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工厂’新闻 61个
-
两大化妆品ODM巨头齐破2万亿韩元大关 韩妆热潮助推全球化扩张
韩国两大化妆品设计代工(ODM)龙头企业科丝美诗(COSMAX)和韩国科玛(Kolmar Korea)预计将双双突破年销售额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0.4亿元)大关,标志着两家企业正式跻身“2万亿韩元俱乐部”。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韩国美妆(K-Beauty)热潮的持续升温,以及两家公司成功承接了众多国际中小型独立化妆品品牌的生产订单。 根据金融信息公司F&Guide近日发布的数据,科丝美诗去年销售额预计为2.122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728亿韩元,分别同比增长19.4%和49.3%。这是科丝美诗自成立以来年销售额首次突破2万亿韩元。 韩国科玛去年销售额预计为2.473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2100亿韩元,分别同比增长14.7%和54.2%。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科玛在2023年已实现2.1556万亿韩元的销售额,预计将连续两年保持在2万亿韩元以上水平。 从业务结构来看,韩国科玛在整体销售额上占据优势,但在化妆品业务领域,科丝美诗则处于领先地位。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科玛的化妆品业务占总销售额的52.7%,约1.1371万亿韩元,预计今年将增至1.3万亿至1.5万亿韩元。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K-Beauty在全球市场的持续扩张,两家公司在行业领军地位的竞争将愈发激烈。2023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创下10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其中中小企业贡献了68亿美元。科丝美诗和韩国科玛凭借代工生产模式,推动业绩大幅增长。 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两家公司正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科丝美诗目前在美国新泽西州运营着一座年产2.7亿件的工厂,并于去年第三季度在洛杉矶西部设立新办公室,以更好地服务当地客户。韩国科玛则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开设第二家工厂,专注于防晒霜和基础护肤产品的生产,预计将使北美分公司产能从1.8亿件提升至3亿件。 分析人士认为,ODM业务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市场的表现。对于韩国科玛而言,新工厂的投入虽然会增加固定成本,但随着客户群体的扩大,成本压力有望逐步缓解。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化妆品ODM企业,科丝美诗预计将在韩国、中国、美国及东南亚市场持续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 位于中国上海的科丝美诗工厂【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2025-02-10 23:07:52 -
韩国食品业在美国关税下"夹缝求生" "出海"之路荆棘满布
去年11月,乐天沃食品在纽约时代广场举行"光棍节"活动现场。【图片来源 乐天沃食品】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提出“关税炸弹”策略,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韩国食品企业担忧出口机遇受限。 特朗普提出将对中国产进口产品强行追加10%的关税,中方也迅速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随着关税战争的态势不断激化,韩国担忧两大经济体关税博弈中受无辜波及,陷入“鲸鱼争霸,虾米遭殃”的尴尬境地。 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于6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去年韩国对美国的农食品出口额达15.9亿美元,同比(13.1亿美元)增加2.8亿美元(21%),在出口对象国中位居首位,成为了K-食品出口的最大市场。韩国对美出口额在2023年落后于日本和中国,位居第三,但仅1年,便跃居首位。从对美出口产品来看,方便面销量最多,辛奇、饮料、烘焙食品等也备受当地人青睐。长期以来,韩国企业将美国市场作为增长动力,因此,若美国持续扩大关税战,韩国企业受波及将不可避免。 三养食品得益于火鸡面在美国市场的热销,去年营业利润创新高,超过3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1亿元)。以去年第三季度为基准,没有海外工厂的三养食品出口比重上升至77%。三养食品在包括美国在内的美洲地区销售额中占全体的28%,同比上升8个点,超越中国成为出口最大市场。然而,三养食品方面预测,如果美国提高对韩国产品的关税,产品售价或将上涨,进而可能导致销售额减少。为此,企业内部持续讨论提高美国销售法人向流通企业供应的价格或减少利润等各种应对方案。 除火鸡面外,巧克力棒、浪里个浪薯片等人气零食出口也将受影响。乐天沃食品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对美出口额达1300万元。其中,巧克力棒得益于去年首次入驻美国开市客而表现出色,出口额达280万美元。好丽友去年对美出口额为325亿韩元。其中,浪里个浪薯片占140亿韩元。浪里个浪薯片继入驻北美开市客和山姆会员商店后,还入驻了Five Below和名创优品。好丽友相关人士表示:“关税上涨定会对出口造成影响,但目前还需持续观察,若有变化将及时应对。” 此外,若关税壁垒持续高涨,K-食品的代表产品辛奇也将面临出口受创的风险。去年在全体对美出口的K-食品中,辛奇的出口额最多,达到1400亿韩元。其中,宗家的辛奇产品占半数以上。尽管宗家在美国也有工厂,但韩国出口到美国的数量仍然更多。烧酒企业也已纷纷进军美国市场。以2023年为基准,海特真露美国法人的销售额为630亿韩元,呈增加趋势。乐天七星对美烧酒出口额近三年间年均增长46%。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韩国政府表示,特朗普政府还未提出具体立场,持慎重态度。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人士指出,韩国政府正在密切监察美国新政府的通商政策动向,旨在根据情况研究对农食品产业的影响和应对方案,以期将农食品领域的影响最小化,并最大限度地扩大利益。
2025-02-06 20:03:46 -
【亚洲人之声】全球化已寿终正寝
“自由的精灵不会再回到神灯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预言道,他认为引入经济自由的中国会不可逆转地走向开放。WTO作为自由贸易与多边主义的象征,中国的加入成为全球化的重要一步。此后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凭借丰富的劳动人力、庞大的消费人口和低廉的生产成本,吸引全球企业前来设厂。 中国的崛起大力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海外大型企业生产设施扎根中国,相关零部件供应链遍布周边国家。中国不仅是全球80%空调、80%太阳能面板和70%手机的生产国,还在高科技领域的出口上持续增长。直到疫情前,中国为全球带来“通缩红利”,商品价格大幅下降。 研究显示,2000至2007年间,中国进口商品令美国普通家庭年度消费能力提升2%;2004至2015年间,中国制造商品让美国商品价格每年下降0.19%。与此同时,全球化也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美国制造行业工厂外迁导致工人失业,中国工人遭受剥削,工厂老板则受跨国企业层层压榨。全球化加剧贫富差距,富人愈富,穷人愈穷。 2017年特朗普初次上任后,中美贸易争端爆发加速全球化裂解。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陷入瘫痪,复杂的全球经济网络缺点暴露。汽车生产需要约3万种零部件,其中任何一个短缺都会导致生产停摆。苹果的产品由来自六大洲43国的零部件运至中国组装。一次性尿布看似简单也需要50多种原料。 贸易争端与疫情暴发让全球化逐渐走向终结,而特朗普的再次上任无疑会导致进程继续加速。中国逐渐从全球供应链核心地位退下,取而代之的是分布式区域供应链。东南亚国家或接替中国成为亚洲制造中心,西欧依赖东欧、土耳其和非洲的生产设施,而美国更多选择拉美的近岸制造。全球化已寿终正寝,“邻近外包”和“回流生产”才是未来趋势。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2 18:00:00 -
