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工资’新闻 26个
-
去年首尔市民人均收入约15万元 连续8年领跑全国
去年首尔人均收入约为3000万韩元,连续8年领跑全国。 统计厅20日发布《2023年地区收入统计》显示,初步统计去年全国个人名义收入总计132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6万亿元),人均个人收入为255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2.8万元),同比均增长2.3%。 从各地区来看,首尔人均个人收入为2937万韩元,在全国17个市、道中居首,同比增长4.2%。 首尔自2016年超过蔚山后,连续8年稳坐全国收入最高城市宝座。分析称除了首尔工资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外,首尔人口逐年减少也是人均个人收入提高的原因。 排在首尔之后的依次为蔚山(2810万韩元)、大田(2649万韩元)、世宗(2600万韩元)等。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为庆尚南道(2277万韩元)和济州道(2289万韩元)。 去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仁川以4.8%的增速居首,主要得益于运输业和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大田(3.6%)和蔚山(3.2%)的增速也较高,忠清北道和全罗北道则受困于制造业和农林渔业的低迷,出现0.4%和0.2%的负增长。 首尔光化门一带的上班族 【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2-20 23:56:22 -
韩国无人便利店数量激增 五年内增长20倍
17日,据业界统计数据,截至目前,CU、GS25、7-Eleven和Emart24韩国四大便利店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已开设约4000家无人便利店,较2019年的200家,五年内增长约20倍。 无人便利店分为全无人型和混合型两种。全无人型是自助式服务店铺,混合型则是在上午或白天有员工值守,而在凌晨等特定时段采用无人运营模式。 根据数据,在便利店品牌中,无人便利店数量最多的便利店品牌是Emart24,共有2100家,其次分别是GS25(800家)、7-Eleven(600家)和CU(400家)。 近年来,随着韩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不断上涨,无人便利店数量也呈现增长趋势。根据韩国雇佣劳动部的数据,明年最低时薪达到1.003韩元(约合人民币50元)。这是自2014年最低时薪升至5000韩元以来,时隔11年首次突破万韩元大关。随着店主人力成本负担也的增加,无人便利店正变得更加受欢迎。 从便利店店主方面来看,无人便利店无需雇佣大量的员工进行营业和管理,可以大幅降低人力成本。这是推动无人便利店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便利店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无人便利店有助于减轻人工成本压力,但其快速扩张仍可能面临一些限制。最大的问题是在销售香烟、酒类等禁止未成年人购买的商品时,无人设备无法代替员工的监管作用。 GS25的无人便利店【图片提供 GS25】
2024-12-18 00:55:40 -
尹锡悦弹劾风波延烧 韩国关键法案推进无期
随着韩国总统尹锡悦因弹劾争议实际“退居二线”,由政府主导的多项经济政策和关键法案陷入僵局,韩国政坛的“弹劾攻防”进一步削弱了民生与经济政策的推进动力。 在立法层面,半导体特别法、继承税制改革案等重要经济法案濒临搁浅,政府旨在缩小社会经济差距、推动“价值提升”(Value-up)等核心政策面临流产危机。更有分析指出,韩国宪政史上首次出现“准预算”局面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增加。 ▲经济法案全面受阻 据相关部门8日消息,由政府和执政党主推的半导体产业支持政策及相关法案因弹劾局势陷入不确定性。其中,旨在为半导体企业提供52小时工作制例外及财政补贴的《半导体产业竞争力强化及创新成长特别法》(简称“半导体特别法”),因朝野对立而难以实现合意通过。 此外,政府计划提高半导体企业综合投资税额抵扣率,并将国家战略技术投资抵扣范围扩大至研发设施的方案,也可能被迫延后。旨在支持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大规模用电产业的《电力网扩充特别法》同样失去推进动力。 核电出口、东海深海天然气开采项目(即“大王鲸项目”)等关键战略项目也遭遇阻碍。在资产市场领域,政府提出的一系列“价值提升”政策(如股东回报企业税额5%抵扣、降低股息税率、废除继承税制中的最大股东附加评估等)因立法停滞面临搁浅风险。 