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能源’新闻 25个
-
韩国职场离职率攀升 百强企业员工"黏性"不降反增
9日,在京畿道水原市举行的“水原工作岗位博览会”上。青年们在查看招聘公告栏。【图片新闻 韩联社】 尽管近年来韩国20至40岁年轻人受频繁跳槽风潮及经济低迷影响,自愿离职率持续攀升,然而,韩国百强企业员工的平均在职年限不降反升。 16日,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面向销售额排名前100位的韩国企业中,公开近5年的员工在职年限数据的80家企业进行调查并发布结果显示,以去年为基准,受访企业的员工平均在职年限为14.03年,较2020年增加0.48年。数据显示,大企业员工的平均在职年限呈温和上升趋势,具体来看,2020年为13.55年,2021年为13.7年,2022年为13.63年,2023年为13.91年。 其中,女性员工在职年限的增长尤为明显。女性员工平均在职年限从2020年的11.38年提升至2024年的12.94年,增加1.56年;相比之下,男性员工的在职年限仅从14.29年上升至14.41年,增幅为0.12年。男女员工在职年限的差距从2020年的2.91年缩小至2024年的1.47年。 从企业来看,去年,起亚汽车员工平均在职年限最长,为21.80年;其次为KT(20.5年)、SK仁川石油化学(20年)、花旗银行(18.84年)、SK能源(18.68年)、Hanon系统(18.64年)、大韩航空(18.4年)、SK geocentric(18年)、渣打银行(17.94年)和S-Oil(17.8年)。反之,百强企业中员工平均在职年限最短的是斗山,仅为3.2年。其后依次为未来资产(MiraeAsset ,4.2年)、HD现代重工(4.3年)、Kiwoom证券(6.58年)、Daou科技(6.88年)、GS零售(7.2年)、Naver(7.40年)等。 近几年,在职年限增幅最大的企业是SK Networks,从2020年的9.05年增加至2024年的13.92年,增长4.87年。HD现代重工(3.4年)、易买得(3.2年)、韩国泰科(3年)、三星SDS(2.8年)、三星物产(2.6年)、未来资产证券(2.41年)、乐天购物(2.4年)、现代工程建设(2.3年)和LG显示(2.2年)等企业的员工在职年限也显著提升。反之,现代汽车员工平均在职年限从2020年的18.8年下降至2024年的15.8年,减少3年,降幅最为显著。其次依次为SK能源(2.31年)、高丽锌业(2.17年)、韩华生命(1.7年)、SK geocentric(1.63年)、KG化学(1.3年)、KT(1.1年)以及现代摩比斯(1年)等。
2025-04-16 19:37:46 -
韩国3月CPI同比上涨2.1% 水产品涨幅创19个月新高
韩国统计厅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3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116.29(2020年=100),同比上涨2.1%,连续三个月保持2%以上的增速。加工食品和公共服务价格上涨成为主要推动因素。 韩国物价涨幅自去年9月至12月维持在1%区间,但进入今年后呈现上升趋势,今年1月和2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2.2%和2.0%。 数据显示,3月新鲜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连续两个月下跌,但农畜水产品整体价格同比上涨0.9%。 其中,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3.1%,水产品价格上涨4.9%,创下自2023年8月(6.0%)以来19个月内的最大涨幅。分析认为,紫菜价格同比上涨32.8%,以及渔业作业天数减少导致供应下降,是推动水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具体品类来看,白萝卜(86.4%)、白菜(49.7%)和洋葱(26.9%)价格涨幅明显,而柿子(-26.5%)、西红柿(-19.8%)和大葱(-18.3%)价格则明显回落。 加工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6%,创2023年12月(4.2%)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上涨商品包括辛奇(15.3%)、咖啡(8.3%)、面包(6.3%)及火腿和培根(6.0%)。韩国政府分析认为,这与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高汇率以及劳动力和能源成本增加密切相关。 3月公共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高于2月的0.8%。其中,私立大学学费同比上涨5.2%,成为推动公共服务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此外,餐饮价格同比上涨3.0%,非餐饮类私人服务价格上涨3.2%,整体私人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1%。 韩国统计厅表示,春节假期结束后,旅游产品价格在2月份短暂下降,但3月份因春季出行需求增加,价格重新上涨,成为非餐饮类私人服务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 能源方面,受国际油价下降影响,韩国3月石油类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较2月(6.3%)明显放缓。石油类产品对整体CPI的贡献度从2月的0.24个百分点下降至3月的0.11个百分点。 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计算的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9%,剔除农产品和石油类产品后的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1%。 韩国近期发生的庆尚南道及庆尚北道山火引发市场对农畜产品供应的担忧。韩国政府表示,虽然3月物价数据尚未受到山火影响,但预计苹果、卷心菜、洋葱、大蒜以及部分本土牛肉的价格可能在未来受到波及。 韩国企划财政部官员表示,政府将迅速调查山火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分析供需状况,并采取及时应对措施,防止物价大幅波动。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2 23:57:22 -
更符合中国宝宝体质!起亚拟接入华为智能座舱进行本土化调整
