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食品’新闻 158个
-
出口业务强劲提振业绩 三养食品与好丽友一季度表现亮眼
在高汇率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下,韩国食品行业今年一季度整体业绩预期普遍不佳。然而,三养食品与好丽友凭借出口业务的强劲增长,有望交出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成绩单。 据金融信息公司FnGuide于28日发布的数据,韩国食品企业龙头希杰(CJ)第一制糖预计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将达7.406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5亿元),同比增长2.6%。尽管销售规模有所扩大,但受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其营业利润预计将同比下滑0.6%,降至3735亿韩元。 韩国第一大巧克力企业乐天Wellfood的情况亦不容乐观。预计其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但营业利润将大幅下降35%左右,仅为240亿韩元。对此,业界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可可价格飙升导致成本压力持续,预计营业利润将低于市场预期。”受高汇率推高进口原材料价格及国内消费心理趋冷的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承压明显。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三养食品与好丽友依托海外市场的稳健扩张,预计一季度实现了业绩的逆势增长。业内分析认为,两家公司业绩表现突出的主要原因在于海外市场的快速增长。出口占比较高的企业,得益于高汇率带来的汇率收益效应及海外需求增长,整体业绩得到提振。截至去年,三养食品海外销售占总销售额比重达77%,好丽友则为65%。 展望未来,三养食品与好丽友均计划继续深化海外业务布局。三养食品计划到2027年投产位于中国的新工厂,进一步深耕占其海外销售29%的中国市场。好丽友则宣布将投资8300亿韩元,构建年销售额5万亿韩元、营业利润1万亿韩元的全球中长期增长平台。好丽友方面表示:“通过持续扩大国内外法人生产能力,公司将进一步夯实中长期增长基础。” 美国洛杉矶H Mart货架上的火鸡面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9 19:26:15 -
韩国零售巨头"无边界扩张"引争议 小商户集体陷入生存危机
随着Musinsa和大创(Daiso)两家新兴线上线下零售企业加快扩张步伐,市场再次掀起关于它们“胡同商圈”影响的争议。尽管两家公司均取得了创纪录的增长,但与此同时,小商户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加剧。 据韩国零售业28日消息,Musinsa旗下电商平台29CM目前采用类似Coupang和Naver的综合型线上购物中心模式运营。该平台自2011年起从生活方式专业购物中心起步,在Musinsa接管后,迅速将业务扩展至以时尚为核心的多元化领域。目前,平台产品涵盖服装、家具、电子产品、化妆品、食品甚至门票等各类商品。去年,29CM非时尚品类的销售额已接近50%。 Musinsa旗下自有时尚品牌Musinsa Standard自2021年在首尔弘大开设首家门店以来,迅速扩展,已在首尔、仁川等地开设了24家门店,并于2023年将业务拓展至釜山和大邱等城市。同时,29CM也开始布局线下市场,目前已运营5家门店。 与此同时,大创也在加速扩展其业务范围,逐渐与“胡同商圈”中小商户的商品种类重叠。自1997年在京畿道安养市开设首家门店以来,大创每年平均开设60家新店,到2023年已扩展至1519家。大创主营生活用品,并在产品种类上不断创新,特别是在服装、化妆品和保健食品领域的战略布局,推动了其销售额的显著增长。去年,这些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144%和34%。此外,大创还加强了线上销售渠道,并实施了“全渠道”战略,使其在线商城的月活跃用户数创下了历史新高。 随着这些零售巨头的快速扩张,Musinsa和大创都迎来了创纪录的年度业绩。去年,Musinsa的合并销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7亿元),而大创的年销售额则接近4万亿韩元。 然而,Musinsa和大创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地方商圈,许多小商户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例如,2023年,Musinsa Standard与Musinsa大邱店在东城路相距不到200米的地方新开设了门店,导致周边的服装店纷纷关门,销售大幅下滑。 目前,关于如何监管Musinsa和大创的扩张,社会各界开始呼吁加强管理。业内人士建议,应将这些零售巨头纳入《流通产业发展法》的监管范围,实施强制性停业和营业时间限制,以填补监管空白,保障小商户的生存空间。 首尔市一家大创门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8 20:27:39 -
韩国便利店联手地方农户 "地方经济"成新消费趋势关键词
近期,韩国流通业正积极推行“地方经济(Local+Economy)”模式,通过与地方农户和小商户合作开发特色产品,引领新消费趋势。这种共生型消费模式既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为消费者带来独具特色的本地化产品。 据韩国流通行业24日消息,CU便利店日前推出的嗨棒(Highball)系列产品被视为“地方经济”的典范案例。该系列饮品以草莓、西柚等新鲜水果酿制而成,自上市以来广受欢迎,累计销量已突破1500万个。 此外,CU推出的“鲜蜜柑嗨棒”更是引发了韩国民众对济州地区剩余蜜柑的关注。这些蜜柑因外观和大小各异,难以作为标准商品出售,但在去年11月至今年2月间,通过CU的销售渠道成功消化了546吨。CU通过与济州当地农户签署直采协议,将蜜柑切片及果汁用于饮品制作。目前,CU正将这一合作模式扩展至全罗南道高兴产的柚子、珍岛产的大葱以及庆尚南道昌宁产的洋葱等地特产,推出相关速食品和饮品。 另一家便利店GS25也积极响应“地方经济”趋势。2023年1月,GS25与全罗北道益山农协合作,限量推出“鲜奶油糯米团”,首批2000个在短时间内售罄,随后销售区域扩展至大田及忠清地区。去年12月,该品牌还推出使用忠清南道礼山产大米与苹果酿制的果酒“IGIN苹果酒”,4000套产品在开启预售后仅25分钟即被抢购一空,受到消费者热烈追捧。 7-ELEVEN则将“地方经济”理念融入自有品牌(PB)商品战略中。该品牌与韩国农村振兴厅合作,推出“Seven Select汽水”系列,采用地方小农户与青年农户种植的水果为原料。其中,以全罗南道罗州秋黄梨制成的秋黄梨汽水,以及高兴产柚子制成的柚子汽水尤为畅销。截至目前,该系列累计销量已超过850万瓶,所使用的农产品总量超过150吨。 业内人士表示:“‘地方经济’不仅是短期潮流,更是一种有助于构建长期品牌形象的可持续战略。通过实现地方共生与环境友好,这一模式有望成为未来消费市场的新方向。” 济州岛蜜柑【图片提供 BGF零售】
