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占比’新闻 37个
-
访韩游客消费创新高 韩国出境游增长更猛
据韩国旅游发展局5日消息,去年访韩外国游客在韩消费总额达9.255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65.46亿元),同比增长33.8%(2.3374万亿韩元),创下年度最高纪录。外国游客入境数量与消费规模同时大幅增长,但韩国出境游客数量达到入境外国游客的1.5倍以上,导致旅游收支赤字或进一步扩大。 2019年访韩外国游客消费规模为5.4904万亿韩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骤降至1.3277万亿韩元,2021年进一步跌至1.0742万亿韩元。随着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结束,2022年消费规模回升至2万亿韩元,2023年突破6万亿韩元,去年接近10万亿韩元。 从地区来看,首尔占据最大消费份额,达到5.3878万亿韩元,占比65.9%,其次是仁川、釜山、京畿道和济州岛,五大地区合计占据全国的95.3%,消费集中趋势明显。 从消费类型来看,购物占比37.8%,其中大型商场消费达到2.4788万亿韩元,在购物消费中占比70.8%,其次是免税和休闲用品购物。此外,住宿占比33.9%,餐饮占比19.2%,娱乐服务占比6.1%,医疗消费占比1.8%。 与外国游客消费规模创下新高相反,韩国国民的国内旅游消费有所下降,去年总计支出40.0941万亿韩元,同比减少4.3%(1.8263万亿韩元),不仅低于2022年的40.5076万亿韩元,也不及2019年的40.71万亿韩元。 韩国去年全年接待外国游客共1637万人次,同比增长48.4%,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94%。疫情期间,访韩游客一度从2019年的1750万人次暴跌至2020年的252万人次,2021年进一步降至97万人次,此后逐步回升,2022年增至320万人次,2023年突破1100万人次。 去年访韩游客最多的国家(地区)依次是中国、日本、台湾和美国,其中中国游客多达460万人次,占比最高。访韩游客和消费双双增长,但韩国旅游赤字还在扩大,提升国内旅游市场活力,成为韩国政府亟待解决的课题。 春节长假期间的仁川国际机场出境大厅【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5 20:30:51 -
"三高"难挡出行热潮 韩国境外旅游全面恢复至疫前水平
去年在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的“三高”背景及多重不利因素下,韩国民众的海外旅行规模也已完全恢复至新冠疫前水平。今年春节假期长达六天,5月也有一个四天连休,加上最长可以休息十天的中秋假期,预计海外旅行规模或再次刷新最高纪录。 韩国旅游发展局4日公开的2024年韩国旅游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出境旅游的韩国民众达到2868.64万人次,与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相比实现100%的恢复,同时较前一年增长26.2%。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韩国民众出境旅游规模创下2871.42万人次的纪录。 从月度统计来看,传统意义上的旺季与淡季界限逐渐模糊。韩国民众出境旅游规模最大的月份为1月(277万人次),其次是12月(272万人次)和2月(251万人次),通常作为旺季的7月(250万人次)和8月(236万人次)反而相对较少。 随着日本、中国、东南亚等地区短途旅游需求的增加,以及继上一次长达六天的春节假期后,又即将迎来四天的“5月长假”(5月3日至6日)和最长十天的“中秋长假”(10月3日至12日),海外旅行规模或刷新以往最高纪录。 在海外旅行热潮中,长途旅行需求也开始显现。据韩国最大旅行社哈拿多乐(HANATOUR)统计,今年中秋假期(10月2日至9日期间出发)的海外旅行订单中,欧洲占比居首,高达35%,其次是东南亚(23%)和中国(18%)。此外,哈拿多乐今年1月的团体旅游出团规模已经达到24.5万人次,较去年增长10%,2月之后的预订情况也十分乐观,预计今年海外旅行的增长趋势还会持续。 另一家旅行社教元旅游(KYOWONTOUR)数据显示,在中秋长假出境订单中,西欧(19.9%)位居首位,其后依次为东欧(14.3%)、日本(10.7%)、南欧(9%)以及地中海地区(8.2%)。教元旅游相关人士称,目前正在筹备“2025黄金长假特辑”,届时计划对中秋和5月假期的出境旅游产品进行优惠促销。从预订数据来看,中秋期间对前往欧洲、美洲、澳大利亚等地的长途旅游需求较高。 正式进入春节假期的上月27日,仁川国际机场第一航站楼出境大厅人潮汹涌。【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4 20:26:36 -
韩国春节近半数企业放假6天 超两成放假9天以上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19日公布面向全国602家规模5人以上企业的《2025年春节休假实态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有45%的企业安排6天假期,企业年终奖发放比例较去年有所下降,多数企业对春节经济形势预期较为悲观。 今年韩国春节假期包括27日临时公休日在内,从1月25日(周六)起至30日(周四)结束。在这一法定假期安排下,放假6天的企业占比最高,达到45%;放假5天及以下的企业占比25%;放假9天及以上的企业占比22.1%,其中有0.7%的企业安排10天或更长的假期。 规模不同的企业在休假安排上也存在显著差异。300人以上企业中,有42.2%的企业安排7天及以上的假期,比例大于300人以下企业(28.5%)。与此相反,300人以下企业中,26.2%的企业仅安排5天或更少的假期,而300人以上企业中这一比例仅为15.6%。 与此同时,企业年终奖发放情况较去年略显疲软。