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合并’新闻 39个
-
三星电子业绩遇冷 子公司哈曼国际逆势而上表现亮眼
2022年9月,三星电子时任副会长李在镕在参观哈曼国际墨西哥工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今年第三季度,三星电子半导体业绩不及预期的态势下,三星电子旗下子公司哈曼国际逆势而上,业绩表现亮眼,备受业界关注。 哈曼国际作为全球汽车市场、大众消费市场及专业领域的佼佼者,专注于设计、制造并提供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音视频产品、企业级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及物联网技术服务。5日,业界预测,哈曼国际继去年营业额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7亿元)大关后,今年有望再度实现里程碑式新跨越。 哈曼国际继去年创1.1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后,预计将连续两年突破万亿韩元的亮眼业绩。今年第三季度,哈曼国际销售额为3.5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3600亿韩元,较前一季度(3200亿韩元)增加12.5%。今年前三季度哈曼国际的累计营业利润达9200亿韩元,因此,今年全年营业利润将远超1万亿韩元。市场分析认为,哈曼国际今年全年营业利润最高可达1.4万亿韩元,有望创自三星收购哈曼国际以来的历史新高。 去年,哈曼国际营业利润接近三星电子主力事业之一的影像显示(VD)、生活家电(DA)的营业利润(1.25万亿韩元),而今年营业利润有望超过该部门。哈曼国际的增长引擎主要归功于其电装事业的强劲驱动,特别是在数字驾驶舱、车载音响领域的稳健销售增长,以及车载显示器、平视显示器(HUD)等新兴领域的订单持续扩大。此外,音响产品成本结构的优化与销量的激增,亦为业绩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星电子收购哈曼国际的第一年(2017年),营业利润仅达600亿韩元,而如今实现质的飞跃,突破万亿韩元大关,成为三星电子主力事业之一。由于当前半导体业务面临困境,业界普遍认为,加大对哈曼国际的投入,对于巩固三星电子的整体业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去年,三星电子成立“未来事业企划团”,旨在探索新领域并分析全球企业动态,并对有潜力的企业进行合并收购(M&A),但截至目前还未公布相关消息。三星电子副会长韩宗熙在今年9月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并购是必要战略,且正在积极规划中,但由于市场存在多重不确定性,决策需谨慎。 业界相关人士表示,三星目前对半导体产业存在高度依赖性,因此,亟需拓宽投资视野,积极布局潜力企业,以稳健推动三星业绩的持续增长。
2024-11-05 19:19:59 -
奈飞强势扩张韩国OTT市场 本土平台合并陷僵局
奈飞(Netflix)最近在韩国在线视频服务(OTT)市场展开了积极的扩张战略,不断增强其影响力。相比之下,本土OTT平台TVING和Wavve虽多次探讨合并事宜,但至今仍未明确具体时间。 据业界25日消息,奈飞与NAVER达成了会员合作协议,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韩国的市场地位。从11月起,NAVER的会员服务“NAVER+”将包含奈飞的广告型标准套餐。鉴于TVING的使用权也是NAVER+的选项之一,奈飞的加入预计将对TVING造成不小的冲击。 此外,奈飞近期还积极向韩国三大电视台KBS、MBC、SBS以及SLL等韩国主要内容制作公司提议,扩大内容供应合作。如果这些公司将目前独家提供给Wavve的内容也开放给奈飞,可能会导致Wavve用户的大量流失。 在韩国OTT市场,奈飞在用户数量上已占据明显优势。根据应用统计分析平台Mobile Index的数据,上个月奈飞的月活跃用户数(MAU)达1167万,远超TVING的787万和Wavve的427万。 如果TVING和Wavve顺利合并,韩国OTT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两平台合并后,用户总数将达1214万,市场份额约为36%,一举超过当前占据34%市场份额的奈飞。 然而,TVING和Wavve的合并谈判进展缓慢。去年12月,希杰娱乐(CJ ENM)与SK Square签署了合并的谅解备忘录(MOU),但一年过去,双方仍在对合并涉及的内容整合和用户归属等问题进行权衡,合并前景变得不确定。 业界对此表示担忧,认为如果本土OTT平台继续分散,韩国的电视台及内容制作公司可能会日益依赖奈飞等外资平台。某内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TVING和Wavve的合并进一步推迟,恐怕难以阻止奈飞的主导地位。为了保护国内内容产业的生态,可能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与协调。” 从11月起,NAVER会员服务“NAVER+”将包含奈飞的广告型标准套餐。【图片来源 NAVER】
2024-10-25 22:42:34 -
郑义宣执掌四年 现代汽车集团全球汽车制造业跻身前三
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将于14日迎来他执掌集团的第四个年头。自上任以来,他带领现代汽车集团稳居全球汽车制造商前三甲,尽管面对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需求停滞”,集团在新能源车型销售上仍取得显著成绩。 今年上半年,现代汽车和起亚的合并营业利润率达到10.7%,在全球五大整车制造商中名列前茅。合并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分别达139.459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295亿元)和14.0959万亿韩元,创下半年度新高。今年一季度,集团合并营业利润甚至超越了德国大众集团。 捷尼赛思与起亚在提升集团盈利能力方面功不可没。郑义宣主导了捷尼赛思品牌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任集团会长之前,他曾出任起亚首席执行官,期间他精简产品线,淘汰不受市场青睐的车型,重新聚焦休闲车(RV)市场需求。 