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格局’新闻 27个
-
大韩航空与韩亚航空合并接近尾声 超级航空公司呼之欲出
2020年启动的大韩航空与韩亚航空的合并在历经四年后进入收尾阶段。一旦企业合并审查完成,合并后的大韩航空将跻身全球顶尖“超级航空公司”(Mega Carrier)行列。拥有238架飞机的新大韩航空将在强化仁川机场作为世界航空和物流枢纽的地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两家公司旗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LCC)真航空、釜山航空和首尔航空也将整合,预计将重塑韩国航空产业格局。 据韩国航空业界27日消息,欧盟委员会(EC)已完成对大韩航空与韩亚航空企业合并的审查,目前仅剩“批准”公告的最后程序。一位业内高级人士透露:“审查已经全部结束,现在只等正式批准的公布。” 自2020年大韩航空和韩亚航空宣布合并以来,已陆续获得全球主要国家竞争监管机构的批准。然而,由于欧盟委员会今年2月提出要求两家公司剥离部分货运业务并移交欧洲航线的条件,合并进程被推迟。 为满足欧盟委员会的要求,大韩航空已将巴黎、罗马、法兰克福和巴塞罗那的四条欧洲航线移交给德威航空,并将韩亚航空的货运部门出售给仁川航空。若欧盟委员会最终批准,美国司法部预计也不会对合并提出异议。 在完成全球监管机构的审批后,大韩航空计划于12月20日前支付总计1.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8亿元,其中包括3000亿韩元永久债券)的收购款项中的剩余部分(8000亿韩元),并完成新股认购交易。届时,大韩航空将通过参与韩亚航空的第三方配股增资,获得63.88%的股份,从而正式成为控股公司。 合并后的大韩航空与韩亚航空将在旅客运输规模上跻身全球第11位。据统计,截至上月底,合并公司拥有的客机数量为大韩航空135架、韩亚航空68架,共203架;货机数量为大韩航空23架、韩亚航空12架,共35架。作为超级航空公司,其运营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大韩航空运营的航线覆盖40个国家的114座城市,而韩亚航空则覆盖72座城市。 业内人士指出,航空业作为“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的行业,企业规模越大,竞争优势越强。以仁川机场为枢纽,合并后的大韩航空将进一步拓展国际旅客和货运市场,巩固其作为全球领先航空公司的地位。 在两大航空公司完成合并后,真航空、釜山航空和首尔航空三家低成本航空公司也将整合,形成韩国低成本航空行业的新领军者。合并后,通过优化重叠航线,低成本航空业务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这一趋势可能引发德威航空、普莱米娅航空和易斯达航空等中小规模航空公司的整合与重组。 尽管大韩航空与韩亚航空的合并被视为韩国航空业的一次重要升级,但潜在的挑战依然存在。合并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人力资源整合和里程积分的统一问题,已引发部分员工和顾客的担忧。对此,大韩航空方面回应称,不会进行人为的结构调整,并将通过与相关机构充分协商,推进里程积分整合工作。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合并后的大韩航空不仅将提升韩国航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将推动全球航空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在机场停靠的韩亚航空和大韩航空飞机【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11-28 19:28:31 -
特朗普重返白宫汽车产业迎变局 现代丰田通用三足鼎立
有分析认为,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全球汽车产业或将面临重组,趋向于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汽车产业界普遍认为,整车企业的存亡将取决于在混合动力汽车(HEV)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在美国本土的生产实力,仅少数成功克服全球贸易动荡的企业方能存续,其余则将面临市场的严酷筛选。当前,业界专家普遍看好韩国现代汽车、日本丰田汽车以及美国通用汽车(GM)等,将这些品牌视为极具潜力的行业领军者。在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与比亚迪无疑处于领先地位。 众多专家强调,作为新能源汽车中最受瞩目的混合动力汽车,其产能与技术实力将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在全球市场中立足的关键因素。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可能废除《通货膨胀缩减法》(IRA)中关于电动汽车最高7500美元的税额减免政策,这一变化使得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替代选项备受瞩目。在此背景下,丰田汽车与现代汽车占据极为有利的竞争地位。 全球汽车信息平台 Mark Lines发布的数据显示,以去年为基准,丰田在全球市场共销售248.8407万辆混合动力车,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35%)。现代与起亚则分别以34.6723万辆(5%)和31.2449万辆(4%)的销量位列第6和第7位。现代汽车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何塞·穆诺兹(José Muñoz)近期在接受访谈时表示:“电动化是我们的长远方向,现代汽车已做好灵活调整以适应这一转型过程。” 在美国当地生产能力方面,本土品牌通用汽车占据优势。去年,通用汽车在美销量达260万辆,其中约200万辆为本土生产。此外,现代汽车集团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新电动汽车工厂HMGMA已于上月启动投产,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开始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相较于其他国际汽车品牌,这一布局也为现代汽车带来了显著的优势。 美国对华制裁的进一步加码预计将对中国汽车制造商造成重大打击。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依托中国内需市场的强劲销售和价格优势,积极开拓全球市场。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比亚迪今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4%,达到约2010亿元人民币,首次在季度销售额上超越特斯拉。