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工厂’新闻 61个
-
中国钢铁出口转型 高附加值产品令韩企再承压
中国钢铁出口近来不再局限于大规模生产的基础性和通用性低价产品,而开始向全球市场推出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展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面貌。韩国钢铁企业在已经饱受中国钢铁产品冲击的情况下,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据钢铁行业29日消息,中国鞍钢已向全球市场推出用于能源管材的高耐变形性厚板,而新余钢铁则推出用于电动汽车的无取向硅钢等产品。上述高附加值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与韩国产品差距不大,目前对市场的影响有限,但业内人士指出,一旦中国企业开始批量生产并降低成本,情况恐会发生显著变化。 钢铁行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中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与韩国产品的价格差距较小,加上通关手续等费用,中国产品在韩国市场的吸引力有限。如果中国以大规模供应的方式侵蚀特质钢材领域市场,韩国钢铁企业则会因缺乏足够的保护机制而更加难以应对。 对于中国钢铁出口品种的转型,有分析认为,这与中国电动汽车、家电和新能源行业对产品品质的更高要求密切相关。延世大学新材料工程系名誉教授闵东晙指出,中国钢铁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与韩国比肩水平,凭借低廉的价格和积极的客户服务,中国钢铁企业还成功削弱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心理防线”。 目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尚存,但中国的钢铁供应依旧持续增加。作为全球粗钢产量的“半壁江山”,中国正在加速向海外市场输出高附加值产品。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钢铁出口量为5400万吨,2022年则大幅增至9100万吨。中国数据咨询机构“我的钢铁”(Mysteel)预测,今年中国钢铁出口量预计达到1亿至1.01亿吨,为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自2020年以来,中国钢铁总产量始终保持在10亿吨左右。 钢铁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钢铁行业从业人员众多,对地区经济影响巨大,减产会导致就业缩减和地区经济萎缩,因此中国政府并不倾向允许减少供应。随着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全球扩张,中国钢铁出口转型或对韩国以及全球钢铁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9日,浦项制铁厂第一线材工厂生产最后一批线材产品后正式停产,工厂员工在线材工厂内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浦项制铁】
2024-11-30 00:12:02 -
现代汽车东南亚开辟新赛道 斥资35亿元在马来西亚建厂
现代汽车将在东盟第二大汽车市场马来西亚建设汽车组装工厂,构建连接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五国的“新南方生产带”,加速推进集团会长郑义宣在东南亚汽车市场追赶日系车的战略。 据现代汽车集团26日消息,集团将从明年起至2030年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吉打州的居林总投资21.59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35亿元)建设汽车组装工厂,这是现代汽车在马来西亚最大的一笔投资。 工厂将采用全散件组装(Complete Knocked Down,CKD)方式,即把成品进行拆散,以半成品或零部件的方式出口,最后再由进口厂商所在国以自行装配方式完成整车成品并进行销售。现代汽车计划与当地合作伙伴Inokom共同在马来西亚新厂进行7款车型的生产,为提高价格竞争力考虑在当地采购零部件。 年产能从2万辆开始逐渐扩大,车型将包括捷尼赛思中大型SUV和MPV等。生产车辆不仅供应马来西亚内需市场,也将出口至其他东南亚国家。 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就现代汽车投资计划表示,这是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访问韩国期间,同现代汽车集团高层进行非公开会议取得的成果。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扎夫鲁尔·阿齐兹称,现代汽车马来西亚工厂的落成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现代汽车将以马来西亚工厂为立足点,推进在当地的本地化战略,扩大在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以去年第3季度为基准,马来西亚超过泰国,成为继印度尼西亚之后东南亚第二大汽车市场。去年市场规模达到79.9731万辆,同比实现11%的增长,创下历史新高。今年第一季度汽车销量为20.2245万辆,同比增长5%。 去年现代汽车在马来西亚销量为1507辆,同比增长15%,市场份额为0.2%,按照品牌销量排名第21位,与排名第20位的保时捷差距仅为19辆。 现代汽车表示,决定本次投资的原因是考虑到日益扩大的东南亚汽车市场以及发展潜力巨大的马来西亚,期待此次投资为当地增加就业岗位、培养专门人才、地区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 现代起亚汽车总部大楼 【图片提供 现代汽车集团】
2024-11-26 19:26:25 -
现代汽车与蔚山和广州签署氢能合作协议
本月12日,现代汽车同蔚山市签署构建氢能生态圈工作协议。【图片提供 现代汽车】 据现代汽车集团25日消息,集团日前同韩国蔚山广域市和中国广州市签署“氢能产业链共同合作推进工作协议”,加速全球绿色转型,推动氢能国际合作。 广州市市长孙志洋、蔚山广域市市长金斗谦、韩国驻广州总领事姜相旭和现代汽车集团副会长张在勋等相关人士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三方将构建氢能有机合作体系,营造活跃的氢能产业生态圈,从而驱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三方将举办氢能论坛,共享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圈的先进事例;发掘氢能产业全周期合作项目;通过建立产学研共同研究课题等,确保氢能产业竞争力,推动氢能产业建圈强链的各项合作项目。三方计划为此组建“氢能产业协议机制”,每季度定期开会,争取早日取得实际成果。 蔚山市和广州市是推广氢能源的先驱城市。现代汽车计划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助力两座城市单边推进的多个氢能项目取得成果。张在勋表示,现代汽车将为连接两座城市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两城并肩发展成为全球氢能产业模范城市。 22日,在广州市,蔚山广域市市长金斗谦访问现代汽车“HTWO广州”工厂。【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1-26 00:25:52 -
