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制药’新闻 21个
-
韩国五百强企业女性高管占比首破8% 多集中于象征性岗位
8日,企业分析研究机构Leaders Index发布报告显示,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韩国营收排名前500强企业的女性高管人数达1210名,占整体高管的8.1%,首次突破8%大关。与2019年的505名(3.8%)相比,6年间人数增长2倍以上。 自2022年8月实施《资本市场法》修订案,女性高管于2023年突破1000人后,人数持续上升。该修订案明确规定总资产达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4.8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董事会禁止由单一性别组成。然而,女性高管中实际执行管理业务的未登记高管比例从2019年的90.5%持续下滑至今年的71.6%。 相反,在与公司没有任何其他契约关系的非执行董事中,女性注册高管人数持续增加。2019年至今年,女性非注册高管从457人增至866人,增幅未达到两倍,但女性非执行董事从38人猛增至292人,增长7.6倍。 女性注册高管中,执行董事占比从2019年的20.8%降至2022年的12.7%后,目前徘徊在15%左右。非执行董事占比从79.2%升至84.9%。Leaders Index方面表示,从表面上看性别多样性有所改善,但女性高管增长仍集中在象征性的非执行董事岗位。 从行业分布来看,消费品行业的女性高管占比较高,分别为生活用品(19.5%)、制药(19%)、服务业(13.2%)和食品饮料(13.1%)。相对而言,造船、机械和设备(3.3%)、能源(3.6%)及建筑建材(3.7%),女性高管占比均未达到5%。 以今年为准,韩国500强企业女性执行董事共34名,其中40%(14人)为所属企业的家族成员或亲属。除3人外,其余11人均担任企业总经理以上的职位。
2025-07-09 01:00:42 -
韩国近八成大企总部集中首都圈 区域分布失衡问题凸显
随着李在明政府上台后,加速推进韩国最大航运企业现代商船(HMM)总部迁址釜山等议题的讨论,韩国大型企业总部过度集中于首都圈的结构性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25日发布的《韩国500强企业总部区域分布分析报告》显示,全国500强企业中高达77%的总部设立在首尔、仁川和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区,而世宗市、忠清北道、全罗北道、江原道和济州道等地区的企业总部数量则屈指可数。 报告显示,共284家(56.8%)企业总部设于首尔,其次是仁川和京畿道共101家(20.2%),釜山、蔚山和庆南46家(9.2%),大邱和庆北23家(4.6%),大田和忠南21家(4.2%),光州和全南14家(2.8%)。忠北仅4家(0.8%),济州3家(0.6%),全北2家(0.4%),世宗和江原各仅1家(0.2%)。按地区来看,500强企业中385家聚集于首都圈,占比高达77%。 首尔地区聚集了现代汽车、起亚、LG电子、韩国产业银行、韩亚银行、韩华、KB国民银行、LG化学等龙头企业。三星电子、SK海力士、三星显示、三星SDI、三星重工业、KT、Naver等则集中于京畿道。现代制铁、韩国GM、SK仁川石化、三星生物制药、HD现代英特科位于仁川等。 在首尔市内,中区企业总部最多,共65家(22.9%),其次是江南区46家(16.2%)、钟路区42家(14.8%)、永登浦区40家(14.1%)、瑞草区25家(8.8%),位列前五。从行业来看,流通业最多,共33家(11.6%),其次是保险业28家(9.9%)、石化、建筑及建材、服务业各22家(7.7%)、证券业20家(7.0%)、食品业19家(6.7%)、生活用品业18家(6.3%)等。 总部位于仁川和京畿道的101家企业中,有26家(25.7%)位于城南市,龙仁和华城各9家(8.9%)、水原和安养各7家(6.9%)、平泽4家(4%)等。 釜山、蔚山、庆南地区共有46家企业总部,代表性企业包括韩国南部电力、釜山银行、雷诺韩国等位于釜山;HD现代重工、LS MnM、韩国东西电力、HD现代尾浦、韩国石油公社等位于蔚山;斗山能源、韩华航空宇宙、韩华海洋等位于庆南。大邱和庆北地区则有23家企业设总部,韩国燃气公社、IM银行、L&F、德威航空、大同等位于大邱;浦项制铁、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韩国道路公社、浦项工程建设、浦项未来材料等位于庆北。 公营企业受公共机构搬迁及创新城市政策影响,总部多设在首尔以外地区。500强企业中的22家公企中,有17家设于非首都圈。 CEO Score指出,企业总部所在地可为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税收收入、就业机会及经济活力。当前韩国面临的地方经济衰退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性重大课题,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出大企总部过度集中于首都圈所导致的地区发展失衡现象。未来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优化企业区域布局,实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将成为韩国政府面临的重要政策课题。
2025-06-26 02:29:58 -
李在明执政启幕 "真·韩国"扬帆起航
在6月3日大选中,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最终胜出,成功当选大韩民国第21任总统。他在竞选期间提出的《十大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此次胜选的核心纲领,勾勒出一个全面改革国家结构、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蓝图。这十大公约不仅展现出他以人为本的政策哲学,还构筑起一个经济强劲、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绿色发展的“真·大韩民国”。 ◆科技能源引领国家发展 李在明首先聚焦科技与能源,提出通过跻身人工智能(AI)三大强国之一、设立AI单科大学、投资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6亿元)、建立国家AI数据中心等举措,在任期内奠定“AI经济”根基。同时,他推动“能源高速公路”建设,整合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与智能电网,树立截至2040年实现全国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目标。他还主张振兴资本市场,力图开启“股指5000时代”,通过加入MSCI发达国家指数、打击操纵行为和强化小微股东权利,增强市场信心。此外,他承诺推动“ABCDEF”六大先进产业发展,涵盖AI、生物制药、文化内容、防务航天、能源与制造,建立以高端技术为中心的国家增长引擎。 ◆文化实力争做全球五强 文化政策方面,李在明提出软实力全球前五的目标,计划提升文化产业规模至300万亿韩元。他承诺扩大国家文化预算,支持K-Pop、K-Drama、K-Game等内容的全球拓展,完善OTT平台与公共制作基础,同时强化文化金融、税收优惠与知识产权保护。他也重视创作人才的培养与福利,强调扩大文化基础设施和人文教育普及,以此建立真正的“文化强国”。 ◆国防外交注重实用主义 在外交与安全领域,他主张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取代意识形态外交,强调在坚固韩美同盟的基础上拓展经济外交,提升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他致力通过实际行动推进朝核问题解决,并提出以AI和科技打造“智能强军”,推进韩国防务产业跻身世界四强。他还计划改善军人服役环境、强化人权保障,并推动海军陆战队改编为独立的“准第四军”。 ◆国土结构力求均衡发展 区域均衡发展是李在明政策的另一核心。他提出完成“世宗行政首都”建设,包括迁建总统办公大楼与国会大楼,并推动第二轮公共机关向地方迁移。他规划五大广域经济圈与三大特别自治道协同发展的“五极三特”区域结构,通过设立国家自治分权会议、扩大地方财源、活化地方货币与地铁工程,激活地方经济,实现全国均衡发展。 ◆民主治理重建公共信任 制度改革上,李在明强调“恢复民主”,提出强化对总统戒严权限的民主制约,重建国军中立与国民信赖。他主张终结政治报复、推进以能力为重心的人事任命,并通过同步主要公职与总统任期实现责任行政。他倡导借助数字平台激活公民参与政策过程,并设立“议题共识委员会”协商重大政策,实现协同治理。 ◆福祉体系覆盖生老病死 对于社会福祉,李在明提出构建“生涯保障福祉体系”,涵盖儿童、青年、中年与老年。他计划扩大儿童津贴与育儿休假制度,减轻住房、通信与教育负担,并建立国家主导的照护体系,包括育儿、残障与老年照护。他支持设立公立医学院、调整医学院招生名额,并在医疗弱势地区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住房方面,他承诺增加优质公共住宅供给,合理调整重建与开发政策。 ◆劳动共生推动社会融合 劳动与中小企业政策方面,李在明承诺构建“共生社会”,保障所有劳工权利,同时推动阶段引入“4.5日工作制”并延长退休年龄。他强调加强地方劳动监察,推动劳动节法定化,同时为个体商户提供债务减免、经营成本补贴与灾害保险。他也提出支持中小企业数码转型,完善福利平台、强化公平交易救济机制,并针对青年提供住房与初次国民年金保费支援。 ◆教育改革突出科研导向 关于教育改革,李在明主张强化地方国立大学与研究机构之间的联动,建设科研导向高校体系,并推动学生主导民主教育,提升社会责任。他同时重视教师培训与科研人员待遇改善,推动科研与教育政策制定的有机结合。 ◆绿色发展加快生态转型 在环保与未来发展领域,李在明把绿色转型纳入国家战略核心。他提出加快碳中和步伐,推动绿氢、储能、热泵等未来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煤电退出,并制定塑料管控战略规划,扩大电动汽车普及和空气质量治理。他同时提出保护半岛生物种类,扩大生态保护范围,强化相关国家委员会的功能,推动绿色持续发展。 ◆安全农业支撑乡村振兴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安全问题上,李在明主张构建灾难综合应对体系,强化灾害赔偿制度,提高国民安全意识。同时,他提出推广智能农业、提高农险理赔标准、扩大有机农业与农民养老保障,并为渔村提供基础设施、青年就业与持续发展支援,以此改善农渔村老龄化,建设真正的“宜居乡村”。 李在明的施政蓝图旨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之上建立奔向“幸福生活”的世界强国。在未来五年的任期内,如何确保政策落实、合理分配资源、与国会及地方政府有效协作,成为李在明政府能否真正兑现“以人为本”承诺的关键所在。
2025-06-04 16:00:00 -
韩国便利店掀起平价美妆风暴 抢占高性价比护肤市场
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价格和便利性的关注日益提升,韩国主要便利店加快布局美妆品类,推出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6元)以下的基础化妆品,以强化竞争力,吸引新消费群体。 根据韩国便利店行业27日消息,7-Eleven近期持续推出小容量、高性价比的基础美妆产品。本月9日,该公司推出售价4900韩元、容量50毫升的物理防晒霜,21日又推出售价3000韩元的一次性棒状防晒霜及毛孔紧致精华。 7-Eleven还将于28日起,与化妆品研发企业韩国科玛(Kolmar)旗下子公司HK inno.N运营的美妆品牌Bewants合作,追加推出4款基础护理产品,其中PDRN撕拉面膜、谷胱甘肽精华和积雪草胶原紧致面霜均售价3000韩元,积雪草胶原舒缓棉片售价4500韩元。 7-Eleven方面表示,公司将美妆品类视为便利店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未来计划依托便利店渠道的便捷性和覆盖优势,在日常基础护肤领域打造价格竞争力。 GS零售旗下便利店GS25也在积极拓展美妆品类。自上月起,GS25与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合作,启动自有彩妆品牌WHIZZY的试销。该品牌于今年2月上线,主打自然清透妆感,主要面向年轻消费群体。 此次上线的产品以唇妆为主,包括5款售价1.3万韩元的水润透亮“Glow Up Tint”,以及3款售价1.4万韩元、兼具唇彩与腮红功能的“Slick Move Lip & Cheek”,共计8款产品。 此外,东国制药旗下护肤品牌Madeca21的新系列“TECA SOSIDE Calming Line”也已同步入驻GS25门店。该系列包括面膜、棉片、安瓶与面霜,共4款产品,单品售价均为3000韩元。 便利店行业相关人士指出:“便利店作为消费者触手可及的零售渠道,非常适合销售日常高频使用的基础化妆品。未来将持续推出价格合理、差异化明显的产品,以稳固并拓展美妆消费群体。”
2025-05-27 23:27:50 -
韩国企业一季度业绩呈"马太效应" 大型企业领跑 中坚企业增长乏力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以及地缘政局动荡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下,韩国大型企业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反之,经营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坚企业则因抗风险能力不足,整体业绩表现欠佳,业绩呈显著分化态势。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18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韩国500家上市中坚企业实现总销售额60.09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93.4亿元),同比增长4%;但营业利润为2.9416万亿韩元,同比下降2.7%。反之,同期韩国大型企业实现营业利润60.9628万亿韩元,同比大增17.1%。 从企业个体表现来看,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韩美半导体(Hanmisemi)表现最为亮眼,营业利润同比激增142.6%,达696亿韩元。Wonik PNE(323亿韩元)、Seegene(292亿韩元)、韩国CARBON(285亿韩元)、Jusung Engineering(269亿韩元)、APR(268亿韩元)以及娱美德(263亿韩元)等企业也实现了较为可观的利润增长。然而,部分企业业绩表现不佳,JNTC、WCP、TOPTEC、Sammok S-Form、PNT等企业的营业利润分别减少459亿韩元、310亿韩元、294亿韩元、248亿韩元和239亿韩元。 据分析,建筑与建材行业受冲击最为严重,营业利润同比锐减1396亿韩元,下跌65.6%。该行业40家样本企业中,有25家出现营业利润下滑,亏损企业也从去年同期的6家增至11家。IT行业中坚企业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2.6%,在102家样本企业中,57家利润下滑,亏损企业从去年的23家增至35家。这一表现与以SK海力士、三星电子为代表的大型IT企业带动行业整体利润增长39.5%的亮眼成绩形成强烈反差。 IT行业内部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得益于全球人工智能(AI)产业热潮,与高带宽存储器(HBM)相关的材料、零部件及设备制造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而二次电池、显示面板、移动设备和PC相关企业则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营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此外,造纸(-549亿韩元)、医疗器械(-204亿韩元)、流通(-25亿韩元)等行业的营业利润均呈下降趋势。反之,服务(869亿韩元)、制药与生物(431亿韩元)、汽车与零部件(393亿韩元)、造船(379亿韩元)以及石油化学(215亿韩元)等行业的营业利润则实现同比改善。
2025-05-18 23:16:14 -
李在镕重磅新动作!三星电子收购德国弗莱克特集团