计划发放春节年终奖的企业比例为62.4%,较2024年的64.5%下降2.1个百分点。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年终奖发放上表现更为积极,300人以上企业中78.8%计划发放年终奖,而300人以下企业中这一比例为60.3%。 从年终奖发放形式来看,65.7%的受访企业仅以固定年终奖形式发放,24.4%的企业选择仅发放特别年终奖,固定年终奖与特别年终奖同时发放的企业占比仅为9.8%。在发放金额方面,多数企业延续去年的水平,有81.7%的企业表示年终奖金额与去年持平,14.2%的企业计划增加,另有4.2%的企业则选择减少发放金额。 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在本次调查中显现。60.5%的受访企业认为今年春节经济环境较去年更加恶化,这一比例达到2021年以来的最高值。仅有4.4%的企业认为经济形势有所改善,占比为近五年来最低。此外,35.2%的企业表示经济状况与去年相当。 【图片来源 ChatGPT】
2025-01-20 23:40:52 -
2024年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外籍游客突破22万 创历史新高
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访问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馆、果川馆、德寿宫馆和清州馆四个馆的外籍游客人数达到22.06万人次,较2023年的20.89万人次增加了1.16万人次,创下开馆以来的历史新高。与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4年增幅达到了35.9%。 此外,自2013年首尔馆开馆以来,国立现代美术馆四个馆接待的外籍游客累计人数达到101.2万人次,首次突破100万人次。 从2024年外籍游客国籍分布来看,美国占比最高,为27%,其次是欧洲(26.4%)、中国(18.8%)、日本(8.5%)和东南亚(7%)。其中,首尔馆是外籍游客的主要参观场所,全年接待人数达到19万人次。 2024年展出的“回到未来:韩国现代艺术的当代性探索”吸引了5万名外籍游客。此外,另一展览“郑英善:为这片土地上呼吸的所有生命”也深受欢迎。 根据统计数据,在国内外访客中,20多岁的访客占比为41.3%,30多岁的占比为24.4%。20至30岁年龄段的访客合计占比达65.7%。这意味着约三分之二的访客为年轻群体。 国立现代美术馆馆长金成希(音)表示:“在全球对韩国艺术关注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美术馆将继续策划高品质展览,同时开发满足国内外访客需求的服务和项目,进一步推动韩国艺术的国际化发展。” 外籍游客在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参观展览会。【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3 01:02:02 -
韩国服装业"寒流"来袭 企业业绩分化加剧
由于经济衰退和高通胀等因素影响,今年韩国服装企业的业绩表现呈现分化。专注于性价比的快时尚(SPA)品牌表现强劲,而传统时装品牌则面临销售下滑。 26日,韩国金融监督院电子公示系统数据显示,三星物产时装部门今年前三季度的累计销售额为1.463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3亿元),同比下降2.82%;营业利润也大幅减少,前三季度累计为1273亿韩元,同比下降13.87%。 新世界国际的时装和生活方式业务也同样面临销售额和利润的双降。今年前三季度,新世界国际时装和生活方式部门累计销售额为6216亿韩元,同比下降8.42%;营业利润则下降至123亿韩元,同比下降30.5%。 尽管今年服装制造商因经济不景气而面临挑战,但业内普遍预测,明年这种下滑趋势可能仍将延续。三星时装研究所所长林智妍(音)表示:“在增长放缓的时装市场中,消费信心持续走低。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加剧和经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对许多品牌而言依然严峻。” 根据韩国经济人协会19日委托舆论调查机构Mono Research进行的消费支出计划调查,约53%的受访者表示明年将减少消费支出,主要原因是持续的高通胀(44%)。预计减少消费的项目中,旅游、餐饮和住宿(17.6%)占比最大,其次是休闲、文化和生活(15.2%),而服装和鞋类(14.9%)也在其中。 相比之下,以性价比著称的SPA品牌销售额呈现增长趋势。优衣库的销售额自2019年因日本出台半导体出口限制措施而下滑后,如今已成功突破1万亿韩元大关,显示出强劲的恢复势头。 优衣库韩国运营公司FRL Korea在本财年(去年9月至今年8月)的销售额为1.060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5%;营业利润为1489亿韩元,同比增长5.45%。 新星通商经营的TOPTEN10也表现出色。据预计,TOPTEN10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9700亿韩元,同比增长7.8%。目前,门店数量已从2020年的400多家增加至730家。 随着韩国消费者逐渐转向SPA品牌,服装制造商正在加快海外拓展步伐。LF时装集团旗下品牌哈吉斯(HAZZYS)将“全球化”与“年轻化”作为品牌25周年的核心战略,正在考虑超越亚洲,拓展至中东、印度和欧洲市场。 三星物产旗下时装品牌Juun.J也在以中国市场为核心进行扩张。今年8月,Juun.J在中国高端百货店SKP北京和成都各开设了快闪店,9月在上海的芮欧百货开设了独立门店。此外,该品牌还在英国和意大利开设了快闪店,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布局。 1日,首尔街头一家服装店门口,市民正在挑选陈列在外的商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7 00:07:22 -
