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增长’新闻 256个
-
深化本地化战略 韩亚银行在中国市场"稳中有进"
自1992年8月韩中建交以来,两国在金融领域开始正式展开合作。在建交前的1992年7月,韩国外汇银行便率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成为第一家进军中国市场的韩资银行,并于1993年12月在天津开设首家营业网点。此后,越来越多韩资银行陆续进入中国,主要通过设立办事处、营业网点以及参股中资银行等方式开展业务。自2007年起,设立法人、扩展分支机构、收购中资银行等成为韩资银行在华发展的新趋势。 韩资银行最初进入中国市场,主要为满足在华韩国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发展模式相对被动,业务开展也受中国法律制度的多重限制。2007年中国银行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五年过渡期结束后,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韩资银行开始面向中国本地客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发展模式逐步由“依附型”向“本地化”转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韩国大企业及中小企业加速进军中国,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显著上升。尤其在2002年至2004年期间,三星、LG、浦项制铁(POSCO)等大型韩企以长三角为中心,在江苏地区展开大规模投资与生产,带动众多韩资关联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烟台、广州、苏州和沈阳等地,韩资银行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金融支持。其中,友利银行、韩亚银行、新韩银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 目前,在华韩资银行中,规模最大的是KB国民银行、新韩银行、韩亚银行和友利银行。其中,韩亚银行自2020年在上海设立营业网点以来,持续加快在华业务拓展步伐。2007年,韩亚银行设立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迈出本地化经营的重要一步。2010年韩亚银行与外换银行合并,并于2014年成功整合在华法人机构,统一为中国法人,标志着其在华发展进入新阶段。 韩亚金融集团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地标性建筑“Sphere”发布新广告。【图片提供 韩亚金融集团】 韩亚银行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视为最重要的海外战略市场之一,持续推进本地化战略。在中国,韩亚银行中国法人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东北三省等地设有营业网点,积极布局全国核心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韩亚银行在中国采取了“区域化激进”策略。2008年8月,韩亚银行率先入股中资银行,与吉林银行在长春签署股权认购协议,成为首家收购中资银行股份的韩资金融机构。截至2010年6月底,韩亚银行持有吉林银行18%股份,成为最大股东。 近年来,韩亚银行还积极推动以数字化和平台联动为核心的零售金融业务。继2015年推出手机银行服务后,2019年6月,韩亚银行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线上小额贷款服务。随后,2020年7月与中国在线旅游平台携程建立合作关系;2021年12月与最大互联网门户企业百度也达成战略合作。借助这一系列数字化转型举措,韩亚银行成为首家在华实现个人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的韩资银行。 在经营业绩方面,韩亚银行也是表现最为亮眼的韩资银行之一。去年,在四大韩资银行中,韩亚银行是唯一实现业绩增长的银行,净利润达59亿韩元,同比增长10%。对此,韩亚银行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尽管自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全面重启,但由于房地产市场危机、俄乌战争等因素导致外部不确定性加剧,整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在此背景下,韩亚银行坚持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聚焦低风险优质资产扩张,实现了业绩增长。 不过,随着中国金融监管环境日趋严格,韩资银行在华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业内指出,外资银行若想在这个巨大且复杂的市场中稳健立足,必须深入理解中国市场,并灵活应对日益变化的政策与经济形势。 作为在华业务规模最大的韩资银行,韩亚银行表示,面对今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内需复苏乏力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外部不利因素,公司将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提升低风险优质资产比重,进一步夯实收益基础,同时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提升投行业务手续费、债券交易与外汇买卖收益,以增强整体盈利能力,应对未来市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位于首尔中区乙支路的韩亚银行总部【图片提供 韩亚银行】
2025-05-01 15:46:15 -
三星电子第一季度营收创新高 手机销售强劲芯片业务承压
在Galaxy S25系列的强劲销售推动下,三星电子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历史最高季度营收,但服务器用DRAM销售增加与高带宽存储器(HBM)销售下滑等因素令半导体业务依旧承压。公司预计今年全年或呈现“上低下高”走势,第二季度则可能受到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三星电子30日发布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合并营业利润为6.685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41.49亿元),同比增长1.2%,较市场预期高出近30%。营收达79.140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0.05%,刷新去年第三季度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净利润为8.222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1.74%。 从各部门来看,负责半导体业务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营收25.1万亿韩元,营业利润1.1万亿韩元。其中内存营收19.1万亿韩元,环比下降17%。DRAM销售有所改善,但受出口管制影响,HBM销售减少。系统LSI业绩小幅回升,晶圆代工需求疲软而表现不佳。 负责手机业务的设备体验(DX)部门营收51.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4.7万亿韩元。第一季度旗舰机型销售增长,加上零部件降价及资源优化,助力移动体验(MX)与网络业务营收达到3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4.3万亿韩元。 此外,电视与家电业务通过高端产品销售改善盈利。哈曼目前处于业务淡季,但也实现3.4万亿韩元营收,营业利润为3000亿韩元。显示面板(SDC)业务营收5.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5000亿韩元。三星电子一直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今年第一季度研发支出达到9万亿韩元,创下历史新高。 