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储能’新闻 13个
-
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 相关概念股受关注
随着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成功当选第21届韩国总统,与其政策主张相关的概念股正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据韩国证券界4日消息,围绕李在明的核心竞选承诺,投资者普遍看好证券、新能源、人工智能(AI)、建筑以及区域货币等相关概念股。 在主要竞选承诺中,李在明提出振兴资本市场,力图开启“股指5000时代”,通过加入MSCI发达国家指数、打击操纵行为和强化小微股东权利,提振市场信心。 为展现政策诚意,李在明上月通过优兔(YouTube)直播了自己购买KOSPI200 ETF和KOSDAQ150 ETF的全过程。在资本市场政策方面,他还提出将股票投资作为替代性资产配置工具,对高分红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低分红企业设置不利条件。 李在明高度重视科技与能源领域发展,提出通过跻身AI三强、设立AI专门大学、投资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0亿元)、建设国家AI数据中心等举措,在任期内奠定“AI经济”基础。受此影响,三星电子、SK海力士、Saltlux等公司被认为将直接受益。从短期来看,硬件行业将率先获得利好;从长期发展角度,Kakao、NAVER、Hancom、Lunit等AI软件企业也备受关注。 在能源政策方面,李在明推动“能源高速公路”建设,整合可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与智能电网,设定2040年前实现全国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目标。对此,HD现代能源解决方案、韩华解决方案、CS WIND、SK Oceanplant等相关概念股有望受益。 在区域均衡发展方面,李在明提出完成“世宗行政首都”建设,包括迁建总统府与国会大楼,并推动第二轮公共机关向地方转移。现代建设、大宇建设、斗山山猫等建筑类概念股因此受到关注。 作为重点政策之一,李在明已表示将加强对“区域货币”的财政支持。Kona I、Webcash等相关企业有望从中获益。此外,新政府预计将优先推出各项改善民生、提振内需的政策,食品、流通等内需行业也有望迎来复苏机遇。
2025-06-04 22:42:48 -
李在明执政启幕 "真·韩国"扬帆起航
在6月3日大选中,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最终胜出,成功当选大韩民国第21任总统。他在竞选期间提出的《十大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此次胜选的核心纲领,勾勒出一个全面改革国家结构、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蓝图。这十大公约不仅展现出他以人为本的政策哲学,还构筑起一个经济强劲、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绿色发展的“真·大韩民国”。 ◆科技能源引领国家发展 李在明首先聚焦科技与能源,提出通过跻身人工智能(AI)三大强国之一、设立AI单科大学、投资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6亿元)、建立国家AI数据中心等举措,在任期内奠定“AI经济”根基。同时,他推动“能源高速公路”建设,整合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与智能电网,树立截至2040年实现全国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目标。他还主张振兴资本市场,力图开启“股指5000时代”,通过加入MSCI发达国家指数、打击操纵行为和强化小微股东权利,增强市场信心。此外,他承诺推动“ABCDEF”六大先进产业发展,涵盖AI、生物制药、文化内容、防务航天、能源与制造,建立以高端技术为中心的国家增长引擎。 ◆文化实力争做全球五强 文化政策方面,李在明提出软实力全球前五的目标,计划提升文化产业规模至300万亿韩元。他承诺扩大国家文化预算,支持K-Pop、K-Drama、K-Game等内容的全球拓展,完善OTT平台与公共制作基础,同时强化文化金融、税收优惠与知识产权保护。他也重视创作人才的培养与福利,强调扩大文化基础设施和人文教育普及,以此建立真正的“文化强国”。 ◆国防外交注重实用主义 在外交与安全领域,他主张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取代意识形态外交,强调在坚固韩美同盟的基础上拓展经济外交,提升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他致力通过实际行动推进朝核问题解决,并提出以AI和科技打造“智能强军”,推进韩国防务产业跻身世界四强。他还计划改善军人服役环境、强化人权保障,并推动海军陆战队改编为独立的“准第四军”。 ◆国土结构力求均衡发展 区域均衡发展是李在明政策的另一核心。他提出完成“世宗行政首都”建设,包括迁建总统办公大楼与国会大楼,并推动第二轮公共机关向地方迁移。他规划五大广域经济圈与三大特别自治道协同发展的“五极三特”区域结构,通过设立国家自治分权会议、扩大地方财源、活化地方货币与地铁工程,激活地方经济,实现全国均衡发展。 ◆民主治理重建公共信任 制度改革上,李在明强调“恢复民主”,提出强化对总统戒严权限的民主制约,重建国军中立与国民信赖。他主张终结政治报复、推进以能力为重心的人事任命,并通过同步主要公职与总统任期实现责任行政。他倡导借助数字平台激活公民参与政策过程,并设立“议题共识委员会”协商重大政策,实现协同治理。 ◆福祉体系覆盖生老病死 对于社会福祉,李在明提出构建“生涯保障福祉体系”,涵盖儿童、青年、中年与老年。他计划扩大儿童津贴与育儿休假制度,减轻住房、通信与教育负担,并建立国家主导的照护体系,包括育儿、残障与老年照护。他支持设立公立医学院、调整医学院招生名额,并在医疗弱势地区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住房方面,他承诺增加优质公共住宅供给,合理调整重建与开发政策。 ◆劳动共生推动社会融合 劳动与中小企业政策方面,李在明承诺构建“共生社会”,保障所有劳工权利,同时推动阶段引入“4.5日工作制”并延长退休年龄。他强调加强地方劳动监察,推动劳动节法定化,同时为个体商户提供债务减免、经营成本补贴与灾害保险。他也提出支持中小企业数码转型,完善福利平台、强化公平交易救济机制,并针对青年提供住房与初次国民年金保费支援。 ◆教育改革突出科研导向 关于教育改革,李在明主张强化地方国立大学与研究机构之间的联动,建设科研导向高校体系,并推动学生主导民主教育,提升社会责任。他同时重视教师培训与科研人员待遇改善,推动科研与教育政策制定的有机结合。 ◆绿色发展加快生态转型 在环保与未来发展领域,李在明把绿色转型纳入国家战略核心。他提出加快碳中和步伐,推动绿氢、储能、热泵等未来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煤电退出,并制定塑料管控战略规划,扩大电动汽车普及和空气质量治理。他同时提出保护半岛生物种类,扩大生态保护范围,强化相关国家委员会的功能,推动绿色持续发展。 ◆安全农业支撑乡村振兴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安全问题上,李在明主张构建灾难综合应对体系,强化灾害赔偿制度,提高国民安全意识。同时,他提出推广智能农业、提高农险理赔标准、扩大有机农业与农民养老保障,并为渔村提供基础设施、青年就业与持续发展支援,以此改善农渔村老龄化,建设真正的“宜居乡村”。 李在明的施政蓝图旨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之上建立奔向“幸福生活”的世界强国。在未来五年的任期内,如何确保政策落实、合理分配资源、与国会及地方政府有效协作,成为李在明政府能否真正兑现“以人为本”承诺的关键所在。
2025-06-04 16:00:00 -
中国电池企业全球市场份额超六成 韩国三巨头节节败退
不过就在几年前,中国电动车电池还被贴上“廉价”、“粗制滥造”的标签,但如今却在内需乃至全球电池市场上 悄然完成逆袭。而曾主导全球市场的韩国电池产业却在中国企业势如破竹的发展下节节败退,市场份额持续被蚕食。 本月20日,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上市当天股价较发行价上涨16.42%,此次IPO创下港交所近4年的融资纪录,从启动上市到正式交易仅耗时128天。此次募集资金净额约35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25.7亿元),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的上市募资额。 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宁德时代全球市场份额为37.9%,连续4年居全球首位。今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为38.3%持续攀升。 不仅是宁德时代,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兼动力电池生产商比亚迪今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为16.7%,再加上中创新航(CALB)、国轩高科等,中国电池生产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超过60%。 