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挑战’新闻 241个
-
务安机场事故引发航空业震荡 济州航空计划减少航班应对市场下滑
由于务安机场客机坠毁事故的影响,韩国旅游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大量预订被取消,旅游需求急剧下降,尤其是低成本航空公司(LCC)领域,业界对排名第一的济州航空的流动性危机产生了担忧。有人建议,应比计划提前引入新飞机,以确保有足够的维修时间并提高准点率。 根据航空和旅游行业日前消息,自上月29日客机坠毁事故发生以来,旅行社的预订取消率比往年增加了30%至40%。例如,A旅行社在12月30日一天的预订取消量是平时的2.5倍,超过4500件。由于年末年初被指定为国家哀悼期,许多旅游业者也停止了春节假期的促销活动。旅行社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年终特惠的结束,预计今年第一季度旅游需求减少不可避免。” 济州航空作为韩国排名第一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计划在3月前减少约1900个航班,约占其所有航班的10%至15%。自事故发生以来,济州航空已开始减少国内航班,并计划从本月第三周起减少国际航班。主要受影响的国际航线为日本、东南亚的主要航线。济州航空的冬季国际航线总数为66条,其中日本航线占17条,大中华区9条,中国航线10条,东南亚26条,大洋洲3条,东北亚1条。日本航线占比约26%,是其核心航线,短期内的航班减少可能导致收益性下降。 根据数据,从上月29日到30日下午1点,仅两天内取消的预订数量就达6.8万件,涉及金额为260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13亿元),这加剧了业界对于资金外流的担忧。 根据济州航空去年第三季度末的财报,该公司现金资产为1822亿韩元。虽然通过借款和增资等方式进行支援是可行的,但由于事故影响,金融界的贷款可能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信用评级下调,该公司在发行公司债时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从而增加资本成本,进一步恶化收益性。此外,信用评级下降还可能引发股价下跌,形成负面循环。 为应对这一局面,有人建议,济州航空应考虑提前引入已支付预付款的新飞机,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收益性,还能保障航空安全。世宗大学教授黄龙植表示:“这是为了走得更远而不得不暂时回退。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商业模式通常是以最低成本、少量飞机进行尽可能多的运营,但这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应提前引入新飞机,确保有足够的维修时间,专注于确保准点起飞。” 济州航空客机坠毁事故发生十天后的7日,务安国际机场的事故现场正在下雪。【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20:01:37 -
中国企业全加速布局韩国家电市场 中韩展开正面交锋
小米新款智能手机14T。【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日,中国知名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小米正式设立韩国分公司,加快进军韩国家电市场的步伐。通过推出电视、扫地机器人、智能手机等新产品,致力于构建全面的电子产品生态系统,并凭借创新技术和本土化战略扩大市场份额。 在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独占鳌头的中国企业石头科技(Roborock)近日也推出烘洗一体机。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正不断提升,逐渐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随着小米、石头科技等中国企业纷纷在韩国市场推出高端优质产品,预计今年韩国市场将成为技术创新的竞技场,韩中企业之间的技术较量将更加激烈。 据业界7日消息,小米近日在韩国成立分公司“小米科技韩国”,正式宣告在韩国市场的全新布局。据悉,目前已有约20名员工,为加强在韩业务迈出重要一步。小米计划通过实施本土化战略,精准对接韩国消费者需求,攻占韩国电子产品市场。小米将于本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展示电视、扫地机器人、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等核心新产品。同时,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在首尔开设实体店,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市场渗透率。 随着各大中国企业加速进军韩国市场,进一步激化竞争局势。石头科技在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已占据领先地位,去年底,该企业再度发力推出烘洗一体机产品,加入洗衣机市场激战,与韩国两大巨头三星电子和LG电子展开正面交锋,将韩国家电市场竞争推向了新的高潮。 【图片来源 AI】 此外,中国电视制造企业TCL也加入韩国家电市场争夺战。近日,TCL在首尔永登浦区厅站等主要地铁站投放大型广告屏,积极宣传其尖端显示技术QD-Mini LED及大型电视等高端产品,向韩国电视市场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市场调查机构奥姆迪亚(Omdia)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TCL在超大型电视市场的出货量占有率已连续两个季度超过三星电子,显示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业界相关人士指出,随着中国企业的高端化战略逐步深化,韩国家电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技术水平的优劣将成为决定市场格局的关键因素。
