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价格’新闻 98个
-
中国电商平台加速布局 韩国流通业深陷"价格战"
在关税壁垒和高汇率双重压力下,韩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下滑,叠加内需长期低迷,流通行业的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与此同时,中国流通企业凭借“无差别低价”战略加速扩张,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成为扰动韩国市场格局的重要变量。 据业界8日消息,韩国主要流通企业正深陷价格战泥潭。乐天、新世界等大型流通集团持续扩大跨业态联合促销,旗下大型超市纷纷推出超低价商品;Coupang、11号街等电商平台也已转入“全年促销”的运营模式。 业内普遍认为,“全年促销”反映出当前流通行业恶性竞争日益加剧,既源于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也受到物价全面上涨的影响。在流通结构重组背景下,具备价格优势的渠道加速整合资源。中国电商平台的“低价战略”成为竞争加剧的关键因素。其凭借资本实力和本土化生产体系,业务已从时尚和美妆扩展至生鲜食品,市场竞争持续升温。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在本就激烈的线上线下竞争中,中国电商的加入使“价格更低”成为企业生存的底线。尽管企业试图通过折扣促销提振消费,但在生活必需品价格普遍上涨的背景下,消费者支出趋于谨慎,整体需求反而持续下滑。 在内需疲软与监管滞后的环境下,中国电商平台正加速布局韩国市场,以分散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自美国取消对中国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税待遇以来,韩国市场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借助资本优势,中国电商平台持续加码在韩投资,而TMon、Homeplus、Balaan等本土平台则因投资热度放缓面临竞争压力。 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正与物流公司希杰(CJ)大韩通运推进“三日达”配送服务,并加快今年年内物流中心的建设进度。全球速卖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整体销售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复购率较高的生鲜品类占比持续上升。目前,韩国物流中心的具体启用时间仍在协调中。”与此同时,此前布局相对谨慎的Temu和希音(Shein)也已调整策略,积极拓展本地卖家资源并加强市场营销力度。 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系教授姜俊英(音)指出,面对中国电商平台在规模与资本上的双重优势,韩国流通企业在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的同时,被动卷入激烈的价格竞争。预计中资平台未来将以掌控韩国市场或推动转口贸易最大化为战略目标,进一步推进平台体系建设。 希音(Shein)去年7月在首尔圣水洞开设的快闪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8 23:43:43 -
三星电子第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S25系列销量破纪录成增长引擎
三星电子【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三星电子于8日公布的初步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6.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0.8亿元),同比减少0.15%。销售额为79万亿韩元,同比增加9.84%,创历史同期新高,显著超出市场预期。 此前,市场普遍预测三星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将低于5万亿韩元。分析指出,Galaxy S25系列智能手机的热销及DRAM存储芯片出货量强劲,成为推动业绩超预期的主要因素。据悉,今年2月上市的Galaxy S25系列在韩国市场上市仅21天便突破百万销量,刷新该系列产品销售纪录。三星电子营业利润自去年第二季度(10.4439万亿韩元)以后连续两个季度下滑,时隔3个季度后小幅回升。 分业务板块来看,尽管未披露详细数据,证券机构推测移动体验(MX)部门贡献营业利润约4万亿韩元,成为业绩增长主力;负责半导体事业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营业利润约达1万亿韩元。据推测,存储芯片业务实现约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但系统LSI及晶圆代工业务赤字规模约为2万亿韩元。 得益于中国实施“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智能手机需求同比增长15%,存储芯片行业去库存进程加速。此外,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调整预期下,供应链提前备货也拉动了DRAM出货量增长。同时,近期存储芯片行业普遍提价,市场预期三星业绩或将开启复苏周期。SK证券研究员韩东熙(音)指出:“尽管面临传统淡季及显示面板业务承压,但DDR5价格上调、NAND闪存部分产品涨价等因素,有望支撑存储业务利润持续回升。” 然而,第二季度前景仍存不确定性。iM证券研究员宋明燮(音)表示:“三星电子高带宽存储器(HBM)因未确保大客户订单,销售增幅有限。尽管DDR5价格企稳,但库存饱和。此外,DDR4与NAND产品需求仍不振,价格上行空间受限。加之美国关税政策还未完全落地,不确定性加剧。” 金融研究机构Informax预测,三星电子第二季度营业利润或同比下滑41.24%,达6.1368万亿韩元。销售额同比增加2.2%,达75.6979万亿韩元。
2025-04-08 19:00:48 -
政局动荡叠加成本高企 韩国食品价格再掀涨潮
