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国产’新闻 41个
-
南阳乳业稳居韩国奶粉市场榜首 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韩国乳制品行业巨头南阳乳业27日宣布,公司连续第五年蝉联韩国线下渠道奶粉市场销售额冠军,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韩国领先奶粉制造商的地位。 尽管韩国奶粉市场整体萎缩,南阳乳业依然逆势而上,实现了市场份额的显著增长。根据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aT)食品产业统计信息,去年韩国零售店奶粉销售额约为23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同比下降22%。然而,南阳乳业凭借约63亿韩元的销售额,将市场份额从前一年的23.3%提升至26.7%,增长3.4个百分点。 南阳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低生育率和消费模式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通过强化高端产品线、提升产品质量以及优化分销策略,持续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自1967年推出韩国首款国产配方奶粉以来,南阳乳业始终致力于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推出了多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明星产品,包括有助于舒适消化吸收的“林贝儿XO”、含有初乳蛋白和41种营养成分的I am Mother、以及使用限量生产3%以下的有机山羊原奶的产品等。 除了稳固国内市场地位,南阳乳业还积极拓展海外业务,特别是在东南亚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aT统计数据,去年韩国奶粉对东南亚市场的出口额达3067万美元,较10年前增长近三倍。其中,柬埔寨市场增长尤为显著,去年出口额达1562万美元,10年间增长14倍。 南阳乳业通过早期布局柬埔寨市场,推出“林贝儿XO”及“星贝儿”品牌产品,成功扩大了市场份额。同时,公司正加大对中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主要市场的出口力度,通过量身打造契合当地市场的产品线,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南阳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市场环境充满挑战,我们将继续坚持质量管理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致力于成为国内外消费者信赖的品牌。” 南阳乳业总部大楼【图片来源 南阳乳业】
2025-02-27 19:17:08 -
五菱将在韩国生产电动面包车 搭载LG电池续航升级
五菱“ e-TOVI”商用面包车 【图片来源 网络】 中国商用车生产企业五菱汽车将在韩国生产新款电动面包车“e-TOVI Plus”,计划搭载韩国产电池。 五菱汽车目标定为今年下半年在合作企业Route17位于全罗北道群山市的工厂生产1吨以下电动面包车“e-TOVI Plus”。 五菱汽车将在韩国基本型号“e-TOVI”基础上扩大生产高端型号,销售则由另一家合作公司KC电动车负责。“e-TOVI Plus”在韩国的销售日期尚未确定,考虑到政府认证等流程,预计将于2026年初开始销售。 与搭载中国宁德时代磷酸铁锂(LFP)电池的“e-TOVI”不同,“e-TOVI Plus”将搭载LG新能源的三元锂电池(NCM)。通过搭载NCM电池,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可提升至200公里以上,目前现有续航里程为155公里。 五菱汽车自去年7月起在中国工厂开始生产“e-TOVI”,在当地专用生产线进行生产,并搭载价格相对低廉的LFP电池,提高了成本竞争力。 五菱汽车进军韩国市场初期,曾以价格竞争力为主要宣传卖点。然后中国产电池在低温环境驾驶时出现性能下降等问题,引起消费者的质疑,五菱汽车决定搭载LG新能源生产的电池。 “e-TOVI Plus”的售价预计在4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0万元)左右,由于搭载高性能韩国产电池推高成本,售价有所上涨。五菱汽车计划通过与韩国经销商合作,推出折扣促销等活动,尽最大努力将价格“打”下来。 五菱汽车计划在Route17公司群山工厂生产“e-TOVI Plus”。【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2-25 23:27:54 -
韩国混合动力车登记量突破200万大关 新能源汽车比重首超两位数
25日,首尔某公用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停车区,停放着多辆混合动力车。【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混合动力车累计登记数量去年首次突破200万辆。得益于混合动力车的稳健发展,是自2008年混合动力车首次在韩国亮相以来,时隔16年混合动力车的累计登记数量不断增大,推动新能源汽车累计登记比重首次攀升至两位数。 国土交通部于2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在韩国登记的混合动力车达202.4481万辆,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数据显示,仅去年全年登记的混合动力车达48.2349万辆,创历史新高。 自混合动力车在韩国市场推出以来,登记数量呈逐年增加态势,在2019年突破50万辆后,2022年突破100万辆,2023年超过150万辆。韩国首款国产混合动力车现代伊兰特LPI混合动力车于2009年正式上市,此后韩国国产混合动力车登记数量加速攀升。2019年登记数量仅为10.4万辆的国产混合动力车在2020年增至17.3万辆,2021年进一步增加至18.6万辆,2022年和2023年分别达到21.1万辆和37.2万辆,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碳中和趋势以及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暂时性放缓(Chasm)等因素影响,混合动力车的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在2022年5月累计登记数量突破100万辆后,不到两年内突破200万辆大关。 混合动力车的普及也直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氢能汽车)整体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国土交通部公布的汽车登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韩国新能源汽车的累计登记数量达74.6万辆。截至目前在韩国登记的2629.8万辆全体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首次达到10.4%。这一比例较2019年的2.5%、2020年的3.4%、2021年的4.7%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混合动力车的强劲带动下,2022年占比跃升至6.2%,2023年则进一步增长至8.2%,去年增势持续,比重首超10%。 汽车业界相关人士指出,鉴于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以及美国汽车政策的不确定性,混合动力车的市场热度预计将在未来2至3年内持续保持,并有望加速向300万辆的里程碑迈进。