今年上半年,现代汽车整体销量中,RV和捷尼赛思车型占比超过60%;起亚在美国市场的RV销售占比更是达到78%。 此外,现代汽车集团今年获得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普(S&P)、穆迪(Moody's)和惠誉(Fitch)一致授予的A级评级。全球范围内,仅有奔驰、丰田和本田也曾达成这一“信用评级三冠王”成就。 尽管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长放缓,现代汽车集团在美国表现依然强劲。今年上半年,集团在美国电动车销量达到6.1883万辆,同比增长60.9%,在市场份额上仅次于特斯拉,位居第二。 在混合动力车领域,今年上半年集团全球销量约49万辆,同比增长15.6%,创下半年度历史新高。集团计划到2028年,现代汽车和起亚的混合动力车年销售目标分别为133万辆和80万辆,并将扩展至14款和9款主要车型。 电动车产品线也在稳步扩展。到2030年,现代汽车计划推出21款电动车车型,起亚则计划到2027年推出15款。 在氢燃料电动车领域,现代汽车集团今年上半年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集团计划在2024年推出Nexo的后续车型。郑义宣还将目光投向氢能、机器人技术、自动驾驶、软件定义汽车(SDV)、目的导向移动出行(PBV)和未来空中交通(AAM)等新兴领域,积极推动集团向未来移动出行领域进军。 当地时间9月19日,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左二)考察捷克工厂【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集团】
2024-10-13 23:49:57 -
三星电子退出LED业务 启动组织全面重组
三星电子【图片来源 韩联社】 据业内消息,三星电子将正式启动组织全面重组,决定退出发光二极管(LED)事业,并考虑将研发人员部署至各大制造部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响应速度。 业界于11日透露,三星电子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正对LED业务进行全面重组,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三星已作出战略决策,将全面退出其LED业务。该团队此前主要负责电视用 LED、智能手机闪光灯用 LED、汽车前灯 LED 模块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据悉,尽管每年LED事业能为三星带来约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5.6亿元)的销售额,但三星电子认为该业务已失去竞争优势,决定将其剥离,以便更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和微型LED业务等更具前景的核心领域。预计LED事业所属部门职员或将重新分配至电力半导体、微型LED、存储器、代工等业务部门。三星早在2012年通过合并三星LED公司进入LED照明业务,但近年来由于低价产品竞争加剧,难以保障收益性,因此决定战略性退出该业务。 此外,三星电子考虑打破由总部统一管理的传统模式,将人事考核权下放至生产线,以激发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进一步提升组织的运作效率,推动公司整体业务的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三星电子成长为全球领先企业,内部组织日益庞大,部门间的隔阂也日渐明显,影响公司整体决策效率。目前,三星电子在明确发展方向和制定战略上面临挑战,能否有效改善这一困境,将成为三星电子重拾竞争力的关键。
2024-10-11 23:44:50 -
高物价推动在家就餐需求 东元F&B重整业务布局
随着韩国物价持续走高,在家就餐的需求不断增加,韩国大型食品公司东元F&B通过扩大在线业务来吸引这一群体。由于内需市场销售占比较高,调味食品销售的增长推动了业绩改善。然而,相对较弱的海外业务使公司在K-Food热潮中的受益程度不如竞争对手。 东元F&B今年上半年单项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分别为985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5亿元)和465亿韩元,营业利润率为4.7%,比去年同期的4.0%上升了0.7个百分点。外食物价上涨推动了在家就餐需求的增加,这对公司产生了积极影响。东元F&B的调味食品、加工食品和即食食品销售占比较高。 为瞄准在家就餐群体,东元F&B于8月31日吸收合并了子公司东元Dear Food。东元Dear Food于2021年4月1日从东元F&B独立成立,三年后又重新并入东元F&B。东元Dear Food通过自有商城和外部平台等在线渠道进行电商运营。公司表示,此次合并旨在加强业务竞争力并提高经营效率。 相比CJ第一制糖、好丽友、三养食品、农心等竞争对手,东元F&B较低的海外业务占比被视为一个弱点。随着K-Food热潮推动韩国食品在海外市场受欢迎,加之低生育率导致的内需市场增长放缓,开拓海外市场成为食品行业的重要任务。 东元F&B今年上半年内需销售占比高达97%,美国、日本及其他国家的销售额各占总销售额的1%,比例较小。在海外市场中,美国的销售额最大,上半年实现销售额2219亿韩元,同比增长15.2%。2019年5月成立的越南子公司由于业绩不佳等原因,目前正在清算中。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东元F&B可能通过收购食品或餐饮企业来扩大规模,以迅速拓展海外业务。 目前,该集团已从金枪鱼罐头等食品业务扩展到水产、物流、材料等领域,去年销售额超过10万亿韩元。仅在去年,集团就参与了包括韩国最大航运公司HMM、韩国麦当劳、保宁生物制药等物流、食品、生物领域的收购竞标。 东元F&B的罐头食品宣传图【图片来源 东元F&B】
2024-10-10 22:41:31 -
内存市场两极分化 三星第三季度营业利润跌破10万亿韩元