"赚钱越来越难"!韩企与中国市场下定"分手的决心"
LG北京双子座大厦 【图片来源 网络】 不过在几年前,位于北京市中心、有“神州第一街”之称的长安街上,坐落着LG集团北京双子座大厦和北京SK大厦,见证了韩企在中国的“高光时期”,被视为韩中两国经济合作的象征。但这两座拥有辉煌历史的建筑先后被出售,似乎也成为韩企与中国市场告别的见证。除了LG和SK外,三星、现代汽车、乐天等韩国大企业在中国市场频频碰壁,纷纷选择抛售在华工厂或缩小在华业务规模。 从流通、化妆品、智能手机,到显示器、汽车及零部件、电池、石油化学、钢铁等,各行业韩企先后开始与中国市场做好“分手的决心”。2017年两国因萨德风波提前结束“蜜月期”,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日益提高,以年轻消费者为中心掀起“国潮”消费风尚,韩国企业在中国的生存面临越来越大的难度 今年9月,LG Display(乐金显示)以约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3.5亿元)将位于广州的液晶显示屏(LCD)工厂出售于当地企业,标志着韩企全数撤出中国电视机用液晶显示屏市场。 三星电子已于2019年关闭中国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广东惠州工厂。2013年前曾连续登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三星电子目前市场占有率不到1%,位于中国的智能手机工厂已全部关闭并转移至越南和印度。 现代汽车在进军中国市场后,巅峰时期拥有5处生产基地。北京三家工厂中,第一工厂于2021年出售,重庆工厂也于今年处以3000亿韩元的价格抛售,常州工厂也已停工待售。起亚在江苏盐城的三家工厂目前也已关闭一家。 不过10年前,现代起亚中国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10%以上,目前已跌至1%左右渐被边缘化。 在中国市场处境最为艰难的当属成为萨德风波牺牲品的乐天集团。乐天集团目前在中国仅剩位于成都的商业综合体开发项目,这一项目自萨德事件后一直处于停工状态即将被出售。待寻到“接盘侠”后,“深耕”中国市场30多年的乐天将彻底与中国说再见。 曾一度在拥有112家连锁门店的乐天玛特于萨德风波的第二年2018年退出中国市场,乐天百货店也随着成都店今年6月的停业彻底告别中国。 曾是中国万千少女“美妆启蒙”的韩国化妆品近年来也风光不再。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品牌赫妍(Hera)、伊蒂之屋等已先后退出中国市场,成为“时代的眼泪”。今年第3季度,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法人销售额为750亿韩元,同比大幅下跌42%,营业亏损达300亿韩元。 曾被免税店视为“救命稻草”的中国代购近来也难觅踪影,乐天、新世界、新罗免税店无一不陷入亏损境地。 不仅是韩企,过去争先恐后进军中国市场的美国最大零售流通企业沃尔玛、IT巨头IBM等西方企业也受困于高不可攀市场准入门槛等撤离或缩小在华业务。日本车企本田位于中国的三座工厂近来停产将启动裁员计划。 韩国的对华直接投资去年仅为18.7亿美元,同比剧减78%,在韩国投资对象国中跌至第7位。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在报告中分析指出,中国国内人工成本上升、外企投资优惠减少等经营环境持续恶化,不少企业正在将投资目光转向中国以外的地区。乐天化学、锦湖石油化学等石油化工企业先后在华进行业务规模调整。 专家预测,在中国内需恢复持续延迟的情况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行业,韩企进行中国业务调整和“脱钩”的压力将持续存在。中国企业不断提升的竞争力是韩企最大的威胁,中国内需市场“以量取胜”时代已经结束,韩企应进行结构调整,寻求能实现“厚利少销”的盈利模式。 现代起亚在中国市场份额跌至1%左右。【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1-26 00:14:12 -
韩系车的美国梦 现代艾尼氪9亮相洛杉矶车展
据现代汽车21日(当地时间)消息,首款大型纯电动旗舰SUV艾尼氪9亮相日前开幕的2024洛杉矶车展。 洛杉矶车展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展之一,创办于1907年。今年现代汽车将在车展上展示包括艾尼氪9在内的42款车型。 日前被现代汽车内定为全球首席运营官(COO)的何塞·穆诺兹(José Muñoz)表示,艾尼氪9定位中大型纯电动SUV,采用2+2+3的7座布局,第二排座椅可进行90度旋转,最高纯电续航里程620公里。艾尼氪9展现了家用SUV的进化,具有超强的实用性。 今年第三季度,现代汽车在美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5%,创下单季最高纪录。在混动车和电动车销量的拉动下,有望连续4年刷新零售纪录。 艾尼氪9将从明年初起在韩国、美国和欧洲市场陆续上市。在美国销售的艾尼氪9将在现代汽车位于佐治亚州的HMGMA工厂进行生产。 此外,现代汽车还在本次车展上首次在北美市场展示氢燃料电池(FECV)概念车INITIUM,INITIUM采用现代汽车全新设计语言“钢之韵”(Art of Steel),增加氢燃料电池输出功率,坚固性和安全性大幅升级。现代汽车计划基于这款概念车推出全新量产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进一步夯实现代汽车在氢能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现代汽车在本次洛杉矶车展上的展台占地4193平方米,集中展示艾尼氪9、INITIUM、艾尼氪5、新款圣达菲等。在车展发布的“2025北美年度最佳车型”中,新款圣达菲入围最终提名。 现代汽车高端品牌捷尼赛思也在本次车展上设立单独展台,展示全线车型,首次公开GV70纯电动车型,GV70在外观及配置上进行部分升级,外观设计极具辨识度,LED车灯采用先进的微透镜阵列技术(MLA),在捷尼赛思车型中首次搭载北美充电标准(NACS)插头。
2024-11-23 01:03:37 -
希杰第一制糖大手笔在欧美建厂 全球化布局抢占海外市场先机
据希杰第一制糖21日消息,为提高海外产能,集团将投资8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1.5亿元)在匈牙利和美国建设新生产线。 希杰第一制糖位于匈牙利的工厂选址敲定位于首都布达佩斯附近的多瑙沃尔沙尼,占地面积约16个足球场大小,已开始进入工厂设计阶段。这是希杰第一制糖首次在欧洲建厂,将投资约1000亿韩元,打造尖端自动化生产线,目标从2026年下半年起生产必品阁(Bibigo)饺子供欧洲市场销售,今后还计划增设必品阁炸鸡生产线。 希杰第一制糖计划通过匈牙利工厂的落成,积极应对以年30%增幅快速扩大的欧洲饺子市场需求。今后将立足匈牙利,开拓波兰、捷克、斯洛文尼亚等中欧及东欧国家,实现在欧洲市场的战略多元化。 希杰第一制糖收购冷冻食品子公司Schwan's后,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第一大城市苏福尔斯建造生产工厂,目标2027年竣工。工厂占地面积57.5万平方米,相当于80个足球场大小,初期投资为7000亿韩元左右。本月13日,希杰第一制糖食品项目部门代表朴敏锡(音)、南达科他州州长克里斯蒂·诺姆等出席工厂开工仪式。 工厂竣工后,将具备蒸饺、蛋卷生产线、废水处理设施和物流中心等,是北美地区最大规模的亚洲食品制造基地。位于美国中部的南达科他州拥有良好的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州政府为吸引外国企业在此投资出台多项优惠政策。 希杰第一制糖计划以南达科他工厂为起点,进一步巩固必品阁在美国B2C电商饺子市场份额第一(42%)的地位。今年前9个月,必品阁饺子在美国电商平台销量同比增长33%,是市场整体销量增幅(15%)的两倍多,预计产能扩大后将进一步拉开与其他品牌的差距。 