今年以来,随着加工食品和在外就餐价格持续上涨,消费者物价整体呈现上扬态势。原材料成本上升、韩元贬值、人工和能源成本增加,再加上政局动荡引发的不确定性,共同推动食品价格普遍走高。 根据韩国统计厅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1%。其中,加工食品价格上涨3.6%,创2023年12月以来最大涨幅。咖啡(8.3%)、面包(6.3%)、火腿和培根(6%)等主要品类涨幅明显;外出就餐价格也已连续两个月同比上涨超过3%。 今年一季度,咖啡、面包、冷冻饺子等多个品类相继提价;进入4月,方便面、啤酒、汉堡等产品也陆续上调售价。CJ第一制糖、大象、东远F&B、乐天沃食品(Wellfood)、不倒翁、农心、SPC三立等主要食品企业,已完成新一轮价格调整。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食品价格难以回落。一位食品行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政局不稳、经济疲软、销售承压的背景下,加之原材料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涨价压力仍未缓解。”他预计,在新政府正式上台之前,企业提价趋势仍将持续。 餐饮业也难以摆脱成本上升的压力。一家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尽管仅对部分配送菜品进行了价格调整,但整体利润已大幅缩水,目前几乎已到了不得不全面提价的地步。” 与此同时,国际因素也在加剧物价上涨压力。业内人士指出,美国主导的关税政策冲击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推高全球通胀风险,并通过进口渠道间接推高国内食品价格。 尽管宪法法院对前总统尹锡悦的罢免裁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治不确定性,但韩元兑美元汇率仍维持在1400韩元以上,企业面临的进口原材料成本压力依旧严峻。一家食品企业相关人士表示:“若汇率长期维持高位,成本负担恐难以缓解。” 此外,极端天气频发也持续推高食品价格,“气候通胀”(即气候变化引发的通货膨胀)现象日益明显。统计厅数据显示,受异常气候影响导致产量锐减,3月白菜价格同比上涨49.7%,萝卜价格更是飙升86.4%。 全球气候异常同样影响进口商品价格。受干旱影响,巴西与越南咖啡豆减产,西非可可供应紧张,推动相关进口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同时,韩国本土也频发山火、暴雨等自然灾害。近期庆尚北道发生大规模山火,影响全国约9%的苹果种植面积,大蒜、辣椒等农作物亦遭受不同程度损害。统计厅预计,此次山火或将在短期内推高部分农产品价格。 首尔某大型超市的方便面销售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6 20:18:48 -
韩国食品企业涨价潮持续蔓延 餐桌物价负担加剧
2日,首尔瑞草区某大型超市陈列的火腿和培根。【图片来源 韩联社】 韩国近期面临食品价格全面上涨的压力,加工食品、畜产品、水产品及餐饮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3月份,面包、火腿、辛奇、饼干等加工食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进一步加重了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业内分析指出,此次价格上涨主要受到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同时当前政局变动也对政府调控能力形成一定制约。 3日,统计厅发布的《3月消费者物价动向》资料显示,3月加工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6%,创自2023年12月(4.2%)以后15个月来的最高涨幅。同期,消费者物价上涨率为2.1%,其中加工食品贡献了0.30个百分点。此外,外出就餐(0.42%)、畜产品(0.07%)、水产品(0.05%)等品类也推动了物价上涨。 从具体品类来看,辛奇(15.3%)、火腿培根(6%)、鱿鱼丝(40.3%)、调味海苔(17.9%)、酱油(8.7%)、香油(8.6%)、食醋(8.%)、食用油(6.2%)、调味酱(11.5%)、冷冻食品(6.9%)等传统食品价格涨幅显著。受国际原材料价格影响,面包(6.3%)、蛋糕(5%)、巧克力(15.5%)、饼干(7.9%)、茶(25.4%)、果酱(7.7%)、辅食(11.1%)、果汁(7.9%)、豆奶(7.4%)、碳酸饮料(7.3%)等休闲食品也呈现明显上涨趋势。 据分析,此次价格上涨主要源于年初以来各大食品企业的连续调价行为。根据企划财政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大象集团于1月对蛋黄酱等系列产品实施了平均19.1%的价格上调,随后乐天沃食品在2月将糕点类产品价格整体提升9.5%。农心在3月对方便面等主打产品实施了平均7%的涨价措施。希杰第一制糖计划将于本月内对便利店销售的产品进行月11%的调价。南阳乳业则采取分阶段调价策略,酸奶产品已于3月完成10%的价格上调,而饮料产品计划于4月实施新的价格方案。此外,巴黎贝甜(5.9%)、SPC(5.9%)、多乐之日(5%)等面包业也在2至3月份一致上调了产品价格。 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李斗元(音)表示:“加工食品物价指数从2月的2.9%上升至3月的3.6%,反映出近期生产成本上涨逐步传导至终端价格。预计4月份啤酒、方便面等部分加工食品价格仍将维持上涨态势。" 针对近期食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社会各界反应不一。部分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的调价行为提出质疑,认为主要食品制造商可能利用当前政治局势下政府市场监管能力相对减弱的时机,集中实施价格上调措施。然而,食品业界表示,此次价格调整主要源于多重外部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持续走高的汇率水平、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以及全球异常气候现象导致的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业内人士表示,韩国加工食品生产所需的核心原料砂糖、可可、棕榈油和咖啡等高度依赖进口,使得产品价格对国际汇率波动和原材料市场变化极为敏感。并强调,近期企业的价格调整决策主要基于近年来持续累积的成本压力等客观因素,与当前政局变化并无直接关联。 针对当前形势,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稳定物价,包括扩大进口原材料配额关税适用范围,并与食品行业保持密切沟通。企划财政部物价政策课长任慧英表示:"政府正积极与业界协商,力求通过推迟调价时间、分阶段实施等方式,尽可能控制调价幅度和范围。"
2025-04-03 20:14:25 -
韩国3月CPI同比上涨2.1% 水产品涨幅创19个月新高
