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发展’新闻 364个
-
三成韩国中小企业春节"钱包"告急
【图片来源 AI】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10家中小企业中,就有3家资金情况较去年春节困难。 中小企业中央会面向800家中小企业进行《春节期间资金需求调查》,并于2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韩国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面临严峻挑战,33.5%的受访企业表示“资金情况困难”,11%的受访企业表示“状况良好”;55.5%的受访企业表示“和去年一样”。 关于资金困难的原因(多选项),受访企业给出了多方面的反馈。其中,“销售不振”成为最为突出的因素,占77.6%,“原材料价格上涨”(31.3%)和“人工费上涨”(19.4%)等紧随其后。受访企业认为,今年春节期间平均需要2.29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5.5万元)的资金,然而,据调查,资金缺口平均达到1920万韩元。 为确保春节期间的资金需求,受访企业采取的策略中,“提前回收供货货款”(49.4%)成为最普遍的选择,其次为“向金融机构借款”(30.1%)、“延期结算”(20.5%)和“筹措私债”(4.8%)等方式。 在春节奖金支付方面,48.9%的中小企业计划支付春节奖金,人均奖金额度达42.4万韩元,较去年(60.9万元)有所减少。此外,30.4%的受访企业表示不支付春节奖金,另有20.7%的企业尚未做出决定。关于本月27日的春节临时公休日,60.6%的中小企业表示没有实施休息的计划。在没有计划实施临时公休日的企业中,高达99.2%的企业表示,除春节连休外,没有其他额外的休息计划。 针对此次调查结果,中小企业中央会经济政策本部长秋文甲(音)指出:“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比率远高于资金状况良好的企业,凸显出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政府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通过刺激内需、下调贷款利率等实质性的支援措施,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资金负担,为其稳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025-01-20 23:20:15 -
全球扩张显成效 韩国食品出口目标今年瞄准140亿美元
去年,韩国食品不仅涵盖传统农食品,还延伸至智能农场等上下游产业,其总出口额突破130亿美元,再创历史纪录。面对农业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韩国政府为2025年设定了140亿美元的出口目标。 根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18日公布的数据,2024年食品出口额达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6.1%,创下新高。其中,农食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0%,接近过去三年的三倍增长率。这是继2021年(13.1%)以来的最大增幅,当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家庭食品消费激增,推动出口大幅增长。 自2015年以来,农食品出口连续9年保持增长,2024年的成果尤为显著。在出口品目中,有14类产品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加工食品表现尤为亮眼。方便面出口额同比增长31.1%,达到12.485亿美元;大米加工食品出口增长38.4%,达2.992亿美元。 随着韩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扩大,美国等市场成为韩国食品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美国一跃成为韩国农食品出口的最大市场,超过此前的中国与日本。 特别是在美国,方便面和大米加工食品的增长率均超过50%。德克萨斯州的大型零售商新设门店推动了70%以上的出口增长;大米加工食品因其“无麸质健康食品”以及“简便一餐”的特性,在美国市场增长了51.0%。 新鲜食品出口同样表现不俗,辛奇在美国和荷兰的出口增长率超过20%,出口额达到1.636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 尽管农食品出口增长强劲,但上下游产业链出口同比下降2.4%。2024年,智能农场、农药和化肥等农资产品的出口增速放缓,主要受2023年中东地区大型订单基数效应的影响。然而,农林畜产食品部指出,目前正在谈判中的1.66亿美元海外订单有望在2025年转化为实际合同,前景依然光明。 另一方面,占上下游产业链出口约40%的农机械出口也出现增长放缓。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人士解释称:“北美是主要出口市场,但疫情期间家用农机械出口量较大,这些设备尚未达到更换周期,影响了新出口需求。” 宠物食品、动物用药品、农药等具有潜力的产品在2024年出口增长显著。农药在南美和东南亚市场表现抢眼,出口额增长61.7%;动物用药品因中东家禽疫苗需求增加,增长9.0%;宠物食品得益于新项目支持,增长7.4%。 展望2025年,农林畜产食品部计划将韩国食品出口目标定为140亿美元,同比增长7.4%。未来,将重点开拓中东、南非等新兴市场,以及美、中、日中小城市的市场潜力。 尽管韩国食品的出口持续增长,但仍面临一些阻碍。农协未来战略研究所在报告中指出,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于美国、中国和日本,产品组合以加工食品为主的结构性问题,可能限制韩国食品的长远发展。同时,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出口带来了风险。 然而,与内需低迷形成对比,韩国食品出口的增长态势预计将在2025年延续,为韩国农业贸易注入持续动力。 8日,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里,市民正在购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9 23:08:33 -
免签带动韩游客访华热潮 旅游业界看好增长趋势
中国政府自去年11月起对韩国公民实施免签入境政策,赴中国旅游的韩国游客数量随之显著增长。中国媒体近日报道了该政策实施后的效果,并指出韩国游客数量大幅增加。 根据韩国模德旅游1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从去年11月1日免签政策宣布至同年11月16日,赴华旅游的预订率同比增长104%。数据显示,去年12月,通过该公司前往中国的游客人数为9913人,较前一年同期的5631人增长了76%。 另一家大型旅行社哈拿多乐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前往中国的游客人数较前一年同期增加近两倍。该旅行社还指出,11月1日至15日期间的预订人数较此前半个月增长30%。教元旅游的统计则显示,去年11月8日至12月31日,通过该公司赴华的游客总数较前一年同期增长了34.4%。 旅游业内人士预测,随着韩国公众对中国的关注和了解不断加深,赴华旅游需求的增长趋势将持续一段时间。 根据多家旅行社统计,张家界是韩国游客最为青睐的中国旅游目的地之一。哈拿多乐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张家界的预订量同比显著增长。此外,从增长率来看,上海增长292%,青岛增长130%,成为热门目的地中的佼佼者。 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近日报道,免签政策实施后,上海因韩国游客的大量到访变得格外繁忙。