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国产’新闻 33个
-
比亚迪电动车即将入韩 性价比与市场接受度成关键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的电动乘用车即将进入韩国市场。目前,比亚迪的韩国官方经销商正在招聘销售人员,计划通过“性价比”战略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比亚迪此前在韩国市场的重点一直是电动卡车和电动公交车等商用车。此次,比亚迪将正式进军韩国的电动乘用车市场,引发了业内对其可能带来的市场影响的关注。 据业内30日消息,比亚迪的韩国官方经销商和谐汽车集团(Harmony Auto)最近成立了和谐汽车服务韩国公司,并计划于下月5日正式启动运营,预计明年开始向客户交付电动乘用车。 比亚迪于2016年成立比亚迪韩国公司,进入韩国市场,并以销售电动卡车和电动公交车为主。在进入韩国市场8年后,比亚迪首次向乘用车领域扩展。和谐汽车服务韩国公司计划于下月在首尔江西区开设第一家展厅并启动销售工作。为确保顺利进军乘用车市场,和谐汽车已从中国总部聘请前雷诺韩国服务总监黄大甲担任和谐汽车服务韩国公司共同代表理事。 此外,和谐汽车服务韩国公司最近在韩国招聘网站上发布了销售部门和服务顾问的招聘信息,同时比亚迪韩国也在招聘销售管理人员,以进一步推动业务扩展。 和谐汽车服务韩国公司计划在韩推出电动轿车“海豹”(Seal)和紧凑型电动SUV“ATTO 3”,两款车型在中国的售价在1000万到2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1万至10.3万元),比同类韩国本土电动车型价格低1000万韩元以上。比亚迪自有的磷酸铁锂(LFP)“刀片电池”相较传统锂离子电池在成本上具有优势,为其车型提供了更强的性价比。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比亚迪销售的主要车型均配备LFP刀片电池。”但其并未透露更多有关人事安排和具体上市车型的详细信息。 尽管比亚迪凭借价格优势进军电动乘用车市场,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比亚迪可能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对韩国市场的全面突破。近年来,韩国消费者对中国电动车和电池的印象相对保守。尤其是今年8月梅赛德斯-奔驰电动车火灾事故后,中国产电池的信任度有所下降,因此比亚迪面临的消费者接受度挑战较大。 比亚迪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表现却不容小觑。根据美国财经网站“雅虎财经”数据,比亚迪今年第三季度全球销量为113.4892万辆,是同期美国特斯拉销量(约46万辆)的两倍多。比亚迪预计今年的全球销量将达400万辆,较去年的302万辆增加约100万辆。 业内人士表示,比亚迪若在韩以低价策略推出电动乘用车,可能会对韩国市场产生一定冲击,但总体影响预计有限。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将密切关注比亚迪在韩国的营销策略,并根据情况制定相应应对措施。 另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韩国消费者普遍注重电动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加之部分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固有观念,比亚迪短期内可能难以迅速打开韩国市场。 【图片来源 AP/韩联社】
2024-10-30 23:02:20 -
中国电商推动韩国海淘风潮 保税区滞留物品数量激增
随着来自中国等地的海外直购量激增,韩国保税区内积压的库存商品数量在过去四年内大幅增长了三倍,每年有超过50万件商品在仓储后被销毁。 根据国会政务委员会所属的共同民主党议员吴奇炯从海关获取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保税区滞留物品数量达到63.7万件,相较2019年的19.6万件,增长了224.5%。 滞留物品是指在保税区超过存放期限的商品。这些商品通过正式进口、邮寄或旅客携带等方式试图进入韩国,但在入境阶段被扣留。2019年和2020年的滞留物品数量分别为19.6万件和18.4万件,徘徊在20万件以下,但在2021年急剧增加到23.1万件,2022年更是飙升至69.8万件。 随着海外直购量的迅速增加,特别是通过中国电商平台如全球速卖通和Temu的购物需求激增,滞留物品数量大幅上升。去年,滞留物品中的特快货物(即海外直购物品)数量达到59.9万件,相比2019年的4.6万件增长了1213.1%。特快货物在所有滞留物品中所占比例也从2019年的23.3%飙升至94.2%。 尤其是中国产的特快货物数量,从2019年的7千件飙升到去年的54.1万件,增长率高达7515.7%。在所有滞留物品中的占比也从3.6%攀升至85.1%。截至今年8月,滞留物品总数已达33.1万件,其中特快货物为29.9万件,占比90.2%;其中中国产特快货物占26.1万件,占比78.6%。 随着滞留物品的持续增加,被销毁的商品数量也在同步上升。海关部门对滞留物品采取拍卖、通知提取、上缴国库和委托销售等处理措施,但最终未能处理的物品会被销毁。去年被销毁的物品数量达55.4万件,比2019年增加了197.4%。销毁数量从2019年的18.6万件、2020年的12.8万件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23.3万件,2022年进一步增至55.1万件。 吴奇炯表示:“随着全球速卖通和Temu等中国电商平台的海外直购量日益增加,滞留物品也在逐年增长。滞留物品不仅影响了保税区的物流效率,还带来了高昂的保管、销毁和退运等附加费用。因此,我们必须制定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滞留物品数量,并提升拍卖成交率。” 群山海关特快物流中心【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0-15 22:47:10 -
国家机构安装中国制造监控摄像头近3万台 安全漏洞引争议
据国民力量党议员朴冲绻7日从放送通信委员会处获取的《近三年间中国制造设备供货现况》资料显示,由中国制造但伪装成韩国产的监控摄像头共计2.9974万台供货给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国家主要设施、部队、地方自治团体、国有企业等。 由中国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摄像头(型号YSD-IRMP20SD)安装台数最多,韩国土地住宅公社共计4095台,其次依次为警察厅(590台)、港湾公社(358台)、韩国道路公社(348台)、仁川国际机场公社(320台)等,79家地方自治团体中,共安装了1.4496万台,这款摄像头在安保上存在漏洞。 使用换标签等“障眼法”伪装成韩国制造进行供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2020年3月,某军队供应商在参与陆军某科技项目招标中,将中国产品贴上韩国商标,供货规模达22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 据悉,在陆军、海军及空军部队中,共有131台中国制造摄像头假冒韩国产。此外,在科学技术信息通讯部下属的公共机构韩国原子能研究院和基础科学研究院内,分别安装有202台和309台中国制造的摄像头。 上月13日,韩国军方拆除了1300多台安装于前线部队的中国制造监控摄像头,军方负责人表示,目前尚未发现有情报泄露现象。 近来在中国黄色网站上流通大量韩国普通人私生活视频引起舆论哗然,相关视频包括拍摄于家庭客厅、妇产科、更衣室、美容店等可能会暴露身体的场所,视频题目中出现具体的地名、拍摄日期及个人信息,视频超过500条。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
