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零售’新闻 26个
-
韩国公布"韩国升值指数" 着力提振股市与企业活力
据韩国金融部门25日消息,韩国证券交易所(Korea Exchange)于本月24日公布“韩国升值指数”(Korea Value-up Index)。该指数与日本推出的JPX Prime 150指数类似,旨在使投资者更容易识别股市中的企业价值。 此前,韩国政府决定引进实施企业价值提升政策,以消除韩股被低估现象。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安排上市公司从今年7月起自行制定并公布企业价值提升计划,并于年内以优良企业为样本编制“韩国升值指数”,供机构和外商参考。 据悉,证券交易所根据市值、盈利能力、股东回报政策、市净率(PBR)和净资产收益率(ROE)等标准制定了成份股和选股标准。“韩国升值指数”包括100只成份股,每年进行一次定期调整。初始成分股包括来自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的67只股票和来自韩国科斯达克市场(KOSDAQ)的33只股票。 从行业分类来看,信息技术包括24只股票、其次为工业(20只)、医疗保健(12只)、非必需消费品(11只)、金融及房地产(10只)、原材料(9只)、必需消费品(8只)、通信(5只)和能源(1只)。 据了解,具体成份股包括三星电子、SK海力士、韩美半导体、HMM、大韩航空、韩华航空航天、斗山山猫、现代电气、LIG Nex1、韩国电力KPS、Celltrion、韩美药品、钟根堂、现代汽车、起亚汽车、F&F、新韩金融控股、三星火灾保险、Meritz金融控股、友利金融控股、DB损害保险、未来资产证券、韩国金融控股、现代海上火灾保险、Kiwoom证券、高丽锌业、韩松化学、晓星先进材料、KT&G、好丽友、 不倒翁、BGF零售、三养食品、NC soft、第一企划、S-Oil等。 另外,证券交易所将于本月30日向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实时指数。证券交易所相关人士表示:“通过公布韩国升值指数,可以有效提振韩国股市,并激励上市公司自主提升企业价值。今后有望消除韩国股票被低估现象,进一步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 韩国证券交易所董事长郑恩甫【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9-25 20:16:54 -
韩企上半年业绩增长率领先美日 半导体行业表现突出
22日,韩国经营者总协会发布了《韩美日各行业代表企业经营业绩比较报告》。分析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美国和日本代表企业的业绩比较中,韩国企业的增长率最高。 报告比较了韩国和美国各16家企业以及日本12家企业在半导体、钢铁、汽车、零售、生物制药、炼油、通信和互联网服务等8个行业的业绩。由于资料不足,日本的半导体和互联网服务企业未纳入分析。 今年上半年,代表企业的业绩表现中,韩国在销售额增长方面领先,而美国在营业利润率方面表现最佳。具体来看,韩国的平均销售额增长率达到17.1%,位居第一,其次是美国(14.6%)和日本(7.1%)。在平均营业利润率方面,美国以18.5%的水平领跑,韩国和日本分别为9.5%和7.5%。 按行业分析,除钢铁行业外,其他7个行业的销售额均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中,半导体行业的销售额增长率最高(81.3%),其次是生物制药(19.5%)和互联网服务(13.5%)。 尤其在半导体领域,韩国和美国的半导体代表企业如三星电子(18.0%)、SK海力士(132.8%)、英伟达(171.0%)和英特尔(3.6%)的销售额均大幅增长。然而,“经总”指出,虽然SK海力士和英伟达的销售额已超过2022年上半年的水平,但三星电子和英特尔尚未恢复到那个水平。此外,钢铁行业的销售额下降了6.9%,尽管在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有所增长,但自2023年上半年开始出现负增长。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经济调查本部长河相宇(音)表示:“今年上半年,得益于半导体和生物制药企业的出色表现,韩国代表企业的增长率明显高于美国和日本。为了实现持续增长,企业需要与竞争国家相当的税收支持和规制放宽。” 英特尔Stratix 10 FPGA 。【图片来源 英特尔】
2024-09-22 23:48:54 -
韩国便利店追赶百货店 线下渠道销售份额"势均力敌"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7日发布的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GS25、CU、7-11三大便利店的销售总额占韩国零售行业的16%。乐天、现代、新世界三大百货的销售总额占零售行业的16.8%,两个渠道间的差距仅为0.8个百分点。 除韩国三大便利店和三大百货外,产业通商资源部每月发布的报告还对易买得、乐天玛、Homeplus三大超市进行了统计。根据报告,三大超市的销售总额占零售行业的11.3%,便利店的销售额比大型超市高出近5%。 韩国产业通商部之前统计结果显示,之前零售业线下销售前三一直维持百货店、大型超市、便利店的顺序,2021年大型超销售比重首次出现下降,便利店销售上升。截至目前,便利店位居第二位。 