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商品’新闻 149个
-
韩国零售销售额创21年最大降幅 内需低迷态势加剧
去年,韩国零售销售额创下自2003年“信用卡危机”以来的最大降幅。耐用品、准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三大商品类别的消费连续两年下降,这一现象即便在外汇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也未曾出现。 根据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12日公布的数据,去年1月至11月,零售销售额指数同比下降2.1%。这是自2003年(-3.1%)以来同期的最大降幅,时隔21年再次出现。当年因信用卡过度发行引发的“信用卡危机”曾导致消费大幅下滑,而此次消费萎缩同样波及所有主要商品类别,包括耐用品、准耐用品和非耐用品。 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11月,耐用品消费同比下降2.8%,准耐用品下降3.7%,非耐用品下降1.3%。这是继2023年之后,三大商品类别的消费连续第二年同时下滑。自1995年开始统计以来,这种现象尚属首次。 从具体商品类别来看,耐用品中的乘用车消费在2023年增长7.6%后,于去年大幅下降6.5%;准耐用品中的服装消费从2023年的微增(0.2%)转为下降3.2%;非耐用品中的食品饮料受高物价影响持续低迷,继2023年下降1.8%后,去年再度下滑2.5%,降幅进一步扩大。这是自2006年开始统计以来,首次连续三年下滑。 与商品消费疲软相对应,服务消费增速也显著放缓。去年1月至11月,服务生产同比增长1.5%,远低于2023年的3.4%和2022年的6.9%。这一趋势显示,尽管疫情结束后服务消费曾短暂复苏,其增长势头已明显减弱。 通常情况下,商品和服务消费会呈现此消彼长的交替趋势,但近年来两者均陷入低迷,进一步凸显内需困境。尽管自去年10月起连续降息一度提振了市场对内需复苏的期待,但“12.3紧急戒严”对消费信心的冲击再次令内需恢复蒙上阴影。 专家表示,高汇率可能进一步推高物价,加重内需压力。梨花女子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石秉勋指出:“日益加剧的政治不确定性正导致消费者缩减支出、企业延缓投资,内需疲软的趋势可能持续深化。” 首尔明洞商业街某服装店门口【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2 20:04:21 -
乐天免税店宣布全面中断与中国代购交易
位于首尔小公洞的乐天免税店总店。【图片提供 韩联社】 新年伊始,乐天免税店在免税店业界中首次全面中断与中国代购的交易。 据免税店业界12日消息,乐天免税店去年底通知交易规模较大的主要中国代购,称从本月起将中止向其销售免税品。 乐天免税店在免税店业界中率先与中国代购“划清界限”,显示出由于连续亏损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即使放弃销售,也要重新恢复收益,对现有运营机制进行“刮骨疗毒”式改革的决心。 代购是指在韩国低价大量囤购免税品后,在中国、东南亚等地流通,从业者大部分为中国人。 自2017年“萨德”风波后,作为反制措施之一,中方叫停赴韩团队旅游,催生了代购这一职业的兴起。新冠疫情后,出入境游客几乎绝迹,代购的作用更加凸显。 可以说2017年后韩国的免税业销售规模实际掌握在中国代购手中也不夸张,但他们同时也成为免税店收益恶化的罪魁祸首。 中国旅游团被叫停后,面临巨大处理积压库存压力的免税店以手续费的名义向代购返还商品正常价格的40-50%转让商品。代购因此获得丰厚利润,而免税店则陷入越卖越亏的恶性循环。 免税店判断这一模式难以持续,经双方协商于2023年1月起逐渐下调向代购支付的手续费,目前已降低至35%左右。但手续费率仍高于“马奇诺防线”20%,令免税店无法摆脱亏损沼泽。 去年免税店经历了历史最糟糕的一年,乐天、新罗、新世界和现代等四家免税店去年前3季度亏损总规模达135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7亿元),加上第四季度去年亏损额预计在2000亿韩元左右。 新冠疫情后来韩旅游多以自由行为主,游客更倾向于在欧利芙洋、大创等购物,消费模式明显转变。加之近来韩元汇率波动,免税店面临生死存亡危机。 业界认为,乐天免税店率先中断与中国代购的交易,反映出迫切需要提高已跌至谷底的收益性。去年乐天免税店销售额中,中国代购所占比重约为50%。中断交易后销售不可避免将出现断崖式下跌,但集团内部认为即使经历短期“阵痛”也需重新激活收益性。 去年12月,金东河出任乐天免税店代表后,将恢复免税店正常经营放在首位,做出中断与中国代购交易的决定。他在新年贺词中表示,如果说之前免税店在一味地扩大体量的话,那么现在到了以推进收益性改善为中心的时候了,将从宏观角度对各项业务进行重新调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为填补中国代购的空缺,乐天免税店正在研究各项面对本国消费者、外国游客,以及VIP顾客的营销战略。为此重新成立了去年废除的市场营销部门,在原有部门基础上划分自由行游客(FIT)营销组、旅行社营销组等,职能进一步得到细分。 乐天免税店的这一大胆决定在业界具有极大的象征作用,其他免税店也已认识到重新设定与中国代购交易关系的重要性。但考虑到中国代购的销售比重均在50%左右,以逐渐降低依赖度的方式来代替完全“分手”的可能性较高。
2025-01-12 19:45:33 -
韩国春节临时公休日激活旅游市场 个体工商户却喜忧参半
27日被正式指定为韩国临时公休日,随着春节连休假期延长,为春节期间旅游市场聚力。然而,饭店和咖啡厅等餐饮业个体工商户却心存担忧,尽管春节长假期间消费者的出行与消费心理有所回暖,但鉴于大量人群选择海外旅游或返乡探亲,个体工商户担心市内人流量减少,销售额下滑。 9日,旅游业界预测,随着临时公休日正式确定,可以从25日连休至30日(6天),若31日使用年假,最长可享受10天的春节连休,有充足的时间前往美洲或欧洲等飞行时间较长的旅游地区,预计海外旅游商品的预订量迎来显著增长。韩国旅行社VerygoodTour表示,仅在政府初步宣布拟定27日为临时公休日的当天,便吸引了超过80位新客户预约,同时,关于春节长假旅游商品的咨询量也急剧上升。截至目前,预订春节出游的游客中,选择欧洲和美洲的比重分别达到14%和5%。 春节假期的延长无疑激发了更多消费者考虑海外旅行的兴趣。实际上,被指定为临时公休日的2023年中秋连休期间和去年10月国军日期间,旅行社的预订量均实现大幅增长。韩国旅游服务平台KyowonTour相关人士指出:“去年指定为临时公休日期间,旅游商品新预订量增长20%。期待今年也能达到相似的增长水平。”