《环球时报》援引中国在线旅行平台“携程”的统计数据称,从韩国出发的赴华旅游预订量大幅增长。携程数据显示,去年11月8日至12月2日期间,从韩国出发至上海的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180%以上,环比增长15%。 模德旅游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1日至今年1月16日(按预订日期统计),张家界的预订比例占26%,位居首位,其次为青岛(19%)、上海(10%)和长白山(7%)。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节假期临近,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人流量可能会较大,我们将采取措施保障游客安全,并尽量减少等待时间。此外,我们还推出了无需排队即可乘坐的张家界百龙天梯服务。” 教元旅游的数据显示,张家界以29.7%的占比成为最受欢迎的目的地,其次为青岛(19.2%)、大连(18.0%)、上海(17.5%)和太行山(3.3%)。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虽然冬季通常是旅游淡季,但免签政策的实施有效激发了20至30多岁年轻人和中老年游客的出游热情。张家界等风景名胜地因此表现突出。” 目前,中国对包括部分欧洲国家在内的亚洲、大洋洲等38个国家公民实施免签政策,旨在提振内需、推动旅游业发展。然而,这一政策的整体成效仍有待观察。彭博社报道,去年前三季度,来华外国游客总数为2300万人次,未能达到官方预期。报道指出:“尽管免签国家数量有所增加,目前的访华外国游客总数仅为2019年的约66%。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吸引外国游客行动未能实现预期效果,放宽签证要求所带来的消费增长也未达到目标。” 与此同时,韩国是否会推出针对中国游客的免签政策备受关注。今年1月2日发布的《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中,韩国政府表示正在研究实施针对中国团体游客的临时免签试点政策。韩国政府在去年底召开的第九次国家旅游战略会议上也提到,计划通过韩中旅行社合作,招募中国团体游客试点免签政策。 旅游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团体游客免签制度的试点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但要实现大规模增长,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中国内部旅游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在仁川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一架飞机正在起飞。【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9 20:17:44 -
韩国金融集团积极吸引海外投资者 坚定推动经济发展
近日,在韩国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韩国两大金融集团会长们纷纷向海外投资者传递韩国经济坚实基本面的信号,并积极吸引外资。他们不仅展现了韩国金融行业的信心,也彰显了韩国金融集团对未来发展的坚定承诺。 韩国友利金融集团19日宣布,友利金融集团会长任钟龙向海外投资者发送信函,概述去年友利金融集团去年业绩,并突出集团推动Value-Up计划的战略目标。 任钟龙表示:“基于韩国经济坚实的基本面和韩国民主政治的成熟度,友利金融集团将成为更稳健的金融集团。考虑到韩国企业在Value-Up计划中的强大执行力,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的提升。” 他补充道:“友利金融集团是韩国主要银行中首家公布Value-Up计划并被纳入韩国Value-Up指数的集团,这反映了市场对我们增长潜力的高度评价。今后,我们计划在企业金融、资本市场、全球业务、资产管理等主要业务领域提升子公司的业务能力,并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据悉,任钟龙今年将亲自走访海外机构,向投资者展示友利金融集团的愿景和战略,并听取各方意见。 另据家韩亚金融集团19日消息,本月17日在位于首尔中区乙支路的韩亚金融集团总部,韩亚金融集团会长咸泳周与全球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贝恩资本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会面,强调了韩国经济坚实的基本面和增长潜力。 咸泳周表示:“韩亚金融集团正在努力稳定近期韩国金融和外汇市场,为企业创造稳定的经营环境。”他还表示:“通过与贝恩资本的友好关系,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在韩国市场的业务覆盖范围,并在全球市场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此外,双方在此次会面上讨论了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新投资计划以及未来新业务前景等议题,同时承诺扩大战略合作范围。 本月17日,在位于首尔中区乙支路的韩亚金融集团总部,韩亚金融集团会长咸泳周与全球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贝恩资本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会面。【图片提供 韩亚金融集团】
2025-01-19 20:05:50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变局 三星遭遇"三明治困境"
由于折叠屏手机表现不佳,三星电子正面临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将世界第一宝座拱手让给苹果的危机。同时,原本主打中低价位的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正大举进军高端市场,给三星带来了更多挑战。 根据业界19日消息,三星电子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宝座正受到威胁。市场调研机构“对位研究”(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三星以19%的市场份额勉强领先苹果的18%,继续保持第一。然而,IDC的调查则显示苹果以微弱优势占据市场份额第一。这表明,三星与苹果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和苹果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均在下降。2024年,三星出货量为2.234亿部,同比下降1.4%;苹果为2.321亿部,同比下降0.9%。与此同时,性价比突出的中国品牌逐渐填补了市场空白。对位研究和IDC的报告均显示,小米、OPPO和vivo等中国品牌的崛起尤其引人注目。其中,IDC数据显示,小米的出货量增长了15.4%,在前五大品牌中增速最快。 在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不包括中国),2023年苹果的市场份额高达75%,是三星(20%)的3.5倍。与此同时,中国品牌不仅在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在高端市场也不断发起冲击。例如,小米发布的搭载高通骁龙8 Elite芯片的“小米15”销量突破100万部。这款芯片还将被应用于下月发布的三星Galaxy S25以及vivo和OPPO的旗舰机型。 