自华钢铁供应过剩及美国加征关税 致韩国钢铁产业危机四伏
浦项制铁工厂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去年韩国钢铁产业深受来自中国钢铁市场的供过于求以及全球经济低迷的双重打击,整体业绩表现疲软,陷入严峻挑战。 金融研究机构Informax于30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韩国钢铁业巨头浦项制铁去年营业利润预计达2.650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3.2亿元),同比减少25%;销售额预计达72.9274万亿韩元,同比减少5.5%。位居行业第二的现代制铁同样面临严峻困境。据推测,现代制铁去年营业利润为2941亿韩元,同比(7983亿韩元)减少63.2%。销售额预计为23.3254万亿韩元,同比减少10%。此外,东国制钢、世亚Besteel、世亚制钢等其他主要钢铁企业的业绩均同比有所下滑。 韩国钢铁行业之所以陷入困境,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钢铁市场的供应过剩以及海外低价钢铁材料的激烈竞争,导致韩国钢铁企业的收益性持续恶化,整个产业规模急剧萎缩。为应对这一严峻态势,去年韩国多数钢铁企业不得不采取关闭部分工厂、减产等措施以减轻压力。浦项制铁在去年7月关闭浦项钢铁厂第一炼钢工厂后,又于去年11月关停了具有超45年历史的第一线材工厂。现代制铁也在去年年末关闭浦项第二工厂后,因工会反对而调整策略,暂时停运仁川第二钢筋工厂等,逐步缩减产量。韩国投资证券在报告中表示:“唯有中国的生产力过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韩国钢铁行业方能有望摆脱当前的低迷困境,鉴于此,韩国钢铁业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复苏。” 由于中国钢铁供应过剩导致低价产品流入,从而使钢铁业面临困境,因此韩国钢铁业从去年开始积极采取反倾销对策。现代制铁继去年7月对自华进口厚板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后,上月又对自华和自日本的热轧不锈钢板启动了反倾销调查。 未来韩国钢铁产业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一方面,中国将继续扩大钢铁出口,韩国钢铁市场进一步承压;另一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可能采取的征收“普遍关税”及对进口钢铁产品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也给韩国钢铁业带来了潜在风险。目前韩国钢铁企业正积极寻求应对策略,现代制铁正在讨论在美新建大型汽车钢板制造厂以向现代汽车稳定供应钢铁。钢铁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尽管短期内投资带来的资金需求可能对经营造成一定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助于改善在美国的事业环境。”
2025-01-30 20:29:42 -
SK海力士完成英特尔NAND业务收购 中国市场布局面临挑战
去年创下历史最高业绩的SK海力士预计将顺利完成原定于今年3月进行的英特尔NAND闪存业务收购的最后一笔资金交付。未来,SK海力士将接手英特尔NAND业务相关的知识产权(IP)以及中国大连工厂的运营权和员工。此次交易消除了不确定性,不仅吸收了生产设施,还包括技术和人员,这对公司是积极的。然而,考虑到特朗普政府可能在第二任期内加强对华经济制裁,以及NAND行业面临的市场困境,不应仅仅抱持乐观态度。 据半导体业界23日透露,SK海力士继2021年支付70亿美元完成第一次资金交付后,将于今年3月支付剩余的20亿美元,从而完成对英特尔NAND闪存、固态硬盘(SSD)业务的收购合并(M&A)。SK海力士相关人士解释称:“交易完成后,大连工厂的运营权将全面移交,从而实现业务的整体统一性。” 通过收购英特尔NAND业务,SK海力士克服了在该领域的劣势。此前,NAND闪存业务一直是SK海力士的“痛点”。海力士在DRAM领域一直紧随三星电子之后,保持第二的位置,但在NAND业务方面一直停留在第五位。但现在,海力士巩固了DRAM第二、NAND第二的位置,与三星电子一起形成了明确的存储半导体两强格局。 然而,业界对SK海力士收购中国工厂的前景持审慎态度,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加大对华经济制裁的背景下。由于特朗普总统一贯坚持对中国商品征收高关税的政策,这无疑增加了业务的不确定性。有分析指出,随着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韩国半导体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受到削弱。 半导体工程学会会长柳会峻对SK海力士收购英特尔一事表示:“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可能产生影响。从长远来看,当中美关系缓和时,这或许会成为一个重要筹码,但当前更像是‘接了一个包袱’。” 特别是业内专家对中国工厂NAND闪存的增长性持负面展望。虽然普遍认为由于AI热潮导致数据中心扩充等,NAND闪存行业暂时需求会增加,但担心中国业务会成为绊脚石。 前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副会长李昌汉评价说:“SK海力士短期内能否维持整体产量不确定,但在中国开展业务本身就具有一定风险。”他还指出:“仅靠现有的存储业务,在中国构建高端产品群很困难,只能进行补充现有产量的投资,很难进行尖端技术的新投资。” 在三星电子工作了30多年的嘉泉大学半导体大学院特聘教授金容晳表示:“SK海力士、三星电子等在中国生产的NAND闪存等即使在当地有一定市场,但最终也难以完全排除对美国的出口。虽然各有自己的判断,但如果特朗普持续对中国进行打压,那么用于工艺升级的设备引进也具有一定困难。” 他特别强调,特朗普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崛起是需要关注的长期变量。他指出:“随着中国企业逐渐提高存储生产能力,韩国半导体企业的全球市场地位可能会受到威胁。从长远来看,或许需要逐步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NAND行业展望也不乐观。有预测称,今年全球主要半导体企业将开始削减NAND闪存的产量。市场调查机构集邦咨询(Trend Force)表示,今年NAND闪存行业预计将面临因需求疲软和供应过剩导致的双重压力。对此,主要制造商正通过降低开工率和延迟工艺升级来实施减产,包括美光、三星电子、SK海力士(含Solidigm)、铠侠和西部数据等公司。 NAND制造商选择减产是因为市场行情持续恶化。受国内外不确定性扩大影响,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核心消费电子产品的出货量持续低迷。而企业级SSD市场也因IT投资放缓而增长受限。 此外,NAND价格从去年第三季度起开始下跌,今年上半年的需求前景依然悲观。中国存储企业的崛起也加剧了市场竞争。集邦咨询指出:“中国供应商借助国家替代政策积极扩大产量,全球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据了解,美光、铠侠和西部数据已宣布削减产量,而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也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生产战略,以应对库存压力和技术升级的挑战。 SK海力士韩国京畿道利川总部【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4 00:31:01 -
爆款频出持续热卖 韩国方便面今年出口有望突破2万亿韩元