另一家旅行社模德旅游(ModeTour)亦持乐观态度表示:“去年假期旅游商品预订量增长45%,预计今年的增长势头将更为强劲。” 各大旅行社为了抓住春节流量,纷纷推出多样化的营销活动。模德旅游以“2025年乙巳年,幸福春节长假”为主题,针对本月22日至下月1日期间预订的旅游商品,提供最高可达1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4元)的优惠券。 然而,随着大量民众选择海外游,餐饮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对内需经济在假期期间的活跃度表示担忧。小商工人联合会专门委员柳弼善(音)表示:“各地区和行业的情况将呈现差异化趋势。由于部分人选择回乡,在一定程度上将激活地方经济,但首尔及周边地区或将面临冲击。”并强调:“自年末以来,消费市场持续低迷,民众消费心理不振。然而,随着春节长假的临近,人们外出就餐及购物需求有所增加,无疑为内需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政府应考虑在长假期间集中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以促进内需增长。”
2025-01-09 19:36:29 -
韩国去11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93亿美元
随着以半导体为中心的出口回升,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 韩国银行(央行)8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显示,去年11月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93亿美元。具体来看,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继去年5月(89.2亿美元)、6月(125.6亿美元)、7月(89.7亿美元)、8月(65.2亿美元)、9月(109.4亿美元)、10月(97.8亿美元)之后,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 去年前11个月累计顺差为835.4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280.7亿美元)增加554.7亿美元。较央行2024年全年顺差预测值(900亿美元)相差64.6亿美元。 从11月经常收支项目来看,商品收支(97.5亿美元)自去年4月以来连续20个月实现顺差,与10月(81.2亿美元)相比,增加约16亿美元以上。 出口同比增加1.2%,为571亿美元。出口在2023年10月时隔1年2个月同比出现反弹后,目前已连续14个月保持增加趋势。其中,半导体(29.8%)、信息通信设备(8.5%)、钢铁(0.8%)等出口表现良好。从地区来看,对东南亚(9.1%)的出口呈明显恢复趋势。 与此相反,进口(473.5亿美元)减少4.4%。其中,石油制品(-19.4%)、化工产品(-17.2%)、原油(-16.8%)和煤炭(-12.5%)减少,但半导体制造设备(77.4%)和半导体(24.5%)等进口有所增加。 11月服务收支出现20.9亿美元逆差,环比(-17.3亿美元)和同比(-22.1亿美元)均逆差规模增加。具体来看,随着出境人数的增加,旅游收支出现7.6亿美元逆差。 本源收入收支顺差19.4亿美元,环比减少34.5亿美元。随着韩国企业海外子公司分红收入的减少,分红收入收支顺差幅度在一个月内减少18.9亿美元,对本源收入减少造成最大的影响。 金融账户净资产在11月增加97.6亿美元。在直接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28.4亿美元,外国人在韩国的直接投资则减少100亿美元。在证券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投资以债券为中心增加3.9亿美元,外国人在韩投资以股票为中心则减少21.2亿美元。 釜山港【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1-08 18:42:07 -
外籍人口260万时代 韩国银行业开展定制化金融服务
随着在韩国居留的外籍人口突破260万人,韩国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推出面向外籍客户的针对性商品和服务。在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吸引外籍客户成为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 据金融界7日消息,韩国全北银行率先推出针对外籍客户的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全北银行是韩国地方银行之一,成为国内首家针对外籍客户推出贷款服务的银行。 据悉,全北银行于2023年推出了“JB外籍劳工贷款”商品。截至去年年底,全北银行的外籍客户人数达到3.5万人,贷款余额已接近4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1亿元)。 目前,各大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吸引外籍客户。新韩银行通过“新韩SOL银行”应用程序(APP),提供线上开设存取款账户及申请借记卡的服务。 新韩信用卡公司也推出了“外国人借记卡”,针对公共交通、通信费、餐饮、咖啡厅等日常消费场景提供折扣优惠。此外,韩亚银行和友利银行也推出了非面对面开户服务及针对外籍客户的特色网点,以优化针对外籍客户服务。 近年来,随着外籍人员在韩居留时间延长,他们对韩国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根据KB国民信用卡公司的数据,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外籍人员的借记卡使用次数和消费额分别为15.7次和35.5万韩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34%和62%。特别是自2023年以来,外籍人员的借记卡消费额每年增幅均超过30%。 数据还显示,在韩长期居留的外籍人员主要在便利店、餐厅和网上购物等日常消费项目较多。具体来看,从2023年10月至去年9月,外籍人员的借记卡消费领域中,餐饮占比为27%,随后依次为网上购物(26%)、便利店或超市(13%)等。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在韩居留地外籍人员数量持续增加,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推出针对性服务。这不仅满足外籍人员在韩国日常生活中金融需求,也进一步推动了韩国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1-07 23:18:01 -
