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美妆’新闻 73个
-
美国暂缓对韩加征对等关税90天 美妆企业抢抓"窗口期"应变
据韩国流通业界11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9日宣布,将对包括韩国在内的70多个国家暂缓征收对等关税90天,仅适用10%的基础关税。此举为原本担忧将受到直接冲击的韩国美妆企业争取了短暂缓冲期,相关企业正积极制定应对策略。 根据此前美国政府公布的政策,自4月5日起,对全球进口商品统一征收10%的基本关税,并计划对57个国家同步实施最高达25%的对等关税。然而,随着新一轮调整出台,韩国等国将在90天内暂时仅适用10%的基础关税,相关对等关税措施将暂缓执行。 此次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韩国美妆业界所面临的出口压力。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近年来韩国美妆产品在美国市场持续增长,但关税上调的消息一度在业内引发紧张情绪,企业普遍担心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将因此受到影响。 其中,LG生活健康和爱茉莉太平洋等主要依赖对美出口的企业预计将首当其冲。一家向美国市场供货的化妆品企业负责人表示:“美国市场占据公司整体销售额的约80%,若在开市客(Costco)等主要渠道上调产品售价,势必对销售业绩带来直接影响。” 面对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相关企业正集中制定90天内的短期应对方案。LG生活健康方面表示,将以今年推进的全球事业结构重组为基础,积极优化美国市场布局,并计划进一步扩大亚马逊等线上平台与线下分销网络,以稳固市场份额。 爱茉莉太平洋方面也表示,将密切关注关税政策的后续动向,并视情况采取包括适度调价与促销在内的应对措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就品牌和产品层面的调整方案进行讨论。即便目前设有宽限期,也必须密切追踪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价格策略。” 相较之下,专注于化妆品设计生产(ODM)和代工生产(OEM)业务的韩国科玛与科丝美诗受关税调整影响相对较小。由于两家集团均在美国本地拥有生产基地,即便关税恢复至原标准,也可通过本地化生产体系降低冲击。 韩国科玛方面表示,正在加快推进预计于上半年竣工的第二座工厂建设,并计划整合现有产能,以最大程度降低关税调整带来的影响。科丝美诗方面则指出,最终价格政策由客户决定,若客户提出通过美国产线规避关税的需求,公司将灵活调整产地,并已做好将部分产能转移至美国、直接向当地市场供货的准备。 1日,在首尔中区明洞一家化妆品店内,店员正在整理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11 19:06:32 -
"Olive Young N 圣水"累计访客突破百万 跃升全球K-美妆新地标
希杰(CJ)集团旗下健康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 )于10日宣布,去年11月开设的首家创新型门店“Olive Young N 圣水”,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访客已突破100万人次。 欧利芙洋方面表示,该门店日均客流量达8000人,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人气最高的“明洞TOWN店”。在韩国本土顾客购买量方面,该店已超越“江南TOWN店”,跃升为全国销售额最高的门店。其中,来自首尔和京畿道以外地区的顾客占比达22%。 此外,外国顾客对销售额的贡献率高达70%,在全国门店中排名第三,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不分国籍与地域的“全球韩国美妆(K-Beauty)地标”地位。 业界分析指出,“Olive Young N 圣水”不仅是单纯的购物空间,更是一个可全方位体验K-Beauty潮流的沉浸式场所,在提升顾客到店率与停留时间方面成效显著。作为品牌战略革新的“试验平台”,该门店还承担着孵化新兴品牌的重要职能。开业初期引进的158个新品牌中,已有7个因顾客反响积极,成功扩展至全国1370余家门店。 欧利芙洋相关负责人表示:“圣水店通过强化品牌核心卖点与差异化体验,已成为新兴品牌测试市场反应、拓展知名度的重要平台。”公司内部调研结果显示,约八成顾客认为该门店“具有创新性”,相关关键词多集中于“年轻”、“潮流”、“新颖”和“多元”。 值得关注的是,三楼“Active Skincare”专区因提供皮肤与头皮诊断等个性化服务而广受欢迎,每日上午即出现预约额满现象。服务过程中提供的护肤建议通过社交媒体(SNS)广泛传播,进一步带动外籍游客到访,相关顾客占比已接近72%。此外,彩妆试色、个人色彩诊断等互动项目也获得积极反馈。 欧利芙洋方面表示,未来将以“Olive Young N 圣水”积累的零售创新经验为基础,推动体验型美妆服务在全国门店的全面落地,进一步升级整体服务体系。 “Olive Young N 圣水”三楼“Active Skincare”专区【图片来源 欧利芙洋】
2025-04-10 20:27:41 -
外籍游客带动零售新增长 韩国便利店服务加速国际化转型
随着访韩外籍游客的消费模式由传统团体游转向个性化自由行,便利店等中小型零售渠道迅速升温。为顺应这一趋势,韩国主要便利店品牌正加快布局面向外籍游客的服务体系,以推动零售终端加速向国际化转型。 据韩国旅游发展局8日发布的数据,去年访韩外籍游客总数达1637万人次,同比增长48.4%。值得注意的是,便利店正逐渐成为外籍游客体验韩国本地饮食文化的重要窗口。 从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来看,便利店在境外游客支付场景中的地位持续上升。以GS25为例,去年其外币兑换服务用户数同比增长18倍,退税服务使用次数激增935%,同时,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跨境支付工具的使用量也同比增长127%。 目前,GS25已建立涵盖货币兑换、即时退税、外汇结算及跨境支付工具使用优化等在内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并引入“自助外币兑换机”,可支持美元、人民币、欧元、日元等15种主要币种的24小时自动兑换及充值服务,游客可现场使用外币充值,系统将自动转换为韩元。 此外,GS25近期携手乐天免税店与微信支付展开联动合作,外籍顾客在指定门店使用微信支付消费,可享受跨平台通用优惠。GS25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持续拓展面向外国顾客的差异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便利店的国际化运营布局。 CU则自上月24日起,在明洞、弘大及仁川机场等外籍游客密集区域试点上线人工智能(AI)翻译服务,支持包括英语、日语、中文在内的38种语言即时转换,涵盖捷克语、印地语、斯瓦希里语等多个新兴市场语种。该服务依托手持终端设备(PDA)与二维码技术,顾客扫描后可通过手机麦克风进行语音交流,系统实时生成双语文字记录,有效提升沟通效率与服务体验。 7-Eleven则针对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外籍游客开设特色概念门店。位于首尔东大门的“dundun店”强化时尚美妆陈列,并设立K-食品专区,主打即食拉面及人气零食。 易买得24(Emart24)则通过升级数字ATM服务,推出支持15种外币充值并自动兑换韩元的多功能预付卡,同时具备交通卡功能。公司计划年内将该服务覆盖至100家门店,提升外籍游客支付便利性的同时,带动SIM卡、日用品等相关品类的联动销售。 CU推出的额人工智能(AI)翻译服务【图片来源 Flitto】
