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支出’新闻 67个
-
韩国经济下行 三成大企资金状况亮红灯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每10家大企中就有3家表示今年的资金状况同比有所恶化。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面向销售额逾千亿韩元的大企业(不包括国企和金融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于6日发布的结果显示,31%的受访企业表示今年资金状况同比有所恶化,仅11%的企业表示有所改善,58%的企业表示与去年持平。 从行业分布来看,建筑及土木工程(50%)、金属(45.5%)、石油化工(33.3%)等行业资金状况恶化最为显著。韩经协分析指出,这些行业长期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市场需求萎缩以及全球供应过剩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筹措困境。 关于影响企业资金状况的主要负面因素,“汇率波动”回答最多,占24.3%,原材料价格及人工成本上涨(23%)、借贷利率高企(17.7%)等回答紧随其后。此外,36%的受访企业预计今年资金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仅11%的企业表示资金需求将减少。在资金投入最多的领域方面,“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39.7%)位居首位,其次依次为“设备投资”(21.3%)、“偿还贷款”(14.3%)以及、“人工费和管理费”(14%)等。 在此次调查中,每5家企业中就有1家企业(20%)表示,营业利润已难以覆盖利息支出。尽管韩国银行(央行)已于上月25日将基准利率从3%下调至2.75%,但58%的企业认为年内不会出现进一步降息。 多数企业预测,今年韩元兑美元汇率将在1500韩元左右达到峰值。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指出:"尽管近期实施了降息政策,但建筑、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仍深陷经济低迷。政府应当着力稳定汇率波动,降低企业外汇风险,同时加大财政补贴、优化金融政策、扩大税收减免等支持力度,以缓解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
2025-03-06 19:52:12 -
韩国教育内卷加剧 学龄人口锐减辅导支出反增
去年7月,在首尔江南举行的“首尔国际幼儿教育展“上,参观者在翻阅幼儿英语书籍。【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尽管韩国学龄人口锐减,但教育支出不减反增。去年韩国学生课外辅导费用高达4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01.9亿元)。受从幼儿时期开始备考医科大学的现象愈发普遍及“N考生”(复读生)激增的影响,课外辅导费用逐年增加。有预测称,若不改善就业市场等经济结构,很难扭转目前情况。 统计厅于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新生儿数达23.83万人,较20年前的2004年(47.7万人)减少50%。同期,学龄人口从1051.9万人减少至697.8万人,减少34%。去年,没有新生的小学达112所。 今年没有招收新生的学校增至180所,明年或将超过200所。今年停课的中小学达49所,其中小学占77.5%(38所)。 尽管学龄人口持续减少,但课外辅导市场呈现持续升温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课外辅导费用达27.1144万亿韩元。自2020年以来,连续3年呈增加趋势。较开始统计相关数据的2007年(20万亿韩元)增加35%。2024年课外辅导费用进一步攀升至39.2万亿韩元,凸显出韩国教育竞争激烈。据悉,学生人均课外辅导费用也从22.2万韩元增至2023年的43.4万韩元,翻了一番。 据分析,这一现象与韩国社会日益加剧的"医科大学热"密切相关。2025学年度医科大学扩招政策出台后,去年“N考生”人数达16.1784万人,创历史新高,占全体考生(52.267万人)的31%。此外,备考医科大学的现象已呈现低龄化趋势,幼儿课外辅导费用也显著增加。 专家分析指出,就业市场形势严峻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推手。今年上半年就业数据显示,具有工作经验的“二手新人”占31.2%,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意愿持续降低。钟路学院代表林成浩(音)表示:“当前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即便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也面临就业困境,文科专业前景不明朗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向理科和医科倾斜的趋势。”他还表示:“政府应当着力改善经济结构,提升各专业领域的就业吸引力,而非批判学生选择医科专业的倾向。”
2025-03-06 18:43:50 -
调查:韩国个体经营者平均雇员1.8人 人工成本压力加剧