尽管国务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崔相穆与金融监督院院长李福贤多次强调“价值提升”措施将按计划实施,但涉及立法的核心任务不得不被推迟。包括降低最高税率的遗产税改革案、缩短结算周期的大规模流通业法修正案,以及提高个人综合资产管理账户(ISA)缴存限额的特别税法修正案,也难逃停滞命运。 不过,废除金融投资税和推迟虚拟资产征税等已获朝野一致的民生法案,预计有望不受弹劾风波影响,在年内顺利通过。 ▲明年预算案通过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朝野对立局势还直接影响到2025年预算案的审批进程。在野党共同民主党(以下简称“民主党”)此前单方面削减政府预算约4.1万亿韩元(约人民币209.69亿元),并强行通过“单方削减预算案”,使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尹锡悦总统以“预算暴行”为由宣布紧急状态,进一步降低了朝野协商的可能性。 国会议长禹元植要求双方在10日前就预算案达成一致,但相关讨论已“无限期暂停”。民主党计划以削减版预算案为基础争取年底通过,但若执政党国民力量党拒绝接受增额要求,“削减版预算案”可能直接在国会表决。 若2025年预算案无法在12月31日前通过,“准预算”制度将被启动。“准预算”是指以上年度预算为基准,仅维持政府最低限度运作的临时预算。除公务员工资、国债利息、养老金等基本支出外,其余社会福利和自由裁量性支出将被大幅削减。尽管朝野均否认“准预算”可能性,但在当前的弹劾局势下,这一前景正被多方提及。 ▲中长期政策全面停滞 随着总统领导力缺失和政权更替不确定性上升,韩国政府制定中长期政策路线图的可能性大幅降低。由企划财政部牵头的《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已被认为意义部分丧失。 此外,尹锡悦政府原定于明年发布的“社会差距综合解决方案”也可能胎死腹中。政府为支持中小企业、小商户及青年群体推出的民生政策因政治僵局失去推动力,实际实施前景不容乐观。 国会议长禹元植在7日下午的国会全体会议上,因赞成票数不足,宣布对尹锡悦总统的弹劾案“投票不成立”。【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8 19:01:14 -
紧急戒严波及关键产业 韩国经济深陷内忧外患
据产业界5日消息,韩国国内产业正在面临内外双重压力。美国特朗普新政府政策变数与中国廉价商品冲击导致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韩国国内则因总统尹锡悦发布紧急戒严令又遭国会解除后引发的政治不安,加上劳工无期限罢工的叠加效应,整个经济环境乌云密布。 本月3日晚至4日凌晨,韩国总统尹锡悦突发紧急戒严令,随后由国会解除,引发政局紧张。三星、SK、LG等主要企业迅速召开紧急会议,针对潜在经济风险制定应对方案,重点分析金融市场波动、海外交易对策以及可能对集团运营产生的影响。 4日凌晨,戒严风波导致美元兑韩元汇率一度飙升至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盘中跳涨超过40韩元,最高达到1446.5韩元。与此同时,纽约证券市场的韩国企业股价普遍下跌,韩国股市也遭受重创。KOSPI指数收跌1.44%,报2460点;KOSDAQ指数则下挫1.98%,报677点。 半导体、钢铁、造船等关键产业尚在正常运行,但业界担心,政治局势持续不稳可能对国际投资信心造成进一步打击,同时拖延国会审批企业亟需的支持政策。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也警告称,如果政治冲突长期化,韩国主权信用评级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全国民主劳动组合总联盟(简称劳总)宣布,因不满尹锡悦发布的戒严令而进入无期限总罢工。本次罢工涉及汽车、航空、钢铁、化工和造船等关键行业,企业生产中断风险显著增加。劳总表示,罢工计划持续至尹锡悦政府下台,并开展包括废除戒严、追究尹锡悦内乱罪、推进社会改革和实现国民主权为目标的全国行动。韩国贸易协会联盟同样呼吁尹锡悦总统下台。 对于完成工资谈判的企业来说,罢工无疑是意料之外的冲击。汽车行业相关人士表示,现代汽车、起亚等整车制造企业今年刚刚结束工资谈判,现在本应全力加快生产进度,却不得不应对戒严风波带来的罢工潜在风险。 综合来看,当前局势不仅对企业运营产生直接影响,更进一步加剧市场对韩国经济的担忧。如何在内外压力中寻求平衡点,成为各大企业目前的首要关键课题。 【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集团】
2024-12-05 20:26:25 -
