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建筑’新闻 60个
-
首尔乙支路老旧建筑突发大火 近5小时后基本受控
28日下午,首尔中区乙支路世运大林商圈附近一栋老旧建筑发生火灾,约5小时后火势得到控制。消防部门表示,当日下午3时25分左右,中区山林洞一处老旧商圈建筑内发生火灾,截至晚上8点20分左右火势得到控制,灭火作业仍在继续进行。 事故发生后,建筑三层一名70多岁男性因吸入大量浓烟被紧急送医。消防部门表示,根据目前现场勘查情况,截至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经初步统计,起火建筑内共有74家商铺,其中48家被不同程度受损。消防部门指出,火势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的仓库区域。由于仓库周边堆放大量易燃杂物,火势迅速蔓延。此外,起火地点位于城市老旧改造区域,周边道路狭窄,消防通道受限,增加了灭火难度。 当日下午4时37分起,火势逐步得到控制;至下午6时24分,相关部门下调火灾响应等级。现场共投入466名消防人员、100辆消防车及5台挖掘机参与救援。 火灾发生正值下班高峰,浓烟在乙支路一带扩散,相关部门对部分路段实施交通管制,造成严重拥堵。首尔中区政府也通过短信提醒市民关注火情与交通信息,建议关闭门窗、外出时佩戴口罩,注意个人防护。
2025-05-30 02:18:25 -
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至2.5% 经济增长预期降至0.8%
韩国银行(央行)金融货币委员会29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基准利率从2.75%下调至2.5%。 央行去年10月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正式转向宽松货币政策,随后11月再度降息,打破市场预期。今年1月决定冻结利率后,2月再次降息25个基点。4月由于韩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剧烈,央行暂停降息操作。 央行在声明中表示,鉴于经济增长预期显著下滑,有必要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市场分析认为,受内需低迷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滑,加上美国关税政策对出口造成冲击,央行因此选择降息来刺激消费和投资。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在财政政策配合不足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持续降息提振经济的效果可能有限,反而可能推动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推高房价并加重家庭债务负担。 事实上,受降息和房地产政策宽松等因素影响,截至本月22日,韩国五大商业银行(KB国民、新韩、韩亚、友利、NH农协)的家庭贷款余额达到746.491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8万亿元),环比增加3.4069万亿韩元,增速较上月有所加快。 央行当天还大幅下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1.5%调降至0.8%。主要原因包括建筑投资低迷、内需疲软以及美国关税政策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 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同样将今年GDP增长预期从1.6%下调至0.8%。以4月底为准,海外八大投资银行对韩国今年经济增长的平均预期也仅为0.8%。 经济专家普遍认为,央行或将摆脱低增长困局视为当务之急,预计下半年仍有进一步降息空间。
2025-05-29 22:33:32 -
韩国技术资格持有者工资揭秘 混凝土技师初始月薪2万以上居首
韩国雇佣劳动部与韩国产业人力公团25日发布国家技术资格持有者工资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混凝土技师的初始月薪以42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2万元)位居榜首。本次分析对象为2023年“雇佣24”平台上优待国家技术资格持有者的招聘公告中所示平均工资,以及截至去年7月底已就业的2023年国家技术资格持有者的中位初薪。 在“就业24”平台上的招聘公告中,按资格等级划分,平均工资最高的等级为技术师,月薪328万韩元。其后依次为技能匠283万韩元、技师289万韩元、产业技师283万韩元、技能师261万韩元、服务人员228万韩元。 按职能领域来看,矿产资源领域的平均工资最高,为月薪367万韩元,其次是材料296万韩元、建筑295万韩元、安全管理291万韩元。 从资格种类来看,技术师和技能匠等级中的建筑安全技术师月薪最高,为462万韩元;技师等级中建筑材料试验技师为364万韩元;产业技师中建筑材料试验产业技师为389万韩元;技能师中钻孔机操作技能师为400万韩元;服务领域中电子计算会计运用师2级为250万韩元。 在实际工资方面,国家技术资格持有者初始中位工资按等级划分时,技术师以431万韩元居首,其次是技能匠299万韩元、产业技师270万韩元、技师265万韩元、技能师222万韩元、服务人员215万韩元。 从职能领域来看,矿产资源领域初始中位工资最高,为340万韩元,其次是安全管理(290万韩元)、化学(280万韩元)、材料(275万韩元)、机械(262万韩元)。 各资格种类中(就业人数50人以上为准),技师等级中的混凝土技师以420万韩元居首;产业技师中的燃气产业技师为316万韩元;技能师中的炼铁技能师为314万韩元;服务领域中秘书2级为233万韩元。 按年龄来看,19至34岁青年中金属材料技师和炼钢技能师以340万韩元并列最高;35至54岁中年中建筑安全技师为371万韩元;55岁以上老年中建筑技师为398万韩元。 以雇佣保险记录为基准,2023年国家技术资格持有者共计74万人。在未就业状态下获得资格的19岁以上持有者为42万人,其中17.3万人(41.2%)在一年内成功就业。 2023年“就业24”平台上以国家技术资格为优待或必要条件的招聘公告共有12.7612万件,相关招聘人数为20.5291万人。 雇佣劳动部表示,招聘公告上标明的工资和实际资格持有者的初始工资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实际工资还受到其他资格、经历、学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2025-05-26 23:18:09 -