2025-04-09 00:37:54 -
全球美妆品牌相继撤离韩国市场 本土品牌崛起致竞争格局重塑
Fresh面霜 【图片来源 Fresh】 在全球美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多个国际知名品牌近期相继宣布退出韩国市场,反映出韩国美妆市场高度饱和。 据业界7日透露,路易威登(LVMH)旗下高端美妆品牌Fresh将于本月15日正式关闭韩国线上官网,结束在韩国市场长达13年的运营。该品牌自去年底因业绩不佳作出撤出决定后,官网部分热门产品已售罄,相关收尾工作接近完成。欧莱雅集团旗下美宝莲纽约也因销售疲软,计划于今年上半年终止在韩业务,目前官网已停止销售,仅能通过Coupang等第三方电商平台购买品牌产品。 此外,全球美容品牌接连撤出韩国市场。路易威登旗下美妆集合店丝芙兰已于去年5月全面退出韩国,自2019年首次进军韩国市场后,仅五年便折戟而归,分析指出,丝芙兰主打国际高端品牌的策略未能有效抗衡本土美妆连锁店欧利芙洋的竞争优势。欧利芙洋凭借对韩国独立品牌的深度孵化及精准的本土化营销,不仅吸引了国内消费者,更成为外籍游客的购物首选,业绩呈逐年增长态势,去年销售额超过4万亿(约合人民币200亿元)韩元,今年有望突破5万亿韩元大关。 德国专业护发品牌威娜于今年1月底终止韩国业务,法国小众香水Jovoy也在去年关闭全部实体门店。近期,韩国美妆巨头爱茉莉太平洋将旗下法国香水品牌安霓可·古特尔的知识产权(IP)出售给了国际香氛集团依特香水(Interparfums)。 国际品牌的集体退场映射出韩妆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变化。据分析,受韩妆热潮影响,韩国本土品牌发展迅速,国际品牌的立足之地收窄。韩国本土美妆企业通过研发差异化产品和灵活的数字营销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以科玛、科丝美诗为代表的ODM企业去年销售额均突破2万亿韩元,不仅为本土品牌提供技术支持,更通过跨境电商将韩国美妆标准输出至全球市场。随着韩妆在亚洲乃至欧美市场的影响力持续提升,美妆行业洗牌或将持续深化。
2025-04-08 22:58:33 -
海外韩流调查:K-POP成韩国代名词 BTS连续7年登顶人气榜首
根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国际文化交流振兴院7日发布的《2025年海外韩流现况调查》(以2024年为基准)结果,在接触过韩流内容的海外受访者中,17.8%表示提到韩国时最先联想到的是K-POP。其后依次为韩国食品(11.8%)、电视剧(8.7%)、美妆产品(6.4%)和电影(5.6%)。信息技术(IT)产品及品牌则以5.1%的占比,自2012年以来首次跌出前五名。 在韩流明星中,演员李敏镐以7%的支持率连续12年蝉联最受欢迎榜首。K-POP歌手方面,防弹少年团(BTS)以24.6%的支持率连续7年稳居第一,BLACKPINK以12.3%紧随其后,连续6年位列第二。BTS成员柾国(1.8%)与BLACKPINK成员Lisa(1.7%)也以个人身份表现突出,跻身前列。 BTS成员柾国【图片来源 BigHit Music】 在电视剧领域,奈飞(Netflix)原创剧《鱿鱼游戏》以9.7%的支持率连续四年蝉联榜首,其后为《泪之女王》(6.5%)和《爱的迫降》(2.2%)。2024年播出的《背着宰善跑》《从地狱来的法官》《妈妈朋友的儿子》和《请和我的老公结婚》等新剧也受到关注。 电影方面,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以8.3%的支持率连续五年蝉联最受欢迎韩国电影,《釜山行》(6.5%)位列第二。2024年上映的《破墓》(4.1%)在亚太地区反响强烈,排名第三。 韩流内容整体好感度达70.3%,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首次纳入调查的“韩语”领域好感度高达75.4%,超过整体平均水平。在菲律宾(88.9%)、印度尼西亚(86.5%)和泰国(82.7%)等东南亚国家,整体好感度表现尤为突出。 受访者每月平均观看韩国文化内容的时间为14小时,同比增加2.4小时。其中,电视剧(17.5小时)、综艺节目(17小时)、游戏(15.4小时)和网漫(14.5小时)最受欢迎。菲律宾(24小时)、泰国(20.1小时)和阿联酋(19.2小时)等国家的观看时长位居前列。 在消费层面,58.9%的韩流体验者表示未来有意购买韩国产品或服务,同比提升8.2个百分点。尤其在沙特阿拉伯(80.7%)、埃及(79.4%)、印度(78.8%)和阿联酋(77.3%)等中东及亚洲国家,消费意愿尤为强烈。最受欢迎的品类包括食品(66.2%)、韩国旅游(64.1%)、餐厅用餐(64%)和化妆品(57.1%)。 另有63.8%的受访者认为韩流对其购买韩国产品或服务具有影响力,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其中,印尼(82.7%)、菲律宾(81.6%)与印度(79.5%)的影响程度尤为显著。 然而,随着韩流影响力的扩大,相关负面认知也有所上升。认为“韩流存在负面因素”的受访者比例达37.5%,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创下近五年新高。主要原因包括“过于商业化”(15%)、“朝鲜带来的国际威胁”(13.2%)以及“需保护本国文化内容”(11.8%)等。 本次调查于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27日以在线问卷形式进行,覆盖全球28个国家,面向2.64万名曾接触韩国文化内容的海外受访者。其中,菲律宾与中国香港首次被纳入调查范围。 文化体育观光部表示,将以本次调查结果为基础,推动《韩流产业振兴基本法》的具体落实,并为相关产业提供制度保障。未来还计划举办三场韩流综合博览会,并在阿联酋迪拜设立常设韩流宣传馆,进一步扩大韩流在全球的影响力。 电影《寄生虫》剧照【图片来源 釜山国际电影节】
2025-04-07 20:18:23 -
韩国美妆市场两极分化加剧 大创成平价美妆新蓝海