除主力产品饺子外,希杰第一制糖还计划在规模约1万亿韩元的当地蛋卷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巩固美国国内亚洲一流食品企业的地位。 希杰第一制糖积极扩大海外产能,有望为集团海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希杰第一制糖海外食品市场销售额从2019年的3.154万亿韩元增至去年的5.3861万亿韩元,4年内增长超过70%,占集团整体食品销售额比重从39%提高至48%。其中欧洲地区今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40%,美国是海外食品销售规模最高的国家,占比超过80%。 2019年,希杰第一制糖在美国运营包括Schwan's在内的20多处生产设施。2018年收购德国冷冻食品企业Mainfrost后,今年5月在法国和匈牙利成立法人,越南工厂于2022年竣工,近来又在澳大利亚以贴牌生产(OEM)的方式生产辛奇、饺子等。 希杰第一制糖匈牙利工厂鸟瞰图。【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1-21 23:05:25 -
浦项制铁关闭45年老厂 供应过剩与低价冲击加剧行业困境
韩国第一大钢铁企业浦项制铁(POSCO)19日宣布,全球钢铁市场供应过剩和海外低价钢铁产品冲击导致收益恶化,公司决定关闭运行45年9个月的浦项制铁厂第一线材工厂。 据浦项制铁声明,第一线材工厂1979年2月28日开始运转,在近半个世纪后正式停止运行。该工厂累计生产的2800万吨线材产品广泛用于钉子、螺丝、轮胎帘线、高强度轮胎增强材料等,是韩国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材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全球市场供应规模远超需求。统计显示,去年全球线材市场供应约2亿吨,但实际需求仅9000万吨,供需严重失衡。此外,来自中国等海外的低价产品涌入韩国市场,进一步削弱浦项制铁的收益能力。 浦项制铁在今年7月已经关闭浦项炼钢一厂,此次第一线材工厂关闭是公司在4个月内作出的第二次停工决定。与此同时,公司还在推进集团层面的低收益业务和非核心资产结构调整,包括考虑出售位于中国江苏的张家港浦项不锈钢厂。 除浦项制铁外,韩国第二大钢铁企业现代制铁也决定关闭位于庆尚北道浦项的第二工厂。也就是说,韩国两大钢铁企业都因钢铁行业长期低迷而难免缩减生产规模。 中国的经济扶持政策效果尚未达到预期,全球钢铁需求下滑。韩国国内建筑市场萎缩也导致内需减少,全球钢铁行业陷入长期低迷。此外,美国在特朗普再次执政时可能继续加大对华关税壁垒,并把中国逐步排除在全球贸易体系之外,这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钢铁市场的供需失衡。中国生产的低价产品届时会涌向全球其他国家,韩国钢铁行业进一步承压。 浦项制铁和现代制铁的最新业绩也反映出行业危机。浦项制铁钢铁部门今年第三季度营收9.47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94亿元),同比减少2%,营业利润为4380亿韩元,同比减少39.8%。海外钢铁业务方面,同期营收同比增长3.7%至5.279万亿韩元,但营业利润同比暴跌90.1%,仅为70亿韩元。现代制铁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515亿韩元,同比大减77.4%,营收也同比减少10.5%至5.6243万亿韩元。 浦项制铁相关人士表示,短期内计划以高收益产品为中心调整业务组合,并扩大出口至高价领域以提高收益。从中长期来看,浦项制铁还计划积极研发应对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需求的独家产品,构建更加稳固的盈利基础。 19日,浦项制铁厂第一线材工厂生产最后一批线材产品后正式停产,工厂员工在线材工厂内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浦项制铁】
2024-11-20 23:43:32 -
特朗普2.0时代对华制裁升级 韩国芯片企业再次面临挑战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美国大选获胜后即将开启第二任期,美国针对中国的半导体制裁正在加速推进,力度较预期更为强硬。美国近期要求中国台湾晶圆代工龙头企业台积电(TSMC)停止向中国本土供应先进半导体,并向全球半导体设备公司发函,要求限制对华设备出口。 美国政界在特朗普胜选后对华制裁的呼声进一步高涨,各大企业也迅速顺应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立场,参与对华制裁。对于这种形势下中国工厂引进先进设备受限,以及可能造成的通用存储器收入下降等问题,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企业也不得不制定应对策略来适应对华制裁政策。 据相关业界12日消息,美国国会两党议员近日向ASML、应用材料、东京电子等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发送函件,要求提供中国业务相关信息,包括主要客户、设备销售等关键数据。议员们在函中表示,中国本土采购的半导体设备数量超过美国、韩国和台湾的总和,这一情况导致美国对华制裁效果减弱,对邻国构成潜在威胁。 美国此举不仅为收集本国企业相关信息,还把施压范围扩大至盟国的设备供应商。此前,美国商务部也向台积电发出通知,要求限制对中国本土出售用于人工智能(AI)加速器和图形处理器(GPU)制造的7纳米以下半导体。台积电也迅速响应,决定暂停向中国本土企业供应AI芯片,加入制裁行列。 业内分析认为,特朗普就任后会迅速推进经济政策,美国政界和相关部门正在为特朗普就职后的对华制裁政策奠定基础。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吕翰九表示,特朗普可能在上任100天内全力推进选举时提出的政策想法。此前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的对华销售收入大幅增加,导致制裁效果受限,因此特朗普在第二任期会严格限制先进半导体及相关设备流入中国。 对于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在中国市场拥有较大份额的企业而言,也难免收到来自美国政界的制裁参与要求。三星电子在中国西安工厂生产的NAND闪存占据全球产量的40%,而SK海力士在中国无锡和大连工厂生产的DRAM和NAND分别在全球产量中占比40%和20%。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最新消息显示,三星电子日前也已向中国客户通报不再供应7纳米以下制程的半导体产品。 在2019年6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期间,特朗普和习近平正在进行双边会晤。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12 20:01:11 -
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 韩国半导体业界面临新挑战