2025-02-25 22:56:06 -
韩国半导体遭美关税夹击 对华供应链或成关键隐忧
在美国特朗普第二届政府大幅加征关税导致韩国国内产业界危机感加剧的背景下,有观点认为,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可能比对韩关税更严重地冲击韩国半导体行业。由于韩国半导体产品的大量出口用于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作为中间材料,一旦美国对华关税增加,韩国半导体业或将受到连锁影响。 据韩国业界24日消息,特朗普政府已宣布,对包括半导体和汽车等在内的多个行业征收25%的关税,并从本月4日起,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 这意味着韩国半导体企业不仅要承担25%的对美关税,同时还需面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所附加的10%关税的间接影响。有分析认为,相较于25%的直接关税,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对韩国半导体业的负面影响或许更为严重。 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25年半导体产业出口展望》报告显示,特朗普曾在竞选期间承诺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至20%不等的关税,并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目前,美国仅对中国商品加征了10%的关税,但未来仍存在进一步追加关税的可能性。 报告预测,由于美国对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征收额外关税,在美销售的智能手机价格可能上涨26%,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价格将上涨46%。与此同时,销售量预计将分别下降44%和54%。电子产品价格上涨将削弱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进而导致销量减少。 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李美惠(音)表示,即使美国对韩国半导体征收25%的关税,美国的大型科技企业仍可能继续进口韩国半导体,以支持其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等高端产业。她认为,在全球人工智能(AI)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公司仍需维持投资,预计对高性能半导体的需求不会大幅下滑。特别是高带宽存储器(HBM)市场几乎被韩国企业垄断,因此即使关税提高,产品价格上升,也不会对整体需求造成决定性影响。 然而,出口至中国的半导体市场情况可能更加严峻。由于韩国生产的半导体大多用于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中,一旦美国对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加征关税,韩国半导体企业势必受到波及。李美惠表示:“如果美国对中国商品大幅提高关税,在美销售的中国产品价格将随之上涨,进而降低消费需求。而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可能会减少购买,这将间接影响韩国半导体企业的出货量。” 韩国国际金融中心新兴经济部部长李致勋(音)也指出:“不仅是美国对半导体加征25%关税的问题,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同样会对韩国半导体企业造成巨大影响。若中国出口至美国的电子产品减少,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也将相应下滑。” 目前,美国对韩国半导体征收25%关税的问题仍可通过韩美政府间谈判及企业增加在美投资等方式寻求解决方案。然而,美国对中国征收额外关税的政策,韩国政府和企业却难以有效应对。 李致勋表示:“美国针对中国的关税措施是不可抗力,韩国政府和企业几乎没有可行的应对方案。”不过,他也认为:“美国也难以完全不计后果地实施关税政策,因为这可能对自身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美国的关税措施可能更多是作为谈判筹码。” 【图片来源 路透社/韩联社】
2025-02-25 20:10:40 -
韩国拟对中国进口厚板征收最高38%反倾销税 钢铁行业迎利好
随着韩国政府宣布拟对中国进口厚板(指厚度6毫米以上的钢板)征收最高38%的反倾销关税,韩国国内钢铁行业的经营压力有所缓解。由于高额关税的施加,韩国国产厚板在价格竞争力上得到了提升,相较于涌入市场的中国低价厚板,优势进一步扩大。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贸易委员会于20日召开第457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包括对中国低价厚板征收最高38%反倾销关税在内的四项议案。此前,现代制铁于去年7月底向贸易委员会提交申诉,指控中国低价厚板倾销对韩国国内钢铁产业造成损害。随后,贸易委员会于去年10月初启动了反倾销调查。 经初步调查,贸易委员会判定,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中国厚板存在倾销行为,并对韩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因此,委员会作出初步裁定,建议韩国企划财政部长官在正式调查期间,临时征收27.91%至38.02%的反倾销关税,以防止进一步损害发生。 厚板是指厚度在6毫米以上的钢板,主要用于造船和建筑行业。韩国国内厚板市场规模约为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04亿元),近年来,中国进口厚板大量进入韩国市场,导致本土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此外,美国特朗普政府曾宣布对钢铁产品加征关税,这一因素也可能促使中国钢铁企业将更多产品出口至韩国市场。 据韩国钢铁协会统计,去年韩国进口的中国厚板总量达117.9328万吨,同比增长5%(2024年为112.2774万吨)。相比2021年的32.6145万吨,这一进口量已增长逾三倍,创下历史最高增幅。韩国钢铁行业认为,中国钢铁企业因国内需求不足,正以低价向韩国市场倾销厚板。 通常情况下,中国厚板价格比韩国国产厚板低约15%以上,因此更具价格竞争力。韩国国内钢铁企业近年来也在一定程度上采购中国厚板,尤其是造船行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增加对中国厚板的使用比例。此外,厚板广泛用于建筑行业,包括桥梁建设、地下停车场等,中国厚板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由于中国低价厚板的冲击,韩国钢铁企业的经营情况持续恶化。2024年,韩国钢铁巨头浦项制铁(POSCO)的销售额为37.56万亿韩元,同比下降3.6%;营业利润为1.47万亿韩元,同比减少29.3%。现代制铁去年的销售额为23.2261万亿韩元,同比下降10.4%;营业利润为3144亿韩元,同比减少60.6%。 面对困境,韩国钢铁行业对政府的反倾销关税措施表示欢迎。业内人士表示,政府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行业危机,使本土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有所恢复。 现代制铁厚板生产情况【图片来源 现代制铁】
2025-02-21 20:17:47 -
【亚洲人之声】限韩令松绑韩流归来?这次能走多远?
