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季度’新闻 289个
-
济州航空单日客运量锐减37% 信任危机冲击行业龙头地位
自济州航空在全南务安机场发生坠机事故以来,单日客运量锐减37%。分析认为,乘客对济州航空的信任危机或导致刻意回避的现象长期化。 据韩国国土交通部航空信息门户系统10日消息,事故发生后,济州航空单日客运量从上月29日的5.0755万人次减至本月2日的3.2091万人次,减幅达到36.8%。相比同期韩国所有航空公司单日客运量平均减少11.8%的水平,济州航空减幅明显更大。 与其他廉价航空公司(LCC)德威航空(-4.9%)与釜山航空(-5.2%)相比,差距尤为显著。大韩航空与韩亚航空等大型航空公司(FSC)的减幅仅为6.6%至9.6%,进一步凸显济州航空单日客运量下滑严重。 济州航空已经宣布自愿减少今年第一季度10%至15%的航班数量,这会直接导致全年客运业绩进一步下滑。济州航空计划截至3月29日减少838次国内航班和1040次国际航班,总计削减1878次航班。 有分析认为,济州航空在廉价航空市场的龙头地位可能受到冲击。去年济州航空以总客运量1335.2539万人次位居韩国国内航空公司第三,仅次于大韩航空与韩亚航空,并稳居廉价航空市场第一。 廉价航空市场排名第二的真航空去年总客运量为1103.4665人次,较济州航空仅低17.4%。随着济州航空削减航班并面临品牌形象受损的挑战,市场排名可能发生逆转。此外,去年真航空的营业利润预期达到173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74亿元),已经超越济州航空(1510亿韩元)。 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济州航空的现金资产为1810亿韩元。如果大量乘客选择取消预订,预收款项(2608亿韩元)减少,则会进一步压缩现金流。根据济州航空此前承诺,对于2023年12月29日之前预订的所有机票,会提供免费退款服务至今年1月底,因此可能需要额外筹集资金来弥补损失。 航空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如果济州航空的信任危机持续,所有业务战略都可能面临重大调整。 停泊在仁川国际机场的济州航空客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0 18:33:56 -
韩国11家食品企业跻身"3万亿俱乐部"
去年,韩国食品出口额达到13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预计年销售额超过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1.2亿元)的食品企业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韩国金融信息企业FnGuide的数据显示,韩国乐天七星饮料去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4.076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6.4%。继2023年首次突破3万亿韩元后,公司仅一年内有望突破4万亿韩元大关。 乐天七星饮料负责人表示,尽管去年第三季度国内消费低迷,导致经营环境恶化,但全球销售额却实现了显著增长。全球业务销售额达到3510亿韩元,同比暴增359%,饮料出口额也同比增长31%。此外,2023年收购的菲律宾百事可乐子公司的业绩也对整体销售额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乐天七星饮料将成为继希杰第一制糖、东远F&B、大象食品、乐天健康食品之后,第五家加入“4万亿俱乐部”的韩国食品企业。 此外,圃美多和好丽友也将首次跻身“3万亿俱乐部”。圃美多去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3.214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7.4%。这主要得益于豆腐、面条等产品持续热销。特别是,圃美多旗下美国子公司去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33.3%,推动了整体业绩增长。 好丽友去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3.092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6.2%。其中,好丽友俄罗斯和越南子公司表现亮眼,去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分别增长27.6%和3.5%。 若圃美多和好丽友销售额成功突破3万亿韩元,跻身“3万亿俱乐部”的食品企业数量也将增至11家,包括希杰第一制糖、东远F&B、大象食品、乐天健康食品、农心、SPC集团、乐天七星饮料、希杰富乐味、圃美多和好丽友等。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除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外,食品企业还需要提升盈利能力。开拓海外市场固然重要,但为了提升盈利能力,还需要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 农心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进行辛拉面宣传活动。【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10 00:21:50 -
出口基地战略见效 起亚在华业务正常化
随着紧凑型电动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EV5等车型的上市,起亚瞄准扩大出口目标,去年在华销量较2023年大增49%。同时,汽车行业也期待起亚能进一步加速中国业务的正常化,推动业绩的持续改善。 据起亚中国合资法人悦达起亚9日消息,包括出口在内,2024年起亚在华销量达到24.8259万辆,较2023年增加49.2%。这是自2020年以来,起亚在中国市场年度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悦达起亚方面表示,去年公司的销售增长率在合资品牌中位居榜首。 自2024年下半年起,起亚在华月度销量稳步维持在2万辆以上。在2024年6月创下2.0655万辆的销量纪录后,截至12月连续保持每月超过2万辆。其中,去年12月销量达到2.4058万辆,同比增长28.1%。 分析认为,起亚在中国市场持续推出新款车型,是销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起亚继去年在华全球首发紧凑型电动SUV EV5后,又陆续推出紧凑型轿车K3特别版、小型SUV Sonet和中型轿车2025款K5等车型。多样化新车型成功拓宽中国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收获积极的市场反应。此外,起亚去年11月在中国市场还推出2025款EV5及高性能版本EV5 GT,进一步丰富EV5系列车型。 起亚的出口战略也是销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中国业务正常化,起亚自去年起加速推进出口扩张。悦达起亚表示,自2018年底启动出口业务以来,累计出口数量已超过36.4万辆,出口范围覆盖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全球76个国家。 起亚计划今年进一步增加自华出口,把目标出口国家从76个增加到80个以上,同时实现全年出口达到18万辆的目标。业内人士指出,去年是起亚在华业务的重要转折点,目前已逐步进入正常化阶段。随着去年第三季度成功扭亏为盈,未来起亚在中国市场的利润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起亚EV5【图片来源 起亚】
2025-01-09 19:26:33 -
需求疲软与价格下跌双压 三星去年四季度营业利润6.5万亿韩元