希杰大韩通运推出每周7天配送服务 力争夺回快递市场份额
希杰大韩通运近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每周7天配送服务,旨在重新夺回被Coupang占据的快递市场份额。 根据韩国Meritz证券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希杰大韩通运以32.5%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首位。然而,自去年第一季度以来,Coupang的市场份额稳步上升,并在同年第二季度达到了36.3%,反超希杰大韩通运的28.3%。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希杰大韩通运于本月5日正式启动了每周7天配送服务。对此,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新服务刚刚启动,当前配送量尚未达到预期,但鉴于家电和食品行业的旺盛需求,预计未来配送量将逐步提升。” 配送速度和便利性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然而,许多企业未能有效满足这一需求。除Coupang和Kurly等少数拥有自建物流网络的企业外,大部分电商平台难以提供即时配送服务。 为强化竞争力,希杰大韩通运于去年6月与新世界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接管了G-Market和SSG.com的大部分物流业务。同时,Naver购物通过希杰大韩通运提供多样化配送服务,包括当日配送、次日配送、1小时内送达的即时配送,以及次日凌晨送达的凌晨配送。此外,希杰大韩通运还负责处理中国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约80%的物流订单。 与此同时,海外直购市场的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希杰大韩通运的业务扩展。根据韩国统计厅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在线海外直购市场规模达1.910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6亿元),同比增长18.82%。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Coupang的“火箭配送”(次日送达)主要覆盖自营商品,而希杰大韩通运则聚焦于为外部客户提供物流服务,但随着Coupang计划向开放市场卖家提供存储、包装及配送服务,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5日,在仁川广域市桂阳区瑞云洞CJ大韩通运快递江西B货运站,员工们正在分类配送物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20:14:47 -
名创优品携超级IP卷土重来 中国品牌加速布局韩国市场
在国内外各种风险交织作用下,今年韩国流通业前景也不被看好,中国企业依托强大的资金实力正在加快开辟韩国市场。全球速卖通、Temu等中国电商虽然因产品质量问题在韩国备受诟病,但影响力仍持续扩大。近来有“中国版大创”之称的名创优品(MINISO)也重新叩开韩国市场大门,拓展线下销售网络。 据流通业界6日消息,名创优品日前正在就入驻乐天和现代百货店进行探讨。上月14日,名创优品在位于首尔钟路区的大学路开出首家门店,并计划在弘益大学和建国大学增开门店,弘益大学店占地在250坪(1坪=3.3平方米)左右,建国大学店可能为二层独立建筑。 名创优品方面表示,计划入驻现代首尔及乐天旗下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总部位于中国广州的名创优品成立于2013年,瞄准年轻消费者通过与大型IP推出联名商品,逐渐发展为综合生活用品集合店,并先后于2020年和2022年在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目前在112个国家(地区)拥有超过7100家门店,近5年累计销售规模达6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00亿元)。 名创优品负责人表示,大学路门店将从2月起变身为迪士尼概念店,推出多款迪士尼周边商品,满足韩国MZ消费者的需求。 除了线下卖场外,中国电商与韩国流通企业的竞争也进一步趋于白热化。继阿里巴巴国际站与新世界旗下G-Market宣布将成立合资法人后,阿里巴巴集团日前在首尔State Tower南山成立法人,这座写字楼是全球速卖通进军韩国市场初期所在地。 虽然全球速卖通和Temu因产品质量问题在韩国屡遭消费者诟病,但并不影响用户的增长势头。Wiseapp Retail Goods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全球速卖通在韩月活跃用户数(MAU)为899万人,Temu为813万人,仅次于Coupang稳居第二、三位。本土电商11号街和G-Market仍难以挽回继续下滑的颓势。 名创优品在首尔大学路开出的首家门店,出售多款与哈利波特联名商品。【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1-07 00:46:05 -
韩国政治动荡掀起避险热潮 黄金需求飙升