但特朗普政府的上台或将扭转这一局势,为美国部分车企带来喘息之机。 产业研究院博士金京有(音)表示:“受美国制裁影响,中国企业的发展或将受限。为应对该局面,中国企业将加强在研发和基础设施布局上的投入,并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在技术、市场等方面找到突破口,以减轻制裁带来的压力。这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机遇。鉴于当前形势,相较于单打独斗,抱团取暖以寻求双赢的策略显得更为明智。” 近期,现代汽车与丰田汽车高层在一个月内进行了两次会晤,进一步释放在氢气汽车领域的合作信号。现代汽车于今年9月与通用汽车签署涵盖乘用车与商用车共同开发、生产的全面业务合作协议。此外,丰田与宝马自2013年起在燃料电池驱动系统领域开展合作,并于今年9月达成了未来移动出行合作协议。NH投资证券预测:“企业间持续深化合作将成为全球竞争格局重组过程中的重要变数,预计明年合作计划将逐步落地,品牌间的竞争力差距也将显著拉大。”
2024-11-26 20:06:41 -
"中国芯"撕裂市场格局 三星SK海力士面临空前挑战
中国半导体代工企业中芯国际(SMIC)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季度历史最高业绩,营收同比增长34%,达到21.7119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飙升94%,达1.6989亿美元,展现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崛起。 与此同时,DRAM制造商长鑫存储(CXMT)和福建晋华通过大幅下调DDR4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据行业分析,其产品价格比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便宜50%,甚至低于二手半导体价格。 ▲中国企业在高端半导体领域快速追赶 10年前,中国几乎没有值得注意的半导体企业,但如今,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中芯国际、长江存储(YMTC)、长鑫存储、海思(HiSilicon)以及紫光展锐(Unisoc)在内的中国企业正在迅速崛起,对韩国、中国台湾以及美国主导的全球半导体市场格局发起冲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正在积极吸引来自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半导体高端人才。据悉,中芯国际近年来已成功挖掘多名台积电(TSMC)的核心研发人员和工艺工程师,并通过这一方式克服了美国出口限制,去年成功开发了7纳米工艺。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工艺与台积电在2018年至2019年推出的第一代7纳米工艺非常相似。 尽管中芯国际在良率和尖端工艺方面仍存在差距,但相较于成立初期,它已大幅缩小技术落差。数据显示,2013年三星电子向20纳米工艺转型时,中芯国际仍停留在40纳米工艺。 ▲未来10年或成为全球重要竞争者 专家预测,在未来10年内,中国代工企业有望在10纳米以上中端工艺领域,将市场份额扩大至目前的2至3倍。若能通过持续盈利和政府支持进行大规模投资,中芯国际可能在10年内缩小与台积电的差距,甚至在2030年代中期具备直接竞争能力。 此外,中芯国际正在效仿三星电子的业务模式,从代工扩展至内存业务,目标成为IDM(垂直整合半导体制造)企业。2018年,中芯国际通过政策资金成立了内存子公司SGS半导体,并大批吸纳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工程师,积极研发DRAM产品。 ▲中国企业在内存市场发力 根据集邦咨询(TrendForce)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全球代工市场份额中,台积电占62.3%,三星电子占11.5%,中芯国际占5.7%。在内存领域,长鑫存储和其他中国企业通过价格战逐步占据DDR4市场,并着力推进DDR5量产。 数据显示,2020年长鑫存储的月晶圆产量仅为4万片,而目前已提升至20万片,跃居全球第四。摩根士丹利预计,长鑫存储今年的DRAM市场份额将首次突破10%。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DRAM企业与国际巨头的技术差距正迅速缩小。目前,长鑫存储与三星电子的技术差距已缩短至1.5年以内,而长江存储在NAND领域与领先企业的差距也压缩至1年以内。 ▲市场担忧中国低价策略冲击全球格局 集邦咨询预计,由于中国的扩产,明年DRAM产量将比今年增长25%。 尽管技术进步显著,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低价策略引发担忧。特别是在28纳米以上的成熟工艺领域,中国企业凭借价格优势逐渐扩大市场份额,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及工业设备领域,占全球半导体总需求的75%。 业内人士表示:“为了节约成本,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中国半导体产品。这种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彻底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 【图片来源 网络】
2024-11-21 19:57:07 -
特朗普上任在即 中国存储芯片发展改变全球市场格局
特朗普第二任期即将开启,美国对华制裁政策预计会进一步加强。中国存储芯片企业开始掀起低价供应攻势,并大幅提升旧型内存芯片产量。市场分析认为,中国DRAM代表企业长鑫存储(CXMT)或在两年内赶上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跻身全球第三大存储芯片企业。 据台媒DIGITIMES18日报道,目前市场上中国内存厂商的消费级DDR4产品价格仅为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全球三大DRAM企业的一半左右,甚至比二手产品还低约5%。中国内存企业在政府补贴的支持下,加速推进大规模低价供应战略,旨在特朗普新政府上任前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相关预测显示,中国DRAM龙头企业长鑫存储的生产能力(以晶圆计算)或从两年前的每月7万片激增至今年底的20万片。北京和合肥扩建工厂完工后,长鑫存储每月产能预计达到30万片。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报告称,2026年长鑫存储或超越美光,占据全球DRAM市场第三的位置。此外,2018年受到美国制裁的福建晋华(JHICC)也正在量产DDR4,并计划提升每月产能至10万片以上。 