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气候’新闻 26个
-
韩国中秋节前水果价格普降 苹果梨最大跌幅近四成
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农经院”)3日发布的《9月农业观测》报告显示,本月苹果(红露)批发价格预计为每10公斤4.4万(约合人民币234元)至4.8万韩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6.4%至41.7%。这一价格下滑主要归因于今年苹果产量预计为47.6万至49.2万吨,比去年增加了20.7%至24.7%。 去年由于异常气候导致产量减少,苹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直到今年夏季新苹果上市后才有所回落。农经院还预测,梨(新高)的批发价格为每15公斤4.5万韩元,梨的价格下滑同样是由于产量增加,今年预计为21.8万吨,比去年增长了18.8%。然而,本月苹果和梨的批发价格仍较过去三年的平均值分别高出25.7%至37.1%和4.7%。 其他水果方面,本月阳光玫瑰葡萄的批发价格预计为每2公斤1.2万韩元,较去年和三年平均值分别下降20.5%和49.2%。柿子预计为每10公斤3.3万韩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7%。 蔬菜方面,农经院预测本月价格将呈现品种间的混合走势。白菜的批发价格预计为每10公斤1.5万韩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5.4%,但较三年平均值下降11.8%。萝卜批发价格预计为每20公斤2万韩元,较去年和三年平均值分别上涨42.9%和25.0%。 其他主要蔬菜中,胡萝卜批发价格预计为每20公斤7.2万韩元,较去年下降7.7%,但较三年平均值上涨33.3%。大葱的批发价格预计为每公斤1850韩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5%,而小黄瓜的价格预计为每100个7.8万韩元,较去年上涨9.9%。 农经院还预测,由于屠宰数量增加,今年中秋节前两周的旺季期间,韩牛的批发价格预计为每公斤1.8万韩元,较去年同期和三年平均值分别下降11.2%和15.9%。与此同时,猪肉的批发价格预计为每公斤5400至5600韩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至4.6%,但较三年平均值上涨3.6%至7.4%。 此外,预计本月鸡蛋产地价格为每10个特大鸡蛋1600至1700韩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5%。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以下简称“农食品部”)当天表示,尽管受到高温等不利气候的影响,由于提前实施相关政策,农畜产品的消费者物价走势整体稳定。 与去年同期相比,农畜产品的消费者物价涨幅呈现下降趋势,从今年3月的13.1%逐月下降至4月的12.0%、5月的9.8%、6月的7.3%、7月的6.2%,并在上月降至2.5%。农食品部表示,将在本月严格落实中秋节等旺季的供需对策,稳定农畜产品的物价。 首尔某家大型超市正在购物的消费者。【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09-04 00:49:12 -
出生率走低人口老龄化 中韩需携手应对共同挑战
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后,三国通过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在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加强合作,这些领域包括人员交流、应对气候变化、经济贸易、科学技术与数字转型、灾害救助与安全、医疗与老龄化。也就是说,包括曾经的“人口大国”中国在内,东亚三国正在一同面临出生率低迷与人口老龄化社会难题。 韩国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挑战。2022年韩国总生育率跌至0.78,并连续多年处在全球最低水平。与此同时,老龄化现象也在迅速加剧。截至2023年,韩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已达18%,而2030年这一比例预计超过四分之一。因出生率持续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韩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峻。这种情况不仅威胁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还对社会保障体系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截至2022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2.8亿,占总人口的14.9%,预计2033年这一比例会接近四分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比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8%(2023年)的韩国还要快。通常,老龄化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末期才会出现,但在目前依旧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中国,这一问题已经开始显现。 为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中韩两国都在全力改善出生率。