三星电子8日发布公告称,根据合并财报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利润为6.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7.7亿元),同比增长130.5%。然而,与前一季度相比,该数值下降了29.19%。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营业利润低于韩联社旗下的金融信息子公司“联合Infomax”统计的市场预期(7.7096万亿韩元),差距达15.7%。此前,证券界曾预测第四季度营业利润在10万亿韩元左右,后因市场情况恶化将预期下调至7万亿韩元,但实际数据依旧未能达到这一调整后的水平。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为7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0.65%,环比减少5.18%。 三星电子业绩不如预期,主要受到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前端IT产品需求下滑的影响。这导致其主营业务——标准型(通用)存储器产品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恶化。 由于市场供过于求,存储器价格持续大幅下跌。与此同时,客户库存调整的加剧使内存出货量和平均销售价格(ASP)均低于预期。尽管人工智能(AI)热潮推动高带宽内存(HBM)需求激增,但由于三星电子的HBM量产计划推迟,其对整体业绩的贡献仍然有限。 此外,非存储部门(包括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业务和代工业务)因开工率下降及一次性费用计入而持续亏损。而过去一直为三星电子提供支撑的显示器和移动部门,也因需求低迷及市场竞争加剧,业绩表现有所减弱。 尽管三星电子未公布各部门的具体业绩数据,但券商分析,半导体业务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第四季度营业利润预计为3万亿韩元;移动体验(MX)与网络事业部预计为2万亿韩元;显示器部门约1万亿韩元;电视和家电部门约为3000亿韩元。 图为CES 2025三星电子展馆入口【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1-09 00:43:54 -
韩经济放缓敲响信贷警钟 各收入层贷款滞纳率创新高
【图片来源 韩联社】 由于韩国经济增速放缓,各收入阶层个体工商户贷款滞纳率均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 国会企划财政委员会所属的国民力量党议员朴成训于8日从韩国银行(央行)得到的资料显示,以去年第三季度为基准,高收入个体工商户(收入前30%)贷款滞纳率达1.35%,创自2015年第一季度(1.71%)以后时隔9年6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数据显示,高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滞纳率自2023年第四季度(0.98%)呈持续攀升趋势,第一季度达1.16%,第二季度达1.09%,第三季度进一步攀升至1.35%,一直维持在1%以上的高位。对比新冠疫情期间的2020至2021年,当年大部分行业遭遇寒冬,但滞纳率也仅为0.5%,当前的高滞纳率无疑凸显出问题的严峻性。 据统计,以去年第三季度为基准,高收入个体工商户借款人共146.7万人,占全体的46.9%,贷款余额达73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万亿元),远高于低收入(133.1万亿韩元)和中等收入个体工商户(194.3万亿韩元)。专家指出,若高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亏损持续扩大,将对整个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图片来源 AI】 据调查,中等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状况也不容乐观。中等收入群体是指排除前后30%收入后的中等收入阶层。去年第三季度,中等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滞纳率为3.04%,同样创自2015年第一季度(4.76%)以来,时隔9年6个月的新高。从2022年的低于1%,到2023年攀升至1%以上,再到去年跃升至3%的水平,增势迅猛令人堪忧。同期,低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滞纳率为1.68%,创自2014年第二季度(1.83%)以来,时隔10年3个月的最高水平。央行相关人士表示,当前所有收入区间的低信用人数均在增加,这一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 上月,央行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全体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滞纳率为1.7%,创自2015年第一季度(2.05%)以来的最高值。同期,不良债务人兼低收入者的“脆弱”个体工商户滞纳率达11.55%,创自2013年第三季度(12.02%)以来,时隔11年的新高。 朴成训强调,尽管去年韩国出口业绩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内需疲软、政局动荡等因素导致国民经济面临诸多困难。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向受高利率影响而陷入困境的个体工商户提供资金补贴,并灵活调整相关支援政策,以全力挽救内需不振的局面。
2025-01-08 19:57:59 -
外籍人口260万时代 韩国银行业开展定制化金融服务
随着在韩国居留的外籍人口突破260万人,韩国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推出面向外籍客户的针对性商品和服务。在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吸引外籍客户成为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 据金融界7日消息,韩国全北银行率先推出针对外籍客户的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全北银行是韩国地方银行之一,成为国内首家针对外籍客户推出贷款服务的银行。 据悉,全北银行于2023年推出了“JB外籍劳工贷款”商品。截至去年年底,全北银行的外籍客户人数达到3.5万人,贷款余额已接近4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1亿元)。 目前,各大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吸引外籍客户。新韩银行通过“新韩SOL银行”应用程序(APP),提供线上开设存取款账户及申请借记卡的服务。 新韩信用卡公司也推出了“外国人借记卡”,针对公共交通、通信费、餐饮、咖啡厅等日常消费场景提供折扣优惠。此外,韩亚银行和友利银行也推出了非面对面开户服务及针对外籍客户的特色网点,以优化针对外籍客户服务。 近年来,随着外籍人员在韩居留时间延长,他们对韩国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根据KB国民信用卡公司的数据,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外籍人员的借记卡使用次数和消费额分别为15.7次和35.5万韩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34%和62%。特别是自2023年以来,外籍人员的借记卡消费额每年增幅均超过30%。 数据还显示,在韩长期居留的外籍人员主要在便利店、餐厅和网上购物等日常消费项目较多。具体来看,从2023年10月至去年9月,外籍人员的借记卡消费领域中,餐饮占比为27%,随后依次为网上购物(26%)、便利店或超市(13%)等。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在韩居留地外籍人员数量持续增加,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推出针对性服务。这不仅满足外籍人员在韩国日常生活中金融需求,也进一步推动了韩国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1-07 23:18:01 -
