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供应’新闻 40个
-
AI需求驱动HBM销售增长 SK海力士去年业绩创历史新高
SK海力士23日发布2024财年及第四季度财报显示,2024财年营收66.19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50.87亿元);营业利润为23.467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率35%;净利润为19.7969万亿韩元,净利润率30%;创下有史以来最佳年度业绩。 2024年总营收与此前最高纪录的2022年营收(44.6216万亿韩元)相比高出21万亿韩元以上,去年营业利润也超越2018年(20.8437万亿韩元)存储芯片市场繁荣时期的业绩。 去年第四季度营收为19.767万亿韩元,环比增长12%;营业利润为8.0828万亿韩元,环比增长15%;净利润为8.0065万亿韩元。去年第四季度营业利润率与净利润率均达到41%。 SK海力士解释称,去年第四季度呈现迅猛增势的HBM占据整个DRAM营收的40%以上,企业级固态硬盘(eSSD)销售也持续增加。在人工智能(AI)半导体需求强劲的情况下,公司凭借业界领先的高带宽存储器(HBM)技术实力和盈利为主的经营活动,成功实现历史最佳业绩。 截至2024年底,SK海力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5.2万亿韩元,债务为22.7万亿韩元,同比减少6.8万亿韩元。债务和净债务比率也分别大幅改善至31%和12%。 SK海力士预测,随着大型科技公司对AI服务器投资的扩大,AI推理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因此高性能计算所必需的HBM和高容量服务器DRAM的需求会持续增长。同时在客户端产品市场预测部分库存调整的情况下,搭载AI的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销售有望提升,预计下半年市场状况有所改善。 对此,公司计划今年增加HBM3E的供应量,并适时开发出HBM4,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供应。与此同时,在需求稳定持续的情况下,为了提升DDR5和LPDDR5的生产竞争力,SK海力士计划推进所需的先进工艺转换。NAND闪存方面,公司计划继去年之后继续以盈利为主的运营和满足需求的灵活销售战略应对市场。 另外,SK海力士把固定年度股息从每股1200韩元上调至1500韩元,幅度达25%,并扩大现金股息全年总额至1万亿韩元规模。公司表示今后仅派发固定股息,把此前政策中包含的年度累计自由现金流(FCF)中5%的份额优先用于加强健全的财务结构。 SK海力士首席财务官(CFO)金祐贤副社长表示:“通过大幅提高高附加值产品销售比重,在市场状况调整时期具备较过去更能实现稳定营收和利润的业务结构,未来也会维持以盈利能力较强产品为主的投资,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3 19:23:36 -
韩国春节长假百万人出国游 航班量激增
去年春节期间的2月9日,仁川机场挤满了游客。【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韩国春节最长可享受10天的假期,预计超130万人选择前往海外旅游。 隶属于国土交通委员会的共同民主党议员廉泰英于22日从仁川国际机场公社和韩国机场公社收到的资料显示,随着今年韩国春节连休延长至10天(自本月24日至下月2日),在韩国6家国际机场中,预计将有134.295万人从韩国出发前往海外。 具体来看,仁川机场游客量将达到104.6647万次,而金浦、金海、济州、清州、大邱等机场的国际航班乘客量预计共达29.3648万人次。其中,金海机场和金浦机场将分别有15.8万和5.3万乘客出国。 据预测,长假第二天的25日将成为乘客量的最高峰,当日将有15.3万人次(仁川机场12.3万人次,其他机场3万人次)游客出国。相比之下,春节当天的29日乘客量将最少,预计为11.5万人次。整体来看,春节假期间的10天内,日均乘客量预计为13.4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假期间的乘客量(11.7万人次)增加13.8%。 据统计,2020年至2024年的节日长假中,仅去年中秋节的日均客流量(13.7万人次)超过了此次春节长假。国土交通部为应对此次春节连休期间的航空需求增加,将全体航班运行次数增加至1.9351万次,增加7%,供应座位达421.7万席,增加5.8%。 此外,韩亚航空和易斯达航空等航空公司也积极调整航班计划,以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韩亚航空将在仁川至哥打基纳巴卢、芽庄、暹粒等航线各投入9个不定期航班;易斯达航空则追加仁川至岘港(16个航班)、台北(24个航班),以及济州至台北(4个航班)、清州至台北(4个航班)的航班。 针对此次春节连休期间海外旅行需求的增加,廉泰英表示:“政府和航空业界将全面重视航空安全,做好万全的准备,以确保更多的乘客能够安全、舒适地旅行。”
2025-01-22 21:33:00 -
韩国春节祭祀费用上涨 大型超市推出多项优惠活动
今年春节祭祀费用预计上涨超过7%,韩国大型超市纷纷扩大供应量并推出折扣活动,以减轻消费者的购物负担。 根据韩国物价信息调查机构发布的数据,今年祭祀费用预计将超过4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004元),较去年上涨7.6%。为应对这一上涨,大型超市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通过折扣和增加供应量来减轻消费者的压力。特别是祭祀费用中占比较大的水果和蔬菜类商品,价格分别上涨了57.9%和32%。为此,超市将推出大规模折扣活动。 据业界14日消息,易买得、乐天玛特和Home plus三大超市将从本月16日起同步开展春节祭祀用品折扣活动,并增加相关商品供应量。 易买得将向购买祭祀用品的顾客赠送新世界百货店商品券,并提供3%的额外折扣。此外,易买得还计划从16日起每周更换折扣品类,持续至春节,并通过自有生鲜物流中心Fresh Center和畜产品直营中心Meat Center,确保蔬菜、水果和畜产品的供应及折扣销售。 水果方面,由于适合节日的中大型果实收成较好,价格较去年春节下降约10%,供应量增加15%至20%。畜产品通过直营肉类中心的加工和生产缩减了成本,从而降低了最终价格。韩牛套餐的价格在去年春节和中秋节后冻结,今年春节大部分品种价格继续保持不变。 乐天玛特同样推出了最高30%的畜产品折扣,并扩大了统一价格和买一送一等额外折扣。自去年10月以来,乐天玛特已预订150吨的LA牛肋骨,并通过提前采购水果,将春节礼盒使用的苹果价格降低约10%。此外,阳光玫瑰葡萄和时令水果的供应量比去年春节增加了30%,坚果类商品的供应量也比去年春节增加了50%。Home plus也将在19日前举行“春节四天特价”促销活动,对时令水果、肉类等食品进行大幅折扣。 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消息,政府计划在春节前供应16.8万吨的10大节日必需品,供应量是平时的1.6倍。政府还将密切监控蔬菜、水果、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供需和价格波动,并积极推进供需稳定对策。 业内人士表示,大型超市拥有众多门店和在线配送服务,不仅确保持续供应,同时还保持了商品质量与价格的一致性。为响应政府的供需稳定对策并减轻消费者的购物负担,超市将通过降价或冻结价格等措施,确保市场竞争力。 1日,在首尔某大型超市的生鲜区,市民正在选购水果。【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5 00:15:51 -
