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利息’新闻 5个
-
韩国商业银行第一季度净利润达6.9万亿韩元 同比增28.7%
韩国金融监督院23日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银行经营业绩》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国内银行实现净利润6.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1亿元),同比增长28.7%。 具体来看,利息收入为14.8万亿韩元,同比减少0.8%;非利息收入为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6.6%。受人工成本和物资支出增加等因素影响,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6.3%,达6.8万亿韩元。 数据显示,信用减值损失达1.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3.9%。对此,金融监督院解释称,损失扩大主要受韩国连锁超市公司Homeplus企业重组及信用风险上升等因素影响。 此外,营业外损益实现7000亿韩元顺差,较去年同期因银行就股票挂钩型证券(ELS)进行赔偿而录得2.2万亿韩元亏损的情况大幅好转,实现扭亏为盈。 金融监督院表示,尽管今年第一季度利息收入减少1000亿韩元,但得益于去年同期1.8万亿韩元ELS赔偿等一次性费用的消除,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2025-05-23 23:07:19 -
五家中资银行首尔分行去年"成绩单" 出炉 工商银行表现亮眼
11日,据韩国银行联合会的数据,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五家中资银行首尔分行去年净利润约为329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同比减少6.73%。 从各行具体表现来看,去年净利润出现明显分化。中国银行首尔分行去年净利润达790亿韩元,同比减少24.98%;建设银行为612亿韩元,同比减少20.73%;光大银行为201亿韩元,同比减少22.09%。相比之下,工商银行首尔分行则实现净利润1396亿韩元,同比增长18.1%;交通银行则录得298亿韩元,同比增长10.37%。 从总资产规模来看,五家中资银行首尔分行去年总资产规模达88.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1.31%。其中,工商银行总资产规模最大,达到32.2万亿韩元,其后依次为建设银行(23万亿韩元)、中国银行(17.6万亿韩元)、交通银行(8.1万亿韩元)和光大银行(7.7万亿韩元)。 营业利润方面,工商银行表现最为亮眼,去年实现营业利润1881亿韩元,同比增长23.18%;交通银行紧随其后,营业利润达378亿韩元,同比增长10.53%。相比之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光大银行的营业利润则分别为1136亿韩元、820亿韩元和269亿韩元,同比降幅分别为14.33%、19.21%和23.14%。 值得关注的是,五家银行首尔分行中,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实现了显著业绩增长。工商银行受益于外汇及衍生产品业务的增长,成功扭亏为盈。其相关收入去年达574.7亿韩元。交通银行主要得益于利息收入的增长,去年利息收入达3015亿韩元,同比增长13.2%。 总体来看,尽管部分银行业绩表现稳健,但整体业绩略有下滑。韩国金融监督院分析指出,为扩大资产规模,在韩中资银行通过中国香港等海外市场以较高利率融资,导致利息收入承压。不过,外汇及衍生品交易收益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利息收入的下滑。 某家中国工商银行营业厅【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12 17:00:00 -
韩国企业偿债能力持续恶化 多行业面临"僵尸企业"风险
【图片来源 韩联社】 在新冠疫情后,受营业利润下降和利率上升等影响,去年韩国大企偿债能力呈恶化趋势。 企业分析研究所Leaders Index对销售额前500强企业中,对连续三年提交事业报告的有302家企业进行调查,并于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去年为基准,受访企业的总销售额为2964.697万亿元(约合人民币15万亿元),较2021年(2362.8248万亿韩元)实现25.5%的增长。然而,同期营业利润不增反降,从200.3075万亿韩元小幅下滑至197.942万亿韩元,降幅达1.2%。此外,企业利息支出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2.982万亿韩元激增至54.2961万亿韩元,增幅高达136.3%。 同时,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从2021年的8.72骤降至2024年的3.65。利息保障倍数是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关键指标。受访企业中,214家企业(70.9%)的利息保障倍数在过去三年内呈下降趋势,仅有88家企业指标有所改善。 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即以营业利润无法覆盖利息费用)的企业数量,从2021年的34家(11.3%)、2022年的44家(14.6%)、2023年的59家(19.5%)增至2024年的73家(24.2%),三年间翻了一番。其中,20家企业连续三年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包括乐天集团旗下的乐天购物、乐天化学、乐天酒店、乐天海玛特、Korea Seven等5家公司,SK集团旗下的SK On、SK Eco Plant、SK Networks等3家公司,以及新世界集团旗下的新世界建设、易买得(E-mart)等2家公司。 根据国际通行标准,连续三年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的企业被界定为潜在“僵尸企业”。从行业维度观察,除造船、国营企业和保险业外,绝大多数行业的偿债能力指标均呈现持续恶化态势。尤其是石油化工和流通零售行业受去年市场环境恶化影响,平均利息保障倍数分别降至0.64和0.99,均低于1。其中,石油化工行业利息保障倍数恶化最为严重,37家企业的平均利息保障倍数从2021年的12.34暴跌至2024年的0.64。在石油化工行业中,乐天化学、晓星化学、ISU化学、大韩油化、太光产业、丽川NCC等6家企业连续三年处于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的高风险状态,反映出该行业面临的系统性经营压力。