2025-04-24 20:04:00 -
韩国流通业打响"生鲜争夺战" 线上线下全面加码布局
随着线上线下渠道加速融合,韩国流通业正将生鲜食品确立为新一轮增长引擎。电商平台、大型超市及百货店纷纷加码该领域,围绕供应链整合、物流体系与商品竞争力展开激烈角逐。 据流通业界23日消息,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近期加快生鲜业务布局,不仅持续拓展高端商品线,还显著提升农产品的产地直采比例。为扩大地方农特产品采购,Coupang已与忠清南道锦山郡、庆尚南道南海郡、庆尚北道星州郡等地方政府相继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产地直供体系。 自2019年推出生鲜服务以来,Coupang持续扩张相关业务,疫情暴发后增速明显。以水果为例,去年采购规模较2021年增长超过三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Naver与Kurly也在加紧布局生鲜市场。根据双方协议,Kurly计划于年内入驻Naver Plus Store,用户在当晚11点前下单,次日清晨7点前即可通过其凌晨配送服务收货。Naver借此补强在生鲜领域的短板,Kurly则借助新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双方均将吸引新用户作为主要目标。 新世界集团旗下电商平台SSG.com则依托母公司旗下易买得的商品优势,构建以生鲜为核心的商品结构。一方面扩充“美食馆”等高端食品阵容,另一方面将原本仅限首都圈的凌晨配送服务拓展至忠清、釜山、大邱、光州等主要城市,全面提升配送范围。 业内人士指出,生鲜品类具备可观的增长潜力。数据显示,去年农畜水产品线上交易额达12.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55亿元),较2019年增长3.4倍。尽管整体零售市场受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影响,销售额同比下滑0.1%,该品类线上销售依然实现17.2%的逆势增长。 然而,尽管整体线上市场增速趋缓,从各类产品的线上渗透率来看,生鲜仍具备广阔增长空间。去年食品类线上渗透率为26.2%,远低于家电通信(38%)、时尚(44.7%)、化妆品(37.4%)等品类。 面对电商攻势,线下渠道同样加速应对。买得、乐天玛特、Homeplus等大型超市正推动将80%至90%的营业面积调整为食品专区,进一步强化生鲜专营特色。与此同时,乐天、新世界等百货公司则通过打造高端食品馆实现差异化竞争,并借助线下门店吸引线上流量,加速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战略。 易买得近日推出“Order to Home”服务,通过其月活跃用户超过300万的自有应用程序(App),提供认证商品的产地直供服务。而乐天玛特则于本月与英国零售科技公司Ocado达成合作,推出生鲜专用App“乐天玛特ZETTA”,正式进军线上生鲜市场。 乐天方面表示,随着“乐天玛特ZETTA”配套的釜山自动化物流中心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投入运营,公司将在配送效率和商品整合方面具备核心优势,预计将重塑线上线下生鲜市场格局。 Coupang配送车辆【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3 19:57:01 -
关税豁免激发备货潮 韩国三大产业出口订单激增
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以外国家实施90天关税豁免政策,韩国食品、时尚及美妆等行业的物流需求显著上升。这一趋势已从美国本地法人延伸至主要流通渠道与合作客户,整体出口氛围持续升温。 业内分析指出,在美国通胀压力加剧及价格竞争力走弱的背景下,企业纷纷加快备货节奏,以应对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潜在涨价风险。 据业内22日消息,关税豁免政策出台后,韩国出口型食品企业与时尚设计代工(ODM)企业的货运量显著上升。三养食品等公司表示,来自美国的发货请求持续增加,企业正借助豁免期加紧备货,计划进一步扩大供货规模。 三养食品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特朗普第二任期启动关税政策以来,美国方面的货运需求持续增长,但由于准备时间有限,彼时未能及时响应。本次豁免期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备货窗口,当前正通过扩充现有工厂产线积极应对。”该公司还计划借助6月即将竣工的密阳第二工厂,将年产能由180亿个提升至250亿个,以承接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 在时尚行业方面,随着美国买家陆续暂停与中国工厂的合作,转向其他国家寻求代工服务,相关地区的货运需求随之上升。一家ODM企业负责人表示:“受关税不确定性影响,美国品牌正在终止与中国工厂的合作,转而与其他生产基地签约。豁免期内,来自低关税地区的提前发货请求显著增加,目前整体货运量已同比增长超过15%。” 在美妆行业,科丝美诗和韩国科玛等ODM企业预计,随着美国市场对防晒类产品需求的增加,囤货现象将进一步加剧。企业正通过提高美国本地工厂的产能,并灵活调整出口订单,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尤其是在K-Beauty最大出口市场——美国,尽管关税和汇率等因素仍带来不确定性,但合作企业的产量依然呈增长态势。目前,科丝美诗和韩国科玛的年产能可达3.5亿至4亿件。 科丝美诗方面表示:“尽管市场前景尚不明朗,但全球前五大客户——如欧莱雅、资生堂、雅诗兰黛、联合利华等——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订单量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公司正通过扩建生产线等方式,持续提升产能。”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仍对食品和美妆等品类构成挑战,但美国消费者面临的涨价压力促使当地企业加紧备货。豁免期内大批量订单和提前发货需求的集中出现,反映出美国市场日益紧张的氛围。 三养食品代表性产品火鸡面【图片来源 三养食品】
2025-04-23 00:10:51 -
气温回暖带动消费 汉江方便面销量同比激增286%