2025-01-07 19:42:46 -
【亚洲人之声】为韩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陷入总统弹劾风波的韩国,经济正面临复杂且严峻的挑战。国内外的不确定性持续上升,内需疲软、韩元贬值以及消费萎缩等多重压力叠加,严重削弱了韩国经济的活力。尤其是政治局势的变动导致经济领导力空白,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同时加剧了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 在这种背景下,部分韩国民众开始对国家的未来持悲观态度。然而,笔者认为过度悲观情绪是不必要的。韩国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国家,仍然拥有许多优势和发展潜力。 近期,多家大型海外金融公司在韩国申请注册境外机构(RFI)。例如,德国商业银行、法国外贸银行、加拿大道明银行、美国北方信托公司等主要金融公司正在加速完成RFI注册。注册完成后,海外金融公司无需在韩设立分支机构,即可直接提供韩元兑换服务。通过该机制,外国投资者无需兑换韩元即可便利地交易韩国市场的金融产品。这将有效扩大股票、债券等韩国资产的投资基础,进一步提升市场的吸引力。 这显示出尽管韩元汇率大幅波动、股市显著下跌,但韩元资产的吸引力依然强劲。此外,标准普尔(S&P)、穆迪(Moody's)和惠誉(Fitch)等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一致将韩国的国家信用等级维持在高水平,进一步彰显了国际社会对韩国经济的信任。 尽管受到弹劾风波的影响,韩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其在全球范围内仍展现出坚实的稳健性。鉴于市场信心对经济具有深远影响,避免过度悲观情绪尤为重要。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1-07 01:57:53 -
外资抛售与大规模发债双压 韩国国债市场震荡
长期以来被视为国际资本市场重要投资标的的韩国国债近期遭遇信任危机。外资大规模抛售引发市场波动,而韩国政府计划在今年发行创纪录规模的国债,使得这一局势更加复杂。 韩国财政部门5日初步核算数据显示,自2024年12月以来,外资持有的韩国国债现货减少约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9亿元),显示一个月内外资净抛售额达到这一水平。在期货市场上,抛售压力同样显著。去年12月,外资净抛售韩国国债期货(3至30年期标准)金额达15.8949万亿韩元;紧急戒严后的12月4日以来,该数据增至18.7131万亿韩元,为2021年9月以来最大单月抛售规模(-21.3513万亿韩元)。 分析人士认为,外资抛售潮的背后不仅包括对韩国国债收益率前景的调整,还受到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要发行规模达200万亿韩元的国债、规模为20万亿韩元的韩元外汇平准基金债券(外平债),再加上可能成为现实的追加更正预算的资金来源等大规模国债发行,政府要筹集国家运转资金,负担必然加重。 政府确定的今年国债总发行限额为197.6万亿韩元,这是历史上的最大规模。其中,仅净发行限额就达80万亿韩元。除去为减少到期国债兑付或偿还风险而进行的到期平滑操作(回购债券)等用于市场构建的发行部分,真正增加国家债务的所谓“赤字国债”就发行80万亿韩元。 如果政府在年初推出额外财政补充预算(规模预计为10至20万亿韩元),同样需要依靠新增国债筹集资金。这使市场对国债供给过剩及利率上升的担忧加剧。经济学家警告,大规模国债发行可能对利率形成进一步的上行压力。若外国投资者持续撤离,市场利率可能大幅上涨,导致政府筹资成本快速攀升,给财政可持续性带来更大挑战。 2022年9月30日下午,在首尔钟路区的韩联社旗下金融信息子公司联合Infomax广场安装的显示器上显示着韩国国债收益率。【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6 19:43:24 -
【亚洲人之声】中国企业竞逐韩国市场 开拓增长新蓝海
近年来,中国企业加速布局韩国市场,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高科技巨头,到霸王茶姬、名创优品等消费品牌,以及全球速卖通、Temu等电商平台,呈现出多点布局的趋势。这反映了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推进,也标志着中韩市场合作关系的深化。 比亚迪的入韩动作颇具代表性,其计划在韩国设立综合售后服务中心,显示对韩国电动车市场潜力的重视。宁德时代及其他电池制造商通过成立法人或合作方式,抢占动力电池市场。显然,技术优势已成为中国企业在韩国市场的重要竞争力。 在消费品领域,名创优品通过与国际知识产权(IP)联名,再次尝试赢得韩国消费者的青睐;霸王茶姬则借助区域市场的成功经验,逐步扩展至韩国。这反映了中国品牌日益注重本地化和差异化策略,以提高市场的接受度。笔者认为,这种精准的市场定位将有助于中国品牌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在电商领域,中国平台凭借价格优势和高效物流,迅速渗透韩国市场。全球速卖通、Temu和希音(SHEIN)等平台已初步建立竞争优势。 这一现象背后受到多重因素驱动。中国消费市场增速放缓、国际形势变化等外部环境促使企业寻求新的增长路径。笔者认为,韩国作为地理近邻,拥有消费潜力和文化相似性,是中国企业扩展的重要目标。然而,韩国市场也面临一定挑战,如中韩贸易关系、消费者认知度,以及本土企业的竞争。 展望未来,中韩市场的互动前景广阔。中国企业若能在技术、服务和文化适应上找到平衡,或能为中韩经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推动两国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1-05 23:15:01 -