韩国美妆市场正经历显著的两极分化发展态势,“超高价”与“超低价”两个细分市场同步扩张。在这一背景下,大创(Daiso)作为平价美妆的新兴渠道,正吸引越来越多主流化妆品品牌的战略布局。在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下,大创凭借其超低价定位,迅速成为韩国美妆线下渠道中的重要力量。 目前,大创在韩国的门店数量已突破1500家,与希杰(CJ)集团旗下健康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 )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通过与品牌合作,大创不仅保持了合作品牌的独特形象,还成功开辟了性价比市场,成为美妆销售的新兴平台。 曾经被视为“廉价”产品的商品,如今以大创“爆款”的新形象赢得市场青睐。自2021年进行战略调整以来,大创持续加大对美妆品类的投入。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以来,入驻品牌从18个激增至60余个,产品品类从190个扩充至346个。其中,美妆品类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44%,基础护肤品增幅达200%,彩妆品类增长80%。 面对这一市场机遇,各大美妆品牌纷纷推出大创专属产品线。爱茉莉太平洋于去年9月推出了专供品牌MIMO by Mamonde,包含8款单价低于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的产品。该系列在上市4个月内即实现百万销量,预计销售额将达到30亿至50亿韩元,远超行业预期。 LG生活健康则通过多品牌战略布局大创渠道。去年4月推出了大创专属品牌PUREDERMA,9月又将旗下护肤品牌希恩派(CNP)的二线品牌CNP Bye od-td引入大创。今年2月,The Face Shop的身体和头发护理系列也已入驻,而Code Glocal Color也于3月中旬开始陆续上架。 值得注意的是,大创严格执行5000韩元价格上限政策,确保同等容量产品的价格比传统渠道低50%以上。爱茉莉太平洋方面表示:“专供系列通过优化包装成本实现低价,而利润率相对较低。” LG生活健康则强调:“通过简化包装和容量的策略,吸引潜在消费群体,并逐步培养品牌认知。” 大创ENTER-6江边店销售的彩妆产品【图片来源 Beautynury】
2025-04-02 20:26:04 -
韩国美妆出口增长强劲 B2B平台成中小企业出海新引擎
随着韩国美妆(K-Beauty)风潮持续席卷全球市场,企业间(B2B)跨境电商平台已成为韩国中小美妆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的重要渠道。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创下历史新高。行业专家预测,这一数字有望在2025年攀升至112亿美元,2035年进一步增长至204亿美元。 在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B2B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Alibaba.com)为代表的B2B平台正发挥着关键作用。该平台通过整合人工智能(AI)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为韩国美妆企业提供从市场洞察到运营优化的全链路支持。据了解,阿里巴巴国际站目前已连接全球190多个国家的4700万商业用户,其AI智能橱窗、智能编辑器等创新工具显著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出海门槛。 由于缺乏出口经验,许多新兴美妆企业将B2B平台视为进军海外市场的跳板。阿里巴巴国际站通过降低出口壁垒,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专注于睫毛延长产品的品牌Beauty in Seoul,借助阿里巴巴国际站与60多个国家的买家建立了联系,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长为年销售额达到7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472万元)的国际化企业。 与此同时,其他电商平台也积极加入扶持中小美妆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行列。日本美妆电商平台Qoo10 Japan与韩国化妆品设计代工(ODM)企业科丝美诗(COSMAX)携手推出“韩国美妆企业培育计划”,计划分别培养20家价值超过1000亿日元和100家价值超过100亿日元的企业。 在韩国尚未出现主导美妆电商平台的情况下,各大电商平台正加快布局,争夺市场份额。业内人士表示:“美妆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竞争激烈。为了提升平台竞争力,我们将重点扶持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小企业。” 位于首尔明洞的K-Beauty体验宣传馆【图片来源 Beauty Play】
2025-03-28 20:23:56 -
爱敬产业深化中国市场布局 携手辛选集团加码直播电商
韩国知名化妆品集团爱敬产业27日宣布,正在加速布局中国市场,通过与中国头部MCN公司(即网红孵化、运营的公司)辛选集团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拓展直播电商业务,以提升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爱敬产业于本月26日在首尔总部举办了“爱敬品牌日”活动。此次活动恰逢辛选集团时隔五年再度访韩,双方通过实地考察韩国美妆(K-Beauty)企业,加强业务交流,并推动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渗透。 根据合作计划,爱敬产业将重点强化三大核心举措:一是优化快手、抖音等中国主要直播电商平台的运营,提高销售渠道效率;二是深化品牌合作,发挥协同效应,增加市场竞争力;三是扩大网红营销规模,借助头部主播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 值得关注的是,辛选集团旗下粉丝数超1亿的知名主播杨润心(网名“蛋蛋”)亲临现场,不仅提升了双方合作的关注度,也为后续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的营销支持。 爱敬产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中韩经贸关系持续向好的背景下,此次合作具有战略意义。公司将以此为契机,深耕中国市场,并加快全球化布局。”据悉,除中国市场外,公司还计划加大对日本、美国及东南亚市场的投入。 辛选集团成立于2017年,作为中国直播电商领域的领军企业,旗下拥有辛有志(网名“辛巴”)、杨润心(网名“蛋蛋”)等多位顶级主播,并凭借直播电商模式迅速成长,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 26日,网红“蛋蛋”(中)与爱敬产业相关负责人在“爱敬品牌日”活动上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爱敬集团】
