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央行’新闻 90个
-
国内外金融机构普遍看衰韩国经济增长率
13日,在首尔中区的韩亚银行总行汇率板上,实时显示韩元兑美元汇率指数。【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国内外金融机构整体对韩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趋于悲观。 韩国国会政务委员会所属的共同民主党议员金铉正从产业研究院收到的资料显示,国家未来研究院(IFS)预测今年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仅为1.67%,是韩国国内金融机构中的最低预测值。较八大全球投资银行(IB)于上月末统计的平均预测值(1.7%)低0.03个百分点。国家未来研究院作为2010年12月成立的民间智囊团,其研究数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国家未来研究院在报告中指出多项影响韩国经济增长的多重变数。国内方面,政局动荡、金融市场不稳定、家庭及企业高负债、经济增势放缓、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构成严峻挑战。国外方面,美元强势、贸易纷争、地缘政治风险扩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以及高利率持续等因素,均对韩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研究院预测,受上述变数的综合影响,今年建筑投资将减少1.16%,出口增长率也将仅达1.43%。 据分析,今年全年消费者物价上涨率预计达1.47%,低于目标水平(2%),韩元兑美元汇率则预计达1449韩元。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研究院强调,有必要更正预算,将追加预算重点用于技术开发、技术人力投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以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受目前政局动荡影响,预计其他金融机构也将相继下调韩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韩国银行(央行)于去年11月将今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从2.1%下调至1.9%,预计今年2月将进一步进行下调。而IB于去年12月将11月末发布的韩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1.8%下调0.1%。 同时,韩国主要金融机构国会预算政策处、产业研究院、韩国开发研究院(KDI)、现代经济研究院分别预测韩国经济增长率为2.2%、2.1%、2%和1.7%。海外金融机构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开发银行(ADB)提出的预测值分别达2.1%和各2%。 金铉正表示,紧急戒严风波导致汇率暴涨和经济增长萎缩,已使韩国经济亮起红灯。为了挽救陷入泥潭的经济,应尽早结束总统尹锡悦的弹劾政局,以稳定国内政治环境,为经济复苏创造有利条件。
2025-01-14 23:55:02 -
联合国上调今年韩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2%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以下简称“联合国”)于9日(当地时间)发布的《2025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韩国今年和明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均为2.2%,比去年预测值高出0.2个百分点。 报告预计,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转向内需。实际工资增长和金融成本下降等因素将为韩国经济复苏提供支持。 报告指出,由于美联储下调基准利率,预计今年韩国银行(央行)将进一步降息。但在这一过程中,韩国央行将综合考虑通胀压力和汇率等因素。 2023年,韩国韩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率为3.6%,到去年降至2.3%。报告预计,今年和明年的CPI增长率将分别为1.6%和1.8%,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 联合国的经济增长率预测数据高于韩国政府、全球投资银行(IB)和其他国际组织的预测。 根据韩国政府于本月2日发布《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报告,预测今年韩国GDP增长率为1.8%。这一预测值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韩国开发研究院(KDI,2.0%)、亚洲开发银行(ADB,2.0%)和韩国银行(1.9%)等机构的预测。 此外,全球投资银行对韩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纷纷出现下调。国际金融中心数据显示,八家全球投行对韩国明年经济增长率的平均预测为1.8%,较一个月前下降0.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高盛(Goldman Sachs)和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从2.2%下调至1.8%;瑞银(UBS)从2.1%下调至1.9%;野村证券(Nomura)从1.9%下调至1.7%;摩根大通(JP Morgan)从1.8%下调至1.7%。巴克莱银行(Barclays)和汇丰银行(HSBC)则分别维持1.8%和1.9%的预测不变。 【图片提供 AI】
2025-01-10 23:34:34 -
韩国银行营业网点持续减少 年内关店超50家
韩国银行(央行)经济统计系统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韩国国内银行的营业网点总数为5849家,同比减少53家。 2012年,银行营业网点数量共7835家。随着手机银行等线上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网点数量在2017年跌破7000家,2022年第三季度跌破6000家后,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近期,随着非面对面金融服务的普及,前往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逐渐减少。在这种背景下,各银行纷纷将多家营业网点合并重组为一家,实现网点规模化。友利银行从本月6日起已将21家营业网点与邻近网点合并。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信息化和网络化高度发展的环境下,客户通过非面对面方式办理存款、贷款等金融业务已成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得不缩减网点数量。” 然而,这一过程中,许多老年人因不熟悉手机银行操作,在办理金融业务时面临诸多不便。此外,各地区之间的网点数量差距也逐渐扩大。 韩国金融研究院上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分析指出,老龄化程度越严重的地区,银行网点的可及性越低,这可能进一步加剧老年群体在金融服务方面的边缘化现象。 韩国四大商业银行的自动取款机(ATM)【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10 20:25:34 -
