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展望’新闻 82个
-
韩国新年电动车市场展望 多款新车型蓄势待发
为提振低迷的电动车市场,韩国汽车行业从年初开始全力以赴。面对补贴减少和火灾事故的双重影响,今年多款新车型计划上市,业界期待能否借此拉动电动车销量。 据韩国汽车行业27日消息,韩国电动车市场的普及量自2022年达到16.4486万辆高峰后,连续两年呈现下滑趋势。2023年电动车普及量降至14.6737万辆,较上一年的16.2605万辆下降显著。 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补贴削减和电动车火灾事故的影响。目前,电动车价格仍高于传统内燃机车,而补贴却逐年减少。今年,中大型乘用车的国库补贴上限为58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9万元),小型乘用车为530万韩元。同时,补贴发放条件也日趋严格。为提高安全性,政府今年新增“安全系数”,未达条件的企业将无法获得补贴。 为应对销量下滑,韩国各大整车厂商计划在今年集中推出多款新车。现代汽车将在上半年推出大型电动SUV艾尼氪(IONIQ) 9,高端品牌捷尼赛思(Genesis)则计划推出GV70电动版改款车型和GV60改款车型。 起亚汽车方面,将发布EV9高性能版“EV9 GT”、专用移动工具(PBV)“PV5”,以及普及型电动车“EV4”和“EV5”。起亚希望借助更具大众化的车型阵容,扩大电动车市场覆盖率。 中型车企如KGM、雷诺韩国和韩国GM也积极布局新车。KGM计划推出电动皮卡“O100”,其续航里程可达400公里。雷诺韩国和韩国GM则分别计划发布小型电动SUV“Scenic E-Tech Electric”和“Equinox EV”。 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BYD)也加大了对韩国市场的开拓力度。比亚迪凭借价格优势推出“ATTO 3”,售价区间为3150万至3330万韩元,在享受补贴后,最低价格有望可降至2000万韩元左右。 与此同时,现代汽车和起亚加强了电动车客户服务,以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电动车。通过“安心检查服务”,客户无需单独预约即可一次性检查车辆整体和电动车核心部件。检查项目主要集中在高压电池相关系统和电池冷却系统,并根据各车型特点进一步强化。此外,服务提供期限从原来的8年延长至10年,客户可在10年内免费接受车辆检查。 现代汽车和起亚还推出了“电动车火灾安心计划”,积极应对客户对电动车火灾可能性的担忧。该计划为因电动车火灾导致的第三方财产损失提供最高100亿韩元的赔偿,适用车型为现代汽车(包括Genesis品牌)和起亚旗下的乘用车、商用车以及营运电动车,且需为出厂后10年以内的车辆(以事故发生时为准)。 16日上午,现代汽车的高级品牌捷尼赛思在京畿道龙仁市水枝区公开了GV70GV70电动版改款车型。【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7 18:44:55 -
SK海力士完成英特尔NAND业务收购 中国市场布局面临挑战
去年创下历史最高业绩的SK海力士预计将顺利完成原定于今年3月进行的英特尔NAND闪存业务收购的最后一笔资金交付。未来,SK海力士将接手英特尔NAND业务相关的知识产权(IP)以及中国大连工厂的运营权和员工。此次交易消除了不确定性,不仅吸收了生产设施,还包括技术和人员,这对公司是积极的。然而,考虑到特朗普政府可能在第二任期内加强对华经济制裁,以及NAND行业面临的市场困境,不应仅仅抱持乐观态度。 据半导体业界23日透露,SK海力士继2021年支付70亿美元完成第一次资金交付后,将于今年3月支付剩余的20亿美元,从而完成对英特尔NAND闪存、固态硬盘(SSD)业务的收购合并(M&A)。SK海力士相关人士解释称:“交易完成后,大连工厂的运营权将全面移交,从而实现业务的整体统一性。” 通过收购英特尔NAND业务,SK海力士克服了在该领域的劣势。此前,NAND闪存业务一直是SK海力士的“痛点”。海力士在DRAM领域一直紧随三星电子之后,保持第二的位置,但在NAND业务方面一直停留在第五位。但现在,海力士巩固了DRAM第二、NAND第二的位置,与三星电子一起形成了明确的存储半导体两强格局。 然而,业界对SK海力士收购中国工厂的前景持审慎态度,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加大对华经济制裁的背景下。由于特朗普总统一贯坚持对中国商品征收高关税的政策,这无疑增加了业务的不确定性。有分析指出,随着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韩国半导体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受到削弱。 半导体工程学会会长柳会峻对SK海力士收购英特尔一事表示:“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可能产生影响。从长远来看,当中美关系缓和时,这或许会成为一个重要筹码,但当前更像是‘接了一个包袱’。” 特别是业内专家对中国工厂NAND闪存的增长性持负面展望。虽然普遍认为由于AI热潮导致数据中心扩充等,NAND闪存行业暂时需求会增加,但担心中国业务会成为绊脚石。 前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副会长李昌汉评价说:“SK海力士短期内能否维持整体产量不确定,但在中国开展业务本身就具有一定风险。”他还指出:“仅靠现有的存储业务,在中国构建高端产品群很困难,只能进行补充现有产量的投资,很难进行尖端技术的新投资。” 在三星电子工作了30多年的嘉泉大学半导体大学院特聘教授金容晳表示:“SK海力士、三星电子等在中国生产的NAND闪存等即使在当地有一定市场,但最终也难以完全排除对美国的出口。虽然各有自己的判断,但如果特朗普持续对中国进行打压,那么用于工艺升级的设备引进也具有一定困难。” 他特别强调,特朗普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崛起是需要关注的长期变量。他指出:“随着中国企业逐渐提高存储生产能力,韩国半导体企业的全球市场地位可能会受到威胁。从长远来看,或许需要逐步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NAND行业展望也不乐观。有预测称,今年全球主要半导体企业将开始削减NAND闪存的产量。市场调查机构集邦咨询(Trend Force)表示,今年NAND闪存行业预计将面临因需求疲软和供应过剩导致的双重压力。对此,主要制造商正通过降低开工率和延迟工艺升级来实施减产,包括美光、三星电子、SK海力士(含Solidigm)、铠侠和西部数据等公司。 NAND制造商选择减产是因为市场行情持续恶化。受国内外不确定性扩大影响,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核心消费电子产品的出货量持续低迷。而企业级SSD市场也因IT投资放缓而增长受限。 此外,NAND价格从去年第三季度起开始下跌,今年上半年的需求前景依然悲观。中国存储企业的崛起也加剧了市场竞争。集邦咨询指出:“中国供应商借助国家替代政策积极扩大产量,全球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据了解,美光、铠侠和西部数据已宣布削减产量,而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也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生产战略,以应对库存压力和技术升级的挑战。 SK海力士韩国京畿道利川总部【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4 00:31:01 -
