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指数’新闻 145个
-
【亚洲人之声】当关税魔盒开启 谁在导演这场全球经济惊悚剧?
这几天的全球市场,仿佛被卷入了一场高强度的魔幻现实主义肥皂剧。美国挥舞起关税大棒,瞬间引发全球市场雪崩。本周一,美股期货开盘即暴跌,道指、纳指、标普齐刷刷往下跳,仿佛在提前播放一部“经济末日”预告片。 日韩市场同样未能幸免。日经指数暴跌超7%,一度触及跌停板,像极了早上还没吃饭就被老板骂的股民情绪。韩国综合指数也跌近5%,7日上午9时12分11秒,金融监管机构紧急出手,启动程序化交易暂停机制“临时停牌”(Sidecar)措施,时长5分钟。 而就在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镜头前优雅地念出“关税对等”的咒语时,全世界仿佛被施了魔法。甚至连“企鹅居住的无人岛屿”都被纳入征税范围,这出黑色幽默剧的荒诞程度突破天际,听起来更像是《黑镜》的新一季剧本,让人一时搞不清楚到底是市场出了问题,还是逻辑出了Bug。 当然,这场“黑色星期一”引发的骨牌效应中,加密货币市场也未能幸免。比特币、以太坊双双重挫,币圈投资者的心凉得像被冰封在了北境长城外。这一幕,怎么看怎么像是经济版的《权力的游戏》,只是这一次,铁王座上的玩家正在把全球经济拖入一场凛冬。 实际上,这场风暴正是对“贸易保护主义”最直观的反应。每一次关税大棒挥下,受伤的不仅是目标国家,更是全球供应链脆弱的神经系统。当一个超级大国开始“认真”对待企鹅岛的战略价值时,我们也许真的要重新审视,政治逻辑如何重塑全球经济秩序。 关税并不是魔法,不能凭空召唤繁荣。但它确实像一条咒语,足以让全球市场陷入短期的混乱与恐慌。只不过,这一次,连企鹅都被卷了进来,实在是荒诞中透着几分辛酸。 这场市场的魔幻崩盘,也许正敲响了全球化时代的“变形记警钟”。当关税成为一种被常态化武器化的手段,硅谷的算法和华尔街的资本,也不过是棋盘上的卒子。而历史曾告诉我们,1914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最初也只是被当作“局部事件”。也许此刻,全球交易员在盯着跳动的K线之时,更该思考的是:我们是否正在悄然走向一场新的经济铁幕? 因为在这个关税魔盒被打开的时代,没有哪一个经济体,能独善其身。 7日,在首尔中区韩亚银行总行交易室内,交易员的业务用显示器上出现了关于启动程序化交易暂停机制“临时停牌”(Sidecar)措施的新闻报道。【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8 00:07:24 -
韩国全球第五大军事强国之名是否实至名归?
去年10月,韩国国军日韩国军队在街游行。【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期,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升级以及中东地区局势的日益紧张,全球各国军事实力的对比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军事实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强大的经济基础,还需要多元化的武器装备和军种配置,这使得军事实力的增强难以在短期内实现。 近日,有关韩国军事实力排名全球第五的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关于韩国如何超越英国、法国、日本等传统军事强国的讨论不绝于耳。那么,韩国是否真的具备全球第五大军事强国的实力呢? 从经济实力、人口规模、武器装备以及国防产业等综合国力指标来看,韩国的军事实力确实位居全球前十。若仅考虑常规战斗力而不涉及核武器,韩国的军事实力甚至可跻身全球前五。然而,若将核武器纳入考量范围,朝鲜在军事实力上较韩国更具有威胁性。 由于韩国地处东亚,周边环绕着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军事超级大国,这些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因此,尽管韩国在全球范围内被视为军事强国,但在东亚地区,韩国的军事地位相对难以界定。目前,韩国的常规战斗力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此外,韩国经济实力位居全球第十,并在全球国防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拥有强大的炮兵火力、机械化部队、超音速隐形战斗机以及宙斯盾驱逐舰等先进装备。 然而,回溯至100多年前,韩国的军事力量还微不足道。1882年壬午兵变时期,韩国甚至缺乏基本的武器装备和军服,士兵们只能穿着日军和美军遗留的旧军服作战。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初期,韩国军队陷入苦战,后在美国的支持下,战斗力才得以显著提升。1954年,韩国建立了第1、2军基地司令部和10个预备师团,并引进了M47中型坦克等新型武器,为现代军事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64年至1972年间,韩国派遣了32万名军人参与越南战争,不仅提升了韩军的实战经验,也为武器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自20世纪70年代起,韩国通过大力发展国防产业,逐步增强了自主国防能力。1970年8月,韩国成立了国防科学研究所(ADD),并于1971年首次实现了M16步枪的国产化许可生产。70年代中期,韩国开始授权生产美国研发的武器和弹药,并于1979年成功自主研发并投入使用虎头雕级巡逻艇。90年代,韩国引进了先进的武器系统,并成功开发K1坦克等大型军事装备。进入21世纪后,韩国在无人机、坦克、炮兵、步兵战斗车辆以及F-35A隐形战斗机等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大规模引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韩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为军事强国,得益于丰富的实战经验、强大的战斗力和战略思维。为了确保国家安全,韩国持续投入研发和创新尖端武器,不断提升军事力量。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经济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同时通过持续增加国防投资,确保了先进武器系统的引进和自主研发。此外,韩国通过加强韩美同盟及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并学习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战略思想,进一步巩固了军事强国的地位。 在评估全球军事实力时,全球火力指数(GFP)被广泛引用作为重要参考依据。GFP通过对武装规模、技术装备、资金支持、现代技术水平、军事预算等60项综合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对各国的军事实力进行排名。全球火力指数的数值越接近0,表明该国的军事力量越强。但GFP的评估范围并不包括核武器等非对称战斗力。 从GFP的排名来看,韩国的军事实力在过去十年中呈稳步上升趋势。2013年,韩国GFP位列全球第9位;2014年上升至第7位;2020年至2023年期间,韩国稳定保持在第6位;而2024年,韩国的排名进一步提升至第5位。根据最新GFP数据,美国以0.0744的指数位居榜首,俄罗斯(0.0788)、中国(0.0788)、印度(0.1184)和韩国(0.1656)等紧随其后。英国(0.1785)、法国(0.1878)和日本(0.1839)分别位列第6至8位,而朝鲜则以0.6016的指数排名第34位。在GFP评估的145个国家中,不丹(6.3934)、贝宁(4.3156)和中非共和国(4.2347)的指数位列末尾,军事实力相对较弱。 朝鲜的GFP排名从去年的第36位上升2个名次,GFP高度评价了朝鲜陆军坦克、自行火炮、多管火箭炮系统,还对空军战斗机、海军巡逻艇、潜水艇、自由舰数量也给予了高分。从整体上看,相较于武器性能,压倒性的数量获得了国际认可。