在中国市场连年败走麦城的起亚将携手华为,开辟智能汽车赛道,此举能否令起亚重现昔日“高光时刻”备受业界关注。 据中国最大汽车门户网站汽车之家日前报道,起亚计划接入华为的鸿蒙座舱,并对多款国产车型进行大胆的本土化整改,更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据悉,起亚与华为的合作方式为Tier1模式,即华为以传统一级供应商身份,起亚采用智能座舱的标准化模块,完成整车集成和功能定义。Tier模式对车企的资源需求较低(模块化采购),并且技术主要由采购方(起亚)主导。 中国媒体普遍认为,起亚希望通过这些优化措施令中国市场销售车型更贴合本土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审美需求。但起亚未对这一报道进行回应。 业界观察认为,起亚与华为的合作将向多领域纵深发展。据悉,起亚已在第三代电动系统、能源补给技术、销售渠道等多个维度与中国企业展开深度合作。起亚计划与中国主流电池供应商协同提升车辆续航与电池安全性能,新能源车型有望通过引入尖端电池技术和管理系统提高市场竞争力。另据透露,起亚还将与中国充电设施运营商合作加速充电网络布局,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充电服务。 起亚于2023年发布新能源战略,计划在2023年至2027年期间,在中国市场推出 EV6 GT, EV5, EV9等6款电动汽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起亚去年在华累计销量为24.8万辆,同比增长42.9%,主要是受EV5等在中国当地产能扩大的影响。 华为通过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已与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广汽集团等整车制造商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智能驾驶业务发展。去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营收达26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74.4%。 起亚在中国推出的纯电动SUV EV5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4-02 19:39:36 -
韩国逾半数百强企业员工平均年薪突破1亿韩元
一项调查显示,去年韩国100强企业中,超过半数企业员工平均年薪超过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万元),韩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 韩联社对销售额前100强企业的事业报告进行全面分析,并于31日发布的结果显示,韩国大型企业员工平均年薪水平呈现持续攀升态势。韩国百强企业中,有55家企业员工平均年薪突破1亿韩元。具体而言,进入"1亿韩元俱乐部"的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9家,逐年递增至2020年12家、2021年23家、2022年35家、2023年48家,直至去年达到55家,较2019年增长约6.1倍。 去年有7家新晋企业加入该行列,包括现代格罗唯视(1亿韩元)、韩华航空航天(1.18亿韩元)、三星电机(1.3亿韩元)以及KT&G(1.7亿韩元)等知名企业。此外,销售额前十强的企业全员跻身"1亿韩元俱乐部"。其中,三星电子员工平均年薪达1.3亿韩元,现代汽车为1.2亿韩元至1.4亿韩元,SK、起亚、LG电子等企业员工平均年薪分别为1.16亿韩元、1.36亿韩元、1.17亿韩元。SK Innovation(1.58亿韩元)、浦项制铁(1.48亿韩元)、HD现代(1.59亿韩元)、SK海力士(1.17亿韩元)、现代摩比斯(1.35亿韩元)的员工平均年薪也均超过1亿韩元。 从企业架构分析,控股公司员工平均年薪普遍高于旗下子公司。以LG集团为例,控股公司平均年薪高达1.87亿韩元,而LG电子(1.3亿韩元)、LG化学(1.3亿韩元)、LG能源解决方案(1.18亿韩元)等子公司则相对较低。据分析,这是由于控股公司高管相对较多。 从行业来看,在销售额100强企业中,S-Oil(1.54亿韩元)、SK innovation(1.58亿韩元)等能源领域企业薪酬水平位居前列,而易买得(5100万韩元)、乐天购物(5250万韩元)等零售流通业则相对较低。韩国经济人协会经济产业本部长相浩(音)指出:"持续的高通胀环境下,大型企业薪酬持续攀升,而中小企业调薪幅度有限,预计未来不同规模企业间的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剧。"
2025-03-31 23:39:08 -
LG新能源携手台达电 拓展美国住宅储能系统市场
LG新能源26日宣布,与全球能源管理企业台达电(Delta Electronics)达成战略合作伙,双方将共同拓展美国住宅储能系统(ESS)市场。 根据协议,LG新能源将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供应总计4吉瓦时(GWh)的住宅储能系统电池,全部在美国本土生产,可满足超过40万户家庭的日常用电需求。 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LG新能源在电池领域的技术优势与本土化产能布局。LG新能源计划自今年下半年起,在其密歇根州荷兰工厂启动ESS专用磷酸铁锂(LFP)电池生产线,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北美市场需求。业内分析指出,随着2025年美国对中国产ESS电池加征关税政策,本土生产的电池产品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台达电作为特斯拉、苹果等科技巨头的长期合作伙伴,在电力转换系统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公司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美国推出集成LG新能源电池的新一代住宅用磷酸铁锂(LFP)一体化储能产品,并配备高效混合逆变器技术,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市场研究机构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数据显示,美国住宅ESS市场规模正以23.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预计将从2022年的8.97亿美元激增至2030年的47.41亿美元。LG新能源与台达电未来还计划在电网级储能及商业储能领域深化合作,以进一步拓展市场。 LG新能源ESS电池事业部部长金滢植表示:“通过结合双方技术的高效一体化解决方案,我们将提供差异化的客户价值和具竞争力的产品,助力美国住宅能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台达电PVI事业部总负责人迈克·王则表示:“此次合作将帮助家庭更加高效地生产和储存可再生能源,从而降低能源成本,并推动实现可持续未来。” LG新能源位于美国密歇根州荷兰市的工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26 18:57:52 -
