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工业’新闻 51个
-
韩国3月生产者物价指数环比持平 鱿鱼鸡蛋价格猛涨
韩国银行(央行)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生产者物价指数为120.32(2020年基准为100),环比微升0.01%,呈连续两个月保持上升趋势。 生产者物价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生产者物价指数变化的影响一般会在1至3个月之后反映至消费者实际购买物价上。 具体来看,农林水产品价格环比上涨0.4%,主要受畜产品(1.8%)和水产品(0.5%)价格上涨影响。工业产品价格整体持平,其中,初级金属产品(0.8%)价格上涨,而煤炭及石油产品(-4.3%)等价格下降。 电力、天然气和水费价格环比下降0.2%,受工业用城市天然气(-2.7%)价格下降影响。服务业方面,金融及保险服务(-1.5%)价格下降,而餐厅及住宿服务(0.5%)等价格上涨,导致总体服务业环比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3月部分商品价格涨跌幅度较大。在畜产品中,猪肉(6.1%)和鸡蛋(6.8%)价格上涨;水产品中,鱿鱼(19.9%)和螃蟹(22.2%)等价格有明显上涨。然而,草莓(-31.2%)和萝卜(-8.4%)价格下跌;工业品方面,柴油(-5.7%)和汽油(-5.8%)价格均有所下降。 央行物价统计组组长李文熙(音)解释称,生产者物价指数连续两个月保持平稳,呈现微幅波动态势。虽然初级金属产品等品类有所上涨,但由于油价走低导致煤炭及石油产品价格下跌,整体价格水平维持平衡。 包括进口商品在内的3月国内供应物价指数环比上涨0.1%,呈现自去年10月以来连续第六个月保持上涨趋势。其中原材料(-1%)价格出现下跌,但中间品(0.1%)和最终产品(0.3%)价格均有所上涨。此外,包括国内出口在内的3月总产品物价指数环比上涨0.1%,电力、天然气和水费(-0.2%)价格环比下降,而工业用(0.2%)价格环比上涨。 本月7日,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韩国消费者在挑选水果。【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22 18:47:32 -
"人形机器人元年"已至?中韩产业竞速拉开帷幕
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下一代机器人产业正加速崛起。伴随“AI+机器人”成为新一轮技术浪潮的风口,中国企业不仅在整机制造领域全面布局,也在电池等关键基础部件上快速突破,正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与此同时,韩国的三星电子、LG电子及其电池企业也在加快部署,力求在这场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人形+电池”双轮驱动 据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的报告,目前全球逾百家上市公司正在研发人形机器人,其中超过半数(约56%)总部设在中国。此外,全球45%的定制化机器人制造企业也集中于中国。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正逐步确立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预计今年将有多家企业实现量产和商业化应用。 中国政府亦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设定到2027年实现全球领先技术水平的目标。目前由17个中央部门联合组成的“国家级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联盟”正积极推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产学研合作等多项政策落地,吸引大量资本和技术资源加速涌入。 中国科技企业也在加速技术融合。代表性机器人企业优必选正在与百度合作,将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集成至旗下人形机器人“Walker S”中,并计划与富士康设立联合实验室,拓展在物流、质检等场景的应用落地。智能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也宣布,计划于2026年量产工业级人形机器人,目标是实现从L2阶段(部分能力自动化)向L3阶段(多模态协同)的跨越。 ▲中国电池企业“绑定整机” 切入新兴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池企业也正凭借技术创新和全链条整合能力,在机器人产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代表企业亿纬锂能(EVE Energy)近日宣布,将为城市空中交通(UAM)研发企业小鹏汇天提供新一代低电压锂电池,并已完成样品交付,进入测试与集成阶段。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亿纬锂能亦在迅速布局。其子公司已更名为“惠州金源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并新增整机制造、研发、销售等业务方向。作为唯一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百大人形机器人企业”榜单的中国电池企业,亿纬锂能正通过高能量密度、高功率输出、安全性强、快速充放电等定制化电池产品,满足不同人形机器人厂商的差异化需求。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电池企业此举不仅是在技术上“嵌入”整机系统,更是在商业模式上突破了传统供应商角色,实现从“电池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商”的转型。这种“电池+整机”一体化的模式,也成为其在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突围的关键。 ▲韩国积极应对 强化软硬整合 面对中国企业的迅猛攻势,韩国相关企业也在加紧部署。三星电子在收购本土机器人公司Rainbow Robotics后,设立了约40人规模的“未来机器人推进团”,并通过其海外投资部门Samsung Next参与多家国际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的融资,强化全球协同创新布局。 LG电子亦在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明确表示,将重点推进包括家务机器人、家用人形机器人在内的业务。公司技术总裁(CTO)旗下的机器人前沿研究所正主导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 在电池方面,韩国企业也在积极扩展应用场景。LG新能源已与自动配送机器人企业Bear Robotics签署电池独家供应协议,并与韩华Aerospace合作开发城市空中交通专用电池系统。三星SDI则携手现代、起亚汽车共同开发专用于机器人领域的高效能电池产品,并通过新材料与结构设计提升性能。 然而,业内分析认为,韩国企业在机器人电池领域仍更多停留在“单元电池制造”阶段,对终端整机的系统集成关注相对不足;而中国企业则倾向于将电池深度嵌入整机设计,从运行场景中反向推动性能优化,展现出更强的全链条掌控能力。 中国企业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19 00:57:45 -
丁薛祥视察三星西安厂 中韩半导体合作释放积极信号