成立于2011年的宁德时代仅用了十几年便成为全球动力电池生产商“顶流”,中国电池企业迅速崛起的背后离不开中国政府强力的政策支持。政府除了对企业进行直接扶持外,还通过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等方式间接扩大市场规模。 但若将中国电池企业的异军突起完全归功于政府扶持则是严重的误判,各家企业同时在研发方面投资巨资,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在上月底举行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宁德时代展示了三款革新性产品,覆盖钠离子电池、双核架构电池及超充技术等。比亚迪也于今年3月公开了“超级e平台”,实现5分钟充电400公里,目前已搭载旗下汉L等车型。 与中国企业集体崛起相比,韩国电池企业的市场地位日益下降。今年第一季度,韩国三大电池生产商全球市场份额总计为18.7%,同比收窄4.6%。LG新能源为10.7%,被比亚迪反超跌至全球第三位,SK On和三星电子分别以4.7%和3.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4位和第7位。 尽管美国通过高关税和《通胀削减法案》(IRA)等补贴政策,为中国电池进入美国市场设置重重障碍,但仍无法阻挡韩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颓势。目前全球电池市场主流标准正在向由中国主导的磷酸铁锂(LFP)电池倾斜,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能高、成本较低,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下能力密度不足的短板也得到弥补。原本专注于镍钴锰三元电池(NCM)的韩国企业也纷纷入局这一赛道。 中国电池企业也已开始打入韩国主场,今年1月,宁德时代在韩国成立法人,业务范围包括电池、电力储能设备及相关产品的各类业务,以及电池回收相关业务等。SNE Research近日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左右全球电池市场的重要变数,韩国电池产业需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欧洲环保规定日趋严苛,以及中国低价成本的三重压力下寻找新的发展战略。
2025-05-22 23:18:26 -
中美关税博弈成利好 韩国电池三巨头转攻美国储能市场
在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背景下,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与SK On正在逐渐把业务重点转向美国储能系统(ESS)市场,在业绩承压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出路。三家企业通过改造电动汽车电池产线并拓展供应链,提升ESS业务营收。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产ESS电池加征高额关税,韩国厂商有望借此获得反向利好。 据电池行业8日消息,LG新能源计划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国密歇根州霍兰工厂投产磷酸铁锂(LFP)ESS电池。为此,公司把部分电动汽车电池产线改为ESS专用,并暂停原本在亚利桑那州的新建计划,从而把美国本地的ESS电池量产时间提前约一年。 LG新能源方面称,霍兰工厂量产的LFP电池容量为现有短电芯的三倍,能量密度提升20%以上,具备更强的性能与价格竞争力。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的发展下,ESS市场正在快速增长。SNE Research预测,北美ESS市场规模或从今年的约97GWh增至2030年的179GWh。 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产LFP ESS电池征收高达155.9%的关税,明年计划升至173.4%,导致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削弱,韩国企业受益明显。LG新能源表示,目前计划借助有利关税与投资抵税政策(ITC),在美扩大订单并提升竞争力。 三星SDI正在评估在美设立ESS电池本地生产基地的可能性。公司指出,目前ESS电池主要出口至美国市场,易受关税影响,因此正在与客户积极协商。近期,三星SDI与美国NextEra Energy签订约437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68亿元)的ESS供货合同。主力产品为整合型Samsung Battery Box(SBB),便于运输与安装,可即插即用接入电网。 SK On则考虑把美国佐治亚州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部分闲置产线转为ESS用LFP电池产线。去年9月,SK On与美国能源企业IHI Terrasun Solutions签署合作协议,计划供应ESS电池。IHI在SK On电池基础上集成变压器与软件,制造整机产品销往北美。SK On方面表示,目前正在与美国客户就订单展开积极协商,并在LFP电池方面强化材料与工艺技术,以改善续航与低温性能。 LG新能源电网用集装箱式ESS产品【图片来源 LG新能源】
2025-05-08 23:49:23 -
电动汽车陷市场鸿沟 关税博弈下储能成韩国电池曙光
在复杂的市场地形中,韩国电池产业正在面临生存与转型的十字路口。电动汽车市场正在经历鸿沟期(Chasm),电池需求增速持续放缓,加上关税、补贴和环保法规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整个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中美对立加剧,中国电池企业主导的北美储能系统(ESS)市场出现裂缝,韩国企业或迎来一线生机。 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对中国提高关税至145%,同时对70多个国家的对等关税暂缓90天实施。早在3月,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针对中国电池的《外国敌对电池依赖脱钩法案》,该法案2028年10月起生效。届时,美国国土安全部资金不得用于采购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海辰储能六家中国主要电池企业产品。 如果美国对中国电池加征关税,限制进入ESS市场,韩国电池厂商则会迎来重大转机。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北美ESS电池需求达78GWh,其中约87%为中国产品,整体市场规模预计从今年的97GWh增至2030年的179GWh。这与陷入鸿沟的电动汽车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增长率从2022年的68.2%降至2023年的38.8%,2024年为26.8%,今年预计断崖式跌至14.3%。 更严重的问题是,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的主要客户北美与欧洲的车企销量正在下降,而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却在激增,这对韩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造成直接冲击。今年1至2月,包括比亚迪(80.6%)、奇瑞(248%)和小鹏(328.6%)等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销售同比增长显著。反观特斯拉(-14%)出现负增长,现代(15.9%)、宝马(9.7%)、奔驰(1.7%)仅为小幅增长。 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势增长预计持续至年底,韩国三大电池厂商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份额则会跌至17%,不计中国市场的份额也会降至41.8%。在此背景下,SNE Research副社长吴益焕强调ESS的重要之处称,如果中国电池退出北美市场,能大规模供应ESS电池的国家唯有韩国,应该瞄准全球ESS市场中已经固定的方形磷酸铁锂(LFP)电池。 当前电池企业的“摇钱树”是ESS,但支撑行业长期发展的电动汽车也不容忽视,企业必须在“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之间取得战略平衡。在电动汽车领域,中韩之间的技术竞争也愈发激烈。韩国主攻高能量密度电池,面向高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专注技术深耕;中国则以高性价比电池为武器,聚焦经济型乘用车、商用车和区域物流车,呈现用途分化趋势。 目前,电动汽车依旧占据全球电池总需求的70%至80%,市场短期受阻,但长期趋势向上。SNE Research预测,截至203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或达6700万辆,年均增长13%。同期电动汽车电池需求预计增至4144GWh,年均增长15%。 值得关注的是,2029年起北美与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吴益焕指出,中国市场预计在2027年前保持年均18%的显著增长,但在2029年市场渗透率达到80%后,增长率则会降至2%至3%。届时,北美和欧洲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短期内储能市场是电池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但从技术积累与全球布局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电池还是不可动摇的核心阵地。未来的竞争不仅围绕产能与成本,更聚焦技术壁垒与生态协同。电池企业要想在全球舞台稳住阵脚,必须同时在“ESS的现实”与“电动化的未来”之间精准拿捏,打造双轮驱动的战略格局。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4-18 20:07:37 -