具体而言,朝鲜拥有4300余辆坦克、2600余辆装甲车、8800门野战炮、5500余门多管火箭炮、100余枚地对地导弹、420余艘海军主战舰艇、250余艘登陆舰、20余艘水雷战舰、40余艘支援舰以及70余艘潜艇等。此外,朝鲜的陆军和空军可动用兵力分别为137万人和6万人,位居全球第6位。 韩国的军事实力在多个领域也表现突出。韩国现役军人数量达60万人,位居全球第9位;预备军人数量高达310万人,位列全球第2位。在武器装备方面,韩国拥有1592架军用飞机(全球第5位)、807架直升机(全球第5位)、236辆坦克(全球第9位)、3270门自行火炮及4400门牵引火箭炮(全球第2位)、13艘驱逐舰和17艘护卫舰(全球第3位)、22艘潜艇(全球第6位)。此外,韩国的国防预算为463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4位。 在评估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时,国防预算、国防产业能力以及经济实力等综合国力指标同样至关重要。兰德公司高级国防研究员布鲁斯·贝内特(Bruce Bennett)指出:“如果排除核武器因素,朝鲜在常规战争中难以战胜韩国。但如果将核武器纳入考量,其军事排名将显著上升。”然而,洛威研究所(Lowy Institute)也强调:“尽管朝鲜因拥有核武器而自豪,但其整体国家实力仍显脆弱,尤其是在未来发展趋势和对外经济关系方面,朝鲜的表现几乎为零分。” 韩国和朝鲜作为分裂的两个国家,未来存在潜在的武力冲突风险,因此对两国军事实力的比较尤为重要。2022年韩国国防白皮书显示,韩国军队在常规武器的质量上具有显著优势,而朝鲜军队则在武器数量上占据上风,反映了两国军事战略的差异。 韩国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持续的经济增长、国防投资和技术创新,成功跻身全球军事强国之列。军事实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常规武器系统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上,还通过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与美国的紧密军事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为未来国防稳定和国际关系带来了深远影响。
2025-04-07 22:52:41 -
韩国教育物价飙升 学费涨声一片
上月14日,首尔钟路区德成女子学生在前往学校。【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各级教育机构学费普遍上调,涨幅创下近16年来新高。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于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教育物价同比上涨2.9%,创自2009年2月(4.8%)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以来的最大涨幅。据分析,教育物价上涨主要源于高等教育阶段学费的大幅调整。韩国私立大学校长协议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全国151所四年制私立大学中有120所(79.5%)决定上调学费标准。39所公立大学中,有11所(28.2%)同步实施了学费调整方案。 私立大学学费同比上涨5.2%,创自2009年2月(7.1%)以来的最大涨幅。从各地区来看,釜山、蔚山、庆南私立大学学费涨幅以5.6%位居首位,首尔、仁川、京畿道(5.5%)紧随其后,而济州地区(0.1%)涨幅最小。同期,公立大学缴纳金上涨1%,专科大学的缴纳金上升3.9%。 高等教育成本上升产生的连锁效应已波及学前教育领域。数据显示,幼儿园学费同比上涨4.3%,这是继2016年2月(8.4%)后,时隔9年1个月再现的较大涨幅。幼儿园缴纳金物价从2020年5月以来连续58个月同比下降后,于上月首次转为上升。 据分析,幼儿园缴纳金根据不同地区的学费补贴政策差异较大。全南(24.3%)、江原(15.7%)、釜山(14.7%)、庆北(12.1%)、首尔(5.%)等地涨幅居前。而蔚山因地方教育政策影响,幼儿园缴纳金物价反而下降74.3%。世宗、忠南、全北的上升率为0%。此外,课外教育成本同样持续攀升,家庭辅导材料价格自去年8月以来保持11.1%的高位增长,创1996年12月(12.8%)后的新高。网课费用则连续三个月维持9.4%的增长率。 此外,中小学补习班费分别上涨2%和1.2%,高中上涨(1%)。音乐学院(2.2%)、美术学院(2.9%)、体育学院((3.9%)费用上涨率也普遍较高。教育专家指出,当前学费普涨现象可能对整体物价稳定产生深远影响。统计厅相关人士表示:“若第二学期学费继续上调,将直接推高消费者物价指数。”
2025-04-07 18:42:58 -
KOSPI开盘暴跌失守2400点触发熔断机制
【图片提供 韩联社】 7日,韩国综合股指(KOSPI)暴跌触发熔断机制。据韩国交易所消息,当天上午9时12分11秒,因KOSPI200期货指数剧烈波动,启动程序化交易暂停机制“临时停牌”(Sidecar)措施,时长5分钟。
2025-04-07 18:25:44 -
特朗普再掀贸易不确定性 三星LG寄望海运费下行缓解盈利压力
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政策影响下,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持续升温,带动海运需求走弱、运价回落,这一变化使韩国两大电子巨头三星电子和LG电子对盈利前景持审慎乐观态度。尽管关税壁垒和保护主义趋势仍可能加重经营环境压力,但分析认为,海运成本回落预计将在短期内缓解两家企业的盈利压力。 据业界6日消息,三星电子和LG电子去年在物流方面的总支出达6.07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3亿元),同比增加逾1.6万亿韩元。其中,三星电子物流费用同比激增71.9%,达到2.9602万亿韩元;LG电子同比增长16.7%,为3.111万亿韩元。业内指出,两家公司物流成本的显著上升,主要源于海运运费的大幅上涨。尤其是电视、冰箱等大件家电产品,对运价波动尤为敏感,成为推高成本的关键因素。 代表全球海运运价走势的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去年全年平均值为2506点,同比上涨149%。但今年以来,受美方加征关税以及市场对贸易萎缩的担忧影响,海运价格大幅回落。SCFI指数自去年12月的2373点跌至上月21日的1293点,本月3日小幅反弹至1393点,这是自2023年12月以来首次跌破1500点。市场普遍预计,该指数短期内仍可能跌破1000点。 随着运价下行,企业去年受物流成本上升所承压的盈利状况有望得到缓解。KB证券研究员金东元(音)指出,受全球船舶供给过剩影响,预计LG电子今年的物流支出将较去年减少逾6000亿韩元。 一位家电行业人士表示:“虽然物流成本回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盈利压力,但企业更关注如何在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中维持竞争力,尤其是在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和消费需求疲软等方面,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3日下午,釜山港码头上堆积的集装箱。【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7 00:25:27 -
尹锡悦任期内经济持续低迷 景气指数创下新低
