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LG’新闻 129个
-
韩国家电巨头抢滩"全球南方"新兴市场 破解增长瓶颈
随着内需长期低迷,韩国家电企业将战略重心转向具备高增长潜力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新兴市场。面对北美、欧洲等传统主力市场的增长瓶颈,三星电子、LG电子等企业通过并购扩张、本土化投资及B2B业务深耕,全面拓展东南亚、中东、非洲及中南美等新兴市场版图。 据业界25日消息,三星电子近期以全资收购德国百年暖通企业FlaktGroup为战略支点,正式进军全球商用空调市场。目前,三星电子在中东市场取得显著进展,已成功为多个高端住宅项目、综合医疗中心及五星级度假村提供整套采暖通风与空调(HVAC)系统解决方案。为强化中东市场布局,三星电子于本月初在中国苏州和上海两大空调生产基地举办“2025三星中东空调解决方案日”,邀请中东地区重点客户及合作伙伴,集中展示最新的智能空调解决方案与创新技术,进一步巩固在中东暖通市场的战略地位。 在产能布局方面,三星电子持续加码新兴市场本土化生产。三星电子决定向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斯里佩鲁姆布杜尔生产基地追加注资17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9亿元),该工厂作为三星在印核心生产基地,承担其冰箱、洗衣机总产量20%的产能,年产值达3.4万亿韩元。同时,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于去年7月与越南总理范明政举行战略会谈时明确表态,将维持越南最大外资企业的战略地位,与越南携手同行。 LG电子则将“全球南方战略”列为今年核心经营方针,积极深耕新兴市场。LG电子首席执行官(CEO)曹周完在今年股东大会上强调,将构建以印度为核心枢纽,辐射亚洲、中南美、中东及非洲四大高增长市场的战略布局。为加速推进这一战略,曹周完于年初亲自率队考察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关键市场,重点督导商用空调、高效能源系统等B2B业务的本地化落地进程。LG电子还计划推进印度法人首次公开募股(IPO)。今年一季度,LG印度法人实现营收1.2428万亿韩元,净利润达1243亿韩元,创季度新高,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为巩固市场优势,LG电子于本月正式启动印度安得拉邦的斯里城 (Sri City) 第三工厂建设。该工厂将重点生产包括智能冰箱、高端洗衣机及节能空调在内的高附加值家电产品,将作为区域供应枢纽,辐射中东、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周边新兴市场。 业内分析称,家电巨头纷纷加码全球南方市场具有深层次的战略考量。与需求趋于饱和的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新兴市场展现出三大显著优势:持续高位的人口增长率、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基数,以及经济发展带动的消费升级需求,共同推动对智能家电和数字化设备的强劲需求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截至2029年为止,全球南方地区的年均GDP增长率将达6.3%,远超发达国家3.9%的平均水平。韩国贸易协会首席研究员梁智媛(音)指出:“全球南方市场凭借其经济增长活力、人口红利优势以及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随着全球供应链重组加快,全球南方市场对韩国具有多重战略价值。”
2025-05-25 20:05:13 -
部分中国品牌在韩涉虚假宣传UHD电视被诉
部分中国厂商在广告中宣传产品为超高清(UHD)电视机,但实际上并未搭载地面UHD电视信号接收调谐器,近日被起诉至韩国有关部门。 据相关业界23日消息,社团法人UHD韩国近期向公平交易委员会举报称,在韩国市场销售中的部分UHD电视机无法接收地面UHD电视信号,却在广告中宣传产品为UHD电视机,涉嫌违反《标示广告法》。 UHD韩国在举报信中指出,收看地面UHD节目必须在产品中内置符合韩国广播电视节目标准的ATSC 3.0调谐器,但部分产品不具备这一功能却仍以“4K UHD TV”等噱头进行宣传和销售。此类广告可能会令消费者误认为产品可接收地面UHD电视信号,在购买后发现无法收看投诉至UHD韩国客服中心的事例接连不断。 尤其是TCL、小米等部分中国品牌成为这一问题的重灾区,这些产品在无法支持韩国国内ATSC 3.0标准的情况下仍以UHD电视机的名义进行宣传营销。目前仅用于内需市场的三星电子和LG电子电视机满足这一标准,而通过海淘购买或部分进口品牌无法接收地面UHD电视信号。 UHD韩国负责人表示,政府应与流通行业采取措施,从制度上让消费者识别购买的产品是否支持地面UHD电视信号,防止权益受到侵犯。
2025-05-23 18:45:34 -
中国电池企业全球市场份额超六成 韩国三巨头节节败退
不过就在几年前,中国电动车电池还被贴上“廉价”、“粗制滥造”的标签,但如今却在内需乃至全球电池市场上 悄然完成逆袭。而曾主导全球市场的韩国电池产业却在中国企业势如破竹的发展下节节败退,市场份额持续被蚕食。 本月20日,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上市当天股价较发行价上涨16.42%,此次IPO创下港交所近4年的融资纪录,从启动上市到正式交易仅耗时128天。此次募集资金净额约35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25.7亿元),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的上市募资额。 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宁德时代全球市场份额为37.9%,连续4年居全球首位。今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为38.3%持续攀升。 不仅是宁德时代,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兼动力电池生产商比亚迪今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为16.7%,再加上中创新航(CALB)、国轩高科等,中国电池生产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超过60%。 成立于2011年的宁德时代仅用了十几年便成为全球动力电池生产商“顶流”,中国电池企业迅速崛起的背后离不开中国政府强力的政策支持。政府除了对企业进行直接扶持外,还通过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等方式间接扩大市场规模。 但若将中国电池企业的异军突起完全归功于政府扶持则是严重的误判,各家企业同时在研发方面投资巨资,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在上月底举行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宁德时代展示了三款革新性产品,覆盖钠离子电池、双核架构电池及超充技术等。比亚迪也于今年3月公开了“超级e平台”,实现5分钟充电400公里,目前已搭载旗下汉L等车型。 与中国企业集体崛起相比,韩国电池企业的市场地位日益下降。今年第一季度,韩国三大电池生产商全球市场份额总计为18.7%,同比收窄4.6%。LG新能源为10.7%,被比亚迪反超跌至全球第三位,SK On和三星电子分别以4.7%和3.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4位和第7位。 尽管美国通过高关税和《通胀削减法案》(IRA)等补贴政策,为中国电池进入美国市场设置重重障碍,但仍无法阻挡韩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颓势。目前全球电池市场主流标准正在向由中国主导的磷酸铁锂(LFP)电池倾斜,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能高、成本较低,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下能力密度不足的短板也得到弥补。原本专注于镍钴锰三元电池(NCM)的韩国企业也纷纷入局这一赛道。 中国电池企业也已开始打入韩国主场,今年1月,宁德时代在韩国成立法人,业务范围包括电池、电力储能设备及相关产品的各类业务,以及电池回收相关业务等。SNE Research近日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左右全球电池市场的重要变数,韩国电池产业需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欧洲环保规定日趋严苛,以及中国低价成本的三重压力下寻找新的发展战略。