中国企业"出海"版图再扩张 宁德时代成立韩国法人
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的宁德时代总部。【图片提供 韩联社】 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日前在韩国成立法人,正式吹响进军韩国市场的号角。 据悉,宁德时代今年1月成立韩国法人,地址位于首尔市江南区德黑兰大路。注册资金为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8万元),发行股票12万股。由一名中国籍和一名澳大利亚国籍理事共同担任法人代表。经营范围包括电池、电力储存设备及相关产品,电池回收利用等。 宁德时代韩国目前正在公开招聘经营、市场营销、人事等领域的员工,加速招兵买马。业界认为,宁德时代韩国法人的成立,标志着将正式在韩国开拓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ESS)电池业务。 凭借价格优势突出的磷酸铁锂(LFP)电池,宁德时代在全球电动汽车需求短暂停滞期仍保持稳步增长,不仅成为中国内需市场的绝对霸主,还为宝马、奔驰、大众等国际品牌供应电池。 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为37.9%,超过比亚迪(17.2%)和LG新能源(10.8%),以压倒性优势夺冠。 比亚迪韩国首位客户喜提“ATTO 3”。【图片提供 比亚迪韩国】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在韩国发售的首款小型电动SUV“ATTO 3”(中国市场名元PLUS)日前正式启动客户交付。“ATTO 3”今年1月16日在韩国上市,但因环境部补贴评估等行政流程直至本月初才完成,交付客户的时间也一再推迟。据悉,ATTO 3基础版售价为3100万韩元,高配版ATTO3 PLUS为3300万韩元,叠加145万韩元的中央政府补贴及各地方政策额外补贴后,实际入手价不到3000万韩元。 韩国消费者对比亚迪“ATTO 3”的购买意向也持续上升,调查机构NICE D&R日前面向4579名消费者实施调查结果显示,20%的受访者称有意向购买比亚迪汽车,主要原因在于价格竞争力。 智能手机市场中,华为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智能手机Mate XT去年9月上市后,累计销量已突破40万部。考虑到这款手机起步价为2万元人民币,总销售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三星电子计划今年10月在中韩市场首发首款三折叠屏手机,届时将正面挑战华为,成为今年智能手机市场最大的看点之一。
2025-04-17 20:24:59 -
三大业务掌门陪同李在镕访华 寻求三星危机破解之道
上月28日,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后回到韩国。【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上周中国之行期间,集团半导体、电池、显示器等核心业务负责人总动员陪同。在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中国,三星希望借积极构筑与当地企业的良好关系来推动集团汽车电子业务发展。 据经济界消息,三星电子半导体业务负责人全永铉、三星SDI社长崔周善、三星显示器社长李清(音)上月22日起陪同李在镕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的访问,先后到访小米北京工厂、比亚迪深圳工厂等,期间还与大批企业高层进行闭门会议。 半导体、电池和显示器是三星集团的三大核心业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建立起大规模生产基地。三星电子半导体自2014年起在西安运营NAND闪存工厂,显示器业务先后于1999年和2004年起在天津和东莞生产中小型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模组。 三星SDI从2008年起在天津生产供电动汽车及小型IT设备使用的小型电池,2015年起在西安制造供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ESS)使用的方形电池。但在美国近年来的关税“大棒”下,三星砸下重金投资在中国建设的生产设施面临战略调整。 核心高管集体踏上访华之路,被各界解读为三星今后将深化与中国企业合作。在中国生产后出口至美国虽难度日益加大,但面向中国内需市场的供应仍具潜力。 同时需要半导体、电池、显示器三大核心部件的电动汽车及汽车电子业务正在成为三星的战略焦点,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在改善三星电子及旗下子公司业绩上扮演其他市场无可比拟的角色。去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48.3%,三星一位高管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在欧洲市场快速扩张,这对于韩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可能面临与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但同时也将成为三星等汽车电子零部件的机遇。 在显示器领域,虽然中国企业正在快速缩小与韩国的差距,但韩国仍在OLED领域保持优势。三星计划通过车载OLED显示屏(数字仪表盘、中控娱乐系统)等抢占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市场调机构Omdia提供数据显示,去年全球车用高端显示屏市场中,韩国产品市场份额为32.5%首次登顶。 中国政府近年推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以刺激内需,对于三星来说也是一大利好。去年下半年起,中国政府为扩大市场流通性,安排3000亿元人民币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援购买新款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等,进一步提振电动汽车市场预期。 在三星上月举行的高管培训上,李在镕强调三星处于生死存亡关头,要求高管以向死而生的觉悟应对危机。本次中国之行,副会长庆桂显的同行颇为引人注目。面对中国半导体技术自主水平的提高,韩国半导体业界陷入恐慌。在上月19日举行的股东大会上,庆桂显表示,虽然中国可能逐步渗透低端(low-end)市场,三星仍可通过加快尖端节点开发巩固竞争力。去年5月,庆桂显还曾陪同李在镕会见访韩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
2025-04-01 21:24:14 -
LG新能源携手台达电 拓展美国住宅储能系统市场
LG新能源26日宣布,与全球能源管理企业台达电(Delta Electronics)达成战略合作伙,双方将共同拓展美国住宅储能系统(ESS)市场。 根据协议,LG新能源将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供应总计4吉瓦时(GWh)的住宅储能系统电池,全部在美国本土生产,可满足超过40万户家庭的日常用电需求。 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LG新能源在电池领域的技术优势与本土化产能布局。LG新能源计划自今年下半年起,在其密歇根州荷兰工厂启动ESS专用磷酸铁锂(LFP)电池生产线,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北美市场需求。业内分析指出,随着2025年美国对中国产ESS电池加征关税政策,本土生产的电池产品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台达电作为特斯拉、苹果等科技巨头的长期合作伙伴,在电力转换系统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公司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美国推出集成LG新能源电池的新一代住宅用磷酸铁锂(LFP)一体化储能产品,并配备高效混合逆变器技术,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市场研究机构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数据显示,美国住宅ESS市场规模正以23.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预计将从2022年的8.97亿美元激增至2030年的47.41亿美元。LG新能源与台达电未来还计划在电网级储能及商业储能领域深化合作,以进一步拓展市场。 LG新能源ESS电池事业部部长金滢植表示:“通过结合双方技术的高效一体化解决方案,我们将提供差异化的客户价值和具竞争力的产品,助力美国住宅能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台达电PVI事业部总负责人迈克·王则表示:“此次合作将帮助家庭更加高效地生产和储存可再生能源,从而降低能源成本,并推动实现可持续未来。” LG新能源位于美国密歇根州荷兰市的工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26 18:57:52 -
