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通用’新闻 36个
-
美国出台AI芯片管制新规 韩企短期内影响有限
美国总统拜登在即将卸任之际,出台人工智能(AI)开发所需芯片管制新规,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高度关注。 当地时间1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向包括韩国在内的20个关键盟友与合作伙伴不设限销售开发AI所需芯片,除此之外的大多数国家将面临总算力限制。继续维持对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等国的出口禁令。 韩国基本不受新规限制,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虽然在华设厂,但由于总部实体位于韩国国内可获高度信任的“通用验证最终用户”(UVEU)身份。 有意见认为,本次出台的新规若令全球半导体产业萎缩,在产业链中占据较大比重的韩国半导体产业也无法“全身而退”。尤其是从韩国立场来看,美方升级对华制裁力度,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受到影响。 美国政府发布新规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立即回应称,拜登政府对第三方与中国开展正常贸易设置障碍、横加干涉。严重阻碍各国正常经贸往来,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严重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严重损害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各国企业利益。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韩国芯片业界人士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AI加速器采购市场,这或令零部件供应头部韩企失去潜在的中国客户。 产业研究院分析称,短期来看,韩国企业对被列入禁售名单国家的直接出口规模有限,但若对华制裁层层加码,收益性必将大幅被削弱,将成为限制韩国企业发展的因素。 美国国内也对本次出台的新政存在反对之声,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总裁JohnNeuffer表示,政策出台过于仓促,未听取行业意见,可能会将战略市场拱手让与竞争对手,从而打击美国经济及半导体和AI的竞争力。 英伟达和甲骨文两大科技巨头同样表示了反对,英伟达在声明中称,这一规定“全面越权”,将对主流游戏PC和消费硬件中已有的技术进行钳制。甲骨文则表示,这项新规可能成为美国科技行业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政策之一,直接将美国企业在全球芯片市场所占比重缩小80%。
2025-01-14 23:15:20 -
韩车企业去年出口创9年新高 今年或因多重因素迎来下降拐点
据韩国汽车产业协会(KAMA)9日消息,去年,现代汽车、起亚、通用汽车韩国公司、KG Mobility(KGM)、雷诺韩国和塔塔大宇等6家国内整车企业共出口278.2639万辆整车,创下自2015年(297.4114万辆)以来的9年新高。然而,今年由于多重不确定性,预计汽车出口将出现下滑趋势。 虽然去年出口总量创纪录,但同比增幅仅为0.6%,远低于2024年20.3%的增长率。KAMA指出,北美市场需求回暖,加之SUV和混合动力车的持续热销,成为支撑出口的主要动力。然而,北美以外地区出口表现不佳,加之电动车需求放缓,导致整体增长趋缓。 分企业来看,现代汽车去年出口117.2633万辆,同比增长1.9%;起亚出口100.5182万辆,同比下降4.0%;通用汽车韩国公司出口47.3165万辆,增长9.8%;KG Mobility增长18.5%,出口6.2318万辆;雷诺韩国则下滑18.4%,出口6.7123万辆。 KAMA预计,今年国内整车企业出口量或降至270万辆,同比减少3.1%。新冠疫情后连续4年的高速增长带来的基数效应,使进一步增长难度加大。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以及特朗普政府可能重启普遍关税的政策提议,都为出口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 此外,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需求停滞也令前景堪忧。现代汽车和起亚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在美首座电动汽车专用工厂——现代汽车集团Metaplant America(HMGMA)已投入运营,新能源车型的本地生产将直接减少相关车型的出口量。 KAMA方面表示:“今年汽车出口增长将受到多重因素制约,包括韩美贸易环境的恶化、中国在全球市场扩张带来的竞争加剧,以及企业海外生产布局对出口的替代效应。行业需重点关注市场变化,优化全球化战略。” 现代汽车蔚山工厂出口装船码头旁的露天堆货场,车辆正在等待装船。【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0 19:12:11 -
需求疲软与价格下跌双压 三星去年四季度营业利润6.5万亿韩元