中国电商在韩增长放缓 本土平台开启绝地反击
进军韩国并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商近来增长势头出现放缓,业内评价称原因在于受客户信赖问题所困。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冲击较小的韩国本土企业NAVER和Kakao则分别趁势强化旗下电商业务。 据市场调研机构IGA Works的25日Mobile Index数据,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TEMU、希音(SHEIN)等中国电商的月活跃用户量(MAU)在今年年初急剧增长后,下半年进入停滞状态。全球速卖通MAU从年初的500多万迅速增至近700万,目前维持在这一水平。TEMU则从年初的近500万增至600多万后,回落至500多万。 信息技术(IT)行业评价中国电商暴露出局限性。中国电商自进入韩国市场以来,在商品质量和安全方面一直饱受质疑。近期首尔市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电商平台销售的部分圣诞儿童玩具中,检出远超韩国标准的有害物质,进一步加剧中国电商的信任危机。 另有分析认为,除了价格便宜之外,中国电商缺乏其他显著优势。相比之下,韩国本土电商通过分析消费趋势及市场特性来制定精准策略,而中国电商则一味依靠低价突围,这种战略已经逐渐显现出局限性。中国电商利用优惠券吸引用户安装手机软件(APP)并注册会员,但今年5月曝出的个人信息泄露和隐私侵害问题导致这一策略也难以为继。 消费者市民联盟面向500名使用过中国电商平台的消费者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用户总体满意度仅为41.8%。其中,价格满意度较高,为80.8%;但商品质量满意度仅为20%。消费者对中国电商不满的原因中,“商品质量差”占比最高,达64.3%;其次是“配送延迟”(53.6%)和“退换货困难”(44.7%)。 在中国电商的增势减缓之际,韩国本土电商巨头NAVER和Kakao正在加速提升各自电商业务的竞争力。NAVER近期宣布,计划明年上半年推出独立平台NAVER Plus Store。平台与卖家紧密合作,推出生活用品1小时内送达的“即时配送”与针对大型家具家电的“指定日期配送”等服务,以提升用户购物体验。 此外,NAVER还计划把生成式人工智能(AI)HyperCLOVA X应用于旗下电商平台,为用户提供符合个人兴趣的商品推荐和定制优惠。通过AI技术,用户可以快速获取量身定制的搜索结果与购物建议,NAVER还为此启动技术和服务相关岗位的招聘工作。 Kakao计划把Kakao Shopping服务正式更名为Talk Deal,以强化品牌形象。Kakao同时还重组KakaoTalk内的购物界面,通过提升直观性和便利性来缩短用户的商品搜索时间,并在界面上提供个性化的优惠信息和商品推荐。平台还支持根据用户兴趣和行为数据,推荐流行品牌或赠送给朋友的礼物。 此外,Kakao还加大在KakaoTalk平台上的广告宣传力度。Kakao通过在好友列表的更新信息中嵌入广告,或在聊天和好友标签页顶部设置广告横幅等方式,吸引更多卖家入驻平台。公司还逐步增加Talk Channel广告客户数量,为电商业务的拓展奠定基础。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电商此前通过激进的低价战略吸引用户,但韩国电商企业在国内多年来建立的信任体系起到决定性作用。消费者更倾向在本土电商平台购买重要商品,而把中国电商平台用于购买季节性商品或一次性商品。 中国电商平台销售的圣诞儿童玩具中检出有害物质超标。【图片来源 首尔市政府】
2024-12-26 20:28:07 -
韩国40多岁未婚人群20年间暴增5倍 男女婚姻观念分化明显
一项统计显示,韩国40多岁人口中未婚比例20年前暴增5倍以上,对结婚持肯定态度的未婚人群也呈现出减少趋势。 据韩国统计厅19日发布的《韩国社会动向2024》,2020年韩国40多岁人口中,未婚男性占比23.6%,未婚女性占比11.9%,而2024年较2000年分别增长6.7倍和5.7倍。40多岁未婚比例在过去20年间持续增加。 未婚男性的大学毕业率和就业率低于已婚男性,而未婚女性则相反,大学毕业率和就业率均高于已婚女性。与此同时,未婚人群对结婚持积极态度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40多岁未婚人群的婚姻态度较已婚人群平均低约27个百分点。 20多岁未婚人群中,80.2%的男性和71.1%的女性有结婚意向,30多岁则分别为80%和72.5%。此外,教育水平、经济实力和健康状况越好的人群,结婚意向也越强。在自评“低收入阶层”的群体中,仅有63.2%的男性和55.2%的女性对结婚持积极态度;而在自评“高收入阶层”的群体中,这一比例分别升至88%和76.6%。 另有数据显示,以去年为准,40%以上的二三十多岁青年认为韩国社会的性别矛盾问题十分严重。以2022年为准,19至34岁男性视恋爱、结婚及生育为人生的重要元素,而女性则更重视社会贡献。 自2000年以来,韩国地区间人口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业或就业引发的人口流动,而非出生率变化。2023年二三十多岁年轻一代在国内人口流动中占比高达44.9%,其中20多岁因学业和就业需求流入首尔及釜山等大城市;而30多岁则因结婚、生育等原因从首尔流出。 以2020年为准,13至34岁人口中约1.3%(15.3万人)是需要赡养老人的青年家长,其中25至34岁以55.1%占比最高,13至18岁的学龄人群也占比16%。青年家长中需要同时承担直接照顾和经济抚养责任的多达41.2%。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12-20 23:49:39 -
韩国外籍就业人口首破百万 近九成月薪过万