韩国统计厅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3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116.29(2020年=100),同比上涨2.1%,连续三个月保持2%以上的增速。加工食品和公共服务价格上涨成为主要推动因素。 韩国物价涨幅自去年9月至12月维持在1%区间,但进入今年后呈现上升趋势,今年1月和2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2.2%和2.0%。 数据显示,3月新鲜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连续两个月下跌,但农畜水产品整体价格同比上涨0.9%。 其中,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3.1%,水产品价格上涨4.9%,创下自2023年8月(6.0%)以来19个月内的最大涨幅。分析认为,紫菜价格同比上涨32.8%,以及渔业作业天数减少导致供应下降,是推动水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具体品类来看,白萝卜(86.4%)、白菜(49.7%)和洋葱(26.9%)价格涨幅明显,而柿子(-26.5%)、西红柿(-19.8%)和大葱(-18.3%)价格则明显回落。 加工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6%,创2023年12月(4.2%)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上涨商品包括辛奇(15.3%)、咖啡(8.3%)、面包(6.3%)及火腿和培根(6.0%)。韩国政府分析认为,这与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高汇率以及劳动力和能源成本增加密切相关。 3月公共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高于2月的0.8%。其中,私立大学学费同比上涨5.2%,成为推动公共服务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此外,餐饮价格同比上涨3.0%,非餐饮类私人服务价格上涨3.2%,整体私人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1%。 韩国统计厅表示,春节假期结束后,旅游产品价格在2月份短暂下降,但3月份因春季出行需求增加,价格重新上涨,成为非餐饮类私人服务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 能源方面,受国际油价下降影响,韩国3月石油类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较2月(6.3%)明显放缓。石油类产品对整体CPI的贡献度从2月的0.24个百分点下降至3月的0.11个百分点。 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计算的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9%,剔除农产品和石油类产品后的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1%。 韩国近期发生的庆尚南道及庆尚北道山火引发市场对农畜产品供应的担忧。韩国政府表示,虽然3月物价数据尚未受到山火影响,但预计苹果、卷心菜、洋葱、大蒜以及部分本土牛肉的价格可能在未来受到波及。 韩国企划财政部官员表示,政府将迅速调查山火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分析供需状况,并采取及时应对措施,防止物价大幅波动。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2 23:57:22 -
中国电商平台加速布局韩国市场 品类升级引发行业变局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韩国市场掀起新一轮扩张浪潮。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和Temu等平台正加速拓宽销售品类,从早期的低价日用品逐步拓展至时尚、生鲜、家电等高附加值领域,与韩国本土电商巨头Coupang和Naver的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速卖通近日宣布,今年3月交易额(GMV)环比激增152%,主要受益于其15周年“328大促”活动。活动期间推出的“百大品牌折扣专场”和“千元特惠”活动反响热烈,有效推动用户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速卖通早期凭借低价商品积累用户,如今正向高客单价、需求稳定的品类延伸。例如,今年3月新上线的“汽车用品”类目,在大促期间日均销售额较平日激增173%。 市场调研机构WiseApp·Retail最新数据显示,全球速卖通和Temu已稳居韩国综合购物平台月活跃用户数(MAU)第二、三位。其中全球速卖通用户规模从去年初的335万跃升至今年1月的912万,增幅达172%;Temu则稳定在800万左右。 此外,全球速卖通正加大对时尚与生鲜领域的投入。其韩国品牌专馆"K-Venue"表现尤为突出,时尚品类销售额同比激增38倍,入驻商家数量增长180%,反映出韩国本土品牌对中国电商渠道的认可度持续提升。 行业专家分析指出,全球速卖通和Temu凭借强劲的价格竞争力,正逐步缩小与韩国本土电商企业的差距,而部分本土平台则可能因物流体系相对薄弱、价格优势不足而被边缘化。 为进一步提升竞争力,Temu近期已与京畿道金浦物流中心签订长期租赁合同,全球速卖通也计划在韩国设立自营物流中心。这些举措有望优化配送体系,使中国电商平台在物流速度上超越本土竞争对手,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1 22:47:17 -
AI旅行助手时代来临 韩国旅行社竞相推出AI服务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快速发展,仅需输入简单指令即可获得定制化旅行方案的“智能旅游时代”已悄然到来。 据韩国旅游业界27日消息,韩国各大旅行社正积极引入AI技术,在旅游产品推荐、价格比对、客户体验优化等方面不断推出AI智能服务。 韩国旅行社哈拿多乐(HANATOUR)本月推出多功能AI服务“H-AI”,整合AI聊天咨询与旅游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行程建议,助力智能出行。 另一家旅行社模德旅游(MODETOUR)则主要运用AI技术分析客户评价,优化商品页面展示。系统通过对客户评价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将关键信息呈现在商品页面上,帮助用户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黄气球旅行社引入护照信息自动登记系统,借助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读取和核验游客护照信息,大幅降低因人工录入错误而引发的登机纠纷风险。与此同时,Interpark旅行社运营的“AI Pick”服务也备受关注,该服务可实时分析并推荐旅游产品,用户可直观对比不同行程的特色与优势。 不过,尽管AI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韩国旅行社的AI服务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大多数智能行程规划仍局限于现有产品的简单组合,个性化定制能力较弱,且在应对复杂咨询,尤其是涉及政策、费用等敏感问题时,仍显力不从心。 业内人士指出:“与部分国际在线旅游平台(OTA)已实现价格预测、需求分析和行程推荐等高度智能化服务相比,韩国旅行社在技术自主性和核心竞争力方面仍显不足,多数仍依赖外部解决方案。如何实现从‘技术应用’向‘智能创造’的升级转型,构建具有差异化优势的AI服务体系,将成为未来旅游行业竞争的关键。”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3-28 00:04:08 -
