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建筑业’新闻 31个
-
韩国1月新增就业13.5万人 青年就业率创四年来最大跌幅
根据韩国统计厅14日发布的《1月就业动向》报告,15岁以上就业人数为2787.8万人,同比增加13.5万人,就业市场呈现复苏迹象。 然而,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低迷态势仍在持续,尤其是建筑业就业人数创下2013年以来最大降幅,制造业就业岗位也已连续七个月减少。此外,15至29岁青年群体的就业人数大幅下降,导致就业率降幅扩大,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 统计厅社会统计局长孔美淑表示,随着直接雇用和老年人就业项目的重启,医疗福利和公共行政领域的就业人数有所回升。数据显示,医疗和社会福利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11.9万人,专业科学技术服务业和信息通讯业分别增加9.8万人和8.1万人。然而,建筑业就业人数减少16.9万人,创下自2013年行业分类调整以来的最大降幅,且已连续九个月下降,主要受建筑市场持续萎缩影响。 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5.6万人,尽管半导体出口表现良好,但该行业自去年7月以来已连续七个月下滑。零售业就业人数减少9.1万人,已连续11个月下降。 从年龄段来看,60岁以上和30多岁群体的就业人数分别增加34万人和9.8万人,而其他年龄层均有所减少。其中,15至29岁青年群体就业人数减少21.8万人,创2021年1月以来最大降幅。统计厅分析称,受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影响,企业更倾向于招聘具备经验的员工。 此外,50岁以上群体就业人数减少1.4万人,为2021年2月以来首次下降,主要受建筑市场低迷和内需不振影响,导致建筑业、房地产和零售业就业不振。 总体就业率方面,15岁以上人群就业率为61%,与去年同期持平。青年就业率为44.8%,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创2021年1月以来最大降幅。失业人数方面,60岁以上群体失业人数同比增加1.1万人,总失业人数达108.3万人,失业率维持在3.7%,与去年同期持平。 10日,在首尔一家就业促进中心,求职者正在查看招聘信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4 20:27:13 -
韩国就业市场重回金融危机"寒冬" 每百人竞争28个岗位
在制造业和建筑业景气恶化的背景下,韩国就业市场正在经历堪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寒冬”。韩国雇佣劳动部10日发布1月劳动市场动向显示,通过政府就业支持平台Worknet发布的新增招聘岗位仅为13.5万个,同比骤减10.1万个(42.7%)。 新增招聘岗位急剧减少,导致1月招聘倍率(求职人数与招聘岗位的比例)跌至0.28,即每100人在仅28个岗位中竞争,创下1999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去年下半年招聘倍率维持在0.4左右,但全球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1月(0.29)也比今年1月情况稍好。 有分析认为,就业市场正在进入结构性低迷期。1月韩国就业保险固定参保人数为1517.4万人,同比仅增加11.5万(0.8%),创下2004年1月(7.3万)以来21年间的最低增幅。雇佣劳动部未来雇佣分析科长千景基(音)表示,制造业和建筑业景气低迷影响企业的人力需求,从近期的经济景气指数来看,企业的招聘态度趋于谨慎。 韩国劳动研究院在《2025年劳动市场展望报告》中警告称,目前就业市场缺乏扩大就业增长的积极因素。今年1月,Worknet招聘倍率暴跌至0.28,预示全年就业市场或遭遇寒流。去年“12·3紧急戒严事态”以来,企业的招聘意愿显著萎缩,就业市场回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劳动研究院此前预测,戒严后就业增长可能跌破10万大关,面临最恶劣的局面。 今年1月招聘倍率创下1999年1月以来的最低值。相比之下,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1月,该数值也达到0.29。短短三个月内,韩国就业市场已经连续遭遇两次“就业指标冲击”。Worknet用户主要是缴纳就业保险的企业(约40万家,占比20%),无法全面反映整体就业市场状况,但也能大致反映市场趋势。 目前的就业市场呈现出从弱势群体开始瓦解的趋势。去年临时工人数量减少12.2万,创下2012年(减少12.7万)以来的最大减幅。主要原因在于2023年以来建筑行业持续低迷,导致临时工人面临严峻的就业困境。雇佣劳动部数据显示,1月建筑行业就业保险参保人数仅为75.4万,已连续18个月减少。 青年就业形势同样严峻。统计厅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15至29岁青年就业人数已连续26个月减少,就业率连续8个月下滑。“无业游民”人口达41.1万,同比激增12%。企业缩减招聘并更倾向于有经验者,导致青年就业机会大幅减少。毕业生寻找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时间已延长至12个月,反映出青年群体在进入就业市场时面临的巨大阻力。 人口结构问题也令就业市场难以自我恢复。今年1月就业保险固定参保人数仅增加11.5万,创21年来最低增幅,人口减少导致参保人数增长正在逐步放缓。韩国就业市场依旧呈现出高度僵化的特点,分为“大企业-正式工”主导的第一劳动力市场,以及“中小企业-非正式工”为主的第二劳动力市场。两者之间的工资水平和工作质量存在显著差距,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极低。 劳动研究院预计,今年就业人口或仅增加12万,较去年增长18.2万相比减少34%。报告指出,经济放缓、劳动人口减少,以及政府公共就业项目扩张放缓,可能导致就业增长进一步受限。研究院警告称,如果全球经济长期低迷,同时韩国国内消费持续萎缩,就业环境可能继续恶化,弱势群体的就业不稳和劳动市场的两极分化也会进一步加剧。 3日,在首尔钟路区塔谷公园圆觉寺老人免费供餐所前,老人们排起长队领取午餐。【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2 00:05:03 -
韩国建筑业"寒流"汹涌 最早或于今年下半年"迎春"