中国美妆市场触底反弹 爱茉莉太平洋上海工厂全速重启
韩国美妆头部企业爱茉莉太平洋近日决定全力提升一度近乎陷入停滞的上海工厂开工率,此举被视为该公司研判中国市场复苏在即,调整本土化生产体系抢占市场先机的战略举措。 据美妆业界22日消息,爱茉莉太平洋日前制定经营方针,计划最大限度提高集团位于中国的唯一生产基地——上海工厂的开工率。根据爱茉莉太平洋公开的业务报告,上海工厂生产线开工率近年来持续下滑,2022年护肤与彩妆生产线开工率分别为79.2%和80.1%,2023年大幅降至56.1%和55.4%,去年更是巨跌至16.9%和21.2%,今年一季度仅维持在15.3%和15.9%,实际上处于停产状态。 但近来中国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中国政府接连出台刺激内需政策,“限韩令”也出现松动的迹象,韩国化妆品企业对业绩复苏的期待升温。尤其是韩国美妆产品需求出现复苏势头,爱茉莉太平洋计划通过重启本土化生产抢占市场先机。 今年第一季度,爱茉莉太平洋中国业务时隔8个季度扭亏为盈。这主要得益于集团大幅缩减线下门店,集中天猫等电商平台开拓新销路,旗下洗护品牌“吕”(RYO)在大中华区销售出现两位数的增长,业务结构重组初见成效,业绩触底反弹。自2021年12月以后业绩持续下滑的韩国化妆品对华出口也开始恢复,今年3月和4月,韩妆对华出口同比增长11.1%和7.8%,实现近24个月来首次两连增。 业界相关人士指出,跨国企业近期重新开始评估中国市场,判断美妆产业在触底后将逐渐回升,爱茉莉太平洋内部在加强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国际业务同时,为应对中国市场复苏预先做“热身”准备。 爱茉莉太平洋负责人对此表示,工厂的产能与中国业务挂钩进行灵活调整,当前集中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结构重组,随着市场形势恢复工厂开工率也将逐步回升。 爱茉莉太平洋上海工厂建于2014年,总投资约13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占地面积9.27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1001万平方米。年产能为1.3万吨,目前主要生产伊蒂之屋、悦诗风吟等旗下产品。
2025-05-23 23:00:09 -
韩国建筑业老龄化现象加剧 建筑工人平均年龄超50岁
韩国建设人政策研究院面向103.5724万名建筑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于22日发布的结果显示,截至今年2月,60岁以上建筑工人达27.7432万人,首次超越40多岁建筑工人的25.8143万人。这是该研究院自2020年开始相关调查以来,60岁以上建筑工人数量首次反超40多岁群体。 业内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年轻人进入建筑业意愿持续下降,加上50多岁建筑工人平均年龄步入60多岁大关。数据显示,目前20多岁建筑工人达3.3211万人,仅占总人数的3.2%,且较去年12月的4.1758万人减少20.5%。 从其他年龄段来看,30多岁建筑工人也从去年12月的12.5158万人减至12.2507万人,降幅为2.1%。40多岁建筑工人也呈现减少趋势,但50多岁建筑工人则从33.423万人增至34.2934万人,增长2.6%。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工人平均年龄从2018年的47.7岁快速上升至目前的52.2岁,6年间增长了4.5岁。业内人士指出,建筑行业的老龄化现象已十分明显,除外籍劳工外,现场几乎找不到年轻建筑工人身影。 另一方面,女性建筑工人的占比则持续增长。调查显示,女性建筑工人达15.5958万人,占比15.2%,较去年12月的14.6484万人增加9400多人。自2023年6月以来,女性从业比例呈上升态势,2023年12月为14.1%,去年6月进一步升至14.6%。
2025-05-23 00:29:00 -
韩国新增岗位连续11个季度减少 实体产业低迷引发就业"寒潮"
受建筑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持续低迷影响,韩国企业因新设或业务扩张所产生的工资就业岗位已连续11个季度同比减少。数据显示,新增岗位持续萎缩,企业招聘意愿低迷,就业市场“寒潮”加剧。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KOSIS)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工资就业岗位中新设岗位为244.4万个,为自2018年相关统计开始以来的最低值,较2023年同期的255.2万个减少10.8万个。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该数据已连续11个季度同比减少。 新增岗位是指企业因新设或扩大业务而新增的就业岗位。相关数据下滑,意味着除现有岗位外,企业新增就业空间正在持续收缩。分析指出,内需疲软、经济增速放缓,加之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导致企业普遍收缩业务规模,减少人力投入。 从行业来看,建筑业与制造业岗位流失最为严重。去年第四季度,建筑业新增岗位为45.3万个,同比减少5.8万个,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已连续七个季度减少。以就业人数为准,建筑业自去年5月至今已连续12个月同比下滑。 制造业亦未能摆脱下行趋势。去年第四季度新增岗位减少3.8万个,连续第11个季度减少。今年1月至4月,制造业就业者占整体就业人口的比重降至15.5%,创下历史新低。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的局部复苏主要集中在对就业拉动作用有限的半导体领域,未能有效改善整体就业结构。 与此同时,受内需低迷影响,服务业新设岗位同样减少。住宿及餐饮业新增岗位从24.4万个降至23.1万个,减少1.3万个;批发与零售业减少1.6万个。连续两年的经济低增长叠加去年底的政治不确定性,导致消费心理进一步萎缩。 在整体下行趋势中,仅保健与社会福利服务业新增岗位同比增加4.3万个。然而,由于该行业多由公共部门主导,且以短期和临时岗位居多,其稳定性和持续性有限,难以被视为具有长期吸引力的就业选项。 专家指出,在实体经济低迷、新增岗位持续缩减的背景下,若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干预与激励机制,韩国就业市场恐将长期低迷,难以实现结构性恢复。