南都电源拟投5000万美元在韩建厂 加速全球化布局
中国储能行业龙头企业南都电源近日宣布,计划投资5000万美元在韩国全罗南道光阳市栗村产业园区建立能源存储系统(ESS)制造基地。该投资计划是在韩国光阳湾圈经济自由区厅代表团访问南都电源杭州总部后正式确认的。 据光阳湾圈经济自由区厅25日消息,由厅长具忠坤率领的代表团日前专程访问了南都电源总部,就投资细节进行了深入磋商。代表团还借参加中国国际储能大会(CIES)之机,与全球知名电池企业亿纬锂能(EVE Energy)进行了投资洽谈。 作为中国ESS领域的领军企业,南都电源凭借与韩国企业的长期合作经验,已在全球市场建立了稳固的业务网络。此次在韩国建厂,标志着该公司全球化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新工厂将采用智能化生产线,主要生产大型储能系统设备,产品将同时面向韩国本土及海外市场。 具忠坤在会谈中表示:“在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的背景下,韩国正成为跨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枢纽。我们将全力支持ESS和二次电池企业的发展,并提供激励措施。” 南都电源副总裁刘成浩表示:“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是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战略。光阳湾地区不仅具备完善的产业基础设施,还拥有中韩企业集聚的独特优势,是我们海外扩张的理想选择。” 业界分析指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ESS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南都电源此次在韩国的投资,既可利用韩国成熟的电池产业链优势,又能规避部分国际贸易壁垒,展现了中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智慧。预计该项目落地后,将推动当地就业,并促进韩国储能产业的发展。 南都电源杭州总部【图片来源 南都电源】
2025-03-26 00:12:25 -
比亚迪强势登场韩企迎战!InterBattery 2025见证电池行业"龙虎斗"
韩国最大电池展会“InterBattery 2025”于3月5日在首尔COEX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为期三天。今年展会的一大亮点,是中国电池企业比亚迪(BYD)和亿纬锂能(EVE)的首次参展,吸引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作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企业,比亚迪的亮相无疑成为焦点。其动力电池技术及储能解决方案备受瞩目,而亿纬锂能作为中国第四大动力电池制造商,也携前沿技术强势登场。中国企业的积极布局不仅彰显了对韩国市场的浓厚兴趣,也折射出全球电池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 比亚迪近期已在韩国市场销售搭载自家电池的电动汽车,此举被视为中韩两国在电池及电动汽车领域直接交锋的信号。本次展会,比亚迪在展馆一层设立了36平方米(约11坪)的展位,展出重点放在适用于两轮、三轮电动车的电池产品,特别是磷酸铁锂(LFP)电池。展位上,中国团队热情地向访客介绍公司产品,并强调其全球出货量已突破50亿块,涵盖软包、钢壳、圆柱形等多种电池类型。 比亚迪工作人员向访客介绍公司产品。【摄影 记者 崔锦宁】 本次展会上,比亚迪的展位正对着同样首次参展的LG化学与乐天化学集团(包含乐天化学、乐天能源材料、乐天Infracell)。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布局象征着中国企业正加速进军韩国市场,或将进一步撼动当地电池产业格局。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今年1月,中国宁德时代(CATL)和比亚迪的市场占有率合计已达到55.8%。 乐天化学集团展位【摄影 记者 崔锦宁】 除比亚迪外,亿纬锂能也在本届展会首次设立展位。作为全球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九的企业,亿纬锂能的参展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电池企业进军韩国的决心。据韩国电池产业协会统计,今年InterBattery展会海外参展企业从去年的115家增长至172家,其中中国企业达到创纪录的79家,占比近一半。 面对中国企业的步步紧逼,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在展会上集中展示最新电池技术,并加速推进“46系列”(直径46毫米)电池的量产计划,包括4680、4695、46120型号,以强化全球市场竞争力,同时应对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暂时放缓(Chasm)带来的挑战。 LG新能源设立五大展示区,涵盖Hero电池解决方案、EV电池、非EV电池、未来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其中,最新推出的46系列圆柱形电池能量密度达到现有2170电池的五倍,成为本届展会的亮点之一。 LG新能源展示的46系列圆柱形电池。【摄影 记者 崔锦宁】 三星SDI则展出了搭载高性能电池的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并首次发布46mm直径的圆柱形电池系列。同时,三星SDI重点展示了高电压中镍(Mid-Nickel)电池、磷酸铁锂(LFP)电池,以及一项专注于电池安全性的热扩散防护技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多个电池连接在一起时,如果某一处发生异常,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我们的技术可以有效阻止问题扩散。” 在三星SDI展台上,现代汽车·起亚的机器人实验室研发的服务机器人“DAL-e”将迎宾并介绍三星SDI的电池产品。【摄影 记者 崔锦宁】 SK On在展会上展示了三种主要电池形态(软包、方形、圆柱形),并首度公开高电压中镍电池。此外,SK On还展出了与SK Enmove合作开发的电动车浸没式冷却技术,以及独家研发的无线电池管理系统(BMS),后者通过无线芯片取代传统BMS电缆,不仅提高冷却液流通性,还能降低泄漏风险。 POSCO Future M在展会上呈现了覆盖原材料—材料—回收的完整供应链,并展示了最新的正极和负极材料技术。展区还设置了脚踏发电体验区,观众可通过踩踏自行车发电,所产生的电量将换算后捐赠给POSCO 1%公益基金。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右三)在POSCO Future M展位聆听主持人介绍最新技术发展。【摄影 记者 崔锦宁】 LG化学此次展出了韩国首款量产的无前驱体正极材料(LPF),这项技术可直接从定制金属原料烧结生成正极材料,不仅提升了低温输出性能,还减少了研发时间、废水排放和碳排放,具备更高的环保价值。 此外,EcoPro在展会上详细介绍了其印尼一体化正极材料工厂的竞争力,计划在印尼苏拉威西省建设从冶炼—前驱体—正极材料的一体化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公司宣布整合旗下EcoPro CNG与EcoPro Innovation,以进一步优化废旧电池金属提取与锂精炼业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韩国锌业(Korea Zinc)在本次展会重点展示其二次电池全产业链布局,并介绍了计划2026年底投产的全能型镍冶炼厂。而LS Electric则携旗下五家子公司展出了下一代储能系统(ESS),该“全能ESS平台”可通过电池和PCS中的传感器实时收集数据,实现用电量预测、故障预防和安全管理。 韩国锌业展位前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在展会开幕式上,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表示,政府将采取多项措施,包括电动汽车税收减免、充电基础设施扩建,并计划在未来将储能系统(ESS)市场规模扩大至现有的15倍,以促进电池市场需求增长。此外,政府正推动本土电池核心材料的生产,特别是在负极材料等关键领域,将提供财政、税收和基金等多重支持,以减少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 InterBattery 2025不仅展示了全球电池行业的最新技术与趋势,更见证了中韩企业在全球电池市场的正面交锋。面对中国企业的强势进军,韩国企业正加速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以确保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格局中的领先地位。