在中美关税摩擦持续加剧的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近日赴陕西调研,并视察了位于西安的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分析认为,此举释放出中方希望深化中韩半导体产业合作、共同应对美方出口管制的明确信号。 据悉,丁薛祥于4月14日至16日赴陕西省开展调研工作,其间专程前往三星电子西安半导体工厂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丁薛祥是中共最高领导层成员之一,在党内排名第六,长期担任习近平总书记秘书,被普遍视为“习家军”核心成员之一,政治地位稳固,是未来国家重要领导人选之一。 丁薛祥现任中央科技委员会主任,全面统筹国家科技战略,亦是推动中国“半导体强国”战略的关键人物。在此次视察过程中,丁薛祥不仅考察了生产线运转情况,还就全球贸易形势发表讲话,批评美方对华加征关税及实施技术封锁等措施。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丁薛祥表示,“面对日益抬头的保护主义,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更加坚定。关税战、贸易战不得人心,中国愿与各方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三星电子西安工厂是该公司全球NAND闪存芯片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目前拥有两条生产线,产能占全球总产量的四成以上。工厂目前正加快推进第八代(178层)和第九代(256层)NAND产品的量产布局。 业内人士指出,丁薛祥此行的重要意义,在于向外界释放中国将通过加强与包括三星在内的国际领先企业合作,积极应对美方新一轮半导体出口限制的明确信号。除三星工厂外,丁薛祥还视察了正泰智能电气西北产业园、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及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等多家重点机构,均为国家当前重点发展和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单位。 “丁常委此次调研代表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部署,其所到之处均体现出鲜明的政策导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此行也体现出中方希望加强与韩方产业协作、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的战略意图。”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9年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视察三星西安工厂以来,丁薛祥是首位到访该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此前一个月,习近平主席曾在北京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并会见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显示中方高层正密集向韩方传递深化合作的积极信号。 业内普遍认为,尽管中国已培育出长江存储(YMTC)、长鑫存储(CXMT)等本土存储芯片企业,但在高带宽存储(HBM)等关键领域,与三星、SK海力士等韩企仍存在一定技术差距。在美方不断加强对AI芯片出口限制的背景下,中方有意通过与韩企开展务实合作,稳固半导体产业链安全。 近期,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再度发声,呼吁拜登政府扩大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措施,继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AI芯片“H20”被列入管控清单后,英特尔、AMD等厂商产品亦被纳入限制范围,中美科技领域竞争进一步升温。 三星半导体西安园区 【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中国】
2025-04-18 20:16:05 -
【파고파자 중국경제】中国航空工业核心力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AVIC)是中国主要的航空制造企业之一,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航工业业务涵盖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机、直升机、机载系统、通用航空、航空科研等多个领域,旗下拥有100余家子公司,员工总数达40万人。
2025-04-17 03:38:28 -
韩国进口物价连续两月下行 国际油价走低抵消韩元升值影响
油价持续上涨【图片来源 韩联社】 尽管上月韩元兑美元汇率走高,但受国际油价一个月内下跌7%的影响,韩国进口物价连续两个月下跌。 韩国银行(央行)16日发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报告显示,今年3月韩国进口物价指数为143.04(2020年=100),环比下降0.4%,继2月下降1%后连两个月呈下行趋势。意味着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四个月的上涨态势告一段落。 从品类来看,原材料价格环比下降3.3%,而中间产品(0.7%)、资本品(1.6%)和消费品(0.9%)价格均保持上涨。具体来看,矿产品(-3.7%)和煤炭及石油制品(-3.2%)价格跌幅显著,其中,原油(-6.2%)、石脑油(-3.9%)、丙烷气(-2.4%)及二次电池(-3.5%)等细分品类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央行分析指出,尽管3月韩元兑美元汇率环上升,从2月的平均1445.56韩元上涨至3月的1456.95韩元,但国际油价的大幅回落成为主导进口物价走势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迪拜原油月均价格从2月的每桶77.92美元降至3月的72.49美元,下跌7%。 央行物价统计组负责人李文熙(音)表示:“4月以来,迪拜原油价格延续下行趋势,环比下降5.4%,而韩元兑美元汇率则小幅上涨约0.3%。当前市场不确定性较高,但若这一趋势持续,油价下跌将对进口物价产生显著影响。”他强调,虽然关税因素未直接计入进口物价调查因素,但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市场供需调整及企业定价策略等因素仍可能对物价走势产生间接影响。 在出口方面,3月出口物价指数(韩元基准)环比回升0.3%至135.00。其中,农林水产品价格上涨1.6%,工业制品在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1.2%)和一次金属制品(2%)等品类带动下上涨0.3%。闪存(6.1%)、电动机(5.7%)和精炼铜制品(5.1%)等细分品类涨幅居前。 贸易数据显示,3月进口物量指数同比上升5.1%至113.92,进口金额指数上升1.8%至136.10;出口物量指数同比上升3.4%至121.18,出口金额指数上升0.9%至133.96。此外,净商品交易条件指数同比上升0.8%至92.53,实现连续21个月同比上涨,主要得益于进口价格(-3.2%)降幅大于出口价格(-2.4%)。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同比提升4.3%至112.13,反映出净交易条件指数和出口物量指数的同步改善。
2025-04-16 22:49:10 -