由于韩国经济受到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的影响,零售市场版图发生了变化。消费者不再选择在远处的大型超市或企业型超市(SSM)大量采购储存,而是倾向于在便利店购买即时所需的食品。并且消费者开始勒紧裤腰带,百货店的销售额有所下降。 在此背景下,便利店凭借较高的可及性收获人气,其中加工食品、即食快餐等商品的销量上升明显。目前便利店还为拓展客户群,正在销售小型和小包装食品,以满足单人家庭的需求。 便利店业界人士称,不过十年前大型超市还是业界最强者,但疫情之后,便利店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寻找市场机遇,预计今后市场版图还将发生变化。 首尔市内一家便利店内景【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9-17 20:40:41 -
韩国线上零售规模年均增长10% 传统业态面临挑战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近10年间,韩国零售市场规模增长逾30%,其中,网购和电视购物增速达到大型超市的10倍。 大韩商工会议所基于统计厅发布的零售市场相关数据于1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韩国零售市场规模达509.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2.7万亿元),较2014年(382.3万亿韩元)增加33.3%。由于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零售市场规模有所下跌外,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至4%。 据悉,网购和电视购物线上零售(12.6%)和便利店(10.4%)主导市场增长,而超市(1.5%)、大型超市(1.2%)、专门零售店(-0.4%)等业态则低于市场平均增长水平(3.2%)。新冠疫情期间,线上零售和便利店表现强劲,反之,大型超市受单人家庭增加影响,客流量大不如从前,发展受阻。 从各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来看,线上零售市场占有率从2014年的11.8%增至2023年的25.7%,实现逾2倍增长,便利店(3.3%→6.1%)和免税店(2.2%→2.7%)市场规模也较10年前大增。而专门零售店(50.8%→36.9%)、大型超市(8.7%→7.2%)、超市、杂货店(15.6%→13.4%)等市场占有率则有所缩减。 去年,网购交易额在零售额中所占比重(服务交易额除外)达31.9%,较2017年(17.3%)增加84.8%。在网购商品类别中,家具(34.2%)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依次为电脑、家电、电子、通信设备(33%)、书籍、文具(31.5%)、鞋、包(30.6%)、化妆品(25.3%)、服装(23.8%)等。 食品网购占比从2017年的7.1%激增至2023年的18.5%。信荣证券研究员徐正妍(音)分析称:“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疫情期间休闲食品行业对线下渠道的依赖加强,以及“凌晨配送”服务范围的扩大。” 从零售业销售额指数来看,大型超市(-13.5)和超市(-13.7)均出现负增长。对此,淑明女子大学教授徐龙九(音)表示:“随着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发生变化,线下零售业衰退趋势日益显著,为了防止线下经济进一步萎靡,亟需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并尽快放宽相关限制。期待政府在今年下半年发布的流通产业发展方案中,能够提出未来十年内促进线下零售业增长的有效政策。”
2024-09-11 19:44:32 -
钱包"消瘦"拖累家庭消费 内需低迷加重经济下行压力
内需持续低迷拖累近来经济复苏趋势下行,主要是由于在利率、物价“双高”的背景下,家庭实际“闲钱”持续缩水。 据统计厅2日消息,今年7月包括餐饮店在内的零售额指数为101.9(2021年为100),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这项指数自去年4月起已连续16个月下降,创下自2010年实施此项统计以来的最长时间。 剔除去年6月(1.4%)和今年2月(0.9%)有所反弹外,零售额从2022年9月至今持续持续下降。餐饮店及酒家从去年5月起零售额持续下滑,新冠疫情大流行后2022年出现两位数反弹后,持续萎靡不振。 内需低迷的背后是捉襟见肘的家庭生计。根据家庭动向调查结果,对比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家庭结余截至今年第2季度已连续8个季度缩水。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从收入中剔除利息费用等非消费支出,家庭结余是指从可支配收入中剔除各项消费性支出所得数值。 对比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家庭结余减少说明在家庭收入中,利息费用和消费支出所占比重逐渐扩大,“闲钱”的比重不断缩小。在利率和物价持续“双高”的背景下,百姓“钱包”日渐消瘦,直接导致紧衣缩食减少消费,内需不振又反过来影响家庭收入的恶性循环正在上演。 