韩国方便面出口再创新高 新年全球热销势头强劲
韩国方便面去年成功刷新历史最大出口规模,在全球范围内的超高人气进一步得到验证,业界计划今年继续加速推进全球市场拓展。 韩国贸易统计振兴院(TRASS)6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韩国方便面出口规模达到12.485亿美元,同比增长31.1%,远超2023年的9.524亿美元。早在去年10月,韩国方便面累计出口规模已突破10亿美元,超过2023年全年纪录。11月单月出口规模为1.1759亿美元,12月初步数据为1.1029亿美元。 从出口地区来看,对美出口规模达到2.16亿美元,同比增长70%;对欧洲五大主要国家出口规模达到1.87亿美元,同比增长41%。在东南亚和中国等韩国方便面传统热销市场,去年的出口规模也分别增长22%和21%。 三养食品的“火鸡面”系列已稳居“超级品牌”地位,去年单品营收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同时成为食品行业首个实现“7亿美元出口塔”奖项的品牌。农心作为美国方便面市场份额第二的企业,在美国最大零售渠道沃尔玛的亚洲食品专区中晋升“核心专区”,引发市场期待。 业内预测,2024年韩国拉面出口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三养食品计划今年5月启用密阳第二工厂,旨在满足供不应求的现状,预计产能提升可以直接带动出口增长。此外,三养食品去年在荷兰设立法人,扩大欧洲市场布局,并计划截至2027年在中国完成新的工厂建设,以提升亚洲地区的供应能力。 农心去年10月扩建美国第二工厂,以应对当地市场需求。今年上半年农心还计划在韩国菉山工业园区建设新的出口专用工厂。此外,农心去年11月推出的新品“辛拉面Toomba”在美国市场销售良好,预计北美和南美市场销量会进一步增长。 作为后起之秀,韩国食品企业不倒翁也在加速布局全球市场。第三代掌门人咸妍智进入不倒翁美国公司,设目标为提升方便面出口规模至1000亿韩元。 教保证券研究员权宇正(音)表示,预计截至2025年底,以方便面为主的出口增长趋势还会延续。近期韩元汇率走弱的趋势也为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带来利好。 农心为纪念创立60周年再次推出的70年代大热产品“农心拉面”【图片来源 农心】
2025-01-06 23:42:09 -
韩元贬值推高进口成本 国内供应价格创7个月最大涨幅
受韩元兑美元汇率上涨等因素影响,进口价格攀升,推动上月国内供应价格(包括进口商品)大幅上涨。此外,生产者价格在连续四个月下跌后,也于上个月转为上涨。进口价格的持续走高预计将对未来消费者价格等带来上行压力。 韩国银行(央行)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国内供应价格指数为124.15(2020年基准为100),环比上涨0.6%,创下自今年4月(1.0%)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 韩国银行物价统计组长李文熙(音)指出:“供应价格指数是根据生产者价格和进口价格综合计算得出。由于韩元兑美元汇率和国际油价的上涨,进口价格的涨幅超过了生产者价格。汇率上涨的影响已经反映在以韩元计价的进口价格中,并可能逐步传导至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 11月生产者价格指数为119.11,环比上涨0.1%。此前,该指数自7月达到119.56后,连续四个月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11月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1.5%,实现连续16个月同比增长。 从具体类别来看,电力、天然气、水和废弃物因工业用电(7.5%)价格上涨环比上涨2.3%;工业品价格在煤炭和石油产品(1.6%)带动下整体上涨0.1%。 相反,农林水产品因农产品(-5.1%)和畜产品(-2.8%)价格下降,整体下滑3.6%;服务价格也因金融和保险服务(-1.0%)等环比下跌0.1%。 在具体品目中,柴油(4.1%)、喷气燃料(6.0%)、乙烯(4.8%)等价格上涨,而白菜(-42.3%)、生菜(-64.1%)、猪肉(-4.1%)、鸡肉(-5.8%)等则大幅下跌。 此外,11月总产出价格指数(包括国内出货和出口商品)环比上涨0.6%。尽管农林水产品价格下降3.4%,但工业品价格上涨0.9%,对整体指数形成支撑。 16日,釜山南区新戡蛮码头、戡蛮码头和神仙台码头堆积的集装箱【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0 19:12:50 -
特朗普重返白宫 LG伊诺特有望再度受益苹果供应链
随着美国加强对中国出口限制,LG伊诺特明年在苹果新产品供应链中的份额有望进一步增加。业内人士指出,特朗普明年再次执政,其对中国采取的强硬政策或将导致中国竞争企业在零部件供应方面遇到困难,LG伊诺特有望从中受益。 据业内17日消息,特朗普政府在第一任期内实施的对华出口限制曾给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带来重大冲击,这使LG伊诺特在苹果供应链中的份额有所上升。而苹果今年推出的iPhone 16系列在摄像头模块与驱动器供应链上进行了多样化布局。尽管零部件规格升级,但由于销售价格冻结与成本管控的需要,苹果也在寻求降低生产成本。中国企业科威尔电子此前不仅供应前置摄像头模块,还打入了后置高附加值摄像头模块市场,而部分驱动器产品则由ICT新供货。然而,这也导致LG伊诺特的供货量减少,今年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同比下滑近30%,降至130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6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苹果选择中国供应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市场的高占有率以及价格优势。根据市场调研公司“对位研究”(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苹果在中国高端智能手机(600美元以上)市场的份额达到64%,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苹果全球营收的约20%。 与此同时,中国供应商也在不断扩大苹果零部件的供应线。天风国际证券(TF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研究员郭明𫓹表示:“预计中国舜宇光学将在2025年为苹果M5 MacBook提供相机模块,如果供应顺利,未来有望进一步进入iPhone和iPad的供应链。” 然而,特朗普再次执政,拟实施的高额关税和更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可能对中国企业造成冲击。业内人士指出:“苹果选择中国供应商的重要原因在于成本低廉,如果关税导致进口价格上涨,或美国政府对苹果使用中国零部件施压,苹果将不得不调整供应链政策。” LG伊诺特也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强化核心竞争力。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我们将持续巩固摄像头模块等核心业务的市场份额,同时降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加速结构调整,集中发展增长潜力较大的汽车零部件业务。” 目前,LG伊诺特在整车零部件领域提供电机、传感器、通信、照明等解决方案。今年以来,LG伊诺特已将部分显示屏电源等业务转移至整车零部件业务部,以强化整体竞争力。预计在2025年初的全球最大IT展览会“CES 2025”上,LG伊诺特将首次以“移动出行”为主题设置独立展位,展示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战略布局。 LG伊诺特越南海防生产法人【图片来源 LG伊诺特】