韩国方便面出口规模去年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距离出口两万亿韩元的“小目标”又近了一步。 关税厅日前发布的进出口贸易统计显示,去年韩国方便面出口额为1.8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1亿元),同比增长31.1%,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统计仅包括出口规模,若加上在海外工厂生产销售规模,整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美国的增势最为明显。去年韩国对美国方便面出口额为2.156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0.3%。其次为对荷兰和对中国出口增幅,分别为50.1%和20.9%。 韩国方便面企业趁热打铁,今年计划加快布局美国、欧洲及中国等市场。三养食品位于庆尚南道密阳市的第二工厂将于今年上半年竣工投产,工厂投资规模1838亿韩元,共6条生产线,年产能6.9亿包方便面。密阳第二工厂的投产将拉动三养食品年产能从目前的18亿包增至25亿包。 三养食品上月官宣将在中国建设首家海外生产基地,工厂选址浙江省嘉兴市,投资约2014亿韩元,目标2027年1月竣工。工厂建成后,将主要负责生产出口至美国、欧洲的产品。 去年,美国说唱女歌手卡迪·B(Cardi B)在tiktok公开了试吃三养奶油味火鸡面的视频,创下巨大话题热度,一度引发断货热潮。一位外国少女在生日收到奶油火鸡面喜极而泣的视频在tiktok创下超过1亿次的点击率,《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等当地权威媒体多次集中介绍火鸡面,也进一步推动火鸡面的热度。 三养美国法人去年前3季度累计销售额约2800亿韩元,同比大增126%,仅第三季度销售额就超过上一年全年销售额。 农心联手泰国名厨Jay Fai推出的冬阴功口味辛拉面。【图片提供 农心】 农心接连推出冬阴功和通心粉口味的爆款产品,在占海外市场销售四成的美国持续热卖。今年第一季度,将扩大对澳大利亚、日本、中国、欧洲等地的出口规模。2023年,农心与泰国名厨Jay Fai联手推出冬阴功口味辛拉面,一经推出便引发巨大人气,各国买家咨询络绎不绝,农心方面持续扩大出口国家(地区)。 不倒翁食品则依靠真拉面和芝士拉面两款热卖产品在东南亚站稳脚跟,今年将扩大在美洲的销售网络。 韩国方便面已连续10年刷新出口纪录,按照这一趋势,各界预测今年将轻松实现2万亿韩元出口目标。 首尔一家大型超市中,消费者正在选购方便面。【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17 18:30:17 -
韩国科玛加码扩建生产设施 应对高汇率挑战
面临高汇率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韩国科玛(Kolmar Korea)正通过扩建国内外工厂提升生产力,以应对市场环境的挑战。 根据韩国金融监督院13日发布的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韩国科玛的工厂产能利用率达到了120.3%,超出既定生产能力。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韩妆(K-Beauty)产品出口量的增加以及订单激增。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受出口量大幅增长的推动,去年工厂产能利用率已超过100%。目前,我们正专注于扩建国内外工厂设施,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为应对订单激增,韩国科玛正在加速扩大生产能力(CAPA)。公司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全面启用新扩建的世宗1工厂,预计扩建完成后化妆品产能将提升20%以上。 证券行业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随着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韩国科玛2024年的销售额将保持增长势头。大信证券研究员郑汉率(音)表示:“随着世宗工厂扩建完工,年度CAPA预计将达到5.3亿个,公司未来的增长前景乐观。” 韩国科玛也在加快推进海外生的布局。公司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美国第二工厂的建设,届时北美法人生产设施的年产能将从现有的1.8亿个提升至3亿个,以满足北美市场新客户的需求。尽管受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关税政策和高汇率等因素影响,流通行业成本压力显著增加,但韩国科玛仍有望通过扩建生产设施,为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作为一家化妆品原始设计制造(ODM)企业,韩国科玛在应对汇率上涨时面临进口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以棕榈油和甘油为主的关键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合并销售成本率升至71.4%。 然而,随着海外订单增加及产能扩张,这一汇率压力预计将有所缓解。郑汉率预测,美国市场的新客户将推动韩国科玛美国子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55%,并促使第一工厂实现盈利转正。业内人士表示:“汇率波动对进口原材料依赖型企业带来了更大成本压力,但韩国科玛通过美元计价的海外交易和强化全球市场营销,正努力化解这一挑战。” 位于世宗市全义面的韩国科玛工厂【图片来源 韩国科玛】
2025-01-13 23:59:19 -
韩国食品企业积极建厂 全力拓展海外市场
随着全球消费者对韩国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之韩国内需经济持续低迷,各大食品企业决定在新一年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在海外建设工厂。 食品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韩国国内食品市场的增长已近极限,因此各大食品公司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已成为推动企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的成败将取决于谁能更快、更有效地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三养食品和农心的全球化步伐,预示着韩国食品企业将在国际市场上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随着海外布局的加速,食品企业不仅在满足全球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方面持续努力,也在通过本地化战略和提升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食品行业的地位。 ▲三养食品在中国建立海外工厂 布局全球市场 去年3月6日,三养食品在庆尚南道密阳举行密阳第二工厂开工仪式。【图片提供 三养食品】 以生产“火鸡面”而闻名的韩国三养食品日前宣布,公司投资201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于2027年初在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建立首家海外工厂。这是三养食品首次在海外建厂,旨在应对火鸡面需求剧增造成的供应不足。由于“火鸡面”人气在海外居高不下,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为了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三养食品于去年3月启动了密阳第二工厂建设,计划于今年上半年竣工。但公司预计到2027年,出口需求可能再度超过供应能力。在此情况下,中国工厂将成为三养食品的重要战略据点。截至2027年1月,嘉兴工厂建成后,三养食品将拥有6条生产线,总产能将进一步增加。 通过多元化生产基地布局,三养食品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生产能力,更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三养食品计划通过中国工厂生产的所有产品将供应当地国内市场,并积极实现产品本地化,来提高对中国的出口比例。