韩企心理指数触新低 2月有望回暖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衡量企业对整体经济认识的指标连续三个月恶化,创自新冠疫情以来的最低水平。 韩国银行(央行)于本月8日至15日期间,以全国3524家法人企业(制造业1852家,非制造业1460家)为对象进行1月企业景气调查,并于23日公布结果显示,本月全产业企业心理指数(CBSI)较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达到85.9。 CBSI是反映企业对整体经济认识的指标,高于100,表示企业对经济状况的期待心理较过去(2003至2023年)平均水平更加乐观,低于100则相反。全产业CBSI从去年10月的92.5降至11月的91.8后,12月因紧急戒严事态进一步骤降至87.3。进入今年以来,持续呈下降趋势。创自2020年9月(83.4)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产业分类来看,1月制造业CBSI为89,环比上升1.9个点。构成指数中的产品库存(1.7p)、行业状况(0.2p)等得到改善。反之,非制造业CBSI(83.6)环比下降3.9个点,构成指数中的销售(-1.1p)、盈利能力(-1.9p)均有所下降。央央行指出,制造业的上升得益于部分行业出口的改善,但非制造业则因建筑业景气放缓等因素而趋于恶化。 尽管如此,央行公布的2月份全体产业(85.4)、制造业(89.1)、非制造业(82.6)的CBSI预期值分别环比上升2.5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央行统计调查组长黄熙珍(音)分析称,制造业以大企业和出口企业为中心,前景得到了改善,且得益于政局的逐步稳定以及对美国新政府关税政策持乐观预期等因素使得CBSI预期值有所上升。对于非制造业的前景,他则表示,在春节连休前,批发零售方面有所改善,因此预期值略有上涨。 从1月企业景气展望指数(BSI)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中,化学产品、电气设备、初级金属等行业有所改善。而非制造业以建筑业、信息通信业、运输业等为中心业绩恶化。 在BSI基础上反映消费者动向指数(CSI)的1月经济信心指数(ESI)环比上升3.4个点,达到86.7。排除季节因素等的ESI循环变动指数为88.1,下降1.3个点。
2025-01-23 19:44:42 -
消费者信心轻微回暖 仍未恢复至紧急戒严前水平
12日,首尔某服装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受政局动荡及紧急戒严措施影响而一度下滑的消费者信心,自今年1月起呈轻微回暖趋势,但仍未恢复至紧急戒严前的水平。 韩国银行(央行)于22日发布的《消费者动向调查结果》显示,1月消费者心理指数(CCSI)为91.2,环比上升3个百分点。创自2023年5月以来的最大增幅,然而,与紧急戒严期间指数大幅下滑12个百分点相比,当前的回升仅能视为温和反弹。央行分析称,此番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回升,主要得益于政局的逐步稳定以及对美国新政府关税政策持乐观预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消费者心理指数是构成消费者动向指数(CSI)的15个指数中,利用目前生活状况、生活水平展望、家庭收入展望、消费支出展望、目前经济判断、未来经济展望6个指数计算的指标,高于100时,表示消费心理乐观,反之则相反。 相比上月,构成消费者心理指数的6个指数中,今后经济展望(65)明显上升,增加9个百分点。生活水平展望(89)、家庭收入展望(96)、消费支出展望(103)均分别上升3个点、2个点、1个点。反之,目前经济判断(52)小幅下降1个点,目前生活状况(87)于上月持平。央行统计调查组组长黄熙珍(音)表示,尽管各项指数均有所上升,但鉴于其仍普遍低于往年平均水平,因此不能盲目乐观地认为消费者信心已全面好转。 本月住房价格预期指数为101,环比(103)下降2个点,低于往年平均水平(107)。自今年9月(119)以后,时隔2年11个月达到最高水平后,连续四个月下降。据分析,这是受公寓交易价格上升势头放缓和首尔公寓交易减少等影响。住房价格预期指数反映了消费者对一年后房价的预期,预计一年后房价上涨的消费者比例大于下跌,该指数会超过100。 1月利率预测指数从去年12月的98降至97,环比下降1个点。预测6个月后利率较目前上涨的消费者比例小于下降,该指数在100以下,反之则相反。 反映消费者对未来一年物价走势预期的通胀预期率维持在2.8%,环比下降0.1%。消费者物价上涨势头放缓,且随着消费者物价上涨势头的放缓及内需不振担忧的加剧,消费者的物价预期值呈现出下降趋势。
2025-01-22 19:33:10 -
韩国经济遭戒严重创 增长前景迷雾重重
【图片来源 AI】 紧急戒严风波对韩国经济造成的深远冲击已逐步显现。随着内需经济冻结,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大幅下滑趋势,预计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呈下降趋势。 韩国银行(央行)于21日推测称,紧急戒严事态导致经济心理萎缩,并进一步加剧政治不确定性,今年经济增长率预计下滑约0.2个百分点。央行于戒严前的去年11月28日在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今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约为1.9%,然而,鉴于当前的形势,央行考虑将这一预测值下调至1.6%至1.7%。央行表示,在下月25日发布的经济展望修订报告中,较目前的预测值下调0.2至0.3个百分点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其中约0.2个百分点是受戒严事态影响。 若以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为1.9%的假设进行计算,GDP预计达2335.43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8万亿元);若增长率为1.7%,GDP预计达2330.853万亿韩元,减少约4.584万亿韩元。数据表明,受戒严事态影响的0.2个百分点,对GDP产生相当大的冲击。 此外,去年第四季度的GDP也已受重创。央行预测,即将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预计仅为0.2%,不及目前预测值0.5%的一半。若以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为0.5%的假设进行计算,那么GDP预计达2291.891万亿韩元;若增长率为0.2%,那么GDP预计达2290.174万亿韩元,减少1.717万亿韩元。综合来看,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全年GDP合计减少约6.301万亿韩元。 首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安东贤(音)对此评价称:“央行此前对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估值整体偏高,而今年增长率下降约0.2个百分点的分析相对合理。”他还表示:“随着汇率的暴涨以及货币政策的紧缩,很难准确估算整体的经济冲击规模。” 有人指出,若韩国政局不能迅速稳定,经济冲击将持续扩大。海外投资银行(IB)花旗银行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指出,预计截至3月中旬,弹劾政局仍将持续。因此,该行将今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从1.6%进一步下调至1.5%。央行强调,政局何时稳定,将成为韩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
2025-01-21 19:07:20 -
全球扩张显成效 韩国食品出口目标今年瞄准140亿美元