三星电子14日宣布,已与英国私募基金德腾资本(Triton)达成协议,将以15亿欧元的价格(约合人民币116.7亿元)收购德腾资本持有的欧洲最大暖通空调系统(HVAC)公司德国弗莱克特集团(Fläkt Group),正式进军发展迅速的全球暖通空调市场。 这是三星电子继2017年以8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哈曼后,时隔8年再次完成的万亿级韩元收购,将于年内完成收购流程。 弗莱克特集团成立于1918年,是一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老牌制造企业,具备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和定制产品的产品矩阵设计能力。多年来主要向大型数据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机场、客运站、大型医院等对抗菌、恒温恒湿要求严格的场所提供暖通空调设备。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稳定和可信赖的服务支持,近年来实现快速发展,去年还获得有大数据中心领域奥斯卡奖之称的“DSC Awards 2024”,技术实力广泛得到认可,在全球拥有超过60家的顶尖制药、医疗、食品饮料企业等大型客户。 受全球变暖和各国环保能源政策的影响,全球对暖通空调设备的需求逐年增长。尤其是在机场、购物中心、工厂等大型设施中使用的中央空调市场规模有望从去年的61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990亿美元,实现年均8%的增幅。 三星电子计划将快速发展壮大的空调业务作为新的发展动力,积极展开投资。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机器人、自动驾驶、扩展现实(XR)等技术的普及发展,大数据中心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通过此次收购,三星电子将在建筑综合控制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加持弗莱克特的空调控制方案,有望扩大稳定且盈利能力较强的服务与维护业务。 目前三星电子正在以家用与商用系统空调市场为中心,推进无管道(Ductless)空调业务。去年5月,三星电子与美国空调企业雷诺士(Lennox)成立合资法人,将三星电子原有销售渠道与雷诺士进行整合,加强对北美空调市场的攻势。 此前,三星电子还陆续收购了人形机器人制造企业Rainbow Robotics、AI制造企业OST、医疗技术企业Sonio等与未来产业发展相关的企业。 三星电子设备体验(DX)部门代理社长卢泰文表示,三星电子收购弗莱克特,迎合AI与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巨大需求,奠定了向全球综合空调企业跃进的基础,将成为三星电子新的发展动力。 弗莱克特集团CEO特雷弗·杨(Trevor Young)表示,非常高兴成为三星电子的一员,作为一家百年老牌顶级空调制造企业,将借助三星电子的全球业务基础与投资,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2025-05-14 20:43:36 -
K-Beauty热潮持续升温 ODM双雄一季度业绩齐创新高
随着韩国美妆(K-Beauty)在全球热度持续攀升,独立品牌数量迅速增长,推动本土设计代工(ODM)行业迎来发展高峰。韩国两大代表性ODM企业——韩国科玛(Kolmar Korea)和科丝美诗(COSMAX)在2025年第一季度双双创下历史最佳业绩。 据业界14日消息,韩国科玛第一季度合并销售额达653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同比增长14%;营业利润由324亿韩元增至599亿韩元,同比大幅增长85%。剔除旗下制药子公司HK inno.N的业绩,韩国科玛的化妆品业务销售额也达到4057亿韩元,实现同比增长。 在业绩构成上,韩国本土法人表现尤为突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科玛本土法人实现销售额2743亿韩元,同比增长11%;营业利润达339亿韩元,同比增长49%,营业利润率为12.4%。销售额、营业利润和利润率三项指标均创下季度新高。 与此同时,科丝美诗也迎来了强劲增长。该公司第一季度销售额达5886亿韩元,同比增长11.7%,创下历史新高;营业利润为513亿韩元,同比增长13%。销售增长同样得益于韩国本土法人拉动。科丝美诗韩国法人第一季度销售额为3628亿韩元,同比增长15%;营业利润为343亿韩元,同比增长14%。 自去年以来,随着韩国美妆在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选择委托ODM生产的独立品牌数量持续增加,带动两家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客户基础稳步扩展,企业订单量和销售收入显著增长。 在本土市场稳健增长的基础上,海外市场的拓展也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通过加快布局美国、东南亚等重点市场,海外法人的业绩同步提升,推动了营收结构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面对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两家公司正在加速全球产能布局。韩国科玛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启用美国第二工厂,全面应对北美及全球市场需求,构建更加稳定且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韩国、美国、中国法人的第一季度增长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各地生产基地的定制化战略,灵活应对全球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持续拓展海外合作网络。” 科丝美诗则计划通过扩建国内主要生产基地,将年产能提升至逾10亿件,较去年增长约30%。目前,华城工厂和平泽第一、第二工厂的扩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与此同时,海外工厂的扩建也在推进,预计今年全球总产能将从去年的31亿件增至33亿件。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凭借全品类的创新产品体系,我们将持续助力全球客户提升竞争力,未来将与全球4500余家合作品牌携手实现共赢。”
2025-05-14 20:14:23 -
韩国生物制药业一季度冷热不均 主力产品驱动业绩上扬
2025年第一季度,韩国生物制药行业整体业绩呈现分化趋势。一方面,多家企业凭借主力产品销售增长,实现稳健盈利;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则受海外市场不振、研发支出增加等因素拖累,利润承压。 其中,Celltrion业绩大幅增长。以合并基准计算,公司第一季度合并营业利润为149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6亿元),同比飙升867.94%;销售额达8419亿韩元,创同期新高。旗下主力产品Remsima SC、Yuflyma和Begzelma销售同比增长超过62%,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三星生物制剂表现同样强劲,实现营业利润4867亿韩元,同比增长119.92%,超出市场预期;销售额为1.298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7.11%。公司表示,生物仿制药销售持续增长,以及第四工厂投产,是带动业绩改善的关键。 SK生物制药得益于抗癫痫药Cenobamate的稳定表现,营业利润为257亿韩元,同比增加149.3%;销售额为1444亿韩元,同比增长26.7%。其中,Cenobamate在美国市场销售额为1333亿韩元,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约47%。 