韩国国内工厂将负责供应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其他主要出口市场。 三养食品创立于1961年,并于2012年三养食品推出三养火鸡面,凭借独特的辣味迅速风靡全球。火鸡面不仅成为三养食品的明星产品,更是推动了公司全球销售额的快速增长。目前三养食品是韩国市值第二高的食品企业。三养食品近日公布的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额为1.249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44%。这一数字已经超越了2023年全年销售额。 海外市场的强劲表现成为推动三养食品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中国市场是三养食品最大出口目的地。自2021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三养食品不断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本土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中国是三养食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占公司总出口量的25%。 ▲农心投资新工厂 积极拓展新市场 海外消费者正在享用农心辛拉面。【图片提供 农心】 韩国方便面市场的龙头企业农心也在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农心目前已在海外设有5家生产法人和4家销售法人,出口至100多个国家(地区)。今年,农心的海外销售额占全体的40%,明年的目标为提升至50%。 农心日前宣布,计划投资1918亿韩元在位于釜山的菉山国家产业园区新建一座方便面工厂,以增强其全球供应能力并进军欧洲市场。该工厂预计将在2026年上半年完工,并将于年底投产。这一投资决策是农心公司时隔17年再次在韩国国内建厂,旨在满足韩流文化推动下日益增长的韩国食品需求。 此外,农心去年10月开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第二工厂新增方便面高速生产线,将其美国法人的年生产量力从8.5亿份提升至10.1亿份。 农心还在积极拓展新市场,包括南美和欧洲等地。公司近期在其美国法人旗下设立了墨西哥子公司,并计划在今年初设立欧洲销售法人,以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2025-01-05 22:15:20 -
从比亚迪霸王茶姬到名创优品 中国企业大举攻韩来势汹汹
比亚迪韩国官网显示的进军韩国市场倒计时 【图片来源 比亚迪韩国官网】 打开比亚迪韩国官网,映入眼帘的是“你好,韩国!”(Hello Korea)的口号,以及下方一连串数字,显示比亚迪即将正式登陆韩国的倒计时。官网下方法人名称为比亚迪韩国有限公司,代表为丁海苗。 与特斯拉争夺全球电动车霸主的比亚迪已经选定三千里EV为韩国经销商,将在首尔木洞、仁川松岛、京畿道安养等地设立综合售后服务中心。 中国品牌正在大举进军韩国,除了全球速卖通、Temu、希音(SHEIN)组成的电商军团外,近来多个品牌在韩国成立法人,甚至不乏此前撤离韩国的品牌“二进宫”。分析认为,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预计将进一步提高对华制裁力度,加之中国内需经济仍不见明显起色,作为生存战略中国品牌开始瞄准包括韩国在内的海外市场集体“出海”。 有“中国版大创”之称的名创优品上月在位于钟路区大学路附近开出门店,名创优品曾于2016年进军韩国市场,门店数量一度超过70家。但在2021年撤离韩国,此次是时隔3年卷土重来。 名创优品位于首尔大学路的门店内陈列的哈利波特联名商品。【图片来源 网络】 名创优品日前同超级IP哈利波特、迪士尼等联名,推出一系列周边产品。据悉,大学路门店内的哈利波特联名产品受到韩国消费者追捧已售罄。名创优品计划以大学路为开端,将门店扩展至首尔弘大、建国大学入口等年轻人聚集地。 另一家中国奶茶品牌霸王茶姬(Chagee)也公开进军韩国的计划。目前霸王茶姬在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拥有4000多家卖场,负责人在日前接受美国CNBC采访时透露将在韩国开店。为此已在新加坡组建专业团队,为进军韩国市场做准备。 此外,中国能源大鳄企业也盯上韩国市场,风力涡轮机制造企业名洋能源去年同韩国风电整机商UNISON成立合资公司,将在庆尚南道泗川建设工厂,投资规模约15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5亿元),预计2026年竣工。名洋能源将向韩方提供风力发电核心技术15MW级涡轮机设计图,收取技术使用费。 去年9月,中国名洋能源与韩国UNISON签署业务合作协议。【图片提供 UINSON】 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也于去年9月向媒体透露,正在筹备成立韩国法人。宁德时代此前一直在韩国设有办事处,主要负责技术支援,此次通过成立法人正式扩大在韩业务。 宁德时代计划依托磷酸铁锂(LFP)电池技术,集中进军韩国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ESS)市场。LFP电池能量密度虽然低于三元系电池,但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便宜30%以上的优点,近来受到全球整车制造商的青睐。 其他中国电池制造企业也在加快进军韩国市场的脚步,先导智能、杭可科技、利元亨等电池装备制造商也纷纷采取在韩国成立分公司,或与韩企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驶入韩国动力电池赛道。
2025-01-03 20:17:11 -
韩国美食借K-POP东风出口额有望突破2万亿韩元大关
韩国知名歌手朴彩英在优兔介绍韩国零食。【图片来源 优兔】 随着与美国流行歌手布鲁诺·马尔斯合作推出单曲《APT.》而风靡全球的韩国歌手朴彩英,以及《鱿鱼游戏》男主李政宰等知名歌星和艺人在优兔等社交平台积极分享韩国美食,韩国食品在海外市场赢得了广泛关注与青睐。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韩国拉面走向世界,更使得韩国零食和饮料搭乘K-POP与韩国文化浪潮的东风,成功迈向全球化舞台。 韩国关税厅于1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韩国零食类出口额同比增长16.5%,首次突破7亿美元大关,较2018年(4.3亿美元)实现显著增长。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人士指出:“K-POP的广泛影响力极大地促进了零食出口的增加。”在这一趋势下,中国、美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成为韩国食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中,饮料出口额攀升至6亿美元,同比增长14.9%,零食与饮料合计出口额高达13亿美元,据推测,去年全年出口额有望突破2万亿韩元。 面对韩国内需市场的长期停滞,韩国食品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乐天食品作为行业佼佼者,为提高海外知名度,将Newjins选为巧克力棒及旗下零食品牌Zero的代言人。去年11月,乐天食品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洛杉矶以及越南胡志明市等地,大规模投放了由Newjins拍摄的巧克力棒广告,取得显著效果。据统计,去年上半年,乐天巧克力棒出口销售额首超国内销售额,显示出其在海外市场的强劲势头。为此,乐天食品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印度设立首个巧克力棒海外生产工厂,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同时,好丽友也在积极布局美国市场,扩大其浪里个浪薯片的流通渠道。若该产品在美国的销售额持续增长,好丽友将考虑在当地设立生产工厂,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此外,休闲食品企业Crown Haitai也于今年5月在忠南牙山市增设零食生产新工厂,并计划将距离平泽港较近的两家工厂打造为出口专用工厂,以更高效地服务海外市场。
2025-01-01 20:25:48