2025-05-22 23:18:26 -
美国削减补贴欧洲竞争加剧 韩国电池企业面临双重压力
随着美国计划缩减对电动汽车与清洁能源的财政补贴,韩国电池企业正在面临新的压力,而中国电池巨头纷纷把目光转向欧洲市场,导致双方竞争进一步加剧。 据电池行业21日消息,美国联邦众议院正在审议一项大规模减税法案,目前已在预算委员会通过,正在等待运营委员会及全体会议审议,众议院通过后,后续还需参议院进一步讨论。该法案的核心在于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实现大规模减税,其中包括电动汽车相关补贴在内的清洁能源税收抵免,以及低收入人群医疗补助项目都在削减名单中。 部分外媒报道称,美国共和党方面已就先进制造业税收抵免(AMPC)在2028年终止达成初步协议。三星证券研究员赵炫烈(音)表示,如果该项税收抵免在2028年全面取消,LG新能源与SK On预计分别损失约74%和80%的AMPC收益。 业内普遍认为,该项法案超过1000页,内容庞杂,可能在立法过程中发生变动,尤其是考虑到韩国电池企业在美国创造的就业和产业链带动效应,补贴政策可能依旧存在回旋余地。与此同时,韩国电池在欧洲市场也面临挑战。全球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CATL)与比亚迪(BYD)正在大举扩张,进一步加剧当地市场竞争。 宁德时代通过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净额约35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25亿元),其中90%的资金计划投向在匈牙利建设的超大型电池工厂。该项目总投资高达73.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98亿元),计划建成年产能100GWh的生产基地。 比亚迪则宣布在匈牙利设立欧洲总部,并计划今年年底启动一座年产能20万辆的电动汽车工厂。比亚迪是同时具备整车与电池制造能力的企业,一体化战略也对韩企构成威胁。为了推进本地化战略,韩国电池企业已经早早进入东欧市场,三星SDI与SK On在匈牙利设有生产基地,LG新能源则在波兰运营工厂。 电池行业相关人士指出,东欧是针对欧洲整车厂商的重要生产基地,当前客户关系比以往更加重要。主要车企已经开始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竞争的焦点正在转向如何稳固与整车企业的合作关系。
2025-05-21 19:31:13 -
韩国大企业一季度业绩整体回暖 半导体行业领涨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在已提交季度报告的韩国500大企业中,有342家纳入统计。上述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利润60.9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157亿元),同比增长17.1%;销售额为814.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8%。 从各大企业表现来看,半导体双雄SK海力士与三星电子盈利表现尤为亮眼。SK海力士一季度实现营业利润7.44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55万亿韩元,位居所有企业之首;三星电子紧随其后,录得6.69万亿韩元的营业利润。 此外,韩国电力公社(3.75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63万亿韩元)、起亚(3.01万亿韩元)、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1.28万亿韩元)、LG电子(1.26万亿韩元)、韩华(1.07万亿韩元)、韩国天然气公社(0.83万亿韩元)以及三星火灾(0.79万亿韩元)等企业也跻身营业利润前列。 在出现亏损的企业中,三星SDI一季度录得4341亿韩元的营业亏损,规模最大。L&F(1403亿韩元)、乐天化学(1266亿韩元)、SK能源(1261亿韩元)等也出现较大亏损。 从营业利润的同比增幅来看,SK海力士最大,其次为韩国电力公社(2.45万亿韩元)、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1.56万亿韩元)、韩华(8368亿韩元)和韩华航空航天(5233亿韩元)等。 相较之下,三星SDI营业利润同比下降7015亿韩元,降幅位居首位;SK能源(-4998亿韩元)、S-OIL(-4756亿韩元)及SK(-4302亿韩元)紧随其后。在营业利润下滑的前十家企业中,有五家来自石油化工行业,显示该领域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面临需求疲软和炼油利润收缩的双重压力。
2025-05-17 00:21:44 -
SK海力士时隔六年重返大企业经营评价榜首 三星电子连续两年第二
凭借高带宽存储器(HBM)业务的强劲增长,SK海力士在韩国500强企业经营评估中力压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荣膺年度最佳企业。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所CEO SCORE对500强非金融企业中提交业务报告的268家进行评估,并于14日公开结果显示,SK海力士以622.9分(满分800分)时隔6年再次夺冠。此排名分别从高速成长、投资、全球竞争力等八个维度进行评分。去年SK海力士凭借HBM营收增长创下历史最高业绩,并在高速成长、投资、稳健经营等方面获得高度评价。 三星电子以596分连续两年位列第二。三星生物凭借在投资、全球竞争力、稳健经营方面的出色表现,从去年的第五名跃升至第三名,得分为590分。起亚汽车以572.7分蝉联第四。反观去年排在首位的现代汽车,今年以559.5分跌至第五。尽管现代汽车2023年业绩较前年大幅增长,但去年增幅有所下降,导致排名有所下滑。 从各评估维度来看,在高速成长方面,年度营收超过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的企业中,SK海力士、 现代商船、韩华海洋、高丽亚铅、韩华宇航等被评为优秀企业。与此同时,年度营收低于10万亿韩元的中型企业中,韩华能源、三养食品、重山风力、魁匠团、塞尔群表现优异。 在投资方面,三星电子、三星生物、LG化学、现代汽车和SK海力士被评为最优秀企业。三星电子去年的设备投资为53.7416万亿韩元,研发投资为35.0215万亿韩元,既投资总额高达88.7631万亿韩元,在所有调查企业中投资总额最多,相当于排名第二的SK海力士(21.6170万亿韩元)的4.1倍。 在全球竞争力领域,以全球第一企业为基准比较营收占比等指标后,三星生物、起亚、现代汽车、塞尔群和现代商船入选优秀企业。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生物的营收仅为中国最大且为全球前十的制药企业——国药集团的4.1%,但营业利润率高出其26.2个百分点。同时,起亚的营收是大众汽车的22.4%,但营业利润率则高出其5.9个百分点。 在治理结构透明度方面,HD现代建设机械、 韩烟人参、Kakao、三星物产、三星电子和柳韩洋行入选优秀企业。在稳健经营方面,魁匠团、好丽友、起亚、韩泰轮胎、现代商船被评为表现优秀企业。 在就业创造方面,现代凯菲克、S-OIL、科丝美诗,Hanil Cement、SJG世宗表现突出。在性别平等层面,韩世实业、永元贸易、三养食品、HD现代化学、三星生物获得好评。 此外,在社会贡献与环境保护方面,HD现代建设机械、SK化学、韩一水泥、HD现代化学、LS电缆被评为优秀企业。
2025-05-15 01:39:36 -
LG生活健康押注"中低价"阵容 中国Z世代成增长突破口