高端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未来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将主要依赖旗舰机型。随着消费者更换智能手机的周期延长,更多用户倾向于选择搭载最新技术的高端型号,而非中低价位产品。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升级销售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对位研究总监塔伦·帕塔克(Tarun Pathak)表示:“去年,售价在1000美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销售增速最快。预计到2025年,高端化趋势将推动收入增长超越出货量增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三星电子将全力发展旗舰机型销售。在去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发布会上,三星表示:“我们将继续推动AI智能手机的稳健销售,争取实现年度两位数以上的旗舰销售收入增长。” 三星Galaxy S24系列手机【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1-19 19:52:41 -
韩国创业企业三年连增 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每10家中小企业中,就有6家为成立不足七年的新兴“创业企业”,创业企业数量和销售额连续三年保持稳健增长。 中小风险企业部和创业振兴院于16日共同发表的《创业企业实态调查》报告显示,以2022年为基准,创业企业数量同比激增6.2%,达482.9万家。创业企业从2020年的429.9万家增至2021年的454.91万家,呈逐年增长态势。2022年的482.9万家企业中,中小企业(804.3万家)占全体的60.1%。其中,制造业及技术业领域的创业企业数量达96.5万家,占全体的20%。同时,保健及社会福利服务业(20.2%)、信息通讯业(14.4%)、专业、科学、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的创业企业均同比有所增加,共同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非技术业领域的创业企业(386.5万家)同样表现不俗,以农业(16.7%)、电力、煤气、蒸汽及空气调节供应业(12.4%)、批发及零售业(11%)等为核心呈持续增加态势。非技术业领域的创业企业销售额同比增加7%,达到1186.1万亿韩元(平均2.5亿韩元),占全体中小企业销售额(3309万亿韩元)的35.8%。技术业领域的创业企业销售额也达到了331.5万亿韩元,展现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据调查,83.3%的受访创业者表示,基于职场经验,挑战创业。29.6%的受访者则为二次创业,同比(35.4%)有所减少。在创业障碍方面,资金筹措(50.3%)、对失败的担忧(46%)、以及创业知识、能力与经验的不足(34.7%)等因素最多。关于创业动机,追求更大的经济收入(65%)高居榜首,工作适合度(49.9%)、长期发展前景(22.6%)及自由的工作环境(17.1%)等回答紧随其后。 创业企业的在职人员年龄结构也呈现出鲜明特点,40多岁人群占比最高,达31.1%,其次依次为20多岁(27%)、30多岁(23.6%)、50多岁(9.3%)及60岁以上(9%)。 中小风险企业部创业政策官赵庆元(音)表示:“报告中整体指标均有所上升,表明创业环境趋于活跃,预计未来创业生态将持续焕发新生机,为更多创业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2025-01-17 00:07:27 -
现代起亚业绩待揭晓 逆境中寻求突破
现代起亚汽车总部大楼 【图片来源 韩联社】 韩国两大汽车巨头现代汽车与起亚将于下周公布包括去年第四季度的去年全年业绩,高增长态势能否持续备受业界关注。 金融研究机构Informax于16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年现代汽车销售额预计达到173.122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755亿元),同比增加6.4%;营业利润达到14.8459万亿韩元,同比减少1.9%。按照这一预测值,现代汽车的营业利润恐难刷新最高业绩,或将较创新高的2023年小幅减少(约3000亿韩元)。但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暂时性停滞(Chasm)等多重不利因素,这一成绩仍显优异。 据预测,起亚去年销售额将达到106.8405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则达12.7948万亿韩元,同比分别增加7.1%和10.2%,业绩表现尤为亮眼。按照这一预测值,起亚不仅能创新高,销售额也将首次突破100万亿韩元大关,市场地位及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 综合来看,现代汽车与起亚合计销售额和营业利润预计将分别达到279.9634万亿韩元和27.6407万亿韩元,合并销售业绩持续强劲,有望超越2023年所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代汽车集团作为现代汽车和起亚的母公司,其全球汽车行业的领军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然而,面对汇率波动、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保修保养费用增加等挑战,现代汽车集团的业绩前景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现代汽车为了确保用户权益,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首保,去年第三季度,更是延长了质保期,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但也给企业带来了近1万亿韩元的额外负担。 对此,现代汽车相关人事表示,面对诸多挑战,现代汽车将不断优化竞争格局,深化与各方的合作,以抢占市场先机。并通过持续创新和努力,积极发掘新的业务增长点,以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2025-01-16 22:32:59 -
科丝美诗布局定制化妆品市场 瞄准未来增长新机遇
韩国化妆品设计代工(ODM)企业科丝美诗(COSMAX)在全球美妆行业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凭借与跨国化妆品品牌、小众独立品牌及网红的密切合作,科丝美诗专注于定制化妆品的研发与生产,成功推动了销售额的持续增长。 业界表示,科丝美诗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效的战略执行力,是其能够迅速应对全球美妆行业变化并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根据预测,科丝美诗今年的年销售额将同比增长14%,达到2.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1亿元),营业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5%,达到2025亿韩元。 科丝美诗以创新技术和高效产品开发周期为核心竞争力,为化妆品品牌提供从创意到产品落地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科丝美诗通过将客户需求转化为高品质产品,并快速响应市场趋势,巩固了自身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在客户信任的基础上,科丝美诗进一步确立了其作为全球美妆行业重要合作伙伴的地位。