-
两大化妆品ODM巨头齐破2万亿韩元大关 韩妆热潮助推全球化扩张
韩国两大化妆品设计代工(ODM)龙头企业科丝美诗(COSMAX)和韩国科玛(Kolmar Korea)预计将双双突破年销售额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0.4亿元)大关,标志着两家企业正式跻身“2万亿韩元俱乐部”。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韩国美妆(K-Beauty)热潮的持续升温,以及两家公司成功承接了众多国际中小型独立化妆品品牌的生产订单。 根据金融信息公司F&Guide近日发布的数据,科丝美诗去年销售额预计为2.122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728亿韩元,分别同比增长19.4%和49.3%。这是科丝美诗自成立以来年销售额首次突破2万亿韩元。 韩国科玛去年销售额预计为2.473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2100亿韩元,分别同比增长14.7%和54.2%。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科玛在2023年已实现2.1556万亿韩元的销售额,预计将连续两年保持在2万亿韩元以上水平。 从业务结构来看,韩国科玛在整体销售额上占据优势,但在化妆品业务领域,科丝美诗则处于领先地位。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科玛的化妆品业务占总销售额的52.7%,约1.1371万亿韩元,预计今年将增至1.3万亿至1.5万亿韩元。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K-Beauty在全球市场的持续扩张,两家公司在行业领军地位的竞争将愈发激烈。2023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创下10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其中中小企业贡献了68亿美元。科丝美诗和韩国科玛凭借代工生产模式,推动业绩大幅增长。 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两家公司正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科丝美诗目前在美国新泽西州运营着一座年产2.7亿件的工厂,并于去年第三季度在洛杉矶西部设立新办公室,以更好地服务当地客户。韩国科玛则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开设第二家工厂,专注于防晒霜和基础护肤产品的生产,预计将使北美分公司产能从1.8亿件提升至3亿件。 分析人士认为,ODM业务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市场的表现。对于韩国科玛而言,新工厂的投入虽然会增加固定成本,但随着客户群体的扩大,成本压力有望逐步缓解。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化妆品ODM企业,科丝美诗预计将在韩国、中国、美国及东南亚市场持续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 位于中国上海的科丝美诗工厂【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2025-02-10 23:07:52 -
韩国食品业在美国关税下"夹缝求生" "出海"之路荆棘满布
去年11月,乐天沃食品在纽约时代广场举行"光棍节"活动现场。【图片来源 乐天沃食品】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提出“关税炸弹”策略,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韩国食品企业担忧出口机遇受限。 特朗普提出将对中国产进口产品强行追加10%的关税,中方也迅速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随着关税战争的态势不断激化,韩国担忧两大经济体关税博弈中受无辜波及,陷入“鲸鱼争霸,虾米遭殃”的尴尬境地。 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于6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去年韩国对美国的农食品出口额达15.9亿美元,同比(13.1亿美元)增加2.8亿美元(21%),在出口对象国中位居首位,成为了K-食品出口的最大市场。韩国对美出口额在2023年落后于日本和中国,位居第三,但仅1年,便跃居首位。从对美出口产品来看,方便面销量最多,辛奇、饮料、烘焙食品等也备受当地人青睐。长期以来,韩国企业将美国市场作为增长动力,因此,若美国持续扩大关税战,韩国企业受波及将不可避免。 三养食品得益于火鸡面在美国市场的热销,去年营业利润创新高,超过3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1亿元)。以去年第三季度为基准,没有海外工厂的三养食品出口比重上升至77%。三养食品在包括美国在内的美洲地区销售额中占全体的28%,同比上升8个点,超越中国成为出口最大市场。然而,三养食品方面预测,如果美国提高对韩国产品的关税,产品售价或将上涨,进而可能导致销售额减少。为此,企业内部持续讨论提高美国销售法人向流通企业供应的价格或减少利润等各种应对方案。 除火鸡面外,巧克力棒、浪里个浪薯片等人气零食出口也将受影响。乐天沃食品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对美出口额达1300万元。其中,巧克力棒得益于去年首次入驻美国开市客而表现出色,出口额达280万美元。好丽友去年对美出口额为325亿韩元。其中,浪里个浪薯片占140亿韩元。浪里个浪薯片继入驻北美开市客和山姆会员商店后,还入驻了Five Below和名创优品。好丽友相关人士表示:“关税上涨定会对出口造成影响,但目前还需持续观察,若有变化将及时应对。” 此外,若关税壁垒持续高涨,K-食品的代表产品辛奇也将面临出口受创的风险。去年在全体对美出口的K-食品中,辛奇的出口额最多,达到1400亿韩元。其中,宗家的辛奇产品占半数以上。尽管宗家在美国也有工厂,但韩国出口到美国的数量仍然更多。烧酒企业也已纷纷进军美国市场。以2023年为基准,海特真露美国法人的销售额为630亿韩元,呈增加趋势。乐天七星对美烧酒出口额近三年间年均增长46%。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韩国政府表示,特朗普政府还未提出具体立场,持慎重态度。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人士指出,韩国政府正在密切监察美国新政府的通商政策动向,旨在根据情况研究对农食品产业的影响和应对方案,以期将农食品领域的影响最小化,并最大限度地扩大利益。
2025-02-06 20:03:46 -
【亚洲人之声】全球化已寿终正寝
“自由的精灵不会再回到神灯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预言道,他认为引入经济自由的中国会不可逆转地走向开放。WTO作为自由贸易与多边主义的象征,中国的加入成为全球化的重要一步。此后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凭借丰富的劳动人力、庞大的消费人口和低廉的生产成本,吸引全球企业前来设厂。 中国的崛起大力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海外大型企业生产设施扎根中国,相关零部件供应链遍布周边国家。中国不仅是全球80%空调、80%太阳能面板和70%手机的生产国,还在高科技领域的出口上持续增长。直到疫情前,中国为全球带来“通缩红利”,商品价格大幅下降。 研究显示,2000至2007年间,中国进口商品令美国普通家庭年度消费能力提升2%;2004至2015年间,中国制造商品让美国商品价格每年下降0.19%。与此同时,全球化也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美国制造行业工厂外迁导致工人失业,中国工人遭受剥削,工厂老板则受跨国企业层层压榨。全球化加剧贫富差距,富人愈富,穷人愈穷。 2017年特朗普初次上任后,中美贸易争端爆发加速全球化裂解。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陷入瘫痪,复杂的全球经济网络缺点暴露。汽车生产需要约3万种零部件,其中任何一个短缺都会导致生产停摆。苹果的产品由来自六大洲43国的零部件运至中国组装。一次性尿布看似简单也需要50多种原料。 贸易争端与疫情暴发让全球化逐渐走向终结,而特朗普的再次上任无疑会导致进程继续加速。中国逐渐从全球供应链核心地位退下,取而代之的是分布式区域供应链。东南亚国家或接替中国成为亚洲制造中心,西欧依赖东欧、土耳其和非洲的生产设施,而美国更多选择拉美的近岸制造。全球化已寿终正寝,“邻近外包”和“回流生产”才是未来趋势。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2 18:00:00 -