在经济长期低迷的背景下,韩国个体经营者面临的人工成本负担日益加重。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个体经营者每个营业场所平均雇用员工1.8人。 根据韩国税务申报应用程序(APP)SSEM于26日发布的人工成本申报服务数据,截至上月,使用该公司服务的个体营业场所平均雇用人数为1.8人。其中,雇用1人的比例最高,占60.6%,其次是雇用2人(18.7%)、3人(9.3%)、5人及以上(7%)和4人(4.4%)。 在人工成本方面,各营业场所的月均支出为263.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3万元)。具体来看,支出100万韩元以下的占比最高,为29.1%;100万至200万韩元占25.6%;200万至300万韩元占19.5%;300万至400万韩元占8.7%;400万至500万韩元占4.9%;500万至700万韩元占5.4%;700万至1000万韩元占3.4%;1000万韩元以上同样占3.4%。 SSEM的人工成本申报服务自2022年9月推出以来,截至上月,累计申报金额已超过512亿韩元,使用人工成本申报服务的营业场所超过3000家,复购率达78%,显示出较高的用户黏性。 对此,SSEM首席执行官(CEO)千真赫(音)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服务,帮助个体经营者以更合理的成本专注于运营,减少税务申报的负担。” 首尔市钟路美食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26 23:09:48 -
韩国旅行社加速布局高端旅游市场 瞄准"高品质消费"新趋势
韩国旅行社正加快布局高端旅游套餐,以提升盈利能力并迎合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高端套餐以高品质服务为核心,摒弃传统低价团的购物安排、自选项目及导游小费等额外支出,更注重住宿、餐饮和行程体验,近期受到消费者青睐。 据旅游业界23日消息,哈拿多乐(Hana Tour)正加速推广旗下中高端套餐品牌“Hana Pack 2.0”。该产品整合了自由行游客偏好的酒店和当地美食,同时剔除团体购物和自选项目等传统跟团游元素。 根据哈拿多乐近日提供的客户满意度调查,“Hana Pack 2.0”推出后,客户满意度得分由2019年的77分提升至2024年的84分。受此推动,公司中高端套餐产品的用户占比从2019年的8%增至去年第四季度的31%。为进一步拓展市场,哈拿多乐计划在此基础上推出更具个性化的“Hana Pack 3.0”,涵盖更多主题。 模德旅游(Mode Tour)同样通过运营高端品牌“Mode Signature”加码高端市场,下设“Signature”和更高端的“Signature Black”两类产品。其中,“Signature”提供四星级以上酒店、旅行必需费用及热门行程选项,并通过减少购物环节,让游客更专注于旅行体验。 疫情前,“Mode Signature”销售占比仅5%左右,如今已突破20%。公司计划今年将该产品销售占比提升至35%,进一步扩大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 其他旅行社也在积极进军高端市场。黄色气球(Yellow Balloon Tour)计划将高端品牌“TOP PICK”产品的占比从5%提高至15%。“Very Good Tour”则在官网增设“Premium”标签,强化高端定位。 旅行社纷纷加码高端套餐,核心目的在于提高客单价和利润率,同时满足市场需求。业内人士指出,高端套餐的客户忠诚度更高,复购率也相对较强。随着消费者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韩国旅行社正加快高端化转型,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旅游业界分析指出,体验过高端服务的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会显著提高,有望带来重复购买的效果。一位旅行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仅靠短途低价团拉动销量已难以维持盈利,关键在于打造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且具备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产品。” 在仁川国际机场办理登机的游客【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23 23:16:57 -
韩国消费者信心温和反弹 未来走势仍待观察
上月22日,在首尔东大门综合市场销售的蔬菜。【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2月消费者信心时隔3年8个月大幅改善,但仍未恢复至紧急戒严前的水平。 韩国银行(央行)于本月6日至13日面向2500户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并于20日发布的《消费者动向调查结果》显示,2月消费者心理指数(CCSI)为95.2,环比上升4个百分点。创自2021年6月(5.4p)以来的最大涨幅。央行分析称,得益于政局呈稳定态势及政府对产业支援力度加大等因素,消费者持乐观预期,指数有所上升。 消费者心理指数受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件的影响,大幅下滑12.3个百分点,但今年1月反弹3个百分点后,持续保持良好上升势头。然而,当前的回升仅能视为温和反弹,消费者心理指数还未达到紧急戒严前的去年11月(100.7)水平,仍低于100。 消费者心理指数是构成消费者动向指数(CSI)的15个指数中,利用目前生活状况、生活水平展望、家庭收入展望、消费支出展望、目前经济判断、未来经济展望6个指数计算的指标,高于100时,表示消费心理乐观,反之则相反。 相比上月,构成消费者心理指数的6个指数中,今后经济展望(73)明显上升,增加8个百分点。生活水平展望(93)、家庭收入展望(97)、消费支出展望(106)、目前经济判断(55)均分别上升4个点、4个点、3个点和1个点。目前生活状况(87)于上月持平。央行统计调查组组长李慧英(音)表示,尽管各项指数均有所上升,但美国贸易相关政策及国内政局仍存在不全定性,因此不能盲目乐观地认为消费者信心已全面好转,需持续观察。 本月住房价格预期指数为99,环比下降2个点,创自去年3月(95)以来的最低值。低于往年平均水平(107)。自今年9月(119)以后,时隔2年11个月达到最高水平后,连续五个月下降。住房价格预期指数反映了消费者对一年后房价的预期,预计一年后房价上涨的消费者比例大于下跌,该指数会超过100。 2月利率预测指数环比上升2个点,达到99。预测6个月后利率较目前上涨的消费者比例小于下降,该指数在100以下,反之则相反。反映消费者对未来一年物价走势预期的通胀预期率维持在2.7%,环比下降0.1%。由于农产品和新鲜食品的物价上涨势头放缓,政府持续推进物价稳定政策,消费者的物价预期值呈现出下降趋势。