全球车企在华加速本地化突围 中国市场已成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本土品牌逐渐主导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面临危机的全球整车厂商开始加快本地化步伐。各大车企试图摆脱传统路径,纷纷推出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品牌和车型,寻求在华重新崛起的机会。 据汽车行业15日消息,奥迪计划在本月25日开幕的2025上海车展上发布中国专属品牌AUDI的首款量产车型。该车型在去年发布的概念车AUDI E Concept基础上打造,由奥迪与中国上汽集团(SAIC)共同开发和生产,并采用双方联手打造的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 此外,AUDI品牌还计划在首款车型发布后的两年内,陆续推出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和Sportback两款电动车型。值得一提的是,新品牌的车型不再使用象征奥迪的四环标志,而是直接使用品牌名称作为车标。大众汽车也计划在此次车展中通过中国合资企业发布新款概念车型,多家进口汽车品牌正在积极推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定制化车型。 众多主流整车厂商不惜作出巨大转变,推出中国本地专属品牌和车型,原因在于中国本土品牌的快速崛起带来巨大市场压力。2020年起,中国汽车市场重心转向电动汽车,本土品牌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中,本土品牌售出1797万辆,占比高达65.2%,同比增长23.1%。相比之下,德系品牌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20.4%跌至14.6%,日系品牌也从17%降至11.2%。同期,韩系品牌市场份额则从1.5%小幅升至1.6%。 起亚通过去年推出的中国市场战略电动车型EV5,以及紧凑型轿车K3特别版等多款车型推动销量增长。起亚去年在华销量达24.8万辆,时隔四年再度突破年度销量20万大关。 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整车厂商纷纷加大对中国本地化电动汽车的研发与生产投入。现代汽车与北京汽车(BAIC)合资成立的北京现代年初在上海成立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并计划在今年推出中国市场专属纯电动车型。现代汽车旗下高端品牌捷尼赛思(Genesis)也正在对未来三至五年内在中国本地生产并销售电动汽车进行评估。 日本丰田则通过在华合资企业广汽丰田推出本地电动汽车,并计划在上海设立子公司,专注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萨斯(Lexus)电动汽车与电池的研发与制造。 奥迪旗下中国专属品牌AUDI概念车E Concept【图片来源 奥迪】
2025-04-16 20:16:14 -
李在镕访华首战告捷 三星打入比亚迪MLCC供应链
三星电机主力产品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业务范围正在从智能手机领域延伸至汽车电子设备领域。 据相关业界日前消息,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生产商比亚迪日前批准三星电机向其提供MLCC,MLCC有“电子工业大米”之称,具有容量范围宽、频率特性好、工作电压和工作温度范围宽、超小体积等优良特性,用于存储电荷和调节电路中的电容值,应用领域涵盖电脑、智能手机、汽车、家电等几乎所有电子产品。 尤其在汽车领域,从动力传输、安全系统、行驶控制到信息娱乐系统,每辆车至少需要搭载3000至1万个MLCC。随着电动化进程加速,业界推测单车MLCC搭载量已增至1.2万至1.8万个。 比亚迪今年电动汽车生产计划约为550万辆,若加上其他中国汽车电子企业,预计三星电机的MLCC供货规模将达到数千亿韩元。 MLCC在三星电机整体销售中占据半壁江山,其中车规级MLCC技术门槛较高,单车搭载量较多、收益性高,一直是三星电机重点拓展的客户领域。 持续通过车规MLCC推进业务结构多元化三星电机社长张德贤去年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三星电机已完成向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转型,每年新增客户企业在50家以上。 三星和比亚迪此次达成的合作被看做是李在镕日前访华后取得的成果,上月24日,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到访比亚迪深圳总公司,这是他继2018年5月后,时隔7年再次到访比亚迪。此前还赴北京小米汽车工厂与董事长雷军举行会晤。商界观察称,这预示着三星正加强与中国电动车企业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合作。 上月28日,结束对中国访问的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返回韩国。【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16 19:20:59 -
"限韩令"松动在即 科丝美诗谋求中国市场"第二次腾飞"
近期,随着有关“限韩令”即将解绑的期待日益升温,韩国化妆品设计代工(ODM)龙头企业科丝美诗(COSMAX)正加快在华布局,谋求实现“第二次腾飞”。 科丝美诗集团会长李庆秀近日在首尔举办的韩国美妆企业培育会议上表示:“化妆品的潮流始终由消费者主导,唯有率先推出爆款产品的企业,才能抢占市场先机。”随着疫情阴霾逐步散去,中国美妆市场回暖势头显现。若“限韩令”正式解除,预计将为科丝美诗打开新的增长通道。 自1992年成立以来,科丝美诗以快速响应、创新研发和客户导向为核心战略,逐步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美妆ODM企业,其业务涵盖护肤、彩妆、健康功能性食品等多个领域。目前,公司合作品牌超过3300家,涵盖欧莱雅、宝洁、爱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等全球一线美妆集团,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ODM市场榜首。 科丝美诗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设立首家海外法人,2013年进一步扩张至广州,逐步构建起覆盖华东与华南的本地化生产体系。目前,其在华客户已超1000家,中国本土前十化妆品品牌中,有8家与其保持合作关系。 位于中国上海的科丝美诗工厂【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目前,科丝美诗正瞄准规模接近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50亿元)的中国化妆品市场。自2008年在华营收不足100亿韩元以来,公司业绩持续攀升,2014年突破1000亿韩元,2021年更创下6310亿韩元的历史高点。然而,受疫情冲击与消费降温影响,2022年降至5568亿韩元,2023年进一步下滑至5474亿韩元。自去年第四季度起,市场出现复苏迹象,2024年在华营收达5743亿韩元,呈现同比回升。 值得关注的是,科丝美诗与中国美妆平台逸仙电商合作建设的新工厂于去年正式投产,首年销售即超预期,预计今年营收将突破500亿韩元,显示出其在华业务的稳定性与成长潜力。此外,新工厂还将引入环保发电设施与自动化生产系统,展现智能化工厂的最新标准。 业内普遍认为,若限韩令正式解除,将为以科丝美诗为代表的韩国ODM企业带来直接利好。近期,多家韩资证券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中韩关系回暖及中国消费信心恢复,韩国美妆ODM产业链有望同步迎来复苏。 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2月,中国主流电商平台美妆类交易额整体呈增长态势,天猫与淘宝商品交易总额(GMV)分别在两个月间同比增长4.9%与5.3%,抖音平台则分别增长6%与44.5%,展现出强劲动能。分析指出,线上渠道消费显著回暖,带动ODM订单回升,且在销售榜单中,本土品牌表现优于外资品牌,呈现出增长路径多元化的特征。 为顺应中国市场消费结构与需求的变化,科丝美诗正加速推进客户结构与产品布局的本地化转型。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分公司正在从以线上为主的客户结构,逐步向线下渠道及区域性品牌拓展,构建更加多元稳定的客户体系。 同时,针对理性消费趋势,公司推出“Loco项目”等主打性价比的自主产品系列,进一步贴近年轻消费群体及下沉市场。此外,针对中国消费者审美趋势的变化,科丝美诗将持续加强与本土品牌的联合开发,提升产品的本地化与个性化水平,打造引领未来增长的中国市场“第二增长曲线”。 