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分析’新闻 481个
-
经济低迷拖累韩国保险业 一季度人寿保险合同额现负增长
韩国人寿保险协会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韩国人寿保险公司持有的保险合同总额为2330.863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2万亿韩元),同比下降1.3%。 从各大人寿保险公司情况看,三星人寿保险保险合同金额为600.3882万亿韩元,同比下降1.5%;教保人寿为309.3912万亿韩元,同比下降0.2%;韩华人寿为305.1270万亿韩元,同比下降1.1%;新韩人寿为179.7462万亿韩元,同比下降3.4%;莱纳人寿为117.7299万亿韩元,同比下降4.6%;东洋生命为85.8542万亿韩元,同比下降2.1%。 值得注意的是,韩亚人寿逆势增长,保险合同金额达11.12万亿韩元,同比大幅增长12.5%。韩亚人寿方面解释称:“这主要得益于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渠道和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新签合同的增长,推动了整体合同金额上升。” 此外,教保Life Planet的增幅更为显著,保险合同金额达7.3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9.6%,在主要人寿保险公司中增幅最大。 从降幅来看,兴国生命表现最差,合同金额同比减少7%。在三大人寿保险公司中,三星人寿和韩华人寿分别下降1.5%和1.1%,教保人寿则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业内分析认为,受经济低迷影响,保单退保需求上升,导致人寿保险公司合同金额逐步下滑。业内人士指出:“近期经济持续低迷,消费者对新保单的需求随之减少。虽然去年短期缴费的终身人寿产品曾推动新单增长,但今年缺乏热门保险产品,导致整体合同金额出现下降。”
2025-06-12 19:11:26 -
韩国股市强劲 KOSPI指数突破2900点大关
韩国交易所数据显示,11日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收盘上涨1.23%,报2907.04点,创下2022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自6月4日李在明就任总统以来,KOSPI已连续六个交易日上涨,并在当天上午突破2900点。当日外国投资者净买入166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6亿元),成为推动KOSPI上涨的主要动力。 KOSPI指数在去年年底一度跌破2400点大关,但今年以来表现强劲,累计涨幅已达19.69%,逼近3000点大关。凭借近20%的强劲增长,KOSPI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收益率排名第三,仅次于德国DAX30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 自李在明就任总统以来,KOSPI指数和韩国创业板指数(KOSDAQ)均录得显著涨幅。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李在明的上任结束了尹锡悦风波后长达数月的政治真空期,消除了韩国政局的不确定性。 市场普遍对李在明承诺的经济复苏计划和市场提振政策抱有乐观预期。李在明此前主张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包括推出追加预算案。 李在明还提出“KOSPI 5000点时代”口号,承诺加强小股东保护,并通过修订商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旨在解决长期困扰韩国股市的“韩国折价”问题。 韩国证券业界普遍预计,KOSPI指数年内有望突破3000点。Meritz证券研究员李秀贞(音)表示,随着6月新政府正式上台,外资持续流入,KOSP指数年内有望突破3000点。” 韩华投资证券研究员金秀妍(音)则指出,除了市场对李在明政府的期待外,当前韩国资本市场整体环境相对友好。 李在明当天上午还访问了韩国交易所,与交易员就遏制不公平股票交易的措施进行了讨论。他承诺将严厉打击股价操纵等不公平行为,以重新赢得投资者信任。
2025-06-12 01:00:59 -
韩国出口呈复苏态势 半导体等主力品类表现亮眼
韩国关税厅于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经历上月出口下滑后,本月韩国出口呈明显回暖迹象。6月1至10日期间,韩国出口总额达155亿美元,同比增长5.4%。其中,半导体、汽车等主力出口品类表现尤为突出,成为拉动整体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具体来看,本月前10个工作日的日均出口额达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尽管工作日较去年同期减少0.5天(5.5个工作日),但出口仍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显示出韩国出口正逐步走出上月负增长阴霾。 此前,5月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3%,为近四个月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对中美两大主要市场的出口分别下滑8.4%和8.1%,反映出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带来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 从出口品类来看,半导体行业表现最为抢眼,同比增长22%;汽车出口增长8.4%,船舶出口更是大幅攀升23.4%。然而,石油产品和无线通信设备出口表现欠佳,同比分别下降20.5%和43.1%。从出口市场来看,对中国(2.9%)、美国(3.9%)和欧盟(14.5%)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实现增长,但对越南(-9.5%)和日本(-5.9%)的出口则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同期,韩国进口总额达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5%。主要进口增长品类包括半导体(15.2%)、机械设备(16.8%)和天然气(36%),而原油(-9.1%)和石油产品(-5.1%)进口则有所减少。从进口来源地看,自中国(14.1%)、美国(20.3%)和欧盟(7.7%)的进口额均有提升,而沙特阿拉伯(-14.1%)和澳大利亚(-13.9%)的进口则呈下降趋势。 由于进口增速高于出口,本月前10天韩国贸易逆差达17亿美元。韩国关税厅相关官员表示:“当前出口复苏态势良好,但考虑到统计周期较短,月度整体出口能否保持增长势头,仍需持续关注后续出口变化。”分析指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犹存的背景下,韩国出口走势仍需谨慎观察。