2025-03-27 23:19:46 -
韩国奢侈品电商行业遭遇"寒冬" 主要平台深陷经营危机
韩国奢侈品电商市场正面临严峻挑战。最新行业数据显示,主要平台Mustit、Trenbe和Balaan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引发业界对行业前景的普遍担忧。 根据移动指数公司IGAWORKS发布的报告,Mustit、Trenbe和Balaan三大奢侈品电商平台在去年1月至8月的累计信用卡结算金额为375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同比下降59%。尽管疫情期间市场规模曾有所扩大,但随着经济衰退、奢侈品消费减少及投资市场冷却,这些平台的业绩面临巨大压力。 金融监督院电子公示系统数据显示,Mustit、Trenbe和Balaan三大企业在2023年分别录得79亿韩元、32亿韩元和100亿韩元的营业亏损。虽然这些公司尚未公布2024年的业绩,但业内普遍预计其亏损态势将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Balaan在本月24日发生了延迟结算事件,尽管公司方面解释为“系统技术问题”,但市场普遍质疑其资金链健康状况。 与此同时,行业洗牌正在加速。据统计,过去一年内已有四家奢侈品电商平台相继退出市场,包括Catch Fashion、Hanstyle等曾经的热门平台。此外,韩国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消费者的偏好正从传统奢侈品转向更具性价比的轻奢产品,这进一步加剧了专业奢侈品电商的经营压力。 随着全球奢侈品市场的萎缩,Mustit、Trenbe和Balaan面临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奢侈品市场数据显示,去年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规模为3630亿欧元,同比下降2%。 面对生存危机,各平台正积极寻求转型突破。Balaan计划推出美妆业务线“Balaan Beauty”,引入香奈儿、迪奥等国际一线品牌;Trenbe则将业务重心转向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场。 在融资方面,Balaan近期获得美妆分销商Silicon2的战略投资,金额达150亿韩元;Trenbe则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成功募资55亿韩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Trenbe最新估值仅为两年前的三分之一,这一数据凸显出资本市场对奢侈品电商行业的谨慎态度。 位于汝矣岛IFC购物中心的Balaan线下门店【图片来源 Balaan】
2025-03-27 20:34:12 -
韩国美妆巨头加速全球布局 强调"深耕中国"战略不变
在全球美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韩国美妆产业正面临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尽管“全球扩张”已成为行业共识,但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依然是2025年韩国美妆企业业绩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据业界27日消息,韩国两大美妆巨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与LG生活健康近期相继宣布战略调整计划。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社长金昇焕在25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将加速全球业务结构优化,并计划在年内完成中国市场的战略重组。此次调整意味着在巩固中国市场地位的同时,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将重点拓展美国、欧洲、印度及中东等新兴市场。 这一战略转向与公司近期业绩密切相关。去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在欧美市场的销售额实现爆发式增长,同比飙升超过200%,达到694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5亿元),首次超越大中华区5100亿韩元的销售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滑26.7%,在集团总营收中的占比从18.9%收缩至13.1%,而欧美市场占比则从9.2%显著提升至17.9%。 同日,LG生活健康也公布了海外业务重组计划。公司总裁李正爱表示,将以美洲市场为核心,重构全球业务布局。数据显示,尽管该公司在华销售额去年增长了12.5%,达到8452亿韩元,但增速较往年明显放缓。李正爱强调,优化市场结构并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 韩国关税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市场增速放缓,韩国化妆品出口仍高度依赖该市场。去年,韩国对华化妆品出口额达到17亿美元,远超排名第二的美国市场(11亿美元)。业内专家指出,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关税政策的调整,可能成为影响行业格局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业界正密切关注中国政府持续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以及“限韩令”解除的可能性。如果访韩游客回升且韩流文化热度再度攀升,韩国美妆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增长动力。 两大集团均强调,战略调整并不意味着退出中国市场。爱茉莉太平洋表示,将重点提升在华电商渠道的运营效率;LG生活健康则宣布将继续深耕高端市场。 Kiwoom证券首席分析师赵素贞(音)指出:“尽管韩国美妆企业正在加速全球市场多元化布局,但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以及政策环境改善带来的机遇,仍将是推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位于首尔龙山区的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总部【图片来源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
2025-03-27 19:05:05