在气温显著回升的最近十天(本月11日至20日),BGF零售对汉江周边10家CU便利店的产品销售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于22日发布结果显示,自助方便面销量同比大幅增长286%。 BGF零售分析认为,这得益于4月中旬以来白天最高气温突破20摄氏度,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汉江踏青赏花。根据数据,仅在本月20日当天,位于汉江地区的CU便利店平均售出1000个方便面。据悉,从上午至傍晚,顾客在店外排起30至50米的长队购买方便面。 不仅仅是汉江地区,全国各大旅游景区的游客流量也持续增长,带动景区内CU便利店方便面销售额同比增长113%。 自2023年12月起,BGF零售在业内首创“方便面图书馆”概念便利店,持续向外籍游客推广韩国方便面文化。首家“方便面图书馆”——CU弘大想象店以该主题为概念,集合了230多种国内外人气方便面,店内设有巨型展示柜、杯面模型试吃台和自助烹饪设备。 该门店不仅受韩国消费者的青睐,更吸引了希望体验韩国方便面文化的外籍游客,逐渐成为旅游打卡地。截至目前,该店累计销量达30万个,日均销量达600个,远超其他门店的10倍以上。 此后,BGF零售在仁川机场,明洞站等人流密集区域开设以方便面为主题的便利店,将其打造为体验“韩式方便面”的特色旅游景点。目前,全国范围内此类主题门店已超过40家。 上月,BGF零售还在首尔钟路区西巡逻街开设了新门店,并在公州大学、江原大学、水原大学等地扩展布局。公司计划未来进一步拓展方便面主题店的版图。 BGF零售食品加工部门总经理皇甫敏(音)表示,CU方便面图书馆作为一个可体验韩国方便面文化的特色空间,正在重新定义便利店的价值。未来我们将持续开发不仅限于方便面主题,还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特色便利店。 位于首尔蚕室码头的CU便利店【图片提供 BGF零售】
2025-04-22 23:12:09 -
韩国传统酒产业寻求全球化合作 逾七成酿造企业期待借力龙头企业出海
韩国传统酒【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传统酒产业正积极寻求全球化发展路径,逾七成本土传统酒酿造企业表示有意愿与国际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受访企业普遍认为,借助已具备全球化运营能力的韩国跨国企业或外资企业的成熟渠道,将显著提升韩国传统酒在国际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和营销效能。 韩国食品研究院于2月24日至3月12日面向全国51家传统酒酿造企业及300名成年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于22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70.6%的受访酿造企业明确表达了与国际行业领军企业开展互利合作的强烈意愿,并期待参与相关战略合作项目。 关于合作意愿核心动力,“品牌推广需求”(74.5%)位列首位,其次为“渠道拓展”(57.4%)以及“品牌价值提升”(51.1%)。此外,60.8%的受访企业将市场营销列为当前经营面临的最大挑战,并认为跨国合作是破解这一瓶颈的有效途径。68.6%的企业对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持项目持欢迎态度,62.7%的企业对构建可持续的共赢合作模式表现出浓厚兴趣。 在消费者方面,同样显示积极态势。85.3%的受访消费者支持龙头企业助力传统酒产业发展,66.7%的消费者认可韩国传统酒的国际竞争力,89.3%的消费者认为开拓海外市场具有战略必要性。 关于海外市场拓展,86.3%的受访酿造企业认为海外市场拓展势在必行,51%的企业认为韩国传统酒在海外市场具有竞争力。58.8%的企业预测,未来五年内韩国传统酒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 产业转型升级方面,94.1%的酿造企业强调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91.3%的消费者对此表示认同。关于产业支持体系,80.4%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及公共机构应发挥主导作用,51%建议引入海外合作伙伴及全球流通企业的资金支持,33.3%则倾向于民间资本参与。 韩国食品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金泰完(音)指出:“要实现传统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系统性改革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加速推进现代化转型进程,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酒类市场竞争格局。跨国战略合作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2025-04-22 22:39:35 -
韩美"2+2"贸易磋商在即 韩国组建大规模代表团赴美博弈
为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韩美“2+2”贸易磋商,韩国政府组建超过20人的大规模跨部门代表团,全力争取在谈判中掌握更多的优势。 组建大规模代表团由韩国代总统韩德洙指示,除直接参与磋商的企划财政部和产业通商资源部(以下简称产业部)外,还包括外交部、农林畜产食品部(以下简称农林部)等有关部门,总人数在25人左右。代表团将于22日和23日启程赴美,由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和产业部长官安德根率领。 “2+2”贸易磋商将于韩国时间24日晚9时在华盛顿举行,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将出席磋商。 崔相穆此行起初目的为出席二十国集团(G20)财长会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春季年会,但在美方提议下,将举行包含关税和贸易等议题的“2+2”形式磋商。 就韩美关税贸易问题,韩德洙指示成立经济安保战略特别工作组,要求有关部门广泛参与对美协商。并紧急派遣跨部门支援小组,由产业部第一次官朴成泽(音)担任支援组干事。 企划财政部将派出10名左右的负责人参与磋商,包括负责关税贸易政策的关税政策官、对外经济局长等部门负责人。产业部将派遣以负责美国贸易实物的美洲贸易科为中心的10名工作人员,考虑到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LNG)管道项目、韩美造船领域合作可能成为磋商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加入谈判团队。
2025-04-22 20:01:20 -
重新定义消费 "CDO"开启韩国零售新时代