2025-05-22 20:36:24 -
韩国企业一季度业绩呈"马太效应" 大型企业领跑 中坚企业增长乏力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以及地缘政局动荡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下,韩国大型企业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反之,经营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坚企业则因抗风险能力不足,整体业绩表现欠佳,业绩呈显著分化态势。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18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韩国500家上市中坚企业实现总销售额60.09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93.4亿元),同比增长4%;但营业利润为2.9416万亿韩元,同比下降2.7%。反之,同期韩国大型企业实现营业利润60.9628万亿韩元,同比大增17.1%。 从企业个体表现来看,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韩美半导体(Hanmisemi)表现最为亮眼,营业利润同比激增142.6%,达696亿韩元。Wonik PNE(323亿韩元)、Seegene(292亿韩元)、韩国CARBON(285亿韩元)、Jusung Engineering(269亿韩元)、APR(268亿韩元)以及娱美德(263亿韩元)等企业也实现了较为可观的利润增长。然而,部分企业业绩表现不佳,JNTC、WCP、TOPTEC、Sammok S-Form、PNT等企业的营业利润分别减少459亿韩元、310亿韩元、294亿韩元、248亿韩元和239亿韩元。 据分析,建筑与建材行业受冲击最为严重,营业利润同比锐减1396亿韩元,下跌65.6%。该行业40家样本企业中,有25家出现营业利润下滑,亏损企业也从去年同期的6家增至11家。IT行业中坚企业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2.6%,在102家样本企业中,57家利润下滑,亏损企业从去年的23家增至35家。这一表现与以SK海力士、三星电子为代表的大型IT企业带动行业整体利润增长39.5%的亮眼成绩形成强烈反差。 IT行业内部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得益于全球人工智能(AI)产业热潮,与高带宽存储器(HBM)相关的材料、零部件及设备制造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而二次电池、显示面板、移动设备和PC相关企业则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营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此外,造纸(-549亿韩元)、医疗器械(-204亿韩元)、流通(-25亿韩元)等行业的营业利润均呈下降趋势。反之,服务(869亿韩元)、制药与生物(431亿韩元)、汽车与零部件(393亿韩元)、造船(379亿韩元)以及石油化学(215亿韩元)等行业的营业利润则实现同比改善。
2025-05-18 23:16:14 -
韩国建筑业亟需结构性转型 行业下行压力远超金融危机时期
韩国建筑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建研院”)于15日发布的《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及近期建筑业景气诊断与应对方案》报告指出,当前韩国建筑业正面临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严峻的结构性衰退,亟需政策支持与中长期转型方案。 通过多维度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当前行业下行呈明显的加速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建筑订单量同比下滑16.6%,显著高于2008年6.1%的降幅;建筑开工面积缩幅由2008年的22.2%扩大至2023年的31.7%。此外,建筑业关键指标建筑完工额在2007至2009年间分别增长6.6%、4.9%、3.2%,而近期则从2022年12.4%的增长峰值转为2024年3.2%的负增长,行业拐点特征凸显。 在投资领域,2022年和2024年建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3.5%和3%,降幅均超过2008年2.7%的水平。住宅市场方面,虽然2022年末,未售出新建住房数量(6.8107万户)低于2008年历史峰值(16.5599万户),但同比增幅高达284.6%,反映出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数据显示,金融危机时期,建筑业销售净利润率从2007年的8.5%降至2009年的2.8%,近年则从2021年的6.2%降至2023年的3.4%;同期,销售营业利润率也从6.4%下滑至5.2%,进一步从4.8%降至3%。建研院强调,当前行业各项指标的下行速度与风险程度均已超过金融危机时期。 报告将“经济增长乏力”列为首要风险因素。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5.8%降至2008年的3%,2009年进一步降至0.8%,但2010年强劲反弹至7%,此后至新冠疫情前一直维持在3%左右。而近年来,韩国GDP增速在2022年为2.7%、2023年为1.4%、2024年为2%,2025年和2026年将维持在1.5%至2%的低位区间,呈长期低速增长趋势。同时,金融环境约束明显增强。与2008年基准利率从5.25%快速下调至2%的政策响应相比,2024年仅实现0.75个百分点的温和调整(3.5%降至2.75%),降息速度明显放缓。 建研院指出,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推高施工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并加剧房价压力,再加上信贷紧缩、高利率环境及家庭数量增长放缓等因素持续抑制住宅需求,成为建筑业长期低迷的原因。报告指出:“在当前高通胀、高负债及美韩利率倒挂的复杂环境下,货币政策空间受限;加之财政赤字持续扩大,通过大规模财政刺激提振行业的可行性亦面临挑战。”