-
美国暂缓对韩加征对等关税90天 美妆企业抢抓"窗口期"应变
据韩国流通业界11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9日宣布,将对包括韩国在内的70多个国家暂缓征收对等关税90天,仅适用10%的基础关税。此举为原本担忧将受到直接冲击的韩国美妆企业争取了短暂缓冲期,相关企业正积极制定应对策略。 根据此前美国政府公布的政策,自4月5日起,对全球进口商品统一征收10%的基本关税,并计划对57个国家同步实施最高达25%的对等关税。然而,随着新一轮调整出台,韩国等国将在90天内暂时仅适用10%的基础关税,相关对等关税措施将暂缓执行。 此次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韩国美妆业界所面临的出口压力。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近年来韩国美妆产品在美国市场持续增长,但关税上调的消息一度在业内引发紧张情绪,企业普遍担心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将因此受到影响。 其中,LG生活健康和爱茉莉太平洋等主要依赖对美出口的企业预计将首当其冲。一家向美国市场供货的化妆品企业负责人表示:“美国市场占据公司整体销售额的约80%,若在开市客(Costco)等主要渠道上调产品售价,势必对销售业绩带来直接影响。” 面对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相关企业正集中制定90天内的短期应对方案。LG生活健康方面表示,将以今年推进的全球事业结构重组为基础,积极优化美国市场布局,并计划进一步扩大亚马逊等线上平台与线下分销网络,以稳固市场份额。 爱茉莉太平洋方面也表示,将密切关注关税政策的后续动向,并视情况采取包括适度调价与促销在内的应对措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就品牌和产品层面的调整方案进行讨论。即便目前设有宽限期,也必须密切追踪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价格策略。” 相较之下,专注于化妆品设计生产(ODM)和代工生产(OEM)业务的韩国科玛与科丝美诗受关税调整影响相对较小。由于两家集团均在美国本地拥有生产基地,即便关税恢复至原标准,也可通过本地化生产体系降低冲击。 韩国科玛方面表示,正在加快推进预计于上半年竣工的第二座工厂建设,并计划整合现有产能,以最大程度降低关税调整带来的影响。科丝美诗方面则指出,最终价格政策由客户决定,若客户提出通过美国产线规避关税的需求,公司将灵活调整产地,并已做好将部分产能转移至美国、直接向当地市场供货的准备。 1日,在首尔中区明洞一家化妆品店内,店员正在整理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11 19:06:32 -
"Olive Young N 圣水"累计访客突破百万 跃升全球K-美妆新地标
希杰(CJ)集团旗下健康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 )于10日宣布,去年11月开设的首家创新型门店“Olive Young N 圣水”,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访客已突破100万人次。 欧利芙洋方面表示,该门店日均客流量达8000人,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人气最高的“明洞TOWN店”。在韩国本土顾客购买量方面,该店已超越“江南TOWN店”,跃升为全国销售额最高的门店。其中,来自首尔和京畿道以外地区的顾客占比达22%。 此外,外国顾客对销售额的贡献率高达70%,在全国门店中排名第三,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不分国籍与地域的“全球韩国美妆(K-Beauty)地标”地位。 业界分析指出,“Olive Young N 圣水”不仅是单纯的购物空间,更是一个可全方位体验K-Beauty潮流的沉浸式场所,在提升顾客到店率与停留时间方面成效显著。作为品牌战略革新的“试验平台”,该门店还承担着孵化新兴品牌的重要职能。开业初期引进的158个新品牌中,已有7个因顾客反响积极,成功扩展至全国1370余家门店。 欧利芙洋相关负责人表示:“圣水店通过强化品牌核心卖点与差异化体验,已成为新兴品牌测试市场反应、拓展知名度的重要平台。”公司内部调研结果显示,约八成顾客认为该门店“具有创新性”,相关关键词多集中于“年轻”、“潮流”、“新颖”和“多元”。 值得关注的是,三楼“Active Skincare”专区因提供皮肤与头皮诊断等个性化服务而广受欢迎,每日上午即出现预约额满现象。服务过程中提供的护肤建议通过社交媒体(SNS)广泛传播,进一步带动外籍游客到访,相关顾客占比已接近72%。此外,彩妆试色、个人色彩诊断等互动项目也获得积极反馈。 欧利芙洋方面表示,未来将以“Olive Young N 圣水”积累的零售创新经验为基础,推动体验型美妆服务在全国门店的全面落地,进一步升级整体服务体系。 “Olive Young N 圣水”三楼“Active Skincare”专区【图片来源 欧利芙洋】
2025-04-10 20:27:41 -
外籍游客带动零售新增长 韩国便利店服务加速国际化转型
随着访韩外籍游客的消费模式由传统团体游转向个性化自由行,便利店等中小型零售渠道迅速升温。为顺应这一趋势,韩国主要便利店品牌正加快布局面向外籍游客的服务体系,以推动零售终端加速向国际化转型。 据韩国旅游发展局8日发布的数据,去年访韩外籍游客总数达1637万人次,同比增长48.4%。值得注意的是,便利店正逐渐成为外籍游客体验韩国本地饮食文化的重要窗口。 从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来看,便利店在境外游客支付场景中的地位持续上升。以GS25为例,去年其外币兑换服务用户数同比增长18倍,退税服务使用次数激增935%,同时,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跨境支付工具的使用量也同比增长127%。 目前,GS25已建立涵盖货币兑换、即时退税、外汇结算及跨境支付工具使用优化等在内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并引入“自助外币兑换机”,可支持美元、人民币、欧元、日元等15种主要币种的24小时自动兑换及充值服务,游客可现场使用外币充值,系统将自动转换为韩元。 此外,GS25近期携手乐天免税店与微信支付展开联动合作,外籍顾客在指定门店使用微信支付消费,可享受跨平台通用优惠。GS25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持续拓展面向外国顾客的差异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便利店的国际化运营布局。 CU则自上月24日起,在明洞、弘大及仁川机场等外籍游客密集区域试点上线人工智能(AI)翻译服务,支持包括英语、日语、中文在内的38种语言即时转换,涵盖捷克语、印地语、斯瓦希里语等多个新兴市场语种。该服务依托手持终端设备(PDA)与二维码技术,顾客扫描后可通过手机麦克风进行语音交流,系统实时生成双语文字记录,有效提升沟通效率与服务体验。 7-Eleven则针对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外籍游客开设特色概念门店。位于首尔东大门的“dundun店”强化时尚美妆陈列,并设立K-食品专区,主打即食拉面及人气零食。 易买得24(Emart24)则通过升级数字ATM服务,推出支持15种外币充值并自动兑换韩元的多功能预付卡,同时具备交通卡功能。公司计划年内将该服务覆盖至100家门店,提升外籍游客支付便利性的同时,带动SIM卡、日用品等相关品类的联动销售。 CU推出的额人工智能(AI)翻译服务【图片来源 Flitto】