韩国十大集团新年寄语 以'竞争'和'顾客'为翼 以'技术'为舵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十大集团2025年新年贺词中,高频使用词汇为“竞争”和“顾客”,成为引领新年战略导向的关键词。 企业数据研究所CEO Score于3日对韩国十大集团新年贺词词汇使用频率进行分析并发布结果显示,“竞争”一词以41次的提及频次,稳居榜首。该词汇使用最多的集团为浦项制铁,共13次。面对钢铁行业长期的低迷挑战,浦项制铁将强化竞争力视为今年战略核心,力图撬动整体业绩的全面提升。紧随其后的是新世界集团(12次)、SK集团(6次)及韩华集团(5次),均在新年寄语中频繁强调“竞争”的重要性。 同时,“顾客”一词同样以41次的提及次数,与“竞争”并肩成为贺词中的两大焦点。新世界集团以18次的提及量领先,LG集团紧随其后,达13次,乐天集团则以6次位列第三。众多企业将顾客置于经营战略的核心位置,视为克服经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技术创新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下,众多韩国企业集团在新年贺词均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三星集团更是围绕“技术”这一核心关键词,展望了新的一年,将以技术革新为引擎,加速企业改革,推动发展态势的全面升级。此外,“人工智能(AI)”作为技术领域的核心词汇,其使用频率从去年排名的第18位跃升至今年的第9位,显示出AI技术在韩国企业战略规划中的日益重要地位。其中,SK集团在新年贺词中提及次数高达12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AI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2025-01-04 01:20:27 -
韩国海外建筑订单破万亿美元大关 59年征程再攀新峰
去年,韩国海外建筑累计订单额首次跨越1万亿美元的里程碑。这是自1965年11月现代建筑首次承揽海外订单后,已跨越整整59年。 国土交通部于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韩国海外建筑累计订单额达到9965亿美元,并于同年12月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在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下,韩国建筑业展现出非凡的韧性,于年终阶段全力冲刺,持续聚焦订单累积,实现历史性突破。 国土交通部长官朴庠禹在新年贺词中特别强调了“1万亿美元大关”的非凡意义,指出为韩国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石。尽管去年全年海外建筑订单额未能完全达到政府预设的400亿美元目标,但仍创下自2015年(461亿美元)以来9年间的新高,彰显行业的复苏势头与潜力。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海外建筑累计订单额为326.9亿美元,12月订单额尚未公布。 海外建筑年均订单额曾在2010年的繁荣期达到716亿美元的高峰,随后受中美贸易战和中东地区订单减少等因素影响,订单逐年下滑,2019年更是降至223亿美元的低谷。然而,自2021年(306亿美元)起,订单额开始反弹,2022年和2023年分别达到10亿美元和333亿美元,呈稳步回升的良好态势。 去年,中东市场成为韩国海外建筑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2023年,中东订单额占韩国全体海外订单的34%,去年跃升至50%。去年4月,三星工程与GS建设从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获得60.8亿美元大单,以及后续多个中东项目的成功承揽,为业绩贡献了重要支撑力。海外建筑协会全球事业支援室长李龙光(音)指出:“得益于去年油价稳定,中东国家订单量持续增加,全年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展望未来,我们将致力于拓展高附加值的投资开发型订单,以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 尽管去年海外建筑订单取得1万亿美元的里程碑式成就,但政府仍难笑逐颜开。由于韩国政局动荡及济州航空坠机事故等事件影响,去年底至今年初的整体氛围暗淡。业内预测认为,鉴于政局的不确定性及外部环境的多变性,今年的海外建筑订单环境仍面临诸多挑战,形势不容乐观。
2025-01-03 23:53:28 -
韩国金融界新年贺词聚焦市场稳定
韩国金融监督院院长李卜铉和金融委员会委员长金秉焕日前发布新年致辞,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在韩国当前政局动荡持续态势下的工作核心和着力方向,一致强调,以市场稳定为首要任务,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同时深化金融政策,助力国家克服危机。 李卜铉指出,政局动荡加剧了投资者规避风险的倾向,导致韩国实体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以及风险上升。在此背景下,金融监督院将持续对金融系统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并对金融市场潜在风险进行详尽监查,以制定完善的应对计划。 他还提到,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扩大风险投资,支持企业价值提升计划的实施。同时对韩国弱势群体、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将加强资金支持,并严厉打击金融犯罪。 