【博鳌亚洲论坛】"零碳"成关键热词 各种"黑科技"展示中国智造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25日在中国海南省博鳌东屿岛拉开帷幕,全球目光再次聚焦海南东部的这座滨海小鳌。东屿岛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所在地,既是国际对话的窗口,也是中国践行“双碳”目标的阵地。本次年会举办期间,科技感十足的各类“黑科技”装备吸引了各国媒体记者的关注。 在博鳌年会新闻中心运营的“低碳Bar”内,记者用手机扫码启动智能零碳咖啡机,绿电驱动完成研磨冲泡,机械臂快速制成“熊猫”拉花;喝完咖啡的纸杯放入“碳魔方”可识别区域,操作台自动识别材料后进行分类回收;剩下的咖啡渣和塑料制品加工制作成“咖啡杉”,全程绿色环保。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新闻中心运营的“零碳Bar”。【摄影 记者 王海纳】 用咖啡渣和塑料制品加工制作成的“咖啡杉” 【摄影 记者 王海纳】 “零碳Bar”中展示的“一杯咖啡的碳足迹” 【摄影 记者 王海纳】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3杯咖啡的咖啡渣加上5个塑料水瓶可以生产一件咖啡杉。塑料水瓶的瓶盖也没有浪费,经过粉碎加热后,塑性成一个个多彩的钥匙扣、行李牌等配饰。 截至2024年,博鳌零碳示范区减碳96.2%,成为中国首个实现近零碳排放的区域。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绿色低碳办会仍是主旋律,开展了重要领域碳减排措施。东屿岛所有论坛场馆100%“绿电”供应;在绿色交通上,主要采用燃料电池、绿色氢气及绿色甲醇等前沿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在食品供应选择方面,首选本地新鲜食材,优选“零碳咖啡”“碳标签茶叶”“碳足迹芒果”等具有碳标识的本土产品,减少运输距离所产生的碳排放。 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内提供的“零碳咖啡”。 【摄影 记者 王海纳】
2025-03-26 02:49:07 -
南都电源拟投5000万美元在韩建厂 加速全球化布局
中国储能行业龙头企业南都电源近日宣布,计划投资5000万美元在韩国全罗南道光阳市栗村产业园区建立能源存储系统(ESS)制造基地。该投资计划是在韩国光阳湾圈经济自由区厅代表团访问南都电源杭州总部后正式确认的。 据光阳湾圈经济自由区厅25日消息,由厅长具忠坤率领的代表团日前专程访问了南都电源总部,就投资细节进行了深入磋商。代表团还借参加中国国际储能大会(CIES)之机,与全球知名电池企业亿纬锂能(EVE Energy)进行了投资洽谈。 作为中国ESS领域的领军企业,南都电源凭借与韩国企业的长期合作经验,已在全球市场建立了稳固的业务网络。此次在韩国建厂,标志着该公司全球化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新工厂将采用智能化生产线,主要生产大型储能系统设备,产品将同时面向韩国本土及海外市场。 具忠坤在会谈中表示:“在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的背景下,韩国正成为跨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枢纽。我们将全力支持ESS和二次电池企业的发展,并提供激励措施。” 南都电源副总裁刘成浩表示:“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是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战略。光阳湾地区不仅具备完善的产业基础设施,还拥有中韩企业集聚的独特优势,是我们海外扩张的理想选择。” 业界分析指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ESS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南都电源此次在韩国的投资,既可利用韩国成熟的电池产业链优势,又能规避部分国际贸易壁垒,展现了中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智慧。预计该项目落地后,将推动当地就业,并促进韩国储能产业的发展。 南都电源杭州总部【图片来源 南都电源】
2025-03-26 00:12:25 -
韩国50强企业的40年变迁 哪家企业崛起又跌落?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40年间,韩国大企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仅有三星电子、现代汽车、LG电子等7家企业持续保持在前50强行列。其中,三星电子从2002年至2023年连续22年稳居销售额首位。 企业分析机构韩国CXO研究所于24日发表的《1984至2023年40年间上市公司销售额前50位的大企业变动分析》(金融机构除外)报告显示,韩国50强企业的总体销售额从1984年的3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82.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44万亿韩元,增幅达30.4倍。入围门槛也从2000亿韩元大幅提升至5万亿韩元以上。1991年韩国50强企业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万亿韩元后,2022年更是突破1000万亿韩元大关。 据统计,三星电子、现代汽车、LG电子、三星物产、LG化学、现代建设、大韩航空等共7家企业连续40年进入“销售额前50强”。在企业表现方面,三星电子自2002年起连续22年稳居销售额榜首,其销售额从1984年的1.3615万亿韩元增长至2023年的170.374万亿韩元,规模扩大逾130倍。2022年,三星电子更以超过211万亿韩元的销售额,开创韩国企业"200万亿韩元时代"。现代汽车长期保持前三甲地位,LG电子亦持续位列前50强。 据统计,截至2023年,三星集团以7家子公司入围50强的成绩领跑,现代汽车集团和LG集团各有6家子公司入围,SK集团则有4家。值得注意的是,1984年位列前50强的企业中有86%(43家)已退出榜单或易主。 行业分析显示,电子及信息通信等IT相关企业从1980年代的5家增至2023年的10家,增加2倍。运输行业(包括造船、海运、航空、陆上物流)也呈显著增长,从80年代的2至3家增至2020年的6至8家。石油化学、能源、汽车和流通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然而,建筑业经历明显起伏,1984年有14家建筑企业入围前50强,至2023年仅剩3家。纤维(服装)和食品行业也逐步退出主力行业行列,以希杰第一制糖为例,虽从1984年的第26位微幅下滑至2023年的第35位,但在2010年代初期曾跌出前50强,因此未能列入持续40年保持前50强的企业名单。 该研究报告揭示了韩国大企业40年来的发展轨迹,也反映了韩国经济结构的深刻变迁。