上月20日,光州某施工现场。【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建筑业整体氛围阴霾笼罩。随着建筑业的长期萧条,去年第四季度,整体业绩创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虽然作为工程投资的先行指标——建筑订单呈复苏态势,但考虑到实际工程施工总时差(实际工程所需时间与预期工程所需时间之间的差异),预计今年建筑业仍将维持疲软态势。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于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建筑工程总产值为30.449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26.8亿元),同比减少10.1%。创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15.3%)以来的最大跌幅。数据显示,自去年第一季度建筑工程总产值增加4.1%后,第二季度(-3%)和第三季度(-9.6%)均有所下降,截至去年第四季度为止,已连续三季度呈下跌趋势。从工程种类来看,去年第四季度,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总产值分别减少11.4%和6.7%。其中,建筑工程总产值已连续三个季度减少,而土木工程总产值则自2023年第二季度后,时隔6个季度首次转降。 随着第四季度建筑业景气持续停滞,全年建筑工程总产值出现4.9%的负增长,创自2021年(-6.7%)以来的最大跌幅。同时,去年建筑业就业者也同比减少5.1万名(2.7%),呈连续两年减少态势。 尽管建筑订单这一先行指标在去年第四季度同比增加2.5%,且继去年第二季度(20.9%)和第三季度(27.6%)之后,连续三个季度呈上升趋势,全年建筑订单也同比增加7.2%,但考虑到实际工程施工总时差,在1年至1年半内实际开工及完工时间存在差异。意味着,今年的建筑工程总产值或仍将受到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建设订单指标的影响。 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建筑订单分别同比减少12.7%和31.4%,虽然第四季度有所增加(22.7%),但去年第一季度再次减少15.6%。因此,专家普遍认为,在今年上半年,韩国建筑业仍将维持疲软态势。企划财政部相关人士表示:“虽然去年12月建筑业出现了小幅复苏的迹象,但整体低迷的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预计根据经济整体情况,从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开始,建筑业将逐渐趋于复苏。”
2025-02-04 20:22:18 -
韩国建筑业陷"寒冬" 企业纷纷"倒下"
上月20日,光州某施工地【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建筑业正面临由多重不利因素引发的破产危机。 韩国建设产业研究院于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建筑企业停业申报数量显著增长,共达641件,同比增加60件(10.3%),是自2005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最高水平。建筑企业停业申报的数量在建筑市场蓬勃发展的2021年仅为305件,而到了2022年则增至362件,2023年更是进一步激增至581件,呈连续三年持续攀升趋势。 据调查,进入今年以来,该趋势并未得到缓解,已有58家建筑企业申报停业,若将工程建筑企业纳入统计范畴,则停业申报数量高达325件,意味着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日均有12家企业被迫关门。同时,新登记的建筑企业数量则呈逐年减少趋势。去年12月,新登记的建筑企业仅为434家,同比大幅减少66.79%。建筑企业累计数量也从2023年的1.9517万家减少至1.9086万家,减少2.2%。韩国建设产业研究院研究委员朴哲汉(音)指出:“停业企业数量的增加、注册企业数量的萎缩以及建筑业就业人数的减少,共同构成了典型的建筑业景气停滞现状。” 此外,破产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去年全国共有12家建筑企业宣布破产并进入法定管理程序,其中不乏施工能力评价排名前100名的企业。去年评价排名第58位的中坚建筑企业新东亚建设宣告破产后,庆南地区排名第2位的建设公司大渚建设(评价排名第103位)也向法院申请了法定管理程序。 业界普遍认为,建筑原材料价格及人工成本的上涨、资金紧张以及地方楼盘积压等多重因素,导致相对流动性不足的地方中小建筑企业遭受重击。据建设产业研究院透露,建筑工程费指数在过去四年内激增30%,进一步加剧了建筑业的困境。
2025-02-04 00:37:52 -
韩国企业景气指数低迷 经济不确定性加剧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企业体感景气连续3年呈恶化态势。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对韩国销售额排名前600的大型企业进行企业景气调查指数(BSI)调查,并于30日发布结果显示,1月企业景气指数(BSI)为87.3,自2022年2月(91.5)以来连续36个月低于基准线(100)。韩国企业体感景气持续呈现恶化态势,持续时间远超金融危机时期(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BSI是反映企业对景气状况看法的指标,数值高于100,表示看好经济景气的企业居多,低于100则相反。 从行业来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BSI分别为86.5和88,均未达到基准线。在制造业的细分领域,医药品、电子及通信设备接近基准线,但其余领域均未超过100。其中,金属及金属加工产品和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的BSI最低,为80,其次依次为汽车及其他运输设备(83.3)、纤维、服装、皮革、鞋类(84.6)、石油精炼及化学产品(85.7),食品饮料及香烟(86.7)、木材、家具、纸张(87.5)、通用及精密机械设备(89.5)等也均处于较低水平。非制造业方面,休闲、住宿、餐饮及专业、科学技术、事业支援服务等行业的BSI均达到107.1,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不景气的建筑业(64.3)形成鲜明对比。 此前,BSI的预测值也连续35个月低于100,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大部分企业对当前经济持悲观态势,对未来发展前景缺乏信心。针对这一情况,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表示:“随着美国新政府上台,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加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的影响,BSI指数已连续两个月仅保持在80点左右。若企业体感景气持续恶化,经济低增长结构可能会长期化。因此,政府需尽快提出相应对策,以恢复产业活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2025-01-30 23:20:37 -