韩国出口连续14个月增长 半导体出口创历年11月最高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日公布的11月进出口数据显示,11月出口额达到56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实现了连续14个月的增长。 自去年10月出口转正以来,韩国已连续14个月实现同比增长。然而,由于基数效应的影响,增速逐渐放缓。今年1月出口增长率曾达到18.2%的高点,随后逐月回落,7月降至13.5%,8月为11.0%,9月为7.5%,10月为4.6%,11月降至1.4%。今年1至11月累计出口额为6222亿美元,同比增长8.3%。 在15大主力出口产品中,11月半导体出口额同比增长30.8%,达到125亿美元,创下历年11月的最高纪录。今年1至11月,半导体出口累计增长45.4%,总额达到1274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计算机类产品出口增长122.3%,达到14亿美元,连续11个月保持增长。无线通信设备出口同比增长19.7%,达到20亿美元。 第二大出口产品汽车的11月出口额为56亿美元,同比下降13.6%。产业通商资源部分析认为,零部件企业罢工、工资谈判延迟导致供应中断,产量下降,以及月底恶劣天气影响装运,是导致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 生物健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9.6%,达到14亿美元,连续5个月增长,创下历年11月新高。钢铁出口在10月恢复正增长后,11月达到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船舶出口同比增长0.8%,达到25亿美元。 然而,其他10个品类出口均出现下降,包括显示器(-22%)、无线通信设备(-3.3%)、汽车(-13.6%)、汽车零部件(-8.0%)、通用机械(-18.9%)、石油产品(-18.7%)、石油化学(-5.6%)、家电(-13.9%)、纺织品(-3.8%)和二次电池(-26.3%)等。 从地区来看,对中美的出口分别下降0.6%和5.1%。对华出口额为113亿美元,尽管连续5个月超过110亿美元,但首次出现下降,结束了9个月的增长。对美国出口额为104亿美元,连续3个月超100亿美元,但打破了此前连续15个月的增长势头。 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安德根表示,尽管面临汽车生产减少和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但半导体和船舶等主力产品的良好表现支撑了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他强调将集中所有可用资源,争取在年底前推动更多出口,为经济注入活力。 上月29日,釜山港的神仙台、戡蛮和新戡蛮码头上堆积的进出口货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1 22:56:37 -
【外籍人口300万时代】③低出生率与人力短缺正解? 韩国多元人口社会陷入两难
韩国即将迎来长期滞留外籍人口300万时代。外籍劳工填补出生率低迷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岗位空缺,成为支撑韩国基础产业的重要一环。外籍劳工主要集中在看似简单的低薪酬低技能岗位,但在韩国社会却起到重要深层作用,甚至在中小企业和建筑工地取代“躺平”的二三十多岁年轻一代。 外籍劳工逐渐成为韩国社会的关键劳动力,而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普遍看法依旧停滞不前,关于外籍劳工的根本问题也同时存在。“韩国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为什么还需要外籍劳工?”、“外籍劳工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否大于社会成本?”、“非法滞留是否会影响社会治安和生活水平?”围绕上述问题的争议从未平息。 HD现代会长权五甲(前排正中)与蔚山造船厂外籍劳工【图片来源 HD现代】 关于外籍劳工和移民的引入,经济效益是否高于社会成本至关重要。引入外籍劳工需要国家和企业承担一定成本,包括提供保险、失业救济等社会安全保障系统带来的费用。此外,去年外籍人士的税款拖欠金额达到4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管理非法滞留者的人力和体制问题也广受批评。 目前最具争议的是健康保险问题。有意见认为,部分外籍人士享受的医疗福利远高于缴纳的保费,导致韩国民众缴纳的税金用来补贴外国人医疗福利。实际上,去年包括外籍韩裔在内,所有外籍参保人缴纳的健康保险费比享受的医疗福利多出7400亿韩元,五年累计盈余约2.8万亿韩元。 韩国社会一直存在批评外籍人士给当地国民带来拖欠税款、保险赤字等负担的声音,但外籍劳工的工资拖欠问题同样严重。韩国雇佣劳动部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内雇主拖欠外籍劳工的工资总额达到5670亿韩元,每年外籍劳工的工资拖欠被害金额约1200亿韩元。对于外籍劳工而言,每一分钱的损失都可能更加沉重。 外籍劳工的引进确实会带来住宿费用与行政管理等间接成本,但专家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韩国社会必须承担的成本。