2025-03-24 19:09:58 -
美国能源部临时工险泄密或为韩国被列入"敏感国家"原因
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实验用核反应堆。【图片提供 韩联社】 美国能源部员工曾试图将核反应堆设计相关资料泄露给韩国,这一事件被认为可能是韩国被美国能源部列入“敏感国家”的背景。 当地时间17日,美国能源部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报告显示,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的外包企业员工携带属于出口管制对象的信息,试图搭乘飞往韩国的航班时被抓获并解雇。报告中未列出这起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但由于这一报告以半年为单位,推测发生于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间。 能源监管委员会称,涉事员工试图携带的信息为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核反应堆设计软件,属专利信息。委员会随后对涉事员工的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进行调查,发现其在明知相关信息属管制对象的情况下同外国政府有过沟通。在提交报告当时,联邦调查局(FBI)和国土安全部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 韩国外交部就美国能源部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一事表示,这并非外交范畴的问题,而是能源部下属研究所有关安全问题。 美国能源部主要负责管理核能、能源和尖端技术等,最终目标是保障美国的安全与繁荣。因此能源部处理的信息被视为敏感信息,部分专利信息甚至与国家安全直接挂钩,可适用“防御与反间谍”概念。 美国驻韩国大使馆临时代办约瑟夫·尹18日就美国能源部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一事表示,这存在敏感信息处理不当的情况,不应将此事过度放大。 约瑟夫·尹当天在出席一场座谈会上表示:“这件事被渲染为一个似乎失控的大问题,令人遗憾,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事(it is not a big deal)。‘敏感国家’名单仅适用于能源部实验室,能源部下设多个实验室,仅去年就有超过2000多人次的韩国学生、研究员、公务员等访问过存放有敏感资料的研究室。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事件,因此制定了这份名单,韩国被列入名单是由于对部分敏感信息处理不当。” 政府目前正全力争取将韩国从“敏感国家”名单中移除。代总统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当天听取外交部、产业通商资源部、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等部门有关本次事件应对方案的工作报告。要求与美方紧密沟通,以免对韩美科技及能源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将于本周对美国进行访问,会见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就将韩国从“敏感国家”中移除一事进行讨论,韩美双方已从当天起通过视频会议方式进行事前沟通。
2025-03-18 23:32:05 -
同盟的小船说翻就翻?韩国被美国列入"敏感国家"原因成谜
韩国被美国能源部(DOE)列入“敏感和其他指定国家名单”(SCL)的“最低”类别,这一消息日前得到证实,但具体原因仍是未知数。 外交部虽表示,将在下月15日“敏感国家”名单生效前,与美方积极交涉,争取将韩国从名单上移除。但由于目前尚未厘清韩国被列入“敏感国家”的原因,这令韩方在应对上较为被动。 据多位外交消息人士17日透露,政府尚未从美方获得韩国被列入“敏感国家”的明确说明。美国能源部本月15日证实,拜登在任的今年1月,美国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名单,但未说明背景。 韩国政府正通过驻美大使馆等渠道全力对此事展开调查,但由于“敏感和其他指定国家名单”属能源部特定部门内部管理的名单,获取具体说明方面存在困难。因涉及安全问题,即使美国国务院也难以轻易获取相关信息。 外交部负责人表示,由于此事较为敏感,从美方听取准确说明前不宜对背景进行推测。外交部对此事表示高度重视,称与能源部、国务院等有关机构高级别官员接触,积极协商争取将韩国从名单中移除。 但至少要清楚被列入“敏感国家”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战略消除美方的顾虑,从目前来看韩美之间难以立即展开实质性协商。 还有观点认为,韩国被列入“敏感国家”的背景可能是技术性原因,而非此前一直提到的韩国国内核武装舆论等政治因素。 “敏感国家”是指因政策原因需要特别考虑的国家,美国能源部可基于国家安全、核不扩散、地区动荡、经济安全威胁、支持恐怖主义等理由,将特定国家列入“敏感国家”名单。 此前媒体猜测美国做出这一决定可能与韩国电力、韩国水力原子力与美国能源企业西屋电气之间的核电技术纠纷、韩国国内有关核武装的讨论升温,以及“12·3紧急戒严”及弹劾政局等政治因素有关。 一位外交部消息人士表示,美国能源部的措施主要适用于访问设施等安全规定,根据需求调整标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预计两国合作不会受到太大的限制,但韩国被归为“敏感国家”这一事实造成的心理打击更为严重。 当地时间14日,美国能源部对韩联社表示,虽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名单,但对于韩美双方科技合作没有新的限制,将一如既往地推进两国间能源、核能、核政策等相关合作。但考虑到此事本月10日首次被韩国媒体报道后,政府在一周的时间内仍未搞清楚背景,被批近乎无能。也有意见指出,美国将作为盟友的韩国列入主要针对敌对国家的“管制”名单,且未进行充分的事后说明,这一做法显得十分霸道。
2025-03-18 00:45:31