面对中国的低价攻势,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选择减少旧型工艺DRAM的生产,专注高附加值产品的先进工艺。三星电子在近期的海外企业说明会上表示,计划减少DDR4和LPDDR4的市场暴露,优先考虑利润而非市场份额。 SK海力士同样以技术优势应对中国的价格竞争。SK海力士在上月发表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指出,随着中国厂商供货的增加,DDR4和LPDDR4等旧型产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此计划快速缩减旧型产品,集中力量开发高性能的DDR5和LPDDR5等高端产品。 市场普遍认为,如果特朗普新政府上台后中国全力推动半导体发展,传统内存巨头的竞争优势可能受到威胁。市场调研机构TechInsights数据显示,中国半导体自给率已经从2014年的约14%提高到去年的23%,预计2027年达到27%。为扶持半导体行业,中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在今年5月扩张至3440亿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半导体企业有政府支援,因此亏本销售也无所顾虑。以长鑫存储为代表的企业正在筹备DDR5量产,如果中国内存企业继续扩大供应规模和技术实力,与传统巨头企业的差距可能会比预期更快缩小。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金赫中(音)则分析称,对华出口尖端设备的管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中国内存企业的追赶速度,但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中国政府对长鑫存储等企业的资金支持会大幅增加,半导体竞争力或进一步提升。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11-20 20:12:36 -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7届年会在北京举行 聚焦人工智能与中文报业发展
30日,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7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中文媒体负责人和智库学者等100多人围绕“人工智能与世界中文报业发展”主题展开交流。 多位专家学者、中文媒体负责人结合各自实践经历,围绕中文报业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人工智能在媒体融合中的应用与挑战等主题,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人工智能赋能报业新发展、新闻媒体与科技平台的关系等角度出发,表达观点、展开讨论。 与会者表示,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世界中文报业面临新的机遇、挑战和变局,中文媒体发展宏观环境正发生变化,提高国际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尤为迫切。信息技术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传播领域的应用,催生信息生产方式、传播形式、消费模式的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只有正确识变、主动应变、科学求变,才能顺应时代发展、适应传播生态、回应现实需要。 本届年会发布了《世界中文报业全球传播共识》。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会员单位达成如下共识:智媒引领,重塑报业发展生态格局;创新发展,增强中文报道传播效能;合作共享,提升中文传播整体合力;不忘初心,向世界讲好华人故事;开放包容,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我社董事长郭永吉受邀出席本次年会,在“中文报业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分论坛上发表演讲,他表示,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明之一,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中文报业作为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在促进中华文明全球传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文报业不仅是全球华人交流的关键平台,更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和传承的核心渠道。同时,作为连接海外华人与中华文化的桥梁,中文报业更增强了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近年来,中韩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韩国首份且唯一一份综合性中文报刊,亚洲新闻集团旗下的《亚洲日报》不仅在传统媒体方面持续发力,还通过微博、公众号等渠道提升影响力,成为在韩华人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成为韩国主流社会客观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郭永吉说。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文报业的发展既有新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文报业拓宽了传播渠道,扩大了受众范围;另一方面,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保持报道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中文报业必须直面的挑战。”郭永吉说。 随着人工智能(AI)时代的到来,AI技术在传统报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展望未来,郭永吉表示,为迎接AI时代带来的巨大变化,《亚洲日报》将持续创新,积极拥抱AI技术,探索多元化的报道形式和传播方式,继续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成立于1968年,会员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家中文媒体。本届年会由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主办,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协办,经济日报社承办。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7届年会开幕式现场。【图片提供 中国经济日报社】