同时,公司积极践行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理念,率先引入可持续产品开发与环保包装技术。这些努力不仅成为推动业务增长的新动能,也使其赢得了全球美妆品牌的长期信赖。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科丝美诗还将超过5%的销售额投入到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化妆品开发等前沿技术领域,这一举措标志着公司正从传统制造商向全球美妆生态系统法人关键枢纽转型。 此外,随着韩国文化(K-Culture)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韩国化妆品的市场需求也持续攀升。科丝美诗作为这一趋势的受益者,持续吸引来自全球美妆品牌的合作机会。依靠卓越的技术研发与严格的质量管控,公司在亚洲、北美、欧洲等主要市场巩固了其行业领导地位。 展望未来,科丝美诗将继续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核心地位,并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致力于将韩国美妆的卓越品质推广至全球,同时通过与客户的深度合作,不断创造新的行业价值。” 位于京畿道城南市板桥的科丝美诗总部一景【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2025-01-16 19:08:02 -
中国低价攻势重创韩国核心产业 反倾销呼声高涨
进入今年以来,韩国主要核心产业深受中国产品低价攻势困扰。钢铁行业去年已就中国进口厚板和热轧钢板提起反倾销诉讼;机器人行业近期也要求对来自中国与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实施反倾销措施;太阳能行业受低价竞争影响业绩恶化,开始考虑退出本土市场。 据韩国产业界15日消息,HD Hyundai Robotics、Yuil Robotics等五家韩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本月10日向产业通商资源部贸易委员会提交关于中国产四轴及以上垂直多关节工业机器人的反倾销申诉。 四轴及以上垂直多关节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组装、涂装、焊接等制造工业现场。韩国企业指出,中日厂商以低于正常价格最多40%的价格倾销工业机器人,扰乱韩国市场价格。 初步数据显示,韩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进口量从2021年的9080台增至2024年的1.3445万台,三年增幅超过48%。进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从2021年的75%升至2023年的81%。进口工业机器人凭借低价几乎占据韩国市场。 钢铁行业去年两度针对进口钢材提起反倾销申诉,以反击进口产品的低价冲击。现代制铁去年7月对中国产厚板提出反倾销申诉,12月又对中日热轧钢板启动反倾销调查。目前,针对中国产厚板的反倾销申诉已获受理,贸易委员会正在展开调查。 据韩国钢铁协会数据,去年韩国进口中国产钢材多达877万吨,同比增加6.1%,创2017年以来新高。进入韩国市场的中国产厚板价格比韩国国产低20%,热轧钢板则低5%至10%。面对经济萧条与低价竞争的双重压力,业界纷纷感叹情况持续下去企业会难以维继。 太阳能行业也是受到中国低价竞争影响的一大领域。据韩国进出口银行去年12月26日发布的《2024年下半年太阳能产业动向》报告,去年12月多晶硅价格跌至每公斤5.6美元的历史低点,较同年1月(8.8美元)下降36.4%,仅为2022年8月顶点(39美元)的七分之一。同期210mm单晶硅片价格降至每片0.21美元,较同年1月下降34.4%。太阳能电池价格降至每瓦0.0038美元,组件价格降至每瓦0.0084美元,分别较去年1月下降24%和30%,同创历史新低。 随着中国产低价太阳能零部件涌入韩国市场,韩国企业或全面退出本土业务,或承受亏损进行恶性竞争。韩国唯一的多晶硅生产企业OCI难以承受与中国廉价产品的竞争,2020年放弃韩国业务,目前专注马来西亚工厂运营。韩华解决方案的Q-CELLS部门目前70%至80%的太阳能业务收入来自北美市场,目前发展重点也在海外。 中国低价倾销源于内需萎靡,韩国企业把希望寄托在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上,但前景并不乐观。浦项控股公司会长张仁和表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内需难以快速恢复,因此中国可能会继续向韩国倾销低价钢铁产品。” 业界与学界呼吁通过政策支援保护韩国产业,同时国内企业也需要尽快调整业务组合。淑明女子大学经营学教授徐镛求表示:“中国产品的低价攻势是结构性问题,高人工成本的韩国企业几乎不可能在价格竞争中胜出。因此应该迅速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或加速进军北美和法律规章较为宽松的灰色市场。” 现代制铁生产的热轧钢板【图片来源 现代制铁】
2025-01-16 00:02:16 -
美国出台AI芯片管制新规 韩企短期内影响有限
美国总统拜登在即将卸任之际,出台人工智能(AI)开发所需芯片管制新规,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高度关注。 当地时间1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向包括韩国在内的20个关键盟友与合作伙伴不设限销售开发AI所需芯片,除此之外的大多数国家将面临总算力限制。继续维持对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等国的出口禁令。 韩国基本不受新规限制,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虽然在华设厂,但由于总部实体位于韩国国内可获高度信任的“通用验证最终用户”(UVEU)身份。 有意见认为,本次出台的新规若令全球半导体产业萎缩,在产业链中占据较大比重的韩国半导体产业也无法“全身而退”。尤其是从韩国立场来看,美方升级对华制裁力度,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受到影响。 美国政府发布新规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立即回应称,拜登政府对第三方与中国开展正常贸易设置障碍、横加干涉。严重阻碍各国正常经贸往来,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严重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严重损害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各国企业利益。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韩国芯片业界人士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AI加速器采购市场,这或令零部件供应头部韩企失去潜在的中国客户。 产业研究院分析称,短期来看,韩国企业对被列入禁售名单国家的直接出口规模有限,但若对华制裁层层加码,收益性必将大幅被削弱,将成为限制韩国企业发展的因素。 美国国内也对本次出台的新政存在反对之声,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总裁JohnNeuffer表示,政策出台过于仓促,未听取行业意见,可能会将战略市场拱手让与竞争对手,从而打击美国经济及半导体和AI的竞争力。 英伟达和甲骨文两大科技巨头同样表示了反对,英伟达在声明中称,这一规定“全面越权”,将对主流游戏PC和消费硬件中已有的技术进行钳制。甲骨文则表示,这项新规可能成为美国科技行业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政策之一,直接将美国企业在全球芯片市场所占比重缩小80%。
2025-01-14 23:15:20