2025-04-29 23:25:02 -
韩国经济下行 三成大企资金状况亮红灯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每10家大企中就有3家表示今年的资金状况同比有所恶化。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面向销售额逾千亿韩元的大企业(不包括国企和金融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于6日发布的结果显示,31%的受访企业表示今年资金状况同比有所恶化,仅11%的企业表示有所改善,58%的企业表示与去年持平。 从行业分布来看,建筑及土木工程(50%)、金属(45.5%)、石油化工(33.3%)等行业资金状况恶化最为显著。韩经协分析指出,这些行业长期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市场需求萎缩以及全球供应过剩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筹措困境。 关于影响企业资金状况的主要负面因素,“汇率波动”回答最多,占24.3%,原材料价格及人工成本上涨(23%)、借贷利率高企(17.7%)等回答紧随其后。此外,36%的受访企业预计今年资金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仅11%的企业表示资金需求将减少。在资金投入最多的领域方面,“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39.7%)位居首位,其次依次为“设备投资”(21.3%)、“偿还贷款”(14.3%)以及、“人工费和管理费”(14%)等。 在此次调查中,每5家企业中就有1家企业(20%)表示,营业利润已难以覆盖利息支出。尽管韩国银行(央行)已于上月25日将基准利率从3%下调至2.75%,但58%的企业认为年内不会出现进一步降息。 多数企业预测,今年韩元兑美元汇率将在1500韩元左右达到峰值。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指出:"尽管近期实施了降息政策,但建筑、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仍深陷经济低迷。政府应当着力稳定汇率波动,降低企业外汇风险,同时加大财政补贴、优化金融政策、扩大税收减免等支持力度,以缓解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
2025-03-06 19:52:12 -
韩企经营"步步惊心" 边际企业比重高企
【图片来源 AI】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每5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家是营业利润无法偿还贷款利息的“边际企业”。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于6日对韩国和五个主要国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去年第三季度为基准,在韩国226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440家为边际企业,比重达19.5%。边际企业是指利息备付率连续三年低于1的企业,说明企业的正常经营利润无法弥补其利息支出。 对比上述六个国家,韩国的边际企业比重仅次于美国(25%),其次依次为法国(19.4%)、德国(18.7%)、英国(13.6%)和日本(4%)。从国内企业行业分布来看,房地产行业(33.3%)、科学技术服务业(24.7%)、批发零售业(24.6%)和信息通信业(24.2%)的边际企业比重较高,企业经营上承受巨大压力,利息支出远超其正常经营利润。 此外,去年企业利息备付率低于1的“暂时性边际企业”比重,韩国在六个国家中也位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37.3%),占36.4%。法国(32.5%)、德国(30.9%)、英国(22%)、日本(12.3%)紧随其后,凸显出韩国企业在经营上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韩国边际企业比重增幅较2016年(7.2%)上升12.3个百分点,从163家增至440家,仅次于美国(5.8%)。英国(6.9%)、法国(5.4%)、日本(2.3%)、德国(1.6%)增幅相对较小。从国内企业行业来看,科学技术服务业(20.7%)、信息通信业(19.7%)、制造业(10.7%)和批发零售业(9.6%)的边际企业比重增幅较高。 同时,韩国综指(KOSPI)和科斯达克(KOSDAQ)的边际企业比重分别上升2.5个百分点和17.1个百分点,呈大幅上升趋势。韩经协指出,该数据意味着中小企业因经济萧条受到的冲击更大。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强调:“国内企业因严重的内需不振和特朗普贸易保护措施带来的出口不确定性,经营压力大幅加剧。政府需加强制度支援,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025-02-06 23:14:00