近来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经济增长放缓,第二季度经营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韩联社旗下联合Infomax汇总的17家证券机构预测,三星电子第二季度营业利润或为6.6797万亿韩元,同比下降36.04%;营收预计为76.00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61%。 三星方面表示,如果经营不确定性得到缓解,下半年业绩有望回升。公司计划通过扩大HBM3E、128GB DDR5等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巩固存储市场竞争力,并加快第八代V-NAND的转产。系统LSI业务则扩大SoC与高像素图像传感器供应,晶圆代工计划致力2纳米工艺量产和应对移动与车载需求。 手机业务方面,三星计划第二季度主要提升Galaxy S25 Edge等旗舰产品销售,并在下半年加大折叠屏与人工智能(AI)功能优化投入。另外,公司还正在拓展高端平板、穿戴设备与扩展现实(XR)新品。电视和家电业务则主要以AI新品为核心推动销售增长。 三星江南店内陈列的Galaxy S25系列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1 00:44:51 -
韩国零售巨头"无边界扩张"引争议 小商户集体陷入生存危机
随着Musinsa和大创(Daiso)两家新兴线上线下零售企业加快扩张步伐,市场再次掀起关于它们“胡同商圈”影响的争议。尽管两家公司均取得了创纪录的增长,但与此同时,小商户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加剧。 据韩国零售业28日消息,Musinsa旗下电商平台29CM目前采用类似Coupang和Naver的综合型线上购物中心模式运营。该平台自2011年起从生活方式专业购物中心起步,在Musinsa接管后,迅速将业务扩展至以时尚为核心的多元化领域。目前,平台产品涵盖服装、家具、电子产品、化妆品、食品甚至门票等各类商品。去年,29CM非时尚品类的销售额已接近50%。 Musinsa旗下自有时尚品牌Musinsa Standard自2021年在首尔弘大开设首家门店以来,迅速扩展,已在首尔、仁川等地开设了24家门店,并于2023年将业务拓展至釜山和大邱等城市。同时,29CM也开始布局线下市场,目前已运营5家门店。 与此同时,大创也在加速扩展其业务范围,逐渐与“胡同商圈”中小商户的商品种类重叠。自1997年在京畿道安养市开设首家门店以来,大创每年平均开设60家新店,到2023年已扩展至1519家。大创主营生活用品,并在产品种类上不断创新,特别是在服装、化妆品和保健食品领域的战略布局,推动了其销售额的显著增长。去年,这些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144%和34%。此外,大创还加强了线上销售渠道,并实施了“全渠道”战略,使其在线商城的月活跃用户数创下了历史新高。 随着这些零售巨头的快速扩张,Musinsa和大创都迎来了创纪录的年度业绩。去年,Musinsa的合并销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7亿元),而大创的年销售额则接近4万亿韩元。 然而,Musinsa和大创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地方商圈,许多小商户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例如,2023年,Musinsa Standard与Musinsa大邱店在东城路相距不到200米的地方新开设了门店,导致周边的服装店纷纷关门,销售大幅下滑。 目前,关于如何监管Musinsa和大创的扩张,社会各界开始呼吁加强管理。业内人士建议,应将这些零售巨头纳入《流通产业发展法》的监管范围,实施强制性停业和营业时间限制,以填补监管空白,保障小商户的生存空间。 首尔市一家大创门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8 20:27:39 -
韩国电商巨头入局二手市场 循环经济成时尚行业新蓝海
在物价上涨与经济萧条的背景下,理性消费理念不断扩散,电商行业也因此通过与二手交易平台合作或强化自有服务,积极进军循环经济市场。尤其时尚行业的二手市场占有率或达整体的四分之一,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据流通行业27日消息,韩国综合网购平台Gmarket本月起与二手奢侈品平台GUGUS合作,开始销售GUGUS的二手奢侈品。GUGUS在全国运营26家线下门店和自有线上商城,专门从事二手奢侈品销售,拥有超过1000万件商品鉴定经验,并提供售后维修服务。通过此次入驻,Gmarket平台预计上线约5万件二手时尚配饰及服装商品,用户可以选择快递配送或到GUGUS门店自提。 11号街也与GUGUS以及韩国最大二手奢侈品商店KOIBITO合作,运营垂直服务平台OOAh Luxe,销售超过6万件各类二手奢侈品。SSG.COM则与REEBONZ、KOIBITO等其他二手奢侈品合作伙伴签订协议,间歇性推出相关商品。 各大线上平台竞相布局循环经济市场的原因在于,在经济低迷和物价高涨的环境下,追求合理消费的用户正在快速增长。韩国互联网振兴院(KISA)数据显示,韩国二手交易市场规模已从2008年的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2.63亿元)增至2024年的30万亿韩元,2025年或进一步扩张至43万亿韩元。其中,时尚领域二手市场占有率预计从2023年的18.1%扩大至2027年的24.3%。 这一趋势同时为小规模经营二手业务的时尚平台带来新的盈利机会。韩国最大时尚平台之一MUSINSA计划在第三季度正式推出旗下二手时尚商品交易服务MUSINSA USED。MUSINSA早在2015年就通过社区内认证会员小范围开展二手交易服务,2023年起又通过C2C平台Soldout提供二手交易服务。随着用户反响热烈,MUSINSA决定全面进军二手市场。 MUSINSA计划把MUSINSA USED直接集成在主应用程序中,用户可以直接在应用内进行二手商品的购买与销售。此外,MUSINSA还在开发一套支持约1.5万个品牌时尚与配饰商品进行二手交易的系统,无论品牌是否入驻MUSINSA平台均可使用。 随着循环经济市场的快速扩张,长期亏损的二手转售专门平台的盈利状况也开始改善。韩国本土二手交易平台鼻祖“胡萝卜市场”通过扩大地域定向广告服务,自去年起已实现盈利。“闪电市场”在全面引入安全交易机制后,用户付费交易规模也在持续增长,截至2月,月度付费交易额已突破900亿韩元。2023年8月成立的初创企业Charan截至目前累计注册用户已达81.9万,同比(18.4万)激增近5倍。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主要大型线上平台与二手专门企业的合作加深,中古交易市场正在加速发展。尤其是以奢侈品为中心的二手商品,不仅物以稀为贵,还持续受到MZ一代消费者的青睐。” 韩国二手奢侈品购物平台GUGUS【图片来源 GUGUS】
2025-04-28 19:42:01 -
经济寒潮下逆势上扬 韩国四大金融集团第一季度净赚近5万亿韩元
韩国四大金融集团近日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KB国民金融集团、新韩金融集团、韩亚金融集团和友利金融集团四大金融集团实现净利润4.928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9.6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KB金融、新韩金融和韩亚金融均创下单季度历史最高净利润纪录。 具体来看,KB金融第一季度净利润达1.6973万亿韩元,同比激增62.9%;新韩金融达1.488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2.6%;韩亚金融达1.1277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1%。 然而,友利金融净利润则出现下滑,达6156亿韩元,同比减少25.3%。业内分析指出,这一表现部分受到去年第一季度因赔付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挂勾的股票挂勾证券(ELS)损失带来的高基数效应影响。 整体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利息收入的增加。数据显示,四大金融集团第一季度利息收入达10.641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3%。