2024-12-17 22:44:09 -
韩国出口连续14个月增长 半导体出口创历年11月最高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日公布的11月进出口数据显示,11月出口额达到56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实现了连续14个月的增长。 自去年10月出口转正以来,韩国已连续14个月实现同比增长。然而,由于基数效应的影响,增速逐渐放缓。今年1月出口增长率曾达到18.2%的高点,随后逐月回落,7月降至13.5%,8月为11.0%,9月为7.5%,10月为4.6%,11月降至1.4%。今年1至11月累计出口额为6222亿美元,同比增长8.3%。 在15大主力出口产品中,11月半导体出口额同比增长30.8%,达到125亿美元,创下历年11月的最高纪录。今年1至11月,半导体出口累计增长45.4%,总额达到1274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计算机类产品出口增长122.3%,达到14亿美元,连续11个月保持增长。无线通信设备出口同比增长19.7%,达到20亿美元。 第二大出口产品汽车的11月出口额为56亿美元,同比下降13.6%。产业通商资源部分析认为,零部件企业罢工、工资谈判延迟导致供应中断,产量下降,以及月底恶劣天气影响装运,是导致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 生物健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9.6%,达到14亿美元,连续5个月增长,创下历年11月新高。钢铁出口在10月恢复正增长后,11月达到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船舶出口同比增长0.8%,达到25亿美元。 然而,其他10个品类出口均出现下降,包括显示器(-22%)、无线通信设备(-3.3%)、汽车(-13.6%)、汽车零部件(-8.0%)、通用机械(-18.9%)、石油产品(-18.7%)、石油化学(-5.6%)、家电(-13.9%)、纺织品(-3.8%)和二次电池(-26.3%)等。 从地区来看,对中美的出口分别下降0.6%和5.1%。对华出口额为113亿美元,尽管连续5个月超过110亿美元,但首次出现下降,结束了9个月的增长。对美国出口额为104亿美元,连续3个月超100亿美元,但打破了此前连续15个月的增长势头。 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安德根表示,尽管面临汽车生产减少和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但半导体和船舶等主力产品的良好表现支撑了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他强调将集中所有可用资源,争取在年底前推动更多出口,为经济注入活力。 上月29日,釜山港的神仙台、戡蛮和新戡蛮码头上堆积的进出口货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1 22:56:37 -
韩国政府扩大白菜储备量 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上月22日,庆北大白菜喜丰收,农民采收忙。【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为应对气候变化,韩国政府决定大幅提高包括白菜在内的关键农产品储备量,并引进先进储藏技术以延长保管期限,稳定市场供应,保障市民的食品需求。 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于1日表示,计划从明年起将显著增加白菜储备规模,同时引进先进的低温储藏技术,以缓解因极端天气导致的农产品供应不足和价格波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春季白菜的储备量为1万吨,计划明年增加至1.5万吨,并进一步延长保管期限。目前,春季白菜的储存时间通常为60天左右,持续至8月底。如果能将储存期延长至9月末或10月初,衔接秋季白菜正常供应,将有效缓解市场供求紧张局面,减少供应短缺带来的问题。 由于今年持续的极端高温导致白菜收成不佳、供应量锐减以及市场供应紧张,“黄金白菜”的说法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大型超市的白菜和包装辛奇也纷纷脱销,价格也随之暴涨。据统计,今年7月白菜月均零售价约为4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0.77元),但8月攀升至6000韩元,9月和10月突破8000韩元。至9月末,白菜价格同比上涨60%,单颗售价接近1万韩元。 农林畜产食品部计划通过多项举措稳定市场供需,包括将春季白菜储存期延长至3个月,并将储备量扩大一倍。农林畜产食品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的储藏计划将综合考虑市场供需、夏季白菜种植面积及极端天气对产量的影响,以进一步增强储备能力。 为了有效延长白菜等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政府正积极推动“可控气氛储存”(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技术的引进。该技术通过在密闭低温环境中将氧气浓度降低至2%以下,有效抑控农产品的腐化,从而长时间保持其新鲜度。农林畜产食品计划在政府储备基地内设立5处可控气氛储存库,以全面提升储备能力。 同时,考虑到可控气氛储备库的建设成本较高,农林畜产食品部还将探索其他经济有效的储藏方式,如采用聚乙烯薄膜密封等,以进一步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期限。农林畜产食品部表示,将在本月内正式发表包括白菜等农产品储备在内的应对气候危机的中长期农产品供求稳定对策,旨在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供应。
2024-12-01 20:04:47 -
中国钢铁出口转型 高附加值产品令韩企再承压