韩国为提高出生率投入数百兆韩元,中国则废除计划生育国策,开始鼓励三孩生育。实际上,这一系列鼓励生育政策都并未奏效,出生率反而持续下降。老龄化社会已是东亚的必然未来。以往的政策旨在改变人口变动结构,而现在更应该关注的则是如何积极应对现实。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在韩国,随着核心家庭的普及和经济压力的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弱化,老年人独居或与配偶生活的比例不断上升。韩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更是加剧这一趋势,导致家庭成员间的空间距离扩大,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减弱。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更接近传统社会,如同过去的四世同堂,直到最近中国依旧普遍视养老为子女责任。问题在于,中国的核心家庭化进程迅速,目前老年夫妇家庭已占总数的51%以上。当家庭养老功能减弱时,国家和社会承担养老责任的比例势必增加,但中国政府的对策依旧是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尊老、孝顺和照顾的道德教育。 老年人收入不稳定也是一大问题。韩国采取一系列政策来改善老人福利和生活质量,包括增加养老金、改善医疗服务以及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中国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养老金,考虑到中国公民最早可在50岁(女性普通职工)退休,而预期寿命超过80岁,即国家和社会需要供养老年人30年以上,因此中国政府的担忧也逐渐加深。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中韩两国的人口问题预计会对彼此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为了解决相互关联的东亚地区出生率低迷与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有必要集思广益,相互借鉴有效政策。韩国采取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包括增加老年人就业机会、鼓励再就业以及改善老年友好型居住环境等。医疗和看护体系也在不断扩展,韩国所有地区预计截至2025年完成社区综合看护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加强社会接触依旧是一大难题。韩国的老年人自杀率和抑郁症患者数量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处在最高水平。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全方位生活变革,老年群体对环境变化的理解和适应能力较低,也是令人担忧的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韩国可以借鉴中国的系统,尤其是便捷的移动服务。众所周知,中国的微信不仅是一个通讯工具,还包含电子身份证、金融交易、各种公共和民间服务预约、公共费用缴纳等几乎所有社会功能。因设计简约直观,中国全国包括偏远山区的大多数老年人都能通过智能手机轻松获取所需服务。 使用上述服务时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难以排除,但在通过适当监管标准的情况下,也许可以成为完善老年人社会接触的有效工具。比如在提高医疗服务普及方面,远程诊断与处方、药物指导、医疗服务预约与使用,以及痴呆和慢性疾病患者管理都有望得到实现。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中国也可以从韩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政策和成果中获得启发。今年3月,韩国仁川凭借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旅游资源,提议开发中老年文化交流产品,并成功吸引包括“中央电视台老年节目交流团”在内的1500名中国文化交流团体。为访韩的中国老年人提供体验韩国同龄人日常生活和环境的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中韩两国可能在经济、贸易、外交等方面相互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超越民间交流,进行老龄化社会政策相关人员互访,讨论当前问题并分享应对经验。与此同时,双方也能减少偏见与误解,为中韩两国增进友好关系创造机会。
2024-08-27 02:16:40 -
【亚洲人之声】炎热的夏天,只是开始
夏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季节,然而,近期高温天气常常让笔者感到无比燥热。本周首尔地区早晨最低气温达26摄氏度,最高气温达33摄氏度。首尔已连续30天出现最低气温超过25摄氏度的“热带夜”现象,创下历史新纪录。 这个夏天,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今夏气候异常较为明显,今年韩国经历了持续的高温热浪,同时也面临暴雨等极端天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挑战,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年暑假期间,由于高温天气,首尔或周边地区频发重大事件。去年8月,韩国京畿道城南市盆唐区书岘站AK购物商场发生一起随机行凶案件,导致14人受伤。上个月,首尔恩平区发生持日本刀杀人事件。 多项研究和统计表明,随着气温升高,犯罪和暴力事件发生率会上升。