科丝美诗上海新总部大楼效果图【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随着中国三四线城市的崛起,“化妆人口”有望持续扩大。科丝美诗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高效响应市场变化,科丝美诗正在上海莘庄工业区建设新总部大楼,计划于2026年竣工。新总部占地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将集研发、营销、生产与OBM于一体,全面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 总部建成后,科丝美诗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将增至8处,其中上海5处、广州3处,整体产能与响应速度将进一步提升。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新总部的整合建设,公司将能更高效地响应中国本土独立品牌的快速扩张需求。同时,OBM业务也将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拓展,被视为推动下一阶段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 在中国美妆消费逐步回暖、“限韩令”松动预期升温的多重利好下,科丝美诗正加速全方位布局,抢占中国市场先机。从客户结构调整到智能工厂落地,从本地化研发到OBM战略推进,公司正着力构建更具韧性与前瞻性的增长路径,力求在下一轮“韩流”机遇中稳固其ODM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4-12 00:34:08 -
韩国就业现回暖假象 老年苦撑场面青壮年齐缩水
上月韩国就业人数整体增加,但除去60岁以上高龄群体后,就业人数实际出现减少。受内需疲软和出口放缓双重影响,青年就业人数连续三个月减少20万以上,同时“经济中坚”40至59岁群体的就业岗位也在减少。随着美国掀起新一轮关税战,韩国主力产业制造业的就业前景或更加黯淡。 韩国统计厅9日发布的就业动向数据显示,上月韩国就业人数共计2858.9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9.3万人。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件导致就业人数减少5.2万人后,今年已经连续三个月保持10万人以上的增长。 从年龄来看,60岁以上高龄群体引领就业人数增长。该年龄段就业人数多达673.2万人,同比增长36.5万人,占整体就业人口的23.5%。除60岁以上群体之外,其他年龄段的就业人数反而减少17.2万人。15至29岁青年就业人数减少20.6万人,40多岁减少4.9万人,50多岁减少2.6万人。仅30多岁群体实现就业增长,增加10.9万人。 今年年初以来,在政府推动的以高龄人口为主的“税收岗位”增加下,就业市场整体勉强得以支撑。从行业来看,包括政府直接提供岗位的公共行政、国防及社会保障行政领域就业人数增加8.7万人,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需求增加的保健与社会福利服务业就业人数则增长21.2万人。 相反,“优质岗位”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11.2万人,并且已连续9个月呈现减少趋势,减幅逐渐扩大。上月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幅达到疫情时期2020年11月后4年4个月以来的最大值,原因在于去年以来经济持续低迷的滞后效应。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对等关税政策,韩国通商环境面临阴霾,制造业就业前景雪上加霜。企划财政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内需恢复乏力,消费品轻工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就业人数持续减少。随着美国对各类商品加征关税,以出口为主的韩国制造业及其他关联产业的就业可能进一步恶化。 内需寒潮同时还对建筑业造成冲击。建筑行业就业人数在一年内减少18.5万人,创下自2013年统计开始以来的最大减幅,并已连续11个月减少,刷新最长连续下滑纪录。在个体经营方面,有雇员的个体户减少2.9万,而无雇员的“一人老板”则增加2.8万,由此可见企业运营环境持续恶化。 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与优质岗位日益稀缺的背景下,无特殊原因而选择“躺平”的青年人数也达到45.5万人,同比增加5.2万人,为2003年统计开始以来3月的最高水平。企划财政部指出,与去年不同,今年就业低迷已经波及至20多岁群体,企业倾向招聘有经验者,导致20多岁青年难以进入就业市场。 9日,在首尔西部雇佣福利中心,求职人员正在查看招聘信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10 18:48:34 -
中国晶圆代工企业激进降价 三星成熟制程业务压力山大
近来中国晶圆代工企业在成熟制程领域大幅降价,试图抢占市场份额,三星电子的亏损压力可能因此加剧。在先进制程上落后台积电导致三星电子的成熟制程业务占比较高,而中国企业的低价竞争可能造成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据业内2日消息,近期中国晶圆代工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排名第三的中芯国际(SMIC)去年营收同比增长27%,达到80亿美元,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45.4%,仅为4.93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营收的同时,利润仅为前一年的一半左右。 中国晶圆代工排名第二的华虹半导体同样面临盈利下降的困境,去年净利润同比减少79.2%,仅为5800万美元,远超营收12.3%的降幅。由此可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企业为了吸引客户,大幅降低成熟制程报价,导致利润空间缩小。 通常情况下,成熟制程是指28纳米及以上的半导体制造工艺。该领域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中国企业正在加大投入力度,以求扩大市场份额。《南华早报》分析称,随着成熟制程市场竞争加剧,中国企业的净利润大幅下滑。 业界担忧,中国企业的低价策略可能会进一步压缩三星电子的成熟制程盈利空间。目前,2至3纳米等先进制程市场份额主要由台积电掌控,因此三星电子在成熟制程业务中的营收占比相对较高。如果中国代工企业持续降价,三星所掌握的中小型客户今年可能会流向中国企业。实际上,三星去年第四季度在代工业务上亏损约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9亿元),今年第一季度预计亏损规模还会持续。 与此同时,全球代工市场排名第四的中国台湾联华电子(UMC)与排名第五的美国格芯(GlobalFoundries)可能进行合并。如果交易达成,成熟制程市场的竞争格局或进一步发生变化,三星电子的市场占有率可能会下滑至全球第三,竞争压力再度加大。 面对这一挑战,三星电子计划采取定制化策略,以扩大客户群体。三星电子副会长全永铉在近期的股东大会上表示:“我们计划在成熟制程领域加强客户定制化应对,提升产能利用率,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工艺盈利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称,三星的代工业务短期内依旧面临盈利压力,要想在成熟制程市场中取胜,三星必须在客户定制化战略方面与中国半导体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 三星电子平泽工厂全景【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4-02 19:38:48