受全球经济衰退和中美冲突加剧的影响,韩国产业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回归,市场不确定性显著增加,韩国企业纷纷重新评估对美策略,以应对特朗普可能在第二任期带来的政策变动。 在半导体领域,业界一方面担心《芯片法案》的补贴可能减少,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对华制裁的加剧或将带来间接收益。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公司正密切关注特朗普在半导体补贴政策上可能做出的调整。 三星电子目前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泰勒投资170亿美元建设半导体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计划到2030年总投资将达到450亿美元。而SK海力士则在印第安纳州投资38.7亿美元建设人工智能(AI)内存封装基地,目前仅与美国商务部签署了4.5亿美元的初步条款备忘录(PMT),尚未实际收到补贴。 业界特别关注特朗普在竞选中的言论,他曾对海外企业补贴持否定态度,并暗示可能减少半导体补贴,提出征收关税作为替代方案。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预测,未来可能要求海外企业在现有补贴基础上加大投资,并增加对美国本土企业有利的条款,同时贷款支持和税收优惠也可能被缩减。 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专务理事安基铉表示:“半导体产业不太可能完全取消补贴,而关税对本国产业保护作用有限,因此不会有太大变化。只要提升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就能有效减轻风险。” 业界普遍认为,特朗普再次执政后,延续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进一步加强对先进半导体设备的出口管制,出口至中国市场占比较高的韩国企业可能面临挑战,且在华工厂的运营也可能受到影响,韩国企业在中国的工厂进口半导体先进设备的出口豁免措施可能会被撤销。 尽管如此,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对华管制进一步加强,韩国企业可能在存储半导体领域获益,从而延长与中国企业的技术差距。目前的对华半导体制裁主要集中在极紫外线(EUV)等先进领域,但美国已经开始调查传统(通用)半导体的需求以及中国在其中的占比,管控范围也开始扩展至传统领域。 三星电子在中国西安的NAND闪存工厂、苏州的半导体封装工厂,SK海力士在无锡的DRAM工厂、重庆的封装工厂,以及从美国芯片英特尔收购的大连NAND工厂,均可能受到影响。目前,西安工厂占三星NAND总产量的28%,无锡和大连工厂分别占SK海力士DRAM和NAND总产量的41%和31%。 毕马威(KPMG)经济研究院指出,韩国是美国存储半导体的主要供应国。如果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全面管控加剧,韩国企业可能会从中获得一定的间接收益,尤其是在高性能半导体领域。祥明大学系统半导体工程教授李钟焕认为,特朗普若推动扩大美国国内半导体投资并减少补贴,可能会对韩国企业构成挑战。然而,如果对华出口和投资管制进一步加强,这可能会延缓中国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从而为韩国企业带来潜在的机遇。 三星电子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半导体工厂一景【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4-11-08 19:39:25 -
韩国中型车企借中国力量 寻求新发展契机
面对国内外市场压力,韩国中型汽车公司正积极寻求与中国车企合作,推动新车型开发、代工生产,并在韩国设立中国企业的电池组装工厂。曾一度占据韩国整车销售市场30%以上份额的这些中型企业,如今份额已缩减至10%左右,希望借助中国快速成长的汽车产业力量来开发新车型、提升销售额并保持市场竞争力。 韩国中型车企KG Mobility(前双龙汽车)上月21日宣布,将与中国奇瑞汽车合作推出新款SUV。KG Mobility将通过付费使用奇瑞汽车开发的平台,以降低成本并缩短开发周期。平台包括车身、引擎和悬挂系统等主要部件的基础设计,开发成本可达数千亿韩元。去年11月,KG Mobility还宣布与中国比亚迪(BYD)合作,开发混合动力系统并应用于新车型,同时在韩国建设比亚迪的电池组装工厂。雷诺韩国也与中国吉利汽车集团合作,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新车型。 在全球汽车行业转型加速的背景下,韩国中型车企希望借助中国力量迎难而上。现代和起亚以外的韩国三家中型汽车公司(KG Mobility、雷诺韩国和通用韩国分公司)近年来业绩持续下滑。据韩国汽车数据研究机构“Carisyou”统计,这三家中型车企的市场份额由五年前的20%左右下滑至去年的一半。今年1至9月,市场份额首次跌破10%,降至8.3%。相比出口为主的通用韩国分公司,KG Mobility和雷诺韩国的内需销售比例达50%,面临的压力更大。KG Mobility去年第三季度实现十年来首次盈利,但今年第三季度再度亏损,营业亏损达4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 在高利率和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下,内需低迷,令这些公司难以自主推出新车型。此外,它们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与领先企业的差距逐渐扩大,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随着全球市场逐步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变,但因充电便利性问题,混合动力车的关注度上升。韩国中型企业意识到单凭自身研发难以应对市场变化,因此积极寻求与价格优势和技术竞争力突出的中国企业合作。 KG Mobility决定采用奇瑞汽车的插电混合动力(PHEV)平台,这一选择标志着继1997年双龙汽车时期借用奔驰平台推出“Chairman”后,韩国中型车企时隔17年再次寻求外部平台支持。KG Mobility还计划明年推出与比亚迪共同开发的混合动力新车。雷诺韩国于今年8月推出了四年来首款新车“大科雷傲(Grand Koleos)”,该车型是在吉利汽车集团的瑞典研发中心开发的基础上,结合吉利旗下沃尔沃和法国雷诺集团的混合动力技术打造而成。 韩国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形式也在逐步多样化。KG Mobility去年11月签约,在昌原工厂用地上建设比亚迪电池组装厂,目前其电动车“Torres EVX”已采用比亚迪电池,未来计划在韩国本土组装使用比亚迪电池。雷诺韩国位于釜山的工厂明年起将代工生产吉利集团旗下品牌极星(Polestar)的电动车。 过去,韩国消费者对中韩合作持有疑虑,但如今情况有所改观。雷诺韩国的大科雷傲上月在韩国销量达到5385辆,较9月增加38%,迅速追赶竞争车型索兰托(7962辆)和圣达菲(7294辆)。大科雷傲的成功推动了雷诺韩国1至10月累计销量达2.5437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7%。 价格因素被认为是关键。大科雷傲起售价为3495万韩元,较索兰托和圣达菲的混合动力车型(约3900万韩元)更为实惠。尽管推出前因中韩合作背景引发部分担忧,但最终消费者更看重价格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美国特斯拉在韩国电动车市场销量超过现代和起亚,也是因引入中国产车型,降低了价格。尽管性能稍逊,但通过配备低价LFP(磷酸铁锂)电池,特斯拉成功推出比美国版低约2500万韩元的“Model Y”。韩国汽车融合技术研究院院长李航九(音)表示,韩国中型车企应在与中国企业合作中,不断学习技术,同时也要避免在合作中失去主导权。 10月19日,KG Mobility与中国奇瑞汽车在位于中国芜湖市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举行的签约仪式上,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平台授权协议”。【图片来源 KG Mobility】
2024-11-07 19:46:15
