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产品’新闻 154个
-
中美出口管制升级叠加内政动荡 韩国经济陷多重危机
在中美两国不断升级出口管制措施的背景下,韩国近日发生的紧急戒严事态导致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牵引韩国经济发展的出口或受到冲击,引发各界担忧。 据韩国政府6日消息,产业通商资源部正在评估美国最新出台的高带宽存储器(HBM)及先进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修订案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当地时间2日公布最新修订案,把日本、荷兰等33个国家列为半导体设备外国直接产品规则 (FDPR)豁免国,而韩国并未入选。美国认为韩国未实施与美国相同强度的对华出口管制。 对此,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正在综合分析国际出口管制机制的讨论情况及对行业的影响,以决定是否采取与美国相同水平的对华出口管制。 与此同时,中国也迅速采取反制措施。中国商务部3日宣布把镓、锗等部分关键材料列为军民两用物项,并对美实施出口限制。镓和锗是半导体和电子产品的核心材料,而锑则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电池及核武器制造。专家指出,这类限制措施可能对韩国企业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 在中美贸易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韩国在两个大国之间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此外,随着明年1月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的正式启动,全球贸易环境或进一步恶化。特朗普此前提出对各国普遍征收10%至20%的关税,对中国的关税更是高达60%至100%。 在这种外部环境下,韩国国内的政治风险同时也在加剧。3日22时25分,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进入紧急戒严状态,6小时后经国会表决紧急戒严得以解除,这一突发事件引发外汇与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紧急戒严宣布后,美元兑韩元汇率一度飙升至1446.5韩元,接近金融危机时期的水平。同时,外资大量撤离,导致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和科斯达克指数(KOSDAQ)双双下跌约2%。 韩国财界也因此陷入震荡。事发后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会见韩国经济六大团体代表。与会人士呼吁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为企业创造稳定的经营环境。 此次戒严事件的后续影响可能长期存在,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以及企业经营风险扩大,出口增长放缓趋势或进一步恶化。崇实大学全球通商学系教授具基普(音)指出,资本外流可能导致企业融资困难,生产成本上升,并引发生产萎缩的连锁反应。 3日晚,首尔站内正在播放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的新闻。【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6 23:47:22 -
科丝美诗荣获"2亿美元出口塔奖" K-Beauty全球化助推业绩增长
韩国化妆品设计代工(ODM)企业科丝美诗(COSMAX)于6日宣布,在5日于首尔三成洞COEX举行的“第61届贸易日纪念仪式”上获得了“2亿美元出口塔”奖项(Export Tower award )。这是自2016年获得“1亿美元出口塔”奖项以来时隔8年再次获奖。“出口塔”奖项是根据上一年7月至当年6月的出口业绩评选出的。 科丝美诗在过去一年(去年7月至今年6月)的出口额达到2.0277亿美元。在此期间,出口占公司销售额(个别基准)的比重约为24%。 得益于韩国美妆(K-Beauty)的全球化,科丝美诗持续改善出口业绩。今年K-Beauty的总出口额预计将达到100亿美元,这一成绩得益于K-Beauty凭借卓越的技术和性价比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顺应这一趋势,科丝美诗最近3年的出口增长率年均达到14%。今年的出口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了36.6%,主要得益于对美国和日本等主要国家出口的增加。按出口比重来看,美国、中国和日本等主要市场的出口占比达到了63%。今年上半年,出口比重最大的国家是美国(24.4%),其次是日本(20.3%)。 除了向主要国家出口,科丝美诗还向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30多个国家供应K-Beauty产品。如果考虑通过客户公司的间接出口,科丝美诗的产品已通过100多个国家和3300多家客户公司进行分销。 特别是自去年起,科丝美诗启动了新兴国家特别工作组,将销售渠道扩展至中东、南美、印度、非洲等四个地区。目前,科丝美诗通过K-Beauty本地化战略,正在阿联酋、土耳其、肯尼亚、墨西哥等地吸引新客户。 科丝美诗代表李炳周表示:“此次获得‘出口塔奖’是科丝美诗技术实力与K-Beauty地位提升的双重成果。作为客户公司最可靠的合作伙伴,我们将继续加强出口竞争力,巩固全球领先地位,并为K-Beauty的全球化贡献最大力量。” 5日 在首尔三成洞COEX举行的“第61届贸易日纪念仪式”上科丝美诗代表李炳周获得“2亿美元出口塔”奖项后拍摄纪念照片。【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2024-12-06 23:35:43 -