自华钢铁供应过剩及美国加征关税 致韩国钢铁产业危机四伏
浦项制铁工厂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去年韩国钢铁产业深受来自中国钢铁市场的供过于求以及全球经济低迷的双重打击,整体业绩表现疲软,陷入严峻挑战。 金融研究机构Informax于30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韩国钢铁业巨头浦项制铁去年营业利润预计达2.650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3.2亿元),同比减少25%;销售额预计达72.9274万亿韩元,同比减少5.5%。位居行业第二的现代制铁同样面临严峻困境。据推测,现代制铁去年营业利润为2941亿韩元,同比(7983亿韩元)减少63.2%。销售额预计为23.3254万亿韩元,同比减少10%。此外,东国制钢、世亚Besteel、世亚制钢等其他主要钢铁企业的业绩均同比有所下滑。 韩国钢铁行业之所以陷入困境,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钢铁市场的供应过剩以及海外低价钢铁材料的激烈竞争,导致韩国钢铁企业的收益性持续恶化,整个产业规模急剧萎缩。为应对这一严峻态势,去年韩国多数钢铁企业不得不采取关闭部分工厂、减产等措施以减轻压力。浦项制铁在去年7月关闭浦项钢铁厂第一炼钢工厂后,又于去年11月关停了具有超45年历史的第一线材工厂。现代制铁也在去年年末关闭浦项第二工厂后,因工会反对而调整策略,暂时停运仁川第二钢筋工厂等,逐步缩减产量。韩国投资证券在报告中表示:“唯有中国的生产力过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韩国钢铁行业方能有望摆脱当前的低迷困境,鉴于此,韩国钢铁业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复苏。” 由于中国钢铁供应过剩导致低价产品流入,从而使钢铁业面临困境,因此韩国钢铁业从去年开始积极采取反倾销对策。现代制铁继去年7月对自华进口厚板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后,上月又对自华和自日本的热轧不锈钢板启动了反倾销调查。 未来韩国钢铁产业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一方面,中国将继续扩大钢铁出口,韩国钢铁市场进一步承压;另一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可能采取的征收“普遍关税”及对进口钢铁产品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也给韩国钢铁业带来了潜在风险。目前韩国钢铁企业正积极寻求应对策略,现代制铁正在讨论在美新建大型汽车钢板制造厂以向现代汽车稳定供应钢铁。钢铁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尽管短期内投资带来的资金需求可能对经营造成一定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助于改善在美国的事业环境。”
2025-01-30 20:29:42 -
SK海力士完成英特尔NAND业务收购 中国市场布局面临挑战
去年创下历史最高业绩的SK海力士预计将顺利完成原定于今年3月进行的英特尔NAND闪存业务收购的最后一笔资金交付。未来,SK海力士将接手英特尔NAND业务相关的知识产权(IP)以及中国大连工厂的运营权和员工。此次交易消除了不确定性,不仅吸收了生产设施,还包括技术和人员,这对公司是积极的。然而,考虑到特朗普政府可能在第二任期内加强对华经济制裁,以及NAND行业面临的市场困境,不应仅仅抱持乐观态度。 据半导体业界23日透露,SK海力士继2021年支付70亿美元完成第一次资金交付后,将于今年3月支付剩余的20亿美元,从而完成对英特尔NAND闪存、固态硬盘(SSD)业务的收购合并(M&A)。SK海力士相关人士解释称:“交易完成后,大连工厂的运营权将全面移交,从而实现业务的整体统一性。” 通过收购英特尔NAND业务,SK海力士克服了在该领域的劣势。此前,NAND闪存业务一直是SK海力士的“痛点”。海力士在DRAM领域一直紧随三星电子之后,保持第二的位置,但在NAND业务方面一直停留在第五位。但现在,海力士巩固了DRAM第二、NAND第二的位置,与三星电子一起形成了明确的存储半导体两强格局。 然而,业界对SK海力士收购中国工厂的前景持审慎态度,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加大对华经济制裁的背景下。由于特朗普总统一贯坚持对中国商品征收高关税的政策,这无疑增加了业务的不确定性。有分析指出,随着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韩国半导体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受到削弱。 半导体工程学会会长柳会峻对SK海力士收购英特尔一事表示:“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可能产生影响。从长远来看,当中美关系缓和时,这或许会成为一个重要筹码,但当前更像是‘接了一个包袱’。” 特别是业内专家对中国工厂NAND闪存的增长性持负面展望。虽然普遍认为由于AI热潮导致数据中心扩充等,NAND闪存行业暂时需求会增加,但担心中国业务会成为绊脚石。 前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副会长李昌汉评价说:“SK海力士短期内能否维持整体产量不确定,但在中国开展业务本身就具有一定风险。”他还指出:“仅靠现有的存储业务,在中国构建高端产品群很困难,只能进行补充现有产量的投资,很难进行尖端技术的新投资。” 在三星电子工作了30多年的嘉泉大学半导体大学院特聘教授金容晳表示:“SK海力士、三星电子等在中国生产的NAND闪存等即使在当地有一定市场,但最终也难以完全排除对美国的出口。虽然各有自己的判断,但如果特朗普持续对中国进行打压,那么用于工艺升级的设备引进也具有一定困难。” 他特别强调,特朗普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崛起是需要关注的长期变量。他指出:“随着中国企业逐渐提高存储生产能力,韩国半导体企业的全球市场地位可能会受到威胁。从长远来看,或许需要逐步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NAND行业展望也不乐观。有预测称,今年全球主要半导体企业将开始削减NAND闪存的产量。市场调查机构集邦咨询(Trend Force)表示,今年NAND闪存行业预计将面临因需求疲软和供应过剩导致的双重压力。对此,主要制造商正通过降低开工率和延迟工艺升级来实施减产,包括美光、三星电子、SK海力士(含Solidigm)、铠侠和西部数据等公司。 NAND制造商选择减产是因为市场行情持续恶化。受国内外不确定性扩大影响,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核心消费电子产品的出货量持续低迷。而企业级SSD市场也因IT投资放缓而增长受限。 此外,NAND价格从去年第三季度起开始下跌,今年上半年的需求前景依然悲观。中国存储企业的崛起也加剧了市场竞争。集邦咨询指出:“中国供应商借助国家替代政策积极扩大产量,全球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据了解,美光、铠侠和西部数据已宣布削减产量,而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也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生产战略,以应对库存压力和技术升级的挑战。 SK海力士韩国京畿道利川总部【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4 00:31:01 -
爆款频出持续热卖 韩国方便面今年出口有望突破2万亿韩元