去年,韩国食品不仅涵盖传统农食品,还延伸至智能农场等上下游产业,其总出口额突破130亿美元,再创历史纪录。面对农业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韩国政府为2025年设定了140亿美元的出口目标。 根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18日公布的数据,2024年食品出口额达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6.1%,创下新高。其中,农食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0%,接近过去三年的三倍增长率。这是继2021年(13.1%)以来的最大增幅,当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家庭食品消费激增,推动出口大幅增长。 自2015年以来,农食品出口连续9年保持增长,2024年的成果尤为显著。在出口品目中,有14类产品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加工食品表现尤为亮眼。方便面出口额同比增长31.1%,达到12.485亿美元;大米加工食品出口增长38.4%,达2.992亿美元。 随着韩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扩大,美国等市场成为韩国食品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美国一跃成为韩国农食品出口的最大市场,超过此前的中国与日本。 特别是在美国,方便面和大米加工食品的增长率均超过50%。德克萨斯州的大型零售商新设门店推动了70%以上的出口增长;大米加工食品因其“无麸质健康食品”以及“简便一餐”的特性,在美国市场增长了51.0%。 新鲜食品出口同样表现不俗,辛奇在美国和荷兰的出口增长率超过20%,出口额达到1.636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 尽管农食品出口增长强劲,但上下游产业链出口同比下降2.4%。2024年,智能农场、农药和化肥等农资产品的出口增速放缓,主要受2023年中东地区大型订单基数效应的影响。然而,农林畜产食品部指出,目前正在谈判中的1.66亿美元海外订单有望在2025年转化为实际合同,前景依然光明。 另一方面,占上下游产业链出口约40%的农机械出口也出现增长放缓。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人士解释称:“北美是主要出口市场,但疫情期间家用农机械出口量较大,这些设备尚未达到更换周期,影响了新出口需求。” 宠物食品、动物用药品、农药等具有潜力的产品在2024年出口增长显著。农药在南美和东南亚市场表现抢眼,出口额增长61.7%;动物用药品因中东家禽疫苗需求增加,增长9.0%;宠物食品得益于新项目支持,增长7.4%。 展望2025年,农林畜产食品部计划将韩国食品出口目标定为140亿美元,同比增长7.4%。未来,将重点开拓中东、南非等新兴市场,以及美、中、日中小城市的市场潜力。 尽管韩国食品的出口持续增长,但仍面临一些阻碍。农协未来战略研究所在报告中指出,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于美国、中国和日本,产品组合以加工食品为主的结构性问题,可能限制韩国食品的长远发展。同时,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出口带来了风险。 然而,与内需低迷形成对比,韩国食品出口的增长态势预计将在2025年延续,为韩国农业贸易注入持续动力。 8日,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里,市民正在购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9 23:08:33 -
【亚洲人之声】周末"韩流"浓度高 为何韩国年轻人爱来上海旅游?
最近,笔者的社交媒体几乎被韩国游客的上海旅行照片刷屏。无论是夜幕下的外滩,还是街边排队等候的烧烤店,随处可见韩国游客的身影。一位在新天地咖啡店工作的朋友感叹:“现在店里听到的韩语都快比中文多了!”这让笔者不禁开始思考:是什么让韩国年轻人如此热衷于到上海旅游? 自去年11月8日中国对韩国实行免签政策以来,韩国赴华游客数量激增。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年轻人正成为这股潮流的主力军。他们开创了“周五下班去中国”的新趋势,将上海变成了周末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上海的吸引力首先源于便利的交通条件。从首尔直飞上海仅需约两小时,再加上免签政策,让短途周末旅行变得轻松可行。此外,上海独特的文化融合也极具吸引力,外滩的繁华景象、田子坊的文艺气息,以及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的历史氛围,已成为韩国年轻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与此同时,上海的美食体验也成为亮点。从排队三小时只为一顿正宗烤串,到许多火锅店特意为韩国游客配备翻译,这种贴心的服务加上丰富多样的美食品类,迅速俘获了韩国年轻游客的味蕾。 更为重要的是,与韩国相比,上海整体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从餐饮到购物都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游客不仅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美食和服务,还能以相对实惠的价格完成一次充实的旅行体验。 展望未来,如果中韩两国之间能够实现互免签证,或将有更多年轻人通过旅行加深彼此了解。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凭借其多元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韩国游客,而这种跨文化互动也为中韩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笔者相信,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周五下班去首尔”也会成为中国年轻人的新潮流。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旅行不仅拉近了两国间的距离,也悄然改变着两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1-17 23:31:30 -
科丝美诗布局定制化妆品市场 瞄准未来增长新机遇
韩国化妆品设计代工(ODM)企业科丝美诗(COSMAX)在全球美妆行业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凭借与跨国化妆品品牌、小众独立品牌及网红的密切合作,科丝美诗专注于定制化妆品的研发与生产,成功推动了销售额的持续增长。 业界表示,科丝美诗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效的战略执行力,是其能够迅速应对全球美妆行业变化并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根据预测,科丝美诗今年的年销售额将同比增长14%,达到2.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1亿元),营业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5%,达到2025亿韩元。 科丝美诗以创新技术和高效产品开发周期为核心竞争力,为化妆品品牌提供从创意到产品落地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科丝美诗通过将客户需求转化为高品质产品,并快速响应市场趋势,巩固了自身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在客户信任的基础上,科丝美诗进一步确立了其作为全球美妆行业重要合作伙伴的地位。同时,公司积极践行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理念,率先引入可持续产品开发与环保包装技术。这些努力不仅成为推动业务增长的新动能,也使其赢得了全球美妆品牌的长期信赖。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科丝美诗还将超过5%的销售额投入到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化妆品开发等前沿技术领域,这一举措标志着公司正从传统制造商向全球美妆生态系统法人关键枢纽转型。 此外,随着韩国文化(K-Culture)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韩国化妆品的市场需求也持续攀升。科丝美诗作为这一趋势的受益者,持续吸引来自全球美妆品牌的合作机会。依靠卓越的技术研发与严格的质量管控,公司在亚洲、北美、欧洲等主要市场巩固了其行业领导地位。 展望未来,科丝美诗将继续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核心地位,并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致力于将韩国美妆的卓越品质推广至全球,同时通过与客户的深度合作,不断创造新的行业价值。” 位于京畿道城南市板桥的科丝美诗总部一景【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2025-01-16 19:08:02 -