2025-04-09 00:37:54 -
全球美妆品牌相继撤离韩国市场 本土品牌崛起致竞争格局重塑
Fresh面霜 【图片来源 Fresh】 在全球美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多个国际知名品牌近期相继宣布退出韩国市场,反映出韩国美妆市场高度饱和。 据业界7日透露,路易威登(LVMH)旗下高端美妆品牌Fresh将于本月15日正式关闭韩国线上官网,结束在韩国市场长达13年的运营。该品牌自去年底因业绩不佳作出撤出决定后,官网部分热门产品已售罄,相关收尾工作接近完成。欧莱雅集团旗下美宝莲纽约也因销售疲软,计划于今年上半年终止在韩业务,目前官网已停止销售,仅能通过Coupang等第三方电商平台购买品牌产品。 此外,全球美容品牌接连撤出韩国市场。路易威登旗下美妆集合店丝芙兰已于去年5月全面退出韩国,自2019年首次进军韩国市场后,仅五年便折戟而归,分析指出,丝芙兰主打国际高端品牌的策略未能有效抗衡本土美妆连锁店欧利芙洋的竞争优势。欧利芙洋凭借对韩国独立品牌的深度孵化及精准的本土化营销,不仅吸引了国内消费者,更成为外籍游客的购物首选,业绩呈逐年增长态势,去年销售额超过4万亿(约合人民币200亿元)韩元,今年有望突破5万亿韩元大关。 德国专业护发品牌威娜于今年1月底终止韩国业务,法国小众香水Jovoy也在去年关闭全部实体门店。近期,韩国美妆巨头爱茉莉太平洋将旗下法国香水品牌安霓可·古特尔的知识产权(IP)出售给了国际香氛集团依特香水(Interparfums)。 国际品牌的集体退场映射出韩妆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变化。据分析,受韩妆热潮影响,韩国本土品牌发展迅速,国际品牌的立足之地收窄。韩国本土美妆企业通过研发差异化产品和灵活的数字营销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以科玛、科丝美诗为代表的ODM企业去年销售额均突破2万亿韩元,不仅为本土品牌提供技术支持,更通过跨境电商将韩国美妆标准输出至全球市场。随着韩妆在亚洲乃至欧美市场的影响力持续提升,美妆行业洗牌或将持续深化。
2025-04-08 22:58:33 -
海外韩流调查:K-POP成韩国代名词 BTS连续7年登顶人气榜首
根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国际文化交流振兴院7日发布的《2025年海外韩流现况调查》(以2024年为基准)结果,在接触过韩流内容的海外受访者中,17.8%表示提到韩国时最先联想到的是K-POP。其后依次为韩国食品(11.8%)、电视剧(8.7%)、美妆产品(6.4%)和电影(5.6%)。信息技术(IT)产品及品牌则以5.1%的占比,自2012年以来首次跌出前五名。 在韩流明星中,演员李敏镐以7%的支持率连续12年蝉联最受欢迎榜首。K-POP歌手方面,防弹少年团(BTS)以24.6%的支持率连续7年稳居第一,BLACKPINK以12.3%紧随其后,连续6年位列第二。BTS成员柾国(1.8%)与BLACKPINK成员Lisa(1.7%)也以个人身份表现突出,跻身前列。 BTS成员柾国【图片来源 BigHit Music】 在电视剧领域,奈飞(Netflix)原创剧《鱿鱼游戏》以9.7%的支持率连续四年蝉联榜首,其后为《泪之女王》(6.5%)和《爱的迫降》(2.2%)。2024年播出的《背着宰善跑》《从地狱来的法官》《妈妈朋友的儿子》和《请和我的老公结婚》等新剧也受到关注。 电影方面,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以8.3%的支持率连续五年蝉联最受欢迎韩国电影,《釜山行》(6.5%)位列第二。2024年上映的《破墓》(4.1%)在亚太地区反响强烈,排名第三。 韩流内容整体好感度达70.3%,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首次纳入调查的“韩语”领域好感度高达75.4%,超过整体平均水平。在菲律宾(88.9%)、印度尼西亚(86.5%)和泰国(82.7%)等东南亚国家,整体好感度表现尤为突出。 受访者每月平均观看韩国文化内容的时间为14小时,同比增加2.4小时。其中,电视剧(17.5小时)、综艺节目(17小时)、游戏(15.4小时)和网漫(14.5小时)最受欢迎。菲律宾(24小时)、泰国(20.1小时)和阿联酋(19.2小时)等国家的观看时长位居前列。 在消费层面,58.9%的韩流体验者表示未来有意购买韩国产品或服务,同比提升8.2个百分点。尤其在沙特阿拉伯(80.7%)、埃及(79.4%)、印度(78.8%)和阿联酋(77.3%)等中东及亚洲国家,消费意愿尤为强烈。最受欢迎的品类包括食品(66.2%)、韩国旅游(64.1%)、餐厅用餐(64%)和化妆品(57.1%)。 另有63.8%的受访者认为韩流对其购买韩国产品或服务具有影响力,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其中,印尼(82.7%)、菲律宾(81.6%)与印度(79.5%)的影响程度尤为显著。 然而,随着韩流影响力的扩大,相关负面认知也有所上升。认为“韩流存在负面因素”的受访者比例达37.5%,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创下近五年新高。主要原因包括“过于商业化”(15%)、“朝鲜带来的国际威胁”(13.2%)以及“需保护本国文化内容”(11.8%)等。 本次调查于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27日以在线问卷形式进行,覆盖全球28个国家,面向2.64万名曾接触韩国文化内容的海外受访者。其中,菲律宾与中国香港首次被纳入调查范围。 文化体育观光部表示,将以本次调查结果为基础,推动《韩流产业振兴基本法》的具体落实,并为相关产业提供制度保障。未来还计划举办三场韩流综合博览会,并在阿联酋迪拜设立常设韩流宣传馆,进一步扩大韩流在全球的影响力。 电影《寄生虫》剧照【图片来源 釜山国际电影节】
2025-04-07 20:18:23 -
韩国美妆市场两极分化加剧 大创成平价美妆新蓝海