内需低迷直接打击实体经济,统计厅计算的景气同行指数循环变动值上月为98.4,较上月下滑0.6个百分点,创下自2021年2月(98.2)后3年多的最低水平。景气同行指数循环变动值显示目前景气状况,小于100时说明景气趋势不及预期,自今年2月(100.1)后这一指标连续5个月在100以下。建筑、内需、零售、服务业各项细分指标均不及上月表现。 内需萎缩对经济活力造成打击。政府以出口势头好转、设备投资增加等为依据,研判景气持续恢复。总统尹锡悦在日前举行的国政发布会上表示,国家经济正在呈现明显的复苏势头,必将实现更大的飞跃,将竭尽全力令国民尝到经济发展的果实。 现代经济研究院方面指出,降息是期待内需恢复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来看短期内降息可能性不大,最早也要等到10月。降息后产生的效果也非立竿见影,因此下半年经济前景或不及乐观预期。 首尔市内略显冷清的一处农贸市场。【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9-02 23:18:40 -
赫妍宣布正式进军泰国市场 海外布局持续升级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美妆品牌赫妍(HERA)于20日宣布正式进军泰国市场,加速其全球化战略布局。 赫妍于本月8日在在曼谷核心商业区奇隆的地标性百货公司Central Chidlom开设了首家门店。开业当天,约200名全球媒体代表和网红出席了品牌发布会,会上详细介绍了品牌理念、展示了代表性妆容,并进行了美妆教程分享。 除实体店外,Central Chidlom同期还举办了赫妍品牌快闪店活动。顾客可亲身体验赫妍的明星产品,参与由品牌专业彩妆师提供的个性化妆服务等。赫妍计划下月在曼谷顶级购物中心暹罗百丽宫(Siam Paragon)开设快闪店,进一步拓展泰国市场渠道。此外,该品牌正在筹备进驻泰国知名美妆集合店EVE AND BOY以及全球美妆零售巨头丝芙兰(Sephora)的主要门店。 在线下市场布局的同时,赫拉也积极推进线上渠道扩张。上月,该品牌已在泰国领先电商平台Lazada开设官方旗舰店,并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通过东南亚电商巨头Shopee和TikTok旗下电商平台TikTok Shop推出品牌产品。 在泰国市场,赫拉将重点推广其明星产品系列,包括“黑金气垫粉底液”、“丝缎持妆粉底液”和“哑光唇釉”等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彩妆单品,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美妆需求。 泰国百货公司Central Chidlom开设的赫妍首家门店。【图片来源 爱茉莉太平洋】
2024-08-21 01:25:43
-
韩国公布"韩国升值指数" 着力提振股市与企业活力
据韩国金融部门25日消息,韩国证券交易所(Korea Exchange)于本月24日公布“韩国升值指数”(Korea Value-up Index)。该指数与日本推出的JPX Prime 150指数类似,旨在使投资者更容易识别股市中的企业价值。 此前,韩国政府决定引进实施企业价值提升政策,以消除韩股被低估现象。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安排上市公司从今年7月起自行制定并公布企业价值提升计划,并于年内以优良企业为样本编制“韩国升值指数”,供机构和外商参考。 据悉,证券交易所根据市值、盈利能力、股东回报政策、市净率(PBR)和净资产收益率(ROE)等标准制定了成份股和选股标准。“韩国升值指数”包括100只成份股,每年进行一次定期调整。初始成分股包括来自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的67只股票和来自韩国科斯达克市场(KOSDAQ)的33只股票。 从行业分类来看,信息技术包括24只股票、其次为工业(20只)、医疗保健(12只)、非必需消费品(11只)、金融及房地产(10只)、原材料(9只)、必需消费品(8只)、通信(5只)和能源(1只)。 据了解,具体成份股包括三星电子、SK海力士、韩美半导体、HMM、大韩航空、韩华航空航天、斗山山猫、现代电气、LIG Nex1、韩国电力KPS、Celltrion、韩美药品、钟根堂、现代汽车、起亚汽车、F&F、新韩金融控股、三星火灾保险、Meritz金融控股、友利金融控股、DB损害保险、未来资产证券、韩国金融控股、现代海上火灾保险、Kiwoom证券、高丽锌业、韩松化学、晓星先进材料、KT&G、好丽友、 不倒翁、BGF零售、三养食品、NC soft、第一企划、S-Oil等。 另外,证券交易所将于本月30日向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实时指数。证券交易所相关人士表示:“通过公布韩国升值指数,可以有效提振韩国股市,并激励上市公司自主提升企业价值。今后有望消除韩国股票被低估现象,进一步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 韩国证券交易所董事长郑恩甫【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9-25 20:16:54 -
韩企上半年业绩增长率领先美日 半导体行业表现突出