-
韩国职场离职率攀升 百强企业员工"黏性"不降反增
9日,在京畿道水原市举行的“水原工作岗位博览会”上。青年们在查看招聘公告栏。【图片新闻 韩联社】 尽管近年来韩国20至40岁年轻人受频繁跳槽风潮及经济低迷影响,自愿离职率持续攀升,然而,韩国百强企业员工的平均在职年限不降反升。 16日,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面向销售额排名前100位的韩国企业中,公开近5年的员工在职年限数据的80家企业进行调查并发布结果显示,以去年为基准,受访企业的员工平均在职年限为14.03年,较2020年增加0.48年。数据显示,大企业员工的平均在职年限呈温和上升趋势,具体来看,2020年为13.55年,2021年为13.7年,2022年为13.63年,2023年为13.91年。 其中,女性员工在职年限的增长尤为明显。女性员工平均在职年限从2020年的11.38年提升至2024年的12.94年,增加1.56年;相比之下,男性员工的在职年限仅从14.29年上升至14.41年,增幅为0.12年。男女员工在职年限的差距从2020年的2.91年缩小至2024年的1.47年。 从企业来看,去年,起亚汽车员工平均在职年限最长,为21.80年;其次为KT(20.5年)、SK仁川石油化学(20年)、花旗银行(18.84年)、SK能源(18.68年)、Hanon系统(18.64年)、大韩航空(18.4年)、SK geocentric(18年)、渣打银行(17.94年)和S-Oil(17.8年)。反之,百强企业中员工平均在职年限最短的是斗山,仅为3.2年。其后依次为未来资产(MiraeAsset ,4.2年)、HD现代重工(4.3年)、Kiwoom证券(6.58年)、Daou科技(6.88年)、GS零售(7.2年)、Naver(7.40年)等。 近几年,在职年限增幅最大的企业是SK Networks,从2020年的9.05年增加至2024年的13.92年,增长4.87年。HD现代重工(3.4年)、易买得(3.2年)、韩国泰科(3年)、三星SDS(2.8年)、三星物产(2.6年)、未来资产证券(2.41年)、乐天购物(2.4年)、现代工程建设(2.3年)和LG显示(2.2年)等企业的员工在职年限也显著提升。反之,现代汽车员工平均在职年限从2020年的18.8年下降至2024年的15.8年,减少3年,降幅最为显著。其次依次为SK能源(2.31年)、高丽锌业(2.17年)、韩华生命(1.7年)、SK geocentric(1.63年)、KG化学(1.3年)、KT(1.1年)以及现代摩比斯(1年)等。
2025-04-16 19:37:46 -
韩国3月CPI同比上涨2.1% 水产品涨幅创19个月新高
韩国统计厅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3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116.29(2020年=100),同比上涨2.1%,连续三个月保持2%以上的增速。加工食品和公共服务价格上涨成为主要推动因素。 韩国物价涨幅自去年9月至12月维持在1%区间,但进入今年后呈现上升趋势,今年1月和2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2.2%和2.0%。 数据显示,3月新鲜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连续两个月下跌,但农畜水产品整体价格同比上涨0.9%。 其中,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3.1%,水产品价格上涨4.9%,创下自2023年8月(6.0%)以来19个月内的最大涨幅。分析认为,紫菜价格同比上涨32.8%,以及渔业作业天数减少导致供应下降,是推动水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具体品类来看,白萝卜(86.4%)、白菜(49.7%)和洋葱(26.9%)价格涨幅明显,而柿子(-26.5%)、西红柿(-19.8%)和大葱(-18.3%)价格则明显回落。 加工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6%,创2023年12月(4.2%)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上涨商品包括辛奇(15.3%)、咖啡(8.3%)、面包(6.3%)及火腿和培根(6.0%)。韩国政府分析认为,这与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高汇率以及劳动力和能源成本增加密切相关。 3月公共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高于2月的0.8%。其中,私立大学学费同比上涨5.2%,成为推动公共服务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此外,餐饮价格同比上涨3.0%,非餐饮类私人服务价格上涨3.2%,整体私人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1%。 韩国统计厅表示,春节假期结束后,旅游产品价格在2月份短暂下降,但3月份因春季出行需求增加,价格重新上涨,成为非餐饮类私人服务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 能源方面,受国际油价下降影响,韩国3月石油类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较2月(6.3%)明显放缓。石油类产品对整体CPI的贡献度从2月的0.24个百分点下降至3月的0.11个百分点。 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计算的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9%,剔除农产品和石油类产品后的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1%。 韩国近期发生的庆尚南道及庆尚北道山火引发市场对农畜产品供应的担忧。韩国政府表示,虽然3月物价数据尚未受到山火影响,但预计苹果、卷心菜、洋葱、大蒜以及部分本土牛肉的价格可能在未来受到波及。 韩国企划财政部官员表示,政府将迅速调查山火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分析供需状况,并采取及时应对措施,防止物价大幅波动。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2 23:57:22 -
更符合中国宝宝体质!起亚拟接入华为智能座舱进行本土化调整