韩国美妆市场正经历显著的两极分化发展态势,“超高价”与“超低价”两个细分市场同步扩张。在这一背景下,大创(Daiso)作为平价美妆的新兴渠道,正吸引越来越多主流化妆品品牌的战略布局。在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下,大创凭借其超低价定位,迅速成为韩国美妆线下渠道中的重要力量。 目前,大创在韩国的门店数量已突破1500家,与希杰(CJ)集团旗下健康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 )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通过与品牌合作,大创不仅保持了合作品牌的独特形象,还成功开辟了性价比市场,成为美妆销售的新兴平台。 曾经被视为“廉价”产品的商品,如今以大创“爆款”的新形象赢得市场青睐。自2021年进行战略调整以来,大创持续加大对美妆品类的投入。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以来,入驻品牌从18个激增至60余个,产品品类从190个扩充至346个。其中,美妆品类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44%,基础护肤品增幅达200%,彩妆品类增长80%。 面对这一市场机遇,各大美妆品牌纷纷推出大创专属产品线。爱茉莉太平洋于去年9月推出了专供品牌MIMO by Mamonde,包含8款单价低于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的产品。该系列在上市4个月内即实现百万销量,预计销售额将达到30亿至50亿韩元,远超行业预期。 LG生活健康则通过多品牌战略布局大创渠道。去年4月推出了大创专属品牌PUREDERMA,9月又将旗下护肤品牌希恩派(CNP)的二线品牌CNP Bye od-td引入大创。今年2月,The Face Shop的身体和头发护理系列也已入驻,而Code Glocal Color也于3月中旬开始陆续上架。 值得注意的是,大创严格执行5000韩元价格上限政策,确保同等容量产品的价格比传统渠道低50%以上。爱茉莉太平洋方面表示:“专供系列通过优化包装成本实现低价,而利润率相对较低。” LG生活健康则强调:“通过简化包装和容量的策略,吸引潜在消费群体,并逐步培养品牌认知。” 大创ENTER-6江边店销售的彩妆产品【图片来源 Beautynury】
2025-04-02 20:26:04 -
韩国美妆出口增长强劲 B2B平台成中小企业出海新引擎
随着韩国美妆(K-Beauty)风潮持续席卷全球市场,企业间(B2B)跨境电商平台已成为韩国中小美妆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的重要渠道。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创下历史新高。行业专家预测,这一数字有望在2025年攀升至112亿美元,2035年进一步增长至204亿美元。 在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B2B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Alibaba.com)为代表的B2B平台正发挥着关键作用。该平台通过整合人工智能(AI)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为韩国美妆企业提供从市场洞察到运营优化的全链路支持。据了解,阿里巴巴国际站目前已连接全球190多个国家的4700万商业用户,其AI智能橱窗、智能编辑器等创新工具显著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出海门槛。 由于缺乏出口经验,许多新兴美妆企业将B2B平台视为进军海外市场的跳板。阿里巴巴国际站通过降低出口壁垒,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专注于睫毛延长产品的品牌Beauty in Seoul,借助阿里巴巴国际站与60多个国家的买家建立了联系,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长为年销售额达到7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472万元)的国际化企业。 与此同时,其他电商平台也积极加入扶持中小美妆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行列。日本美妆电商平台Qoo10 Japan与韩国化妆品设计代工(ODM)企业科丝美诗(COSMAX)携手推出“韩国美妆企业培育计划”,计划分别培养20家价值超过1000亿日元和100家价值超过100亿日元的企业。 在韩国尚未出现主导美妆电商平台的情况下,各大电商平台正加快布局,争夺市场份额。业内人士表示:“美妆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竞争激烈。为了提升平台竞争力,我们将重点扶持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小企业。” 位于首尔明洞的K-Beauty体验宣传馆【图片来源 Beauty Play】
2025-03-28 20:23:56 -
爱敬产业深化中国市场布局 携手辛选集团加码直播电商
韩国知名化妆品集团爱敬产业27日宣布,正在加速布局中国市场,通过与中国头部MCN公司(即网红孵化、运营的公司)辛选集团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拓展直播电商业务,以提升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爱敬产业于本月26日在首尔总部举办了“爱敬品牌日”活动。此次活动恰逢辛选集团时隔五年再度访韩,双方通过实地考察韩国美妆(K-Beauty)企业,加强业务交流,并推动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渗透。 根据合作计划,爱敬产业将重点强化三大核心举措:一是优化快手、抖音等中国主要直播电商平台的运营,提高销售渠道效率;二是深化品牌合作,发挥协同效应,增加市场竞争力;三是扩大网红营销规模,借助头部主播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 值得关注的是,辛选集团旗下粉丝数超1亿的知名主播杨润心(网名“蛋蛋”)亲临现场,不仅提升了双方合作的关注度,也为后续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的营销支持。 爱敬产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中韩经贸关系持续向好的背景下,此次合作具有战略意义。公司将以此为契机,深耕中国市场,并加快全球化布局。”据悉,除中国市场外,公司还计划加大对日本、美国及东南亚市场的投入。 辛选集团成立于2017年,作为中国直播电商领域的领军企业,旗下拥有辛有志(网名“辛巴”)、杨润心(网名“蛋蛋”)等多位顶级主播,并凭借直播电商模式迅速成长,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 26日,网红“蛋蛋”(中)与爱敬产业相关负责人在“爱敬品牌日”活动上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爱敬集团】
