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gdp’新闻 38个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韩央行年内或再降息两次
美国央行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当地时间19日召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25%至4.5%的区间不变。自去年9月以来,美联储连续三次降息后,今年1月暂停了降息步伐,此次已是连续第二次保持利率不变。 美联储在声明中指出,尽管经济活动以稳健速度扩张,失业率保持低位且劳动力市场强劲,但通胀水平仍处于高位。鉴于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将继续监测新信息对经济前景的影响,并准备在必要时调整货币政策。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新政府正在实施四个不同领域的重大政策变化,即贸易、移民、财政政策和监管。这些政策变化的净效应将对经济和货币政策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美联储决定维持利率不变,目前美国与韩国的基准利率差距保持在1.75个百分点。上月25日,韩国银行(央行)召开金融货币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会议,决定了将基准利率从3%下调至2.75%。与此同时,央行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期从1.9%大幅下调至1.5%。委员会认为,只有通过降息来提振民间消费和内需,才能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有分析指出,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态引发的政治动荡导致消费和投资萎缩,加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加剧了经济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央行有必要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 央行近日发布的《货币信贷政策》报告显示,预计韩国经济短期内将出现低增长态势,未来货币政策重点将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并暗示可能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然而,也有观点认为,考虑到美联储放缓货币宽松步伐,韩国央行在4月之前可能难以连续降息。此外,由于韩国政府年初解除了部分地区的土地交易许可限制,房地产市场再度升温,家庭负债也随之增加,这些因素可能成为下月17日降息的主要障碍。 在此背景下,韩国经济专家普遍预计,今年央行可能会再降息1至2次,基准利率将降至2.25%左右,降息时间点可能分别在5月和7月,或5月和8月。此外,韩国LG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赵英武(音)、东国大学经营学系教授姜京勋(音)、新韩投资证券研究员安在均(音)三个专家均分析认为,今年降息可能仅限于两次,之后基准利率将维持在2.5%并保持不变。 央行近日暗示,今年可能再降息两次以刺激经济增长,并强调政策重点将放在如何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缓解经济下行压力。韩国央行官员崔昌浩(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的增长预测基于去年10月和11月降息的影响,以及包括2月份降息在内的今年另外两到三次降息的预期效果。” 上月25日,在位于首尔中区的韩国银行总部,央行行长李昌镛主持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3-20 20:30:56 -
韩国国家总负债规模突破6200万亿韩元 占GDP比重反降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国家总负债规模突破6200万亿韩元。国家总负债是指包括家庭、企业、政府等经济主体的负债总和。 国际清算银行(BIS)于20日发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韩国国家总负债规模(不包括金融部门)已达622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84万亿元),同比增加250万亿韩元(4.1%),较前一季度增加约55万亿韩元(0.9%)。具体来看,企业负债为2798万亿韩元,家庭负债为2283万亿韩元,政府负债为1141万亿韩元。国家总负债规模在新冠疫情期间的2021年第一季度末首次超过5000万亿韩元后持续攀升,2023年第四季度末首次突破6000万亿韩元。 从负债构成来看,政府部门负债规模占比最低,但其增速最为显著。政府负债从2023年第三季度末的1020万亿韩元增至去年第三季度末的1141万亿韩元,增幅达11.8%(120万亿韩元)。相比之下,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负债增速较为温和,同分别增长2.9%(80万亿韩元)和2.1%(46万亿韩元)。 尽管国家总负债规模持续扩大,但其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韩国国家总负债占GDP的比重为247.2%,较2023年第二季度末的峰值(252.9%)有所回落,创自2021年第二季度末(247%)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各部门负债率来看,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的负债率均呈持续改善态势。企业负债率从2023年第三季度末的114.7%降至去年同期的111.1%,连续四个季度下降。家庭负债率也从94.5%降至90.7%,创下自2020年第一季度末以来的最低水平。相比之下,政府负债率虽然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但下降趋势并不明显,自2022年第四季度末的41.5%升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的44.1%后,去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末分别达到45.4%,第三季度小幅下降至45.3%。
2025-03-20 19:24:17 -
韩去年四季度家庭负债占GDP比重全球第二 楼市回暖或加剧金融压力