2025-03-06 20:11:01
-
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 相关概念股受关注
随着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成功当选第21届韩国总统,与其政策主张相关的概念股正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据韩国证券界4日消息,围绕李在明的核心竞选承诺,投资者普遍看好证券、新能源、人工智能(AI)、建筑以及区域货币等相关概念股。 在主要竞选承诺中,李在明提出振兴资本市场,力图开启“股指5000时代”,通过加入MSCI发达国家指数、打击操纵行为和强化小微股东权利,提振市场信心。 为展现政策诚意,李在明上月通过优兔(YouTube)直播了自己购买KOSPI200 ETF和KOSDAQ150 ETF的全过程。在资本市场政策方面,他还提出将股票投资作为替代性资产配置工具,对高分红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低分红企业设置不利条件。 李在明高度重视科技与能源领域发展,提出通过跻身AI三强、设立AI专门大学、投资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0亿元)、建设国家AI数据中心等举措,在任期内奠定“AI经济”基础。受此影响,三星电子、SK海力士、Saltlux等公司被认为将直接受益。从短期来看,硬件行业将率先获得利好;从长期发展角度,Kakao、NAVER、Hancom、Lunit等AI软件企业也备受关注。 在能源政策方面,李在明推动“能源高速公路”建设,整合可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与智能电网,设定2040年前实现全国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目标。对此,HD现代能源解决方案、韩华解决方案、CS WIND、SK Oceanplant等相关概念股有望受益。 在区域均衡发展方面,李在明提出完成“世宗行政首都”建设,包括迁建总统府与国会大楼,并推动第二轮公共机关向地方转移。现代建设、大宇建设、斗山山猫等建筑类概念股因此受到关注。 作为重点政策之一,李在明已表示将加强对“区域货币”的财政支持。Kona I、Webcash等相关企业有望从中获益。此外,新政府预计将优先推出各项改善民生、提振内需的政策,食品、流通等内需行业也有望迎来复苏机遇。
2025-06-04 22:42:48 -
李在明执政启幕 "真·韩国"扬帆起航
在6月3日大选中,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最终胜出,成功当选大韩民国第21任总统。他在竞选期间提出的《十大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此次胜选的核心纲领,勾勒出一个全面改革国家结构、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蓝图。这十大公约不仅展现出他以人为本的政策哲学,还构筑起一个经济强劲、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绿色发展的“真·大韩民国”。 ◆科技能源引领国家发展 李在明首先聚焦科技与能源,提出通过跻身人工智能(AI)三大强国之一、设立AI单科大学、投资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6亿元)、建立国家AI数据中心等举措,在任期内奠定“AI经济”根基。同时,他推动“能源高速公路”建设,整合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与智能电网,树立截至2040年实现全国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目标。他还主张振兴资本市场,力图开启“股指5000时代”,通过加入MSCI发达国家指数、打击操纵行为和强化小微股东权利,增强市场信心。此外,他承诺推动“ABCDEF”六大先进产业发展,涵盖AI、生物制药、文化内容、防务航天、能源与制造,建立以高端技术为中心的国家增长引擎。 ◆文化实力争做全球五强 文化政策方面,李在明提出软实力全球前五的目标,计划提升文化产业规模至300万亿韩元。他承诺扩大国家文化预算,支持K-Pop、K-Drama、K-Game等内容的全球拓展,完善OTT平台与公共制作基础,同时强化文化金融、税收优惠与知识产权保护。他也重视创作人才的培养与福利,强调扩大文化基础设施和人文教育普及,以此建立真正的“文化强国”。 ◆国防外交注重实用主义 在外交与安全领域,他主张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取代意识形态外交,强调在坚固韩美同盟的基础上拓展经济外交,提升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他致力通过实际行动推进朝核问题解决,并提出以AI和科技打造“智能强军”,推进韩国防务产业跻身世界四强。他还计划改善军人服役环境、强化人权保障,并推动海军陆战队改编为独立的“准第四军”。 ◆国土结构力求均衡发展 区域均衡发展是李在明政策的另一核心。他提出完成“世宗行政首都”建设,包括迁建总统办公大楼与国会大楼,并推动第二轮公共机关向地方迁移。他规划五大广域经济圈与三大特别自治道协同发展的“五极三特”区域结构,通过设立国家自治分权会议、扩大地方财源、活化地方货币与地铁工程,激活地方经济,实现全国均衡发展。 ◆民主治理重建公共信任 制度改革上,李在明强调“恢复民主”,提出强化对总统戒严权限的民主制约,重建国军中立与国民信赖。他主张终结政治报复、推进以能力为重心的人事任命,并通过同步主要公职与总统任期实现责任行政。他倡导借助数字平台激活公民参与政策过程,并设立“议题共识委员会”协商重大政策,实现协同治理。 ◆福祉体系覆盖生老病死 对于社会福祉,李在明提出构建“生涯保障福祉体系”,涵盖儿童、青年、中年与老年。他计划扩大儿童津贴与育儿休假制度,减轻住房、通信与教育负担,并建立国家主导的照护体系,包括育儿、残障与老年照护。他支持设立公立医学院、调整医学院招生名额,并在医疗弱势地区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住房方面,他承诺增加优质公共住宅供给,合理调整重建与开发政策。 ◆劳动共生推动社会融合 劳动与中小企业政策方面,李在明承诺构建“共生社会”,保障所有劳工权利,同时推动阶段引入“4.5日工作制”并延长退休年龄。他强调加强地方劳动监察,推动劳动节法定化,同时为个体商户提供债务减免、经营成本补贴与灾害保险。他也提出支持中小企业数码转型,完善福利平台、强化公平交易救济机制,并针对青年提供住房与初次国民年金保费支援。 ◆教育改革突出科研导向 关于教育改革,李在明主张强化地方国立大学与研究机构之间的联动,建设科研导向高校体系,并推动学生主导民主教育,提升社会责任。他同时重视教师培训与科研人员待遇改善,推动科研与教育政策制定的有机结合。 ◆绿色发展加快生态转型 在环保与未来发展领域,李在明把绿色转型纳入国家战略核心。他提出加快碳中和步伐,推动绿氢、储能、热泵等未来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煤电退出,并制定塑料管控战略规划,扩大电动汽车普及和空气质量治理。他同时提出保护半岛生物种类,扩大生态保护范围,强化相关国家委员会的功能,推动绿色持续发展。 ◆安全农业支撑乡村振兴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安全问题上,李在明主张构建灾难综合应对体系,强化灾害赔偿制度,提高国民安全意识。同时,他提出推广智能农业、提高农险理赔标准、扩大有机农业与农民养老保障,并为渔村提供基础设施、青年就业与持续发展支援,以此改善农渔村老龄化,建设真正的“宜居乡村”。 李在明的施政蓝图旨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之上建立奔向“幸福生活”的世界强国。在未来五年的任期内,如何确保政策落实、合理分配资源、与国会及地方政府有效协作,成为李在明政府能否真正兑现“以人为本”承诺的关键所在。
2025-06-04 16:00:00 -
中国电池企业全球市场份额超六成 韩国三巨头节节败退
不过就在几年前,中国电动车电池还被贴上“廉价”、“粗制滥造”的标签,但如今却在内需乃至全球电池市场上 悄然完成逆袭。而曾主导全球市场的韩国电池产业却在中国企业势如破竹的发展下节节败退,市场份额持续被蚕食。 本月20日,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上市当天股价较发行价上涨16.42%,此次IPO创下港交所近4年的融资纪录,从启动上市到正式交易仅耗时128天。此次募集资金净额约35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25.7亿元),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的上市募资额。 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宁德时代全球市场份额为37.9%,连续4年居全球首位。今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为38.3%持续攀升。 不仅是宁德时代,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兼动力电池生产商比亚迪今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为16.7%,再加上中创新航(CALB)、国轩高科等,中国电池生产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超过60%。 