有消息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计划解除对韩国文化产业的限制,这道“隐形长城”终于要松动。韩剧、K-POP、韩游等或将回归,韩国企业也期待重返中国市场。化妆品、时尚品牌、影视剧制作公司正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新机遇。 政策松绑带来的不仅是娱乐复苏,还可能促进旅游、教育、跨境电商等多个行业的增长。韩国旅游业或将迎来中国游客的回流,韩语培训机构也可能迎来新一轮热潮。此外,中韩合作综艺、跨国偶像团体、电竞对抗赛等新模式或将成为新的市场亮点。 然而,本土文化产业的崛起,使韩流的回归之路不再像当年那般畅通无阻。近年来,中国国产综艺、偶像团体、影视作品的竞争力大幅提升,韩流想要重塑影响力,需要更具竞争力的内容。同时,政策调整虽然是利好信号,但未来仍可能存在不确定因素,韩流是否能再次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仍有待观察。 文化交流一直是中韩关系的润滑剂,而本次“破冰”不仅意味着娱乐文化的回归,也可能在商业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带来更深层次的互动。这艘文化交流的“破冰船”将驶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韩国歌手PSY举办“湿身秀”场外。【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21 01:39:15 -
SK海力士启动中国EDA审查或全面停用
SK海力士启动对中国产EDA的紧急检查 【图片提供 韩联社】 SK海力士已启动对中国产半导体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的紧急检查,此举是为了提前应对特朗普政府可能对韩国半导体企业使用中国软件进行限制。 据半导体业界16日消息,SK海力士对正在使用的中国产EDA软件适用性进行审查。EDA是设计、验证系统半导体集成电路(IC)时使用的软件,用于在制造半导体芯片前模拟各种电路设计并预测结果。这一市场由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EDA等美国企业占据七成以上的份额。但近年来中国企业相继推出高性价比EDA,市场份额逐渐上升。华大九天、概伦电子、Entasys便是代表企业。主要使用美国产品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近来也开始同时使用中国产品,主要是由于对美出口受限的中国企业加强对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销售。 SK海力士紧急启动检查,很大程度是为了应对特朗普政府对华制裁加码。去年底中国EDA生产商华大九天韩国分公司被指定为限制于美国交易企业。业界预计,SK海力士将全面停止使用中国产EDA,主要原因在于无法与半导体市场大客户美国的关系搞僵,其次由于中国产EDA占比尚且相对较低。业界预测,自2022年起使用华大九天等中国产EDA的三星电子也将做出同样的决定。 若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停用中国产EDA,对美国的依赖度将会增加,半导体设计成本也会随之上升。美国产EDA价格是中国产品的两倍以上,若供应链统一至美国,价格可能还将进一步上涨。SK海力士的一位高管表示,我们即将面临与中方续签EDA合同,目前正在考虑是否继续使用。
2025-02-18 00:07:49 -
中国芯片产业全面突围 韩国领先地位岌岌可危
中国凭借三轮高达6869亿元人民币的政府补贴,以及强劲的半导体内需,正在以惊人速度追赶韩国和美国等半导体强国。与韩国专注存储芯片不同,中国正在构建涵盖整个半导体生态系统的产业链。美国对7纳米以下制程所需的极紫外光(EUV)光刻机以及人工智能(AI)加速器所需的高带宽存储器(HBM)实施出口管制后,中国加快自主研发GPU和半导体设备,以减少对外依赖。 中国第一大DRAM企业长鑫存储(CXMT)快速扩大产能,导致韩国半导体产业遭到威胁。长鑫存储已量产17-18纳米制程的DDR4、LPDDR4X等主流DRAM,并成功投产12纳米级别的DDR5、LPDDR5X(低功耗存储)。2020年长鑫存储的晶圆月产量仅为4万片,但去年已增至20万片。相比之下,韩国的总月产量约为114万片(三星电子68万片,SK海力士46万片),由此可见长鑫存储正在迅速追赶。 此外,中国企业还通过低价策略引发存储芯片价格战。目前,中国制造的DDR4价格仅为韩国产品的一半,甚至比二手产品价格还低约5%。去年7月,通用PC DRAM产品(DDR4 8Gb 1Gx8)的固定交易均价为2.1美元,今年1月已降至1.35美元,跌幅高达35.7%。长鑫存储的DDR5早期良率仅为20%,但经过持续优化,目前已提升至80%。 NAND闪存领域的技术差距也正在迅速缩小。长江存储(YMTC)本月已开始量产294层NAND闪存,而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分别量产321层和286层产品。存储芯片的层数决定存储容量和密度,是关键竞争指标,中国企业已逼近韩国。长江存储受美国制裁无法获得荷兰ASML的EUV设备,导致产品在质量和稳定方面落后,但业内普遍认为,韩国企业仅能依靠在高端NAND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来保持领先地位。 与韩国高度依赖出口不同,中国国内IT企业大规模采购本土芯片。华为早在2004年成立海思半导体,并成功研发自主应用处理器(AP)麒麟9000s,该芯片由中国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SMIC)采用7纳米制程代工,最终用于华为Mate 60 Pro智能手机。华为在过去十年间已投入约1.2万亿元人民币进行半导体研发。 目前,业界对中国半导体技术水平评价不一。汉阳大学融合电子工程学系教授朴在勤表示,中国持续扩展DRAM和NAND市场份额,在主流市场凭借政府补贴的低价策略占据优势,韩国企业必须向高端市场转型,以确保竞争力。韩国产业研究院专家金杨澎(音)则认为,中国在主流市场的低价竞争扰乱半导体市场秩序,但韩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尚未受到致命威胁。 实际上,中国针对韩国的高端芯片也已经发起挑战。目前,韩国企业在HBM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英伟达、超威等AI芯片巨头的主要供应商。中国则集中力量研究HBM带宽优化技术,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汉阳大学教授白瑞仁(音)指出,韩国的研发侧重硬件制造,而中国则更加注重系统级应用,未来中国提升HBM领域的研发能力后,全球HBM市场格局可能发生变化。 面对美国的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中国加快推进设备国产化。上海微电子已实现90-28纳米级别光刻机量产,并启动7纳米以下EUV光刻机研发。北方华创(NAURA)主攻刻蚀与沉积设备,中微半导体则研发等离子刻蚀设备。去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目标为40%,多数研发资金来自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相比之下,韩国尚无光刻机制造能力。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2-13 23:21:20 -