韩国的家庭负债率仍处于全球最高水平。尽管政府设定了将家庭负债率控制在80%的目标,但在首尔市解除部分地区土地交易许可规定后,韩国银行(央行)又下调基准利率,房地产市场再度升温,家庭负债增加的趋势预计将持续。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16日发布的最新《全球负债》(Global Debt)报告,2024年第四季度韩国的家庭负债占GDP的比重为91.7%,在全球38个国家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加拿大(100.6%)。这一比重远高于新兴市场平均水平(46.0%)、亚洲新兴市场平均水平(57.4%)以及全球平均水平(60.3%)。 韩国的家庭负债占GDP比重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17年上升,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2020至2021年)急剧攀升,2021年底一度达到98.7%,被视为韩国经济的潜在风险之一。此后,由于调整国民账户统计基准,使GDP规模扩大,该比重有所下降至90%出头的水平。 不过,有分析指出,若将韩国独特的“全税保证金”纳入统计,韩国的家庭负债率或已达到全球最高水平。全国经济人联合会下属的韩国经济研究院(KERI)在2023年发布的《全税保证金计入家庭负债的估算及启示》报告中指出,未被纳入国际统计的全税保证金在2022年底已达1058.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09万亿元)。 央行的《家庭信贷累积风险分析与政策启示》研究报告显示,若家庭负债占GDP的比重(3年累计)上升1个百分点,4至5年后GDP增长率(3年累计)将下降0.25至0.28个百分点。研究还显示,家庭信贷持续增加后,3至5年内发生“经济衰退(年度GDP增长率转负)”的概率明显上升。此外,当家庭信贷比率超过80%后,消费收缩将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衰退的风险。 面对居高不下的家庭债务比率,韩国政府已多次表态将推动债务水平缓解。韩国代行总统职权的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2月21日在宏观经济与金融事务会议(F4)上表示:“为了将家庭债务比率稳定至不会对国家经济造成负担的80%水平,未来家庭债务增长率应严格控制在2025年预计经济增长率(3.8%)范围内。” 不过,近期一系列政策举措可能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随着主要商业银行近期放宽住房抵押贷款条件,带动2月第一周首尔公寓价格在连续三周下跌后反弹。2月12日,首尔市长吴世勋宣布解除江南区三成洞、大峙洞、清潭洞及蚕室洞291个住宅地块的土地交易许可限制。2月25日,韩国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至2.75%。 由于房地产交易的贷款审批及放款通常存在2至3个月的滞后期,上述政策调整对家庭债务增长的影响预计将在未来数月进一步显现。
2025-03-16 20:22:10 -
韩国去年人均国民收入出炉 排名主要国家第6位超日台
据韩国银行(央行)5日发表的《2024年第4季度及去年国民收入》,初步核实去年韩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3.662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6.6万元),同比增幅为1.2%。按照韩元计算为4995.5万韩元,同比增长5.7%。受韩元贬值影响,以美元计算的国民收入增幅明显低于以韩元标准计算的数值。 去年第四季度和全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DP)初步统计为0.1%和2%,符合预期。 韩国人均GNI自2014年首次突破3万美元大关后持续上升,2021年曾达到3.7898万美元的峰值。但2022年因韩元急剧贬值回落至3.5万美元左右,此后2023年和去年虽先后增长2.7%和1.2%,但仍徘徊于3.6万美元上下。 央行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国台湾官方统计,去年人均GNI为3.5188万美元,日本根据公开数据结合汇率和人口推算大约略高于3.45万美元。韩国的人均GNI将高于中国台湾和日本。 央行称,去年韩元、日元和新台币的贬值率分别为4.3%、7.4%和3%。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韩国的人均GNI仅次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虽然意大利尚未公布人均GNI数据,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大约为3.85万美元左右。 对于韩国人均GNI将于何时突破4万美元大关的问题,央行表示IMF去年曾预测韩国人均GNI将于2027年达到4.1万美元,但综合考虑汇率波动性风险进一步扩大等因素,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去年韩国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同比上升4.1%,创下自1998年(4.5%)金融危机后的最高水平。GDP平减指数是指未剔除价格变动的GDP与剔除价格变动的GDP之比,综合反映一国包括进出口在内的价格变动总体水平。 韩国人均GNI去年排名主要国家第6位。【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3-05 20:29:55 -
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从3%下调至2.75%
韩国银行(央行)金融货币委员会于25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基准利率从3%下调至2.75%。这是自2022年10月以来,时隔2年4个月基准利率首次降至2%区间。 央行自去年10月启动降息周期,首次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3.25%,并于11月进一步下调至3%。上月,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韩国国内戒严及弹劾事态引发的政治动荡,以及韩元贬值等因素,央行决定暂停降息。而本月,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 央行对此表示:“尽管外汇市场的警惕情绪依然存在,但在物价上涨率趋于稳定、家庭债务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率预计将大幅下降。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此次决定下调基准利率。” 同时,央行将今年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1.9%下调至1.5%,低于经合组织(OECD)的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2%、韩国政府的1.8%以及韩国开发研究院(KDI)的1.6%。 央行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年底紧急戒严事态加剧政治不确定性。央行还考虑到特朗普关税政策对韩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补充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进展缓慢也对此次预期下调产生了一定作用。 此外,央行维持明年经济增长预期1.8%不变,并保持今年和明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预期均为1.9%。 25日,在位于首尔中区的韩国银行总部,行长李昌镛主持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2-25 20:28:00 -