2025-06-11 23:04:51 -
首尔市民文化消费显著回升 艺术体验参与度恢复至疫前水平
首尔文化财团对1.24万名首尔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并于11日发布的《2024年首尔市民文化体验实态调查》结果显示,市民文化艺术活动参与率恢复至新冠疫情前水平。数据显示,2018年参与率为75.6%,2020年受疫情影响降至63.1%,2022年小幅回升至69.1%,2024年恢复至76.1%。 具体来看,首尔市民人均年度文化体验支出达21.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30元),较2022年(16.8万韩元)增长27.4%,同期,市民年均参与文化艺术活动频次从4.6次跃升至7.2次,增幅达56.5%,呈显著增长态势。 从消费结构分析,30至39岁人群以26.5万韩元的年均文化体验支出位居各年龄段之首,而70岁以上老年群体消费额最低,仅为8.8万韩元。在活动类型方面,表演艺术与展览类活动的参与率达65.2%,显著高于电影观赏(47.9%)。分析认为,随着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普及,影院观影率下降,同时反映出线下文化体验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后疫情时代市民文化需求的持续释放。 数字文化内容消费呈快速增长趋势。通过网络媒介接触文化艺术类数字内容的比例达81.5%,较2022年提升8个百分点。其中,影视动画类内容以65.3%的消费率居首,音乐内容(44%)和网络文学(25.7%)分列二三位。 在创新文化形式接受度方面,45.7%的受访市民表示愿意体验由人工智能(AI)创作的文化艺术活动,但仅35.9%的受访者表现出付费意愿。在50岁以上人群中,55至64岁群体文化参与最为活跃,而75岁以上高龄人群参与度相对较低。 此外,残障人士群体的文化权益保障仍待加强。该群体无任何文化体验的比例高达64.5%,远超普通市民23.9%的水平。每月至少参与一次文化活动的残障人士比例仅为0.7%,与普通市民(13.3%)存在显著差距。在无障碍文化设施建设方面,45.3%的受访者认为“便利可达性”是关键因素。 首尔文化财团理事长宋亨钟(音)强调:“本次调查证实文化艺术在应对社会孤独感和老龄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我们将持续深化与首尔市政府的政策协同,重点推进‘文化包容性发展计划’,为弱势群体构建更完善的文化支持体系。”
2025-06-11 19:41:34 -
韩中关系回暖叠加财务改善 乐天或加速出售成都子公司
今年,乐天百货成都子公司的出售进展备受业界关注。随着财务结构改善及外部环境转变,相关交易有望加快推进。 据悉,乐天百货于去年实施总额达435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的有偿增资,显著改善了成都法人的财务状况,为出售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市场对中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实现全面复苏的预期持续升温,也为交易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李在明政府上台,韩中关系有望迎来修复契机,外交环境的改善也被视为有助于推动成都法人的出售进程。 据相关业界10日消息,乐天百货自2022年起持续推进成都乐天地产有限公司的出售工作。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乐天百货目前持有其77.6%股份,为最大股东。 成都乐天地产早期曾开展公寓预售及商业设施开发等业务。然而,2016年因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企业在华经营环境趋于严峻,项目运营受到影响。此后又遭遇新冠疫情重创,开发计划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对华业务调整背景下,乐天将成都乐天地产纳入撤资计划。 然而,受限于成都乐天地产财务状况恶化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出售工作进展缓慢,三年来始终未能落实买家。为扭转局面,乐天百货于去年7月实施有偿增资,用于偿还债务并增强资本实力,该举措已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初见成效。 财报显示,成都乐天地产今年第一季度资产结构显著改善,去年同期因资本侵蚀出现的2971亿韩元亏空已完全修复,净资产回升至2027亿韩元;同期净亏损由94亿韩元降至42亿韩元,降幅超过五成;负债总额亦从4924亿韩元大幅缩减至约2000万韩元。 市场分析指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趋缓,以及中国政府加码经济刺激政策,成都乐天地产的出售工作有望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零售销售同比增长5.1%,工业生产同比增长6.1%。国家统计局表示,尽管面临外部挑战,中国主要经济指标依旧稳步增长,政府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方针,扩大内需、稳定就业,巩固经济复苏势头。 另一方面,李在明政府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政策,韩中关系改善预期持续升温。李在明曾在竞选期间表示,中国不仅是韩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朝鲜半岛安全格局中的关键国家,并承诺将努力修复前政权时期跌至低谷的两国关系。
2025-06-10 23:39:53 -
铠侠大幅扩产突围AI存储市场 全球NAND格局或迎重塑