三星电子8日发布公告称,根据合并财报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利润为6.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7.7亿元),同比增长130.5%。然而,与前一季度相比,该数值下降了29.19%。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营业利润低于韩联社旗下的金融信息子公司“联合Infomax”统计的市场预期(7.7096万亿韩元),差距达15.7%。此前,证券界曾预测第四季度营业利润在10万亿韩元左右,后因市场情况恶化将预期下调至7万亿韩元,但实际数据依旧未能达到这一调整后的水平。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为7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0.65%,环比减少5.18%。 三星电子业绩不如预期,主要受到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前端IT产品需求下滑的影响。这导致其主营业务——标准型(通用)存储器产品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恶化。 由于市场供过于求,存储器价格持续大幅下跌。与此同时,客户库存调整的加剧使内存出货量和平均销售价格(ASP)均低于预期。尽管人工智能(AI)热潮推动高带宽内存(HBM)需求激增,但由于三星电子的HBM量产计划推迟,其对整体业绩的贡献仍然有限。 此外,非存储部门(包括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业务和代工业务)因开工率下降及一次性费用计入而持续亏损。而过去一直为三星电子提供支撑的显示器和移动部门,也因需求低迷及市场竞争加剧,业绩表现有所减弱。 尽管三星电子未公布各部门的具体业绩数据,但券商分析,半导体业务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第四季度营业利润预计为3万亿韩元;移动体验(MX)与网络事业部预计为2万亿韩元;显示器部门约1万亿韩元;电视和家电部门约为3000亿韩元。 图为CES 2025三星电子展馆入口【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1-09 00:43:54 -
现代汽车在美销量再创新高 连续两年稳居前四
起亚EV9 【图片来源 起亚】 一项调查显示,现代汽车集团于去年在美国市场创下历史销量新高,稳固了其行业领先地位。紧随通用汽车、丰田与福特之后,现代汽车集团连续两年荣膺美国市场销量前四。 现代汽车集团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现代汽车(包括捷尼赛思)和起亚汽车在美国市场共售出170.8293万辆汽车,同比(165.2821万辆)增加3.4%,在美销量首次突破170万辆大关。具体来看,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分别达91.1805万辆和79.6488万辆,分别增长4.8%和1.8%。现代汽车旗下高端汽车品牌捷尼赛思销量达7.5003万辆,同比增加8.4%。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得益于休闲车(RV)和新能源汽车的卓越销售表现,推动整体业绩增长。 现代汽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帕里斯帝和电动汽车艾尼氪5销量均创新高,分别售出11.055万辆(23%↑)和4.44万辆(31%↑)。同时,起亚亦有6款车型刷新了年度销量新高。起亚EV9销量达2.2017万辆,增加1869%;起亚狮跑销量达16.1917万辆,增加15%;起亚嘉华销量为4.9726万辆,增加14%;K3、K4销量为13.9778万辆(13%),EV6销量为2.1715万辆(6%)等,均创新高。现代汽车“前三”车型分别是途胜(20.6126万辆)、伊兰特(13.6698万辆)、胜达(11.9010万辆)。起亚依次是狮跑、K3、K4、起亚特柳赖德(Telluride)。 现代汽车集团去年在美市场的汽车销量继2023年之后第二次位居第四位。主要整车企业公开的去年年销量来看,通用汽车以268.9346万辆稳居首位,丰田以233.2623万辆紧随其后,福特以206.5161万辆销量位居第三。继现代汽车集团之后,本田(142.3857万辆)和三菱(103.3851万辆)分别位居第五和第六位。 现代汽车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及通胀削减法案(IRA)持续加强的背景下,凭借RV与新能源汽车的出色表现,成功在美国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25-01-06 22:32:29 -
中美贸易格局生变 韩国对华对美出口差距创21年新低
去年,韩国对中国和美国的出口差距缩小至52.35亿美元,为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变化反映了中美贸易格局重塑对韩国出口结构的深远影响。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及2015年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生效以来,中国长期稳居韩国最大出口市场。然而,近年来,受中国内需疲软和中间品自给率提升的影响,中韩供应链分工体系受到冲击,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呈现下滑趋势。 根据韩国贸易协会6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330.26亿美元,同比增长6.6%,继续稳居韩国最大出口市场。