韩国10月经常账户连续6个月盈余 半导体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根据韩国银行(央行)6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韩国10月经常账户盈余为97.8亿美元,这是自4月因外国人分红增加等因素导致短暂赤字(-2.9亿美元)后连续第六个月实现盈余。尽管盈余额较去年同期的74.4亿美元有所增长,但低于9月的109.4亿美元,在历年10月中排名第三。今年1至10月累计经常账户盈余为742.4亿美元,同比增加500.6亿美元。 从分项数据来看,商品收支实现81.2亿美元盈余,自去年4月以来连续19个月保持盈余,但较9月的104.9亿美元减少23.7亿美元。出口额为600.8亿美元,同比增长4.0%,连续13个月呈增长态势。 从品类来看,半导体(+39.8%)、钢铁制品(+6.8%)、乘用车(+5.2%)、信息通信设备(+5.2%)增长显著;从地区来看,对中国(+10.8%)、东南亚(+7.7%)、欧盟(+5.7%)和美国(+3.4%)的出口表现良好,但石油产品(-34.5%)和机械及精密仪器(-4.2%)出口有所下降。 进口总额为519.6亿美元,同比减少0.7%,这一降幅主要受原油(-17.9%)、石油产品(-13.3%)、煤炭(-9.5%)和化工产品(-6.7%)等原材料进口下降4.7%的影响。然而,半导体制造设备(+48.6%)、半导体(+18.2%)、精密仪器(+3.3%)等资本品进口增长7.5%,贵金属、珠宝(+72.9%)和直接消费品(+15.1%)等消费品进口同比增长8.8%。 服务收支赤字为17.3亿美元,虽较上月的22.4亿美元有所缩小,但较去年同期的12.8亿美元有所扩大。其中,旅行收支赤字为4.8亿美元,得益于中国国庆节假期带动旅行收入增加,较9月的9.4亿美元赤字有所改善;而运输收支则因集装箱船运费下降,从9月4亿美元盈余转为2.3亿美元赤字。初次收入收支实现34.5亿美元盈余,高于9月的30.9亿美元,其中股息收入维持稳定,为24.9亿美元。 金融账户方面,10月净资产增加129.8亿美元。直接投资中,韩国对外投资增加2.8亿美元,外国对韩投资增加22.5亿美元;证券投资中,韩国对外债券投资增加29.1亿美元,外国对韩债券投资增加12亿美元。 上月29日,釜山港的神仙台码头上堆积的进出口货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6 18:58:19 -
积极拓展东南亚市场 易买得"No Brand"老挝首家门店开业
据易买得5日消息,旗下自有品牌“No Brand”老挝首家门店将于本月6日在首都万象开业,这是继越南和菲律宾后,易买得进军的第三个东南亚国家。 “No Brand”老挝首家门店位于万象市维拉地区,占地面积505平方米,门店为综合一站式路边店,将集中出售1000多款在老挝热卖的韩国商品,还计划引进当地不常见的“买一送一”促销活动。 易买得成为首家进军老挝的韩国流通企业,今年2月,易买得与老挝KOLAO集团旗下子公司“UDEE.CO.Ltd”签署特许经营协议,共同开拓老挝流通市场。 人口750万的老挝与柬埔寨、泰国、缅甸、中国、越南等接壤,流通市场仍以小型商店和集贸市场为主,发展潜力巨大。“No Brand”老挝首家门店所在的维拉地区是当地中产阶级集中居住区域,附近有老挝国立大学,以年轻顾客群体为主,消费能力较高。 易买得计划今后5年内在老挝开出20家门店,目前“No Brand”商品在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等20多个国家(地区)销售,中小企业产品约占七成。 易买得海外市场负责人崔宗健(音)称,今后将在海外市场执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向当地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韩国商品及服务。 易买得“No Brand”老挝首家门店效果图。【图片提供 易买得】
2024-12-05 18:53:15 -
美国公布对华半导体出口新规 三星电子恐再"躺枪"
为遏制中国获取人工智能(AI)开发所需核心零部件高带宽存储器(HBM),美国政府日前宣布新一轮对华出口管制政策,限制韩国等其他国家对华出口。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2日(当地时间)宣布,从本月31日起将HBM产品纳入出口管制对象名单。HBM芯片可将多个DRAM芯片垂直堆叠,可满足AI芯片在大规模数据运算时对内存带宽的需求。美国商务部对本次出口管制进行“长臂管辖”,适用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即使是第三方国家制造的产品,只要使用了美国软件、设备或技术,都将受到出口管制,被视为美国保护本国专利技术的有力武器。 目前全球HBM市场格局被SK海力士、三星电子和美光三分天下,由于半导体产业高度依赖美国的原创技术,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将受限于本次出口管制。 美国商务部规定,HBM性能单位存储带宽密度(memory bandwidth density)超过每平方毫米2GB/秒即受到管制,目前所有量产中的HBM芯片均将受限。 业界称,SK海力士大部分HBM产品均供应美国英伟达,而中国持续进口三星电子生产的部分旧款HBM,预计三星电子将受到本次管制措施的影响。 对于将HBM出口至总部位于美国或同盟国的企业在华子公司时,美国商务部制定了可对部分产品申请出口管制豁免的措施。 本次管制规定还禁止对华销售24款半导体制造设备和三款软件工具,试图在尖端芯片制程上对中方“卡脖子”。在韩国生产的部分半导体设备和零部件对华出口可能也将受限,但已自主实施与美国同等水平出口管制措施的国家将无需获得美国商务部批准。美国商务部将日本、荷兰等33个国家(地区)列入出口管制豁免清单,但韩国未在列。 因此韩国企业与获得出口豁免的国家企业在中国市场展开竞争时或将处于不利地位。《纽约时报》报道称,日本和荷兰为了追随美国同步实施出口管制,从几个月前就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 美国商务部同时将140家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大部分为中国军用现代化相关半导体制造企业。美国商务部表示,这些企业对军用半导体开发生产进行支援,从事威胁美国安全及外交利益的活动。 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大部分位于中国,也有部分位于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ACM Research Korea” 和“Emperion Korea”两家韩企进入清单。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称,拜登政府期待通过此次措施加强与美国同盟的合作,削弱中国生产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先进技术能力。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官员3日表示,预计美国对华出口HBM管制新规对韩企影响有限,三星电子虽然有部分HBM产品销往中国,但在三星电子销售额中占比较少。美方此次措施仅限于对华直接出口的高带宽内存,不包括与逻辑芯片等一同封装的高带宽内存,预计韩企今后将按照美方规定调整出口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相关负面影响。 三星电子生产的12层堆叠第5代HBM产品。【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2-03 21:07:34 -
韩国OTT巨头合并在即 TVING与Wavve联手挑战奈飞霸主地位