韩国银行与仁川大学的最新共同研究表明,2015至2022年间,外籍劳工占比每增加1%时,本地民众就业机会平均提高1.5%。原因在于合理的劳动力投入可以提高企业生产力,并进一步对产业扩张产生积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引入外籍劳工的岗位以技能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这对拥有类似技能的本地中老年人就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此外,外籍劳工引入对本地劳工工资的长期影响也并不显著。高增长地区的本地劳工工资有所上涨,而低增长地区则略有下降。韩国银行认为,在高增长地区,外籍劳工的引入可以促使本地劳工从事更具专业性的工作,因此工资有所上升。 通过仁川机场入境韩国的菲律宾家政工【图片来源 机场摄影记者团】 外国人与本国人是否应该适用相同的最低薪资标准也在近来引发广泛争议,这一问题最早由菲律宾家政工引发。首尔市政府为应对低出生率,今年9月初开始引入菲律宾家政工为首尔家庭提供服务。按照韩国最低时薪标准,每周工作40小时的情况下,月薪可达238万韩元,相当于韩国四口之家收入中位数(572万韩元)的一半。对此有提议称,应该对外国人实行不同的最低薪资标准。 对于这一问题,首尔市政府与韩国中央政府、国会之间也存在分歧。首尔市长吴世勋指出,在香港或新加坡等地,每月100万韩元即可聘请菲律宾家政工,相比之下韩国的费用过高。吴世勋建议实行雇佣者和被雇佣者进行一对一合同协商的制度来确定家政人员工资。韩国雇佣劳动部长官金文洙则反对称,韩国与新加坡等城邦国家不同,降低家政工资标准可能导致人力流失,造成更高的管理成本。 韩国银行在今年3月提出差异适用最低薪资标准的建议,认为通过提高工资吸引本地劳工进入家政服务行业会导致资源配置失衡,但现行《劳动基准法》与《外国人雇佣法》禁止对外国人进行歧视性待遇。如果对外籍家政实行不同工资标准,外籍劳工可能会流向更加高薪的职业,管理难度或进一步增加。 韩国不仅家政人力短缺严重,造船业、建筑业和制造业等领域也同样面临外籍劳工不可替代的局面。专家对此指出,政府引入外籍劳工是短期的权宜之计,无法真正解决低出生率和人力短缺问题。比起在短期内引入成本较低的外籍劳工,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解决房价问题和构建工作与家庭平衡的社会氛围才是应对根本问题的有效方式。
2024-11-21 02:40:47
-
去年首尔市民人均收入约15万元 连续8年领跑全国
去年首尔人均收入约为3000万韩元,连续8年领跑全国。 统计厅20日发布《2023年地区收入统计》显示,初步统计去年全国个人名义收入总计132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6万亿元),人均个人收入为255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2.8万元),同比均增长2.3%。 从各地区来看,首尔人均个人收入为2937万韩元,在全国17个市、道中居首,同比增长4.2%。 首尔自2016年超过蔚山后,连续8年稳坐全国收入最高城市宝座。分析称除了首尔工资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外,首尔人口逐年减少也是人均个人收入提高的原因。 排在首尔之后的依次为蔚山(2810万韩元)、大田(2649万韩元)、世宗(2600万韩元)等。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为庆尚南道(2277万韩元)和济州道(2289万韩元)。 去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仁川以4.8%的增速居首,主要得益于运输业和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大田(3.6%)和蔚山(3.2%)的增速也较高,忠清北道和全罗北道则受困于制造业和农林渔业的低迷,出现0.4%和0.2%的负增长。 首尔光化门一带的上班族 【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2-20 23:56:22 -
韩国无人便利店数量激增 五年内增长20倍