2025-05-15 23:56:48 -
韩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垫底主要国家 内需疲软成主因
韩国银行(央行)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2%。这是继去年第二季度经济环比萎缩0.2%以来,韩国再次出现负增长。 在已公布一季度数据的19个国家(地区)中,韩国经济增长率排名垫底。这19个国家包括18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和1个非成员国。数据显示,爱尔兰以3.219%的增长率位居榜首,中国(1.2%)和印度尼西亚(1.124%)紧随其后。与韩国经济体量相近的西班牙实现0.568%的增长,排名第四。此外,加拿大(0.4%)、意大利(0.26%)、德国(0.211%)和法国(0.127%)等主要经济体也均实现正增长。 然而,日本和英国尚未公布今年一季度的官方数据。根据彭博社的数据,预计日本和英国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1%和0.6%。 韩国经济已连续四个季度增长乏力,基本原地踏步。去年第一季度,韩国经济增长率达1.3%,在全球主要37个国家中排名第六,仅次于中国(1.5%)。但随后在第二季度出现-0.228%的负增长,排名跌至第32位;第三季度虽小幅回升(0.1%),但仍位列全球第26位。受消费和建筑投资疲软,以及去年12月政治动荡等多重因素影响,内需持续低迷,第四季度增长率进一步降至0.066%,排名第29位。 尽管全球37个国家的一季度数据尚未公布,但专家普遍预计,韩国今年第一季度增长率仍可能处于全球低位。专家指出,内需疲软是当前韩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政治不确定性和外部因素如美国关税政策也进一步打击了市场信心。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朴正宇(音)表示,尽管半导体下行周期和美国关税政策等多重因素对韩国出口形成负面压力,但当前韩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国内消费和建筑投资的持续低迷。他还指出,韩国家庭债务水平高企,叠加物价居高不下,抑制了居民消费意愿,导致一季度民间消费环比再次下滑0.1%。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高利率环境也使建筑业自2023年以来始终处于低迷的状态。 釜山港【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11 23:42:16 -
希杰第一制糖在日本投建饺子工厂 斥资万亿韩元拓展海外版图
为了进一步扩大韩国食品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希杰第一制糖宣布在日本新建一座大型饺子工厂,总投资额达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亿元),以提升海外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据希杰第一制糖8日消息,公司在日本千叶县启动饺子工厂建设项目,并通过前期投资强化生产设备。此次工厂选址千叶县木更津市的上总学术园区,占地面积约为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200平方米,配备尖端自动化生产设备,预计今年9月正式投产。 希杰第一制糖表示,正借助在日本持续增长的韩流趋势积极推进本地生产基地建设,掌握未来食品市场发展机遇。近年来,韩国美食在K-pop、韩剧等文化内容推动下在日本广受欢迎,成为韩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杰集团会长李在贤上月亲访日本,贯彻“国际现场经营”理念,强调韩流在日本升温是推动韩国文化全球传播的关键机会。他指出,必须以必品阁等品牌为中心,加快本地化战略和海外设备建设,推动希杰成长为全球领先企业。 此次新工厂建成,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日本高速发展的食品产业,是希杰第一制糖强化日本速冻食品市场布局的关键一环。在日本年规模达1.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52.8亿元)的速冻饺子市场中,必品阁饺子的销量已超越其他同类品牌一半以上,为希杰带来巨大商机。 希杰第一制糖计划在新工厂投产类似“必品阁王饺子”的便捷型新产品,引领日本消费新潮流。目前,公司在日本销售的产品包括必品阁饺子、冷冻紫菜包饭、韩式调味料等,覆盖永旺(AEON)、开市客(Costco)、亚马逊和乐天等主流渠道。 2023年,必品阁紫菜包饭首次登陆日本市场,依托永旺和开市客的销售网络,年销量达约250万个。新工厂下半年增产饺子后,希杰第一制糖有望在日本食品产业中实现新突破。数据显示,包括日本在内的希杰第一制糖海外食品业务营收已从2019年的3.154万亿韩元增长至2024年的5.814万亿韩元,五年增长77%;同期海外销售在整体食品销售中的占比也从39%提升至49%。 为实现全球化战略,希杰第一制糖持续推进海外生产基地建设。近年来,公司在美国、欧洲等地不断扩展产能。去年11月,希杰在匈牙利布达佩斯郊区多瑙沃尔沙尼敲定欧洲“K-食品”新工厂选址,计划2026年下半年投产必品阁饺子,全面拓展欧洲市场。 在美国,希杰已拥有包括2019年收购的Schwan’s公司在内的20个食品生产基地;在日本,自2019年并购“饺子计划”以来,目前运营4家饺子工厂;在欧洲,2018年收购德国冷冻食品企业Mainfrost后首次建立本地生产据点;2022年在越南建成工厂,实现“海外生产加出口”模式;2023年在澳大利亚建成新工厂,面向当地市场生产饺子和泡菜。通过这一系列布局,希杰第一制糖正在稳步推进“全球K-食品领航者”的发展蓝图。
2025-05-09 02:19:22