金秉焕也指出,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地缘政治冲突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韩国政治不稳定性更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风险。在此情况下,金融的角色至关重要。 他表示,金融委员会将全面推动市场稳定措施和资金支持,同时提高金融覆盖面,减轻银行业对小商户的金融负担,推进资本市场价值提升计划和数字基础设施立法等政策。他引用“本立而道生”的理念,强调尽管存在问题和挑战,但只要各司其职,必能克服危机。今年也将成为韩国经济和金融战胜危机的关键一年。 此外,韩国主要金融集团会长们也纷纷发表新年致辞。KB金融集团会长梁琮熙在新年致辞中表示:“今年预计将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难以预测的一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保持稳定,展现坚实的信任感,以消除客户和市场的不安。” 韩亚金融集团会长咸泳周也表示:“经济低迷、国内外不确定性增强,以及人口老龄化和低出生率等社会问题交织,导致我们面临诸多挑战。为克服当前的危机,我们需要回归基本,专注于本质和基础工作,而非依赖复杂战略或短期解决方案。” 12月4日,韩国金融委员会委员长金秉焕(左)和金融监督院院长李卜铉出席财政状况审查会议。【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2 23:09:02 -
成本"压力山大" 韩国化妆品行业掀起新年涨价潮
据美妆业界2日消息,韩国化妆品“路边店”品牌自新年起纷纷上调产品价格和配送费。这一调整主要受到原材料、物流和人工成本上涨,以及高汇率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 韩国化妆品集团ABLE C&C在新年首日将旗下品牌谜尚(MISSHA)和奥普(A'PIEU)的部分产品价格分别上调最高2000韩元(约合人民币10元)。其中,谜尚共对11个品项的价格进行了调整,幅度在500韩元至1000韩元不等;奥普则将7款产品的价格提高了500韩元至2000韩元。 伊蒂之屋(ETUDE HOUSE)将单色眼影的价格从5000韩元上调至6000韩元。伊思(IT'S SKIN)则提高了官方商城的配送费,从2500韩元上涨至3000韩元。这些涨价措施不仅影响了产品定价,还反映出企业在应对成本压力方面的挑战。 不仅是化妆品“路边店”,韩国大型美妆企业也掀起了涨价潮。LG生活健康旗下品牌欧蕙(OHUI)对多个主要产品线的价格进行了上调,幅度在1000韩元至5000韩元不等。此外,LG生活健康还宣布,将于1月至2月调整旗下品牌苏秘37°(SU:M37°)和BEYOND的主要产品线价格,以应对持续上升的生产成本压力。 业界分析认为,化妆品价格集体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物流和人工成本的大幅增加。尤其是化妆品企业高度依赖进口的棕榈油、甘油等关键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推高了生产成本。此外,近期韩元兑美元汇率的剧烈波动也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 美妆业界人士指出:“受成本上涨、内需疲软以及高汇率等多重因素影响,韩国美妆市场正面临新的挑战。各企业预计将通过调整产品价格等方式,积极寻求应对方案,以维持市场竞争力。” 首尔市内某家化妆品卖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2 22:00:16 -
政局动荡和高汇率双重夹击 韩国奢侈品市场陷入"寒冬"
在政局动荡与高汇率的双重冲击下,韩国美妆、时尚等奢侈品进口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据韩国银行(央行)统计,2024年第四季度韩元兑美元平均汇率达到1398.75韩元,创下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15年9个月的最高值。尤其是在2024年12月27日韩国国会全体会议通过弹劾代行总统职权的国务总理韩德洙议案后,汇率一度突破1480韩元。韩国发展研究院(KDI)及证券界预测,韩元兑美元汇率可能进一步升至1500韩元。 汇率飙升导致美国总部的奢侈品化妆品品牌面临显著提价压力。大多数国际品牌以基准货币制定全球定价策略,因此汇率上升直接推动售价上涨。例如,美国雅诗兰黛集团在韩国运营包括雅诗兰黛(Estée Lauder)、魅可(MAC)、海蓝之谜(La Mer)、芭比波朗(Bobbi Brown)等12个以上品牌,已于2024年8月将其主要品牌的免税店价格平均上调约2%。 与此同时,韩元兑欧元汇率也在2024年突破1500韩元,创下11年来的新高。法国奢侈品牌在韩国市场占据最大份额,汇率压力导致价格连涨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以香奈儿(Chanel)为例,该品牌维持相对欧元约10%的价格策略,且已将部分化妆品价格提高至多10%。同期,迪奥(Dior)和梵诗柯香(Maison Francis Kurkdjian)等品牌也紧随其后上调价格。 全球最大化妆品企业欧莱雅集团同样受到影响。其旗下品牌兰蔻(Lancôme)、圣罗兰(Saint Laurent)、科颜氏(Kiehl’s)等免税店及韩国国内门店价格已于2024年初上调,涨幅最高达4%。 此外,奢侈品电商平台的财务压力进一步加剧。高物价与汇率飙升推高进口及销售成本,而疫情后消费者回归实体店,导致电商平台的竞争力下降。例如,奢侈品电商平台BALAAN自2020年以来累计亏损超过7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目前资本总额为-77亿韩元。同类平台MUSTIT和Trenbe在2023年分别亏损79亿韩元和32亿韩元。 某奢侈品进口行业人士表示:“若汇率持续上涨,奢侈品平台可能面临比总代理进口商更严峻的挑战,未来的压力将难以避免。” 首尔市内某家奢侈品店门前【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2 19:28:41