传统制药企业方面,Yuhan Corporation第一季度合并销售额为4916亿韩元,同比增长10.6%;营业利润为64.2亿韩元,同比激增1013%。公司方面表示,非处方药与处方药均实现平衡增长,特别是维生素C和抗癌药来曲唑(Femara)表现突出,销售额分别增长39.5%和36.8%。 GC绿十字在血液制剂Alyglo带动下,实现80亿韩元营业利润,成功扭亏为盈。大熊制药则凭借胃食管反流疾病治疗药Fexuclue与肉毒素Nabota产品销售增长,实现营业利润383亿韩元,同比增长29%。 医疗美容领域也展现出增长势头。Medytox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55亿韩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销售额达640亿韩元,创下公司历年第一季度销售新高。旗下肉毒素产品Medtoxin、Innotox、Coretox在内外销市场均实现增长,分别同比增长79%和16%。 然而,韩美药品和保宁制药等部分企业则在一季度面临业绩压力。韩美药品合并基准营业利润为590亿韩元,同比下降23%;销售额为3909亿韩元,减少3.2%。 保宁制药则因研发投入增加及普通药品市场疲软,导致业绩承压。公司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下降33.2%,降至109亿韩元,销售额小幅增长3%,达2406亿韩元。 面对业绩波动,相关企业纷纷调整策略寻求突破。韩美药品表示,将以自主产品为基础提高盈利能力,所获利润将持续投入至新药研发,以构建良性循环。保宁制药则计划通过优化产品组合,集中资源发展高收益自有产品,并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2025-05-13 22:54:13 -
韩国药企跨界玩转"年轻化营销" 抢占健康消费市场先机
韩国制药行业正加快摆脱以药店和医院为中心的传统销售模式,逐步将营销重心延伸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空间。企业纷纷通过快闪店、药妆连锁店、电影院等新兴渠道,推进贴近年轻群体的品牌战略,力图在竞争激烈的健康消费市场中抢占先机。 据流通业界8日消息,东亚制药日前携旗下产品“宝佳适味果冻”与人气手游《原神》推出联名快闪店,于4月24日至27日在首尔麻浦区弘大附近一家大型咖啡馆限时开设。活动共开放2000个预约名额,因反响热烈提前售罄,现场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参与。 该快闪店不仅展出了“宝佳适味果冻”与《原神》角色联名的多款周边产品,还设立了饮品区、迷你游戏体验区、角色拍照区等互动空间。通过社交媒体(SNS)的传播,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的年轻化形象。东亚制药表示,未来将持续通过此类线下体验活动,突破传统药品营销模式,深化与消费者的互动与沟通。 继快闪店活动后,东亚制药于5月8日至9日在西江大学和光云大学相继开展“校园突袭”活动,以《原神》角色“娜维娅”为主题,设置拍照区、迷你游戏体验区、随机扭蛋机等互动项目,旨在进一步深化品牌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联系。 东亚制药相关负责人表示:“宝佳适味果冻与《原神》联名的快闪店活动反响超出预期。除了校园活动,我们还计划持续推出更多形式丰富的线下项目,以便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更加直接的联系。” 此外,东和药业与Jeil Health Science也通过跨界合作,积极拓展与年轻消费者的接触点。东和药业旗下健康功能食品品牌Mg LAB自5月1日起与火腿肠品牌“天下壮士”卡通形象联名推出“Mg LAB天下壮士企划套装”,并通过健康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全国门店上架,以提升品牌知名度。与此同时,Jeil Health Science则以CGV影院为营销场景,在龙山IPARK Mall店开展“GAS活命水”试饮活动。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年轻人对品牌互动需求的增加,韩国制药行业正在加速从传统药品销售模式向体验驱动型品牌策略转型。通过跨界合作和线下触点的拓展,企业正努力在健康消费市场中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品牌形象。 东亚制药旗下产品“宝佳适味果冻”与《原神》角色联名推出的多款周边产品【图片来源 东亚制药】
2025-05-08 19:05:16 -
韩国药品供应链稳定性建设亟待加强 专家呼吁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在药品供应不稳定的解决方案相较于主要国家仍显不足。专家呼吁,应加快建立系统性保障机制,构建药品供应链全景图谱,以有效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药品供应安全。 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研究院(KISTEP)制药生物产业研究组组长郑顺圭(音)于22日发布的《主要国家药品供应链保障政策比较研究及启示》报告中指出,全球主要国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而韩国在药品供应链稳定性机制建设方面相对滞后。 报告显示,尽管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与疾病管理厅在新型传染病防治领域开展了研发(R&D)资助、国家必需药品本土化生产等举措,但在构建完整供应链保障体系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特别是在战略药品储备、产能基础设施建设、原料药国产化等关键环节,对本土制药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亟待加强。韩国制药生物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原料药生产呈高度集中态势,中国占44%,印度占20%。 当前,韩国面临日益严峻的药品供应危机。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近三年间韩国累计46种药品因停产或进口中断导致供应短缺。仅去年4月,供应不稳定的药品就多达490种,其中包括69种国产药品在内的95种国家必备药品。 郑顺圭指出,随着美国高关税政策实施、中国反制措施生效,以及日本与欧盟供应链监管新规陆续出台,今年全球药品供应链格局将迎来重大调整,韩国制药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亟需系统性重构。报告进一步指出,在中美战略竞争持续深化、中东地缘政治动荡、俄乌军事冲突延宕、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国际药品供应链正经历结构性变革,建立高效精准的供应链情报监测体系已成为国家医药安全的核心议题。 对此,郑顺圭认为,政府应积极推动韩美制药企业在技术转移、原料供应、合同加工外包(CMO)及跨国并购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同时建立主要国家药品采购政策共享机制,为企业制定全球化市场策略提供精准支持。此外,应以《供应链安全基本法》制度为基础,构建覆盖供应链全流程的监测预警系统,完善行业统计数据库建设,全面提升供应链韧性与风险应对能力。 报告特别指出,韩国在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预测、区块链溯源等数字化技术在药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些前沿技术可有效识别供应链薄弱环节,提升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为实现药品供应链的可持续管理,保障国民用药安全,亟需建立包含风险识别评估、产能建设投资、应急生产储备在内的全周期管理体系。郑顺圭还指出:“构建药品供应安全保障体系需要建立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若能够实施为期5年以上的中长期政策支持计划,预计到2030年有望显著缓解部分关键药品的供应短缺问题。”