成立于2011年的宁德时代仅用了十几年便成为全球动力电池生产商“顶流”,中国电池企业迅速崛起的背后离不开中国政府强力的政策支持。政府除了对企业进行直接扶持外,还通过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等方式间接扩大市场规模。 但若将中国电池企业的异军突起完全归功于政府扶持则是严重的误判,各家企业同时在研发方面投资巨资,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在上月底举行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宁德时代展示了三款革新性产品,覆盖钠离子电池、双核架构电池及超充技术等。比亚迪也于今年3月公开了“超级e平台”,实现5分钟充电400公里,目前已搭载旗下汉L等车型。 与中国企业集体崛起相比,韩国电池企业的市场地位日益下降。今年第一季度,韩国三大电池生产商全球市场份额总计为18.7%,同比收窄4.6%。LG新能源为10.7%,被比亚迪反超跌至全球第三位,SK On和三星电子分别以4.7%和3.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4位和第7位。 尽管美国通过高关税和《通胀削减法案》(IRA)等补贴政策,为中国电池进入美国市场设置重重障碍,但仍无法阻挡韩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颓势。目前全球电池市场主流标准正在向由中国主导的磷酸铁锂(LFP)电池倾斜,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能高、成本较低,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下能力密度不足的短板也得到弥补。原本专注于镍钴锰三元电池(NCM)的韩国企业也纷纷入局这一赛道。 中国电池企业也已开始打入韩国主场,今年1月,宁德时代在韩国成立法人,业务范围包括电池、电力储能设备及相关产品的各类业务,以及电池回收相关业务等。SNE Research近日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左右全球电池市场的重要变数,韩国电池产业需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欧洲环保规定日趋严苛,以及中国低价成本的三重压力下寻找新的发展战略。
2025-05-22 23:18:26 -
中美关税博弈成利好 韩国电池三巨头转攻美国储能市场
在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背景下,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与SK On正在逐渐把业务重点转向美国储能系统(ESS)市场,在业绩承压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出路。三家企业通过改造电动汽车电池产线并拓展供应链,提升ESS业务营收。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产ESS电池加征高额关税,韩国厂商有望借此获得反向利好。 据电池行业8日消息,LG新能源计划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国密歇根州霍兰工厂投产磷酸铁锂(LFP)ESS电池。为此,公司把部分电动汽车电池产线改为ESS专用,并暂停原本在亚利桑那州的新建计划,从而把美国本地的ESS电池量产时间提前约一年。 LG新能源方面称,霍兰工厂量产的LFP电池容量为现有短电芯的三倍,能量密度提升20%以上,具备更强的性能与价格竞争力。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的发展下,ESS市场正在快速增长。SNE Research预测,北美ESS市场规模或从今年的约97GWh增至2030年的179GWh。 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产LFP ESS电池征收高达155.9%的关税,明年计划升至173.4%,导致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削弱,韩国企业受益明显。LG新能源表示,目前计划借助有利关税与投资抵税政策(ITC),在美扩大订单并提升竞争力。 三星SDI正在评估在美设立ESS电池本地生产基地的可能性。公司指出,目前ESS电池主要出口至美国市场,易受关税影响,因此正在与客户积极协商。近期,三星SDI与美国NextEra Energy签订约437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68亿元)的ESS供货合同。主力产品为整合型Samsung Battery Box(SBB),便于运输与安装,可即插即用接入电网。 SK On则考虑把美国佐治亚州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部分闲置产线转为ESS用LFP电池产线。去年9月,SK On与美国能源企业IHI Terrasun Solutions签署合作协议,计划供应ESS电池。IHI在SK On电池基础上集成变压器与软件,制造整机产品销往北美。SK On方面表示,目前正在与美国客户就订单展开积极协商,并在LFP电池方面强化材料与工艺技术,以改善续航与低温性能。 LG新能源电网用集装箱式ESS产品【图片来源 LG新能源】
2025-05-08 23:49:23 -
电动汽车陷市场鸿沟 关税博弈下储能成韩国电池曙光
在复杂的市场地形中,韩国电池产业正在面临生存与转型的十字路口。电动汽车市场正在经历鸿沟期(Chasm),电池需求增速持续放缓,加上关税、补贴和环保法规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整个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中美对立加剧,中国电池企业主导的北美储能系统(ESS)市场出现裂缝,韩国企业或迎来一线生机。 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对中国提高关税至145%,同时对70多个国家的对等关税暂缓90天实施。早在3月,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针对中国电池的《外国敌对电池依赖脱钩法案》,该法案2028年10月起生效。届时,美国国土安全部资金不得用于采购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海辰储能六家中国主要电池企业产品。 如果美国对中国电池加征关税,限制进入ESS市场,韩国电池厂商则会迎来重大转机。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北美ESS电池需求达78GWh,其中约87%为中国产品,整体市场规模预计从今年的97GWh增至2030年的179GWh。这与陷入鸿沟的电动汽车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增长率从2022年的68.2%降至2023年的38.8%,2024年为26.8%,今年预计断崖式跌至14.3%。 更严重的问题是,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的主要客户北美与欧洲的车企销量正在下降,而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却在激增,这对韩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造成直接冲击。今年1至2月,包括比亚迪(80.6%)、奇瑞(248%)和小鹏(328.6%)等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销售同比增长显著。反观特斯拉(-14%)出现负增长,现代(15.9%)、宝马(9.7%)、奔驰(1.7%)仅为小幅增长。 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势增长预计持续至年底,韩国三大电池厂商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份额则会跌至17%,不计中国市场的份额也会降至41.8%。在此背景下,SNE Research副社长吴益焕强调ESS的重要之处称,如果中国电池退出北美市场,能大规模供应ESS电池的国家唯有韩国,应该瞄准全球ESS市场中已经固定的方形磷酸铁锂(LFP)电池。 当前电池企业的“摇钱树”是ESS,但支撑行业长期发展的电动汽车也不容忽视,企业必须在“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之间取得战略平衡。在电动汽车领域,中韩之间的技术竞争也愈发激烈。韩国主攻高能量密度电池,面向高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专注技术深耕;中国则以高性价比电池为武器,聚焦经济型乘用车、商用车和区域物流车,呈现用途分化趋势。 目前,电动汽车依旧占据全球电池总需求的70%至80%,市场短期受阻,但长期趋势向上。SNE Research预测,截至203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或达6700万辆,年均增长13%。同期电动汽车电池需求预计增至4144GWh,年均增长15%。 值得关注的是,2029年起北美与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吴益焕指出,中国市场预计在2027年前保持年均18%的显著增长,但在2029年市场渗透率达到80%后,增长率则会降至2%至3%。届时,北美和欧洲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短期内储能市场是电池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但从技术积累与全球布局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电池还是不可动摇的核心阵地。未来的竞争不仅围绕产能与成本,更聚焦技术壁垒与生态协同。电池企业要想在全球舞台稳住阵脚,必须同时在“ESS的现实”与“电动化的未来”之间精准拿捏,打造双轮驱动的战略格局。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4-18 20:07:37 -