中国品牌低价攻势难挡 三星蓝牙耳机价格"跳水"
据三星电子25日消息,三星电子去年7月以20万至3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00至1500元)价格发布的旗舰蓝牙耳机Galaxy Buds 3普通版和Pro版价格大幅降至10万韩元左右。分析认为,此举是为了在中国低价产品的强烈攻势下提升销量。 Galaxy Buds 3 Pro原价为31.9万韩元,但截至当日,三星官网实际销售价格已降至22.9万韩元,大幅降价9万韩元。这是合计“商品折扣”7万韩元和“优惠券折扣”2万韩元后的售价,以上折扣可无门槛使用。原价为21.9万韩元的Galaxy Buds 3目前以12.4万韩元出售,较原价降低9.5万韩元,折扣为“商品折扣”8.5万韩元和“优惠券折扣”1万韩元。 Galaxy Buds 3目前价格与2023年10月发布定价11.9万韩元的入门级蓝牙耳机Galaxy Buds FE仅相差5000韩元。也就是说,旗舰型号的售价已接近入门级产品原价。入门级产品价格则通过5.4万韩元“商品折扣”和1万韩元“优惠券折扣”,总共降低6.4万韩元,用户仅需支付5.5万韩元即可购买。 三星电子把旗舰蓝牙耳机价格降至入门级水平,引发主要企业之间的性价比竞争。今年1月,LG电子也推出14.9万韩元蓝牙耳机Xboom Buds,获得大量好评。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高性价比产品在销量榜单中占据领先地位是导致韩国本土产品降价的原因之一。小米今年1月发布定价仅为2.48万韩元的高性价比Redmi Buds 6 Lite蓝牙耳机,并进军韩国市场。中国品牌QCY的蓝牙耳机产品在韩销量也在增长。去年11月推出的Melobuds Pro Plus耳机售价低至4.29万韩元,成功延续QCY品牌的人气。 上述产品都具备足够水平的主动降噪(ANC)功能,获得用户的积极评价。苹果也最新推出10万韩元价位的AirPods,但并未配备ANC功能。 LG电子蓝牙耳机Xboom Buds【图片来源 LG电子】
2025-03-26 00:52:59 -
LG显示器广州LCD工厂出售进入最终阶段 交易金额或超预期
LG显示器位于中国广州的液晶显示器(LCD)工厂全景。 【图片来源 LG显示器】 LG显示器位于中国广州的液晶显示器(LCD)工厂出售事宜已进入最后交易阶段,收购方为中国面板龙头企业TCL科技集团旗下子公司华星光电(CSOT)。本次交易最终价格将在LG显示器公布第一季度业绩后确定,市场预计成交金额将高于此前公布的基准价格。交易完成后,LG显示器计划将所得资金重点投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领域,特别是加强面向苹果公司的中小尺寸OLED业务布局,预计将重点投资第6代或第8.6代OLED生产线。 据业界25日消息,目前双方已进入实质性交易程序,正就最终交易金额、尾款支付时间等具体条款进行最后磋商。根据去年9月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LG显示器将向华星光电转让其广州液晶面板厂(CA Corporation)及模组厂(GZ Corporation)的股权。协议初始定价为108亿元人民币,预计处置日期为本月31日,目前的出售程序已接近尾声。据悉,最终交易价格将根据LG显示器广州公司的业绩而波动。得益于去年LCD面板市场价格回升,广州工厂已实现盈利,这使得LG显示器有望获得超过2.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3.7亿元)的交易对价。 近期,LG显示器首席财务官(CFO)兼副社长金成铉(音)在坡州举行的定期股东大会上表示:“广州工厂3月份业绩尚未确定,但基于截至2月份的财务数据,预计交易价格将有所上浮。”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将全面反映广州工厂的负债、营运资本等经营指标,经营业绩的提升将直接带动交易价格的增加。市场分析人士预测,价格上调幅度可能达到数千亿韩元规模。 LG显示器预计将确保的资金大部分投入于针对苹果8.6代OLED生产线的研发建设。相较于传统的6代线,8.6代OLED生产线在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随着苹果公司计划在iPad和MacBook等IT产品中采用OLED显示屏,8.6代面板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LG显示器拟通过此次交易所获资金实施约2万亿韩元的设备投资计划,此举不仅将增强技术竞争力,还将有效改善近年来较为紧张的财务状况。 财务数据显示,LG显示器去年净亏损达5605亿韩元。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广州工厂出售资金的合理运用,将成为LG显示器在今年能否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因素。"此次战略调整标志着LG显示器正加速从LCD向OLED领域转型,以应对全球显示面板行业的格局变化。
2025-03-25 23:52:49 -
韩国2月常见水产品产量锐减 市场价格全面上涨
韩国民众主要消费的水产品——鲭鱼、鱿鱼、带鱼的产量在上月大幅减少,市场供应趋紧,带动产地及消费者价格上涨。 据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水产业观测中心(以下简称“水产业中心”)24日发布的数据,2月鲭鱼产量为5608吨,环比下降72.5%,同比下降38.1%,较往年平均水平减少10.9%。 水产业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渔场条件不佳,加之天气恶劣导致作业天数减少,鲭鱼产量大幅下降。”受此影响,鲭鱼产地价格涨至每公斤5937韩元(约合人民币29元),环比上升28.4%,批发价格上涨6.7%。消费者市场方面,新鲜冷藏鲭鱼价格达每公斤1.362万韩元,较去年上涨23.3%,较往年平均水平上涨21.8%。 带鱼产量同样出现大幅下滑。2月带鱼产量仅为917吨,环比减少80%,同比减少55.6%,较平年水平锐减71.1%。受供应收缩影响,带鱼产地价格环比上涨32.7%,达每公斤2.042万韩元,消费者市场价格上涨9%,每公斤2.311万韩元。然而,受部分大型零售商促销活动影响,冷冻带鱼价格维持在每公斤1.4533万韩元,与上月持平。 鱿鱼产量跌幅最为显著,2月仅捕获194吨,环比下降91%,同比减少2%,较往年锐减91.3%。水产业中心指出,尽管东海中南部已形成鱿鱼渔场,但因资源密度低,整体捕捞量仍处低位。受此影响,新鲜冷藏鱿鱼产地价格环比上涨18.3%,至每公斤8059韩元,同比大涨50.9%,较往年均价增长70.7%。消费者价格同比上涨10.7%,较往年均价上涨36.7%。 海洋水产部分析认为,2月韩国民众主要消费的水产品产量减少,主要受恶劣天气及气候变化影响。通常2月受气候因素影响,渔获量有所减少,但今年情况尤为严峻,部分渔民月内出海天数不足5天。此外,海水温度上升导致渔场分布变化,也影响了整体捕捞量。 水产业中心表示,政府计划通过“气候变化对策委员会”等机构,制定相关应对方案,以缓解渔民因气候变化带来的经营压力。 19日,首尔一家大型超市内销售的水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24 20:14:54