随着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增速放缓,LG生活健康正通过强化中低价产品阵容,寻求在华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继通过高端宫廷护肤品牌“后(WHOO)”重塑品牌形象后,公司总裁李正爱开始构建更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体系,聚焦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消费者日益突出的实用性需求。 自2023年上任以来,李正爱坚持以“后”为核心推进高端战略,重点提升中国业务的盈利能力与客户忠诚度。去年,通过焕新“天气丹”系列,公司在高端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LG生活健康中国区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4%,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显示出业务回暖的初步信号。 然而,伴随消费结构日益多元,仅依赖高端品牌已难以支撑整体业务扩张。业界普遍预计,李正爱将在巩固高端定位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低价产品布局,正式启动“高端+实用”双轨战略,拓宽客户基础,提升市场渗透率。 近期与大型零售渠道的合作也验证了这一转向。LG生活健康旗下品牌BEYOND日前携手易买得(E-Mart),推出超低价系列GLOW:UP by BEYOND。该系列共有8款产品,全部定价为4950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涵盖基础护肤、眼部护理与夜间修护等核心品类。公司方面表示,通过简化包装、压缩营销预算,确保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未来还将持续扩展这一类具备合理定价的产品线。 尽管该系列率先在韩国上市,但业内普遍认为,其核心意图在于为中国市场的中低价战略提前布局。韩亚证券预测,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05万亿韩元,同比下滑4%;但2025年第一季度有望同比回升3%。在“性价比”与“功能性”成为消费关键词的背景下,Z世代对实用型韩国美妆(K-Beauty)产品的接受度显著提升。 同时,中国化妆品主力消费人群也正从30至40岁女性逐步转向更年轻的10至20岁用户。麦肯锡报告指出,Z世代目前占中国总人口的17%,并已在线上实用型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以中低价产品提升品牌触达频率,再导流至高端品牌,成为吸引年轻用户的重要策略。 目前,中低价产品在LG生活健康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仍相对有限。据新韩投资证券数据,该类产品销售额占比维持在10%左右。但随着产品线扩展、跨境电商及内容营销持续推进,其增长潜力正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除BEYOND外,LG生活健康还积极通过VDL、希恩派(CNP)、菲诗小铺(The Face Shop)等旗下品牌布局中国天猫、抖音等主要线上平台,强化本地化运营。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多品牌、多价格带战略,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体市场占有率,也能增强品牌在不同消费者群体中的认知度与粘性。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对化妆品安全监管日益趋严,具备原料和品质优势的韩国企业正迎来结构性机遇。自去年12月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实施新版《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通告》,对原料安全性与产品溯源体系提出更高标准。LG生活健康凭借其在广州及北京周边设有生产基地,并配备完善的质量验证体系,在应对相关监管收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韩国投资证券研究员金明珠(音)表示:“中国市场正在释放回暖信号。对于像LG生活健康这样高端产品占比较高的企业而言,市场的全面复苏将成为支撑其中长期估值的关键因素。” 在疫情后不断变化的新消费格局中,LG生活健康正通过更灵活的价格体系与多元化的产品战略,力图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重启增长引擎。由李正爱主导的“高端+实用”双轨布局,能否重新唤起中国消费者的关注,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5-05-14 20:29:37 -
中美关税变局推动东南亚手套出口 韩国NB乳胶企业或迎反弹契机
美国政府宣布自今年起对中国乳胶手套征收高达50%的关税后,东南亚成为乳胶手套出口主力地区,东南亚产乳胶手套在美国市场迅速替代中国产品。因此,生产乳胶手套主要原料NB乳胶的韩国企业再次迎来繁荣期。 韩国企业生产的NB乳胶主要出口至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此前受中国供应过剩压制的韩国NB乳胶行情或将回暖。 据韩亚证券13日数据,中国产医疗与卫生用乳胶手套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从去年35%骤降至今年1月的7%。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为反制中国低价倾销并保护盟国企业而对华加征的50%关税政策。 去年,在关税实施前的清仓效应和低价囤货需求下,美国对中国手套的进口环比增长32%,但今年一季度下降17%。因此,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产手套陆续填补空缺。其中,马来西亚手套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从去年的39%升至今年的57%。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最大手套制造商马来西亚顶级手套集团(Top Glove)预计今年工厂开工率将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达到74%。 韩国生产NB乳胶的企业主要为锦湖石油化学和LG化学。锦湖石油化学以94.6万吨的年产量在全球市场占比25%,位居首位,LG化学年产量为55.5万吨。 然而,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因素尚存。此外,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NB乳胶原料丁二烯(BD)价格可能出现下降,导致手套制造企业持观望态度,暂缓采购订单。 石化行业相关人士表示:“预计今年第二季度NB乳胶生产企业将延续第一季度态势,但中美两国顺利完成关税协商后,韩国企业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2025-05-14 01:36:53 -
韩国研发投资强劲增长 增幅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强2000企业的总投资额达1.257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万亿元),同比增长7.7%,创下历史新高。 报告显示,在入榜的前20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最多,共681家,占全球研发总投资的42.3%;中国企业为524家,占比17.1%;日本企业为185家,占比8.3%。韩国则有40家企业入榜,以425.5亿欧元的研发投入,占全球总额的3.4%。从增幅来看,韩国的研发投资同比增长23.7%,显著高于G7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和中国台湾等主要经济体。 从具体企业来看,美国科技巨头Alphabet(谷歌母公司)、Meta(Facebook母公司)、苹果和微软包揽前四位,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和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巨头华为分列第五和第六。 在韩国企业中,三星电子继续保持全球第七位,成为唯一跻身前十的韩国企业。三星电子的研发投资额同比增长14.4%,达到198.9亿欧元,占韩国入榜企业研发总投入的46.7%。 SK海力士的表现也颇为亮眼,研发投资同比增长69.3%,达到53.1亿欧元,排名第42位,首次进入全球前50位。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两家企业的合计研发投资额达252亿欧元,占韩国ICT硬件领域研发总投资规模的94.5%。 除上述两家外,进入榜单的韩国企业还包括LG电子(28.1亿欧元,排名第80位)、现代汽车(27.9亿欧元,排名第81位)、LG化学(14.3亿欧元,排名第166位)、LG显示器(13.1亿欧元,排名第180位)等。 从行业分布来看,韩国企业的研发投资主要集中在ICT硬件领域,占比高达62.7%,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其次为汽车及零部件(11.8%)、其他行业(10.3%)和工业品(7.9%)。 然而,在生物医药与ICT软件领域的研发投资占比仅为2.1%和1%,显著低于美国(25.4%、34.2%)、日本(15.3%、9.8%)、中国(6.1%、17.4%)、英国(50.7%、5.4%)等主要国家。