在前总统尹锡悦执政期间,韩国经济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反映当前经济状况的景气同步指数循环变动值自其上任初期触及高点后持续回落,尤其在去年“12·3紧急戒严”事件后跌幅明显,创下任内最低纪录。 根据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KOSIS)6日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景气同步指数循环变动值为98.4,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创下尹锡悦自2022年5月就任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2月小幅回升至98.5,但受此前连续三个月下跌影响,回升幅度有限,因此政府方面表示,目前仍难以判断是否出现趋势性反转,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存在。 景气同步指数循环变动值是根据工矿业生产、服务业生产、零售销售、出口等七项核心指标综合计算而成,用于反映当前经济景气程度。尽管该指数存在一定月度波动,但整体来看,自尹锡悦上任后不久便转入下行通道,至今未出现实质性回升。 回顾近年走势,该指数在2020年5月新冠疫情高峰期间曾跌至96.3,随后在政府财政刺激和全球经济复苏带动下逐步回升,并于2022年9月达到101.6的阶段性高点。但此后不久,经济走势出现转折,尹锡悦任期中期进入持续低迷状态。 多项结构性因素被认为是导致指数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其中半导体行业景气低迷、内需复苏乏力以及建筑业长期萎缩尤为突出。 首先,作为韩国主要出口支柱的半导体产业表现疲软。相关工矿业生产指数自2022年4月起连续11个月下滑,显著压制整体景气指数表现。 其次,内需复苏乏力。尽管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宽,但零售销售指数自2023年5月以来的12个月中,有8个月出现负增长,反映出消费信心仍处低位,内需回暖缓慢。 此外,建筑行业亦陷入持续低迷。自2023年4月起,建筑完工量已连续11个月下滑。业内普遍认为,当前建筑业所面临的困境在近年来实属罕见,预计调整周期仍将持续。 3月25日,首尔市一家餐厅门上张贴着暂停营业通知。【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6 23:23:23 -
弹劾落幕难救市 KOSPI受外资抛压跌至2460点
4日,尽管尹锡悦总统弹劾案的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政治不确定性,但受美国对韩国加征25%关税影响,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回落至2460点区间。 韩国交易所数据显示,KOSPI指数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1.28个百分点(0.86%),报2465.42点;科斯达克指数(KOSDAQ)则上涨3.9个百分点(0.57%),报687.39点。 当天,KOSPI指数以2450.49点开盘,并在上午11时韩国宪法法院开庭后出现小幅上涨。然而,在尹锡悦弹劾案获通过后,股指再度下跌,随后受外资抛压加剧影响,跌幅进一步扩大。 从投资者类型来看,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分别净买入620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1.2亿元)和1.0696万亿韩元,而外资则净抛售1.7874万亿韩元,成为拖累股指下行的主要因素。 权重股方面,韩国半导体板块表现尤为疲软。受美国即将宣布半导体关税措施的影响,三星电子下跌2.6%,SK海力士大跌6.37%。此外,三星生物制剂(-3.95%)、现代汽车(-1.03%)、起亚(-1.21%)等权重股也纷纷走低。 未来资产证券分析师徐尚永(音)表示:“虽然尹锡悦弹劾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治不确定性,但由于韩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美国加征关税引发的经济增长忧虑仍在发酵,这或成为外资抛售韩股的主要诱因。” 当天,韩国宪法法院对尹锡悦总统弹劾案作出最终宣判,通过了去年12月国会提交的弹劾决议。尹锡悦随即被罢免,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第二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韩国将在60天内举行总统选举。 4日,位于首尔中区的韩亚银行交易厅显示屏上显示KOSPI指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05 01:38:42 -
韩国食品企业涨价潮持续蔓延 餐桌物价负担加剧
2日,首尔瑞草区某大型超市陈列的火腿和培根。【图片来源 韩联社】 韩国近期面临食品价格全面上涨的压力,加工食品、畜产品、水产品及餐饮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3月份,面包、火腿、辛奇、饼干等加工食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进一步加重了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业内分析指出,此次价格上涨主要受到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同时当前政局变动也对政府调控能力形成一定制约。 3日,统计厅发布的《3月消费者物价动向》资料显示,3月加工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6%,创自2023年12月(4.2%)以后15个月来的最高涨幅。同期,消费者物价上涨率为2.1%,其中加工食品贡献了0.30个百分点。此外,外出就餐(0.42%)、畜产品(0.07%)、水产品(0.05%)等品类也推动了物价上涨。 从具体品类来看,辛奇(15.3%)、火腿培根(6%)、鱿鱼丝(40.3%)、调味海苔(17.9%)、酱油(8.7%)、香油(8.6%)、食醋(8.%)、食用油(6.2%)、调味酱(11.5%)、冷冻食品(6.9%)等传统食品价格涨幅显著。受国际原材料价格影响,面包(6.3%)、蛋糕(5%)、巧克力(15.5%)、饼干(7.9%)、茶(25.4%)、果酱(7.7%)、辅食(11.1%)、果汁(7.9%)、豆奶(7.4%)、碳酸饮料(7.3%)等休闲食品也呈现明显上涨趋势。 据分析,此次价格上涨主要源于年初以来各大食品企业的连续调价行为。根据企划财政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大象集团于1月对蛋黄酱等系列产品实施了平均19.1%的价格上调,随后乐天沃食品在2月将糕点类产品价格整体提升9.5%。农心在3月对方便面等主打产品实施了平均7%的涨价措施。希杰第一制糖计划将于本月内对便利店销售的产品进行月11%的调价。南阳乳业则采取分阶段调价策略,酸奶产品已于3月完成10%的价格上调,而饮料产品计划于4月实施新的价格方案。此外,巴黎贝甜(5.9%)、SPC(5.9%)、多乐之日(5%)等面包业也在2至3月份一致上调了产品价格。 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李斗元(音)表示:“加工食品物价指数从2月的2.9%上升至3月的3.6%,反映出近期生产成本上涨逐步传导至终端价格。预计4月份啤酒、方便面等部分加工食品价格仍将维持上涨态势。" 针对近期食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社会各界反应不一。部分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的调价行为提出质疑,认为主要食品制造商可能利用当前政治局势下政府市场监管能力相对减弱的时机,集中实施价格上调措施。然而,食品业界表示,此次价格调整主要源于多重外部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持续走高的汇率水平、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以及全球异常气候现象导致的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业内人士表示,韩国加工食品生产所需的核心原料砂糖、可可、棕榈油和咖啡等高度依赖进口,使得产品价格对国际汇率波动和原材料市场变化极为敏感。并强调,近期企业的价格调整决策主要基于近年来持续累积的成本压力等客观因素,与当前政局变化并无直接关联。 针对当前形势,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稳定物价,包括扩大进口原材料配额关税适用范围,并与食品行业保持密切沟通。企划财政部物价政策课长任慧英表示:"政府正积极与业界协商,力求通过推迟调价时间、分阶段实施等方式,尽可能控制调价幅度和范围。"