-
中国电商平台加速布局 韩国流通业深陷"价格战"
在关税壁垒和高汇率双重压力下,韩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下滑,叠加内需长期低迷,流通行业的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与此同时,中国流通企业凭借“无差别低价”战略加速扩张,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成为扰动韩国市场格局的重要变量。 据业界8日消息,韩国主要流通企业正深陷价格战泥潭。乐天、新世界等大型流通集团持续扩大跨业态联合促销,旗下大型超市纷纷推出超低价商品;Coupang、11号街等电商平台也已转入“全年促销”的运营模式。 业内普遍认为,“全年促销”反映出当前流通行业恶性竞争日益加剧,既源于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也受到物价全面上涨的影响。在流通结构重组背景下,具备价格优势的渠道加速整合资源。中国电商平台的“低价战略”成为竞争加剧的关键因素。其凭借资本实力和本土化生产体系,业务已从时尚和美妆扩展至生鲜食品,市场竞争持续升温。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在本就激烈的线上线下竞争中,中国电商的加入使“价格更低”成为企业生存的底线。尽管企业试图通过折扣促销提振消费,但在生活必需品价格普遍上涨的背景下,消费者支出趋于谨慎,整体需求反而持续下滑。 在内需疲软与监管滞后的环境下,中国电商平台正加速布局韩国市场,以分散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自美国取消对中国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税待遇以来,韩国市场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借助资本优势,中国电商平台持续加码在韩投资,而TMon、Homeplus、Balaan等本土平台则因投资热度放缓面临竞争压力。 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正与物流公司希杰(CJ)大韩通运推进“三日达”配送服务,并加快今年年内物流中心的建设进度。全球速卖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整体销售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复购率较高的生鲜品类占比持续上升。目前,韩国物流中心的具体启用时间仍在协调中。”与此同时,此前布局相对谨慎的Temu和希音(Shein)也已调整策略,积极拓展本地卖家资源并加强市场营销力度。 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系教授姜俊英(音)指出,面对中国电商平台在规模与资本上的双重优势,韩国流通企业在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的同时,被动卷入激烈的价格竞争。预计中资平台未来将以掌控韩国市场或推动转口贸易最大化为战略目标,进一步推进平台体系建设。 希音(Shein)去年7月在首尔圣水洞开设的快闪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8 23:43:43 -
三星电子第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S25系列销量破纪录成增长引擎
三星电子【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三星电子于8日公布的初步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6.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0.8亿元),同比减少0.15%。销售额为79万亿韩元,同比增加9.84%,创历史同期新高,显著超出市场预期。 此前,市场普遍预测三星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将低于5万亿韩元。分析指出,Galaxy S25系列智能手机的热销及DRAM存储芯片出货量强劲,成为推动业绩超预期的主要因素。据悉,今年2月上市的Galaxy S25系列在韩国市场上市仅21天便突破百万销量,刷新该系列产品销售纪录。三星电子营业利润自去年第二季度(10.4439万亿韩元)以后连续两个季度下滑,时隔3个季度后小幅回升。 分业务板块来看,尽管未披露详细数据,证券机构推测移动体验(MX)部门贡献营业利润约4万亿韩元,成为业绩增长主力;负责半导体事业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营业利润约达1万亿韩元。据推测,存储芯片业务实现约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但系统LSI及晶圆代工业务赤字规模约为2万亿韩元。 得益于中国实施“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智能手机需求同比增长15%,存储芯片行业去库存进程加速。此外,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调整预期下,供应链提前备货也拉动了DRAM出货量增长。同时,近期存储芯片行业普遍提价,市场预期三星业绩或将开启复苏周期。SK证券研究员韩东熙(音)指出:“尽管面临传统淡季及显示面板业务承压,但DDR5价格上调、NAND闪存部分产品涨价等因素,有望支撑存储业务利润持续回升。” 然而,第二季度前景仍存不确定性。iM证券研究员宋明燮(音)表示:“三星电子高带宽存储器(HBM)因未确保大客户订单,销售增幅有限。尽管DDR5价格企稳,但库存饱和。此外,DDR4与NAND产品需求仍不振,价格上行空间受限。加之美国关税政策还未完全落地,不确定性加剧。” 金融研究机构Informax预测,三星电子第二季度营业利润或同比下滑41.24%,达6.1368万亿韩元。销售额同比增加2.2%,达75.6979万亿韩元。
2025-04-08 19:00:48 -
政局动荡叠加成本高企 韩国食品价格再掀涨潮