2025-02-20 22:56:36 -
消费心理冻结致韩国咖啡店销售大幅恶化
韩国咖啡店销售额大幅恶化。【图片提供 韩联社】 调查显示,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小工商个体户中,每10家店铺中就已有一家关门停业。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由于紧急戒严等政局动荡打击消费心理,酒馆、咖啡店经营店主首当其冲受到重创。 据韩国信用数据17日发布的《2024年第4季度小工商户动向》,以去年第四季度为准,预计有362.2万家个体工商户身背贷款。其中86.7%仍在正常营业,13.3%已停业。 停业店铺平均拖欠贷款为568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8万元),平均贷款余额为6185万韩元。个体户在还款上遭遇困难,主要是由于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全体小工商户店铺去年平均销售额为1.7882亿韩元,利润为4273万韩元。与上一年相比,销售额虽减少0.57%,但利润增长14.71%。销售下滑但利润增加,被认为是小工商户缩减支出的结果。 去年平均每家店铺全年支出为1.3609亿韩元,比前一年减少了4.56%。韩国信用数据负责人表示,自新冠疫情大流行后,消费大幅萎缩,2023年虽出现短暂复苏,但由于经济不景气和紧急戒严等原因,年底消费效果大打折扣,去年销售额实际上少于2023年或持平。 各行业中,咖啡店的消费萎缩影响最大。以去年第4季度为准,咖啡店销售额环比骤减9.5%,环比减少1.3%。快餐店和酒馆销售额也环比分别下滑1.8%和1.7%。 韩国信用数据负责人称,消费者受经济、政治动荡影响,首先削减了在咖啡、酒等嗜好品上的支出。此外,西餐(8.8%)、亚洲菜(6.3%)、日料(5.5%)、中餐(4.1%)等销售额较上一季度有所增长。
2025-02-17 20:33:20 -
Coupang领跑韩国食品网购 用户满意度领跑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电商平台Coupang在食品网购呈现出一家独大的局面。 市场调查机构Open Survey面向1285名满20至59岁的成年男女进行问卷调查,并于11日发表《食品网购趋势》报告显示,55.4%的受访者表示,主要在Coupang电商平台购买食品。其次依次为Kurly(8.6%)、Naver购物(8.4%)、Homeplus(5.6%)、易买得(5%)、Gmarket(3.1%)、SSG(2.9%)等。与2023年的数据相比,Coupang的上升势头尤为显著。排名依次为Coupang(40.1%)、Kurly(10.3%)、Naver购物(9.5%)、易买得(7.9%)、Homeplus(7.1%)等。 数据显示,除Naver购物外,大部分平台的使用率均有所下跌,反之Coupang则逆势而上,使用率急剧上升15.3个百分点,2年内用户数量激增,成为食品网购领域的领头羊。关于近3个月内使用过的购买食品平台中,Coupang的使用率遥遥领先,占73.7%,远超Naver购物(38.1%)、Kurly(27.2%)、Gmarket(19.2%)、Homeplus(18.4%)等平台。 从各平台的月均食品购买频率来看,Coupang同样表现出色,月均购买次数达3.72次,较易买得和SSG(2.84次)、Naver购物(2.37次)、Kurly(2.66次)还要高。然而,在次均和月均支出金额方面,易买得和SSG分别以5.94万韩(约合人民币298元)元和16.8696万韩元位居榜首。据统计,Coupang次均和月均支出金额分别为3.54万韩元和13.1688万韩元。 在各平台满意度调查中,Kurly以85.5%的用户满意度位居首位,Naver购物以82.5%的满意度紧随其后,Coupang和SSG的用户满意度也达到80.5%。关于各平台的优势,Kurly和Naver购物分别以会员优惠范围的多样性和配送速度受到用户青睐,而Coupang则因性价比高而赢得广泛认可。易买得和SSG的用户则认为,整体上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购物体验。
2025-02-11 22:43:41 -
韩企经营"步步惊心" 边际企业比重高企
【图片来源 AI】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每5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家是营业利润无法偿还贷款利息的“边际企业”。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于6日对韩国和五个主要国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去年第三季度为基准,在韩国226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440家为边际企业,比重达19.5%。边际企业是指利息备付率连续三年低于1的企业,说明企业的正常经营利润无法弥补其利息支出。 对比上述六个国家,韩国的边际企业比重仅次于美国(25%),其次依次为法国(19.4%)、德国(18.7%)、英国(13.6%)和日本(4%)。从国内企业行业分布来看,房地产行业(33.3%)、科学技术服务业(24.7%)、批发零售业(24.6%)和信息通信业(24.2%)的边际企业比重较高,企业经营上承受巨大压力,利息支出远超其正常经营利润。 此外,去年企业利息备付率低于1的“暂时性边际企业”比重,韩国在六个国家中也位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37.3%),占36.4%。