-
中国钢铁出口转型 高附加值产品令韩企再承压
中国钢铁出口近来不再局限于大规模生产的基础性和通用性低价产品,而开始向全球市场推出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展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面貌。韩国钢铁企业在已经饱受中国钢铁产品冲击的情况下,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据钢铁行业29日消息,中国鞍钢已向全球市场推出用于能源管材的高耐变形性厚板,而新余钢铁则推出用于电动汽车的无取向硅钢等产品。上述高附加值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与韩国产品差距不大,目前对市场的影响有限,但业内人士指出,一旦中国企业开始批量生产并降低成本,情况恐会发生显著变化。 钢铁行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中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与韩国产品的价格差距较小,加上通关手续等费用,中国产品在韩国市场的吸引力有限。如果中国以大规模供应的方式侵蚀特质钢材领域市场,韩国钢铁企业则会因缺乏足够的保护机制而更加难以应对。 对于中国钢铁出口品种的转型,有分析认为,这与中国电动汽车、家电和新能源行业对产品品质的更高要求密切相关。延世大学新材料工程系名誉教授闵东晙指出,中国钢铁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与韩国比肩水平,凭借低廉的价格和积极的客户服务,中国钢铁企业还成功削弱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心理防线”。 目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尚存,但中国的钢铁供应依旧持续增加。作为全球粗钢产量的“半壁江山”,中国正在加速向海外市场输出高附加值产品。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钢铁出口量为5400万吨,2022年则大幅增至9100万吨。中国数据咨询机构“我的钢铁”(Mysteel)预测,今年中国钢铁出口量预计达到1亿至1.01亿吨,为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自2020年以来,中国钢铁总产量始终保持在10亿吨左右。 钢铁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钢铁行业从业人员众多,对地区经济影响巨大,减产会导致就业缩减和地区经济萎缩,因此中国政府并不倾向允许减少供应。随着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全球扩张,中国钢铁出口转型或对韩国以及全球钢铁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9日,浦项制铁厂第一线材工厂生产最后一批线材产品后正式停产,工厂员工在线材工厂内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浦项制铁】
2024-11-30 00:12:02 -
现代汽车东南亚开辟新赛道 斥资35亿元在马来西亚建厂
现代汽车将在东盟第二大汽车市场马来西亚建设汽车组装工厂,构建连接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五国的“新南方生产带”,加速推进集团会长郑义宣在东南亚汽车市场追赶日系车的战略。 据现代汽车集团26日消息,集团将从明年起至2030年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吉打州的居林总投资21.59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35亿元)建设汽车组装工厂,这是现代汽车在马来西亚最大的一笔投资。 工厂将采用全散件组装(Complete Knocked Down,CKD)方式,即把成品进行拆散,以半成品或零部件的方式出口,最后再由进口厂商所在国以自行装配方式完成整车成品并进行销售。现代汽车计划与当地合作伙伴Inokom共同在马来西亚新厂进行7款车型的生产,为提高价格竞争力考虑在当地采购零部件。 年产能从2万辆开始逐渐扩大,车型将包括捷尼赛思中大型SUV和MPV等。生产车辆不仅供应马来西亚内需市场,也将出口至其他东南亚国家。 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就现代汽车投资计划表示,这是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访问韩国期间,同现代汽车集团高层进行非公开会议取得的成果。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扎夫鲁尔·阿齐兹称,现代汽车马来西亚工厂的落成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现代汽车将以马来西亚工厂为立足点,推进在当地的本地化战略,扩大在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以去年第3季度为基准,马来西亚超过泰国,成为继印度尼西亚之后东南亚第二大汽车市场。去年市场规模达到79.9731万辆,同比实现11%的增长,创下历史新高。今年第一季度汽车销量为20.2245万辆,同比增长5%。 去年现代汽车在马来西亚销量为1507辆,同比增长15%,市场份额为0.2%,按照品牌销量排名第21位,与排名第20位的保时捷差距仅为19辆。 现代汽车表示,决定本次投资的原因是考虑到日益扩大的东南亚汽车市场以及发展潜力巨大的马来西亚,期待此次投资为当地增加就业岗位、培养专门人才、地区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 现代起亚汽车总部大楼 【图片提供 现代汽车集团】
2024-11-26 19:26:25 -
现代汽车与蔚山和广州签署氢能合作协议
本月12日,现代汽车同蔚山市签署构建氢能生态圈工作协议。【图片提供 现代汽车】 据现代汽车集团25日消息,集团日前同韩国蔚山广域市和中国广州市签署“氢能产业链共同合作推进工作协议”,加速全球绿色转型,推动氢能国际合作。 广州市市长孙志洋、蔚山广域市市长金斗谦、韩国驻广州总领事姜相旭和现代汽车集团副会长张在勋等相关人士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三方将构建氢能有机合作体系,营造活跃的氢能产业生态圈,从而驱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三方将举办氢能论坛,共享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圈的先进事例;发掘氢能产业全周期合作项目;通过建立产学研共同研究课题等,确保氢能产业竞争力,推动氢能产业建圈强链的各项合作项目。三方计划为此组建“氢能产业协议机制”,每季度定期开会,争取早日取得实际成果。 蔚山市和广州市是推广氢能源的先驱城市。现代汽车计划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助力两座城市单边推进的多个氢能项目取得成果。张在勋表示,现代汽车将为连接两座城市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两城并肩发展成为全球氢能产业模范城市。 22日,在广州市,蔚山广域市市长金斗谦访问现代汽车“HTWO广州”工厂。【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1-26 00:25:52 -
"赚钱越来越难"!韩企与中国市场下定"分手的决心"