2024-10-08 01:42:54 -
韩国珠宝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品牌借"培育钻石"谋求突破
随着高物价导致消费两极化加剧,韩国珠宝市场出现了“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趋势。这一现象表现在消费者的需求逐渐集中于高端奢侈品牌,而知名度较低的国产品牌则面临严峻挑战。为应对这一局面,这些国产品牌正在加强“培育钻石”(Lab-grown Diamond,又称人造钻石)产品线,以实现销售反弹。 根据乐天、新世界和现代等三大百货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上月,国产珠宝品牌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仅为0%至4.6%,而奢侈珠宝品牌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达15.2%至18.5%。对比销售增长率,奢侈品牌与国产品牌的差距超过三倍。其中,海外奢侈品牌如卡地亚、梵克雅宝、宝格丽和蒂芙尼等表现良好,而J.ESTINA、STONE HENGE和TirrLirr等国产品牌则处于困境。 韩国月谷珠宝产业研究所和盖洛普调查今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国产珠宝市场规模为5.256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78.6157亿元),同比减少11.4%;而进口珠宝市场为2.474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7.7%。国产珠宝品牌的不景气主要源于高物价引发的消费两极化。某百货店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近年来,婚礼首饰的需求逐渐转向奢侈珠宝,消费者在经济不稳定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奢侈品。 随着金价上涨,国产珠宝的价格也随之上升,但消费者的需求更倾向于知名品牌。某珠宝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国产珠宝的价格也不便宜,但许多消费者心理上更愿意多花钱购买知名品牌的珠宝。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品牌的知名度直接影响销售表现。 因此,国产珠宝品牌最近推出了快速增长的培育钻石产品。这种钻石在实验室中制造,具有与天然钻石相同的物理与化学特性,但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备受消费者欢迎。 例如,J.ESTINA推出了使用培育钻石的高端系列“MORVE”。另一国产品牌DIDIER DUBOT在其“2024秋冬季感性系列”中首次展示了培育钻石产品。该品牌负责人强调,培育钻石注重设计与质量,特别受到20至30多岁女性的欢迎,符合她们对价值消费的需求。 LLOYD作为2020年在韩国首次推出培育钻石的品牌,一直走在行业前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上月,LLOYD的培育钻石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73%。LLOYD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合理的价格推出多样化的培育钻石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J.ESTINA乐天百货蚕室店内的高端系列“MORVE”【图片来源 J.ESTINA】
2024-09-22 22:43:29 -
昔日"贵族水果"跌落神坛 韩国产"阳光玫瑰"在华一落千丈
一度被称为“葡萄界爱马仕”的韩国产“阳光玫瑰”(Shine Muscat)在中国市场人气大幅下滑,正在失去立足之地。随着中国“阳光玫瑰”自产率和品质的不断提高,韩国进口产品的竞争力遭重挫恐无回天之力。 关税厅22日发布的进出口统计显示,去年韩国向中国出口葡萄金额138万美元,同比大幅下降49%。韩国对华葡萄出口额直至2017年还不到10万美元,2018年激增至162美元,一年间增长了16倍,到2021年达到834万美元的顶峰。与2021年相比,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韩国对华葡萄出口额已缩水至2021年的6分之1。 以去年数据为准,韩国对华出口葡萄中,“阳光玫瑰”所占比重达到91%。虽然韩国进口“阳光玫瑰”价格是国产的数倍,但由于品质口感较好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但近年来,由于中国栽培“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及产量的迅速提高,价格“大跳水”,昔日“贵族水果”已走向平民化。 根据中国当地媒体的报道,去年中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已超过120万亩,为2013年的60倍,是韩国种植面积的10倍多。就在几年前,顶级“阳光玫瑰”的价格在中国一斤要卖到300元,但由于产量的暴涨,近来已跌至10元一斤,甚至有些地方已“卷”成3.5元一斤。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放缓和消费降级也对韩国产“阳光玫瑰”需求减少产生影响,“阳光玫瑰”在韩国整体对华出口规模中所占比重从2021年的22%缩水至去年的3%。但韩国对华出口葡萄整体金额从2021年的386万美元跌至2022年的343万美元后,去年重新增至461万美元。 韩国“阳光玫瑰”在中国市场失宠的同时,中国台湾超过中国香港和越南,成为“阳光玫瑰”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去年韩国“阳光玫瑰”出口中国台湾规模为1068万美元,与2021年的51万美元相比,两年内增长20倍。整体海外出口规模中,对中国台湾出口比重从1.4%扩大至24%。 目前韩国与中国及日本进口“阳光玫瑰”在东南亚市场激烈竞争,专家一致认为,从长期来看,提高品质是扩大出口的关键。韩国国内近年来也有意见认为,“阳光玫瑰”栽培面积增加的同时,甜度下降葡萄皮也变硬影响口感。 农林畜产食品部负责人称,韩国葡萄出口过于偏重“阳光玫瑰”的现象也需要改善,目前正在逐渐增加深红无籽葡萄、红葡萄、红宝石葡萄等其他品种的出口。 首尔一家超市中出售的“阳光玫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9-22 19:15:02 -