分集团来看,KB金融利息收入为3.262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9%;新韩金融为2.854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4%;韩亚金融和友利金融则分别为2.2728万亿韩元和2.252万亿韩元,均同比增长2.4%。 值得注意的是,四大金融集团旗下银行的韩元贷款余额在过去一年增加64万亿韩元,进一步推高了利息收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四大银行的韩元贷款余额达1291.397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5.3%。 有分析认为,自去年以来,受首都圈房价上涨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规模持续扩大,加上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带动整体贷款余额显著上升。 具体来看,KB国民银行韩元贷款余额为367.019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6.8%;新韩银行为321.525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7.8%;韩亚银行为303.5678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3%;友利银行为299.284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9%。 韩国四大金融集团【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27 19:23:03 -
HBM热潮驱动 SK海力士一季度利润创新高
得益于高带宽存储器(HBM)需求持续增长,SK海力士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达7.440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9亿元),同比增长157.8%,显著超出市场预期,创下公司历年一季度最佳业绩。 根据SK海力士24日发布的财报,公司在传统淡季通过扩大12层第五代高带宽存储(HBM3E)等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实现营业利润和销售额双双增长。营业利润达7.4405万亿韩元,较韩联社旗下金融信息子公司联合Infomax预测值(6.7542万亿韩元)高出10.2%;同期销售额为17.639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41.9%;净利润为8.1082万亿韩元,同比大增323%。 继去年第四季度后,SK海力士本季度再度实现营业利润超越三星电子整体水平(6.6万亿韩元),连续两个季度领跑业界。从季度表现来看,其营业利润和销售额仅次于上季度,创下公司历史次高纪录。 公司表示,受人工智能(AI)开发热潮和客户库存回补需求带动,存储器市场回暖速度快于预期。为顺应这一趋势,公司加速提升12层HBM3E和DDR5等高端产品的销售占比。 在盈利能力方面,SK海力士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率达到42%,环比提升1个百分点,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增长。截至3月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4.3万亿韩元,较去年底增加了2000亿韩元,负债率和净负债率分别降至29%和11%。 面对全球不确定性上升,SK海力士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内部供应链协作,以提升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公司已于第一季度开始向部分PC客户供应AI PC专用高性能移动内存模块LPCAMM2,并计划在AI服务器用低功耗DRAM模块SOCAMM需求启动时同步推进供货。 在NAND业务方面,公司将积极应对大容量企业级固态硬盘(eSSD)市场的增长需求,同时保持审慎的投资策略,继续以盈利为核心推动业务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公司表示,2月启动的龙仁半导体集群一期工程预计将于2027年第二季度竣工,清州M15X工厂也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投产。 SK海力士首席财务官(CFO)金祐贤表示,公司将坚持“设备投资原则”,优先投向盈利能力强、需求明确的产品领域,从而提升整体投资效率。同时,作为AI存储器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与合作伙伴的技术协作,持续推动技术突破。 此外,由于HBM产品需提前一年与客户确定供货量,公司预计2025年HBM相关销售额将同比增长约两倍。目前12层HBM3E产品销量持续增长,预计第二季度将占HBM3E整体销售的一半以上。公司上月已向主要客户提供第六代高带宽存储(HBM4)样品,并计划在年内完成12层HBM4的量产准备工作。 位于京畿道利川的SK海力士总部【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4 23:58:42 -
半导体行业拉动企业信心小幅回升 仍未恢复至紧急戒严前水平
【图片来源 韩联社】 尽管受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影响,韩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持续存在,但在半导体行业回暖的带动下,本月企业体感景气呈小幅改善态势。 韩国银行(央行)于本月9日至16日,面向全国3524家法人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于24日公布的《4月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以今年4月为基准,全产业企业心理指数(CBSI)为87.9,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虽然该指数连续两个月呈上升趋势,但仍未恢复至紧急戒严前水平。CBSI自去年11月达到91.8的高点后,12约降至87.3,此后连续五个月维持在80区间。 作为反映企业对宏观经济认知的重要指标,高于100,表示企业对经济状况的期待心理较过去(2003至2023年)平均水平更加乐观,低于100则相反。央行经济心理调查组长李惠英(音)表示:“尽管CBSI呈持续改善迹象,但当前水平仍显著低于历史均值,整体经济形势仍面临较大压力。” 从产业来看,制造业CBSI为93.1,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构成指数中的产品库存(1.7p)、新订单(0.6p)等得到改善。非制造业CBSI亦回升1.6个百分点至84.5,主要得益于盈利能力(1p)与行业状况(0.4p)的同步好转。央行公布的5月预期数据显示,全产业(86.3)、制造业(90)、非制造业(83.8)CBSI预期值分别环比上升0.7、0.1和1.4个百分点。 4月企业景气展望指数(BSI)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中,通信设备、金属加工、非金属矿物等行业表现出色。其中,通信设备行业受半导体价格回升及企业为规避美国关税政策风险提前备货的双重影响,出口显著增长,成为拉动指数的主要动力。 非制造业方面,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以及艺术休闲服务业等领域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李惠英指出:“半导体行业在当期业绩与未来预期两方面均展现出强劲势头。然而,自4月美国对部分商品加征关税以来,汽车行业景气预期转为负面;出口企业整体展望也因关税政策引发的经济衰退担忧而趋于保守。”她强调:“除半导体、金属加工及部分机械设备领域外,制造业整体仍处于低迷状态。非制造业的改善则更多受季节性因素驱动,可持续性仍需进一步观察。” 此外,在BSI基础上反映消费者动向指数(CSI)的4月经济信心指数(ESI)环比上升0.2个点,达 87.4。排除季节因素等的ESI循环变动指数为86,下降1个点。
2025-04-24 23:19:31 -
韩国流通业一季度业绩分化明显 内需疲软致行业喜忧参半
