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盈利’新闻 99个
-
KG Mobility清除亏损重启合作引擎 与奇瑞汽车股权联姻在即
韩国车企KG Mobility(KGM,原双龙汽车)通过大规模无偿减资清除累积亏损,与中国奇瑞汽车在中大型SUV后续车型及SDV(软件定义汽车)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合作细节逐步明确,双方的股权合作前景引发业界关注。此前,雷诺韩国与中国吉利集团通过类似模式开展股权合作,为突破内需低迷的困境提供范例。 KGM本月9日恢复股票交易,此前3月进行无偿减资,把面值为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的近2亿股普通股减为1000韩元,目的是弥补亏损。减资后,公司资本金由9820亿韩元减至1964亿韩元,减幅达80%。由此产生的7856亿韩元减资差额全部用于冲销累计亏损1.13万亿韩元。此次减资仅调整股票面值,因此减资前后的总股数及股东权益总额保持不变。 亏损消除后,财务结构得以改善,KGM计划积极引进投资并扩充新款车型,以延续过去两年的盈利趋势。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与奇瑞汽车的合作深化,双方在去年10月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减资带动KGM股价回升的背景下,奇瑞汽车有望进一步落实合作,甚至可能寻求KGM的股权。 上月,KGM与奇瑞明确包括2026年前完成开发中大型SUV后续车型(项目代号SE-10)在内的多项合作内容。双方还计划共享自动驾驶与以最尖端SDV为基础的E/E架构(电气电子硬件与软件平台),实现未来业务的全面合作。 对于KGM而言,与奇瑞合作是一种双赢。KGM目前资金有限,仅能在Torres车型的现有外观和动力结构基础上开发派生车型,急需其他平台与新车支持。奇瑞在混合动力领域具备优势,能够帮助KGM打破目前仅依靠一款混动车型支撑局面的现状。 对于奇瑞而言,通过与KGM合作能够顺利进入韩国这一对中国品牌态度复杂的市场,在保持韩国品牌形象的同时,展示自身技术实力。此外,通过在韩国生产,还能借机进入美国与欧洲市场。当前欧洲对中国产汽车征收高达45%的关税,美国则征收100%。相比之下,韩国产汽车适用的关税仅为25%,门槛相对较低。 雷诺韩国与吉利集团的成功合作也为KGM与奇瑞的合作提供参考。雷诺韩国通过吉利平台打造的Grand Koleos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吉利则自2022年起成为雷诺韩国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达34%。业内专家表示,比亚迪已经进军韩国市场,但前景尚不明朗,而雷诺与吉利的合作成果显著,可能促使KGM与奇瑞加快合作步伐,加速全新车型开发。
2025-05-14 23:36:11 -
LG生活健康押注"中低价"阵容 中国Z世代成增长突破口
随着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增速放缓,LG生活健康正通过强化中低价产品阵容,寻求在华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继通过高端宫廷护肤品牌“后(WHOO)”重塑品牌形象后,公司总裁李正爱开始构建更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体系,聚焦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消费者日益突出的实用性需求。 自2023年上任以来,李正爱坚持以“后”为核心推进高端战略,重点提升中国业务的盈利能力与客户忠诚度。去年,通过焕新“天气丹”系列,公司在高端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LG生活健康中国区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4%,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显示出业务回暖的初步信号。 然而,伴随消费结构日益多元,仅依赖高端品牌已难以支撑整体业务扩张。业界普遍预计,李正爱将在巩固高端定位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低价产品布局,正式启动“高端+实用”双轨战略,拓宽客户基础,提升市场渗透率。 近期与大型零售渠道的合作也验证了这一转向。LG生活健康旗下品牌BEYOND日前携手易买得(E-Mart),推出超低价系列GLOW:UP by BEYOND。该系列共有8款产品,全部定价为4950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涵盖基础护肤、眼部护理与夜间修护等核心品类。公司方面表示,通过简化包装、压缩营销预算,确保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未来还将持续扩展这一类具备合理定价的产品线。 尽管该系列率先在韩国上市,但业内普遍认为,其核心意图在于为中国市场的中低价战略提前布局。韩亚证券预测,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05万亿韩元,同比下滑4%;但2025年第一季度有望同比回升3%。在“性价比”与“功能性”成为消费关键词的背景下,Z世代对实用型韩国美妆(K-Beauty)产品的接受度显著提升。 同时,中国化妆品主力消费人群也正从30至40岁女性逐步转向更年轻的10至20岁用户。麦肯锡报告指出,Z世代目前占中国总人口的17%,并已在线上实用型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以中低价产品提升品牌触达频率,再导流至高端品牌,成为吸引年轻用户的重要策略。 目前,中低价产品在LG生活健康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仍相对有限。据新韩投资证券数据,该类产品销售额占比维持在10%左右。但随着产品线扩展、跨境电商及内容营销持续推进,其增长潜力正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除BEYOND外,LG生活健康还积极通过VDL、希恩派(CNP)、菲诗小铺(The Face Shop)等旗下品牌布局中国天猫、抖音等主要线上平台,强化本地化运营。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多品牌、多价格带战略,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体市场占有率,也能增强品牌在不同消费者群体中的认知度与粘性。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对化妆品安全监管日益趋严,具备原料和品质优势的韩国企业正迎来结构性机遇。自去年12月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实施新版《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通告》,对原料安全性与产品溯源体系提出更高标准。LG生活健康凭借其在广州及北京周边设有生产基地,并配备完善的质量验证体系,在应对相关监管收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韩国投资证券研究员金明珠(音)表示:“中国市场正在释放回暖信号。对于像LG生活健康这样高端产品占比较高的企业而言,市场的全面复苏将成为支撑其中长期估值的关键因素。” 在疫情后不断变化的新消费格局中,LG生活健康正通过更灵活的价格体系与多元化的产品战略,力图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重启增长引擎。由李正爱主导的“高端+实用”双轨布局,能否重新唤起中国消费者的关注,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5-05-14 20:29:37 -
韩国生物制药业一季度冷热不均 主力产品驱动业绩上扬