务安机场坠机事故引发LCC危机 行业面临5000亿韩元损失
由于上月29日务安机场坠机事故,韩国低成本航空公司(LCC)市场面临着急剧萎缩的风险。自新冠疫情后,随着海外旅行需求的复苏和韩流旅游的推动,海外游客对地方机场的使用频率增加。然而,这起事故可能引发整个国内航空产业的危机,甚至有专家担心,如果无法及时改善地方机场和航空安全管理体系,不仅LCC,整个国内航空产业的停滞将不可避免。 据航空业内人士6日消息,事故发生后,LCC行业预计今年第一季度的损失约为5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2亿元)。这一金额是根据济州航空、真航空、釜山航空、德威航空、易斯达航空等7家LCC的第一季度平均销售额、当前的机票取消率以及计划中的航班削减(10至15%)等因素估算的。机票取消仍在持续,且今年春节期间旅游市场的产品取消率较去年增加了30%至40%,因此损失可能进一步扩大。 航空业界相关人士表示:“机票通常提前3个月销售,因此年末和年初的预订可以视为第一季度的主要业务。”他还指出:“由于处于国家哀悼期且飞机安全性受到质疑,实际上到3月末业务都难以恢复正常。”旅游业界相关人士也透露:“客机坠毁事故发生后,春节假期的旅行套餐产品取消率比去年增加了40%,有旅行社一天取消了4500件旅行产品。” 专家分析认为,这起事故反映出航空需求急剧增加,但社会基础设施和安全系统未能跟上。在新冠疫情期间艰难维持运营的LCC公司,在过度扩张运营规模时未能同步完善安全系统。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旅行需求,LCC公司在地方机场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开设国际航线。 根据国土交通部的航空信息,除仁川机场外,去年7个地方机场(金浦、金海、济州、大邱、清州、务安、襄阳)的国际航线旅客人数为168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6%。同期,仁川机场的国际航线旅客人数从5552万增长至6399万,增幅为15.2%。地方机场的增长率是仁川机场的两倍多。LCC公司也利用这一机遇,积极开通了清州至岘港、曼谷和芽庄、务安至乌兰巴托等地方直飞航线。 然而,事故暴露了LCC和地方机场整体运营的疲弱状况。目前,7家LCC中有3家已处于完全资本侵蚀状态,而7个地方机场中有4个运营亏损。为了减少安全管理开支,LCC公司将飞机维修外包给成本较低的国家。如果这一状况持续下去,随着LCC恐惧症的蔓延,国内唯一的大型航空公司(FSC)大韩航空可能会面临垄断问题,同时服务质量下降,旅游产业也可能随之衰退,整体产业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恶化。 航空业界人士表示:“航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在于竞争,但在目前这种氛围下,谁还会选择LCC呢?”他还补充道:“现在正是时候重新审视LCC的经营理念,即服务可以妥协,但安全绝不能妥协。”他进一步表示:“必须彻底调查此次事故前积极运营与消极安全投资之间的关系,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才能消除公众对航空安全的恐惧。” 济州航空客机坠毁事故进入第六天,3日下午,在全南务安国际机场的事故现场,当局正在用起重机吊起尾翼部分。【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20:24:36 -
希杰大韩通运推出每周7天配送服务 力争夺回快递市场份额
希杰大韩通运近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每周7天配送服务,旨在重新夺回被Coupang占据的快递市场份额。 根据韩国Meritz证券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希杰大韩通运以32.5%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首位。然而,自去年第一季度以来,Coupang的市场份额稳步上升,并在同年第二季度达到了36.3%,反超希杰大韩通运的28.3%。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希杰大韩通运于本月5日正式启动了每周7天配送服务。对此,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新服务刚刚启动,当前配送量尚未达到预期,但鉴于家电和食品行业的旺盛需求,预计未来配送量将逐步提升。” 配送速度和便利性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然而,许多企业未能有效满足这一需求。除Coupang和Kurly等少数拥有自建物流网络的企业外,大部分电商平台难以提供即时配送服务。 为强化竞争力,希杰大韩通运于去年6月与新世界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接管了G-Market和SSG.com的大部分物流业务。同时,Naver购物通过希杰大韩通运提供多样化配送服务,包括当日配送、次日配送、1小时内送达的即时配送,以及次日凌晨送达的凌晨配送。此外,希杰大韩通运还负责处理中国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约80%的物流订单。 与此同时,海外直购市场的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希杰大韩通运的业务扩展。根据韩国统计厅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在线海外直购市场规模达1.910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6亿元),同比增长18.82%。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Coupang的“火箭配送”(次日送达)主要覆盖自营商品,而希杰大韩通运则聚焦于为外部客户提供物流服务,但随着Coupang计划向开放市场卖家提供存储、包装及配送服务,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5日,在仁川广域市桂阳区瑞云洞CJ大韩通运快递江西B货运站,员工们正在分类配送物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20:14:47 -
务安机场事故引发航空业震荡 济州航空计划减少航班应对市场下滑