韩国大企工资涨幅领先日欧 薪资体系转型迫在眉睫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16日发布《韩日欧企业规模工资水平国际比较》报告显示,韩国大企业年薪(不含加班薪资)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为8.713万美元,在22个调查对象国家中排名第五。 购买力平价是一种调整汇率以比较两国货币价值和物价水平差异的指标,用于比较实际经济实力。韩国的工资水平比日本(5.6987万美元)高出52.9%,比欧盟20国的平均水平(8.0536万美元)高出8.2%。 从企业工资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来看,韩国大企业的工资水平相当于GDP的156.9%,较欧盟平均水平(134.7%)和日本(120.8%)分别高出22.2个百分点和36.1个百分点,在22个国家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希腊(166.7%)和法国(160.6%)。 韩国大企业的工资涨幅也较高。2002年韩国大企业年薪为274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3.79万元),2022年增至7061万韩元,涨幅高达157.6%。相比之下,欧盟大企业同期工资上涨84.7%,而日本大企业工资反而下降6.8%。 此外,韩国的大中小企业工资差距较其他国家更大。以大企业工资为100计算时,韩国中小企业工资水平为57.7%,低于欧盟平均水平(65.1%)和日本(73.7%)。2002年这一比例在日本为64.2%,韩国为70.4%,欧盟平均为76.6%。 本次调查中的大企业标准分别为韩国企业500人以上,日本和欧盟均为1000人以上。中小企业标准为韩国和日本企业10至99人,欧盟企业10至49人。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经济调查本部长河相佑(音)表示,韩国大企业工资处于最顶级水平,主要受到年功序列工资体系和强势工会推动的统一薪资增长影响,如果没有生产力支撑,工资增长则无法持续,因此需要转向以职务和绩效为基础的薪资体系。 林立在首尔市中心的写字楼【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7 17:59:42 -
韩国央行:AI有望缓解经济萎缩 影响半数以上劳动人口
韩国银行(央行)10日发布《AI与韩国经济》报告指出,积极引进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A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人口减少导致的经济萎缩问题。同时,预计约一半的韩国劳动人口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应用AI的影响,因此受益或惨遭替代。 报告根据模型模拟分析得出,AI的应用有望使韩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1.1%至3.2%,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4.2%至12.6%。此外,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加剧导致劳动人口供应减少,2023年至2050年韩国GDP预计下降16.5%。如果成功利用AI提升生产和产出,GDP降幅可能缩小至5.9%。 韩国银行同时就AI对各类职业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基于职业的AI暴露度(工作任务遭AI替代的可能性)和AI补充度(职业因社会或物理属性而在AI替代危险中受到保护的程度)。比如,法官和外科医生的AI暴露度较高,但由于人类决策至关重要,导致AI补充度也高,因此未来也由人类从事的可能性较大。 一般而言,AI暴露度高且补充度低的职业更容易遭AI取代,而AI暴露度和补充度都高的职业则有望借助AI提升生产力并提高薪资水平。分析显示,韩国约27%的劳动人口属于“高暴露度、低补充度”群体,即容易遭AI取代或收入减少;另有24%属于“高暴露度、高补充度”群体,即会从AI中受益。总体来看,超过51%的劳动人口预计受到AI应用的显著影响。 具体来看,通信相关销售人员、法律与审计事务人员、客户咨询及其他事务人员、统计事务人员、秘书及行政助理等职业由AI替代的可能性较高。医疗专业人员、建筑及采矿机械操作人员、运输服务人员、建筑结构技工等职业由AI替代的可能性较低。 报告指出,相较其他发达国家,韩国的AI应用条件较为优越。在全球165个国家中,韩国的AI准备指数排名第15位,其中创新与经济融合(第3位)、法规与伦理(第18位)、数字基础设施(第18位)表现突出,但在人力资本利用及劳动市场政策(第24位)方面有待改善。 韩国银行【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1 00:38:33 -
中美贸易战2.0在即 韩国最高权力真空引忧虑
当地时间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日本首相石破茂。【图片提供 韩联社】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新一轮贸易战的“噩梦”正在变为现实。本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将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产品加征25%的关税,这一政策原定于本月4日生效,但随后在与加拿大和墨西哥领导人通话后,特朗普决定将对加、墨两国的关税措施推迟30天实施。 但特朗普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自华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已于4日起正式生效。中国政府随即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对来自美国的液化天然气、煤炭、农业机械和其他产品加征关税,对部分用于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关键矿产出口实施限制,并对谷歌展开反垄断调查,将PVH集团和因美纳公司两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其中拥有服装品牌Calvin Klein和Tommy Hilfiger的PVH集团已于去年9月受到中国监管机构的调查,中美“贸易大战”正式开启第二回合。 中美两国同为韩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若中美相互加征关税导致贸易萎缩成为现实,韩国很可能会再次“躺枪”,特别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或导致美国国内IT、家电市场萎缩,进而引发中国国内产能下降,是以半导体、显示器、无线通讯零部件等中间产品为主的韩国对华出口将面临减少的风险。 韩国贸易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对华出口规模1330亿美元中的85.86%是包括内存半导体、显示器、无线通讯零部件在内的中间材料。韩国银行(央行)去年8月发布的报告推测,若特朗普兑现竞选承诺,对自华进口商品加征60%的关税,对其他国家(地区)加征10%的关税,韩国对华出口和与出口相关的生产将分别减少6%以上。 特朗普任期才刚刚开始,韩国对外贸易环境的风险将进一步上升。特朗普下令商务部等政府部门在4月1日前完成对一系列贸易问题的全面审查,包括针对美国持续贸易逆差以及贸易伙伴国之间操纵货币行为的分析。这意味着特朗普手中仍持有多张“王牌”来消除贸易失衡、振兴本国制造业等,并暗示将贸易战扩大至欧盟的意图。此外,虽未具体点名,特朗普也透露出将对韩国最大出口商品半导体,以及钢铁、铝、石油、天然气、药品等加征关税的意愿。 中美贸易战第二回合无疑将令制造业出口大国韩国承压。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去年10月发布报告称,若美国对包括韩国在内的与其签署双边自贸协定(FTA)的国家加征普遍关税,且主要国家采取反制措施的最坏可能性发生。将导致韩国出口最多缩水448亿美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DP)可能将减少0.29%-0.69%。 