人口仅有5000万的韩国,却孕育出全球最发达的零售市场之一,近年来随着线上和线下市场界限逐渐模糊,韩国的零售流通业也悄然完成新一轮洗牌,出现了“离开‘CDO’无法生存”的说法,“CDO”指电商平台Coupang、生活用品集合店Daiso(大创)和健康美妆产品连锁店Oliveyoung(欧利芙洋)。 性价比、便利性、可及性、选品能力、创新和潮流等六大关键词是这三大企业取得成功的共同秘诀。经历过新冠疫情后,高物价、高利率和高汇率“三高”压力转嫁给消费者,打开钱包变得更加谨慎,消费标准愈发苛刻。上述六大关键词中哪怕只欠缺1到2条,消费者也会毫不留情地选择淘汰。而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六边形战士”则遥遥领先,流通市场中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现象加剧。 如此残酷的市场竞争下,CDO完成了量子飞跃。去年Coupang和大创的销售额分别达到4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51亿元)和3.9689万亿韩元,双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欧利芙洋销售额同比激增24%,达到4.7899万亿韩元。 2021年3月,Coupang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图片提供 韩联社】 ▲Coupang:重构韩国零售模式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消费重心从线下转移至线上,被誉为“韩版亚马逊”的Coupang成为市场规则重塑者,将目前的韩国零售市场说成是Coupang天下也不为过。 Coupang斥资数十亿美元在全国构建起物流网络,采取直接采购方式推出“火箭配送”服务。不过短短几年前,网购下单后消费者通常习惯于等待两到三天的物流配送时间,但现在睡前下单,清晨到货的体验令消费者直呼“上头”。在合理定价、应有尽有的商品矩阵加持下,“何必花时间去超市”成为消费新常态。 被便利性“驯化”的消费者已习惯于靠Coupang一站式解决所有购物需求,并心甘情愿地为服务买单。Coupang的付费会员制度“WOW会员”数量从2020年的600万人增加至2023年的1400万人。去年8月,Coupang将会费从每月4990韩元上调至7890韩元,服务范围从单纯网购扩大至外卖、流媒体(OTT)等,会员人数不降反增。 ▲大创:不仅仅只有性价比 成立于1997年的大创,以最高5000韩元“封顶”的统一定价策略被誉为性价比“天花板”。尤其在“除了工资什么都涨”的当下,大创更是拥有其他流通渠道无可比拟的优势。 据大创日前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去年销售额达3.9689万亿韩元,逼近4万亿韩元大关,同比增长近15%,营业利润达3711亿韩元,同比大增41.8%。 当然,仅靠一味的便宜低价战略远远不够,大创在售的70%以上商品采购自韩国合作厂商,在保障品质的同时通过扩张门店,提升商品种类,持续优化消费体验。凭借大批量采购以降低利润率的薄利多销思路,持续吸引知名美妆、保健食品等入驻,有效拉动线下客流提高集客效应,形成良性循环。 大创负责人透露,大创的供货方来自全球35个国家(地区)的3600多家企业,集中筛选性价比商品,每个国家都有专项采购优势品类。 大创的商品企划能力也可圈可点,每季持续推出兼顾品质和性价比的商品持续成为“爆款”,VT的微针精华、Son&Park的唇颊两用膏等频繁引发抢购热潮,位于首尔明洞的12层大创旗舰店已成为外国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正在大创门店内选购商品的顾客。【图片提供 韩联社】 ▲欧利芙洋:美妆赛道终极赢家 作为韩国历史最悠久的美妆连锁门店,欧利芙洋自1999年成立以来,曾一度与丝芙兰、Boots、LOBH's等国际品牌上演龙虎斗,但笑到最后成为美妆赛道的终极赢家。 欧利芙洋打破大品牌垄断,给予中小品牌公平的入驻机会,门店数量从2014年的417家增加至去年底的1370多家,10年间扩张3倍。 在产品信息爆炸时代,欧利芙洋为“选择困难症”消费者打造试用场景,提供沉浸式消费体验,目前入驻品牌超2000个,60%的会员为20-39岁的消费者,官网上累计商品评测突破3100万条,欧利芙洋已成为韩国美妆(K-Beauty)的代名词。 以去年数据为准,欧利芙洋年销售额超过100亿韩元的品牌数量去年首次突破100个,这一数据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从2013年的2个增加至2022年的61个、2023年的83个,11年内实现50倍增长。其中美迪惠尔(Mediheal)、Round Lab、桃瑞丹(Torriden)等3个品牌更在欧利芙洋实现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韩元的新纪录。 位于首尔明洞的欧利芙洋旗舰店 【图片提供 韩联社】 “CDO”通过极致创新重塑了韩国的零售商业生态,也证明了当企业精准捕捉到消费需求,将消费者既渴望优质商品和服务,但不愿多花一分钱的“痛点”转化为商业模式创新时,就能在"三高"经济压力下开辟增长新蓝海。
2025-04-22 19:19:37 -
外籍游客爱上韩国便利店 各国顾客扫货清单大不同
随着韩国便利店逐渐成为外籍游客赴韩旅游的“打卡圣地”,各类人气商品的需求也水涨船高,部分热门商品甚至出现“扫货”现象。 韩国CU便利店2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4月15日外籍顾客申请退税的累计销售记录共计约2.5万笔,其中销售金额第一的商品是CU独家销售的RENEW PHY蛋白质奶昔。该系列为袋装形式,去年6月推出后广受外籍游客青睐,尤其受到中国台湾及东南亚国家游客的追捧。 此前,海外知名网红推荐这款奶昔为“健康的韩国代餐食品”,因此在当地走红。同款产品在本地购买困难,因此进入外籍游客访韩时的“韩国便利店必买清单”,并在游客之间频繁分享推荐。 外籍游客在便利店消费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大批量购买,CU明洞站店部分热门商品货架经常空空如也。CU方面表示,外籍游客多数按箱采购商品,访问明洞站店的外籍顾客购买RENEW PHY蛋白质奶昔的平均数量为6.8个,是普通商品购买数量的三倍以上。在机场门店,游客直接打开行李箱在便利店“疯狂扫货”的场景也屡见不鲜。 各地游客消费偏好呈现出明显差异。中国台湾游客偏爱RENEW PHY蛋白质奶昔的抹茶和开心果口味,整体倾向健康食品;中国大陆游客则热衷于香蕉牛奶和偶像团体Seventeen的专辑,可见K-POP粉丝文化主导的“偶像周边产品旅游”趋势正在兴起。美国和马来西亚游客受到宝可梦太晶卡的吸引;印尼和泰国游客更钟情于迪拜巧克力;越南游客则集中采购延世鲜奶油面包。 此外,CU还通过打造特色门店来吸引外籍游客。位于弘大附近的CU方便面图书馆尤其受欢迎。数据显示,外籍游客在方便面图书馆中大多购买口味较为温和的产品,包括农心部队锅面、农心安城汤面、不倒翁芝麻汤面等。 CU独家销售的RENEW PHY蛋白质奶昔【图片来源 BGF零售】
2025-04-21 20:35:02