据芯片行业10日消息,日本NAND闪存企业铠侠(KIOXIA)正在大幅扩充产能,积极进军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市场。目前,全球NAND市场由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主导,但随着竞争加剧,领先企业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缩小。后进企业扩充产能后,NAND市场格局可能随时重塑的担忧开始出现。 铠侠近日公布中长期经营战略,计划截至2029年把主要NAND生产工厂的产能在去年基础上提升一倍以上。公司还计划在明年3月前提高先进第八代NAND生产比例,以此实现先进产品营收超过传统通用NAND产品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铠侠还在正式推进下一代NAND产品存储级内存(SCM)的生产。该产品结合NAND与DRAM的优势,具备更快的读写速度与更大的存储容量,是下一代存储技术的核心。 为实现上述目标,铠侠计划利用每年最多20%的营收进行设备投资。目前,公司在日本四日市和北上地区分别运营NAND生产工厂。借助去年完成的上市融资及日本政府的支援,铠侠正在全力开发面向AI数据中心的新一代产品。 随着全球NAND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界分析指出,后发企业的积极投资可能打破三星与SK海力士主导的市场格局。数据显示,NAND市场排名第一的三星电子市场份额已从去年第四季度的33.9%降至今年第一季度的31.9%,包括旗下Solidigm在内的SK海力士份额也从20.5%降至16.6%。 相比之下,排名第三的美光(Micron)市场份额从13.8%升至15.4%。铠侠份额则为14.6%,与第二至第四名之间的差距不大。SK海力士与美光的份额差距仅为1.2个百分点,三星电子的份额也持续下滑,形势不容乐观。 另外,美国闪迪(SanDisk)市场份额为12.9%,中国长江存储(YMTC)为8.1%,均取得不容小觑的成绩,导致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NAND的技术门槛相对低于DRAM,因此后发企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缩小与领先企业的技术与产能差距。 此前,三星电子今年第一季度的NAND营收为42亿美元,环比减少25%,主要受企业级固态硬盘(SSD)需求疲软影响。同期,SK海力士的NAND营收为21.9亿美元,环比下降35.5%。 业内人士表示,海外竞争企业在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快速追赶,技术与市场差距正在缩小。韩国企业不仅需要加快先进技术开发,也需要与新一届政府积极沟通,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2025-06-10 23:33:27 -
韩国AI家电市场热度攀升 增长潜力显著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消费市场对人工智能家电的接受度呈显著提升态势。在价格相当的前提下,八成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搭载人工智能(AI)功能的家电产品,同时,七成消费者对AI家电订阅服务表现出明显的使用意向。 消费者数据平台Open Survey于上月16至21日面向1000名20至59岁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于10日发布的《AI家电趋势报告2025》显示,消费者对AI厨房家电和生活家电的购买意愿分别达到83.9%和84%。其中,冰箱、洗碗机、泡菜冰箱位列厨房类AI家电需求前三甲;空调、吸尘器及洗衣机则位居生活类AI家电需求榜首。 据调查,尽管市场热情高涨,当前AI家电的实际渗透率仍不足10%。Open Survey分析指出,产品定价偏高及个人信息安全顾虑是制约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消费者对AI功能实用性的认知深化,市场接受度有望实现突破性增长。 据悉,目前AI家电用户展现出显著的复购倾向。在厨房AI家电用户群体中,76.8%的受访者表示与传统产品存在明显体验差异;生活AI家电用户的差异化感知比例更是高达80.5%。两类用户均将“操作便捷性”(厨38.6%、生活51%)和“时间效率提升”(30.5%、31.2%)列为核心优势。报告指出,具备自动感知洗涤量、污染程度及食材状态等智能功能的产品最受用户青睐,反映出市场对全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强烈需求。 针对三星、LG等主要家电企业近期推出的AI家电订阅服务,30.7%的受访者表示已知晓或正在使用该服务。按年龄和家庭结构来看,40至49岁群体(38.4%)及三人以上家庭(33.8%)的参与度最高,而20至29岁群体(17.2%)与单身家庭(23%)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此外,71.8%的受访者表示未来可能尝试订阅服务,而已在使用AI家电用户中,这一比例进一步攀升至80.4%,显示出订阅服务模式在AI家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Open Survey指出,当前,AI家电产业正处于市场扩张的关键窗口期。随着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和用户隐私保护体系的日益完善,AI家电市场有望在未来三年内迎来跨越式增长。
2025-06-10 19:46:00 -
盘前盘后交易火爆 韩国NXT平台创成交纪录
韩国另类股票交易平台NEXTRADE(NXT)9日发布数据显示,本月5日盘前市场(上午8点至8点50分)和盘后市场(下午3点40分至晚上8点)合计成交量达7753.9万股,成交额为2.504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2.5亿元),创下该平台开市以来的最高纪录。 这是NXT自3月4日以10只股票启动交易以来,盘前盘后合计成交额首次突破2万亿韩元,成交量也创下平台开市以来第三高水平。 其中,盘前市场表现尤为抢眼。过去一个月(5月7日至6月5日),盘前市场日均成交量达3795.3万股,成交额为9209.4亿韩元,均超过盘后市场的2928万股和7491.5亿韩元。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盘前市场交易时间仅为50分钟,但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却相当可观,显示投资者对新型交易方式适应迅速。” 截至本月5日,NXT在韩国股市的成交量占比达15.1%,较3月31日的6.6%大幅提升。成交额占比也从16.3%跃升至30%。 外资参与度的快速提升同样值得关注。根据NXT的数据,本月首周外资在NXT交易中的占比达8.9%,较平台开市首月(3月4日至28日)的0.4%增长了20倍。从投资者结构看,个人投资者占比为89.2%,机构投资者仅为2%。今年4月,外资占比在1%至6%区间波动,5月升至8%,目前接近9%。 分析认为,外资时隔10个月重回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市场,市场流动性回暖,也推动了资金流入NXT。 业内人士表示,在美方贸易政策与美股走势对韩国市场产生显著影响的背景下,投资者可通过盘前市场在韩股正式开盘前即时反映美国市场动态,这一优势成为NXT快速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