17日,据业界统计数据,截至目前,CU、GS25、7-Eleven和Emart24韩国四大便利店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已开设约4000家无人便利店,较2019年的200家,五年内增长约20倍。 无人便利店分为全无人型和混合型两种。全无人型是自助式服务店铺,混合型则是在上午或白天有员工值守,而在凌晨等特定时段采用无人运营模式。 根据数据,在便利店品牌中,无人便利店数量最多的便利店品牌是Emart24,共有2100家,其次分别是GS25(800家)、7-Eleven(600家)和CU(400家)。 近年来,随着韩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不断上涨,无人便利店数量也呈现增长趋势。根据韩国雇佣劳动部的数据,明年最低时薪达到1.003韩元(约合人民币50元)。这是自2014年最低时薪升至5000韩元以来,时隔11年首次突破万韩元大关。随着店主人力成本负担也的增加,无人便利店正变得更加受欢迎。 从便利店店主方面来看,无人便利店无需雇佣大量的员工进行营业和管理,可以大幅降低人力成本。这是推动无人便利店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便利店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无人便利店有助于减轻人工成本压力,但其快速扩张仍可能面临一些限制。最大的问题是在销售香烟、酒类等禁止未成年人购买的商品时,无人设备无法代替员工的监管作用。 GS25的无人便利店【图片提供 GS25】
2024-12-18 00:55:40 -
尹锡悦弹劾风波延烧 韩国关键法案推进无期
随着韩国总统尹锡悦因弹劾争议实际“退居二线”,由政府主导的多项经济政策和关键法案陷入僵局,韩国政坛的“弹劾攻防”进一步削弱了民生与经济政策的推进动力。 在立法层面,半导体特别法、继承税制改革案等重要经济法案濒临搁浅,政府旨在缩小社会经济差距、推动“价值提升”(Value-up)等核心政策面临流产危机。更有分析指出,韩国宪政史上首次出现“准预算”局面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增加。 ▲经济法案全面受阻 据相关部门8日消息,由政府和执政党主推的半导体产业支持政策及相关法案因弹劾局势陷入不确定性。其中,旨在为半导体企业提供52小时工作制例外及财政补贴的《半导体产业竞争力强化及创新成长特别法》(简称“半导体特别法”),因朝野对立而难以实现合意通过。 此外,政府计划提高半导体企业综合投资税额抵扣率,并将国家战略技术投资抵扣范围扩大至研发设施的方案,也可能被迫延后。旨在支持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大规模用电产业的《电力网扩充特别法》同样失去推进动力。 核电出口、东海深海天然气开采项目(即“大王鲸项目”)等关键战略项目也遭遇阻碍。在资产市场领域,政府提出的一系列“价值提升”政策(如股东回报企业税额5%抵扣、降低股息税率、废除继承税制中的最大股东附加评估等)因立法停滞面临搁浅风险。 尽管国务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崔相穆与金融监督院院长李福贤多次强调“价值提升”措施将按计划实施,但涉及立法的核心任务不得不被推迟。包括降低最高税率的遗产税改革案、缩短结算周期的大规模流通业法修正案,以及提高个人综合资产管理账户(ISA)缴存限额的特别税法修正案,也难逃停滞命运。 不过,废除金融投资税和推迟虚拟资产征税等已获朝野一致的民生法案,预计有望不受弹劾风波影响,在年内顺利通过。 ▲明年预算案通过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朝野对立局势还直接影响到2025年预算案的审批进程。在野党共同民主党(以下简称“民主党”)此前单方面削减政府预算约4.1万亿韩元(约人民币209.69亿元),并强行通过“单方削减预算案”,使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尹锡悦总统以“预算暴行”为由宣布紧急状态,进一步降低了朝野协商的可能性。 国会议长禹元植要求双方在10日前就预算案达成一致,但相关讨论已“无限期暂停”。民主党计划以削减版预算案为基础争取年底通过,但若执政党国民力量党拒绝接受增额要求,“削减版预算案”可能直接在国会表决。 若2025年预算案无法在12月31日前通过,“准预算”制度将被启动。“准预算”是指以上年度预算为基准,仅维持政府最低限度运作的临时预算。除公务员工资、国债利息、养老金等基本支出外,其余社会福利和自由裁量性支出将被大幅削减。尽管朝野均否认“准预算”可能性,但在当前的弹劾局势下,这一前景正被多方提及。 ▲中长期政策全面停滞 随着总统领导力缺失和政权更替不确定性上升,韩国政府制定中长期政策路线图的可能性大幅降低。由企划财政部牵头的《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已被认为意义部分丧失。 此外,尹锡悦政府原定于明年发布的“社会差距综合解决方案”也可能胎死腹中。政府为支持中小企业、小商户及青年群体推出的民生政策因政治僵局失去推动力,实际实施前景不容乐观。 国会议长禹元植在7日下午的国会全体会议上,因赞成票数不足,宣布对尹锡悦总统的弹劾案“投票不成立”。【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8 19:01:14 -
紧急戒严波及关键产业 韩国经济深陷内忧外患