韩国经济去年增长2% 受内需低迷和政治不确定性拖累
韩国银行(央行)23日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1%。由于内需低迷及政治不确定性影响,韩国全年经济增长率仅为2.0%,低于央行去年11月预测的2.2%,但高于2023年的1.4%。 从季度表现看,自2023年第一季度起,韩国经济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正增长。然而,2024年第二季度环比增速转为-0.2%,第三季度仅微增0.1%,第四季度未能显著反弹,仍保持在0.1%。第四季度经济增速比央行此前预测的0.5%低了0.4个百分点。 央行分析称,消费和建筑投资的低迷,以及紧急戒严对经济活动的冲击,是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然而,经济增速与预测值之间的差距,是否主要源于政治不确定性,或是预测过于乐观,目前仍有争议。 ▲各领域表现不一 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韩国民间消费环比增长0.2%,主要受衣物、鞋类等半耐用品及医疗、教育等服务需求拉动;政府消费增长0.5%,主要得益于医保福利等社会保障支出;设备投资增长1.6%,得益于半导体制造设备等机械类投资强劲。 建筑投资环比下降3.2%,显示出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的双重疲软。 在外贸方面,出口环比增长0.3%,主要来自半导体等信息技术产品;进口则减少0.1%,汽车和原油需求有所下降。 从贡献率来看,设备投资拉动第四季度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民间消费、政府消费和净出口(出口-进口)各贡献0.1个百分点。而建筑投资的负增长拖累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 按行业划分,制造业和服务业环比分别增长0.1%和0.3%,但农林渔业、建筑业及电力、燃气和水行业分别萎缩3.9%、3.5%和2.9%。 此外,实际国民总收入(GDI)在第四季度环比增长0.6%,高于GDP增速的0.1%。 分析人士指出,内需疲软、建筑投资低迷叠加政治不稳定性,是韩国经济未能实现更高增速的关键原因。为实现经济复苏,韩国需在提振内需、稳定投资环境和推动出口等方面加大力度。 首尔明洞街头【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3 19:10:33 -
韩国建筑业"寒流"肆虐 各大企业业绩深陷"阴霾"
20日,重新施工的光州西区花井IPARK施工现场。【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建筑业整体氛围阴霾笼罩,去年主要建筑企业的营业利润普遍疲软态势。工程成本上升带来的沉重费用负担以及市场萧条等不利因素,被认为是导致业绩不振的主要原因。据观测,部分建筑企业的营业利润下降至前年的一半水平。 金融研究机构Informax对近一个月的证券公司业绩展望进行分析统计并于21日发布的结果显示,现代建设去年营业利润预计达544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7.6亿元),同比减少30.63%;尽管销售额同比增加13.35%,预计达33.6108万亿韩元,净利润却同比减少21.83%,预计达5114亿韩元。 其他建筑企业的业绩预测值同样不容乐观。DL E&C去年营业利润预测值同比减少19.27%,预计为2669亿韩元,尽管销售额或实现1.53%的微弱增长,达8.1135万亿韩元,但净利润仍同比减少16.27%,预计达1693亿韩元。大宇建设业绩下滑更为显著,去年营业利润预测值仅为3458亿韩元,同比大幅减少47.8%,净利润更是减少50.7%,预计为2571亿韩元;销售额也同比减少10.18%,预计达10.4616万亿韩元。同时,HDC现代产业开发的营业利润预计与前年持平(1953亿韩元),但净利润(1543亿韩元)将减少10.76%。 此外,GS建设一枝独秀,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有望实现扭亏为盈。据预测,GS建设去年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将分别达到2998亿韩元和3216亿韩元,均同比有所上升。尽管销售额预计同比减少5.59%,达到12.6850万亿韩元,但整体表现强劲。 建筑业相关人士指出,成本上升是导致业绩下滑的最大因素。近年来,工程费用持续攀升,给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费用负担。以首尔地区为例,工程费用从几年前的每3.3平方米约500万韩元上升至目前的1000万韩元,无疑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构成严峻挑战。此外,随着成本上升,地方楼盘的销售也面临困境,进一步加剧企业损失。然而,随着工程费上调的订单比重逐渐增加,建筑业普遍仍持积极态度,从中长期来看仍有望改善业绩。
2025-01-21 22:29:53 -
内需疲软拖累就业前景 韩国多项经济指标齐亮"红灯"