2024-10-31 22:40:24 -
韩国经济格局日渐"畸形" 过度依赖大企态势深化
【图片来源 韩联社】 韩国经济结构长期以大型企业为主导,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近两年这一现象进一步深化。去年韩国四大企业集团三星、SK、现代汽车和LG的业绩在韩国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超过40%,韩国经济对大企的高度依赖显著。韩国政府为了激活出口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放宽相关限制及减税政策措施。而这些政策间接加深了经济集中力度, 被视为对财阀企业的特惠政策,因此备受各界批评。 据调查,去年韩国四大企业集团总销售额达980.512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608万亿元),占韩国GDP的40.8%,较五年前的783.4180万亿韩元增加约25.2%。若将调查范围扩大至30强企业,总销售额达1845.675万亿韩元,占韩国GDP的76.9%。 此前,韩国经济正义实践市民联合事务分析公平交易委员会发布的韩国五巨头(三星、SK、现代汽车、LG、乐天)从2007年至2023年子公司运营现状,并于日前发布的资料显示,五大企业子公司逐年剧增。具体来看,从2007年的227家子公司增至2017年的369家,2023年进一步增至504家。在15年间,大企子公司共增加2.2倍(277家),通过大企子公司的增加数据,企业集团规模变得逐渐庞大,韩国经济对大企业过度依赖的“畸形”发展态势深化。 特别是在非制造业领域,子公司的增势尤为凸显。数据显示,大企制造业子公司数量从2007年的88家增至2017年的120家,2023年则为153家,增加1.74倍。相比之下,非制造业子公司数量从2007年的139家,增至2017年的249家和2023年的351家,增加2.53倍 。在2007年至2023年间,SK集团子公司增势最为明显,增加158家。其次依次为乐天(55家)、LG(31家)、现代汽车(28家)、三星(5家)等。 过去15年间,韩国四大企业的子公司数量激增。这些子公司不仅涉足非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广泛领域,且在各领域中均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地位。这种态势使得更容易进行子公司间的内部交易,进而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影响资源的有效分配。业界分析称,大型企业经济力的过度集中,将进一步加深其市场支配力或垄断力,对整个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在政治和经济决策层面,可能会出现向大企倾斜趋势。若放任此现象持续,韩国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威胁。为此,政府应着手改善目前的经济结构和制度,降低系统风险,减少两极化进一步深化。 数据显示,大企子公司所涉及行业领域中,非制造业和服务业占68.9%,制造业占31.3%。在非制造业及服务业中,科学、技术、教育等领域占17.3%;建设、房地产、租赁领域占9.5%;批发、零售领域占8.1%;金融、保险、证券业领域占5.2%。在制造业中,涉及石油、化学行业领域的子公司比重最高,占9.5%。 从五大企业来看,在建设、房地产、租赁业方面,乐天集团子公司最多,为19家。在金融、保险、证券领域,三星旗下子公司最大,达15家,现代汽车位居第二,共5家子子公司。在科学、技术、教育方面,SK子公司共30家,居首位,其次依次为LG(21家)、三星(17家)、乐天(15家)、现代汽车(4家)等。 随着大企业在非制造业和出口产业中的影响力扩大,内部交易频繁使得监督机制有所削弱,导致内部交易过程中发生谋取私利或逃税行为。以大企业与海外子公司之间的交易为例,这种机制为逃税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海外子公司在将利润返还至国内的过程中,也可能通过不计入分红来获取不当利益。 在经济民主化停滞的态势下,可持续增长的局限性也暴露无遗。首尔大学行政研究生院教授朴相仁(音)指出,产业生态在竞争中带来革新,但目前韩国的经济结构大企独大,使得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过度依赖少数财阀企业集团来支撑韩国经济增长,就如同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无疑加深经济脆弱性。
2024-10-20 18:20:40 -
韩国便利店成美妆新战场 低价策略瞄准年轻消费群
近来,韩国便利店正迅速崛起,成为新的化妆品销售渠道。在希杰(CJ)集团旗下健康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巩固线下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主打低价化妆品策略的生活用品专卖店大创(Daiso)也成为新兴美妆圣地,加剧了市场竞争。随着性价比策略取得成功,便利店行业也加入竞争,预计将再次大幅改变韩国美妆市场格局。 据业内7日消息,7-Eleven于上月27日在首尔东大门的购物中心dundun开设了专注于时尚美妆的东大门dundun店。该店充分利用外籍游客众多的商圈特点,重点展示便利店非主流品类的时尚和美妆产品。dundun店主打外籍游客在韩国旅游时必买的美妆品牌和产品,提供包括魔女工厂、美迪惠尔、秀肤生等在内的30多种旅行装和基础护肤品。 7-Eleven计划以东大门dundun店为起点,扩大时尚美妆专营店的运营。该公司还将积极利用专营店收集的外籍游客购买数据,提前预测快速变化的外籍游客需求,并将其反映在全球7-Eleven的出口战略中。 此外,CU、GS25和emart24等便利店也纷纷引进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2.2元)以下的高性价比化妆品,以吸引忠实客户。CU最近与化妆品品牌AngelLooka合作,推出了3000韩元价位的水光面膜、精华液和保湿霜等3种基础护理产品。GS25则与Dewytree、美迪惠尔等护肤品牌合作,开发了注重性价比的小容量化妆品。emart24也与品牌plu合作,推出了精华液、身体磨砂膏和洁面乳等产品。 便利店业界进军美妆市场的原因在于其主要消费群体——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和Alpha世代(2010年以后出生)的化妆品购买需求。业界预计,便利店将成为10至20岁年轻人购买化妆品的主要渠道之一。某便利店业界相关人士表示,虽然短期内难以追赶欧利芙洋,但凭借便利店独特的便利性和24小时营业的特点,有望成为10至20岁年轻人购买化妆品的新选择。 7-Eleven东大门dundun店。【图片来源 7-Eleven】
2024-10-07 19:36:36