2025-04-03 20:14:25 -
韩国3月CPI同比上涨2.1% 水产品涨幅创19个月新高
韩国统计厅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3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116.29(2020年=100),同比上涨2.1%,连续三个月保持2%以上的增速。加工食品和公共服务价格上涨成为主要推动因素。 韩国物价涨幅自去年9月至12月维持在1%区间,但进入今年后呈现上升趋势,今年1月和2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2.2%和2.0%。 数据显示,3月新鲜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连续两个月下跌,但农畜水产品整体价格同比上涨0.9%。 其中,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3.1%,水产品价格上涨4.9%,创下自2023年8月(6.0%)以来19个月内的最大涨幅。分析认为,紫菜价格同比上涨32.8%,以及渔业作业天数减少导致供应下降,是推动水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具体品类来看,白萝卜(86.4%)、白菜(49.7%)和洋葱(26.9%)价格涨幅明显,而柿子(-26.5%)、西红柿(-19.8%)和大葱(-18.3%)价格则明显回落。 加工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6%,创2023年12月(4.2%)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上涨商品包括辛奇(15.3%)、咖啡(8.3%)、面包(6.3%)及火腿和培根(6.0%)。韩国政府分析认为,这与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高汇率以及劳动力和能源成本增加密切相关。 3月公共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高于2月的0.8%。其中,私立大学学费同比上涨5.2%,成为推动公共服务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此外,餐饮价格同比上涨3.0%,非餐饮类私人服务价格上涨3.2%,整体私人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1%。 韩国统计厅表示,春节假期结束后,旅游产品价格在2月份短暂下降,但3月份因春季出行需求增加,价格重新上涨,成为非餐饮类私人服务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 能源方面,受国际油价下降影响,韩国3月石油类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较2月(6.3%)明显放缓。石油类产品对整体CPI的贡献度从2月的0.24个百分点下降至3月的0.11个百分点。 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计算的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9%,剔除农产品和石油类产品后的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1%。 韩国近期发生的庆尚南道及庆尚北道山火引发市场对农畜产品供应的担忧。韩国政府表示,虽然3月物价数据尚未受到山火影响,但预计苹果、卷心菜、洋葱、大蒜以及部分本土牛肉的价格可能在未来受到波及。 韩国企划财政部官员表示,政府将迅速调查山火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分析供需状况,并采取及时应对措施,防止物价大幅波动。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2 23:57:22 -
韩国解除卖空禁令 股市重启1.7万亿韩元卖空交易
3月31日,韩国时隔17个月正式解除卖空禁令,韩国股市重新迎来1.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4亿元)的卖空交易。 根据韩国交易所31日收盘数据,韩国综合股指(KOSPI)和科斯达克(KOSDAQ)市场卖空交易总额达到1.7284万亿韩元,占当日市场总交易额(15.1473万亿韩元)的11.41%。 从投资者类型来看,外籍投资者的卖空交易额达1.5435万亿韩元,占比高达89.3%;机构投资者的卖空交易额为1708亿韩元,占比9.88%;个人投资者仅为142亿韩元,占比0.82%。 从市场板块来看,KOSPI市场的卖空交易额达1.3012万亿韩元,占该板块交易总额的14.62%。其中,外资交易额达1.178万亿韩元,占比90.52%;机构投资者为1114亿韩元,占比8.55%;个人投资者为120亿韩元,占比0.92%。KOSDAQ市场的卖空交易额为4272亿韩元,其中,外资占比85.57%,其后依次为机构投资者(13.9%)和个人投资者(0.53%)。 在KOSPI市场,卖空交易金额最多的个股是三星电子,达1.2668万亿韩元,并且股价当日下跌了3.99%。空头交易量最多的股票则为东洋管材,成交量达511.9052万股,最终以7.57%的跌幅收盘。 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关税政策预期影响,叠加韩国卖空禁令解除带来的市场情绪波动,前一交易日韩国股市大幅下挫。KOSPI指数开盘大跌,最终下跌3%,收报2481.12点;KOSDAQ指数也下跌3.01%,收报672.85点。 另外,韩国交易所1日宣布将43家上市公司列为“卖空过热股”,当天禁止其卖空交易。SK海力士、KAKAO等14家KOSPI上市公司和Techwing、Nature Cell等29家KOSDAQ上市公司的卖空交易当天被禁止交易。 KOSPI上市的14家公司包括SK海力士、乐天控股、汉森、SKC、乐天购物、SK、DIC、ILJIN Hysolus、Kakao、韩美半导体、CJ第一制糖、HD现代电子、东远系统、NC软件。KOSDAQ上市的29家公司包括三千堂制药、Nature Cell、济州半导体、Techwing、LS Marine Solution、Nchem、Polaris Office、Genic、SY等。 据悉,若上述公司股票在当日下跌幅度超过5%,卖空禁令将延长。若未达到该跌幅,从被指定的次日起即可恢复卖空交易。根据韩国政府此前公布的计划,将设立至5月31日的过渡期,并在此期间临时扩大“卖空过热股”的指定范围,以应对潜在的市场剧烈波动。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韩国多次采取卖空限制措施。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韩国与美国、英国等国家一道暂停卖空交易;2020年3月,为应对新冠疫情引发的市场动荡,韩国再度全面禁止卖空。 韩国最近一次卖空禁令始于2023年11月,旨在解决市场公平性问题,打击被称为“无券卖空”的非法交易行为。韩国监管机构对多家涉嫌此类操作的国际投行进行了调查并处以罚款,同时引入电子监控平台,以识别非法交易。 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委员长金英焕今年2月表示,全面恢复卖空交易而非仅限部分解禁,是提升市场效率、加强与全球资本市场接轨的必要步骤。 31日下午,位于首尔中区的韩亚银行交易厅显示屏上显示KOSPI和KOSDAQ指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01 23:57:49
-
【亚洲人之声】当关税魔盒开启 谁在导演这场全球经济惊悚剧?