7日,位于首尔明洞的一家饭店,桌椅全部被收起,客流稀少。【图片来源 韩联社】 在韩国内需持续低迷的态势下,弹劾风波不断、年末消费市场疲软等多项关键经济指标均呈现出不容乐观的态势。随着美国新政府的上台,政局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令韩国政府的忧虑日益加深。 企划财政部于16日表示,上月就业人数自2021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政府分析称,经济萎缩直接影响就业心理。建筑业等内需恢复缓慢、主力行业竞争激烈、劳动年龄人口减幅扩大等使得未来就业前景亦显黯淡。 统计厅日前公布的《2024年年度雇佣动向》报告显示,上月临时工和日工分别减少8.6万人和15万人。其中,批发及零售业减少9.6万人(-2.9%),住宿及餐饮业增加1.2万人(0.5%),增幅明显放缓。政府认为,去年雇佣指标的疲软间接导致了消费萎缩。 数据显示,上月消费者心理指数(CCSI)为88.4,环比(100.7)下滑12.3点。同期,信用卡消费金额同比减少1.5%,创自2021年相关统计以来的最低值。企划财政部人力政策科长赵成中(音)指出,批发零售、运输仓库、住宿餐饮、个人服务业等领域就业人数增幅均有所放缓,平均减少5.8万人。上月消费者心理指数急剧下降和信用卡消费金额触底,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局动荡的负面影响。 政府预测,今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今年全年就业人数预计增加12万人,这一增幅将是自2020年(-21.8万人)因新冠疫情导致就业者减少以来的最低水平。当前韩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调整将成为重要变量,内需低迷态势或有所改善但出口增速或将放缓,金融外汇市场持续波动,民生压力难有改善。 尽管政府计划通过预算拨款积极提振内需,促进经济尽快复苏,但预计消费信心的恢复仍需时日。在野党强调,为保障民生稳定,必须积极筹措财源。紧急戒严状态已对就业市场造成冲击,消费心理萎缩,因此需调整预算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代总统崔相穆表示:“2025年韩国经济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不确定性。全年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全力稳定经济,首要任务是恢复民生经济。政府将实施18万亿韩元的经济振兴计划,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推进相关政策、确保民生福祉。”他还表示:“为稳定国家对外信用,将向外资提供大量现金补贴和税收优惠。同时,积极探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根本性解决方案,重点改革支柱产业并发掘潜力新产业,通过临时税收抵扣等手段显著改善中小企业的投资环境。”
2025-01-16 19:14:23 -
韩国就业市场遭遇寒潮 去年新增就业人口减半至15.9万人
韩国就业市场去年显著放缓,特别是在总统尹锡悦于12月宣布实施“紧急戒严”后,政治动荡加剧,就业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根据韩国统计厅15日发布的《2024年12月及年度就业动向》报告,2024年全年就业人口为2857.6万人,同比增加15.9万人,增幅为0.6%。这一增幅较2023年的32.7万人锐减一半。 从行业来看,传统行业普遍萎缩。建筑业就业人口减少4.9万人,创2013年相关统计启动以来的最大降幅。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口减少6.1万人,制造业减少6000人。 相较之下,新兴行业呈现增长态势。卫生和社会福利服务业就业人口增加8.3万人,信息通信业增加7.2万人,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业增加6.5万人。 按年龄段分析,60岁及以上群体就业人口增加26.6万人,30至39岁群体增加9万人,50至59岁群体增加2.8万人。然而,20至29岁群体就业人口减少12.4万人,40至49岁群体减少8.1万人。 就业形式数据显示,雇佣劳动者中正式员工增加18.3万人,临时工增加15.4万人,而日薪工人减少12.2万人,创2012年以来最大降幅。 非雇佣劳动者中,有雇员的个体经营者增加1.2万人,但无雇员的个体经营者减少4.4万人,无薪家庭从业人员减少2.4万人。 2024年12月的“就业寒潮”对全年就业数据造成显著冲击。当月就业人口降至2804.1万人,同比减少5.2万人。这是自2021年2月疫情高峰期就业人口减少47.3万人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建筑业就业人口减少15.7万人,制造业减少9.7万人,批发和零售业减少9.6万人。 按年龄层统计,20至29岁群体就业人口减少19.4万人,40至49岁群体减少9.7万人。韩国统计厅社会统计局长徐韵朱表示:“建筑业、制造业及批发零售业就业人口下降幅度加大,是全年就业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去年失业人口同比增加17.1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失业人口大幅增加17.7万人,增幅达49.2%。全国失业率上升0.5个百分点至3.8%,就业率下降0.3个百分点至61.4%。徐韵朱表示,60岁及以上失业人口增加主要受卫生福利和公共行政领域就业项目到期等因素的影响。 14日,在首尔瑞草区aT中心举行的“2025公共机构招聘信息博览会”上,求职者们正在仔细查看招聘公告。【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5 23:52:23 -
韩国钢铁内需不振出口无门 制铁企业减产求生
现代制铁仁川工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由于韩国建筑业景气持续低迷,钢筋需求显著下滑,多家主要钢铁公司纷纷采取减产措施以应对市场变化。 据钢铁业界最新消息,现代制铁计划于本月13日至27日期间暂停仁川第二钢铁工厂的钢筋生产线,并将在22日至31日期间中止浦项钢铁工厂的运营。同时,位于仁川的另一家小型制铁工厂也已于9日停止生产,预计将持续至27日。 鉴于今年春节假期将从25日开始延续至下月2日,现代制铁旗下仁川第二钢铁工厂、小型制铁工厂以及浦项钢铁工厂均预计在下月3日后逐步恢复生产运作。现代制铁相关负责人表示:“钢筋总产量的50%至60%被送往建筑现场,但由于建筑业的不景气,直接导致钢筋需求大幅下降,现代制铁决定在春节假期前实施减产计划,预计本月将减少约7万吨的钢筋产量。 据分析,去年现代制铁已通过降低开工率的方式进行了适度的减产调整。然而,随着建筑业持续低迷以及钢筋价格的下跌,现代制铁不得不采取更为激进的措施,暂时关闭部分工厂。业界普遍预测,现代制铁减产趋势可能会延续至2月份。 继现代制铁之后,另一家钢筋主要生产商东国制钢也计划进一步削减产量。自去年7月起,东国制钢将制钢工厂的运营时间调整为仅在夜间进行,开工率降至往年的65%。而今年决定将开工率进一步缩减至约50%的水平。 钢铁业界的相关人士强调,在当前钢筋库存积压严重的情况下,钢铁企业正面临着高汇率、电费等成本上升的压力。为了减轻这些负担,钢铁企业不得不采取更为强有力的减产措施。与热轧、厚板、冷轧产品因汽车、造船等行业的繁荣而需求持续增长不同,钢筋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几乎无出口渠道。因此,减产成为了钢铁企业在当前困境下的唯一出路。
2025-01-14 01:22:26