2025-05-13 23:10:05 -
LG电子在华市场"退潮" 加速布局"出海"新引擎
【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LG电子面临严峻的经营挑战。受主要产品需求萎缩、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业绩持续承压。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随着本土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LG电子的市场份额持续缩减。为此,集团正积极调整全球战略布局,逐步将业务重心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转移。 作为集团核心业务板块,LG显示器在过去十余年间重点布局大尺寸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视面板领域。然而,行业分析指出,在中国厂商大举进军LCD和Mini LED电视市场的背景下,OLED电视市场增速明显放缓,未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LG显示器过度集中于电视用OLED面板的投资策略,随着市场增长乏力,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同时,LG Innotek也面临业务结构单一化的挑战。尽管LG Innotek与苹果公司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但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经营模式已显现出结构性问题。证券界分析认为,虽然G Innotek一直在寻求业务多元化突破,但迄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今年整体业绩可能进一步下滑。 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表示,若无法在2025年前有效降低OLED电视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竞争力,该品类年出货量或将长期徘徊在600万至650万台区间。此外,受iPad Pro销售疲软影响,LG显示器为苹果供应的OLED面板产线利用率持续走低,LG电子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 LG电子中国市场复苏前景亦不容乐观。随着本土品牌市场影响力持续增强,外资品牌的市场拓展空间日益受限。为此,LG电子近期已将位于广州的LCD工厂出售给TCL科技集团旗下华星光电,旨在降低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转而推进多元化战略。业界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市场具有独特的本土化特征,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忠诚度持续攀升,这为外资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虽然市场规模庞大,但商业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促使越来越多国际企业调整战略重心。” 进入今年以来,LG电子明显加快了在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布局步伐,特别是在阿联酋迪拜等战略要地。LG电子首席执行官赵周完表示:“自2025年起,我们将在现有战略框架中强化'区域化'发展轴心,重点开拓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特别是将聚焦印度这一重要战略市场,以及中东地区快速发展的IT产业和亚洲新兴市场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凭借在印度市场28年深耕积累的本地化优势,我们有信心将LG打造成为当地消费者首选的国民品牌。” LG电子长期以来致力于印度市场。印度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约14.5亿)及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凭借年轻化的人口结构(40%为25岁以下)和较低的家电普及率,成为LG电子重点布局的高增长市场。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预测,印度家电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10亿美元增长至今年的210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目前,LG电子在印度北方邦诺伊达、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设立生产基地,并在南部安得拉邦斯里城新建第三工厂,以进一步强化本地化生产能力。同时,LG电子正积极筹备印度子公司上市计划,预计估值将达150亿美元。据悉,LG电子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将于未来两个月内启动IPO路演,目标融资10亿至15亿美元,并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赵周完强调,未来将重点拓展需求稳定、客户黏性高的B2B业务,以增强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此外,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正积极调整供应链布局。针对美国可能对墨西哥加征关税的潜在风险,LG电子已做好预案,其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工厂除生产洗衣机和烘干机外,还可迅速转产冰箱、烤箱等产品,以保障北美市场供应稳定。 此外,尽管目前LG电子在俄罗斯的业务暂时性停滞,但仍密切关注局势变化,为未来可能的业务重启做准备。在俄乌冲突爆发前,LG电子在俄罗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在莫斯科州卢杰工厂生产的电视、显示器、洗衣机、冰箱等产品曾稳居市场首位。赵周完表示:“我们将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灵活调整策略,确保在适当时机恢复运营。”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LG电子正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强化B2B业务及优化全球供应链等举措,积极应对挑战。随着印度市场IPO计划的推进、北美供应链的灵活调整以及对新兴市场的持续探索,LG电子正逐步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化经营体系。未来,公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破,仍有待观察。