法国(32.5%)、德国(30.9%)、英国(22%)、日本(12.3%)紧随其后,凸显出韩国企业在经营上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韩国边际企业比重增幅较2016年(7.2%)上升12.3个百分点,从163家增至440家,仅次于美国(5.8%)。英国(6.9%)、法国(5.4%)、日本(2.3%)、德国(1.6%)增幅相对较小。从国内企业行业来看,科学技术服务业(20.7%)、信息通信业(19.7%)、制造业(10.7%)和批发零售业(9.6%)的边际企业比重增幅较高。 同时,韩国综指(KOSPI)和科斯达克(KOSDAQ)的边际企业比重分别上升2.5个百分点和17.1个百分点,呈大幅上升趋势。韩经协指出,该数据意味着中小企业因经济萧条受到的冲击更大。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强调:“国内企业因严重的内需不振和特朗普贸易保护措施带来的出口不确定性,经营压力大幅加剧。政府需加强制度支援,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025-02-06 23:14:00 -
韩国经济不振推动借记卡需求上涨 去年发行量同比增长2.6%
韩国金融授信协会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第四季度,新韩、三星、现代、KB国民、乐天、韩亚、友利、BC卡韩国八家信用卡公司发行的借记卡数量达到6288.1万张,同比增长2.6%。 从各信用卡公司的数据来看,主要金融控股集团旗下信用卡公司的增长尤为显著。其中,新韩信用卡公司去年借记卡发卡量达到2105.6万张,同比增长3.2%。KB国民信用卡公司发卡量为1758.8万张,同比增长2.2%;韩亚信用卡公司发卡量也达到1249.7万张,同比增长5.5%。 在其他信用卡公司中,现代信用卡借记卡发卡量最多,为62万张,同比大幅增长27.6%。同期,BC卡发卡量也达到4.7万张,同比增长9.3%。 借记卡发卡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在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消费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支出而更倾向于使用借记卡。借记卡直接与银行账户挂钩,消费时直接从账户余额中扣除,避免了信用卡透支的风险,帮助用户更好地控制消费。 信用卡行业相关人士表示:“最近由于政局动荡带来的不安心理,加上高物价和经济不景气等多重因素,消费者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借记卡发行量有所增加。在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借记卡发行量将会稳步增加。” 有专家预测,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借记卡将成为最受欢迎的支付卡。韩国信用卡学会会长徐志蓉(音)分析称:“最近经济持续低迷,韩国居民也在减少消费。此外,随着节俭理财方式深受欢迎,预计借记卡发行量增加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卡片接触到地铁闸机。【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2-06 22:01:16 -
韩国12月经常账户顺差创新高 去年全年突破990亿美元
韩国银行(央行)6日发布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韩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123.7亿美元。出口增长和海外证券投资分红增加,推动去年12月韩国经常账户顺差创下历年12月最高纪录。 受此影响,韩国去年全年累计经常账户顺差达990.4亿美元,不仅是2023年(328.2亿美元)的三倍以上,还超过韩国银行此前预测的900亿美元。 从12月经常收支具体项目来看,商品收支顺差104.3亿美元,较2023年12月(86.6亿美元)和2024年11月(98.8亿美元)均有所增加。 去年12月出口规模达到633亿美元,同比增加6.6%。半导体等信息技术(IT)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同时乘用车、化工产品等非IT产品减幅收窄,出口增速得以从11月的0.8%提高至6.6%。 从品类来看,按照通关标准,信息通信设备(37%)、半导体(30.6%)、钢铁产品(6%)出口增长明显。从地区来看,对东南亚(15.4%)、欧盟(15.2%)、中国(8.6%)、日本(6.1%)、美国(5.5%)的出口均呈增长趋势。 去年12月进口规模为528.7亿美元,同比增加4.2%。其中原材料进口减少9.6%,但资本货物(24.4%)和消费货物(1.2%)进口增长,因此整体进口规模时隔三个月恢复增长。 从品类来看,天然气(-26.6%)、原油(-23.3%)、煤炭(-10.6%)等能源类产品进口减少,而运输设备(59.2%)、半导体制造设备(42.6%)、非耐用消费品(7.5%)等进口增长。 与商品收支不同,去年12月服务收支出现21.1亿美元逆差,规模较11月(-19.5亿美元)有所扩大,但与2023年12月(-29.8亿美元)相比有所缩小。其中,旅游收支逆差9.5亿美元,相较11月(-7.6亿美元)有所扩大,央行解释称主要受寒假海外旅游旺季影响。 本源收入收支顺差从去年11月的24.1亿美元增至12月的47.6亿美元,其中以证券投资分红收益为主的股息收入顺差达到35.9亿美元。金融账户净资产在去年12月增加93.8亿美元。 直接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69.5亿美元,外国人对韩直接投资增加12.3亿美元。证券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投资以股票为中心增加8.6亿美元,外国人对韩投资也以股票为主减少38亿美元。 釜山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6 20:09:30