-
韩国3月生产者物价指数环比持平 鱿鱼鸡蛋价格猛涨
韩国银行(央行)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生产者物价指数为120.32(2020年基准为100),环比微升0.01%,呈连续两个月保持上升趋势。 生产者物价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生产者物价指数变化的影响一般会在1至3个月之后反映至消费者实际购买物价上。 具体来看,农林水产品价格环比上涨0.4%,主要受畜产品(1.8%)和水产品(0.5%)价格上涨影响。工业产品价格整体持平,其中,初级金属产品(0.8%)价格上涨,而煤炭及石油产品(-4.3%)等价格下降。 电力、天然气和水费价格环比下降0.2%,受工业用城市天然气(-2.7%)价格下降影响。服务业方面,金融及保险服务(-1.5%)价格下降,而餐厅及住宿服务(0.5%)等价格上涨,导致总体服务业环比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3月部分商品价格涨跌幅度较大。在畜产品中,猪肉(6.1%)和鸡蛋(6.8%)价格上涨;水产品中,鱿鱼(19.9%)和螃蟹(22.2%)等价格有明显上涨。然而,草莓(-31.2%)和萝卜(-8.4%)价格下跌;工业品方面,柴油(-5.7%)和汽油(-5.8%)价格均有所下降。 央行物价统计组组长李文熙(音)解释称,生产者物价指数连续两个月保持平稳,呈现微幅波动态势。虽然初级金属产品等品类有所上涨,但由于油价走低导致煤炭及石油产品价格下跌,整体价格水平维持平衡。 包括进口商品在内的3月国内供应物价指数环比上涨0.1%,呈现自去年10月以来连续第六个月保持上涨趋势。其中原材料(-1%)价格出现下跌,但中间品(0.1%)和最终产品(0.3%)价格均有所上涨。此外,包括国内出口在内的3月总产品物价指数环比上涨0.1%,电力、天然气和水费(-0.2%)价格环比下降,而工业用(0.2%)价格环比上涨。 本月7日,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韩国消费者在挑选水果。【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22 18:47:32 -
"人形机器人元年"已至?中韩产业竞速拉开帷幕
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下一代机器人产业正加速崛起。伴随“AI+机器人”成为新一轮技术浪潮的风口,中国企业不仅在整机制造领域全面布局,也在电池等关键基础部件上快速突破,正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与此同时,韩国的三星电子、LG电子及其电池企业也在加快部署,力求在这场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人形+电池”双轮驱动 据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的报告,目前全球逾百家上市公司正在研发人形机器人,其中超过半数(约56%)总部设在中国。此外,全球45%的定制化机器人制造企业也集中于中国。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正逐步确立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预计今年将有多家企业实现量产和商业化应用。 中国政府亦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设定到2027年实现全球领先技术水平的目标。目前由17个中央部门联合组成的“国家级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联盟”正积极推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产学研合作等多项政策落地,吸引大量资本和技术资源加速涌入。 中国科技企业也在加速技术融合。代表性机器人企业优必选正在与百度合作,将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集成至旗下人形机器人“Walker S”中,并计划与富士康设立联合实验室,拓展在物流、质检等场景的应用落地。智能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也宣布,计划于2026年量产工业级人形机器人,目标是实现从L2阶段(部分能力自动化)向L3阶段(多模态协同)的跨越。 ▲中国电池企业“绑定整机” 切入新兴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池企业也正凭借技术创新和全链条整合能力,在机器人产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代表企业亿纬锂能(EVE Energy)近日宣布,将为城市空中交通(UAM)研发企业小鹏汇天提供新一代低电压锂电池,并已完成样品交付,进入测试与集成阶段。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亿纬锂能亦在迅速布局。其子公司已更名为“惠州金源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并新增整机制造、研发、销售等业务方向。作为唯一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百大人形机器人企业”榜单的中国电池企业,亿纬锂能正通过高能量密度、高功率输出、安全性强、快速充放电等定制化电池产品,满足不同人形机器人厂商的差异化需求。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电池企业此举不仅是在技术上“嵌入”整机系统,更是在商业模式上突破了传统供应商角色,实现从“电池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商”的转型。这种“电池+整机”一体化的模式,也成为其在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突围的关键。 ▲韩国积极应对 强化软硬整合 面对中国企业的迅猛攻势,韩国相关企业也在加紧部署。三星电子在收购本土机器人公司Rainbow Robotics后,设立了约40人规模的“未来机器人推进团”,并通过其海外投资部门Samsung Next参与多家国际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的融资,强化全球协同创新布局。 LG电子亦在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明确表示,将重点推进包括家务机器人、家用人形机器人在内的业务。公司技术总裁(CTO)旗下的机器人前沿研究所正主导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 在电池方面,韩国企业也在积极扩展应用场景。LG新能源已与自动配送机器人企业Bear Robotics签署电池独家供应协议,并与韩华Aerospace合作开发城市空中交通专用电池系统。三星SDI则携手现代、起亚汽车共同开发专用于机器人领域的高效能电池产品,并通过新材料与结构设计提升性能。 然而,业内分析认为,韩国企业在机器人电池领域仍更多停留在“单元电池制造”阶段,对终端整机的系统集成关注相对不足;而中国企业则倾向于将电池深度嵌入整机设计,从运行场景中反向推动性能优化,展现出更强的全链条掌控能力。 中国企业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19 00:57:45 -
丁薛祥视察三星西安厂 中韩半导体合作释放积极信号