2025年第一季度,韩国生物制药行业整体业绩呈现分化趋势。一方面,多家企业凭借主力产品销售增长,实现稳健盈利;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则受海外市场不振、研发支出增加等因素拖累,利润承压。 其中,Celltrion业绩大幅增长。以合并基准计算,公司第一季度合并营业利润为149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6亿元),同比飙升867.94%;销售额达8419亿韩元,创同期新高。旗下主力产品Remsima SC、Yuflyma和Begzelma销售同比增长超过62%,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三星生物制剂表现同样强劲,实现营业利润4867亿韩元,同比增长119.92%,超出市场预期;销售额为1.298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7.11%。公司表示,生物仿制药销售持续增长,以及第四工厂投产,是带动业绩改善的关键。 SK生物制药得益于抗癫痫药Cenobamate的稳定表现,营业利润为257亿韩元,同比增加149.3%;销售额为1444亿韩元,同比增长26.7%。其中,Cenobamate在美国市场销售额为1333亿韩元,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约47%。 传统制药企业方面,Yuhan Corporation第一季度合并销售额为4916亿韩元,同比增长10.6%;营业利润为64.2亿韩元,同比激增1013%。公司方面表示,非处方药与处方药均实现平衡增长,特别是维生素C和抗癌药来曲唑(Femara)表现突出,销售额分别增长39.5%和36.8%。 GC绿十字在血液制剂Alyglo带动下,实现80亿韩元营业利润,成功扭亏为盈。大熊制药则凭借胃食管反流疾病治疗药Fexuclue与肉毒素Nabota产品销售增长,实现营业利润383亿韩元,同比增长29%。 医疗美容领域也展现出增长势头。Medytox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55亿韩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销售额达640亿韩元,创下公司历年第一季度销售新高。旗下肉毒素产品Medtoxin、Innotox、Coretox在内外销市场均实现增长,分别同比增长79%和16%。 然而,韩美药品和保宁制药等部分企业则在一季度面临业绩压力。韩美药品合并基准营业利润为590亿韩元,同比下降23%;销售额为3909亿韩元,减少3.2%。 保宁制药则因研发投入增加及普通药品市场疲软,导致业绩承压。公司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下降33.2%,降至109亿韩元,销售额小幅增长3%,达2406亿韩元。 面对业绩波动,相关企业纷纷调整策略寻求突破。韩美药品表示,将以自主产品为基础提高盈利能力,所获利润将持续投入至新药研发,以构建良性循环。保宁制药则计划通过优化产品组合,集中资源发展高收益自有产品,并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2025-05-13 22:54:13 -
Naver第一季度业绩稳步提升 AI推动多业务板块增长
韩国互联网巨头Naver于9日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销售额达2.786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4亿元),同比增长10.3%;营业利润为5053亿韩元,同比增长15.0%,营业利润率达18.1%,显示出持续稳健的盈利能力。 从各业务板块来看,搜索平台实现销售额1.0127万亿韩元,电商业务为7879亿韩元,金融科技业务达3927亿韩元,内容部门与Enterprise部门分别录得4593亿韩元和1342亿韩元的销售额。 其中,搜索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11.9%。公司介绍称,得益于引入人工智能(AI)进行页面优化,广告效率和整体营收持续提升,计划自第二季度起以Naver平台广告体系为中心,公开相关成果。 在旗下购物应用程序Naver Plus Store独立上线的带动下,电商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1.6%。公司表示,电商平台的On-Platform交易额同比增长10.1%,电商广告销售额亦创下历史新高,进一步巩固平台商业化基础。 金融科技板块同样表现亮眼,销售额同比增长11%。Naver方面表示,旗下支付服务Naver Pay第一季度结算总额达19.6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7.4%,成为推动该业务板块增长的核心动力。 Naver代表崔秀妍表示:“公司正积极推动内容与数据在搜索引擎服务中的深度融合,并持续延伸至探索、购物、地点等多元应用场景,打造AI难以替代的独特平台生态。未来,Naver将围绕用户体验优化与广告技术革新,稳步推进服务能力升级,进一步巩固平台竞争优势。” 位于京畿道城南市的Naver总部【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10 00:11:47 -
韩国免税企业艰难转型求生 中国游客回流带来复苏曙光
正在经历“严峻寒冬”的韩国免税行业最近逐步迎来业绩回暖的曙光。随着大幅裁员与门店缩减等强力结构改革逐步见效,加上“金主”中国团体游客有望回流,市场对行业复苏的预期开始升温。 据免税行业8日消息,乐天免税店今年第一季度预计可以成功实现营业利润扭亏为盈。作为韩国免税行业营收排名第一的企业,乐天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出现亏损,如果本季度实现转正,则是时隔七个季度重新盈利。 业内普遍认为,乐天免税店业绩改善较大程度上源于对中国代购的“断舍离”举措。代购通常从免税店大批采购商品,并从中获得高达商品价格30%至40%的返利。乐天免税店终止与代购合作,大幅节省销售成本,从而直接带动营业利润提升。此外,去年6月实施的退职申请项目和高管薪酬下调(20%)等人力成本优化措施也开始出现成效。 新罗、 新世界、现代等其他免税企业也计划下半年通过压缩成本实现业绩改善。新世界免税店去年11月首次引进退职申请制度,同时对包括首席执行官在内的7至8名高管进行薪酬削减20%。今年1月,公司还关闭收益不佳的釜山市内免税店。 现代免税店在上月初开始受理退职申请,并计划7月关闭首尔东大门店,并把位于三成的三层门店缩减至两层,提高业务效率。对此,大信证券研究员刘政贤(音)表示,通过企业努力,市内免税店业务的盈利能力出现明显改善,机场免税店在租金压力下业绩依旧不佳,但正在与国内外机场进行谈判,预计第二至三季度会迎来可见成效。 韩华投资证券研究员李珍协(音)指出,乐天免税店终止代购业务后,新罗免税店也开始缩减低效批发销售,因此免税企业在与代购的谈判中拥有更强的主导权,通过减少折扣力度来提升利润,随着现代免税店计划关闭东大门店,未来可能进一步受益。 与此同时,随着旅游需求的回升,仁川国际机场的免税销售正在逐步恢复。政府也计划第三季度起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免签政策,免税行业景气有望进一步得到提振。另有观点认为,整体行业实现真正反弹尚需时日。今年高物价、高汇率压力尚存,各大企业在吸引外国自由行游客方面投入巨大,但尚未取得显著成果。 据韩国免税店协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免税店人均购买金额为45.7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367元),尚未恢复至疫前2019年的47.9万韩元水平。此外,除乐天外的新罗、新世界、现代三家企业面临仁川机场高额租金的沉重负担。免税店租金与机场旅客数量挂钩,旅客激增但实际进入免税店消费的顾客却相对减少,导致利润空间压缩。 本月1日,在黄金假期到来之际,仁川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出境大厅内的免税区域挤满游客。【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8 20:25:39 -
韩国免税行业现反弹迹象 结构性复苏仍需时日
在大幅削减成本的基础上,韩国免税行业近期开始显现业绩回暖迹象。随着市内免税店陆续关闭,行业竞争趋缓的效应亦有望逐步显现。然而,业界普遍认为,高汇率与消费低迷等不利因素仍未缓解,行业要实现根本性复苏,仍有赖于系统性对策的持续推进。 根据流通业界7日消息,乐天免税店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将实现营业利润转正。该公司自2023年第二季度起持续亏损,若本季度如预期实现盈利,将是七个季度以来的首次扭亏。 业界分析指出,乐天免税店业绩改善的关键,主要得益于切断“代购”渠道所带来的成本压缩效应。过去,代购渠道在大批量采购中可获得商品售价30%至40%的佣金,交易终止后,相关费用大幅减少,直接推动了营业利润的回升。 除去渠道佣金大幅压缩外,自去年6月起实施的自愿离职计划、高管薪资下调等一系列人力与组织架构调整,也为业绩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悉,受代购交易中断的影响,乐天免税店第一季度销售额预计将同比锐减至一半水平。 在乐天免税店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新罗、新世界、现代等主要免税企业也在同步推进相似的改革措施。新世界免税店自去年11月起首次启动自愿离职计划,并将包括代表理事柳信烈在内的7至8名高管薪资下调20%;今年1月,公司还关闭了釜山市区门店。 