-
务安机场事故引发航空业震荡 济州航空计划减少航班应对市场下滑
由于务安机场客机坠毁事故的影响,韩国旅游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大量预订被取消,旅游需求急剧下降,尤其是低成本航空公司(LCC)领域,业界对排名第一的济州航空的流动性危机产生了担忧。有人建议,应比计划提前引入新飞机,以确保有足够的维修时间并提高准点率。 根据航空和旅游行业日前消息,自上月29日客机坠毁事故发生以来,旅行社的预订取消率比往年增加了30%至40%。例如,A旅行社在12月30日一天的预订取消量是平时的2.5倍,超过4500件。由于年末年初被指定为国家哀悼期,许多旅游业者也停止了春节假期的促销活动。旅行社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年终特惠的结束,预计今年第一季度旅游需求减少不可避免。” 济州航空作为韩国排名第一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计划在3月前减少约1900个航班,约占其所有航班的10%至15%。自事故发生以来,济州航空已开始减少国内航班,并计划从本月第三周起减少国际航班。主要受影响的国际航线为日本、东南亚的主要航线。济州航空的冬季国际航线总数为66条,其中日本航线占17条,大中华区9条,中国航线10条,东南亚26条,大洋洲3条,东北亚1条。日本航线占比约26%,是其核心航线,短期内的航班减少可能导致收益性下降。 根据数据,从上月29日到30日下午1点,仅两天内取消的预订数量就达6.8万件,涉及金额为260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13亿元),这加剧了业界对于资金外流的担忧。 根据济州航空去年第三季度末的财报,该公司现金资产为1822亿韩元。虽然通过借款和增资等方式进行支援是可行的,但由于事故影响,金融界的贷款可能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信用评级下调,该公司在发行公司债时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从而增加资本成本,进一步恶化收益性。此外,信用评级下降还可能引发股价下跌,形成负面循环。 为应对这一局面,有人建议,济州航空应考虑提前引入已支付预付款的新飞机,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收益性,还能保障航空安全。世宗大学教授黄龙植表示:“这是为了走得更远而不得不暂时回退。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商业模式通常是以最低成本、少量飞机进行尽可能多的运营,但这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应提前引入新飞机,确保有足够的维修时间,专注于确保准点起飞。” 济州航空客机坠毁事故发生十天后的7日,务安国际机场的事故现场正在下雪。【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20:01:37 -
中国企业全加速布局韩国家电市场 中韩展开正面交锋
小米新款智能手机14T。【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日,中国知名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小米正式设立韩国分公司,加快进军韩国家电市场的步伐。通过推出电视、扫地机器人、智能手机等新产品,致力于构建全面的电子产品生态系统,并凭借创新技术和本土化战略扩大市场份额。 在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独占鳌头的中国企业石头科技(Roborock)近日也推出烘洗一体机。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正不断提升,逐渐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随着小米、石头科技等中国企业纷纷在韩国市场推出高端优质产品,预计今年韩国市场将成为技术创新的竞技场,韩中企业之间的技术较量将更加激烈。 据业界7日消息,小米近日在韩国成立分公司“小米科技韩国”,正式宣告在韩国市场的全新布局。据悉,目前已有约20名员工,为加强在韩业务迈出重要一步。小米计划通过实施本土化战略,精准对接韩国消费者需求,攻占韩国电子产品市场。小米将于本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展示电视、扫地机器人、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等核心新产品。同时,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在首尔开设实体店,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市场渗透率。 随着各大中国企业加速进军韩国市场,进一步激化竞争局势。石头科技在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已占据领先地位,去年底,该企业再度发力推出烘洗一体机产品,加入洗衣机市场激战,与韩国两大巨头三星电子和LG电子展开正面交锋,将韩国家电市场竞争推向了新的高潮。 【图片来源 AI】 此外,中国电视制造企业TCL也加入韩国家电市场争夺战。近日,TCL在首尔永登浦区厅站等主要地铁站投放大型广告屏,积极宣传其尖端显示技术QD-Mini LED及大型电视等高端产品,向韩国电视市场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市场调查机构奥姆迪亚(Omdia)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TCL在超大型电视市场的出货量占有率已连续两个季度超过三星电子,显示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业界相关人士指出,随着中国企业的高端化战略逐步深化,韩国家电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技术水平的优劣将成为决定市场格局的关键因素。