例如,英国的数据显示,当气温从10℃上升至20℃时,暴力犯罪率平均增加14%。此外,犯罪类型也呈现季节性变化。针对个人的犯罪往往在夏季达到高峰,而针对财产的犯罪在冬季更为常见。由此可见,该犯罪事件与高温天气有一定关联。 此外,极端天气还导致物价上涨。韩国银行(央行)分析认为,去年物价上涨原因中,约有10%是由于极端天气造成的。例如,气候危机使水果价格的飙升,一个苹果价格达到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3元),并得名“金苹果”。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从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减排做起,同时支持政府和企业采取更有力的气候行动。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4-08-22 02:24:49 -
韩国首发《高温白皮书》 研究为啥一年比一年热
韩国持续酷暑高温天气接连打破气象观测史上多项纪录,据气象厅18日消息,目前正在编写首本《高温白皮书》,计划于年内发行。 此前气象厅出版过有关梅雨、台风、厄尔尼诺现象等内容的白皮书,此次是首次编写有关高温天气的白皮书。书中将收录韩国遭受的高温纪录、分析高温发生的原因、高温天气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未来中长期高温天气的展望等。 白皮书将由韩国气象研究领域泰斗蔚山科学技术院(UNIST)高温研究中心教授李明仁(音)负责编写。UNIST高温研究中心是受气象厅财政补贴的极端气候科研中心之一,负责分析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开发相关天气预报技术。 李明仁研究团队日前开发出可在10天前预测是否会出现高温天气的系统。今年6月,该团队预测,今年夏天的高温天数(日最高气温超过33摄氏度)在14至16天之间,将多于往年。截至本月15日,韩国全国平均高温天已达17.6天,远超1991年至2020年的平均高温天数(9.1天)。 气象厅表示今年高温天气远超往年,已达到灾难水平。由于韩国曾于2018年遭遇历史罕见高温,高温酷暑于2019年被列入韩国《灾难安全法》中定义的自然灾害范畴。 2018年,韩国高温天数达到31天,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患者达4526人,其中48人死亡。根据疾病管理厅的研究,当年因高温天气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达790人。超额死亡人数是指相对于统计周期内同期历史数据,某一时间段内实际死亡人数的增加数量,这一概念通常用于衡量自然灾害、疫情等对死亡率的影响。 韩国今年遭遇的酷暑灾害仅次于2018年,特点为高温不分昼夜,大气中的水蒸气引发温室效应,白天的热气持续至晚间,全国范围内出现长期“热带夜”(夜间最低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现象。 截至本月15日,韩国全国平均“热带夜”已达15.4天,短期内仍将持续,预计将刷新2018年(16.6天)和1994年(16.8天)的最长纪录。 自今年启动高温监控的5月20日至本月15日,韩国境内中暑患者已累计达2652名,死亡人数22人。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预计高温灾难今后将趋于更加严重。国立气象科学院发布的《韩国气候变化展望》显示,若温室气体在高排放量情景(SSP5-8.5)下,2000年至2019年平均8.8天的高温天数到本世纪中叶(2041年至2060年)将增加至31.6天,到本世纪后半叶(2081至2100年)将增至79.5天。 连日持续高温,首尔永登浦区道路热到“冒气”。【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8-18 22:31:56 -
三分之二韩国人认为政府防范未来风险表现不力
韩国日前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韩国人认为低生育和老龄化加速导致社会保障成本提升,政府在防范未来风险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 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14日发布的《对韩国未来疾病风险的认识与应对》报告中指出,在去年8月1日至7日面向1000名年龄在19-65岁的成年人实施的问卷调查中,59.9%的受访者认为低生育和老龄化导致社会保障财政负担加重为韩国社会亟需应对的风险。其次为多样精神健康问题的发生,解决社会分歧建立健康人际关系,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科技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努力解决社会福利死角等。 66.4%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在防范和应对这些未来风险上表现不力。报告称,这反映出政府在国民年金(养老金)等福利保障制度加重财政负担的情况下未能出台有效对策,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群体认为社会保障加重财政负担迫在眉睫需要解决。 报告中还对社会当前潜在风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随机对无辜目标进行伤害的无差别犯罪(3.42分,满分5分)是最大潜在风险,其次依次为自然灾害等气候变化(3.406分)、雾霾等大气污染(3.405分)、网络犯罪(3.4分)、假新闻泛滥(3.35分)、社会不公平及贫富差距加重(3.39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3.29分)等。 低生育和老龄化加重社会保障成本负担。【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8-15 00:20:13 -