-
大韩航空与韩亚航空合并接近尾声 超级航空公司呼之欲出
2020年启动的大韩航空与韩亚航空的合并在历经四年后进入收尾阶段。一旦企业合并审查完成,合并后的大韩航空将跻身全球顶尖“超级航空公司”(Mega Carrier)行列。拥有238架飞机的新大韩航空将在强化仁川机场作为世界航空和物流枢纽的地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两家公司旗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LCC)真航空、釜山航空和首尔航空也将整合,预计将重塑韩国航空产业格局。 据韩国航空业界27日消息,欧盟委员会(EC)已完成对大韩航空与韩亚航空企业合并的审查,目前仅剩“批准”公告的最后程序。一位业内高级人士透露:“审查已经全部结束,现在只等正式批准的公布。” 自2020年大韩航空和韩亚航空宣布合并以来,已陆续获得全球主要国家竞争监管机构的批准。然而,由于欧盟委员会今年2月提出要求两家公司剥离部分货运业务并移交欧洲航线的条件,合并进程被推迟。 为满足欧盟委员会的要求,大韩航空已将巴黎、罗马、法兰克福和巴塞罗那的四条欧洲航线移交给德威航空,并将韩亚航空的货运部门出售给仁川航空。若欧盟委员会最终批准,美国司法部预计也不会对合并提出异议。 在完成全球监管机构的审批后,大韩航空计划于12月20日前支付总计1.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8亿元,其中包括3000亿韩元永久债券)的收购款项中的剩余部分(8000亿韩元),并完成新股认购交易。届时,大韩航空将通过参与韩亚航空的第三方配股增资,获得63.88%的股份,从而正式成为控股公司。 合并后的大韩航空与韩亚航空将在旅客运输规模上跻身全球第11位。据统计,截至上月底,合并公司拥有的客机数量为大韩航空135架、韩亚航空68架,共203架;货机数量为大韩航空23架、韩亚航空12架,共35架。作为超级航空公司,其运营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大韩航空运营的航线覆盖40个国家的114座城市,而韩亚航空则覆盖72座城市。 业内人士指出,航空业作为“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的行业,企业规模越大,竞争优势越强。以仁川机场为枢纽,合并后的大韩航空将进一步拓展国际旅客和货运市场,巩固其作为全球领先航空公司的地位。 在两大航空公司完成合并后,真航空、釜山航空和首尔航空三家低成本航空公司也将整合,形成韩国低成本航空行业的新领军者。合并后,通过优化重叠航线,低成本航空业务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这一趋势可能引发德威航空、普莱米娅航空和易斯达航空等中小规模航空公司的整合与重组。 尽管大韩航空与韩亚航空的合并被视为韩国航空业的一次重要升级,但潜在的挑战依然存在。合并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人力资源整合和里程积分的统一问题,已引发部分员工和顾客的担忧。对此,大韩航空方面回应称,不会进行人为的结构调整,并将通过与相关机构充分协商,推进里程积分整合工作。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合并后的大韩航空不仅将提升韩国航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将推动全球航空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在机场停靠的韩亚航空和大韩航空飞机【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11-28 19:28:31 -
特朗普重返白宫汽车产业迎变局 现代丰田通用三足鼎立
有分析认为,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全球汽车产业或将面临重组,趋向于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汽车产业界普遍认为,整车企业的存亡将取决于在混合动力汽车(HEV)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在美国本土的生产实力,仅少数成功克服全球贸易动荡的企业方能存续,其余则将面临市场的严酷筛选。当前,业界专家普遍看好韩国现代汽车、日本丰田汽车以及美国通用汽车(GM)等,将这些品牌视为极具潜力的行业领军者。在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与比亚迪无疑处于领先地位。 众多专家强调,作为新能源汽车中最受瞩目的混合动力汽车,其产能与技术实力将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在全球市场中立足的关键因素。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可能废除《通货膨胀缩减法》(IRA)中关于电动汽车最高7500美元的税额减免政策,这一变化使得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替代选项备受瞩目。在此背景下,丰田汽车与现代汽车占据极为有利的竞争地位。 全球汽车信息平台 Mark Lines发布的数据显示,以去年为基准,丰田在全球市场共销售248.8407万辆混合动力车,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35%)。现代与起亚则分别以34.6723万辆(5%)和31.2449万辆(4%)的销量位列第6和第7位。现代汽车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何塞·穆诺兹(José Muñoz)近期在接受访谈时表示:“电动化是我们的长远方向,现代汽车已做好灵活调整以适应这一转型过程。” 在美国当地生产能力方面,本土品牌通用汽车占据优势。去年,通用汽车在美销量达260万辆,其中约200万辆为本土生产。此外,现代汽车集团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新电动汽车工厂HMGMA已于上月启动投产,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开始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相较于其他国际汽车品牌,这一布局也为现代汽车带来了显著的优势。 美国对华制裁的进一步加码预计将对中国汽车制造商造成重大打击。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依托中国内需市场的强劲销售和价格优势,积极开拓全球市场。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比亚迪今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4%,达到约2010亿元人民币,首次在季度销售额上超越特斯拉。但特朗普政府的上台或将扭转这一局势,为美国部分车企带来喘息之机。 产业研究院博士金京有(音)表示:“受美国制裁影响,中国企业的发展或将受限。为应对该局面,中国企业将加强在研发和基础设施布局上的投入,并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在技术、市场等方面找到突破口,以减轻制裁带来的压力。这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机遇。鉴于当前形势,相较于单打独斗,抱团取暖以寻求双赢的策略显得更为明智。” 近期,现代汽车与丰田汽车高层在一个月内进行了两次会晤,进一步释放在氢气汽车领域的合作信号。现代汽车于今年9月与通用汽车签署涵盖乘用车与商用车共同开发、生产的全面业务合作协议。此外,丰田与宝马自2013年起在燃料电池驱动系统领域开展合作,并于今年9月达成了未来移动出行合作协议。NH投资证券预测:“企业间持续深化合作将成为全球竞争格局重组过程中的重要变数,预计明年合作计划将逐步落地,品牌间的竞争力差距也将显著拉大。”