这几天的全球市场,仿佛被卷入了一场高强度的魔幻现实主义肥皂剧。美国挥舞起关税大棒,瞬间引发全球市场雪崩。本周一,美股期货开盘即暴跌,道指、纳指、标普齐刷刷往下跳,仿佛在提前播放一部“经济末日”预告片。 日韩市场同样未能幸免。日经指数暴跌超7%,一度触及跌停板,像极了早上还没吃饭就被老板骂的股民情绪。韩国综合指数也跌近5%,7日上午9时12分11秒,金融监管机构紧急出手,启动程序化交易暂停机制“临时停牌”(Sidecar)措施,时长5分钟。 而就在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镜头前优雅地念出“关税对等”的咒语时,全世界仿佛被施了魔法。甚至连“企鹅居住的无人岛屿”都被纳入征税范围,这出黑色幽默剧的荒诞程度突破天际,听起来更像是《黑镜》的新一季剧本,让人一时搞不清楚到底是市场出了问题,还是逻辑出了Bug。 当然,这场“黑色星期一”引发的骨牌效应中,加密货币市场也未能幸免。比特币、以太坊双双重挫,币圈投资者的心凉得像被冰封在了北境长城外。这一幕,怎么看怎么像是经济版的《权力的游戏》,只是这一次,铁王座上的玩家正在把全球经济拖入一场凛冬。 实际上,这场风暴正是对“贸易保护主义”最直观的反应。每一次关税大棒挥下,受伤的不仅是目标国家,更是全球供应链脆弱的神经系统。当一个超级大国开始“认真”对待企鹅岛的战略价值时,我们也许真的要重新审视,政治逻辑如何重塑全球经济秩序。 关税并不是魔法,不能凭空召唤繁荣。但它确实像一条咒语,足以让全球市场陷入短期的混乱与恐慌。只不过,这一次,连企鹅都被卷了进来,实在是荒诞中透着几分辛酸。 这场市场的魔幻崩盘,也许正敲响了全球化时代的“变形记警钟”。当关税成为一种被常态化武器化的手段,硅谷的算法和华尔街的资本,也不过是棋盘上的卒子。而历史曾告诉我们,1914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最初也只是被当作“局部事件”。也许此刻,全球交易员在盯着跳动的K线之时,更该思考的是:我们是否正在悄然走向一场新的经济铁幕? 因为在这个关税魔盒被打开的时代,没有哪一个经济体,能独善其身。 7日,在首尔中区韩亚银行总行交易室内,交易员的业务用显示器上出现了关于启动程序化交易暂停机制“临时停牌”(Sidecar)措施的新闻报道。【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8 00:07:24 -
韩国全球第五大军事强国之名是否实至名归?
去年10月,韩国国军日韩国军队在街游行。【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期,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升级以及中东地区局势的日益紧张,全球各国军事实力的对比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军事实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强大的经济基础,还需要多元化的武器装备和军种配置,这使得军事实力的增强难以在短期内实现。 近日,有关韩国军事实力排名全球第五的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关于韩国如何超越英国、法国、日本等传统军事强国的讨论不绝于耳。那么,韩国是否真的具备全球第五大军事强国的实力呢? 从经济实力、人口规模、武器装备以及国防产业等综合国力指标来看,韩国的军事实力确实位居全球前十。若仅考虑常规战斗力而不涉及核武器,韩国的军事实力甚至可跻身全球前五。然而,若将核武器纳入考量范围,朝鲜在军事实力上较韩国更具有威胁性。 由于韩国地处东亚,周边环绕着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军事超级大国,这些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因此,尽管韩国在全球范围内被视为军事强国,但在东亚地区,韩国的军事地位相对难以界定。目前,韩国的常规战斗力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此外,韩国经济实力位居全球第十,并在全球国防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拥有强大的炮兵火力、机械化部队、超音速隐形战斗机以及宙斯盾驱逐舰等先进装备。 然而,回溯至100多年前,韩国的军事力量还微不足道。1882年壬午兵变时期,韩国甚至缺乏基本的武器装备和军服,士兵们只能穿着日军和美军遗留的旧军服作战。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初期,韩国军队陷入苦战,后在美国的支持下,战斗力才得以显著提升。1954年,韩国建立了第1、2军基地司令部和10个预备师团,并引进了M47中型坦克等新型武器,为现代军事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64年至1972年间,韩国派遣了32万名军人参与越南战争,不仅提升了韩军的实战经验,也为武器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自20世纪70年代起,韩国通过大力发展国防产业,逐步增强了自主国防能力。1970年8月,韩国成立了国防科学研究所(ADD),并于1971年首次实现了M16步枪的国产化许可生产。70年代中期,韩国开始授权生产美国研发的武器和弹药,并于1979年成功自主研发并投入使用虎头雕级巡逻艇。90年代,韩国引进了先进的武器系统,并成功开发K1坦克等大型军事装备。进入21世纪后,韩国在无人机、坦克、炮兵、步兵战斗车辆以及F-35A隐形战斗机等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大规模引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韩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为军事强国,得益于丰富的实战经验、强大的战斗力和战略思维。为了确保国家安全,韩国持续投入研发和创新尖端武器,不断提升军事力量。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经济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同时通过持续增加国防投资,确保了先进武器系统的引进和自主研发。此外,韩国通过加强韩美同盟及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并学习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战略思想,进一步巩固了军事强国的地位。 在评估全球军事实力时,全球火力指数(GFP)被广泛引用作为重要参考依据。GFP通过对武装规模、技术装备、资金支持、现代技术水平、军事预算等60项综合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对各国的军事实力进行排名。全球火力指数的数值越接近0,表明该国的军事力量越强。但GFP的评估范围并不包括核武器等非对称战斗力。 从GFP的排名来看,韩国的军事实力在过去十年中呈稳步上升趋势。2013年,韩国GFP位列全球第9位;2014年上升至第7位;2020年至2023年期间,韩国稳定保持在第6位;而2024年,韩国的排名进一步提升至第5位。根据最新GFP数据,美国以0.0744的指数位居榜首,俄罗斯(0.0788)、中国(0.0788)、印度(0.1184)和韩国(0.1656)等紧随其后。英国(0.1785)、法国(0.1878)和日本(0.1839)分别位列第6至8位,而朝鲜则以0.6016的指数排名第34位。在GFP评估的145个国家中,不丹(6.3934)、贝宁(4.3156)和中非共和国(4.2347)的指数位列末尾,军事实力相对较弱。 朝鲜的GFP排名从去年的第36位上升2个名次,GFP高度评价了朝鲜陆军坦克、自行火炮、多管火箭炮系统,还对空军战斗机、海军巡逻艇、潜水艇、自由舰数量也给予了高分。从整体上看,相较于武器性能,压倒性的数量获得了国际认可。具体而言,朝鲜拥有4300余辆坦克、2600余辆装甲车、8800门野战炮、5500余门多管火箭炮、100余枚地对地导弹、420余艘海军主战舰艇、250余艘登陆舰、20余艘水雷战舰、40余艘支援舰以及70余艘潜艇等。