韩国两大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TVING和Wavve的合并正在稳步推进。若能通过公平交易委员会的企业合并审查,两家公司有望最早于明年下半年推出整合后的流媒体服务,与奈飞(Netflix)展开直接竞争。按订阅用户和收入计算,合并后的市场份额将接近40%。 此次合并旨在整合资源,降低节目采购成本和营销费用,以改善长期亏损状况。自成立以来,TVING和Wavve均未实现盈利,去年分别亏损142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4亿元)和791亿韩元。合并后,双方计划通过收入和利润增长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 为了吸引更多订阅用户,K-EnterTech Hub代表韩正勋(音)建议,TVING和Wavve可以通过扩展广告模式、推出体育捆绑产品、发展直播电商等方式提升变现能力。此外,还可采用基于广告的免费流媒体电视(FAST)模式,以充分挖掘内容的长尾效应。业内人士表示,两家公司还可以参考迪士尼的成功经验,例如双重捆绑和三重捆绑策略,以及一体化的应用程序整合模式。 合并后,TVING和Wavve计划推出一个单一平台,以整合双方的内容资源,提升用户体验和使用便利性。然而,由于两者用户群存在一定重叠,合并产生的协同效应可能低于预期,但在韩国市场依然具有显著优势。目前,除奈飞外,其他美国OTT平台在韩国的表现普遍不佳,而本土OTT凭借贴近用户需求的内容制作能力和更高的文化适配性,仍占据主导地位。 从长远来看,关键挑战在于如何在亚洲乃至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根据美国《综艺》杂志的预测,未来五年OTT市场的重心预计将转向亚洲,其中中国平台可能占据重要地位。韩正勋表示,若韩国OTT平台忽视亚洲市场,可能会在竞争中落后于新兴的中国OTT平台。 对TVING和Wavve而言,此次合并无疑是一次重要契机。能否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土市场优势,在稳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推动国际化扩张,将成为决定其长期竞争力与发展前景的关键所在。 TVING和Wavve【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3 19:55:05 -
气候异常引发"气候通胀" 农产品减产推高生活成本
气候异常导致农产品减产,价格随之上涨,直接抬高了人们的生活成本。这种由气候变化引发的物价上涨现象,被称为“气候通胀”(Climateflation),正在日益显现。 受气候变化影响,巧克力原料可可变得稀缺,价格大幅上涨,韩国国内多家制糖企业相继提价。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1日消息,截至上月26日,可可粉的价格已达每吨9236美元,同比上涨127%,比平年水平高出246%。 可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异常气候和种植面积减少,导致产量下降。原料成本攀升之下,好丽友宣布自今日起将13种产品的价格平均上调10.6%。其中,“蘑古力”和“Bichobi巧克力饼干”的涨幅高达20%。海太制果则从今日起上调10种巧克力原料占比较高的产品(如“巧克力泡芙球”和“百奇”)的售价,平均涨幅达8.6%。此外,乐天Wellfood早在今年6月已将“巧克力棒”和“加纳巧克力”等17种产品的价格平均上调12%。 不仅巧克力制品,其他食品原材料的价格同样居高不下。作为饼干和方便面生产的重要原料,棕榈油截至上月26日的价格已达每吨1089美元,同比上涨19%,较平年高出21%。棕榈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印尼这一最大生产国因异常气候导致的产量预期减少。 咖啡价格也因异常气候而大幅上涨。截至上月25日,阿拉比卡咖啡价格为每吨7080美元,同比上涨86%,较平年高出117%;罗布斯塔咖啡价格达每吨5158美元,同比上涨107%,较平年飙升189%。 原料成本上升迫使食品企业纷纷调整价格。东西(DONGSUH)食品自上月15日起将速溶咖啡和咖啡饮品的出厂价平均上调8.9%。韩国星巴克则在今年8月以咖啡豆价格上涨为由,上调美式咖啡大杯(473毫升)、特大杯(591毫升)及咖啡豆产品(整豆)的售价。 橄榄油价格也因气候异常而飙升。炸鸡连锁品牌BBQ宣布自去年10月起改用橄榄油与葵花籽油混合油,替代原先的100%特级初榨橄榄油。尽管如此,BBQ仍在今年6月以改善加盟店收益为由,将23种炸鸡菜单的价格平均上调6.3%。 面对日益显著的气候通胀问题,消费者的担忧不断加剧。对此,韩国政府表示将加强与食品企业的合作。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我们将及时分享主要原材料的市场动态,持续监控价格走势,倾听企业诉求并提供支持,全力以赴稳定加工食品价格。” 1日,首尔市某大型超市陈列的巧克力食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2 00:07:39 -
韩国出口连续14个月增长 半导体出口创历年11月最高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日公布的11月进出口数据显示,11月出口额达到56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实现了连续14个月的增长。 自去年10月出口转正以来,韩国已连续14个月实现同比增长。然而,由于基数效应的影响,增速逐渐放缓。今年1月出口增长率曾达到18.2%的高点,随后逐月回落,7月降至13.5%,8月为11.0%,9月为7.5%,10月为4.6%,11月降至1.4%。今年1至11月累计出口额为6222亿美元,同比增长8.3%。 在15大主力出口产品中,11月半导体出口额同比增长30.8%,达到125亿美元,创下历年11月的最高纪录。今年1至11月,半导体出口累计增长45.4%,总额达到1274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计算机类产品出口增长122.3%,达到14亿美元,连续11个月保持增长。无线通信设备出口同比增长19.7%,达到20亿美元。 第二大出口产品汽车的11月出口额为56亿美元,同比下降13.6%。产业通商资源部分析认为,零部件企业罢工、工资谈判延迟导致供应中断,产量下降,以及月底恶劣天气影响装运,是导致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 生物健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9.6%,达到14亿美元,连续5个月增长,创下历年11月新高。钢铁出口在10月恢复正增长后,11月达到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船舶出口同比增长0.8%,达到25亿美元。 然而,其他10个品类出口均出现下降,包括显示器(-22%)、无线通信设备(-3.3%)、汽车(-13.6%)、汽车零部件(-8.0%)、通用机械(-18.9%)、石油产品(-18.7%)、石油化学(-5.6%)、家电(-13.9%)、纺织品(-3.8%)和二次电池(-26.3%)等。 从地区来看,对中美的出口分别下降0.6%和5.1%。对华出口额为113亿美元,尽管连续5个月超过110亿美元,但首次出现下降,结束了9个月的增长。对美国出口额为104亿美元,连续3个月超100亿美元,但打破了此前连续15个月的增长势头。 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安德根表示,尽管面临汽车生产减少和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但半导体和船舶等主力产品的良好表现支撑了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他强调将集中所有可用资源,争取在年底前推动更多出口,为经济注入活力。 上月29日,釜山港的神仙台、戡蛮和新戡蛮码头上堆积的进出口货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1 22:56:37 -