韩经济放缓敲响信贷警钟 各收入层贷款滞纳率创新高
【图片来源 韩联社】 由于韩国经济增速放缓,各收入阶层个体工商户贷款滞纳率均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 国会企划财政委员会所属的国民力量党议员朴成训于8日从韩国银行(央行)得到的资料显示,以去年第三季度为基准,高收入个体工商户(收入前30%)贷款滞纳率达1.35%,创自2015年第一季度(1.71%)以后时隔9年6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数据显示,高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滞纳率自2023年第四季度(0.98%)呈持续攀升趋势,第一季度达1.16%,第二季度达1.09%,第三季度进一步攀升至1.35%,一直维持在1%以上的高位。对比新冠疫情期间的2020至2021年,当年大部分行业遭遇寒冬,但滞纳率也仅为0.5%,当前的高滞纳率无疑凸显出问题的严峻性。 据统计,以去年第三季度为基准,高收入个体工商户借款人共146.7万人,占全体的46.9%,贷款余额达73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万亿元),远高于低收入(133.1万亿韩元)和中等收入个体工商户(194.3万亿韩元)。专家指出,若高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亏损持续扩大,将对整个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图片来源 AI】 据调查,中等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状况也不容乐观。中等收入群体是指排除前后30%收入后的中等收入阶层。去年第三季度,中等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滞纳率为3.04%,同样创自2015年第一季度(4.76%)以来,时隔9年6个月的新高。从2022年的低于1%,到2023年攀升至1%以上,再到去年跃升至3%的水平,增势迅猛令人堪忧。同期,低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滞纳率为1.68%,创自2014年第二季度(1.83%)以来,时隔10年3个月的最高水平。央行相关人士表示,当前所有收入区间的低信用人数均在增加,这一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 上月,央行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全体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滞纳率为1.7%,创自2015年第一季度(2.05%)以来的最高值。同期,不良债务人兼低收入者的“脆弱”个体工商户滞纳率达11.55%,创自2013年第三季度(12.02%)以来,时隔11年的新高。 朴成训强调,尽管去年韩国出口业绩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内需疲软、政局动荡等因素导致国民经济面临诸多困难。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向受高利率影响而陷入困境的个体工商户提供资金补贴,并灵活调整相关支援政策,以全力挽救内需不振的局面。
2025-01-08 19:57:59 -
韩国去11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93亿美元
随着以半导体为中心的出口回升,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 韩国银行(央行)8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显示,去年11月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93亿美元。具体来看,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继去年5月(89.2亿美元)、6月(125.6亿美元)、7月(89.7亿美元)、8月(65.2亿美元)、9月(109.4亿美元)、10月(97.8亿美元)之后,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 去年前11个月累计顺差为835.4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280.7亿美元)增加554.7亿美元。较央行2024年全年顺差预测值(900亿美元)相差64.6亿美元。 从11月经常收支项目来看,商品收支(97.5亿美元)自去年4月以来连续20个月实现顺差,与10月(81.2亿美元)相比,增加约16亿美元以上。 出口同比增加1.2%,为571亿美元。出口在2023年10月时隔1年2个月同比出现反弹后,目前已连续14个月保持增加趋势。其中,半导体(29.8%)、信息通信设备(8.5%)、钢铁(0.8%)等出口表现良好。从地区来看,对东南亚(9.1%)的出口呈明显恢复趋势。 与此相反,进口(473.5亿美元)减少4.4%。其中,石油制品(-19.4%)、化工产品(-17.2%)、原油(-16.8%)和煤炭(-12.5%)减少,但半导体制造设备(77.4%)和半导体(24.5%)等进口有所增加。 11月服务收支出现20.9亿美元逆差,环比(-17.3亿美元)和同比(-22.1亿美元)均逆差规模增加。具体来看,随着出境人数的增加,旅游收支出现7.6亿美元逆差。 本源收入收支顺差19.4亿美元,环比减少34.5亿美元。随着韩国企业海外子公司分红收入的减少,分红收入收支顺差幅度在一个月内减少18.9亿美元,对本源收入减少造成最大的影响。 金融账户净资产在11月增加97.6亿美元。在直接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28.4亿美元,外国人在韩国的直接投资则减少100亿美元。在证券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投资以债券为中心增加3.9亿美元,外国人在韩投资以股票为中心则减少21.2亿美元。 釜山港【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1-08 18:42:07 -
韩去年12月外汇储备4156亿美元 环比小幅增加
近期,美元升值对外汇储备储备构成一定压力,但通过金融机构降低风险资产比重,以及大幅增加美元存款,去年12月底韩国外汇储备小幅增长。 韩国银行(央行)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韩国外汇储备为4156亿美元,较11月底的4153.9亿美元增加2.1亿美元。 央行解释称,虽然美元走强导致非美元资产的美元计价价值下降,加之外汇市场波动缓解措施耗费了一部分储备,但由于金融机构年末外汇存款的增加,以及外汇储备运营收益的提升,12月的外汇储备规模实现了小幅增长。 截至去年12月底,韩国外汇储备同比减少45.5亿美元。这是自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但降幅显著缩小。以年底为基准,去年外汇储备规模创下自2019年(4088.2亿美元)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外汇储备资产类别来看,有价证券为3666.7亿美元,环比减少57.2亿美元;存款准备金为252.2亿美元,环比增加60.9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为147.1亿美元,环比减少1.8亿美元;黄金储备为47.9亿美元,环比持平。 截至去年11月底,韩国外汇储备为4154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九。中国大陆以3.2659万亿美元居首,日本(1.239万亿美元)、瑞士(9251亿美元)、印度(6594亿美元)、俄罗斯(6165亿美元)、中国台湾(5780亿美元)、沙特阿拉伯(4495亿美元)和中国香港(4251亿美元)位列前八。 韩国央行正在清点美钞。【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6 18:05:48 -