LG北京双子座大厦 【图片来源 网络】 不过在几年前,位于北京市中心、有“神州第一街”之称的长安街上,坐落着LG集团北京双子座大厦和北京SK大厦,见证了韩企在中国的“高光时期”,被视为韩中两国经济合作的象征。但这两座拥有辉煌历史的建筑先后被出售,似乎也成为韩企与中国市场告别的见证。除了LG和SK外,三星、现代汽车、乐天等韩国大企业在中国市场频频碰壁,纷纷选择抛售在华工厂或缩小在华业务规模。 从流通、化妆品、智能手机,到显示器、汽车及零部件、电池、石油化学、钢铁等,各行业韩企先后开始与中国市场做好“分手的决心”。2017年两国因萨德风波提前结束“蜜月期”,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日益提高,以年轻消费者为中心掀起“国潮”消费风尚,韩国企业在中国的生存面临越来越大的难度 今年9月,LG Display(乐金显示)以约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3.5亿元)将位于广州的液晶显示屏(LCD)工厂出售于当地企业,标志着韩企全数撤出中国电视机用液晶显示屏市场。 三星电子已于2019年关闭中国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广东惠州工厂。2013年前曾连续登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三星电子目前市场占有率不到1%,位于中国的智能手机工厂已全部关闭并转移至越南和印度。 现代汽车在进军中国市场后,巅峰时期拥有5处生产基地。北京三家工厂中,第一工厂于2021年出售,重庆工厂也于今年处以3000亿韩元的价格抛售,常州工厂也已停工待售。起亚在江苏盐城的三家工厂目前也已关闭一家。 不过10年前,现代起亚中国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10%以上,目前已跌至1%左右渐被边缘化。 在中国市场处境最为艰难的当属成为萨德风波牺牲品的乐天集团。乐天集团目前在中国仅剩位于成都的商业综合体开发项目,这一项目自萨德事件后一直处于停工状态即将被出售。待寻到“接盘侠”后,“深耕”中国市场30多年的乐天将彻底与中国说再见。 曾一度在拥有112家连锁门店的乐天玛特于萨德风波的第二年2018年退出中国市场,乐天百货店也随着成都店今年6月的停业彻底告别中国。 曾是中国万千少女“美妆启蒙”的韩国化妆品近年来也风光不再。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品牌赫妍(Hera)、伊蒂之屋等已先后退出中国市场,成为“时代的眼泪”。今年第3季度,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法人销售额为750亿韩元,同比大幅下跌42%,营业亏损达300亿韩元。 曾被免税店视为“救命稻草”的中国代购近来也难觅踪影,乐天、新世界、新罗免税店无一不陷入亏损境地。 不仅是韩企,过去争先恐后进军中国市场的美国最大零售流通企业沃尔玛、IT巨头IBM等西方企业也受困于高不可攀市场准入门槛等撤离或缩小在华业务。日本车企本田位于中国的三座工厂近来停产将启动裁员计划。 韩国的对华直接投资去年仅为18.7亿美元,同比剧减78%,在韩国投资对象国中跌至第7位。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在报告中分析指出,中国国内人工成本上升、外企投资优惠减少等经营环境持续恶化,不少企业正在将投资目光转向中国以外的地区。乐天化学、锦湖石油化学等石油化工企业先后在华进行业务规模调整。 专家预测,在中国内需恢复持续延迟的情况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行业,韩企进行中国业务调整和“脱钩”的压力将持续存在。中国企业不断提升的竞争力是韩企最大的威胁,中国内需市场“以量取胜”时代已经结束,韩企应进行结构调整,寻求能实现“厚利少销”的盈利模式。 现代起亚在中国市场份额跌至1%左右。【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1-26 00:14:12 -
韩系车的美国梦 现代艾尼氪9亮相洛杉矶车展
据现代汽车21日(当地时间)消息,首款大型纯电动旗舰SUV艾尼氪9亮相日前开幕的2024洛杉矶车展。 洛杉矶车展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展之一,创办于1907年。今年现代汽车将在车展上展示包括艾尼氪9在内的42款车型。 日前被现代汽车内定为全球首席运营官(COO)的何塞·穆诺兹(José Muñoz)表示,艾尼氪9定位中大型纯电动SUV,采用2+2+3的7座布局,第二排座椅可进行90度旋转,最高纯电续航里程620公里。艾尼氪9展现了家用SUV的进化,具有超强的实用性。 今年第三季度,现代汽车在美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5%,创下单季最高纪录。在混动车和电动车销量的拉动下,有望连续4年刷新零售纪录。 艾尼氪9将从明年初起在韩国、美国和欧洲市场陆续上市。在美国销售的艾尼氪9将在现代汽车位于佐治亚州的HMGMA工厂进行生产。 此外,现代汽车还在本次车展上首次在北美市场展示氢燃料电池(FECV)概念车INITIUM,INITIUM采用现代汽车全新设计语言“钢之韵”(Art of Steel),增加氢燃料电池输出功率,坚固性和安全性大幅升级。现代汽车计划基于这款概念车推出全新量产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进一步夯实现代汽车在氢能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现代汽车在本次洛杉矶车展上的展台占地4193平方米,集中展示艾尼氪9、INITIUM、艾尼氪5、新款圣达菲等。在车展发布的“2025北美年度最佳车型”中,新款圣达菲入围最终提名。 现代汽车高端品牌捷尼赛思也在本次车展上设立单独展台,展示全线车型,首次公开GV70纯电动车型,GV70在外观及配置上进行部分升级,外观设计极具辨识度,LED车灯采用先进的微透镜阵列技术(MLA),在捷尼赛思车型中首次搭载北美充电标准(NACS)插头。
2024-11-23 01:03:37 -
希杰第一制糖大手笔在欧美建厂 全球化布局抢占海外市场先机
据希杰第一制糖21日消息,为提高海外产能,集团将投资8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1.5亿元)在匈牙利和美国建设新生产线。 希杰第一制糖位于匈牙利的工厂选址敲定位于首都布达佩斯附近的多瑙沃尔沙尼,占地面积约16个足球场大小,已开始进入工厂设计阶段。这是希杰第一制糖首次在欧洲建厂,将投资约1000亿韩元,打造尖端自动化生产线,目标从2026年下半年起生产必品阁(Bibigo)饺子供欧洲市场销售,今后还计划增设必品阁炸鸡生产线。 希杰第一制糖计划通过匈牙利工厂的落成,积极应对以年30%增幅快速扩大的欧洲饺子市场需求。今后将立足匈牙利,开拓波兰、捷克、斯洛文尼亚等中欧及东欧国家,实现在欧洲市场的战略多元化。 希杰第一制糖收购冷冻食品子公司Schwan's后,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第一大城市苏福尔斯建造生产工厂,目标2027年竣工。工厂占地面积57.5万平方米,相当于80个足球场大小,初期投资为7000亿韩元左右。本月13日,希杰第一制糖食品项目部门代表朴敏锡(音)、南达科他州州长克里斯蒂·诺姆等出席工厂开工仪式。 工厂竣工后,将具备蒸饺、蛋卷生产线、废水处理设施和物流中心等,是北美地区最大规模的亚洲食品制造基地。位于美国中部的南达科他州拥有良好的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州政府为吸引外国企业在此投资出台多项优惠政策。 希杰第一制糖计划以南达科他工厂为起点,进一步巩固必品阁在美国B2C电商饺子市场份额第一(42%)的地位。今年前9个月,必品阁饺子在美国电商平台销量同比增长33%,是市场整体销量增幅(15%)的两倍多,预计产能扩大后将进一步拉开与其他品牌的差距。 除主力产品饺子外,希杰第一制糖还计划在规模约1万亿韩元的当地蛋卷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巩固美国国内亚洲一流食品企业的地位。 希杰第一制糖积极扩大海外产能,有望为集团海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希杰第一制糖海外食品市场销售额从2019年的3.154万亿韩元增至去年的5.3861万亿韩元,4年内增长超过70%,占集团整体食品销售额比重从39%提高至48%。其中欧洲地区今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40%,美国是海外食品销售规模最高的国家,占比超过80%。 2019年,希杰第一制糖在美国运营包括Schwan's在内的20多处生产设施。2018年收购德国冷冻食品企业Mainfrost后,今年5月在法国和匈牙利成立法人,越南工厂于2022年竣工,近来又在澳大利亚以贴牌生产(OEM)的方式生产辛奇、饺子等。 希杰第一制糖匈牙利工厂鸟瞰图。【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1-21 23:05:25 -