中韩电动车贸易逆差扩大 韩国车企寻求突破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韩国贸易协会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韩国纯电动汽车(BEV)进口额达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中国电动汽车进口额高达8.48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65.8%,首次超越德国成为韩国最大电动汽车进口来源国。 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电动汽车对韩出口额同比激增848%,而德国下降38%,导致两国排名出现逆转。此前,德国一直是韩国电动汽车最大进口国。 据了解,目前进入韩国市场的中国电动汽车主要为公交车和卡车等商用车。韩国国土交通部统计数据显示,尽管今年上半年调整了有利于国产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中国电动公交车市场份额仍达40.7%,逼近国产电动公交车的59.3%。 去年下半年起,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特斯拉凭借价格优势大规模进入韩国市场。CarIsYou数据研究所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Model Y销量同比增长395.4%,达1.0041万辆,成为进口车销量冠军。同期,特斯拉Model 3销量7026辆,位列第四。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品牌电动乘用车正加速布局韩国市场。中国最大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计划于今年下半年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这将进一步加剧韩国本土车企的竞争压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电动汽车对中国出口几乎为零。这种巨大的贸易逆差不仅影响韩国贸易平衡,也凸显了韩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在韩国主要汽车市场之一的欧洲,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已超18%,增长迅速。韩国汽车移动产业协会(KAMA)数据显示,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今年上半年韩国电动汽车全球市场占比降至9.6%,低于去年的10.4%。 韩国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报告指出,韩国电动汽车产业亟需通过创新生产方式、优化供应链等手段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图片来源 网络】
2024-09-18 19:05:42 -
不敌中国产价格优势 浦项未来M负极材料工厂开工率跌至40%
韩国唯一的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浦项未来M(POSCO Future M)今年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工厂开工率仅为40%。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因需求放缓而遭遇“深渊”(Chasm)导致负极材料需求缩水,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中有关将中国产石墨排除在产业链之外的敏感外国实体(FEOC)规定期限推迟至2026年,大批廉价的中国产负极材料涌入韩国电池制造企业。 据电池材料业界9日消息,浦项未来M负极材料工厂开工率从2021年的70%多先后跌至2022年的60%多和2023年的50%多,逐年直线下降。今年前两个季度,浦项未来M负极材料销售额为4.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0万元)和5亿韩元,同比缩水27.18%和10.5%。 与正极材料同为二次电池核心材料的负极材料决定了电池充电速度和寿命,近年来电动汽车快速充电需求扩大,推动负极材料技术也成为尖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占据全球负极材料产量的90%以上,市场份额前9名均为中国企业。 石墨是负极材料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极高。据韩国贸易协会调查,去年韩国国内97.2%的天然石墨和95.3%的人造石墨从中国进口。 浦项未来M是韩国唯一使用石墨生产负极材料的企业,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准,全球市场份额勉强进入前10位。 业界预测,今年第三、四季度,浦项未来M负极材料销售额减幅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企业在价格竞争力上占上风,电动汽车热潮退场导致负极材料需求缩水。再加上美国政府对电动汽车购车补贴发放条件相关的FEOC规定将推迟至2026年,也将对浦项未来M负极材料的销售造成打击。这意味着各国电池生产企业将可以在2026年之前继续使用中国生产的廉价材料。 悲观预测称,浦项未来M可能在今后两年内面临生死危机。有声音称需要出台韩国版IRA等制度上的支援。产业研究院在日前发布的《2024年经济分析及产业通商支援政策方向研究报告》中指出,电池行业应积极及参考中美两国对电动汽车生产的各项政策补贴,提高企业的价格竞争力。 今年5月,浦项集团会长张仁和考察位于世宗市的浦项未来M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工厂。【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9-09 20:20:34 -
韩进口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创13个月以来新低