2025-03-27 23:19:46 -
韩国奢侈品电商行业遭遇"寒冬" 主要平台深陷经营危机
韩国奢侈品电商市场正面临严峻挑战。最新行业数据显示,主要平台Mustit、Trenbe和Balaan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引发业界对行业前景的普遍担忧。 根据移动指数公司IGAWORKS发布的报告,Mustit、Trenbe和Balaan三大奢侈品电商平台在去年1月至8月的累计信用卡结算金额为375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同比下降59%。尽管疫情期间市场规模曾有所扩大,但随着经济衰退、奢侈品消费减少及投资市场冷却,这些平台的业绩面临巨大压力。 金融监督院电子公示系统数据显示,Mustit、Trenbe和Balaan三大企业在2023年分别录得79亿韩元、32亿韩元和100亿韩元的营业亏损。虽然这些公司尚未公布2024年的业绩,但业内普遍预计其亏损态势将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Balaan在本月24日发生了延迟结算事件,尽管公司方面解释为“系统技术问题”,但市场普遍质疑其资金链健康状况。 与此同时,行业洗牌正在加速。据统计,过去一年内已有四家奢侈品电商平台相继退出市场,包括Catch Fashion、Hanstyle等曾经的热门平台。此外,韩国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消费者的偏好正从传统奢侈品转向更具性价比的轻奢产品,这进一步加剧了专业奢侈品电商的经营压力。 随着全球奢侈品市场的萎缩,Mustit、Trenbe和Balaan面临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奢侈品市场数据显示,去年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规模为3630亿欧元,同比下降2%。 面对生存危机,各平台正积极寻求转型突破。Balaan计划推出美妆业务线“Balaan Beauty”,引入香奈儿、迪奥等国际一线品牌;Trenbe则将业务重心转向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场。 在融资方面,Balaan近期获得美妆分销商Silicon2的战略投资,金额达150亿韩元;Trenbe则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成功募资55亿韩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Trenbe最新估值仅为两年前的三分之一,这一数据凸显出资本市场对奢侈品电商行业的谨慎态度。 位于汝矣岛IFC购物中心的Balaan线下门店【图片来源 Balaan】
2025-03-27 20:34:12 -
韩国美妆巨头加速全球布局 强调"深耕中国"战略不变
在全球美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韩国美妆产业正面临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尽管“全球扩张”已成为行业共识,但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依然是2025年韩国美妆企业业绩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据业界27日消息,韩国两大美妆巨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与LG生活健康近期相继宣布战略调整计划。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社长金昇焕在25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将加速全球业务结构优化,并计划在年内完成中国市场的战略重组。此次调整意味着在巩固中国市场地位的同时,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将重点拓展美国、欧洲、印度及中东等新兴市场。 这一战略转向与公司近期业绩密切相关。去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在欧美市场的销售额实现爆发式增长,同比飙升超过200%,达到694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5亿元),首次超越大中华区5100亿韩元的销售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滑26.7%,在集团总营收中的占比从18.9%收缩至13.1%,而欧美市场占比则从9.2%显著提升至17.9%。 同日,LG生活健康也公布了海外业务重组计划。公司总裁李正爱表示,将以美洲市场为核心,重构全球业务布局。数据显示,尽管该公司在华销售额去年增长了12.5%,达到8452亿韩元,但增速较往年明显放缓。李正爱强调,优化市场结构并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 韩国关税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市场增速放缓,韩国化妆品出口仍高度依赖该市场。去年,韩国对华化妆品出口额达到17亿美元,远超排名第二的美国市场(11亿美元)。业内专家指出,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关税政策的调整,可能成为影响行业格局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业界正密切关注中国政府持续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以及“限韩令”解除的可能性。如果访韩游客回升且韩流文化热度再度攀升,韩国美妆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增长动力。 两大集团均强调,战略调整并不意味着退出中国市场。爱茉莉太平洋表示,将重点提升在华电商渠道的运营效率;LG生活健康则宣布将继续深耕高端市场。 Kiwoom证券首席分析师赵素贞(音)指出:“尽管韩国美妆企业正在加速全球市场多元化布局,但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以及政策环境改善带来的机遇,仍将是推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位于首尔龙山区的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总部【图片来源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
2025-03-27 1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