但问题在于,韩国总统尹锡悦因发起紧急戒严面临弹劾危机,韩国政局动荡恰逢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关键时刻。作为美国在东亚的重要盟友,同时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韩国的外交政策备受考验,但国却因弹劾政局导致的政治混乱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各方担心韩国或在与美国新政府的对话中错过最佳时期,陷入被动局面。 美国在亚洲的另一重要盟国日本则对与美国对话表现出积极态度。当地时间7日上午,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会见到访的日本首相石破茂。两国领导人在联合声明中强调了美日安全合作,承诺加强防卫支持和军事合作,推动半导体与人工智能发展,强化供应链安全,支持出口管制,推动公平贸易,表示将“追求日美关系的新黄金时代”。反观韩国,在特朗普就任后甚至未有机会与其通话,暴露出目前代总统体制下的外交局限性。 在此局面下,韩国经济界正在困局突破口,大韩商工会议所日前表示,由大韩商议成员和20强韩企首席执行官组成的“对美贸易使节团”将于本月19至20日对美国华盛顿进行正式访问。 这将是特朗普新政府上月成立以后,韩国民间经济使节团首次访美。使节团成员名单尚未出炉,预计大韩商议会长、SK集团会长崔泰源和HS晓星副会长赵显相等人在列。使节团将同美国政界、财界人士积极沟通,扩大美国“朋友圈”。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维持韩国主权信用评级为“AA-”不变,评级展望也维持“稳定”(Stable)。在“12·3紧急戒严”事件和总统弹劾风波等加剧国内政治局势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韩国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未被调低。惠誉方面去年底与政府面谈时表示,此次事态不会对韩国主权信用评级造成影响。 但尽管如此,在关税冲击尚未正式显现前,上月韩国出口同比减少10.3%,时隔1年零4个月下跌。专家认为,在此时政府、国会和企业有必要积极应对,并进行国际合作等。若一味埋头于政治矛盾和政治斗争,韩国经济将面临后果不堪设想的“飓风”。 8日,在光化门景福宫一带,市民集会呼吁总统尹锡悦下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2-09 18:32:59 -
央行:贸易冲突加剧或导致韩国经济增长遇"暗礁"
上月31日,韩国股市迎来春节假期后首个交易日,受“DeepSeek”冲击KOSPI指数下跌0.77%。【图片提供 韩联社】 全球贸易冲突的加剧可能导致韩国今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速跌至1%中段水平,除紧急戒严事件引发国内政治动荡外,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提高关税的举措导致国内外利空叠加,令韩国经济增长前景面临严峻考验。 据韩国银行(央行)4日消息,央行调查局在去年11月28日发布的经济展望中,将全球贸易冲突加剧造成的经济增长风险列为“第二种可能性”。当时央行预测今年韩国经济增速为1.9%,若美国与中国等国的贸易冲突加剧,增速可能会在这一基础上放缓0.2个百分点。 央行称,若美国加码贸易保护力度,中国等主要国家将采取相应反制措施,全球贸易冲突加剧将导致贸易规模急剧萎缩,风险溢价扩大将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动荡。 这一可能性正在渐渐变为现实。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对进口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各国表示将采取措施反制。 但这一趋势并未充分反映在央行的现有预测中,上月16日,央行做出冻结基准利率的决定基于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1.6%至1.7%之间,并非此前预测的1.9%。央行预判政治动荡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美国新政府经济政策带来的影响仅参照去年11月对经济增速做出的预测水平。 央行在冻结基准利率后的上月20日(当地时间),特朗普正式就职,直到上月底才确定美国将再次对中国等国加征关税。因此有观测认为,央行活在本月25日发布的修正版经济预测中,将今年经济增速预测值下调至1.5%或更低的水平。 各大海外主要投资银行(IB)已先后下调韩国今年经济增速至1%初段或中段,花旗银行近日将今年经济增速预测值从1.5%下调至1.4%,摩根大通从1.3%下调至1.2%,专业咨询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甚至提出了1.1%的可能性。各大投行的平均预测值从去年12月底的1.7%进一步下调至1.6%或更低。 国际金融中心表示,花旗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分析称,由于美国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预计韩国GDP将随之缩水0.22%-0.44%,尤其是汽车零部件、钢铁、机械等将首当其冲受到打击。 但也有意见认为,从目前来看所谓“关税战”可能进一步加剧,也可能半路偃旗息鼓。央行负责人称,目前的情况尚未达到去年11月经济预测中提到的“第二种可能性”,由于当前各种风险都存在可能性,本月25日的经济预测将作出怎样的调整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2025-02-04 17:51:27 -
去年韩国人均GDP超3.6万美元 远超日本和中国台湾
2日,韩国企划财政部、韩国银行(央行)和统计厅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达到3.6024万美元,同比增长1.28%,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去年10月预测(3.6132万美元)的水平相近。 根据IMF的预测,日本人均GDP为3.2859万美元,中国台湾为3.3234万美元。去年韩国人均GDP超过了日本和中国台湾。 韩国人均GDP在2016年突破3万美元,达到3.0839万美元,2018年上升至3.5359万美元,但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下降至3.3503万美元。2021年,由于政府的各种消费支持等经济刺激措施、社交距离限制放宽措施以及出口表现良好,人均GDP一度达到3.7503万美元,但2022年又下降至3.481万美元。 此后,人均GDP从2023年开始连续两年增长。不过,同比增长率从2023年的2.18%下降至去年的1.28%。 去年韩国人均GDP增长主要由实际GDP增长带动,去年实际GDP增长率为5.9%,是自2021年(7.9%)以来的最高水平。 韩国政府分析称,受韩国贸易条件改善和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韩国经济持续增长。此外,韩国总人口增幅放缓也推动了人均GDP增长。 然而,去年韩元兑美元汇率同比上涨了58.57韩元,成为大幅降低人均GDP的主要因素。若韩元兑美元汇率维持在2023年的水平(1305.41韩元),去年人均GDP将达到3.7641万美元。 韩国政府预计今年人均GDP将再度突破3.7万美元。根据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资料,今年实际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8%,今年人均GDP预计将同比增加1417美元,达到3.7441万美元。 【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2-02 19:57:01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韩央行年内或再降息两次