政局动荡和高汇率双重夹击 韩国奢侈品市场陷入"寒冬"
在政局动荡与高汇率的双重冲击下,韩国美妆、时尚等奢侈品进口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据韩国银行(央行)统计,2024年第四季度韩元兑美元平均汇率达到1398.75韩元,创下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15年9个月的最高值。尤其是在2024年12月27日韩国国会全体会议通过弹劾代行总统职权的国务总理韩德洙议案后,汇率一度突破1480韩元。韩国发展研究院(KDI)及证券界预测,韩元兑美元汇率可能进一步升至1500韩元。 汇率飙升导致美国总部的奢侈品化妆品品牌面临显著提价压力。大多数国际品牌以基准货币制定全球定价策略,因此汇率上升直接推动售价上涨。例如,美国雅诗兰黛集团在韩国运营包括雅诗兰黛(Estée Lauder)、魅可(MAC)、海蓝之谜(La Mer)、芭比波朗(Bobbi Brown)等12个以上品牌,已于2024年8月将其主要品牌的免税店价格平均上调约2%。 与此同时,韩元兑欧元汇率也在2024年突破1500韩元,创下11年来的新高。法国奢侈品牌在韩国市场占据最大份额,汇率压力导致价格连涨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以香奈儿(Chanel)为例,该品牌维持相对欧元约10%的价格策略,且已将部分化妆品价格提高至多10%。同期,迪奥(Dior)和梵诗柯香(Maison Francis Kurkdjian)等品牌也紧随其后上调价格。 全球最大化妆品企业欧莱雅集团同样受到影响。其旗下品牌兰蔻(Lancôme)、圣罗兰(Saint Laurent)、科颜氏(Kiehl’s)等免税店及韩国国内门店价格已于2024年初上调,涨幅最高达4%。 此外,奢侈品电商平台的财务压力进一步加剧。高物价与汇率飙升推高进口及销售成本,而疫情后消费者回归实体店,导致电商平台的竞争力下降。例如,奢侈品电商平台BALAAN自2020年以来累计亏损超过7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目前资本总额为-77亿韩元。同类平台MUSTIT和Trenbe在2023年分别亏损79亿韩元和32亿韩元。 某奢侈品进口行业人士表示:“若汇率持续上涨,奢侈品平台可能面临比总代理进口商更严峻的挑战,未来的压力将难以避免。” 首尔市内某家奢侈品店门前【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2 19:28:41 -
韩国2025年经济展望:出口放缓与消费低迷加剧经济压力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国内消费信心的疲软,韩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出口增长势头减弱、消费心理降温,以及全球竞争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正在为2025年的经济复苏蒙上阴影。政府和韩国银行(央行)计划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力求在压力之下实现经济稳定。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出口增长放缓 挑战加剧 近年来主导韩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势头明显减弱。根据韩国关税厅去年12月23日公布的11月月度出口额(通关基准)确定值,11月出口额为563亿美元,同比增长1.4%,累计出口额达到6224亿美元。尽管年初累计增长率为9.0%,但下半年增速持续放缓,累计增长率降至8.3%。数据显示,自2024年8月创下13.5%的增长之后,出口增速已连续四个月大幅回落。 韩国政府去年年初设定的7000亿美元出口目标已面临巨大压力。按照当前增长趋势,完成目标的难度增大。今年出口增长预期同样不容乐观,韩国产业研究院预测今年出口增长率仅为2.2%,而韩国贸易协会的预测则为1.8%。 根据韩国经济人联合会委托市场调查机构Mono Research对12大出口主力行业的调查显示,受访企业普遍对2025年出口前景持悲观态度。认为今年出口减少的企业,将原因归结为“主要出口对象国经济疲软”(39.7%)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30.2%)。 同时,32.6%的企业预计出口盈利性将恶化,高于预测盈利性改善的20.6%。盈利性恶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关税负担增加”(46.9%)、“出口竞争加剧导致的单价下降”(20.5%)、“原材料价格上涨”(12.2%)以及“韩元贬值带来的进口成本增加”(12.2%)。 ▲全球竞争加剧 中国因素持续冲击 全球贸易竞争加剧,尤其是中国过剩生产和低价出口对韩国出口的影响不容忽视。调查显示,七成受访企业认为中国的技术竞争力已与韩国相当甚至形成威胁,而中国低价策略对韩国出口盈利性构成长期压力。 分析指出,韩国出口环境的不确定性还受到特朗普政府二期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在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韩国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多挑战。 ▲消费信心疲软 内需压力加大 在国内经济层面,政治不确定性和物价上涨持续影响消费心理。根据欧睿国际发布的《2025年全球消费者趋势报告》,“物价”已成为理解今年消费者行为的核心关键词。消费者正在从冲动消费转向更具规划性和长期价值导向的消费行为,这一“多面消费”趋势正在深刻改变市场格局。 去年12月29日,首尔明洞街头某商家张贴的关门告示。【图片来源 韩联社】 根据韩国经济人协会的调查,53%的受访者计划在今年的消费支出上较去年减少,预计家庭消费平均下降1.6%。主要削减领域包括旅游、餐饮、住宿(17.6%),休闲文化(15.2%)以及服装鞋类(14.9%)。“持续高物价”(44.0%)是削减支出的首要原因,而“物价与汇率稳定”(42.1%)被认为是改善消费环境的最优先政策。 统计数据显示,近期消费萎缩尤为明显。截至去年12月6日,全国信用卡使用金额比前一周减少26.3%,创下自去年9月中秋节以来的最大降幅。尽管年终促销活动有所助力,但消费反弹效果有限。 ▲政策展望:灵活应对增长与稳定挑战 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韩国央行在去年12月25日发布《2025年货币信用政策运营方向》报告中,提出多项措施以应对可能加剧的经济下行压力。报告指出,今年经济或将面临全球主力产业竞争加剧、通商环境变化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多重挑战。 为缓解经济增长压力,央行计划通过下调基准利率来促进经济复苏,同时确保物价上涨率保持稳定,并兼顾金融稳定目标。此外,央行将强化对金融系统的早期预警监控,必要时采取市场稳定措施,包括延长非定期回购条件债券(RP)购买等政策工具。 