2025-04-22 19:01:52
-
韩国五百强企业女性高管占比首破8% 多集中于象征性岗位
8日,企业分析研究机构Leaders Index发布报告显示,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韩国营收排名前500强企业的女性高管人数达1210名,占整体高管的8.1%,首次突破8%大关。与2019年的505名(3.8%)相比,6年间人数增长2倍以上。 自2022年8月实施《资本市场法》修订案,女性高管于2023年突破1000人后,人数持续上升。该修订案明确规定总资产达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4.8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董事会禁止由单一性别组成。然而,女性高管中实际执行管理业务的未登记高管比例从2019年的90.5%持续下滑至今年的71.6%。 相反,在与公司没有任何其他契约关系的非执行董事中,女性注册高管人数持续增加。2019年至今年,女性非注册高管从457人增至866人,增幅未达到两倍,但女性非执行董事从38人猛增至292人,增长7.6倍。 女性注册高管中,执行董事占比从2019年的20.8%降至2022年的12.7%后,目前徘徊在15%左右。非执行董事占比从79.2%升至84.9%。Leaders Index方面表示,从表面上看性别多样性有所改善,但女性高管增长仍集中在象征性的非执行董事岗位。 从行业分布来看,消费品行业的女性高管占比较高,分别为生活用品(19.5%)、制药(19%)、服务业(13.2%)和食品饮料(13.1%)。相对而言,造船、机械和设备(3.3%)、能源(3.6%)及建筑建材(3.7%),女性高管占比均未达到5%。 以今年为准,韩国500强企业女性执行董事共34名,其中40%(14人)为所属企业的家族成员或亲属。除3人外,其余11人均担任企业总经理以上的职位。
2025-07-09 01:00:42 -
韩国近八成大企总部集中首都圈 区域分布失衡问题凸显
随着李在明政府上台后,加速推进韩国最大航运企业现代商船(HMM)总部迁址釜山等议题的讨论,韩国大型企业总部过度集中于首都圈的结构性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25日发布的《韩国500强企业总部区域分布分析报告》显示,全国500强企业中高达77%的总部设立在首尔、仁川和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区,而世宗市、忠清北道、全罗北道、江原道和济州道等地区的企业总部数量则屈指可数。 报告显示,共284家(56.8%)企业总部设于首尔,其次是仁川和京畿道共101家(20.2%),釜山、蔚山和庆南46家(9.2%),大邱和庆北23家(4.6%),大田和忠南21家(4.2%),光州和全南14家(2.8%)。忠北仅4家(0.8%),济州3家(0.6%),全北2家(0.4%),世宗和江原各仅1家(0.2%)。按地区来看,500强企业中385家聚集于首都圈,占比高达77%。 首尔地区聚集了现代汽车、起亚、LG电子、韩国产业银行、韩亚银行、韩华、KB国民银行、LG化学等龙头企业。三星电子、SK海力士、三星显示、三星SDI、三星重工业、KT、Naver等则集中于京畿道。现代制铁、韩国GM、SK仁川石化、三星生物制药、HD现代英特科位于仁川等。 在首尔市内,中区企业总部最多,共65家(22.9%),其次是江南区46家(16.2%)、钟路区42家(14.8%)、永登浦区40家(14.1%)、瑞草区25家(8.8%),位列前五。从行业来看,流通业最多,共33家(11.6%),其次是保险业28家(9.9%)、石化、建筑及建材、服务业各22家(7.7%)、证券业20家(7.0%)、食品业19家(6.7%)、生活用品业18家(6.3%)等。 总部位于仁川和京畿道的101家企业中,有26家(25.7%)位于城南市,龙仁和华城各9家(8.9%)、水原和安养各7家(6.9%)、平泽4家(4%)等。 釜山、蔚山、庆南地区共有46家企业总部,代表性企业包括韩国南部电力、釜山银行、雷诺韩国等位于釜山;HD现代重工、LS MnM、韩国东西电力、HD现代尾浦、韩国石油公社等位于蔚山;斗山能源、韩华航空宇宙、韩华海洋等位于庆南。大邱和庆北地区则有23家企业设总部,韩国燃气公社、IM银行、L&F、德威航空、大同等位于大邱;浦项制铁、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韩国道路公社、浦项工程建设、浦项未来材料等位于庆北。 公营企业受公共机构搬迁及创新城市政策影响,总部多设在首尔以外地区。500强企业中的22家公企中,有17家设于非首都圈。 CEO Score指出,企业总部所在地可为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税收收入、就业机会及经济活力。当前韩国面临的地方经济衰退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性重大课题,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出大企总部过度集中于首都圈所导致的地区发展失衡现象。未来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优化企业区域布局,实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将成为韩国政府面临的重要政策课题。
2025-06-26 02:29:58 -
李在明执政启幕 "真·韩国"扬帆起航
在6月3日大选中,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最终胜出,成功当选大韩民国第21任总统。他在竞选期间提出的《十大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此次胜选的核心纲领,勾勒出一个全面改革国家结构、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蓝图。这十大公约不仅展现出他以人为本的政策哲学,还构筑起一个经济强劲、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绿色发展的“真·大韩民国”。 ◆科技能源引领国家发展 李在明首先聚焦科技与能源,提出通过跻身人工智能(AI)三大强国之一、设立AI单科大学、投资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6亿元)、建立国家AI数据中心等举措,在任期内奠定“AI经济”根基。同时,他推动“能源高速公路”建设,整合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与智能电网,树立截至2040年实现全国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目标。他还主张振兴资本市场,力图开启“股指5000时代”,通过加入MSCI发达国家指数、打击操纵行为和强化小微股东权利,增强市场信心。此外,他承诺推动“ABCDEF”六大先进产业发展,涵盖AI、生物制药、文化内容、防务航天、能源与制造,建立以高端技术为中心的国家增长引擎。 ◆文化实力争做全球五强 文化政策方面,李在明提出软实力全球前五的目标,计划提升文化产业规模至300万亿韩元。他承诺扩大国家文化预算,支持K-Pop、K-Drama、K-Game等内容的全球拓展,完善OTT平台与公共制作基础,同时强化文化金融、税收优惠与知识产权保护。他也重视创作人才的培养与福利,强调扩大文化基础设施和人文教育普及,以此建立真正的“文化强国”。 ◆国防外交注重实用主义 在外交与安全领域,他主张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取代意识形态外交,强调在坚固韩美同盟的基础上拓展经济外交,提升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他致力通过实际行动推进朝核问题解决,并提出以AI和科技打造“智能强军”,推进韩国防务产业跻身世界四强。他还计划改善军人服役环境、强化人权保障,并推动海军陆战队改编为独立的“准第四军”。 ◆国土结构力求均衡发展 区域均衡发展是李在明政策的另一核心。他提出完成“世宗行政首都”建设,包括迁建总统办公大楼与国会大楼,并推动第二轮公共机关向地方迁移。他规划五大广域经济圈与三大特别自治道协同发展的“五极三特”区域结构,通过设立国家自治分权会议、扩大地方财源、活化地方货币与地铁工程,激活地方经济,实现全国均衡发展。 ◆民主治理重建公共信任 制度改革上,李在明强调“恢复民主”,提出强化对总统戒严权限的民主制约,重建国军中立与国民信赖。他主张终结政治报复、推进以能力为重心的人事任命,并通过同步主要公职与总统任期实现责任行政。他倡导借助数字平台激活公民参与政策过程,并设立“议题共识委员会”协商重大政策,实现协同治理。 ◆福祉体系覆盖生老病死 对于社会福祉,李在明提出构建“生涯保障福祉体系”,涵盖儿童、青年、中年与老年。他计划扩大儿童津贴与育儿休假制度,减轻住房、通信与教育负担,并建立国家主导的照护体系,包括育儿、残障与老年照护。他支持设立公立医学院、调整医学院招生名额,并在医疗弱势地区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住房方面,他承诺增加优质公共住宅供给,合理调整重建与开发政策。 ◆劳动共生推动社会融合 劳动与中小企业政策方面,李在明承诺构建“共生社会”,保障所有劳工权利,同时推动阶段引入“4.5日工作制”并延长退休年龄。他强调加强地方劳动监察,推动劳动节法定化,同时为个体商户提供债务减免、经营成本补贴与灾害保险。他也提出支持中小企业数码转型,完善福利平台、强化公平交易救济机制,并针对青年提供住房与初次国民年金保费支援。 ◆教育改革突出科研导向 关于教育改革,李在明主张强化地方国立大学与研究机构之间的联动,建设科研导向高校体系,并推动学生主导民主教育,提升社会责任。他同时重视教师培训与科研人员待遇改善,推动科研与教育政策制定的有机结合。 ◆绿色发展加快生态转型 在环保与未来发展领域,李在明把绿色转型纳入国家战略核心。他提出加快碳中和步伐,推动绿氢、储能、热泵等未来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煤电退出,并制定塑料管控战略规划,扩大电动汽车普及和空气质量治理。他同时提出保护半岛生物种类,扩大生态保护范围,强化相关国家委员会的功能,推动绿色持续发展。 ◆安全农业支撑乡村振兴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安全问题上,李在明主张构建灾难综合应对体系,强化灾害赔偿制度,提高国民安全意识。同时,他提出推广智能农业、提高农险理赔标准、扩大有机农业与农民养老保障,并为渔村提供基础设施、青年就业与持续发展支援,以此改善农渔村老龄化,建设真正的“宜居乡村”。 李在明的施政蓝图旨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之上建立奔向“幸福生活”的世界强国。在未来五年的任期内,如何确保政策落实、合理分配资源、与国会及地方政府有效协作,成为李在明政府能否真正兑现“以人为本”承诺的关键所在。
2025-06-04 16:00:00 -
韩国便利店掀起平价美妆风暴 抢占高性价比护肤市场
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价格和便利性的关注日益提升,韩国主要便利店加快布局美妆品类,推出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6元)以下的基础化妆品,以强化竞争力,吸引新消费群体。 根据韩国便利店行业27日消息,7-Eleven近期持续推出小容量、高性价比的基础美妆产品。本月9日,该公司推出售价4900韩元、容量50毫升的物理防晒霜,21日又推出售价3000韩元的一次性棒状防晒霜及毛孔紧致精华。 7-Eleven还将于28日起,与化妆品研发企业韩国科玛(Kolmar)旗下子公司HK inno.N运营的美妆品牌Bewants合作,追加推出4款基础护理产品,其中PDRN撕拉面膜、谷胱甘肽精华和积雪草胶原紧致面霜均售价3000韩元,积雪草胶原舒缓棉片售价4500韩元。 7-Eleven方面表示,公司将美妆品类视为便利店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未来计划依托便利店渠道的便捷性和覆盖优势,在日常基础护肤领域打造价格竞争力。 GS零售旗下便利店GS25也在积极拓展美妆品类。自上月起,GS25与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合作,启动自有彩妆品牌WHIZZY的试销。该品牌于今年2月上线,主打自然清透妆感,主要面向年轻消费群体。 此次上线的产品以唇妆为主,包括5款售价1.3万韩元的水润透亮“Glow Up Tint”,以及3款售价1.4万韩元、兼具唇彩与腮红功能的“Slick Move Lip & Cheek”,共计8款产品。 此外,东国制药旗下护肤品牌Madeca21的新系列“TECA SOSIDE Calming Line”也已同步入驻GS25门店。该系列包括面膜、棉片、安瓶与面霜,共4款产品,单品售价均为3000韩元。 便利店行业相关人士指出:“便利店作为消费者触手可及的零售渠道,非常适合销售日常高频使用的基础化妆品。未来将持续推出价格合理、差异化明显的产品,以稳固并拓展美妆消费群体。”
2025-05-27 23:27:50 -
韩国企业一季度业绩呈"马太效应" 大型企业领跑 中坚企业增长乏力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以及地缘政局动荡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下,韩国大型企业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反之,经营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坚企业则因抗风险能力不足,整体业绩表现欠佳,业绩呈显著分化态势。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18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韩国500家上市中坚企业实现总销售额60.09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93.4亿元),同比增长4%;但营业利润为2.9416万亿韩元,同比下降2.7%。反之,同期韩国大型企业实现营业利润60.9628万亿韩元,同比大增17.1%。 从企业个体表现来看,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韩美半导体(Hanmisemi)表现最为亮眼,营业利润同比激增142.6%,达696亿韩元。Wonik PNE(323亿韩元)、Seegene(292亿韩元)、韩国CARBON(285亿韩元)、Jusung Engineering(269亿韩元)、APR(268亿韩元)以及娱美德(263亿韩元)等企业也实现了较为可观的利润增长。然而,部分企业业绩表现不佳,JNTC、WCP、TOPTEC、Sammok S-Form、PNT等企业的营业利润分别减少459亿韩元、310亿韩元、294亿韩元、248亿韩元和239亿韩元。 据分析,建筑与建材行业受冲击最为严重,营业利润同比锐减1396亿韩元,下跌65.6%。该行业40家样本企业中,有25家出现营业利润下滑,亏损企业也从去年同期的6家增至11家。IT行业中坚企业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2.6%,在102家样本企业中,57家利润下滑,亏损企业从去年的23家增至35家。这一表现与以SK海力士、三星电子为代表的大型IT企业带动行业整体利润增长39.5%的亮眼成绩形成强烈反差。 IT行业内部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得益于全球人工智能(AI)产业热潮,与高带宽存储器(HBM)相关的材料、零部件及设备制造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而二次电池、显示面板、移动设备和PC相关企业则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营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此外,造纸(-549亿韩元)、医疗器械(-204亿韩元)、流通(-25亿韩元)等行业的营业利润均呈下降趋势。反之,服务(869亿韩元)、制药与生物(431亿韩元)、汽车与零部件(393亿韩元)、造船(379亿韩元)以及石油化学(215亿韩元)等行业的营业利润则实现同比改善。
2025-05-18 23:16:14 -
李在镕重磅新动作!三星电子收购德国弗莱克特集团