就业市场遇冷 四成韩企今年无招新计划或尚未制定
随着韩国经济持续低迷不振,企业开始调整招聘计划,今年韩国招聘市场预计将持续遇冷。 近日,韩国就业门户网站Saramin和韩国中坚企业联合会分别发布了针对企业招聘计划的调查报告,揭示了今年韩国企业招聘趋势。 Saramin对511家企业进行调查,并日前发布的结果显示,23.1%的韩国企业没有招聘计划,13.7%尚未搞定招聘计划。只有63.2%的企业有招聘计划。 对于没有招聘计划或尚未制定计划的企业,主要原因包括“人力成本高”(36.2%)和“行业景气下滑”(36.2%)。 此外,韩国中坚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坚企业就业展望调查》显示,40.6%的中坚企业尚未搞定招聘计划,仅59.4%的中坚企业有新招聘计划。其中52.6%的企业表示将维持与去年相同的招聘规模。 在缩减招聘规模的中坚企业中,业绩下滑和业务需求减少(40.7%)、成本控制(30.1%)以及对经济前景的担忧(15.4%)成为主要原因。 中坚企业一致认为,为了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政府需出台积极政策支持,包括扩大就业支持项目(25.7%)、加强税收支持(23.2%)、提高雇佣灵活性(17.5%)以及强化人才培养项目(16.6%)。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2025-01-16 00:43:34 -
【CES 2025】中韩科技竞速 从硬件比拼到生态竞争
在漫天闪烁的霓虹灯下,拉斯维加斯再次见证了全球科技产业的年度盛会。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以空前规模拉开帷幕。这场被誉为“科技风向标”的展会,正上演着一场引人注目的产业变革大戏。 本届CES最为引人瞩目的,无疑是中国企业的强势崛起。1339家中国企业参展的规模不仅创下历史新高,更在数量上仅次于东道主美国(1509家),远超韩国的1031家。从2022年的210家到如今的1339家,短短三年内增长超过六倍,印证了中国科技产业的蓬勃生命力。 在展会现场,中国企业展示的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性价比”优势,而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创新实力。TCL的AI机器人“AiMe”成为展会“网红”,其精致的工业设计与智能的人机交互能力让不少观众惊叹。海信则通过展示AI赋能的智慧厨房系统,展现了其在场景化应用方面的深厚积累。 在CES 2025开幕首日(当地时间)7日,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中央大厅的中国TCL展厅里,参观者正在拍摄AI机器人AiMe。【图片来源 韩联社】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正在全球市场取得实质性突破。数据显示,海信和TCL已分别跃升至全球电视市场的第二、第三位,超越了韩国LG电子,与三星电子的差距正在缩小。这一突破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上,更反映在产品定位的全面升级——从过去专注中低端市场,到如今进军高端领域。 在本届CES上,中国企业展现的突破不仅局限于单个产品,而是整体创新生态的崛起。例如,石头科技(Roborock)凭借新一代扫地机器人进一步巩固其在韩国市场的领先地位。而HyperShell推出的可穿戴机器人荣获CES 2025最高创新奖,其技术实力备受认可。此外,在AR眼镜、智能显示等新兴领域,中国企业同样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CES 2025开幕的第二天,即当地时间1月8日,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威尼斯人展览中心的中国石头科技馆,一款装有机械臂的扫地机器人萨罗斯Saros Z70正在移动袜子。【图片来源 韩联社】 然而,技术创新的竞争远非表面上看起来那般简单。正如业内专家所指出的,中国企业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领域仍有提升空间。例如,在AI技术方面,尽管中国企业在应用层表现亮眼,但在深度学习框架、芯片架构等底层技术上,与全球领先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 面对中国企业的崛起,韩国企业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LG电子社长赵周完在去年的CES上便提醒要警惕中国企业的强势增长。今年,中国企业通过中高端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这对韩国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在这种局面下,韩国企业需要以更高的技术实力为基础,集中力量开发高端产品。为此,大学的人才培养、企业研发投资的扩大以及政府对未来技术的支持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韩国还需优化现有政策,如放宽周52小时工作制等限制企业活动的法规,为未来技术开发提供充足的资金与人力支持。 三星电子影像显示业务部社长龙锡佑(音)在展会期间表示:“我们将以差异化技术如愿景AI为核心,巩固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然而,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仅靠技术差异化能否保持优势,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星电子影像显示业务部社长龙锡佑(音)于5日(当地时间)在美国举行的“三星先行者展望2025”活动中进行主题演讲。【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有分析指出,韩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中国,还来自产业变革本身。在AI时代,硬件优势正逐渐被软件能力与生态构建能力取代。如何在保持硬件优势的同时,快速构建软件与服务生态,将是决定韩国企业未来命运的关键。 CES 2025不仅是一场展会,更是全球科技产业格局演变的缩影。中国企业的崛起固然令人瞩目,但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产业创新模式的转型。在AI驱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创新的速度、深度和广度都在发生质的改变。 SK集团会长崔泰源(右)于8日上午(当地时间)参观了正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中央大厅举行的CES 2025三星电子展馆,并听取了三星电子设备体验(DX)部门负责人(副会长)韩宗熙的介绍。【图片来源 韩联社】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当前的优势来之不易,但要真正确立全球科技领导力,还需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上持续发力。而韩国企业则需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向软件定义、服务导向的新范式转型。 正如展会中展示的众多新技术所昭示的那样,未来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创新生态的整体较量。在这场没有终点的竞赛中,唯有持续创新、勇于变革者,才能在新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展望未来,CES这个全球科技领域的风向标似乎在暗示:科技创新的下一个十年,将是一个更加开放、协作与竞争并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单点技术的突破,更取决于构建创新生态的能力。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韩国企业,都需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方向。
2025-01-10 01:11:23