2025-06-09 23:45:34 -
韩国进出口指标波动显著 经济前景堪忧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韩国进出口指标呈明显波动态势。调查显示,今年1月韩国时隔20个月出现贸易逆差后,虽于2至5月实现连续四个月贸易顺差,但进出口数据双双走弱,业界对经济前景担忧加剧。专家指出,若当前趋势持续,韩国经济或将面临全面衰退风险。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于9日发布的《1至5月进出口贸易统计报告》显示,1月出口额为491.2亿美元,同比下滑10.3%;2月回升至522亿美元,实现1%的微幅增长;3月达58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4月小幅回落至582.1亿美元,仍保持3.7%的增幅;而5月则再度下跌至5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同期进口额分别为1月510亿美元(6.4%)、2月483亿美元(0.2%)、3月533亿美元(2.3%)、4月533.2亿美元(-2.7%)、5月503.3亿美元(-5.3%)。同期,进口数据同样不容乐观。1月进口额为510亿美元(6.4%),2月483亿美元(0.2%),3月533亿美元(2.3%),4月533.2亿美元(-2.7%),5月503.3亿美元(-5.3%)。 韩国在1月出现18.9亿美元贸易逆差后,2至5月连续实现贸易顺差,顺差额分别为43亿美元、50亿美元、49亿美元和69亿美元。 出口方面,今年1至5月累计出口额为2752亿美元,同比(2775亿美元)下降0.82%。尽管5月因进口降幅(-5.3%)大于出口降幅(-1.3%)导致顺差扩大,但有分析认为,韩国经济可能正步入下行周期。 重点市场出口疲软态势尤为严峻。作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的美国,今年前五个月出口数据持续出现波动,1月93亿美元(-9.4%),2月99亿美元(0.9%),3月111亿美元(2.2%),4月106亿美元(-6.8%),5月100亿美元(-8.1%)。其中,对美出口占比达26%的汽车产业遭遇重创,5月出口额暴跌至18亿美元,同比下滑32%,这主要归因于美国电动汽车关税政策实施及市场需求疲软的双重打击。 同时,对华出口也呈下行趋势。1月对华出口额为92亿美元(-13.9%)、2月95亿美元(-1.4%)、3月101亿美元(-4.4%)、4月109亿美元(3.9%)、5月104亿美元(-8.4%)。分析指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制造业供应链调整对韩国中间材料出口产生实质性影响。 专家强调,韩国对中美两大核心市场出口同步下滑现象需引起高度重视。中美两国是韩国前两大出口市场,若当前趋势延续,不仅可能导致贸易顺差难以持续,更可能引发连锁经济反应,使韩国经济陷入更为严峻的衰退局面。
2025-06-09 23:21:25 -
韩国股市迎来"李在明时代" 业界预计KOSPI短期内突破3000点
韩国交易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历任韩国总统就任一个月后的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走势均普遍呈现下滑趋势。 数据显示,1988年前总统卢泰愚和金泳三就职一个月后,KOSPI指数分别下跌3.73%和1.5%;1998年前总统金大中下跌5.79%;2003年前总统卢武铉下跌9.95%;2008年前总统李明博下跌0.68%;2013年前总统朴槿惠则下跌2.04%;2022年前总统尹锡悦上任一个月后也录得0.57%的跌幅。 唯一的例外是2017年文在寅,其就职一个月后KOSPI指数上涨3.88%。除文在寅政府外,各届总统在就职首月的KOSPI指数平均收益率为-2.54%。 分析认为,新任总统上任初期股市表现疲软,主要由于政治预期消退,投资者倾向于选择获利了结。未来资产证券研究员金锡焕(音)表示:“总统就职等重大事件结束后,市场的期待情绪随之降温,股市上行动力也会相应减弱。” 然而,若将观察期延长至就职一年,KOSPI指数表现则明显改善。数据显示,新政府上台一年后,KOSPI指数较就职前平均上涨9.15%。具体来看,在卢泰愚(39.86%)、金泳三(36.7%)、卢武铉(40.66%)和文在寅(7.48%)就职一年后,KOSPI指数均出现上涨。相反,在金大中(-7.72%)、李明博(-36.73%)、朴槿惠(-2.68%)和尹锡悦(-4.38%)就职一年后的KOSPI指数则呈现下跌趋势。 ◆李在明政府上台 能否打破魔咒? 李在明在总统大选中获胜后,韩国股市迎来强势反弹。本月4日,KOSPI指数跳涨2.66%报2770.84点;就职次日上午,KOSPI指数上涨逾1%,突破2800点大关。 选举结果消除了影响证券市场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此前,由于前总统尹锡悦因去年短暂实施戒严令而被弹劾,韩国陷入长达数月的政治领导层真空状态,投资者一直在观望政局走向。 证券业界认为,李在明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解决长期困扰韩国股市的“韩国折价”(Korea Discount)问题。“韩国折价”是指国际资本市场对韩国上市公司估值长期低于全球同业的现象,其本质是投资者因担忧韩国企业治理缺陷、财阀结构复杂性和政策风险,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而压低股价。 元大证券研究员金容求(音)指出:“新政府有望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推动市场,并在制度层面解决韩国折价问题,预计继5月后,6月股市也有望继续上扬。” 李在明在竞选活动中曾提出KOSPI指数达到5000点的目标,相较当前水平大幅跃升。他还表示,正式当选后将通过加入MSCI发达国家指数、打击操纵行为和强化小微股东权利,提振市场信心。 此外,政府推动人工智能(AI)产业发展的政策也将催生相关受益股。元大证券研究员白钟民(音)表示:“新政府对AI产业的中长期发展方向将持续明确,7月即将部分AI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证券业界普遍预计,6月KOSPI指数有望最高上涨至2800点。三星证券将6月KOSPI指数的预测区间定在2500至2800点之间;大信证券和元大证券则预估在2550至2800点之间。 部分观点认为,短期内实现KOSPI指数达到3000点并非不可能。业内人士表示:“市场对KOSPI指数达到3000点抱有期待。尽管特朗普相关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但若新政府加快推进相关政策落地,这一目标有望成为现实。” 韩国证券市场对新政府上台后的表现抱有预期。一方面,证券股等有望维持上涨趋势;另一方面,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成为股市上涨的最大制约因素。