-
韩国经济下行 三成大企资金状况亮红灯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每10家大企中就有3家表示今年的资金状况同比有所恶化。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面向销售额逾千亿韩元的大企业(不包括国企和金融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于6日发布的结果显示,31%的受访企业表示今年资金状况同比有所恶化,仅11%的企业表示有所改善,58%的企业表示与去年持平。 从行业分布来看,建筑及土木工程(50%)、金属(45.5%)、石油化工(33.3%)等行业资金状况恶化最为显著。韩经协分析指出,这些行业长期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市场需求萎缩以及全球供应过剩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筹措困境。 关于影响企业资金状况的主要负面因素,“汇率波动”回答最多,占24.3%,原材料价格及人工成本上涨(23%)、借贷利率高企(17.7%)等回答紧随其后。此外,36%的受访企业预计今年资金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仅11%的企业表示资金需求将减少。在资金投入最多的领域方面,“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39.7%)位居首位,其次依次为“设备投资”(21.3%)、“偿还贷款”(14.3%)以及、“人工费和管理费”(14%)等。 在此次调查中,每5家企业中就有1家企业(20%)表示,营业利润已难以覆盖利息支出。尽管韩国银行(央行)已于上月25日将基准利率从3%下调至2.75%,但58%的企业认为年内不会出现进一步降息。 多数企业预测,今年韩元兑美元汇率将在1500韩元左右达到峰值。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指出:"尽管近期实施了降息政策,但建筑、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仍深陷经济低迷。政府应当着力稳定汇率波动,降低企业外汇风险,同时加大财政补贴、优化金融政策、扩大税收减免等支持力度,以缓解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
2025-03-06 19:52:12 -
韩国教育内卷加剧 学龄人口锐减辅导支出反增
去年7月,在首尔江南举行的“首尔国际幼儿教育展“上,参观者在翻阅幼儿英语书籍。【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尽管韩国学龄人口锐减,但教育支出不减反增。去年韩国学生课外辅导费用高达4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01.9亿元)。受从幼儿时期开始备考医科大学的现象愈发普遍及“N考生”(复读生)激增的影响,课外辅导费用逐年增加。有预测称,若不改善就业市场等经济结构,很难扭转目前情况。 统计厅于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新生儿数达23.83万人,较20年前的2004年(47.7万人)减少50%。同期,学龄人口从1051.9万人减少至697.8万人,减少34%。去年,没有新生的小学达112所。 今年没有招收新生的学校增至180所,明年或将超过200所。今年停课的中小学达49所,其中小学占77.5%(38所)。 尽管学龄人口持续减少,但课外辅导市场呈现持续升温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课外辅导费用达27.1144万亿韩元。自2020年以来,连续3年呈增加趋势。较开始统计相关数据的2007年(20万亿韩元)增加35%。2024年课外辅导费用进一步攀升至39.2万亿韩元,凸显出韩国教育竞争激烈。据悉,学生人均课外辅导费用也从22.2万韩元增至2023年的43.4万韩元,翻了一番。 据分析,这一现象与韩国社会日益加剧的"医科大学热"密切相关。2025学年度医科大学扩招政策出台后,去年“N考生”人数达16.1784万人,创历史新高,占全体考生(52.267万人)的31%。此外,备考医科大学的现象已呈现低龄化趋势,幼儿课外辅导费用也显著增加。 专家分析指出,就业市场形势严峻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推手。今年上半年就业数据显示,具有工作经验的“二手新人”占31.2%,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意愿持续降低。钟路学院代表林成浩(音)表示:“当前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即便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也面临就业困境,文科专业前景不明朗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向理科和医科倾斜的趋势。”他还表示:“政府应当着力改善经济结构,提升各专业领域的就业吸引力,而非批判学生选择医科专业的倾向。”
2025-03-06 18:43:50 -
调查:韩国个体经营者平均雇员1.8人 人工成本压力加剧