美国央行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当地时间19日召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25%至4.5%的区间不变。自去年9月以来,美联储连续三次降息后,今年1月暂停了降息步伐,此次已是连续第二次保持利率不变。 美联储在声明中指出,尽管经济活动以稳健速度扩张,失业率保持低位且劳动力市场强劲,但通胀水平仍处于高位。鉴于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将继续监测新信息对经济前景的影响,并准备在必要时调整货币政策。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新政府正在实施四个不同领域的重大政策变化,即贸易、移民、财政政策和监管。这些政策变化的净效应将对经济和货币政策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美联储决定维持利率不变,目前美国与韩国的基准利率差距保持在1.75个百分点。上月25日,韩国银行(央行)召开金融货币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会议,决定了将基准利率从3%下调至2.75%。与此同时,央行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期从1.9%大幅下调至1.5%。委员会认为,只有通过降息来提振民间消费和内需,才能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有分析指出,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态引发的政治动荡导致消费和投资萎缩,加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加剧了经济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央行有必要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 央行近日发布的《货币信贷政策》报告显示,预计韩国经济短期内将出现低增长态势,未来货币政策重点将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并暗示可能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然而,也有观点认为,考虑到美联储放缓货币宽松步伐,韩国央行在4月之前可能难以连续降息。此外,由于韩国政府年初解除了部分地区的土地交易许可限制,房地产市场再度升温,家庭负债也随之增加,这些因素可能成为下月17日降息的主要障碍。 在此背景下,韩国经济专家普遍预计,今年央行可能会再降息1至2次,基准利率将降至2.25%左右,降息时间点可能分别在5月和7月,或5月和8月。此外,韩国LG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赵英武(音)、东国大学经营学系教授姜京勋(音)、新韩投资证券研究员安在均(音)三个专家均分析认为,今年降息可能仅限于两次,之后基准利率将维持在2.5%并保持不变。 央行近日暗示,今年可能再降息两次以刺激经济增长,并强调政策重点将放在如何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缓解经济下行压力。韩国央行官员崔昌浩(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的增长预测基于去年10月和11月降息的影响,以及包括2月份降息在内的今年另外两到三次降息的预期效果。” 上月25日,在位于首尔中区的韩国银行总部,央行行长李昌镛主持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3-20 20:30:56 -
韩国国家总负债规模突破6200万亿韩元 占GDP比重反降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国家总负债规模突破6200万亿韩元。国家总负债是指包括家庭、企业、政府等经济主体的负债总和。 国际清算银行(BIS)于20日发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韩国国家总负债规模(不包括金融部门)已达622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84万亿元),同比增加250万亿韩元(4.1%),较前一季度增加约55万亿韩元(0.9%)。具体来看,企业负债为2798万亿韩元,家庭负债为2283万亿韩元,政府负债为1141万亿韩元。国家总负债规模在新冠疫情期间的2021年第一季度末首次超过5000万亿韩元后持续攀升,2023年第四季度末首次突破6000万亿韩元。 从负债构成来看,政府部门负债规模占比最低,但其增速最为显著。政府负债从2023年第三季度末的1020万亿韩元增至去年第三季度末的1141万亿韩元,增幅达11.8%(120万亿韩元)。相比之下,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负债增速较为温和,同分别增长2.9%(80万亿韩元)和2.1%(46万亿韩元)。 尽管国家总负债规模持续扩大,但其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韩国国家总负债占GDP的比重为247.2%,较2023年第二季度末的峰值(252.9%)有所回落,创自2021年第二季度末(247%)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各部门负债率来看,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的负债率均呈持续改善态势。企业负债率从2023年第三季度末的114.7%降至去年同期的111.1%,连续四个季度下降。家庭负债率也从94.5%降至90.7%,创下自2020年第一季度末以来的最低水平。相比之下,政府负债率虽然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但下降趋势并不明显,自2022年第四季度末的41.5%升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的44.1%后,去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末分别达到45.4%,第三季度小幅下降至45.3%。
2025-03-20 19:24:17 -
韩去年四季度家庭负债占GDP比重全球第二 楼市回暖或加剧金融压力