由于务安机场客机坠毁事故的影响,韩国旅游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大量预订被取消,旅游需求急剧下降,尤其是低成本航空公司(LCC)领域,业界对排名第一的济州航空的流动性危机产生了担忧。有人建议,应比计划提前引入新飞机,以确保有足够的维修时间并提高准点率。 根据航空和旅游行业日前消息,自上月29日客机坠毁事故发生以来,旅行社的预订取消率比往年增加了30%至40%。例如,A旅行社在12月30日一天的预订取消量是平时的2.5倍,超过4500件。由于年末年初被指定为国家哀悼期,许多旅游业者也停止了春节假期的促销活动。旅行社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年终特惠的结束,预计今年第一季度旅游需求减少不可避免。” 济州航空作为韩国排名第一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计划在3月前减少约1900个航班,约占其所有航班的10%至15%。自事故发生以来,济州航空已开始减少国内航班,并计划从本月第三周起减少国际航班。主要受影响的国际航线为日本、东南亚的主要航线。济州航空的冬季国际航线总数为66条,其中日本航线占17条,大中华区9条,中国航线10条,东南亚26条,大洋洲3条,东北亚1条。日本航线占比约26%,是其核心航线,短期内的航班减少可能导致收益性下降。 根据数据,从上月29日到30日下午1点,仅两天内取消的预订数量就达6.8万件,涉及金额为260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13亿元),这加剧了业界对于资金外流的担忧。 根据济州航空去年第三季度末的财报,该公司现金资产为1822亿韩元。虽然通过借款和增资等方式进行支援是可行的,但由于事故影响,金融界的贷款可能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信用评级下调,该公司在发行公司债时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从而增加资本成本,进一步恶化收益性。此外,信用评级下降还可能引发股价下跌,形成负面循环。 为应对这一局面,有人建议,济州航空应考虑提前引入已支付预付款的新飞机,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收益性,还能保障航空安全。世宗大学教授黄龙植表示:“这是为了走得更远而不得不暂时回退。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商业模式通常是以最低成本、少量飞机进行尽可能多的运营,但这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应提前引入新飞机,确保有足够的维修时间,专注于确保准点起飞。” 济州航空客机坠毁事故发生十天后的7日,务安国际机场的事故现场正在下雪。【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20:01:37 -
数字化赋能"在家医美" 韩国美容设备产业借势起飞
韩流热潮持续升温,韩妆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知名度和需求节节攀升,韩国医美市场也凭借不断创新实现逆势增长,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然而,高物价背景下,定期前往医美诊所进行皮肤管理的平均费用高达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300元),令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家庭医美(Home Beauty)”概念应运而生,备受消费者青睐。 韩国美妆热潮从化妆品逐步扩展至美容设备产业。特别是小型居家美容仪,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优势,销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小型美容仪凭借高频超声波等先进技术,具备改善皱纹、美白、镇静皮肤等多种功能,满足消费者在家享受专业级美容护理的需求。 韩国美容产业统计数据显示,以2024年第三季度为基准,韩国小型美容仪市场规模已达1500亿韩元,年均增长率(CAGR)高达12.6%,增势强劲。根据《韩妆产业变化》报告,2024年化妆品产业呈六大趋势,包括美容技术、家庭美容设备、护肤及功能性化妆品、清洁美容、可持续美容以及“肌肤极简主义”(Skin Minimalism)。其中,“肌肤极简主义”作为新兴护肤理念,将极简主义与健康肌肤管理相结合,成为备受关注的消费趋势。 从市场表现来看,美容技术企业APR凭借其在韩国美容设备市场的卓越表现,市场占有率超过32%,稳居行业首位。旗下美妆品牌Medicube推出的美容设备,自2021年上市首年取得5万台的销售佳绩后,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销量更是突破250万台大关,年均销量达100万台,增长势头显著。 同时,LG电子和东国制药等大企业也相继加入美容设备市场竞争。LG电子推出LG Pra.L提拉美容仪,东国制药推出森特莲(Centelian24),年内创200亿韩元规模的销售额等,不仅带动销售业绩增长,也进一步推动美容设备市场的火热发展。 随着韩国美容市场的不断扩大,美容技术产业的规模也随之增长。然而,产品价格差异悬殊,从20万韩元至400万韩元不等,给消费者带来了选择上的困扰和经济上的压力。为了减轻消费者的价格负担,美容技术企业纷纷推出“订阅服务”,以低廉的价格租赁最先进的产品,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并有效带动美容设备市场的整体增长。其中,“Homethera30”作为最早提供订阅型美容设备租赁服务的平台,以月均10万韩元的价格,让消费者能够轻松享受到价值200万美容仪的护肤效果。 此外,美容技术企业正加速拥抱数字化,以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众多美容企业纷纷将智能技术融入营销战略,不断推陈出新,多元化设备产品层出不穷,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近日,Medicube率先推出美容仪数字化应用程序服务。用户只需简单连接应用程序,便能轻松调节美容设备模式、强度以及LED灯光模式。该程序还能通过分析用户肤质,为其量身定制专属的护肤程序,深度实现美容服务个性化。随着美容市场日益活跃,技术不断革新,“在家医美”已成为现实,通过蓝牙与应用程序的互联互通,为顾客提供前所未有的护肤体验。 在数据驱动的时代,美容技术企业也在积极积累并分析顾客数据,以此为基石,持续研发更加完善、高效的产品。APR通过对Medicube Booster Pro产品一年间用户数据的深入分析,成功推出性能进一步优化的Booster Pro Mini产品。同时,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美妆设备品牌MakeON也紧跟潮流,在therapy3产品搭载蓝牙连接功能,能够实时确认皮肤状况,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皮肤管理方案。 韩国居家美容设备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追捧,在海外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韩国美容仪出口额高达2.3297万亿韩元,同比(1.1108万亿韩元)激增109.7%。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韩国美容仪出口便持续攀升,但一年内出口额增加两倍以上尚属首次。关税厅资料显示,韩国美容设备已出口至全球91个国家,其中,美国是最大的出口市场,占46.5%,其次依次为日本(16%)、中国香港(13.4%)、新加坡(5.7%)等。 据分析,韩国居家美容设备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得益于产业的成长潜力与消费者需求的深刻变化。韩国贸易协会(KITA)日前发布《韩国美妆出口现状及新潜力市场》报告指出,与其他产业相比,美容设备利润率高,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投资者持续涌入。同时,随着全球范围内对防止老化和美容感兴趣的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美容设备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截至目前,韩国居家美容设备产业仍处于出海的初级阶段,为了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企业需要深入分析本土消费者需求,制定差别化战略,并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以确保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
2025-01-07 17:23:20