受“12·3紧急戒严事态”引发的政治动荡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影响,近期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显著增加。 据金融界6日消息,截至去年12月底,KB国民银行、新韩银行、友利银行三家韩国商业银行的黄金账户余额达到768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8.4亿元),环比增加275亿韩元。 黄金账户是商业银行推出的一种投资商品,允许用户以克为单位购买黄金,无需实物黄金交割。通常在市场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时,黄金账户作为避险资产受到青睐。 有分析指出,尽管金价持续走高,但受“12·3紧急戒严事态”影响,投资者对黄金的需求明显上升。仅在戒严事态次日(12月4日)一天内,黄金账户余额就增加了84亿韩元,随后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同期,金条销量也大幅增长。去年12月,KB国民银行、新韩银行、韩亚银行、友利银行、NH农协银行五大主要商业银行的金条销售额合计达188亿韩元,远超去年月均130亿韩元的水平。戒严事态发生后,单日金条销售额达到15至16亿韩元,较平时的7至8亿韩元翻了一倍。 此外,国际黄金价格也被广泛看涨。有分析认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以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方向不明,都将继续推动黄金需求。实际上,本月2日韩国黄金价格达每克12.879万韩元,较去年12月初(11.931万韩元)上涨约7.9%。 业内人士表示:“在韩国政治动荡的情况下,黄金作为主要避险资产表现强劲。黄金作为传统的避险资产,其需求在不确定性加剧时往往会显著上升。随着金价不断上涨,近期咨询黄金账户业务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加。” 金条【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6 20:12:07 -
爆雷电商TMON薇美铺启动并购 中核集团有意接盘
去年因拖欠结算货款支付而“爆雷”的韩国两大电商平台TMON和薇美铺在进入破产重组程序前,目前正在推进并购事宜,据悉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CNNC,以下简称中核集团)旗下中核物联网有限公司参与其中,与多家韩企展开竞争。 据韩联社3日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韩国分公司(安永韩国)获取的调查报告显示,TMON的清算价值估算为136.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800万元),高于持续经营价值(-928.9亿韩元),这说明对TMON进行清算比继续经营更具经济价值。 安永韩国对TMON的财政状况进行调查后统计显示,TMON目前资产总规模为702.5亿韩元,负债规模总计1.0191万亿韩元。TMON持有的非营业资产仅为总部办公室等租赁保证金,价值仅为6亿多韩元。 安永韩国在报告中认为,具永培经营的趣天网(Qoo10)在收购TMON、薇美铺、Interpark后,计划利用东南亚流通网络优化收益性,推动集团物流子公司QExpress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在盲目扩张过程中进行贴息促销等非正常营业手段,导致资金周转情况恶化,最终爆发大规模无法按期结算货款危机。 安永韩国对另一家电商薇美铺也做出清算价值高于持续经营价值的结论。目前薇美铺资产总规模为486亿韩元,负债总规模4462亿韩元。持续经营价值为-2234亿韩元,清算价值为134亿韩元。 去年12月27日,负责主管出售两家电商业务的安永韩国向首尔回生法院(破产法院)提交上述报告。 中核集团及两家韩国企业正在参与并购TMON和薇美铺,中核集团作为国有独资核技术企业,下属公司达到几百家,其中旗下中核物联网有限公司提交收购意向书。 中核集团计划利用TMON向中国及全球市场出口韩国商品,另外两家韩企也正在与出售方进行磋商,据悉目前韩企在收购磋商中稍占上风。 去年7月,在位于首尔江南区的TMON总部门口,消费者集会要求退款。【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3 23:37:26 -
韩国电商市场持续降温 平台调整战略以求突围
受经济衰退影响与消费者信心减弱影响,韩国电商市场的增长步伐逐渐放缓。面对愈加激烈的行业竞争,各大电商平台纷纷调整战略,聚焦提升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力图在挑战中寻求突破。 据电商业界3日消息,乐天集团旗下电商平台乐天ON将2025年的战略重点放在时尚和美妆等垂直领域,以强化核心竞争优势。 作为平台核心品类的时尚领域,乐天ON计划进一步扩大品牌阵容,扶持新兴卖家。在奢侈品和海外直购领域,乐天ON将与全球品牌及精品店合作,推出更多独家商品。此外,乐天ON还将加大对韩国小众美妆品牌的投资,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力。乐天ON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将持续优化线上服务,为应对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新世界集团旗下电商平台SSG.com正在加大对奢侈品、时尚和美妆等高附加值领域的投入,同时依托人工智能(AI)驱动的广告业务,提升盈利能力。 此外,SSG.com与希杰集团的物流合作被认为是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支撑。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SSG.com将以‘强化核心品类竞争力’和‘物流体系改革’为核心战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客户满意度。此外,平台将在食品杂货领域持续聚焦增长,在生活方式领域通过差异化服务,打造独特市场定位,进一步巩固其竞争优势。” 生鲜电商平台Kurly则以扩展时尚和生活类商品为核心,持续推进增长战略。同时,平台将优化VIP和会员优惠政策,推出更多会员专属特价和独家商品。此外,Kurly计划深化与线下合作伙伴的联动,如乐天影院与咖啡豆品牌,以丰富业务场景,提升用户体验。 在海外市场,Kurly以韩国高人气商品,如家庭代餐(HMR)为突破口,不断扩展业务版图。从进驻新加坡超市RedMart到覆盖中国香港、澳大利亚,其国际化布局已初具规模。去年9月,Kurly产品入驻美国的韩国连锁超市H Mart,现已占据约30%的销售份额。平台表示,将继续扩大供货区域和出口规模,进一步提升海外影响力。 另一大电商平台11号街则致力于优化电商核心要素,包括商品、价格、流量、配送和便利性,以逐步建立中长期增长基础。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我们的目标是在巩固核心能力的同时,提升盈利水平,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乐天ON页面宣传图【图片来源 乐天ON】
2025-01-03 19:39:29