三星电子今年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仅为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71.9亿元),智能手机和个人计算机(PC)需求恢复速度较预期更慢,加上主力产品通用DRAM销售情况不佳以及半导体部门费用因素,导致整体业绩大幅低于市场预期。与此同时,三星电子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 三星电子8日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合并营业利润为9.1万亿韩元,同比暴增274.49%,但依旧不及下调后的市场预测水平。第三季度销售额为79万亿韩元,同比增加17.21%,超过2022年第一季度创下的77.78万亿韩元纪录,再次刷新历史最高销售额。 综合近期公开的18家证券公司预测,三星电子第三季度营业利润预计为10.3万亿韩元,销售额为80.87万亿韩元。此前券商预测营业利润可能达到14万亿韩元,但不久前下调至10万亿韩元左右。 三星电子第三季度营业利润未能达到市场预期,主要原因在于智能手机和PC销量不佳,导致存储模块厂商库存水平增加到12至16周,存储器出货量和价格未能达到预期。市场调研机构DRAMeXchange数据显示,9月PC用DRAM的平均固定交易价格环比下降17.07%,为去年4月以来的最大降幅,NAND闪存和USB产品的价格也下降11.44%。 人工智能(AI)和服务器存储器需求强劲,但三星的高带宽存储器(HBM)未能取得显著成绩,也影响到整体业绩表现。三星为向AI市场客户英伟达(NVIDIA)供应第五代HBM3E产品,目前正在进行质量测试。半导体部门的一次性费用、铸造业务订单疲软、汇率以及库存损失回拨规模等因素也对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三星电子解释称,服务器和HBM需求保持强劲,但部分移动设备客户的库存调整以及中国存储厂商的供应增加对业绩造成影响。此外,HBM3E产品的商业化进程也出现延迟。券商预计,半导体部门营业利润约为5.3万亿韩元,其中存储业务营业利润约为6万亿韩元,非存储业务则持续亏损。 占据DRAM需求40%的智能手机和PC产品第四季度需求复苏可能性较小。NH投资证券指出,原本预计下半年DRAM需求向好会让三星受益,但需求复苏缓慢反而造成负面影响。部分分析人士认为,三星当前的业绩担忧和股价下跌遭到夸大。HBM技术差距和AI市场扩张显示出HBM需求保持坚挺,因此行业形势不会迅速转为下行。 与此同时,作为半导体负责人的三星电子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负责人兼副会长全永铉罕见地在当天业绩发布后致歉称,未能达到市场预期,给公司未来的技术竞争力和前景带来担忧,并承诺会化当前的危机为重新崛起的契机。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0-08 19:23:32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启动合并 韩国业界密切关注
中国两大船舶制造企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CSSC,简称“中国船舶”)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CSIC,简称“中国重工”)已启动合并程序。合并后,这两家企业将形成资产总额高达7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992亿元)、全球船舶订单市场占有率达三分之一的“巨型船舶制造企业”。 韩国造船业界认为,此次合并短期内对全球订单市场的份额影响有限。然而,业内密切关注中国是否会通过此次合并加大研发投入,扩大高附加值船舶的产品组合,从而加速推动“中国造船崛起”。 据业内消息和中国媒体6日报道,2日晚,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相继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公告。中国船舶计划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人民币普通股票,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中国股票市场股票上市的普通股,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3日,两家公司的股票已暂停交易。此次吸收合并被视为中国政府为优化造船产业结构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中国船舶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造船企业,旗下拥有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和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等四家造船企业。其市场份额占中国的16%、全球的11%,市值为1561亿元人民币。 作为中国第二大造船企业,中国重工旗下拥有大连造船厂、武昌造船厂、北海造船厂等,并参与了包括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内的国防项目建设。中国重工的市值为1136亿元人民币。 据中国财经媒体《财新》报道,合并后的新公司总资产将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达三分之一,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企业。按资产规模计算,这一新公司将是韩国最大造船企业HD现代重工(资产规模约17万亿韩元)的四倍多。 业界普遍认为,此次合并对韩国造船业的短期影响有限,原因在于中国已经掌握了全球市场主导权,当前的市场格局不会出现显著变化。全球航运和海洋工程咨询公司克拉克森研究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8月,中国的船舶订单量达347万CGT(标准船舶换算吨位,95艘),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 韩国的主要造船企业,如HD韩国造船海洋、韩华海洋和三星重工,正在集中精力于高附加值船舶的建造。中韩两国在船舶市场的战略差异明显:中国通过低价承揽集装箱船订单,而韩国则凭借先进技术选择性接单建造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舶。 