-
济州航空单日客运量锐减37% 信任危机冲击行业龙头地位
自济州航空在全南务安机场发生坠机事故以来,单日客运量锐减37%。分析认为,乘客对济州航空的信任危机或导致刻意回避的现象长期化。 据韩国国土交通部航空信息门户系统10日消息,事故发生后,济州航空单日客运量从上月29日的5.0755万人次减至本月2日的3.2091万人次,减幅达到36.8%。相比同期韩国所有航空公司单日客运量平均减少11.8%的水平,济州航空减幅明显更大。 与其他廉价航空公司(LCC)德威航空(-4.9%)与釜山航空(-5.2%)相比,差距尤为显著。大韩航空与韩亚航空等大型航空公司(FSC)的减幅仅为6.6%至9.6%,进一步凸显济州航空单日客运量下滑严重。 济州航空已经宣布自愿减少今年第一季度10%至15%的航班数量,这会直接导致全年客运业绩进一步下滑。济州航空计划截至3月29日减少838次国内航班和1040次国际航班,总计削减1878次航班。 有分析认为,济州航空在廉价航空市场的龙头地位可能受到冲击。去年济州航空以总客运量1335.2539万人次位居韩国国内航空公司第三,仅次于大韩航空与韩亚航空,并稳居廉价航空市场第一。 廉价航空市场排名第二的真航空去年总客运量为1103.4665人次,较济州航空仅低17.4%。随着济州航空削减航班并面临品牌形象受损的挑战,市场排名可能发生逆转。此外,去年真航空的营业利润预期达到173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74亿元),已经超越济州航空(1510亿韩元)。 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济州航空的现金资产为1810亿韩元。如果大量乘客选择取消预订,预收款项(2608亿韩元)减少,则会进一步压缩现金流。根据济州航空此前承诺,对于2023年12月29日之前预订的所有机票,会提供免费退款服务至今年1月底,因此可能需要额外筹集资金来弥补损失。 航空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如果济州航空的信任危机持续,所有业务战略都可能面临重大调整。 停泊在仁川国际机场的济州航空客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0 18:33:56 -
韩国11家食品企业跻身"3万亿俱乐部"
去年,韩国食品出口额达到13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预计年销售额超过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1.2亿元)的食品企业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韩国金融信息企业FnGuide的数据显示,韩国乐天七星饮料去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4.076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6.4%。继2023年首次突破3万亿韩元后,公司仅一年内有望突破4万亿韩元大关。 乐天七星饮料负责人表示,尽管去年第三季度国内消费低迷,导致经营环境恶化,但全球销售额却实现了显著增长。全球业务销售额达到3510亿韩元,同比暴增359%,饮料出口额也同比增长31%。此外,2023年收购的菲律宾百事可乐子公司的业绩也对整体销售额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乐天七星饮料将成为继希杰第一制糖、东远F&B、大象食品、乐天健康食品之后,第五家加入“4万亿俱乐部”的韩国食品企业。 此外,圃美多和好丽友也将首次跻身“3万亿俱乐部”。圃美多去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3.214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7.4%。这主要得益于豆腐、面条等产品持续热销。特别是,圃美多旗下美国子公司去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33.3%,推动了整体业绩增长。 好丽友去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3.092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6.2%。其中,好丽友俄罗斯和越南子公司表现亮眼,去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分别增长27.6%和3.5%。 若圃美多和好丽友销售额成功突破3万亿韩元,跻身“3万亿俱乐部”的食品企业数量也将增至11家,包括希杰第一制糖、东远F&B、大象食品、乐天健康食品、农心、SPC集团、乐天七星饮料、希杰富乐味、圃美多和好丽友等。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除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外,食品企业还需要提升盈利能力。开拓海外市场固然重要,但为了提升盈利能力,还需要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 农心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进行辛拉面宣传活动。【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10 00:21:50 -
出口基地战略见效 起亚在华业务正常化
随着紧凑型电动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EV5等车型的上市,起亚瞄准扩大出口目标,去年在华销量较2023年大增49%。同时,汽车行业也期待起亚能进一步加速中国业务的正常化,推动业绩的持续改善。 据起亚中国合资法人悦达起亚9日消息,包括出口在内,2024年起亚在华销量达到24.8259万辆,较2023年增加49.2%。这是自2020年以来,起亚在中国市场年度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悦达起亚方面表示,去年公司的销售增长率在合资品牌中位居榜首。 自2024年下半年起,起亚在华月度销量稳步维持在2万辆以上。在2024年6月创下2.0655万辆的销量纪录后,截至12月连续保持每月超过2万辆。其中,去年12月销量达到2.4058万辆,同比增长28.1%。 分析认为,起亚在中国市场持续推出新款车型,是销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起亚继去年在华全球首发紧凑型电动SUV EV5后,又陆续推出紧凑型轿车K3特别版、小型SUV Sonet和中型轿车2025款K5等车型。多样化新车型成功拓宽中国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收获积极的市场反应。此外,起亚去年11月在中国市场还推出2025款EV5及高性能版本EV5 GT,进一步丰富EV5系列车型。 起亚的出口战略也是销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中国业务正常化,起亚自去年起加速推进出口扩张。悦达起亚表示,自2018年底启动出口业务以来,累计出口数量已超过36.4万辆,出口范围覆盖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全球76个国家。 起亚计划今年进一步增加自华出口,把目标出口国家从76个增加到80个以上,同时实现全年出口达到18万辆的目标。业内人士指出,去年是起亚在华业务的重要转折点,目前已逐步进入正常化阶段。随着去年第三季度成功扭亏为盈,未来起亚在中国市场的利润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起亚EV5【图片来源 起亚】
2025-01-09 19:26:33 -
需求疲软与价格下跌双压 三星去年四季度营业利润6.5万亿韩元