-
韩国零售销售额创21年最大降幅 内需低迷态势加剧
去年,韩国零售销售额创下自2003年“信用卡危机”以来的最大降幅。耐用品、准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三大商品类别的消费连续两年下降,这一现象即便在外汇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也未曾出现。 根据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12日公布的数据,去年1月至11月,零售销售额指数同比下降2.1%。这是自2003年(-3.1%)以来同期的最大降幅,时隔21年再次出现。当年因信用卡过度发行引发的“信用卡危机”曾导致消费大幅下滑,而此次消费萎缩同样波及所有主要商品类别,包括耐用品、准耐用品和非耐用品。 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11月,耐用品消费同比下降2.8%,准耐用品下降3.7%,非耐用品下降1.3%。这是继2023年之后,三大商品类别的消费连续第二年同时下滑。自1995年开始统计以来,这种现象尚属首次。 从具体商品类别来看,耐用品中的乘用车消费在2023年增长7.6%后,于去年大幅下降6.5%;准耐用品中的服装消费从2023年的微增(0.2%)转为下降3.2%;非耐用品中的食品饮料受高物价影响持续低迷,继2023年下降1.8%后,去年再度下滑2.5%,降幅进一步扩大。这是自2006年开始统计以来,首次连续三年下滑。 与商品消费疲软相对应,服务消费增速也显著放缓。去年1月至11月,服务生产同比增长1.5%,远低于2023年的3.4%和2022年的6.9%。这一趋势显示,尽管疫情结束后服务消费曾短暂复苏,其增长势头已明显减弱。 通常情况下,商品和服务消费会呈现此消彼长的交替趋势,但近年来两者均陷入低迷,进一步凸显内需困境。尽管自去年10月起连续降息一度提振了市场对内需复苏的期待,但“12.3紧急戒严”对消费信心的冲击再次令内需恢复蒙上阴影。 专家表示,高汇率可能进一步推高物价,加重内需压力。梨花女子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石秉勋指出:“日益加剧的政治不确定性正导致消费者缩减支出、企业延缓投资,内需疲软的趋势可能持续深化。” 首尔明洞商业街某服装店门口【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2 20:04:21 -
乐天免税店宣布全面中断与中国代购交易
位于首尔小公洞的乐天免税店总店。【图片提供 韩联社】 新年伊始,乐天免税店在免税店业界中首次全面中断与中国代购的交易。 据免税店业界12日消息,乐天免税店去年底通知交易规模较大的主要中国代购,称从本月起将中止向其销售免税品。 乐天免税店在免税店业界中率先与中国代购“划清界限”,显示出由于连续亏损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即使放弃销售,也要重新恢复收益,对现有运营机制进行“刮骨疗毒”式改革的决心。 代购是指在韩国低价大量囤购免税品后,在中国、东南亚等地流通,从业者大部分为中国人。 自2017年“萨德”风波后,作为反制措施之一,中方叫停赴韩团队旅游,催生了代购这一职业的兴起。新冠疫情后,出入境游客几乎绝迹,代购的作用更加凸显。 可以说2017年后韩国的免税业销售规模实际掌握在中国代购手中也不夸张,但他们同时也成为免税店收益恶化的罪魁祸首。 中国旅游团被叫停后,面临巨大处理积压库存压力的免税店以手续费的名义向代购返还商品正常价格的40-50%转让商品。代购因此获得丰厚利润,而免税店则陷入越卖越亏的恶性循环。 免税店判断这一模式难以持续,经双方协商于2023年1月起逐渐下调向代购支付的手续费,目前已降低至35%左右。但手续费率仍高于“马奇诺防线”20%,令免税店无法摆脱亏损沼泽。 去年免税店经历了历史最糟糕的一年,乐天、新罗、新世界和现代等四家免税店去年前3季度亏损总规模达135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7亿元),加上第四季度去年亏损额预计在2000亿韩元左右。 新冠疫情后来韩旅游多以自由行为主,游客更倾向于在欧利芙洋、大创等购物,消费模式明显转变。加之近来韩元汇率波动,免税店面临生死存亡危机。 业界认为,乐天免税店率先中断与中国代购的交易,反映出迫切需要提高已跌至谷底的收益性。去年乐天免税店销售额中,中国代购所占比重约为50%。中断交易后销售不可避免将出现断崖式下跌,但集团内部认为即使经历短期“阵痛”也需重新激活收益性。 去年12月,金东河出任乐天免税店代表后,将恢复免税店正常经营放在首位,做出中断与中国代购交易的决定。他在新年贺词中表示,如果说之前免税店在一味地扩大体量的话,那么现在到了以推进收益性改善为中心的时候了,将从宏观角度对各项业务进行重新调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为填补中国代购的空缺,乐天免税店正在研究各项面对本国消费者、外国游客,以及VIP顾客的营销战略。为此重新成立了去年废除的市场营销部门,在原有部门基础上划分自由行游客(FIT)营销组、旅行社营销组等,职能进一步得到细分。 乐天免税店的这一大胆决定在业界具有极大的象征作用,其他免税店也已认识到重新设定与中国代购交易关系的重要性。但考虑到中国代购的销售比重均在50%左右,以逐渐降低依赖度的方式来代替完全“分手”的可能性较高。
2025-01-12 19:45:33 -
韩国春节临时公休日激活旅游市场 个体工商户却喜忧参半
27日被正式指定为韩国临时公休日,随着春节连休假期延长,为春节期间旅游市场聚力。然而,饭店和咖啡厅等餐饮业个体工商户却心存担忧,尽管春节长假期间消费者的出行与消费心理有所回暖,但鉴于大量人群选择海外旅游或返乡探亲,个体工商户担心市内人流量减少,销售额下滑。 9日,旅游业界预测,随着临时公休日正式确定,可以从25日连休至30日(6天),若31日使用年假,最长可享受10天的春节连休,有充足的时间前往美洲或欧洲等飞行时间较长的旅游地区,预计海外旅游商品的预订量迎来显著增长。韩国旅行社VerygoodTour表示,仅在政府初步宣布拟定27日为临时公休日的当天,便吸引了超过80位新客户预约,同时,关于春节长假旅游商品的咨询量也急剧上升。截至目前,预订春节出游的游客中,选择欧洲和美洲的比重分别达到14%和5%。 春节假期的延长无疑激发了更多消费者考虑海外旅行的兴趣。实际上,被指定为临时公休日的2023年中秋连休期间和去年10月国军日期间,旅行社的预订量均实现大幅增长。韩国旅游服务平台KyowonTour相关人士指出:“去年指定为临时公休日期间,旅游商品新预订量增长20%。期待今年也能达到相似的增长水平。”另一家旅行社模德旅游(ModeTour)亦持乐观态度表示:“去年假期旅游商品预订量增长45%,预计今年的增长势头将更为强劲。” 