2025-01-07 19:42:46 -
【亚洲人之声】为韩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陷入总统弹劾风波的韩国,经济正面临复杂且严峻的挑战。国内外的不确定性持续上升,内需疲软、韩元贬值以及消费萎缩等多重压力叠加,严重削弱了韩国经济的活力。尤其是政治局势的变动导致经济领导力空白,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同时加剧了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 在这种背景下,部分韩国民众开始对国家的未来持悲观态度。然而,笔者认为过度悲观情绪是不必要的。韩国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国家,仍然拥有许多优势和发展潜力。 近期,多家大型海外金融公司在韩国申请注册境外机构(RFI)。例如,德国商业银行、法国外贸银行、加拿大道明银行、美国北方信托公司等主要金融公司正在加速完成RFI注册。注册完成后,海外金融公司无需在韩设立分支机构,即可直接提供韩元兑换服务。通过该机制,外国投资者无需兑换韩元即可便利地交易韩国市场的金融产品。这将有效扩大股票、债券等韩国资产的投资基础,进一步提升市场的吸引力。 这显示出尽管韩元汇率大幅波动、股市显著下跌,但韩元资产的吸引力依然强劲。此外,标准普尔(S&P)、穆迪(Moody's)和惠誉(Fitch)等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一致将韩国的国家信用等级维持在高水平,进一步彰显了国际社会对韩国经济的信任。 尽管受到弹劾风波的影响,韩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其在全球范围内仍展现出坚实的稳健性。鉴于市场信心对经济具有深远影响,避免过度悲观情绪尤为重要。 【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1-07 01:57:53 -
外资抛售与大规模发债双压 韩国国债市场震荡
长期以来被视为国际资本市场重要投资标的的韩国国债近期遭遇信任危机。外资大规模抛售引发市场波动,而韩国政府计划在今年发行创纪录规模的国债,使得这一局势更加复杂。 韩国财政部门5日初步核算数据显示,自2024年12月以来,外资持有的韩国国债现货减少约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9亿元),显示一个月内外资净抛售额达到这一水平。在期货市场上,抛售压力同样显著。去年12月,外资净抛售韩国国债期货(3至30年期标准)金额达15.8949万亿韩元;紧急戒严后的12月4日以来,该数据增至18.7131万亿韩元,为2021年9月以来最大单月抛售规模(-21.3513万亿韩元)。 分析人士认为,外资抛售潮的背后不仅包括对韩国国债收益率前景的调整,还受到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要发行规模达200万亿韩元的国债、规模为20万亿韩元的韩元外汇平准基金债券(外平债),再加上可能成为现实的追加更正预算的资金来源等大规模国债发行,政府要筹集国家运转资金,负担必然加重。 政府确定的今年国债总发行限额为197.6万亿韩元,这是历史上的最大规模。其中,仅净发行限额就达80万亿韩元。除去为减少到期国债兑付或偿还风险而进行的到期平滑操作(回购债券)等用于市场构建的发行部分,真正增加国家债务的所谓“赤字国债”就发行80万亿韩元。 如果政府在年初推出额外财政补充预算(规模预计为10至20万亿韩元),同样需要依靠新增国债筹集资金。这使市场对国债供给过剩及利率上升的担忧加剧。经济学家警告,大规模国债发行可能对利率形成进一步的上行压力。若外国投资者持续撤离,市场利率可能大幅上涨,导致政府筹资成本快速攀升,给财政可持续性带来更大挑战。 2022年9月30日下午,在首尔钟路区的韩联社旗下金融信息子公司联合Infomax广场安装的显示器上显示着韩国国债收益率。【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6 19:43:24 -
【亚洲人之声】中国企业竞逐韩国市场 开拓增长新蓝海
近年来,中国企业加速布局韩国市场,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高科技巨头,到霸王茶姬、名创优品等消费品牌,以及全球速卖通、Temu等电商平台,呈现出多点布局的趋势。这反映了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推进,也标志着中韩市场合作关系的深化。 比亚迪的入韩动作颇具代表性,其计划在韩国设立综合售后服务中心,显示对韩国电动车市场潜力的重视。宁德时代及其他电池制造商通过成立法人或合作方式,抢占动力电池市场。显然,技术优势已成为中国企业在韩国市场的重要竞争力。 在消费品领域,名创优品通过与国际知识产权(IP)联名,再次尝试赢得韩国消费者的青睐;霸王茶姬则借助区域市场的成功经验,逐步扩展至韩国。这反映了中国品牌日益注重本地化和差异化策略,以提高市场的接受度。笔者认为,这种精准的市场定位将有助于中国品牌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在电商领域,中国平台凭借价格优势和高效物流,迅速渗透韩国市场。全球速卖通、Temu和希音(SHEIN)等平台已初步建立竞争优势。 这一现象背后受到多重因素驱动。中国消费市场增速放缓、国际形势变化等外部环境促使企业寻求新的增长路径。笔者认为,韩国作为地理近邻,拥有消费潜力和文化相似性,是中国企业扩展的重要目标。然而,韩国市场也面临一定挑战,如中韩贸易关系、消费者认知度,以及本土企业的竞争。 展望未来,中韩市场的互动前景广阔。中国企业若能在技术、服务和文化适应上找到平衡,或能为中韩经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推动两国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1-05 23:15:01 -