-
韩国1月新增就业13.5万人 青年就业率创四年来最大跌幅
根据韩国统计厅14日发布的《1月就业动向》报告,15岁以上就业人数为2787.8万人,同比增加13.5万人,就业市场呈现复苏迹象。 然而,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低迷态势仍在持续,尤其是建筑业就业人数创下2013年以来最大降幅,制造业就业岗位也已连续七个月减少。此外,15至29岁青年群体的就业人数大幅下降,导致就业率降幅扩大,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 统计厅社会统计局长孔美淑表示,随着直接雇用和老年人就业项目的重启,医疗福利和公共行政领域的就业人数有所回升。数据显示,医疗和社会福利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11.9万人,专业科学技术服务业和信息通讯业分别增加9.8万人和8.1万人。然而,建筑业就业人数减少16.9万人,创下自2013年行业分类调整以来的最大降幅,且已连续九个月下降,主要受建筑市场持续萎缩影响。 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5.6万人,尽管半导体出口表现良好,但该行业自去年7月以来已连续七个月下滑。零售业就业人数减少9.1万人,已连续11个月下降。 从年龄段来看,60岁以上和30多岁群体的就业人数分别增加34万人和9.8万人,而其他年龄层均有所减少。其中,15至29岁青年群体就业人数减少21.8万人,创2021年1月以来最大降幅。统计厅分析称,受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影响,企业更倾向于招聘具备经验的员工。 此外,50岁以上群体就业人数减少1.4万人,为2021年2月以来首次下降,主要受建筑市场低迷和内需不振影响,导致建筑业、房地产和零售业就业不振。 总体就业率方面,15岁以上人群就业率为61%,与去年同期持平。青年就业率为44.8%,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创2021年1月以来最大降幅。失业人数方面,60岁以上群体失业人数同比增加1.1万人,总失业人数达108.3万人,失业率维持在3.7%,与去年同期持平。 10日,在首尔一家就业促进中心,求职者正在查看招聘信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4 20:27:13 -
韩国就业市场重回金融危机"寒冬" 每百人竞争28个岗位
在制造业和建筑业景气恶化的背景下,韩国就业市场正在经历堪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寒冬”。韩国雇佣劳动部10日发布1月劳动市场动向显示,通过政府就业支持平台Worknet发布的新增招聘岗位仅为13.5万个,同比骤减10.1万个(42.7%)。 新增招聘岗位急剧减少,导致1月招聘倍率(求职人数与招聘岗位的比例)跌至0.28,即每100人在仅28个岗位中竞争,创下1999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去年下半年招聘倍率维持在0.4左右,但全球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1月(0.29)也比今年1月情况稍好。 有分析认为,就业市场正在进入结构性低迷期。1月韩国就业保险固定参保人数为1517.4万人,同比仅增加11.5万(0.8%),创下2004年1月(7.3万)以来21年间的最低增幅。雇佣劳动部未来雇佣分析科长千景基(音)表示,制造业和建筑业景气低迷影响企业的人力需求,从近期的经济景气指数来看,企业的招聘态度趋于谨慎。 韩国劳动研究院在《2025年劳动市场展望报告》中警告称,目前就业市场缺乏扩大就业增长的积极因素。今年1月,Worknet招聘倍率暴跌至0.28,预示全年就业市场或遭遇寒流。去年“12·3紧急戒严事态”以来,企业的招聘意愿显著萎缩,就业市场回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劳动研究院此前预测,戒严后就业增长可能跌破10万大关,面临最恶劣的局面。 今年1月招聘倍率创下1999年1月以来的最低值。相比之下,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1月,该数值也达到0.29。短短三个月内,韩国就业市场已经连续遭遇两次“就业指标冲击”。Worknet用户主要是缴纳就业保险的企业(约40万家,占比20%),无法全面反映整体就业市场状况,但也能大致反映市场趋势。 目前的就业市场呈现出从弱势群体开始瓦解的趋势。去年临时工人数量减少12.2万,创下2012年(减少12.7万)以来的最大减幅。主要原因在于2023年以来建筑行业持续低迷,导致临时工人面临严峻的就业困境。雇佣劳动部数据显示,1月建筑行业就业保险参保人数仅为75.4万,已连续18个月减少。 青年就业形势同样严峻。统计厅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15至29岁青年就业人数已连续26个月减少,就业率连续8个月下滑。“无业游民”人口达41.1万,同比激增12%。企业缩减招聘并更倾向于有经验者,导致青年就业机会大幅减少。毕业生寻找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时间已延长至12个月,反映出青年群体在进入就业市场时面临的巨大阻力。 人口结构问题也令就业市场难以自我恢复。今年1月就业保险固定参保人数仅增加11.5万,创21年来最低增幅,人口减少导致参保人数增长正在逐步放缓。韩国就业市场依旧呈现出高度僵化的特点,分为“大企业-正式工”主导的第一劳动力市场,以及“中小企业-非正式工”为主的第二劳动力市场。两者之间的工资水平和工作质量存在显著差距,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极低。 劳动研究院预计,今年就业人口或仅增加12万,较去年增长18.2万相比减少34%。报告指出,经济放缓、劳动人口减少,以及政府公共就业项目扩张放缓,可能导致就业增长进一步受限。研究院警告称,如果全球经济长期低迷,同时韩国国内消费持续萎缩,就业环境可能继续恶化,弱势群体的就业不稳和劳动市场的两极分化也会进一步加剧。 3日,在首尔钟路区塔谷公园圆觉寺老人免费供餐所前,老人们排起长队领取午餐。【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2 00:05:03 -
韩国建筑业"寒流"汹涌 最早或于今年下半年"迎春"