据韩国统计厅17日发布的《2024年移民居留现状及就业调查结果》,截至今年5月,韩国15岁以上外籍常住人口为156.1万人,与2022年的130.2万人相比,两年内增加25.9万人(19.9%)。其中,近五年内获得韩国籍的常住人口为5.1万人,与去年持平。 外籍常住人口中的就业人口在今年达到101万,首次突破100万人。这一数据自2015年首次突破80万人后,直至2022年(84.3万人)始终维持在80多万水平,随后在2023年增至92.3万人,今年突破100万人大关。 外籍就业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常住外籍人口的整体增长与就业签证配额的扩大。今年韩国雇用许可制配额达到16.5万人,较去年的12万人增加4.5万,接近2020年5.6万人的三倍。统计厅相关人士表示,配额并非必须达到,但配额的大幅增加推动外籍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长无疑。此外,中小企业和农渔行业对扩大雇用许可配额的需求增加,未来外籍常住人口预计会进一步增长。 从行业来看,外籍就业人口从事行业最多的是矿业及制造业,达到46.1万人(45.6%),其次批发零售及餐饮住宿行业从业人数为19.1万人(18.9%)。此外,商业、个人及公共服务业共计14.4万人(14.2%),建筑业为10.8万人(10.6%),农林渔业为8.4万人(8.3%)。 从国籍来看,外籍常住就业人口中有92%(93万人)来自亚洲。其中中国籍朝鲜族34.1万人(33.8%),占比最大;其次是越南籍12.3万人(12.2%)和非朝鲜族中国籍4.2万人(4.2%)。 外籍就业人口中,月薪在3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以上的达到35.4万人,占比37.1%;月薪在200万至300万韩元之间的为48.9万人,占比51.2%。此外,月薪100万至200万韩元的为8.1万人(8.4%),月薪低于100万韩元的为3.2万人(3.3%)。 调查显示,韩国外籍常住居民的生活满意度高达84.3%,但有17.4%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内有过国籍或韩语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遭受歧视的情况。调查还显示,有子女的外籍常住居民人数为87.5万人,平均子女数量为1.6人。 韩国统计厅发布《2024年移民居留现状及就业调查结果》【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18 20:31:17 -
韩国紧急戒严余波未平 九成个体工商户"寒冬"难熬
自12月3日紧急戒严事件以来,韩国个体工商户群体大受冲击。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个体工商户的销售额遭受重创。 韩国中小个体工商户和自营业者联合会10日至12日为期三天,面向餐饮、住宿、批发零售及服务业等多个行业的1630名个体工商户进行问卷调查并于13日发布的结果显示,88.4%的受访商户表示,在紧急戒严实施后,销售额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体来看,销售额缩减幅度超过50%的个体工商户占比最高,占全体的36%,减少30%至50%(25.5%)、减少10%至30%(21.7%)、减少10%以下(5.2%)的紧随其后。同时,销售额减少规模最多的为100万至3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85元至1.56万元),占44.5%,其次依次为300万至500万韩元(29.1%)、500万至1000万韩元(14.9%)、1000万至2000万韩元(6.1%)、2000万韩元以上(5.4%)。 此外,89.2%的受访者表示,紧急戒严事态发生后,顾客也均有所减少。表示顾客减少半数以上的个体工商户最多,占37.7%。其次为减少30%至50%(25.3%)、减少10%至30%( 20.2%)、减少10%以下(6%)等。对于年末经济展望,90.1%的受访者持消极态度。据统计,61.9%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消极”,“稍微消极”占28.2%。 中小个体工商户和自营业者联合会委员柳弼善(音)表示:“由于接连的预约取消和消费市场的整体萎缩,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了消费活力急剧下降,进一步加剧经营困境。”
2024-12-13 23:56:13 -
韩国建筑技术人员平均年龄超50岁 青年占比不足两成
韩国建设产业研究院12日发布《建筑产业青年人才引进战略》报告显示,韩国建筑技术人员平均年龄在过去20年间迅速老化,从2004年的38.1岁增至今年6月的51.2岁,增长13岁。 相比之下,韩国全体劳工平均年龄从2010年的39岁增至去年的43.8岁,仅增长4.8岁,建筑行业高龄化速度远高于其他行业。具体来看,2010年至2023年期间,建筑行业劳工平均年龄增长6.2岁,仅次于保健与社会福利服务业(9.6岁)及商业设施管理和租赁服务业(6.4岁)。 此外,20至39岁年轻技术人员占比大幅下降。2004年20至39岁人员占比高达64%,目前仅为15.7%。也就是说,目前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中有80%以上为中老年人,主力群体已转移至50至69岁中年。 韩国建设产业研究院指出,这种高龄化现象不仅阻碍行业传统观念与文化的改变,还进一步恶化年轻一代进入建筑行业的条件,形成年轻人短缺与高龄化加剧的恶性循环。报告分析认为,青年短缺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还与建筑行业固有的文化和观念息息相关。 当代青年更加注重个人偏好和意愿,习惯平等的沟通方式并偏爱线上交流,而建筑行业更强调组织和团队合作,工作文化倾向垂直式沟通,难以吸引年轻群体。此外,青年一代重视基于数据和软件技术的工作方式及适应变化的能力,而建筑行业则以实务经验和熟练程度为主,主要依赖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 报告建议,建筑行业需要转向以平等关系和创新为基础的时代适应模式,从现有的垂直化、权威化结构向更加平等开放的文化转变,才能成功促进青年人才的流入。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12-12 23:14:51