在经济长期低迷的背景下,韩国个体经营者面临的人工成本负担日益加重。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个体经营者每个营业场所平均雇用员工1.8人。 根据韩国税务申报应用程序(APP)SSEM于26日发布的人工成本申报服务数据,截至上月,使用该公司服务的个体营业场所平均雇用人数为1.8人。其中,雇用1人的比例最高,占60.6%,其次是雇用2人(18.7%)、3人(9.3%)、5人及以上(7%)和4人(4.4%)。 在人工成本方面,各营业场所的月均支出为263.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3万元)。具体来看,支出100万韩元以下的占比最高,为29.1%;100万至200万韩元占25.6%;200万至300万韩元占19.5%;300万至400万韩元占8.7%;400万至500万韩元占4.9%;500万至700万韩元占5.4%;700万至1000万韩元占3.4%;1000万韩元以上同样占3.4%。 SSEM的人工成本申报服务自2022年9月推出以来,截至上月,累计申报金额已超过512亿韩元,使用人工成本申报服务的营业场所超过3000家,复购率达78%,显示出较高的用户黏性。 对此,SSEM首席执行官(CEO)千真赫(音)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服务,帮助个体经营者以更合理的成本专注于运营,减少税务申报的负担。” 首尔市钟路美食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26 23:09:48 -
韩国旅行社加速布局高端旅游市场 瞄准"高品质消费"新趋势
韩国旅行社正加快布局高端旅游套餐,以提升盈利能力并迎合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高端套餐以高品质服务为核心,摒弃传统低价团的购物安排、自选项目及导游小费等额外支出,更注重住宿、餐饮和行程体验,近期受到消费者青睐。 据旅游业界23日消息,哈拿多乐(Hana Tour)正加速推广旗下中高端套餐品牌“Hana Pack 2.0”。该产品整合了自由行游客偏好的酒店和当地美食,同时剔除团体购物和自选项目等传统跟团游元素。 根据哈拿多乐近日提供的客户满意度调查,“Hana Pack 2.0”推出后,客户满意度得分由2019年的77分提升至2024年的84分。受此推动,公司中高端套餐产品的用户占比从2019年的8%增至去年第四季度的31%。为进一步拓展市场,哈拿多乐计划在此基础上推出更具个性化的“Hana Pack 3.0”,涵盖更多主题。 模德旅游(Mode Tour)同样通过运营高端品牌“Mode Signature”加码高端市场,下设“Signature”和更高端的“Signature Black”两类产品。其中,“Signature”提供四星级以上酒店、旅行必需费用及热门行程选项,并通过减少购物环节,让游客更专注于旅行体验。 疫情前,“Mode Signature”销售占比仅5%左右,如今已突破20%。公司计划今年将该产品销售占比提升至35%,进一步扩大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 其他旅行社也在积极进军高端市场。黄色气球(Yellow Balloon Tour)计划将高端品牌“TOP PICK”产品的占比从5%提高至15%。“Very Good Tour”则在官网增设“Premium”标签,强化高端定位。 旅行社纷纷加码高端套餐,核心目的在于提高客单价和利润率,同时满足市场需求。业内人士指出,高端套餐的客户忠诚度更高,复购率也相对较强。随着消费者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韩国旅行社正加快高端化转型,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旅游业界分析指出,体验过高端服务的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会显著提高,有望带来重复购买的效果。一位旅行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仅靠短途低价团拉动销量已难以维持盈利,关键在于打造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且具备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产品。” 在仁川国际机场办理登机的游客【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23 23:16:57 -
韩国消费者信心温和反弹 未来走势仍待观察
上月22日,在首尔东大门综合市场销售的蔬菜。【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2月消费者信心时隔3年8个月大幅改善,但仍未恢复至紧急戒严前的水平。 韩国银行(央行)于本月6日至13日面向2500户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并于20日发布的《消费者动向调查结果》显示,2月消费者心理指数(CCSI)为95.2,环比上升4个百分点。创自2021年6月(5.4p)以来的最大涨幅。央行分析称,得益于政局呈稳定态势及政府对产业支援力度加大等因素,消费者持乐观预期,指数有所上升。 消费者心理指数受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件的影响,大幅下滑12.3个百分点,但今年1月反弹3个百分点后,持续保持良好上升势头。然而,当前的回升仅能视为温和反弹,消费者心理指数还未达到紧急戒严前的去年11月(100.7)水平,仍低于100。 消费者心理指数是构成消费者动向指数(CSI)的15个指数中,利用目前生活状况、生活水平展望、家庭收入展望、消费支出展望、目前经济判断、未来经济展望6个指数计算的指标,高于100时,表示消费心理乐观,反之则相反。 相比上月,构成消费者心理指数的6个指数中,今后经济展望(73)明显上升,增加8个百分点。生活水平展望(93)、家庭收入展望(97)、消费支出展望(106)、目前经济判断(55)均分别上升4个点、4个点、3个点和1个点。目前生活状况(87)于上月持平。央行统计调查组组长李慧英(音)表示,尽管各项指数均有所上升,但美国贸易相关政策及国内政局仍存在不全定性,因此不能盲目乐观地认为消费者信心已全面好转,需持续观察。 本月住房价格预期指数为99,环比下降2个点,创自去年3月(95)以来的最低值。低于往年平均水平(107)。自今年9月(119)以后,时隔2年11个月达到最高水平后,连续五个月下降。住房价格预期指数反映了消费者对一年后房价的预期,预计一年后房价上涨的消费者比例大于下跌,该指数会超过100。 2月利率预测指数环比上升2个点,达到99。预测6个月后利率较目前上涨的消费者比例小于下降,该指数在100以下,反之则相反。反映消费者对未来一年物价走势预期的通胀预期率维持在2.7%,环比下降0.1%。由于农产品和新鲜食品的物价上涨势头放缓,政府持续推进物价稳定政策,消费者的物价预期值呈现出下降趋势。