未来的关键在于,新成立的中国国有造船企业是否能够推进“质的增长”。若将合并后整合的资源大幅投入研发,韩国造船业的技术优势可能面临挑战。今年4月,中国船舶已从卡塔尔能源公司获得18艘LNG运输船的订单,进一步拓展了其高附加值船舶产品组合。 首尔大学船舶海洋工程系教授金容焕(音)表示:“中国造船业一直由政府主导,设计、研发和生产各自独立。然而,近年来,部分企业开始尝试整合设计、研发和生产,导致重复投资问题严重。”他进一步指出:“如果此次合并能够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运营效率,中国造船业将具备更大的空间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价格竞争力。”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09-06 19:07:44 -
奈飞韩国市场遇阻 本土OTT整合加剧竞争
近期,尽管奈飞在全球市场的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但其在韩国的用户增长却因缺乏热门作品而停滞不前。随着本土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TVING与Wavve可能合并的讨论持续,韩国OTT市场或将迎来重大变革。 据业内最新消息,为了争取本地电视台内容以寻求突破,奈飞已向韩国三大电视台及SLL JoongAng Co等制作公司提出了比以往更优的合作条件。Wavve作为本土OTT平台,由SK Square持有40.5%的股份,三大电视台各持19.8%,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实时观看电视直播和回放节目。奈飞正试图利用Wavve与电视台合同即将到期的机会,进行战略调整。 分析指出,奈飞在韩国争取电视台内容的举措与其用户增长停滞密切相关。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奈飞因《鱿鱼游戏》第二季即将于12月上线,股价飙升至历史新高698.54美元(截至20日收盘)。但在韩国,自去年1月电视剧《黑暗荣耀》热播推动用户数量突破1400万后,由于缺乏新的热门作品,导致用户数量逐渐下降。 根据大数据分析平台Mobile Index的数据,奈飞的月活跃用户数(MAU)持续下滑,今年6月降至1096万人。这是自2021年7月MAU达到1068万人以来,首次跌破1100万人。今年推出的《杀人者的难堪》《第8个秀》《炸鸡块奇遇记》和《政坛旋风》等多部由知名导演和演员参与的原创内容未能引起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与此同时,TVING的强劲表现也加剧了奈飞的危机感。得益于2024年韩国职业棒球联盟(KBO)转播权以及电视剧《泪之女王》和《背着善宰跑》等热播内容,TVING在今年第二季度的付费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29%,销售额同比增长41%,达到107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8亿元)。自去年12月Tving与Wavve开始合并讨论以来,两家公司今年5月的合计用户数达到1156万,超过了奈飞(1118万)。 业界认为,如果TVING与Wavve顺利合并,将对奈飞的市场地位构成巨大威胁,这也是奈飞急于争取电视台内容的原因。据悉,随着电视台影响力的减弱,它们也希望通过向外部平台供应内容来增加收益。然而,也有观点指出,为了与奈飞等全球OTT平台形成差异化竞争,电视台可能会优先将主要内容提供给合并后的本土OTT平台,因此短期内与奈飞达成合作的可能性较低。 《鱿鱼游戏》第二季宣传海报。【图片来源 奈飞】
2024-08-27 20:22:46 -
韩国独立美妆品牌走俏日本市场 未来发展势不可挡
随着K-Beauty在日本美妆市场的持续走红,韩国本土独立美妆品牌在今年上半年保持了强劲的业绩增长势头。业界分析预测,这些品牌在第三季度的业绩有望进一步攀升。与此同时,韩国化妆品原始设计制造(ODM)企业科丝美诗(COSMAX)和韩国科玛(Kolmar Korea)也有望从这一趋势中受益。 据业界和外汇交易系统19日消息,日元兑韩元交叉汇率目前徘徊在920韩元左右(截至16日)。上月该汇率曾在100日元兑850韩元附近波动,本月初一度升至950韩元左右。随着日元走强,VT、魔女工厂、朝鲜美女、TIRTIR等韩国代表性独立品牌的对日出口业绩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VT今年第二季度合并营收达113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6亿元),同比增长52%。营业利润为270亿韩元,同比增长131%,创下季度最高业绩。值得注意的是,VT第二季度在日本市场的营收达331亿韩元,其中海外直购渠道(Qoo10、乐天)达178亿韩元,线下渠道达153亿韩元。 VT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公司将加速拓展线下渠道,并计划进驻日本综合美妆店和药妆店。此外,公司还将通过收购VT Reedle Shot产品制造商ENC的股权来强化化妆品业务,并计划在第三季度通过收购VT CUBE JAPAN的股权将其纳入日本子公司,从而完成化妆品关联公司的垂直整合。 魔女工厂在日本市场同样表现出色,第二季度营收达366亿韩元,同比增长46.7%。营业利润为83亿韩元,同比大幅增长157.7%。目前魔女工厂在线上线下共计推出6303种产品。魔女工厂公司发言人表示,基于该品牌在乐天等日本大型在线平台的销量领先地位,公司下半年将重点布局线下渠道新增入驻和拓展销售网络 在中小独立品牌增长势头的带动下,科丝美诗和韩国科玛的下半年业绩前景也被普遍看好。据两家公司披露,目前合作客户的订单量呈上升趋势,新增出口咨询企业数量也在增加。科丝美诗的合作企业目前已达3300家,韩国科玛约3800家。 新韩投资证券研究员朴贤真(音)指出:“韩国化妆品OEM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这些企业不仅在防晒霜等细分市场占据了独特的市场份额,其提高生产效率的努力也开始取得明显成效。预计下半年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魔女工厂去年12月于日本大阪举办了快闪店活动。【图片来源 魔女工厂】
2024-08-20 01:08:25