在中国市场连年败走麦城的起亚将携手华为,开辟智能汽车赛道,此举能否令起亚重现昔日“高光时刻”备受业界关注。 据中国最大汽车门户网站汽车之家日前报道,起亚计划接入华为的鸿蒙座舱,并对多款国产车型进行大胆的本土化整改,更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据悉,起亚与华为的合作方式为Tier1模式,即华为以传统一级供应商身份,起亚采用智能座舱的标准化模块,完成整车集成和功能定义。Tier模式对车企的资源需求较低(模块化采购),并且技术主要由采购方(起亚)主导。 中国媒体普遍认为,起亚希望通过这些优化措施令中国市场销售车型更贴合本土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审美需求。但起亚未对这一报道进行回应。 业界观察认为,起亚与华为的合作将向多领域纵深发展。据悉,起亚已在第三代电动系统、能源补给技术、销售渠道等多个维度与中国企业展开深度合作。起亚计划与中国主流电池供应商协同提升车辆续航与电池安全性能,新能源车型有望通过引入尖端电池技术和管理系统提高市场竞争力。另据透露,起亚还将与中国充电设施运营商合作加速充电网络布局,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充电服务。 起亚于2023年发布新能源战略,计划在2023年至2027年期间,在中国市场推出 EV6 GT, EV5, EV9等6款电动汽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起亚去年在华累计销量为24.8万辆,同比增长42.9%,主要是受EV5等在中国当地产能扩大的影响。 华为通过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已与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广汽集团等整车制造商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智能驾驶业务发展。去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营收达26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74.4%。 起亚在中国推出的纯电动SUV EV5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4-02 19:39:36 -
韩国逾半数百强企业员工平均年薪突破1亿韩元
一项调查显示,去年韩国100强企业中,超过半数企业员工平均年薪超过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万元),韩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 韩联社对销售额前100强企业的事业报告进行全面分析,并于31日发布的结果显示,韩国大型企业员工平均年薪水平呈现持续攀升态势。韩国百强企业中,有55家企业员工平均年薪突破1亿韩元。具体而言,进入"1亿韩元俱乐部"的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9家,逐年递增至2020年12家、2021年23家、2022年35家、2023年48家,直至去年达到55家,较2019年增长约6.1倍。 去年有7家新晋企业加入该行列,包括现代格罗唯视(1亿韩元)、韩华航空航天(1.18亿韩元)、三星电机(1.3亿韩元)以及KT&G(1.7亿韩元)等知名企业。此外,销售额前十强的企业全员跻身"1亿韩元俱乐部"。其中,三星电子员工平均年薪达1.3亿韩元,现代汽车为1.2亿韩元至1.4亿韩元,SK、起亚、LG电子等企业员工平均年薪分别为1.16亿韩元、1.36亿韩元、1.17亿韩元。SK Innovation(1.58亿韩元)、浦项制铁(1.48亿韩元)、HD现代(1.59亿韩元)、SK海力士(1.17亿韩元)、现代摩比斯(1.35亿韩元)的员工平均年薪也均超过1亿韩元。 从企业架构分析,控股公司员工平均年薪普遍高于旗下子公司。以LG集团为例,控股公司平均年薪高达1.87亿韩元,而LG电子(1.3亿韩元)、LG化学(1.3亿韩元)、LG能源解决方案(1.18亿韩元)等子公司则相对较低。据分析,这是由于控股公司高管相对较多。 从行业来看,在销售额100强企业中,S-Oil(1.54亿韩元)、SK innovation(1.58亿韩元)等能源领域企业薪酬水平位居前列,而易买得(5100万韩元)、乐天购物(5250万韩元)等零售流通业则相对较低。韩国经济人协会经济产业本部长相浩(音)指出:"持续的高通胀环境下,大型企业薪酬持续攀升,而中小企业调薪幅度有限,预计未来不同规模企业间的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剧。"
2025-03-31 23:39:08 -
LG新能源携手台达电 拓展美国住宅储能系统市场
LG新能源26日宣布,与全球能源管理企业台达电(Delta Electronics)达成战略合作伙,双方将共同拓展美国住宅储能系统(ESS)市场。 根据协议,LG新能源将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供应总计4吉瓦时(GWh)的住宅储能系统电池,全部在美国本土生产,可满足超过40万户家庭的日常用电需求。 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LG新能源在电池领域的技术优势与本土化产能布局。LG新能源计划自今年下半年起,在其密歇根州荷兰工厂启动ESS专用磷酸铁锂(LFP)电池生产线,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北美市场需求。业内分析指出,随着2025年美国对中国产ESS电池加征关税政策,本土生产的电池产品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台达电作为特斯拉、苹果等科技巨头的长期合作伙伴,在电力转换系统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公司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美国推出集成LG新能源电池的新一代住宅用磷酸铁锂(LFP)一体化储能产品,并配备高效混合逆变器技术,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市场研究机构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数据显示,美国住宅ESS市场规模正以23.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预计将从2022年的8.97亿美元激增至2030年的47.41亿美元。LG新能源与台达电未来还计划在电网级储能及商业储能领域深化合作,以进一步拓展市场。 LG新能源ESS电池事业部部长金滢植表示:“通过结合双方技术的高效一体化解决方案,我们将提供差异化的客户价值和具竞争力的产品,助力美国住宅能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台达电PVI事业部总负责人迈克·王则表示:“此次合作将帮助家庭更加高效地生产和储存可再生能源,从而降低能源成本,并推动实现可持续未来。” LG新能源位于美国密歇根州荷兰市的工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26 18:57:52 -