2025-05-11 16:00:00
-
韩国家电巨头抢滩"全球南方"新兴市场 破解增长瓶颈
随着内需长期低迷,韩国家电企业将战略重心转向具备高增长潜力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新兴市场。面对北美、欧洲等传统主力市场的增长瓶颈,三星电子、LG电子等企业通过并购扩张、本土化投资及B2B业务深耕,全面拓展东南亚、中东、非洲及中南美等新兴市场版图。 据业界25日消息,三星电子近期以全资收购德国百年暖通企业FlaktGroup为战略支点,正式进军全球商用空调市场。目前,三星电子在中东市场取得显著进展,已成功为多个高端住宅项目、综合医疗中心及五星级度假村提供整套采暖通风与空调(HVAC)系统解决方案。为强化中东市场布局,三星电子于本月初在中国苏州和上海两大空调生产基地举办“2025三星中东空调解决方案日”,邀请中东地区重点客户及合作伙伴,集中展示最新的智能空调解决方案与创新技术,进一步巩固在中东暖通市场的战略地位。 在产能布局方面,三星电子持续加码新兴市场本土化生产。三星电子决定向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斯里佩鲁姆布杜尔生产基地追加注资17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9亿元),该工厂作为三星在印核心生产基地,承担其冰箱、洗衣机总产量20%的产能,年产值达3.4万亿韩元。同时,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于去年7月与越南总理范明政举行战略会谈时明确表态,将维持越南最大外资企业的战略地位,与越南携手同行。 LG电子则将“全球南方战略”列为今年核心经营方针,积极深耕新兴市场。LG电子首席执行官(CEO)曹周完在今年股东大会上强调,将构建以印度为核心枢纽,辐射亚洲、中南美、中东及非洲四大高增长市场的战略布局。为加速推进这一战略,曹周完于年初亲自率队考察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关键市场,重点督导商用空调、高效能源系统等B2B业务的本地化落地进程。LG电子还计划推进印度法人首次公开募股(IPO)。今年一季度,LG印度法人实现营收1.2428万亿韩元,净利润达1243亿韩元,创季度新高,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为巩固市场优势,LG电子于本月正式启动印度安得拉邦的斯里城 (Sri City) 第三工厂建设。该工厂将重点生产包括智能冰箱、高端洗衣机及节能空调在内的高附加值家电产品,将作为区域供应枢纽,辐射中东、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周边新兴市场。 业内分析称,家电巨头纷纷加码全球南方市场具有深层次的战略考量。与需求趋于饱和的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新兴市场展现出三大显著优势:持续高位的人口增长率、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基数,以及经济发展带动的消费升级需求,共同推动对智能家电和数字化设备的强劲需求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截至2029年为止,全球南方地区的年均GDP增长率将达6.3%,远超发达国家3.9%的平均水平。韩国贸易协会首席研究员梁智媛(音)指出:“全球南方市场凭借其经济增长活力、人口红利优势以及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随着全球供应链重组加快,全球南方市场对韩国具有多重战略价值。”
2025-05-25 20:05:13 -
部分中国品牌在韩涉虚假宣传UHD电视被诉
部分中国厂商在广告中宣传产品为超高清(UHD)电视机,但实际上并未搭载地面UHD电视信号接收调谐器,近日被起诉至韩国有关部门。 据相关业界23日消息,社团法人UHD韩国近期向公平交易委员会举报称,在韩国市场销售中的部分UHD电视机无法接收地面UHD电视信号,却在广告中宣传产品为UHD电视机,涉嫌违反《标示广告法》。 UHD韩国在举报信中指出,收看地面UHD节目必须在产品中内置符合韩国广播电视节目标准的ATSC 3.0调谐器,但部分产品不具备这一功能却仍以“4K UHD TV”等噱头进行宣传和销售。此类广告可能会令消费者误认为产品可接收地面UHD电视信号,在购买后发现无法收看投诉至UHD韩国客服中心的事例接连不断。 尤其是TCL、小米等部分中国品牌成为这一问题的重灾区,这些产品在无法支持韩国国内ATSC 3.0标准的情况下仍以UHD电视机的名义进行宣传营销。目前仅用于内需市场的三星电子和LG电子电视机满足这一标准,而通过海淘购买或部分进口品牌无法接收地面UHD电视信号。 UHD韩国负责人表示,政府应与流通行业采取措施,从制度上让消费者识别购买的产品是否支持地面UHD电视信号,防止权益受到侵犯。
2025-05-23 18:45:34 -
中国电池企业全球市场份额超六成 韩国三巨头节节败退
不过就在几年前,中国电动车电池还被贴上“廉价”、“粗制滥造”的标签,但如今却在内需乃至全球电池市场上 悄然完成逆袭。而曾主导全球市场的韩国电池产业却在中国企业势如破竹的发展下节节败退,市场份额持续被蚕食。 本月20日,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上市当天股价较发行价上涨16.42%,此次IPO创下港交所近4年的融资纪录,从启动上市到正式交易仅耗时128天。此次募集资金净额约35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25.7亿元),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的上市募资额。 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宁德时代全球市场份额为37.9%,连续4年居全球首位。今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为38.3%持续攀升。 不仅是宁德时代,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兼动力电池生产商比亚迪今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为16.7%,再加上中创新航(CALB)、国轩高科等,中国电池生产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超过60%。 成立于2011年的宁德时代仅用了十几年便成为全球动力电池生产商“顶流”,中国电池企业迅速崛起的背后离不开中国政府强力的政策支持。政府除了对企业进行直接扶持外,还通过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等方式间接扩大市场规模。 但若将中国电池企业的异军突起完全归功于政府扶持则是严重的误判,各家企业同时在研发方面投资巨资,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在上月底举行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宁德时代展示了三款革新性产品,覆盖钠离子电池、双核架构电池及超充技术等。比亚迪也于今年3月公开了“超级e平台”,实现5分钟充电400公里,目前已搭载旗下汉L等车型。 与中国企业集体崛起相比,韩国电池企业的市场地位日益下降。今年第一季度,韩国三大电池生产商全球市场份额总计为18.7%,同比收窄4.6%。LG新能源为10.7%,被比亚迪反超跌至全球第三位,SK On和三星电子分别以4.7%和3.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4位和第7位。 尽管美国通过高关税和《通胀削减法案》(IRA)等补贴政策,为中国电池进入美国市场设置重重障碍,但仍无法阻挡韩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颓势。目前全球电池市场主流标准正在向由中国主导的磷酸铁锂(LFP)电池倾斜,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能高、成本较低,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下能力密度不足的短板也得到弥补。原本专注于镍钴锰三元电池(NCM)的韩国企业也纷纷入局这一赛道。 中国电池企业也已开始打入韩国主场,今年1月,宁德时代在韩国成立法人,业务范围包括电池、电力储能设备及相关产品的各类业务,以及电池回收相关业务等。SNE Research近日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左右全球电池市场的重要变数,韩国电池产业需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欧洲环保规定日趋严苛,以及中国低价成本的三重压力下寻找新的发展战略。