据产业界5日消息,韩国国内产业正在面临内外双重压力。美国特朗普新政府政策变数与中国廉价商品冲击导致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韩国国内则因总统尹锡悦发布紧急戒严令又遭国会解除后引发的政治不安,加上劳工无期限罢工的叠加效应,整个经济环境乌云密布。 本月3日晚至4日凌晨,韩国总统尹锡悦突发紧急戒严令,随后由国会解除,引发政局紧张。三星、SK、LG等主要企业迅速召开紧急会议,针对潜在经济风险制定应对方案,重点分析金融市场波动、海外交易对策以及可能对集团运营产生的影响。 4日凌晨,戒严风波导致美元兑韩元汇率一度飙升至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盘中跳涨超过40韩元,最高达到1446.5韩元。与此同时,纽约证券市场的韩国企业股价普遍下跌,韩国股市也遭受重创。KOSPI指数收跌1.44%,报2460点;KOSDAQ指数则下挫1.98%,报677点。 半导体、钢铁、造船等关键产业尚在正常运行,但业界担心,政治局势持续不稳可能对国际投资信心造成进一步打击,同时拖延国会审批企业亟需的支持政策。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也警告称,如果政治冲突长期化,韩国主权信用评级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全国民主劳动组合总联盟(简称劳总)宣布,因不满尹锡悦发布的戒严令而进入无期限总罢工。本次罢工涉及汽车、航空、钢铁、化工和造船等关键行业,企业生产中断风险显著增加。劳总表示,罢工计划持续至尹锡悦政府下台,并开展包括废除戒严、追究尹锡悦内乱罪、推进社会改革和实现国民主权为目标的全国行动。韩国贸易协会联盟同样呼吁尹锡悦总统下台。 对于完成工资谈判的企业来说,罢工无疑是意料之外的冲击。汽车行业相关人士表示,现代汽车、起亚等整车制造企业今年刚刚结束工资谈判,现在本应全力加快生产进度,却不得不应对戒严风波带来的罢工潜在风险。 综合来看,当前局势不仅对企业运营产生直接影响,更进一步加剧市场对韩国经济的担忧。如何在内外压力中寻求平衡点,成为各大企业目前的首要关键课题。 【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集团】
2024-12-05 20:26:25 -
韩国出口连续14个月增长 半导体出口创历年11月最高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日公布的11月进出口数据显示,11月出口额达到56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实现了连续14个月的增长。 自去年10月出口转正以来,韩国已连续14个月实现同比增长。然而,由于基数效应的影响,增速逐渐放缓。今年1月出口增长率曾达到18.2%的高点,随后逐月回落,7月降至13.5%,8月为11.0%,9月为7.5%,10月为4.6%,11月降至1.4%。今年1至11月累计出口额为6222亿美元,同比增长8.3%。 在15大主力出口产品中,11月半导体出口额同比增长30.8%,达到125亿美元,创下历年11月的最高纪录。今年1至11月,半导体出口累计增长45.4%,总额达到1274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计算机类产品出口增长122.3%,达到14亿美元,连续11个月保持增长。无线通信设备出口同比增长19.7%,达到20亿美元。 第二大出口产品汽车的11月出口额为56亿美元,同比下降13.6%。产业通商资源部分析认为,零部件企业罢工、工资谈判延迟导致供应中断,产量下降,以及月底恶劣天气影响装运,是导致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 生物健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9.6%,达到14亿美元,连续5个月增长,创下历年11月新高。钢铁出口在10月恢复正增长后,11月达到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船舶出口同比增长0.8%,达到25亿美元。 然而,其他10个品类出口均出现下降,包括显示器(-22%)、无线通信设备(-3.3%)、汽车(-13.6%)、汽车零部件(-8.0%)、通用机械(-18.9%)、石油产品(-18.7%)、石油化学(-5.6%)、家电(-13.9%)、纺织品(-3.8%)和二次电池(-26.3%)等。 从地区来看,对中美的出口分别下降0.6%和5.1%。对华出口额为113亿美元,尽管连续5个月超过110亿美元,但首次出现下降,结束了9个月的增长。对美国出口额为104亿美元,连续3个月超100亿美元,但打破了此前连续15个月的增长势头。 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安德根表示,尽管面临汽车生产减少和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但半导体和船舶等主力产品的良好表现支撑了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他强调将集中所有可用资源,争取在年底前推动更多出口,为经济注入活力。 上月29日,釜山港的神仙台、戡蛮和新戡蛮码头上堆积的进出口货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1 22:56:37 -