-
出口业务强劲提振业绩 三养食品与好丽友一季度表现亮眼
在高汇率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下,韩国食品行业今年一季度整体业绩预期普遍不佳。然而,三养食品与好丽友凭借出口业务的强劲增长,有望交出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成绩单。 据金融信息公司FnGuide于28日发布的数据,韩国食品企业龙头希杰(CJ)第一制糖预计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将达7.406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5亿元),同比增长2.6%。尽管销售规模有所扩大,但受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其营业利润预计将同比下滑0.6%,降至3735亿韩元。 韩国第一大巧克力企业乐天Wellfood的情况亦不容乐观。预计其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但营业利润将大幅下降35%左右,仅为240亿韩元。对此,业界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可可价格飙升导致成本压力持续,预计营业利润将低于市场预期。”受高汇率推高进口原材料价格及国内消费心理趋冷的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承压明显。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三养食品与好丽友依托海外市场的稳健扩张,预计一季度实现了业绩的逆势增长。业内分析认为,两家公司业绩表现突出的主要原因在于海外市场的快速增长。出口占比较高的企业,得益于高汇率带来的汇率收益效应及海外需求增长,整体业绩得到提振。截至去年,三养食品海外销售占总销售额比重达77%,好丽友则为65%。 展望未来,三养食品与好丽友均计划继续深化海外业务布局。三养食品计划到2027年投产位于中国的新工厂,进一步深耕占其海外销售29%的中国市场。好丽友则宣布将投资8300亿韩元,构建年销售额5万亿韩元、营业利润1万亿韩元的全球中长期增长平台。好丽友方面表示:“通过持续扩大国内外法人生产能力,公司将进一步夯实中长期增长基础。” 美国洛杉矶H Mart货架上的火鸡面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9 19:26:15 -
韩国零售巨头"无边界扩张"引争议 小商户集体陷入生存危机
随着Musinsa和大创(Daiso)两家新兴线上线下零售企业加快扩张步伐,市场再次掀起关于它们“胡同商圈”影响的争议。尽管两家公司均取得了创纪录的增长,但与此同时,小商户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加剧。 据韩国零售业28日消息,Musinsa旗下电商平台29CM目前采用类似Coupang和Naver的综合型线上购物中心模式运营。该平台自2011年起从生活方式专业购物中心起步,在Musinsa接管后,迅速将业务扩展至以时尚为核心的多元化领域。目前,平台产品涵盖服装、家具、电子产品、化妆品、食品甚至门票等各类商品。去年,29CM非时尚品类的销售额已接近50%。 Musinsa旗下自有时尚品牌Musinsa Standard自2021年在首尔弘大开设首家门店以来,迅速扩展,已在首尔、仁川等地开设了24家门店,并于2023年将业务拓展至釜山和大邱等城市。同时,29CM也开始布局线下市场,目前已运营5家门店。 与此同时,大创也在加速扩展其业务范围,逐渐与“胡同商圈”中小商户的商品种类重叠。自1997年在京畿道安养市开设首家门店以来,大创每年平均开设60家新店,到2023年已扩展至1519家。大创主营生活用品,并在产品种类上不断创新,特别是在服装、化妆品和保健食品领域的战略布局,推动了其销售额的显著增长。去年,这些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144%和34%。此外,大创还加强了线上销售渠道,并实施了“全渠道”战略,使其在线商城的月活跃用户数创下了历史新高。 随着这些零售巨头的快速扩张,Musinsa和大创都迎来了创纪录的年度业绩。去年,Musinsa的合并销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7亿元),而大创的年销售额则接近4万亿韩元。 然而,Musinsa和大创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地方商圈,许多小商户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例如,2023年,Musinsa Standard与Musinsa大邱店在东城路相距不到200米的地方新开设了门店,导致周边的服装店纷纷关门,销售大幅下滑。 目前,关于如何监管Musinsa和大创的扩张,社会各界开始呼吁加强管理。业内人士建议,应将这些零售巨头纳入《流通产业发展法》的监管范围,实施强制性停业和营业时间限制,以填补监管空白,保障小商户的生存空间。 首尔市一家大创门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8 20:27:39 -
韩国便利店联手地方农户 "地方经济"成新消费趋势关键词
近期,韩国流通业正积极推行“地方经济(Local+Economy)”模式,通过与地方农户和小商户合作开发特色产品,引领新消费趋势。这种共生型消费模式既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为消费者带来独具特色的本地化产品。 据韩国流通行业24日消息,CU便利店日前推出的嗨棒(Highball)系列产品被视为“地方经济”的典范案例。该系列饮品以草莓、西柚等新鲜水果酿制而成,自上市以来广受欢迎,累计销量已突破1500万个。 此外,CU推出的“鲜蜜柑嗨棒”更是引发了韩国民众对济州地区剩余蜜柑的关注。这些蜜柑因外观和大小各异,难以作为标准商品出售,但在去年11月至今年2月间,通过CU的销售渠道成功消化了546吨。CU通过与济州当地农户签署直采协议,将蜜柑切片及果汁用于饮品制作。目前,CU正将这一合作模式扩展至全罗南道高兴产的柚子、珍岛产的大葱以及庆尚南道昌宁产的洋葱等地特产,推出相关速食品和饮品。 另一家便利店GS25也积极响应“地方经济”趋势。2023年1月,GS25与全罗北道益山农协合作,限量推出“鲜奶油糯米团”,首批2000个在短时间内售罄,随后销售区域扩展至大田及忠清地区。去年12月,该品牌还推出使用忠清南道礼山产大米与苹果酿制的果酒“IGIN苹果酒”,4000套产品在开启预售后仅25分钟即被抢购一空,受到消费者热烈追捧。 7-ELEVEN则将“地方经济”理念融入自有品牌(PB)商品战略中。该品牌与韩国农村振兴厅合作,推出“Seven Select汽水”系列,采用地方小农户与青年农户种植的水果为原料。其中,以全罗南道罗州秋黄梨制成的秋黄梨汽水,以及高兴产柚子制成的柚子汽水尤为畅销。截至目前,该系列累计销量已超过850万瓶,所使用的农产品总量超过150吨。 业内人士表示:“‘地方经济’不仅是短期潮流,更是一种有助于构建长期品牌形象的可持续战略。通过实现地方共生与环境友好,这一模式有望成为未来消费市场的新方向。” 济州岛蜜柑【图片提供 BGF零售】