-
韩国新年电动车市场展望 多款新车型蓄势待发
为提振低迷的电动车市场,韩国汽车行业从年初开始全力以赴。面对补贴减少和火灾事故的双重影响,今年多款新车型计划上市,业界期待能否借此拉动电动车销量。 据韩国汽车行业27日消息,韩国电动车市场的普及量自2022年达到16.4486万辆高峰后,连续两年呈现下滑趋势。2023年电动车普及量降至14.6737万辆,较上一年的16.2605万辆下降显著。 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补贴削减和电动车火灾事故的影响。目前,电动车价格仍高于传统内燃机车,而补贴却逐年减少。今年,中大型乘用车的国库补贴上限为58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9万元),小型乘用车为530万韩元。同时,补贴发放条件也日趋严格。为提高安全性,政府今年新增“安全系数”,未达条件的企业将无法获得补贴。 为应对销量下滑,韩国各大整车厂商计划在今年集中推出多款新车。现代汽车将在上半年推出大型电动SUV艾尼氪(IONIQ) 9,高端品牌捷尼赛思(Genesis)则计划推出GV70电动版改款车型和GV60改款车型。 起亚汽车方面,将发布EV9高性能版“EV9 GT”、专用移动工具(PBV)“PV5”,以及普及型电动车“EV4”和“EV5”。起亚希望借助更具大众化的车型阵容,扩大电动车市场覆盖率。 中型车企如KGM、雷诺韩国和韩国GM也积极布局新车。KGM计划推出电动皮卡“O100”,其续航里程可达400公里。雷诺韩国和韩国GM则分别计划发布小型电动SUV“Scenic E-Tech Electric”和“Equinox EV”。 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BYD)也加大了对韩国市场的开拓力度。比亚迪凭借价格优势推出“ATTO 3”,售价区间为3150万至3330万韩元,在享受补贴后,最低价格有望可降至2000万韩元左右。 与此同时,现代汽车和起亚加强了电动车客户服务,以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电动车。通过“安心检查服务”,客户无需单独预约即可一次性检查车辆整体和电动车核心部件。检查项目主要集中在高压电池相关系统和电池冷却系统,并根据各车型特点进一步强化。此外,服务提供期限从原来的8年延长至10年,客户可在10年内免费接受车辆检查。 现代汽车和起亚还推出了“电动车火灾安心计划”,积极应对客户对电动车火灾可能性的担忧。该计划为因电动车火灾导致的第三方财产损失提供最高100亿韩元的赔偿,适用车型为现代汽车(包括Genesis品牌)和起亚旗下的乘用车、商用车以及营运电动车,且需为出厂后10年以内的车辆(以事故发生时为准)。 16日上午,现代汽车的高级品牌捷尼赛思在京畿道龙仁市水枝区公开了GV70GV70电动版改款车型。【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7 18:44:55 -
SK海力士完成英特尔NAND业务收购 中国市场布局面临挑战
去年创下历史最高业绩的SK海力士预计将顺利完成原定于今年3月进行的英特尔NAND闪存业务收购的最后一笔资金交付。未来,SK海力士将接手英特尔NAND业务相关的知识产权(IP)以及中国大连工厂的运营权和员工。此次交易消除了不确定性,不仅吸收了生产设施,还包括技术和人员,这对公司是积极的。然而,考虑到特朗普政府可能在第二任期内加强对华经济制裁,以及NAND行业面临的市场困境,不应仅仅抱持乐观态度。 据半导体业界23日透露,SK海力士继2021年支付70亿美元完成第一次资金交付后,将于今年3月支付剩余的20亿美元,从而完成对英特尔NAND闪存、固态硬盘(SSD)业务的收购合并(M&A)。SK海力士相关人士解释称:“交易完成后,大连工厂的运营权将全面移交,从而实现业务的整体统一性。” 通过收购英特尔NAND业务,SK海力士克服了在该领域的劣势。此前,NAND闪存业务一直是SK海力士的“痛点”。海力士在DRAM领域一直紧随三星电子之后,保持第二的位置,但在NAND业务方面一直停留在第五位。但现在,海力士巩固了DRAM第二、NAND第二的位置,与三星电子一起形成了明确的存储半导体两强格局。 然而,业界对SK海力士收购中国工厂的前景持审慎态度,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加大对华经济制裁的背景下。由于特朗普总统一贯坚持对中国商品征收高关税的政策,这无疑增加了业务的不确定性。有分析指出,随着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韩国半导体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受到削弱。 半导体工程学会会长柳会峻对SK海力士收购英特尔一事表示:“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可能产生影响。从长远来看,当中美关系缓和时,这或许会成为一个重要筹码,但当前更像是‘接了一个包袱’。” 特别是业内专家对中国工厂NAND闪存的增长性持负面展望。虽然普遍认为由于AI热潮导致数据中心扩充等,NAND闪存行业暂时需求会增加,但担心中国业务会成为绊脚石。 前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副会长李昌汉评价说:“SK海力士短期内能否维持整体产量不确定,但在中国开展业务本身就具有一定风险。”他还指出:“仅靠现有的存储业务,在中国构建高端产品群很困难,只能进行补充现有产量的投资,很难进行尖端技术的新投资。” 在三星电子工作了30多年的嘉泉大学半导体大学院特聘教授金容晳表示:“SK海力士、三星电子等在中国生产的NAND闪存等即使在当地有一定市场,但最终也难以完全排除对美国的出口。虽然各有自己的判断,但如果特朗普持续对中国进行打压,那么用于工艺升级的设备引进也具有一定困难。” 他特别强调,特朗普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崛起是需要关注的长期变量。他指出:“随着中国企业逐渐提高存储生产能力,韩国半导体企业的全球市场地位可能会受到威胁。从长远来看,或许需要逐步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NAND行业展望也不乐观。有预测称,今年全球主要半导体企业将开始削减NAND闪存的产量。市场调查机构集邦咨询(Trend Force)表示,今年NAND闪存行业预计将面临因需求疲软和供应过剩导致的双重压力。对此,主要制造商正通过降低开工率和延迟工艺升级来实施减产,包括美光、三星电子、SK海力士(含Solidigm)、铠侠和西部数据等公司。 NAND制造商选择减产是因为市场行情持续恶化。受国内外不确定性扩大影响,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核心消费电子产品的出货量持续低迷。而企业级SSD市场也因IT投资放缓而增长受限。 此外,NAND价格从去年第三季度起开始下跌,今年上半年的需求前景依然悲观。中国存储企业的崛起也加剧了市场竞争。集邦咨询指出:“中国供应商借助国家替代政策积极扩大产量,全球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据了解,美光、铠侠和西部数据已宣布削减产量,而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也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生产战略,以应对库存压力和技术升级的挑战。 SK海力士韩国京畿道利川总部【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4 00:31:01 -