6日,在首尔某大型商场购物的市民【图片来源 韩联社】 受今年一季度韩国经济低迷影响,费市场持续萎缩,流通行业呈显著分化态势。 韩联社旗下金融数据平台Yonhap Infomax于2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消费信心低迷的大环境下,部分企业通过业务结构调整实现逆势增长,而传统零售渠道普遍面临业绩承压。数据显示,易买得(E-Mart)在今年第一季度展现出强劲的盈利改善能力,预计实现合并销售额7.281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1.5亿元),同比增长1.04%;营业利润达1389亿韩元,同比增加195%。三星证券分析指出,易买得通过去年实施的人力资源优化等结构性改革,叠加仓储式卖场“易买得Traders”在大容量商品领域的竞争优势,营业利润较市场预期高出17个百分点。 同期,现代百货同样表现亮眼,预计合并销售额同比增长7.66%至1.246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同比大增42.2%至979亿韩元。分析认为,现代百货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免税店业务的持续复苏,以及子公司经营效益的整体提升,有效对冲了传统百货业务的利润下滑。 然而,多数传统零售业态面临增长困境。尽管乐天购物通过成本控制实现营业利润14.97%的同比增长(1321亿韩元),但合并销售额同比微降0.41%至3.4989万亿韩元,LS证券研究员吴琳娥(音)指出:“在内需市场疲软的情况下,零售行业对总统大选前后的政策窗口期可能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抱有较高期待。”新世界百货则呈“增收不增利”态势,预计销售额增长3.7%至1.7640万亿韩元,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6.8%至1356亿韩元。反映出在高通胀环境下,消费者购买力明显减弱。 同时,曾保持高速增长的便利店行业亦呈疲态。CU便利店运营商BGF Retail预计销售额同比增长3.87%至2.294万亿韩元,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7.67%至301亿韩元,净利润更录得12.31%的跌幅。 韩国流通业界将于下月陆续发布第一季度财报,业界普遍认为,考虑到5月“家庭月”的传统消费旺季,以及各渠道即将开展的大规模促销活动,预计第二季度业绩有望回升。
2025-04-24 20:21:12 -
特朗普加征入港费用 现代格罗唯视押注比亚迪扬帆出海
在美国对中国船舶与他国汽车运输船征收入港费用的背景下,现代格罗唯视(Hyundai Glovis)正在加快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BYD)的合作步伐。比亚迪目前正在大幅增加对美国以外地区的出口,现代格罗唯视此举旨在通过与受美国政策风险影响相对较小的比亚迪携手来缓解风险并提高销售。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当地时间17日宣布,自今年10月起,所有在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驶入美国港口时,需按每CEU(标准车位)缴纳150美元的费用。目前美国仅有两艘本土建造的汽车运输船,这一措施实际上覆盖全球几乎所有此类船只。 持有98艘汽车运输船的现代格罗唯视也在此项政策中遭受冲击。该公司去年实现营收28.407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50亿元),同比上涨10.6%,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整车海运(PCTC)业务部门营收达4.000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7.5%,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现代格罗唯视表示,部分航线运费上涨、船队扩张以及非联营业绩增长推动PCTC部门的营收增长。 在美国新出台的进口车关税和入港费用等政策下,今年PCTC业务营收面临下滑风险。对此,现代格罗唯视计划通过扩大非联营公司业务来降低风险,并提出截至2030年把PCTC部门中非联营营收比例提升至50%的目标。 为扩大非联营业务收入,现代格罗唯视正在积极开拓中国整车出口市场,选择与现代汽车及起亚的竞争对手比亚迪联手,迈向独立化经营。去年9月,现代格罗唯视与比亚迪签署在物流及整车海运领域进行战略合作的谅解备忘录(MOU)。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共享比亚迪现有的运输船舱位,并计划中长期内由现代格罗唯视负责承运比亚迪的整车出口。如果今后比亚迪的海外运输业务由现代格罗唯视承接,则会为现代格罗唯视扩大非联营营收比例提供有力支持。 对美出口占比较小而免受美国关税影响的比亚迪近年来正在加快布局欧洲、南美等美国以外的全球市场,今年海外销量目标为80万辆,较去年翻倍。业内人士预测,随着中国整车出口的增加,今年远东地区的海运需求或进一步扩大。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去年中国汽车出口共计640.7万辆,同比增长22.7%。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具备足够运输能力的船只也愈发重要。现代格罗唯视计划截至2030年把汽车运输船数量从目前的98艘扩充至128艘,并把整车年运输量从目前的340万辆提升至500万辆。现代格罗唯视相关人士表示具体方案尚未敲定,但正在与比亚迪持续探讨多种合作模式,积极争取中国不断增长的出口货量。 现代格罗唯视汽车运输船【图片来源 现代格罗唯视】
2025-04-24 19:57:10 -
中美关税战争冲击韩国经济 今年GDP增速或下滑0.5个百分点
据金融行业23日消息,中美之间持续升级的关税战或导致韩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如果韩美之间顺利完成通商谈判但中美矛盾无法缓解,关税对韩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也难以根除。 花旗银行在最新发布的《韩美通商谈判的经济影响》报告中指出,韩美达成协议时,美国对韩关税从目前的25%降至基本税率10%,但实际有效关税仅从20.7%降至14%。原因在于韩国对美出口产品中汽车及零部件占比高达34%,此类商品依旧适用25%的高额关税,因此整体减税效果有限。 报告设定三种主要贸易谈判情景模拟,包括美国对韩征收10%关税,同时中美维持互征100%以上关税;美国对韩征收25%关税,中美之间维持高额关税;美国对韩征收10%关税,并对华征收60%关税,但不存在中国的报复性关税。 花旗利用牛津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显示,在第一和第二种情景下,也就是中美互征100%以上关税的局面下,韩国今年的GDP增速或下降0.5个百分点;而明年韩国经济增速则分别下降2.2个百分点(情景一)和2.3个百分点(情景二)。 受此影响,韩国银行(央行)可能被迫加快降息步伐。花旗预测,在上述两种情景下,央行或把基准利率从当前的2.75%降至明年年底的1.00%,总共降息1.75个百分点,相当于连续七次下调0.25个百分点。 在第三种中美关税摩擦有所缓解的情景中,韩国经济遭受的冲击也略有缓和。报告预计,在该情况下,今年韩国GDP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明年下降0.9个百分点。同期央行降息幅度也会缩小,总共降息0.75个百分点,明年年底利率预计为2.00%。 此外,全球多家金融机构也在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韩国今年的增长预期从2%下调至1%。彭博社10日公开的调查结果显示,42家机构对韩国今年的平均增长预测为1.41%,其中多家机构预测低于1%,包括彭博经济研究所(0.7%)、凯投宏观(0.9%)、花旗集团(0.8%)、荷兰国际集团(0.8%)、摩根大通(0.7%)等。 央行也可能在下月下调经济增长预测,此前央行在2月预测今年韩国经济增速为1.5%。央行行长李昌镛在17日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后指出,从目前美国的关税政策来看,2月的预测过于乐观,考虑到第一季度政治不确定性持续、大规模山火等异常因素,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下调。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3 20:01:10