-
访韩游客消费创新高 韩国出境游增长更猛
据韩国旅游发展局5日消息,去年访韩外国游客在韩消费总额达9.255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65.46亿元),同比增长33.8%(2.3374万亿韩元),创下年度最高纪录。外国游客入境数量与消费规模同时大幅增长,但韩国出境游客数量达到入境外国游客的1.5倍以上,导致旅游收支赤字或进一步扩大。 2019年访韩外国游客消费规模为5.4904万亿韩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骤降至1.3277万亿韩元,2021年进一步跌至1.0742万亿韩元。随着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结束,2022年消费规模回升至2万亿韩元,2023年突破6万亿韩元,去年接近10万亿韩元。 从地区来看,首尔占据最大消费份额,达到5.3878万亿韩元,占比65.9%,其次是仁川、釜山、京畿道和济州岛,五大地区合计占据全国的95.3%,消费集中趋势明显。 从消费类型来看,购物占比37.8%,其中大型商场消费达到2.4788万亿韩元,在购物消费中占比70.8%,其次是免税和休闲用品购物。此外,住宿占比33.9%,餐饮占比19.2%,娱乐服务占比6.1%,医疗消费占比1.8%。 与外国游客消费规模创下新高相反,韩国国民的国内旅游消费有所下降,去年总计支出40.0941万亿韩元,同比减少4.3%(1.8263万亿韩元),不仅低于2022年的40.5076万亿韩元,也不及2019年的40.71万亿韩元。 韩国去年全年接待外国游客共1637万人次,同比增长48.4%,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94%。疫情期间,访韩游客一度从2019年的1750万人次暴跌至2020年的252万人次,2021年进一步降至97万人次,此后逐步回升,2022年增至320万人次,2023年突破1100万人次。 去年访韩游客最多的国家(地区)依次是中国、日本、台湾和美国,其中中国游客多达460万人次,占比最高。访韩游客和消费双双增长,但韩国旅游赤字还在扩大,提升国内旅游市场活力,成为韩国政府亟待解决的课题。 春节长假期间的仁川国际机场出境大厅【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5 20:30:51 -
"三高"难挡出行热潮 韩国境外旅游全面恢复至疫前水平
去年在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的“三高”背景及多重不利因素下,韩国民众的海外旅行规模也已完全恢复至新冠疫前水平。今年春节假期长达六天,5月也有一个四天连休,加上最长可以休息十天的中秋假期,预计海外旅行规模或再次刷新最高纪录。 韩国旅游发展局4日公开的2024年韩国旅游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出境旅游的韩国民众达到2868.64万人次,与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相比实现100%的恢复,同时较前一年增长26.2%。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韩国民众出境旅游规模创下2871.42万人次的纪录。 从月度统计来看,传统意义上的旺季与淡季界限逐渐模糊。韩国民众出境旅游规模最大的月份为1月(277万人次),其次是12月(272万人次)和2月(251万人次),通常作为旺季的7月(250万人次)和8月(236万人次)反而相对较少。 随着日本、中国、东南亚等地区短途旅游需求的增加,以及继上一次长达六天的春节假期后,又即将迎来四天的“5月长假”(5月3日至6日)和最长十天的“中秋长假”(10月3日至12日),海外旅行规模或刷新以往最高纪录。 在海外旅行热潮中,长途旅行需求也开始显现。据韩国最大旅行社哈拿多乐(HANATOUR)统计,今年中秋假期(10月2日至9日期间出发)的海外旅行订单中,欧洲占比居首,高达35%,其次是东南亚(23%)和中国(18%)。此外,哈拿多乐今年1月的团体旅游出团规模已经达到24.5万人次,较去年增长10%,2月之后的预订情况也十分乐观,预计今年海外旅行的增长趋势还会持续。 另一家旅行社教元旅游(KYOWONTOUR)数据显示,在中秋长假出境订单中,西欧(19.9%)位居首位,其后依次为东欧(14.3%)、日本(10.7%)、南欧(9%)以及地中海地区(8.2%)。教元旅游相关人士称,目前正在筹备“2025黄金长假特辑”,届时计划对中秋和5月假期的出境旅游产品进行优惠促销。从预订数据来看,中秋期间对前往欧洲、美洲、澳大利亚等地的长途旅游需求较高。 正式进入春节假期的上月27日,仁川国际机场第一航站楼出境大厅人潮汹涌。【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4 20:26:36 -
韩国春节近半数企业放假6天 超两成放假9天以上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19日公布面向全国602家规模5人以上企业的《2025年春节休假实态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有45%的企业安排6天假期,企业年终奖发放比例较去年有所下降,多数企业对春节经济形势预期较为悲观。 今年韩国春节假期包括27日临时公休日在内,从1月25日(周六)起至30日(周四)结束。在这一法定假期安排下,放假6天的企业占比最高,达到45%;放假5天及以下的企业占比25%;放假9天及以上的企业占比22.1%,其中有0.7%的企业安排10天或更长的假期。 规模不同的企业在休假安排上也存在显著差异。300人以上企业中,有42.2%的企业安排7天及以上的假期,比例大于300人以下企业(28.5%)。与此相反,300人以下企业中,26.2%的企业仅安排5天或更少的假期,而300人以上企业中这一比例仅为15.6%。 与此同时,企业年终奖发放情况较去年略显疲软。计划发放春节年终奖的企业比例为62.4%,较2024年的64.5%下降2.1个百分点。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年终奖发放上表现更为积极,300人以上企业中78.8%计划发放年终奖,而300人以下企业中这一比例为60.3%。 从年终奖发放形式来看,65.7%的受访企业仅以固定年终奖形式发放,24.4%的企业选择仅发放特别年终奖,固定年终奖与特别年终奖同时发放的企业占比仅为9.8%。在发放金额方面,多数企业延续去年的水平,有81.7%的企业表示年终奖金额与去年持平,14.2%的企业计划增加,另有4.2%的企业则选择减少发放金额。 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在本次调查中显现。60.5%的受访企业认为今年春节经济环境较去年更加恶化,这一比例达到2021年以来的最高值。仅有4.4%的企业认为经济形势有所改善,占比为近五年来最低。此外,35.2%的企业表示经济状况与去年相当。 【图片来源 ChatGPT】