-
三成韩国中小企业春节"钱包"告急
【图片来源 AI】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10家中小企业中,就有3家资金情况较去年春节困难。 中小企业中央会面向800家中小企业进行《春节期间资金需求调查》,并于2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韩国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面临严峻挑战,33.5%的受访企业表示“资金情况困难”,11%的受访企业表示“状况良好”;55.5%的受访企业表示“和去年一样”。 关于资金困难的原因(多选项),受访企业给出了多方面的反馈。其中,“销售不振”成为最为突出的因素,占77.6%,“原材料价格上涨”(31.3%)和“人工费上涨”(19.4%)等紧随其后。受访企业认为,今年春节期间平均需要2.29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5.5万元)的资金,然而,据调查,资金缺口平均达到1920万韩元。 为确保春节期间的资金需求,受访企业采取的策略中,“提前回收供货货款”(49.4%)成为最普遍的选择,其次为“向金融机构借款”(30.1%)、“延期结算”(20.5%)和“筹措私债”(4.8%)等方式。 在春节奖金支付方面,48.9%的中小企业计划支付春节奖金,人均奖金额度达42.4万韩元,较去年(60.9万元)有所减少。此外,30.4%的受访企业表示不支付春节奖金,另有20.7%的企业尚未做出决定。关于本月27日的春节临时公休日,60.6%的中小企业表示没有实施休息的计划。在没有计划实施临时公休日的企业中,高达99.2%的企业表示,除春节连休外,没有其他额外的休息计划。 针对此次调查结果,中小企业中央会经济政策本部长秋文甲(音)指出:“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比率远高于资金状况良好的企业,凸显出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政府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通过刺激内需、下调贷款利率等实质性的支援措施,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资金负担,为其稳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025-01-20 23:20:15 -
全球扩张显成效 韩国食品出口目标今年瞄准140亿美元
去年,韩国食品不仅涵盖传统农食品,还延伸至智能农场等上下游产业,其总出口额突破130亿美元,再创历史纪录。面对农业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韩国政府为2025年设定了140亿美元的出口目标。 根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18日公布的数据,2024年食品出口额达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6.1%,创下新高。其中,农食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0%,接近过去三年的三倍增长率。这是继2021年(13.1%)以来的最大增幅,当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家庭食品消费激增,推动出口大幅增长。 自2015年以来,农食品出口连续9年保持增长,2024年的成果尤为显著。在出口品目中,有14类产品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加工食品表现尤为亮眼。方便面出口额同比增长31.1%,达到12.485亿美元;大米加工食品出口增长38.4%,达2.992亿美元。 随着韩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扩大,美国等市场成为韩国食品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美国一跃成为韩国农食品出口的最大市场,超过此前的中国与日本。 特别是在美国,方便面和大米加工食品的增长率均超过50%。德克萨斯州的大型零售商新设门店推动了70%以上的出口增长;大米加工食品因其“无麸质健康食品”以及“简便一餐”的特性,在美国市场增长了51.0%。 新鲜食品出口同样表现不俗,辛奇在美国和荷兰的出口增长率超过20%,出口额达到1.636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 尽管农食品出口增长强劲,但上下游产业链出口同比下降2.4%。2024年,智能农场、农药和化肥等农资产品的出口增速放缓,主要受2023年中东地区大型订单基数效应的影响。然而,农林畜产食品部指出,目前正在谈判中的1.66亿美元海外订单有望在2025年转化为实际合同,前景依然光明。 另一方面,占上下游产业链出口约40%的农机械出口也出现增长放缓。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人士解释称:“北美是主要出口市场,但疫情期间家用农机械出口量较大,这些设备尚未达到更换周期,影响了新出口需求。” 宠物食品、动物用药品、农药等具有潜力的产品在2024年出口增长显著。农药在南美和东南亚市场表现抢眼,出口额增长61.7%;动物用药品因中东家禽疫苗需求增加,增长9.0%;宠物食品得益于新项目支持,增长7.4%。 展望2025年,农林畜产食品部计划将韩国食品出口目标定为140亿美元,同比增长7.4%。未来,将重点开拓中东、南非等新兴市场,以及美、中、日中小城市的市场潜力。 尽管韩国食品的出口持续增长,但仍面临一些阻碍。农协未来战略研究所在报告中指出,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于美国、中国和日本,产品组合以加工食品为主的结构性问题,可能限制韩国食品的长远发展。同时,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出口带来了风险。 然而,与内需低迷形成对比,韩国食品出口的增长态势预计将在2025年延续,为韩国农业贸易注入持续动力。 8日,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里,市民正在购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9 23:08:33 -
免签带动韩游客访华热潮 旅游业界看好增长趋势
中国政府自去年11月起对韩国公民实施免签入境政策,赴中国旅游的韩国游客数量随之显著增长。中国媒体近日报道了该政策实施后的效果,并指出韩国游客数量大幅增加。 根据韩国模德旅游1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从去年11月1日免签政策宣布至同年11月16日,赴华旅游的预订率同比增长104%。数据显示,去年12月,通过该公司前往中国的游客人数为9913人,较前一年同期的5631人增长了76%。 另一家大型旅行社哈拿多乐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前往中国的游客人数较前一年同期增加近两倍。该旅行社还指出,11月1日至15日期间的预订人数较此前半个月增长30%。教元旅游的统计则显示,去年11月8日至12月31日,通过该公司赴华的游客总数较前一年同期增长了34.4%。 旅游业内人士预测,随着韩国公众对中国的关注和了解不断加深,赴华旅游需求的增长趋势将持续一段时间。 根据多家旅行社统计,张家界是韩国游客最为青睐的中国旅游目的地之一。哈拿多乐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张家界的预订量同比显著增长。此外,从增长率来看,上海增长292%,青岛增长130%,成为热门目的地中的佼佼者。 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近日报道,免签政策实施后,上海因韩国游客的大量到访变得格外繁忙。