2025-05-22 23:18:26 -
美国削减补贴欧洲竞争加剧 韩国电池企业面临双重压力
随着美国计划缩减对电动汽车与清洁能源的财政补贴,韩国电池企业正在面临新的压力,而中国电池巨头纷纷把目光转向欧洲市场,导致双方竞争进一步加剧。 据电池行业21日消息,美国联邦众议院正在审议一项大规模减税法案,目前已在预算委员会通过,正在等待运营委员会及全体会议审议,众议院通过后,后续还需参议院进一步讨论。该法案的核心在于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实现大规模减税,其中包括电动汽车相关补贴在内的清洁能源税收抵免,以及低收入人群医疗补助项目都在削减名单中。 部分外媒报道称,美国共和党方面已就先进制造业税收抵免(AMPC)在2028年终止达成初步协议。三星证券研究员赵炫烈(音)表示,如果该项税收抵免在2028年全面取消,LG新能源与SK On预计分别损失约74%和80%的AMPC收益。 业内普遍认为,该项法案超过1000页,内容庞杂,可能在立法过程中发生变动,尤其是考虑到韩国电池企业在美国创造的就业和产业链带动效应,补贴政策可能依旧存在回旋余地。与此同时,韩国电池在欧洲市场也面临挑战。全球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CATL)与比亚迪(BYD)正在大举扩张,进一步加剧当地市场竞争。 宁德时代通过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净额约35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25亿元),其中90%的资金计划投向在匈牙利建设的超大型电池工厂。该项目总投资高达73.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98亿元),计划建成年产能100GWh的生产基地。 比亚迪则宣布在匈牙利设立欧洲总部,并计划今年年底启动一座年产能20万辆的电动汽车工厂。比亚迪是同时具备整车与电池制造能力的企业,一体化战略也对韩企构成威胁。为了推进本地化战略,韩国电池企业已经早早进入东欧市场,三星SDI与SK On在匈牙利设有生产基地,LG新能源则在波兰运营工厂。 电池行业相关人士指出,东欧是针对欧洲整车厂商的重要生产基地,当前客户关系比以往更加重要。主要车企已经开始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竞争的焦点正在转向如何稳固与整车企业的合作关系。
2025-05-21 19:31:13 -
韩国大企业一季度业绩整体回暖 半导体行业领涨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在已提交季度报告的韩国500大企业中,有342家纳入统计。上述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利润60.9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157亿元),同比增长17.1%;销售额为814.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8%。 从各大企业表现来看,半导体双雄SK海力士与三星电子盈利表现尤为亮眼。SK海力士一季度实现营业利润7.44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55万亿韩元,位居所有企业之首;三星电子紧随其后,录得6.69万亿韩元的营业利润。 此外,韩国电力公社(3.75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63万亿韩元)、起亚(3.01万亿韩元)、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1.28万亿韩元)、LG电子(1.26万亿韩元)、韩华(1.07万亿韩元)、韩国天然气公社(0.83万亿韩元)以及三星火灾(0.79万亿韩元)等企业也跻身营业利润前列。 在出现亏损的企业中,三星SDI一季度录得4341亿韩元的营业亏损,规模最大。L&F(1403亿韩元)、乐天化学(1266亿韩元)、SK能源(1261亿韩元)等也出现较大亏损。 从营业利润的同比增幅来看,SK海力士最大,其次为韩国电力公社(2.45万亿韩元)、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1.56万亿韩元)、韩华(8368亿韩元)和韩华航空航天(5233亿韩元)等。 相较之下,三星SDI营业利润同比下降7015亿韩元,降幅位居首位;SK能源(-4998亿韩元)、S-OIL(-4756亿韩元)及SK(-4302亿韩元)紧随其后。在营业利润下滑的前十家企业中,有五家来自石油化工行业,显示该领域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面临需求疲软和炼油利润收缩的双重压力。
2025-05-17 00:21:44 -
SK海力士时隔六年重返大企业经营评价榜首 三星电子连续两年第二
凭借高带宽存储器(HBM)业务的强劲增长,SK海力士在韩国500强企业经营评估中力压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荣膺年度最佳企业。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所CEO SCORE对500强非金融企业中提交业务报告的268家进行评估,并于14日公开结果显示,SK海力士以622.9分(满分800分)时隔6年再次夺冠。此排名分别从高速成长、投资、全球竞争力等八个维度进行评分。去年SK海力士凭借HBM营收增长创下历史最高业绩,并在高速成长、投资、稳健经营等方面获得高度评价。 三星电子以596分连续两年位列第二。三星生物凭借在投资、全球竞争力、稳健经营方面的出色表现,从去年的第五名跃升至第三名,得分为590分。起亚汽车以572.7分蝉联第四。反观去年排在首位的现代汽车,今年以559.5分跌至第五。尽管现代汽车2023年业绩较前年大幅增长,但去年增幅有所下降,导致排名有所下滑。 从各评估维度来看,在高速成长方面,年度营收超过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的企业中,SK海力士、 现代商船、韩华海洋、高丽亚铅、韩华宇航等被评为优秀企业。与此同时,年度营收低于10万亿韩元的中型企业中,韩华能源、三养食品、重山风力、魁匠团、塞尔群表现优异。 在投资方面,三星电子、三星生物、LG化学、现代汽车和SK海力士被评为最优秀企业。三星电子去年的设备投资为53.7416万亿韩元,研发投资为35.0215万亿韩元,既投资总额高达88.7631万亿韩元,在所有调查企业中投资总额最多,相当于排名第二的SK海力士(21.6170万亿韩元)的4.1倍。 在全球竞争力领域,以全球第一企业为基准比较营收占比等指标后,三星生物、起亚、现代汽车、塞尔群和现代商船入选优秀企业。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生物的营收仅为中国最大且为全球前十的制药企业——国药集团的4.1%,但营业利润率高出其26.2个百分点。同时,起亚的营收是大众汽车的22.4%,但营业利润率则高出其5.9个百分点。 在治理结构透明度方面,HD现代建设机械、 韩烟人参、Kakao、三星物产、三星电子和柳韩洋行入选优秀企业。在稳健经营方面,魁匠团、好丽友、起亚、韩泰轮胎、现代商船被评为表现优秀企业。 在就业创造方面,现代凯菲克、S-OIL、科丝美诗,Hanil Cement、SJG世宗表现突出。在性别平等层面,韩世实业、永元贸易、三养食品、HD现代化学、三星生物获得好评。 此外,在社会贡献与环境保护方面,HD现代建设机械、SK化学、韩一水泥、HD现代化学、LS电缆被评为优秀企业。
2025-05-15 01:39:36 -
LG生活健康押注"中低价"阵容 中国Z世代成增长突破口