在中美关税摩擦持续加剧的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近日赴陕西调研,并视察了位于西安的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分析认为,此举释放出中方希望深化中韩半导体产业合作、共同应对美方出口管制的明确信号。 据悉,丁薛祥于4月14日至16日赴陕西省开展调研工作,其间专程前往三星电子西安半导体工厂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丁薛祥是中共最高领导层成员之一,在党内排名第六,长期担任习近平总书记秘书,被普遍视为“习家军”核心成员之一,政治地位稳固,是未来国家重要领导人选之一。 丁薛祥现任中央科技委员会主任,全面统筹国家科技战略,亦是推动中国“半导体强国”战略的关键人物。在此次视察过程中,丁薛祥不仅考察了生产线运转情况,还就全球贸易形势发表讲话,批评美方对华加征关税及实施技术封锁等措施。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丁薛祥表示,“面对日益抬头的保护主义,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更加坚定。关税战、贸易战不得人心,中国愿与各方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三星电子西安工厂是该公司全球NAND闪存芯片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目前拥有两条生产线,产能占全球总产量的四成以上。工厂目前正加快推进第八代(178层)和第九代(256层)NAND产品的量产布局。 业内人士指出,丁薛祥此行的重要意义,在于向外界释放中国将通过加强与包括三星在内的国际领先企业合作,积极应对美方新一轮半导体出口限制的明确信号。除三星工厂外,丁薛祥还视察了正泰智能电气西北产业园、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及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等多家重点机构,均为国家当前重点发展和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单位。 “丁常委此次调研代表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部署,其所到之处均体现出鲜明的政策导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此行也体现出中方希望加强与韩方产业协作、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的战略意图。”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9年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视察三星西安工厂以来,丁薛祥是首位到访该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此前一个月,习近平主席曾在北京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并会见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显示中方高层正密集向韩方传递深化合作的积极信号。 业内普遍认为,尽管中国已培育出长江存储(YMTC)、长鑫存储(CXMT)等本土存储芯片企业,但在高带宽存储(HBM)等关键领域,与三星、SK海力士等韩企仍存在一定技术差距。在美方不断加强对AI芯片出口限制的背景下,中方有意通过与韩企开展务实合作,稳固半导体产业链安全。 近期,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再度发声,呼吁拜登政府扩大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措施,继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AI芯片“H20”被列入管控清单后,英特尔、AMD等厂商产品亦被纳入限制范围,中美科技领域竞争进一步升温。 三星半导体西安园区 【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中国】
2025-04-18 20:16:05 -
【파고파자 중국경제】中国航空工业核心力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AVIC)是中国主要的航空制造企业之一,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航工业业务涵盖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机、直升机、机载系统、通用航空、航空科研等多个领域,旗下拥有100余家子公司,员工总数达40万人。
2025-04-17 03:38:28 -
韩国进口物价连续两月下行 国际油价走低抵消韩元升值影响
油价持续上涨【图片来源 韩联社】 尽管上月韩元兑美元汇率走高,但受国际油价一个月内下跌7%的影响,韩国进口物价连续两个月下跌。 韩国银行(央行)16日发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报告显示,今年3月韩国进口物价指数为143.04(2020年=100),环比下降0.4%,继2月下降1%后连两个月呈下行趋势。意味着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四个月的上涨态势告一段落。 从品类来看,原材料价格环比下降3.3%,而中间产品(0.7%)、资本品(1.6%)和消费品(0.9%)价格均保持上涨。具体来看,矿产品(-3.7%)和煤炭及石油制品(-3.2%)价格跌幅显著,其中,原油(-6.2%)、石脑油(-3.9%)、丙烷气(-2.4%)及二次电池(-3.5%)等细分品类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央行分析指出,尽管3月韩元兑美元汇率环上升,从2月的平均1445.56韩元上涨至3月的1456.95韩元,但国际油价的大幅回落成为主导进口物价走势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迪拜原油月均价格从2月的每桶77.92美元降至3月的72.49美元,下跌7%。 央行物价统计组负责人李文熙(音)表示:“4月以来,迪拜原油价格延续下行趋势,环比下降5.4%,而韩元兑美元汇率则小幅上涨约0.3%。当前市场不确定性较高,但若这一趋势持续,油价下跌将对进口物价产生显著影响。”他强调,虽然关税因素未直接计入进口物价调查因素,但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市场供需调整及企业定价策略等因素仍可能对物价走势产生间接影响。 在出口方面,3月出口物价指数(韩元基准)环比回升0.3%至135.00。其中,农林水产品价格上涨1.6%,工业制品在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1.2%)和一次金属制品(2%)等品类带动下上涨0.3%。闪存(6.1%)、电动机(5.7%)和精炼铜制品(5.1%)等细分品类涨幅居前。 贸易数据显示,3月进口物量指数同比上升5.1%至113.92,进口金额指数上升1.8%至136.10;出口物量指数同比上升3.4%至121.18,出口金额指数上升0.9%至133.96。此外,净商品交易条件指数同比上升0.8%至92.53,实现连续21个月同比上涨,主要得益于进口价格(-3.2%)降幅大于出口价格(-2.4%)。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同比提升4.3%至112.13,反映出净交易条件指数和出口物量指数的同步改善。
2025-04-16 22:49:10 -