-
首尔乙支路老旧建筑突发大火 近5小时后基本受控
28日下午,首尔中区乙支路世运大林商圈附近一栋老旧建筑发生火灾,约5小时后火势得到控制。消防部门表示,当日下午3时25分左右,中区山林洞一处老旧商圈建筑内发生火灾,截至晚上8点20分左右火势得到控制,灭火作业仍在继续进行。 事故发生后,建筑三层一名70多岁男性因吸入大量浓烟被紧急送医。消防部门表示,根据目前现场勘查情况,截至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经初步统计,起火建筑内共有74家商铺,其中48家被不同程度受损。消防部门指出,火势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的仓库区域。由于仓库周边堆放大量易燃杂物,火势迅速蔓延。此外,起火地点位于城市老旧改造区域,周边道路狭窄,消防通道受限,增加了灭火难度。 当日下午4时37分起,火势逐步得到控制;至下午6时24分,相关部门下调火灾响应等级。现场共投入466名消防人员、100辆消防车及5台挖掘机参与救援。 火灾发生正值下班高峰,浓烟在乙支路一带扩散,相关部门对部分路段实施交通管制,造成严重拥堵。首尔中区政府也通过短信提醒市民关注火情与交通信息,建议关闭门窗、外出时佩戴口罩,注意个人防护。
2025-05-30 02:18:25 -
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至2.5% 经济增长预期降至0.8%
韩国银行(央行)金融货币委员会29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基准利率从2.75%下调至2.5%。 央行去年10月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正式转向宽松货币政策,随后11月再度降息,打破市场预期。今年1月决定冻结利率后,2月再次降息25个基点。4月由于韩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剧烈,央行暂停降息操作。 央行在声明中表示,鉴于经济增长预期显著下滑,有必要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市场分析认为,受内需低迷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滑,加上美国关税政策对出口造成冲击,央行因此选择降息来刺激消费和投资。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在财政政策配合不足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持续降息提振经济的效果可能有限,反而可能推动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推高房价并加重家庭债务负担。 事实上,受降息和房地产政策宽松等因素影响,截至本月22日,韩国五大商业银行(KB国民、新韩、韩亚、友利、NH农协)的家庭贷款余额达到746.491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8万亿元),环比增加3.4069万亿韩元,增速较上月有所加快。 央行当天还大幅下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1.5%调降至0.8%。主要原因包括建筑投资低迷、内需疲软以及美国关税政策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 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同样将今年GDP增长预期从1.6%下调至0.8%。以4月底为准,海外八大投资银行对韩国今年经济增长的平均预期也仅为0.8%。 经济专家普遍认为,央行或将摆脱低增长困局视为当务之急,预计下半年仍有进一步降息空间。
2025-05-29 22:33:32 -
韩国技术资格持有者工资揭秘 混凝土技师初始月薪2万以上居首
韩国雇佣劳动部与韩国产业人力公团25日发布国家技术资格持有者工资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混凝土技师的初始月薪以42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2万元)位居榜首。本次分析对象为2023年“雇佣24”平台上优待国家技术资格持有者的招聘公告中所示平均工资,以及截至去年7月底已就业的2023年国家技术资格持有者的中位初薪。 在“就业24”平台上的招聘公告中,按资格等级划分,平均工资最高的等级为技术师,月薪328万韩元。其后依次为技能匠283万韩元、技师289万韩元、产业技师283万韩元、技能师261万韩元、服务人员228万韩元。 按职能领域来看,矿产资源领域的平均工资最高,为月薪367万韩元,其次是材料296万韩元、建筑295万韩元、安全管理291万韩元。 从资格种类来看,技术师和技能匠等级中的建筑安全技术师月薪最高,为462万韩元;技师等级中建筑材料试验技师为364万韩元;产业技师中建筑材料试验产业技师为389万韩元;技能师中钻孔机操作技能师为400万韩元;服务领域中电子计算会计运用师2级为250万韩元。 在实际工资方面,国家技术资格持有者初始中位工资按等级划分时,技术师以431万韩元居首,其次是技能匠299万韩元、产业技师270万韩元、技师265万韩元、技能师222万韩元、服务人员215万韩元。 从职能领域来看,矿产资源领域初始中位工资最高,为340万韩元,其次是安全管理(290万韩元)、化学(280万韩元)、材料(275万韩元)、机械(262万韩元)。 各资格种类中(就业人数50人以上为准),技师等级中的混凝土技师以420万韩元居首;产业技师中的燃气产业技师为316万韩元;技能师中的炼铁技能师为314万韩元;服务领域中秘书2级为233万韩元。 按年龄来看,19至34岁青年中金属材料技师和炼钢技能师以340万韩元并列最高;35至54岁中年中建筑安全技师为371万韩元;55岁以上老年中建筑技师为398万韩元。 以雇佣保险记录为基准,2023年国家技术资格持有者共计74万人。在未就业状态下获得资格的19岁以上持有者为42万人,其中17.3万人(41.2%)在一年内成功就业。 2023年“就业24”平台上以国家技术资格为优待或必要条件的招聘公告共有12.7612万件,相关招聘人数为20.5291万人。 雇佣劳动部表示,招聘公告上标明的工资和实际资格持有者的初始工资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实际工资还受到其他资格、经历、学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2025-05-26 23:18:09 -