韩国十大集团新年寄语 以'竞争'和'顾客'为翼 以'技术'为舵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十大集团2025年新年贺词中,高频使用词汇为“竞争”和“顾客”,成为引领新年战略导向的关键词。 企业数据研究所CEO Score于3日对韩国十大集团新年贺词词汇使用频率进行分析并发布结果显示,“竞争”一词以41次的提及频次,稳居榜首。该词汇使用最多的集团为浦项制铁,共13次。面对钢铁行业长期的低迷挑战,浦项制铁将强化竞争力视为今年战略核心,力图撬动整体业绩的全面提升。紧随其后的是新世界集团(12次)、SK集团(6次)及韩华集团(5次),均在新年寄语中频繁强调“竞争”的重要性。 同时,“顾客”一词同样以41次的提及次数,与“竞争”并肩成为贺词中的两大焦点。新世界集团以18次的提及量领先,LG集团紧随其后,达13次,乐天集团则以6次位列第三。众多企业将顾客置于经营战略的核心位置,视为克服经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技术创新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下,众多韩国企业集团在新年贺词均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三星集团更是围绕“技术”这一核心关键词,展望了新的一年,将以技术革新为引擎,加速企业改革,推动发展态势的全面升级。此外,“人工智能(AI)”作为技术领域的核心词汇,其使用频率从去年排名的第18位跃升至今年的第9位,显示出AI技术在韩国企业战略规划中的日益重要地位。其中,SK集团在新年贺词中提及次数高达12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AI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2025-01-04 01:20:27 -
韩国海外建筑订单破万亿美元大关 59年征程再攀新峰
去年,韩国海外建筑累计订单额首次跨越1万亿美元的里程碑。这是自1965年11月现代建筑首次承揽海外订单后,已跨越整整59年。 国土交通部于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韩国海外建筑累计订单额达到9965亿美元,并于同年12月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在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下,韩国建筑业展现出非凡的韧性,于年终阶段全力冲刺,持续聚焦订单累积,实现历史性突破。 国土交通部长官朴庠禹在新年贺词中特别强调了“1万亿美元大关”的非凡意义,指出为韩国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石。尽管去年全年海外建筑订单额未能完全达到政府预设的400亿美元目标,但仍创下自2015年(461亿美元)以来9年间的新高,彰显行业的复苏势头与潜力。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海外建筑累计订单额为326.9亿美元,12月订单额尚未公布。 海外建筑年均订单额曾在2010年的繁荣期达到716亿美元的高峰,随后受中美贸易战和中东地区订单减少等因素影响,订单逐年下滑,2019年更是降至223亿美元的低谷。然而,自2021年(306亿美元)起,订单额开始反弹,2022年和2023年分别达到10亿美元和333亿美元,呈稳步回升的良好态势。 去年,中东市场成为韩国海外建筑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2023年,中东订单额占韩国全体海外订单的34%,去年跃升至50%。去年4月,三星工程与GS建设从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获得60.8亿美元大单,以及后续多个中东项目的成功承揽,为业绩贡献了重要支撑力。海外建筑协会全球事业支援室长李龙光(音)指出:“得益于去年油价稳定,中东国家订单量持续增加,全年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展望未来,我们将致力于拓展高附加值的投资开发型订单,以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 尽管去年海外建筑订单取得1万亿美元的里程碑式成就,但政府仍难笑逐颜开。由于韩国政局动荡及济州航空坠机事故等事件影响,去年底至今年初的整体氛围暗淡。业内预测认为,鉴于政局的不确定性及外部环境的多变性,今年的海外建筑订单环境仍面临诸多挑战,形势不容乐观。
2025-01-03 23:53:28 -
韩国金融界新年贺词聚焦市场稳定
韩国金融监督院院长李卜铉和金融委员会委员长金秉焕日前发布新年致辞,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在韩国当前政局动荡持续态势下的工作核心和着力方向,一致强调,以市场稳定为首要任务,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同时深化金融政策,助力国家克服危机。 李卜铉指出,政局动荡加剧了投资者规避风险的倾向,导致韩国实体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以及风险上升。在此背景下,金融监督院将持续对金融系统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并对金融市场潜在风险进行详尽监查,以制定完善的应对计划。 他还提到,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扩大风险投资,支持企业价值提升计划的实施。同时对韩国弱势群体、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将加强资金支持,并严厉打击金融犯罪。 金秉焕也指出,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地缘政治冲突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韩国政治不稳定性更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风险。