中国长鑫存储冲击HBM市场 三星与SK海力士进入关键时刻
继DRAM之后,中国存储芯片企业长鑫存储(CXMT)有望进军技术门槛更高的高带宽存储器(HBM)市场,这一动向让韩国存储芯片双雄三星电子与 SK海力士倍感压力。 尽管美国对华制裁仍在持续,但长鑫存储仍在快速提升技术实力。业内担忧,如果长鑫存储不仅继续扩大传统DRAM生产,还加速量产先进HBM产品,未来数年内,韩国存储半导体产业或将受到严重冲击。 据相关业界12日消息,长鑫存储正在为第二代HBM产品——HBM2进行设备投资。早在2016年,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就已开始量产HBM2,尽管长鑫存储在时间上落后近10年,但由于HBM2规格已趋于标准化,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厂商在该领域的研发进程可能会大幅加快。 半导体行业相关人士表示:“从技术研发速度来看,中国企业正迅速追赶韩国企业,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与DRAM和NAND闪存相似,较旧的HBM由于设计已标准化,开发周期大幅缩短。但关键仍在于能否在1至2年内掌握稳定的量产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长鑫存储在2020年后技术进步明显加快。根据中国市场研究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中国国产DRAM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仍为0%,但截至2024年已上升至 5%。过去,韩国半导体业内普遍认为中国企业要实现DRAM量产至少需要10年以上,但现实发展速度已远超预期。 长鑫存储近期不仅在DDR4 DRAM领域站稳脚跟,还在DDR5研发上取得突破,引发市场对其未来大规模量产的担忧。市场调查机构TechInsights指出,长鑫存储生产的DDR5 DRAM关键制程线宽已接近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表明中韩两国企业在技术层面的差距正迅速缩小。 面对中国企业的快速崛起,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正处于重要的战略决策节点。两家公司在DDR4 DRAM市场已受到中国企业低价竞争的冲击,而对未来 5 年的市场走势同样感到不安。 韩国KAIST(韩国科学技术院)电气电子工程系特聘教授柳会峻表示:“中国企业已经具备在三星、SK海力士推出新产品1年左右就能开发出样品的能力,但在大规模量产方面仍可能面临技术障碍。” 柳会峻指出,在标准化存储芯片市场,中国企业凭借成本和产能优势,韩国企业很难与之展开价格战,因此必须转变业务模式,拓展产品组合,以保持竞争力。他建议三星和SK海力士应聚焦于内存内处理(PIM)、计算快速链接(CXL)等定制化存储技术,以此寻找突破口。 他进一步解释道:“PIM本质上是‘定制化DRAM’,需要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与工艺技术深度结合,而这正是韩国企业的优势所在。目前全球半导体市场正掀起人工智能(AI)热潮,韩国存储厂商可以通过PIM等定制化存储产品,在AI终端设备市场开拓新的增长机会。” 【图片来源 长鑫存储】
2025-02-12 20:17:52 -
汇率波动与关税战双重冲击 韩国进口食品价格面临上行压力
“12·3紧急戒严事件”及中美关税战引发的汇率波动,已对韩国食品价格造成上行压力。大型超市的农、畜和水产品进口价格普遍上涨10%至15%。 根据韩国零售业9日消息,某大型超市上个月与挪威等国签订的冷冻鲭鱼年度采购合同,其价格同比上涨约10%,主要受韩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走高影响。近期,韩元兑美元汇率在1450韩元左右波动,较去年2月的1330韩元上涨约10%。 该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年度采购合同通常在2月至3月签订,但由于今年汇率持续上升,合同签订时间提前至上月,以尽量控制价格涨幅。本月以来,进口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约15%。” 活龙虾进口价格同样受汇率影响。另一家大型超市数据显示,截至上月,加拿大活龙虾进口价格同比上涨超10%。受中美关税战影响,中国或将活龙虾进口来源地从美国转向加拿大,进一步推高加拿大龙虾价格,预计5月至6月旺季的进口价格或上涨30%。 此外,美国及澳大利亚牛肉价格也因汇率波动和供应减少持续上涨。目前,进口价格较去年上涨超15%,销售价格上涨超10%。由于进口牛肉通常需提前三个月备货,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件引发的汇率急升预计将在下月的销售价格中体现。 大型超市预计,仅汇率因素就将导致进口新鲜食品的销售价格至少上涨10%。若叠加中美关税战导致的供应变化,价格上涨幅度难以预测。为缓解进口食品成本上升的压力,大型超市正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保障国产替代品供应,并通过直接进口降低流通成本。例如,在牛肉供应方面,超市加大韩牛促销力度,同时增加比美国牛肉价格低约10%的加拿大牛肉进口;在猪肉供应方面,则尝试与荷兰、丹麦等新供应地合作,以减少对美国、加拿大和西班牙的依赖。 除进口农、畜和水产品外,汇率上涨还推高了加工食品的原材料成本,导致零售价格持续上涨,进一步加重消费者负担。某大型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汇率波动和中美关税战使食品销售策略更具挑战性。我们正集中力量稳定价格,并探索多种应对措施。” 首尔明洞某家换钱所前一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9 19:39:01
-
南阳乳业稳居韩国奶粉市场榜首 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韩国乳制品行业巨头南阳乳业27日宣布,公司连续第五年蝉联韩国线下渠道奶粉市场销售额冠军,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韩国领先奶粉制造商的地位。 尽管韩国奶粉市场整体萎缩,南阳乳业依然逆势而上,实现了市场份额的显著增长。根据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aT)食品产业统计信息,去年韩国零售店奶粉销售额约为23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同比下降22%。然而,南阳乳业凭借约63亿韩元的销售额,将市场份额从前一年的23.3%提升至26.7%,增长3.4个百分点。 