争后俄罗斯汽车市场结构巨变 韩企恐难收复失地
现代汽车圣彼得堡工厂生产车间。【图片来源 网络】 韩国汽车研究院9日发布《俄乌战争后俄罗斯市场变化与展望》报告,称近来有关俄乌战争停火的讨论持续,俄罗斯或重新对车企开放市场,有建议指出需考虑市场风险,制定周密的市场战略。 报告称,俄乌战争后,俄罗斯汽车市场以中国品牌为中心完成新一轮洗牌,韩国企业市场份额恐难恢复至战前水平。 俄乌战争爆发前的2021年,现代汽车以24.4%的市场份额居俄罗斯新车销量首位,俄罗斯品牌拉达(22.4%)和大众汽车(13.3%)排名第二和第三位。但去年销量排名发生显著变化,拉达(27.8%)居首,奇瑞(20.4%)、长城(14.2%)、吉利(12.3%)、长安(7%)等中国车企包揽第二至第五位。 俄罗斯汽车产业分析机构Autostat面向1000名俄罗斯消费者实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5.3%的中国汽车车主表示满意。 报告称,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即使全球车企重新进军当地市场,想恢复至以前的市场份额也非易事。 但报告同时指出,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偏好度尚显不足。Autostat面向5600名消费者实施调查结果显示,27.6%的受访者称不考虑购买中国企业,27.5%的受访者称若无其他选择会被动购买中国汽车。排斥中国汽车的理由主要为价格过高(17.8%)、品质一般(15.3%)、信任度不足(9.4%)、零部件供应不畅(9.6%)等。 俄罗斯政府对跨国车企开出严苛准入条件,令市场不确定性上升。今年2月,俄罗斯对国外汽车制造商提出的重新准入条件包括必须由俄方主导合资模式、达到严苛的当地化水平、总部所在国解除对俄制裁等。 报告称,俄罗斯产业结构可能因战局走向、政策突变及西方制裁松绑等而剧烈震荡,属于高风险市场。企业重新俄罗斯的时间和方式将对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需制定多元化战略。 分析称,受俄罗斯对进口车的限制政策影响,中国车企也面临在当地构筑生产和分销网络的压力,但市场风险导致投资意愿低迷。报告建议,应在考虑高成本、高强度监管环境的前提下,通过细化与俄罗斯企业的合作范围,积极探寻合资、代工等模式降低风险。
2025-05-09 18: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