2024-11-26 20:06:41 -
"中国芯"撕裂市场格局 三星SK海力士面临空前挑战
中国半导体代工企业中芯国际(SMIC)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季度历史最高业绩,营收同比增长34%,达到21.7119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飙升94%,达1.6989亿美元,展现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崛起。 与此同时,DRAM制造商长鑫存储(CXMT)和福建晋华通过大幅下调DDR4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据行业分析,其产品价格比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便宜50%,甚至低于二手半导体价格。 ▲中国企业在高端半导体领域快速追赶 10年前,中国几乎没有值得注意的半导体企业,但如今,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中芯国际、长江存储(YMTC)、长鑫存储、海思(HiSilicon)以及紫光展锐(Unisoc)在内的中国企业正在迅速崛起,对韩国、中国台湾以及美国主导的全球半导体市场格局发起冲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正在积极吸引来自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半导体高端人才。据悉,中芯国际近年来已成功挖掘多名台积电(TSMC)的核心研发人员和工艺工程师,并通过这一方式克服了美国出口限制,去年成功开发了7纳米工艺。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工艺与台积电在2018年至2019年推出的第一代7纳米工艺非常相似。 尽管中芯国际在良率和尖端工艺方面仍存在差距,但相较于成立初期,它已大幅缩小技术落差。数据显示,2013年三星电子向20纳米工艺转型时,中芯国际仍停留在40纳米工艺。 ▲未来10年或成为全球重要竞争者 专家预测,在未来10年内,中国代工企业有望在10纳米以上中端工艺领域,将市场份额扩大至目前的2至3倍。若能通过持续盈利和政府支持进行大规模投资,中芯国际可能在10年内缩小与台积电的差距,甚至在2030年代中期具备直接竞争能力。 此外,中芯国际正在效仿三星电子的业务模式,从代工扩展至内存业务,目标成为IDM(垂直整合半导体制造)企业。2018年,中芯国际通过政策资金成立了内存子公司SGS半导体,并大批吸纳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工程师,积极研发DRAM产品。 ▲中国企业在内存市场发力 根据集邦咨询(TrendForce)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全球代工市场份额中,台积电占62.3%,三星电子占11.5%,中芯国际占5.7%。在内存领域,长鑫存储和其他中国企业通过价格战逐步占据DDR4市场,并着力推进DDR5量产。 数据显示,2020年长鑫存储的月晶圆产量仅为4万片,而目前已提升至20万片,跃居全球第四。摩根士丹利预计,长鑫存储今年的DRAM市场份额将首次突破10%。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DRAM企业与国际巨头的技术差距正迅速缩小。目前,长鑫存储与三星电子的技术差距已缩短至1.5年以内,而长江存储在NAND领域与领先企业的差距也压缩至1年以内。 ▲市场担忧中国低价策略冲击全球格局 集邦咨询预计,由于中国的扩产,明年DRAM产量将比今年增长25%。 尽管技术进步显著,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低价策略引发担忧。特别是在28纳米以上的成熟工艺领域,中国企业凭借价格优势逐渐扩大市场份额,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及工业设备领域,占全球半导体总需求的75%。 业内人士表示:“为了节约成本,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中国半导体产品。这种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彻底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 【图片来源 网络】
2024-11-21 19:57:07 -
特朗普上任在即 中国存储芯片发展改变全球市场格局
特朗普第二任期即将开启,美国对华制裁政策预计会进一步加强。中国存储芯片企业开始掀起低价供应攻势,并大幅提升旧型内存芯片产量。市场分析认为,中国DRAM代表企业长鑫存储(CXMT)或在两年内赶上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跻身全球第三大存储芯片企业。 据台媒DIGITIMES18日报道,目前市场上中国内存厂商的消费级DDR4产品价格仅为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全球三大DRAM企业的一半左右,甚至比二手产品还低约5%。中国内存企业在政府补贴的支持下,加速推进大规模低价供应战略,旨在特朗普新政府上任前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相关预测显示,中国DRAM龙头企业长鑫存储的生产能力(以晶圆计算)或从两年前的每月7万片激增至今年底的20万片。北京和合肥扩建工厂完工后,长鑫存储每月产能预计达到30万片。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报告称,2026年长鑫存储或超越美光,占据全球DRAM市场第三的位置。此外,2018年受到美国制裁的福建晋华(JHICC)也正在量产DDR4,并计划提升每月产能至10万片以上。 面对中国的低价攻势,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选择减少旧型工艺DRAM的生产,专注高附加值产品的先进工艺。