然而,对美国的出口额达到1277.91亿美元,增幅达10.45%,不仅创下连续7年新高,还实现连续8年正增长。 数据显示,韩国对中国和美国出口额的差距已从2018年的894.05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大幅缩小至2024年的52.35亿美元,创下自2003年以来的最小差距。 韩国对中国出口在2021年创下1629亿美元的历史高点后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降至1557亿美元,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1248亿美元。尽管2024年小幅回升至1330亿美元,但增长势头依然乏力。 长期以来,韩国对中国出口以零部件和材料等中间品为主,而中国则通过加工这些中间品生产成品并供应全球市场。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这一传统的分工模式正逐步发生变化。 相比对华出口的疲软,韩国对美出口呈现强劲增长势头。2024年,汽车(8.2%)、半导体(122.8%)、通用机械(3.6%)和计算机(196.8%)等核心品目的出口表现突出。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三星集团、SK集团、现代汽车和LG集团等韩国主要企业在美国加大对半导体、二次电池和电动汽车等尖端产业的投资,推动了相关机械设备和中间品的出口。此外,美国科技巨头增加对人工智能(AI)服务器的投资,也为韩国半导体出口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韩国贸易协会趋势分析室长张相植(音)指出:“美国作为大型消费市场,其出口结构日益多样化,包括信息技术(IT)、机械设备和石油化学等领域。美国本地投资的增长,相关中间品出口逐渐形成更加稳定的结构。” 展望未来,若中美贸易冲突进一步加剧,尤其在特朗普政府启动第二任期的情况下,以美国为中心的供应链重组或将对韩国对华出口带来更大挑战。 张相植表示:“鉴于中美冲突和中国强化自给自足的趋势,维持对中国出口的增长难度将持续增加。韩国需要以韩美同盟为基础,通过加强尖端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合作,提升与美国的互补性贸易关系。” 现代汽车的电动汽车电池【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
2025-01-06 20:02:04 -
政局动荡汇率上涨 韩国企业心理跌至疫后冰点
受“12·3紧急戒严事态”导致的政局动荡、汇率上涨以及贸易环境恶化影响,韩国企业的体感景气首次降至新冠疫情以后的冰点。 韩国银行(央行)在本月12月11日至18日期间,以全国3524家法人企业(制造业1848家,非制造业1444家)为对象进行12月企业景气调查,并于27日公布结果显示,本月全产业企业心理指数(CBSI)较上月下降4.5个点,降至87.0。这是自2020年9月(83.0)以来的最低值,企业对整体经济的悲观心理创下新高。 12月全产业CBSI下降幅度(-4.5个点)为2023年1月(-5.6个点)以来的最大跌幅。CBSI是反映企业对整体经济认识的指标,高于100,表示企业对经济状况的期待心理较过去(2003至2023年)平均水平更加乐观,低于100则相反。 12月制造业CBSI环比下降3.7个点至86.9。制造业CBSI主要受行业景气(-1.3个点)和资金状况(-1.3个点)恶化影响,创下2022年9月(-5.6个点)以来的最大跌幅。12月非制造业CBSI为87.1,环比下降5个点。降幅达到2023年10月(-7.4个点)以来的最大值,主要原因在于盈利能力(-1.5个点)和资金状况(-1.5个点)恶化。 韩国银行统计调查组分析称,政治不确定性扩大导致汇率急剧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反映在化工和汽车企业的反馈中。此外,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保护主义倾向强化、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引发的需求减少及竞争加剧等也可能带来一定影响。 2025年1月CBSI预测值显示,全产业为82.4,环比下降4.6个点;其中制造业降至85.2,环比下降1.7个点;非制造业为80.3,环比下降6.8个点。非制造业预测值降幅(-10.0个点)创下2020年4月(-23.5个点)以来的最大值。 韩国银行指出,12月初的戒严事态导致政治不确定性加剧,消费萎缩,对非制造业企业的景气心理产生较大影响。此次调查时间内弹劾案在国会通过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因此非制造业的不确定性预计会延续至下个月。 另外,12月BSI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中运动用品、二次电池相关电气设备以及电子影像通信设备行业的表现尤为低迷,原因在于消费萎缩、出口放缓以及通用半导体需求减弱。非制造业中,批发零售业和体育休闲相关服务业的BSI受消费心理恶化影响而大幅下降。 在BSI基础上反映消费者动向指数(CSI)的12月经济信心指数(ESI)环比下降9.6个点,为83.1,创下2020年3月(-21.2个点)以来的最大降幅。排除季节因素后的ESI循环变动指数为89.7,环比下降1.1个点。 23日下午,首尔明洞街头游客寥寥无几。【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8 00:21:58