《环球时报》援引中国在线旅行平台“携程”的统计数据称,从韩国出发的赴华旅游预订量大幅增长。携程数据显示,去年11月8日至12月2日期间,从韩国出发至上海的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180%以上,环比增长15%。 模德旅游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1日至今年1月16日(按预订日期统计),张家界的预订比例占26%,位居首位,其次为青岛(19%)、上海(10%)和长白山(7%)。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节假期临近,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人流量可能会较大,我们将采取措施保障游客安全,并尽量减少等待时间。此外,我们还推出了无需排队即可乘坐的张家界百龙天梯服务。” 教元旅游的数据显示,张家界以29.7%的占比成为最受欢迎的目的地,其次为青岛(19.2%)、大连(18.0%)、上海(17.5%)和太行山(3.3%)。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虽然冬季通常是旅游淡季,但免签政策的实施有效激发了20至30多岁年轻人和中老年游客的出游热情。张家界等风景名胜地因此表现突出。” 目前,中国对包括部分欧洲国家在内的亚洲、大洋洲等38个国家公民实施免签政策,旨在提振内需、推动旅游业发展。然而,这一政策的整体成效仍有待观察。彭博社报道,去年前三季度,来华外国游客总数为2300万人次,未能达到官方预期。报道指出:“尽管免签国家数量有所增加,目前的访华外国游客总数仅为2019年的约66%。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吸引外国游客行动未能实现预期效果,放宽签证要求所带来的消费增长也未达到目标。” 与此同时,韩国是否会推出针对中国游客的免签政策备受关注。今年1月2日发布的《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中,韩国政府表示正在研究实施针对中国团体游客的临时免签试点政策。韩国政府在去年底召开的第九次国家旅游战略会议上也提到,计划通过韩中旅行社合作,招募中国团体游客试点免签政策。 旅游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团体游客免签制度的试点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但要实现大规模增长,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中国内部旅游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在仁川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一架飞机正在起飞。【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9 20:17:44 -
韩国金融集团积极吸引海外投资者 坚定推动经济发展
近日,在韩国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韩国两大金融集团会长们纷纷向海外投资者传递韩国经济坚实基本面的信号,并积极吸引外资。他们不仅展现了韩国金融行业的信心,也彰显了韩国金融集团对未来发展的坚定承诺。 韩国友利金融集团19日宣布,友利金融集团会长任钟龙向海外投资者发送信函,概述去年友利金融集团去年业绩,并突出集团推动Value-Up计划的战略目标。 任钟龙表示:“基于韩国经济坚实的基本面和韩国民主政治的成熟度,友利金融集团将成为更稳健的金融集团。考虑到韩国企业在Value-Up计划中的强大执行力,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的提升。” 他补充道:“友利金融集团是韩国主要银行中首家公布Value-Up计划并被纳入韩国Value-Up指数的集团,这反映了市场对我们增长潜力的高度评价。今后,我们计划在企业金融、资本市场、全球业务、资产管理等主要业务领域提升子公司的业务能力,并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据悉,任钟龙今年将亲自走访海外机构,向投资者展示友利金融集团的愿景和战略,并听取各方意见。 另据家韩亚金融集团19日消息,本月17日在位于首尔中区乙支路的韩亚金融集团总部,韩亚金融集团会长咸泳周与全球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贝恩资本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会面,强调了韩国经济坚实的基本面和增长潜力。 咸泳周表示:“韩亚金融集团正在努力稳定近期韩国金融和外汇市场,为企业创造稳定的经营环境。”他还表示:“通过与贝恩资本的友好关系,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在韩国市场的业务覆盖范围,并在全球市场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此外,双方在此次会面上讨论了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新投资计划以及未来新业务前景等议题,同时承诺扩大战略合作范围。 本月17日,在位于首尔中区乙支路的韩亚金融集团总部,韩亚金融集团会长咸泳周与全球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贝恩资本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会面。【图片提供 韩亚金融集团】
2025-01-19 20:05:50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变局 三星遭遇"三明治困境"
由于折叠屏手机表现不佳,三星电子正面临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将世界第一宝座拱手让给苹果的危机。同时,原本主打中低价位的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正大举进军高端市场,给三星带来了更多挑战。 根据业界19日消息,三星电子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宝座正受到威胁。市场调研机构“对位研究”(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三星以19%的市场份额勉强领先苹果的18%,继续保持第一。然而,IDC的调查则显示苹果以微弱优势占据市场份额第一。这表明,三星与苹果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和苹果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均在下降。2024年,三星出货量为2.234亿部,同比下降1.4%;苹果为2.321亿部,同比下降0.9%。与此同时,性价比突出的中国品牌逐渐填补了市场空白。对位研究和IDC的报告均显示,小米、OPPO和vivo等中国品牌的崛起尤其引人注目。其中,IDC数据显示,小米的出货量增长了15.4%,在前五大品牌中增速最快。 在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不包括中国),2023年苹果的市场份额高达75%,是三星(20%)的3.5倍。与此同时,中国品牌不仅在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在高端市场也不断发起冲击。例如,小米发布的搭载高通骁龙8 Elite芯片的“小米15”销量突破100万部。这款芯片还将被应用于下月发布的三星Galaxy S25以及vivo和OPPO的旗舰机型。 高端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未来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将主要依赖旗舰机型。