中国钢铁出口转型 高附加值产品令韩企再承压
中国钢铁出口近来不再局限于大规模生产的基础性和通用性低价产品,而开始向全球市场推出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展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面貌。韩国钢铁企业在已经饱受中国钢铁产品冲击的情况下,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据钢铁行业29日消息,中国鞍钢已向全球市场推出用于能源管材的高耐变形性厚板,而新余钢铁则推出用于电动汽车的无取向硅钢等产品。上述高附加值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与韩国产品差距不大,目前对市场的影响有限,但业内人士指出,一旦中国企业开始批量生产并降低成本,情况恐会发生显著变化。 钢铁行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中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与韩国产品的价格差距较小,加上通关手续等费用,中国产品在韩国市场的吸引力有限。如果中国以大规模供应的方式侵蚀特质钢材领域市场,韩国钢铁企业则会因缺乏足够的保护机制而更加难以应对。 对于中国钢铁出口品种的转型,有分析认为,这与中国电动汽车、家电和新能源行业对产品品质的更高要求密切相关。延世大学新材料工程系名誉教授闵东晙指出,中国钢铁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与韩国比肩水平,凭借低廉的价格和积极的客户服务,中国钢铁企业还成功削弱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心理防线”。 目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尚存,但中国的钢铁供应依旧持续增加。作为全球粗钢产量的“半壁江山”,中国正在加速向海外市场输出高附加值产品。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钢铁出口量为5400万吨,2022年则大幅增至9100万吨。中国数据咨询机构“我的钢铁”(Mysteel)预测,今年中国钢铁出口量预计达到1亿至1.01亿吨,为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自2020年以来,中国钢铁总产量始终保持在10亿吨左右。 钢铁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钢铁行业从业人员众多,对地区经济影响巨大,减产会导致就业缩减和地区经济萎缩,因此中国政府并不倾向允许减少供应。随着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全球扩张,中国钢铁出口转型或对韩国以及全球钢铁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9日,浦项制铁厂第一线材工厂生产最后一批线材产品后正式停产,工厂员工在线材工厂内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浦项制铁】
2024-11-30 00:12:02 -
韩国自华进口汽车增势迅猛 中国或首超美国成第二大来源国
进入今年以来,韩国自华进口汽车规模大幅增长,中国有望首次超越美国,成为韩国汽车进口第二大来源国。 据韩国贸易协会2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至10月,韩国自华进口汽车金额共计17.2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4%,已超过去年全年进口金额12.49亿美元。 这一增幅显示出中国汽车在韩国市场的强势崛起,中国汽车在韩国进口市场占比已经从2019年的不足2%增长到现在的约15%。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预计中国会在汽车进口金额上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德国(48亿美元)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自2017年以来,除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的贸易限制外,韩国自华进口汽车金额一直持续增长,并且大多呈现出两位数年增幅。去年中国汽车进口金额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目前,韩国自美国进口汽车金额为17.88亿美元,与中国进口金额相差无几。这一趋势证明,中国在韩国汽车进口中的份额正在迅速增加,未来中国有望继续巩固这一地位。 除了汽车以外,中国家电产品在韩国的进口金额也不断攀升。韩国贸易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韩国自华进口家用电子产品总额为4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1%。这一金额占韩国家电进口总额69.78亿美元的60%,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自2005年起一直是韩国最大家电进口来源国。中国家电产品过去依靠价格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份额,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家电产品目前的技术竞争力已经逐渐接近全球标准,因此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中国在钢铁、家电以及汽车领域的强势崛起,韩国产业界普遍认为,“中国产业海啸”正在全面袭来。 正在江苏省太仓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等待装船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1-29 22:52:46