2025-04-24 20:04:00 -
韩国流通业打响"生鲜争夺战" 线上线下全面加码布局
随着线上线下渠道加速融合,韩国流通业正将生鲜食品确立为新一轮增长引擎。电商平台、大型超市及百货店纷纷加码该领域,围绕供应链整合、物流体系与商品竞争力展开激烈角逐。 据流通业界23日消息,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近期加快生鲜业务布局,不仅持续拓展高端商品线,还显著提升农产品的产地直采比例。为扩大地方农特产品采购,Coupang已与忠清南道锦山郡、庆尚南道南海郡、庆尚北道星州郡等地方政府相继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产地直供体系。 自2019年推出生鲜服务以来,Coupang持续扩张相关业务,疫情暴发后增速明显。以水果为例,去年采购规模较2021年增长超过三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Naver与Kurly也在加紧布局生鲜市场。根据双方协议,Kurly计划于年内入驻Naver Plus Store,用户在当晚11点前下单,次日清晨7点前即可通过其凌晨配送服务收货。Naver借此补强在生鲜领域的短板,Kurly则借助新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双方均将吸引新用户作为主要目标。 新世界集团旗下电商平台SSG.com则依托母公司旗下易买得的商品优势,构建以生鲜为核心的商品结构。一方面扩充“美食馆”等高端食品阵容,另一方面将原本仅限首都圈的凌晨配送服务拓展至忠清、釜山、大邱、光州等主要城市,全面提升配送范围。 业内人士指出,生鲜品类具备可观的增长潜力。数据显示,去年农畜水产品线上交易额达12.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55亿元),较2019年增长3.4倍。尽管整体零售市场受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影响,销售额同比下滑0.1%,该品类线上销售依然实现17.2%的逆势增长。 然而,尽管整体线上市场增速趋缓,从各类产品的线上渗透率来看,生鲜仍具备广阔增长空间。去年食品类线上渗透率为26.2%,远低于家电通信(38%)、时尚(44.7%)、化妆品(37.4%)等品类。 面对电商攻势,线下渠道同样加速应对。买得、乐天玛特、Homeplus等大型超市正推动将80%至90%的营业面积调整为食品专区,进一步强化生鲜专营特色。与此同时,乐天、新世界等百货公司则通过打造高端食品馆实现差异化竞争,并借助线下门店吸引线上流量,加速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战略。 易买得近日推出“Order to Home”服务,通过其月活跃用户超过300万的自有应用程序(App),提供认证商品的产地直供服务。而乐天玛特则于本月与英国零售科技公司Ocado达成合作,推出生鲜专用App“乐天玛特ZETTA”,正式进军线上生鲜市场。 乐天方面表示,随着“乐天玛特ZETTA”配套的釜山自动化物流中心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投入运营,公司将在配送效率和商品整合方面具备核心优势,预计将重塑线上线下生鲜市场格局。 Coupang配送车辆【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3 19:57:01 -
关税豁免激发备货潮 韩国三大产业出口订单激增
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以外国家实施90天关税豁免政策,韩国食品、时尚及美妆等行业的物流需求显著上升。这一趋势已从美国本地法人延伸至主要流通渠道与合作客户,整体出口氛围持续升温。 业内分析指出,在美国通胀压力加剧及价格竞争力走弱的背景下,企业纷纷加快备货节奏,以应对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潜在涨价风险。 据业内22日消息,关税豁免政策出台后,韩国出口型食品企业与时尚设计代工(ODM)企业的货运量显著上升。三养食品等公司表示,来自美国的发货请求持续增加,企业正借助豁免期加紧备货,计划进一步扩大供货规模。 三养食品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特朗普第二任期启动关税政策以来,美国方面的货运需求持续增长,但由于准备时间有限,彼时未能及时响应。本次豁免期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备货窗口,当前正通过扩充现有工厂产线积极应对。”该公司还计划借助6月即将竣工的密阳第二工厂,将年产能由180亿个提升至250亿个,以承接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 在时尚行业方面,随着美国买家陆续暂停与中国工厂的合作,转向其他国家寻求代工服务,相关地区的货运需求随之上升。一家ODM企业负责人表示:“受关税不确定性影响,美国品牌正在终止与中国工厂的合作,转而与其他生产基地签约。豁免期内,来自低关税地区的提前发货请求显著增加,目前整体货运量已同比增长超过15%。” 在美妆行业,科丝美诗和韩国科玛等ODM企业预计,随着美国市场对防晒类产品需求的增加,囤货现象将进一步加剧。企业正通过提高美国本地工厂的产能,并灵活调整出口订单,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尤其是在K-Beauty最大出口市场——美国,尽管关税和汇率等因素仍带来不确定性,但合作企业的产量依然呈增长态势。目前,科丝美诗和韩国科玛的年产能可达3.5亿至4亿件。 科丝美诗方面表示:“尽管市场前景尚不明朗,但全球前五大客户——如欧莱雅、资生堂、雅诗兰黛、联合利华等——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订单量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公司正通过扩建生产线等方式,持续提升产能。”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仍对食品和美妆等品类构成挑战,但美国消费者面临的涨价压力促使当地企业加紧备货。豁免期内大批量订单和提前发货需求的集中出现,反映出美国市场日益紧张的氛围。 三养食品代表性产品火鸡面【图片来源 三养食品】
2025-04-23 00:10:51 -
气温回暖带动消费 汉江方便面销量同比激增286%