浦项制铁关闭45年老厂 供应过剩与低价冲击加剧行业困境
韩国第一大钢铁企业浦项制铁(POSCO)19日宣布,全球钢铁市场供应过剩和海外低价钢铁产品冲击导致收益恶化,公司决定关闭运行45年9个月的浦项制铁厂第一线材工厂。 据浦项制铁声明,第一线材工厂1979年2月28日开始运转,在近半个世纪后正式停止运行。该工厂累计生产的2800万吨线材产品广泛用于钉子、螺丝、轮胎帘线、高强度轮胎增强材料等,是韩国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材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全球市场供应规模远超需求。统计显示,去年全球线材市场供应约2亿吨,但实际需求仅9000万吨,供需严重失衡。此外,来自中国等海外的低价产品涌入韩国市场,进一步削弱浦项制铁的收益能力。 浦项制铁在今年7月已经关闭浦项炼钢一厂,此次第一线材工厂关闭是公司在4个月内作出的第二次停工决定。与此同时,公司还在推进集团层面的低收益业务和非核心资产结构调整,包括考虑出售位于中国江苏的张家港浦项不锈钢厂。 除浦项制铁外,韩国第二大钢铁企业现代制铁也决定关闭位于庆尚北道浦项的第二工厂。也就是说,韩国两大钢铁企业都因钢铁行业长期低迷而难免缩减生产规模。 中国的经济扶持政策效果尚未达到预期,全球钢铁需求下滑。韩国国内建筑市场萎缩也导致内需减少,全球钢铁行业陷入长期低迷。此外,美国在特朗普再次执政时可能继续加大对华关税壁垒,并把中国逐步排除在全球贸易体系之外,这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钢铁市场的供需失衡。中国生产的低价产品届时会涌向全球其他国家,韩国钢铁行业进一步承压。 浦项制铁和现代制铁的最新业绩也反映出行业危机。浦项制铁钢铁部门今年第三季度营收9.47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94亿元),同比减少2%,营业利润为4380亿韩元,同比减少39.8%。海外钢铁业务方面,同期营收同比增长3.7%至5.279万亿韩元,但营业利润同比暴跌90.1%,仅为70亿韩元。现代制铁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515亿韩元,同比大减77.4%,营收也同比减少10.5%至5.6243万亿韩元。 浦项制铁相关人士表示,短期内计划以高收益产品为中心调整业务组合,并扩大出口至高价领域以提高收益。从中长期来看,浦项制铁还计划积极研发应对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需求的独家产品,构建更加稳固的盈利基础。 19日,浦项制铁厂第一线材工厂生产最后一批线材产品后正式停产,工厂员工在线材工厂内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浦项制铁】
2024-11-20 23:43:32 -
特朗普2.0时代对华制裁升级 韩国芯片企业再次面临挑战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美国大选获胜后即将开启第二任期,美国针对中国的半导体制裁正在加速推进,力度较预期更为强硬。美国近期要求中国台湾晶圆代工龙头企业台积电(TSMC)停止向中国本土供应先进半导体,并向全球半导体设备公司发函,要求限制对华设备出口。 美国政界在特朗普胜选后对华制裁的呼声进一步高涨,各大企业也迅速顺应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立场,参与对华制裁。对于这种形势下中国工厂引进先进设备受限,以及可能造成的通用存储器收入下降等问题,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企业也不得不制定应对策略来适应对华制裁政策。 据相关业界12日消息,美国国会两党议员近日向ASML、应用材料、东京电子等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发送函件,要求提供中国业务相关信息,包括主要客户、设备销售等关键数据。议员们在函中表示,中国本土采购的半导体设备数量超过美国、韩国和台湾的总和,这一情况导致美国对华制裁效果减弱,对邻国构成潜在威胁。 美国此举不仅为收集本国企业相关信息,还把施压范围扩大至盟国的设备供应商。此前,美国商务部也向台积电发出通知,要求限制对中国本土出售用于人工智能(AI)加速器和图形处理器(GPU)制造的7纳米以下半导体。台积电也迅速响应,决定暂停向中国本土企业供应AI芯片,加入制裁行列。 业内分析认为,特朗普就任后会迅速推进经济政策,美国政界和相关部门正在为特朗普就职后的对华制裁政策奠定基础。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吕翰九表示,特朗普可能在上任100天内全力推进选举时提出的政策想法。此前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的对华销售收入大幅增加,导致制裁效果受限,因此特朗普在第二任期会严格限制先进半导体及相关设备流入中国。 对于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在中国市场拥有较大份额的企业而言,也难免收到来自美国政界的制裁参与要求。三星电子在中国西安工厂生产的NAND闪存占据全球产量的40%,而SK海力士在中国无锡和大连工厂生产的DRAM和NAND分别在全球产量中占比40%和20%。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最新消息显示,三星电子日前也已向中国客户通报不再供应7纳米以下制程的半导体产品。 在2019年6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期间,特朗普和习近平正在进行双边会晤。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12 20:01:11 -
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 韩国半导体业界面临新挑战