各大旅行社为了抓住春节流量,纷纷推出多样化的营销活动。模德旅游以“2025年乙巳年,幸福春节长假”为主题,针对本月22日至下月1日期间预订的旅游商品,提供最高可达1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4元)的优惠券。 然而,随着大量民众选择海外游,餐饮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对内需经济在假期期间的活跃度表示担忧。小商工人联合会专门委员柳弼善(音)表示:“各地区和行业的情况将呈现差异化趋势。由于部分人选择回乡,在一定程度上将激活地方经济,但首尔及周边地区或将面临冲击。”并强调:“自年末以来,消费市场持续低迷,民众消费心理不振。然而,随着春节长假的临近,人们外出就餐及购物需求有所增加,无疑为内需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政府应考虑在长假期间集中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以促进内需增长。”
2025-01-09 19:36:29 -
韩国去11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93亿美元
随着以半导体为中心的出口回升,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 韩国银行(央行)8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显示,去年11月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93亿美元。具体来看,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继去年5月(89.2亿美元)、6月(125.6亿美元)、7月(89.7亿美元)、8月(65.2亿美元)、9月(109.4亿美元)、10月(97.8亿美元)之后,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 去年前11个月累计顺差为835.4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280.7亿美元)增加554.7亿美元。较央行2024年全年顺差预测值(900亿美元)相差64.6亿美元。 从11月经常收支项目来看,商品收支(97.5亿美元)自去年4月以来连续20个月实现顺差,与10月(81.2亿美元)相比,增加约16亿美元以上。 出口同比增加1.2%,为571亿美元。出口在2023年10月时隔1年2个月同比出现反弹后,目前已连续14个月保持增加趋势。其中,半导体(29.8%)、信息通信设备(8.5%)、钢铁(0.8%)等出口表现良好。从地区来看,对东南亚(9.1%)的出口呈明显恢复趋势。 与此相反,进口(473.5亿美元)减少4.4%。其中,石油制品(-19.4%)、化工产品(-17.2%)、原油(-16.8%)和煤炭(-12.5%)减少,但半导体制造设备(77.4%)和半导体(24.5%)等进口有所增加。 11月服务收支出现20.9亿美元逆差,环比(-17.3亿美元)和同比(-22.1亿美元)均逆差规模增加。具体来看,随着出境人数的增加,旅游收支出现7.6亿美元逆差。 本源收入收支顺差19.4亿美元,环比减少34.5亿美元。随着韩国企业海外子公司分红收入的减少,分红收入收支顺差幅度在一个月内减少18.9亿美元,对本源收入减少造成最大的影响。 金融账户净资产在11月增加97.6亿美元。在直接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28.4亿美元,外国人在韩国的直接投资则减少100亿美元。在证券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投资以债券为中心增加3.9亿美元,外国人在韩投资以股票为中心则减少21.2亿美元。 釜山港【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1-08 18:42:07 -
外籍人口260万时代 韩国银行业开展定制化金融服务
随着在韩国居留的外籍人口突破260万人,韩国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推出面向外籍客户的针对性商品和服务。在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吸引外籍客户成为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 据金融界7日消息,韩国全北银行率先推出针对外籍客户的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全北银行是韩国地方银行之一,成为国内首家针对外籍客户推出贷款服务的银行。 据悉,全北银行于2023年推出了“JB外籍劳工贷款”商品。截至去年年底,全北银行的外籍客户人数达到3.5万人,贷款余额已接近4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1亿元)。 目前,各大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吸引外籍客户。新韩银行通过“新韩SOL银行”应用程序(APP),提供线上开设存取款账户及申请借记卡的服务。 新韩信用卡公司也推出了“外国人借记卡”,针对公共交通、通信费、餐饮、咖啡厅等日常消费场景提供折扣优惠。此外,韩亚银行和友利银行也推出了非面对面开户服务及针对外籍客户的特色网点,以优化针对外籍客户服务。 近年来,随着外籍人员在韩居留时间延长,他们对韩国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根据KB国民信用卡公司的数据,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外籍人员的借记卡使用次数和消费额分别为15.7次和35.5万韩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34%和62%。特别是自2023年以来,外籍人员的借记卡消费额每年增幅均超过30%。 数据还显示,在韩长期居留的外籍人员主要在便利店、餐厅和网上购物等日常消费项目较多。具体来看,从2023年10月至去年9月,外籍人员的借记卡消费领域中,餐饮占比为27%,随后依次为网上购物(26%)、便利店或超市(13%)等。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在韩居留地外籍人员数量持续增加,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推出针对性服务。这不仅满足外籍人员在韩国日常生活中金融需求,也进一步推动了韩国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1-07 23:18:01 -