在气温显著回升的最近十天(本月11日至20日),BGF零售对汉江周边10家CU便利店的产品销售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于22日发布结果显示,自助方便面销量同比大幅增长286%。 BGF零售分析认为,这得益于4月中旬以来白天最高气温突破20摄氏度,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汉江踏青赏花。根据数据,仅在本月20日当天,位于汉江地区的CU便利店平均售出1000个方便面。据悉,从上午至傍晚,顾客在店外排起30至50米的长队购买方便面。 不仅仅是汉江地区,全国各大旅游景区的游客流量也持续增长,带动景区内CU便利店方便面销售额同比增长113%。 自2023年12月起,BGF零售在业内首创“方便面图书馆”概念便利店,持续向外籍游客推广韩国方便面文化。首家“方便面图书馆”——CU弘大想象店以该主题为概念,集合了230多种国内外人气方便面,店内设有巨型展示柜、杯面模型试吃台和自助烹饪设备。 该门店不仅受韩国消费者的青睐,更吸引了希望体验韩国方便面文化的外籍游客,逐渐成为旅游打卡地。截至目前,该店累计销量达30万个,日均销量达600个,远超其他门店的10倍以上。 此后,BGF零售在仁川机场,明洞站等人流密集区域开设以方便面为主题的便利店,将其打造为体验“韩式方便面”的特色旅游景点。目前,全国范围内此类主题门店已超过40家。 上月,BGF零售还在首尔钟路区西巡逻街开设了新门店,并在公州大学、江原大学、水原大学等地扩展布局。公司计划未来进一步拓展方便面主题店的版图。 BGF零售食品加工部门总经理皇甫敏(音)表示,CU方便面图书馆作为一个可体验韩国方便面文化的特色空间,正在重新定义便利店的价值。未来我们将持续开发不仅限于方便面主题,还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特色便利店。 位于首尔蚕室码头的CU便利店【图片提供 BGF零售】
2025-04-22 23:12:09 -
韩国传统酒产业寻求全球化合作 逾七成酿造企业期待借力龙头企业出海
韩国传统酒【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传统酒产业正积极寻求全球化发展路径,逾七成本土传统酒酿造企业表示有意愿与国际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受访企业普遍认为,借助已具备全球化运营能力的韩国跨国企业或外资企业的成熟渠道,将显著提升韩国传统酒在国际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和营销效能。 韩国食品研究院于2月24日至3月12日面向全国51家传统酒酿造企业及300名成年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于22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70.6%的受访酿造企业明确表达了与国际行业领军企业开展互利合作的强烈意愿,并期待参与相关战略合作项目。 关于合作意愿核心动力,“品牌推广需求”(74.5%)位列首位,其次为“渠道拓展”(57.4%)以及“品牌价值提升”(51.1%)。此外,60.8%的受访企业将市场营销列为当前经营面临的最大挑战,并认为跨国合作是破解这一瓶颈的有效途径。68.6%的企业对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持项目持欢迎态度,62.7%的企业对构建可持续的共赢合作模式表现出浓厚兴趣。 在消费者方面,同样显示积极态势。85.3%的受访消费者支持龙头企业助力传统酒产业发展,66.7%的消费者认可韩国传统酒的国际竞争力,89.3%的消费者认为开拓海外市场具有战略必要性。 关于海外市场拓展,86.3%的受访酿造企业认为海外市场拓展势在必行,51%的企业认为韩国传统酒在海外市场具有竞争力。58.8%的企业预测,未来五年内韩国传统酒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 产业转型升级方面,94.1%的酿造企业强调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91.3%的消费者对此表示认同。关于产业支持体系,80.4%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及公共机构应发挥主导作用,51%建议引入海外合作伙伴及全球流通企业的资金支持,33.3%则倾向于民间资本参与。 韩国食品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金泰完(音)指出:“要实现传统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系统性改革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加速推进现代化转型进程,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酒类市场竞争格局。跨国战略合作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2025-04-22 22:39:35 -
韩美"2+2"贸易磋商在即 韩国组建大规模代表团赴美博弈
为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韩美“2+2”贸易磋商,韩国政府组建超过20人的大规模跨部门代表团,全力争取在谈判中掌握更多的优势。 组建大规模代表团由韩国代总统韩德洙指示,除直接参与磋商的企划财政部和产业通商资源部(以下简称产业部)外,还包括外交部、农林畜产食品部(以下简称农林部)等有关部门,总人数在25人左右。代表团将于22日和23日启程赴美,由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和产业部长官安德根率领。 “2+2”贸易磋商将于韩国时间24日晚9时在华盛顿举行,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将出席磋商。 崔相穆此行起初目的为出席二十国集团(G20)财长会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春季年会,但在美方提议下,将举行包含关税和贸易等议题的“2+2”形式磋商。 就韩美关税贸易问题,韩德洙指示成立经济安保战略特别工作组,要求有关部门广泛参与对美协商。并紧急派遣跨部门支援小组,由产业部第一次官朴成泽(音)担任支援组干事。 企划财政部将派出10名左右的负责人参与磋商,包括负责关税贸易政策的关税政策官、对外经济局长等部门负责人。产业部将派遣以负责美国贸易实物的美洲贸易科为中心的10名工作人员,考虑到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LNG)管道项目、韩美造船领域合作可能成为磋商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加入谈判团队。
2025-04-22 20:01:20 -
重新定义消费 "CDO"开启韩国零售新时代