今年以来,随着加工食品和在外就餐价格持续上涨,消费者物价整体呈现上扬态势。原材料成本上升、韩元贬值、人工和能源成本增加,再加上政局动荡引发的不确定性,共同推动食品价格普遍走高。 根据韩国统计厅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1%。其中,加工食品价格上涨3.6%,创2023年12月以来最大涨幅。咖啡(8.3%)、面包(6.3%)、火腿和培根(6%)等主要品类涨幅明显;外出就餐价格也已连续两个月同比上涨超过3%。 今年一季度,咖啡、面包、冷冻饺子等多个品类相继提价;进入4月,方便面、啤酒、汉堡等产品也陆续上调售价。CJ第一制糖、大象、东远F&B、乐天沃食品(Wellfood)、不倒翁、农心、SPC三立等主要食品企业,已完成新一轮价格调整。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食品价格难以回落。一位食品行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政局不稳、经济疲软、销售承压的背景下,加之原材料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涨价压力仍未缓解。”他预计,在新政府正式上台之前,企业提价趋势仍将持续。 餐饮业也难以摆脱成本上升的压力。一家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尽管仅对部分配送菜品进行了价格调整,但整体利润已大幅缩水,目前几乎已到了不得不全面提价的地步。” 与此同时,国际因素也在加剧物价上涨压力。业内人士指出,美国主导的关税政策冲击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推高全球通胀风险,并通过进口渠道间接推高国内食品价格。 尽管宪法法院对前总统尹锡悦的罢免裁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治不确定性,但韩元兑美元汇率仍维持在1400韩元以上,企业面临的进口原材料成本压力依旧严峻。一家食品企业相关人士表示:“若汇率长期维持高位,成本负担恐难以缓解。” 此外,极端天气频发也持续推高食品价格,“气候通胀”(即气候变化引发的通货膨胀)现象日益明显。统计厅数据显示,受异常气候影响导致产量锐减,3月白菜价格同比上涨49.7%,萝卜价格更是飙升86.4%。 全球气候异常同样影响进口商品价格。受干旱影响,巴西与越南咖啡豆减产,西非可可供应紧张,推动相关进口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同时,韩国本土也频发山火、暴雨等自然灾害。近期庆尚北道发生大规模山火,影响全国约9%的苹果种植面积,大蒜、辣椒等农作物亦遭受不同程度损害。统计厅预计,此次山火或将在短期内推高部分农产品价格。 首尔某大型超市的方便面销售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6 20:18:48 -
韩国食品企业涨价潮持续蔓延 餐桌物价负担加剧
2日,首尔瑞草区某大型超市陈列的火腿和培根。【图片来源 韩联社】 韩国近期面临食品价格全面上涨的压力,加工食品、畜产品、水产品及餐饮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3月份,面包、火腿、辛奇、饼干等加工食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进一步加重了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业内分析指出,此次价格上涨主要受到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同时当前政局变动也对政府调控能力形成一定制约。 3日,统计厅发布的《3月消费者物价动向》资料显示,3月加工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6%,创自2023年12月(4.2%)以后15个月来的最高涨幅。同期,消费者物价上涨率为2.1%,其中加工食品贡献了0.30个百分点。此外,外出就餐(0.42%)、畜产品(0.07%)、水产品(0.05%)等品类也推动了物价上涨。 从具体品类来看,辛奇(15.3%)、火腿培根(6%)、鱿鱼丝(40.3%)、调味海苔(17.9%)、酱油(8.7%)、香油(8.6%)、食醋(8.%)、食用油(6.2%)、调味酱(11.5%)、冷冻食品(6.9%)等传统食品价格涨幅显著。受国际原材料价格影响,面包(6.3%)、蛋糕(5%)、巧克力(15.5%)、饼干(7.9%)、茶(25.4%)、果酱(7.7%)、辅食(11.1%)、果汁(7.9%)、豆奶(7.4%)、碳酸饮料(7.3%)等休闲食品也呈现明显上涨趋势。 据分析,此次价格上涨主要源于年初以来各大食品企业的连续调价行为。根据企划财政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大象集团于1月对蛋黄酱等系列产品实施了平均19.1%的价格上调,随后乐天沃食品在2月将糕点类产品价格整体提升9.5%。农心在3月对方便面等主打产品实施了平均7%的涨价措施。希杰第一制糖计划将于本月内对便利店销售的产品进行月11%的调价。南阳乳业则采取分阶段调价策略,酸奶产品已于3月完成10%的价格上调,而饮料产品计划于4月实施新的价格方案。此外,巴黎贝甜(5.9%)、SPC(5.9%)、多乐之日(5%)等面包业也在2至3月份一致上调了产品价格。 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李斗元(音)表示:“加工食品物价指数从2月的2.9%上升至3月的3.6%,反映出近期生产成本上涨逐步传导至终端价格。预计4月份啤酒、方便面等部分加工食品价格仍将维持上涨态势。" 针对近期食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社会各界反应不一。部分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的调价行为提出质疑,认为主要食品制造商可能利用当前政治局势下政府市场监管能力相对减弱的时机,集中实施价格上调措施。然而,食品业界表示,此次价格调整主要源于多重外部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持续走高的汇率水平、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以及全球异常气候现象导致的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业内人士表示,韩国加工食品生产所需的核心原料砂糖、可可、棕榈油和咖啡等高度依赖进口,使得产品价格对国际汇率波动和原材料市场变化极为敏感。并强调,近期企业的价格调整决策主要基于近年来持续累积的成本压力等客观因素,与当前政局变化并无直接关联。 针对当前形势,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稳定物价,包括扩大进口原材料配额关税适用范围,并与食品行业保持密切沟通。企划财政部物价政策课长任慧英表示:"政府正积极与业界协商,力求通过推迟调价时间、分阶段实施等方式,尽可能控制调价幅度和范围。"
2025-04-03 20:14:25 -
韩国3月CPI同比上涨2.1% 水产品涨幅创19个月新高