-
深化本地化战略 韩亚银行在中国市场"稳中有进"
自1992年8月韩中建交以来,两国在金融领域开始正式展开合作。在建交前的1992年7月,韩国外汇银行便率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成为第一家进军中国市场的韩资银行,并于1993年12月在天津开设首家营业网点。此后,越来越多韩资银行陆续进入中国,主要通过设立办事处、营业网点以及参股中资银行等方式开展业务。自2007年起,设立法人、扩展分支机构、收购中资银行等成为韩资银行在华发展的新趋势。 韩资银行最初进入中国市场,主要为满足在华韩国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发展模式相对被动,业务开展也受中国法律制度的多重限制。2007年中国银行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五年过渡期结束后,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韩资银行开始面向中国本地客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发展模式逐步由“依附型”向“本地化”转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韩国大企业及中小企业加速进军中国,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显著上升。尤其在2002年至2004年期间,三星、LG、浦项制铁(POSCO)等大型韩企以长三角为中心,在江苏地区展开大规模投资与生产,带动众多韩资关联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烟台、广州、苏州和沈阳等地,韩资银行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金融支持。其中,友利银行、韩亚银行、新韩银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 目前,在华韩资银行中,规模最大的是KB国民银行、新韩银行、韩亚银行和友利银行。其中,韩亚银行自2020年在上海设立营业网点以来,持续加快在华业务拓展步伐。2007年,韩亚银行设立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迈出本地化经营的重要一步。2010年韩亚银行与外换银行合并,并于2014年成功整合在华法人机构,统一为中国法人,标志着其在华发展进入新阶段。 韩亚金融集团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地标性建筑“Sphere”发布新广告。【图片提供 韩亚金融集团】 韩亚银行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视为最重要的海外战略市场之一,持续推进本地化战略。在中国,韩亚银行中国法人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东北三省等地设有营业网点,积极布局全国核心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韩亚银行在中国采取了“区域化激进”策略。2008年8月,韩亚银行率先入股中资银行,与吉林银行在长春签署股权认购协议,成为首家收购中资银行股份的韩资金融机构。截至2010年6月底,韩亚银行持有吉林银行18%股份,成为最大股东。 近年来,韩亚银行还积极推动以数字化和平台联动为核心的零售金融业务。继2015年推出手机银行服务后,2019年6月,韩亚银行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线上小额贷款服务。随后,2020年7月与中国在线旅游平台携程建立合作关系;2021年12月与最大互联网门户企业百度也达成战略合作。借助这一系列数字化转型举措,韩亚银行成为首家在华实现个人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的韩资银行。 在经营业绩方面,韩亚银行也是表现最为亮眼的韩资银行之一。去年,在四大韩资银行中,韩亚银行是唯一实现业绩增长的银行,净利润达59亿韩元,同比增长10%。对此,韩亚银行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尽管自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全面重启,但由于房地产市场危机、俄乌战争等因素导致外部不确定性加剧,整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在此背景下,韩亚银行坚持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聚焦低风险优质资产扩张,实现了业绩增长。 不过,随着中国金融监管环境日趋严格,韩资银行在华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业内指出,外资银行若想在这个巨大且复杂的市场中稳健立足,必须深入理解中国市场,并灵活应对日益变化的政策与经济形势。 作为在华业务规模最大的韩资银行,韩亚银行表示,面对今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内需复苏乏力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外部不利因素,公司将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提升低风险优质资产比重,进一步夯实收益基础,同时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提升投行业务手续费、债券交易与外汇买卖收益,以增强整体盈利能力,应对未来市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位于首尔中区乙支路的韩亚银行总部【图片提供 韩亚银行】
2025-05-01 15:46:15 -
三星电子第一季度营收创新高 手机销售强劲芯片业务承压
在Galaxy S25系列的强劲销售推动下,三星电子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历史最高季度营收,但服务器用DRAM销售增加与高带宽存储器(HBM)销售下滑等因素令半导体业务依旧承压。公司预计今年全年或呈现“上低下高”走势,第二季度则可能受到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三星电子30日发布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合并营业利润为6.685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41.49亿元),同比增长1.2%,较市场预期高出近30%。营收达79.140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0.05%,刷新去年第三季度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净利润为8.222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1.74%。 从各部门来看,负责半导体业务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营收25.1万亿韩元,营业利润1.1万亿韩元。其中内存营收19.1万亿韩元,环比下降17%。DRAM销售有所改善,但受出口管制影响,HBM销售减少。系统LSI业绩小幅回升,晶圆代工需求疲软而表现不佳。 负责手机业务的设备体验(DX)部门营收51.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4.7万亿韩元。第一季度旗舰机型销售增长,加上零部件降价及资源优化,助力移动体验(MX)与网络业务营收达到3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4.3万亿韩元。 此外,电视与家电业务通过高端产品销售改善盈利。哈曼目前处于业务淡季,但也实现3.4万亿韩元营收,营业利润为3000亿韩元。显示面板(SDC)业务营收5.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5000亿韩元。三星电子一直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今年第一季度研发支出达到9万亿韩元,创下历史新高。 近来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经济增长放缓,第二季度经营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韩联社旗下联合Infomax汇总的17家证券机构预测,三星电子第二季度营业利润或为6.6797万亿韩元,同比下降36.04%;营收预计为76.00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61%。 三星方面表示,如果经营不确定性得到缓解,下半年业绩有望回升。公司计划通过扩大HBM3E、128GB DDR5等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巩固存储市场竞争力,并加快第八代V-NAND的转产。系统LSI业务则扩大SoC与高像素图像传感器供应,晶圆代工计划致力2纳米工艺量产和应对移动与车载需求。 手机业务方面,三星计划第二季度主要提升Galaxy S25 Edge等旗舰产品销售,并在下半年加大折叠屏与人工智能(AI)功能优化投入。另外,公司还正在拓展高端平板、穿戴设备与扩展现实(XR)新品。电视和家电业务则主要以AI新品为核心推动销售增长。 三星江南店内陈列的Galaxy S25系列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1 00:44:51 -