酷暑高温"超长待机" 韩中两国争相开启"烧烤模式"
6日,在素有韩国“火炉”之称的大邱市,市民烈日炎炎下撑伞出行。【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三面环海的韩国具有典型亚热带气候特点,受海洋性季风的影响,韩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极端气候频发,韩国梅雨季缩短,夏季进入“超长待机”模式,酷暑高温成为韩国夏季的关键词。 近日青藏高压(南亚高压)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重高压”袭击韩半岛,高温酷暑天气已连续多日袭击韩国,目前除济州道汉拿山外,全国各地均已下达高温预警。多地气温逼近40摄氏度,京畿道骊州市占东面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大关,创下今年高温记录。这是韩国时隔6年最高气温再次突破40摄氏度,截至目前,韩国共有8次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除1942年8月1日大邱外,其余6日均发生在2018年。 从韩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气象观测的1904年起,最高气温出现在2018年,当年8月1日,江原道洪川最高气温曾冲上41摄氏度,当时气象厅员工为验证这一从未在韩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温度,甚至赶赴现场亲自进行测试。 同样是2018年8月1日,首尔的最高气温达到39.6摄氏度,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2018年“出梅”时间较早,7月11日雨季结束后迎来持续高温天气,当年7月24日第10号台风“安比”生成的强热带风暴袭击韩半岛,加重高温天气。 但由于刚刚进入8月,气象厅预测目前的高温酷暑天气未来至少将持续十天,不排除超过2018年超高温天气的可能性。 据疾病管理厅6日消息,仅上周末(8月3日至4日)韩国高温天气致5人死亡,截至目前韩国今年已有14人死于因极端高温引起的疾病,多为年龄在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 截至本月3日,与高温有关的疾病患者总人数达1546人,较去年增加10人,其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分别为77.9%和22.1%。疾病类型主要有热脱水(824人)、热射病(363人)、热痉挛(206人)、热昏迷(129人),其中近8成发病场所为户外。 截至本月,6日,济州已连续22天遭遇“热带夜”(夜间最低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连续天数已超过百年罕见高温的2018年,甚至出现夜间最低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超热带夜”现象。 首尔的“热带夜”现象已持续半个月,持续时间之长排在1908年之后的第四位。首尔市曾于2018年7月21日至8月15日出现过连续26天的创纪录“热带夜”。气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4日,全国平均“热带夜”达12天,已超过“史上最热”2018年的10.2天。 与2018年的烈日炎炎相比,今年的高温更接近又闷又热的“桑拿天”。2018年7月1日至8月4日期间,首尔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为273.5小时和646.91MJ/㎡,今年同一时间段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仅为121小时和473.78MJ/㎡。从湿度来看,2018年7月和8月1至4日分别为77%和68%,今年则高达83%和79%,这也加重了人体的不适感。 中国今年也开启超长“烧烤模式”,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未来数日中国将呈现“东蒸西烤”的天气格局,中东部地区从华南地区一直到黄淮地区“昼蒸夜煮”,其中,江淮、江汉、江南一带在未来一周内高温持久,尤其是本轮高温的核心区域江浙沪皖一带,部分地方最高气温可能接近或达到40℃,再加上湿度大,体感闷热,犹如蒸桑拿。 中国天气网还贴心制作了一张“全国中暑指数地图”,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湖北、四川和新疆部分地方酷热难耐,属于“极易中暑”。除了被称为“四大火炉”的重庆、武汉、长沙、南昌外,杭州这一“人间天堂”也喜提“火炉”称号。 本报在此提醒读者在高温天气里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或户外运动,户外工作人员应定时休息,每隔15分钟至20分钟喝一杯水,并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症状严重时要即刻就医。 其实,除了中暑和热射病,高温天气还容易引起其他相关病症。“空调病”是高温天气下人在出入室内空调房与室外时因较大的温度差,无法及时调节热量平衡,就会出现感冒、关节酸痛等症状。高温甚至还能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导致情绪“中暑”,使人的精神、情绪产生波动,出现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北京故宫博物院前,大批市民全副武装抵御阳光。【图片提供 新华社】
2024-08-07 00:45:25