-
三星电子业绩遇冷 子公司哈曼国际逆势而上表现亮眼
2022年9月,三星电子时任副会长李在镕在参观哈曼国际墨西哥工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今年第三季度,三星电子半导体业绩不及预期的态势下,三星电子旗下子公司哈曼国际逆势而上,业绩表现亮眼,备受业界关注。 哈曼国际作为全球汽车市场、大众消费市场及专业领域的佼佼者,专注于设计、制造并提供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音视频产品、企业级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及物联网技术服务。5日,业界预测,哈曼国际继去年营业额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7亿元)大关后,今年有望再度实现里程碑式新跨越。 哈曼国际继去年创1.1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后,预计将连续两年突破万亿韩元的亮眼业绩。今年第三季度,哈曼国际销售额为3.5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3600亿韩元,较前一季度(3200亿韩元)增加12.5%。今年前三季度哈曼国际的累计营业利润达9200亿韩元,因此,今年全年营业利润将远超1万亿韩元。市场分析认为,哈曼国际今年全年营业利润最高可达1.4万亿韩元,有望创自三星收购哈曼国际以来的历史新高。 去年,哈曼国际营业利润接近三星电子主力事业之一的影像显示(VD)、生活家电(DA)的营业利润(1.25万亿韩元),而今年营业利润有望超过该部门。哈曼国际的增长引擎主要归功于其电装事业的强劲驱动,特别是在数字驾驶舱、车载音响领域的稳健销售增长,以及车载显示器、平视显示器(HUD)等新兴领域的订单持续扩大。此外,音响产品成本结构的优化与销量的激增,亦为业绩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星电子收购哈曼国际的第一年(2017年),营业利润仅达600亿韩元,而如今实现质的飞跃,突破万亿韩元大关,成为三星电子主力事业之一。由于当前半导体业务面临困境,业界普遍认为,加大对哈曼国际的投入,对于巩固三星电子的整体业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去年,三星电子成立“未来事业企划团”,旨在探索新领域并分析全球企业动态,并对有潜力的企业进行合并收购(M&A),但截至目前还未公布相关消息。三星电子副会长韩宗熙在今年9月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并购是必要战略,且正在积极规划中,但由于市场存在多重不确定性,决策需谨慎。 业界相关人士表示,三星目前对半导体产业存在高度依赖性,因此,亟需拓宽投资视野,积极布局潜力企业,以稳健推动三星业绩的持续增长。
2024-11-05 19:19:59 -
奈飞强势扩张韩国OTT市场 本土平台合并陷僵局
奈飞(Netflix)最近在韩国在线视频服务(OTT)市场展开了积极的扩张战略,不断增强其影响力。相比之下,本土OTT平台TVING和Wavve虽多次探讨合并事宜,但至今仍未明确具体时间。 据业界25日消息,奈飞与NAVER达成了会员合作协议,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韩国的市场地位。从11月起,NAVER的会员服务“NAVER+”将包含奈飞的广告型标准套餐。鉴于TVING的使用权也是NAVER+的选项之一,奈飞的加入预计将对TVING造成不小的冲击。 此外,奈飞近期还积极向韩国三大电视台KBS、MBC、SBS以及SLL等韩国主要内容制作公司提议,扩大内容供应合作。如果这些公司将目前独家提供给Wavve的内容也开放给奈飞,可能会导致Wavve用户的大量流失。 在韩国OTT市场,奈飞在用户数量上已占据明显优势。根据应用统计分析平台Mobile Index的数据,上个月奈飞的月活跃用户数(MAU)达1167万,远超TVING的787万和Wavve的427万。 如果TVING和Wavve顺利合并,韩国OTT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两平台合并后,用户总数将达1214万,市场份额约为36%,一举超过当前占据34%市场份额的奈飞。 然而,TVING和Wavve的合并谈判进展缓慢。去年12月,希杰娱乐(CJ ENM)与SK Square签署了合并的谅解备忘录(MOU),但一年过去,双方仍在对合并涉及的内容整合和用户归属等问题进行权衡,合并前景变得不确定。 业界对此表示担忧,认为如果本土OTT平台继续分散,韩国的电视台及内容制作公司可能会日益依赖奈飞等外资平台。某内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TVING和Wavve的合并进一步推迟,恐怕难以阻止奈飞的主导地位。为了保护国内内容产业的生态,可能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与协调。” 从11月起,NAVER会员服务“NAVER+”将包含奈飞的广告型标准套餐。【图片来源 NAVER】
2024-10-25 22:42:34 -
郑义宣执掌四年 现代汽车集团全球汽车制造业跻身前三
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将于14日迎来他执掌集团的第四个年头。自上任以来,他带领现代汽车集团稳居全球汽车制造商前三甲,尽管面对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需求停滞”,集团在新能源车型销售上仍取得显著成绩。 今年上半年,现代汽车和起亚的合并营业利润率达到10.7%,在全球五大整车制造商中名列前茅。合并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分别达139.459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295亿元)和14.0959万亿韩元,创下半年度新高。今年一季度,集团合并营业利润甚至超越了德国大众集团。 捷尼赛思与起亚在提升集团盈利能力方面功不可没。郑义宣主导了捷尼赛思品牌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任集团会长之前,他曾出任起亚首席执行官,期间他精简产品线,淘汰不受市场青睐的车型,重新聚焦休闲车(RV)市场需求。 