上月20日,光州某施工现场。【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建筑业整体氛围阴霾笼罩。随着建筑业的长期萧条,去年第四季度,整体业绩创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虽然作为工程投资的先行指标——建筑订单呈复苏态势,但考虑到实际工程施工总时差(实际工程所需时间与预期工程所需时间之间的差异),预计今年建筑业仍将维持疲软态势。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于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建筑工程总产值为30.449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26.8亿元),同比减少10.1%。创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15.3%)以来的最大跌幅。数据显示,自去年第一季度建筑工程总产值增加4.1%后,第二季度(-3%)和第三季度(-9.6%)均有所下降,截至去年第四季度为止,已连续三季度呈下跌趋势。从工程种类来看,去年第四季度,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总产值分别减少11.4%和6.7%。其中,建筑工程总产值已连续三个季度减少,而土木工程总产值则自2023年第二季度后,时隔6个季度首次转降。 随着第四季度建筑业景气持续停滞,全年建筑工程总产值出现4.9%的负增长,创自2021年(-6.7%)以来的最大跌幅。同时,去年建筑业就业者也同比减少5.1万名(2.7%),呈连续两年减少态势。 尽管建筑订单这一先行指标在去年第四季度同比增加2.5%,且继去年第二季度(20.9%)和第三季度(27.6%)之后,连续三个季度呈上升趋势,全年建筑订单也同比增加7.2%,但考虑到实际工程施工总时差,在1年至1年半内实际开工及完工时间存在差异。意味着,今年的建筑工程总产值或仍将受到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建设订单指标的影响。 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建筑订单分别同比减少12.7%和31.4%,虽然第四季度有所增加(22.7%),但去年第一季度再次减少15.6%。因此,专家普遍认为,在今年上半年,韩国建筑业仍将维持疲软态势。企划财政部相关人士表示:“虽然去年12月建筑业出现了小幅复苏的迹象,但整体低迷的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预计根据经济整体情况,从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开始,建筑业将逐渐趋于复苏。”
2025-02-04 20:22:18 -
韩国建筑业陷"寒冬" 企业纷纷"倒下"
上月20日,光州某施工地【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建筑业正面临由多重不利因素引发的破产危机。 韩国建设产业研究院于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建筑企业停业申报数量显著增长,共达641件,同比增加60件(10.3%),是自2005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最高水平。建筑企业停业申报的数量在建筑市场蓬勃发展的2021年仅为305件,而到了2022年则增至362件,2023年更是进一步激增至581件,呈连续三年持续攀升趋势。 据调查,进入今年以来,该趋势并未得到缓解,已有58家建筑企业申报停业,若将工程建筑企业纳入统计范畴,则停业申报数量高达325件,意味着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日均有12家企业被迫关门。同时,新登记的建筑企业数量则呈逐年减少趋势。去年12月,新登记的建筑企业仅为434家,同比大幅减少66.79%。建筑企业累计数量也从2023年的1.9517万家减少至1.9086万家,减少2.2%。韩国建设产业研究院研究委员朴哲汉(音)指出:“停业企业数量的增加、注册企业数量的萎缩以及建筑业就业人数的减少,共同构成了典型的建筑业景气停滞现状。” 此外,破产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去年全国共有12家建筑企业宣布破产并进入法定管理程序,其中不乏施工能力评价排名前100名的企业。去年评价排名第58位的中坚建筑企业新东亚建设宣告破产后,庆南地区排名第2位的建设公司大渚建设(评价排名第103位)也向法院申请了法定管理程序。 业界普遍认为,建筑原材料价格及人工成本的上涨、资金紧张以及地方楼盘积压等多重因素,导致相对流动性不足的地方中小建筑企业遭受重击。据建设产业研究院透露,建筑工程费指数在过去四年内激增30%,进一步加剧了建筑业的困境。
2025-02-04 00:37:52 -
韩国企业景气指数低迷 经济不确定性加剧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企业体感景气连续3年呈恶化态势。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对韩国销售额排名前600的大型企业进行企业景气调查指数(BSI)调查,并于30日发布结果显示,1月企业景气指数(BSI)为87.3,自2022年2月(91.5)以来连续36个月低于基准线(100)。韩国企业体感景气持续呈现恶化态势,持续时间远超金融危机时期(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BSI是反映企业对景气状况看法的指标,数值高于100,表示看好经济景气的企业居多,低于100则相反。 从行业来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BSI分别为86.5和88,均未达到基准线。在制造业的细分领域,医药品、电子及通信设备接近基准线,但其余领域均未超过100。其中,金属及金属加工产品和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的BSI最低,为80,其次依次为汽车及其他运输设备(83.3)、纤维、服装、皮革、鞋类(84.6)、石油精炼及化学产品(85.7),食品饮料及香烟(86.7)、木材、家具、纸张(87.5)、通用及精密机械设备(89.5)等也均处于较低水平。非制造业方面,休闲、住宿、餐饮及专业、科学技术、事业支援服务等行业的BSI均达到107.1,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不景气的建筑业(64.3)形成鲜明对比。 此前,BSI的预测值也连续35个月低于100,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大部分企业对当前经济持悲观态势,对未来发展前景缺乏信心。针对这一情况,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表示:“随着美国新政府上台,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加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的影响,BSI指数已连续两个月仅保持在80点左右。若企业体感景气持续恶化,经济低增长结构可能会长期化。因此,政府需尽快提出相应对策,以恢复产业活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2025-01-30 23:20:37 -