22日,韩国经营者总协会发布了《韩美日各行业代表企业经营业绩比较报告》。分析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美国和日本代表企业的业绩比较中,韩国企业的增长率最高。 报告比较了韩国和美国各16家企业以及日本12家企业在半导体、钢铁、汽车、零售、生物制药、炼油、通信和互联网服务等8个行业的业绩。由于资料不足,日本的半导体和互联网服务企业未纳入分析。 今年上半年,代表企业的业绩表现中,韩国在销售额增长方面领先,而美国在营业利润率方面表现最佳。具体来看,韩国的平均销售额增长率达到17.1%,位居第一,其次是美国(14.6%)和日本(7.1%)。在平均营业利润率方面,美国以18.5%的水平领跑,韩国和日本分别为9.5%和7.5%。 按行业分析,除钢铁行业外,其他7个行业的销售额均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中,半导体行业的销售额增长率最高(81.3%),其次是生物制药(19.5%)和互联网服务(13.5%)。 尤其在半导体领域,韩国和美国的半导体代表企业如三星电子(18.0%)、SK海力士(132.8%)、英伟达(171.0%)和英特尔(3.6%)的销售额均大幅增长。然而,“经总”指出,虽然SK海力士和英伟达的销售额已超过2022年上半年的水平,但三星电子和英特尔尚未恢复到那个水平。此外,钢铁行业的销售额下降了6.9%,尽管在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有所增长,但自2023年上半年开始出现负增长。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经济调查本部长河相宇(音)表示:“今年上半年,得益于半导体和生物制药企业的出色表现,韩国代表企业的增长率明显高于美国和日本。为了实现持续增长,企业需要与竞争国家相当的税收支持和规制放宽。” 英特尔Stratix 10 FPGA 。【图片来源 英特尔】
2024-09-22 23:48:54 -
韩国便利店追赶百货店 线下渠道销售份额"势均力敌"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7日发布的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GS25、CU、7-11三大便利店的销售总额占韩国零售行业的16%。乐天、现代、新世界三大百货的销售总额占零售行业的16.8%,两个渠道间的差距仅为0.8个百分点。 除韩国三大便利店和三大百货外,产业通商资源部每月发布的报告还对易买得、乐天玛、Homeplus三大超市进行了统计。根据报告,三大超市的销售总额占零售行业的11.3%,便利店的销售额比大型超市高出近5%。 韩国产业通商部之前统计结果显示,之前零售业线下销售前三一直维持百货店、大型超市、便利店的顺序,2021年大型超销售比重首次出现下降,便利店销售上升。截至目前,便利店位居第二位。 由于韩国经济受到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的影响,零售市场版图发生了变化。消费者不再选择在远处的大型超市或企业型超市(SSM)大量采购储存,而是倾向于在便利店购买即时所需的食品。并且消费者开始勒紧裤腰带,百货店的销售额有所下降。 在此背景下,便利店凭借较高的可及性收获人气,其中加工食品、即食快餐等商品的销量上升明显。目前便利店还为拓展客户群,正在销售小型和小包装食品,以满足单人家庭的需求。 便利店业界人士称,不过十年前大型超市还是业界最强者,但疫情之后,便利店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寻找市场机遇,预计今后市场版图还将发生变化。 首尔市内一家便利店内景【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9-17 20:40:41 -
韩国线上零售规模年均增长10% 传统业态面临挑战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近10年间,韩国零售市场规模增长逾30%,其中,网购和电视购物增速达到大型超市的10倍。 大韩商工会议所基于统计厅发布的零售市场相关数据于1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韩国零售市场规模达509.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2.7万亿元),较2014年(382.3万亿韩元)增加33.3%。由于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零售市场规模有所下跌外,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至4%。 据悉,网购和电视购物线上零售(12.6%)和便利店(10.4%)主导市场增长,而超市(1.5%)、大型超市(1.2%)、专门零售店(-0.4%)等业态则低于市场平均增长水平(3.2%)。新冠疫情期间,线上零售和便利店表现强劲,反之,大型超市受单人家庭增加影响,客流量大不如从前,发展受阻。 从各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来看,线上零售市场占有率从2014年的11.8%增至2023年的25.7%,实现逾2倍增长,便利店(3.3%→6.1%)和免税店(2.2%→2.7%)市场规模也较10年前大增。而专门零售店(50.8%→36.9%)、大型超市(8.7%→7.2%)、超市、杂货店(15.6%→13.4%)等市场占有率则有所缩减。 去年,网购交易额在零售额中所占比重(服务交易额除外)达31.9%,较2017年(17.3%)增加84.8%。