南阳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低生育率和消费模式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通过强化高端产品线、提升产品质量以及优化分销策略,持续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自1967年推出韩国首款国产配方奶粉以来,南阳乳业始终致力于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推出了多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明星产品,包括有助于舒适消化吸收的“林贝儿XO”、含有初乳蛋白和41种营养成分的I am Mother、以及使用限量生产3%以下的有机山羊原奶的产品等。 除了稳固国内市场地位,南阳乳业还积极拓展海外业务,特别是在东南亚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aT统计数据,去年韩国奶粉对东南亚市场的出口额达3067万美元,较10年前增长近三倍。其中,柬埔寨市场增长尤为显著,去年出口额达1562万美元,10年间增长14倍。 南阳乳业通过早期布局柬埔寨市场,推出“林贝儿XO”及“星贝儿”品牌产品,成功扩大了市场份额。同时,公司正加大对中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主要市场的出口力度,通过量身打造契合当地市场的产品线,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南阳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市场环境充满挑战,我们将继续坚持质量管理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致力于成为国内外消费者信赖的品牌。” 南阳乳业总部大楼【图片来源 南阳乳业】
2025-02-27 19:17:08 -
五菱将在韩国生产电动面包车 搭载LG电池续航升级
五菱“ e-TOVI”商用面包车 【图片来源 网络】 中国商用车生产企业五菱汽车将在韩国生产新款电动面包车“e-TOVI Plus”,计划搭载韩国产电池。 五菱汽车目标定为今年下半年在合作企业Route17位于全罗北道群山市的工厂生产1吨以下电动面包车“e-TOVI Plus”。 五菱汽车将在韩国基本型号“e-TOVI”基础上扩大生产高端型号,销售则由另一家合作公司KC电动车负责。“e-TOVI Plus”在韩国的销售日期尚未确定,考虑到政府认证等流程,预计将于2026年初开始销售。 与搭载中国宁德时代磷酸铁锂(LFP)电池的“e-TOVI”不同,“e-TOVI Plus”将搭载LG新能源的三元锂电池(NCM)。通过搭载NCM电池,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可提升至200公里以上,目前现有续航里程为155公里。 五菱汽车自去年7月起在中国工厂开始生产“e-TOVI”,在当地专用生产线进行生产,并搭载价格相对低廉的LFP电池,提高了成本竞争力。 五菱汽车进军韩国市场初期,曾以价格竞争力为主要宣传卖点。然后中国产电池在低温环境驾驶时出现性能下降等问题,引起消费者的质疑,五菱汽车决定搭载LG新能源生产的电池。 “e-TOVI Plus”的售价预计在4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0万元)左右,由于搭载高性能韩国产电池推高成本,售价有所上涨。五菱汽车计划通过与韩国经销商合作,推出折扣促销等活动,尽最大努力将价格“打”下来。 五菱汽车计划在Route17公司群山工厂生产“e-TOVI Plus”。【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2-25 23:27:54 -
韩国混合动力车登记量突破200万大关 新能源汽车比重首超两位数
25日,首尔某公用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停车区,停放着多辆混合动力车。【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混合动力车累计登记数量去年首次突破200万辆。得益于混合动力车的稳健发展,是自2008年混合动力车首次在韩国亮相以来,时隔16年混合动力车的累计登记数量不断增大,推动新能源汽车累计登记比重首次攀升至两位数。 国土交通部于2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在韩国登记的混合动力车达202.4481万辆,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数据显示,仅去年全年登记的混合动力车达48.2349万辆,创历史新高。 自混合动力车在韩国市场推出以来,登记数量呈逐年增加态势,在2019年突破50万辆后,2022年突破100万辆,2023年超过150万辆。韩国首款国产混合动力车现代伊兰特LPI混合动力车于2009年正式上市,此后韩国国产混合动力车登记数量加速攀升。2019年登记数量仅为10.4万辆的国产混合动力车在2020年增至17.3万辆,2021年进一步增加至18.6万辆,2022年和2023年分别达到21.1万辆和37.2万辆,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碳中和趋势以及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暂时性放缓(Chasm)等因素影响,混合动力车的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在2022年5月累计登记数量突破100万辆后,不到两年内突破200万辆大关。 混合动力车的普及也直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氢能汽车)整体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国土交通部公布的汽车登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韩国新能源汽车的累计登记数量达74.6万辆。截至目前在韩国登记的2629.8万辆全体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首次达到10.4%。这一比例较2019年的2.5%、2020年的3.4%、2021年的4.7%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混合动力车的强劲带动下,2022年占比跃升至6.2%,2023年则进一步增长至8.2%,去年增势持续,比重首超10%。 汽车业界相关人士指出,鉴于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以及美国汽车政策的不确定性,混合动力车的市场热度预计将在未来2至3年内持续保持,并有望加速向300万辆的里程碑迈进。
2025-02-25 22:56:06 -
韩国半导体遭美关税夹击 对华供应链或成关键隐忧