2025-06-09 17:00:00
-
经济低迷拖累韩国保险业 一季度人寿保险合同额现负增长
韩国人寿保险协会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韩国人寿保险公司持有的保险合同总额为2330.863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2万亿韩元),同比下降1.3%。 从各大人寿保险公司情况看,三星人寿保险保险合同金额为600.3882万亿韩元,同比下降1.5%;教保人寿为309.3912万亿韩元,同比下降0.2%;韩华人寿为305.1270万亿韩元,同比下降1.1%;新韩人寿为179.7462万亿韩元,同比下降3.4%;莱纳人寿为117.7299万亿韩元,同比下降4.6%;东洋生命为85.8542万亿韩元,同比下降2.1%。 值得注意的是,韩亚人寿逆势增长,保险合同金额达11.12万亿韩元,同比大幅增长12.5%。韩亚人寿方面解释称:“这主要得益于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渠道和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新签合同的增长,推动了整体合同金额上升。” 此外,教保Life Planet的增幅更为显著,保险合同金额达7.3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9.6%,在主要人寿保险公司中增幅最大。 从降幅来看,兴国生命表现最差,合同金额同比减少7%。在三大人寿保险公司中,三星人寿和韩华人寿分别下降1.5%和1.1%,教保人寿则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业内分析认为,受经济低迷影响,保单退保需求上升,导致人寿保险公司合同金额逐步下滑。业内人士指出:“近期经济持续低迷,消费者对新保单的需求随之减少。虽然去年短期缴费的终身人寿产品曾推动新单增长,但今年缺乏热门保险产品,导致整体合同金额出现下降。”
2025-06-12 19:11:26 -
韩国股市强劲 KOSPI指数突破2900点大关
韩国交易所数据显示,11日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收盘上涨1.23%,报2907.04点,创下2022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自6月4日李在明就任总统以来,KOSPI已连续六个交易日上涨,并在当天上午突破2900点。当日外国投资者净买入166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6亿元),成为推动KOSPI上涨的主要动力。 KOSPI指数在去年年底一度跌破2400点大关,但今年以来表现强劲,累计涨幅已达19.69%,逼近3000点大关。凭借近20%的强劲增长,KOSPI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收益率排名第三,仅次于德国DAX30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 自李在明就任总统以来,KOSPI指数和韩国创业板指数(KOSDAQ)均录得显著涨幅。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李在明的上任结束了尹锡悦风波后长达数月的政治真空期,消除了韩国政局的不确定性。 市场普遍对李在明承诺的经济复苏计划和市场提振政策抱有乐观预期。李在明此前主张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包括推出追加预算案。 李在明还提出“KOSPI 5000点时代”口号,承诺加强小股东保护,并通过修订商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旨在解决长期困扰韩国股市的“韩国折价”问题。 韩国证券业界普遍预计,KOSPI指数年内有望突破3000点。Meritz证券研究员李秀贞(音)表示,随着6月新政府正式上台,外资持续流入,KOSP指数年内有望突破3000点。” 韩华投资证券研究员金秀妍(音)则指出,除了市场对李在明政府的期待外,当前韩国资本市场整体环境相对友好。 李在明当天上午还访问了韩国交易所,与交易员就遏制不公平股票交易的措施进行了讨论。他承诺将严厉打击股价操纵等不公平行为,以重新赢得投资者信任。
2025-06-12 01:00:59 -
韩国出口呈复苏态势 半导体等主力品类表现亮眼
韩国关税厅于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经历上月出口下滑后,本月韩国出口呈明显回暖迹象。6月1至10日期间,韩国出口总额达155亿美元,同比增长5.4%。其中,半导体、汽车等主力出口品类表现尤为突出,成为拉动整体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具体来看,本月前10个工作日的日均出口额达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尽管工作日较去年同期减少0.5天(5.5个工作日),但出口仍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显示出韩国出口正逐步走出上月负增长阴霾。 此前,5月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3%,为近四个月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对中美两大主要市场的出口分别下滑8.4%和8.1%,反映出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带来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 从出口品类来看,半导体行业表现最为抢眼,同比增长22%;汽车出口增长8.4%,船舶出口更是大幅攀升23.4%。然而,石油产品和无线通信设备出口表现欠佳,同比分别下降20.5%和43.1%。从出口市场来看,对中国(2.9%)、美国(3.9%)和欧盟(14.5%)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实现增长,但对越南(-9.5%)和日本(-5.9%)的出口则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同期,韩国进口总额达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5%。主要进口增长品类包括半导体(15.2%)、机械设备(16.8%)和天然气(36%),而原油(-9.1%)和石油产品(-5.1%)进口则有所减少。从进口来源地看,自中国(14.1%)、美国(20.3%)和欧盟(7.7%)的进口额均有提升,而沙特阿拉伯(-14.1%)和澳大利亚(-13.9%)的进口则呈下降趋势。 由于进口增速高于出口,本月前10天韩国贸易逆差达17亿美元。韩国关税厅相关官员表示:“当前出口复苏态势良好,但考虑到统计周期较短,月度整体出口能否保持增长势头,仍需持续关注后续出口变化。”分析指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犹存的背景下,韩国出口走势仍需谨慎观察。