在外汇市场方面,央行表示,将对市场的过度波动采取额外稳定措施,并在必要时提供充足的外汇流动性。同时,与政府合作研究放宽外汇健全性监管的可能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此外,为提高外资参与度,韩国计划优化外国人投资基础设施,并改善符合全球标准的外汇市场运作环境。 央行行长李昌镛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为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央行计划改进贷款制度,包括调整贷款担保物规则,允许金融机构持有的贷款债券作为央行贷款的合格担保物。同时,将修订相关法令,为非银行储蓄机构在特殊情况下提供流动性支持提供法律依据。 在数字货币领域,央行宣布与韩国金融委员会、金融监督院及银行合作,启动基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和存款代币的实际交易测试。这标志着韩国金融体系在探索数字化转型和支付创新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近期,因代行总统兼国务总理韩德洙的弹劾案在国会通过后引发汇率上升及金融市场波动,韩国政府和央行密集采取措施以维护经济稳定。金融当局去年12月30日表示,现有政策工具和储备仍具充分应对能力。截至去年第三季度,韩国净对外金融资产规模达9778亿美元,外汇储备额位居世界第9,达4154亿美元。此外,债券市场稳定基金余额为2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38亿元),为金融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5年经济目标与应对策略 尽管前景充满不确定性,韩国政府和央行表示,将加强政策的透明度和沟通力度,增强市场信心。通过扩大外资吸引、改善流动性支持机制、优化内外经济结构,力争在经济挑战中实现稳健发展。 今年的韩国经济面临出口放缓和内需低迷的双重压力。在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持续的背景下,灵活应对挑战、兼顾增长与稳定,将成为未来政策的核心任务。
2025-01-01 18:00:00 -
今年第四季度平均韩元对美元汇率逼近1400韩元
近期,韩元对美元汇率继续走低,逼近1500韩元关口。今年第四季度平均汇率也跌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值。 韩国银行(央行)经济统计系统(ECOS)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四季度,以每日收盘价为准韩元对美元汇率平均值为1398.75韩元。这是自金融危机时期的2008年第一季度(1418.3韩元)以来,时隔15年9个月的最低水平。 从季度平均汇率来看,今年第一季度韩元对美元汇率达到1329.4韩元;第二季度为1371.24韩元;第三季度为1358.35韩元;第四季度逼近1400韩元。今年周收盘价为1472.5韩元,是自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韩元贬值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成本。对于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韩元贬值意味着用更多的韩元购买同样数量的外币,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这会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对盈利能力造成压力。尤其是,原材料进口占比较高的钢铁或建筑行业,可能因汇率下跌而承受成本压力,从而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30日,首尔明洞换钱所显示外币汇率。【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2-31 22:37:14 -
韩国政局动荡与经济寒流夹击 各大行业年末"遇冷"
首尔某地下商城 【韩联社】 随着12月年末的临近,本是个体工商户寄望于业绩上扬的关键时期,然而今年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动荡与经济寒流。社交聚会氛围显著降温,叠加消费者信心的萎缩,导致市场销售额出现下滑趋势。 韩国银行(央行)统计的12月消费者心理指数(CCSI)为88.4,环比下跌12.3个百分点。创自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指数也创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值。CCSI作为衡量消费者乐观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数值高于100表示消费心理乐观,反之则相反。 据调查,广大消费者普遍计划大幅削减在旅行、服饰、娱乐、文化活动及外出就餐等方面的开支。餐饮行业因此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年末年初的传统消费热潮明显减弱。部分大型烘焙连锁店圣诞蛋糕的销量同比小幅下滑,炸鸡等快餐销售额同样不振。江南区一家咖啡厅的经营者表示,受消费心理萎缩影响,销售额同比减少近三分之一。 业界分析指出,由于消费者消费意愿持续低迷,多数餐厅与咖啡厅的销售额均呈下滑趋势,预计第四季度行业增长率难以突破5%,甚至可能转为负增长。相较于去年韩国餐饮业的稳健增长,今年的经济萧条无疑给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若汇率持续攀升,将进一步推高进口物价,加剧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美元强势地位预期将持续,加之韩国内政不稳,韩元汇率面临持续贬值压力。截至27日收盘,韩元兑美元汇率已上涨超过20韩元,突破1480韩元(约合人民币7.32元)大关,为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若政局持续不稳,汇率或将进一步逼近1500韩元。 鉴于韩国食品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汇率的上升无疑将推升包括方便面、面包、肉类、水果、咖啡等在内的多种食品价格。淑明女子大学消费者经济学系教授崔哲(音)指出:“汇率上涨是导致食品及餐饮相关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在收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物价的大幅上涨将迫使消费者进一步缩减开支。”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个体工商户普遍认为经营难度甚至超过了新冠疫情期间。他们呼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刺激经济发展,缓解内需冻结的现状。个体工商户联合会委员柳弼善(音)强调:“内需疲软、消费信心不足已对韩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政府应动用一切可用政策手段,提振市场活力。”然而,专家也指出,在政治不确定性长期存在的背景下,有效提振内需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崔哲教授补充道:“政府需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发挥政策效能,否则在当前环境下,个体工商户的生存将面临极大挑战。”
2024-12-29 20:12:54