人口仅有5000万的韩国,却孕育出全球最发达的零售市场之一,近年来随着线上和线下市场界限逐渐模糊,韩国的零售流通业也悄然完成新一轮洗牌,出现了“离开‘CDO’无法生存”的说法,“CDO”指电商平台Coupang、生活用品集合店Daiso(大创)和健康美妆产品连锁店Oliveyoung(欧利芙洋)。 性价比、便利性、可及性、选品能力、创新和潮流等六大关键词是这三大企业取得成功的共同秘诀。经历过新冠疫情后,高物价、高利率和高汇率“三高”压力转嫁给消费者,打开钱包变得更加谨慎,消费标准愈发苛刻。上述六大关键词中哪怕只欠缺1到2条,消费者也会毫不留情地选择淘汰。而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六边形战士”则遥遥领先,流通市场中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现象加剧。 如此残酷的市场竞争下,CDO完成了量子飞跃。去年Coupang和大创的销售额分别达到4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51亿元)和3.9689万亿韩元,双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欧利芙洋销售额同比激增24%,达到4.7899万亿韩元。 2021年3月,Coupang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图片提供 韩联社】 ▲Coupang:重构韩国零售模式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消费重心从线下转移至线上,被誉为“韩版亚马逊”的Coupang成为市场规则重塑者,将目前的韩国零售市场说成是Coupang天下也不为过。 Coupang斥资数十亿美元在全国构建起物流网络,采取直接采购方式推出“火箭配送”服务。不过短短几年前,网购下单后消费者通常习惯于等待两到三天的物流配送时间,但现在睡前下单,清晨到货的体验令消费者直呼“上头”。在合理定价、应有尽有的商品矩阵加持下,“何必花时间去超市”成为消费新常态。 被便利性“驯化”的消费者已习惯于靠Coupang一站式解决所有购物需求,并心甘情愿地为服务买单。Coupang的付费会员制度“WOW会员”数量从2020年的600万人增加至2023年的1400万人。去年8月,Coupang将会费从每月4990韩元上调至7890韩元,服务范围从单纯网购扩大至外卖、流媒体(OTT)等,会员人数不降反增。 ▲大创:不仅仅只有性价比 成立于1997年的大创,以最高5000韩元“封顶”的统一定价策略被誉为性价比“天花板”。尤其在“除了工资什么都涨”的当下,大创更是拥有其他流通渠道无可比拟的优势。 据大创日前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去年销售额达3.9689万亿韩元,逼近4万亿韩元大关,同比增长近15%,营业利润达3711亿韩元,同比大增41.8%。 当然,仅靠一味的便宜低价战略远远不够,大创在售的70%以上商品采购自韩国合作厂商,在保障品质的同时通过扩张门店,提升商品种类,持续优化消费体验。凭借大批量采购以降低利润率的薄利多销思路,持续吸引知名美妆、保健食品等入驻,有效拉动线下客流提高集客效应,形成良性循环。 大创负责人透露,大创的供货方来自全球35个国家(地区)的3600多家企业,集中筛选性价比商品,每个国家都有专项采购优势品类。 大创的商品企划能力也可圈可点,每季持续推出兼顾品质和性价比的商品持续成为“爆款”,VT的微针精华、Son&Park的唇颊两用膏等频繁引发抢购热潮,位于首尔明洞的12层大创旗舰店已成为外国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正在大创门店内选购商品的顾客。【图片提供 韩联社】 ▲欧利芙洋:美妆赛道终极赢家 作为韩国历史最悠久的美妆连锁门店,欧利芙洋自1999年成立以来,曾一度与丝芙兰、Boots、LOBH's等国际品牌上演龙虎斗,但笑到最后成为美妆赛道的终极赢家。 欧利芙洋打破大品牌垄断,给予中小品牌公平的入驻机会,门店数量从2014年的417家增加至去年底的1370多家,10年间扩张3倍。 在产品信息爆炸时代,欧利芙洋为“选择困难症”消费者打造试用场景,提供沉浸式消费体验,目前入驻品牌超2000个,60%的会员为20-39岁的消费者,官网上累计商品评测突破3100万条,欧利芙洋已成为韩国美妆(K-Beauty)的代名词。 以去年数据为准,欧利芙洋年销售额超过100亿韩元的品牌数量去年首次突破100个,这一数据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从2013年的2个增加至2022年的61个、2023年的83个,11年内实现50倍增长。其中美迪惠尔(Mediheal)、Round Lab、桃瑞丹(Torriden)等3个品牌更在欧利芙洋实现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韩元的新纪录。 位于首尔明洞的欧利芙洋旗舰店 【图片提供 韩联社】 “CDO”通过极致创新重塑了韩国的零售商业生态,也证明了当企业精准捕捉到消费需求,将消费者既渴望优质商品和服务,但不愿多花一分钱的“痛点”转化为商业模式创新时,就能在"三高"经济压力下开辟增长新蓝海。
2025-04-22 19:19:37 -
外籍游客爱上韩国便利店 各国顾客扫货清单大不同
随着韩国便利店逐渐成为外籍游客赴韩旅游的“打卡圣地”,各类人气商品的需求也水涨船高,部分热门商品甚至出现“扫货”现象。 韩国CU便利店2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4月15日外籍顾客申请退税的累计销售记录共计约2.5万笔,其中销售金额第一的商品是CU独家销售的RENEW PHY蛋白质奶昔。该系列为袋装形式,去年6月推出后广受外籍游客青睐,尤其受到中国台湾及东南亚国家游客的追捧。 此前,海外知名网红推荐这款奶昔为“健康的韩国代餐食品”,因此在当地走红。同款产品在本地购买困难,因此进入外籍游客访韩时的“韩国便利店必买清单”,并在游客之间频繁分享推荐。 外籍游客在便利店消费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大批量购买,CU明洞站店部分热门商品货架经常空空如也。CU方面表示,外籍游客多数按箱采购商品,访问明洞站店的外籍顾客购买RENEW PHY蛋白质奶昔的平均数量为6.8个,是普通商品购买数量的三倍以上。在机场门店,游客直接打开行李箱在便利店“疯狂扫货”的场景也屡见不鲜。 各地游客消费偏好呈现出明显差异。中国台湾游客偏爱RENEW PHY蛋白质奶昔的抹茶和开心果口味,整体倾向健康食品;中国大陆游客则热衷于香蕉牛奶和偶像团体Seventeen的专辑,可见K-POP粉丝文化主导的“偶像周边产品旅游”趋势正在兴起。美国和马来西亚游客受到宝可梦太晶卡的吸引;印尼和泰国游客更钟情于迪拜巧克力;越南游客则集中采购延世鲜奶油面包。 此外,CU还通过打造特色门店来吸引外籍游客。位于弘大附近的CU方便面图书馆尤其受欢迎。数据显示,外籍游客在方便面图书馆中大多购买口味较为温和的产品,包括农心部队锅面、农心安城汤面、不倒翁芝麻汤面等。 CU独家销售的RENEW PHY蛋白质奶昔【图片来源 BGF零售】
2025-04-21 2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