在美国特朗普第二届政府大幅加征关税导致韩国国内产业界危机感加剧的背景下,有观点认为,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可能比对韩关税更严重地冲击韩国半导体行业。由于韩国半导体产品的大量出口用于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作为中间材料,一旦美国对华关税增加,韩国半导体业或将受到连锁影响。 据韩国业界24日消息,特朗普政府已宣布,对包括半导体和汽车等在内的多个行业征收25%的关税,并从本月4日起,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 这意味着韩国半导体企业不仅要承担25%的对美关税,同时还需面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所附加的10%关税的间接影响。有分析认为,相较于25%的直接关税,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对韩国半导体业的负面影响或许更为严重。 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25年半导体产业出口展望》报告显示,特朗普曾在竞选期间承诺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至20%不等的关税,并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目前,美国仅对中国商品加征了10%的关税,但未来仍存在进一步追加关税的可能性。 报告预测,由于美国对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征收额外关税,在美销售的智能手机价格可能上涨26%,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价格将上涨46%。与此同时,销售量预计将分别下降44%和54%。电子产品价格上涨将削弱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进而导致销量减少。 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李美惠(音)表示,即使美国对韩国半导体征收25%的关税,美国的大型科技企业仍可能继续进口韩国半导体,以支持其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等高端产业。她认为,在全球人工智能(AI)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公司仍需维持投资,预计对高性能半导体的需求不会大幅下滑。特别是高带宽存储器(HBM)市场几乎被韩国企业垄断,因此即使关税提高,产品价格上升,也不会对整体需求造成决定性影响。 然而,出口至中国的半导体市场情况可能更加严峻。由于韩国生产的半导体大多用于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中,一旦美国对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加征关税,韩国半导体企业势必受到波及。李美惠表示:“如果美国对中国商品大幅提高关税,在美销售的中国产品价格将随之上涨,进而降低消费需求。而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可能会减少购买,这将间接影响韩国半导体企业的出货量。” 韩国国际金融中心新兴经济部部长李致勋(音)也指出:“不仅是美国对半导体加征25%关税的问题,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同样会对韩国半导体企业造成巨大影响。若中国出口至美国的电子产品减少,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也将相应下滑。” 目前,美国对韩国半导体征收25%关税的问题仍可通过韩美政府间谈判及企业增加在美投资等方式寻求解决方案。然而,美国对中国征收额外关税的政策,韩国政府和企业却难以有效应对。 李致勋表示:“美国针对中国的关税措施是不可抗力,韩国政府和企业几乎没有可行的应对方案。”不过,他也认为:“美国也难以完全不计后果地实施关税政策,因为这可能对自身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美国的关税措施可能更多是作为谈判筹码。” 【图片来源 路透社/韩联社】
2025-02-25 20:10:40 -
韩国拟对中国进口厚板征收最高38%反倾销税 钢铁行业迎利好
随着韩国政府宣布拟对中国进口厚板(指厚度6毫米以上的钢板)征收最高38%的反倾销关税,韩国国内钢铁行业的经营压力有所缓解。由于高额关税的施加,韩国国产厚板在价格竞争力上得到了提升,相较于涌入市场的中国低价厚板,优势进一步扩大。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贸易委员会于20日召开第457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包括对中国低价厚板征收最高38%反倾销关税在内的四项议案。此前,现代制铁于去年7月底向贸易委员会提交申诉,指控中国低价厚板倾销对韩国国内钢铁产业造成损害。随后,贸易委员会于去年10月初启动了反倾销调查。 经初步调查,贸易委员会判定,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中国厚板存在倾销行为,并对韩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因此,委员会作出初步裁定,建议韩国企划财政部长官在正式调查期间,临时征收27.91%至38.02%的反倾销关税,以防止进一步损害发生。 厚板是指厚度在6毫米以上的钢板,主要用于造船和建筑行业。韩国国内厚板市场规模约为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04亿元),近年来,中国进口厚板大量进入韩国市场,导致本土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此外,美国特朗普政府曾宣布对钢铁产品加征关税,这一因素也可能促使中国钢铁企业将更多产品出口至韩国市场。 据韩国钢铁协会统计,去年韩国进口的中国厚板总量达117.9328万吨,同比增长5%(2024年为112.2774万吨)。相比2021年的32.6145万吨,这一进口量已增长逾三倍,创下历史最高增幅。韩国钢铁行业认为,中国钢铁企业因国内需求不足,正以低价向韩国市场倾销厚板。 通常情况下,中国厚板价格比韩国国产厚板低约15%以上,因此更具价格竞争力。韩国国内钢铁企业近年来也在一定程度上采购中国厚板,尤其是造船行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增加对中国厚板的使用比例。此外,厚板广泛用于建筑行业,包括桥梁建设、地下停车场等,中国厚板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由于中国低价厚板的冲击,韩国钢铁企业的经营情况持续恶化。2024年,韩国钢铁巨头浦项制铁(POSCO)的销售额为37.56万亿韩元,同比下降3.6%;营业利润为1.47万亿韩元,同比减少29.3%。现代制铁去年的销售额为23.2261万亿韩元,同比下降10.4%;营业利润为3144亿韩元,同比减少60.6%。 面对困境,韩国钢铁行业对政府的反倾销关税措施表示欢迎。业内人士表示,政府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行业危机,使本土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有所恢复。 现代制铁厚板生产情况【图片来源 现代制铁】
2025-02-21 20:17:47 -
【亚洲人之声】限韩令松绑韩流归来?这次能走多远?