现代免税店则于上月启动了自愿离职计划,并计划于7月前关闭首尔东大门店,同时将三成洞贸易中心店从三层缩减为两层,以期进一步优化运营结构。 此外,随着出境游需求回暖,仁川国际机场免税店的销售额也在逐步恢复。加之近期中国方面释放出放宽限韩令的信号,业界对下半年中国团体游客的回流充满期待。尽管如此,多数业内人士仍认为,免税行业要实现全面反弹,仍需时间。 根据韩国免税店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免税店人均消费金额为45.7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376元),尚未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的47.9万韩元水平。与此同时,新罗、新世界、现代等企业也面临仁川机场高额租金的重压。由于仁川机场的免税租金与旅客人数挂钩,尽管入境旅客大幅增加,实际进入免税店并产生消费的顾客数量却未同步上升,导致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对此,三星证券研究员白在胜(音)与林智英(音)指出:“尽管入境旅客数量持续增长,但免税店实际顾客的恢复速度较慢,表明其在流通市场中的竞争力仍然不足。要实现行业的真正反弹,仍需要更多时间和深度转型。” 4日,仁川国际机场第一航站楼免税区挤满了旅客。【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7 22:31:34 -
韩国四大银行举办单身联谊活动 助力缓解低生育率难题
近期, KB国民银行、韩亚银行、友利银行和新韩银行积极举办单身员工联谊活动,旨在为员工提供脱单机会。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振员工士气,也被视为缓解低结婚率与低出生率等社会问题的积极尝试。 据韩国金融界消息,KB国民银行、韩亚银行和友利银行于本月26日在首尔乙支路韩亚银行综合文化空间联合举办了一场题为“我是SOLO——到底要单到什么时候!”的单身联谊活动。 三家银行此前已完成内部报名程序,参与员工需提交包含兴趣爱好、MBTI性格类型及报名动机等内容的自我介绍。经筛选后,各银行分别选出5名男性与5名女性,共计30人参与本次活动。活动从上午11点持续至晚上9点,内容包括自我介绍、第一印象好感度投票、组队配对、制定约会路线、午餐与任务挑战、团体游戏、轮换约会、晚餐及最终配对等多个环节,相关费用由各银行全额承担。 值得一提的是, 值得一提的是,此类联谊活动在韩国银行业内早已屡见不鲜。韩亚银行去年曾面向单身员工举办联谊活动;新韩银行则运营员工交友项目;地方银行BNK金融集团也曾组织员工与韩国资产管理公司职员安排相亲活动。 在银行业内,银行员工之间结婚被称为“对调”,与其他银行员工结婚则被称为“交换”,同行业结婚早已成为普遍现象。鉴于银行业普遍薪资较高,有分析指出,银行职员夫妻的年收入可高达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0万元)。据统计,2023年韩国四大商业银行员工人均年薪为1.184亿韩元,较前一年增长约200万韩元。其中,韩亚银行以1.2061亿韩元居首,其次为KB国民银行(1.2亿韩元)、新韩银行(1.19亿韩元)及友利银行(1.14亿韩元)。 当前韩国多家商业银行正积极推出多项鼓励结婚与生育的政策,此类联谊活动亦是希望通过拓宽员工的交友渠道,缓解婚恋难题。业内人士指出,从长期来看,结婚率与出生率持续下滑将对金融业产生负面影响。传统银行盈利模式依赖于存贷利差,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可实现稳定收益,但在人口减少、劳动力缩减的背景下,整体经济增速放缓,银行盈利基础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人口减少还将抑制房地产市场需求,对以房地产贷款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构成更大冲击。以日本为例,其在经历人口老龄化后,金融市场步入长期低增长、低利率、利差收窄及信贷需求下降的阶段。 为应对上述趋势,韩国四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高利率储蓄产品和优惠贷款,支持多子女家庭。截至目前,据韩国银行联合会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已推出近30款应对低出生率的专项金融产品。同时,银行也通过缩短工时、发放生育礼金、结婚奖励金等方式,积极鼓励员工结婚与生育。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低出生率与大龄未婚问题已成为韩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银行业正积极响应,努力承担社会责任。目前,相关各方正协力寻求解决方案,并不断强化支持举措。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5-05 23:24:33 -
深化本地化战略 韩亚银行在中国市场"稳中有进"
自1992年8月韩中建交以来,两国在金融领域开始正式展开合作。在建交前的1992年7月,韩国外汇银行便率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成为第一家进军中国市场的韩资银行,并于1993年12月在天津开设首家营业网点。此后,越来越多韩资银行陆续进入中国,主要通过设立办事处、营业网点以及参股中资银行等方式开展业务。自2007年起,设立法人、扩展分支机构、收购中资银行等成为韩资银行在华发展的新趋势。 韩资银行最初进入中国市场,主要为满足在华韩国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发展模式相对被动,业务开展也受中国法律制度的多重限制。2007年中国银行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五年过渡期结束后,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韩资银行开始面向中国本地客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发展模式逐步由“依附型”向“本地化”转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韩国大企业及中小企业加速进军中国,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显著上升。尤其在2002年至2004年期间,三星、LG、浦项制铁(POSCO)等大型韩企以长三角为中心,在江苏地区展开大规模投资与生产,带动众多韩资关联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烟台、广州、苏州和沈阳等地,韩资银行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金融支持。其中,友利银行、韩亚银行、新韩银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 目前,在华韩资银行中,规模最大的是KB国民银行、新韩银行、韩亚银行和友利银行。其中,韩亚银行自2020年在上海设立营业网点以来,持续加快在华业务拓展步伐。2007年,韩亚银行设立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迈出本地化经营的重要一步。2010年韩亚银行与外换银行合并,并于2014年成功整合在华法人机构,统一为中国法人,标志着其在华发展进入新阶段。 韩亚金融集团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地标性建筑“Sphere”发布新广告。【图片提供 韩亚金融集团】 韩亚银行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视为最重要的海外战略市场之一,持续推进本地化战略。在中国,韩亚银行中国法人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东北三省等地设有营业网点,积极布局全国核心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韩亚银行在中国采取了“区域化激进”策略。2008年8月,韩亚银行率先入股中资银行,与吉林银行在长春签署股权认购协议,成为首家收购中资银行股份的韩资金融机构。截至2010年6月底,韩亚银行持有吉林银行18%股份,成为最大股东。 近年来,韩亚银行还积极推动以数字化和平台联动为核心的零售金融业务。继2015年推出手机银行服务后,2019年6月,韩亚银行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线上小额贷款服务。随后,2020年7月与中国在线旅游平台携程建立合作关系;2021年12月与最大互联网门户企业百度也达成战略合作。