三星电子在近期的海外企业说明会上表示,计划减少DDR4和LPDDR4的市场暴露,优先考虑利润而非市场份额。 SK海力士同样以技术优势应对中国的价格竞争。SK海力士在上月发表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指出,随着中国厂商供货的增加,DDR4和LPDDR4等旧型产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此计划快速缩减旧型产品,集中力量开发高性能的DDR5和LPDDR5等高端产品。 市场普遍认为,如果特朗普新政府上台后中国全力推动半导体发展,传统内存巨头的竞争优势可能受到威胁。市场调研机构TechInsights数据显示,中国半导体自给率已经从2014年的约14%提高到去年的23%,预计2027年达到27%。为扶持半导体行业,中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在今年5月扩张至3440亿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半导体企业有政府支援,因此亏本销售也无所顾虑。以长鑫存储为代表的企业正在筹备DDR5量产,如果中国内存企业继续扩大供应规模和技术实力,与传统巨头企业的差距可能会比预期更快缩小。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金赫中(音)则分析称,对华出口尖端设备的管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中国内存企业的追赶速度,但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中国政府对长鑫存储等企业的资金支持会大幅增加,半导体竞争力或进一步提升。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11-20 20:12:36 -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7届年会在北京举行 聚焦人工智能与中文报业发展
30日,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7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中文媒体负责人和智库学者等100多人围绕“人工智能与世界中文报业发展”主题展开交流。 多位专家学者、中文媒体负责人结合各自实践经历,围绕中文报业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人工智能在媒体融合中的应用与挑战等主题,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人工智能赋能报业新发展、新闻媒体与科技平台的关系等角度出发,表达观点、展开讨论。 与会者表示,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世界中文报业面临新的机遇、挑战和变局,中文媒体发展宏观环境正发生变化,提高国际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尤为迫切。信息技术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传播领域的应用,催生信息生产方式、传播形式、消费模式的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只有正确识变、主动应变、科学求变,才能顺应时代发展、适应传播生态、回应现实需要。 本届年会发布了《世界中文报业全球传播共识》。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会员单位达成如下共识:智媒引领,重塑报业发展生态格局;创新发展,增强中文报道传播效能;合作共享,提升中文传播整体合力;不忘初心,向世界讲好华人故事;开放包容,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我社董事长郭永吉受邀出席本次年会,在“中文报业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分论坛上发表演讲,他表示,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明之一,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中文报业作为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在促进中华文明全球传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文报业不仅是全球华人交流的关键平台,更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和传承的核心渠道。同时,作为连接海外华人与中华文化的桥梁,中文报业更增强了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近年来,中韩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韩国首份且唯一一份综合性中文报刊,亚洲新闻集团旗下的《亚洲日报》不仅在传统媒体方面持续发力,还通过微博、公众号等渠道提升影响力,成为在韩华人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成为韩国主流社会客观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郭永吉说。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文报业的发展既有新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文报业拓宽了传播渠道,扩大了受众范围;另一方面,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保持报道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中文报业必须直面的挑战。”郭永吉说。 随着人工智能(AI)时代的到来,AI技术在传统报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展望未来,郭永吉表示,为迎接AI时代带来的巨大变化,《亚洲日报》将持续创新,积极拥抱AI技术,探索多元化的报道形式和传播方式,继续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成立于1968年,会员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家中文媒体。本届年会由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主办,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协办,经济日报社承办。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7届年会开幕式现场。【图片提供 中国经济日报社】