-
韩国中秋节前水果价格普降 苹果梨最大跌幅近四成
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农经院”)3日发布的《9月农业观测》报告显示,本月苹果(红露)批发价格预计为每10公斤4.4万(约合人民币234元)至4.8万韩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6.4%至41.7%。这一价格下滑主要归因于今年苹果产量预计为47.6万至49.2万吨,比去年增加了20.7%至24.7%。 去年由于异常气候导致产量减少,苹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直到今年夏季新苹果上市后才有所回落。农经院还预测,梨(新高)的批发价格为每15公斤4.5万韩元,梨的价格下滑同样是由于产量增加,今年预计为21.8万吨,比去年增长了18.8%。然而,本月苹果和梨的批发价格仍较过去三年的平均值分别高出25.7%至37.1%和4.7%。 其他水果方面,本月阳光玫瑰葡萄的批发价格预计为每2公斤1.2万韩元,较去年和三年平均值分别下降20.5%和49.2%。柿子预计为每10公斤3.3万韩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7%。 蔬菜方面,农经院预测本月价格将呈现品种间的混合走势。白菜的批发价格预计为每10公斤1.5万韩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5.4%,但较三年平均值下降11.8%。萝卜批发价格预计为每20公斤2万韩元,较去年和三年平均值分别上涨42.9%和25.0%。 其他主要蔬菜中,胡萝卜批发价格预计为每20公斤7.2万韩元,较去年下降7.7%,但较三年平均值上涨33.3%。大葱的批发价格预计为每公斤1850韩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5%,而小黄瓜的价格预计为每100个7.8万韩元,较去年上涨9.9%。 农经院还预测,由于屠宰数量增加,今年中秋节前两周的旺季期间,韩牛的批发价格预计为每公斤1.8万韩元,较去年同期和三年平均值分别下降11.2%和15.9%。与此同时,猪肉的批发价格预计为每公斤5400至5600韩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至4.6%,但较三年平均值上涨3.6%至7.4%。 此外,预计本月鸡蛋产地价格为每10个特大鸡蛋1600至1700韩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5%。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以下简称“农食品部”)当天表示,尽管受到高温等不利气候的影响,由于提前实施相关政策,农畜产品的消费者物价走势整体稳定。 与去年同期相比,农畜产品的消费者物价涨幅呈现下降趋势,从今年3月的13.1%逐月下降至4月的12.0%、5月的9.8%、6月的7.3%、7月的6.2%,并在上月降至2.5%。农食品部表示,将在本月严格落实中秋节等旺季的供需对策,稳定农畜产品的物价。 首尔某家大型超市正在购物的消费者。【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09-04 00:49:12 -
出生率走低人口老龄化 中韩需携手应对共同挑战
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后,三国通过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在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加强合作,这些领域包括人员交流、应对气候变化、经济贸易、科学技术与数字转型、灾害救助与安全、医疗与老龄化。也就是说,包括曾经的“人口大国”中国在内,东亚三国正在一同面临出生率低迷与人口老龄化社会难题。 韩国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挑战。2022年韩国总生育率跌至0.78,并连续多年处在全球最低水平。与此同时,老龄化现象也在迅速加剧。截至2023年,韩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已达18%,而2030年这一比例预计超过四分之一。因出生率持续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韩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峻。这种情况不仅威胁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还对社会保障体系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截至2022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2.8亿,占总人口的14.9%,预计2033年这一比例会接近四分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比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8%(2023年)的韩国还要快。通常,老龄化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末期才会出现,但在目前依旧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中国,这一问题已经开始显现。 为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中韩两国都在全力改善出生率。韩国为提高出生率投入数百兆韩元,中国则废除计划生育国策,开始鼓励三孩生育。实际上,这一系列鼓励生育政策都并未奏效,出生率反而持续下降。