借助这一系列数字化转型举措,韩亚银行成为首家在华实现个人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的韩资银行。 在经营业绩方面,韩亚银行也是表现最为亮眼的韩资银行之一。去年,在四大韩资银行中,韩亚银行是唯一实现业绩增长的银行,净利润达59亿韩元,同比增长10%。对此,韩亚银行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尽管自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全面重启,但由于房地产市场危机、俄乌战争等因素导致外部不确定性加剧,整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在此背景下,韩亚银行坚持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聚焦低风险优质资产扩张,实现了业绩增长。 不过,随着中国金融监管环境日趋严格,韩资银行在华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业内指出,外资银行若想在这个巨大且复杂的市场中稳健立足,必须深入理解中国市场,并灵活应对日益变化的政策与经济形势。 作为在华业务规模最大的韩资银行,韩亚银行表示,面对今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内需复苏乏力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外部不利因素,公司将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提升低风险优质资产比重,进一步夯实收益基础,同时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提升投行业务手续费、债券交易与外汇买卖收益,以增强整体盈利能力,应对未来市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位于首尔中区乙支路的韩亚银行总部【图片提供 韩亚银行】
2025-05-01 15:46:15 -
三星电子第一季度营收创新高 手机销售强劲芯片业务承压
在Galaxy S25系列的强劲销售推动下,三星电子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历史最高季度营收,但服务器用DRAM销售增加与高带宽存储器(HBM)销售下滑等因素令半导体业务依旧承压。公司预计今年全年或呈现“上低下高”走势,第二季度则可能受到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三星电子30日发布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合并营业利润为6.685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41.49亿元),同比增长1.2%,较市场预期高出近30%。营收达79.140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0.05%,刷新去年第三季度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净利润为8.222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1.74%。 从各部门来看,负责半导体业务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营收25.1万亿韩元,营业利润1.1万亿韩元。其中内存营收19.1万亿韩元,环比下降17%。DRAM销售有所改善,但受出口管制影响,HBM销售减少。系统LSI业绩小幅回升,晶圆代工需求疲软而表现不佳。 负责手机业务的设备体验(DX)部门营收51.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4.7万亿韩元。第一季度旗舰机型销售增长,加上零部件降价及资源优化,助力移动体验(MX)与网络业务营收达到3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4.3万亿韩元。 此外,电视与家电业务通过高端产品销售改善盈利。哈曼目前处于业务淡季,但也实现3.4万亿韩元营收,营业利润为3000亿韩元。显示面板(SDC)业务营收5.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5000亿韩元。三星电子一直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今年第一季度研发支出达到9万亿韩元,创下历史新高。 近来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经济增长放缓,第二季度经营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韩联社旗下联合Infomax汇总的17家证券机构预测,三星电子第二季度营业利润或为6.6797万亿韩元,同比下降36.04%;营收预计为76.00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61%。 三星方面表示,如果经营不确定性得到缓解,下半年业绩有望回升。公司计划通过扩大HBM3E、128GB DDR5等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巩固存储市场竞争力,并加快第八代V-NAND的转产。系统LSI业务则扩大SoC与高像素图像传感器供应,晶圆代工计划致力2纳米工艺量产和应对移动与车载需求。 手机业务方面,三星计划第二季度主要提升Galaxy S25 Edge等旗舰产品销售,并在下半年加大折叠屏与人工智能(AI)功能优化投入。另外,公司还正在拓展高端平板、穿戴设备与扩展现实(XR)新品。电视和家电业务则主要以AI新品为核心推动销售增长。 三星江南店内陈列的Galaxy S25系列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1 00:44:51 -
韩国企业偿债能力持续恶化 多行业面临"僵尸企业"风险
【图片来源 韩联社】 在新冠疫情后,受营业利润下降和利率上升等影响,去年韩国大企偿债能力呈恶化趋势。 企业分析研究所Leaders Index对销售额前500强企业中,对连续三年提交事业报告的有302家企业进行调查,并于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去年为基准,受访企业的总销售额为2964.697万亿元(约合人民币15万亿元),较2021年(2362.8248万亿韩元)实现25.5%的增长。然而,同期营业利润不增反降,从200.3075万亿韩元小幅下滑至197.942万亿韩元,降幅达1.2%。此外,企业利息支出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2.982万亿韩元激增至54.2961万亿韩元,增幅高达136.3%。 同时,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从2021年的8.72骤降至2024年的3.65。利息保障倍数是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关键指标。受访企业中,214家企业(70.9%)的利息保障倍数在过去三年内呈下降趋势,仅有88家企业指标有所改善。 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即以营业利润无法覆盖利息费用)的企业数量,从2021年的34家(11.3%)、2022年的44家(14.6%)、2023年的59家(19.5%)增至2024年的73家(24.2%),三年间翻了一番。其中,20家企业连续三年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包括乐天集团旗下的乐天购物、乐天化学、乐天酒店、乐天海玛特、Korea Seven等5家公司,SK集团旗下的SK On、SK Eco Plant、SK Networks等3家公司,以及新世界集团旗下的新世界建设、易买得(E-mart)等2家公司。 根据国际通行标准,连续三年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的企业被界定为潜在“僵尸企业”。从行业维度观察,除造船、国营企业和保险业外,绝大多数行业的偿债能力指标均呈现持续恶化态势。尤其是石油化工和流通零售行业受去年市场环境恶化影响,平均利息保障倍数分别降至0.64和0.99,均低于1。其中,石油化工行业利息保障倍数恶化最为严重,37家企业的平均利息保障倍数从2021年的12.34暴跌至2024年的0.64。在石油化工行业中,乐天化学、晓星化学、ISU化学、大韩油化、太光产业、丽川NCC等6家企业连续三年处于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的高风险状态,反映出该行业面临的系统性经营压力。
2025-04-29 23:25:02