全球车企在华加速本地化突围 中国市场已成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本土品牌逐渐主导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面临危机的全球整车厂商开始加快本地化步伐。各大车企试图摆脱传统路径,纷纷推出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品牌和车型,寻求在华重新崛起的机会。 据汽车行业15日消息,奥迪计划在本月25日开幕的2025上海车展上发布中国专属品牌AUDI的首款量产车型。该车型在去年发布的概念车AUDI E Concept基础上打造,由奥迪与中国上汽集团(SAIC)共同开发和生产,并采用双方联手打造的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 此外,AUDI品牌还计划在首款车型发布后的两年内,陆续推出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和Sportback两款电动车型。值得一提的是,新品牌的车型不再使用象征奥迪的四环标志,而是直接使用品牌名称作为车标。大众汽车也计划在此次车展中通过中国合资企业发布新款概念车型,多家进口汽车品牌正在积极推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定制化车型。 众多主流整车厂商不惜作出巨大转变,推出中国本地专属品牌和车型,原因在于中国本土品牌的快速崛起带来巨大市场压力。2020年起,中国汽车市场重心转向电动汽车,本土品牌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中,本土品牌售出1797万辆,占比高达65.2%,同比增长23.1%。相比之下,德系品牌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20.4%跌至14.6%,日系品牌也从17%降至11.2%。同期,韩系品牌市场份额则从1.5%小幅升至1.6%。 起亚通过去年推出的中国市场战略电动车型EV5,以及紧凑型轿车K3特别版等多款车型推动销量增长。起亚去年在华销量达24.8万辆,时隔四年再度突破年度销量20万大关。 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整车厂商纷纷加大对中国本地化电动汽车的研发与生产投入。现代汽车与北京汽车(BAIC)合资成立的北京现代年初在上海成立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并计划在今年推出中国市场专属纯电动车型。现代汽车旗下高端品牌捷尼赛思(Genesis)也正在对未来三至五年内在中国本地生产并销售电动汽车进行评估。 日本丰田则通过在华合资企业广汽丰田推出本地电动汽车,并计划在上海设立子公司,专注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萨斯(Lexus)电动汽车与电池的研发与制造。 奥迪旗下中国专属品牌AUDI概念车E Concept【图片来源 奥迪】
2025-04-16 20:16:14 -
李在镕访华首战告捷 三星打入比亚迪MLCC供应链
三星电机主力产品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业务范围正在从智能手机领域延伸至汽车电子设备领域。 据相关业界日前消息,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生产商比亚迪日前批准三星电机向其提供MLCC,MLCC有“电子工业大米”之称,具有容量范围宽、频率特性好、工作电压和工作温度范围宽、超小体积等优良特性,用于存储电荷和调节电路中的电容值,应用领域涵盖电脑、智能手机、汽车、家电等几乎所有电子产品。 尤其在汽车领域,从动力传输、安全系统、行驶控制到信息娱乐系统,每辆车至少需要搭载3000至1万个MLCC。随着电动化进程加速,业界推测单车MLCC搭载量已增至1.2万至1.8万个。 比亚迪今年电动汽车生产计划约为550万辆,若加上其他中国汽车电子企业,预计三星电机的MLCC供货规模将达到数千亿韩元。 MLCC在三星电机整体销售中占据半壁江山,其中车规级MLCC技术门槛较高,单车搭载量较多、收益性高,一直是三星电机重点拓展的客户领域。 持续通过车规MLCC推进业务结构多元化三星电机社长张德贤去年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三星电机已完成向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转型,每年新增客户企业在50家以上。 三星和比亚迪此次达成的合作被看做是李在镕日前访华后取得的成果,上月24日,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到访比亚迪深圳总公司,这是他继2018年5月后,时隔7年再次到访比亚迪。此前还赴北京小米汽车工厂与董事长雷军举行会晤。商界观察称,这预示着三星正加强与中国电动车企业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合作。 上月28日,结束对中国访问的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返回韩国。【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16 19:20:59 -
"限韩令"松动在即 科丝美诗谋求中国市场"第二次腾飞"
近期,随着有关“限韩令”即将解绑的期待日益升温,韩国化妆品设计代工(ODM)龙头企业科丝美诗(COSMAX)正加快在华布局,谋求实现“第二次腾飞”。 科丝美诗集团会长李庆秀近日在首尔举办的韩国美妆企业培育会议上表示:“化妆品的潮流始终由消费者主导,唯有率先推出爆款产品的企业,才能抢占市场先机。”随着疫情阴霾逐步散去,中国美妆市场回暖势头显现。若“限韩令”正式解除,预计将为科丝美诗打开新的增长通道。 自1992年成立以来,科丝美诗以快速响应、创新研发和客户导向为核心战略,逐步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美妆ODM企业,其业务涵盖护肤、彩妆、健康功能性食品等多个领域。目前,公司合作品牌超过3300家,涵盖欧莱雅、宝洁、爱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等全球一线美妆集团,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ODM市场榜首。 科丝美诗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设立首家海外法人,2013年进一步扩张至广州,逐步构建起覆盖华东与华南的本地化生产体系。目前,其在华客户已超1000家,中国本土前十化妆品品牌中,有8家与其保持合作关系。 位于中国上海的科丝美诗工厂【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目前,科丝美诗正瞄准规模接近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50亿元)的中国化妆品市场。自2008年在华营收不足100亿韩元以来,公司业绩持续攀升,2014年突破1000亿韩元,2021年更创下6310亿韩元的历史高点。然而,受疫情冲击与消费降温影响,2022年降至5568亿韩元,2023年进一步下滑至5474亿韩元。自去年第四季度起,市场出现复苏迹象,2024年在华营收达5743亿韩元,呈现同比回升。 值得关注的是,科丝美诗与中国美妆平台逸仙电商合作建设的新工厂于去年正式投产,首年销售即超预期,预计今年营收将突破500亿韩元,显示出其在华业务的稳定性与成长潜力。此外,新工厂还将引入环保发电设施与自动化生产系统,展现智能化工厂的最新标准。 业内普遍认为,若限韩令正式解除,将为以科丝美诗为代表的韩国ODM企业带来直接利好。近期,多家韩资证券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中韩关系回暖及中国消费信心恢复,韩国美妆ODM产业链有望同步迎来复苏。 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2月,中国主流电商平台美妆类交易额整体呈增长态势,天猫与淘宝商品交易总额(GMV)分别在两个月间同比增长4.9%与5.3%,抖音平台则分别增长6%与44.5%,展现出强劲动能。分析指出,线上渠道消费显著回暖,带动ODM订单回升,且在销售榜单中,本土品牌表现优于外资品牌,呈现出增长路径多元化的特征。 为顺应中国市场消费结构与需求的变化,科丝美诗正加速推进客户结构与产品布局的本地化转型。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分公司正在从以线上为主的客户结构,逐步向线下渠道及区域性品牌拓展,构建更加多元稳定的客户体系。 同时,针对理性消费趋势,公司推出“Loco项目”等主打性价比的自主产品系列,进一步贴近年轻消费群体及下沉市场。此外,针对中国消费者审美趋势的变化,科丝美诗将持续加强与本土品牌的联合开发,提升产品的本地化与个性化水平,打造引领未来增长的中国市场“第二增长曲线”。 