今年上半年,现代汽车整体销量中,RV和捷尼赛思车型占比超过60%;起亚在美国市场的RV销售占比更是达到78%。 此外,现代汽车集团今年获得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普(S&P)、穆迪(Moody's)和惠誉(Fitch)一致授予的A级评级。全球范围内,仅有奔驰、丰田和本田也曾达成这一“信用评级三冠王”成就。 尽管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长放缓,现代汽车集团在美国表现依然强劲。今年上半年,集团在美国电动车销量达到6.1883万辆,同比增长60.9%,在市场份额上仅次于特斯拉,位居第二。 在混合动力车领域,今年上半年集团全球销量约49万辆,同比增长15.6%,创下半年度历史新高。集团计划到2028年,现代汽车和起亚的混合动力车年销售目标分别为133万辆和80万辆,并将扩展至14款和9款主要车型。 电动车产品线也在稳步扩展。到2030年,现代汽车计划推出21款电动车车型,起亚则计划到2027年推出15款。 在氢燃料电动车领域,现代汽车集团今年上半年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集团计划在2024年推出Nexo的后续车型。郑义宣还将目光投向氢能、机器人技术、自动驾驶、软件定义汽车(SDV)、目的导向移动出行(PBV)和未来空中交通(AAM)等新兴领域,积极推动集团向未来移动出行领域进军。 当地时间9月19日,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左二)考察捷克工厂【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集团】
2024-10-13 23:49:57 -
三星电子退出LED业务 启动组织全面重组
三星电子【图片来源 韩联社】 据业内消息,三星电子将正式启动组织全面重组,决定退出发光二极管(LED)事业,并考虑将研发人员部署至各大制造部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响应速度。 业界于11日透露,三星电子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正对LED业务进行全面重组,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三星已作出战略决策,将全面退出其LED业务。该团队此前主要负责电视用 LED、智能手机闪光灯用 LED、汽车前灯 LED 模块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据悉,尽管每年LED事业能为三星带来约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5.6亿元)的销售额,但三星电子认为该业务已失去竞争优势,决定将其剥离,以便更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和微型LED业务等更具前景的核心领域。预计LED事业所属部门职员或将重新分配至电力半导体、微型LED、存储器、代工等业务部门。三星早在2012年通过合并三星LED公司进入LED照明业务,但近年来由于低价产品竞争加剧,难以保障收益性,因此决定战略性退出该业务。 此外,三星电子考虑打破由总部统一管理的传统模式,将人事考核权下放至生产线,以激发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进一步提升组织的运作效率,推动公司整体业务的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三星电子成长为全球领先企业,内部组织日益庞大,部门间的隔阂也日渐明显,影响公司整体决策效率。目前,三星电子在明确发展方向和制定战略上面临挑战,能否有效改善这一困境,将成为三星电子重拾竞争力的关键。
2024-10-11 23:44:50 -
高物价推动在家就餐需求 东元F&B重整业务布局
随着韩国物价持续走高,在家就餐的需求不断增加,韩国大型食品公司东元F&B通过扩大在线业务来吸引这一群体。由于内需市场销售占比较高,调味食品销售的增长推动了业绩改善。然而,相对较弱的海外业务使公司在K-Food热潮中的受益程度不如竞争对手。 东元F&B今年上半年单项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分别为985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5亿元)和465亿韩元,营业利润率为4.7%,比去年同期的4.0%上升了0.7个百分点。外食物价上涨推动了在家就餐需求的增加,这对公司产生了积极影响。东元F&B的调味食品、加工食品和即食食品销售占比较高。 为瞄准在家就餐群体,东元F&B于8月31日吸收合并了子公司东元Dear Food。东元Dear Food于2021年4月1日从东元F&B独立成立,三年后又重新并入东元F&B。东元Dear Food通过自有商城和外部平台等在线渠道进行电商运营。公司表示,此次合并旨在加强业务竞争力并提高经营效率。 相比CJ第一制糖、好丽友、三养食品、农心等竞争对手,东元F&B较低的海外业务占比被视为一个弱点。随着K-Food热潮推动韩国食品在海外市场受欢迎,加之低生育率导致的内需市场增长放缓,开拓海外市场成为食品行业的重要任务。 东元F&B今年上半年内需销售占比高达97%,美国、日本及其他国家的销售额各占总销售额的1%,比例较小。在海外市场中,美国的销售额最大,上半年实现销售额2219亿韩元,同比增长15.2%。2019年5月成立的越南子公司由于业绩不佳等原因,目前正在清算中。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东元F&B可能通过收购食品或餐饮企业来扩大规模,以迅速拓展海外业务。 目前,该集团已从金枪鱼罐头等食品业务扩展到水产、物流、材料等领域,去年销售额超过10万亿韩元。仅在去年,集团就参与了包括韩国最大航运公司HMM、韩国麦当劳、保宁生物制药等物流、食品、生物领域的收购竞标。 东元F&B的罐头食品宣传图【图片来源 东元F&B】
2024-10-10 22:41:31 -
内存市场两极分化 三星第三季度营业利润跌破10万亿韩元