-
国内外金融机构普遍看衰韩国经济增长率
13日,在首尔中区的韩亚银行总行汇率板上,实时显示韩元兑美元汇率指数。【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国内外金融机构整体对韩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趋于悲观。 韩国国会政务委员会所属的共同民主党议员金铉正从产业研究院收到的资料显示,国家未来研究院(IFS)预测今年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仅为1.67%,是韩国国内金融机构中的最低预测值。较八大全球投资银行(IB)于上月末统计的平均预测值(1.7%)低0.03个百分点。国家未来研究院作为2010年12月成立的民间智囊团,其研究数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国家未来研究院在报告中指出多项影响韩国经济增长的多重变数。国内方面,政局动荡、金融市场不稳定、家庭及企业高负债、经济增势放缓、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构成严峻挑战。国外方面,美元强势、贸易纷争、地缘政治风险扩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以及高利率持续等因素,均对韩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研究院预测,受上述变数的综合影响,今年建筑投资将减少1.16%,出口增长率也将仅达1.43%。 据分析,今年全年消费者物价上涨率预计达1.47%,低于目标水平(2%),韩元兑美元汇率则预计达1449韩元。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研究院强调,有必要更正预算,将追加预算重点用于技术开发、技术人力投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以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受目前政局动荡影响,预计其他金融机构也将相继下调韩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韩国银行(央行)于去年11月将今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从2.1%下调至1.9%,预计今年2月将进一步进行下调。而IB于去年12月将11月末发布的韩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1.8%下调0.1%。 同时,韩国主要金融机构国会预算政策处、产业研究院、韩国开发研究院(KDI)、现代经济研究院分别预测韩国经济增长率为2.2%、2.1%、2%和1.7%。海外金融机构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开发银行(ADB)提出的预测值分别达2.1%和各2%。 金铉正表示,紧急戒严风波导致汇率暴涨和经济增长萎缩,已使韩国经济亮起红灯。为了挽救陷入泥潭的经济,应尽早结束总统尹锡悦的弹劾政局,以稳定国内政治环境,为经济复苏创造有利条件。
2025-01-14 23:55:02 -
联合国上调今年韩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2%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以下简称“联合国”)于9日(当地时间)发布的《2025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韩国今年和明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均为2.2%,比去年预测值高出0.2个百分点。 报告预计,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转向内需。实际工资增长和金融成本下降等因素将为韩国经济复苏提供支持。 报告指出,由于美联储下调基准利率,预计今年韩国银行(央行)将进一步降息。但在这一过程中,韩国央行将综合考虑通胀压力和汇率等因素。 2023年,韩国韩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率为3.6%,到去年降至2.3%。报告预计,今年和明年的CPI增长率将分别为1.6%和1.8%,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 联合国的经济增长率预测数据高于韩国政府、全球投资银行(IB)和其他国际组织的预测。 根据韩国政府于本月2日发布《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报告,预测今年韩国GDP增长率为1.8%。这一预测值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韩国开发研究院(KDI,2.0%)、亚洲开发银行(ADB,2.0%)和韩国银行(1.9%)等机构的预测。 此外,全球投资银行对韩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纷纷出现下调。国际金融中心数据显示,八家全球投行对韩国明年经济增长率的平均预测为1.8%,较一个月前下降0.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高盛(Goldman Sachs)和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从2.2%下调至1.8%;瑞银(UBS)从2.1%下调至1.9%;野村证券(Nomura)从1.9%下调至1.7%;摩根大通(JP Morgan)从1.8%下调至1.7%。巴克莱银行(Barclays)和汇丰银行(HSBC)则分别维持1.8%和1.9%的预测不变。 【图片提供 AI】
2025-01-10 23:34:34 -
韩国银行营业网点持续减少 年内关店超50家
韩国银行(央行)经济统计系统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韩国国内银行的营业网点总数为5849家,同比减少53家。 2012年,银行营业网点数量共7835家。随着手机银行等线上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网点数量在2017年跌破7000家,2022年第三季度跌破6000家后,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近期,随着非面对面金融服务的普及,前往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逐渐减少。在这种背景下,各银行纷纷将多家营业网点合并重组为一家,实现网点规模化。友利银行从本月6日起已将21家营业网点与邻近网点合并。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信息化和网络化高度发展的环境下,客户通过非面对面方式办理存款、贷款等金融业务已成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得不缩减网点数量。” 然而,这一过程中,许多老年人因不熟悉手机银行操作,在办理金融业务时面临诸多不便。此外,各地区之间的网点数量差距也逐渐扩大。 韩国金融研究院上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分析指出,老龄化程度越严重的地区,银行网点的可及性越低,这可能进一步加剧老年群体在金融服务方面的边缘化现象。 韩国四大商业银行的自动取款机(ATM)【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10 20:25:34 -