韩企心理指数触新低 2月有望回暖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衡量企业对整体经济认识的指标连续三个月恶化,创自新冠疫情以来的最低水平。 韩国银行(央行)于本月8日至15日期间,以全国3524家法人企业(制造业1852家,非制造业1460家)为对象进行1月企业景气调查,并于23日公布结果显示,本月全产业企业心理指数(CBSI)较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达到85.9。 CBSI是反映企业对整体经济认识的指标,高于100,表示企业对经济状况的期待心理较过去(2003至2023年)平均水平更加乐观,低于100则相反。全产业CBSI从去年10月的92.5降至11月的91.8后,12月因紧急戒严事态进一步骤降至87.3。进入今年以来,持续呈下降趋势。创自2020年9月(83.4)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产业分类来看,1月制造业CBSI为89,环比上升1.9个点。构成指数中的产品库存(1.7p)、行业状况(0.2p)等得到改善。反之,非制造业CBSI(83.6)环比下降3.9个点,构成指数中的销售(-1.1p)、盈利能力(-1.9p)均有所下降。央央行指出,制造业的上升得益于部分行业出口的改善,但非制造业则因建筑业景气放缓等因素而趋于恶化。 尽管如此,央行公布的2月份全体产业(85.4)、制造业(89.1)、非制造业(82.6)的CBSI预期值分别环比上升2.5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央行统计调查组长黄熙珍(音)分析称,制造业以大企业和出口企业为中心,前景得到了改善,且得益于政局的逐步稳定以及对美国新政府关税政策持乐观预期等因素使得CBSI预期值有所上升。对于非制造业的前景,他则表示,在春节连休前,批发零售方面有所改善,因此预期值略有上涨。 从1月企业景气展望指数(BSI)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中,化学产品、电气设备、初级金属等行业有所改善。而非制造业以建筑业、信息通信业、运输业等为中心业绩恶化。 在BSI基础上反映消费者动向指数(CSI)的1月经济信心指数(ESI)环比上升3.4个点,达到86.7。排除季节因素等的ESI循环变动指数为88.1,下降1.3个点。
2025-01-23 19:44:42 -
消费者信心轻微回暖 仍未恢复至紧急戒严前水平
12日,首尔某服装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受政局动荡及紧急戒严措施影响而一度下滑的消费者信心,自今年1月起呈轻微回暖趋势,但仍未恢复至紧急戒严前的水平。 韩国银行(央行)于22日发布的《消费者动向调查结果》显示,1月消费者心理指数(CCSI)为91.2,环比上升3个百分点。创自2023年5月以来的最大增幅,然而,与紧急戒严期间指数大幅下滑12个百分点相比,当前的回升仅能视为温和反弹。央行分析称,此番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回升,主要得益于政局的逐步稳定以及对美国新政府关税政策持乐观预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消费者心理指数是构成消费者动向指数(CSI)的15个指数中,利用目前生活状况、生活水平展望、家庭收入展望、消费支出展望、目前经济判断、未来经济展望6个指数计算的指标,高于100时,表示消费心理乐观,反之则相反。 相比上月,构成消费者心理指数的6个指数中,今后经济展望(65)明显上升,增加9个百分点。生活水平展望(89)、家庭收入展望(96)、消费支出展望(103)均分别上升3个点、2个点、1个点。反之,目前经济判断(52)小幅下降1个点,目前生活状况(87)于上月持平。央行统计调查组组长黄熙珍(音)表示,尽管各项指数均有所上升,但鉴于其仍普遍低于往年平均水平,因此不能盲目乐观地认为消费者信心已全面好转。 本月住房价格预期指数为101,环比(103)下降2个点,低于往年平均水平(107)。自今年9月(119)以后,时隔2年11个月达到最高水平后,连续四个月下降。据分析,这是受公寓交易价格上升势头放缓和首尔公寓交易减少等影响。住房价格预期指数反映了消费者对一年后房价的预期,预计一年后房价上涨的消费者比例大于下跌,该指数会超过100。 1月利率预测指数从去年12月的98降至97,环比下降1个点。预测6个月后利率较目前上涨的消费者比例小于下降,该指数在100以下,反之则相反。 反映消费者对未来一年物价走势预期的通胀预期率维持在2.8%,环比下降0.1%。消费者物价上涨势头放缓,且随着消费者物价上涨势头的放缓及内需不振担忧的加剧,消费者的物价预期值呈现出下降趋势。
2025-01-22 19:33:10 -
韩国经济遭戒严重创 增长前景迷雾重重
【图片来源 AI】 紧急戒严风波对韩国经济造成的深远冲击已逐步显现。随着内需经济冻结,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大幅下滑趋势,预计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呈下降趋势。 韩国银行(央行)于21日推测称,紧急戒严事态导致经济心理萎缩,并进一步加剧政治不确定性,今年经济增长率预计下滑约0.2个百分点。央行于戒严前的去年11月28日在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今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约为1.9%,然而,鉴于当前的形势,央行考虑将这一预测值下调至1.6%至1.7%。央行表示,在下月25日发布的经济展望修订报告中,较目前的预测值下调0.2至0.3个百分点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其中约0.2个百分点是受戒严事态影响。 若以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为1.9%的假设进行计算,GDP预计达2335.43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8万亿元);若增长率为1.7%,GDP预计达2330.853万亿韩元,减少约4.584万亿韩元。数据表明,受戒严事态影响的0.2个百分点,对GDP产生相当大的冲击。 此外,去年第四季度的GDP也已受重创。央行预测,即将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预计仅为0.2%,不及目前预测值0.5%的一半。若以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为0.5%的假设进行计算,那么GDP预计达2291.891万亿韩元;若增长率为0.2%,那么GDP预计达2290.174万亿韩元,减少1.717万亿韩元。综合来看,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全年GDP合计减少约6.301万亿韩元。 首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安东贤(音)对此评价称:“央行此前对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估值整体偏高,而今年增长率下降约0.2个百分点的分析相对合理。”他还表示:“随着汇率的暴涨以及货币政策的紧缩,很难准确估算整体的经济冲击规模。” 有人指出,若韩国政局不能迅速稳定,经济冲击将持续扩大。海外投资银行(IB)花旗银行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指出,预计截至3月中旬,弹劾政局仍将持续。因此,该行将今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从1.6%进一步下调至1.5%。央行强调,政局何时稳定,将成为韩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
2025-01-21 19:07:20 -
全球扩张显成效 韩国食品出口目标今年瞄准140亿美元
去年,韩国食品不仅涵盖传统农食品,还延伸至智能农场等上下游产业,其总出口额突破130亿美元,再创历史纪录。面对农业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韩国政府为2025年设定了140亿美元的出口目标。 根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18日公布的数据,2024年食品出口额达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6.1%,创下新高。其中,农食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0%,接近过去三年的三倍增长率。这是继2021年(13.1%)以来的最大增幅,当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家庭食品消费激增,推动出口大幅增长。 自2015年以来,农食品出口连续9年保持增长,2024年的成果尤为显著。在出口品目中,有14类产品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加工食品表现尤为亮眼。方便面出口额同比增长31.1%,达到12.485亿美元;大米加工食品出口增长38.4%,达2.992亿美元。 