三星电子14日宣布,已与英国私募基金德腾资本(Triton)达成协议,将以15亿欧元的价格(约合人民币116.7亿元)收购德腾资本持有的欧洲最大暖通空调系统(HVAC)公司德国弗莱克特集团(Fläkt Group),正式进军发展迅速的全球暖通空调市场。 这是三星电子继2017年以8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哈曼后,时隔8年再次完成的万亿级韩元收购,将于年内完成收购流程。 弗莱克特集团成立于1918年,是一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老牌制造企业,具备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和定制产品的产品矩阵设计能力。多年来主要向大型数据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机场、客运站、大型医院等对抗菌、恒温恒湿要求严格的场所提供暖通空调设备。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稳定和可信赖的服务支持,近年来实现快速发展,去年还获得有大数据中心领域奥斯卡奖之称的“DSC Awards 2024”,技术实力广泛得到认可,在全球拥有超过60家的顶尖制药、医疗、食品饮料企业等大型客户。 受全球变暖和各国环保能源政策的影响,全球对暖通空调设备的需求逐年增长。尤其是在机场、购物中心、工厂等大型设施中使用的中央空调市场规模有望从去年的61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990亿美元,实现年均8%的增幅。 三星电子计划将快速发展壮大的空调业务作为新的发展动力,积极展开投资。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机器人、自动驾驶、扩展现实(XR)等技术的普及发展,大数据中心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通过此次收购,三星电子将在建筑综合控制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加持弗莱克特的空调控制方案,有望扩大稳定且盈利能力较强的服务与维护业务。 目前三星电子正在以家用与商用系统空调市场为中心,推进无管道(Ductless)空调业务。去年5月,三星电子与美国空调企业雷诺士(Lennox)成立合资法人,将三星电子原有销售渠道与雷诺士进行整合,加强对北美空调市场的攻势。 此前,三星电子还陆续收购了人形机器人制造企业Rainbow Robotics、AI制造企业OST、医疗技术企业Sonio等与未来产业发展相关的企业。 三星电子设备体验(DX)部门代理社长卢泰文表示,三星电子收购弗莱克特,迎合AI与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巨大需求,奠定了向全球综合空调企业跃进的基础,将成为三星电子新的发展动力。 弗莱克特集团CEO特雷弗·杨(Trevor Young)表示,非常高兴成为三星电子的一员,作为一家百年老牌顶级空调制造企业,将借助三星电子的全球业务基础与投资,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2025-05-14 20:43:36 -
K-Beauty热潮持续升温 ODM双雄一季度业绩齐创新高
随着韩国美妆(K-Beauty)在全球热度持续攀升,独立品牌数量迅速增长,推动本土设计代工(ODM)行业迎来发展高峰。韩国两大代表性ODM企业——韩国科玛(Kolmar Korea)和科丝美诗(COSMAX)在2025年第一季度双双创下历史最佳业绩。 据业界14日消息,韩国科玛第一季度合并销售额达653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同比增长14%;营业利润由324亿韩元增至599亿韩元,同比大幅增长85%。剔除旗下制药子公司HK inno.N的业绩,韩国科玛的化妆品业务销售额也达到4057亿韩元,实现同比增长。 在业绩构成上,韩国本土法人表现尤为突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科玛本土法人实现销售额2743亿韩元,同比增长11%;营业利润达339亿韩元,同比增长49%,营业利润率为12.4%。销售额、营业利润和利润率三项指标均创下季度新高。 与此同时,科丝美诗也迎来了强劲增长。该公司第一季度销售额达5886亿韩元,同比增长11.7%,创下历史新高;营业利润为513亿韩元,同比增长13%。销售增长同样得益于韩国本土法人拉动。科丝美诗韩国法人第一季度销售额为3628亿韩元,同比增长15%;营业利润为343亿韩元,同比增长14%。 自去年以来,随着韩国美妆在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选择委托ODM生产的独立品牌数量持续增加,带动两家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客户基础稳步扩展,企业订单量和销售收入显著增长。 在本土市场稳健增长的基础上,海外市场的拓展也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通过加快布局美国、东南亚等重点市场,海外法人的业绩同步提升,推动了营收结构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面对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两家公司正在加速全球产能布局。韩国科玛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启用美国第二工厂,全面应对北美及全球市场需求,构建更加稳定且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韩国、美国、中国法人的第一季度增长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各地生产基地的定制化战略,灵活应对全球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持续拓展海外合作网络。” 科丝美诗则计划通过扩建国内主要生产基地,将年产能提升至逾10亿件,较去年增长约30%。目前,华城工厂和平泽第一、第二工厂的扩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与此同时,海外工厂的扩建也在推进,预计今年全球总产能将从去年的31亿件增至33亿件。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凭借全品类的创新产品体系,我们将持续助力全球客户提升竞争力,未来将与全球4500余家合作品牌携手实现共赢。”
2025-05-14 20:14:23 -
韩国生物制药业一季度冷热不均 主力产品驱动业绩上扬
2025年第一季度,韩国生物制药行业整体业绩呈现分化趋势。一方面,多家企业凭借主力产品销售增长,实现稳健盈利;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则受海外市场不振、研发支出增加等因素拖累,利润承压。 其中,Celltrion业绩大幅增长。以合并基准计算,公司第一季度合并营业利润为149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6亿元),同比飙升867.94%;销售额达8419亿韩元,创同期新高。旗下主力产品Remsima SC、Yuflyma和Begzelma销售同比增长超过62%,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三星生物制剂表现同样强劲,实现营业利润4867亿韩元,同比增长119.92%,超出市场预期;销售额为1.298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7.11%。公司表示,生物仿制药销售持续增长,以及第四工厂投产,是带动业绩改善的关键。 SK生物制药得益于抗癫痫药Cenobamate的稳定表现,营业利润为257亿韩元,同比增加149.3%;销售额为1444亿韩元,同比增长26.7%。其中,Cenobamate在美国市场销售额为1333亿韩元,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约47%。 传统制药企业方面,Yuhan Corporation第一季度合并销售额为4916亿韩元,同比增长10.6%;营业利润为64.2亿韩元,同比激增1013%。