三星电子8日发布公告称,根据合并财报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利润为6.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7.7亿元),同比增长130.5%。然而,与前一季度相比,该数值下降了29.19%。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营业利润低于韩联社旗下的金融信息子公司“联合Infomax”统计的市场预期(7.7096万亿韩元),差距达15.7%。此前,证券界曾预测第四季度营业利润在10万亿韩元左右,后因市场情况恶化将预期下调至7万亿韩元,但实际数据依旧未能达到这一调整后的水平。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为7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0.65%,环比减少5.18%。 三星电子业绩不如预期,主要受到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前端IT产品需求下滑的影响。这导致其主营业务——标准型(通用)存储器产品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恶化。 由于市场供过于求,存储器价格持续大幅下跌。与此同时,客户库存调整的加剧使内存出货量和平均销售价格(ASP)均低于预期。尽管人工智能(AI)热潮推动高带宽内存(HBM)需求激增,但由于三星电子的HBM量产计划推迟,其对整体业绩的贡献仍然有限。 此外,非存储部门(包括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业务和代工业务)因开工率下降及一次性费用计入而持续亏损。而过去一直为三星电子提供支撑的显示器和移动部门,也因需求低迷及市场竞争加剧,业绩表现有所减弱。 尽管三星电子未公布各部门的具体业绩数据,但券商分析,半导体业务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第四季度营业利润预计为3万亿韩元;移动体验(MX)与网络事业部预计为2万亿韩元;显示器部门约1万亿韩元;电视和家电部门约为3000亿韩元。 图为CES 2025三星电子展馆入口【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1-09 00:43:54 -
韩经济放缓敲响信贷警钟 各收入层贷款滞纳率创新高
【图片来源 韩联社】 由于韩国经济增速放缓,各收入阶层个体工商户贷款滞纳率均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 国会企划财政委员会所属的国民力量党议员朴成训于8日从韩国银行(央行)得到的资料显示,以去年第三季度为基准,高收入个体工商户(收入前30%)贷款滞纳率达1.35%,创自2015年第一季度(1.71%)以后时隔9年6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数据显示,高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滞纳率自2023年第四季度(0.98%)呈持续攀升趋势,第一季度达1.16%,第二季度达1.09%,第三季度进一步攀升至1.35%,一直维持在1%以上的高位。对比新冠疫情期间的2020至2021年,当年大部分行业遭遇寒冬,但滞纳率也仅为0.5%,当前的高滞纳率无疑凸显出问题的严峻性。 据统计,以去年第三季度为基准,高收入个体工商户借款人共146.7万人,占全体的46.9%,贷款余额达73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万亿元),远高于低收入(133.1万亿韩元)和中等收入个体工商户(194.3万亿韩元)。专家指出,若高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亏损持续扩大,将对整个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图片来源 AI】 据调查,中等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状况也不容乐观。中等收入群体是指排除前后30%收入后的中等收入阶层。去年第三季度,中等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滞纳率为3.04%,同样创自2015年第一季度(4.76%)以来,时隔9年6个月的新高。从2022年的低于1%,到2023年攀升至1%以上,再到去年跃升至3%的水平,增势迅猛令人堪忧。同期,低收入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滞纳率为1.68%,创自2014年第二季度(1.83%)以来,时隔10年3个月的最高水平。央行相关人士表示,当前所有收入区间的低信用人数均在增加,这一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 上月,央行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全体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滞纳率为1.7%,创自2015年第一季度(2.05%)以来的最高值。同期,不良债务人兼低收入者的“脆弱”个体工商户滞纳率达11.55%,创自2013年第三季度(12.02%)以来,时隔11年的新高。 朴成训强调,尽管去年韩国出口业绩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内需疲软、政局动荡等因素导致国民经济面临诸多困难。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向受高利率影响而陷入困境的个体工商户提供资金补贴,并灵活调整相关支援政策,以全力挽救内需不振的局面。
2025-01-08 19:57:59 -
外籍人口260万时代 韩国银行业开展定制化金融服务
随着在韩国居留的外籍人口突破260万人,韩国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推出面向外籍客户的针对性商品和服务。在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吸引外籍客户成为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 据金融界7日消息,韩国全北银行率先推出针对外籍客户的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全北银行是韩国地方银行之一,成为国内首家针对外籍客户推出贷款服务的银行。 据悉,全北银行于2023年推出了“JB外籍劳工贷款”商品。截至去年年底,全北银行的外籍客户人数达到3.5万人,贷款余额已接近4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1亿元)。 目前,各大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吸引外籍客户。新韩银行通过“新韩SOL银行”应用程序(APP),提供线上开设存取款账户及申请借记卡的服务。 新韩信用卡公司也推出了“外国人借记卡”,针对公共交通、通信费、餐饮、咖啡厅等日常消费场景提供折扣优惠。此外,韩亚银行和友利银行也推出了非面对面开户服务及针对外籍客户的特色网点,以优化针对外籍客户服务。 近年来,随着外籍人员在韩居留时间延长,他们对韩国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根据KB国民信用卡公司的数据,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外籍人员的借记卡使用次数和消费额分别为15.7次和35.5万韩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34%和62%。特别是自2023年以来,外籍人员的借记卡消费额每年增幅均超过30%。 数据还显示,在韩长期居留的外籍人员主要在便利店、餐厅和网上购物等日常消费项目较多。具体来看,从2023年10月至去年9月,外籍人员的借记卡消费领域中,餐饮占比为27%,随后依次为网上购物(26%)、便利店或超市(13%)等。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在韩居留地外籍人员数量持续增加,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推出针对性服务。这不仅满足外籍人员在韩国日常生活中金融需求,也进一步推动了韩国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1-07 23:18:01 -