韩国的家庭负债率仍处于全球最高水平。尽管政府设定了将家庭负债率控制在80%的目标,但在首尔市解除部分地区土地交易许可规定后,韩国银行(央行)又下调基准利率,房地产市场再度升温,家庭负债增加的趋势预计将持续。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16日发布的最新《全球负债》(Global Debt)报告,2024年第四季度韩国的家庭负债占GDP的比重为91.7%,在全球38个国家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加拿大(100.6%)。这一比重远高于新兴市场平均水平(46.0%)、亚洲新兴市场平均水平(57.4%)以及全球平均水平(60.3%)。 韩国的家庭负债占GDP比重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17年上升,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2020至2021年)急剧攀升,2021年底一度达到98.7%,被视为韩国经济的潜在风险之一。此后,由于调整国民账户统计基准,使GDP规模扩大,该比重有所下降至90%出头的水平。 不过,有分析指出,若将韩国独特的“全税保证金”纳入统计,韩国的家庭负债率或已达到全球最高水平。全国经济人联合会下属的韩国经济研究院(KERI)在2023年发布的《全税保证金计入家庭负债的估算及启示》报告中指出,未被纳入国际统计的全税保证金在2022年底已达1058.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09万亿元)。 央行的《家庭信贷累积风险分析与政策启示》研究报告显示,若家庭负债占GDP的比重(3年累计)上升1个百分点,4至5年后GDP增长率(3年累计)将下降0.25至0.28个百分点。研究还显示,家庭信贷持续增加后,3至5年内发生“经济衰退(年度GDP增长率转负)”的概率明显上升。此外,当家庭信贷比率超过80%后,消费收缩将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衰退的风险。 面对居高不下的家庭债务比率,韩国政府已多次表态将推动债务水平缓解。韩国代行总统职权的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2月21日在宏观经济与金融事务会议(F4)上表示:“为了将家庭债务比率稳定至不会对国家经济造成负担的80%水平,未来家庭债务增长率应严格控制在2025年预计经济增长率(3.8%)范围内。” 不过,近期一系列政策举措可能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随着主要商业银行近期放宽住房抵押贷款条件,带动2月第一周首尔公寓价格在连续三周下跌后反弹。2月12日,首尔市长吴世勋宣布解除江南区三成洞、大峙洞、清潭洞及蚕室洞291个住宅地块的土地交易许可限制。2月25日,韩国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至2.75%。 由于房地产交易的贷款审批及放款通常存在2至3个月的滞后期,上述政策调整对家庭债务增长的影响预计将在未来数月进一步显现。
2025-03-16 20:22:10 -
韩国去年人均国民收入出炉 排名主要国家第6位超日台
据韩国银行(央行)5日发表的《2024年第4季度及去年国民收入》,初步核实去年韩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3.662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6.6万元),同比增幅为1.2%。按照韩元计算为4995.5万韩元,同比增长5.7%。受韩元贬值影响,以美元计算的国民收入增幅明显低于以韩元标准计算的数值。 去年第四季度和全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DP)初步统计为0.1%和2%,符合预期。 韩国人均GNI自2014年首次突破3万美元大关后持续上升,2021年曾达到3.7898万美元的峰值。但2022年因韩元急剧贬值回落至3.5万美元左右,此后2023年和去年虽先后增长2.7%和1.2%,但仍徘徊于3.6万美元上下。 央行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国台湾官方统计,去年人均GNI为3.5188万美元,日本根据公开数据结合汇率和人口推算大约略高于3.45万美元。韩国的人均GNI将高于中国台湾和日本。 央行称,去年韩元、日元和新台币的贬值率分别为4.3%、7.4%和3%。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韩国的人均GNI仅次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虽然意大利尚未公布人均GNI数据,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大约为3.85万美元左右。 对于韩国人均GNI将于何时突破4万美元大关的问题,央行表示IMF去年曾预测韩国人均GNI将于2027年达到4.1万美元,但综合考虑汇率波动性风险进一步扩大等因素,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去年韩国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同比上升4.1%,创下自1998年(4.5%)金融危机后的最高水平。GDP平减指数是指未剔除价格变动的GDP与剔除价格变动的GDP之比,综合反映一国包括进出口在内的价格变动总体水平。 韩国人均GNI去年排名主要国家第6位。【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3-05 20:29:55 -
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从3%下调至2.75%
韩国银行(央行)金融货币委员会于25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基准利率从3%下调至2.75%。这是自2022年10月以来,时隔2年4个月基准利率首次降至2%区间。 央行自去年10月启动降息周期,首次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3.25%,并于11月进一步下调至3%。上月,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韩国国内戒严及弹劾事态引发的政治动荡,以及韩元贬值等因素,央行决定暂停降息。而本月,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 央行对此表示:“尽管外汇市场的警惕情绪依然存在,但在物价上涨率趋于稳定、家庭债务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率预计将大幅下降。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此次决定下调基准利率。” 同时,央行将今年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1.9%下调至1.5%,低于经合组织(OECD)的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2%、韩国政府的1.8%以及韩国开发研究院(KDI)的1.6%。 央行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年底紧急戒严事态加剧政治不确定性。央行还考虑到特朗普关税政策对韩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补充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进展缓慢也对此次预期下调产生了一定作用。 此外,央行维持明年经济增长预期1.8%不变,并保持今年和明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预期均为1.9%。 25日,在位于首尔中区的韩国银行总部,行长李昌镛主持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2-25 20:28:00 -