公司方面表示,非处方药与处方药均实现平衡增长,特别是维生素C和抗癌药来曲唑(Femara)表现突出,销售额分别增长39.5%和36.8%。 GC绿十字在血液制剂Alyglo带动下,实现80亿韩元营业利润,成功扭亏为盈。大熊制药则凭借胃食管反流疾病治疗药Fexuclue与肉毒素Nabota产品销售增长,实现营业利润383亿韩元,同比增长29%。 医疗美容领域也展现出增长势头。Medytox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55亿韩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销售额达640亿韩元,创下公司历年第一季度销售新高。旗下肉毒素产品Medtoxin、Innotox、Coretox在内外销市场均实现增长,分别同比增长79%和16%。 然而,韩美药品和保宁制药等部分企业则在一季度面临业绩压力。韩美药品合并基准营业利润为590亿韩元,同比下降23%;销售额为3909亿韩元,减少3.2%。 保宁制药则因研发投入增加及普通药品市场疲软,导致业绩承压。公司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下降33.2%,降至109亿韩元,销售额小幅增长3%,达2406亿韩元。 面对业绩波动,相关企业纷纷调整策略寻求突破。韩美药品表示,将以自主产品为基础提高盈利能力,所获利润将持续投入至新药研发,以构建良性循环。保宁制药则计划通过优化产品组合,集中资源发展高收益自有产品,并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2025-05-13 22:54:13 -
韩国药企跨界玩转"年轻化营销" 抢占健康消费市场先机
韩国制药行业正加快摆脱以药店和医院为中心的传统销售模式,逐步将营销重心延伸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空间。企业纷纷通过快闪店、药妆连锁店、电影院等新兴渠道,推进贴近年轻群体的品牌战略,力图在竞争激烈的健康消费市场中抢占先机。 据流通业界8日消息,东亚制药日前携旗下产品“宝佳适味果冻”与人气手游《原神》推出联名快闪店,于4月24日至27日在首尔麻浦区弘大附近一家大型咖啡馆限时开设。活动共开放2000个预约名额,因反响热烈提前售罄,现场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参与。 该快闪店不仅展出了“宝佳适味果冻”与《原神》角色联名的多款周边产品,还设立了饮品区、迷你游戏体验区、角色拍照区等互动空间。通过社交媒体(SNS)的传播,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的年轻化形象。东亚制药表示,未来将持续通过此类线下体验活动,突破传统药品营销模式,深化与消费者的互动与沟通。 继快闪店活动后,东亚制药于5月8日至9日在西江大学和光云大学相继开展“校园突袭”活动,以《原神》角色“娜维娅”为主题,设置拍照区、迷你游戏体验区、随机扭蛋机等互动项目,旨在进一步深化品牌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联系。 东亚制药相关负责人表示:“宝佳适味果冻与《原神》联名的快闪店活动反响超出预期。除了校园活动,我们还计划持续推出更多形式丰富的线下项目,以便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更加直接的联系。” 此外,东和药业与Jeil Health Science也通过跨界合作,积极拓展与年轻消费者的接触点。东和药业旗下健康功能食品品牌Mg LAB自5月1日起与火腿肠品牌“天下壮士”卡通形象联名推出“Mg LAB天下壮士企划套装”,并通过健康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全国门店上架,以提升品牌知名度。与此同时,Jeil Health Science则以CGV影院为营销场景,在龙山IPARK Mall店开展“GAS活命水”试饮活动。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年轻人对品牌互动需求的增加,韩国制药行业正在加速从传统药品销售模式向体验驱动型品牌策略转型。通过跨界合作和线下触点的拓展,企业正努力在健康消费市场中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品牌形象。 东亚制药旗下产品“宝佳适味果冻”与《原神》角色联名推出的多款周边产品【图片来源 东亚制药】
2025-05-08 19:05:16 -
韩国药品供应链稳定性建设亟待加强 专家呼吁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在药品供应不稳定的解决方案相较于主要国家仍显不足。专家呼吁,应加快建立系统性保障机制,构建药品供应链全景图谱,以有效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药品供应安全。 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研究院(KISTEP)制药生物产业研究组组长郑顺圭(音)于22日发布的《主要国家药品供应链保障政策比较研究及启示》报告中指出,全球主要国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而韩国在药品供应链稳定性机制建设方面相对滞后。 报告显示,尽管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与疾病管理厅在新型传染病防治领域开展了研发(R&D)资助、国家必需药品本土化生产等举措,但在构建完整供应链保障体系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特别是在战略药品储备、产能基础设施建设、原料药国产化等关键环节,对本土制药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亟待加强。韩国制药生物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原料药生产呈高度集中态势,中国占44%,印度占20%。 当前,韩国面临日益严峻的药品供应危机。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近三年间韩国累计46种药品因停产或进口中断导致供应短缺。仅去年4月,供应不稳定的药品就多达490种,其中包括69种国产药品在内的95种国家必备药品。 郑顺圭指出,随着美国高关税政策实施、中国反制措施生效,以及日本与欧盟供应链监管新规陆续出台,今年全球药品供应链格局将迎来重大调整,韩国制药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亟需系统性重构。报告进一步指出,在中美战略竞争持续深化、中东地缘政治动荡、俄乌军事冲突延宕、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国际药品供应链正经历结构性变革,建立高效精准的供应链情报监测体系已成为国家医药安全的核心议题。 对此,郑顺圭认为,政府应积极推动韩美制药企业在技术转移、原料供应、合同加工外包(CMO)及跨国并购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同时建立主要国家药品采购政策共享机制,为企业制定全球化市场策略提供精准支持。此外,应以《供应链安全基本法》制度为基础,构建覆盖供应链全流程的监测预警系统,完善行业统计数据库建设,全面提升供应链韧性与风险应对能力。 报告特别指出,韩国在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预测、区块链溯源等数字化技术在药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些前沿技术可有效识别供应链薄弱环节,提升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为实现药品供应链的可持续管理,保障国民用药安全,亟需建立包含风险识别评估、产能建设投资、应急生产储备在内的全周期管理体系。郑顺圭还指出:“构建药品供应安全保障体系需要建立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若能够实施为期5年以上的中长期政策支持计划,预计到2030年有望显著缓解部分关键药品的供应短缺问题。”
2025-04-22 19:01:52