-
中美出口管制升级叠加内政动荡 韩国经济陷多重危机
在中美两国不断升级出口管制措施的背景下,韩国近日发生的紧急戒严事态导致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牵引韩国经济发展的出口或受到冲击,引发各界担忧。 据韩国政府6日消息,产业通商资源部正在评估美国最新出台的高带宽存储器(HBM)及先进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修订案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当地时间2日公布最新修订案,把日本、荷兰等33个国家列为半导体设备外国直接产品规则 (FDPR)豁免国,而韩国并未入选。美国认为韩国未实施与美国相同强度的对华出口管制。 对此,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正在综合分析国际出口管制机制的讨论情况及对行业的影响,以决定是否采取与美国相同水平的对华出口管制。 与此同时,中国也迅速采取反制措施。中国商务部3日宣布把镓、锗等部分关键材料列为军民两用物项,并对美实施出口限制。镓和锗是半导体和电子产品的核心材料,而锑则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电池及核武器制造。专家指出,这类限制措施可能对韩国企业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 在中美贸易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韩国在两个大国之间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此外,随着明年1月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的正式启动,全球贸易环境或进一步恶化。特朗普此前提出对各国普遍征收10%至20%的关税,对中国的关税更是高达60%至100%。 在这种外部环境下,韩国国内的政治风险同时也在加剧。3日22时25分,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进入紧急戒严状态,6小时后经国会表决紧急戒严得以解除,这一突发事件引发外汇与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紧急戒严宣布后,美元兑韩元汇率一度飙升至1446.5韩元,接近金融危机时期的水平。同时,外资大量撤离,导致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和科斯达克指数(KOSDAQ)双双下跌约2%。 韩国财界也因此陷入震荡。事发后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会见韩国经济六大团体代表。与会人士呼吁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为企业创造稳定的经营环境。 此次戒严事件的后续影响可能长期存在,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以及企业经营风险扩大,出口增长放缓趋势或进一步恶化。崇实大学全球通商学系教授具基普(音)指出,资本外流可能导致企业融资困难,生产成本上升,并引发生产萎缩的连锁反应。 3日晚,首尔站内正在播放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的新闻。【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6 23:47:22 -
科丝美诗荣获"2亿美元出口塔奖" K-Beauty全球化助推业绩增长
韩国化妆品设计代工(ODM)企业科丝美诗(COSMAX)于6日宣布,在5日于首尔三成洞COEX举行的“第61届贸易日纪念仪式”上获得了“2亿美元出口塔”奖项(Export Tower award )。这是自2016年获得“1亿美元出口塔”奖项以来时隔8年再次获奖。“出口塔”奖项是根据上一年7月至当年6月的出口业绩评选出的。 科丝美诗在过去一年(去年7月至今年6月)的出口额达到2.0277亿美元。在此期间,出口占公司销售额(个别基准)的比重约为24%。 得益于韩国美妆(K-Beauty)的全球化,科丝美诗持续改善出口业绩。今年K-Beauty的总出口额预计将达到100亿美元,这一成绩得益于K-Beauty凭借卓越的技术和性价比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顺应这一趋势,科丝美诗最近3年的出口增长率年均达到14%。今年的出口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了36.6%,主要得益于对美国和日本等主要国家出口的增加。按出口比重来看,美国、中国和日本等主要市场的出口占比达到了63%。今年上半年,出口比重最大的国家是美国(24.4%),其次是日本(20.3%)。 除了向主要国家出口,科丝美诗还向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30多个国家供应K-Beauty产品。如果考虑通过客户公司的间接出口,科丝美诗的产品已通过100多个国家和3300多家客户公司进行分销。 特别是自去年起,科丝美诗启动了新兴国家特别工作组,将销售渠道扩展至中东、南美、印度、非洲等四个地区。目前,科丝美诗通过K-Beauty本地化战略,正在阿联酋、土耳其、肯尼亚、墨西哥等地吸引新客户。 科丝美诗代表李炳周表示:“此次获得‘出口塔奖’是科丝美诗技术实力与K-Beauty地位提升的双重成果。作为客户公司最可靠的合作伙伴,我们将继续加强出口竞争力,巩固全球领先地位,并为K-Beauty的全球化贡献最大力量。” 5日 在首尔三成洞COEX举行的“第61届贸易日纪念仪式”上科丝美诗代表李炳周获得“2亿美元出口塔”奖项后拍摄纪念照片。【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2024-12-06 23:35:43 -
韩国10月经常账户连续6个月盈余 半导体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根据韩国银行(央行)6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韩国10月经常账户盈余为97.8亿美元,这是自4月因外国人分红增加等因素导致短暂赤字(-2.9亿美元)后连续第六个月实现盈余。尽管盈余额较去年同期的74.4亿美元有所增长,但低于9月的109.4亿美元,在历年10月中排名第三。今年1至10月累计经常账户盈余为742.4亿美元,同比增加500.6亿美元。 从分项数据来看,商品收支实现81.2亿美元盈余,自去年4月以来连续19个月保持盈余,但较9月的104.9亿美元减少23.7亿美元。出口额为600.8亿美元,同比增长4.0%,连续13个月呈增长态势。 从品类来看,半导体(+39.8%)、钢铁制品(+6.8%)、乘用车(+5.2%)、信息通信设备(+5.2%)增长显著;从地区来看,对中国(+10.8%)、东南亚(+7.7%)、欧盟(+5.7%)和美国(+3.4%)的出口表现良好,但石油产品(-34.5%)和机械及精密仪器(-4.2%)出口有所下降。 