韩国方便面出口规模去年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距离出口两万亿韩元的“小目标”又近了一步。 关税厅日前发布的进出口贸易统计显示,去年韩国方便面出口额为1.8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1亿元),同比增长31.1%,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统计仅包括出口规模,若加上在海外工厂生产销售规模,整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美国的增势最为明显。去年韩国对美国方便面出口额为2.156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0.3%。其次为对荷兰和对中国出口增幅,分别为50.1%和20.9%。 韩国方便面企业趁热打铁,今年计划加快布局美国、欧洲及中国等市场。三养食品位于庆尚南道密阳市的第二工厂将于今年上半年竣工投产,工厂投资规模1838亿韩元,共6条生产线,年产能6.9亿包方便面。密阳第二工厂的投产将拉动三养食品年产能从目前的18亿包增至25亿包。 三养食品上月官宣将在中国建设首家海外生产基地,工厂选址浙江省嘉兴市,投资约2014亿韩元,目标2027年1月竣工。工厂建成后,将主要负责生产出口至美国、欧洲的产品。 去年,美国说唱女歌手卡迪·B(Cardi B)在tiktok公开了试吃三养奶油味火鸡面的视频,创下巨大话题热度,一度引发断货热潮。一位外国少女在生日收到奶油火鸡面喜极而泣的视频在tiktok创下超过1亿次的点击率,《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等当地权威媒体多次集中介绍火鸡面,也进一步推动火鸡面的热度。 三养美国法人去年前3季度累计销售额约2800亿韩元,同比大增126%,仅第三季度销售额就超过上一年全年销售额。 农心联手泰国名厨Jay Fai推出的冬阴功口味辛拉面。【图片提供 农心】 农心接连推出冬阴功和通心粉口味的爆款产品,在占海外市场销售四成的美国持续热卖。今年第一季度,将扩大对澳大利亚、日本、中国、欧洲等地的出口规模。2023年,农心与泰国名厨Jay Fai联手推出冬阴功口味辛拉面,一经推出便引发巨大人气,各国买家咨询络绎不绝,农心方面持续扩大出口国家(地区)。 不倒翁食品则依靠真拉面和芝士拉面两款热卖产品在东南亚站稳脚跟,今年将扩大在美洲的销售网络。 韩国方便面已连续10年刷新出口纪录,按照这一趋势,各界预测今年将轻松实现2万亿韩元出口目标。 首尔一家大型超市中,消费者正在选购方便面。【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17 18:30:17 -
韩国科玛加码扩建生产设施 应对高汇率挑战
面临高汇率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韩国科玛(Kolmar Korea)正通过扩建国内外工厂提升生产力,以应对市场环境的挑战。 根据韩国金融监督院13日发布的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韩国科玛的工厂产能利用率达到了120.3%,超出既定生产能力。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韩妆(K-Beauty)产品出口量的增加以及订单激增。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受出口量大幅增长的推动,去年工厂产能利用率已超过100%。目前,我们正专注于扩建国内外工厂设施,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为应对订单激增,韩国科玛正在加速扩大生产能力(CAPA)。公司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全面启用新扩建的世宗1工厂,预计扩建完成后化妆品产能将提升20%以上。 证券行业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随着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韩国科玛2024年的销售额将保持增长势头。大信证券研究员郑汉率(音)表示:“随着世宗工厂扩建完工,年度CAPA预计将达到5.3亿个,公司未来的增长前景乐观。” 韩国科玛也在加快推进海外生的布局。公司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美国第二工厂的建设,届时北美法人生产设施的年产能将从现有的1.8亿个提升至3亿个,以满足北美市场新客户的需求。尽管受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关税政策和高汇率等因素影响,流通行业成本压力显著增加,但韩国科玛仍有望通过扩建生产设施,为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作为一家化妆品原始设计制造(ODM)企业,韩国科玛在应对汇率上涨时面临进口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以棕榈油和甘油为主的关键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合并销售成本率升至71.4%。 然而,随着海外订单增加及产能扩张,这一汇率压力预计将有所缓解。郑汉率预测,美国市场的新客户将推动韩国科玛美国子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55%,并促使第一工厂实现盈利转正。业内人士表示:“汇率波动对进口原材料依赖型企业带来了更大成本压力,但韩国科玛通过美元计价的海外交易和强化全球市场营销,正努力化解这一挑战。” 位于世宗市全义面的韩国科玛工厂【图片来源 韩国科玛】
2025-01-13 23:59:19 -
韩国食品企业积极建厂 全力拓展海外市场
随着全球消费者对韩国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之韩国内需经济持续低迷,各大食品企业决定在新一年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在海外建设工厂。 食品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韩国国内食品市场的增长已近极限,因此各大食品公司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已成为推动企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的成败将取决于谁能更快、更有效地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三养食品和农心的全球化步伐,预示着韩国食品企业将在国际市场上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随着海外布局的加速,食品企业不仅在满足全球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方面持续努力,也在通过本地化战略和提升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食品行业的地位。 ▲三养食品在中国建立海外工厂 布局全球市场 去年3月6日,三养食品在庆尚南道密阳举行密阳第二工厂开工仪式。【图片提供 三养食品】 以生产“火鸡面”而闻名的韩国三养食品日前宣布,公司投资201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于2027年初在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建立首家海外工厂。这是三养食品首次在海外建厂,旨在应对火鸡面需求剧增造成的供应不足。由于“火鸡面”人气在海外居高不下,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为了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三养食品于去年3月启动了密阳第二工厂建设,计划于今年上半年竣工。但公司预计到2027年,出口需求可能再度超过供应能力。在此情况下,中国工厂将成为三养食品的重要战略据点。截至2027年1月,嘉兴工厂建成后,三养食品将拥有6条生产线,总产能将进一步增加。 通过多元化生产基地布局,三养食品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生产能力,更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三养食品计划通过中国工厂生产的所有产品将供应当地国内市场,并积极实现产品本地化,来提高对中国的出口比例。