【博鳌亚洲论坛】"零碳"成关键热词 各种"黑科技"展示中国智造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25日在中国海南省博鳌东屿岛拉开帷幕,全球目光再次聚焦海南东部的这座滨海小鳌。东屿岛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所在地,既是国际对话的窗口,也是中国践行“双碳”目标的阵地。本次年会举办期间,科技感十足的各类“黑科技”装备吸引了各国媒体记者的关注。 在博鳌年会新闻中心运营的“低碳Bar”内,记者用手机扫码启动智能零碳咖啡机,绿电驱动完成研磨冲泡,机械臂快速制成“熊猫”拉花;喝完咖啡的纸杯放入“碳魔方”可识别区域,操作台自动识别材料后进行分类回收;剩下的咖啡渣和塑料制品加工制作成“咖啡杉”,全程绿色环保。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新闻中心运营的“零碳Bar”。【摄影 记者 王海纳】 用咖啡渣和塑料制品加工制作成的“咖啡杉” 【摄影 记者 王海纳】 “零碳Bar”中展示的“一杯咖啡的碳足迹” 【摄影 记者 王海纳】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3杯咖啡的咖啡渣加上5个塑料水瓶可以生产一件咖啡杉。塑料水瓶的瓶盖也没有浪费,经过粉碎加热后,塑性成一个个多彩的钥匙扣、行李牌等配饰。 截至2024年,博鳌零碳示范区减碳96.2%,成为中国首个实现近零碳排放的区域。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绿色低碳办会仍是主旋律,开展了重要领域碳减排措施。东屿岛所有论坛场馆100%“绿电”供应;在绿色交通上,主要采用燃料电池、绿色氢气及绿色甲醇等前沿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在食品供应选择方面,首选本地新鲜食材,优选“零碳咖啡”“碳标签茶叶”“碳足迹芒果”等具有碳标识的本土产品,减少运输距离所产生的碳排放。 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内提供的“零碳咖啡”。 【摄影 记者 王海纳】
2025-03-26 02:49:07 -
南都电源拟投5000万美元在韩建厂 加速全球化布局
中国储能行业龙头企业南都电源近日宣布,计划投资5000万美元在韩国全罗南道光阳市栗村产业园区建立能源存储系统(ESS)制造基地。该投资计划是在韩国光阳湾圈经济自由区厅代表团访问南都电源杭州总部后正式确认的。 据光阳湾圈经济自由区厅25日消息,由厅长具忠坤率领的代表团日前专程访问了南都电源总部,就投资细节进行了深入磋商。代表团还借参加中国国际储能大会(CIES)之机,与全球知名电池企业亿纬锂能(EVE Energy)进行了投资洽谈。 作为中国ESS领域的领军企业,南都电源凭借与韩国企业的长期合作经验,已在全球市场建立了稳固的业务网络。此次在韩国建厂,标志着该公司全球化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新工厂将采用智能化生产线,主要生产大型储能系统设备,产品将同时面向韩国本土及海外市场。 具忠坤在会谈中表示:“在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的背景下,韩国正成为跨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枢纽。我们将全力支持ESS和二次电池企业的发展,并提供激励措施。” 南都电源副总裁刘成浩表示:“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是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战略。光阳湾地区不仅具备完善的产业基础设施,还拥有中韩企业集聚的独特优势,是我们海外扩张的理想选择。” 业界分析指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ESS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南都电源此次在韩国的投资,既可利用韩国成熟的电池产业链优势,又能规避部分国际贸易壁垒,展现了中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智慧。预计该项目落地后,将推动当地就业,并促进韩国储能产业的发展。 南都电源杭州总部【图片来源 南都电源】
2025-03-26 00:12:25 -
韩国50强企业的40年变迁 哪家企业崛起又跌落?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40年间,韩国大企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仅有三星电子、现代汽车、LG电子等7家企业持续保持在前50强行列。其中,三星电子从2002年至2023年连续22年稳居销售额首位。 企业分析机构韩国CXO研究所于24日发表的《1984至2023年40年间上市公司销售额前50位的大企业变动分析》(金融机构除外)报告显示,韩国50强企业的总体销售额从1984年的3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82.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44万亿韩元,增幅达30.4倍。入围门槛也从2000亿韩元大幅提升至5万亿韩元以上。1991年韩国50强企业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万亿韩元后,2022年更是突破1000万亿韩元大关。 据统计,三星电子、现代汽车、LG电子、三星物产、LG化学、现代建设、大韩航空等共7家企业连续40年进入“销售额前50强”。在企业表现方面,三星电子自2002年起连续22年稳居销售额榜首,其销售额从1984年的1.3615万亿韩元增长至2023年的170.374万亿韩元,规模扩大逾130倍。2022年,三星电子更以超过211万亿韩元的销售额,开创韩国企业"200万亿韩元时代"。现代汽车长期保持前三甲地位,LG电子亦持续位列前50强。 据统计,截至2023年,三星集团以7家子公司入围50强的成绩领跑,现代汽车集团和LG集团各有6家子公司入围,SK集团则有4家。值得注意的是,1984年位列前50强的企业中有86%(43家)已退出榜单或易主。 行业分析显示,电子及信息通信等IT相关企业从1980年代的5家增至2023年的10家,增加2倍。运输行业(包括造船、海运、航空、陆上物流)也呈显著增长,从80年代的2至3家增至2020年的6至8家。石油化学、能源、汽车和流通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然而,建筑业经历明显起伏,1984年有14家建筑企业入围前50强,至2023年仅剩3家。纤维(服装)和食品行业也逐步退出主力行业行列,以希杰第一制糖为例,虽从1984年的第26位微幅下滑至2023年的第35位,但在2010年代初期曾跌出前50强,因此未能列入持续40年保持前50强的企业名单。 该研究报告揭示了韩国大企业40年来的发展轨迹,也反映了韩国经济结构的深刻变迁。