希杰大韩通运推出每周7天配送服务 力争夺回快递市场份额
希杰大韩通运近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每周7天配送服务,旨在重新夺回被Coupang占据的快递市场份额。 根据韩国Meritz证券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希杰大韩通运以32.5%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首位。然而,自去年第一季度以来,Coupang的市场份额稳步上升,并在同年第二季度达到了36.3%,反超希杰大韩通运的28.3%。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希杰大韩通运于本月5日正式启动了每周7天配送服务。对此,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新服务刚刚启动,当前配送量尚未达到预期,但鉴于家电和食品行业的旺盛需求,预计未来配送量将逐步提升。” 配送速度和便利性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然而,许多企业未能有效满足这一需求。除Coupang和Kurly等少数拥有自建物流网络的企业外,大部分电商平台难以提供即时配送服务。 为强化竞争力,希杰大韩通运于去年6月与新世界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接管了G-Market和SSG.com的大部分物流业务。同时,Naver购物通过希杰大韩通运提供多样化配送服务,包括当日配送、次日配送、1小时内送达的即时配送,以及次日凌晨送达的凌晨配送。此外,希杰大韩通运还负责处理中国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约80%的物流订单。 与此同时,海外直购市场的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希杰大韩通运的业务扩展。根据韩国统计厅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在线海外直购市场规模达1.910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6亿元),同比增长18.82%。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Coupang的“火箭配送”(次日送达)主要覆盖自营商品,而希杰大韩通运则聚焦于为外部客户提供物流服务,但随着Coupang计划向开放市场卖家提供存储、包装及配送服务,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5日,在仁川广域市桂阳区瑞云洞CJ大韩通运快递江西B货运站,员工们正在分类配送物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20:14:47 -
名创优品携超级IP卷土重来 中国品牌加速布局韩国市场
在国内外各种风险交织作用下,今年韩国流通业前景也不被看好,中国企业依托强大的资金实力正在加快开辟韩国市场。全球速卖通、Temu等中国电商虽然因产品质量问题在韩国备受诟病,但影响力仍持续扩大。近来有“中国版大创”之称的名创优品(MINISO)也重新叩开韩国市场大门,拓展线下销售网络。 据流通业界6日消息,名创优品日前正在就入驻乐天和现代百货店进行探讨。上月14日,名创优品在位于首尔钟路区的大学路开出首家门店,并计划在弘益大学和建国大学增开门店,弘益大学店占地在250坪(1坪=3.3平方米)左右,建国大学店可能为二层独立建筑。 名创优品方面表示,计划入驻现代首尔及乐天旗下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总部位于中国广州的名创优品成立于2013年,瞄准年轻消费者通过与大型IP推出联名商品,逐渐发展为综合生活用品集合店,并先后于2020年和2022年在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目前在112个国家(地区)拥有超过7100家门店,近5年累计销售规模达6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00亿元)。 名创优品负责人表示,大学路门店将从2月起变身为迪士尼概念店,推出多款迪士尼周边商品,满足韩国MZ消费者的需求。 除了线下卖场外,中国电商与韩国流通企业的竞争也进一步趋于白热化。继阿里巴巴国际站与新世界旗下G-Market宣布将成立合资法人后,阿里巴巴集团日前在首尔State Tower南山成立法人,这座写字楼是全球速卖通进军韩国市场初期所在地。 虽然全球速卖通和Temu因产品质量问题在韩国屡遭消费者诟病,但并不影响用户的增长势头。Wiseapp Retail Goods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全球速卖通在韩月活跃用户数(MAU)为899万人,Temu为813万人,仅次于Coupang稳居第二、三位。本土电商11号街和G-Market仍难以挽回继续下滑的颓势。 名创优品在首尔大学路开出的首家门店,出售多款与哈利波特联名商品。【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1-07 00:46:05 -
韩国政治动荡掀起避险热潮 黄金需求飙升