随着韩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扩大,美国等市场成为韩国食品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美国一跃成为韩国农食品出口的最大市场,超过此前的中国与日本。 特别是在美国,方便面和大米加工食品的增长率均超过50%。德克萨斯州的大型零售商新设门店推动了70%以上的出口增长;大米加工食品因其“无麸质健康食品”以及“简便一餐”的特性,在美国市场增长了51.0%。 新鲜食品出口同样表现不俗,辛奇在美国和荷兰的出口增长率超过20%,出口额达到1.636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 尽管农食品出口增长强劲,但上下游产业链出口同比下降2.4%。2024年,智能农场、农药和化肥等农资产品的出口增速放缓,主要受2023年中东地区大型订单基数效应的影响。然而,农林畜产食品部指出,目前正在谈判中的1.66亿美元海外订单有望在2025年转化为实际合同,前景依然光明。 另一方面,占上下游产业链出口约40%的农机械出口也出现增长放缓。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人士解释称:“北美是主要出口市场,但疫情期间家用农机械出口量较大,这些设备尚未达到更换周期,影响了新出口需求。” 宠物食品、动物用药品、农药等具有潜力的产品在2024年出口增长显著。农药在南美和东南亚市场表现抢眼,出口额增长61.7%;动物用药品因中东家禽疫苗需求增加,增长9.0%;宠物食品得益于新项目支持,增长7.4%。 展望2025年,农林畜产食品部计划将韩国食品出口目标定为140亿美元,同比增长7.4%。未来,将重点开拓中东、南非等新兴市场,以及美、中、日中小城市的市场潜力。 尽管韩国食品的出口持续增长,但仍面临一些阻碍。农协未来战略研究所在报告中指出,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于美国、中国和日本,产品组合以加工食品为主的结构性问题,可能限制韩国食品的长远发展。同时,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出口带来了风险。 然而,与内需低迷形成对比,韩国食品出口的增长态势预计将在2025年延续,为韩国农业贸易注入持续动力。 8日,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里,市民正在购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9 23:08:33 -
【亚洲人之声】周末"韩流"浓度高 为何韩国年轻人爱来上海旅游?
最近,笔者的社交媒体几乎被韩国游客的上海旅行照片刷屏。无论是夜幕下的外滩,还是街边排队等候的烧烤店,随处可见韩国游客的身影。一位在新天地咖啡店工作的朋友感叹:“现在店里听到的韩语都快比中文多了!”这让笔者不禁开始思考:是什么让韩国年轻人如此热衷于到上海旅游? 自去年11月8日中国对韩国实行免签政策以来,韩国赴华游客数量激增。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年轻人正成为这股潮流的主力军。他们开创了“周五下班去中国”的新趋势,将上海变成了周末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上海的吸引力首先源于便利的交通条件。从首尔直飞上海仅需约两小时,再加上免签政策,让短途周末旅行变得轻松可行。此外,上海独特的文化融合也极具吸引力,外滩的繁华景象、田子坊的文艺气息,以及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的历史氛围,已成为韩国年轻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与此同时,上海的美食体验也成为亮点。从排队三小时只为一顿正宗烤串,到许多火锅店特意为韩国游客配备翻译,这种贴心的服务加上丰富多样的美食品类,迅速俘获了韩国年轻游客的味蕾。 更为重要的是,与韩国相比,上海整体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从餐饮到购物都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游客不仅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美食和服务,还能以相对实惠的价格完成一次充实的旅行体验。 展望未来,如果中韩两国之间能够实现互免签证,或将有更多年轻人通过旅行加深彼此了解。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凭借其多元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韩国游客,而这种跨文化互动也为中韩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笔者相信,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周五下班去首尔”也会成为中国年轻人的新潮流。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旅行不仅拉近了两国间的距离,也悄然改变着两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1-17 23:31:30 -
科丝美诗布局定制化妆品市场 瞄准未来增长新机遇
韩国化妆品设计代工(ODM)企业科丝美诗(COSMAX)在全球美妆行业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凭借与跨国化妆品品牌、小众独立品牌及网红的密切合作,科丝美诗专注于定制化妆品的研发与生产,成功推动了销售额的持续增长。 业界表示,科丝美诗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效的战略执行力,是其能够迅速应对全球美妆行业变化并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根据预测,科丝美诗今年的年销售额将同比增长14%,达到2.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1亿元),营业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5%,达到2025亿韩元。 科丝美诗以创新技术和高效产品开发周期为核心竞争力,为化妆品品牌提供从创意到产品落地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科丝美诗通过将客户需求转化为高品质产品,并快速响应市场趋势,巩固了自身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在客户信任的基础上,科丝美诗进一步确立了其作为全球美妆行业重要合作伙伴的地位。同时,公司积极践行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理念,率先引入可持续产品开发与环保包装技术。这些努力不仅成为推动业务增长的新动能,也使其赢得了全球美妆品牌的长期信赖。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科丝美诗还将超过5%的销售额投入到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化妆品开发等前沿技术领域,这一举措标志着公司正从传统制造商向全球美妆生态系统法人关键枢纽转型。 此外,随着韩国文化(K-Culture)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韩国化妆品的市场需求也持续攀升。科丝美诗作为这一趋势的受益者,持续吸引来自全球美妆品牌的合作机会。依靠卓越的技术研发与严格的质量管控,公司在亚洲、北美、欧洲等主要市场巩固了其行业领导地位。 展望未来,科丝美诗将继续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核心地位,并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致力于将韩国美妆的卓越品质推广至全球,同时通过与客户的深度合作,不断创造新的行业价值。” 位于京畿道城南市板桥的科丝美诗总部一景【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2025-01-16 19:08:02 -
就业市场遇冷 四成韩企今年无招新计划或尚未制定