2025-01-20 23:40:52 -
2024年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外籍游客突破22万 创历史新高
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访问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馆、果川馆、德寿宫馆和清州馆四个馆的外籍游客人数达到22.06万人次,较2023年的20.89万人次增加了1.16万人次,创下开馆以来的历史新高。与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4年增幅达到了35.9%。 此外,自2013年首尔馆开馆以来,国立现代美术馆四个馆接待的外籍游客累计人数达到101.2万人次,首次突破100万人次。 从2024年外籍游客国籍分布来看,美国占比最高,为27%,其次是欧洲(26.4%)、中国(18.8%)、日本(8.5%)和东南亚(7%)。其中,首尔馆是外籍游客的主要参观场所,全年接待人数达到19万人次。 2024年展出的“回到未来:韩国现代艺术的当代性探索”吸引了5万名外籍游客。此外,另一展览“郑英善:为这片土地上呼吸的所有生命”也深受欢迎。 根据统计数据,在国内外访客中,20多岁的访客占比为41.3%,30多岁的占比为24.4%。20至30岁年龄段的访客合计占比达65.7%。这意味着约三分之二的访客为年轻群体。 国立现代美术馆馆长金成希(音)表示:“在全球对韩国艺术关注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美术馆将继续策划高品质展览,同时开发满足国内外访客需求的服务和项目,进一步推动韩国艺术的国际化发展。” 外籍游客在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参观展览会。【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3 01:02:02 -
韩国服装业"寒流"来袭 企业业绩分化加剧
由于经济衰退和高通胀等因素影响,今年韩国服装企业的业绩表现呈现分化。专注于性价比的快时尚(SPA)品牌表现强劲,而传统时装品牌则面临销售下滑。 26日,韩国金融监督院电子公示系统数据显示,三星物产时装部门今年前三季度的累计销售额为1.463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3亿元),同比下降2.82%;营业利润也大幅减少,前三季度累计为1273亿韩元,同比下降13.87%。 新世界国际的时装和生活方式业务也同样面临销售额和利润的双降。今年前三季度,新世界国际时装和生活方式部门累计销售额为6216亿韩元,同比下降8.42%;营业利润则下降至123亿韩元,同比下降30.5%。 尽管今年服装制造商因经济不景气而面临挑战,但业内普遍预测,明年这种下滑趋势可能仍将延续。三星时装研究所所长林智妍(音)表示:“在增长放缓的时装市场中,消费信心持续走低。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加剧和经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对许多品牌而言依然严峻。” 根据韩国经济人协会19日委托舆论调查机构Mono Research进行的消费支出计划调查,约53%的受访者表示明年将减少消费支出,主要原因是持续的高通胀(44%)。预计减少消费的项目中,旅游、餐饮和住宿(17.6%)占比最大,其次是休闲、文化和生活(15.2%),而服装和鞋类(14.9%)也在其中。 相比之下,以性价比著称的SPA品牌销售额呈现增长趋势。优衣库的销售额自2019年因日本出台半导体出口限制措施而下滑后,如今已成功突破1万亿韩元大关,显示出强劲的恢复势头。 优衣库韩国运营公司FRL Korea在本财年(去年9月至今年8月)的销售额为1.060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5%;营业利润为1489亿韩元,同比增长5.45%。 新星通商经营的TOPTEN10也表现出色。据预计,TOPTEN10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9700亿韩元,同比增长7.8%。目前,门店数量已从2020年的400多家增加至730家。 随着韩国消费者逐渐转向SPA品牌,服装制造商正在加快海外拓展步伐。LF时装集团旗下品牌哈吉斯(HAZZYS)将“全球化”与“年轻化”作为品牌25周年的核心战略,正在考虑超越亚洲,拓展至中东、印度和欧洲市场。 三星物产旗下时装品牌Juun.J也在以中国市场为核心进行扩张。今年8月,Juun.J在中国高端百货店SKP北京和成都各开设了快闪店,9月在上海的芮欧百货开设了独立门店。此外,该品牌还在英国和意大利开设了快闪店,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布局。 1日,首尔街头一家服装店门口,市民正在挑选陈列在外的商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7 00:07:22 -
中国电商在韩增长放缓 本土平台开启绝地反击