韩国零售巨头"无边界扩张"引争议 小商户集体陷入生存危机
随着Musinsa和大创(Daiso)两家新兴线上线下零售企业加快扩张步伐,市场再次掀起关于它们“胡同商圈”影响的争议。尽管两家公司均取得了创纪录的增长,但与此同时,小商户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加剧。 据韩国零售业28日消息,Musinsa旗下电商平台29CM目前采用类似Coupang和Naver的综合型线上购物中心模式运营。该平台自2011年起从生活方式专业购物中心起步,在Musinsa接管后,迅速将业务扩展至以时尚为核心的多元化领域。目前,平台产品涵盖服装、家具、电子产品、化妆品、食品甚至门票等各类商品。去年,29CM非时尚品类的销售额已接近50%。 Musinsa旗下自有时尚品牌Musinsa Standard自2021年在首尔弘大开设首家门店以来,迅速扩展,已在首尔、仁川等地开设了24家门店,并于2023年将业务拓展至釜山和大邱等城市。同时,29CM也开始布局线下市场,目前已运营5家门店。 与此同时,大创也在加速扩展其业务范围,逐渐与“胡同商圈”中小商户的商品种类重叠。自1997年在京畿道安养市开设首家门店以来,大创每年平均开设60家新店,到2023年已扩展至1519家。大创主营生活用品,并在产品种类上不断创新,特别是在服装、化妆品和保健食品领域的战略布局,推动了其销售额的显著增长。去年,这些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144%和34%。此外,大创还加强了线上销售渠道,并实施了“全渠道”战略,使其在线商城的月活跃用户数创下了历史新高。 随着这些零售巨头的快速扩张,Musinsa和大创都迎来了创纪录的年度业绩。去年,Musinsa的合并销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7亿元),而大创的年销售额则接近4万亿韩元。 然而,Musinsa和大创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地方商圈,许多小商户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例如,2023年,Musinsa Standard与Musinsa大邱店在东城路相距不到200米的地方新开设了门店,导致周边的服装店纷纷关门,销售大幅下滑。 目前,关于如何监管Musinsa和大创的扩张,社会各界开始呼吁加强管理。业内人士建议,应将这些零售巨头纳入《流通产业发展法》的监管范围,实施强制性停业和营业时间限制,以填补监管空白,保障小商户的生存空间。 首尔市一家大创门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8 20:27:39 -
韩国电商巨头入局二手市场 循环经济成时尚行业新蓝海
在物价上涨与经济萧条的背景下,理性消费理念不断扩散,电商行业也因此通过与二手交易平台合作或强化自有服务,积极进军循环经济市场。尤其时尚行业的二手市场占有率或达整体的四分之一,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据流通行业27日消息,韩国综合网购平台Gmarket本月起与二手奢侈品平台GUGUS合作,开始销售GUGUS的二手奢侈品。GUGUS在全国运营26家线下门店和自有线上商城,专门从事二手奢侈品销售,拥有超过1000万件商品鉴定经验,并提供售后维修服务。通过此次入驻,Gmarket平台预计上线约5万件二手时尚配饰及服装商品,用户可以选择快递配送或到GUGUS门店自提。 11号街也与GUGUS以及韩国最大二手奢侈品商店KOIBITO合作,运营垂直服务平台OOAh Luxe,销售超过6万件各类二手奢侈品。SSG.COM则与REEBONZ、KOIBITO等其他二手奢侈品合作伙伴签订协议,间歇性推出相关商品。 各大线上平台竞相布局循环经济市场的原因在于,在经济低迷和物价高涨的环境下,追求合理消费的用户正在快速增长。韩国互联网振兴院(KISA)数据显示,韩国二手交易市场规模已从2008年的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2.63亿元)增至2024年的30万亿韩元,2025年或进一步扩张至43万亿韩元。其中,时尚领域二手市场占有率预计从2023年的18.1%扩大至2027年的24.3%。 这一趋势同时为小规模经营二手业务的时尚平台带来新的盈利机会。韩国最大时尚平台之一MUSINSA计划在第三季度正式推出旗下二手时尚商品交易服务MUSINSA USED。MUSINSA早在2015年就通过社区内认证会员小范围开展二手交易服务,2023年起又通过C2C平台Soldout提供二手交易服务。随着用户反响热烈,MUSINSA决定全面进军二手市场。 MUSINSA计划把MUSINSA USED直接集成在主应用程序中,用户可以直接在应用内进行二手商品的购买与销售。此外,MUSINSA还在开发一套支持约1.5万个品牌时尚与配饰商品进行二手交易的系统,无论品牌是否入驻MUSINSA平台均可使用。 随着循环经济市场的快速扩张,长期亏损的二手转售专门平台的盈利状况也开始改善。韩国本土二手交易平台鼻祖“胡萝卜市场”通过扩大地域定向广告服务,自去年起已实现盈利。“闪电市场”在全面引入安全交易机制后,用户付费交易规模也在持续增长,截至2月,月度付费交易额已突破900亿韩元。2023年8月成立的初创企业Charan截至目前累计注册用户已达81.9万,同比(18.4万)激增近5倍。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主要大型线上平台与二手专门企业的合作加深,中古交易市场正在加速发展。尤其是以奢侈品为中心的二手商品,不仅物以稀为贵,还持续受到MZ一代消费者的青睐。” 韩国二手奢侈品购物平台GUGUS【图片来源 GUGUS】
2025-04-28 19:42:01 -
经济寒潮下逆势上扬 韩国四大金融集团第一季度净赚近5万亿韩元
韩国四大金融集团近日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KB国民金融集团、新韩金融集团、韩亚金融集团和友利金融集团四大金融集团实现净利润4.928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9.6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KB金融、新韩金融和韩亚金融均创下单季度历史最高净利润纪录。 具体来看,KB金融第一季度净利润达1.6973万亿韩元,同比激增62.9%;新韩金融达1.488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2.6%;韩亚金融达1.1277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1%。 然而,友利金融净利润则出现下滑,达6156亿韩元,同比减少25.3%。业内分析指出,这一表现部分受到去年第一季度因赔付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挂勾的股票挂勾证券(ELS)损失带来的高基数效应影响。 整体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利息收入的增加。数据显示,四大金融集团第一季度利息收入达10.641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3%。