韩国经济去年增长2% 受内需低迷和政治不确定性拖累
韩国银行(央行)23日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1%。由于内需低迷及政治不确定性影响,韩国全年经济增长率仅为2.0%,低于央行去年11月预测的2.2%,但高于2023年的1.4%。 从季度表现看,自2023年第一季度起,韩国经济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正增长。然而,2024年第二季度环比增速转为-0.2%,第三季度仅微增0.1%,第四季度未能显著反弹,仍保持在0.1%。第四季度经济增速比央行此前预测的0.5%低了0.4个百分点。 央行分析称,消费和建筑投资的低迷,以及紧急戒严对经济活动的冲击,是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然而,经济增速与预测值之间的差距,是否主要源于政治不确定性,或是预测过于乐观,目前仍有争议。 ▲各领域表现不一 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韩国民间消费环比增长0.2%,主要受衣物、鞋类等半耐用品及医疗、教育等服务需求拉动;政府消费增长0.5%,主要得益于医保福利等社会保障支出;设备投资增长1.6%,得益于半导体制造设备等机械类投资强劲。 建筑投资环比下降3.2%,显示出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的双重疲软。 在外贸方面,出口环比增长0.3%,主要来自半导体等信息技术产品;进口则减少0.1%,汽车和原油需求有所下降。 从贡献率来看,设备投资拉动第四季度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民间消费、政府消费和净出口(出口-进口)各贡献0.1个百分点。而建筑投资的负增长拖累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 按行业划分,制造业和服务业环比分别增长0.1%和0.3%,但农林渔业、建筑业及电力、燃气和水行业分别萎缩3.9%、3.5%和2.9%。 此外,实际国民总收入(GDI)在第四季度环比增长0.6%,高于GDP增速的0.1%。 分析人士指出,内需疲软、建筑投资低迷叠加政治不稳定性,是韩国经济未能实现更高增速的关键原因。为实现经济复苏,韩国需在提振内需、稳定投资环境和推动出口等方面加大力度。 首尔明洞街头【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3 19:10:33 -
韩国建筑业"寒流"肆虐 各大企业业绩深陷"阴霾"
20日,重新施工的光州西区花井IPARK施工现场。【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建筑业整体氛围阴霾笼罩,去年主要建筑企业的营业利润普遍疲软态势。工程成本上升带来的沉重费用负担以及市场萧条等不利因素,被认为是导致业绩不振的主要原因。据观测,部分建筑企业的营业利润下降至前年的一半水平。 金融研究机构Informax对近一个月的证券公司业绩展望进行分析统计并于21日发布的结果显示,现代建设去年营业利润预计达544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7.6亿元),同比减少30.63%;尽管销售额同比增加13.35%,预计达33.6108万亿韩元,净利润却同比减少21.83%,预计达5114亿韩元。 其他建筑企业的业绩预测值同样不容乐观。DL E&C去年营业利润预测值同比减少19.27%,预计为2669亿韩元,尽管销售额或实现1.53%的微弱增长,达8.1135万亿韩元,但净利润仍同比减少16.27%,预计达1693亿韩元。大宇建设业绩下滑更为显著,去年营业利润预测值仅为3458亿韩元,同比大幅减少47.8%,净利润更是减少50.7%,预计为2571亿韩元;销售额也同比减少10.18%,预计达10.4616万亿韩元。同时,HDC现代产业开发的营业利润预计与前年持平(1953亿韩元),但净利润(1543亿韩元)将减少10.76%。 此外,GS建设一枝独秀,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有望实现扭亏为盈。据预测,GS建设去年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将分别达到2998亿韩元和3216亿韩元,均同比有所上升。尽管销售额预计同比减少5.59%,达到12.6850万亿韩元,但整体表现强劲。 建筑业相关人士指出,成本上升是导致业绩下滑的最大因素。近年来,工程费用持续攀升,给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费用负担。以首尔地区为例,工程费用从几年前的每3.3平方米约500万韩元上升至目前的1000万韩元,无疑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构成严峻挑战。此外,随着成本上升,地方楼盘的销售也面临困境,进一步加剧企业损失。然而,随着工程费上调的订单比重逐渐增加,建筑业普遍仍持积极态度,从中长期来看仍有望改善业绩。
2025-01-21 22:29:53 -
内需疲软拖累就业前景 韩国多项经济指标齐亮"红灯"
7日,位于首尔明洞的一家饭店,桌椅全部被收起,客流稀少。【图片来源 韩联社】 在韩国内需持续低迷的态势下,弹劾风波不断、年末消费市场疲软等多项关键经济指标均呈现出不容乐观的态势。随着美国新政府的上台,政局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令韩国政府的忧虑日益加深。 企划财政部于16日表示,上月就业人数自2021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政府分析称,经济萎缩直接影响就业心理。建筑业等内需恢复缓慢、主力行业竞争激烈、劳动年龄人口减幅扩大等使得未来就业前景亦显黯淡。 统计厅日前公布的《2024年年度雇佣动向》报告显示,上月临时工和日工分别减少8.6万人和15万人。其中,批发及零售业减少9.6万人(-2.9%),住宿及餐饮业增加1.2万人(0.5%),增幅明显放缓。政府认为,去年雇佣指标的疲软间接导致了消费萎缩。 数据显示,上月消费者心理指数(CCSI)为88.4,环比(100.7)下滑12.3点。