韩国统计厅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3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116.29(2020年=100),同比上涨2.1%,连续三个月保持2%以上的增速。加工食品和公共服务价格上涨成为主要推动因素。 韩国物价涨幅自去年9月至12月维持在1%区间,但进入今年后呈现上升趋势,今年1月和2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2.2%和2.0%。 数据显示,3月新鲜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连续两个月下跌,但农畜水产品整体价格同比上涨0.9%。 其中,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3.1%,水产品价格上涨4.9%,创下自2023年8月(6.0%)以来19个月内的最大涨幅。分析认为,紫菜价格同比上涨32.8%,以及渔业作业天数减少导致供应下降,是推动水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具体品类来看,白萝卜(86.4%)、白菜(49.7%)和洋葱(26.9%)价格涨幅明显,而柿子(-26.5%)、西红柿(-19.8%)和大葱(-18.3%)价格则明显回落。 加工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6%,创2023年12月(4.2%)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上涨商品包括辛奇(15.3%)、咖啡(8.3%)、面包(6.3%)及火腿和培根(6.0%)。韩国政府分析认为,这与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高汇率以及劳动力和能源成本增加密切相关。 3月公共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高于2月的0.8%。其中,私立大学学费同比上涨5.2%,成为推动公共服务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此外,餐饮价格同比上涨3.0%,非餐饮类私人服务价格上涨3.2%,整体私人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1%。 韩国统计厅表示,春节假期结束后,旅游产品价格在2月份短暂下降,但3月份因春季出行需求增加,价格重新上涨,成为非餐饮类私人服务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 能源方面,受国际油价下降影响,韩国3月石油类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较2月(6.3%)明显放缓。石油类产品对整体CPI的贡献度从2月的0.24个百分点下降至3月的0.11个百分点。 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计算的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9%,剔除农产品和石油类产品后的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1%。 韩国近期发生的庆尚南道及庆尚北道山火引发市场对农畜产品供应的担忧。韩国政府表示,虽然3月物价数据尚未受到山火影响,但预计苹果、卷心菜、洋葱、大蒜以及部分本土牛肉的价格可能在未来受到波及。 韩国企划财政部官员表示,政府将迅速调查山火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分析供需状况,并采取及时应对措施,防止物价大幅波动。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2 23:57:22 -
中国电商平台加速布局韩国市场 品类升级引发行业变局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韩国市场掀起新一轮扩张浪潮。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和Temu等平台正加速拓宽销售品类,从早期的低价日用品逐步拓展至时尚、生鲜、家电等高附加值领域,与韩国本土电商巨头Coupang和Naver的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速卖通近日宣布,今年3月交易额(GMV)环比激增152%,主要受益于其15周年“328大促”活动。活动期间推出的“百大品牌折扣专场”和“千元特惠”活动反响热烈,有效推动用户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速卖通早期凭借低价商品积累用户,如今正向高客单价、需求稳定的品类延伸。例如,今年3月新上线的“汽车用品”类目,在大促期间日均销售额较平日激增173%。 市场调研机构WiseApp·Retail最新数据显示,全球速卖通和Temu已稳居韩国综合购物平台月活跃用户数(MAU)第二、三位。其中全球速卖通用户规模从去年初的335万跃升至今年1月的912万,增幅达172%;Temu则稳定在800万左右。 此外,全球速卖通正加大对时尚与生鲜领域的投入。其韩国品牌专馆"K-Venue"表现尤为突出,时尚品类销售额同比激增38倍,入驻商家数量增长180%,反映出韩国本土品牌对中国电商渠道的认可度持续提升。 行业专家分析指出,全球速卖通和Temu凭借强劲的价格竞争力,正逐步缩小与韩国本土电商企业的差距,而部分本土平台则可能因物流体系相对薄弱、价格优势不足而被边缘化。 为进一步提升竞争力,Temu近期已与京畿道金浦物流中心签订长期租赁合同,全球速卖通也计划在韩国设立自营物流中心。这些举措有望优化配送体系,使中国电商平台在物流速度上超越本土竞争对手,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1 22:47:17 -
AI旅行助手时代来临 韩国旅行社竞相推出AI服务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快速发展,仅需输入简单指令即可获得定制化旅行方案的“智能旅游时代”已悄然到来。 据韩国旅游业界27日消息,韩国各大旅行社正积极引入AI技术,在旅游产品推荐、价格比对、客户体验优化等方面不断推出AI智能服务。 韩国旅行社哈拿多乐(HANATOUR)本月推出多功能AI服务“H-AI”,整合AI聊天咨询与旅游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行程建议,助力智能出行。 另一家旅行社模德旅游(MODETOUR)则主要运用AI技术分析客户评价,优化商品页面展示。系统通过对客户评价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将关键信息呈现在商品页面上,帮助用户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黄气球旅行社引入护照信息自动登记系统,借助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读取和核验游客护照信息,大幅降低因人工录入错误而引发的登机纠纷风险。与此同时,Interpark旅行社运营的“AI Pick”服务也备受关注,该服务可实时分析并推荐旅游产品,用户可直观对比不同行程的特色与优势。 不过,尽管AI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韩国旅行社的AI服务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大多数智能行程规划仍局限于现有产品的简单组合,个性化定制能力较弱,且在应对复杂咨询,尤其是涉及政策、费用等敏感问题时,仍显力不从心。 业内人士指出:“与部分国际在线旅游平台(OTA)已实现价格预测、需求分析和行程推荐等高度智能化服务相比,韩国旅行社在技术自主性和核心竞争力方面仍显不足,多数仍依赖外部解决方案。如何实现从‘技术应用’向‘智能创造’的升级转型,构建具有差异化优势的AI服务体系,将成为未来旅游行业竞争的关键。”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3-28 00:04:08 -
中国品牌低价攻势难挡 三星蓝牙耳机价格"跳水"