中国钢铁出口近来不再局限于大规模生产的基础性和通用性低价产品,而开始向全球市场推出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展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面貌。韩国钢铁企业在已经饱受中国钢铁产品冲击的情况下,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据钢铁行业29日消息,中国鞍钢已向全球市场推出用于能源管材的高耐变形性厚板,而新余钢铁则推出用于电动汽车的无取向硅钢等产品。上述高附加值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与韩国产品差距不大,目前对市场的影响有限,但业内人士指出,一旦中国企业开始批量生产并降低成本,情况恐会发生显著变化。 钢铁行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中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与韩国产品的价格差距较小,加上通关手续等费用,中国产品在韩国市场的吸引力有限。如果中国以大规模供应的方式侵蚀特质钢材领域市场,韩国钢铁企业则会因缺乏足够的保护机制而更加难以应对。 对于中国钢铁出口品种的转型,有分析认为,这与中国电动汽车、家电和新能源行业对产品品质的更高要求密切相关。延世大学新材料工程系名誉教授闵东晙指出,中国钢铁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与韩国比肩水平,凭借低廉的价格和积极的客户服务,中国钢铁企业还成功削弱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心理防线”。 目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尚存,但中国的钢铁供应依旧持续增加。作为全球粗钢产量的“半壁江山”,中国正在加速向海外市场输出高附加值产品。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钢铁出口量为5400万吨,2022年则大幅增至9100万吨。中国数据咨询机构“我的钢铁”(Mysteel)预测,今年中国钢铁出口量预计达到1亿至1.01亿吨,为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自2020年以来,中国钢铁总产量始终保持在10亿吨左右。 钢铁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钢铁行业从业人员众多,对地区经济影响巨大,减产会导致就业缩减和地区经济萎缩,因此中国政府并不倾向允许减少供应。随着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全球扩张,中国钢铁出口转型或对韩国以及全球钢铁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9日,浦项制铁厂第一线材工厂生产最后一批线材产品后正式停产,工厂员工在线材工厂内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浦项制铁】
2024-11-30 00:12:02 -
【特朗普胜选】特朗普向韩国伸出橄榄枝 造船合作或遏制中国崛起
本月7日,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与韩国总统尹锡悦进行长达12分钟的通话。通话中特朗普提到:“美国造船行业需要韩国的帮助与合作”,这句话迅速点燃韩国造船业界的热情。“特朗普2.0”时代的到来正在为韩国造船业界创造一个崭新的发展契机。 业内人士透露,两国领导人在通话中提及的核心合作领域包括船舶出口以及维护、维修与运行(MRO)。美国总统当选人在当选祝贺电话中点名某一特定产业的情况实属罕见。业内普遍认为,特朗普此举旨在遏制当前全球造船行业中快速崛起的中国。 特朗普一直主张对华“脱钩”政策,把中国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今年7月,美国共和党纲领中明确提出包括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60%以上关税、取消最惠国待遇、逐步停止进口关键医疗物资和国家安全物资等一系列政策。美国全面加大对华施压力度,而造船也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领域之一。 唐纳德·特朗普【图片来源 韩联社】 美国是全球头号军事强国,但美国造船行业的衰退却与这一地位背道而驰。20世纪初,时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通过“大白舰队”计划推动美国军舰和商船的大规模建造,促使美国造船业一度迎来辉煌。此后随着人力成本上涨与设备老化,美国造船业逐渐衰落。 美国曾经在1975年一年间建造超过70艘商船,但现在所有美国造船厂的年均总产量仅为10艘左右。在全球现役约4.4万艘商船中,悬挂美国国旗的不到200艘。本月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显示,以吨位为准,中国、韩国和日本在全球船舶建造市场的份额共达90%以上,而美国仅占0.2%。 在此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扩张表现出高度警惕,尤其是中国海军力量的增强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早在2020年,美国海军情报局(ONI)的报告就显示中国舰船数量已经达到与美国相当的水平。不仅在数量上,中国海军在舰艇更新速度上也具备明显优势。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现役舰艇中70%为2010年后建造,而美国仅有20%达到这一标准。 江苏扬子鑫福造船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美国造船业的衰退无疑为韩国带来一个巨大的机会,特朗普直接向韩国造船业请求合作,成为韩国企业扩大新兴业务领域的一个积极信号。业内人士认为,在造船行业的多项核心领域中,韩国造船厂在MRO领域尤其具备竞争优势。 美国目前仅有4家能够进行MRO业务的造船厂,导致海军舰艇的维修效率严重受限。全球军舰MRO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经达到约7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045.64亿元),其中美国海军MRO市场占据约20万亿韩元。业内预测,全球MRO市场规模截至2029年或增长至约88万亿韩元。如果韩国能够成功进军这一领域,造船企业业务范围则可能进一步扩展至舰艇建造。 韩国造船企业目前也已经为进军美国MRO市场作好充分准备。今年8月,韩华海洋承接美国4万吨级补给舰“Wally Schirra”号的MRO服务,成为首家承接美国海军舰艇维修项目的韩国企业,并通过这一项目为韩国防务出口打开全新局面。韩华海洋为该舰艇完成为期4个月的维修后,预计明年1月交付美国海军。 此外,韩华海洋还与美国海军供应系统司令部签署舰艇维修协议(MSRA),未来五年内可参与美国海军舰艇的MRO项目招标。韩华海洋最近还收购美国费城造船厂(Philly Shipyard),在美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和业务能力预计会进一步增强。 10月24日,在韩华海洋巨济造船厂,韩华海洋副会长金东官(右)与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史蒂夫·克勒海军上将(中)一同视察补给舰“Wally Schirra”号维修现场。【图片来源 韩华海洋】 与此同时,HD现代重工今年7月也与美国海军供应系统司令部签署MSRA协议,获得未来五年内参与美国支援舰和战斗舰MRO项目的资格。凭借在菲律宾舰艇MRO业务中的经验,HD现代重工计划进一步开拓亚洲、南美等地区市场。 在“特朗普2.0”时代,韩国造船行业有望借助与美国的合作机会扩大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不仅是在MRO领域,未来还有可能进军舰艇建造市场。与此同时,韩美造船合作也可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扩张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2024-11-19 02:43:51