-
美国出台AI芯片管制新规 韩企短期内影响有限
美国总统拜登在即将卸任之际,出台人工智能(AI)开发所需芯片管制新规,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高度关注。 当地时间1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向包括韩国在内的20个关键盟友与合作伙伴不设限销售开发AI所需芯片,除此之外的大多数国家将面临总算力限制。继续维持对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等国的出口禁令。 韩国基本不受新规限制,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虽然在华设厂,但由于总部实体位于韩国国内可获高度信任的“通用验证最终用户”(UVEU)身份。 有意见认为,本次出台的新规若令全球半导体产业萎缩,在产业链中占据较大比重的韩国半导体产业也无法“全身而退”。尤其是从韩国立场来看,美方升级对华制裁力度,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受到影响。 美国政府发布新规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立即回应称,拜登政府对第三方与中国开展正常贸易设置障碍、横加干涉。严重阻碍各国正常经贸往来,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严重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严重损害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各国企业利益。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韩国芯片业界人士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AI加速器采购市场,这或令零部件供应头部韩企失去潜在的中国客户。 产业研究院分析称,短期来看,韩国企业对被列入禁售名单国家的直接出口规模有限,但若对华制裁层层加码,收益性必将大幅被削弱,将成为限制韩国企业发展的因素。 美国国内也对本次出台的新政存在反对之声,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总裁JohnNeuffer表示,政策出台过于仓促,未听取行业意见,可能会将战略市场拱手让与竞争对手,从而打击美国经济及半导体和AI的竞争力。 英伟达和甲骨文两大科技巨头同样表示了反对,英伟达在声明中称,这一规定“全面越权”,将对主流游戏PC和消费硬件中已有的技术进行钳制。甲骨文则表示,这项新规可能成为美国科技行业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政策之一,直接将美国企业在全球芯片市场所占比重缩小80%。
2025-01-14 23:15:20 -
韩车企业去年出口创9年新高 今年或因多重因素迎来下降拐点
据韩国汽车产业协会(KAMA)9日消息,去年,现代汽车、起亚、通用汽车韩国公司、KG Mobility(KGM)、雷诺韩国和塔塔大宇等6家国内整车企业共出口278.2639万辆整车,创下自2015年(297.4114万辆)以来的9年新高。然而,今年由于多重不确定性,预计汽车出口将出现下滑趋势。 虽然去年出口总量创纪录,但同比增幅仅为0.6%,远低于2024年20.3%的增长率。KAMA指出,北美市场需求回暖,加之SUV和混合动力车的持续热销,成为支撑出口的主要动力。然而,北美以外地区出口表现不佳,加之电动车需求放缓,导致整体增长趋缓。 分企业来看,现代汽车去年出口117.2633万辆,同比增长1.9%;起亚出口100.5182万辆,同比下降4.0%;通用汽车韩国公司出口47.3165万辆,增长9.8%;KG Mobility增长18.5%,出口6.2318万辆;雷诺韩国则下滑18.4%,出口6.7123万辆。 KAMA预计,今年国内整车企业出口量或降至270万辆,同比减少3.1%。新冠疫情后连续4年的高速增长带来的基数效应,使进一步增长难度加大。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以及特朗普政府可能重启普遍关税的政策提议,都为出口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 此外,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需求停滞也令前景堪忧。现代汽车和起亚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在美首座电动汽车专用工厂——现代汽车集团Metaplant America(HMGMA)已投入运营,新能源车型的本地生产将直接减少相关车型的出口量。 KAMA方面表示:“今年汽车出口增长将受到多重因素制约,包括韩美贸易环境的恶化、中国在全球市场扩张带来的竞争加剧,以及企业海外生产布局对出口的替代效应。行业需重点关注市场变化,优化全球化战略。” 现代汽车蔚山工厂出口装船码头旁的露天堆货场,车辆正在等待装船。【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0 19:12:11 -
需求疲软与价格下跌双压 三星去年四季度营业利润6.5万亿韩元