起亚EV3【图片来源 起亚】 一项调查显示,在韩国电动汽车市场,进口汽车市场份额创13个月以来的新低。 8日,汽车行业调查机构CarIsYou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月在韩国售出的电动汽车共达1.3315万辆,其中进口汽车达4118辆,占全体的30.9%,环比减少10.2%。今年8月进口电动汽车占有率创自去年7月以来(22.1%)创新低。 以今年8月为基准,在进口汽车品牌中,奔驰销量环比下滑最严峻。奔驰受“仁川电动汽车火灾”事件影响,8月份电动汽车销量剧减50.4%,新登记车辆仅达133辆,市场占有率仅为1%,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其次为宝马,其上月共售出406辆电动汽车,销量减少43%,市场占有率下滑2.8个百分点,仅达3%。同期,特斯拉销量减少17.6%,售出2208辆,市场占有率下降5个百分点,降至16.6%。 相比之下,在韩国本土汽车品牌中,起亚的表现尤为突出。8月电动汽车销量排名(包括国产和进口)前6位的车企品牌中,起亚是唯一实现销量环比增加的车企。 上月,起亚汽车销量达6398辆,环比增长58.7%,市场份额大幅提升至48.1%,环比增长15.5个百分点。意味着上月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中,近半数选择了起亚电动汽车。现代汽车上月共售出2256辆电动汽车,环比减少21%,市场份额减少6.3个百分点,降至16.9%。KG Mobility电动汽车共售出467辆,环比减少38.4%,市场份额减少2.6个百分点,仅为3.5%。 近期发生的仁川电动汽车火灾事件对整个电动汽车市场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促使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关注度大幅提升。得益于韩国汽车普遍采用国产电池,其检查和维修系统相对更加完善,因此在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这一因素也进一步推动了起亚EV3等本土车企的销量增长。 汽车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尽管电动汽车市场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困难,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低廉维护费用等优势仍持积极态度。在合理价格范围内,众多消费者仍愿意购买电动汽车。”
2024-09-08 20:31:15 -
起亚汽车上月创单月最高销量 EV3成销量主力
起亚EV3【图片来源起亚】 一项调查显示,得益于新型电动运动型多功能汽车(SUV)EV3的热销,起亚于今年8月创下单月最高销量。 5日,汽车行业调查机构CarIsYou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月在韩国新登记的起亚电动汽车数量为6398辆,同比(1828辆)增加250%,环比(4032辆)增长58.7%。创自2011年量产电动汽车以来的最高水平。 起亚以“实现电动汽车大众化”为核心理念,推出新型SUV汽车EV3,其市场表现强劲,推动起亚整体业绩显著提升,今年7月末开始交付的EV3,在8月新登记数量达4436辆,占全体电动汽车登记数量的69.3%,成为销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次依次为Ray EV(1013辆)、EV6(688辆)、Niro EV(213辆)、EV9(48辆)等。电动汽车受Casm(大众化前暂时需求停滞期)等影响,收益性恶化的态势下,起亚仍取得了亮眼业绩。 今年8月,在韩国新登记电动汽车数量为1.3315万辆,同比增加79.2%,环比增加7.4%。其中,韩国本土汽车品牌的表现尤为抢眼,新登记数量达到了9197辆,同比大增126.4%。具体来看,现代汽车共登记2256辆,同比增加33.2%;捷尼赛思共登记76辆,同比减少70.5%。 相比之下,进口电动汽车虽然也有所增长,但环比却出现了下滑。上月,得益于特斯拉等汽车销量有所提升,进口电动汽车同比增加22.3%,新登记车辆达4118辆,但环比减少10.2%。其中,特斯拉新登记车辆达2208辆,同比增加217.2%,大众汽车和奥迪分别以911辆(增加228.9%)和325辆(75.7%)紧随其后。奔驰受“仁川电动汽车火灾”事件影响,新登记数量剧减82.2%,仅达133辆。发生火灾的EQE车型新登记数量仅为39辆,同比减少300辆。 汽车业界相关人士表示:“仁川电动汽车火灾事件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关注度显著提升,这也促使消费者将目光转向了韩国本土汽车品牌。韩国汽车普遍采用国产电池,其检查、维修系统相对更加完善,因此在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进一步推动了起亚等本土车企的销量增长。”
2024-09-05 22:04:06 -
白菜价格"坐火箭" 韩国今年前7个月进口辛奇创历史新高
今年韩国进口辛奇(泡菜)同比增长近7%,有望刷新历史新高。主要是由于物价居高不下导致夏季白菜价格暴涨,进口辛奇价格通常比国产低40%左右。 关税厅2日发布的进出口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韩国进口辛奇金额总计9847亿美元,同比增长6.9%。已超过2022年创下的同期历史最高纪录(9649亿美元),当年韩国全年进口辛奇1.694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前7个月,韩国进口辛奇规模为17.3329万吨,同比增长6%,超过2019年同期(17.2689万吨)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 进口辛奇多用于餐饮消费和集体供餐场所而非家庭,农林畜产食品部负责人称,由于物价不断走高,不少餐厅改用进口辛奇。夏季白菜供需失衡导致进口辛奇增长,尤其是中国产辛奇已恢复至2021年被曝光的“裸体腌制辛奇”事件之前的水平。 按照单月标准来看,今年白菜的批发价格均高于往年。7月白菜平均价格为1.2471万韩元/10kg(约合人民币66元/10kg),较往年高11%,尤其是极端高温天气导致产量锐减,上月平均价格突破2万韩元,较往年高出30%。 2021年,由于受中国“裸体腌制辛奇”视频曝光的影响,韩国进口辛奇金额为1.4074万韩元同比下降7.7%,但从2022年起开始反弹,连续两年突破1.6亿美元。 按照2022年标准,进口辛奇占整体消费规模的14%。辛奇进口规模直至2003年还不到3万吨,2019年创下历史最高的30.6万吨,2020和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外出就餐需求下降减少至24.1万吨,去年重新增加至28.7万吨。 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在去年12月发布的辛奇产业报告中指出,自中国进口的低价辛奇大幅增加,已威胁到韩国辛奇产业的根基。 辛奇进口额增长的同时,出口也同步增长。今年前7个月,韩国出口辛奇总计9685万美元,同比增长3.7%,比进口额低162万美元。总计出口辛奇2.7858万吨,同比增长4.9%,刷新历史最高水平。 新冠疫情后,海外消费者对于发酵食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的认识提高,加之韩国流行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拉动辛奇出口持续增长。日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为韩国辛奇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韩国进口辛奇有望创历史新高。【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9-02 17:57:57