2025-02-20 22:56:36 -
消费心理冻结致韩国咖啡店销售大幅恶化
韩国咖啡店销售额大幅恶化。【图片提供 韩联社】 调查显示,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小工商个体户中,每10家店铺中就已有一家关门停业。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由于紧急戒严等政局动荡打击消费心理,酒馆、咖啡店经营店主首当其冲受到重创。 据韩国信用数据17日发布的《2024年第4季度小工商户动向》,以去年第四季度为准,预计有362.2万家个体工商户身背贷款。其中86.7%仍在正常营业,13.3%已停业。 停业店铺平均拖欠贷款为568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8万元),平均贷款余额为6185万韩元。个体户在还款上遭遇困难,主要是由于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全体小工商户店铺去年平均销售额为1.7882亿韩元,利润为4273万韩元。与上一年相比,销售额虽减少0.57%,但利润增长14.71%。销售下滑但利润增加,被认为是小工商户缩减支出的结果。 去年平均每家店铺全年支出为1.3609亿韩元,比前一年减少了4.56%。韩国信用数据负责人表示,自新冠疫情大流行后,消费大幅萎缩,2023年虽出现短暂复苏,但由于经济不景气和紧急戒严等原因,年底消费效果大打折扣,去年销售额实际上少于2023年或持平。 各行业中,咖啡店的消费萎缩影响最大。以去年第4季度为准,咖啡店销售额环比骤减9.5%,环比减少1.3%。快餐店和酒馆销售额也环比分别下滑1.8%和1.7%。 韩国信用数据负责人称,消费者受经济、政治动荡影响,首先削减了在咖啡、酒等嗜好品上的支出。此外,西餐(8.8%)、亚洲菜(6.3%)、日料(5.5%)、中餐(4.1%)等销售额较上一季度有所增长。
2025-02-17 20:33:20 -
Coupang领跑韩国食品网购 用户满意度领跑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电商平台Coupang在食品网购呈现出一家独大的局面。 市场调查机构Open Survey面向1285名满20至59岁的成年男女进行问卷调查,并于11日发表《食品网购趋势》报告显示,55.4%的受访者表示,主要在Coupang电商平台购买食品。其次依次为Kurly(8.6%)、Naver购物(8.4%)、Homeplus(5.6%)、易买得(5%)、Gmarket(3.1%)、SSG(2.9%)等。与2023年的数据相比,Coupang的上升势头尤为显著。排名依次为Coupang(40.1%)、Kurly(10.3%)、Naver购物(9.5%)、易买得(7.9%)、Homeplus(7.1%)等。 数据显示,除Naver购物外,大部分平台的使用率均有所下跌,反之Coupang则逆势而上,使用率急剧上升15.3个百分点,2年内用户数量激增,成为食品网购领域的领头羊。关于近3个月内使用过的购买食品平台中,Coupang的使用率遥遥领先,占73.7%,远超Naver购物(38.1%)、Kurly(27.2%)、Gmarket(19.2%)、Homeplus(18.4%)等平台。 从各平台的月均食品购买频率来看,Coupang同样表现出色,月均购买次数达3.72次,较易买得和SSG(2.84次)、Naver购物(2.37次)、Kurly(2.66次)还要高。然而,在次均和月均支出金额方面,易买得和SSG分别以5.94万韩(约合人民币298元)元和16.8696万韩元位居榜首。据统计,Coupang次均和月均支出金额分别为3.54万韩元和13.1688万韩元。 在各平台满意度调查中,Kurly以85.5%的用户满意度位居首位,Naver购物以82.5%的满意度紧随其后,Coupang和SSG的用户满意度也达到80.5%。关于各平台的优势,Kurly和Naver购物分别以会员优惠范围的多样性和配送速度受到用户青睐,而Coupang则因性价比高而赢得广泛认可。易买得和SSG的用户则认为,整体上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购物体验。
2025-02-11 22:43:41 -
韩企经营"步步惊心" 边际企业比重高企
【图片来源 AI】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每5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家是营业利润无法偿还贷款利息的“边际企业”。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于6日对韩国和五个主要国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去年第三季度为基准,在韩国226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440家为边际企业,比重达19.5%。边际企业是指利息备付率连续三年低于1的企业,说明企业的正常经营利润无法弥补其利息支出。 对比上述六个国家,韩国的边际企业比重仅次于美国(25%),其次依次为法国(19.4%)、德国(18.7%)、英国(13.6%)和日本(4%)。从国内企业行业分布来看,房地产行业(33.3%)、科学技术服务业(24.7%)、批发零售业(24.6%)和信息通信业(24.2%)的边际企业比重较高,企业经营上承受巨大压力,利息支出远超其正常经营利润。 此外,去年企业利息备付率低于1的“暂时性边际企业”比重,韩国在六个国家中也位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37.3%),占36.4%。法国(32.5%)、德国(30.9%)、英国(22%)、日本(12.3%)紧随其后,凸显出韩国企业在经营上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韩国边际企业比重增幅较2016年(7.2%)上升12.3个百分点,从163家增至440家,仅次于美国(5.8%)。