中国企业"出海"版图再扩张 宁德时代成立韩国法人
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的宁德时代总部。【图片提供 韩联社】 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日前在韩国成立法人,正式吹响进军韩国市场的号角。 据悉,宁德时代今年1月成立韩国法人,地址位于首尔市江南区德黑兰大路。注册资金为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8万元),发行股票12万股。由一名中国籍和一名澳大利亚国籍理事共同担任法人代表。经营范围包括电池、电力储存设备及相关产品,电池回收利用等。 宁德时代韩国目前正在公开招聘经营、市场营销、人事等领域的员工,加速招兵买马。业界认为,宁德时代韩国法人的成立,标志着将正式在韩国开拓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ESS)电池业务。 凭借价格优势突出的磷酸铁锂(LFP)电池,宁德时代在全球电动汽车需求短暂停滞期仍保持稳步增长,不仅成为中国内需市场的绝对霸主,还为宝马、奔驰、大众等国际品牌供应电池。 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为37.9%,超过比亚迪(17.2%)和LG新能源(10.8%),以压倒性优势夺冠。 比亚迪韩国首位客户喜提“ATTO 3”。【图片提供 比亚迪韩国】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在韩国发售的首款小型电动SUV“ATTO 3”(中国市场名元PLUS)日前正式启动客户交付。“ATTO 3”今年1月16日在韩国上市,但因环境部补贴评估等行政流程直至本月初才完成,交付客户的时间也一再推迟。据悉,ATTO 3基础版售价为3100万韩元,高配版ATTO3 PLUS为3300万韩元,叠加145万韩元的中央政府补贴及各地方政策额外补贴后,实际入手价不到3000万韩元。 韩国消费者对比亚迪“ATTO 3”的购买意向也持续上升,调查机构NICE D&R日前面向4579名消费者实施调查结果显示,20%的受访者称有意向购买比亚迪汽车,主要原因在于价格竞争力。 智能手机市场中,华为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智能手机Mate XT去年9月上市后,累计销量已突破40万部。考虑到这款手机起步价为2万元人民币,总销售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三星电子计划今年10月在中韩市场首发首款三折叠屏手机,届时将正面挑战华为,成为今年智能手机市场最大的看点之一。
2025-04-17 20:24:59 -
三大业务掌门陪同李在镕访华 寻求三星危机破解之道
上月28日,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后回到韩国。【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上周中国之行期间,集团半导体、电池、显示器等核心业务负责人总动员陪同。在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中国,三星希望借积极构筑与当地企业的良好关系来推动集团汽车电子业务发展。 据经济界消息,三星电子半导体业务负责人全永铉、三星SDI社长崔周善、三星显示器社长李清(音)上月22日起陪同李在镕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的访问,先后到访小米北京工厂、比亚迪深圳工厂等,期间还与大批企业高层进行闭门会议。 半导体、电池和显示器是三星集团的三大核心业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建立起大规模生产基地。三星电子半导体自2014年起在西安运营NAND闪存工厂,显示器业务先后于1999年和2004年起在天津和东莞生产中小型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模组。 三星SDI从2008年起在天津生产供电动汽车及小型IT设备使用的小型电池,2015年起在西安制造供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ESS)使用的方形电池。但在美国近年来的关税“大棒”下,三星砸下重金投资在中国建设的生产设施面临战略调整。 核心高管集体踏上访华之路,被各界解读为三星今后将深化与中国企业合作。在中国生产后出口至美国虽难度日益加大,但面向中国内需市场的供应仍具潜力。 同时需要半导体、电池、显示器三大核心部件的电动汽车及汽车电子业务正在成为三星的战略焦点,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在改善三星电子及旗下子公司业绩上扮演其他市场无可比拟的角色。去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48.3%,三星一位高管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在欧洲市场快速扩张,这对于韩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可能面临与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但同时也将成为三星等汽车电子零部件的机遇。 在显示器领域,虽然中国企业正在快速缩小与韩国的差距,但韩国仍在OLED领域保持优势。三星计划通过车载OLED显示屏(数字仪表盘、中控娱乐系统)等抢占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市场调机构Omdia提供数据显示,去年全球车用高端显示屏市场中,韩国产品市场份额为32.5%首次登顶。 中国政府近年推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以刺激内需,对于三星来说也是一大利好。去年下半年起,中国政府为扩大市场流通性,安排3000亿元人民币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援购买新款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等,进一步提振电动汽车市场预期。 在三星上月举行的高管培训上,李在镕强调三星处于生死存亡关头,要求高管以向死而生的觉悟应对危机。本次中国之行,副会长庆桂显的同行颇为引人注目。面对中国半导体技术自主水平的提高,韩国半导体业界陷入恐慌。在上月19日举行的股东大会上,庆桂显表示,虽然中国可能逐步渗透低端(low-end)市场,三星仍可通过加快尖端节点开发巩固竞争力。去年5月,庆桂显还曾陪同李在镕会见访韩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
2025-04-01 21:24:14 -
LG新能源携手台达电 拓展美国住宅储能系统市场
LG新能源26日宣布,与全球能源管理企业台达电(Delta Electronics)达成战略合作伙,双方将共同拓展美国住宅储能系统(ESS)市场。 根据协议,LG新能源将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供应总计4吉瓦时(GWh)的住宅储能系统电池,全部在美国本土生产,可满足超过40万户家庭的日常用电需求。 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LG新能源在电池领域的技术优势与本土化产能布局。LG新能源计划自今年下半年起,在其密歇根州荷兰工厂启动ESS专用磷酸铁锂(LFP)电池生产线,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北美市场需求。业内分析指出,随着2025年美国对中国产ESS电池加征关税政策,本土生产的电池产品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台达电作为特斯拉、苹果等科技巨头的长期合作伙伴,在电力转换系统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公司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美国推出集成LG新能源电池的新一代住宅用磷酸铁锂(LFP)一体化储能产品,并配备高效混合逆变器技术,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市场研究机构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数据显示,美国住宅ESS市场规模正以23.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预计将从2022年的8.97亿美元激增至2030年的47.41亿美元。LG新能源与台达电未来还计划在电网级储能及商业储能领域深化合作,以进一步拓展市场。 LG新能源ESS电池事业部部长金滢植表示:“通过结合双方技术的高效一体化解决方案,我们将提供差异化的客户价值和具竞争力的产品,助力美国住宅能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台达电PVI事业部总负责人迈克·王则表示:“此次合作将帮助家庭更加高效地生产和储存可再生能源,从而降低能源成本,并推动实现可持续未来。” LG新能源位于美国密歇根州荷兰市的工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26 18:57:52 -