-
比亚迪电动车即将入韩 性价比与市场接受度成关键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的电动乘用车即将进入韩国市场。目前,比亚迪的韩国官方经销商正在招聘销售人员,计划通过“性价比”战略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比亚迪此前在韩国市场的重点一直是电动卡车和电动公交车等商用车。此次,比亚迪将正式进军韩国的电动乘用车市场,引发了业内对其可能带来的市场影响的关注。 据业内30日消息,比亚迪的韩国官方经销商和谐汽车集团(Harmony Auto)最近成立了和谐汽车服务韩国公司,并计划于下月5日正式启动运营,预计明年开始向客户交付电动乘用车。 比亚迪于2016年成立比亚迪韩国公司,进入韩国市场,并以销售电动卡车和电动公交车为主。在进入韩国市场8年后,比亚迪首次向乘用车领域扩展。和谐汽车服务韩国公司计划于下月在首尔江西区开设第一家展厅并启动销售工作。为确保顺利进军乘用车市场,和谐汽车已从中国总部聘请前雷诺韩国服务总监黄大甲担任和谐汽车服务韩国公司共同代表理事。 此外,和谐汽车服务韩国公司最近在韩国招聘网站上发布了销售部门和服务顾问的招聘信息,同时比亚迪韩国也在招聘销售管理人员,以进一步推动业务扩展。 和谐汽车服务韩国公司计划在韩推出电动轿车“海豹”(Seal)和紧凑型电动SUV“ATTO 3”,两款车型在中国的售价在1000万到2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1万至10.3万元),比同类韩国本土电动车型价格低1000万韩元以上。比亚迪自有的磷酸铁锂(LFP)“刀片电池”相较传统锂离子电池在成本上具有优势,为其车型提供了更强的性价比。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比亚迪销售的主要车型均配备LFP刀片电池。”但其并未透露更多有关人事安排和具体上市车型的详细信息。 尽管比亚迪凭借价格优势进军电动乘用车市场,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比亚迪可能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对韩国市场的全面突破。近年来,韩国消费者对中国电动车和电池的印象相对保守。尤其是今年8月梅赛德斯-奔驰电动车火灾事故后,中国产电池的信任度有所下降,因此比亚迪面临的消费者接受度挑战较大。 比亚迪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表现却不容小觑。根据美国财经网站“雅虎财经”数据,比亚迪今年第三季度全球销量为113.4892万辆,是同期美国特斯拉销量(约46万辆)的两倍多。比亚迪预计今年的全球销量将达400万辆,较去年的302万辆增加约100万辆。 业内人士表示,比亚迪若在韩以低价策略推出电动乘用车,可能会对韩国市场产生一定冲击,但总体影响预计有限。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将密切关注比亚迪在韩国的营销策略,并根据情况制定相应应对措施。 另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韩国消费者普遍注重电动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加之部分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固有观念,比亚迪短期内可能难以迅速打开韩国市场。 【图片来源 AP/韩联社】
2024-10-30 23:02:20 -
中国电商推动韩国海淘风潮 保税区滞留物品数量激增
随着来自中国等地的海外直购量激增,韩国保税区内积压的库存商品数量在过去四年内大幅增长了三倍,每年有超过50万件商品在仓储后被销毁。 根据国会政务委员会所属的共同民主党议员吴奇炯从海关获取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保税区滞留物品数量达到63.7万件,相较2019年的19.6万件,增长了224.5%。 滞留物品是指在保税区超过存放期限的商品。这些商品通过正式进口、邮寄或旅客携带等方式试图进入韩国,但在入境阶段被扣留。2019年和2020年的滞留物品数量分别为19.6万件和18.4万件,徘徊在20万件以下,但在2021年急剧增加到23.1万件,2022年更是飙升至69.8万件。 随着海外直购量的迅速增加,特别是通过中国电商平台如全球速卖通和Temu的购物需求激增,滞留物品数量大幅上升。去年,滞留物品中的特快货物(即海外直购物品)数量达到59.9万件,相比2019年的4.6万件增长了1213.1%。特快货物在所有滞留物品中所占比例也从2019年的23.3%飙升至94.2%。 尤其是中国产的特快货物数量,从2019年的7千件飙升到去年的54.1万件,增长率高达7515.7%。在所有滞留物品中的占比也从3.6%攀升至85.1%。截至今年8月,滞留物品总数已达33.1万件,其中特快货物为29.9万件,占比90.2%;其中中国产特快货物占26.1万件,占比78.6%。 随着滞留物品的持续增加,被销毁的商品数量也在同步上升。海关部门对滞留物品采取拍卖、通知提取、上缴国库和委托销售等处理措施,但最终未能处理的物品会被销毁。去年被销毁的物品数量达55.4万件,比2019年增加了197.4%。销毁数量从2019年的18.6万件、2020年的12.8万件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23.3万件,2022年进一步增至55.1万件。 吴奇炯表示:“随着全球速卖通和Temu等中国电商平台的海外直购量日益增加,滞留物品也在逐年增长。滞留物品不仅影响了保税区的物流效率,还带来了高昂的保管、销毁和退运等附加费用。因此,我们必须制定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滞留物品数量,并提升拍卖成交率。” 群山海关特快物流中心【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0-15 22:47:10 -
国家机构安装中国制造监控摄像头近3万台 安全漏洞引争议
据国民力量党议员朴冲绻7日从放送通信委员会处获取的《近三年间中国制造设备供货现况》资料显示,由中国制造但伪装成韩国产的监控摄像头共计2.9974万台供货给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国家主要设施、部队、地方自治团体、国有企业等。 由中国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摄像头(型号YSD-IRMP20SD)安装台数最多,韩国土地住宅公社共计4095台,其次依次为警察厅(590台)、港湾公社(358台)、韩国道路公社(348台)、仁川国际机场公社(320台)等,79家地方自治团体中,共安装了1.4496万台,这款摄像头在安保上存在漏洞。 使用换标签等“障眼法”伪装成韩国制造进行供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2020年3月,某军队供应商在参与陆军某科技项目招标中,将中国产品贴上韩国商标,供货规模达22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 据悉,在陆军、海军及空军部队中,共有131台中国制造摄像头假冒韩国产。此外,在科学技术信息通讯部下属的公共机构韩国原子能研究院和基础科学研究院内,分别安装有202台和309台中国制造的摄像头。 上月13日,韩国军方拆除了1300多台安装于前线部队的中国制造监控摄像头,军方负责人表示,目前尚未发现有情报泄露现象。 近来在中国黄色网站上流通大量韩国普通人私生活视频引起舆论哗然,相关视频包括拍摄于家庭客厅、妇产科、更衣室、美容店等可能会暴露身体的场所,视频题目中出现具体的地名、拍摄日期及个人信息,视频超过500条。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