进口总额为519.6亿美元,同比减少0.7%,这一降幅主要受原油(-17.9%)、石油产品(-13.3%)、煤炭(-9.5%)和化工产品(-6.7%)等原材料进口下降4.7%的影响。然而,半导体制造设备(+48.6%)、半导体(+18.2%)、精密仪器(+3.3%)等资本品进口增长7.5%,贵金属、珠宝(+72.9%)和直接消费品(+15.1%)等消费品进口同比增长8.8%。 服务收支赤字为17.3亿美元,虽较上月的22.4亿美元有所缩小,但较去年同期的12.8亿美元有所扩大。其中,旅行收支赤字为4.8亿美元,得益于中国国庆节假期带动旅行收入增加,较9月的9.4亿美元赤字有所改善;而运输收支则因集装箱船运费下降,从9月4亿美元盈余转为2.3亿美元赤字。初次收入收支实现34.5亿美元盈余,高于9月的30.9亿美元,其中股息收入维持稳定,为24.9亿美元。 金融账户方面,10月净资产增加129.8亿美元。直接投资中,韩国对外投资增加2.8亿美元,外国对韩投资增加22.5亿美元;证券投资中,韩国对外债券投资增加29.1亿美元,外国对韩债券投资增加12亿美元。 上月29日,釜山港的神仙台码头上堆积的进出口货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6 18:58:19 -
积极拓展东南亚市场 易买得"No Brand"老挝首家门店开业
据易买得5日消息,旗下自有品牌“No Brand”老挝首家门店将于本月6日在首都万象开业,这是继越南和菲律宾后,易买得进军的第三个东南亚国家。 “No Brand”老挝首家门店位于万象市维拉地区,占地面积505平方米,门店为综合一站式路边店,将集中出售1000多款在老挝热卖的韩国商品,还计划引进当地不常见的“买一送一”促销活动。 易买得成为首家进军老挝的韩国流通企业,今年2月,易买得与老挝KOLAO集团旗下子公司“UDEE.CO.Ltd”签署特许经营协议,共同开拓老挝流通市场。 人口750万的老挝与柬埔寨、泰国、缅甸、中国、越南等接壤,流通市场仍以小型商店和集贸市场为主,发展潜力巨大。“No Brand”老挝首家门店所在的维拉地区是当地中产阶级集中居住区域,附近有老挝国立大学,以年轻顾客群体为主,消费能力较高。 易买得计划今后5年内在老挝开出20家门店,目前“No Brand”商品在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等20多个国家(地区)销售,中小企业产品约占七成。 易买得海外市场负责人崔宗健(音)称,今后将在海外市场执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向当地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韩国商品及服务。 易买得“No Brand”老挝首家门店效果图。【图片提供 易买得】
2024-12-05 18:53:15 -
美国公布对华半导体出口新规 三星电子恐再"躺枪"
为遏制中国获取人工智能(AI)开发所需核心零部件高带宽存储器(HBM),美国政府日前宣布新一轮对华出口管制政策,限制韩国等其他国家对华出口。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2日(当地时间)宣布,从本月31日起将HBM产品纳入出口管制对象名单。HBM芯片可将多个DRAM芯片垂直堆叠,可满足AI芯片在大规模数据运算时对内存带宽的需求。美国商务部对本次出口管制进行“长臂管辖”,适用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即使是第三方国家制造的产品,只要使用了美国软件、设备或技术,都将受到出口管制,被视为美国保护本国专利技术的有力武器。 目前全球HBM市场格局被SK海力士、三星电子和美光三分天下,由于半导体产业高度依赖美国的原创技术,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将受限于本次出口管制。 美国商务部规定,HBM性能单位存储带宽密度(memory bandwidth density)超过每平方毫米2GB/秒即受到管制,目前所有量产中的HBM芯片均将受限。 业界称,SK海力士大部分HBM产品均供应美国英伟达,而中国持续进口三星电子生产的部分旧款HBM,预计三星电子将受到本次管制措施的影响。 对于将HBM出口至总部位于美国或同盟国的企业在华子公司时,美国商务部制定了可对部分产品申请出口管制豁免的措施。 本次管制规定还禁止对华销售24款半导体制造设备和三款软件工具,试图在尖端芯片制程上对中方“卡脖子”。在韩国生产的部分半导体设备和零部件对华出口可能也将受限,但已自主实施与美国同等水平出口管制措施的国家将无需获得美国商务部批准。美国商务部将日本、荷兰等33个国家(地区)列入出口管制豁免清单,但韩国未在列。 因此韩国企业与获得出口豁免的国家企业在中国市场展开竞争时或将处于不利地位。《纽约时报》报道称,日本和荷兰为了追随美国同步实施出口管制,从几个月前就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 美国商务部同时将140家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大部分为中国军用现代化相关半导体制造企业。美国商务部表示,这些企业对军用半导体开发生产进行支援,从事威胁美国安全及外交利益的活动。 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大部分位于中国,也有部分位于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ACM Research Korea” 和“Emperion Korea”两家韩企进入清单。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称,拜登政府期待通过此次措施加强与美国同盟的合作,削弱中国生产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先进技术能力。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官员3日表示,预计美国对华出口HBM管制新规对韩企影响有限,三星电子虽然有部分HBM产品销往中国,但在三星电子销售额中占比较少。美方此次措施仅限于对华直接出口的高带宽内存,不包括与逻辑芯片等一同封装的高带宽内存,预计韩企今后将按照美方规定调整出口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相关负面影响。 三星电子生产的12层堆叠第5代HBM产品。【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2-03 21:07:34 -
韩国OTT巨头合并在即 TVING与Wavve联手挑战奈飞霸主地位