此外,朝鲜的陆军和空军可动用兵力分别为137万人和6万人,位居全球第6位。 韩国的军事实力在多个领域也表现突出。韩国现役军人数量达60万人,位居全球第9位;预备军人数量高达310万人,位列全球第2位。在武器装备方面,韩国拥有1592架军用飞机(全球第5位)、807架直升机(全球第5位)、236辆坦克(全球第9位)、3270门自行火炮及4400门牵引火箭炮(全球第2位)、13艘驱逐舰和17艘护卫舰(全球第3位)、22艘潜艇(全球第6位)。此外,韩国的国防预算为463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4位。 在评估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时,国防预算、国防产业能力以及经济实力等综合国力指标同样至关重要。兰德公司高级国防研究员布鲁斯·贝内特(Bruce Bennett)指出:“如果排除核武器因素,朝鲜在常规战争中难以战胜韩国。但如果将核武器纳入考量,其军事排名将显著上升。”然而,洛威研究所(Lowy Institute)也强调:“尽管朝鲜因拥有核武器而自豪,但其整体国家实力仍显脆弱,尤其是在未来发展趋势和对外经济关系方面,朝鲜的表现几乎为零分。” 韩国和朝鲜作为分裂的两个国家,未来存在潜在的武力冲突风险,因此对两国军事实力的比较尤为重要。2022年韩国国防白皮书显示,韩国军队在常规武器的质量上具有显著优势,而朝鲜军队则在武器数量上占据上风,反映了两国军事战略的差异。 韩国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持续的经济增长、国防投资和技术创新,成功跻身全球军事强国之列。军事实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常规武器系统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上,还通过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与美国的紧密军事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为未来国防稳定和国际关系带来了深远影响。
2025-04-07 22:52:41 -
韩国教育物价飙升 学费涨声一片
上月14日,首尔钟路区德成女子学生在前往学校。【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各级教育机构学费普遍上调,涨幅创下近16年来新高。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于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教育物价同比上涨2.9%,创自2009年2月(4.8%)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以来的最大涨幅。据分析,教育物价上涨主要源于高等教育阶段学费的大幅调整。韩国私立大学校长协议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全国151所四年制私立大学中有120所(79.5%)决定上调学费标准。39所公立大学中,有11所(28.2%)同步实施了学费调整方案。 私立大学学费同比上涨5.2%,创自2009年2月(7.1%)以来的最大涨幅。从各地区来看,釜山、蔚山、庆南私立大学学费涨幅以5.6%位居首位,首尔、仁川、京畿道(5.5%)紧随其后,而济州地区(0.1%)涨幅最小。同期,公立大学缴纳金上涨1%,专科大学的缴纳金上升3.9%。 高等教育成本上升产生的连锁效应已波及学前教育领域。数据显示,幼儿园学费同比上涨4.3%,这是继2016年2月(8.4%)后,时隔9年1个月再现的较大涨幅。幼儿园缴纳金物价从2020年5月以来连续58个月同比下降后,于上月首次转为上升。 据分析,幼儿园缴纳金根据不同地区的学费补贴政策差异较大。全南(24.3%)、江原(15.7%)、釜山(14.7%)、庆北(12.1%)、首尔(5.%)等地涨幅居前。而蔚山因地方教育政策影响,幼儿园缴纳金物价反而下降74.3%。世宗、忠南、全北的上升率为0%。此外,课外教育成本同样持续攀升,家庭辅导材料价格自去年8月以来保持11.1%的高位增长,创1996年12月(12.8%)后的新高。网课费用则连续三个月维持9.4%的增长率。 此外,中小学补习班费分别上涨2%和1.2%,高中上涨(1%)。音乐学院(2.2%)、美术学院(2.9%)、体育学院((3.9%)费用上涨率也普遍较高。教育专家指出,当前学费普涨现象可能对整体物价稳定产生深远影响。统计厅相关人士表示:“若第二学期学费继续上调,将直接推高消费者物价指数。”
2025-04-07 18:42:58 -
KOSPI开盘暴跌失守2400点触发熔断机制
【图片提供 韩联社】 7日,韩国综合股指(KOSPI)暴跌触发熔断机制。据韩国交易所消息,当天上午9时12分11秒,因KOSPI200期货指数剧烈波动,启动程序化交易暂停机制“临时停牌”(Sidecar)措施,时长5分钟。
2025-04-07 18:25:44 -
特朗普再掀贸易不确定性 三星LG寄望海运费下行缓解盈利压力
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政策影响下,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持续升温,带动海运需求走弱、运价回落,这一变化使韩国两大电子巨头三星电子和LG电子对盈利前景持审慎乐观态度。尽管关税壁垒和保护主义趋势仍可能加重经营环境压力,但分析认为,海运成本回落预计将在短期内缓解两家企业的盈利压力。 据业界6日消息,三星电子和LG电子去年在物流方面的总支出达6.07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3亿元),同比增加逾1.6万亿韩元。其中,三星电子物流费用同比激增71.9%,达到2.9602万亿韩元;LG电子同比增长16.7%,为3.111万亿韩元。业内指出,两家公司物流成本的显著上升,主要源于海运运费的大幅上涨。尤其是电视、冰箱等大件家电产品,对运价波动尤为敏感,成为推高成本的关键因素。 代表全球海运运价走势的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去年全年平均值为2506点,同比上涨149%。但今年以来,受美方加征关税以及市场对贸易萎缩的担忧影响,海运价格大幅回落。SCFI指数自去年12月的2373点跌至上月21日的1293点,本月3日小幅反弹至1393点,这是自2023年12月以来首次跌破1500点。市场普遍预计,该指数短期内仍可能跌破1000点。 随着运价下行,企业去年受物流成本上升所承压的盈利状况有望得到缓解。KB证券研究员金东元(音)指出,受全球船舶供给过剩影响,预计LG电子今年的物流支出将较去年减少逾6000亿韩元。 一位家电行业人士表示:“虽然物流成本回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盈利压力,但企业更关注如何在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中维持竞争力,尤其是在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和消费需求疲软等方面,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3日下午,釜山港码头上堆积的集装箱。【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7 00:25:27 -
尹锡悦任期内经济持续低迷 景气指数创下新低