三星电子今年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仅为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71.9亿元),智能手机和个人计算机(PC)需求恢复速度较预期更慢,加上主力产品通用DRAM销售情况不佳以及半导体部门费用因素,导致整体业绩大幅低于市场预期。与此同时,三星电子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 三星电子8日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合并营业利润为9.1万亿韩元,同比暴增274.49%,但依旧不及下调后的市场预测水平。第三季度销售额为79万亿韩元,同比增加17.21%,超过2022年第一季度创下的77.78万亿韩元纪录,再次刷新历史最高销售额。 综合近期公开的18家证券公司预测,三星电子第三季度营业利润预计为10.3万亿韩元,销售额为80.87万亿韩元。此前券商预测营业利润可能达到14万亿韩元,但不久前下调至10万亿韩元左右。 三星电子第三季度营业利润未能达到市场预期,主要原因在于智能手机和PC销量不佳,导致存储模块厂商库存水平增加到12至16周,存储器出货量和价格未能达到预期。市场调研机构DRAMeXchange数据显示,9月PC用DRAM的平均固定交易价格环比下降17.07%,为去年4月以来的最大降幅,NAND闪存和USB产品的价格也下降11.44%。 人工智能(AI)和服务器存储器需求强劲,但三星的高带宽存储器(HBM)未能取得显著成绩,也影响到整体业绩表现。三星为向AI市场客户英伟达(NVIDIA)供应第五代HBM3E产品,目前正在进行质量测试。半导体部门的一次性费用、铸造业务订单疲软、汇率以及库存损失回拨规模等因素也对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三星电子解释称,服务器和HBM需求保持强劲,但部分移动设备客户的库存调整以及中国存储厂商的供应增加对业绩造成影响。此外,HBM3E产品的商业化进程也出现延迟。券商预计,半导体部门营业利润约为5.3万亿韩元,其中存储业务营业利润约为6万亿韩元,非存储业务则持续亏损。 占据DRAM需求40%的智能手机和PC产品第四季度需求复苏可能性较小。NH投资证券指出,原本预计下半年DRAM需求向好会让三星受益,但需求复苏缓慢反而造成负面影响。部分分析人士认为,三星当前的业绩担忧和股价下跌遭到夸大。HBM技术差距和AI市场扩张显示出HBM需求保持坚挺,因此行业形势不会迅速转为下行。 与此同时,作为半导体负责人的三星电子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负责人兼副会长全永铉罕见地在当天业绩发布后致歉称,未能达到市场预期,给公司未来的技术竞争力和前景带来担忧,并承诺会化当前的危机为重新崛起的契机。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0-08 19:23:32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启动合并 韩国业界密切关注
中国两大船舶制造企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CSSC,简称“中国船舶”)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CSIC,简称“中国重工”)已启动合并程序。合并后,这两家企业将形成资产总额高达7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992亿元)、全球船舶订单市场占有率达三分之一的“巨型船舶制造企业”。 韩国造船业界认为,此次合并短期内对全球订单市场的份额影响有限。然而,业内密切关注中国是否会通过此次合并加大研发投入,扩大高附加值船舶的产品组合,从而加速推动“中国造船崛起”。 据业内消息和中国媒体6日报道,2日晚,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相继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公告。中国船舶计划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人民币普通股票,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中国股票市场股票上市的普通股,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3日,两家公司的股票已暂停交易。此次吸收合并被视为中国政府为优化造船产业结构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中国船舶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造船企业,旗下拥有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和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等四家造船企业。其市场份额占中国的16%、全球的11%,市值为1561亿元人民币。 作为中国第二大造船企业,中国重工旗下拥有大连造船厂、武昌造船厂、北海造船厂等,并参与了包括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内的国防项目建设。中国重工的市值为1136亿元人民币。 据中国财经媒体《财新》报道,合并后的新公司总资产将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达三分之一,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企业。按资产规模计算,这一新公司将是韩国最大造船企业HD现代重工(资产规模约17万亿韩元)的四倍多。 业界普遍认为,此次合并对韩国造船业的短期影响有限,原因在于中国已经掌握了全球市场主导权,当前的市场格局不会出现显著变化。全球航运和海洋工程咨询公司克拉克森研究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8月,中国的船舶订单量达347万CGT(标准船舶换算吨位,95艘),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 韩国的主要造船企业,如HD韩国造船海洋、韩华海洋和三星重工,正在集中精力于高附加值船舶的建造。中韩两国在船舶市场的战略差异明显:中国通过低价承揽集装箱船订单,而韩国则凭借先进技术选择性接单建造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舶。 未来的关键在于,新成立的中国国有造船企业是否能够推进“质的增长”。若将合并后整合的资源大幅投入研发,韩国造船业的技术优势可能面临挑战。今年4月,中国船舶已从卡塔尔能源公司获得18艘LNG运输船的订单,进一步拓展了其高附加值船舶产品组合。 首尔大学船舶海洋工程系教授金容焕(音)表示:“中国造船业一直由政府主导,设计、研发和生产各自独立。然而,近年来,部分企业开始尝试整合设计、研发和生产,导致重复投资问题严重。”他进一步指出:“如果此次合并能够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运营效率,中国造船业将具备更大的空间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价格竞争力。”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09-06 19:07:44 -