分集团来看,KB金融利息收入为3.262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9%;新韩金融为2.854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4%;韩亚金融和友利金融则分别为2.2728万亿韩元和2.252万亿韩元,均同比增长2.4%。 值得注意的是,四大金融集团旗下银行的韩元贷款余额在过去一年增加64万亿韩元,进一步推高了利息收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四大银行的韩元贷款余额达1291.397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5.3%。 有分析认为,自去年以来,受首都圈房价上涨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规模持续扩大,加上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带动整体贷款余额显著上升。 具体来看,KB国民银行韩元贷款余额为367.019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6.8%;新韩银行为321.525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7.8%;韩亚银行为303.5678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3%;友利银行为299.284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9%。 韩国四大金融集团【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27 19:23:03 -
HBM热潮驱动 SK海力士一季度利润创新高
得益于高带宽存储器(HBM)需求持续增长,SK海力士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达7.440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9亿元),同比增长157.8%,显著超出市场预期,创下公司历年一季度最佳业绩。 根据SK海力士24日发布的财报,公司在传统淡季通过扩大12层第五代高带宽存储(HBM3E)等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实现营业利润和销售额双双增长。营业利润达7.4405万亿韩元,较韩联社旗下金融信息子公司联合Infomax预测值(6.7542万亿韩元)高出10.2%;同期销售额为17.639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41.9%;净利润为8.1082万亿韩元,同比大增323%。 继去年第四季度后,SK海力士本季度再度实现营业利润超越三星电子整体水平(6.6万亿韩元),连续两个季度领跑业界。从季度表现来看,其营业利润和销售额仅次于上季度,创下公司历史次高纪录。 公司表示,受人工智能(AI)开发热潮和客户库存回补需求带动,存储器市场回暖速度快于预期。为顺应这一趋势,公司加速提升12层HBM3E和DDR5等高端产品的销售占比。 在盈利能力方面,SK海力士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率达到42%,环比提升1个百分点,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增长。截至3月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4.3万亿韩元,较去年底增加了2000亿韩元,负债率和净负债率分别降至29%和11%。 面对全球不确定性上升,SK海力士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内部供应链协作,以提升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公司已于第一季度开始向部分PC客户供应AI PC专用高性能移动内存模块LPCAMM2,并计划在AI服务器用低功耗DRAM模块SOCAMM需求启动时同步推进供货。 在NAND业务方面,公司将积极应对大容量企业级固态硬盘(eSSD)市场的增长需求,同时保持审慎的投资策略,继续以盈利为核心推动业务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公司表示,2月启动的龙仁半导体集群一期工程预计将于2027年第二季度竣工,清州M15X工厂也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投产。 SK海力士首席财务官(CFO)金祐贤表示,公司将坚持“设备投资原则”,优先投向盈利能力强、需求明确的产品领域,从而提升整体投资效率。同时,作为AI存储器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与合作伙伴的技术协作,持续推动技术突破。 此外,由于HBM产品需提前一年与客户确定供货量,公司预计2025年HBM相关销售额将同比增长约两倍。目前12层HBM3E产品销量持续增长,预计第二季度将占HBM3E整体销售的一半以上。公司上月已向主要客户提供第六代高带宽存储(HBM4)样品,并计划在年内完成12层HBM4的量产准备工作。 位于京畿道利川的SK海力士总部【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4 23:58:42 -
半导体行业拉动企业信心小幅回升 仍未恢复至紧急戒严前水平
【图片来源 韩联社】 尽管受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影响,韩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持续存在,但在半导体行业回暖的带动下,本月企业体感景气呈小幅改善态势。 韩国银行(央行)于本月9日至16日,面向全国3524家法人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于24日公布的《4月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以今年4月为基准,全产业企业心理指数(CBSI)为87.9,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虽然该指数连续两个月呈上升趋势,但仍未恢复至紧急戒严前水平。CBSI自去年11月达到91.8的高点后,12约降至87.3,此后连续五个月维持在80区间。 作为反映企业对宏观经济认知的重要指标,高于100,表示企业对经济状况的期待心理较过去(2003至2023年)平均水平更加乐观,低于100则相反。央行经济心理调查组长李惠英(音)表示:“尽管CBSI呈持续改善迹象,但当前水平仍显著低于历史均值,整体经济形势仍面临较大压力。” 从产业来看,制造业CBSI为93.1,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构成指数中的产品库存(1.7p)、新订单(0.6p)等得到改善。非制造业CBSI亦回升1.6个百分点至84.5,主要得益于盈利能力(1p)与行业状况(0.4p)的同步好转。央行公布的5月预期数据显示,全产业(86.3)、制造业(90)、非制造业(83.8)CBSI预期值分别环比上升0.7、0.1和1.4个百分点。 4月企业景气展望指数(BSI)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中,通信设备、金属加工、非金属矿物等行业表现出色。其中,通信设备行业受半导体价格回升及企业为规避美国关税政策风险提前备货的双重影响,出口显著增长,成为拉动指数的主要动力。 非制造业方面,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以及艺术休闲服务业等领域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李惠英指出:“半导体行业在当期业绩与未来预期两方面均展现出强劲势头。然而,自4月美国对部分商品加征关税以来,汽车行业景气预期转为负面;出口企业整体展望也因关税政策引发的经济衰退担忧而趋于保守。”她强调:“除半导体、金属加工及部分机械设备领域外,制造业整体仍处于低迷状态。非制造业的改善则更多受季节性因素驱动,可持续性仍需进一步观察。” 此外,在BSI基础上反映消费者动向指数(CSI)的4月经济信心指数(ESI)环比上升0.2个点,达 87.4。排除季节因素等的ESI循环变动指数为86,下降1个点。
2025-04-24 23:19:31 -
韩国流通业一季度业绩分化明显 内需疲软致行业喜忧参半