务安机场坠机事故引发LCC危机 行业面临5000亿韩元损失
由于上月29日务安机场坠机事故,韩国低成本航空公司(LCC)市场面临着急剧萎缩的风险。自新冠疫情后,随着海外旅行需求的复苏和韩流旅游的推动,海外游客对地方机场的使用频率增加。然而,这起事故可能引发整个国内航空产业的危机,甚至有专家担心,如果无法及时改善地方机场和航空安全管理体系,不仅LCC,整个国内航空产业的停滞将不可避免。 据航空业内人士6日消息,事故发生后,LCC行业预计今年第一季度的损失约为5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2亿元)。这一金额是根据济州航空、真航空、釜山航空、德威航空、易斯达航空等7家LCC的第一季度平均销售额、当前的机票取消率以及计划中的航班削减(10至15%)等因素估算的。机票取消仍在持续,且今年春节期间旅游市场的产品取消率较去年增加了30%至40%,因此损失可能进一步扩大。 航空业界相关人士表示:“机票通常提前3个月销售,因此年末和年初的预订可以视为第一季度的主要业务。”他还指出:“由于处于国家哀悼期且飞机安全性受到质疑,实际上到3月末业务都难以恢复正常。”旅游业界相关人士也透露:“客机坠毁事故发生后,春节假期的旅行套餐产品取消率比去年增加了40%,有旅行社一天取消了4500件旅行产品。” 专家分析认为,这起事故反映出航空需求急剧增加,但社会基础设施和安全系统未能跟上。在新冠疫情期间艰难维持运营的LCC公司,在过度扩张运营规模时未能同步完善安全系统。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旅行需求,LCC公司在地方机场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开设国际航线。 根据国土交通部的航空信息,除仁川机场外,去年7个地方机场(金浦、金海、济州、大邱、清州、务安、襄阳)的国际航线旅客人数为168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6%。同期,仁川机场的国际航线旅客人数从5552万增长至6399万,增幅为15.2%。地方机场的增长率是仁川机场的两倍多。LCC公司也利用这一机遇,积极开通了清州至岘港、曼谷和芽庄、务安至乌兰巴托等地方直飞航线。 然而,事故暴露了LCC和地方机场整体运营的疲弱状况。目前,7家LCC中有3家已处于完全资本侵蚀状态,而7个地方机场中有4个运营亏损。为了减少安全管理开支,LCC公司将飞机维修外包给成本较低的国家。如果这一状况持续下去,随着LCC恐惧症的蔓延,国内唯一的大型航空公司(FSC)大韩航空可能会面临垄断问题,同时服务质量下降,旅游产业也可能随之衰退,整体产业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恶化。 航空业界人士表示:“航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在于竞争,但在目前这种氛围下,谁还会选择LCC呢?”他还补充道:“现在正是时候重新审视LCC的经营理念,即服务可以妥协,但安全绝不能妥协。”他进一步表示:“必须彻底调查此次事故前积极运营与消极安全投资之间的关系,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才能消除公众对航空安全的恐惧。” 济州航空客机坠毁事故进入第六天,3日下午,在全南务安国际机场的事故现场,当局正在用起重机吊起尾翼部分。【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20:24:36 -
希杰大韩通运推出每周7天配送服务 力争夺回快递市场份额
希杰大韩通运近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每周7天配送服务,旨在重新夺回被Coupang占据的快递市场份额。 根据韩国Meritz证券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希杰大韩通运以32.5%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首位。然而,自去年第一季度以来,Coupang的市场份额稳步上升,并在同年第二季度达到了36.3%,反超希杰大韩通运的28.3%。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希杰大韩通运于本月5日正式启动了每周7天配送服务。对此,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新服务刚刚启动,当前配送量尚未达到预期,但鉴于家电和食品行业的旺盛需求,预计未来配送量将逐步提升。” 配送速度和便利性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然而,许多企业未能有效满足这一需求。除Coupang和Kurly等少数拥有自建物流网络的企业外,大部分电商平台难以提供即时配送服务。 为强化竞争力,希杰大韩通运于去年6月与新世界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接管了G-Market和SSG.com的大部分物流业务。同时,Naver购物通过希杰大韩通运提供多样化配送服务,包括当日配送、次日配送、1小时内送达的即时配送,以及次日凌晨送达的凌晨配送。此外,希杰大韩通运还负责处理中国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约80%的物流订单。 与此同时,海外直购市场的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希杰大韩通运的业务扩展。根据韩国统计厅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在线海外直购市场规模达1.910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6亿元),同比增长18.82%。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Coupang的“火箭配送”(次日送达)主要覆盖自营商品,而希杰大韩通运则聚焦于为外部客户提供物流服务,但随着Coupang计划向开放市场卖家提供存储、包装及配送服务,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5日,在仁川广域市桂阳区瑞云洞CJ大韩通运快递江西B货运站,员工们正在分类配送物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20:14:47 -
务安机场事故引发航空业震荡 济州航空计划减少航班应对市场下滑