进军韩国并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商近来增长势头出现放缓,业内评价称原因在于受客户信赖问题所困。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冲击较小的韩国本土企业NAVER和Kakao则分别趁势强化旗下电商业务。 据市场调研机构IGA Works的25日Mobile Index数据,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TEMU、希音(SHEIN)等中国电商的月活跃用户量(MAU)在今年年初急剧增长后,下半年进入停滞状态。全球速卖通MAU从年初的500多万迅速增至近700万,目前维持在这一水平。TEMU则从年初的近500万增至600多万后,回落至500多万。 信息技术(IT)行业评价中国电商暴露出局限性。中国电商自进入韩国市场以来,在商品质量和安全方面一直饱受质疑。近期首尔市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电商平台销售的部分圣诞儿童玩具中,检出远超韩国标准的有害物质,进一步加剧中国电商的信任危机。 另有分析认为,除了价格便宜之外,中国电商缺乏其他显著优势。相比之下,韩国本土电商通过分析消费趋势及市场特性来制定精准策略,而中国电商则一味依靠低价突围,这种战略已经逐渐显现出局限性。中国电商利用优惠券吸引用户安装手机软件(APP)并注册会员,但今年5月曝出的个人信息泄露和隐私侵害问题导致这一策略也难以为继。 消费者市民联盟面向500名使用过中国电商平台的消费者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用户总体满意度仅为41.8%。其中,价格满意度较高,为80.8%;但商品质量满意度仅为20%。消费者对中国电商不满的原因中,“商品质量差”占比最高,达64.3%;其次是“配送延迟”(53.6%)和“退换货困难”(44.7%)。 在中国电商的增势减缓之际,韩国本土电商巨头NAVER和Kakao正在加速提升各自电商业务的竞争力。NAVER近期宣布,计划明年上半年推出独立平台NAVER Plus Store。平台与卖家紧密合作,推出生活用品1小时内送达的“即时配送”与针对大型家具家电的“指定日期配送”等服务,以提升用户购物体验。 此外,NAVER还计划把生成式人工智能(AI)HyperCLOVA X应用于旗下电商平台,为用户提供符合个人兴趣的商品推荐和定制优惠。通过AI技术,用户可以快速获取量身定制的搜索结果与购物建议,NAVER还为此启动技术和服务相关岗位的招聘工作。 Kakao计划把Kakao Shopping服务正式更名为Talk Deal,以强化品牌形象。Kakao同时还重组KakaoTalk内的购物界面,通过提升直观性和便利性来缩短用户的商品搜索时间,并在界面上提供个性化的优惠信息和商品推荐。平台还支持根据用户兴趣和行为数据,推荐流行品牌或赠送给朋友的礼物。 此外,Kakao还加大在KakaoTalk平台上的广告宣传力度。Kakao通过在好友列表的更新信息中嵌入广告,或在聊天和好友标签页顶部设置广告横幅等方式,吸引更多卖家入驻平台。公司还逐步增加Talk Channel广告客户数量,为电商业务的拓展奠定基础。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电商此前通过激进的低价战略吸引用户,但韩国电商企业在国内多年来建立的信任体系起到决定性作用。消费者更倾向在本土电商平台购买重要商品,而把中国电商平台用于购买季节性商品或一次性商品。 中国电商平台销售的圣诞儿童玩具中检出有害物质超标。【图片来源 首尔市政府】
2024-12-26 20:28:07 -
韩国40多岁未婚人群20年间暴增5倍 男女婚姻观念分化明显
一项统计显示,韩国40多岁人口中未婚比例20年前暴增5倍以上,对结婚持肯定态度的未婚人群也呈现出减少趋势。 据韩国统计厅19日发布的《韩国社会动向2024》,2020年韩国40多岁人口中,未婚男性占比23.6%,未婚女性占比11.9%,而2024年较2000年分别增长6.7倍和5.7倍。40多岁未婚比例在过去20年间持续增加。 未婚男性的大学毕业率和就业率低于已婚男性,而未婚女性则相反,大学毕业率和就业率均高于已婚女性。与此同时,未婚人群对结婚持积极态度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40多岁未婚人群的婚姻态度较已婚人群平均低约27个百分点。 20多岁未婚人群中,80.2%的男性和71.1%的女性有结婚意向,30多岁则分别为80%和72.5%。此外,教育水平、经济实力和健康状况越好的人群,结婚意向也越强。在自评“低收入阶层”的群体中,仅有63.2%的男性和55.2%的女性对结婚持积极态度;而在自评“高收入阶层”的群体中,这一比例分别升至88%和76.6%。 另有数据显示,以去年为准,40%以上的二三十多岁青年认为韩国社会的性别矛盾问题十分严重。以2022年为准,19至34岁男性视恋爱、结婚及生育为人生的重要元素,而女性则更重视社会贡献。 自2000年以来,韩国地区间人口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业或就业引发的人口流动,而非出生率变化。2023年二三十多岁年轻一代在国内人口流动中占比高达44.9%,其中20多岁因学业和就业需求流入首尔及釜山等大城市;而30多岁则因结婚、生育等原因从首尔流出。 以2020年为准,13至34岁人口中约1.3%(15.3万人)是需要赡养老人的青年家长,其中25至34岁以55.1%占比最高,13至18岁的学龄人群也占比16%。青年家长中需要同时承担直接照顾和经济抚养责任的多达41.2%。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12-20 23:49:39 -
韩国外籍就业人口首破百万 近九成月薪过万