韩国大企工资涨幅领先日欧 薪资体系转型迫在眉睫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16日发布《韩日欧企业规模工资水平国际比较》报告显示,韩国大企业年薪(不含加班薪资)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为8.713万美元,在22个调查对象国家中排名第五。 购买力平价是一种调整汇率以比较两国货币价值和物价水平差异的指标,用于比较实际经济实力。韩国的工资水平比日本(5.6987万美元)高出52.9%,比欧盟20国的平均水平(8.0536万美元)高出8.2%。 从企业工资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来看,韩国大企业的工资水平相当于GDP的156.9%,较欧盟平均水平(134.7%)和日本(120.8%)分别高出22.2个百分点和36.1个百分点,在22个国家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希腊(166.7%)和法国(160.6%)。 韩国大企业的工资涨幅也较高。2002年韩国大企业年薪为274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3.79万元),2022年增至7061万韩元,涨幅高达157.6%。相比之下,欧盟大企业同期工资上涨84.7%,而日本大企业工资反而下降6.8%。 此外,韩国的大中小企业工资差距较其他国家更大。以大企业工资为100计算时,韩国中小企业工资水平为57.7%,低于欧盟平均水平(65.1%)和日本(73.7%)。2002年这一比例在日本为64.2%,韩国为70.4%,欧盟平均为76.6%。 本次调查中的大企业标准分别为韩国企业500人以上,日本和欧盟均为1000人以上。中小企业标准为韩国和日本企业10至99人,欧盟企业10至49人。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经济调查本部长河相佑(音)表示,韩国大企业工资处于最顶级水平,主要受到年功序列工资体系和强势工会推动的统一薪资增长影响,如果没有生产力支撑,工资增长则无法持续,因此需要转向以职务和绩效为基础的薪资体系。 林立在首尔市中心的写字楼【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7 17:59:42 -
韩国央行:AI有望缓解经济萎缩 影响半数以上劳动人口
韩国银行(央行)10日发布《AI与韩国经济》报告指出,积极引进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A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人口减少导致的经济萎缩问题。同时,预计约一半的韩国劳动人口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应用AI的影响,因此受益或惨遭替代。 报告根据模型模拟分析得出,AI的应用有望使韩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1.1%至3.2%,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4.2%至12.6%。此外,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加剧导致劳动人口供应减少,2023年至2050年韩国GDP预计下降16.5%。如果成功利用AI提升生产和产出,GDP降幅可能缩小至5.9%。 韩国银行同时就AI对各类职业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基于职业的AI暴露度(工作任务遭AI替代的可能性)和AI补充度(职业因社会或物理属性而在AI替代危险中受到保护的程度)。比如,法官和外科医生的AI暴露度较高,但由于人类决策至关重要,导致AI补充度也高,因此未来也由人类从事的可能性较大。 一般而言,AI暴露度高且补充度低的职业更容易遭AI取代,而AI暴露度和补充度都高的职业则有望借助AI提升生产力并提高薪资水平。分析显示,韩国约27%的劳动人口属于“高暴露度、低补充度”群体,即容易遭AI取代或收入减少;另有24%属于“高暴露度、高补充度”群体,即会从AI中受益。总体来看,超过51%的劳动人口预计受到AI应用的显著影响。 具体来看,通信相关销售人员、法律与审计事务人员、客户咨询及其他事务人员、统计事务人员、秘书及行政助理等职业由AI替代的可能性较高。医疗专业人员、建筑及采矿机械操作人员、运输服务人员、建筑结构技工等职业由AI替代的可能性较低。 报告指出,相较其他发达国家,韩国的AI应用条件较为优越。在全球165个国家中,韩国的AI准备指数排名第15位,其中创新与经济融合(第3位)、法规与伦理(第18位)、数字基础设施(第18位)表现突出,但在人力资本利用及劳动市场政策(第24位)方面有待改善。 韩国银行【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1 00:38:33 -
中美贸易战2.0在即 韩国最高权力真空引忧虑
当地时间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日本首相石破茂。【图片提供 韩联社】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新一轮贸易战的“噩梦”正在变为现实。本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将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产品加征25%的关税,这一政策原定于本月4日生效,但随后在与加拿大和墨西哥领导人通话后,特朗普决定将对加、墨两国的关税措施推迟30天实施。 但特朗普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自华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已于4日起正式生效。中国政府随即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对来自美国的液化天然气、煤炭、农业机械和其他产品加征关税,对部分用于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关键矿产出口实施限制,并对谷歌展开反垄断调查,将PVH集团和因美纳公司两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其中拥有服装品牌Calvin Klein和Tommy Hilfiger的PVH集团已于去年9月受到中国监管机构的调查,中美“贸易大战”正式开启第二回合。 中美两国同为韩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若中美相互加征关税导致贸易萎缩成为现实,韩国很可能会再次“躺枪”,特别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或导致美国国内IT、家电市场萎缩,进而引发中国国内产能下降,是以半导体、显示器、无线通讯零部件等中间产品为主的韩国对华出口将面临减少的风险。 韩国贸易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对华出口规模1330亿美元中的85.86%是包括内存半导体、显示器、无线通讯零部件在内的中间材料。韩国银行(央行)去年8月发布的报告推测,若特朗普兑现竞选承诺,对自华进口商品加征60%的关税,对其他国家(地区)加征10%的关税,韩国对华出口和与出口相关的生产将分别减少6%以上。 特朗普任期才刚刚开始,韩国对外贸易环境的风险将进一步上升。特朗普下令商务部等政府部门在4月1日前完成对一系列贸易问题的全面审查,包括针对美国持续贸易逆差以及贸易伙伴国之间操纵货币行为的分析。这意味着特朗普手中仍持有多张“王牌”来消除贸易失衡、振兴本国制造业等,并暗示将贸易战扩大至欧盟的意图。此外,虽未具体点名,特朗普也透露出将对韩国最大出口商品半导体,以及钢铁、铝、石油、天然气、药品等加征关税的意愿。 中美贸易战第二回合无疑将令制造业出口大国韩国承压。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去年10月发布报告称,若美国对包括韩国在内的与其签署双边自贸协定(FTA)的国家加征普遍关税,且主要国家采取反制措施的最坏可能性发生。将导致韩国出口最多缩水448亿美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DP)可能将减少0.29%-0.69%。 但问题在于,韩国总统尹锡悦因发起紧急戒严面临弹劾危机,韩国政局动荡恰逢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关键时刻。