在网购商品类别中,家具(34.2%)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依次为电脑、家电、电子、通信设备(33%)、书籍、文具(31.5%)、鞋、包(30.6%)、化妆品(25.3%)、服装(23.8%)等。 食品网购占比从2017年的7.1%激增至2023年的18.5%。信荣证券研究员徐正妍(音)分析称:“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疫情期间休闲食品行业对线下渠道的依赖加强,以及“凌晨配送”服务范围的扩大。” 从零售业销售额指数来看,大型超市(-13.5)和超市(-13.7)均出现负增长。对此,淑明女子大学教授徐龙九(音)表示:“随着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发生变化,线下零售业衰退趋势日益显著,为了防止线下经济进一步萎靡,亟需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并尽快放宽相关限制。期待政府在今年下半年发布的流通产业发展方案中,能够提出未来十年内促进线下零售业增长的有效政策。”
2024-09-11 19:44:32 -
钱包"消瘦"拖累家庭消费 内需低迷加重经济下行压力
内需持续低迷拖累近来经济复苏趋势下行,主要是由于在利率、物价“双高”的背景下,家庭实际“闲钱”持续缩水。 据统计厅2日消息,今年7月包括餐饮店在内的零售额指数为101.9(2021年为100),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这项指数自去年4月起已连续16个月下降,创下自2010年实施此项统计以来的最长时间。 剔除去年6月(1.4%)和今年2月(0.9%)有所反弹外,零售额从2022年9月至今持续持续下降。餐饮店及酒家从去年5月起零售额持续下滑,新冠疫情大流行后2022年出现两位数反弹后,持续萎靡不振。 内需低迷的背后是捉襟见肘的家庭生计。根据家庭动向调查结果,对比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家庭结余截至今年第2季度已连续8个季度缩水。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从收入中剔除利息费用等非消费支出,家庭结余是指从可支配收入中剔除各项消费性支出所得数值。 对比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家庭结余减少说明在家庭收入中,利息费用和消费支出所占比重逐渐扩大,“闲钱”的比重不断缩小。在利率和物价持续“双高”的背景下,百姓“钱包”日渐消瘦,直接导致紧衣缩食减少消费,内需不振又反过来影响家庭收入的恶性循环正在上演。 内需低迷直接打击实体经济,统计厅计算的景气同行指数循环变动值上月为98.4,较上月下滑0.6个百分点,创下自2021年2月(98.2)后3年多的最低水平。景气同行指数循环变动值显示目前景气状况,小于100时说明景气趋势不及预期,自今年2月(100.1)后这一指标连续5个月在100以下。建筑、内需、零售、服务业各项细分指标均不及上月表现。 内需萎缩对经济活力造成打击。政府以出口势头好转、设备投资增加等为依据,研判景气持续恢复。总统尹锡悦在日前举行的国政发布会上表示,国家经济正在呈现明显的复苏势头,必将实现更大的飞跃,将竭尽全力令国民尝到经济发展的果实。 现代经济研究院方面指出,降息是期待内需恢复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来看短期内降息可能性不大,最早也要等到10月。降息后产生的效果也非立竿见影,因此下半年经济前景或不及乐观预期。 首尔市内略显冷清的一处农贸市场。【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9-02 23:18:40 -
赫妍宣布正式进军泰国市场 海外布局持续升级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美妆品牌赫妍(HERA)于20日宣布正式进军泰国市场,加速其全球化战略布局。 赫妍于本月8日在在曼谷核心商业区奇隆的地标性百货公司Central Chidlom开设了首家门店。开业当天,约200名全球媒体代表和网红出席了品牌发布会,会上详细介绍了品牌理念、展示了代表性妆容,并进行了美妆教程分享。 除实体店外,Central Chidlom同期还举办了赫妍品牌快闪店活动。顾客可亲身体验赫妍的明星产品,参与由品牌专业彩妆师提供的个性化妆服务等。赫妍计划下月在曼谷顶级购物中心暹罗百丽宫(Siam Paragon)开设快闪店,进一步拓展泰国市场渠道。此外,该品牌正在筹备进驻泰国知名美妆集合店EVE AND BOY以及全球美妆零售巨头丝芙兰(Sephora)的主要门店。 在线下市场布局的同时,赫拉也积极推进线上渠道扩张。上月,该品牌已在泰国领先电商平台Lazada开设官方旗舰店,并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通过东南亚电商巨头Shopee和TikTok旗下电商平台TikTok Shop推出品牌产品。 在泰国市场,赫拉将重点推广其明星产品系列,包括“黑金气垫粉底液”、“丝缎持妆粉底液”和“哑光唇釉”等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彩妆单品,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美妆需求。 泰国百货公司Central Chidlom开设的赫妍首家门店。【图片来源 爱茉莉太平洋】
2024-08-21 01: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