-
AI需求驱动HBM销售增长 SK海力士去年业绩创历史新高
SK海力士23日发布2024财年及第四季度财报显示,2024财年营收66.19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50.87亿元);营业利润为23.467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率35%;净利润为19.7969万亿韩元,净利润率30%;创下有史以来最佳年度业绩。 2024年总营收与此前最高纪录的2022年营收(44.6216万亿韩元)相比高出21万亿韩元以上,去年营业利润也超越2018年(20.8437万亿韩元)存储芯片市场繁荣时期的业绩。 去年第四季度营收为19.767万亿韩元,环比增长12%;营业利润为8.0828万亿韩元,环比增长15%;净利润为8.0065万亿韩元。去年第四季度营业利润率与净利润率均达到41%。 SK海力士解释称,去年第四季度呈现迅猛增势的HBM占据整个DRAM营收的40%以上,企业级固态硬盘(eSSD)销售也持续增加。在人工智能(AI)半导体需求强劲的情况下,公司凭借业界领先的高带宽存储器(HBM)技术实力和盈利为主的经营活动,成功实现历史最佳业绩。 截至2024年底,SK海力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5.2万亿韩元,债务为22.7万亿韩元,同比减少6.8万亿韩元。债务和净债务比率也分别大幅改善至31%和12%。 SK海力士预测,随着大型科技公司对AI服务器投资的扩大,AI推理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因此高性能计算所必需的HBM和高容量服务器DRAM的需求会持续增长。同时在客户端产品市场预测部分库存调整的情况下,搭载AI的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销售有望提升,预计下半年市场状况有所改善。 对此,公司计划今年增加HBM3E的供应量,并适时开发出HBM4,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供应。与此同时,在需求稳定持续的情况下,为了提升DDR5和LPDDR5的生产竞争力,SK海力士计划推进所需的先进工艺转换。NAND闪存方面,公司计划继去年之后继续以盈利为主的运营和满足需求的灵活销售战略应对市场。 另外,SK海力士把固定年度股息从每股1200韩元上调至1500韩元,幅度达25%,并扩大现金股息全年总额至1万亿韩元规模。公司表示今后仅派发固定股息,把此前政策中包含的年度累计自由现金流(FCF)中5%的份额优先用于加强健全的财务结构。 SK海力士首席财务官(CFO)金祐贤副社长表示:“通过大幅提高高附加值产品销售比重,在市场状况调整时期具备较过去更能实现稳定营收和利润的业务结构,未来也会维持以盈利能力较强产品为主的投资,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3 19:23:36 -
韩国春节长假百万人出国游 航班量激增
去年春节期间的2月9日,仁川机场挤满了游客。【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韩国春节最长可享受10天的假期,预计超130万人选择前往海外旅游。 隶属于国土交通委员会的共同民主党议员廉泰英于22日从仁川国际机场公社和韩国机场公社收到的资料显示,随着今年韩国春节连休延长至10天(自本月24日至下月2日),在韩国6家国际机场中,预计将有134.295万人从韩国出发前往海外。 具体来看,仁川机场游客量将达到104.6647万次,而金浦、金海、济州、清州、大邱等机场的国际航班乘客量预计共达29.3648万人次。其中,金海机场和金浦机场将分别有15.8万和5.3万乘客出国。 据预测,长假第二天的25日将成为乘客量的最高峰,当日将有15.3万人次(仁川机场12.3万人次,其他机场3万人次)游客出国。相比之下,春节当天的29日乘客量将最少,预计为11.5万人次。整体来看,春节假期间的10天内,日均乘客量预计为13.4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假期间的乘客量(11.7万人次)增加13.8%。 据统计,2020年至2024年的节日长假中,仅去年中秋节的日均客流量(13.7万人次)超过了此次春节长假。国土交通部为应对此次春节连休期间的航空需求增加,将全体航班运行次数增加至1.9351万次,增加7%,供应座位达421.7万席,增加5.8%。 此外,韩亚航空和易斯达航空等航空公司也积极调整航班计划,以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韩亚航空将在仁川至哥打基纳巴卢、芽庄、暹粒等航线各投入9个不定期航班;易斯达航空则追加仁川至岘港(16个航班)、台北(24个航班),以及济州至台北(4个航班)、清州至台北(4个航班)的航班。 针对此次春节连休期间海外旅行需求的增加,廉泰英表示:“政府和航空业界将全面重视航空安全,做好万全的准备,以确保更多的乘客能够安全、舒适地旅行。”
2025-01-22 21:33:00 -
韩国春节祭祀费用上涨 大型超市推出多项优惠活动
今年春节祭祀费用预计上涨超过7%,韩国大型超市纷纷扩大供应量并推出折扣活动,以减轻消费者的购物负担。 根据韩国物价信息调查机构发布的数据,今年祭祀费用预计将超过4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004元),较去年上涨7.6%。为应对这一上涨,大型超市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通过折扣和增加供应量来减轻消费者的压力。特别是祭祀费用中占比较大的水果和蔬菜类商品,价格分别上涨了57.9%和32%。为此,超市将推出大规模折扣活动。 据业界14日消息,易买得、乐天玛特和Home plus三大超市将从本月16日起同步开展春节祭祀用品折扣活动,并增加相关商品供应量。 易买得将向购买祭祀用品的顾客赠送新世界百货店商品券,并提供3%的额外折扣。此外,易买得还计划从16日起每周更换折扣品类,持续至春节,并通过自有生鲜物流中心Fresh Center和畜产品直营中心Meat Center,确保蔬菜、水果和畜产品的供应及折扣销售。 水果方面,由于适合节日的中大型果实收成较好,价格较去年春节下降约10%,供应量增加15%至20%。畜产品通过直营肉类中心的加工和生产缩减了成本,从而降低了最终价格。韩牛套餐的价格在去年春节和中秋节后冻结,今年春节大部分品种价格继续保持不变。 乐天玛特同样推出了最高30%的畜产品折扣,并扩大了统一价格和买一送一等额外折扣。自去年10月以来,乐天玛特已预订150吨的LA牛肋骨,并通过提前采购水果,将春节礼盒使用的苹果价格降低约10%。此外,阳光玫瑰葡萄和时令水果的供应量比去年春节增加了30%,坚果类商品的供应量也比去年春节增加了50%。Home plus也将在19日前举行“春节四天特价”促销活动,对时令水果、肉类等食品进行大幅折扣。 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消息,政府计划在春节前供应16.8万吨的10大节日必需品,供应量是平时的1.6倍。政府还将密切监控蔬菜、水果、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供需和价格波动,并积极推进供需稳定对策。 业内人士表示,大型超市拥有众多门店和在线配送服务,不仅确保持续供应,同时还保持了商品质量与价格的一致性。为响应政府的供需稳定对策并减轻消费者的购物负担,超市将通过降价或冻结价格等措施,确保市场竞争力。 1日,在首尔某大型超市的生鲜区,市民正在选购水果。【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5 00:15:51 -
韩国方便面出口再创新高 新年全球热销势头强劲