南都电源拟投5000万美元在韩建厂 加速全球化布局
中国储能行业龙头企业南都电源近日宣布,计划投资5000万美元在韩国全罗南道光阳市栗村产业园区建立能源存储系统(ESS)制造基地。该投资计划是在韩国光阳湾圈经济自由区厅代表团访问南都电源杭州总部后正式确认的。 据光阳湾圈经济自由区厅25日消息,由厅长具忠坤率领的代表团日前专程访问了南都电源总部,就投资细节进行了深入磋商。代表团还借参加中国国际储能大会(CIES)之机,与全球知名电池企业亿纬锂能(EVE Energy)进行了投资洽谈。 作为中国ESS领域的领军企业,南都电源凭借与韩国企业的长期合作经验,已在全球市场建立了稳固的业务网络。此次在韩国建厂,标志着该公司全球化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新工厂将采用智能化生产线,主要生产大型储能系统设备,产品将同时面向韩国本土及海外市场。 具忠坤在会谈中表示:“在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的背景下,韩国正成为跨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枢纽。我们将全力支持ESS和二次电池企业的发展,并提供激励措施。” 南都电源副总裁刘成浩表示:“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是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战略。光阳湾地区不仅具备完善的产业基础设施,还拥有中韩企业集聚的独特优势,是我们海外扩张的理想选择。” 业界分析指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ESS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南都电源此次在韩国的投资,既可利用韩国成熟的电池产业链优势,又能规避部分国际贸易壁垒,展现了中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智慧。预计该项目落地后,将推动当地就业,并促进韩国储能产业的发展。 南都电源杭州总部【图片来源 南都电源】
2025-03-26 00:12:25 -
比亚迪强势登场韩企迎战!InterBattery 2025见证电池行业"龙虎斗"
韩国最大电池展会“InterBattery 2025”于3月5日在首尔COEX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为期三天。今年展会的一大亮点,是中国电池企业比亚迪(BYD)和亿纬锂能(EVE)的首次参展,吸引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作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企业,比亚迪的亮相无疑成为焦点。其动力电池技术及储能解决方案备受瞩目,而亿纬锂能作为中国第四大动力电池制造商,也携前沿技术强势登场。中国企业的积极布局不仅彰显了对韩国市场的浓厚兴趣,也折射出全球电池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 比亚迪近期已在韩国市场销售搭载自家电池的电动汽车,此举被视为中韩两国在电池及电动汽车领域直接交锋的信号。本次展会,比亚迪在展馆一层设立了36平方米(约11坪)的展位,展出重点放在适用于两轮、三轮电动车的电池产品,特别是磷酸铁锂(LFP)电池。展位上,中国团队热情地向访客介绍公司产品,并强调其全球出货量已突破50亿块,涵盖软包、钢壳、圆柱形等多种电池类型。 比亚迪工作人员向访客介绍公司产品。【摄影 记者 崔锦宁】 本次展会上,比亚迪的展位正对着同样首次参展的LG化学与乐天化学集团(包含乐天化学、乐天能源材料、乐天Infracell)。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布局象征着中国企业正加速进军韩国市场,或将进一步撼动当地电池产业格局。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今年1月,中国宁德时代(CATL)和比亚迪的市场占有率合计已达到55.8%。 乐天化学集团展位【摄影 记者 崔锦宁】 除比亚迪外,亿纬锂能也在本届展会首次设立展位。作为全球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九的企业,亿纬锂能的参展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电池企业进军韩国的决心。据韩国电池产业协会统计,今年InterBattery展会海外参展企业从去年的115家增长至172家,其中中国企业达到创纪录的79家,占比近一半。 面对中国企业的步步紧逼,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在展会上集中展示最新电池技术,并加速推进“46系列”(直径46毫米)电池的量产计划,包括4680、4695、46120型号,以强化全球市场竞争力,同时应对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暂时放缓(Chasm)带来的挑战。 LG新能源设立五大展示区,涵盖Hero电池解决方案、EV电池、非EV电池、未来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其中,最新推出的46系列圆柱形电池能量密度达到现有2170电池的五倍,成为本届展会的亮点之一。 LG新能源展示的46系列圆柱形电池。【摄影 记者 崔锦宁】 三星SDI则展出了搭载高性能电池的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并首次发布46mm直径的圆柱形电池系列。同时,三星SDI重点展示了高电压中镍(Mid-Nickel)电池、磷酸铁锂(LFP)电池,以及一项专注于电池安全性的热扩散防护技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多个电池连接在一起时,如果某一处发生异常,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我们的技术可以有效阻止问题扩散。” 在三星SDI展台上,现代汽车·起亚的机器人实验室研发的服务机器人“DAL-e”将迎宾并介绍三星SDI的电池产品。【摄影 记者 崔锦宁】 SK On在展会上展示了三种主要电池形态(软包、方形、圆柱形),并首度公开高电压中镍电池。此外,SK On还展出了与SK Enmove合作开发的电动车浸没式冷却技术,以及独家研发的无线电池管理系统(BMS),后者通过无线芯片取代传统BMS电缆,不仅提高冷却液流通性,还能降低泄漏风险。 POSCO Future M在展会上呈现了覆盖原材料—材料—回收的完整供应链,并展示了最新的正极和负极材料技术。展区还设置了脚踏发电体验区,观众可通过踩踏自行车发电,所产生的电量将换算后捐赠给POSCO 1%公益基金。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右三)在POSCO Future M展位聆听主持人介绍最新技术发展。【摄影 记者 崔锦宁】 LG化学此次展出了韩国首款量产的无前驱体正极材料(LPF),这项技术可直接从定制金属原料烧结生成正极材料,不仅提升了低温输出性能,还减少了研发时间、废水排放和碳排放,具备更高的环保价值。 此外,EcoPro在展会上详细介绍了其印尼一体化正极材料工厂的竞争力,计划在印尼苏拉威西省建设从冶炼—前驱体—正极材料的一体化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公司宣布整合旗下EcoPro CNG与EcoPro Innovation,以进一步优化废旧电池金属提取与锂精炼业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韩国锌业(Korea Zinc)在本次展会重点展示其二次电池全产业链布局,并介绍了计划2026年底投产的全能型镍冶炼厂。而LS Electric则携旗下五家子公司展出了下一代储能系统(ESS),该“全能ESS平台”可通过电池和PCS中的传感器实时收集数据,实现用电量预测、故障预防和安全管理。 韩国锌业展位前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在展会开幕式上,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表示,政府将采取多项措施,包括电动汽车税收减免、充电基础设施扩建,并计划在未来将储能系统(ESS)市场规模扩大至现有的15倍,以促进电池市场需求增长。此外,政府正推动本土电池核心材料的生产,特别是在负极材料等关键领域,将提供财政、税收和基金等多重支持,以减少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 InterBattery 2025不仅展示了全球电池行业的最新技术与趋势,更见证了中韩企业在全球电池市场的正面交锋。面对中国企业的强势进军,韩国企业正加速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以确保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格局中的领先地位。
2025-03-06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