英国(6.9%)、法国(5.4%)、日本(2.3%)、德国(1.6%)增幅相对较小。从国内企业行业来看,科学技术服务业(20.7%)、信息通信业(19.7%)、制造业(10.7%)和批发零售业(9.6%)的边际企业比重增幅较高。 同时,韩国综指(KOSPI)和科斯达克(KOSDAQ)的边际企业比重分别上升2.5个百分点和17.1个百分点,呈大幅上升趋势。韩经协指出,该数据意味着中小企业因经济萧条受到的冲击更大。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强调:“国内企业因严重的内需不振和特朗普贸易保护措施带来的出口不确定性,经营压力大幅加剧。政府需加强制度支援,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025-02-06 23:14:00 -
韩国经济不振推动借记卡需求上涨 去年发行量同比增长2.6%
韩国金融授信协会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第四季度,新韩、三星、现代、KB国民、乐天、韩亚、友利、BC卡韩国八家信用卡公司发行的借记卡数量达到6288.1万张,同比增长2.6%。 从各信用卡公司的数据来看,主要金融控股集团旗下信用卡公司的增长尤为显著。其中,新韩信用卡公司去年借记卡发卡量达到2105.6万张,同比增长3.2%。KB国民信用卡公司发卡量为1758.8万张,同比增长2.2%;韩亚信用卡公司发卡量也达到1249.7万张,同比增长5.5%。 在其他信用卡公司中,现代信用卡借记卡发卡量最多,为62万张,同比大幅增长27.6%。同期,BC卡发卡量也达到4.7万张,同比增长9.3%。 借记卡发卡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在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消费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支出而更倾向于使用借记卡。借记卡直接与银行账户挂钩,消费时直接从账户余额中扣除,避免了信用卡透支的风险,帮助用户更好地控制消费。 信用卡行业相关人士表示:“最近由于政局动荡带来的不安心理,加上高物价和经济不景气等多重因素,消费者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借记卡发行量有所增加。在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借记卡发行量将会稳步增加。” 有专家预测,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借记卡将成为最受欢迎的支付卡。韩国信用卡学会会长徐志蓉(音)分析称:“最近经济持续低迷,韩国居民也在减少消费。此外,随着节俭理财方式深受欢迎,预计借记卡发行量增加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卡片接触到地铁闸机。【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2-06 22:01:16 -
韩国12月经常账户顺差创新高 去年全年突破990亿美元
韩国银行(央行)6日发布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韩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123.7亿美元。出口增长和海外证券投资分红增加,推动去年12月韩国经常账户顺差创下历年12月最高纪录。 受此影响,韩国去年全年累计经常账户顺差达990.4亿美元,不仅是2023年(328.2亿美元)的三倍以上,还超过韩国银行此前预测的900亿美元。 从12月经常收支具体项目来看,商品收支顺差104.3亿美元,较2023年12月(86.6亿美元)和2024年11月(98.8亿美元)均有所增加。 去年12月出口规模达到633亿美元,同比增加6.6%。半导体等信息技术(IT)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同时乘用车、化工产品等非IT产品减幅收窄,出口增速得以从11月的0.8%提高至6.6%。 从品类来看,按照通关标准,信息通信设备(37%)、半导体(30.6%)、钢铁产品(6%)出口增长明显。从地区来看,对东南亚(15.4%)、欧盟(15.2%)、中国(8.6%)、日本(6.1%)、美国(5.5%)的出口均呈增长趋势。 去年12月进口规模为528.7亿美元,同比增加4.2%。其中原材料进口减少9.6%,但资本货物(24.4%)和消费货物(1.2%)进口增长,因此整体进口规模时隔三个月恢复增长。 从品类来看,天然气(-26.6%)、原油(-23.3%)、煤炭(-10.6%)等能源类产品进口减少,而运输设备(59.2%)、半导体制造设备(42.6%)、非耐用消费品(7.5%)等进口增长。 与商品收支不同,去年12月服务收支出现21.1亿美元逆差,规模较11月(-19.5亿美元)有所扩大,但与2023年12月(-29.8亿美元)相比有所缩小。其中,旅游收支逆差9.5亿美元,相较11月(-7.6亿美元)有所扩大,央行解释称主要受寒假海外旅游旺季影响。 本源收入收支顺差从去年11月的24.1亿美元增至12月的47.6亿美元,其中以证券投资分红收益为主的股息收入顺差达到35.9亿美元。金融账户净资产在去年12月增加93.8亿美元。 直接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69.5亿美元,外国人对韩直接投资增加12.3亿美元。证券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投资以股票为中心增加8.6亿美元,外国人对韩投资也以股票为主减少38亿美元。 釜山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6 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