据韩国统计厅17日发布的《2024年移民居留现状及就业调查结果》,截至今年5月,韩国15岁以上外籍常住人口为156.1万人,与2022年的130.2万人相比,两年内增加25.9万人(19.9%)。其中,近五年内获得韩国籍的常住人口为5.1万人,与去年持平。 外籍常住人口中的就业人口在今年达到101万,首次突破100万人。这一数据自2015年首次突破80万人后,直至2022年(84.3万人)始终维持在80多万水平,随后在2023年增至92.3万人,今年突破100万人大关。 外籍就业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常住外籍人口的整体增长与就业签证配额的扩大。今年韩国雇用许可制配额达到16.5万人,较去年的12万人增加4.5万,接近2020年5.6万人的三倍。统计厅相关人士表示,配额并非必须达到,但配额的大幅增加推动外籍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长无疑。此外,中小企业和农渔行业对扩大雇用许可配额的需求增加,未来外籍常住人口预计会进一步增长。 从行业来看,外籍就业人口从事行业最多的是矿业及制造业,达到46.1万人(45.6%),其次批发零售及餐饮住宿行业从业人数为19.1万人(18.9%)。此外,商业、个人及公共服务业共计14.4万人(14.2%),建筑业为10.8万人(10.6%),农林渔业为8.4万人(8.3%)。 从国籍来看,外籍常住就业人口中有92%(93万人)来自亚洲。其中中国籍朝鲜族34.1万人(33.8%),占比最大;其次是越南籍12.3万人(12.2%)和非朝鲜族中国籍4.2万人(4.2%)。 外籍就业人口中,月薪在3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以上的达到35.4万人,占比37.1%;月薪在200万至300万韩元之间的为48.9万人,占比51.2%。此外,月薪100万至200万韩元的为8.1万人(8.4%),月薪低于100万韩元的为3.2万人(3.3%)。 调查显示,韩国外籍常住居民的生活满意度高达84.3%,但有17.4%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内有过国籍或韩语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遭受歧视的情况。调查还显示,有子女的外籍常住居民人数为87.5万人,平均子女数量为1.6人。 韩国统计厅发布《2024年移民居留现状及就业调查结果》【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18 20:31:17 -
韩国紧急戒严余波未平 九成个体工商户"寒冬"难熬
自12月3日紧急戒严事件以来,韩国个体工商户群体大受冲击。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个体工商户的销售额遭受重创。 韩国中小个体工商户和自营业者联合会10日至12日为期三天,面向餐饮、住宿、批发零售及服务业等多个行业的1630名个体工商户进行问卷调查并于13日发布的结果显示,88.4%的受访商户表示,在紧急戒严实施后,销售额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体来看,销售额缩减幅度超过50%的个体工商户占比最高,占全体的36%,减少30%至50%(25.5%)、减少10%至30%(21.7%)、减少10%以下(5.2%)的紧随其后。同时,销售额减少规模最多的为100万至3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85元至1.56万元),占44.5%,其次依次为300万至500万韩元(29.1%)、500万至1000万韩元(14.9%)、1000万至2000万韩元(6.1%)、2000万韩元以上(5.4%)。 此外,89.2%的受访者表示,紧急戒严事态发生后,顾客也均有所减少。表示顾客减少半数以上的个体工商户最多,占37.7%。其次为减少30%至50%(25.3%)、减少10%至30%( 20.2%)、减少10%以下(6%)等。对于年末经济展望,90.1%的受访者持消极态度。据统计,61.9%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消极”,“稍微消极”占28.2%。 中小个体工商户和自营业者联合会委员柳弼善(音)表示:“由于接连的预约取消和消费市场的整体萎缩,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了消费活力急剧下降,进一步加剧经营困境。”
2024-12-13 23:56:13 -
韩国建筑技术人员平均年龄超50岁 青年占比不足两成
韩国建设产业研究院12日发布《建筑产业青年人才引进战略》报告显示,韩国建筑技术人员平均年龄在过去20年间迅速老化,从2004年的38.1岁增至今年6月的51.2岁,增长13岁。 相比之下,韩国全体劳工平均年龄从2010年的39岁增至去年的43.8岁,仅增长4.8岁,建筑行业高龄化速度远高于其他行业。具体来看,2010年至2023年期间,建筑行业劳工平均年龄增长6.2岁,仅次于保健与社会福利服务业(9.6岁)及商业设施管理和租赁服务业(6.4岁)。 此外,20至39岁年轻技术人员占比大幅下降。2004年20至39岁人员占比高达64%,目前仅为15.7%。也就是说,目前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中有80%以上为中老年人,主力群体已转移至50至69岁中年。 韩国建设产业研究院指出,这种高龄化现象不仅阻碍行业传统观念与文化的改变,还进一步恶化年轻一代进入建筑行业的条件,形成年轻人短缺与高龄化加剧的恶性循环。报告分析认为,青年短缺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还与建筑行业固有的文化和观念息息相关。 当代青年更加注重个人偏好和意愿,习惯平等的沟通方式并偏爱线上交流,而建筑行业更强调组织和团队合作,工作文化倾向垂直式沟通,难以吸引年轻群体。此外,青年一代重视基于数据和软件技术的工作方式及适应变化的能力,而建筑行业则以实务经验和熟练程度为主,主要依赖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 报告建议,建筑行业需要转向以平等关系和创新为基础的时代适应模式,从现有的垂直化、权威化结构向更加平等开放的文化转变,才能成功促进青年人才的流入。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12-12 23: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