三星电子8日发布公告称,根据合并财报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利润为6.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7.7亿元),同比增长130.5%。然而,与前一季度相比,该数值下降了29.19%。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营业利润低于韩联社旗下的金融信息子公司“联合Infomax”统计的市场预期(7.7096万亿韩元),差距达15.7%。此前,证券界曾预测第四季度营业利润在10万亿韩元左右,后因市场情况恶化将预期下调至7万亿韩元,但实际数据依旧未能达到这一调整后的水平。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为7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0.65%,环比减少5.18%。 三星电子业绩不如预期,主要受到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前端IT产品需求下滑的影响。这导致其主营业务——标准型(通用)存储器产品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恶化。 由于市场供过于求,存储器价格持续大幅下跌。与此同时,客户库存调整的加剧使内存出货量和平均销售价格(ASP)均低于预期。尽管人工智能(AI)热潮推动高带宽内存(HBM)需求激增,但由于三星电子的HBM量产计划推迟,其对整体业绩的贡献仍然有限。 此外,非存储部门(包括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业务和代工业务)因开工率下降及一次性费用计入而持续亏损。而过去一直为三星电子提供支撑的显示器和移动部门,也因需求低迷及市场竞争加剧,业绩表现有所减弱。 尽管三星电子未公布各部门的具体业绩数据,但券商分析,半导体业务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第四季度营业利润预计为3万亿韩元;移动体验(MX)与网络事业部预计为2万亿韩元;显示器部门约1万亿韩元;电视和家电部门约为3000亿韩元。 图为CES 2025三星电子展馆入口【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1-09 00:43:54 -
现代汽车在美销量再创新高 连续两年稳居前四
起亚EV9 【图片来源 起亚】 一项调查显示,现代汽车集团于去年在美国市场创下历史销量新高,稳固了其行业领先地位。紧随通用汽车、丰田与福特之后,现代汽车集团连续两年荣膺美国市场销量前四。 现代汽车集团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现代汽车(包括捷尼赛思)和起亚汽车在美国市场共售出170.8293万辆汽车,同比(165.2821万辆)增加3.4%,在美销量首次突破170万辆大关。具体来看,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分别达91.1805万辆和79.6488万辆,分别增长4.8%和1.8%。现代汽车旗下高端汽车品牌捷尼赛思销量达7.5003万辆,同比增加8.4%。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得益于休闲车(RV)和新能源汽车的卓越销售表现,推动整体业绩增长。 现代汽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帕里斯帝和电动汽车艾尼氪5销量均创新高,分别售出11.055万辆(23%↑)和4.44万辆(31%↑)。同时,起亚亦有6款车型刷新了年度销量新高。起亚EV9销量达2.2017万辆,增加1869%;起亚狮跑销量达16.1917万辆,增加15%;起亚嘉华销量为4.9726万辆,增加14%;K3、K4销量为13.9778万辆(13%),EV6销量为2.1715万辆(6%)等,均创新高。现代汽车“前三”车型分别是途胜(20.6126万辆)、伊兰特(13.6698万辆)、胜达(11.9010万辆)。起亚依次是狮跑、K3、K4、起亚特柳赖德(Telluride)。 现代汽车集团去年在美市场的汽车销量继2023年之后第二次位居第四位。主要整车企业公开的去年年销量来看,通用汽车以268.9346万辆稳居首位,丰田以233.2623万辆紧随其后,福特以206.5161万辆销量位居第三。继现代汽车集团之后,本田(142.3857万辆)和三菱(103.3851万辆)分别位居第五和第六位。 现代汽车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及通胀削减法案(IRA)持续加强的背景下,凭借RV与新能源汽车的出色表现,成功在美国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25-01-06 22:32:29 -
中美贸易格局生变 韩国对华对美出口差距创21年新低
去年,韩国对中国和美国的出口差距缩小至52.35亿美元,为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变化反映了中美贸易格局重塑对韩国出口结构的深远影响。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及2015年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生效以来,中国长期稳居韩国最大出口市场。然而,近年来,受中国内需疲软和中间品自给率提升的影响,中韩供应链分工体系受到冲击,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呈现下滑趋势。 根据韩国贸易协会6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330.26亿美元,同比增长6.6%,继续稳居韩国最大出口市场。