科丝美诗上海新总部大楼效果图【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随着中国三四线城市的崛起,“化妆人口”有望持续扩大。科丝美诗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高效响应市场变化,科丝美诗正在上海莘庄工业区建设新总部大楼,计划于2026年竣工。新总部占地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将集研发、营销、生产与OBM于一体,全面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 总部建成后,科丝美诗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将增至8处,其中上海5处、广州3处,整体产能与响应速度将进一步提升。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新总部的整合建设,公司将能更高效地响应中国本土独立品牌的快速扩张需求。同时,OBM业务也将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拓展,被视为推动下一阶段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 在中国美妆消费逐步回暖、“限韩令”松动预期升温的多重利好下,科丝美诗正加速全方位布局,抢占中国市场先机。从客户结构调整到智能工厂落地,从本地化研发到OBM战略推进,公司正着力构建更具韧性与前瞻性的增长路径,力求在下一轮“韩流”机遇中稳固其ODM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4-12 00:34:08 -
韩国就业现回暖假象 老年苦撑场面青壮年齐缩水
上月韩国就业人数整体增加,但除去60岁以上高龄群体后,就业人数实际出现减少。受内需疲软和出口放缓双重影响,青年就业人数连续三个月减少20万以上,同时“经济中坚”40至59岁群体的就业岗位也在减少。随着美国掀起新一轮关税战,韩国主力产业制造业的就业前景或更加黯淡。 韩国统计厅9日发布的就业动向数据显示,上月韩国就业人数共计2858.9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9.3万人。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件导致就业人数减少5.2万人后,今年已经连续三个月保持10万人以上的增长。 从年龄来看,60岁以上高龄群体引领就业人数增长。该年龄段就业人数多达673.2万人,同比增长36.5万人,占整体就业人口的23.5%。除60岁以上群体之外,其他年龄段的就业人数反而减少17.2万人。15至29岁青年就业人数减少20.6万人,40多岁减少4.9万人,50多岁减少2.6万人。仅30多岁群体实现就业增长,增加10.9万人。 今年年初以来,在政府推动的以高龄人口为主的“税收岗位”增加下,就业市场整体勉强得以支撑。从行业来看,包括政府直接提供岗位的公共行政、国防及社会保障行政领域就业人数增加8.7万人,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需求增加的保健与社会福利服务业就业人数则增长21.2万人。 相反,“优质岗位”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11.2万人,并且已连续9个月呈现减少趋势,减幅逐渐扩大。上月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幅达到疫情时期2020年11月后4年4个月以来的最大值,原因在于去年以来经济持续低迷的滞后效应。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对等关税政策,韩国通商环境面临阴霾,制造业就业前景雪上加霜。企划财政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内需恢复乏力,消费品轻工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就业人数持续减少。随着美国对各类商品加征关税,以出口为主的韩国制造业及其他关联产业的就业可能进一步恶化。 内需寒潮同时还对建筑业造成冲击。建筑行业就业人数在一年内减少18.5万人,创下自2013年统计开始以来的最大减幅,并已连续11个月减少,刷新最长连续下滑纪录。在个体经营方面,有雇员的个体户减少2.9万,而无雇员的“一人老板”则增加2.8万,由此可见企业运营环境持续恶化。 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与优质岗位日益稀缺的背景下,无特殊原因而选择“躺平”的青年人数也达到45.5万人,同比增加5.2万人,为2003年统计开始以来3月的最高水平。企划财政部指出,与去年不同,今年就业低迷已经波及至20多岁群体,企业倾向招聘有经验者,导致20多岁青年难以进入就业市场。 9日,在首尔西部雇佣福利中心,求职人员正在查看招聘信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10 18:48:34 -
中国晶圆代工企业激进降价 三星成熟制程业务压力山大
近来中国晶圆代工企业在成熟制程领域大幅降价,试图抢占市场份额,三星电子的亏损压力可能因此加剧。在先进制程上落后台积电导致三星电子的成熟制程业务占比较高,而中国企业的低价竞争可能造成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据业内2日消息,近期中国晶圆代工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排名第三的中芯国际(SMIC)去年营收同比增长27%,达到80亿美元,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45.4%,仅为4.93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营收的同时,利润仅为前一年的一半左右。 中国晶圆代工排名第二的华虹半导体同样面临盈利下降的困境,去年净利润同比减少79.2%,仅为5800万美元,远超营收12.3%的降幅。由此可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企业为了吸引客户,大幅降低成熟制程报价,导致利润空间缩小。 通常情况下,成熟制程是指28纳米及以上的半导体制造工艺。该领域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中国企业正在加大投入力度,以求扩大市场份额。《南华早报》分析称,随着成熟制程市场竞争加剧,中国企业的净利润大幅下滑。 业界担忧,中国企业的低价策略可能会进一步压缩三星电子的成熟制程盈利空间。目前,2至3纳米等先进制程市场份额主要由台积电掌控,因此三星电子在成熟制程业务中的营收占比相对较高。如果中国代工企业持续降价,三星所掌握的中小型客户今年可能会流向中国企业。实际上,三星去年第四季度在代工业务上亏损约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9亿元),今年第一季度预计亏损规模还会持续。 与此同时,全球代工市场排名第四的中国台湾联华电子(UMC)与排名第五的美国格芯(GlobalFoundries)可能进行合并。如果交易达成,成熟制程市场的竞争格局或进一步发生变化,三星电子的市场占有率可能会下滑至全球第三,竞争压力再度加大。 面对这一挑战,三星电子计划采取定制化策略,以扩大客户群体。三星电子副会长全永铉在近期的股东大会上表示:“我们计划在成熟制程领域加强客户定制化应对,提升产能利用率,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工艺盈利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称,三星的代工业务短期内依旧面临盈利压力,要想在成熟制程市场中取胜,三星必须在客户定制化战略方面与中国半导体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 三星电子平泽工厂全景【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4-02 19: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