中国美妆市场触底反弹 爱茉莉太平洋上海工厂全速重启
韩国美妆头部企业爱茉莉太平洋近日决定全力提升一度近乎陷入停滞的上海工厂开工率,此举被视为该公司研判中国市场复苏在即,调整本土化生产体系抢占市场先机的战略举措。 据美妆业界22日消息,爱茉莉太平洋日前制定经营方针,计划最大限度提高集团位于中国的唯一生产基地——上海工厂的开工率。根据爱茉莉太平洋公开的业务报告,上海工厂生产线开工率近年来持续下滑,2022年护肤与彩妆生产线开工率分别为79.2%和80.1%,2023年大幅降至56.1%和55.4%,去年更是巨跌至16.9%和21.2%,今年一季度仅维持在15.3%和15.9%,实际上处于停产状态。 但近来中国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中国政府接连出台刺激内需政策,“限韩令”也出现松动的迹象,韩国化妆品企业对业绩复苏的期待升温。尤其是韩国美妆产品需求出现复苏势头,爱茉莉太平洋计划通过重启本土化生产抢占市场先机。 今年第一季度,爱茉莉太平洋中国业务时隔8个季度扭亏为盈。这主要得益于集团大幅缩减线下门店,集中天猫等电商平台开拓新销路,旗下洗护品牌“吕”(RYO)在大中华区销售出现两位数的增长,业务结构重组初见成效,业绩触底反弹。自2021年12月以后业绩持续下滑的韩国化妆品对华出口也开始恢复,今年3月和4月,韩妆对华出口同比增长11.1%和7.8%,实现近24个月来首次两连增。 业界相关人士指出,跨国企业近期重新开始评估中国市场,判断美妆产业在触底后将逐渐回升,爱茉莉太平洋内部在加强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国际业务同时,为应对中国市场复苏预先做“热身”准备。 爱茉莉太平洋负责人对此表示,工厂的产能与中国业务挂钩进行灵活调整,当前集中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结构重组,随着市场形势恢复工厂开工率也将逐步回升。 爱茉莉太平洋上海工厂建于2014年,总投资约13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占地面积9.27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1001万平方米。年产能为1.3万吨,目前主要生产伊蒂之屋、悦诗风吟等旗下产品。
2025-05-23 23:00:09 -
韩国建筑业老龄化现象加剧 建筑工人平均年龄超50岁
韩国建设人政策研究院面向103.5724万名建筑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于22日发布的结果显示,截至今年2月,60岁以上建筑工人达27.7432万人,首次超越40多岁建筑工人的25.8143万人。这是该研究院自2020年开始相关调查以来,60岁以上建筑工人数量首次反超40多岁群体。 业内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年轻人进入建筑业意愿持续下降,加上50多岁建筑工人平均年龄步入60多岁大关。数据显示,目前20多岁建筑工人达3.3211万人,仅占总人数的3.2%,且较去年12月的4.1758万人减少20.5%。 从其他年龄段来看,30多岁建筑工人也从去年12月的12.5158万人减至12.2507万人,降幅为2.1%。40多岁建筑工人也呈现减少趋势,但50多岁建筑工人则从33.423万人增至34.2934万人,增长2.6%。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工人平均年龄从2018年的47.7岁快速上升至目前的52.2岁,6年间增长了4.5岁。业内人士指出,建筑行业的老龄化现象已十分明显,除外籍劳工外,现场几乎找不到年轻建筑工人身影。 另一方面,女性建筑工人的占比则持续增长。调查显示,女性建筑工人达15.5958万人,占比15.2%,较去年12月的14.6484万人增加9400多人。自2023年6月以来,女性从业比例呈上升态势,2023年12月为14.1%,去年6月进一步升至14.6%。
2025-05-23 00:29:00 -
韩国新增岗位连续11个季度减少 实体产业低迷引发就业"寒潮"
受建筑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持续低迷影响,韩国企业因新设或业务扩张所产生的工资就业岗位已连续11个季度同比减少。数据显示,新增岗位持续萎缩,企业招聘意愿低迷,就业市场“寒潮”加剧。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KOSIS)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工资就业岗位中新设岗位为244.4万个,为自2018年相关统计开始以来的最低值,较2023年同期的255.2万个减少10.8万个。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该数据已连续11个季度同比减少。 新增岗位是指企业因新设或扩大业务而新增的就业岗位。相关数据下滑,意味着除现有岗位外,企业新增就业空间正在持续收缩。分析指出,内需疲软、经济增速放缓,加之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导致企业普遍收缩业务规模,减少人力投入。 从行业来看,建筑业与制造业岗位流失最为严重。去年第四季度,建筑业新增岗位为45.3万个,同比减少5.8万个,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已连续七个季度减少。以就业人数为准,建筑业自去年5月至今已连续12个月同比下滑。 制造业亦未能摆脱下行趋势。去年第四季度新增岗位减少3.8万个,连续第11个季度减少。今年1月至4月,制造业就业者占整体就业人口的比重降至15.5%,创下历史新低。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的局部复苏主要集中在对就业拉动作用有限的半导体领域,未能有效改善整体就业结构。 与此同时,受内需低迷影响,服务业新设岗位同样减少。住宿及餐饮业新增岗位从24.4万个降至23.1万个,减少1.3万个;批发与零售业减少1.6万个。连续两年的经济低增长叠加去年底的政治不确定性,导致消费心理进一步萎缩。 在整体下行趋势中,仅保健与社会福利服务业新增岗位同比增加4.3万个。然而,由于该行业多由公共部门主导,且以短期和临时岗位居多,其稳定性和持续性有限,难以被视为具有长期吸引力的就业选项。 专家指出,在实体经济低迷、新增岗位持续缩减的背景下,若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干预与激励机制,韩国就业市场恐将长期低迷,难以实现结构性恢复。