韩经济放缓敲响信贷警钟 各收入层贷款滞纳率创新高
【图片来源 韩联社】 由于韩国经济增速放缓,各收入阶层个体工商户贷款滞纳率均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 国会企划财政委员会所属的国民力量党议员朴成训于8日从韩国银行(央行)得到的资料显示,以去年第三季度为基准,高收入个体工商户(收入前30%)贷款滞纳率达1.35%,创自2015年第一季度(1.71%)以后时隔9年6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数据显示,高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滞纳率自2023年第四季度(0.98%)呈持续攀升趋势,第一季度达1.16%,第二季度达1.09%,第三季度进一步攀升至1.35%,一直维持在1%以上的高位。对比新冠疫情期间的2020至2021年,当年大部分行业遭遇寒冬,但滞纳率也仅为0.5%,当前的高滞纳率无疑凸显出问题的严峻性。 据统计,以去年第三季度为基准,高收入个体工商户借款人共146.7万人,占全体的46.9%,贷款余额达73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万亿元),远高于低收入(133.1万亿韩元)和中等收入个体工商户(194.3万亿韩元)。专家指出,若高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亏损持续扩大,将对整个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图片来源 AI】 据调查,中等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状况也不容乐观。中等收入群体是指排除前后30%收入后的中等收入阶层。去年第三季度,中等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滞纳率为3.04%,同样创自2015年第一季度(4.76%)以来,时隔9年6个月的新高。从2022年的低于1%,到2023年攀升至1%以上,再到去年跃升至3%的水平,增势迅猛令人堪忧。同期,低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滞纳率为1.68%,创自2014年第二季度(1.83%)以来,时隔10年3个月的最高水平。央行相关人士表示,当前所有收入区间的低信用人数均在增加,这一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 上月,央行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全体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滞纳率为1.7%,创自2015年第一季度(2.05%)以来的最高值。同期,不良债务人兼低收入者的“脆弱”个体工商户滞纳率达11.55%,创自2013年第三季度(12.02%)以来,时隔11年的新高。 朴成训强调,尽管去年韩国出口业绩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内需疲软、政局动荡等因素导致国民经济面临诸多困难。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向受高利率影响而陷入困境的个体工商户提供资金补贴,并灵活调整相关支援政策,以全力挽救内需不振的局面。
2025-01-08 19:57:59 -
韩国去11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93亿美元
随着以半导体为中心的出口回升,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 韩国银行(央行)8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显示,去年11月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93亿美元。具体来看,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继去年5月(89.2亿美元)、6月(125.6亿美元)、7月(89.7亿美元)、8月(65.2亿美元)、9月(109.4亿美元)、10月(97.8亿美元)之后,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 去年前11个月累计顺差为835.4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280.7亿美元)增加554.7亿美元。较央行2024年全年顺差预测值(900亿美元)相差64.6亿美元。 从11月经常收支项目来看,商品收支(97.5亿美元)自去年4月以来连续20个月实现顺差,与10月(81.2亿美元)相比,增加约16亿美元以上。 出口同比增加1.2%,为571亿美元。出口在2023年10月时隔1年2个月同比出现反弹后,目前已连续14个月保持增加趋势。其中,半导体(29.8%)、信息通信设备(8.5%)、钢铁(0.8%)等出口表现良好。从地区来看,对东南亚(9.1%)的出口呈明显恢复趋势。 与此相反,进口(473.5亿美元)减少4.4%。其中,石油制品(-19.4%)、化工产品(-17.2%)、原油(-16.8%)和煤炭(-12.5%)减少,但半导体制造设备(77.4%)和半导体(24.5%)等进口有所增加。 11月服务收支出现20.9亿美元逆差,环比(-17.3亿美元)和同比(-22.1亿美元)均逆差规模增加。具体来看,随着出境人数的增加,旅游收支出现7.6亿美元逆差。 本源收入收支顺差19.4亿美元,环比减少34.5亿美元。随着韩国企业海外子公司分红收入的减少,分红收入收支顺差幅度在一个月内减少18.9亿美元,对本源收入减少造成最大的影响。 金融账户净资产在11月增加97.6亿美元。在直接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28.4亿美元,外国人在韩国的直接投资则减少100亿美元。在证券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投资以债券为中心增加3.9亿美元,外国人在韩投资以股票为中心则减少21.2亿美元。 釜山港【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1-08 18:42:07 -
韩去年12月外汇储备4156亿美元 环比小幅增加
近期,美元升值对外汇储备储备构成一定压力,但通过金融机构降低风险资产比重,以及大幅增加美元存款,去年12月底韩国外汇储备小幅增长。 韩国银行(央行)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韩国外汇储备为4156亿美元,较11月底的4153.9亿美元增加2.1亿美元。 央行解释称,虽然美元走强导致非美元资产的美元计价价值下降,加之外汇市场波动缓解措施耗费了一部分储备,但由于金融机构年末外汇存款的增加,以及外汇储备运营收益的提升,12月的外汇储备规模实现了小幅增长。 截至去年12月底,韩国外汇储备同比减少45.5亿美元。这是自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但降幅显著缩小。以年底为基准,去年外汇储备规模创下自2019年(4088.2亿美元)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外汇储备资产类别来看,有价证券为3666.7亿美元,环比减少57.2亿美元;存款准备金为252.2亿美元,环比增加60.9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为147.1亿美元,环比减少1.8亿美元;黄金储备为47.9亿美元,环比持平。 截至去年11月底,韩国外汇储备为4154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九。中国大陆以3.2659万亿美元居首,日本(1.239万亿美元)、瑞士(9251亿美元)、印度(6594亿美元)、俄罗斯(6165亿美元)、中国台湾(5780亿美元)、沙特阿拉伯(4495亿美元)和中国香港(4251亿美元)位列前八。 韩国央行正在清点美钞。【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6 18:05:48 -