随着韩国经济持续低迷不振,企业开始调整招聘计划,今年韩国招聘市场预计将持续遇冷。 近日,韩国就业门户网站Saramin和韩国中坚企业联合会分别发布了针对企业招聘计划的调查报告,揭示了今年韩国企业招聘趋势。 Saramin对511家企业进行调查,并日前发布的结果显示,23.1%的韩国企业没有招聘计划,13.7%尚未搞定招聘计划。只有63.2%的企业有招聘计划。 对于没有招聘计划或尚未制定计划的企业,主要原因包括“人力成本高”(36.2%)和“行业景气下滑”(36.2%)。 此外,韩国中坚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坚企业就业展望调查》显示,40.6%的中坚企业尚未搞定招聘计划,仅59.4%的中坚企业有新招聘计划。其中52.6%的企业表示将维持与去年相同的招聘规模。 在缩减招聘规模的中坚企业中,业绩下滑和业务需求减少(40.7%)、成本控制(30.1%)以及对经济前景的担忧(15.4%)成为主要原因。 中坚企业一致认为,为了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政府需出台积极政策支持,包括扩大就业支持项目(25.7%)、加强税收支持(23.2%)、提高雇佣灵活性(17.5%)以及强化人才培养项目(16.6%)。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2025-01-16 00:43:34 -
【CES 2025】中韩科技竞速 从硬件比拼到生态竞争
在漫天闪烁的霓虹灯下,拉斯维加斯再次见证了全球科技产业的年度盛会。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以空前规模拉开帷幕。这场被誉为“科技风向标”的展会,正上演着一场引人注目的产业变革大戏。 本届CES最为引人瞩目的,无疑是中国企业的强势崛起。1339家中国企业参展的规模不仅创下历史新高,更在数量上仅次于东道主美国(1509家),远超韩国的1031家。从2022年的210家到如今的1339家,短短三年内增长超过六倍,印证了中国科技产业的蓬勃生命力。 在展会现场,中国企业展示的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性价比”优势,而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创新实力。TCL的AI机器人“AiMe”成为展会“网红”,其精致的工业设计与智能的人机交互能力让不少观众惊叹。海信则通过展示AI赋能的智慧厨房系统,展现了其在场景化应用方面的深厚积累。 在CES 2025开幕首日(当地时间)7日,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中央大厅的中国TCL展厅里,参观者正在拍摄AI机器人AiMe。【图片来源 韩联社】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正在全球市场取得实质性突破。数据显示,海信和TCL已分别跃升至全球电视市场的第二、第三位,超越了韩国LG电子,与三星电子的差距正在缩小。这一突破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上,更反映在产品定位的全面升级——从过去专注中低端市场,到如今进军高端领域。 在本届CES上,中国企业展现的突破不仅局限于单个产品,而是整体创新生态的崛起。例如,石头科技(Roborock)凭借新一代扫地机器人进一步巩固其在韩国市场的领先地位。而HyperShell推出的可穿戴机器人荣获CES 2025最高创新奖,其技术实力备受认可。此外,在AR眼镜、智能显示等新兴领域,中国企业同样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CES 2025开幕的第二天,即当地时间1月8日,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威尼斯人展览中心的中国石头科技馆,一款装有机械臂的扫地机器人萨罗斯Saros Z70正在移动袜子。【图片来源 韩联社】 然而,技术创新的竞争远非表面上看起来那般简单。正如业内专家所指出的,中国企业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领域仍有提升空间。例如,在AI技术方面,尽管中国企业在应用层表现亮眼,但在深度学习框架、芯片架构等底层技术上,与全球领先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 面对中国企业的崛起,韩国企业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LG电子社长赵周完在去年的CES上便提醒要警惕中国企业的强势增长。今年,中国企业通过中高端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这对韩国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在这种局面下,韩国企业需要以更高的技术实力为基础,集中力量开发高端产品。为此,大学的人才培养、企业研发投资的扩大以及政府对未来技术的支持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韩国还需优化现有政策,如放宽周52小时工作制等限制企业活动的法规,为未来技术开发提供充足的资金与人力支持。 三星电子影像显示业务部社长龙锡佑(音)在展会期间表示:“我们将以差异化技术如愿景AI为核心,巩固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然而,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仅靠技术差异化能否保持优势,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星电子影像显示业务部社长龙锡佑(音)于5日(当地时间)在美国举行的“三星先行者展望2025”活动中进行主题演讲。【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有分析指出,韩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中国,还来自产业变革本身。在AI时代,硬件优势正逐渐被软件能力与生态构建能力取代。如何在保持硬件优势的同时,快速构建软件与服务生态,将是决定韩国企业未来命运的关键。 CES 2025不仅是一场展会,更是全球科技产业格局演变的缩影。中国企业的崛起固然令人瞩目,但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产业创新模式的转型。在AI驱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创新的速度、深度和广度都在发生质的改变。 SK集团会长崔泰源(右)于8日上午(当地时间)参观了正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中央大厅举行的CES 2025三星电子展馆,并听取了三星电子设备体验(DX)部门负责人(副会长)韩宗熙的介绍。【图片来源 韩联社】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当前的优势来之不易,但要真正确立全球科技领导力,还需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上持续发力。而韩国企业则需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向软件定义、服务导向的新范式转型。 正如展会中展示的众多新技术所昭示的那样,未来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创新生态的整体较量。在这场没有终点的竞赛中,唯有持续创新、勇于变革者,才能在新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展望未来,CES这个全球科技领域的风向标似乎在暗示:科技创新的下一个十年,将是一个更加开放、协作与竞争并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单点技术的突破,更取决于构建创新生态的能力。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韩国企业,都需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方向。
2025-01-10 0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