韩国方便面去年成功刷新历史最大出口规模,在全球范围内的超高人气进一步得到验证,业界计划今年继续加速推进全球市场拓展。 韩国贸易统计振兴院(TRASS)6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韩国方便面出口规模达到12.485亿美元,同比增长31.1%,远超2023年的9.524亿美元。早在去年10月,韩国方便面累计出口规模已突破10亿美元,超过2023年全年纪录。11月单月出口规模为1.1759亿美元,12月初步数据为1.1029亿美元。 从出口地区来看,对美出口规模达到2.16亿美元,同比增长70%;对欧洲五大主要国家出口规模达到1.87亿美元,同比增长41%。在东南亚和中国等韩国方便面传统热销市场,去年的出口规模也分别增长22%和21%。 三养食品的“火鸡面”系列已稳居“超级品牌”地位,去年单品营收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同时成为食品行业首个实现“7亿美元出口塔”奖项的品牌。农心作为美国方便面市场份额第二的企业,在美国最大零售渠道沃尔玛的亚洲食品专区中晋升“核心专区”,引发市场期待。 业内预测,2024年韩国拉面出口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三养食品计划今年5月启用密阳第二工厂,旨在满足供不应求的现状,预计产能提升可以直接带动出口增长。此外,三养食品去年在荷兰设立法人,扩大欧洲市场布局,并计划截至2027年在中国完成新的工厂建设,以提升亚洲地区的供应能力。 农心去年10月扩建美国第二工厂,以应对当地市场需求。今年上半年农心还计划在韩国菉山工业园区建设新的出口专用工厂。此外,农心去年11月推出的新品“辛拉面Toomba”在美国市场销售良好,预计北美和南美市场销量会进一步增长。 作为后起之秀,韩国食品企业不倒翁也在加速布局全球市场。第三代掌门人咸妍智进入不倒翁美国公司,设目标为提升方便面出口规模至1000亿韩元。 教保证券研究员权宇正(音)表示,预计截至2025年底,以方便面为主的出口增长趋势还会延续。近期韩元汇率走弱的趋势也为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带来利好。 农心为纪念创立60周年再次推出的70年代大热产品“农心拉面”【图片来源 农心】
2025-01-06 23:42:09 -
韩元贬值推高进口成本 国内供应价格创7个月最大涨幅
受韩元兑美元汇率上涨等因素影响,进口价格攀升,推动上月国内供应价格(包括进口商品)大幅上涨。此外,生产者价格在连续四个月下跌后,也于上个月转为上涨。进口价格的持续走高预计将对未来消费者价格等带来上行压力。 韩国银行(央行)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国内供应价格指数为124.15(2020年基准为100),环比上涨0.6%,创下自今年4月(1.0%)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 韩国银行物价统计组长李文熙(音)指出:“供应价格指数是根据生产者价格和进口价格综合计算得出。由于韩元兑美元汇率和国际油价的上涨,进口价格的涨幅超过了生产者价格。汇率上涨的影响已经反映在以韩元计价的进口价格中,并可能逐步传导至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 11月生产者价格指数为119.11,环比上涨0.1%。此前,该指数自7月达到119.56后,连续四个月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11月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1.5%,实现连续16个月同比增长。 从具体类别来看,电力、天然气、水和废弃物因工业用电(7.5%)价格上涨环比上涨2.3%;工业品价格在煤炭和石油产品(1.6%)带动下整体上涨0.1%。 相反,农林水产品因农产品(-5.1%)和畜产品(-2.8%)价格下降,整体下滑3.6%;服务价格也因金融和保险服务(-1.0%)等环比下跌0.1%。 在具体品目中,柴油(4.1%)、喷气燃料(6.0%)、乙烯(4.8%)等价格上涨,而白菜(-42.3%)、生菜(-64.1%)、猪肉(-4.1%)、鸡肉(-5.8%)等则大幅下跌。 此外,11月总产出价格指数(包括国内出货和出口商品)环比上涨0.6%。尽管农林水产品价格下降3.4%,但工业品价格上涨0.9%,对整体指数形成支撑。 16日,釜山南区新戡蛮码头、戡蛮码头和神仙台码头堆积的集装箱【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0 19:12:50 -
特朗普重返白宫 LG伊诺特有望再度受益苹果供应链
随着美国加强对中国出口限制,LG伊诺特明年在苹果新产品供应链中的份额有望进一步增加。业内人士指出,特朗普明年再次执政,其对中国采取的强硬政策或将导致中国竞争企业在零部件供应方面遇到困难,LG伊诺特有望从中受益。 据业内17日消息,特朗普政府在第一任期内实施的对华出口限制曾给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带来重大冲击,这使LG伊诺特在苹果供应链中的份额有所上升。而苹果今年推出的iPhone 16系列在摄像头模块与驱动器供应链上进行了多样化布局。尽管零部件规格升级,但由于销售价格冻结与成本管控的需要,苹果也在寻求降低生产成本。中国企业科威尔电子此前不仅供应前置摄像头模块,还打入了后置高附加值摄像头模块市场,而部分驱动器产品则由ICT新供货。然而,这也导致LG伊诺特的供货量减少,今年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同比下滑近30%,降至130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6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苹果选择中国供应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市场的高占有率以及价格优势。根据市场调研公司“对位研究”(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苹果在中国高端智能手机(600美元以上)市场的份额达到64%,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苹果全球营收的约20%。 与此同时,中国供应商也在不断扩大苹果零部件的供应线。天风国际证券(TF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研究员郭明𫓹表示:“预计中国舜宇光学将在2025年为苹果M5 MacBook提供相机模块,如果供应顺利,未来有望进一步进入iPhone和iPad的供应链。” 然而,特朗普再次执政,拟实施的高额关税和更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可能对中国企业造成冲击。业内人士指出:“苹果选择中国供应商的重要原因在于成本低廉,如果关税导致进口价格上涨,或美国政府对苹果使用中国零部件施压,苹果将不得不调整供应链政策。” LG伊诺特也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强化核心竞争力。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我们将持续巩固摄像头模块等核心业务的市场份额,同时降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加速结构调整,集中发展增长潜力较大的汽车零部件业务。” 目前,LG伊诺特在整车零部件领域提供电机、传感器、通信、照明等解决方案。今年以来,LG伊诺特已将部分显示屏电源等业务转移至整车零部件业务部,以强化整体竞争力。预计在2025年初的全球最大IT展览会“CES 2025”上,LG伊诺特将首次以“移动出行”为主题设置独立展位,展示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战略布局。 LG伊诺特越南海防生产法人【图片来源 LG伊诺特】