由于务安机场客机坠毁事故的影响,韩国旅游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大量预订被取消,旅游需求急剧下降,尤其是低成本航空公司(LCC)领域,业界对排名第一的济州航空的流动性危机产生了担忧。有人建议,应比计划提前引入新飞机,以确保有足够的维修时间并提高准点率。 根据航空和旅游行业日前消息,自上月29日客机坠毁事故发生以来,旅行社的预订取消率比往年增加了30%至40%。例如,A旅行社在12月30日一天的预订取消量是平时的2.5倍,超过4500件。由于年末年初被指定为国家哀悼期,许多旅游业者也停止了春节假期的促销活动。旅行社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年终特惠的结束,预计今年第一季度旅游需求减少不可避免。” 济州航空作为韩国排名第一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计划在3月前减少约1900个航班,约占其所有航班的10%至15%。自事故发生以来,济州航空已开始减少国内航班,并计划从本月第三周起减少国际航班。主要受影响的国际航线为日本、东南亚的主要航线。济州航空的冬季国际航线总数为66条,其中日本航线占17条,大中华区9条,中国航线10条,东南亚26条,大洋洲3条,东北亚1条。日本航线占比约26%,是其核心航线,短期内的航班减少可能导致收益性下降。 根据数据,从上月29日到30日下午1点,仅两天内取消的预订数量就达6.8万件,涉及金额为260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13亿元),这加剧了业界对于资金外流的担忧。 根据济州航空去年第三季度末的财报,该公司现金资产为1822亿韩元。虽然通过借款和增资等方式进行支援是可行的,但由于事故影响,金融界的贷款可能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信用评级下调,该公司在发行公司债时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从而增加资本成本,进一步恶化收益性。此外,信用评级下降还可能引发股价下跌,形成负面循环。 为应对这一局面,有人建议,济州航空应考虑提前引入已支付预付款的新飞机,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收益性,还能保障航空安全。世宗大学教授黄龙植表示:“这是为了走得更远而不得不暂时回退。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商业模式通常是以最低成本、少量飞机进行尽可能多的运营,但这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应提前引入新飞机,确保有足够的维修时间,专注于确保准点起飞。” 济州航空客机坠毁事故发生十天后的7日,务安国际机场的事故现场正在下雪。【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20:01:37 -
数字化赋能"在家医美" 韩国美容设备产业借势起飞
韩流热潮持续升温,韩妆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知名度和需求节节攀升,韩国医美市场也凭借不断创新实现逆势增长,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然而,高物价背景下,定期前往医美诊所进行皮肤管理的平均费用高达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300元),令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家庭医美(Home Beauty)”概念应运而生,备受消费者青睐。 韩国美妆热潮从化妆品逐步扩展至美容设备产业。特别是小型居家美容仪,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优势,销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小型美容仪凭借高频超声波等先进技术,具备改善皱纹、美白、镇静皮肤等多种功能,满足消费者在家享受专业级美容护理的需求。 韩国美容产业统计数据显示,以2024年第三季度为基准,韩国小型美容仪市场规模已达1500亿韩元,年均增长率(CAGR)高达12.6%,增势强劲。根据《韩妆产业变化》报告,2024年化妆品产业呈六大趋势,包括美容技术、家庭美容设备、护肤及功能性化妆品、清洁美容、可持续美容以及“肌肤极简主义”(Skin Minimalism)。其中,“肌肤极简主义”作为新兴护肤理念,将极简主义与健康肌肤管理相结合,成为备受关注的消费趋势。 从市场表现来看,美容技术企业APR凭借其在韩国美容设备市场的卓越表现,市场占有率超过32%,稳居行业首位。旗下美妆品牌Medicube推出的美容设备,自2021年上市首年取得5万台的销售佳绩后,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销量更是突破250万台大关,年均销量达100万台,增长势头显著。 同时,LG电子和东国制药等大企业也相继加入美容设备市场竞争。LG电子推出LG Pra.L提拉美容仪,东国制药推出森特莲(Centelian24),年内创200亿韩元规模的销售额等,不仅带动销售业绩增长,也进一步推动美容设备市场的火热发展。 随着韩国美容市场的不断扩大,美容技术产业的规模也随之增长。然而,产品价格差异悬殊,从20万韩元至400万韩元不等,给消费者带来了选择上的困扰和经济上的压力。为了减轻消费者的价格负担,美容技术企业纷纷推出“订阅服务”,以低廉的价格租赁最先进的产品,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并有效带动美容设备市场的整体增长。其中,“Homethera30”作为最早提供订阅型美容设备租赁服务的平台,以月均10万韩元的价格,让消费者能够轻松享受到价值200万美容仪的护肤效果。 此外,美容技术企业正加速拥抱数字化,以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众多美容企业纷纷将智能技术融入营销战略,不断推陈出新,多元化设备产品层出不穷,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近日,Medicube率先推出美容仪数字化应用程序服务。用户只需简单连接应用程序,便能轻松调节美容设备模式、强度以及LED灯光模式。该程序还能通过分析用户肤质,为其量身定制专属的护肤程序,深度实现美容服务个性化。随着美容市场日益活跃,技术不断革新,“在家医美”已成为现实,通过蓝牙与应用程序的互联互通,为顾客提供前所未有的护肤体验。 在数据驱动的时代,美容技术企业也在积极积累并分析顾客数据,以此为基石,持续研发更加完善、高效的产品。APR通过对Medicube Booster Pro产品一年间用户数据的深入分析,成功推出性能进一步优化的Booster Pro Mini产品。同时,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美妆设备品牌MakeON也紧跟潮流,在therapy3产品搭载蓝牙连接功能,能够实时确认皮肤状况,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皮肤管理方案。 韩国居家美容设备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追捧,在海外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韩国美容仪出口额高达2.3297万亿韩元,同比(1.1108万亿韩元)激增109.7%。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韩国美容仪出口便持续攀升,但一年内出口额增加两倍以上尚属首次。关税厅资料显示,韩国美容设备已出口至全球91个国家,其中,美国是最大的出口市场,占46.5%,其次依次为日本(16%)、中国香港(13.4%)、新加坡(5.7%)等。 据分析,韩国居家美容设备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得益于产业的成长潜力与消费者需求的深刻变化。韩国贸易协会(KITA)日前发布《韩国美妆出口现状及新潜力市场》报告指出,与其他产业相比,美容设备利润率高,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投资者持续涌入。同时,随着全球范围内对防止老化和美容感兴趣的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美容设备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截至目前,韩国居家美容设备产业仍处于出海的初级阶段,为了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企业需要深入分析本土消费者需求,制定差别化战略,并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以确保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
2025-01-07 17: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