6日,在首尔某大型商场购物的市民【图片来源 韩联社】 受今年一季度韩国经济低迷影响,费市场持续萎缩,流通行业呈显著分化态势。 韩联社旗下金融数据平台Yonhap Infomax于2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消费信心低迷的大环境下,部分企业通过业务结构调整实现逆势增长,而传统零售渠道普遍面临业绩承压。数据显示,易买得(E-Mart)在今年第一季度展现出强劲的盈利改善能力,预计实现合并销售额7.281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1.5亿元),同比增长1.04%;营业利润达1389亿韩元,同比增加195%。三星证券分析指出,易买得通过去年实施的人力资源优化等结构性改革,叠加仓储式卖场“易买得Traders”在大容量商品领域的竞争优势,营业利润较市场预期高出17个百分点。 同期,现代百货同样表现亮眼,预计合并销售额同比增长7.66%至1.246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同比大增42.2%至979亿韩元。分析认为,现代百货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免税店业务的持续复苏,以及子公司经营效益的整体提升,有效对冲了传统百货业务的利润下滑。 然而,多数传统零售业态面临增长困境。尽管乐天购物通过成本控制实现营业利润14.97%的同比增长(1321亿韩元),但合并销售额同比微降0.41%至3.4989万亿韩元,LS证券研究员吴琳娥(音)指出:“在内需市场疲软的情况下,零售行业对总统大选前后的政策窗口期可能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抱有较高期待。”新世界百货则呈“增收不增利”态势,预计销售额增长3.7%至1.7640万亿韩元,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6.8%至1356亿韩元。反映出在高通胀环境下,消费者购买力明显减弱。 同时,曾保持高速增长的便利店行业亦呈疲态。CU便利店运营商BGF Retail预计销售额同比增长3.87%至2.294万亿韩元,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7.67%至301亿韩元,净利润更录得12.31%的跌幅。 韩国流通业界将于下月陆续发布第一季度财报,业界普遍认为,考虑到5月“家庭月”的传统消费旺季,以及各渠道即将开展的大规模促销活动,预计第二季度业绩有望回升。
2025-04-24 20:21:12 -
特朗普加征入港费用 现代格罗唯视押注比亚迪扬帆出海
在美国对中国船舶与他国汽车运输船征收入港费用的背景下,现代格罗唯视(Hyundai Glovis)正在加快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BYD)的合作步伐。比亚迪目前正在大幅增加对美国以外地区的出口,现代格罗唯视此举旨在通过与受美国政策风险影响相对较小的比亚迪携手来缓解风险并提高销售。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当地时间17日宣布,自今年10月起,所有在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驶入美国港口时,需按每CEU(标准车位)缴纳150美元的费用。目前美国仅有两艘本土建造的汽车运输船,这一措施实际上覆盖全球几乎所有此类船只。 持有98艘汽车运输船的现代格罗唯视也在此项政策中遭受冲击。该公司去年实现营收28.407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50亿元),同比上涨10.6%,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整车海运(PCTC)业务部门营收达4.000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7.5%,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现代格罗唯视表示,部分航线运费上涨、船队扩张以及非联营业绩增长推动PCTC部门的营收增长。 在美国新出台的进口车关税和入港费用等政策下,今年PCTC业务营收面临下滑风险。对此,现代格罗唯视计划通过扩大非联营公司业务来降低风险,并提出截至2030年把PCTC部门中非联营营收比例提升至50%的目标。 为扩大非联营业务收入,现代格罗唯视正在积极开拓中国整车出口市场,选择与现代汽车及起亚的竞争对手比亚迪联手,迈向独立化经营。去年9月,现代格罗唯视与比亚迪签署在物流及整车海运领域进行战略合作的谅解备忘录(MOU)。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共享比亚迪现有的运输船舱位,并计划中长期内由现代格罗唯视负责承运比亚迪的整车出口。如果今后比亚迪的海外运输业务由现代格罗唯视承接,则会为现代格罗唯视扩大非联营营收比例提供有力支持。 对美出口占比较小而免受美国关税影响的比亚迪近年来正在加快布局欧洲、南美等美国以外的全球市场,今年海外销量目标为80万辆,较去年翻倍。业内人士预测,随着中国整车出口的增加,今年远东地区的海运需求或进一步扩大。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去年中国汽车出口共计640.7万辆,同比增长22.7%。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具备足够运输能力的船只也愈发重要。现代格罗唯视计划截至2030年把汽车运输船数量从目前的98艘扩充至128艘,并把整车年运输量从目前的340万辆提升至500万辆。现代格罗唯视相关人士表示具体方案尚未敲定,但正在与比亚迪持续探讨多种合作模式,积极争取中国不断增长的出口货量。 现代格罗唯视汽车运输船【图片来源 现代格罗唯视】
2025-04-24 19:57:10 -
中美关税战争冲击韩国经济 今年GDP增速或下滑0.5个百分点
据金融行业23日消息,中美之间持续升级的关税战或导致韩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如果韩美之间顺利完成通商谈判但中美矛盾无法缓解,关税对韩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也难以根除。 花旗银行在最新发布的《韩美通商谈判的经济影响》报告中指出,韩美达成协议时,美国对韩关税从目前的25%降至基本税率10%,但实际有效关税仅从20.7%降至14%。原因在于韩国对美出口产品中汽车及零部件占比高达34%,此类商品依旧适用25%的高额关税,因此整体减税效果有限。 报告设定三种主要贸易谈判情景模拟,包括美国对韩征收10%关税,同时中美维持互征100%以上关税;美国对韩征收25%关税,中美之间维持高额关税;美国对韩征收10%关税,并对华征收60%关税,但不存在中国的报复性关税。 花旗利用牛津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显示,在第一和第二种情景下,也就是中美互征100%以上关税的局面下,韩国今年的GDP增速或下降0.5个百分点;而明年韩国经济增速则分别下降2.2个百分点(情景一)和2.3个百分点(情景二)。 受此影响,韩国银行(央行)可能被迫加快降息步伐。花旗预测,在上述两种情景下,央行或把基准利率从当前的2.75%降至明年年底的1.00%,总共降息1.75个百分点,相当于连续七次下调0.25个百分点。 在第三种中美关税摩擦有所缓解的情景中,韩国经济遭受的冲击也略有缓和。报告预计,在该情况下,今年韩国GDP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明年下降0.9个百分点。同期央行降息幅度也会缩小,总共降息0.75个百分点,明年年底利率预计为2.00%。 此外,全球多家金融机构也在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韩国今年的增长预期从2%下调至1%。彭博社10日公开的调查结果显示,42家机构对韩国今年的平均增长预测为1.41%,其中多家机构预测低于1%,包括彭博经济研究所(0.7%)、凯投宏观(0.9%)、花旗集团(0.8%)、荷兰国际集团(0.8%)、摩根大通(0.7%)等。 央行也可能在下月下调经济增长预测,此前央行在2月预测今年韩国经济增速为1.5%。央行行长李昌镛在17日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后指出,从目前美国的关税政策来看,2月的预测过于乐观,考虑到第一季度政治不确定性持续、大规模山火等异常因素,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下调。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3 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