2025-06-11 23:04:51 -
首尔市民文化消费显著回升 艺术体验参与度恢复至疫前水平
首尔文化财团对1.24万名首尔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并于11日发布的《2024年首尔市民文化体验实态调查》结果显示,市民文化艺术活动参与率恢复至新冠疫情前水平。数据显示,2018年参与率为75.6%,2020年受疫情影响降至63.1%,2022年小幅回升至69.1%,2024年恢复至76.1%。 具体来看,首尔市民人均年度文化体验支出达21.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30元),较2022年(16.8万韩元)增长27.4%,同期,市民年均参与文化艺术活动频次从4.6次跃升至7.2次,增幅达56.5%,呈显著增长态势。 从消费结构分析,30至39岁人群以26.5万韩元的年均文化体验支出位居各年龄段之首,而70岁以上老年群体消费额最低,仅为8.8万韩元。在活动类型方面,表演艺术与展览类活动的参与率达65.2%,显著高于电影观赏(47.9%)。分析认为,随着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普及,影院观影率下降,同时反映出线下文化体验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后疫情时代市民文化需求的持续释放。 数字文化内容消费呈快速增长趋势。通过网络媒介接触文化艺术类数字内容的比例达81.5%,较2022年提升8个百分点。其中,影视动画类内容以65.3%的消费率居首,音乐内容(44%)和网络文学(25.7%)分列二三位。 在创新文化形式接受度方面,45.7%的受访市民表示愿意体验由人工智能(AI)创作的文化艺术活动,但仅35.9%的受访者表现出付费意愿。在50岁以上人群中,55至64岁群体文化参与最为活跃,而75岁以上高龄人群参与度相对较低。 此外,残障人士群体的文化权益保障仍待加强。该群体无任何文化体验的比例高达64.5%,远超普通市民23.9%的水平。每月至少参与一次文化活动的残障人士比例仅为0.7%,与普通市民(13.3%)存在显著差距。在无障碍文化设施建设方面,45.3%的受访者认为“便利可达性”是关键因素。 首尔文化财团理事长宋亨钟(音)强调:“本次调查证实文化艺术在应对社会孤独感和老龄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我们将持续深化与首尔市政府的政策协同,重点推进‘文化包容性发展计划’,为弱势群体构建更完善的文化支持体系。”
2025-06-11 19:41:34 -
韩中关系回暖叠加财务改善 乐天或加速出售成都子公司
今年,乐天百货成都子公司的出售进展备受业界关注。随着财务结构改善及外部环境转变,相关交易有望加快推进。 据悉,乐天百货于去年实施总额达435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的有偿增资,显著改善了成都法人的财务状况,为出售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市场对中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实现全面复苏的预期持续升温,也为交易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李在明政府上台,韩中关系有望迎来修复契机,外交环境的改善也被视为有助于推动成都法人的出售进程。 据相关业界10日消息,乐天百货自2022年起持续推进成都乐天地产有限公司的出售工作。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乐天百货目前持有其77.6%股份,为最大股东。 成都乐天地产早期曾开展公寓预售及商业设施开发等业务。然而,2016年因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企业在华经营环境趋于严峻,项目运营受到影响。此后又遭遇新冠疫情重创,开发计划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对华业务调整背景下,乐天将成都乐天地产纳入撤资计划。 然而,受限于成都乐天地产财务状况恶化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出售工作进展缓慢,三年来始终未能落实买家。为扭转局面,乐天百货于去年7月实施有偿增资,用于偿还债务并增强资本实力,该举措已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初见成效。 财报显示,成都乐天地产今年第一季度资产结构显著改善,去年同期因资本侵蚀出现的2971亿韩元亏空已完全修复,净资产回升至2027亿韩元;同期净亏损由94亿韩元降至42亿韩元,降幅超过五成;负债总额亦从4924亿韩元大幅缩减至约2000万韩元。 市场分析指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趋缓,以及中国政府加码经济刺激政策,成都乐天地产的出售工作有望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零售销售同比增长5.1%,工业生产同比增长6.1%。国家统计局表示,尽管面临外部挑战,中国主要经济指标依旧稳步增长,政府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方针,扩大内需、稳定就业,巩固经济复苏势头。 另一方面,李在明政府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政策,韩中关系改善预期持续升温。李在明曾在竞选期间表示,中国不仅是韩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朝鲜半岛安全格局中的关键国家,并承诺将努力修复前政权时期跌至低谷的两国关系。
2025-06-10 23:39:53 -
铠侠大幅扩产突围AI存储市场 全球NAND格局或迎重塑