在前总统尹锡悦执政期间,韩国经济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反映当前经济状况的景气同步指数循环变动值自其上任初期触及高点后持续回落,尤其在去年“12·3紧急戒严”事件后跌幅明显,创下任内最低纪录。 根据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KOSIS)6日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景气同步指数循环变动值为98.4,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创下尹锡悦自2022年5月就任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2月小幅回升至98.5,但受此前连续三个月下跌影响,回升幅度有限,因此政府方面表示,目前仍难以判断是否出现趋势性反转,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存在。 景气同步指数循环变动值是根据工矿业生产、服务业生产、零售销售、出口等七项核心指标综合计算而成,用于反映当前经济景气程度。尽管该指数存在一定月度波动,但整体来看,自尹锡悦上任后不久便转入下行通道,至今未出现实质性回升。 回顾近年走势,该指数在2020年5月新冠疫情高峰期间曾跌至96.3,随后在政府财政刺激和全球经济复苏带动下逐步回升,并于2022年9月达到101.6的阶段性高点。但此后不久,经济走势出现转折,尹锡悦任期中期进入持续低迷状态。 多项结构性因素被认为是导致指数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其中半导体行业景气低迷、内需复苏乏力以及建筑业长期萎缩尤为突出。 首先,作为韩国主要出口支柱的半导体产业表现疲软。相关工矿业生产指数自2022年4月起连续11个月下滑,显著压制整体景气指数表现。 其次,内需复苏乏力。尽管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宽,但零售销售指数自2023年5月以来的12个月中,有8个月出现负增长,反映出消费信心仍处低位,内需回暖缓慢。 此外,建筑行业亦陷入持续低迷。自2023年4月起,建筑完工量已连续11个月下滑。业内普遍认为,当前建筑业所面临的困境在近年来实属罕见,预计调整周期仍将持续。 3月25日,首尔市一家餐厅门上张贴着暂停营业通知。【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6 23:23:23 -
弹劾落幕难救市 KOSPI受外资抛压跌至2460点
4日,尽管尹锡悦总统弹劾案的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政治不确定性,但受美国对韩国加征25%关税影响,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回落至2460点区间。 韩国交易所数据显示,KOSPI指数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1.28个百分点(0.86%),报2465.42点;科斯达克指数(KOSDAQ)则上涨3.9个百分点(0.57%),报687.39点。 当天,KOSPI指数以2450.49点开盘,并在上午11时韩国宪法法院开庭后出现小幅上涨。然而,在尹锡悦弹劾案获通过后,股指再度下跌,随后受外资抛压加剧影响,跌幅进一步扩大。 从投资者类型来看,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分别净买入620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1.2亿元)和1.0696万亿韩元,而外资则净抛售1.7874万亿韩元,成为拖累股指下行的主要因素。 权重股方面,韩国半导体板块表现尤为疲软。受美国即将宣布半导体关税措施的影响,三星电子下跌2.6%,SK海力士大跌6.37%。此外,三星生物制剂(-3.95%)、现代汽车(-1.03%)、起亚(-1.21%)等权重股也纷纷走低。 未来资产证券分析师徐尚永(音)表示:“虽然尹锡悦弹劾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治不确定性,但由于韩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美国加征关税引发的经济增长忧虑仍在发酵,这或成为外资抛售韩股的主要诱因。” 当天,韩国宪法法院对尹锡悦总统弹劾案作出最终宣判,通过了去年12月国会提交的弹劾决议。尹锡悦随即被罢免,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第二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韩国将在60天内举行总统选举。 4日,位于首尔中区的韩亚银行交易厅显示屏上显示KOSPI指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05 01:38:42 -
韩国食品企业涨价潮持续蔓延 餐桌物价负担加剧
2日,首尔瑞草区某大型超市陈列的火腿和培根。【图片来源 韩联社】 韩国近期面临食品价格全面上涨的压力,加工食品、畜产品、水产品及餐饮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3月份,面包、火腿、辛奇、饼干等加工食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进一步加重了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业内分析指出,此次价格上涨主要受到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同时当前政局变动也对政府调控能力形成一定制约。 3日,统计厅发布的《3月消费者物价动向》资料显示,3月加工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6%,创自2023年12月(4.2%)以后15个月来的最高涨幅。同期,消费者物价上涨率为2.1%,其中加工食品贡献了0.30个百分点。此外,外出就餐(0.42%)、畜产品(0.07%)、水产品(0.05%)等品类也推动了物价上涨。 从具体品类来看,辛奇(15.3%)、火腿培根(6%)、鱿鱼丝(40.3%)、调味海苔(17.9%)、酱油(8.7%)、香油(8.6%)、食醋(8.%)、食用油(6.2%)、调味酱(11.5%)、冷冻食品(6.9%)等传统食品价格涨幅显著。受国际原材料价格影响,面包(6.3%)、蛋糕(5%)、巧克力(15.5%)、饼干(7.9%)、茶(25.4%)、果酱(7.7%)、辅食(11.1%)、果汁(7.9%)、豆奶(7.4%)、碳酸饮料(7.3%)等休闲食品也呈现明显上涨趋势。 据分析,此次价格上涨主要源于年初以来各大食品企业的连续调价行为。根据企划财政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大象集团于1月对蛋黄酱等系列产品实施了平均19.1%的价格上调,随后乐天沃食品在2月将糕点类产品价格整体提升9.5%。农心在3月对方便面等主打产品实施了平均7%的涨价措施。希杰第一制糖计划将于本月内对便利店销售的产品进行月11%的调价。南阳乳业则采取分阶段调价策略,酸奶产品已于3月完成10%的价格上调,而饮料产品计划于4月实施新的价格方案。此外,巴黎贝甜(5.9%)、SPC(5.9%)、多乐之日(5%)等面包业也在2至3月份一致上调了产品价格。 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李斗元(音)表示:“加工食品物价指数从2月的2.9%上升至3月的3.6%,反映出近期生产成本上涨逐步传导至终端价格。预计4月份啤酒、方便面等部分加工食品价格仍将维持上涨态势。" 针对近期食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社会各界反应不一。部分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的调价行为提出质疑,认为主要食品制造商可能利用当前政治局势下政府市场监管能力相对减弱的时机,集中实施价格上调措施。然而,食品业界表示,此次价格调整主要源于多重外部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持续走高的汇率水平、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以及全球异常气候现象导致的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业内人士表示,韩国加工食品生产所需的核心原料砂糖、可可、棕榈油和咖啡等高度依赖进口,使得产品价格对国际汇率波动和原材料市场变化极为敏感。并强调,近期企业的价格调整决策主要基于近年来持续累积的成本压力等客观因素,与当前政局变化并无直接关联。 针对当前形势,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稳定物价,包括扩大进口原材料配额关税适用范围,并与食品行业保持密切沟通。企划财政部物价政策课长任慧英表示:"政府正积极与业界协商,力求通过推迟调价时间、分阶段实施等方式,尽可能控制调价幅度和范围。"