老龄化社会已是东亚的必然未来。以往的政策旨在改变人口变动结构,而现在更应该关注的则是如何积极应对现实。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在韩国,随着核心家庭的普及和经济压力的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弱化,老年人独居或与配偶生活的比例不断上升。韩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更是加剧这一趋势,导致家庭成员间的空间距离扩大,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减弱。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更接近传统社会,如同过去的四世同堂,直到最近中国依旧普遍视养老为子女责任。问题在于,中国的核心家庭化进程迅速,目前老年夫妇家庭已占总数的51%以上。当家庭养老功能减弱时,国家和社会承担养老责任的比例势必增加,但中国政府的对策依旧是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尊老、孝顺和照顾的道德教育。 老年人收入不稳定也是一大问题。韩国采取一系列政策来改善老人福利和生活质量,包括增加养老金、改善医疗服务以及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中国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养老金,考虑到中国公民最早可在50岁(女性普通职工)退休,而预期寿命超过80岁,即国家和社会需要供养老年人30年以上,因此中国政府的担忧也逐渐加深。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中韩两国的人口问题预计会对彼此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为了解决相互关联的东亚地区出生率低迷与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有必要集思广益,相互借鉴有效政策。韩国采取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包括增加老年人就业机会、鼓励再就业以及改善老年友好型居住环境等。医疗和看护体系也在不断扩展,韩国所有地区预计截至2025年完成社区综合看护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加强社会接触依旧是一大难题。韩国的老年人自杀率和抑郁症患者数量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处在最高水平。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全方位生活变革,老年群体对环境变化的理解和适应能力较低,也是令人担忧的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韩国可以借鉴中国的系统,尤其是便捷的移动服务。众所周知,中国的微信不仅是一个通讯工具,还包含电子身份证、金融交易、各种公共和民间服务预约、公共费用缴纳等几乎所有社会功能。因设计简约直观,中国全国包括偏远山区的大多数老年人都能通过智能手机轻松获取所需服务。 使用上述服务时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难以排除,但在通过适当监管标准的情况下,也许可以成为完善老年人社会接触的有效工具。比如在提高医疗服务普及方面,远程诊断与处方、药物指导、医疗服务预约与使用,以及痴呆和慢性疾病患者管理都有望得到实现。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中国也可以从韩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政策和成果中获得启发。今年3月,韩国仁川凭借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旅游资源,提议开发中老年文化交流产品,并成功吸引包括“中央电视台老年节目交流团”在内的1500名中国文化交流团体。为访韩的中国老年人提供体验韩国同龄人日常生活和环境的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中韩两国可能在经济、贸易、外交等方面相互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超越民间交流,进行老龄化社会政策相关人员互访,讨论当前问题并分享应对经验。与此同时,双方也能减少偏见与误解,为中韩两国增进友好关系创造机会。
2024-08-27 02:16:40 -
【亚洲人之声】炎热的夏天,只是开始
夏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季节,然而,近期高温天气常常让笔者感到无比燥热。本周首尔地区早晨最低气温达26摄氏度,最高气温达33摄氏度。首尔已连续30天出现最低气温超过25摄氏度的“热带夜”现象,创下历史新纪录。 这个夏天,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今夏气候异常较为明显,今年韩国经历了持续的高温热浪,同时也面临暴雨等极端天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挑战,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年暑假期间,由于高温天气,首尔或周边地区频发重大事件。去年8月,韩国京畿道城南市盆唐区书岘站AK购物商场发生一起随机行凶案件,导致14人受伤。上个月,首尔恩平区发生持日本刀杀人事件。 多项研究和统计表明,随着气温升高,犯罪和暴力事件发生率会上升。例如,英国的数据显示,当气温从10℃上升至20℃时,暴力犯罪率平均增加14%。