有消息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计划解除对韩国文化产业的限制,这道“隐形长城”终于要松动。韩剧、K-POP、韩游等或将回归,韩国企业也期待重返中国市场。化妆品、时尚品牌、影视剧制作公司正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新机遇。 政策松绑带来的不仅是娱乐复苏,还可能促进旅游、教育、跨境电商等多个行业的增长。韩国旅游业或将迎来中国游客的回流,韩语培训机构也可能迎来新一轮热潮。此外,中韩合作综艺、跨国偶像团体、电竞对抗赛等新模式或将成为新的市场亮点。 然而,本土文化产业的崛起,使韩流的回归之路不再像当年那般畅通无阻。近年来,中国国产综艺、偶像团体、影视作品的竞争力大幅提升,韩流想要重塑影响力,需要更具竞争力的内容。同时,政策调整虽然是利好信号,但未来仍可能存在不确定因素,韩流是否能再次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仍有待观察。 文化交流一直是中韩关系的润滑剂,而本次“破冰”不仅意味着娱乐文化的回归,也可能在商业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带来更深层次的互动。这艘文化交流的“破冰船”将驶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韩国歌手PSY举办“湿身秀”场外。【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21 01:39:15 -
SK海力士启动中国EDA审查或全面停用
SK海力士启动对中国产EDA的紧急检查 【图片提供 韩联社】 SK海力士已启动对中国产半导体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的紧急检查,此举是为了提前应对特朗普政府可能对韩国半导体企业使用中国软件进行限制。 据半导体业界16日消息,SK海力士对正在使用的中国产EDA软件适用性进行审查。EDA是设计、验证系统半导体集成电路(IC)时使用的软件,用于在制造半导体芯片前模拟各种电路设计并预测结果。这一市场由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EDA等美国企业占据七成以上的份额。但近年来中国企业相继推出高性价比EDA,市场份额逐渐上升。华大九天、概伦电子、Entasys便是代表企业。主要使用美国产品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近来也开始同时使用中国产品,主要是由于对美出口受限的中国企业加强对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销售。 SK海力士紧急启动检查,很大程度是为了应对特朗普政府对华制裁加码。去年底中国EDA生产商华大九天韩国分公司被指定为限制于美国交易企业。业界预计,SK海力士将全面停止使用中国产EDA,主要原因在于无法与半导体市场大客户美国的关系搞僵,其次由于中国产EDA占比尚且相对较低。业界预测,自2022年起使用华大九天等中国产EDA的三星电子也将做出同样的决定。 若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停用中国产EDA,对美国的依赖度将会增加,半导体设计成本也会随之上升。美国产EDA价格是中国产品的两倍以上,若供应链统一至美国,价格可能还将进一步上涨。SK海力士的一位高管表示,我们即将面临与中方续签EDA合同,目前正在考虑是否继续使用。
2025-02-18 00:07:49 -
中国芯片产业全面突围 韩国领先地位岌岌可危
中国凭借三轮高达6869亿元人民币的政府补贴,以及强劲的半导体内需,正在以惊人速度追赶韩国和美国等半导体强国。与韩国专注存储芯片不同,中国正在构建涵盖整个半导体生态系统的产业链。美国对7纳米以下制程所需的极紫外光(EUV)光刻机以及人工智能(AI)加速器所需的高带宽存储器(HBM)实施出口管制后,中国加快自主研发GPU和半导体设备,以减少对外依赖。 中国第一大DRAM企业长鑫存储(CXMT)快速扩大产能,导致韩国半导体产业遭到威胁。长鑫存储已量产17-18纳米制程的DDR4、LPDDR4X等主流DRAM,并成功投产12纳米级别的DDR5、LPDDR5X(低功耗存储)。2020年长鑫存储的晶圆月产量仅为4万片,但去年已增至20万片。相比之下,韩国的总月产量约为114万片(三星电子68万片,SK海力士46万片),由此可见长鑫存储正在迅速追赶。 此外,中国企业还通过低价策略引发存储芯片价格战。目前,中国制造的DDR4价格仅为韩国产品的一半,甚至比二手产品价格还低约5%。去年7月,通用PC DRAM产品(DDR4 8Gb 1Gx8)的固定交易均价为2.1美元,今年1月已降至1.35美元,跌幅高达35.7%。长鑫存储的DDR5早期良率仅为20%,但经过持续优化,目前已提升至80%。 NAND闪存领域的技术差距也正在迅速缩小。长江存储(YMTC)本月已开始量产294层NAND闪存,而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分别量产321层和286层产品。存储芯片的层数决定存储容量和密度,是关键竞争指标,中国企业已逼近韩国。长江存储受美国制裁无法获得荷兰ASML的EUV设备,导致产品在质量和稳定方面落后,但业内普遍认为,韩国企业仅能依靠在高端NAND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来保持领先地位。 与韩国高度依赖出口不同,中国国内IT企业大规模采购本土芯片。华为早在2004年成立海思半导体,并成功研发自主应用处理器(AP)麒麟9000s,该芯片由中国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SMIC)采用7纳米制程代工,最终用于华为Mate 60 Pro智能手机。华为在过去十年间已投入约1.2万亿元人民币进行半导体研发。 目前,业界对中国半导体技术水平评价不一。汉阳大学融合电子工程学系教授朴在勤表示,中国持续扩展DRAM和NAND市场份额,在主流市场凭借政府补贴的低价策略占据优势,韩国企业必须向高端市场转型,以确保竞争力。韩国产业研究院专家金杨澎(音)则认为,中国在主流市场的低价竞争扰乱半导体市场秩序,但韩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尚未受到致命威胁。 实际上,中国针对韩国的高端芯片也已经发起挑战。目前,韩国企业在HBM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英伟达、超威等AI芯片巨头的主要供应商。中国则集中力量研究HBM带宽优化技术,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汉阳大学教授白瑞仁(音)指出,韩国的研发侧重硬件制造,而中国则更加注重系统级应用,未来中国提升HBM领域的研发能力后,全球HBM市场格局可能发生变化。 面对美国的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中国加快推进设备国产化。上海微电子已实现90-28纳米级别光刻机量产,并启动7纳米以下EUV光刻机研发。北方华创(NAURA)主攻刻蚀与沉积设备,中微半导体则研发等离子刻蚀设备。去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目标为40%,多数研发资金来自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相比之下,韩国尚无光刻机制造能力。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2-13 23:21:20 -