-
韩国商业银行第一季度净利润达6.9万亿韩元 同比增28.7%
韩国金融监督院23日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银行经营业绩》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国内银行实现净利润6.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1亿元),同比增长28.7%。 具体来看,利息收入为14.8万亿韩元,同比减少0.8%;非利息收入为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6.6%。受人工成本和物资支出增加等因素影响,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6.3%,达6.8万亿韩元。 数据显示,信用减值损失达1.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3.9%。对此,金融监督院解释称,损失扩大主要受韩国连锁超市公司Homeplus企业重组及信用风险上升等因素影响。 此外,营业外损益实现7000亿韩元顺差,较去年同期因银行就股票挂钩型证券(ELS)进行赔偿而录得2.2万亿韩元亏损的情况大幅好转,实现扭亏为盈。 金融监督院表示,尽管今年第一季度利息收入减少1000亿韩元,但得益于去年同期1.8万亿韩元ELS赔偿等一次性费用的消除,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2025-05-23 23:07:19 -
五家中资银行首尔分行去年"成绩单" 出炉 工商银行表现亮眼
11日,据韩国银行联合会的数据,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五家中资银行首尔分行去年净利润约为329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同比减少6.73%。 从各行具体表现来看,去年净利润出现明显分化。中国银行首尔分行去年净利润达790亿韩元,同比减少24.98%;建设银行为612亿韩元,同比减少20.73%;光大银行为201亿韩元,同比减少22.09%。相比之下,工商银行首尔分行则实现净利润1396亿韩元,同比增长18.1%;交通银行则录得298亿韩元,同比增长10.37%。 从总资产规模来看,五家中资银行首尔分行去年总资产规模达88.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1.31%。其中,工商银行总资产规模最大,达到32.2万亿韩元,其后依次为建设银行(23万亿韩元)、中国银行(17.6万亿韩元)、交通银行(8.1万亿韩元)和光大银行(7.7万亿韩元)。 营业利润方面,工商银行表现最为亮眼,去年实现营业利润1881亿韩元,同比增长23.18%;交通银行紧随其后,营业利润达378亿韩元,同比增长10.53%。相比之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光大银行的营业利润则分别为1136亿韩元、820亿韩元和269亿韩元,同比降幅分别为14.33%、19.21%和23.14%。 值得关注的是,五家银行首尔分行中,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实现了显著业绩增长。工商银行受益于外汇及衍生产品业务的增长,成功扭亏为盈。其相关收入去年达574.7亿韩元。交通银行主要得益于利息收入的增长,去年利息收入达3015亿韩元,同比增长13.2%。 总体来看,尽管部分银行业绩表现稳健,但整体业绩略有下滑。韩国金融监督院分析指出,为扩大资产规模,在韩中资银行通过中国香港等海外市场以较高利率融资,导致利息收入承压。不过,外汇及衍生品交易收益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利息收入的下滑。 某家中国工商银行营业厅【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12 17:00:00 -
韩国企业偿债能力持续恶化 多行业面临"僵尸企业"风险
【图片来源 韩联社】 在新冠疫情后,受营业利润下降和利率上升等影响,去年韩国大企偿债能力呈恶化趋势。 企业分析研究所Leaders Index对销售额前500强企业中,对连续三年提交事业报告的有302家企业进行调查,并于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去年为基准,受访企业的总销售额为2964.697万亿元(约合人民币15万亿元),较2021年(2362.8248万亿韩元)实现25.5%的增长。然而,同期营业利润不增反降,从200.3075万亿韩元小幅下滑至197.942万亿韩元,降幅达1.2%。此外,企业利息支出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2.982万亿韩元激增至54.2961万亿韩元,增幅高达136.3%。 同时,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从2021年的8.72骤降至2024年的3.65。利息保障倍数是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关键指标。受访企业中,214家企业(70.9%)的利息保障倍数在过去三年内呈下降趋势,仅有88家企业指标有所改善。 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即以营业利润无法覆盖利息费用)的企业数量,从2021年的34家(11.3%)、2022年的44家(14.6%)、2023年的59家(19.5%)增至2024年的73家(24.2%),三年间翻了一番。其中,20家企业连续三年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包括乐天集团旗下的乐天购物、乐天化学、乐天酒店、乐天海玛特、Korea Seven等5家公司,SK集团旗下的SK On、SK Eco Plant、SK Networks等3家公司,以及新世界集团旗下的新世界建设、易买得(E-mart)等2家公司。 根据国际通行标准,连续三年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的企业被界定为潜在“僵尸企业”。从行业维度观察,除造船、国营企业和保险业外,绝大多数行业的偿债能力指标均呈现持续恶化态势。尤其是石油化工和流通零售行业受去年市场环境恶化影响,平均利息保障倍数分别降至0.64和0.99,均低于1。其中,石油化工行业利息保障倍数恶化最为严重,37家企业的平均利息保障倍数从2021年的12.34暴跌至2024年的0.64。在石油化工行业中,乐天化学、晓星化学、ISU化学、大韩油化、太光产业、丽川NCC等6家企业连续三年处于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的高风险状态,反映出该行业面临的系统性经营压力。