韩国两大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TVING和Wavve的合并正在稳步推进。若能通过公平交易委员会的企业合并审查,两家公司有望最早于明年下半年推出整合后的流媒体服务,与奈飞(Netflix)展开直接竞争。按订阅用户和收入计算,合并后的市场份额将接近40%。 此次合并旨在整合资源,降低节目采购成本和营销费用,以改善长期亏损状况。自成立以来,TVING和Wavve均未实现盈利,去年分别亏损142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4亿元)和791亿韩元。合并后,双方计划通过收入和利润增长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 为了吸引更多订阅用户,K-EnterTech Hub代表韩正勋(音)建议,TVING和Wavve可以通过扩展广告模式、推出体育捆绑产品、发展直播电商等方式提升变现能力。此外,还可采用基于广告的免费流媒体电视(FAST)模式,以充分挖掘内容的长尾效应。业内人士表示,两家公司还可以参考迪士尼的成功经验,例如双重捆绑和三重捆绑策略,以及一体化的应用程序整合模式。 合并后,TVING和Wavve计划推出一个单一平台,以整合双方的内容资源,提升用户体验和使用便利性。然而,由于两者用户群存在一定重叠,合并产生的协同效应可能低于预期,但在韩国市场依然具有显著优势。目前,除奈飞外,其他美国OTT平台在韩国的表现普遍不佳,而本土OTT凭借贴近用户需求的内容制作能力和更高的文化适配性,仍占据主导地位。 从长远来看,关键挑战在于如何在亚洲乃至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根据美国《综艺》杂志的预测,未来五年OTT市场的重心预计将转向亚洲,其中中国平台可能占据重要地位。韩正勋表示,若韩国OTT平台忽视亚洲市场,可能会在竞争中落后于新兴的中国OTT平台。 对TVING和Wavve而言,此次合并无疑是一次重要契机。能否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土市场优势,在稳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推动国际化扩张,将成为决定其长期竞争力与发展前景的关键所在。 TVING和Wavve【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3 19:55:05 -
气候异常引发"气候通胀" 农产品减产推高生活成本
气候异常导致农产品减产,价格随之上涨,直接抬高了人们的生活成本。这种由气候变化引发的物价上涨现象,被称为“气候通胀”(Climateflation),正在日益显现。 受气候变化影响,巧克力原料可可变得稀缺,价格大幅上涨,韩国国内多家制糖企业相继提价。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1日消息,截至上月26日,可可粉的价格已达每吨9236美元,同比上涨127%,比平年水平高出246%。 可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异常气候和种植面积减少,导致产量下降。原料成本攀升之下,好丽友宣布自今日起将13种产品的价格平均上调10.6%。其中,“蘑古力”和“Bichobi巧克力饼干”的涨幅高达20%。海太制果则从今日起上调10种巧克力原料占比较高的产品(如“巧克力泡芙球”和“百奇”)的售价,平均涨幅达8.6%。此外,乐天Wellfood早在今年6月已将“巧克力棒”和“加纳巧克力”等17种产品的价格平均上调12%。 不仅巧克力制品,其他食品原材料的价格同样居高不下。作为饼干和方便面生产的重要原料,棕榈油截至上月26日的价格已达每吨1089美元,同比上涨19%,较平年高出21%。棕榈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印尼这一最大生产国因异常气候导致的产量预期减少。 咖啡价格也因异常气候而大幅上涨。截至上月25日,阿拉比卡咖啡价格为每吨7080美元,同比上涨86%,较平年高出117%;罗布斯塔咖啡价格达每吨5158美元,同比上涨107%,较平年飙升189%。 原料成本上升迫使食品企业纷纷调整价格。东西(DONGSUH)食品自上月15日起将速溶咖啡和咖啡饮品的出厂价平均上调8.9%。韩国星巴克则在今年8月以咖啡豆价格上涨为由,上调美式咖啡大杯(473毫升)、特大杯(591毫升)及咖啡豆产品(整豆)的售价。 橄榄油价格也因气候异常而飙升。炸鸡连锁品牌BBQ宣布自去年10月起改用橄榄油与葵花籽油混合油,替代原先的100%特级初榨橄榄油。尽管如此,BBQ仍在今年6月以改善加盟店收益为由,将23种炸鸡菜单的价格平均上调6.3%。 面对日益显著的气候通胀问题,消费者的担忧不断加剧。对此,韩国政府表示将加强与食品企业的合作。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我们将及时分享主要原材料的市场动态,持续监控价格走势,倾听企业诉求并提供支持,全力以赴稳定加工食品价格。” 1日,首尔市某大型超市陈列的巧克力食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2 00:07:39 -
韩国出口连续14个月增长 半导体出口创历年11月最高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日公布的11月进出口数据显示,11月出口额达到56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实现了连续14个月的增长。 自去年10月出口转正以来,韩国已连续14个月实现同比增长。然而,由于基数效应的影响,增速逐渐放缓。今年1月出口增长率曾达到18.2%的高点,随后逐月回落,7月降至13.5%,8月为11.0%,9月为7.5%,10月为4.6%,11月降至1.4%。今年1至11月累计出口额为6222亿美元,同比增长8.3%。 在15大主力出口产品中,11月半导体出口额同比增长30.8%,达到125亿美元,创下历年11月的最高纪录。今年1至11月,半导体出口累计增长45.4%,总额达到1274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计算机类产品出口增长122.3%,达到14亿美元,连续11个月保持增长。无线通信设备出口同比增长19.7%,达到20亿美元。 第二大出口产品汽车的11月出口额为56亿美元,同比下降13.6%。产业通商资源部分析认为,零部件企业罢工、工资谈判延迟导致供应中断,产量下降,以及月底恶劣天气影响装运,是导致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 生物健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9.6%,达到14亿美元,连续5个月增长,创下历年11月新高。钢铁出口在10月恢复正增长后,11月达到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船舶出口同比增长0.8%,达到25亿美元。 然而,其他10个品类出口均出现下降,包括显示器(-22%)、无线通信设备(-3.3%)、汽车(-13.6%)、汽车零部件(-8.0%)、通用机械(-18.9%)、石油产品(-18.7%)、石油化学(-5.6%)、家电(-13.9%)、纺织品(-3.8%)和二次电池(-26.3%)等。 从地区来看,对中美的出口分别下降0.6%和5.1%。对华出口额为113亿美元,尽管连续5个月超过110亿美元,但首次出现下降,结束了9个月的增长。对美国出口额为104亿美元,连续3个月超100亿美元,但打破了此前连续15个月的增长势头。 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安德根表示,尽管面临汽车生产减少和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但半导体和船舶等主力产品的良好表现支撑了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他强调将集中所有可用资源,争取在年底前推动更多出口,为经济注入活力。 上月29日,釜山港的神仙台、戡蛮和新戡蛮码头上堆积的进出口货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1 22:56:37 -