中国长鑫存储冲击HBM市场 三星与SK海力士进入关键时刻
继DRAM之后,中国存储芯片企业长鑫存储(CXMT)有望进军技术门槛更高的高带宽存储器(HBM)市场,这一动向让韩国存储芯片双雄三星电子与 SK海力士倍感压力。 尽管美国对华制裁仍在持续,但长鑫存储仍在快速提升技术实力。业内担忧,如果长鑫存储不仅继续扩大传统DRAM生产,还加速量产先进HBM产品,未来数年内,韩国存储半导体产业或将受到严重冲击。 据相关业界12日消息,长鑫存储正在为第二代HBM产品——HBM2进行设备投资。早在2016年,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就已开始量产HBM2,尽管长鑫存储在时间上落后近10年,但由于HBM2规格已趋于标准化,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厂商在该领域的研发进程可能会大幅加快。 半导体行业相关人士表示:“从技术研发速度来看,中国企业正迅速追赶韩国企业,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与DRAM和NAND闪存相似,较旧的HBM由于设计已标准化,开发周期大幅缩短。但关键仍在于能否在1至2年内掌握稳定的量产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长鑫存储在2020年后技术进步明显加快。根据中国市场研究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中国国产DRAM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仍为0%,但截至2024年已上升至 5%。过去,韩国半导体业内普遍认为中国企业要实现DRAM量产至少需要10年以上,但现实发展速度已远超预期。 长鑫存储近期不仅在DDR4 DRAM领域站稳脚跟,还在DDR5研发上取得突破,引发市场对其未来大规模量产的担忧。市场调查机构TechInsights指出,长鑫存储生产的DDR5 DRAM关键制程线宽已接近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表明中韩两国企业在技术层面的差距正迅速缩小。 面对中国企业的快速崛起,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正处于重要的战略决策节点。两家公司在DDR4 DRAM市场已受到中国企业低价竞争的冲击,而对未来 5 年的市场走势同样感到不安。 韩国KAIST(韩国科学技术院)电气电子工程系特聘教授柳会峻表示:“中国企业已经具备在三星、SK海力士推出新产品1年左右就能开发出样品的能力,但在大规模量产方面仍可能面临技术障碍。” 柳会峻指出,在标准化存储芯片市场,中国企业凭借成本和产能优势,韩国企业很难与之展开价格战,因此必须转变业务模式,拓展产品组合,以保持竞争力。他建议三星和SK海力士应聚焦于内存内处理(PIM)、计算快速链接(CXL)等定制化存储技术,以此寻找突破口。 他进一步解释道:“PIM本质上是‘定制化DRAM’,需要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与工艺技术深度结合,而这正是韩国企业的优势所在。目前全球半导体市场正掀起人工智能(AI)热潮,韩国存储厂商可以通过PIM等定制化存储产品,在AI终端设备市场开拓新的增长机会。” 【图片来源 长鑫存储】
2025-02-12 20:17:52 -
汇率波动与关税战双重冲击 韩国进口食品价格面临上行压力
“12·3紧急戒严事件”及中美关税战引发的汇率波动,已对韩国食品价格造成上行压力。大型超市的农、畜和水产品进口价格普遍上涨10%至15%。 根据韩国零售业9日消息,某大型超市上个月与挪威等国签订的冷冻鲭鱼年度采购合同,其价格同比上涨约10%,主要受韩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走高影响。近期,韩元兑美元汇率在1450韩元左右波动,较去年2月的1330韩元上涨约10%。 该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年度采购合同通常在2月至3月签订,但由于今年汇率持续上升,合同签订时间提前至上月,以尽量控制价格涨幅。本月以来,进口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约15%。” 活龙虾进口价格同样受汇率影响。另一家大型超市数据显示,截至上月,加拿大活龙虾进口价格同比上涨超10%。受中美关税战影响,中国或将活龙虾进口来源地从美国转向加拿大,进一步推高加拿大龙虾价格,预计5月至6月旺季的进口价格或上涨30%。 此外,美国及澳大利亚牛肉价格也因汇率波动和供应减少持续上涨。目前,进口价格较去年上涨超15%,销售价格上涨超10%。由于进口牛肉通常需提前三个月备货,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件引发的汇率急升预计将在下月的销售价格中体现。 大型超市预计,仅汇率因素就将导致进口新鲜食品的销售价格至少上涨10%。若叠加中美关税战导致的供应变化,价格上涨幅度难以预测。为缓解进口食品成本上升的压力,大型超市正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保障国产替代品供应,并通过直接进口降低流通成本。例如,在牛肉供应方面,超市加大韩牛促销力度,同时增加比美国牛肉价格低约10%的加拿大牛肉进口;在猪肉供应方面,则尝试与荷兰、丹麦等新供应地合作,以减少对美国、加拿大和西班牙的依赖。 除进口农、畜和水产品外,汇率上涨还推高了加工食品的原材料成本,导致零售价格持续上涨,进一步加重消费者负担。某大型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汇率波动和中美关税战使食品销售策略更具挑战性。我们正集中力量稳定价格,并探索多种应对措施。” 首尔明洞某家换钱所前一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9 19: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