此外,犯罪类型也呈现季节性变化。针对个人的犯罪往往在夏季达到高峰,而针对财产的犯罪在冬季更为常见。由此可见,该犯罪事件与高温天气有一定关联。 此外,极端天气还导致物价上涨。韩国银行(央行)分析认为,去年物价上涨原因中,约有10%是由于极端天气造成的。例如,气候危机使水果价格的飙升,一个苹果价格达到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3元),并得名“金苹果”。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从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减排做起,同时支持政府和企业采取更有力的气候行动。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4-08-22 02:24:49 -
韩国首发《高温白皮书》 研究为啥一年比一年热
韩国持续酷暑高温天气接连打破气象观测史上多项纪录,据气象厅18日消息,目前正在编写首本《高温白皮书》,计划于年内发行。 此前气象厅出版过有关梅雨、台风、厄尔尼诺现象等内容的白皮书,此次是首次编写有关高温天气的白皮书。书中将收录韩国遭受的高温纪录、分析高温发生的原因、高温天气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未来中长期高温天气的展望等。 白皮书将由韩国气象研究领域泰斗蔚山科学技术院(UNIST)高温研究中心教授李明仁(音)负责编写。UNIST高温研究中心是受气象厅财政补贴的极端气候科研中心之一,负责分析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开发相关天气预报技术。 李明仁研究团队日前开发出可在10天前预测是否会出现高温天气的系统。今年6月,该团队预测,今年夏天的高温天数(日最高气温超过33摄氏度)在14至16天之间,将多于往年。截至本月15日,韩国全国平均高温天已达17.6天,远超1991年至2020年的平均高温天数(9.1天)。 气象厅表示今年高温天气远超往年,已达到灾难水平。由于韩国曾于2018年遭遇历史罕见高温,高温酷暑于2019年被列入韩国《灾难安全法》中定义的自然灾害范畴。 2018年,韩国高温天数达到31天,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患者达4526人,其中48人死亡。根据疾病管理厅的研究,当年因高温天气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达790人。超额死亡人数是指相对于统计周期内同期历史数据,某一时间段内实际死亡人数的增加数量,这一概念通常用于衡量自然灾害、疫情等对死亡率的影响。 韩国今年遭遇的酷暑灾害仅次于2018年,特点为高温不分昼夜,大气中的水蒸气引发温室效应,白天的热气持续至晚间,全国范围内出现长期“热带夜”(夜间最低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现象。 截至本月15日,韩国全国平均“热带夜”已达15.4天,短期内仍将持续,预计将刷新2018年(16.6天)和1994年(16.8天)的最长纪录。 自今年启动高温监控的5月20日至本月15日,韩国境内中暑患者已累计达2652名,死亡人数22人。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预计高温灾难今后将趋于更加严重。国立气象科学院发布的《韩国气候变化展望》显示,若温室气体在高排放量情景(SSP5-8.5)下,2000年至2019年平均8.8天的高温天数到本世纪中叶(2041年至2060年)将增加至31.6天,到本世纪后半叶(2081至2100年)将增至79.5天。 连日持续高温,首尔永登浦区道路热到“冒气”。【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8-18 22:31:56 -
三分之二韩国人认为政府防范未来风险表现不力
韩国日前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韩国人认为低生育和老龄化加速导致社会保障成本提升,政府在防范未来风险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 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14日发布的《对韩国未来疾病风险的认识与应对》报告中指出,在去年8月1日至7日面向1000名年龄在19-65岁的成年人实施的问卷调查中,59.9%的受访者认为低生育和老龄化导致社会保障财政负担加重为韩国社会亟需应对的风险。其次为多样精神健康问题的发生,解决社会分歧建立健康人际关系,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科技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努力解决社会福利死角等。 66.4%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在防范和应对这些未来风险上表现不力。报告称,这反映出政府在国民年金(养老金)等福利保障制度加重财政负担的情况下未能出台有效对策,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群体认为社会保障加重财政负担迫在眉睫需要解决。 报告中还对社会当前潜在风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随机对无辜目标进行伤害的无差别犯罪(3.42分,满分5分)是最大潜在风险,其次依次为自然灾害等气候变化(3.406分)、雾霾等大气污染(3.405分)、网络犯罪(3.4分)、假新闻泛滥(3.35分)、社会不公平及贫富差距加重(3.39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3.29分)等。 低生育和老龄化加重社会保障成本负担。【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8-15 00:20:13 -