受“12·3紧急戒严事态”引发的政治动荡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影响,近期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显著增加。 据金融界6日消息,截至去年12月底,KB国民银行、新韩银行、友利银行三家韩国商业银行的黄金账户余额达到768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8.4亿元),环比增加275亿韩元。 黄金账户是商业银行推出的一种投资商品,允许用户以克为单位购买黄金,无需实物黄金交割。通常在市场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时,黄金账户作为避险资产受到青睐。 有分析指出,尽管金价持续走高,但受“12·3紧急戒严事态”影响,投资者对黄金的需求明显上升。仅在戒严事态次日(12月4日)一天内,黄金账户余额就增加了84亿韩元,随后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同期,金条销量也大幅增长。去年12月,KB国民银行、新韩银行、韩亚银行、友利银行、NH农协银行五大主要商业银行的金条销售额合计达188亿韩元,远超去年月均130亿韩元的水平。戒严事态发生后,单日金条销售额达到15至16亿韩元,较平时的7至8亿韩元翻了一倍。 此外,国际黄金价格也被广泛看涨。有分析认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以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方向不明,都将继续推动黄金需求。实际上,本月2日韩国黄金价格达每克12.879万韩元,较去年12月初(11.931万韩元)上涨约7.9%。 业内人士表示:“在韩国政治动荡的情况下,黄金作为主要避险资产表现强劲。黄金作为传统的避险资产,其需求在不确定性加剧时往往会显著上升。随着金价不断上涨,近期咨询黄金账户业务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加。” 金条【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6 20:12:07 -
爆雷电商TMON薇美铺启动并购 中核集团有意接盘
去年因拖欠结算货款支付而“爆雷”的韩国两大电商平台TMON和薇美铺在进入破产重组程序前,目前正在推进并购事宜,据悉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CNNC,以下简称中核集团)旗下中核物联网有限公司参与其中,与多家韩企展开竞争。 据韩联社3日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韩国分公司(安永韩国)获取的调查报告显示,TMON的清算价值估算为136.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800万元),高于持续经营价值(-928.9亿韩元),这说明对TMON进行清算比继续经营更具经济价值。 安永韩国对TMON的财政状况进行调查后统计显示,TMON目前资产总规模为702.5亿韩元,负债规模总计1.0191万亿韩元。TMON持有的非营业资产仅为总部办公室等租赁保证金,价值仅为6亿多韩元。 安永韩国在报告中认为,具永培经营的趣天网(Qoo10)在收购TMON、薇美铺、Interpark后,计划利用东南亚流通网络优化收益性,推动集团物流子公司QExpress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在盲目扩张过程中进行贴息促销等非正常营业手段,导致资金周转情况恶化,最终爆发大规模无法按期结算货款危机。 安永韩国对另一家电商薇美铺也做出清算价值高于持续经营价值的结论。目前薇美铺资产总规模为486亿韩元,负债总规模4462亿韩元。持续经营价值为-2234亿韩元,清算价值为134亿韩元。 去年12月27日,负责主管出售两家电商业务的安永韩国向首尔回生法院(破产法院)提交上述报告。 中核集团及两家韩国企业正在参与并购TMON和薇美铺,中核集团作为国有独资核技术企业,下属公司达到几百家,其中旗下中核物联网有限公司提交收购意向书。 中核集团计划利用TMON向中国及全球市场出口韩国商品,另外两家韩企也正在与出售方进行磋商,据悉目前韩企在收购磋商中稍占上风。 去年7月,在位于首尔江南区的TMON总部门口,消费者集会要求退款。【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3 23:37:26 -
韩国电商市场持续降温 平台调整战略以求突围
受经济衰退影响与消费者信心减弱影响,韩国电商市场的增长步伐逐渐放缓。面对愈加激烈的行业竞争,各大电商平台纷纷调整战略,聚焦提升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力图在挑战中寻求突破。 据电商业界3日消息,乐天集团旗下电商平台乐天ON将2025年的战略重点放在时尚和美妆等垂直领域,以强化核心竞争优势。 作为平台核心品类的时尚领域,乐天ON计划进一步扩大品牌阵容,扶持新兴卖家。在奢侈品和海外直购领域,乐天ON将与全球品牌及精品店合作,推出更多独家商品。此外,乐天ON还将加大对韩国小众美妆品牌的投资,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力。乐天ON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将持续优化线上服务,为应对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新世界集团旗下电商平台SSG.com正在加大对奢侈品、时尚和美妆等高附加值领域的投入,同时依托人工智能(AI)驱动的广告业务,提升盈利能力。 此外,SSG.com与希杰集团的物流合作被认为是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支撑。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SSG.com将以‘强化核心品类竞争力’和‘物流体系改革’为核心战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客户满意度。此外,平台将在食品杂货领域持续聚焦增长,在生活方式领域通过差异化服务,打造独特市场定位,进一步巩固其竞争优势。” 生鲜电商平台Kurly则以扩展时尚和生活类商品为核心,持续推进增长战略。同时,平台将优化VIP和会员优惠政策,推出更多会员专属特价和独家商品。此外,Kurly计划深化与线下合作伙伴的联动,如乐天影院与咖啡豆品牌,以丰富业务场景,提升用户体验。 在海外市场,Kurly以韩国高人气商品,如家庭代餐(HMR)为突破口,不断扩展业务版图。从进驻新加坡超市RedMart到覆盖中国香港、澳大利亚,其国际化布局已初具规模。去年9月,Kurly产品入驻美国的韩国连锁超市H Mart,现已占据约30%的销售份额。平台表示,将继续扩大供货区域和出口规模,进一步提升海外影响力。 另一大电商平台11号街则致力于优化电商核心要素,包括商品、价格、流量、配送和便利性,以逐步建立中长期增长基础。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我们的目标是在巩固核心能力的同时,提升盈利水平,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乐天ON页面宣传图【图片来源 乐天ON】
2025-01-03 19: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