据芯片行业10日消息,日本NAND闪存企业铠侠(KIOXIA)正在大幅扩充产能,积极进军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市场。目前,全球NAND市场由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主导,但随着竞争加剧,领先企业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缩小。后进企业扩充产能后,NAND市场格局可能随时重塑的担忧开始出现。 铠侠近日公布中长期经营战略,计划截至2029年把主要NAND生产工厂的产能在去年基础上提升一倍以上。公司还计划在明年3月前提高先进第八代NAND生产比例,以此实现先进产品营收超过传统通用NAND产品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铠侠还在正式推进下一代NAND产品存储级内存(SCM)的生产。该产品结合NAND与DRAM的优势,具备更快的读写速度与更大的存储容量,是下一代存储技术的核心。 为实现上述目标,铠侠计划利用每年最多20%的营收进行设备投资。目前,公司在日本四日市和北上地区分别运营NAND生产工厂。借助去年完成的上市融资及日本政府的支援,铠侠正在全力开发面向AI数据中心的新一代产品。 随着全球NAND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界分析指出,后发企业的积极投资可能打破三星与SK海力士主导的市场格局。数据显示,NAND市场排名第一的三星电子市场份额已从去年第四季度的33.9%降至今年第一季度的31.9%,包括旗下Solidigm在内的SK海力士份额也从20.5%降至16.6%。 相比之下,排名第三的美光(Micron)市场份额从13.8%升至15.4%。铠侠份额则为14.6%,与第二至第四名之间的差距不大。SK海力士与美光的份额差距仅为1.2个百分点,三星电子的份额也持续下滑,形势不容乐观。 另外,美国闪迪(SanDisk)市场份额为12.9%,中国长江存储(YMTC)为8.1%,均取得不容小觑的成绩,导致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NAND的技术门槛相对低于DRAM,因此后发企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缩小与领先企业的技术与产能差距。 此前,三星电子今年第一季度的NAND营收为42亿美元,环比减少25%,主要受企业级固态硬盘(SSD)需求疲软影响。同期,SK海力士的NAND营收为21.9亿美元,环比下降35.5%。 业内人士表示,海外竞争企业在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快速追赶,技术与市场差距正在缩小。韩国企业不仅需要加快先进技术开发,也需要与新一届政府积极沟通,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2025-06-10 23:33:27 -
韩国AI家电市场热度攀升 增长潜力显著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消费市场对人工智能家电的接受度呈显著提升态势。在价格相当的前提下,八成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搭载人工智能(AI)功能的家电产品,同时,七成消费者对AI家电订阅服务表现出明显的使用意向。 消费者数据平台Open Survey于上月16至21日面向1000名20至59岁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于10日发布的《AI家电趋势报告2025》显示,消费者对AI厨房家电和生活家电的购买意愿分别达到83.9%和84%。其中,冰箱、洗碗机、泡菜冰箱位列厨房类AI家电需求前三甲;空调、吸尘器及洗衣机则位居生活类AI家电需求榜首。 据调查,尽管市场热情高涨,当前AI家电的实际渗透率仍不足10%。Open Survey分析指出,产品定价偏高及个人信息安全顾虑是制约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消费者对AI功能实用性的认知深化,市场接受度有望实现突破性增长。 据悉,目前AI家电用户展现出显著的复购倾向。在厨房AI家电用户群体中,76.8%的受访者表示与传统产品存在明显体验差异;生活AI家电用户的差异化感知比例更是高达80.5%。两类用户均将“操作便捷性”(厨38.6%、生活51%)和“时间效率提升”(30.5%、31.2%)列为核心优势。报告指出,具备自动感知洗涤量、污染程度及食材状态等智能功能的产品最受用户青睐,反映出市场对全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强烈需求。 针对三星、LG等主要家电企业近期推出的AI家电订阅服务,30.7%的受访者表示已知晓或正在使用该服务。按年龄和家庭结构来看,40至49岁群体(38.4%)及三人以上家庭(33.8%)的参与度最高,而20至29岁群体(17.2%)与单身家庭(23%)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此外,71.8%的受访者表示未来可能尝试订阅服务,而已在使用AI家电用户中,这一比例进一步攀升至80.4%,显示出订阅服务模式在AI家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Open Survey指出,当前,AI家电产业正处于市场扩张的关键窗口期。随着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和用户隐私保护体系的日益完善,AI家电市场有望在未来三年内迎来跨越式增长。
2025-06-10 19:46:00 -
盘前盘后交易火爆 韩国NXT平台创成交纪录
韩国另类股票交易平台NEXTRADE(NXT)9日发布数据显示,本月5日盘前市场(上午8点至8点50分)和盘后市场(下午3点40分至晚上8点)合计成交量达7753.9万股,成交额为2.504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2.5亿元),创下该平台开市以来的最高纪录。 这是NXT自3月4日以10只股票启动交易以来,盘前盘后合计成交额首次突破2万亿韩元,成交量也创下平台开市以来第三高水平。 其中,盘前市场表现尤为抢眼。过去一个月(5月7日至6月5日),盘前市场日均成交量达3795.3万股,成交额为9209.4亿韩元,均超过盘后市场的2928万股和7491.5亿韩元。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盘前市场交易时间仅为50分钟,但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却相当可观,显示投资者对新型交易方式适应迅速。” 截至本月5日,NXT在韩国股市的成交量占比达15.1%,较3月31日的6.6%大幅提升。成交额占比也从16.3%跃升至30%。 外资参与度的快速提升同样值得关注。根据NXT的数据,本月首周外资在NXT交易中的占比达8.9%,较平台开市首月(3月4日至28日)的0.4%增长了20倍。从投资者结构看,个人投资者占比为89.2%,机构投资者仅为2%。今年4月,外资占比在1%至6%区间波动,5月升至8%,目前接近9%。 分析认为,外资时隔10个月重回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市场,市场流动性回暖,也推动了资金流入NXT。 业内人士表示,在美方贸易政策与美股走势对韩国市场产生显著影响的背景下,投资者可通过盘前市场在韩股正式开盘前即时反映美国市场动态,这一优势成为NXT快速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
2025-06-09 23:45:34 -