在此情况下,金融的角色至关重要。 他表示,金融委员会将全面推动市场稳定措施和资金支持,同时提高金融覆盖面,减轻银行业对小商户的金融负担,推进资本市场价值提升计划和数字基础设施立法等政策。他引用“本立而道生”的理念,强调尽管存在问题和挑战,但只要各司其职,必能克服危机。今年也将成为韩国经济和金融战胜危机的关键一年。 此外,韩国主要金融集团会长们也纷纷发表新年致辞。KB金融集团会长梁琮熙在新年致辞中表示:“今年预计将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难以预测的一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保持稳定,展现坚实的信任感,以消除客户和市场的不安。” 韩亚金融集团会长咸泳周也表示:“经济低迷、国内外不确定性增强,以及人口老龄化和低出生率等社会问题交织,导致我们面临诸多挑战。为克服当前的危机,我们需要回归基本,专注于本质和基础工作,而非依赖复杂战略或短期解决方案。” 12月4日,韩国金融委员会委员长金秉焕(左)和金融监督院院长李卜铉出席财政状况审查会议。【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2 23:09:02 -
成本"压力山大" 韩国化妆品行业掀起新年涨价潮
据美妆业界2日消息,韩国化妆品“路边店”品牌自新年起纷纷上调产品价格和配送费。这一调整主要受到原材料、物流和人工成本上涨,以及高汇率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 韩国化妆品集团ABLE C&C在新年首日将旗下品牌谜尚(MISSHA)和奥普(A'PIEU)的部分产品价格分别上调最高2000韩元(约合人民币10元)。其中,谜尚共对11个品项的价格进行了调整,幅度在500韩元至1000韩元不等;奥普则将7款产品的价格提高了500韩元至2000韩元。 伊蒂之屋(ETUDE HOUSE)将单色眼影的价格从5000韩元上调至6000韩元。伊思(IT'S SKIN)则提高了官方商城的配送费,从2500韩元上涨至3000韩元。这些涨价措施不仅影响了产品定价,还反映出企业在应对成本压力方面的挑战。 不仅是化妆品“路边店”,韩国大型美妆企业也掀起了涨价潮。LG生活健康旗下品牌欧蕙(OHUI)对多个主要产品线的价格进行了上调,幅度在1000韩元至5000韩元不等。此外,LG生活健康还宣布,将于1月至2月调整旗下品牌苏秘37°(SU:M37°)和BEYOND的主要产品线价格,以应对持续上升的生产成本压力。 业界分析认为,化妆品价格集体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物流和人工成本的大幅增加。尤其是化妆品企业高度依赖进口的棕榈油、甘油等关键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推高了生产成本。此外,近期韩元兑美元汇率的剧烈波动也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 美妆业界人士指出:“受成本上涨、内需疲软以及高汇率等多重因素影响,韩国美妆市场正面临新的挑战。各企业预计将通过调整产品价格等方式,积极寻求应对方案,以维持市场竞争力。” 首尔市内某家化妆品卖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2 22:00:16 -
政局动荡和高汇率双重夹击 韩国奢侈品市场陷入"寒冬"
在政局动荡与高汇率的双重冲击下,韩国美妆、时尚等奢侈品进口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据韩国银行(央行)统计,2024年第四季度韩元兑美元平均汇率达到1398.75韩元,创下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15年9个月的最高值。尤其是在2024年12月27日韩国国会全体会议通过弹劾代行总统职权的国务总理韩德洙议案后,汇率一度突破1480韩元。韩国发展研究院(KDI)及证券界预测,韩元兑美元汇率可能进一步升至1500韩元。 汇率飙升导致美国总部的奢侈品化妆品品牌面临显著提价压力。大多数国际品牌以基准货币制定全球定价策略,因此汇率上升直接推动售价上涨。例如,美国雅诗兰黛集团在韩国运营包括雅诗兰黛(Estée Lauder)、魅可(MAC)、海蓝之谜(La Mer)、芭比波朗(Bobbi Brown)等12个以上品牌,已于2024年8月将其主要品牌的免税店价格平均上调约2%。 与此同时,韩元兑欧元汇率也在2024年突破1500韩元,创下11年来的新高。法国奢侈品牌在韩国市场占据最大份额,汇率压力导致价格连涨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以香奈儿(Chanel)为例,该品牌维持相对欧元约10%的价格策略,且已将部分化妆品价格提高至多10%。同期,迪奥(Dior)和梵诗柯香(Maison Francis Kurkdjian)等品牌也紧随其后上调价格。 全球最大化妆品企业欧莱雅集团同样受到影响。其旗下品牌兰蔻(Lancôme)、圣罗兰(Saint Laurent)、科颜氏(Kiehl’s)等免税店及韩国国内门店价格已于2024年初上调,涨幅最高达4%。 此外,奢侈品电商平台的财务压力进一步加剧。高物价与汇率飙升推高进口及销售成本,而疫情后消费者回归实体店,导致电商平台的竞争力下降。例如,奢侈品电商平台BALAAN自2020年以来累计亏损超过7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目前资本总额为-77亿韩元。同类平台MUSTIT和Trenbe在2023年分别亏损79亿韩元和32亿韩元。 某奢侈品进口行业人士表示:“若汇率持续上涨,奢侈品平台可能面临比总代理进口商更严峻的挑战,未来的压力将难以避免。” 首尔市内某家奢侈品店门前【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2 19: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