政局动荡和高汇率双重夹击 韩国奢侈品市场陷入"寒冬"
在政局动荡与高汇率的双重冲击下,韩国美妆、时尚等奢侈品进口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据韩国银行(央行)统计,2024年第四季度韩元兑美元平均汇率达到1398.75韩元,创下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15年9个月的最高值。尤其是在2024年12月27日韩国国会全体会议通过弹劾代行总统职权的国务总理韩德洙议案后,汇率一度突破1480韩元。韩国发展研究院(KDI)及证券界预测,韩元兑美元汇率可能进一步升至1500韩元。 汇率飙升导致美国总部的奢侈品化妆品品牌面临显著提价压力。大多数国际品牌以基准货币制定全球定价策略,因此汇率上升直接推动售价上涨。例如,美国雅诗兰黛集团在韩国运营包括雅诗兰黛(Estée Lauder)、魅可(MAC)、海蓝之谜(La Mer)、芭比波朗(Bobbi Brown)等12个以上品牌,已于2024年8月将其主要品牌的免税店价格平均上调约2%。 与此同时,韩元兑欧元汇率也在2024年突破1500韩元,创下11年来的新高。法国奢侈品牌在韩国市场占据最大份额,汇率压力导致价格连涨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以香奈儿(Chanel)为例,该品牌维持相对欧元约10%的价格策略,且已将部分化妆品价格提高至多10%。同期,迪奥(Dior)和梵诗柯香(Maison Francis Kurkdjian)等品牌也紧随其后上调价格。 全球最大化妆品企业欧莱雅集团同样受到影响。其旗下品牌兰蔻(Lancôme)、圣罗兰(Saint Laurent)、科颜氏(Kiehl’s)等免税店及韩国国内门店价格已于2024年初上调,涨幅最高达4%。 此外,奢侈品电商平台的财务压力进一步加剧。高物价与汇率飙升推高进口及销售成本,而疫情后消费者回归实体店,导致电商平台的竞争力下降。例如,奢侈品电商平台BALAAN自2020年以来累计亏损超过7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目前资本总额为-77亿韩元。同类平台MUSTIT和Trenbe在2023年分别亏损79亿韩元和32亿韩元。 某奢侈品进口行业人士表示:“若汇率持续上涨,奢侈品平台可能面临比总代理进口商更严峻的挑战,未来的压力将难以避免。” 首尔市内某家奢侈品店门前【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2 19:28:41 -
韩国2025年经济展望:出口放缓与消费低迷加剧经济压力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国内消费信心的疲软,韩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出口增长势头减弱、消费心理降温,以及全球竞争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正在为2025年的经济复苏蒙上阴影。政府和韩国银行(央行)计划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力求在压力之下实现经济稳定。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出口增长放缓 挑战加剧 近年来主导韩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势头明显减弱。根据韩国关税厅去年12月23日公布的11月月度出口额(通关基准)确定值,11月出口额为563亿美元,同比增长1.4%,累计出口额达到6224亿美元。尽管年初累计增长率为9.0%,但下半年增速持续放缓,累计增长率降至8.3%。数据显示,自2024年8月创下13.5%的增长之后,出口增速已连续四个月大幅回落。 韩国政府去年年初设定的7000亿美元出口目标已面临巨大压力。按照当前增长趋势,完成目标的难度增大。今年出口增长预期同样不容乐观,韩国产业研究院预测今年出口增长率仅为2.2%,而韩国贸易协会的预测则为1.8%。 根据韩国经济人联合会委托市场调查机构Mono Research对12大出口主力行业的调查显示,受访企业普遍对2025年出口前景持悲观态度。认为今年出口减少的企业,将原因归结为“主要出口对象国经济疲软”(39.7%)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30.2%)。 同时,32.6%的企业预计出口盈利性将恶化,高于预测盈利性改善的20.6%。盈利性恶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关税负担增加”(46.9%)、“出口竞争加剧导致的单价下降”(20.5%)、“原材料价格上涨”(12.2%)以及“韩元贬值带来的进口成本增加”(12.2%)。 ▲全球竞争加剧 中国因素持续冲击 全球贸易竞争加剧,尤其是中国过剩生产和低价出口对韩国出口的影响不容忽视。调查显示,七成受访企业认为中国的技术竞争力已与韩国相当甚至形成威胁,而中国低价策略对韩国出口盈利性构成长期压力。 分析指出,韩国出口环境的不确定性还受到特朗普政府二期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在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韩国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多挑战。 ▲消费信心疲软 内需压力加大 在国内经济层面,政治不确定性和物价上涨持续影响消费心理。根据欧睿国际发布的《2025年全球消费者趋势报告》,“物价”已成为理解今年消费者行为的核心关键词。消费者正在从冲动消费转向更具规划性和长期价值导向的消费行为,这一“多面消费”趋势正在深刻改变市场格局。 去年12月29日,首尔明洞街头某商家张贴的关门告示。【图片来源 韩联社】 根据韩国经济人协会的调查,53%的受访者计划在今年的消费支出上较去年减少,预计家庭消费平均下降1.6%。主要削减领域包括旅游、餐饮、住宿(17.6%),休闲文化(15.2%)以及服装鞋类(14.9%)。“持续高物价”(44.0%)是削减支出的首要原因,而“物价与汇率稳定”(42.1%)被认为是改善消费环境的最优先政策。 统计数据显示,近期消费萎缩尤为明显。截至去年12月6日,全国信用卡使用金额比前一周减少26.3%,创下自去年9月中秋节以来的最大降幅。尽管年终促销活动有所助力,但消费反弹效果有限。 ▲政策展望:灵活应对增长与稳定挑战 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韩国央行在去年12月25日发布《2025年货币信用政策运营方向》报告中,提出多项措施以应对可能加剧的经济下行压力。报告指出,今年经济或将面临全球主力产业竞争加剧、通商环境变化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多重挑战。 为缓解经济增长压力,央行计划通过下调基准利率来促进经济复苏,同时确保物价上涨率保持稳定,并兼顾金融稳定目标。此外,央行将强化对金融系统的早期预警监控,必要时采取市场稳定措施,包括延长非定期回购条件债券(RP)购买等政策工具。 在外汇市场方面,央行表示,将对市场的过度波动采取额外稳定措施,并在必要时提供充足的外汇流动性。