2024-10-08 01:42:54 -
韩国珠宝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品牌借"培育钻石"谋求突破
随着高物价导致消费两极化加剧,韩国珠宝市场出现了“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趋势。这一现象表现在消费者的需求逐渐集中于高端奢侈品牌,而知名度较低的国产品牌则面临严峻挑战。为应对这一局面,这些国产品牌正在加强“培育钻石”(Lab-grown Diamond,又称人造钻石)产品线,以实现销售反弹。 根据乐天、新世界和现代等三大百货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上月,国产珠宝品牌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仅为0%至4.6%,而奢侈珠宝品牌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达15.2%至18.5%。对比销售增长率,奢侈品牌与国产品牌的差距超过三倍。其中,海外奢侈品牌如卡地亚、梵克雅宝、宝格丽和蒂芙尼等表现良好,而J.ESTINA、STONE HENGE和TirrLirr等国产品牌则处于困境。 韩国月谷珠宝产业研究所和盖洛普调查今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国产珠宝市场规模为5.256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78.6157亿元),同比减少11.4%;而进口珠宝市场为2.474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7.7%。国产珠宝品牌的不景气主要源于高物价引发的消费两极化。某百货店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近年来,婚礼首饰的需求逐渐转向奢侈珠宝,消费者在经济不稳定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奢侈品。 随着金价上涨,国产珠宝的价格也随之上升,但消费者的需求更倾向于知名品牌。某珠宝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国产珠宝的价格也不便宜,但许多消费者心理上更愿意多花钱购买知名品牌的珠宝。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品牌的知名度直接影响销售表现。 因此,国产珠宝品牌最近推出了快速增长的培育钻石产品。这种钻石在实验室中制造,具有与天然钻石相同的物理与化学特性,但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备受消费者欢迎。 例如,J.ESTINA推出了使用培育钻石的高端系列“MORVE”。另一国产品牌DIDIER DUBOT在其“2024秋冬季感性系列”中首次展示了培育钻石产品。该品牌负责人强调,培育钻石注重设计与质量,特别受到20至30多岁女性的欢迎,符合她们对价值消费的需求。 LLOYD作为2020年在韩国首次推出培育钻石的品牌,一直走在行业前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上月,LLOYD的培育钻石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73%。LLOYD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合理的价格推出多样化的培育钻石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J.ESTINA乐天百货蚕室店内的高端系列“MORVE”【图片来源 J.ESTINA】
2024-09-22 22:43:29 -
昔日"贵族水果"跌落神坛 韩国产"阳光玫瑰"在华一落千丈
一度被称为“葡萄界爱马仕”的韩国产“阳光玫瑰”(Shine Muscat)在中国市场人气大幅下滑,正在失去立足之地。随着中国“阳光玫瑰”自产率和品质的不断提高,韩国进口产品的竞争力遭重挫恐无回天之力。 关税厅22日发布的进出口统计显示,去年韩国向中国出口葡萄金额138万美元,同比大幅下降49%。韩国对华葡萄出口额直至2017年还不到10万美元,2018年激增至162美元,一年间增长了16倍,到2021年达到834万美元的顶峰。与2021年相比,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韩国对华葡萄出口额已缩水至2021年的6分之1。 以去年数据为准,韩国对华出口葡萄中,“阳光玫瑰”所占比重达到91%。虽然韩国进口“阳光玫瑰”价格是国产的数倍,但由于品质口感较好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但近年来,由于中国栽培“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及产量的迅速提高,价格“大跳水”,昔日“贵族水果”已走向平民化。 根据中国当地媒体的报道,去年中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已超过120万亩,为2013年的60倍,是韩国种植面积的10倍多。就在几年前,顶级“阳光玫瑰”的价格在中国一斤要卖到300元,但由于产量的暴涨,近来已跌至10元一斤,甚至有些地方已“卷”成3.5元一斤。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放缓和消费降级也对韩国产“阳光玫瑰”需求减少产生影响,“阳光玫瑰”在韩国整体对华出口规模中所占比重从2021年的22%缩水至去年的3%。但韩国对华出口葡萄整体金额从2021年的386万美元跌至2022年的343万美元后,去年重新增至461万美元。 韩国“阳光玫瑰”在中国市场失宠的同时,中国台湾超过中国香港和越南,成为“阳光玫瑰”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去年韩国“阳光玫瑰”出口中国台湾规模为1068万美元,与2021年的51万美元相比,两年内增长20倍。整体海外出口规模中,对中国台湾出口比重从1.4%扩大至24%。 目前韩国与中国及日本进口“阳光玫瑰”在东南亚市场激烈竞争,专家一致认为,从长期来看,提高品质是扩大出口的关键。韩国国内近年来也有意见认为,“阳光玫瑰”栽培面积增加的同时,甜度下降葡萄皮也变硬影响口感。 农林畜产食品部负责人称,韩国葡萄出口过于偏重“阳光玫瑰”的现象也需要改善,目前正在逐渐增加深红无籽葡萄、红葡萄、红宝石葡萄等其他品种的出口。 首尔一家超市中出售的“阳光玫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9-22 19:15:02 -