韩国进出口指标波动显著 经济前景堪忧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韩国进出口指标呈明显波动态势。调查显示,今年1月韩国时隔20个月出现贸易逆差后,虽于2至5月实现连续四个月贸易顺差,但进出口数据双双走弱,业界对经济前景担忧加剧。专家指出,若当前趋势持续,韩国经济或将面临全面衰退风险。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于9日发布的《1至5月进出口贸易统计报告》显示,1月出口额为491.2亿美元,同比下滑10.3%;2月回升至522亿美元,实现1%的微幅增长;3月达58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4月小幅回落至582.1亿美元,仍保持3.7%的增幅;而5月则再度下跌至5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同期进口额分别为1月510亿美元(6.4%)、2月483亿美元(0.2%)、3月533亿美元(2.3%)、4月533.2亿美元(-2.7%)、5月503.3亿美元(-5.3%)。同期,进口数据同样不容乐观。1月进口额为510亿美元(6.4%),2月483亿美元(0.2%),3月533亿美元(2.3%),4月533.2亿美元(-2.7%),5月503.3亿美元(-5.3%)。 韩国在1月出现18.9亿美元贸易逆差后,2至5月连续实现贸易顺差,顺差额分别为43亿美元、50亿美元、49亿美元和69亿美元。 出口方面,今年1至5月累计出口额为2752亿美元,同比(2775亿美元)下降0.82%。尽管5月因进口降幅(-5.3%)大于出口降幅(-1.3%)导致顺差扩大,但有分析认为,韩国经济可能正步入下行周期。 重点市场出口疲软态势尤为严峻。作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的美国,今年前五个月出口数据持续出现波动,1月93亿美元(-9.4%),2月99亿美元(0.9%),3月111亿美元(2.2%),4月106亿美元(-6.8%),5月100亿美元(-8.1%)。其中,对美出口占比达26%的汽车产业遭遇重创,5月出口额暴跌至18亿美元,同比下滑32%,这主要归因于美国电动汽车关税政策实施及市场需求疲软的双重打击。 同时,对华出口也呈下行趋势。1月对华出口额为92亿美元(-13.9%)、2月95亿美元(-1.4%)、3月101亿美元(-4.4%)、4月109亿美元(3.9%)、5月104亿美元(-8.4%)。分析指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制造业供应链调整对韩国中间材料出口产生实质性影响。 专家强调,韩国对中美两大核心市场出口同步下滑现象需引起高度重视。中美两国是韩国前两大出口市场,若当前趋势延续,不仅可能导致贸易顺差难以持续,更可能引发连锁经济反应,使韩国经济陷入更为严峻的衰退局面。
2025-06-09 23:21:25 -
韩国股市迎来"李在明时代" 业界预计KOSPI短期内突破3000点
韩国交易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历任韩国总统就任一个月后的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走势均普遍呈现下滑趋势。 数据显示,1988年前总统卢泰愚和金泳三就职一个月后,KOSPI指数分别下跌3.73%和1.5%;1998年前总统金大中下跌5.79%;2003年前总统卢武铉下跌9.95%;2008年前总统李明博下跌0.68%;2013年前总统朴槿惠则下跌2.04%;2022年前总统尹锡悦上任一个月后也录得0.57%的跌幅。 唯一的例外是2017年文在寅,其就职一个月后KOSPI指数上涨3.88%。除文在寅政府外,各届总统在就职首月的KOSPI指数平均收益率为-2.54%。 分析认为,新任总统上任初期股市表现疲软,主要由于政治预期消退,投资者倾向于选择获利了结。未来资产证券研究员金锡焕(音)表示:“总统就职等重大事件结束后,市场的期待情绪随之降温,股市上行动力也会相应减弱。” 然而,若将观察期延长至就职一年,KOSPI指数表现则明显改善。数据显示,新政府上台一年后,KOSPI指数较就职前平均上涨9.15%。具体来看,在卢泰愚(39.86%)、金泳三(36.7%)、卢武铉(40.66%)和文在寅(7.48%)就职一年后,KOSPI指数均出现上涨。相反,在金大中(-7.72%)、李明博(-36.73%)、朴槿惠(-2.68%)和尹锡悦(-4.38%)就职一年后的KOSPI指数则呈现下跌趋势。 ◆李在明政府上台 能否打破魔咒? 李在明在总统大选中获胜后,韩国股市迎来强势反弹。本月4日,KOSPI指数跳涨2.66%报2770.84点;就职次日上午,KOSPI指数上涨逾1%,突破2800点大关。 选举结果消除了影响证券市场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此前,由于前总统尹锡悦因去年短暂实施戒严令而被弹劾,韩国陷入长达数月的政治领导层真空状态,投资者一直在观望政局走向。 证券业界认为,李在明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解决长期困扰韩国股市的“韩国折价”(Korea Discount)问题。“韩国折价”是指国际资本市场对韩国上市公司估值长期低于全球同业的现象,其本质是投资者因担忧韩国企业治理缺陷、财阀结构复杂性和政策风险,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而压低股价。 元大证券研究员金容求(音)指出:“新政府有望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推动市场,并在制度层面解决韩国折价问题,预计继5月后,6月股市也有望继续上扬。” 李在明在竞选活动中曾提出KOSPI指数达到5000点的目标,相较当前水平大幅跃升。他还表示,正式当选后将通过加入MSCI发达国家指数、打击操纵行为和强化小微股东权利,提振市场信心。 此外,政府推动人工智能(AI)产业发展的政策也将催生相关受益股。元大证券研究员白钟民(音)表示:“新政府对AI产业的中长期发展方向将持续明确,7月即将部分AI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证券业界普遍预计,6月KOSPI指数有望最高上涨至2800点。三星证券将6月KOSPI指数的预测区间定在2500至2800点之间;大信证券和元大证券则预估在2550至2800点之间。 部分观点认为,短期内实现KOSPI指数达到3000点并非不可能。业内人士表示:“市场对KOSPI指数达到3000点抱有期待。尽管特朗普相关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但若新政府加快推进相关政策落地,这一目标有望成为现实。” 韩国证券市场对新政府上台后的表现抱有预期。一方面,证券股等有望维持上涨趋势;另一方面,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成为股市上涨的最大制约因素。
2025-06-09 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