-
KG Mobility清除亏损重启合作引擎 与奇瑞汽车股权联姻在即
韩国车企KG Mobility(KGM,原双龙汽车)通过大规模无偿减资清除累积亏损,与中国奇瑞汽车在中大型SUV后续车型及SDV(软件定义汽车)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合作细节逐步明确,双方的股权合作前景引发业界关注。此前,雷诺韩国与中国吉利集团通过类似模式开展股权合作,为突破内需低迷的困境提供范例。 KGM本月9日恢复股票交易,此前3月进行无偿减资,把面值为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的近2亿股普通股减为1000韩元,目的是弥补亏损。减资后,公司资本金由9820亿韩元减至1964亿韩元,减幅达80%。由此产生的7856亿韩元减资差额全部用于冲销累计亏损1.13万亿韩元。此次减资仅调整股票面值,因此减资前后的总股数及股东权益总额保持不变。 亏损消除后,财务结构得以改善,KGM计划积极引进投资并扩充新款车型,以延续过去两年的盈利趋势。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与奇瑞汽车的合作深化,双方在去年10月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减资带动KGM股价回升的背景下,奇瑞汽车有望进一步落实合作,甚至可能寻求KGM的股权。 上月,KGM与奇瑞明确包括2026年前完成开发中大型SUV后续车型(项目代号SE-10)在内的多项合作内容。双方还计划共享自动驾驶与以最尖端SDV为基础的E/E架构(电气电子硬件与软件平台),实现未来业务的全面合作。 对于KGM而言,与奇瑞合作是一种双赢。KGM目前资金有限,仅能在Torres车型的现有外观和动力结构基础上开发派生车型,急需其他平台与新车支持。奇瑞在混合动力领域具备优势,能够帮助KGM打破目前仅依靠一款混动车型支撑局面的现状。 对于奇瑞而言,通过与KGM合作能够顺利进入韩国这一对中国品牌态度复杂的市场,在保持韩国品牌形象的同时,展示自身技术实力。此外,通过在韩国生产,还能借机进入美国与欧洲市场。当前欧洲对中国产汽车征收高达45%的关税,美国则征收100%。相比之下,韩国产汽车适用的关税仅为25%,门槛相对较低。 雷诺韩国与吉利集团的成功合作也为KGM与奇瑞的合作提供参考。雷诺韩国通过吉利平台打造的Grand Koleos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吉利则自2022年起成为雷诺韩国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达34%。业内专家表示,比亚迪已经进军韩国市场,但前景尚不明朗,而雷诺与吉利的合作成果显著,可能促使KGM与奇瑞加快合作步伐,加速全新车型开发。
2025-05-14 23:36:11 -
LG生活健康押注"中低价"阵容 中国Z世代成增长突破口
随着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增速放缓,LG生活健康正通过强化中低价产品阵容,寻求在华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继通过高端宫廷护肤品牌“后(WHOO)”重塑品牌形象后,公司总裁李正爱开始构建更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体系,聚焦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消费者日益突出的实用性需求。 自2023年上任以来,李正爱坚持以“后”为核心推进高端战略,重点提升中国业务的盈利能力与客户忠诚度。去年,通过焕新“天气丹”系列,公司在高端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LG生活健康中国区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4%,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显示出业务回暖的初步信号。 然而,伴随消费结构日益多元,仅依赖高端品牌已难以支撑整体业务扩张。业界普遍预计,李正爱将在巩固高端定位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低价产品布局,正式启动“高端+实用”双轨战略,拓宽客户基础,提升市场渗透率。 近期与大型零售渠道的合作也验证了这一转向。LG生活健康旗下品牌BEYOND日前携手易买得(E-Mart),推出超低价系列GLOW:UP by BEYOND。该系列共有8款产品,全部定价为4950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涵盖基础护肤、眼部护理与夜间修护等核心品类。公司方面表示,通过简化包装、压缩营销预算,确保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未来还将持续扩展这一类具备合理定价的产品线。 尽管该系列率先在韩国上市,但业内普遍认为,其核心意图在于为中国市场的中低价战略提前布局。韩亚证券预测,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05万亿韩元,同比下滑4%;但2025年第一季度有望同比回升3%。在“性价比”与“功能性”成为消费关键词的背景下,Z世代对实用型韩国美妆(K-Beauty)产品的接受度显著提升。 同时,中国化妆品主力消费人群也正从30至40岁女性逐步转向更年轻的10至20岁用户。麦肯锡报告指出,Z世代目前占中国总人口的17%,并已在线上实用型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以中低价产品提升品牌触达频率,再导流至高端品牌,成为吸引年轻用户的重要策略。 目前,中低价产品在LG生活健康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仍相对有限。据新韩投资证券数据,该类产品销售额占比维持在10%左右。但随着产品线扩展、跨境电商及内容营销持续推进,其增长潜力正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除BEYOND外,LG生活健康还积极通过VDL、希恩派(CNP)、菲诗小铺(The Face Shop)等旗下品牌布局中国天猫、抖音等主要线上平台,强化本地化运营。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多品牌、多价格带战略,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体市场占有率,也能增强品牌在不同消费者群体中的认知度与粘性。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对化妆品安全监管日益趋严,具备原料和品质优势的韩国企业正迎来结构性机遇。自去年12月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实施新版《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通告》,对原料安全性与产品溯源体系提出更高标准。LG生活健康凭借其在广州及北京周边设有生产基地,并配备完善的质量验证体系,在应对相关监管收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韩国投资证券研究员金明珠(音)表示:“中国市场正在释放回暖信号。对于像LG生活健康这样高端产品占比较高的企业而言,市场的全面复苏将成为支撑其中长期估值的关键因素。” 在疫情后不断变化的新消费格局中,LG生活健康正通过更灵活的价格体系与多元化的产品战略,力图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重启增长引擎。由李正爱主导的“高端+实用”双轨布局,能否重新唤起中国消费者的关注,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5-05-14 20:29:37 -
韩国生物制药业一季度冷热不均 主力产品驱动业绩上扬