随着消费者更换智能手机的周期延长,更多用户倾向于选择搭载最新技术的高端型号,而非中低价位产品。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升级销售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对位研究总监塔伦·帕塔克(Tarun Pathak)表示:“去年,售价在1000美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销售增速最快。预计到2025年,高端化趋势将推动收入增长超越出货量增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三星电子将全力发展旗舰机型销售。在去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发布会上,三星表示:“我们将继续推动AI智能手机的稳健销售,争取实现年度两位数以上的旗舰销售收入增长。” 三星Galaxy S24系列手机【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1-19 19:52:41 -
韩国创业企业三年连增 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每10家中小企业中,就有6家为成立不足七年的新兴“创业企业”,创业企业数量和销售额连续三年保持稳健增长。 中小风险企业部和创业振兴院于16日共同发表的《创业企业实态调查》报告显示,以2022年为基准,创业企业数量同比激增6.2%,达482.9万家。创业企业从2020年的429.9万家增至2021年的454.91万家,呈逐年增长态势。2022年的482.9万家企业中,中小企业(804.3万家)占全体的60.1%。其中,制造业及技术业领域的创业企业数量达96.5万家,占全体的20%。同时,保健及社会福利服务业(20.2%)、信息通讯业(14.4%)、专业、科学、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的创业企业均同比有所增加,共同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非技术业领域的创业企业(386.5万家)同样表现不俗,以农业(16.7%)、电力、煤气、蒸汽及空气调节供应业(12.4%)、批发及零售业(11%)等为核心呈持续增加态势。非技术业领域的创业企业销售额同比增加7%,达到1186.1万亿韩元(平均2.5亿韩元),占全体中小企业销售额(3309万亿韩元)的35.8%。技术业领域的创业企业销售额也达到了331.5万亿韩元,展现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据调查,83.3%的受访创业者表示,基于职场经验,挑战创业。29.6%的受访者则为二次创业,同比(35.4%)有所减少。在创业障碍方面,资金筹措(50.3%)、对失败的担忧(46%)、以及创业知识、能力与经验的不足(34.7%)等因素最多。关于创业动机,追求更大的经济收入(65%)高居榜首,工作适合度(49.9%)、长期发展前景(22.6%)及自由的工作环境(17.1%)等回答紧随其后。 创业企业的在职人员年龄结构也呈现出鲜明特点,40多岁人群占比最高,达31.1%,其次依次为20多岁(27%)、30多岁(23.6%)、50多岁(9.3%)及60岁以上(9%)。 中小风险企业部创业政策官赵庆元(音)表示:“报告中整体指标均有所上升,表明创业环境趋于活跃,预计未来创业生态将持续焕发新生机,为更多创业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2025-01-17 00:07:27 -
现代起亚业绩待揭晓 逆境中寻求突破
现代起亚汽车总部大楼 【图片来源 韩联社】 韩国两大汽车巨头现代汽车与起亚将于下周公布包括去年第四季度的去年全年业绩,高增长态势能否持续备受业界关注。 金融研究机构Informax于16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年现代汽车销售额预计达到173.122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755亿元),同比增加6.4%;营业利润达到14.8459万亿韩元,同比减少1.9%。按照这一预测值,现代汽车的营业利润恐难刷新最高业绩,或将较创新高的2023年小幅减少(约3000亿韩元)。但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暂时性停滞(Chasm)等多重不利因素,这一成绩仍显优异。 据预测,起亚去年销售额将达到106.8405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则达12.7948万亿韩元,同比分别增加7.1%和10.2%,业绩表现尤为亮眼。按照这一预测值,起亚不仅能创新高,销售额也将首次突破100万亿韩元大关,市场地位及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 综合来看,现代汽车与起亚合计销售额和营业利润预计将分别达到279.9634万亿韩元和27.6407万亿韩元,合并销售业绩持续强劲,有望超越2023年所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代汽车集团作为现代汽车和起亚的母公司,其全球汽车行业的领军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然而,面对汇率波动、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保修保养费用增加等挑战,现代汽车集团的业绩前景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现代汽车为了确保用户权益,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首保,去年第三季度,更是延长了质保期,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但也给企业带来了近1万亿韩元的额外负担。 对此,现代汽车相关人事表示,面对诸多挑战,现代汽车将不断优化竞争格局,深化与各方的合作,以抢占市场先机。并通过持续创新和努力,积极发掘新的业务增长点,以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2025-01-16 22:32:59 -
科丝美诗布局定制化妆品市场 瞄准未来增长新机遇
韩国化妆品设计代工(ODM)企业科丝美诗(COSMAX)在全球美妆行业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凭借与跨国化妆品品牌、小众独立品牌及网红的密切合作,科丝美诗专注于定制化妆品的研发与生产,成功推动了销售额的持续增长。 业界表示,科丝美诗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效的战略执行力,是其能够迅速应对全球美妆行业变化并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根据预测,科丝美诗今年的年销售额将同比增长14%,达到2.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1亿元),营业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5%,达到2025亿韩元。 科丝美诗以创新技术和高效产品开发周期为核心竞争力,为化妆品品牌提供从创意到产品落地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科丝美诗通过将客户需求转化为高品质产品,并快速响应市场趋势,巩固了自身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在客户信任的基础上,科丝美诗进一步确立了其作为全球美妆行业重要合作伙伴的地位。同时,公司积极践行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理念,率先引入可持续产品开发与环保包装技术。