奈飞韩国市场遇阻 本土OTT整合加剧竞争
近期,尽管奈飞在全球市场的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但其在韩国的用户增长却因缺乏热门作品而停滞不前。随着本土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TVING与Wavve可能合并的讨论持续,韩国OTT市场或将迎来重大变革。 据业内最新消息,为了争取本地电视台内容以寻求突破,奈飞已向韩国三大电视台及SLL JoongAng Co等制作公司提出了比以往更优的合作条件。Wavve作为本土OTT平台,由SK Square持有40.5%的股份,三大电视台各持19.8%,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实时观看电视直播和回放节目。奈飞正试图利用Wavve与电视台合同即将到期的机会,进行战略调整。 分析指出,奈飞在韩国争取电视台内容的举措与其用户增长停滞密切相关。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奈飞因《鱿鱼游戏》第二季即将于12月上线,股价飙升至历史新高698.54美元(截至20日收盘)。但在韩国,自去年1月电视剧《黑暗荣耀》热播推动用户数量突破1400万后,由于缺乏新的热门作品,导致用户数量逐渐下降。 根据大数据分析平台Mobile Index的数据,奈飞的月活跃用户数(MAU)持续下滑,今年6月降至1096万人。这是自2021年7月MAU达到1068万人以来,首次跌破1100万人。今年推出的《杀人者的难堪》《第8个秀》《炸鸡块奇遇记》和《政坛旋风》等多部由知名导演和演员参与的原创内容未能引起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与此同时,TVING的强劲表现也加剧了奈飞的危机感。得益于2024年韩国职业棒球联盟(KBO)转播权以及电视剧《泪之女王》和《背着善宰跑》等热播内容,TVING在今年第二季度的付费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29%,销售额同比增长41%,达到107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8亿元)。自去年12月Tving与Wavve开始合并讨论以来,两家公司今年5月的合计用户数达到1156万,超过了奈飞(1118万)。 业界认为,如果TVING与Wavve顺利合并,将对奈飞的市场地位构成巨大威胁,这也是奈飞急于争取电视台内容的原因。据悉,随着电视台影响力的减弱,它们也希望通过向外部平台供应内容来增加收益。然而,也有观点指出,为了与奈飞等全球OTT平台形成差异化竞争,电视台可能会优先将主要内容提供给合并后的本土OTT平台,因此短期内与奈飞达成合作的可能性较低。 《鱿鱼游戏》第二季宣传海报。【图片来源 奈飞】
2024-08-27 20:22:46 -
韩国独立美妆品牌走俏日本市场 未来发展势不可挡
随着K-Beauty在日本美妆市场的持续走红,韩国本土独立美妆品牌在今年上半年保持了强劲的业绩增长势头。业界分析预测,这些品牌在第三季度的业绩有望进一步攀升。与此同时,韩国化妆品原始设计制造(ODM)企业科丝美诗(COSMAX)和韩国科玛(Kolmar Korea)也有望从这一趋势中受益。 据业界和外汇交易系统19日消息,日元兑韩元交叉汇率目前徘徊在920韩元左右(截至16日)。上月该汇率曾在100日元兑850韩元附近波动,本月初一度升至950韩元左右。随着日元走强,VT、魔女工厂、朝鲜美女、TIRTIR等韩国代表性独立品牌的对日出口业绩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VT今年第二季度合并营收达113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6亿元),同比增长52%。营业利润为270亿韩元,同比增长131%,创下季度最高业绩。值得注意的是,VT第二季度在日本市场的营收达331亿韩元,其中海外直购渠道(Qoo10、乐天)达178亿韩元,线下渠道达153亿韩元。 VT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公司将加速拓展线下渠道,并计划进驻日本综合美妆店和药妆店。此外,公司还将通过收购VT Reedle Shot产品制造商ENC的股权来强化化妆品业务,并计划在第三季度通过收购VT CUBE JAPAN的股权将其纳入日本子公司,从而完成化妆品关联公司的垂直整合。 魔女工厂在日本市场同样表现出色,第二季度营收达366亿韩元,同比增长46.7%。营业利润为83亿韩元,同比大幅增长157.7%。目前魔女工厂在线上线下共计推出6303种产品。魔女工厂公司发言人表示,基于该品牌在乐天等日本大型在线平台的销量领先地位,公司下半年将重点布局线下渠道新增入驻和拓展销售网络 在中小独立品牌增长势头的带动下,科丝美诗和韩国科玛的下半年业绩前景也被普遍看好。据两家公司披露,目前合作客户的订单量呈上升趋势,新增出口咨询企业数量也在增加。科丝美诗的合作企业目前已达3300家,韩国科玛约3800家。 新韩投资证券研究员朴贤真(音)指出:“韩国化妆品OEM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这些企业不仅在防晒霜等细分市场占据了独特的市场份额,其提高生产效率的努力也开始取得明显成效。预计下半年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魔女工厂去年12月于日本大阪举办了快闪店活动。【图片来源 魔女工厂】
2024-08-20 0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