中韩电动车贸易逆差扩大 韩国车企寻求突破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韩国贸易协会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韩国纯电动汽车(BEV)进口额达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中国电动汽车进口额高达8.48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65.8%,首次超越德国成为韩国最大电动汽车进口来源国。 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电动汽车对韩出口额同比激增848%,而德国下降38%,导致两国排名出现逆转。此前,德国一直是韩国电动汽车最大进口国。 据了解,目前进入韩国市场的中国电动汽车主要为公交车和卡车等商用车。韩国国土交通部统计数据显示,尽管今年上半年调整了有利于国产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中国电动公交车市场份额仍达40.7%,逼近国产电动公交车的59.3%。 去年下半年起,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特斯拉凭借价格优势大规模进入韩国市场。CarIsYou数据研究所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Model Y销量同比增长395.4%,达1.0041万辆,成为进口车销量冠军。同期,特斯拉Model 3销量7026辆,位列第四。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品牌电动乘用车正加速布局韩国市场。中国最大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计划于今年下半年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这将进一步加剧韩国本土车企的竞争压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电动汽车对中国出口几乎为零。这种巨大的贸易逆差不仅影响韩国贸易平衡,也凸显了韩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在韩国主要汽车市场之一的欧洲,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已超18%,增长迅速。韩国汽车移动产业协会(KAMA)数据显示,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今年上半年韩国电动汽车全球市场占比降至9.6%,低于去年的10.4%。 韩国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报告指出,韩国电动汽车产业亟需通过创新生产方式、优化供应链等手段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图片来源 网络】
2024-09-18 19:05:42 -
不敌中国产价格优势 浦项未来M负极材料工厂开工率跌至40%
韩国唯一的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浦项未来M(POSCO Future M)今年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工厂开工率仅为40%。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因需求放缓而遭遇“深渊”(Chasm)导致负极材料需求缩水,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中有关将中国产石墨排除在产业链之外的敏感外国实体(FEOC)规定期限推迟至2026年,大批廉价的中国产负极材料涌入韩国电池制造企业。 据电池材料业界9日消息,浦项未来M负极材料工厂开工率从2021年的70%多先后跌至2022年的60%多和2023年的50%多,逐年直线下降。今年前两个季度,浦项未来M负极材料销售额为4.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0万元)和5亿韩元,同比缩水27.18%和10.5%。 与正极材料同为二次电池核心材料的负极材料决定了电池充电速度和寿命,近年来电动汽车快速充电需求扩大,推动负极材料技术也成为尖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占据全球负极材料产量的90%以上,市场份额前9名均为中国企业。 石墨是负极材料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极高。据韩国贸易协会调查,去年韩国国内97.2%的天然石墨和95.3%的人造石墨从中国进口。 浦项未来M是韩国唯一使用石墨生产负极材料的企业,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准,全球市场份额勉强进入前10位。 业界预测,今年第三、四季度,浦项未来M负极材料销售额减幅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企业在价格竞争力上占上风,电动汽车热潮退场导致负极材料需求缩水。再加上美国政府对电动汽车购车补贴发放条件相关的FEOC规定将推迟至2026年,也将对浦项未来M负极材料的销售造成打击。这意味着各国电池生产企业将可以在2026年之前继续使用中国生产的廉价材料。 悲观预测称,浦项未来M可能在今后两年内面临生死危机。有声音称需要出台韩国版IRA等制度上的支援。产业研究院在日前发布的《2024年经济分析及产业通商支援政策方向研究报告》中指出,电池行业应积极及参考中美两国对电动汽车生产的各项政策补贴,提高企业的价格竞争力。 今年5月,浦项集团会长张仁和考察位于世宗市的浦项未来M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工厂。【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9-09 20:20:34 -
韩进口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创13个月以来新低