同时,与政府合作研究放宽外汇健全性监管的可能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此外,为提高外资参与度,韩国计划优化外国人投资基础设施,并改善符合全球标准的外汇市场运作环境。 央行行长李昌镛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为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央行计划改进贷款制度,包括调整贷款担保物规则,允许金融机构持有的贷款债券作为央行贷款的合格担保物。同时,将修订相关法令,为非银行储蓄机构在特殊情况下提供流动性支持提供法律依据。 在数字货币领域,央行宣布与韩国金融委员会、金融监督院及银行合作,启动基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和存款代币的实际交易测试。这标志着韩国金融体系在探索数字化转型和支付创新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近期,因代行总统兼国务总理韩德洙的弹劾案在国会通过后引发汇率上升及金融市场波动,韩国政府和央行密集采取措施以维护经济稳定。金融当局去年12月30日表示,现有政策工具和储备仍具充分应对能力。截至去年第三季度,韩国净对外金融资产规模达9778亿美元,外汇储备额位居世界第9,达4154亿美元。此外,债券市场稳定基金余额为2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38亿元),为金融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5年经济目标与应对策略 尽管前景充满不确定性,韩国政府和央行表示,将加强政策的透明度和沟通力度,增强市场信心。通过扩大外资吸引、改善流动性支持机制、优化内外经济结构,力争在经济挑战中实现稳健发展。 今年的韩国经济面临出口放缓和内需低迷的双重压力。在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持续的背景下,灵活应对挑战、兼顾增长与稳定,将成为未来政策的核心任务。
2025-01-01 18:00:00 -
今年第四季度平均韩元对美元汇率逼近1400韩元
近期,韩元对美元汇率继续走低,逼近1500韩元关口。今年第四季度平均汇率也跌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值。 韩国银行(央行)经济统计系统(ECOS)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四季度,以每日收盘价为准韩元对美元汇率平均值为1398.75韩元。这是自金融危机时期的2008年第一季度(1418.3韩元)以来,时隔15年9个月的最低水平。 从季度平均汇率来看,今年第一季度韩元对美元汇率达到1329.4韩元;第二季度为1371.24韩元;第三季度为1358.35韩元;第四季度逼近1400韩元。今年周收盘价为1472.5韩元,是自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韩元贬值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成本。对于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韩元贬值意味着用更多的韩元购买同样数量的外币,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这会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对盈利能力造成压力。尤其是,原材料进口占比较高的钢铁或建筑行业,可能因汇率下跌而承受成本压力,从而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30日,首尔明洞换钱所显示外币汇率。【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2-31 22:37:14 -
韩国政局动荡与经济寒流夹击 各大行业年末"遇冷"
首尔某地下商城 【韩联社】 随着12月年末的临近,本是个体工商户寄望于业绩上扬的关键时期,然而今年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动荡与经济寒流。社交聚会氛围显著降温,叠加消费者信心的萎缩,导致市场销售额出现下滑趋势。 韩国银行(央行)统计的12月消费者心理指数(CCSI)为88.4,环比下跌12.3个百分点。创自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指数也创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值。CCSI作为衡量消费者乐观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数值高于100表示消费心理乐观,反之则相反。 据调查,广大消费者普遍计划大幅削减在旅行、服饰、娱乐、文化活动及外出就餐等方面的开支。餐饮行业因此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年末年初的传统消费热潮明显减弱。部分大型烘焙连锁店圣诞蛋糕的销量同比小幅下滑,炸鸡等快餐销售额同样不振。江南区一家咖啡厅的经营者表示,受消费心理萎缩影响,销售额同比减少近三分之一。 业界分析指出,由于消费者消费意愿持续低迷,多数餐厅与咖啡厅的销售额均呈下滑趋势,预计第四季度行业增长率难以突破5%,甚至可能转为负增长。相较于去年韩国餐饮业的稳健增长,今年的经济萧条无疑给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若汇率持续攀升,将进一步推高进口物价,加剧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美元强势地位预期将持续,加之韩国内政不稳,韩元汇率面临持续贬值压力。截至27日收盘,韩元兑美元汇率已上涨超过20韩元,突破1480韩元(约合人民币7.32元)大关,为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若政局持续不稳,汇率或将进一步逼近1500韩元。 鉴于韩国食品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汇率的上升无疑将推升包括方便面、面包、肉类、水果、咖啡等在内的多种食品价格。淑明女子大学消费者经济学系教授崔哲(音)指出:“汇率上涨是导致食品及餐饮相关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在收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物价的大幅上涨将迫使消费者进一步缩减开支。”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个体工商户普遍认为经营难度甚至超过了新冠疫情期间。他们呼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刺激经济发展,缓解内需冻结的现状。个体工商户联合会委员柳弼善(音)强调:“内需疲软、消费信心不足已对韩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政府应动用一切可用政策手段,提振市场活力。”然而,专家也指出,在政治不确定性长期存在的背景下,有效提振内需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崔哲教授补充道:“政府需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发挥政策效能,否则在当前环境下,个体工商户的生存将面临极大挑战。”
2024-12-29 20: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