2025-05-22 20:36:24 -
韩国企业一季度业绩呈"马太效应" 大型企业领跑 中坚企业增长乏力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以及地缘政局动荡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下,韩国大型企业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反之,经营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坚企业则因抗风险能力不足,整体业绩表现欠佳,业绩呈显著分化态势。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18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韩国500家上市中坚企业实现总销售额60.09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93.4亿元),同比增长4%;但营业利润为2.9416万亿韩元,同比下降2.7%。反之,同期韩国大型企业实现营业利润60.9628万亿韩元,同比大增17.1%。 从企业个体表现来看,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韩美半导体(Hanmisemi)表现最为亮眼,营业利润同比激增142.6%,达696亿韩元。Wonik PNE(323亿韩元)、Seegene(292亿韩元)、韩国CARBON(285亿韩元)、Jusung Engineering(269亿韩元)、APR(268亿韩元)以及娱美德(263亿韩元)等企业也实现了较为可观的利润增长。然而,部分企业业绩表现不佳,JNTC、WCP、TOPTEC、Sammok S-Form、PNT等企业的营业利润分别减少459亿韩元、310亿韩元、294亿韩元、248亿韩元和239亿韩元。 据分析,建筑与建材行业受冲击最为严重,营业利润同比锐减1396亿韩元,下跌65.6%。该行业40家样本企业中,有25家出现营业利润下滑,亏损企业也从去年同期的6家增至11家。IT行业中坚企业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2.6%,在102家样本企业中,57家利润下滑,亏损企业从去年的23家增至35家。这一表现与以SK海力士、三星电子为代表的大型IT企业带动行业整体利润增长39.5%的亮眼成绩形成强烈反差。 IT行业内部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得益于全球人工智能(AI)产业热潮,与高带宽存储器(HBM)相关的材料、零部件及设备制造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而二次电池、显示面板、移动设备和PC相关企业则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营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此外,造纸(-549亿韩元)、医疗器械(-204亿韩元)、流通(-25亿韩元)等行业的营业利润均呈下降趋势。反之,服务(869亿韩元)、制药与生物(431亿韩元)、汽车与零部件(393亿韩元)、造船(379亿韩元)以及石油化学(215亿韩元)等行业的营业利润则实现同比改善。
2025-05-18 23:16:14 -
韩国建筑业亟需结构性转型 行业下行压力远超金融危机时期
韩国建筑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建研院”)于15日发布的《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及近期建筑业景气诊断与应对方案》报告指出,当前韩国建筑业正面临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严峻的结构性衰退,亟需政策支持与中长期转型方案。 通过多维度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当前行业下行呈明显的加速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建筑订单量同比下滑16.6%,显著高于2008年6.1%的降幅;建筑开工面积缩幅由2008年的22.2%扩大至2023年的31.7%。此外,建筑业关键指标建筑完工额在2007至2009年间分别增长6.6%、4.9%、3.2%,而近期则从2022年12.4%的增长峰值转为2024年3.2%的负增长,行业拐点特征凸显。 在投资领域,2022年和2024年建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3.5%和3%,降幅均超过2008年2.7%的水平。住宅市场方面,虽然2022年末,未售出新建住房数量(6.8107万户)低于2008年历史峰值(16.5599万户),但同比增幅高达284.6%,反映出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数据显示,金融危机时期,建筑业销售净利润率从2007年的8.5%降至2009年的2.8%,近年则从2021年的6.2%降至2023年的3.4%;同期,销售营业利润率也从6.4%下滑至5.2%,进一步从4.8%降至3%。建研院强调,当前行业各项指标的下行速度与风险程度均已超过金融危机时期。 报告将“经济增长乏力”列为首要风险因素。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5.8%降至2008年的3%,2009年进一步降至0.8%,但2010年强劲反弹至7%,此后至新冠疫情前一直维持在3%左右。而近年来,韩国GDP增速在2022年为2.7%、2023年为1.4%、2024年为2%,2025年和2026年将维持在1.5%至2%的低位区间,呈长期低速增长趋势。同时,金融环境约束明显增强。与2008年基准利率从5.25%快速下调至2%的政策响应相比,2024年仅实现0.75个百分点的温和调整(3.5%降至2.75%),降息速度明显放缓。 建研院指出,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推高施工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并加剧房价压力,再加上信贷紧缩、高利率环境及家庭数量增长放缓等因素持续抑制住宅需求,成为建筑业长期低迷的原因。报告指出:“在当前高通胀、高负债及美韩利率倒挂的复杂环境下,货币政策空间受限;加之财政赤字持续扩大,通过大规模财政刺激提振行业的可行性亦面临挑战。”