2024-12-17 22:44:09 -
韩国出口连续14个月增长 半导体出口创历年11月最高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日公布的11月进出口数据显示,11月出口额达到56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实现了连续14个月的增长。 自去年10月出口转正以来,韩国已连续14个月实现同比增长。然而,由于基数效应的影响,增速逐渐放缓。今年1月出口增长率曾达到18.2%的高点,随后逐月回落,7月降至13.5%,8月为11.0%,9月为7.5%,10月为4.6%,11月降至1.4%。今年1至11月累计出口额为6222亿美元,同比增长8.3%。 在15大主力出口产品中,11月半导体出口额同比增长30.8%,达到125亿美元,创下历年11月的最高纪录。今年1至11月,半导体出口累计增长45.4%,总额达到1274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计算机类产品出口增长122.3%,达到14亿美元,连续11个月保持增长。无线通信设备出口同比增长19.7%,达到20亿美元。 第二大出口产品汽车的11月出口额为56亿美元,同比下降13.6%。产业通商资源部分析认为,零部件企业罢工、工资谈判延迟导致供应中断,产量下降,以及月底恶劣天气影响装运,是导致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 生物健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9.6%,达到14亿美元,连续5个月增长,创下历年11月新高。钢铁出口在10月恢复正增长后,11月达到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船舶出口同比增长0.8%,达到25亿美元。 然而,其他10个品类出口均出现下降,包括显示器(-22%)、无线通信设备(-3.3%)、汽车(-13.6%)、汽车零部件(-8.0%)、通用机械(-18.9%)、石油产品(-18.7%)、石油化学(-5.6%)、家电(-13.9%)、纺织品(-3.8%)和二次电池(-26.3%)等。 从地区来看,对中美的出口分别下降0.6%和5.1%。对华出口额为113亿美元,尽管连续5个月超过110亿美元,但首次出现下降,结束了9个月的增长。对美国出口额为104亿美元,连续3个月超100亿美元,但打破了此前连续15个月的增长势头。 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安德根表示,尽管面临汽车生产减少和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但半导体和船舶等主力产品的良好表现支撑了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他强调将集中所有可用资源,争取在年底前推动更多出口,为经济注入活力。 上月29日,釜山港的神仙台、戡蛮和新戡蛮码头上堆积的进出口货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1 22:56:37 -
韩国政府扩大白菜储备量 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上月22日,庆北大白菜喜丰收,农民采收忙。【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为应对气候变化,韩国政府决定大幅提高包括白菜在内的关键农产品储备量,并引进先进储藏技术以延长保管期限,稳定市场供应,保障市民的食品需求。 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于1日表示,计划从明年起将显著增加白菜储备规模,同时引进先进的低温储藏技术,以缓解因极端天气导致的农产品供应不足和价格波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春季白菜的储备量为1万吨,计划明年增加至1.5万吨,并进一步延长保管期限。目前,春季白菜的储存时间通常为60天左右,持续至8月底。如果能将储存期延长至9月末或10月初,衔接秋季白菜正常供应,将有效缓解市场供求紧张局面,减少供应短缺带来的问题。 由于今年持续的极端高温导致白菜收成不佳、供应量锐减以及市场供应紧张,“黄金白菜”的说法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大型超市的白菜和包装辛奇也纷纷脱销,价格也随之暴涨。据统计,今年7月白菜月均零售价约为4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0.77元),但8月攀升至6000韩元,9月和10月突破8000韩元。至9月末,白菜价格同比上涨60%,单颗售价接近1万韩元。 农林畜产食品部计划通过多项举措稳定市场供需,包括将春季白菜储存期延长至3个月,并将储备量扩大一倍。农林畜产食品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的储藏计划将综合考虑市场供需、夏季白菜种植面积及极端天气对产量的影响,以进一步增强储备能力。 为了有效延长白菜等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政府正积极推动“可控气氛储存”(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技术的引进。该技术通过在密闭低温环境中将氧气浓度降低至2%以下,有效抑控农产品的腐化,从而长时间保持其新鲜度。农林畜产食品计划在政府储备基地内设立5处可控气氛储存库,以全面提升储备能力。 同时,考虑到可控气氛储备库的建设成本较高,农林畜产食品部还将探索其他经济有效的储藏方式,如采用聚乙烯薄膜密封等,以进一步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期限。农林畜产食品部表示,将在本月内正式发表包括白菜等农产品储备在内的应对气候危机的中长期农产品供求稳定对策,旨在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供应。
2024-12-01 20:04:47 -
中国钢铁出口转型 高附加值产品令韩企再承压