随着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增速放缓,LG生活健康正通过强化中低价产品阵容,寻求在华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继通过高端宫廷护肤品牌“后(WHOO)”重塑品牌形象后,公司总裁李正爱开始构建更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体系,聚焦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消费者日益突出的实用性需求。 自2023年上任以来,李正爱坚持以“后”为核心推进高端战略,重点提升中国业务的盈利能力与客户忠诚度。去年,通过焕新“天气丹”系列,公司在高端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LG生活健康中国区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4%,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显示出业务回暖的初步信号。 然而,伴随消费结构日益多元,仅依赖高端品牌已难以支撑整体业务扩张。业界普遍预计,李正爱将在巩固高端定位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低价产品布局,正式启动“高端+实用”双轨战略,拓宽客户基础,提升市场渗透率。 近期与大型零售渠道的合作也验证了这一转向。LG生活健康旗下品牌BEYOND日前携手易买得(E-Mart),推出超低价系列GLOW:UP by BEYOND。该系列共有8款产品,全部定价为4950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涵盖基础护肤、眼部护理与夜间修护等核心品类。公司方面表示,通过简化包装、压缩营销预算,确保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未来还将持续扩展这一类具备合理定价的产品线。 尽管该系列率先在韩国上市,但业内普遍认为,其核心意图在于为中国市场的中低价战略提前布局。韩亚证券预测,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05万亿韩元,同比下滑4%;但2025年第一季度有望同比回升3%。在“性价比”与“功能性”成为消费关键词的背景下,Z世代对实用型韩国美妆(K-Beauty)产品的接受度显著提升。 同时,中国化妆品主力消费人群也正从30至40岁女性逐步转向更年轻的10至20岁用户。麦肯锡报告指出,Z世代目前占中国总人口的17%,并已在线上实用型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以中低价产品提升品牌触达频率,再导流至高端品牌,成为吸引年轻用户的重要策略。 目前,中低价产品在LG生活健康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仍相对有限。据新韩投资证券数据,该类产品销售额占比维持在10%左右。但随着产品线扩展、跨境电商及内容营销持续推进,其增长潜力正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除BEYOND外,LG生活健康还积极通过VDL、希恩派(CNP)、菲诗小铺(The Face Shop)等旗下品牌布局中国天猫、抖音等主要线上平台,强化本地化运营。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多品牌、多价格带战略,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体市场占有率,也能增强品牌在不同消费者群体中的认知度与粘性。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对化妆品安全监管日益趋严,具备原料和品质优势的韩国企业正迎来结构性机遇。自去年12月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实施新版《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通告》,对原料安全性与产品溯源体系提出更高标准。LG生活健康凭借其在广州及北京周边设有生产基地,并配备完善的质量验证体系,在应对相关监管收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韩国投资证券研究员金明珠(音)表示:“中国市场正在释放回暖信号。对于像LG生活健康这样高端产品占比较高的企业而言,市场的全面复苏将成为支撑其中长期估值的关键因素。” 在疫情后不断变化的新消费格局中,LG生活健康正通过更灵活的价格体系与多元化的产品战略,力图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重启增长引擎。由李正爱主导的“高端+实用”双轨布局,能否重新唤起中国消费者的关注,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5-05-14 20:29:37 -
中美关税变局推动东南亚手套出口 韩国NB乳胶企业或迎反弹契机
美国政府宣布自今年起对中国乳胶手套征收高达50%的关税后,东南亚成为乳胶手套出口主力地区,东南亚产乳胶手套在美国市场迅速替代中国产品。因此,生产乳胶手套主要原料NB乳胶的韩国企业再次迎来繁荣期。 韩国企业生产的NB乳胶主要出口至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此前受中国供应过剩压制的韩国NB乳胶行情或将回暖。 据韩亚证券13日数据,中国产医疗与卫生用乳胶手套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从去年35%骤降至今年1月的7%。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为反制中国低价倾销并保护盟国企业而对华加征的50%关税政策。 去年,在关税实施前的清仓效应和低价囤货需求下,美国对中国手套的进口环比增长32%,但今年一季度下降17%。因此,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产手套陆续填补空缺。其中,马来西亚手套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从去年的39%升至今年的57%。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最大手套制造商马来西亚顶级手套集团(Top Glove)预计今年工厂开工率将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达到74%。 韩国生产NB乳胶的企业主要为锦湖石油化学和LG化学。锦湖石油化学以94.6万吨的年产量在全球市场占比25%,位居首位,LG化学年产量为55.5万吨。 然而,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因素尚存。此外,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NB乳胶原料丁二烯(BD)价格可能出现下降,导致手套制造企业持观望态度,暂缓采购订单。 石化行业相关人士表示:“预计今年第二季度NB乳胶生产企业将延续第一季度态势,但中美两国顺利完成关税协商后,韩国企业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2025-05-14 01:36:53 -
韩国研发投资强劲增长 增幅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强2000企业的总投资额达1.257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万亿元),同比增长7.7%,创下历史新高。 报告显示,在入榜的前20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最多,共681家,占全球研发总投资的42.3%;中国企业为524家,占比17.1%;日本企业为185家,占比8.3%。韩国则有40家企业入榜,以425.5亿欧元的研发投入,占全球总额的3.4%。从增幅来看,韩国的研发投资同比增长23.7%,显著高于G7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和中国台湾等主要经济体。 从具体企业来看,美国科技巨头Alphabet(谷歌母公司)、Meta(Facebook母公司)、苹果和微软包揽前四位,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和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巨头华为分列第五和第六。 在韩国企业中,三星电子继续保持全球第七位,成为唯一跻身前十的韩国企业。三星电子的研发投资额同比增长14.4%,达到198.9亿欧元,占韩国入榜企业研发总投入的46.7%。 SK海力士的表现也颇为亮眼,研发投资同比增长69.3%,达到53.1亿欧元,排名第42位,首次进入全球前50位。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两家企业的合计研发投资额达252亿欧元,占韩国ICT硬件领域研发总投资规模的94.5%。 除上述两家外,进入榜单的韩国企业还包括LG电子(28.1亿欧元,排名第80位)、现代汽车(27.9亿欧元,排名第81位)、LG化学(14.3亿欧元,排名第166位)、LG显示器(13.1亿欧元,排名第180位)等。 从行业分布来看,韩国企业的研发投资主要集中在ICT硬件领域,占比高达62.7%,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其次为汽车及零部件(11.8%)、其他行业(10.3%)和工业品(7.9%)。 然而,在生物医药与ICT软件领域的研发投资占比仅为2.1%和1%,显著低于美国(25.4%、34.2%)、日本(15.3%、9.8%)、中国(6.1%、17.4%)、英国(50.7%、5.4%)等主要国家。