2025-04-03 20:14:25 -
韩国3月CPI同比上涨2.1% 水产品涨幅创19个月新高
韩国统计厅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3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116.29(2020年=100),同比上涨2.1%,连续三个月保持2%以上的增速。加工食品和公共服务价格上涨成为主要推动因素。 韩国物价涨幅自去年9月至12月维持在1%区间,但进入今年后呈现上升趋势,今年1月和2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2.2%和2.0%。 数据显示,3月新鲜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连续两个月下跌,但农畜水产品整体价格同比上涨0.9%。 其中,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3.1%,水产品价格上涨4.9%,创下自2023年8月(6.0%)以来19个月内的最大涨幅。分析认为,紫菜价格同比上涨32.8%,以及渔业作业天数减少导致供应下降,是推动水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具体品类来看,白萝卜(86.4%)、白菜(49.7%)和洋葱(26.9%)价格涨幅明显,而柿子(-26.5%)、西红柿(-19.8%)和大葱(-18.3%)价格则明显回落。 加工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6%,创2023年12月(4.2%)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上涨商品包括辛奇(15.3%)、咖啡(8.3%)、面包(6.3%)及火腿和培根(6.0%)。韩国政府分析认为,这与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高汇率以及劳动力和能源成本增加密切相关。 3月公共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高于2月的0.8%。其中,私立大学学费同比上涨5.2%,成为推动公共服务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此外,餐饮价格同比上涨3.0%,非餐饮类私人服务价格上涨3.2%,整体私人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1%。 韩国统计厅表示,春节假期结束后,旅游产品价格在2月份短暂下降,但3月份因春季出行需求增加,价格重新上涨,成为非餐饮类私人服务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 能源方面,受国际油价下降影响,韩国3月石油类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较2月(6.3%)明显放缓。石油类产品对整体CPI的贡献度从2月的0.24个百分点下降至3月的0.11个百分点。 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计算的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9%,剔除农产品和石油类产品后的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1%。 韩国近期发生的庆尚南道及庆尚北道山火引发市场对农畜产品供应的担忧。韩国政府表示,虽然3月物价数据尚未受到山火影响,但预计苹果、卷心菜、洋葱、大蒜以及部分本土牛肉的价格可能在未来受到波及。 韩国企划财政部官员表示,政府将迅速调查山火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分析供需状况,并采取及时应对措施,防止物价大幅波动。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2 23:57:22 -
韩国解除卖空禁令 股市重启1.7万亿韩元卖空交易
3月31日,韩国时隔17个月正式解除卖空禁令,韩国股市重新迎来1.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4亿元)的卖空交易。 根据韩国交易所31日收盘数据,韩国综合股指(KOSPI)和科斯达克(KOSDAQ)市场卖空交易总额达到1.7284万亿韩元,占当日市场总交易额(15.1473万亿韩元)的11.41%。 从投资者类型来看,外籍投资者的卖空交易额达1.5435万亿韩元,占比高达89.3%;机构投资者的卖空交易额为1708亿韩元,占比9.88%;个人投资者仅为142亿韩元,占比0.82%。 从市场板块来看,KOSPI市场的卖空交易额达1.3012万亿韩元,占该板块交易总额的14.62%。其中,外资交易额达1.178万亿韩元,占比90.52%;机构投资者为1114亿韩元,占比8.55%;个人投资者为120亿韩元,占比0.92%。KOSDAQ市场的卖空交易额为4272亿韩元,其中,外资占比85.57%,其后依次为机构投资者(13.9%)和个人投资者(0.53%)。 在KOSPI市场,卖空交易金额最多的个股是三星电子,达1.2668万亿韩元,并且股价当日下跌了3.99%。空头交易量最多的股票则为东洋管材,成交量达511.9052万股,最终以7.57%的跌幅收盘。 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关税政策预期影响,叠加韩国卖空禁令解除带来的市场情绪波动,前一交易日韩国股市大幅下挫。KOSPI指数开盘大跌,最终下跌3%,收报2481.12点;KOSDAQ指数也下跌3.01%,收报672.85点。 另外,韩国交易所1日宣布将43家上市公司列为“卖空过热股”,当天禁止其卖空交易。SK海力士、KAKAO等14家KOSPI上市公司和Techwing、Nature Cell等29家KOSDAQ上市公司的卖空交易当天被禁止交易。 KOSPI上市的14家公司包括SK海力士、乐天控股、汉森、SKC、乐天购物、SK、DIC、ILJIN Hysolus、Kakao、韩美半导体、CJ第一制糖、HD现代电子、东远系统、NC软件。KOSDAQ上市的29家公司包括三千堂制药、Nature Cell、济州半导体、Techwing、LS Marine Solution、Nchem、Polaris Office、Genic、SY等。 据悉,若上述公司股票在当日下跌幅度超过5%,卖空禁令将延长。若未达到该跌幅,从被指定的次日起即可恢复卖空交易。根据韩国政府此前公布的计划,将设立至5月31日的过渡期,并在此期间临时扩大“卖空过热股”的指定范围,以应对潜在的市场剧烈波动。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韩国多次采取卖空限制措施。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韩国与美国、英国等国家一道暂停卖空交易;2020年3月,为应对新冠疫情引发的市场动荡,韩国再度全面禁止卖空。 韩国最近一次卖空禁令始于2023年11月,旨在解决市场公平性问题,打击被称为“无券卖空”的非法交易行为。韩国监管机构对多家涉嫌此类操作的国际投行进行了调查并处以罚款,同时引入电子监控平台,以识别非法交易。 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委员长金英焕今年2月表示,全面恢复卖空交易而非仅限部分解禁,是提升市场效率、加强与全球资本市场接轨的必要步骤。 31日下午,位于首尔中区的韩亚银行交易厅显示屏上显示KOSPI和KOSDAQ指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01 23: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