2025-04-29 23:25:02 -
韩国经济下行 三成大企资金状况亮红灯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每10家大企中就有3家表示今年的资金状况同比有所恶化。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面向销售额逾千亿韩元的大企业(不包括国企和金融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于6日发布的结果显示,31%的受访企业表示今年资金状况同比有所恶化,仅11%的企业表示有所改善,58%的企业表示与去年持平。 从行业分布来看,建筑及土木工程(50%)、金属(45.5%)、石油化工(33.3%)等行业资金状况恶化最为显著。韩经协分析指出,这些行业长期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市场需求萎缩以及全球供应过剩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筹措困境。 关于影响企业资金状况的主要负面因素,“汇率波动”回答最多,占24.3%,原材料价格及人工成本上涨(23%)、借贷利率高企(17.7%)等回答紧随其后。此外,36%的受访企业预计今年资金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仅11%的企业表示资金需求将减少。在资金投入最多的领域方面,“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39.7%)位居首位,其次依次为“设备投资”(21.3%)、“偿还贷款”(14.3%)以及、“人工费和管理费”(14%)等。 在此次调查中,每5家企业中就有1家企业(20%)表示,营业利润已难以覆盖利息支出。尽管韩国银行(央行)已于上月25日将基准利率从3%下调至2.75%,但58%的企业认为年内不会出现进一步降息。 多数企业预测,今年韩元兑美元汇率将在1500韩元左右达到峰值。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指出:"尽管近期实施了降息政策,但建筑、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仍深陷经济低迷。政府应当着力稳定汇率波动,降低企业外汇风险,同时加大财政补贴、优化金融政策、扩大税收减免等支持力度,以缓解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
2025-03-06 19:52:12 -
韩企经营"步步惊心" 边际企业比重高企
【图片来源 AI】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每5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家是营业利润无法偿还贷款利息的“边际企业”。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于6日对韩国和五个主要国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去年第三季度为基准,在韩国226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440家为边际企业,比重达19.5%。边际企业是指利息备付率连续三年低于1的企业,说明企业的正常经营利润无法弥补其利息支出。 对比上述六个国家,韩国的边际企业比重仅次于美国(25%),其次依次为法国(19.4%)、德国(18.7%)、英国(13.6%)和日本(4%)。从国内企业行业分布来看,房地产行业(33.3%)、科学技术服务业(24.7%)、批发零售业(24.6%)和信息通信业(24.2%)的边际企业比重较高,企业经营上承受巨大压力,利息支出远超其正常经营利润。 此外,去年企业利息备付率低于1的“暂时性边际企业”比重,韩国在六个国家中也位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37.3%),占36.4%。法国(32.5%)、德国(30.9%)、英国(22%)、日本(12.3%)紧随其后,凸显出韩国企业在经营上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韩国边际企业比重增幅较2016年(7.2%)上升12.3个百分点,从163家增至440家,仅次于美国(5.8%)。英国(6.9%)、法国(5.4%)、日本(2.3%)、德国(1.6%)增幅相对较小。从国内企业行业来看,科学技术服务业(20.7%)、信息通信业(19.7%)、制造业(10.7%)和批发零售业(9.6%)的边际企业比重增幅较高。 同时,韩国综指(KOSPI)和科斯达克(KOSDAQ)的边际企业比重分别上升2.5个百分点和17.1个百分点,呈大幅上升趋势。韩经协指出,该数据意味着中小企业因经济萧条受到的冲击更大。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强调:“国内企业因严重的内需不振和特朗普贸易保护措施带来的出口不确定性,经营压力大幅加剧。政府需加强制度支援,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025-02-06 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