韩国国内工厂将负责供应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其他主要出口市场。 三养食品创立于1961年,并于2012年三养食品推出三养火鸡面,凭借独特的辣味迅速风靡全球。火鸡面不仅成为三养食品的明星产品,更是推动了公司全球销售额的快速增长。目前三养食品是韩国市值第二高的食品企业。三养食品近日公布的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额为1.249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44%。这一数字已经超越了2023年全年销售额。 海外市场的强劲表现成为推动三养食品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中国市场是三养食品最大出口目的地。自2021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三养食品不断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本土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中国是三养食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占公司总出口量的25%。 ▲农心投资新工厂 积极拓展新市场 海外消费者正在享用农心辛拉面。【图片提供 农心】 韩国方便面市场的龙头企业农心也在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农心目前已在海外设有5家生产法人和4家销售法人,出口至100多个国家(地区)。今年,农心的海外销售额占全体的40%,明年的目标为提升至50%。 农心日前宣布,计划投资1918亿韩元在位于釜山的菉山国家产业园区新建一座方便面工厂,以增强其全球供应能力并进军欧洲市场。该工厂预计将在2026年上半年完工,并将于年底投产。这一投资决策是农心公司时隔17年再次在韩国国内建厂,旨在满足韩流文化推动下日益增长的韩国食品需求。 此外,农心去年10月开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第二工厂新增方便面高速生产线,将其美国法人的年生产量力从8.5亿份提升至10.1亿份。 农心还在积极拓展新市场,包括南美和欧洲等地。公司近期在其美国法人旗下设立了墨西哥子公司,并计划在今年初设立欧洲销售法人,以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2025-01-05 22:15:20 -
从比亚迪霸王茶姬到名创优品 中国企业大举攻韩来势汹汹
比亚迪韩国官网显示的进军韩国市场倒计时 【图片来源 比亚迪韩国官网】 打开比亚迪韩国官网,映入眼帘的是“你好,韩国!”(Hello Korea)的口号,以及下方一连串数字,显示比亚迪即将正式登陆韩国的倒计时。官网下方法人名称为比亚迪韩国有限公司,代表为丁海苗。 与特斯拉争夺全球电动车霸主的比亚迪已经选定三千里EV为韩国经销商,将在首尔木洞、仁川松岛、京畿道安养等地设立综合售后服务中心。 中国品牌正在大举进军韩国,除了全球速卖通、Temu、希音(SHEIN)组成的电商军团外,近来多个品牌在韩国成立法人,甚至不乏此前撤离韩国的品牌“二进宫”。分析认为,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预计将进一步提高对华制裁力度,加之中国内需经济仍不见明显起色,作为生存战略中国品牌开始瞄准包括韩国在内的海外市场集体“出海”。 有“中国版大创”之称的名创优品上月在位于钟路区大学路附近开出门店,名创优品曾于2016年进军韩国市场,门店数量一度超过70家。但在2021年撤离韩国,此次是时隔3年卷土重来。 名创优品位于首尔大学路的门店内陈列的哈利波特联名商品。【图片来源 网络】 名创优品日前同超级IP哈利波特、迪士尼等联名,推出一系列周边产品。据悉,大学路门店内的哈利波特联名产品受到韩国消费者追捧已售罄。名创优品计划以大学路为开端,将门店扩展至首尔弘大、建国大学入口等年轻人聚集地。 另一家中国奶茶品牌霸王茶姬(Chagee)也公开进军韩国的计划。目前霸王茶姬在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拥有4000多家卖场,负责人在日前接受美国CNBC采访时透露将在韩国开店。为此已在新加坡组建专业团队,为进军韩国市场做准备。 此外,中国能源大鳄企业也盯上韩国市场,风力涡轮机制造企业名洋能源去年同韩国风电整机商UNISON成立合资公司,将在庆尚南道泗川建设工厂,投资规模约15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5亿元),预计2026年竣工。名洋能源将向韩方提供风力发电核心技术15MW级涡轮机设计图,收取技术使用费。 去年9月,中国名洋能源与韩国UNISON签署业务合作协议。【图片提供 UINSON】 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也于去年9月向媒体透露,正在筹备成立韩国法人。宁德时代此前一直在韩国设有办事处,主要负责技术支援,此次通过成立法人正式扩大在韩业务。 宁德时代计划依托磷酸铁锂(LFP)电池技术,集中进军韩国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ESS)市场。LFP电池能量密度虽然低于三元系电池,但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便宜30%以上的优点,近来受到全球整车制造商的青睐。 其他中国电池制造企业也在加快进军韩国市场的脚步,先导智能、杭可科技、利元亨等电池装备制造商也纷纷采取在韩国成立分公司,或与韩企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驶入韩国动力电池赛道。
2025-01-03 20:17:11 -
韩国美食借K-POP东风出口额有望突破2万亿韩元大关
韩国知名歌手朴彩英在优兔介绍韩国零食。【图片来源 优兔】 随着与美国流行歌手布鲁诺·马尔斯合作推出单曲《APT.》而风靡全球的韩国歌手朴彩英,以及《鱿鱼游戏》男主李政宰等知名歌星和艺人在优兔等社交平台积极分享韩国美食,韩国食品在海外市场赢得了广泛关注与青睐。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韩国拉面走向世界,更使得韩国零食和饮料搭乘K-POP与韩国文化浪潮的东风,成功迈向全球化舞台。 韩国关税厅于1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韩国零食类出口额同比增长16.5%,首次突破7亿美元大关,较2018年(4.3亿美元)实现显著增长。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人士指出:“K-POP的广泛影响力极大地促进了零食出口的增加。”在这一趋势下,中国、美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成为韩国食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中,饮料出口额攀升至6亿美元,同比增长14.9%,零食与饮料合计出口额高达13亿美元,据推测,去年全年出口额有望突破2万亿韩元。 面对韩国内需市场的长期停滞,韩国食品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乐天食品作为行业佼佼者,为提高海外知名度,将Newjins选为巧克力棒及旗下零食品牌Zero的代言人。去年11月,乐天食品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洛杉矶以及越南胡志明市等地,大规模投放了由Newjins拍摄的巧克力棒广告,取得显著效果。据统计,去年上半年,乐天巧克力棒出口销售额首超国内销售额,显示出其在海外市场的强劲势头。为此,乐天食品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印度设立首个巧克力棒海外生产工厂,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同时,好丽友也在积极布局美国市场,扩大其浪里个浪薯片的流通渠道。若该产品在美国的销售额持续增长,好丽友将考虑在当地设立生产工厂,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此外,休闲食品企业Crown Haitai也于今年5月在忠南牙山市增设零食生产新工厂,并计划将距离平泽港较近的两家工厂打造为出口专用工厂,以更高效地服务海外市场。
2025-01-01 20: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