2025年第一季度,韩国生物制药行业整体业绩呈现分化趋势。一方面,多家企业凭借主力产品销售增长,实现稳健盈利;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则受海外市场不振、研发支出增加等因素拖累,利润承压。 其中,Celltrion业绩大幅增长。以合并基准计算,公司第一季度合并营业利润为149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6亿元),同比飙升867.94%;销售额达8419亿韩元,创同期新高。旗下主力产品Remsima SC、Yuflyma和Begzelma销售同比增长超过62%,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三星生物制剂表现同样强劲,实现营业利润4867亿韩元,同比增长119.92%,超出市场预期;销售额为1.298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7.11%。公司表示,生物仿制药销售持续增长,以及第四工厂投产,是带动业绩改善的关键。 SK生物制药得益于抗癫痫药Cenobamate的稳定表现,营业利润为257亿韩元,同比增加149.3%;销售额为1444亿韩元,同比增长26.7%。其中,Cenobamate在美国市场销售额为1333亿韩元,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约47%。 传统制药企业方面,Yuhan Corporation第一季度合并销售额为4916亿韩元,同比增长10.6%;营业利润为64.2亿韩元,同比激增1013%。公司方面表示,非处方药与处方药均实现平衡增长,特别是维生素C和抗癌药来曲唑(Femara)表现突出,销售额分别增长39.5%和36.8%。 GC绿十字在血液制剂Alyglo带动下,实现80亿韩元营业利润,成功扭亏为盈。大熊制药则凭借胃食管反流疾病治疗药Fexuclue与肉毒素Nabota产品销售增长,实现营业利润383亿韩元,同比增长29%。 医疗美容领域也展现出增长势头。Medytox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55亿韩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销售额达640亿韩元,创下公司历年第一季度销售新高。旗下肉毒素产品Medtoxin、Innotox、Coretox在内外销市场均实现增长,分别同比增长79%和16%。 然而,韩美药品和保宁制药等部分企业则在一季度面临业绩压力。韩美药品合并基准营业利润为590亿韩元,同比下降23%;销售额为3909亿韩元,减少3.2%。 保宁制药则因研发投入增加及普通药品市场疲软,导致业绩承压。公司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下降33.2%,降至109亿韩元,销售额小幅增长3%,达2406亿韩元。 面对业绩波动,相关企业纷纷调整策略寻求突破。韩美药品表示,将以自主产品为基础提高盈利能力,所获利润将持续投入至新药研发,以构建良性循环。保宁制药则计划通过优化产品组合,集中资源发展高收益自有产品,并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2025-05-13 22:54:13 -
Naver第一季度业绩稳步提升 AI推动多业务板块增长
韩国互联网巨头Naver于9日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销售额达2.786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4亿元),同比增长10.3%;营业利润为5053亿韩元,同比增长15.0%,营业利润率达18.1%,显示出持续稳健的盈利能力。 从各业务板块来看,搜索平台实现销售额1.0127万亿韩元,电商业务为7879亿韩元,金融科技业务达3927亿韩元,内容部门与Enterprise部门分别录得4593亿韩元和1342亿韩元的销售额。 其中,搜索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11.9%。公司介绍称,得益于引入人工智能(AI)进行页面优化,广告效率和整体营收持续提升,计划自第二季度起以Naver平台广告体系为中心,公开相关成果。 在旗下购物应用程序Naver Plus Store独立上线的带动下,电商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1.6%。公司表示,电商平台的On-Platform交易额同比增长10.1%,电商广告销售额亦创下历史新高,进一步巩固平台商业化基础。 金融科技板块同样表现亮眼,销售额同比增长11%。Naver方面表示,旗下支付服务Naver Pay第一季度结算总额达19.6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7.4%,成为推动该业务板块增长的核心动力。 Naver代表崔秀妍表示:“公司正积极推动内容与数据在搜索引擎服务中的深度融合,并持续延伸至探索、购物、地点等多元应用场景,打造AI难以替代的独特平台生态。未来,Naver将围绕用户体验优化与广告技术革新,稳步推进服务能力升级,进一步巩固平台竞争优势。” 位于京畿道城南市的Naver总部【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10 00:11:47 -
韩国免税企业艰难转型求生 中国游客回流带来复苏曙光
正在经历“严峻寒冬”的韩国免税行业最近逐步迎来业绩回暖的曙光。随着大幅裁员与门店缩减等强力结构改革逐步见效,加上“金主”中国团体游客有望回流,市场对行业复苏的预期开始升温。 据免税行业8日消息,乐天免税店今年第一季度预计可以成功实现营业利润扭亏为盈。作为韩国免税行业营收排名第一的企业,乐天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出现亏损,如果本季度实现转正,则是时隔七个季度重新盈利。 业内普遍认为,乐天免税店业绩改善较大程度上源于对中国代购的“断舍离”举措。代购通常从免税店大批采购商品,并从中获得高达商品价格30%至40%的返利。乐天免税店终止与代购合作,大幅节省销售成本,从而直接带动营业利润提升。此外,去年6月实施的退职申请项目和高管薪酬下调(20%)等人力成本优化措施也开始出现成效。 新罗、 新世界、现代等其他免税企业也计划下半年通过压缩成本实现业绩改善。新世界免税店去年11月首次引进退职申请制度,同时对包括首席执行官在内的7至8名高管进行薪酬削减20%。今年1月,公司还关闭收益不佳的釜山市内免税店。 现代免税店在上月初开始受理退职申请,并计划7月关闭首尔东大门店,并把位于三成的三层门店缩减至两层,提高业务效率。对此,大信证券研究员刘政贤(音)表示,通过企业努力,市内免税店业务的盈利能力出现明显改善,机场免税店在租金压力下业绩依旧不佳,但正在与国内外机场进行谈判,预计第二至三季度会迎来可见成效。 韩华投资证券研究员李珍协(音)指出,乐天免税店终止代购业务后,新罗免税店也开始缩减低效批发销售,因此免税企业在与代购的谈判中拥有更强的主导权,通过减少折扣力度来提升利润,随着现代免税店计划关闭东大门店,未来可能进一步受益。 与此同时,随着旅游需求的回升,仁川国际机场的免税销售正在逐步恢复。政府也计划第三季度起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免签政策,免税行业景气有望进一步得到提振。另有观点认为,整体行业实现真正反弹尚需时日。今年高物价、高汇率压力尚存,各大企业在吸引外国自由行游客方面投入巨大,但尚未取得显著成果。 据韩国免税店协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免税店人均购买金额为45.7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367元),尚未恢复至疫前2019年的47.9万韩元水平。此外,除乐天外的新罗、新世界、现代三家企业面临仁川机场高额租金的沉重负担。免税店租金与机场旅客数量挂钩,旅客激增但实际进入免税店消费的顾客却相对减少,导致利润空间压缩。 本月1日,在黄金假期到来之际,仁川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出境大厅内的免税区域挤满游客。【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8 20:25:39 -
韩国免税行业现反弹迹象 结构性复苏仍需时日
在大幅削减成本的基础上,韩国免税行业近期开始显现业绩回暖迹象。随着市内免税店陆续关闭,行业竞争趋缓的效应亦有望逐步显现。然而,业界普遍认为,高汇率与消费低迷等不利因素仍未缓解,行业要实现根本性复苏,仍有赖于系统性对策的持续推进。 根据流通业界7日消息,乐天免税店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将实现营业利润转正。该公司自2023年第二季度起持续亏损,若本季度如预期实现盈利,将是七个季度以来的首次扭亏。 业界分析指出,乐天免税店业绩改善的关键,主要得益于切断“代购”渠道所带来的成本压缩效应。过去,代购渠道在大批量采购中可获得商品售价30%至40%的佣金,交易终止后,相关费用大幅减少,直接推动了营业利润的回升。 除去渠道佣金大幅压缩外,自去年6月起实施的自愿离职计划、高管薪资下调等一系列人力与组织架构调整,也为业绩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悉,受代购交易中断的影响,乐天免税店第一季度销售额预计将同比锐减至一半水平。 在乐天免税店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新罗、新世界、现代等主要免税企业也在同步推进相似的改革措施。新世界免税店自去年11月起首次启动自愿离职计划,并将包括代表理事柳信烈在内的7至8名高管薪资下调20%;今年1月,公司还关闭了釜山市区门店。 现代免税店则于上月启动了自愿离职计划,并计划于7月前关闭首尔东大门店,同时将三成洞贸易中心店从三层缩减为两层,以期进一步优化运营结构。 