起亚EV3【图片来源 起亚】 一项调查显示,在韩国电动汽车市场,进口汽车市场份额创13个月以来的新低。 8日,汽车行业调查机构CarIsYou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月在韩国售出的电动汽车共达1.3315万辆,其中进口汽车达4118辆,占全体的30.9%,环比减少10.2%。今年8月进口电动汽车占有率创自去年7月以来(22.1%)创新低。 以今年8月为基准,在进口汽车品牌中,奔驰销量环比下滑最严峻。奔驰受“仁川电动汽车火灾”事件影响,8月份电动汽车销量剧减50.4%,新登记车辆仅达133辆,市场占有率仅为1%,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其次为宝马,其上月共售出406辆电动汽车,销量减少43%,市场占有率下滑2.8个百分点,仅达3%。同期,特斯拉销量减少17.6%,售出2208辆,市场占有率下降5个百分点,降至16.6%。 相比之下,在韩国本土汽车品牌中,起亚的表现尤为突出。8月电动汽车销量排名(包括国产和进口)前6位的车企品牌中,起亚是唯一实现销量环比增加的车企。 上月,起亚汽车销量达6398辆,环比增长58.7%,市场份额大幅提升至48.1%,环比增长15.5个百分点。意味着上月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中,近半数选择了起亚电动汽车。现代汽车上月共售出2256辆电动汽车,环比减少21%,市场份额减少6.3个百分点,降至16.9%。KG Mobility电动汽车共售出467辆,环比减少38.4%,市场份额减少2.6个百分点,仅为3.5%。 近期发生的仁川电动汽车火灾事件对整个电动汽车市场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促使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关注度大幅提升。得益于韩国汽车普遍采用国产电池,其检查和维修系统相对更加完善,因此在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这一因素也进一步推动了起亚EV3等本土车企的销量增长。 汽车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尽管电动汽车市场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困难,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低廉维护费用等优势仍持积极态度。在合理价格范围内,众多消费者仍愿意购买电动汽车。”
2024-09-08 20:31:15 -
起亚汽车上月创单月最高销量 EV3成销量主力
起亚EV3【图片来源起亚】 一项调查显示,得益于新型电动运动型多功能汽车(SUV)EV3的热销,起亚于今年8月创下单月最高销量。 5日,汽车行业调查机构CarIsYou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月在韩国新登记的起亚电动汽车数量为6398辆,同比(1828辆)增加250%,环比(4032辆)增长58.7%。创自2011年量产电动汽车以来的最高水平。 起亚以“实现电动汽车大众化”为核心理念,推出新型SUV汽车EV3,其市场表现强劲,推动起亚整体业绩显著提升,今年7月末开始交付的EV3,在8月新登记数量达4436辆,占全体电动汽车登记数量的69.3%,成为销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次依次为Ray EV(1013辆)、EV6(688辆)、Niro EV(213辆)、EV9(48辆)等。电动汽车受Casm(大众化前暂时需求停滞期)等影响,收益性恶化的态势下,起亚仍取得了亮眼业绩。 今年8月,在韩国新登记电动汽车数量为1.3315万辆,同比增加79.2%,环比增加7.4%。其中,韩国本土汽车品牌的表现尤为抢眼,新登记数量达到了9197辆,同比大增126.4%。具体来看,现代汽车共登记2256辆,同比增加33.2%;捷尼赛思共登记76辆,同比减少70.5%。 相比之下,进口电动汽车虽然也有所增长,但环比却出现了下滑。上月,得益于特斯拉等汽车销量有所提升,进口电动汽车同比增加22.3%,新登记车辆达4118辆,但环比减少10.2%。其中,特斯拉新登记车辆达2208辆,同比增加217.2%,大众汽车和奥迪分别以911辆(增加228.9%)和325辆(75.7%)紧随其后。奔驰受“仁川电动汽车火灾”事件影响,新登记数量剧减82.2%,仅达133辆。发生火灾的EQE车型新登记数量仅为39辆,同比减少300辆。 汽车业界相关人士表示:“仁川电动汽车火灾事件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关注度显著提升,这也促使消费者将目光转向了韩国本土汽车品牌。韩国汽车普遍采用国产电池,其检查、维修系统相对更加完善,因此在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进一步推动了起亚等本土车企的销量增长。”
2024-09-05 22:04:06 -
白菜价格"坐火箭" 韩国今年前7个月进口辛奇创历史新高
今年韩国进口辛奇(泡菜)同比增长近7%,有望刷新历史新高。主要是由于物价居高不下导致夏季白菜价格暴涨,进口辛奇价格通常比国产低40%左右。 关税厅2日发布的进出口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韩国进口辛奇金额总计9847亿美元,同比增长6.9%。已超过2022年创下的同期历史最高纪录(9649亿美元),当年韩国全年进口辛奇1.694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前7个月,韩国进口辛奇规模为17.3329万吨,同比增长6%,超过2019年同期(17.2689万吨)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 进口辛奇多用于餐饮消费和集体供餐场所而非家庭,农林畜产食品部负责人称,由于物价不断走高,不少餐厅改用进口辛奇。夏季白菜供需失衡导致进口辛奇增长,尤其是中国产辛奇已恢复至2021年被曝光的“裸体腌制辛奇”事件之前的水平。 按照单月标准来看,今年白菜的批发价格均高于往年。7月白菜平均价格为1.2471万韩元/10kg(约合人民币66元/10kg),较往年高11%,尤其是极端高温天气导致产量锐减,上月平均价格突破2万韩元,较往年高出30%。 2021年,由于受中国“裸体腌制辛奇”视频曝光的影响,韩国进口辛奇金额为1.4074万韩元同比下降7.7%,但从2022年起开始反弹,连续两年突破1.6亿美元。 按照2022年标准,进口辛奇占整体消费规模的14%。辛奇进口规模直至2003年还不到3万吨,2019年创下历史最高的30.6万吨,2020和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外出就餐需求下降减少至24.1万吨,去年重新增加至28.7万吨。 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在去年12月发布的辛奇产业报告中指出,自中国进口的低价辛奇大幅增加,已威胁到韩国辛奇产业的根基。 辛奇进口额增长的同时,出口也同步增长。今年前7个月,韩国出口辛奇总计9685万美元,同比增长3.7%,比进口额低162万美元。总计出口辛奇2.7858万吨,同比增长4.9%,刷新历史最高水平。 新冠疫情后,海外消费者对于发酵食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的认识提高,加之韩国流行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拉动辛奇出口持续增长。日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为韩国辛奇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韩国进口辛奇有望创历史新高。【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9-02 17: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