【外籍人口300万时代】③低出生率与人力短缺正解? 韩国多元人口社会陷入两难
韩国即将迎来长期滞留外籍人口300万时代。外籍劳工填补出生率低迷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岗位空缺,成为支撑韩国基础产业的重要一环。外籍劳工主要集中在看似简单的低薪酬低技能岗位,但在韩国社会却起到重要深层作用,甚至在中小企业和建筑工地取代“躺平”的二三十多岁年轻一代。 外籍劳工逐渐成为韩国社会的关键劳动力,而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普遍看法依旧停滞不前,关于外籍劳工的根本问题也同时存在。“韩国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为什么还需要外籍劳工?”、“外籍劳工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否大于社会成本?”、“非法滞留是否会影响社会治安和生活水平?”围绕上述问题的争议从未平息。 HD现代会长权五甲(前排正中)与蔚山造船厂外籍劳工【图片来源 HD现代】 关于外籍劳工和移民的引入,经济效益是否高于社会成本至关重要。引入外籍劳工需要国家和企业承担一定成本,包括提供保险、失业救济等社会安全保障系统带来的费用。此外,去年外籍人士的税款拖欠金额达到4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管理非法滞留者的人力和体制问题也广受批评。 目前最具争议的是健康保险问题。有意见认为,部分外籍人士享受的医疗福利远高于缴纳的保费,导致韩国民众缴纳的税金用来补贴外国人医疗福利。实际上,去年包括外籍韩裔在内,所有外籍参保人缴纳的健康保险费比享受的医疗福利多出7400亿韩元,五年累计盈余约2.8万亿韩元。 韩国社会一直存在批评外籍人士给当地国民带来拖欠税款、保险赤字等负担的声音,但外籍劳工的工资拖欠问题同样严重。韩国雇佣劳动部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内雇主拖欠外籍劳工的工资总额达到5670亿韩元,每年外籍劳工的工资拖欠被害金额约1200亿韩元。对于外籍劳工而言,每一分钱的损失都可能更加沉重。 外籍劳工的引进确实会带来住宿费用与行政管理等间接成本,但专家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韩国社会必须承担的成本。韩国银行与仁川大学的最新共同研究表明,2015至2022年间,外籍劳工占比每增加1%时,本地民众就业机会平均提高1.5%。原因在于合理的劳动力投入可以提高企业生产力,并进一步对产业扩张产生积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引入外籍劳工的岗位以技能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这对拥有类似技能的本地中老年人就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此外,外籍劳工引入对本地劳工工资的长期影响也并不显著。高增长地区的本地劳工工资有所上涨,而低增长地区则略有下降。韩国银行认为,在高增长地区,外籍劳工的引入可以促使本地劳工从事更具专业性的工作,因此工资有所上升。 通过仁川机场入境韩国的菲律宾家政工【图片来源 机场摄影记者团】 外国人与本国人是否应该适用相同的最低薪资标准也在近来引发广泛争议,这一问题最早由菲律宾家政工引发。首尔市政府为应对低出生率,今年9月初开始引入菲律宾家政工为首尔家庭提供服务。按照韩国最低时薪标准,每周工作40小时的情况下,月薪可达238万韩元,相当于韩国四口之家收入中位数(572万韩元)的一半。对此有提议称,应该对外国人实行不同的最低薪资标准。 对于这一问题,首尔市政府与韩国中央政府、国会之间也存在分歧。首尔市长吴世勋指出,在香港或新加坡等地,每月100万韩元即可聘请菲律宾家政工,相比之下韩国的费用过高。吴世勋建议实行雇佣者和被雇佣者进行一对一合同协商的制度来确定家政人员工资。韩国雇佣劳动部长官金文洙则反对称,韩国与新加坡等城邦国家不同,降低家政工资标准可能导致人力流失,造成更高的管理成本。 韩国银行在今年3月提出差异适用最低薪资标准的建议,认为通过提高工资吸引本地劳工进入家政服务行业会导致资源配置失衡,但现行《劳动基准法》与《外国人雇佣法》禁止对外国人进行歧视性待遇。如果对外籍家政实行不同工资标准,外籍劳工可能会流向更加高薪的职业,管理难度或进一步增加。 韩国不仅家政人力短缺严重,造船业、建筑业和制造业等领域也同样面临外籍劳工不可替代的局面。专家对此指出,政府引入外籍劳工是短期的权宜之计,无法真正解决低出生率和人力短缺问题。比起在短期内引入成本较低的外籍劳工,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解决房价问题和构建工作与家庭平衡的社会氛围才是应对根本问题的有效方式。
2024-11-21 02: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