受全球经济衰退和中美冲突加剧的影响,韩国产业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回归,市场不确定性显著增加,韩国企业纷纷重新评估对美策略,以应对特朗普可能在第二任期带来的政策变动。 在半导体领域,业界一方面担心《芯片法案》的补贴可能减少,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对华制裁的加剧或将带来间接收益。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公司正密切关注特朗普在半导体补贴政策上可能做出的调整。 三星电子目前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泰勒投资170亿美元建设半导体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计划到2030年总投资将达到450亿美元。而SK海力士则在印第安纳州投资38.7亿美元建设人工智能(AI)内存封装基地,目前仅与美国商务部签署了4.5亿美元的初步条款备忘录(PMT),尚未实际收到补贴。 业界特别关注特朗普在竞选中的言论,他曾对海外企业补贴持否定态度,并暗示可能减少半导体补贴,提出征收关税作为替代方案。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预测,未来可能要求海外企业在现有补贴基础上加大投资,并增加对美国本土企业有利的条款,同时贷款支持和税收优惠也可能被缩减。 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专务理事安基铉表示:“半导体产业不太可能完全取消补贴,而关税对本国产业保护作用有限,因此不会有太大变化。只要提升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就能有效减轻风险。” 业界普遍认为,特朗普再次执政后,延续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进一步加强对先进半导体设备的出口管制,出口至中国市场占比较高的韩国企业可能面临挑战,且在华工厂的运营也可能受到影响,韩国企业在中国的工厂进口半导体先进设备的出口豁免措施可能会被撤销。 尽管如此,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对华管制进一步加强,韩国企业可能在存储半导体领域获益,从而延长与中国企业的技术差距。目前的对华半导体制裁主要集中在极紫外线(EUV)等先进领域,但美国已经开始调查传统(通用)半导体的需求以及中国在其中的占比,管控范围也开始扩展至传统领域。 三星电子在中国西安的NAND闪存工厂、苏州的半导体封装工厂,SK海力士在无锡的DRAM工厂、重庆的封装工厂,以及从美国芯片英特尔收购的大连NAND工厂,均可能受到影响。目前,西安工厂占三星NAND总产量的28%,无锡和大连工厂分别占SK海力士DRAM和NAND总产量的41%和31%。 毕马威(KPMG)经济研究院指出,韩国是美国存储半导体的主要供应国。如果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全面管控加剧,韩国企业可能会从中获得一定的间接收益,尤其是在高性能半导体领域。祥明大学系统半导体工程教授李钟焕认为,特朗普若推动扩大美国国内半导体投资并减少补贴,可能会对韩国企业构成挑战。然而,如果对华出口和投资管制进一步加强,这可能会延缓中国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从而为韩国企业带来潜在的机遇。 三星电子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半导体工厂一景【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4-11-08 19:39:25 -
韩国中型车企借中国力量 寻求新发展契机
面对国内外市场压力,韩国中型汽车公司正积极寻求与中国车企合作,推动新车型开发、代工生产,并在韩国设立中国企业的电池组装工厂。曾一度占据韩国整车销售市场30%以上份额的这些中型企业,如今份额已缩减至10%左右,希望借助中国快速成长的汽车产业力量来开发新车型、提升销售额并保持市场竞争力。 韩国中型车企KG Mobility(前双龙汽车)上月21日宣布,将与中国奇瑞汽车合作推出新款SUV。KG Mobility将通过付费使用奇瑞汽车开发的平台,以降低成本并缩短开发周期。平台包括车身、引擎和悬挂系统等主要部件的基础设计,开发成本可达数千亿韩元。去年11月,KG Mobility还宣布与中国比亚迪(BYD)合作,开发混合动力系统并应用于新车型,同时在韩国建设比亚迪的电池组装工厂。雷诺韩国也与中国吉利汽车集团合作,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新车型。 在全球汽车行业转型加速的背景下,韩国中型车企希望借助中国力量迎难而上。现代和起亚以外的韩国三家中型汽车公司(KG Mobility、雷诺韩国和通用韩国分公司)近年来业绩持续下滑。据韩国汽车数据研究机构“Carisyou”统计,这三家中型车企的市场份额由五年前的20%左右下滑至去年的一半。今年1至9月,市场份额首次跌破10%,降至8.3%。相比出口为主的通用韩国分公司,KG Mobility和雷诺韩国的内需销售比例达50%,面临的压力更大。KG Mobility去年第三季度实现十年来首次盈利,但今年第三季度再度亏损,营业亏损达4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 在高利率和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下,内需低迷,令这些公司难以自主推出新车型。此外,它们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与领先企业的差距逐渐扩大,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随着全球市场逐步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变,但因充电便利性问题,混合动力车的关注度上升。韩国中型企业意识到单凭自身研发难以应对市场变化,因此积极寻求与价格优势和技术竞争力突出的中国企业合作。 KG Mobility决定采用奇瑞汽车的插电混合动力(PHEV)平台,这一选择标志着继1997年双龙汽车时期借用奔驰平台推出“Chairman”后,韩国中型车企时隔17年再次寻求外部平台支持。KG Mobility还计划明年推出与比亚迪共同开发的混合动力新车。雷诺韩国于今年8月推出了四年来首款新车“大科雷傲(Grand Koleos)”,该车型是在吉利汽车集团的瑞典研发中心开发的基础上,结合吉利旗下沃尔沃和法国雷诺集团的混合动力技术打造而成。 韩国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形式也在逐步多样化。KG Mobility去年11月签约,在昌原工厂用地上建设比亚迪电池组装厂,目前其电动车“Torres EVX”已采用比亚迪电池,未来计划在韩国本土组装使用比亚迪电池。雷诺韩国位于釜山的工厂明年起将代工生产吉利集团旗下品牌极星(Polestar)的电动车。 过去,韩国消费者对中韩合作持有疑虑,但如今情况有所改观。雷诺韩国的大科雷傲上月在韩国销量达到5385辆,较9月增加38%,迅速追赶竞争车型索兰托(7962辆)和圣达菲(7294辆)。大科雷傲的成功推动了雷诺韩国1至10月累计销量达2.5437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7%。 价格因素被认为是关键。大科雷傲起售价为3495万韩元,较索兰托和圣达菲的混合动力车型(约3900万韩元)更为实惠。尽管推出前因中韩合作背景引发部分担忧,但最终消费者更看重价格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美国特斯拉在韩国电动车市场销量超过现代和起亚,也是因引入中国产车型,降低了价格。尽管性能稍逊,但通过配备低价LFP(磷酸铁锂)电池,特斯拉成功推出比美国版低约2500万韩元的“Model Y”。韩国汽车融合技术研究院院长李航九(音)表示,韩国中型车企应在与中国企业合作中,不断学习技术,同时也要避免在合作中失去主导权。 10月19日,KG Mobility与中国奇瑞汽车在位于中国芜湖市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举行的签约仪式上,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平台授权协议”。【图片来源 KG Mobility】
2024-11-07 19: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