酷暑高温"超长待机" 韩中两国争相开启"烧烤模式"
6日,在素有韩国“火炉”之称的大邱市,市民烈日炎炎下撑伞出行。【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三面环海的韩国具有典型亚热带气候特点,受海洋性季风的影响,韩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极端气候频发,韩国梅雨季缩短,夏季进入“超长待机”模式,酷暑高温成为韩国夏季的关键词。 近日青藏高压(南亚高压)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重高压”袭击韩半岛,高温酷暑天气已连续多日袭击韩国,目前除济州道汉拿山外,全国各地均已下达高温预警。多地气温逼近40摄氏度,京畿道骊州市占东面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大关,创下今年高温记录。这是韩国时隔6年最高气温再次突破40摄氏度,截至目前,韩国共有8次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除1942年8月1日大邱外,其余6日均发生在2018年。 从韩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气象观测的1904年起,最高气温出现在2018年,当年8月1日,江原道洪川最高气温曾冲上41摄氏度,当时气象厅员工为验证这一从未在韩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温度,甚至赶赴现场亲自进行测试。 同样是2018年8月1日,首尔的最高气温达到39.6摄氏度,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2018年“出梅”时间较早,7月11日雨季结束后迎来持续高温天气,当年7月24日第10号台风“安比”生成的强热带风暴袭击韩半岛,加重高温天气。 但由于刚刚进入8月,气象厅预测目前的高温酷暑天气未来至少将持续十天,不排除超过2018年超高温天气的可能性。 据疾病管理厅6日消息,仅上周末(8月3日至4日)韩国高温天气致5人死亡,截至目前韩国今年已有14人死于因极端高温引起的疾病,多为年龄在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 截至本月3日,与高温有关的疾病患者总人数达1546人,较去年增加10人,其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分别为77.9%和22.1%。疾病类型主要有热脱水(824人)、热射病(363人)、热痉挛(206人)、热昏迷(129人),其中近8成发病场所为户外。 截至本月,6日,济州已连续22天遭遇“热带夜”(夜间最低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连续天数已超过百年罕见高温的2018年,甚至出现夜间最低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超热带夜”现象。 首尔的“热带夜”现象已持续半个月,持续时间之长排在1908年之后的第四位。首尔市曾于2018年7月21日至8月15日出现过连续26天的创纪录“热带夜”。气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4日,全国平均“热带夜”达12天,已超过“史上最热”2018年的10.2天。 与2018年的烈日炎炎相比,今年的高温更接近又闷又热的“桑拿天”。2018年7月1日至8月4日期间,首尔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为273.5小时和646.91MJ/㎡,今年同一时间段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仅为121小时和473.78MJ/㎡。从湿度来看,2018年7月和8月1至4日分别为77%和68%,今年则高达83%和79%,这也加重了人体的不适感。 中国今年也开启超长“烧烤模式”,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未来数日中国将呈现“东蒸西烤”的天气格局,中东部地区从华南地区一直到黄淮地区“昼蒸夜煮”,其中,江淮、江汉、江南一带在未来一周内高温持久,尤其是本轮高温的核心区域江浙沪皖一带,部分地方最高气温可能接近或达到40℃,再加上湿度大,体感闷热,犹如蒸桑拿。 中国天气网还贴心制作了一张“全国中暑指数地图”,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湖北、四川和新疆部分地方酷热难耐,属于“极易中暑”。除了被称为“四大火炉”的重庆、武汉、长沙、南昌外,杭州这一“人间天堂”也喜提“火炉”称号。 本报在此提醒读者在高温天气里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或户外运动,户外工作人员应定时休息,每隔15分钟至20分钟喝一杯水,并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症状严重时要即刻就医。 其实,除了中暑和热射病,高温天气还容易引起其他相关病症。“空调病”是高温天气下人在出入室内空调房与室外时因较大的温度差,无法及时调节热量平衡,就会出现感冒、关节酸痛等症状。高温甚至还能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导致情绪“中暑”,使人的精神、情绪产生波动,出现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北京故宫博物院前,大批市民全副武装抵御阳光。【图片提供 新华社】
2024-08-07 00: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