这些努力不仅成为推动业务增长的新动能,也使其赢得了全球美妆品牌的长期信赖。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科丝美诗还将超过5%的销售额投入到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化妆品开发等前沿技术领域,这一举措标志着公司正从传统制造商向全球美妆生态系统法人关键枢纽转型。 此外,随着韩国文化(K-Culture)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韩国化妆品的市场需求也持续攀升。科丝美诗作为这一趋势的受益者,持续吸引来自全球美妆品牌的合作机会。依靠卓越的技术研发与严格的质量管控,公司在亚洲、北美、欧洲等主要市场巩固了其行业领导地位。 展望未来,科丝美诗将继续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核心地位,并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致力于将韩国美妆的卓越品质推广至全球,同时通过与客户的深度合作,不断创造新的行业价值。” 位于京畿道城南市板桥的科丝美诗总部一景【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2025-01-16 19:08:02 -
中国低价攻势重创韩国核心产业 反倾销呼声高涨
进入今年以来,韩国主要核心产业深受中国产品低价攻势困扰。钢铁行业去年已就中国进口厚板和热轧钢板提起反倾销诉讼;机器人行业近期也要求对来自中国与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实施反倾销措施;太阳能行业受低价竞争影响业绩恶化,开始考虑退出本土市场。 据韩国产业界15日消息,HD Hyundai Robotics、Yuil Robotics等五家韩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本月10日向产业通商资源部贸易委员会提交关于中国产四轴及以上垂直多关节工业机器人的反倾销申诉。 四轴及以上垂直多关节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组装、涂装、焊接等制造工业现场。韩国企业指出,中日厂商以低于正常价格最多40%的价格倾销工业机器人,扰乱韩国市场价格。 初步数据显示,韩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进口量从2021年的9080台增至2024年的1.3445万台,三年增幅超过48%。进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从2021年的75%升至2023年的81%。进口工业机器人凭借低价几乎占据韩国市场。 钢铁行业去年两度针对进口钢材提起反倾销申诉,以反击进口产品的低价冲击。现代制铁去年7月对中国产厚板提出反倾销申诉,12月又对中日热轧钢板启动反倾销调查。目前,针对中国产厚板的反倾销申诉已获受理,贸易委员会正在展开调查。 据韩国钢铁协会数据,去年韩国进口中国产钢材多达877万吨,同比增加6.1%,创2017年以来新高。进入韩国市场的中国产厚板价格比韩国国产低20%,热轧钢板则低5%至10%。面对经济萧条与低价竞争的双重压力,业界纷纷感叹情况持续下去企业会难以维继。 太阳能行业也是受到中国低价竞争影响的一大领域。据韩国进出口银行去年12月26日发布的《2024年下半年太阳能产业动向》报告,去年12月多晶硅价格跌至每公斤5.6美元的历史低点,较同年1月(8.8美元)下降36.4%,仅为2022年8月顶点(39美元)的七分之一。同期210mm单晶硅片价格降至每片0.21美元,较同年1月下降34.4%。太阳能电池价格降至每瓦0.0038美元,组件价格降至每瓦0.0084美元,分别较去年1月下降24%和30%,同创历史新低。 随着中国产低价太阳能零部件涌入韩国市场,韩国企业或全面退出本土业务,或承受亏损进行恶性竞争。韩国唯一的多晶硅生产企业OCI难以承受与中国廉价产品的竞争,2020年放弃韩国业务,目前专注马来西亚工厂运营。韩华解决方案的Q-CELLS部门目前70%至80%的太阳能业务收入来自北美市场,目前发展重点也在海外。 中国低价倾销源于内需萎靡,韩国企业把希望寄托在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上,但前景并不乐观。浦项控股公司会长张仁和表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内需难以快速恢复,因此中国可能会继续向韩国倾销低价钢铁产品。” 业界与学界呼吁通过政策支援保护韩国产业,同时国内企业也需要尽快调整业务组合。淑明女子大学经营学教授徐镛求表示:“中国产品的低价攻势是结构性问题,高人工成本的韩国企业几乎不可能在价格竞争中胜出。因此应该迅速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或加速进军北美和法律规章较为宽松的灰色市场。” 现代制铁生产的热轧钢板【图片来源 现代制铁】
2025-01-16 00:02:16 -
美国出台AI芯片管制新规 韩企短期内影响有限
美国总统拜登在即将卸任之际,出台人工智能(AI)开发所需芯片管制新规,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高度关注。 当地时间1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向包括韩国在内的20个关键盟友与合作伙伴不设限销售开发AI所需芯片,除此之外的大多数国家将面临总算力限制。继续维持对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等国的出口禁令。 韩国基本不受新规限制,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虽然在华设厂,但由于总部实体位于韩国国内可获高度信任的“通用验证最终用户”(UVEU)身份。 有意见认为,本次出台的新规若令全球半导体产业萎缩,在产业链中占据较大比重的韩国半导体产业也无法“全身而退”。尤其是从韩国立场来看,美方升级对华制裁力度,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受到影响。 美国政府发布新规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立即回应称,拜登政府对第三方与中国开展正常贸易设置障碍、横加干涉。严重阻碍各国正常经贸往来,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严重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严重损害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各国企业利益。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韩国芯片业界人士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AI加速器采购市场,这或令零部件供应头部韩企失去潜在的中国客户。 产业研究院分析称,短期来看,韩国企业对被列入禁售名单国家的直接出口规模有限,但若对华制裁层层加码,收益性必将大幅被削弱,将成为限制韩国企业发展的因素。 美国国内也对本次出台的新政存在反对之声,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总裁JohnNeuffer表示,政策出台过于仓促,未听取行业意见,可能会将战略市场拱手让与竞争对手,从而打击美国经济及半导体和AI的竞争力。 英伟达和甲骨文两大科技巨头同样表示了反对,英伟达在声明中称,这一规定“全面越权”,将对主流游戏PC和消费硬件中已有的技术进行钳制。甲骨文则表示,这项新规可能成为美国科技行业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政策之一,直接将美国企业在全球芯片市场所占比重缩小80%。
2025-01-14 23: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