同期,信用卡消费金额同比减少1.5%,创自2021年相关统计以来的最低值。企划财政部人力政策科长赵成中(音)指出,批发零售、运输仓库、住宿餐饮、个人服务业等领域就业人数增幅均有所放缓,平均减少5.8万人。上月消费者心理指数急剧下降和信用卡消费金额触底,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局动荡的负面影响。 政府预测,今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今年全年就业人数预计增加12万人,这一增幅将是自2020年(-21.8万人)因新冠疫情导致就业者减少以来的最低水平。当前韩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调整将成为重要变量,内需低迷态势或有所改善但出口增速或将放缓,金融外汇市场持续波动,民生压力难有改善。 尽管政府计划通过预算拨款积极提振内需,促进经济尽快复苏,但预计消费信心的恢复仍需时日。在野党强调,为保障民生稳定,必须积极筹措财源。紧急戒严状态已对就业市场造成冲击,消费心理萎缩,因此需调整预算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代总统崔相穆表示:“2025年韩国经济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不确定性。全年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全力稳定经济,首要任务是恢复民生经济。政府将实施18万亿韩元的经济振兴计划,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推进相关政策、确保民生福祉。”他还表示:“为稳定国家对外信用,将向外资提供大量现金补贴和税收优惠。同时,积极探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根本性解决方案,重点改革支柱产业并发掘潜力新产业,通过临时税收抵扣等手段显著改善中小企业的投资环境。”
2025-01-16 19:14:23 -
韩国就业市场遭遇寒潮 去年新增就业人口减半至15.9万人
韩国就业市场去年显著放缓,特别是在总统尹锡悦于12月宣布实施“紧急戒严”后,政治动荡加剧,就业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根据韩国统计厅15日发布的《2024年12月及年度就业动向》报告,2024年全年就业人口为2857.6万人,同比增加15.9万人,增幅为0.6%。这一增幅较2023年的32.7万人锐减一半。 从行业来看,传统行业普遍萎缩。建筑业就业人口减少4.9万人,创2013年相关统计启动以来的最大降幅。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口减少6.1万人,制造业减少6000人。 相较之下,新兴行业呈现增长态势。卫生和社会福利服务业就业人口增加8.3万人,信息通信业增加7.2万人,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业增加6.5万人。 按年龄段分析,60岁及以上群体就业人口增加26.6万人,30至39岁群体增加9万人,50至59岁群体增加2.8万人。然而,20至29岁群体就业人口减少12.4万人,40至49岁群体减少8.1万人。 就业形式数据显示,雇佣劳动者中正式员工增加18.3万人,临时工增加15.4万人,而日薪工人减少12.2万人,创2012年以来最大降幅。 非雇佣劳动者中,有雇员的个体经营者增加1.2万人,但无雇员的个体经营者减少4.4万人,无薪家庭从业人员减少2.4万人。 2024年12月的“就业寒潮”对全年就业数据造成显著冲击。当月就业人口降至2804.1万人,同比减少5.2万人。这是自2021年2月疫情高峰期就业人口减少47.3万人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建筑业就业人口减少15.7万人,制造业减少9.7万人,批发和零售业减少9.6万人。 按年龄层统计,20至29岁群体就业人口减少19.4万人,40至49岁群体减少9.7万人。韩国统计厅社会统计局长徐韵朱表示:“建筑业、制造业及批发零售业就业人口下降幅度加大,是全年就业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去年失业人口同比增加17.1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失业人口大幅增加17.7万人,增幅达49.2%。全国失业率上升0.5个百分点至3.8%,就业率下降0.3个百分点至61.4%。徐韵朱表示,60岁及以上失业人口增加主要受卫生福利和公共行政领域就业项目到期等因素的影响。 14日,在首尔瑞草区aT中心举行的“2025公共机构招聘信息博览会”上,求职者们正在仔细查看招聘公告。【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5 23:52:23 -
韩国钢铁内需不振出口无门 制铁企业减产求生
现代制铁仁川工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由于韩国建筑业景气持续低迷,钢筋需求显著下滑,多家主要钢铁公司纷纷采取减产措施以应对市场变化。 据钢铁业界最新消息,现代制铁计划于本月13日至27日期间暂停仁川第二钢铁工厂的钢筋生产线,并将在22日至31日期间中止浦项钢铁工厂的运营。同时,位于仁川的另一家小型制铁工厂也已于9日停止生产,预计将持续至27日。 鉴于今年春节假期将从25日开始延续至下月2日,现代制铁旗下仁川第二钢铁工厂、小型制铁工厂以及浦项钢铁工厂均预计在下月3日后逐步恢复生产运作。现代制铁相关负责人表示:“钢筋总产量的50%至60%被送往建筑现场,但由于建筑业的不景气,直接导致钢筋需求大幅下降,现代制铁决定在春节假期前实施减产计划,预计本月将减少约7万吨的钢筋产量。 据分析,去年现代制铁已通过降低开工率的方式进行了适度的减产调整。然而,随着建筑业持续低迷以及钢筋价格的下跌,现代制铁不得不采取更为激进的措施,暂时关闭部分工厂。业界普遍预测,现代制铁减产趋势可能会延续至2月份。 继现代制铁之后,另一家钢筋主要生产商东国制钢也计划进一步削减产量。自去年7月起,东国制钢将制钢工厂的运营时间调整为仅在夜间进行,开工率降至往年的65%。而今年决定将开工率进一步缩减至约50%的水平。 钢铁业界的相关人士强调,在当前钢筋库存积压严重的情况下,钢铁企业正面临着高汇率、电费等成本上升的压力。为了减轻这些负担,钢铁企业不得不采取更为强有力的减产措施。与热轧、厚板、冷轧产品因汽车、造船等行业的繁荣而需求持续增长不同,钢筋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几乎无出口渠道。因此,减产成为了钢铁企业在当前困境下的唯一出路。
2025-01-14 0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