据三星电子25日消息,三星电子去年7月以20万至3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00至1500元)价格发布的旗舰蓝牙耳机Galaxy Buds 3普通版和Pro版价格大幅降至10万韩元左右。分析认为,此举是为了在中国低价产品的强烈攻势下提升销量。 Galaxy Buds 3 Pro原价为31.9万韩元,但截至当日,三星官网实际销售价格已降至22.9万韩元,大幅降价9万韩元。这是合计“商品折扣”7万韩元和“优惠券折扣”2万韩元后的售价,以上折扣可无门槛使用。原价为21.9万韩元的Galaxy Buds 3目前以12.4万韩元出售,较原价降低9.5万韩元,折扣为“商品折扣”8.5万韩元和“优惠券折扣”1万韩元。 Galaxy Buds 3目前价格与2023年10月发布定价11.9万韩元的入门级蓝牙耳机Galaxy Buds FE仅相差5000韩元。也就是说,旗舰型号的售价已接近入门级产品原价。入门级产品价格则通过5.4万韩元“商品折扣”和1万韩元“优惠券折扣”,总共降低6.4万韩元,用户仅需支付5.5万韩元即可购买。 三星电子把旗舰蓝牙耳机价格降至入门级水平,引发主要企业之间的性价比竞争。今年1月,LG电子也推出14.9万韩元蓝牙耳机Xboom Buds,获得大量好评。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高性价比产品在销量榜单中占据领先地位是导致韩国本土产品降价的原因之一。小米今年1月发布定价仅为2.48万韩元的高性价比Redmi Buds 6 Lite蓝牙耳机,并进军韩国市场。中国品牌QCY的蓝牙耳机产品在韩销量也在增长。去年11月推出的Melobuds Pro Plus耳机售价低至4.29万韩元,成功延续QCY品牌的人气。 上述产品都具备足够水平的主动降噪(ANC)功能,获得用户的积极评价。苹果也最新推出10万韩元价位的AirPods,但并未配备ANC功能。 LG电子蓝牙耳机Xboom Buds【图片来源 LG电子】
2025-03-26 00:52:59 -
LG显示器广州LCD工厂出售进入最终阶段 交易金额或超预期
LG显示器位于中国广州的液晶显示器(LCD)工厂全景。 【图片来源 LG显示器】 LG显示器位于中国广州的液晶显示器(LCD)工厂出售事宜已进入最后交易阶段,收购方为中国面板龙头企业TCL科技集团旗下子公司华星光电(CSOT)。本次交易最终价格将在LG显示器公布第一季度业绩后确定,市场预计成交金额将高于此前公布的基准价格。交易完成后,LG显示器计划将所得资金重点投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领域,特别是加强面向苹果公司的中小尺寸OLED业务布局,预计将重点投资第6代或第8.6代OLED生产线。 据业界25日消息,目前双方已进入实质性交易程序,正就最终交易金额、尾款支付时间等具体条款进行最后磋商。根据去年9月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LG显示器将向华星光电转让其广州液晶面板厂(CA Corporation)及模组厂(GZ Corporation)的股权。协议初始定价为108亿元人民币,预计处置日期为本月31日,目前的出售程序已接近尾声。据悉,最终交易价格将根据LG显示器广州公司的业绩而波动。得益于去年LCD面板市场价格回升,广州工厂已实现盈利,这使得LG显示器有望获得超过2.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3.7亿元)的交易对价。 近期,LG显示器首席财务官(CFO)兼副社长金成铉(音)在坡州举行的定期股东大会上表示:“广州工厂3月份业绩尚未确定,但基于截至2月份的财务数据,预计交易价格将有所上浮。”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将全面反映广州工厂的负债、营运资本等经营指标,经营业绩的提升将直接带动交易价格的增加。市场分析人士预测,价格上调幅度可能达到数千亿韩元规模。 LG显示器预计将确保的资金大部分投入于针对苹果8.6代OLED生产线的研发建设。相较于传统的6代线,8.6代OLED生产线在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随着苹果公司计划在iPad和MacBook等IT产品中采用OLED显示屏,8.6代面板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LG显示器拟通过此次交易所获资金实施约2万亿韩元的设备投资计划,此举不仅将增强技术竞争力,还将有效改善近年来较为紧张的财务状况。 财务数据显示,LG显示器去年净亏损达5605亿韩元。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广州工厂出售资金的合理运用,将成为LG显示器在今年能否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因素。"此次战略调整标志着LG显示器正加速从LCD向OLED领域转型,以应对全球显示面板行业的格局变化。
2025-03-25 23:52:49 -
韩国2月常见水产品产量锐减 市场价格全面上涨
韩国民众主要消费的水产品——鲭鱼、鱿鱼、带鱼的产量在上月大幅减少,市场供应趋紧,带动产地及消费者价格上涨。 据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水产业观测中心(以下简称“水产业中心”)24日发布的数据,2月鲭鱼产量为5608吨,环比下降72.5%,同比下降38.1%,较往年平均水平减少10.9%。 水产业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渔场条件不佳,加之天气恶劣导致作业天数减少,鲭鱼产量大幅下降。”受此影响,鲭鱼产地价格涨至每公斤5937韩元(约合人民币29元),环比上升28.4%,批发价格上涨6.7%。消费者市场方面,新鲜冷藏鲭鱼价格达每公斤1.362万韩元,较去年上涨23.3%,较往年平均水平上涨21.8%。 带鱼产量同样出现大幅下滑。2月带鱼产量仅为917吨,环比减少80%,同比减少55.6%,较平年水平锐减71.1%。受供应收缩影响,带鱼产地价格环比上涨32.7%,达每公斤2.042万韩元,消费者市场价格上涨9%,每公斤2.311万韩元。然而,受部分大型零售商促销活动影响,冷冻带鱼价格维持在每公斤1.4533万韩元,与上月持平。 鱿鱼产量跌幅最为显著,2月仅捕获194吨,环比下降91%,同比减少2%,较往年锐减91.3%。水产业中心指出,尽管东海中南部已形成鱿鱼渔场,但因资源密度低,整体捕捞量仍处低位。受此影响,新鲜冷藏鱿鱼产地价格环比上涨18.3%,至每公斤8059韩元,同比大涨50.9%,较往年均价增长70.7%。消费者价格同比上涨10.7%,较往年均价上涨36.7%。 海洋水产部分析认为,2月韩国民众主要消费的水产品产量减少,主要受恶劣天气及气候变化影响。通常2月受气候因素影响,渔获量有所减少,但今年情况尤为严峻,部分渔民月内出海天数不足5天。此外,海水温度上升导致渔场分布变化,也影响了整体捕捞量。 水产业中心表示,政府计划通过“气候变化对策委员会”等机构,制定相关应对方案,以缓解渔民因气候变化带来的经营压力。 19日,首尔一家大型超市内销售的水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24 20: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