作为美国在东亚的重要盟友,同时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韩国的外交政策备受考验,但国却因弹劾政局导致的政治混乱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各方担心韩国或在与美国新政府的对话中错过最佳时期,陷入被动局面。 美国在亚洲的另一重要盟国日本则对与美国对话表现出积极态度。当地时间7日上午,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会见到访的日本首相石破茂。两国领导人在联合声明中强调了美日安全合作,承诺加强防卫支持和军事合作,推动半导体与人工智能发展,强化供应链安全,支持出口管制,推动公平贸易,表示将“追求日美关系的新黄金时代”。反观韩国,在特朗普就任后甚至未有机会与其通话,暴露出目前代总统体制下的外交局限性。 在此局面下,韩国经济界正在困局突破口,大韩商工会议所日前表示,由大韩商议成员和20强韩企首席执行官组成的“对美贸易使节团”将于本月19至20日对美国华盛顿进行正式访问。 这将是特朗普新政府上月成立以后,韩国民间经济使节团首次访美。使节团成员名单尚未出炉,预计大韩商议会长、SK集团会长崔泰源和HS晓星副会长赵显相等人在列。使节团将同美国政界、财界人士积极沟通,扩大美国“朋友圈”。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维持韩国主权信用评级为“AA-”不变,评级展望也维持“稳定”(Stable)。在“12·3紧急戒严”事件和总统弹劾风波等加剧国内政治局势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韩国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未被调低。惠誉方面去年底与政府面谈时表示,此次事态不会对韩国主权信用评级造成影响。 但尽管如此,在关税冲击尚未正式显现前,上月韩国出口同比减少10.3%,时隔1年零4个月下跌。专家认为,在此时政府、国会和企业有必要积极应对,并进行国际合作等。若一味埋头于政治矛盾和政治斗争,韩国经济将面临后果不堪设想的“飓风”。 8日,在光化门景福宫一带,市民集会呼吁总统尹锡悦下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2-09 18:32:59 -
央行:贸易冲突加剧或导致韩国经济增长遇"暗礁"
上月31日,韩国股市迎来春节假期后首个交易日,受“DeepSeek”冲击KOSPI指数下跌0.77%。【图片提供 韩联社】 全球贸易冲突的加剧可能导致韩国今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速跌至1%中段水平,除紧急戒严事件引发国内政治动荡外,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提高关税的举措导致国内外利空叠加,令韩国经济增长前景面临严峻考验。 据韩国银行(央行)4日消息,央行调查局在去年11月28日发布的经济展望中,将全球贸易冲突加剧造成的经济增长风险列为“第二种可能性”。当时央行预测今年韩国经济增速为1.9%,若美国与中国等国的贸易冲突加剧,增速可能会在这一基础上放缓0.2个百分点。 央行称,若美国加码贸易保护力度,中国等主要国家将采取相应反制措施,全球贸易冲突加剧将导致贸易规模急剧萎缩,风险溢价扩大将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动荡。 这一可能性正在渐渐变为现实。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对进口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各国表示将采取措施反制。 但这一趋势并未充分反映在央行的现有预测中,上月16日,央行做出冻结基准利率的决定基于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1.6%至1.7%之间,并非此前预测的1.9%。央行预判政治动荡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美国新政府经济政策带来的影响仅参照去年11月对经济增速做出的预测水平。 央行在冻结基准利率后的上月20日(当地时间),特朗普正式就职,直到上月底才确定美国将再次对中国等国加征关税。因此有观测认为,央行活在本月25日发布的修正版经济预测中,将今年经济增速预测值下调至1.5%或更低的水平。 各大海外主要投资银行(IB)已先后下调韩国今年经济增速至1%初段或中段,花旗银行近日将今年经济增速预测值从1.5%下调至1.4%,摩根大通从1.3%下调至1.2%,专业咨询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甚至提出了1.1%的可能性。各大投行的平均预测值从去年12月底的1.7%进一步下调至1.6%或更低。 国际金融中心表示,花旗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分析称,由于美国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预计韩国GDP将随之缩水0.22%-0.44%,尤其是汽车零部件、钢铁、机械等将首当其冲受到打击。 但也有意见认为,从目前来看所谓“关税战”可能进一步加剧,也可能半路偃旗息鼓。央行负责人称,目前的情况尚未达到去年11月经济预测中提到的“第二种可能性”,由于当前各种风险都存在可能性,本月25日的经济预测将作出怎样的调整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2025-02-04 17:51:27 -
去年韩国人均GDP超3.6万美元 远超日本和中国台湾
2日,韩国企划财政部、韩国银行(央行)和统计厅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达到3.6024万美元,同比增长1.28%,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去年10月预测(3.6132万美元)的水平相近。 根据IMF的预测,日本人均GDP为3.2859万美元,中国台湾为3.3234万美元。去年韩国人均GDP超过了日本和中国台湾。 韩国人均GDP在2016年突破3万美元,达到3.0839万美元,2018年上升至3.5359万美元,但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下降至3.3503万美元。2021年,由于政府的各种消费支持等经济刺激措施、社交距离限制放宽措施以及出口表现良好,人均GDP一度达到3.7503万美元,但2022年又下降至3.481万美元。 此后,人均GDP从2023年开始连续两年增长。不过,同比增长率从2023年的2.18%下降至去年的1.28%。 去年韩国人均GDP增长主要由实际GDP增长带动,去年实际GDP增长率为5.9%,是自2021年(7.9%)以来的最高水平。 韩国政府分析称,受韩国贸易条件改善和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韩国经济持续增长。此外,韩国总人口增幅放缓也推动了人均GDP增长。 然而,去年韩元兑美元汇率同比上涨了58.57韩元,成为大幅降低人均GDP的主要因素。若韩元兑美元汇率维持在2023年的水平(1305.41韩元),去年人均GDP将达到3.7641万美元。 韩国政府预计今年人均GDP将再度突破3.7万美元。根据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资料,今年实际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8%,今年人均GDP预计将同比增加1417美元,达到3.7441万美元。 【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2-02 19: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