2025-05-13 23:10:05 -
LG电子在华市场"退潮" 加速布局"出海"新引擎
【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LG电子面临严峻的经营挑战。受主要产品需求萎缩、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业绩持续承压。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随着本土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LG电子的市场份额持续缩减。为此,集团正积极调整全球战略布局,逐步将业务重心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转移。 作为集团核心业务板块,LG显示器在过去十余年间重点布局大尺寸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视面板领域。然而,行业分析指出,在中国厂商大举进军LCD和Mini LED电视市场的背景下,OLED电视市场增速明显放缓,未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LG显示器过度集中于电视用OLED面板的投资策略,随着市场增长乏力,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同时,LG Innotek也面临业务结构单一化的挑战。尽管LG Innotek与苹果公司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但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经营模式已显现出结构性问题。证券界分析认为,虽然G Innotek一直在寻求业务多元化突破,但迄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今年整体业绩可能进一步下滑。 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表示,若无法在2025年前有效降低OLED电视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竞争力,该品类年出货量或将长期徘徊在600万至650万台区间。此外,受iPad Pro销售疲软影响,LG显示器为苹果供应的OLED面板产线利用率持续走低,LG电子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 LG电子中国市场复苏前景亦不容乐观。随着本土品牌市场影响力持续增强,外资品牌的市场拓展空间日益受限。为此,LG电子近期已将位于广州的LCD工厂出售给TCL科技集团旗下华星光电,旨在降低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转而推进多元化战略。业界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市场具有独特的本土化特征,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忠诚度持续攀升,这为外资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虽然市场规模庞大,但商业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促使越来越多国际企业调整战略重心。” 进入今年以来,LG电子明显加快了在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布局步伐,特别是在阿联酋迪拜等战略要地。LG电子首席执行官赵周完表示:“自2025年起,我们将在现有战略框架中强化'区域化'发展轴心,重点开拓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特别是将聚焦印度这一重要战略市场,以及中东地区快速发展的IT产业和亚洲新兴市场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凭借在印度市场28年深耕积累的本地化优势,我们有信心将LG打造成为当地消费者首选的国民品牌。” LG电子长期以来致力于印度市场。印度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约14.5亿)及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凭借年轻化的人口结构(40%为25岁以下)和较低的家电普及率,成为LG电子重点布局的高增长市场。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预测,印度家电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10亿美元增长至今年的210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目前,LG电子在印度北方邦诺伊达、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设立生产基地,并在南部安得拉邦斯里城新建第三工厂,以进一步强化本地化生产能力。同时,LG电子正积极筹备印度子公司上市计划,预计估值将达150亿美元。据悉,LG电子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将于未来两个月内启动IPO路演,目标融资10亿至15亿美元,并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赵周完强调,未来将重点拓展需求稳定、客户黏性高的B2B业务,以增强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此外,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正积极调整供应链布局。针对美国可能对墨西哥加征关税的潜在风险,LG电子已做好预案,其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工厂除生产洗衣机和烘干机外,还可迅速转产冰箱、烤箱等产品,以保障北美市场供应稳定。 此外,尽管目前LG电子在俄罗斯的业务暂时性停滞,但仍密切关注局势变化,为未来可能的业务重启做准备。在俄乌冲突爆发前,LG电子在俄罗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在莫斯科州卢杰工厂生产的电视、显示器、洗衣机、冰箱等产品曾稳居市场首位。赵周完表示:“我们将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灵活调整策略,确保在适当时机恢复运营。”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LG电子正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强化B2B业务及优化全球供应链等举措,积极应对挑战。随着印度市场IPO计划的推进、北美供应链的灵活调整以及对新兴市场的持续探索,LG电子正逐步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化经营体系。未来,公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破,仍有待观察。
2025-05-11 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