2025-03-24 19:09:58 -
美国能源部临时工险泄密或为韩国被列入"敏感国家"原因
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实验用核反应堆。【图片提供 韩联社】 美国能源部员工曾试图将核反应堆设计相关资料泄露给韩国,这一事件被认为可能是韩国被美国能源部列入“敏感国家”的背景。 当地时间17日,美国能源部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报告显示,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的外包企业员工携带属于出口管制对象的信息,试图搭乘飞往韩国的航班时被抓获并解雇。报告中未列出这起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但由于这一报告以半年为单位,推测发生于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间。 能源监管委员会称,涉事员工试图携带的信息为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核反应堆设计软件,属专利信息。委员会随后对涉事员工的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进行调查,发现其在明知相关信息属管制对象的情况下同外国政府有过沟通。在提交报告当时,联邦调查局(FBI)和国土安全部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 韩国外交部就美国能源部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一事表示,这并非外交范畴的问题,而是能源部下属研究所有关安全问题。 美国能源部主要负责管理核能、能源和尖端技术等,最终目标是保障美国的安全与繁荣。因此能源部处理的信息被视为敏感信息,部分专利信息甚至与国家安全直接挂钩,可适用“防御与反间谍”概念。 美国驻韩国大使馆临时代办约瑟夫·尹18日就美国能源部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一事表示,这存在敏感信息处理不当的情况,不应将此事过度放大。 约瑟夫·尹当天在出席一场座谈会上表示:“这件事被渲染为一个似乎失控的大问题,令人遗憾,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事(it is not a big deal)。‘敏感国家’名单仅适用于能源部实验室,能源部下设多个实验室,仅去年就有超过2000多人次的韩国学生、研究员、公务员等访问过存放有敏感资料的研究室。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事件,因此制定了这份名单,韩国被列入名单是由于对部分敏感信息处理不当。” 政府目前正全力争取将韩国从“敏感国家”名单中移除。代总统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当天听取外交部、产业通商资源部、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等部门有关本次事件应对方案的工作报告。要求与美方紧密沟通,以免对韩美科技及能源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将于本周对美国进行访问,会见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就将韩国从“敏感国家”中移除一事进行讨论,韩美双方已从当天起通过视频会议方式进行事前沟通。
2025-03-18 23:32:05 -
同盟的小船说翻就翻?韩国被美国列入"敏感国家"原因成谜
韩国被美国能源部(DOE)列入“敏感和其他指定国家名单”(SCL)的“最低”类别,这一消息日前得到证实,但具体原因仍是未知数。 外交部虽表示,将在下月15日“敏感国家”名单生效前,与美方积极交涉,争取将韩国从名单上移除。但由于目前尚未厘清韩国被列入“敏感国家”的原因,这令韩方在应对上较为被动。 据多位外交消息人士17日透露,政府尚未从美方获得韩国被列入“敏感国家”的明确说明。美国能源部本月15日证实,拜登在任的今年1月,美国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名单,但未说明背景。 韩国政府正通过驻美大使馆等渠道全力对此事展开调查,但由于“敏感和其他指定国家名单”属能源部特定部门内部管理的名单,获取具体说明方面存在困难。因涉及安全问题,即使美国国务院也难以轻易获取相关信息。 外交部负责人表示,由于此事较为敏感,从美方听取准确说明前不宜对背景进行推测。外交部对此事表示高度重视,称与能源部、国务院等有关机构高级别官员接触,积极协商争取将韩国从名单中移除。 但至少要清楚被列入“敏感国家”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战略消除美方的顾虑,从目前来看韩美之间难以立即展开实质性协商。 还有观点认为,韩国被列入“敏感国家”的背景可能是技术性原因,而非此前一直提到的韩国国内核武装舆论等政治因素。 “敏感国家”是指因政策原因需要特别考虑的国家,美国能源部可基于国家安全、核不扩散、地区动荡、经济安全威胁、支持恐怖主义等理由,将特定国家列入“敏感国家”名单。 此前媒体猜测美国做出这一决定可能与韩国电力、韩国水力原子力与美国能源企业西屋电气之间的核电技术纠纷、韩国国内有关核武装的讨论升温,以及“12·3紧急戒严”及弹劾政局等政治因素有关。 一位外交部消息人士表示,美国能源部的措施主要适用于访问设施等安全规定,根据需求调整标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预计两国合作不会受到太大的限制,但韩国被归为“敏感国家”这一事实造成的心理打击更为严重。 当地时间14日,美国能源部对韩联社表示,虽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名单,但对于韩美双方科技合作没有新的限制,将一如既往地推进两国间能源、核能、核政策等相关合作。但考虑到此事本月10日首次被韩国媒体报道后,政府在一周的时间内仍未搞清楚背景,被批近乎无能。也有意见指出,美国将作为盟友的韩国列入主要针对敌对国家的“管制”名单,且未进行充分的事后说明,这一做法显得十分霸道。
2025-03-18 00: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