2024-10-31 22:40:24 -
韩国经济格局日渐"畸形" 过度依赖大企态势深化
【图片来源 韩联社】 韩国经济结构长期以大型企业为主导,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近两年这一现象进一步深化。去年韩国四大企业集团三星、SK、现代汽车和LG的业绩在韩国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超过40%,韩国经济对大企的高度依赖显著。韩国政府为了激活出口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放宽相关限制及减税政策措施。而这些政策间接加深了经济集中力度, 被视为对财阀企业的特惠政策,因此备受各界批评。 据调查,去年韩国四大企业集团总销售额达980.512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608万亿元),占韩国GDP的40.8%,较五年前的783.4180万亿韩元增加约25.2%。若将调查范围扩大至30强企业,总销售额达1845.675万亿韩元,占韩国GDP的76.9%。 此前,韩国经济正义实践市民联合事务分析公平交易委员会发布的韩国五巨头(三星、SK、现代汽车、LG、乐天)从2007年至2023年子公司运营现状,并于日前发布的资料显示,五大企业子公司逐年剧增。具体来看,从2007年的227家子公司增至2017年的369家,2023年进一步增至504家。在15年间,大企子公司共增加2.2倍(277家),通过大企子公司的增加数据,企业集团规模变得逐渐庞大,韩国经济对大企业过度依赖的“畸形”发展态势深化。 特别是在非制造业领域,子公司的增势尤为凸显。数据显示,大企制造业子公司数量从2007年的88家增至2017年的120家,2023年则为153家,增加1.74倍。相比之下,非制造业子公司数量从2007年的139家,增至2017年的249家和2023年的351家,增加2.53倍 。在2007年至2023年间,SK集团子公司增势最为明显,增加158家。其次依次为乐天(55家)、LG(31家)、现代汽车(28家)、三星(5家)等。 过去15年间,韩国四大企业的子公司数量激增。这些子公司不仅涉足非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广泛领域,且在各领域中均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地位。这种态势使得更容易进行子公司间的内部交易,进而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影响资源的有效分配。业界分析称,大型企业经济力的过度集中,将进一步加深其市场支配力或垄断力,对整个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在政治和经济决策层面,可能会出现向大企倾斜趋势。若放任此现象持续,韩国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威胁。为此,政府应着手改善目前的经济结构和制度,降低系统风险,减少两极化进一步深化。 数据显示,大企子公司所涉及行业领域中,非制造业和服务业占68.9%,制造业占31.3%。在非制造业及服务业中,科学、技术、教育等领域占17.3%;建设、房地产、租赁领域占9.5%;批发、零售领域占8.1%;金融、保险、证券业领域占5.2%。在制造业中,涉及石油、化学行业领域的子公司比重最高,占9.5%。 从五大企业来看,在建设、房地产、租赁业方面,乐天集团子公司最多,为19家。在金融、保险、证券领域,三星旗下子公司最大,达15家,现代汽车位居第二,共5家子子公司。在科学、技术、教育方面,SK子公司共30家,居首位,其次依次为LG(21家)、三星(17家)、乐天(15家)、现代汽车(4家)等。 随着大企业在非制造业和出口产业中的影响力扩大,内部交易频繁使得监督机制有所削弱,导致内部交易过程中发生谋取私利或逃税行为。以大企业与海外子公司之间的交易为例,这种机制为逃税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海外子公司在将利润返还至国内的过程中,也可能通过不计入分红来获取不当利益。 在经济民主化停滞的态势下,可持续增长的局限性也暴露无遗。首尔大学行政研究生院教授朴相仁(音)指出,产业生态在竞争中带来革新,但目前韩国的经济结构大企独大,使得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过度依赖少数财阀企业集团来支撑韩国经济增长,就如同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无疑加深经济脆弱性。
2024-10-20 18:20:40 -
韩国便利店成美妆新战场 低价策略瞄准年轻消费群
近来,韩国便利店正迅速崛起,成为新的化妆品销售渠道。在希杰(CJ)集团旗下健康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巩固线下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主打低价化妆品策略的生活用品专卖店大创(Daiso)也成为新兴美妆圣地,加剧了市场竞争。随着性价比策略取得成功,便利店行业也加入竞争,预计将再次大幅改变韩国美妆市场格局。 据业内7日消息,7-Eleven于上月27日在首尔东大门的购物中心dundun开设了专注于时尚美妆的东大门dundun店。该店充分利用外籍游客众多的商圈特点,重点展示便利店非主流品类的时尚和美妆产品。dundun店主打外籍游客在韩国旅游时必买的美妆品牌和产品,提供包括魔女工厂、美迪惠尔、秀肤生等在内的30多种旅行装和基础护肤品。 7-Eleven计划以东大门dundun店为起点,扩大时尚美妆专营店的运营。该公司还将积极利用专营店收集的外籍游客购买数据,提前预测快速变化的外籍游客需求,并将其反映在全球7-Eleven的出口战略中。 此外,CU、GS25和emart24等便利店也纷纷引进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2.2元)以下的高性价比化妆品,以吸引忠实客户。CU最近与化妆品品牌AngelLooka合作,推出了3000韩元价位的水光面膜、精华液和保湿霜等3种基础护理产品。GS25则与Dewytree、美迪惠尔等护肤品牌合作,开发了注重性价比的小容量化妆品。emart24也与品牌plu合作,推出了精华液、身体磨砂膏和洁面乳等产品。 便利店业界进军美妆市场的原因在于其主要消费群体——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和Alpha世代(2010年以后出生)的化妆品购买需求。业界预计,便利店将成为10至20岁年轻人购买化妆品的主要渠道之一。某便利店业界相关人士表示,虽然短期内难以追赶欧利芙洋,但凭借便利店独特的便利性和24小时营业的特点,有望成为10至20岁年轻人购买化妆品的新选择。 7-Eleven东大门dundun店。【图片来源 7-Eleven】
2024-10-07 19: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