此外,随着出境游需求回暖,仁川国际机场免税店的销售额也在逐步恢复。加之近期中国方面释放出放宽限韩令的信号,业界对下半年中国团体游客的回流充满期待。尽管如此,多数业内人士仍认为,免税行业要实现全面反弹,仍需时间。 根据韩国免税店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免税店人均消费金额为45.7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376元),尚未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的47.9万韩元水平。与此同时,新罗、新世界、现代等企业也面临仁川机场高额租金的重压。由于仁川机场的免税租金与旅客人数挂钩,尽管入境旅客大幅增加,实际进入免税店并产生消费的顾客数量却未同步上升,导致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对此,三星证券研究员白在胜(音)与林智英(音)指出:“尽管入境旅客数量持续增长,但免税店实际顾客的恢复速度较慢,表明其在流通市场中的竞争力仍然不足。要实现行业的真正反弹,仍需要更多时间和深度转型。” 4日,仁川国际机场第一航站楼免税区挤满了旅客。【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7 22:31:34 -
韩国四大银行举办单身联谊活动 助力缓解低生育率难题
近期, KB国民银行、韩亚银行、友利银行和新韩银行积极举办单身员工联谊活动,旨在为员工提供脱单机会。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振员工士气,也被视为缓解低结婚率与低出生率等社会问题的积极尝试。 据韩国金融界消息,KB国民银行、韩亚银行和友利银行于本月26日在首尔乙支路韩亚银行综合文化空间联合举办了一场题为“我是SOLO——到底要单到什么时候!”的单身联谊活动。 三家银行此前已完成内部报名程序,参与员工需提交包含兴趣爱好、MBTI性格类型及报名动机等内容的自我介绍。经筛选后,各银行分别选出5名男性与5名女性,共计30人参与本次活动。活动从上午11点持续至晚上9点,内容包括自我介绍、第一印象好感度投票、组队配对、制定约会路线、午餐与任务挑战、团体游戏、轮换约会、晚餐及最终配对等多个环节,相关费用由各银行全额承担。 值得一提的是, 值得一提的是,此类联谊活动在韩国银行业内早已屡见不鲜。韩亚银行去年曾面向单身员工举办联谊活动;新韩银行则运营员工交友项目;地方银行BNK金融集团也曾组织员工与韩国资产管理公司职员安排相亲活动。 在银行业内,银行员工之间结婚被称为“对调”,与其他银行员工结婚则被称为“交换”,同行业结婚早已成为普遍现象。鉴于银行业普遍薪资较高,有分析指出,银行职员夫妻的年收入可高达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0万元)。据统计,2023年韩国四大商业银行员工人均年薪为1.184亿韩元,较前一年增长约200万韩元。其中,韩亚银行以1.2061亿韩元居首,其次为KB国民银行(1.2亿韩元)、新韩银行(1.19亿韩元)及友利银行(1.14亿韩元)。 当前韩国多家商业银行正积极推出多项鼓励结婚与生育的政策,此类联谊活动亦是希望通过拓宽员工的交友渠道,缓解婚恋难题。业内人士指出,从长期来看,结婚率与出生率持续下滑将对金融业产生负面影响。传统银行盈利模式依赖于存贷利差,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可实现稳定收益,但在人口减少、劳动力缩减的背景下,整体经济增速放缓,银行盈利基础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人口减少还将抑制房地产市场需求,对以房地产贷款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构成更大冲击。以日本为例,其在经历人口老龄化后,金融市场步入长期低增长、低利率、利差收窄及信贷需求下降的阶段。 为应对上述趋势,韩国四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高利率储蓄产品和优惠贷款,支持多子女家庭。截至目前,据韩国银行联合会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已推出近30款应对低出生率的专项金融产品。同时,银行也通过缩短工时、发放生育礼金、结婚奖励金等方式,积极鼓励员工结婚与生育。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低出生率与大龄未婚问题已成为韩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银行业正积极响应,努力承担社会责任。目前,相关各方正协力寻求解决方案,并不断强化支持举措。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5-05 23:24:33 -
深化本地化战略 韩亚银行在中国市场"稳中有进"
自1992年8月韩中建交以来,两国在金融领域开始正式展开合作。在建交前的1992年7月,韩国外汇银行便率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成为第一家进军中国市场的韩资银行,并于1993年12月在天津开设首家营业网点。此后,越来越多韩资银行陆续进入中国,主要通过设立办事处、营业网点以及参股中资银行等方式开展业务。自2007年起,设立法人、扩展分支机构、收购中资银行等成为韩资银行在华发展的新趋势。 韩资银行最初进入中国市场,主要为满足在华韩国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发展模式相对被动,业务开展也受中国法律制度的多重限制。2007年中国银行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五年过渡期结束后,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韩资银行开始面向中国本地客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发展模式逐步由“依附型”向“本地化”转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韩国大企业及中小企业加速进军中国,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显著上升。尤其在2002年至2004年期间,三星、LG、浦项制铁(POSCO)等大型韩企以长三角为中心,在江苏地区展开大规模投资与生产,带动众多韩资关联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烟台、广州、苏州和沈阳等地,韩资银行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金融支持。其中,友利银行、韩亚银行、新韩银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 目前,在华韩资银行中,规模最大的是KB国民银行、新韩银行、韩亚银行和友利银行。其中,韩亚银行自2020年在上海设立营业网点以来,持续加快在华业务拓展步伐。2007年,韩亚银行设立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迈出本地化经营的重要一步。2010年韩亚银行与外换银行合并,并于2014年成功整合在华法人机构,统一为中国法人,标志着其在华发展进入新阶段。 韩亚金融集团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地标性建筑“Sphere”发布新广告。【图片提供 韩亚金融集团】 韩亚银行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视为最重要的海外战略市场之一,持续推进本地化战略。在中国,韩亚银行中国法人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东北三省等地设有营业网点,积极布局全国核心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韩亚银行在中国采取了“区域化激进”策略。2008年8月,韩亚银行率先入股中资银行,与吉林银行在长春签署股权认购协议,成为首家收购中资银行股份的韩资金融机构。截至2010年6月底,韩亚银行持有吉林银行18%股份,成为最大股东。 近年来,韩亚银行还积极推动以数字化和平台联动为核心的零售金融业务。继2015年推出手机银行服务后,2019年6月,韩亚银行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线上小额贷款服务。随后,2020年7月与中国在线旅游平台携程建立合作关系;2021年12月与最大互联网门户企业百度也达成战略合作。借助这一系列数字化转型举措,韩亚银行成为首家在华实现个人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的韩资银行。 