2025-05-15 23:56:48 -
韩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垫底主要国家 内需疲软成主因
韩国银行(央行)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2%。这是继去年第二季度经济环比萎缩0.2%以来,韩国再次出现负增长。 在已公布一季度数据的19个国家(地区)中,韩国经济增长率排名垫底。这19个国家包括18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和1个非成员国。数据显示,爱尔兰以3.219%的增长率位居榜首,中国(1.2%)和印度尼西亚(1.124%)紧随其后。与韩国经济体量相近的西班牙实现0.568%的增长,排名第四。此外,加拿大(0.4%)、意大利(0.26%)、德国(0.211%)和法国(0.127%)等主要经济体也均实现正增长。 然而,日本和英国尚未公布今年一季度的官方数据。根据彭博社的数据,预计日本和英国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1%和0.6%。 韩国经济已连续四个季度增长乏力,基本原地踏步。去年第一季度,韩国经济增长率达1.3%,在全球主要37个国家中排名第六,仅次于中国(1.5%)。但随后在第二季度出现-0.228%的负增长,排名跌至第32位;第三季度虽小幅回升(0.1%),但仍位列全球第26位。受消费和建筑投资疲软,以及去年12月政治动荡等多重因素影响,内需持续低迷,第四季度增长率进一步降至0.066%,排名第29位。 尽管全球37个国家的一季度数据尚未公布,但专家普遍预计,韩国今年第一季度增长率仍可能处于全球低位。专家指出,内需疲软是当前韩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政治不确定性和外部因素如美国关税政策也进一步打击了市场信心。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朴正宇(音)表示,尽管半导体下行周期和美国关税政策等多重因素对韩国出口形成负面压力,但当前韩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国内消费和建筑投资的持续低迷。他还指出,韩国家庭债务水平高企,叠加物价居高不下,抑制了居民消费意愿,导致一季度民间消费环比再次下滑0.1%。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高利率环境也使建筑业自2023年以来始终处于低迷的状态。 釜山港【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11 23:42:16 -
希杰第一制糖在日本投建饺子工厂 斥资万亿韩元拓展海外版图
为了进一步扩大韩国食品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希杰第一制糖宣布在日本新建一座大型饺子工厂,总投资额达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亿元),以提升海外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据希杰第一制糖8日消息,公司在日本千叶县启动饺子工厂建设项目,并通过前期投资强化生产设备。此次工厂选址千叶县木更津市的上总学术园区,占地面积约为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200平方米,配备尖端自动化生产设备,预计今年9月正式投产。 希杰第一制糖表示,正借助在日本持续增长的韩流趋势积极推进本地生产基地建设,掌握未来食品市场发展机遇。近年来,韩国美食在K-pop、韩剧等文化内容推动下在日本广受欢迎,成为韩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杰集团会长李在贤上月亲访日本,贯彻“国际现场经营”理念,强调韩流在日本升温是推动韩国文化全球传播的关键机会。他指出,必须以必品阁等品牌为中心,加快本地化战略和海外设备建设,推动希杰成长为全球领先企业。 此次新工厂建成,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日本高速发展的食品产业,是希杰第一制糖强化日本速冻食品市场布局的关键一环。在日本年规模达1.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52.8亿元)的速冻饺子市场中,必品阁饺子的销量已超越其他同类品牌一半以上,为希杰带来巨大商机。 希杰第一制糖计划在新工厂投产类似“必品阁王饺子”的便捷型新产品,引领日本消费新潮流。目前,公司在日本销售的产品包括必品阁饺子、冷冻紫菜包饭、韩式调味料等,覆盖永旺(AEON)、开市客(Costco)、亚马逊和乐天等主流渠道。 2023年,必品阁紫菜包饭首次登陆日本市场,依托永旺和开市客的销售网络,年销量达约250万个。新工厂下半年增产饺子后,希杰第一制糖有望在日本食品产业中实现新突破。数据显示,包括日本在内的希杰第一制糖海外食品业务营收已从2019年的3.154万亿韩元增长至2024年的5.814万亿韩元,五年增长77%;同期海外销售在整体食品销售中的占比也从39%提升至49%。 为实现全球化战略,希杰第一制糖持续推进海外生产基地建设。近年来,公司在美国、欧洲等地不断扩展产能。去年11月,希杰在匈牙利布达佩斯郊区多瑙沃尔沙尼敲定欧洲“K-食品”新工厂选址,计划2026年下半年投产必品阁饺子,全面拓展欧洲市场。 在美国,希杰已拥有包括2019年收购的Schwan’s公司在内的20个食品生产基地;在日本,自2019年并购“饺子计划”以来,目前运营4家饺子工厂;在欧洲,2018年收购德国冷冻食品企业Mainfrost后首次建立本地生产据点;2022年在越南建成工厂,实现“海外生产加出口”模式;2023年在澳大利亚建成新工厂,面向当地市场生产饺子和泡菜。通过这一系列布局,希杰第一制糖正在稳步推进“全球K-食品领航者”的发展蓝图。
2025-05-09 0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