然而,对美国的出口额达到1277.91亿美元,增幅达10.45%,不仅创下连续7年新高,还实现连续8年正增长。 数据显示,韩国对中国和美国出口额的差距已从2018年的894.05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大幅缩小至2024年的52.35亿美元,创下自2003年以来的最小差距。 韩国对中国出口在2021年创下1629亿美元的历史高点后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降至1557亿美元,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1248亿美元。尽管2024年小幅回升至1330亿美元,但增长势头依然乏力。 长期以来,韩国对中国出口以零部件和材料等中间品为主,而中国则通过加工这些中间品生产成品并供应全球市场。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这一传统的分工模式正逐步发生变化。 相比对华出口的疲软,韩国对美出口呈现强劲增长势头。2024年,汽车(8.2%)、半导体(122.8%)、通用机械(3.6%)和计算机(196.8%)等核心品目的出口表现突出。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三星集团、SK集团、现代汽车和LG集团等韩国主要企业在美国加大对半导体、二次电池和电动汽车等尖端产业的投资,推动了相关机械设备和中间品的出口。此外,美国科技巨头增加对人工智能(AI)服务器的投资,也为韩国半导体出口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韩国贸易协会趋势分析室长张相植(音)指出:“美国作为大型消费市场,其出口结构日益多样化,包括信息技术(IT)、机械设备和石油化学等领域。美国本地投资的增长,相关中间品出口逐渐形成更加稳定的结构。” 展望未来,若中美贸易冲突进一步加剧,尤其在特朗普政府启动第二任期的情况下,以美国为中心的供应链重组或将对韩国对华出口带来更大挑战。 张相植表示:“鉴于中美冲突和中国强化自给自足的趋势,维持对中国出口的增长难度将持续增加。韩国需要以韩美同盟为基础,通过加强尖端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合作,提升与美国的互补性贸易关系。” 现代汽车的电动汽车电池【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
2025-01-06 20:02:04 -
政局动荡汇率上涨 韩国企业心理跌至疫后冰点
受“12·3紧急戒严事态”导致的政局动荡、汇率上涨以及贸易环境恶化影响,韩国企业的体感景气首次降至新冠疫情以后的冰点。 韩国银行(央行)在本月12月11日至18日期间,以全国3524家法人企业(制造业1848家,非制造业1444家)为对象进行12月企业景气调查,并于27日公布结果显示,本月全产业企业心理指数(CBSI)较上月下降4.5个点,降至87.0。这是自2020年9月(83.0)以来的最低值,企业对整体经济的悲观心理创下新高。 12月全产业CBSI下降幅度(-4.5个点)为2023年1月(-5.6个点)以来的最大跌幅。CBSI是反映企业对整体经济认识的指标,高于100,表示企业对经济状况的期待心理较过去(2003至2023年)平均水平更加乐观,低于100则相反。 12月制造业CBSI环比下降3.7个点至86.9。制造业CBSI主要受行业景气(-1.3个点)和资金状况(-1.3个点)恶化影响,创下2022年9月(-5.6个点)以来的最大跌幅。12月非制造业CBSI为87.1,环比下降5个点。降幅达到2023年10月(-7.4个点)以来的最大值,主要原因在于盈利能力(-1.5个点)和资金状况(-1.5个点)恶化。 韩国银行统计调查组分析称,政治不确定性扩大导致汇率急剧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反映在化工和汽车企业的反馈中。此外,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保护主义倾向强化、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引发的需求减少及竞争加剧等也可能带来一定影响。 2025年1月CBSI预测值显示,全产业为82.4,环比下降4.6个点;其中制造业降至85.2,环比下降1.7个点;非制造业为80.3,环比下降6.8个点。非制造业预测值降幅(-10.0个点)创下2020年4月(-23.5个点)以来的最大值。 韩国银行指出,12月初的戒严事态导致政治不确定性加剧,消费萎缩,对非制造业企业的景气心理产生较大影响。此次调查时间内弹劾案在国会通过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因此非制造业的不确定性预计会延续至下个月。 另外,12月BSI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中运动用品、二次电池相关电气设备以及电子影像通信设备行业的表现尤为低迷,原因在于消费萎缩、出口放缓以及通用半导体需求减弱。非制造业中,批发零售业和体育休闲相关服务业的BSI受消费心理恶化影响而大幅下降。 在BSI基础上反映消费者动向指数(CSI)的12月经济信心指数(ESI)环比下降9.6个点,为83.1,创下2020年3月(-21.2个点)以来的最大降幅。排除季节因素后的ESI循环变动指数为89.7,环比下降1.1个点。 23日下午,首尔明洞街头游客寥寥无几。【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8 0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