在经营业绩方面,韩亚银行也是表现最为亮眼的韩资银行之一。去年,在四大韩资银行中,韩亚银行是唯一实现业绩增长的银行,净利润达59亿韩元,同比增长10%。对此,韩亚银行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尽管自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全面重启,但由于房地产市场危机、俄乌战争等因素导致外部不确定性加剧,整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在此背景下,韩亚银行坚持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聚焦低风险优质资产扩张,实现了业绩增长。 不过,随着中国金融监管环境日趋严格,韩资银行在华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业内指出,外资银行若想在这个巨大且复杂的市场中稳健立足,必须深入理解中国市场,并灵活应对日益变化的政策与经济形势。 作为在华业务规模最大的韩资银行,韩亚银行表示,面对今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内需复苏乏力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外部不利因素,公司将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提升低风险优质资产比重,进一步夯实收益基础,同时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提升投行业务手续费、债券交易与外汇买卖收益,以增强整体盈利能力,应对未来市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位于首尔中区乙支路的韩亚银行总部【图片提供 韩亚银行】
2025-05-01 15:46:15 -
三星电子第一季度营收创新高 手机销售强劲芯片业务承压
在Galaxy S25系列的强劲销售推动下,三星电子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历史最高季度营收,但服务器用DRAM销售增加与高带宽存储器(HBM)销售下滑等因素令半导体业务依旧承压。公司预计今年全年或呈现“上低下高”走势,第二季度则可能受到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三星电子30日发布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合并营业利润为6.685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41.49亿元),同比增长1.2%,较市场预期高出近30%。营收达79.140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0.05%,刷新去年第三季度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净利润为8.222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1.74%。 从各部门来看,负责半导体业务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营收25.1万亿韩元,营业利润1.1万亿韩元。其中内存营收19.1万亿韩元,环比下降17%。DRAM销售有所改善,但受出口管制影响,HBM销售减少。系统LSI业绩小幅回升,晶圆代工需求疲软而表现不佳。 负责手机业务的设备体验(DX)部门营收51.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4.7万亿韩元。第一季度旗舰机型销售增长,加上零部件降价及资源优化,助力移动体验(MX)与网络业务营收达到3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4.3万亿韩元。 此外,电视与家电业务通过高端产品销售改善盈利。哈曼目前处于业务淡季,但也实现3.4万亿韩元营收,营业利润为3000亿韩元。显示面板(SDC)业务营收5.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5000亿韩元。三星电子一直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今年第一季度研发支出达到9万亿韩元,创下历史新高。 近来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经济增长放缓,第二季度经营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韩联社旗下联合Infomax汇总的17家证券机构预测,三星电子第二季度营业利润或为6.6797万亿韩元,同比下降36.04%;营收预计为76.00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61%。 三星方面表示,如果经营不确定性得到缓解,下半年业绩有望回升。公司计划通过扩大HBM3E、128GB DDR5等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巩固存储市场竞争力,并加快第八代V-NAND的转产。系统LSI业务则扩大SoC与高像素图像传感器供应,晶圆代工计划致力2纳米工艺量产和应对移动与车载需求。 手机业务方面,三星计划第二季度主要提升Galaxy S25 Edge等旗舰产品销售,并在下半年加大折叠屏与人工智能(AI)功能优化投入。另外,公司还正在拓展高端平板、穿戴设备与扩展现实(XR)新品。电视和家电业务则主要以AI新品为核心推动销售增长。 三星江南店内陈列的Galaxy S25系列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1 00:44:51 -
韩国企业偿债能力持续恶化 多行业面临"僵尸企业"风险
【图片来源 韩联社】 在新冠疫情后,受营业利润下降和利率上升等影响,去年韩国大企偿债能力呈恶化趋势。 企业分析研究所Leaders Index对销售额前500强企业中,对连续三年提交事业报告的有302家企业进行调查,并于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去年为基准,受访企业的总销售额为2964.697万亿元(约合人民币15万亿元),较2021年(2362.8248万亿韩元)实现25.5%的增长。然而,同期营业利润不增反降,从200.3075万亿韩元小幅下滑至197.942万亿韩元,降幅达1.2%。此外,企业利息支出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2.982万亿韩元激增至54.2961万亿韩元,增幅高达136.3%。 同时,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从2021年的8.72骤降至2024年的3.65。利息保障倍数是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关键指标。受访企业中,214家企业(70.9%)的利息保障倍数在过去三年内呈下降趋势,仅有88家企业指标有所改善。 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即以营业利润无法覆盖利息费用)的企业数量,从2021年的34家(11.3%)、2022年的44家(14.6%)、2023年的59家(19.5%)增至2024年的73家(24.2%),三年间翻了一番。其中,20家企业连续三年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包括乐天集团旗下的乐天购物、乐天化学、乐天酒店、乐天海玛特、Korea Seven等5家公司,SK集团旗下的SK On、SK Eco Plant、SK Networks等3家公司,以及新世界集团旗下的新世界建设、易买得(E-mart)等2家公司。 根据国际通行标准,连续三年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的企业被界定为潜在“僵尸企业”。从行业维度观察,除造船、国营企业和保险业外,绝大多数行业的偿债能力指标均呈现持续恶化态势。尤其是石油化工和流通零售行业受去年市场环境恶化影响,平均利息保障倍数分别降至0.64和0.99,均低于1。其中,石油化工行业利息保障倍数恶化最为严重,37家企业的平均利息保障倍数从2021年的12.34暴跌至2024年的0.64。在石油化工行业中,乐天化学、晓星化学、ISU化学、大韩油化、太光产业、丽川NCC等6家企业连续三年处于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的高风险状态,反映出该行业面临的系统性经营压力。
2025-04-29 23: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