中国钢铁出口转型 高附加值产品令韩企再承压
中国钢铁出口近来不再局限于大规模生产的基础性和通用性低价产品,而开始向全球市场推出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展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面貌。韩国钢铁企业在已经饱受中国钢铁产品冲击的情况下,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据钢铁行业29日消息,中国鞍钢已向全球市场推出用于能源管材的高耐变形性厚板,而新余钢铁则推出用于电动汽车的无取向硅钢等产品。上述高附加值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与韩国产品差距不大,目前对市场的影响有限,但业内人士指出,一旦中国企业开始批量生产并降低成本,情况恐会发生显著变化。 钢铁行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中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与韩国产品的价格差距较小,加上通关手续等费用,中国产品在韩国市场的吸引力有限。如果中国以大规模供应的方式侵蚀特质钢材领域市场,韩国钢铁企业则会因缺乏足够的保护机制而更加难以应对。 对于中国钢铁出口品种的转型,有分析认为,这与中国电动汽车、家电和新能源行业对产品品质的更高要求密切相关。延世大学新材料工程系名誉教授闵东晙指出,中国钢铁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与韩国比肩水平,凭借低廉的价格和积极的客户服务,中国钢铁企业还成功削弱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心理防线”。 目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尚存,但中国的钢铁供应依旧持续增加。作为全球粗钢产量的“半壁江山”,中国正在加速向海外市场输出高附加值产品。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钢铁出口量为5400万吨,2022年则大幅增至9100万吨。中国数据咨询机构“我的钢铁”(Mysteel)预测,今年中国钢铁出口量预计达到1亿至1.01亿吨,为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自2020年以来,中国钢铁总产量始终保持在10亿吨左右。 钢铁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钢铁行业从业人员众多,对地区经济影响巨大,减产会导致就业缩减和地区经济萎缩,因此中国政府并不倾向允许减少供应。随着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全球扩张,中国钢铁出口转型或对韩国以及全球钢铁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9日,浦项制铁厂第一线材工厂生产最后一批线材产品后正式停产,工厂员工在线材工厂内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浦项制铁】
2024-11-30 00:12:02 -
韩国自华进口汽车增势迅猛 中国或首超美国成第二大来源国
进入今年以来,韩国自华进口汽车规模大幅增长,中国有望首次超越美国,成为韩国汽车进口第二大来源国。 据韩国贸易协会2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至10月,韩国自华进口汽车金额共计17.2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4%,已超过去年全年进口金额12.49亿美元。 这一增幅显示出中国汽车在韩国市场的强势崛起,中国汽车在韩国进口市场占比已经从2019年的不足2%增长到现在的约15%。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预计中国会在汽车进口金额上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德国(48亿美元)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自2017年以来,除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的贸易限制外,韩国自华进口汽车金额一直持续增长,并且大多呈现出两位数年增幅。去年中国汽车进口金额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目前,韩国自美国进口汽车金额为17.88亿美元,与中国进口金额相差无几。这一趋势证明,中国在韩国汽车进口中的份额正在迅速增加,未来中国有望继续巩固这一地位。 除了汽车以外,中国家电产品在韩国的进口金额也不断攀升。韩国贸易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韩国自华进口家用电子产品总额为4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1%。这一金额占韩国家电进口总额69.78亿美元的60%,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自2005年起一直是韩国最大家电进口来源国。中国家电产品过去依靠价格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份额,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家电产品目前的技术竞争力已经逐渐接近全球标准,因此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中国在钢铁、家电以及汽车领域的强势崛起,韩国产业界普遍认为,“中国产业海啸”正在全面袭来。 正在江苏省太仓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等待装船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1-29 22: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