中国钢铁出口近来不再局限于大规模生产的基础性和通用性低价产品,而开始向全球市场推出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展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面貌。韩国钢铁企业在已经饱受中国钢铁产品冲击的情况下,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据钢铁行业29日消息,中国鞍钢已向全球市场推出用于能源管材的高耐变形性厚板,而新余钢铁则推出用于电动汽车的无取向硅钢等产品。上述高附加值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与韩国产品差距不大,目前对市场的影响有限,但业内人士指出,一旦中国企业开始批量生产并降低成本,情况恐会发生显著变化。 钢铁行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中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与韩国产品的价格差距较小,加上通关手续等费用,中国产品在韩国市场的吸引力有限。如果中国以大规模供应的方式侵蚀特质钢材领域市场,韩国钢铁企业则会因缺乏足够的保护机制而更加难以应对。 对于中国钢铁出口品种的转型,有分析认为,这与中国电动汽车、家电和新能源行业对产品品质的更高要求密切相关。延世大学新材料工程系名誉教授闵东晙指出,中国钢铁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与韩国比肩水平,凭借低廉的价格和积极的客户服务,中国钢铁企业还成功削弱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心理防线”。 目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尚存,但中国的钢铁供应依旧持续增加。作为全球粗钢产量的“半壁江山”,中国正在加速向海外市场输出高附加值产品。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钢铁出口量为5400万吨,2022年则大幅增至9100万吨。中国数据咨询机构“我的钢铁”(Mysteel)预测,今年中国钢铁出口量预计达到1亿至1.01亿吨,为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自2020年以来,中国钢铁总产量始终保持在10亿吨左右。 钢铁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钢铁行业从业人员众多,对地区经济影响巨大,减产会导致就业缩减和地区经济萎缩,因此中国政府并不倾向允许减少供应。随着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全球扩张,中国钢铁出口转型或对韩国以及全球钢铁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9日,浦项制铁厂第一线材工厂生产最后一批线材产品后正式停产,工厂员工在线材工厂内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浦项制铁】
2024-11-30 00:12:02 -
【特朗普胜选】特朗普向韩国伸出橄榄枝 造船合作或遏制中国崛起
本月7日,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与韩国总统尹锡悦进行长达12分钟的通话。通话中特朗普提到:“美国造船行业需要韩国的帮助与合作”,这句话迅速点燃韩国造船业界的热情。“特朗普2.0”时代的到来正在为韩国造船业界创造一个崭新的发展契机。 业内人士透露,两国领导人在通话中提及的核心合作领域包括船舶出口以及维护、维修与运行(MRO)。美国总统当选人在当选祝贺电话中点名某一特定产业的情况实属罕见。业内普遍认为,特朗普此举旨在遏制当前全球造船行业中快速崛起的中国。 特朗普一直主张对华“脱钩”政策,把中国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今年7月,美国共和党纲领中明确提出包括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60%以上关税、取消最惠国待遇、逐步停止进口关键医疗物资和国家安全物资等一系列政策。美国全面加大对华施压力度,而造船也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领域之一。 唐纳德·特朗普【图片来源 韩联社】 美国是全球头号军事强国,但美国造船行业的衰退却与这一地位背道而驰。20世纪初,时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通过“大白舰队”计划推动美国军舰和商船的大规模建造,促使美国造船业一度迎来辉煌。此后随着人力成本上涨与设备老化,美国造船业逐渐衰落。 美国曾经在1975年一年间建造超过70艘商船,但现在所有美国造船厂的年均总产量仅为10艘左右。在全球现役约4.4万艘商船中,悬挂美国国旗的不到200艘。本月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显示,以吨位为准,中国、韩国和日本在全球船舶建造市场的份额共达90%以上,而美国仅占0.2%。 在此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扩张表现出高度警惕,尤其是中国海军力量的增强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早在2020年,美国海军情报局(ONI)的报告就显示中国舰船数量已经达到与美国相当的水平。不仅在数量上,中国海军在舰艇更新速度上也具备明显优势。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现役舰艇中70%为2010年后建造,而美国仅有20%达到这一标准。 江苏扬子鑫福造船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美国造船业的衰退无疑为韩国带来一个巨大的机会,特朗普直接向韩国造船业请求合作,成为韩国企业扩大新兴业务领域的一个积极信号。业内人士认为,在造船行业的多项核心领域中,韩国造船厂在MRO领域尤其具备竞争优势。 美国目前仅有4家能够进行MRO业务的造船厂,导致海军舰艇的维修效率严重受限。全球军舰MRO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经达到约7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045.64亿元),其中美国海军MRO市场占据约20万亿韩元。业内预测,全球MRO市场规模截至2029年或增长至约88万亿韩元。如果韩国能够成功进军这一领域,造船企业业务范围则可能进一步扩展至舰艇建造。 韩国造船企业目前也已经为进军美国MRO市场作好充分准备。今年8月,韩华海洋承接美国4万吨级补给舰“Wally Schirra”号的MRO服务,成为首家承接美国海军舰艇维修项目的韩国企业,并通过这一项目为韩国防务出口打开全新局面。韩华海洋为该舰艇完成为期4个月的维修后,预计明年1月交付美国海军。 此外,韩华海洋还与美国海军供应系统司令部签署舰艇维修协议(MSRA),未来五年内可参与美国海军舰艇的MRO项目招标。韩华海洋最近还收购美国费城造船厂(Philly Shipyard),在美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和业务能力预计会进一步增强。 10月24日,在韩华海洋巨济造船厂,韩华海洋副会长金东官(右)与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史蒂夫·克勒海军上将(中)一同视察补给舰“Wally Schirra”号维修现场。【图片来源 韩华海洋】 与此同时,HD现代重工今年7月也与美国海军供应系统司令部签署MSRA协议,获得未来五年内参与美国支援舰和战斗舰MRO项目的资格。凭借在菲律宾舰艇MRO业务中的经验,HD现代重工计划进一步开拓亚洲、南美等地区市场。 在“特朗普2.0”时代,韩国造船行业有望借助与美国的合作机会扩大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不仅是在MRO领域,未来还有可能进军舰艇建造市场。与此同时,韩美造船合作也可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扩张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2024-11-19 02: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